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节能与节能技术

时间:2023-08-16 17:14:16

导语:在节能与节能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节能与节能技术

第1篇

关键词:能源短缺;空调节能技术;云计算与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U83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081-05

1引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1990~2008年,人均能源消耗增加10%,世界人口增长了27%,这意味着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39%[1]。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据国际能源署预测,至2035年,中国将超过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购买国[2]。

目前主要使用的能源物质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例如,据2008年统计,供应能源分别是:石油占33.5%,煤占26.8%,天然气占20.8%(化石能源共占81%)和“其他能源”(包括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燃料和核能等)占19%[3]。化石能源的使用将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将会加剧温室效应带来环境问题。并且这些化石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消耗完毕短期内不可再生,全球已探明的能源储量是有限的:石油将在50年左右枯竭,天然气能用7年左右,煤炭能够支持200年[4]。随着能源资源的捉襟见肘,能源的价格也直线上升,如美国普通零售汽油价格增长了3倍,从1990年的每加仑1.2美元到2014年的每加仑3.6美元,这一趋势仍在增加[5]。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开发新能源和发展新的节能技术成为人类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建筑的能量转换系统,特别是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是今天主要的能源消费单位。仅在美国,住宅和商业建筑的能源消耗占总能量的39.6%[6]。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耗的比例如图1所示。

在欧美国家,大约一半的总能量用于建筑,国家能源总量的20%被用于加热、通风、空调和制冷系统[7]。一般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0%~50%,而空调能耗又能占建筑能耗的50%[8],大约全球15%的电力是被用于各种制冷和空调的使用方面[9,10]。

因为空调的普及率与日俱增,各个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了空调使用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大多数国家高层决策委员会也设置了相关的政策降低空调能耗[11~13]。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空调使用数量巨大。因此,大力研发和发展空调节能技术对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空调节能领域正处于稳健发展的状态,但受到了技术障碍、政策障碍、市场障碍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制约[14~18]。在诸多障碍中,如何寻找到真正有效并切合中国基本国情的节能方式,是促进中国空调节能领域发展的工作重点。

通过调查发现,在酒店、宾馆和KTV等场所多采用分体式空调与中央空调结合的模式。这些场所通常需要保持着空调整天工作,有时还要满足个别顾客对空调过低温度或者过高囟鹊囊求。而制冷温度每降低或者制热温度每增高1℃,电功率就会增加5%~10%[19~21]。不合理地使用空调不仅增加了空调的能耗,还减少了空调的使用寿命,直接增加了城市的能源消耗,不利于贯彻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引进分体空调智能节能控制器和中央空调控制器,并将其与现代云计算技术结合起来,将能够通过互联网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实现远程控制空调运行状况,达到智能控制的目的,可以直接降低空调使用中不必要的能耗,对我国空调节能产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2中国空调产业现状

2.1空调的历史

在1902年,美国人威利斯・开利为了保持印刷机工作时稳定的湿度和温度,最先成功设计了第一个空调系统。最初的空调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调节化工业、制药业和军火业等各个工业生产中的温度和湿度。1922年开利工程公司研制成功了空调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产品―离心式空调机,大大提高了空调系统的效率,从此人开始成为空调服务的对象[22]。

2.2空调产业在中国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的使用变得普遍起来。全国各大城市兴建的公共建筑,大多都配备了空调设备来提高环境的舒适度[23,24]。目前,空调在我国建筑物中普及率仍在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空调市场,占全世界空调市场利用率的12%[25]。

空调的使用在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家也迫切希望能够通过提高空调能耗的质量等级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希望能够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在向着更为节能环保的方面倾斜。随着能源的短缺,节能逐步受到更为广泛的注意和重视[26]。

节能空调,通俗地说就是用更少的电达到居室的温度、湿度环境要求而且是达到消费者希望的居室内的条件要求[27]。节能空调能否实现节电的目的,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也取决于用户的使用方式。

但是,目前我国节能空调还存在着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不足。例如缺乏足够的高效节能空调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政策,缺乏高效变频压缩机制造核心技术等高端技术,这些是需要我们克服的在技术层面的不足。而许多空调购买者不选择节能空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价格相对普通空调偏高;节能效果不明显,短期收益低;需要维护保养,容易出故障,节能不节钱;对节能产品缺乏足够的了解等。这些则是我们要克服的在产品质量、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不足。

