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14:12
导语:在固定资产管理的特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措施探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公立医院也逐步进入了市场经济竞争领域。面对市场,如何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以及社会知名度显得尤为重要,而固定资产是衡量医院各项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又是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再加上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总额中占比较高,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成为医院众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分类标准来看,以我院为例,目前将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房屋及建筑物;交通工具;专业设备;通用设备;家具及其他;图书。
1.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应有的重视
受公立医院体制的影响,公立医院的产权是国家的,购买的固定资产也相应的属于国有资产,但是,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缺乏重视。医院领导普遍存在重医疗技术、重科研、重服务的意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要资产不丢失,至于放在哪里,设备可以产生多少效益往往是忽略的,因此容易出现资产信息不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等现象。
2.没有从医院整体角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与制度
医院现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为采购部门负责资产的招标采购,财务部门负责总账管理、总务及物资部门负责明细账的管理,而具体的使用部门只负责使用,不参与管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科室资产台账。大部分医院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以及专职管理人员,多部门的共同管理,造成了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脱节,各个部门根据职能分工不同制定各自的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甚至出现部门制度之间的相互冲突。建立医院内部整体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
3.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检查
由于医院负责监督检查的审计部门人员配备有限,专业差异较大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对医院资产配置是否合理,资产是否存在违规使用,资产的处置是否合规等情况缺乏有效监督。监察审计部门作为独立于资产管理和使用的一个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定期对资产的采购情况、使用状况、报废流程以及资产使用效率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科室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优化措施的探讨
1.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思维,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是医院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提高竞争力、拓宽业务范围、创造良好市场环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首先,医院管理者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创新管理思维,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的举措来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次,不仅管理层要重视,并应通过有效的宣传,督促资产使用科室乃至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要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传达到医院最基层,在医院内部形成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共识,以便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顺利进行。
2.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为医院更加科学规范的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医院应据此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夯实基础。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制度,包括固定资产购建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领用使用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考核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环节的制度以及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制度等。只有站在全院的角度建立和规范固定资产从采购到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才能共同协作管理好固定资产,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强化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医院构建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即使细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将权限和责任落实到人,但是单凭管理工作一方来进行管理,其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医院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制定明确的监督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的招标、采购、入出库、管理、折旧、处置、捐赠等工作进行必要的审计,使得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受到严格的监督,并对所发生的不正常的现象,及时提出,及时纠正,进而保证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得以提高,规范性得到有效的加强。
4.打造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医院配备的固定资产由于种类繁多、价值差异大、摆放分散,因此打造一个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将各个责任中心的终端连接起来,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快速、准确了解全院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同时还可以将各风险点的控制通过计算程序进行管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好地解决固定资产监督乏力、信息滞后等问题。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实现各个部门在管理平台上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并相互监督,从而全面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期,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已经迫在眉睫了,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要明确管理的主体,规范管理的程序,严格责任的追究再加上有完善的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作支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会不断优化,进而为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作者:冯倩 单位: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智能转换方案,我国对铁路运输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铁路部门逐步进行市场化、股份制改造。实行政企分开后,铁路企业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在新形势下,推动铁路企业的健康运行,实现铁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现代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铁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铁路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充分挖掘铁路企业内部潜力,提高铁路企业整体效益,促进铁路企业和铁路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为了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而在较长时期内持有和使用的非货币资产,按固定资产的性质、用途和品目,可以将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和建筑物类、一般设备类、其他固定资产类等。对于铁路企业而言,固定资产一般性企业的基本特征,铁路企业的固定资产还具有数量规模大、品种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价值金额高、更新换代比较快、变动调整比较频繁等特殊性。因此,固定资产是铁路企业的固定资产,在铁路企业总产值中固定资产占比很大,是铁路企业发展的重要“家底”和“本钱”,更是铁路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和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核心基础。
固定资产管理,就是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调拨、使用、修理、维护、保管、报废等环节进行的综合性管理行为。加强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铁路企业实现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是保证铁路企业固定资产价值正常实现和不断增值的重要途径。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铁路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有利于降低固定资产消耗浪费和整体损失,有利于实现铁路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效能的最大化、最优化,对增强铁路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当前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铁路企业固定资产购置的计划性和科学性有待提升
