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建议

时间:2023-08-16 17:14:08

导语:在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应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86-02

1现代教育技术的解读

1.1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学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的过程中,在实现教学和教学过程中,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实践。突出“现代”二字更加注重现代科学技术,针对现代科技成果与系统思维的问题进行探讨,使得我们的教育技术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众多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专家对此有各自不同的阐述,获得广泛接受的现代教育技术被定义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众多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有效地沟通和控制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作者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它紧跟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并为其提供理论与技术的支撑。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过程中应用技术方面的核心。三是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1.2现代教育技术的外延

如前所述,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主要指教育教学活动所使用的物质工具,它往往是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幻灯投影、电影、视听设备、计算机、网络、卫星和其他教育媒体来展现。无形技术,包括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教学思想、理论等教学过程,可以说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技术走向内涵式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但作者认为,把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这个综合体(物质工具和教育理论)的能力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外延将更能体现出其“现代性”,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载体,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而能否灵活运用这两种技术从而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之特性,则是现代教育技术能否在课堂中有效实施的保障。

2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让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现代化,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现代教育技术在实现现代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育民主化,展现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迸发强大的冲击力。然而,在特定的教学应用程序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如技术中介,教师使用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偏离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潜在问题,渐渐浮出水面。

2.1一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调查

为深入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作者在海南S中学见习期间,深入课堂教学实地观摩,同时以针对在校学生发放问卷和针对教师进行访谈的形式,对海南S中学的师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前者旨在以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的反馈情况;后者旨在了解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态度和意识。其中,本次问卷发放数为50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无效问卷1份,空白问卷1份。同时,对该校的硬件环境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与了解。

2.1.1海南S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环境相关情况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若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实施,硬件环境是其必备的条件。包括计算机室、多媒体综合教室、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综合硬件设施。

近年来,海南S中学现有专用的多媒体电化教室/实验室32间、多媒体演播厅1间、语音教室4间、计算机教室5间,有教学和办公用电脑460多台,所有的教室均为多媒体电化教室,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已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不断地扩建的宽带校园网实现了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高速网络化,学校电子阅览室与公共信息网、教育科技网、国际互联网联通。由此可见,该校已基本具备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应用的硬件环境。

2.1.2海南S中学初中某班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应用基本情况

(1)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基本普及

调查显示,96%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有4%的教师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基本普及。

(2)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加吸引学生

另外通过对海南S中学在校生的调查显示,有62%的同学比较喜欢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只有13%的学生不喜欢多媒体教学,另外还有25%的学生对使用或不使用多媒体教学没有什么感觉。总体来讲,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课堂教学手段相比更加吸引学生,

(3)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亟待提升

对海南S中学的调查显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前者更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情况占到将近一半,但另外有21%的学生表示上课容易分神,而另外32%的学生认为与之前没什么两样,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率应及时修正,加以提升。

针对上述产生的教育技术手段应用效率问题,为提升该校的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技术之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化。作者主要从教师角度出发试图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两名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了访谈,(两名教师分别为26年教龄与5年教龄)。同时深入课堂,对教育技术手段的课堂应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观察,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2.1.3海南S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1)教师未能完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含义

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可以分为两个含义,一是对“教育”的掌握(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理念、课程论等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二是对于“技术”的掌握,(主要指计算机及各类教学软件的交叉操作技术)。长期以来,多数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阶段,即计算机操作技术。如被问及“您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的理解”时,各位教师对“教育技术”一词虽熟悉但模糊,第一印象基本是计算机教学。其实这种对教育技术的片面理解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硬伤”。如果仅仅用计算机和幻灯片代替教材,那么又与传统教学有何区别呢?按照上述理解,我们应重新对“教育技术”有一个新的认识,即教育技术不仅仅包括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技术,还包括课堂教学设计的技术,即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种方法。大多数时候,这些关于“教育”技术的方法往往是隐形的,大部分时间都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课堂氛围中。因此真正的教育技术包括隐性的“教育”技术和显性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而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掌握教育技术的真正含义。