当前,我国已经出台的空调节能标准有:2010年6月1日实施的《空调强制性国家标准》、2011年11月1日实施的《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技术规范》等[28,29]。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规范政策,但受到政府监督困难、企业违规操作等问题影响,一些建筑工程在选用主机以及末端空调设备时,仍然没有按照规定设计的要求进行选型。此外,一些数据也表明,在一些大型超市或者公共场合当中,冬季的供暖热量和夏季的制冷量超过了标准。这些存在的问题都造成空调制冷取暖浪费了大量的能源[30]。

与国际相关标准相比,我国空调能效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所以我国也在不断改进并提高空调能效相关标准。因为能效等级越高的产品,生产成本往往高于能效较低的产品。投资者往往忽略了能耗指标的计算,而只重视投资成本,投资成本高的高效节能空调反而不受生产企业青睐[31]。相对应的高效节能空调的市场销售价格也比较高,再加上人们对高效节能空调所得的节电长远效益认识不清楚,往往只比较了购买时的价格差异,导致高效节能空调在整个空调市场的占有份额并不高[32]。为了提高高效节能的推广,我国也对企业所生产高能效等级空调进行了相应的补贴,直接降低了高能效等级空调的市场销售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节能空调的普及率[33]。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消费者,首先关注的肯定是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而作为生产企业,则是追求最大的利润。国家作为管理者,有正确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义务。在最开始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对节能空调的推广只是处于教育道德层面的宣传,并没有充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杠杆来调节,结果是大家在意识层面认同节能空调的情况下继续选择了较高能耗、较低价格的空调。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价格杠杆往往比行政宣传的效果更为直接和明显。目前,我国直接按照生产空调能级相关标准给予企业相应补贴,使得企业在不涨价的前提下也能有钱赚,有效提高了企业生产节能空调的积极性。消费者间接享受到一定程度的优惠,其购买节能空调的积极性也得到了的提升。国家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期望,企业的销售量和盈利水平也没有下降,消费者节约了金钱和电费,实现了多方共赢,促进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34]。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开始,国家对高效定频空调器进行了补贴,2010年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调整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财政部补贴政策的通知[35]。这说明了国家政策支持的体现无处不在,近几年来“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财政补贴政策相继推出,在各大家电销售地点均有出现。在主要针对推广空调能效1、2级产品的“节能惠民工程”启动后,为缩小节能与非节能产品的价格差距,106款1级产品扣除补贴后价格从1230~3500元不等,提高了群众的消费积极性。有调查显示,在湖南省节能空调的推广使用中,共有20家空调生产企业参与,其中销售数量最多的品牌是格力,购买节能空调的用户中,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所占的比例较大,为37.52%,其次为个人用户,占10.23%,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空调用户分配状况[36]。

3空调节能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在空调普及率大幅上升的情况下,空调用电量占我国总用电量的20%左右,占大中型城市夏季用电高峰负荷的40%左右。随着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和社会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发展空调节能技术。

空调节能技术,相对于其他较早引入空调并率先萌生节能意识的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发展比较晚,所以我国的节能空调技术相对于其他的国家来说经验、技术方面略有不足。再加上我国的节能空调的市场份额不高,所以导致我国的空调节能技术相对于其他的国家来说还是有差距。但是随着能源问题凸显,国家愈来愈重视发展节能技术,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科技,加大促进了对空调节能技术的研究,我国的节能空调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37]。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国空调节能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得到相应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空调生产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了发展空调节能技术的重要性和趋势性,在产品节能技术研发和整体质量水平提高方面更加重视,企业在产品开发和节能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正在逐渐加大,围绕产品生产的基础技术、系统开发设计、测试分析、专业配套、节能减排和制冷剂替代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长期性开发研究,不断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在众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一项项具备世界级技术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在行业内接连推出并直接服务于市场,实现了空调行业整体节能技术水平的稳步提高[38]。