在固定资产的采购工作中,一些铁路部门没有严格从发展需要和实际需求出发制定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有的铁路企业预算审批部门对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审批把关不严,部分固定资产采购甚至未能够纳入年度预算。同时,有的铁路企业由于对在固定资产购置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管把关,使得一些固定资产在购置前没有进行必要性和科学性评估论证,从而出现了一些购不应求、供需失衡等现象,为暗箱操作、违规采购等铁路系统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铁路企业固定资产购置的科学性和计划性还有待提升。
2.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还有待加强
当前,虽然在铁路系统,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几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由于过去体制机制等原因,使得一些铁路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另外,许多铁路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业务基础知识和基本制度规定不熟悉,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难以有效地落实责任和发挥才能。再者,由于在当前的铁路企业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中,通常和注重经营业绩和显性安全管理,而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太注重,也使得铁路管理和业务人员整天忙于具体的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活动,而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对固定资产只要其还存在,还能保证使用,对其价值和安全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3.铁路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缺陷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前提。按照《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技术进步型的计算机、车载电台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为五年,但由于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这部分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年限常常低于五年,使得制度落后于实际发展需要。同时,当前铁路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主要采用直线法,难以将收入中的补偿金进行清算,容易导致固定资产净值真实度不高,造成铁路企业更新改造资金的缺乏,不利于铁路企业的健康发展。此外,由于受到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铁路企业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面还存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真实、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不规范、违背会计核算原则等一些问题和不足。
三、提升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思考
1.规范铁路企业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
当前,中央铁路企业这类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从资产购置、使用、处置都有明确的规定,固定资产购置必须按照政府采购办法进行采购,使用要管理到人,要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确保账实相符,资产处置要按相关要求和流程进行,处置收入要及时上缴。要改变过去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的思想,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加强各项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要严格执行采购制度。凡使用专项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等行为,都必须按照企业采购办法进行采购。实行集中采购的采购项目,必须委托相关采购机构和人员实行集中采购。
2.提高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数字化化水平
数字化,又称作信息化,提升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数字化水平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科学性的重要渠道。在铁路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推动固定资产管理数字化提到铁路企业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例如: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软件对固定资产的信息进行录入和管理,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数字化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准确进行固定资产账务核算,做到帐、卡、物相一致,重点加强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进行动态管理,确保铁路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针对当前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登记造册,更多体现的是管理,包括对固定资产政策的学习把握、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等,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努力为领导当好参谋,必须要讲政策、讲制度、讲规范,要提高三种能力:一是提高“学习能力”,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政策、制度、规则等经常会有新变化。这就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时刻绷紧学习这根弦,及时了解、学习和掌握,正确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二是提高“协调能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是办公室、后勤处或财务部门单独的事情,它涉及到全公司每个部门和许多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经常要不断与各个部门沟通协调,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三是提高“监管能力”。要增强责任意识和监管意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经常性管理,从而提升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4.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和绩效问责机制
针对一些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和维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不强的问题,应结合具体实际,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绩效问责机制。一是要从思想认识入手,强化工作责任。提高铁路企业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觉性的认识,强化工作责任,鼓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结合铁路企业进行计提折旧方法创新性运用,在发挥好直线法优势的基础上,对一些价值高的固定资产灵活采取科学性、多样化的计提折旧方法。二是要是从检查监督入手,强化工作落实。铁路企业要实施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和事后跟踪相结合,从而实现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科学清算和经常性管理。
四、结束语
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规章制度,实现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的科学合理配置,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确保固定资产信息资料的准确、完整。针对当前我国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不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觉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强化工作责任,逐步杜绝“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效益”的现象,使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登记和账务管理责任真正落到实处,逐步提高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雪美.对铁路股份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2,02:110-111.
[2]李富娟.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33:207.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不规范、管理薄弱现象
(一)未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混乱
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健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度和管理岗位责任制,欠缺管理牵制制度。造成财务入账时间滞后及资产重复入账或漏记等现象。有些国有企业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和实物账,固定资产缺乏专人管理,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完全以财务部门账面资产为主。同时对资产的移交手续不全,责任不清,造成资产的利用状况、使用效率难以掌握,影响了资产实物和账务核销的同步性。