(2)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不相符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为素质教育服务,也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张。但在很多情况下,现代技术间接却有可能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作者在课堂观摩时便发现有以下两种现象:一种是简单移植型,即教师将教材内容移植到PPT课件上,省去板书环节(或只有很少的板书),而学生由之前的看教材转变为看课件,依然延续了传统教学方式。课堂中鲜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如果有,也只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才能有所展示。一般正式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某些情况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际上恶化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在课堂中的表现。

另一种是表演型,为了应付其他教师的课堂观摩和教学评价,教师倾向于制作华丽精美的教学课件和表演性质的师生互动。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真正目的并非指向学生的主动发展,而是为了自己教学环节的完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成为某种程度上的“表演秀”。

(3)学生自身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升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挑战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生对电脑的熟悉程度显著提高,并且利用电脑学习率上升,这就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挑战。调查显示,94%的学生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电脑,6%的学生使用电脑时间最短也在一年以上,因此学生对电脑的掌握程度已相当熟练。通过与一名教师的交流,年龄大、教龄长的教师与年轻教师相比,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通过网络资源学习情况都相对较弱。而教师(尤其是教龄长、年龄大的教师)如果平时不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更新,或许还不及学生的水平,这将会严重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才能防止落伍。

3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有效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过程中既有其优势,同时也存在某些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教学过程的有效开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低效教学”的一大因素。及时抑制这种现象的恶化,对于提升该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主要针对教师这个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3.1树立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技术理念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将什么作为关注的核心?是简单的教材移植还是制作华丽丰富的课件,还是学生自主的发展和教师知识的指导。无论多么发达的现代教育技术,它始终只能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物而不是主体,必须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否则无论课件如何精美,画面如何丰富,都将脱离教育技术课堂教学的正确轨道。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技术观,避免陷入“操作技术至上”的误区。在课堂教学中,教育技术手段应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性教学、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师生民主活泼的交流互动中,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丰富、更加生动。

3.2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高信息素养

学校要定期为在校教师提供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参观兄弟学校或在此领域较有成果的学校,以借鉴对方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的可取之处,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正确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可以获取、使用并发展信息技术的一种修养和能力。它包含与信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也包含能够获取信息能力和态度。因此,提高信息素养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有效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应掌握的制作,开发和应用课件的基本技能,以及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3利用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学习能力,建立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网络的普及,大部分学生都已具备了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学习的能力,这也为教师的教育技术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水平,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让学生自己制作一节课的课件,并让他们自己通过网络搜集所需要的教学资料,师生角色互变,每周安排一位学生讲课,全班同学轮流进行。学生在制作课件或讲课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上作为倾听者并及时给予学生引导和反馈。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信息搜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对学习内容的深层次掌握,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获得全面提升。

3.4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现代教育技术在该校的课堂应用中虽存在着某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学校中仍然有一些青年教师是一批优秀教师。他们不仅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学科素养、学习能力,并且可以较好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及课外活动。老教师可以向青年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方法,青年教师可以向老教师学习对课程内容的把握能力,新老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技术教学水平的有利途径。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第2篇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如果长时间在教师的语文教学中机械重复地学习,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厌学情绪。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学生“厌学”情绪,并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那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潜能将无法估量。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为此,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保证课堂教学有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

尊重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大量事实的研究表明,当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绝对”权威自居时,往往会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或者行为来对待学生,从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情绪紧张、焦虑和缺乏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语文,以良好的心理正确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不仅是老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还是协调师生关系,保证良好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尊重学生重在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话当作“绝对的真理”,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谈心,鼓励学生发现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有的学生不善于用口头表达,可以用局面的形式,譬如用纸条之类的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对老师的建议,这样,可以及时收到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可以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以便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加以权衡和改进。即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差,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语文课堂环境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给学生创设“乐学”的情感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就应该追求这样一个境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较为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乐学”是学生学习的内驱,也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着力渲染的内容。语文课堂教学与学习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美的熏陶,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里,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和文化的美,甚至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里都有着一个非常美的故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经常讲一些古代现代关于语文方面的故事以及有关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乐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促使学生热爱语文。课堂上还必须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并感受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乐学”的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能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对学生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求知情境。情境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形象感受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入角色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真正含义。教师必须清楚,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肯定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心理。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能够增强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像演员一样进入自己的角色去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4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巧设提问,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既能形象的感受,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求知的渴望被激发后,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教学效果就会明显起来。语文知识的传授离不开创造性的提问,课堂提问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能够检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乐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当的好奇心,练习的内容要能够从学生兴趣心理上入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渴望中寻找,达到对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变“苦学”为“乐学”。提问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如口头提问、书面提问、集体讨论、学生自己设问等形式和方法。还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故事让学生读 后给 老师提问,然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不只是教师的,也不是个别成绩优异者的,课堂是我们大家的课堂,我们在课堂中应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能量。