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空调能效等级整体水平依然较低,缺少前瞻性的未来空调技术方式。例如独立除湿空调技术(包括除湿部分和新型的显热空调技术)、局部空调供冷技术、变频空调技术、蓄冷空调技术、绿色数据中心空调节能技术、合理的热电冷联供技术、太阳能空调技术、热声制冷技术、热泵技术、降低空调负荷等相关技术等[39~49]。这些技术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尚不成熟且使用范围较小,无法投入大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中。

由于空调生产厂家的多元化,企业出于商业原因往往不会共享节能空调的规格参数和生产技术,这直接影响了空调市场整体能效的提高。不同空调生产企业所生产的空调往往具有不同的规格参数,难以统一标准。如果能够结合现代智能技术和云计算功能,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特定的APP实现便捷的智能化控制,就能直接实现降低空调能耗的目的。

4智能化与云计算结合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按需求、便捷地访问共享资源池(如计算设施、储存设备、应用程序等)。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50,51]。

鉴于难以统一不同企业生产规格参数相一致的空调,结合现代智能技术和云计算功能引入智能空调节能控制器。智能空调节能控制器为一独立辅助控制器,适用于市场上绝大多数类型的空调。通过智能空调节能控制器,可以实时监测空调的工作状态,然后使用者或管理者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通过互联网在特定APP上远程调控空调的运行状态。实现合理的使用空调,避免不必要的能耗,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空调寿命,还可以有效的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4.1智能空调节能控制器功能参数

通过智能空调节能控制器,可实时监控并调整空调的运行状态。主要功能参数包括定时开关机、智能温度锁定、智能感应温度开关机、智能人体感应开关和空调状态查询与设置。

4.1.1定时开关机

控制参数:空调状态(开关机)、空调模式(制冷或制热)、空调温度、风门状态(摆风或不摆风)、执行时段、执行日期。

通过此功能可以减少空调人工管理成本,并便捷有效达到合理控制的目的。

4.1.2智能温度锁定

将锁定温度打开状态,在空调开机的状态下,分体节能模块在5min内若检测到空调的设置温度比制冷标准温度低,或者空调的设置温度比制热标准温度要高,那么分体节能控制器会将空调锁定到标准温度(若空调是制冷的情况下,锁定到制冷标准温度。若空调是制热的情况下,锁定到制热标准温度)。在打开锁定温度的情况下,需要查看一下节能器的节能参数中制冷标准温度、制热标准温度是否是符合锁定温度要求。

通过此功能可以根据智能感应温度变化调整空调设定温度,减少了空调额外的能耗。

4.1.3智能感应温度开关机

将空调打开时,分体节能模块检测到的室温在禁止开机温度区间内,分体节能模块将禁止开机,会将空调关机。

通过此功能可以根据智能感应温度判断空调的是否需要工作,智能化的实现了空调开启与关闭,减少了空调不必要的能耗。

4.1.4智能人体感应开关设置

(1)智能人体感应开设置:当人体感应开功能打开后,如果分体节能模块接入智能人体感应装置,连续5min均有检测到人体后执行开机命令。

(2)智能人体感应关设置:当人体感应关功能打开后,如果分体节能模K接入智能人体感应装置,连续30min未检测到有人后执行关机命令。

通过此功能可以根据监测环境内是否有人而智能选择空调工作状态,有效避免了人离开而忘记关闭空调所造成的能耗。

4.1.5空调状态查询与设置

可以查询并设置空调状态、空调模式、风门状态、室内温度、设置温度、出风温度、传感器的状态、节能器状态等。

通过此功能可实时在线了解空调工作状态,并可根据个人需要和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实现了便捷合理控制空调工作状态。

4.2技术应用实例

与某环保公司合作,在某企业员工宿舍实践所得数据见表1。

仅员工宿舍楼一间宿舍一天理论可节电量平均为:160330÷6÷30÷189=4.7(kW・h);公司宿舍楼A,B,C,D栋实际入住189间宿舍,5~10月份预计可节电量160330kW・h,节能效果显著。如果能够大范围广泛推广到城市,节能潜力巨大。

5讨论与结论

面对中国空调市场企业品牌繁多、产品生产参数规格不一的局面,结合现代智能化和云计算结合的功能,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监控、远程操作和智能控制的目的。有效地降低了因不合理使用空调所产生的额外能源消耗,并且适用于市场上绝大多数空调,有利于提高我国空调节能领域整体的节能水平。