(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这是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有账无物,有的有物无账,账实不符。其表现一是调拔、接受捐赠及其它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二是部分企业会计人员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常有发生,由于会计人员缺乏会计专业知识且管理意识不强,对于企业为个人配置的手机等归个人使用的公物,不计入固定资产账直接计入成本费用。对于企业购置的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物资没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三是部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三)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规范
有的国有企业对于已经损坏或报废的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核销,造成有账无实。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未及时处置。有的企业对于购入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甚至还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建造的办公楼,已使用多年,但该项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账务处理很不规范。
(四)固定资产实物没有定期清查盘点或清查盘点不与财务账紧密联系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管理要求账实相符。即固定资产的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要相符。这就要求我们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与账面数量核对。但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未配置固定的资产管理人员及各部门分工不明确,对固定资产没有定期盘点,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固定资产的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不符,出现有账无物及有物无账的现象。不能发现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有的国有企业虽然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但未能与财务账目一一对应,不能发挥清查盘点工作应有的作用。
二、针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管理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领导
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严格遵守有关的财经法规,牢
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组织领导,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从思想上、组织上为加强固定资产提供保障。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三)规范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1、应内设固定资产专职机构,配备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
国有企业应内设固定资产管理的专职机构,配备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使固定资产登记台账制度化,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避免因人员变动及其他原因而引起资产账实不符。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和核销制度
加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每年定期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应由使用管理人员、负责记账人员和独立于这些人员的第三者共同参加。
内部资产调拨由资产主管部门开具调拨单进行出入账,同时各资产管理员据此登记造册备案。
固定资产转让、报废、报损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由资产占用单位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等方面作书面说明报单位领导,领导会同使用部门、专职负责人、财务部门对资产评估作出处置意见并签署书面意见后,向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否则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借鉴先进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能够和财务软件结合起来,实行企业信息化管理。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还停留在账薄和报表的管理上,不能动态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固定资产管理还未建立信息化系统,落后的管理方式造成资产管理的漏洞和安全风险。
一、生产企业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的背景概述
作为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劳动资料,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和技术结构决定着企业生产能力的高低,也标志着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多,技术性能越来越先进,固定资产在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的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也将越来越大,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鉴于此,如何改善和提高生产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这对于加速生产企业的资产周转速度,提高其盈利水平,防止资产的闲置、浪费和流失,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就固定资产的界定而言,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此做了以下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同时具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两个特征的实物资产。由此可知,固定资产首先属于有形资产或硬件资产的类别,例如企业所拥有的厂房车间、重要的生产设备等就应归属此类。其次,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期间;按照配比性原则,某项支出应在该项支出的有效服务期内费用化,并与其相关联的收入进行配比,对于短于一个会计期间的任何支出,即使金额再大也会被费用化或作为流动资产;因此,该性质决定了固定资产上的支出不能一次性的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完全费用化,而只能对其进行逐步、分次的回收,而这也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前提。
再者,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大,一般都在2000元以上,且增减变化方式繁多;如增加方式就有购置、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更新改造、以非货币易换入、接受捐赠等,减少方式则有变卖、投资、报废、损毁、捐赠等。因此,在这种多样化的增减方式下,其所涉及的内部部门、会计科目也较多,核算程序也较复杂。另外,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中,折旧是反映其价值转移的独有方式,其具体影响因素有原值、累计折旧、使用年限、折旧方法以及减值准备,且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购置进项税也不得抵扣(依据新税法,自2009年1月1日起,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可从销项税额中予以抵扣)。
由上可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其需在财务、后勤、基建等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才可完成,而生产企业由于该类资产总体金额以及所占总资产的比例较大而更为甚之。目前,各生产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需解决,其具体如下所述。
二、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
目前,许多生产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缺乏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管理意识比较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且执行不严格,权责也不够明晰,经常造成各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冲突、推诿现象。例如,企业的财务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协调和一致;首先,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原值等科目在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台账和经营部门的设备台账中不相符;其次,财务部门与经营部门登记的固定资产在型号、数量和口径上不一致;最后,对于某些在经营部门中已报废设备在财务部门中依然计提折旧,甚至存在前者擅自处置而后者并未做销账等相关账务处理的现象,导致账实严重不相符。
2.固定资产购置较唐突缺乏理性
一般说来,企业出于提高生产效率、更新技术工艺、淘汰落后产能及减少制造成本的需要,往往需要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活动。但是,某些生产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决策分析与论证,也不严格地遵守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中相关报批及审批程序,使企业在购置所需的固定资产时常常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例如,企业所有的固定资产应由设备部门统一采购,在采购前须进行价格问询和比较,并报送相关部门会签后由总经理给予最终批准;然而某些企业在固定资产采购时并不进行事前规划,也不进行价格问询及比较,在采购责任人的确定上也不明确,使固定资产的购置活动陷入混乱。
3.现存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严谨性
实际上,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是对其现存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对现存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基本上决定了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为此,生产企业要对现存固定资产设置账簿,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卡片,还要定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从而充分保证固定资产的账账相符、账卡相符和账物相符。但是,某些生产企业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中往往疏于盘点,对已购置、已报废或已变卖的固定资产也不及时予以入账反映或进行报废变卖处理,从而常常造成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的现象,给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企业决策层的决策质量,以及企业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