另外,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我们要始终注意情境的特点:

(1)情感性:即在创设中始终注意教师情感的投入。语文课堂上的教师,他的教学语言、举首投足都要富有情感,这是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之一。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情境,没有语文课。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运用美文佳作中的人文精神,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2)主体性:情境的创设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班级阅读教学属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必须以每个学生的个体阅读为基础,通过讨论,各抒己见,在多向交流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如果教师对课文的过多讲解,必然挤掉或取代学生的独立思考。

(3)全员性:面向全体,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一些观摩课多是尖子学生回答提问,差生跟不上趟,掩盖着“滥竿充数”的漏洞。有人曾经问哈佛大学的校长,哈佛大学建校 350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哈佛大学校长回答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国500多家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是我们哈佛的学子,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的教育:它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第3篇

1.语文生活实例教学情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语文生活实例教学情境,是高中语文生活实例引入教学的导入,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效率。在语文教学生活情境中,以高中生生活经历为实例说明作品,引导学生体验作品内涵,增加学生对语文作品的认知感悟,获得对语文作品的知识掌握,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感。

如,笔者在讲述《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笔者在多媒体计算机上给学生播放了近年来北京大学演讲视频,给学生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演说场景,然后结合作品中先生明确的教育性质,指出学生的关注点,要求学生注重提升自身素质,磨练自身德行,倡导学习中“学术自由”精神,主张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笔者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阶段,背景大学校长之演说,阐述各自主张和精神,揭示作品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演说,深化学生对“学术”的认识,体会作品学术真谛,理解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情感。同时,笔者结合作品中倡导的学术自由和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就语文课堂教学说出自己的建议,共同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2.语文生活实例教学资源

“生活即教育”一句很好的诠释了生活中各类资源都可以充分整合利用成为语文教学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整合学生生活资源作为教学素材,吸引学生兴趣和热情,不再是沉寂的语文课堂,改变过去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增加语文教学资源内容,既能反应实际生活,又能折射出语文作品中的内涵,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挑战,需要教师深入体会生活,在熟练掌握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整合生活资源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素材。

如,笔者在讲述《沁园春・雪》时,知晓作品中在上阕描写了伟大祖国北国雪景,抒写我国壮丽山河,在下阕则由壮丽感慨,牵引出历代英雄人物,表达了作者内心抱负和胸怀。为了让学生体会作品真谛,笔者将生活真实壮丽雪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还原作品,理解作业,感悟作品。

3.语文生活实例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生活实例引入丰富拓展了语文教学内容,利用当地故事和生活资源,丰富和拓展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积淀,体验文化的深厚,增加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塑造学生积极生活的态度。生活中流传着很多的英雄故事和传奇故事,这些资源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可以用来丰富教学内容。

如,笔者在讲述《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从文章写作背景出发,介绍当时我国水深火热、国土沦丧的状况,指出在那样的年代里,有很多英雄挺身而出,就像刘和珍一样,思想进步、热爱祖国,充满正义,作为祖国、民族的脊梁,为自由奋斗、流血、牺牲,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前仆后继。考虑到刘和珍距离学生年代较久,笔者结合文章写作背景,引入当地广为流传的英雄事迹,对比分析作品中内容的写法,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发挥生活实例效用,实现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成效。