与传统空调节能技术相比,最大的创新就是改变了过去“遥控器是唯一控制空调运行的工具”的观念,实现了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互联网端口控制的功能。智能空调产品正是通过把空调运行控制系统链接到互联网操作平台上来实现的。未来生活中实现对家中所有设备的控制定是朝着无线化、可移动化的方向发展。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的无线传输及控制变得无比简单。基于无线网络系统开发出的适用于用户控制的智能家居就变得相对简单起来。这也就意味着用户只需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设备,甚至是当前比较流行的可穿戴设备等就可轻松实现对家里的一切控制,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有效地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已经成为高普及率的高能耗设备。现今,能源问题凸显,节能减排已经成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国家和企业为了提高节能空调的市场占有率,也纷纷都加大了对空调节能技术的投入和相应的政策补贴与推广。由此,发展空调节能技术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有着深远意义。

考虑到目前缺乏统一的、前沿性的、易于推广实施的空调节能技术。结合当今正广泛使用并快速向前发展的智能化与云计算结合的技术,确定了该技术的的功能特性及可行性,并通过实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技术应用所产生的显著节能效果。若能将此空调节能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必将有效地降低我国城市能耗总量和减少碳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有利于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http:///wiki/Wiedemann%E2%80%93Franz_law(accessedJanuary2014).

[2]莫应强.关于空调系统节能措施的讨论[J].企业导报,2016(10):187

[3]DresselhausMS,ChenG,TangMY,etal.NewdirectionsforLow-DimensionalThermoelectricmaterials[J].ChemInform,2007,38(26):1043~1053.

[4]沈建芳.节能―空调行业的大趋势[J].制冷技术,2005(4):32~35

[5]LiuH,ShiX,XuF,etal.Copperionliquid-likethermoelectrics[J].NatureMaterials,2012,11(5):422~425.

[6]DiSalvoFJ.Thermoelectriccoolingandpowergeneration[J].Science,1999(285):703~706.

[7]Pérez-LombardL,OrtizJ,PoutC.Areviewonbuildingsenergyconsumptioninformation[J].EnergyBuild,2008,40(3):394~8.

[8]劳文慧.空调节能技术分析[J].制冷,2002,21(1):79~80

[9]BellLE.Cooling,Heating,GeneratingPower,andRecoveringWasteHeatwithThermoelectricSystems[J].Science,2008(321):1457~1461.

[10]BagheriF,FayazbakhshMA,ThimmaiahPC,etal.Theoreticaland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intoanti-idlingA/Csystemfortrucks[J].EnergyConversManage,2015(98):173~183.

[11]FarringtonR,RughJ.Impactofvehicleair-conditioningonfueleconomy,tailpipeemissions,andelectricvehiclerange[J].Earthtechnologiesforum,2000(5).

[12]LongW,ZhongT,ZhangB.China:theissueofresidentialair-conditioning[J].IntInstRefrigBull,2004(4):1~7.

[13]WanKSY,YikFWH.Buildingdesignandenergyend-usecharacteristicsofhigh-riseresidentialbuildingsinHongKong[J].AppliedEnergy,2004,78(1):19~36.

[14]康艳兵,尹志芳,张扬,等.中国空调节能发展现状、趋势展望和政策建议(上)[J].节能与环保,2010(7):11~13.

[15]康艳兵,尹志芳,张扬,等.中国空调节能发展现状、趋势展望和政策建议(下)[J].节能与环保,2010(8):11~13.

[16]罗继杰.节能减排―暖通空调(设计)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暖通空调HV&AC,2012,42(1):1~7.

[17]商利斌,高喜玲.建筑中央空调节能技术探讨[J].能源与环境,2009(14):24~25.

[18]陈友.中央空调节能技g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0):140~141.

[19]张恩祥,李春旺,陈淑琴,等.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能耗评价及节能潜力分析[J].节能技术,2008,26(4):295~299.

[20]曾昭向,卢清华.中央空调节能技术分析与探讨[J].制冷与空调,2013,27(1):45~48.

[21]徐涛,陆超平,王轶虹.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措施分析[J].机电信息,2016(16):71~72.

[22]葛建东.空调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节能环保[J].湖南农机,2011,38(11):189~190.