4.固定资产处置缺乏规范与统一
就包括生产企业在内的大多数企业而言,企业的财务部门通常只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财务核算,管理部门只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督和管理,生产部门则只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使用、维修和保养,这种权责分散的管理体系制度极易造成固定资产的不良流失。例如,管理部门通常对于生产中所闲置、报废的固定资产处置较为随意,其并不向生产部门调查具体缘由或聆听其处理建议,也不向财务部门寻求该资产的价值评估信息,在不严格按制度规定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定价、强行报废、低价出售、无偿调拨、无偿出借固定资产,给所在生产企业的利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造成了资产的不良流失。
5.固定资产管理缺乏预算的支持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生产企业为了提高资金管理效率,都会编制相应的年度、季度、月度预算,但普遍而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支持则相应较少,并没有充分利用预算、计划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控。例如,生产企业的财务部门在制定年度预算时,对本单位现有的固定资产情况缺乏整体概念,无法形成对所编制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的有效制约,纵容其不合理的重复建设、重复购置现象的发生,缺乏从节约、整合资源角度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进行合理安排。一般而言,只要企业财力允许,对各部门所提出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通常不置可否,而不会从必要性、合理性的角度予以考虑。
6.相关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和全面
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和严肃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成为保证固定资产维持其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在许多生产企业中,针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很完善很全面,其制度自身往往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漏洞;例如,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人的权责不够明晰,从而导致问题发生时无人可问、无人可查;另外,在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配备上,许多企业并没有按规定对其配置合格人员,这使得在管理过程中常出现随意性,增加了以固定资产为目标的舞弊现象的发生机率,从而势必会给企业造成其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对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相关改进
1.适时推进固定资产管理新理念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效益,维护其完整性和使用功能,生产企业首先要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从设备管理向过程控制转变;固定资产管理要以运行设备管理为主,向前延伸到固定资产项目开工,向后延伸到固定资产退役报废,实现从项目开工、工程竣工、运行验收、资产入账、竣工决算、资产运行、资产变动、资产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另外,生产企业还要树立全寿命管理理念,以对固定资产的寿命周期费用管理为主;固定资产的寿命周期费用是指固定资产从研究设计开始,到制造、安装、运转、维修、改造直至更新,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还包括固定资产的前期购建费和后期维护费。
2.增加固定资产购置管理科学性
生产企业在固定资产的购置前期,要对拟购入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以增加其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在固定资产购置前,企业的申请购入部门需先填写请购单报由设备管理部门,再由后者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询价和价格比较,在上述程序完成后设备管理部门填写好拟采购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性能、质量、估计费用等资料,送交相关部门会签并报总经理批准。在上述环节中,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所需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购买,而对于一些如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类的体积较小、移动灵活、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应制定特别的业务处理流程,对其使用者和管理者进行统一定位。
3.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与控制
生产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必须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监督与控制,其具体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三个方面。首先,对于固定资产的事前监控,各企业应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具有针对性及适用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以此为规范来调剂、合理使用、再利用现有的包括闲置资产在内的所有固定资产,从而可使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最终达到提高固定资产综合使用率的目的。其次,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固定资产保管和使用过程的监控,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及相关账、卡记录,并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相结合的盘点方式,及时了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以便对其实施管理。
4.从会计层面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生产企业的财务部门应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并依据相关核算标准进行计量。例如,企业在建立固定资产账簿时,可按其用途或功能等进行相应的分类,而固定资产卡片作为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基础资料,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细节程度。另外,财务部门还需及时对企业新近购入的固定资产予以入账,对企业新近报废或变卖的固定资产及时予以销账,以使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于已完工但出于各种原因长期未结算的固定资产,应在其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时,按其暂估价入账,待工程办理决算后再根据发票调整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防止资产流失。
5.改革固定资产内外部审计方式
为了充分保证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主动性,生产企业的决策层应从内外部两种审计角度入手,加大对其自身的监督监察力度。对于内部审计,首先要充分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只有在保证其独立性的基础上,内部审计工作才会开展得卓有成效;其次要拓展内部审计范围,将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业务处理或账务处理都纳入内部审计范围之内,以使内部审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发挥更好的监督监察作用。对于外部审计,生产企业应通过强化中介机构特别是审计师的职责,尽快制定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以明确具体的审计程序,努力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止企业内部不法的固定资产管理行为。
6.切实做好固定资产的保全工作
由于固定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使用功能是企业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为此,生产企业需首先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例如制定固定资产目录,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建立固定资产登记账簿以及固定资产卡片等,这些基础资料可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各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使用转移以及节余情况。其次,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生产企业还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竣工验收、调拨转移、清理报废等各项管理制度,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管理效率,通过信息技术可实现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现代化、集约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生产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而且也阻碍了其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鉴于此,生产企业应从各自自身实际出发,如上所述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前的分析论证和审批,严肃采购环节的招标、审批、验收制度,改善日常管理中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并从预算、分析、采购和控制等环节强化管理,从而使固定资产能够发挥出最佳效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丛丽娟:浅谈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弊端及改进 .[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0)
[2]王永海:关于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重点环节的探讨 .[J]. 财经界(学术版),2010(05)