4.语文生活实例课外实践

高中语文生活实例课外实践,包括高中语文拓展阅读和课外作业两方面。其中,高中语文拓展阅读是一种辅助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笔者建议在拓展阅读中应联系语文所学和生活关系,选择补充语文课堂教学的素材作为阅读资料,生活即教育,将高中语文课外拓展阅读延伸至实际生活,将语文知识懂和会、学和用相融合教学,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拓展课外阅读面,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广阔空间。第二,高中语文课外作业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要精心设计生活案例语文作业,打破教材作业局限,将生活中的案例整合后融入作业练习,做到语文教学与时俱进,将生活中丰富的信息整合后,作为语文学习素材延伸课外实践。

第4篇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统计

在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现状”进行的实践调查中,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程度,并通过对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调查来获得最真实有效的教学效果和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能够发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进而实现对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改进和创新。调查问卷面向全校语文教师及学生,共设置六个主题,包括多媒体设备、情感、态度、状态、审美体验及学生看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64份,有效回收249份。

(二)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很少主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自主语文学习。用于学习的比例不足21%;在学生课堂状态方面,课堂保持学习注意力在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及以上的学生比例,各占三分之一左右;超过40%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几乎不开展教学活动,经常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不足10%;学生更倾向于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比如播放视频、小组讨论等;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超过55%的语文教师只是偶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经常指导的教师占比30%左右;面对多媒体教学,超过57%的学生更倾向于多媒体教学呈现形式,只有不到11%的学生倾向于板书。

从调查统计的结果可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并未对其进行有效的筛选、整合和应用,并未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设计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时,缺乏多样化的教学呈现手段,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此外,从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看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学生多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学习方式单一。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行动研究

(一)教学行动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案

单从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层面看,多媒体教学实施的目的在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多媒体教学设计应遵循基本的原则,比如认知原则、通道原则、个体差异原则、一致性原则等;从多媒体与传统教学融合的层面来说,其不仅要遵循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则,还要结合语文传统教学的原则。

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融合的教学行动方面,笔者选择我校两个班级的学生为教学试验对象,由于在教学实验实施前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测评结果并未显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两个班级不做调整。实验班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实验行动为期一个学期,教学内容选择古诗词板块。教学实验的具体步骤为: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修改与优化课件并观察和记录学生参与情况优化传统教学课件并观察记录设置课外学习平台并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源学期结束后进行测评。

(二)多媒体融合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行动研究

首先,对语文多媒体融合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借助校园网建立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学生多样化学习。重点引导教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优化和改进,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建立与学生良性互动的交流渠道,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展开多媒体融合传统教学行动,教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展示给学生。通过qq群或校园网共享学习平台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并及时反馈。提高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有效性,设计简洁高效的多媒体课件,减少教学无关的陪衬信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增加师生共同参与的分量,改进学生学习方法,优先考虑小组合作学习。再次,教师对多媒体融合传统教学的过程时刻保持观察,并及时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记录,并在课后进行分析、评价与反馈。

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实际需求,教师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等,在翻转课堂中将一节课的前半部分设为翻转课堂教学,而后半部分设为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方式相得益彰,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传统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课堂效果

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试测评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语文课堂多媒体和传统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下,超过90%的学生认为这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很有趣,乐于参与到教学中;超过95%的学生认为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超过87%的学生更喜欢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此外,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明显提升。这些都说明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态度、情感、积极性、兴趣、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期末考试测评成绩可知,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班。这说明多媒体与传统教学融合的模式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三、实践教学结论

教学实验表明多媒体教学无论是在学生学习成绩,还是在学生情感态度方面均具有突出的作用,但多媒体教学并非万能的,其也需要一定的应用条件。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学时,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正确对待语文教学信息化问题,确保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王丽丽.语文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3.

[2]刘海梅.语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4,(13).