[23]江华,刘宪英,黄忠.中央空调能耗现状调查与分析[J].制冷与空调,2005,(z1):31~36.

[24]刘思刚.空调发展的永恒主题:能耗与节能[J].大陆桥视野,2012(6):35~36.

[25]徐伟.空调能耗及节能方向[J].建设科技,2004(5):20~21.

[26]吕天文.2014―2015年度机房空调市场回顾与展望[J].制冷与空调,2014(9):94~99.

[27]白滨.科学认识节能空调[J].现代家电,2004(10):37~38.

[28]中国广播网.我国中央空调节能国标批准1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1.

[29]中国节能建筑网.6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空调强制性国家标准》,2010.

[30]靳琼.谈空调节能及其节能措施中的若干问题[J].价值工程,2015(7):16~17.

[31]韩志财.中央空调节能技术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8):28.

[32]韩敏.苏宁推广节能空调成绩斐然[J].电器,2006(9):42.

[33]“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实施情况介绍[J].标准生活,2010(5):50~54.

[34]李开钰.用价格杠杆撬动节能空调市场[J].机电信息,2009(18):14-15.

[35]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调整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J].节能与环保,2010(6):7.

[36]翟威锋,周永芳,李海鸽,等.湖南省高效节能空调推广情况调查[J].节能,2011(6):7~-10.

[37]刘忠玉.关于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6(5):220-221.

[38]李刚,张仙平,朱全志,等.浅析我国制冷空调行业的转型升级研究[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5,41(24):173~174.

[39]戎卫国,孟繁晋.空调节能技术的热力学分析与思考[J].暖通空调,2008,38(12):58~60.

[40]王克勇,王丽,徐靖文,等.绿色数据中心空调节能技术研究[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2(2):29~31.

[41]刘春杰,陈正刚.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研究[J].真空与低温,2014,20(5):302~306.

[42]本刊记者(整理).空调技术发展方向:环保与产品升级[J].电器,2011(11):66~68.

[43]江亿.我国建筑能耗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J].暖通空调,2005,35(5):30~40.

[44]钱晓栋,李震.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研究[J].暖通空调,2012,42(3):91~96.

[45]LaD,DaiYJ,LiY,etal.Technicaldevelopmentofrotarydesiccantdehumidificationandairconditioning:Areview[J].RenewableandSustainableEnergyReviews,2010(14):130~147.

[46]HundyGF,TrottAR,WelchTC.“RefrigerationandAirConditioning,”4thEdition[J].Butterworth-Heinemann,2008.

[47]ViriyautsahakulW,PanacharoenwongW,PongpiriyakijkulW,etal.ASimulationStudyofInverterAirConditionerControlledtoSupplyReactivePower[J].ProcediaComputerScience,2016(86):305~308.

[48]HaQP,VakiloroayaV.Anovelsolar-assistedair-conditionersystemforenergysavingswithperformanceenhancement[J].ProcediaEngineering,2012(49):116~123.

[49]ShahareS,HarinarayanaT.EnergyEfficientAirConditioningSystemUsingGeothermalCooling-SolarHeatinginGujarat,India[J].JournalofPowerandEnergyEngineering,2016:57~71.

第2篇

前言

随着火电厂商业运行的开始,我们也可以将设计的参数加以确定,所以,在运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节能降耗。对于火电厂经济效益以及火电机组节能减排的实现来说,应当从火电机组运行水平、节能降耗措施、减少能源消耗等方面入手。节能降耗不仅能够将满足能源消耗提出的需求,还能够与环保工作相互的配合。随着目前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能源消费的规模不断扩大,消耗强度的提升,导致能源供需矛盾日益明显,另外,对于能源的浪费、低效利用也是目前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其次,由于国家节能降耗方针政策的提出,通过对于发电厂现状进行分析,我国短期战略目标需要通过节能减排来加以实现。