[3]胡波: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分析 .[J]. 现代经济信息,2010(11)
[4]陈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创建节约型企业 .[J]. 现代商业,2010(03)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综述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刘玉贞等(1990),赵东昀等(2000),张文桂等(2003),周亚君(2004),鲁成伟(2005),徐波等 (2006), 胡昌芹等(2007),李洪枝等(2008), 张慧等(2009),谢炎林等(2010), 成海英等 (2013),在不同年份的多篇文献中都认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
张荣秀等(2009)认为,由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出现了高校固定资产的界定不合理、财务管理制度与资产管理制度不协调、资产核算不及时、账实不符合等方面的问题。[1]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惩罚体系
江波(2014)认为,由于没有惩罚体系,导致固定资产责任人肆意妄为,导致固定资产流失更加严重。[2]
(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
曹炜(2007),王晓华(2011),王延刚等(2014)认为,制度执行不严。涂江红(2008)认为,制度执行主体不明确、难执行。周训娥(2008)认为,制度缺乏执行性。
(五)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颜萌(2013)认为,有的制度已经落后但一直没有重新修订。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总要求
(一)精细明确
主要是不仅要在宏观上建立健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而且还要在微观上即执行时的细节问题上认真考虑加以明确。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已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并予以完善,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精细明确。
(二)全面完整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既包括自身的全面和全程,如固定资产购置前的配置标准制定、立项申请与院校两级论证、领导审批等,购置中的招标文件制定与审核、评分标准的科学合理、评标专家中技术专家与商务专家的人数分配、签订合同、安装验证等,使用中的维修(护) 、绩效等,日常中的调配、对帐、报废、租赁、档案、监督等,每年一次的盘点与清查,退出前的论证、评估、变卖等,也必须包括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方面的制度建设,如固定资产使用责任制、工作考核及干部任用中如何体现固定资产管理的成效、建立固定资产使用审计制度等。如果仅有前者,则无疑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足以从整体上看待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如果仅有后者,则显得过于“宏观”、“宽泛”,不足以立地与真正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因此,只有二者缺一不可,才能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更加全面完整。
(三)合规合法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仅要合情合理,还必须合规合法,这是任何一项制度的基础与保障。因此,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首先,必须依法制定。其次,借鉴同行制定。第三,依靠专家制定。最后,参照历史制定。从而确保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科学规范。
(四)科学可行
好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必须客观、公正、科学、可行。所以,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起草人、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等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娴熟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应当召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与执行者的合理建议。在此基础上,提请校长办公会议审批,吸收与会领导的意见。以确保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科学可行。
(五)时代特征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既要稳定,又要可变;既要原则,又要具体;既要长期,又体现时代特征。因此,在量化标准上,要与时而变,制定实施细则;在修订程序上,要公开透明,合理合法;在适用范围上,要明确界定,公平公正。[3]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点
(一)配置标准
一是必须确立统一的配置标准。而配置标准的确定除了严格按照中央与省政府的规定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考核标准外,还要综合考虑高校固定资产配置标准的相关性与可比性。即高校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与本校的管理目的及固定资产目标等直接制度相关,对同类固定资产的评价则要能够可比。[4]二是必须确立统一的配置流程。包括使用部门及个人、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分管校长、校长、校长办公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党委办公会议等各个层级的办事程序、职责与权限。以做到依照标准与流程办事。
(二)立项审批
首先,必须经过两级论证。即使用部门立项论证与校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证。其次,必须明确论证内容。即要对需求依据、申报内容、绩效目标、实施场地、技术条件、预算金额、现有资源、支撑材料以及申报部门近3年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5]第三,必须科学制定评审标准。最后,必须突出技术专家的作用。在校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证中,一般应不少于7名专家,其中,技术专家应不少于5名,且校外技术专家应不少于2名。同意票应不低于5票,否则,不予立项。专家论证通过后,根据管理权限报相关领导及会议批准。
(三)预算约束
立项审批通过后,由财务部门列入预算,同时,必须强化预算约束作用。在“标准第一、对照存量、合理调剂、管好增量”的原则下,做好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以从源头上解决盲目、超标、重复等配置造成的高校固定资产闲置与浪费问题。[6]
(四)规范采购
采购分招标采购与非招标采购两种方式。对非招标采购方式,应坚持分离原则。对招标采购方式,则应科学制定招标文件,合理选择招标方式,明确评价方法及权重,确保专家质量与独立评标等。
(五)安装验收
目的是保证设备安装与调试符合生产要求和工艺布局,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转。内容包括:一是设备的安装。安装时应按拟定的程序进行,安装要在准备工作就绪后一次进行,避免拆箱后各部件不到位而造成丢失。二是设备安装应在有关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下进行。三是设备调试验收。设备在安装后应进行调试,调试时按技术指标逐项试验,先做空载运转,再做负荷试车,记录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要求。每台设备调试时间应根据设备情况及生产缓急来定,当设备进行安装确认,技术参数等验证完成后,方可填写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单,经验收人签字后,交付使用,并记录归档。
(六)使用操作
必须明确操作程序、操作标准,明确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及奖惩制度。
(七)维修保养
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与管理职责、维修费提取与确定、使用范围与构成、使用权限与审批流程等几个部分。
(八)损坏丢失
应加强对师生员工爱护国家财产的思想教育,不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建立科学、严格的保管和使用制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切实防止学校固定资产的损坏和丢失。主要包括:赔偿界限与处理原则、责任认定、赔偿标准、处理办法等几个部分。
(九)绩效考核
逐步实现大型仪器设备校内外开放共享,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不断提高资产使用经济性、效率性。探索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逐步建立校内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建立固定资产绩效考核工作机制,考核结果作为部门工作业绩考核的参考依据。
(十)资产清查
必须注重制度的实体性与程序性结合,重点关注设备采购调配后勤保障设施维护仪器安全等,使资产清查工作规范化常态化。[7]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 ; 固定资产;管理
铁路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是其主要的生产资料,是铁路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在积极挖潜创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要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指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加强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义重大。本人从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通常情况下,取得固定资产所有权是判断与固定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到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凡是所有权已属于企业,无论企业是否收到或拥有该固定资产,均可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反之,如果没有取得所有权,即使存放在企业,也不能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但是,所有权是否转移,不是判断与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到企业的唯一标志。在有些情况下,某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虽然不属于企业,但是,企业能够控制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这就意味着与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移到了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将该固定资产予以确认。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认固定资产,企业取得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支出必须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在确认固定资产成本时,有时需要根据所获得的最新资料进行合理的估计。如果企业能够合理地估计出固定资产的成本,则视同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二、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的原因分析