[3]陈晓稚.浅谈多媒体应用对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J].改革与开放,2010,(10).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意义;存在问题;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9-0104-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学科的学习要重视感悟和情感体验的培养,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由轻过程、重结果向重学习结果、更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和效果进行评价,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测量和评价的总称。从大的方面来说,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包括教师和学生、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改善,对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起着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和教师互评中改正自己教学中的缺点,有助于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堂教学要求正确使用教学评价,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专业水平都有着积极意义。

二、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观念方面。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流行的是轻过程、重结果的评价观念,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围绕知识点、围绕考试学习,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2.评价标准方面。评价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有效进行的前提。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学校各学科的评价标准是统一制定的,没有充分考虑各学科的特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文特性,重视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其他学科有很大差别,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显然不合适。其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根据相关文件由学校教务处制定的,缺少同语文教师的有效沟通。这样制定出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往往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再次,很多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以分数方式进行的,这种评价方式简单高效,在传统应试教育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已经不足以表达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也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了。

3.在评价主体方面。长期以来,我国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是教务部门评价。学校管理人员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常依据一定的标准,没有从教师和学科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师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忽略了教师的选择权和主动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

1.评价观念方面。在传统应试教育中,语文教学主要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体验、人生态度、创新意识、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观念应与时俱进,进行合理有效的改善、转变。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的重要舞台和场所,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应多重视学生在教学行为中的整体表现,而不是一次的失误;在关注教学结果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2.评价标准方面。

(1)标准制定方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在遵守国家、地方、学校相关文件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自身特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不能搞分数主义,而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2)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的安排直接决定了学生知识的学习。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可把握以下两点:首先,教学内容是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应始终围绕着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在进行内容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选择符合学生的需求、学生能接受的、对学生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学内容是否具有课程意识。课程与教材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课程是总体,是对语文课的总体要求;教材是相关机构根据课程标准编订的语文教学的一个范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囿于语文教材,要在把握语文学科性质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积极开发多种教学资源。

(3)有效教学方面。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以及情感体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是否具有有效性,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

(4)教学方法方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僵硬呆板,是否能够合理运用探究性、开放性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3.评价主体方面。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目标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结果下完成的。因此,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时,不但需要教务部门和校领导的监督和评定,还需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作用。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重要的发言权。同时,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对于学生的自身情况和特点也更为了解,能更好地提出教学建议。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应增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用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校领导和教务部门的监管下,让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进来,进行多个角度的评价,使评价的结果更真实和全面,从而真正为教学活动的完善提供帮助。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对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调控和指导作用。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认识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找寻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检测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学校和整个语文教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促进和完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活动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转变评价观念和评价标准,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评价主体逐渐从单一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真正发挥课堂教学评价对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结构 增效减负 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获取母语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语言应用习惯,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因此,家长及学校教师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溢于言表,这同时也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随着增效减负策略在各个学科中的实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发挥的真正作用并不明显,如何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认真深思与重视。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策略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重视对知识的应用性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场所,由于受传统教学的长期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知识的应用性缺乏重视,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只要能够正确掌握字形与读音就可以了,不需要过于灵活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使得教学内容枯燥、单一,读音、识字部分的学习与语句、段落脱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性的学习。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小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与思维意识比较薄弱,这时期正是学生对某一学科提高学习兴趣的阶段。而这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学生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对课堂知识的吸收与理解程度不同,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没有充分的了解,就不能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也会导致教学内容不科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不相适应。不仅没有提高教学效率,还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分追求学生成绩

由于考核模式单一,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方法,在各阶段的教育教学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并且会长期存在。小学教育是为学生打牢基础知识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缺乏对学生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单纯的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导致增效减负效果难以发挥。

二、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施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知识较为丰富,包括识字、音节、阅读及普通话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负担较重。再加上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大部分时间需要教师的督促与引导才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已经形成了既定的思维模式,更加强化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改变固有的教学意识,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化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优化教学结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思考时间与讨论的时间,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对教师授课中没有听懂的问题要随时记录下来,可以课下与同学进行讨论或询问教师,及时查缺补漏。

2.丰富教学手段,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很多教师有教学反思的习惯,根据一段时间的教学成绩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问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繁杂,需要学生的长期积累才能够得到实效。如果教师急功近利,靠增加学生的课业压力是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的。首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对没有弄懂的问题敢于提问,别把问题藏在心里。同时,根据教学进度,开展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例如:成语接龙、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等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从枯燥的作业中走出来,开动脑筋,动手实践,以多样化的形式巩固基础知识。另外,要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把看到的精彩的词句摘抄下来,认真做好课后积累学习,掌握学习技巧。