(一) 思想上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存在着只重账面价值管理而轻实物管理的狭隘的资产管理意识。认为固定资产无外乎只是个财务数字指标而已,只要能大体知道它的账面价值就可以了;实物资产能否与账面一致,只要大概就可以了;路局乃至铁道部对单位的考核只重点放在盈亏目标的考核上,每年只要完成盈亏考核目标就行了。这严重地造成了思想上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行动上不注重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
(二)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没有真正地落实
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文件,单位也制订了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些文件制度没能认真地贯彻执行。比如说《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定期、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确保账、卡、物相符。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等等,而每到年度终了,许多单位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了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充其量也就只能确保账、卡相符而已。说简单点,要是真正做到了定期盘点,就不会存在由于技术更新换代,设备早已拆除,而账、卡依然反映该项固定资产的怪现象了。要是真正做到了定期盘点,就能及时处理闲置的固定资产了。(三)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处理核算不当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为了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或者为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往往需要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维护、改建、扩建或者改良。这项支出在铁路核算上属费用化的大修理就是大修工程,属资本化的就是更新改造工程。在以前的核算当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处理核算不当往往会对固定资产产生影响。
(四) 技术部门与财务部门未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标准
就铁路系统而言,技术部门的固定资产是通过技术履历薄来管理的,而财务部门是通过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来管理的,但它们之间的计量单位存在着差异。举个例子:信号设备在技术履历薄上是以每台作为计量单位的,而固定资产卡片是以每站、每一线、每处、每道岔组等作为计量单位的。这样就造成了两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的名称、数量、金额等无法一致。
二、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 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黄民总经济师说:“资产是财富,也是风险。资产管理得好不好?运用得效率高不高?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要切实转变重盈亏目标、轻资产管理、重账面价值管理。轻现场实物管理的狭隘的资产管理意识。”“纠正过去那种有人管投入,没人管运用效率和使用效益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也是如此,只有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的问题。
(二) 认真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执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文件及单位制订了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管理好固定资产了。只要我们不折不扣地落实这些规章制度,各职能部门按要求履行各自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相互之间做到信息互通,协调沟通,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固定资产加以保护和利用,就能为企业创造出应有的效益和价值。
(三)严格区分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的费用化与资本化
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一定要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上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其增计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否则,应将这些后续支出予以费用化,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来严格区分大修理或更新改造。
【关键词】 高校; RFID技术; 固定资产管理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高校占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规模也在迅速增加,加上学校合并以及多校区办学、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等各项因素,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复杂度也不断增加。现行固定资产管理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制度以及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规范,并且缺乏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高校内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各职能部门以及使用部门之间难以做到信息共享,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管理的任务比较繁重,而且差错率比较高,各部门之间对账也难以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从而致使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低下,固定资产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全方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以RFID技术为基础,利用优越的校园网硬件基础和技术力量,充分整合资源,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对RFID技术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RFID技术介绍
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
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化识别技术,它将信息编码写入粘贴在需要识别的资产表面的标签中,并借助无线远程传输的功能将信息传递出去。RFID具备防水、防磁、耐高温、识别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并且标签的内容可以动态改变,信息采集设备(读写器)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标签,标签的数据存取可以加密,也可以穿透其他物体读取数据,为固定资产设备的追踪定位提供有效技术支持,运用高校校园网平台,充分实现固定资产信息与数据的动态监控和共享,充分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
RFID主要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射频天线组成,电子标签即射频卡,由耦合原件及芯片组成,主要用于存储需要用来管理资产的数据信息;阅读器主要用于读取(在读写卡中可以写入)电子标签信息;天线则是在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信号。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射频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并发送出自身编码等信息,阅读器接收到来自电子标签的信号后,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发送到管理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三、RFID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
(一)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固定资产的电子标签在阅读器发射的信号范围内被阅读解码后进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处理,管理系统应当包括资产的日常管理、固定资产月报、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系统维护、安全管理、综合查询管理等功能,利用高校现有的校园网络,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管理,实现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职能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利用RFID技术,可实现对资产的实时、动态监控,从资产采购、验收、入账、入库、领用、使用变动直到报废的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踪管理。整合了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利用校园网络可以将资产的管理延伸到校园内的每个角落,从而使分散的资产能够统一到这个资产管理平台上来,不但能够实现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固定资产账目的实时核对,而且可以强化使用资产部门的管理责任,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效能低下、差错率高等问题,从而确保高校固定资产信息的完整,实现固定资产的实时管理和监控,同时也提高了资产的利用率,确保资产的完整、保值和增值,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实现预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实现固定资产的可视化管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控