3.注重个体差异,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优良的审美意识和美好的道德情操。在小学阶段,通过让学生接触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教师应该结合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活动,这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好办法。课堂时间有限,每节课40分钟,其中大部分时间教师要进行教材的讲解,其余的时间要留给学生吸收和自由讨论。对于一些理解能力强、有扎实基础的孩子来讲,40分钟的听课效率较高,但对一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讲,短暂的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如何解决个体差异问题,是实现增效减负教学的关键。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很多语文教学内容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并根据每个小组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帮助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建立起自信心,逐步引导这些学生喜欢上语文,从而发挥自主性,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增效减负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情景教学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情景教学模式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得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将情景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一、情景教学的具体内涵

情景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能够根据教材中所出现的情景,利用多媒体、言语、物体、声音、以及一些辅助道具,从而进行情景再现的一种方法,称之为情景教学②。情景教学自身具有三种特征,第一,真实情景。情景教学不是盲目的制定教学情景,而是最真实、最贴近的还原教材内容,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语文教学的亲切感。例如:学习鲁迅的《风筝》这一课的时候,首先要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以及风筝的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在课堂教学中播放,通过PPT再现当时情景,让学生更加理解鲁迅的写作背景,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第二,与教学任务相结合,情景教学要与初中语文教学任务相结合,然后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直观的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学生可以凭借自身的想象力,将课本教材丰富的再现在脑中。例如:学习海伦凯特的《我的老师》,教师可以搜集海伦凯勒以及老师的影像资料,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其联想海伦凯特与老师一起学生的的认真情景,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第三,情景融合。情景教学不仅需要再现教材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学生融入自身情感,达到人情合一的状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一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由朱自清的父亲,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从中体会父爱的伟大。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情景教学内容设置不完善

目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盲目应用情景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直接运用,从而导致情景教学内容设置不完善,偏离了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中心,没有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这不仅会制约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与此同时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热情。

2.情景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

情景教学模式应该根据语文教材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情景,而不能根据教师自身的意愿,随意添加内容,切记融入自身的观点③。例如:在学习《小石潭记》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将自己对作者以及诗歌的理解带入情景再现的过程中去,导致学生无法从客观的角度去理解诗歌,由于情景教学内容的不科学,导致教学情景都将失效,学生的语文成绩无法提高。

三、合理应用情景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1.设计合理的教学情景

合理的教学情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不同的课程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避免出现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主动去理解教材。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展现在课程之中,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诵,增强其记忆能力,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增强课堂教学互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因此增强课堂教学互动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发挥教学的真正意义。例如:在学习《白杨礼赞》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提问,让学生回答他们眼中的白杨树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然后结合课程内容对解答学生的回答,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误区,进行纠正,与此同时还能进行互相的交流和沟通,形成一种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④。

第8篇

前言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中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有效促进小学语文的快速发展,平稳开展各项改革与发展工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等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目标,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发展与改革进行一番深入的阐述和剖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尽管开展了多年的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有相应的改革和进步,但是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种种偏离语文的现象。第一,目前阅读教学不分年段,一律采用自读――讨论――汇报的形式进行,这一看似为“自主探究”的阅读方式实则取得的效果有限,而在教学改革中发展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无法达到其学习目标。第二,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解读过于浅显和程序化;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同时也缺乏整体的、到位的认识;第三,老师对于课程的设计不够完备,无论是语文课程的阅读、写作技巧的引导,还是古诗词的分析、汉字的讲解等各个内容,课程的设计都没有完整的体系和特点,这导致学生在内容含义的理解上,感情的把握上都缺乏深入的感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第四,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由于积累的语文知识有限,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也是仅仅限于对于课程作业的完成,并没有逐渐形成自己对于语文知识认识体系,培养自身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基于这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可谓是困难重重,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1,2]。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精彩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改革措施需要围绕着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文阅读上,我们的教学可以在限定时间,让学生反复课文,读的遍数越多越好,同时我们的老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指导语文课程课文的阅读,如丰富检查检查学生是不是读熟了课文的方式,指导学生试读、采取分段、分角色进行课堂阅读等,而在阅读中提高让学生先理解语文课文的含义、感受课文所反映什么感情,从而在课堂课文阅读中有更多。更深的认识,其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加师生的双向交流,同时还需要形成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可以发挥课堂教学优势,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升教师教学的效率,有利的避免教师费时低效的分析和讲解,通过交流讨论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让学生能够有提出自身看法、见解的几乎,使得课程的学习更能够涵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2,3,4]。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展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需要只有通过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才能把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就其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5]:

1.提高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和整体性,老师在讲解中需要更多注意语法、逻辑、修辞等相应学科的方法、技巧的借鉴,努力使自己的讲解更符合语言结构规律。同时还要在讲解中使用学生用语、贴近学生生活背景的语言、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用语,创造一个学生非常喜欢的语言环境,使自己的讲解:“深入人心”。

2.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老师可以通过情景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标导向教学模式等多种创新性教学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培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语文教学课堂更为的活跃。

3.有效的利用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投入,需要以“教”带“学”,通过从课堂教学方式的主动求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得语文教学更高效和丰富。

第9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艺术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程的迅速改革,整个小学语文课堂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质的提高有了更多的要求。那么,如何更好地教语文、如何更好地学语文,已经成了当今学生与老师面临的棘手难题。相对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安排,语文课往往占了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但学生的成绩却大多不尽人意。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本文基于此,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问的艺术性,并对教师如何更好地提出问题给了一些合理建议,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二、精心设计提问,做到灵活多变

就目前的形式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比如提问的设计存在极大的依赖性和随意性,有些教师直接依靠于参考书来设置问题,提问的设置直接成了专门的教辅机构的任务,教师的工作成了“拿来主义”,教辅书的问题直接就变成了自己的问题,还有些教师在提问前灵机一动,问题就提出来了。这些课堂问题的设计很明显是不合格的。严重来说,课堂提问的低效性抹杀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更是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问题设计往往较为单一,并且多以课后习题为主,绝大部分学校已经如出一辙,丝毫不具有独特性。然而,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是丰富多彩的。同样,教师在课堂上对于问题的设计也应是灵活多变的。教师应充分思考,如何设置新型创新的问题,要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结合。教师不应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而是应充分调动起小学学生的天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运用起来,让学生从而在思考问题中而不是题海战术中获得知识。

实际上,语文这门课程的开放性非常强,与生活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在现实生活中,怎能缺少了语文呢?生活中有丰富多彩的的语文教育资源,语文问题的设计为何不能从生活中着笔呢?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从生活中出发,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语文资源,让提出的问题和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还要让提出的问题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充分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提出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一般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在心理上更倾向于追求具体的形象事物。因此,想要调动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想取得更好的语文教学效果,课堂中问题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而课堂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就对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这对学生学好语文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要注意一些小技巧,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果。比如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学生才更愿意积极参与到其中。同时,教师创设的问题更要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起来。另外,教师还需要注重所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只有给学生设置一些难易程度适中并且让学生觉得新奇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解决这个较为困难的问题中才更愿意多用心思考,并且更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的评价可谓是重中之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对自己的教师的尊敬和依恋之情是非常强烈的,他们对于教师给自己的评价非常看重。然而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对问题的设计把握得很好,却在给予学生的评价下表现不佳。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的评价应从学生的自尊心出发,保护每个学生不受伤害。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让每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取得的进步都可以得到肯定,从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五、课堂提问后教师需及时关注问题的解决

在提出问题以后,回答问题的学生能够说出准确的答案、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又生成了新的问题,这些方面都是值得教师关注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能有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不应迅速将问题转给优秀的学生回答,而是对学生一步步进行启发,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因为这个学生遇到的问题,很有可能就代表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能就解决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了大部分学生。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新的问题生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争取让这些新生成的问题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六、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如何提出一个巧妙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来,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在进行问题创设时,更需要把握一定的设计技巧,同时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具体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整个课堂教学才能够在互动的教学模式中达到优秀的教学效果。事实上,教师灵机一动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什么意义,一个好的提问是经过教师仔细的设计和推敲之后方得出的杰作。希望每一位小学的语文教师,都能多一份思考与认真,更严谨地设计好每一次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参考文献:

\[1\]蒋丽花.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1,(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