引入RFID技术,通过准确、快捷的条形码管理方式以及RFID信息量大、可修改的特点,实现固定资产出入库的严格管理,既可跟踪每个设备的位置变化,又可跟踪维修历史,从而查找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既能描述设备结构层次,又能记录与其他资产变更的关系;资产巡检、定位、转移、报废等移动现场数据查询及管理(IEEE802.11b/GPRS),从而可以有效防止盗窃和遗忘现象的发生;结合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系统,可以使资产使用人与账、卡、实物相符变得简单易行,比如固定资产出库时,可以将资产领用人(或者使用人)姓名、存放地点及相应的固定资产信息录入该固定资产电子标签,使固定资产在存放地可以自动被网络信息系统识别,从而实现对固定资产全息、多维的实时监控,可以了解每一件固定资产的来源和去处,杜绝资产流失。
基于条码/RFID网络化的数据采集和反馈机制,为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更可靠、更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并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网络化、规范化、标准化,可以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达到实物信息与系统信息的一致,全面提升高校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三)设立多级权限管理,明确管理责任
近些年,各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后,资产投入也在大幅增加,资产管理便成为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操作性都比较强的一项管理工程。高校资产除了具备一般资产的特点外,还具有其他一些特征,比如资产数额大、数量多;管理范围涉及部门多;资产使用地点范围大;结构分类复杂等。因此,高校的资产管理一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引入RFID技术后,在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中,可以充分考虑每一个资产管理员的不同职责,为每一个资产管理员制定相应的操作权限,通过用户的身份和密码识别,保证不用资产管理员只能在其职责许可范围内进行相应的操作。这样做既保证了管理的可靠性和严谨性、制度的固定性、信息的安全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加强实际管理过程中的适应能力,从而可以加强资产管理的控制。
(四)可以优化资产的日常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
利用建立的网络化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从采购、验收、入账增加、出库、使用变动直到报废处置整个周期,整个过程都可以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实时、动态、精确控制,纵横多维沟通和异地网上同步管理的全过程跟踪管理。
在资产的日常管理中,清查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工作,难度很大,往往造成的结果便是流于表面、应付了事,全面彻底的清查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本应为常规的对账自然也难以实施,时间长了,自然会出现财务固定资产账、设备台账、固定资产实物账三者的分离,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而通过应用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系统,清查盘点效率可以大幅提高。所有资产数据一次性输入,系统会自动根据不同的基站及区域RFID读写器采集的数据自动判断资产状态(新增、闲置、报废等),最终用户通过可视化的界面,随时、随地的进行资产数据的统计、查询。在资产清查的时候,利用手持阅读器进入资产存放场地,可以批量阅读电子标签信息,检查资产状况,大大提高资产清查效率,可以使账务核对等基本同步完成。而资产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系统反馈的信息,及时了解资产的使用状况,加强资产的监控,对闲置的资产可以在学校内部进行合理调配,从而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为学校节约资金。
总之,通过整合管理信息系统MIS、网络应用、自动化识别等相关技术,建立起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的方案,可以让高校内部资产信息变得透明、共享,既为使用者提供便捷的业务办理途径,又为管理者提供实时有效的管理工具,更为决策者提供真实、准确的决策依据,规范和优化高校的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丰.RFID技术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应用及前景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固定资产管理为矿山精益化管理的关键。经规范招标、设计方案优化,可压缩“投资与工程”的成本,有效减少企业财务费用与折旧费,提升固定资产利用效益;投资问题上抓好投资规划,能有效规避资产闲置,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等;于生产经营上,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能合理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亦能延长固定资产应用寿命,压缩固定资产运转维护成本,进而最大化的提升企业经济效能,杜绝资产流失,促进资产值增值。因此,矿山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及正确核算,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程序
(一)固定资产分类
依作用固定资产可分为三类:其一,通用设备。包含“传导设备、机械设备、运输设备、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施工机械、工具、非生产器具及设备。其二,专用设备。包含选矿厂专用设备、采矿场专用设备、电力专用设备等。其三,房屋、建筑。包含“生产与非生产”用房、危险物品仓库、简易房以及别的建筑物。
(二)固定资产的建账与日常管理
1.依据固定资产管理单位所出具的“使用部门、月折旧额、类别、累计折旧额、存放地点、原值、购买日期以及固定资产验收单”等创设《固定资产台账》。2.固定资产岗位的会计应复核的卡片内容,依《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与矿山自身相关规定以平均年限法固定资产依月计提折旧,平均年限法的“折旧率与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为:(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月折旧率。3.各部门务必详细记录下每次对流动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4.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务必对部门间调整使用的“固定资产”及时开出“调拨单”且即时上报财务部办理一切相关手续,给日后资产核对打下基础,保障固定资产“账卡物”三方相符。5.需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丢失及报废的固定资产组织有关人员调查出“原因”并且给予处理意见,上报审皆后去财务部门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6.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暂停使用与闲置”固定资产展开统一的库存管理;在库存的资产重新利用前务必由专门人员展开“保养检查”之后,才能再一次投入利用。
(三)固定资产的盘点和清查
每年年末务必清查、盘点各部门管辖的“固定资产”,主要内容有:固定资产的“流向、数量、使用状况与现状”;对清查和盘点后的固定资产结果需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报表》的编制。
(四)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处置
对无法维修及失去利用价值的资产,记录到报废申请表内,并且经技术部门进行核查鉴定审批以后,到财务部门进行报废除账手续的办理;若是所报废资产其零配件拆除以后作其他维修配件利用的以及出售的,经审批后报财务部录入账内;需维修的,则使用者依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进行盘盈与盘亏的,依《会计核算标准作业程序》的相关程序展开账务处理。
基建剥离工程的折旧
1.露天矿山工程包含“基建剥离、防洪沟渠、运输线路、排土场地”等。煤炭业于1954年提出维简费概念,后在国家许可下于矿山企业构设此费用。此费用为矿山展开开采生产所需再投入的“工程费及维护费”矿山业维简费,标准为每吨原矿提取15-18元,提取的“维简费”皆纳进生产成本。
2.依“露天与地下”矿投资结构及生产特征,依基建剥离工程特点依矿石量来分摊基石折旧费,设备与安装工程及工器具的投资则依利用年限进行分类来计算提折旧费。
矿山固定资产管理中易忽视的问题
(一)人员组织机构精简,易带来管理精细化不足
精简、高效原则,符合现代企业组织机构的创设,只是极易给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带来阻碍,对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上也许会发生部门间权责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为极其复杂活动,涉及企业所有部门,只有明确权责、共同参与,方可抓好与落实固定资产管理活动。并且,务必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问题上,务必安置具责任心强、工作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专职人员。
(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采购、轻管理”问题
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或是出现“重财力与人力管理、轻物力管理的问题。矿山完成固定资产购建工作后,需对设备展开及时的清点与检测,且认真贴上标识牌。若出现不合格现象,结算手续不予办理,不可交付使用,且依合同内所规定的条款及时向此事责任人传达索赔及退货信息。对设备企业需按期展开盘点,核对“账卡物”三方符合。务必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抓好落实,做到行之有效规避形式主义,真正做到环环紧相扣、物物有人管,管理工作不走过场,依章办事、按法理财。
(三)固定资产完工后“验收审批入账时间过长”
尤其是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里,极易发生固定资产购建完工以后,出现竣工结算所用时间过长问题,令固定资产早已经投入使用很长时间或是几年后账面上还置于工程在建状态。企业需对工程“验收审批及管理体制”进行改进与完善,明确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在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于施工单位递交完工报告起于规定时间里进行组织验收,亦于规定时间里做好竣工决算的所有工作。
(四)内部调拨手续缺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上内部单位
间“账卡物”彼此不符依相关规定,资产内部转移在资产卡片其信息变更的问题上需凭借审批以后的资产转移申请单来作凭证,由资产责任人对资产转移申请单进行确认且签字;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专业管理部门,于其权限里进行审核申请单;资产会计若想对资产卡片信息进行变更,变更内容以时间务必和资产转移申请单相符。可于实际工作过程中,常常于上述一个以及多个环节呈现出和规定不相符的问题。
(五)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程序缺失
对于固定资产需要报废的,务必通过资产专业管理机构进行技术鉴定之后,务必具备完整的“报废申请与审批手续”,等报废申请审批结果下来以后方可对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故此,务必健全报废处置手续。其一,防范未经上报审批即自行处置与报废的问题发生,对固定资产在报废处置问题的程序上进行规范化管理。其二,对已报废的固定资产其处置上手续务必齐全,比如一些固定资产其残值价值不高的、已经拆除的建筑物等,于善后处置手续问题上则非常容易忽视。矿山须依自身政策条例,管理层与授权部门于其权限里对资产的处置问题上展开确认与批准。
(六)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缺失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会计折旧
我国企业实施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革,改变了原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管理模式,而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有效管理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就要求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从效率与成本节约方面能够与之相适应,跟上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步伐。企业的固定资产无论是从对生产的作用还是占资产规模的比重来看,都十分重要,是保证生产的基本与最重要要素之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化条件。但是,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的各种管理弊病也是十分明显的,如重复购置,管理水平落后,会计折旧计算无法跟上固定资产的真实老化状况等问题的存在,使企业固定资产加速老化以及核算不明,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绩效,阻碍了企业的成长。本文正是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普遍存在的管理与核算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方法,拟通过改善固定资产管理与科学化其核算方法,降低固定资产投入与成本并贡献于企业经营绩效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现状与主要困境
(1)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与企业自下而上的经营流程应当并行不悖,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会极大地影响生产经营的绩效。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产生的对固定资产管理漏洞就容易导致固定资产出现重复购置,进一步导致企业资产重置与浪费问题,增加的固定资产投入就造成成本的多余开支,降低了企业盈余。一般来说,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企业重购买轻管理,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购买计划,一方面容易导致重置;另一方面还容易导致闲置。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固定资产重置从会计角度来说会导致沉没成本的剧增,固定资产闲置则会导致机会成本的增加,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的物质磨损无法通过有效生产转移到商品生产成本中和固定资产的精神磨损无法通过科学的折旧计提予以实现,都将通过对冗余资产资源的浪费而造成管理失效与核算不明问题。
(2)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科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的履行,是以财务管理记载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核心的。由此,对应于固定资产的会计记录为折旧的计提,这是将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磨损情况通过制造费用的列支转入生产成本的必要过程,科学的折旧计提方法将有助于正确实现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有效计算出企业的生产盈余。但是,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有效计提,需要建立在固定资产购买登记、在建登记核算的基础上,基于前述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了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登记制度的不完善,由此直接影响了固定资产折旧正确计提的前提。而且,在实际计提过程中采用的折旧计提方法不科学,往往采用简单的平均年限法而不是根据市场利率进行加速折旧,从账面价值上虚增了固定资产的价值,这往往忽略了固定资产精神磨损导致的折旧少计,难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从而无法真实核算出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虚增了企业当期利润与盈余。
(3)企业固定资产的配置与现实脱节。建立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位的前提下,企业对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失策。这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资源在企业生产环节的分布不均,与实际情况不匹配方面。尤其是属于制造业的生产型企业,原有大型国有企业制度下,固定资产往往采取预算方式通过部门平均予以配置,容易导致生产型部门与管理型部门的资源配置过于平均,而与现实生产状况严重不符,从而导致会计核算固定资产成本的过程都是错误的,很难通过会计活动有效记录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并导致固定资产购买重置与浪费,导致后续的一系列管理困境与核算不明问题。
二、改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对策建议
(1)健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改变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首要环节就是健全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要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的体系化制度建立健全,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即对固定资产购置或在建、维修与管理、核算与折旧进行工作流程化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与折旧状况通过会计记录得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固定资产购买预算,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进行购买,购置后入库登记以及出库使用手续的完整,做到摸清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使用状态的精益化程度,并定期盘存固定资产,达到有效保护企业资产的目的。
(2)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折旧计提。需要对会计部门强调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并强化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折旧的科学计提,应该说这是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核心问题。如前所述,固定资产的折旧包括物质磨损与精神磨损,有效的计提固定资产保证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符,是正确计算固定资产转移到生产过程中成本的基础,有效计算出企业经营收入的环节。企业会计制度的落实需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征,采取科学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如年限法与市场加速折旧法,准确把握住固定资产的精神磨损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对企业经营过程决策的有效辅助。
(3)采用企业数据集中系统实现部门之间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正确核算固定资产需要建立在固定资产预算的基础上,原有国有企业模式下固定资产不区分部门的平均分配导致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与冗余购置,造成了对国有资产的极大浪费。如今现代化企业制度执行的企业内部,尤其是生产型企业这一平均主义的陋习仍有残余。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预算固定资产,才是精减投入,提高效率。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需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建立有效的数据集中系统,以财务活动为中心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对固定资产信息的比对,保持固定资产使用状态与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精益管理,便于对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的有效降低采用精益管理的方法,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贡献于企业的经营利润。
(4)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无论是固定资产入库的管理人员还是固定资产使用的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会计人员,首先,需要加强的是职业、职位的认同感,从道德素养上加强其对自身的认同,实现主观意识上勤奋工作、遵纪守法,从实际行动上主动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其次,企业需要不断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使相关人员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方面具有科学的管理技术与手段,有效执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
三、结语
现代企业制度的落实,需要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从效率与成本节约方面能够与之相适应,跟上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步伐。企业的固定资产无论是从对生产的作用还是占资产规模的比重来看,都十分重要,是保证生产的基本与最重要要素之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化条件。准确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方法,并助力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与核算手段,积极主动的管理意识与态度,实现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科学核算。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参考文献:
[1] 邵琳琳.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25):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