1、电厂锅炉使用中面临的问题

在火电厂当中,电厂锅炉是动力提供的关键设备,所以,电力生产发展直接受到了电厂锅炉技术的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还不能制造电厂锅炉。在1953年,上海锅炉厂正式成立,1955年,我国自行生产了第一台中压链条锅炉,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已能制造1000吨/时的垂直上升管直流锅炉,以及为30万千瓦机组和60万千瓦机组配套的电厂锅炉。但是,在使用电厂锅炉时,我们依然不可避免问题的出现:设备的老化、运行成本大、新技术新设备投入小、水资源管理不善等方面原因,使得电厂锅炉远远达不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因此,针对这一部分问题,根据国家方针政策要求,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调整,以求提升电厂锅炉运行效率,满足节能降耗的需求。

2、电厂锅炉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

1.实现节能降耗,应当进行电厂锅炉设备改造

为了满足国家方针、政策中提出的节能降耗的需求,在新建电厂锅炉时,我们就应当选择高能源利用率、技术更新高的锅炉设备,以此来提升对于能源的使用,从而满足节能降耗的目的。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电厂锅炉系统,就需要通过技术改造措施来提升煤炭能源的使用效率,以满足提升成本控制效率,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在进行电厂锅炉技术改造的过程中,为了不影响到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应当尽可能地避免过多的投入、重新安装。通过改造技术,能够体现出诸多优势,也能够降低更新设备对于电厂运营产生的影响。在现代化的电厂锅炉技术开展中,锅炉专业人员对于改造技术经验的积累,也为节能降耗、提升投资收益率、为电厂创造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电厂锅炉技术改造当中,应当尽可能的遵守节能目的、通过对成熟的节能技术、先进的节能技术的运用来提升设备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2.在开机过程当中,全程使用汽动给水泵

对于300MW以上的机组,一般都需要配置1台50%的电动给水泵和2台50%的汽动给水泵。由于电动给水泵自身能源消耗高、容量大的特点,就可以针对每一台300MW的机组配置5.4MW的电动给水泵,在计算当中按照每运行10个小时才退出电动给水泵,这样能够节约30MWh以上的电能消耗,相当于人民币1万多元。通过恰当的调整,在开机之时使用铺汽提前将小机启动,改称为汽动给水泵向着锅炉上水,让电动给水泵保持备用状态,也能够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

3.辅机的启停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电厂节能工作当中,开展运行指标竞赛,通过参数调整来提升机组的效率是目前主要的研究部分。从当前国内绝大部分的电厂锅炉的大型机组来看,一般都是直吹式制粉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磨组的启停相对频繁,如果能够合理的安排启停,对于节能降耗也能够产生明显的效果,如果能够对机组的负荷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磨组的及时启停也能够满足经济效益的要求。由于大多数电网都实行的峰、谷、平电价,在每一个时段的电价都会存在较大的悬殊,因此,对于试验工作以及日常的定期切换尽可能地安排在低谷的时段进行,这样也能够降低试验成本,这样对于电网造成的冲击也能够有效的降低。

4.变频调速技术的推广

一般在发电厂当中使用的水泵以及风机,绝大多数都是定速运行的,在机组负荷出现了变化,就需要通过风机出人口挡板的改变或者是水泵出口阀门的改变来满足新工况提出的要求。这时,水泵与风机的效率被大幅度的降低,在挡板、管道以及阀门之上损失了大量的能量。根据实际的设备运行需求,变频调速装置就需要将电机的转速加以改变,确保设备一直都能够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这样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满足节能降耗的目的。

5.设计电厂照明设备

一般来说,绝大部分的工厂都是使用的灯光照明,根据实际的位置与需求来选择照射的角度与照度。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在设计节能照明的时候,尽可能地邀请具有专业水准的单位对于市级的数据加以设计,然后在选择方面也需要尽量的避免管道、设备被遮挡,在灯具选择上,尽可能地选择具有节能效果的,如此才能够符合实际工作,也能够达到节约电能与资源的目的。

6.燃料管理需要加强

在燃料是发电厂发电成本使用当中最主要的组成。从发电成本来看,无论是存储、采购,还是运输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电力系统改革的深入,燃料的使用也会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现。无论是燃料的采购、检验还是结算、存储都联系到生产成本。为了控制燃料成本、节能降耗,就需要做好燃料管理。

7.水资源管理措施

为了确保锅炉的安全、经济的运行,就应当按照相应的法规和标准来做好水处理的管理、使用与监督,这也是满足保护环境、能源节约的方式。作为电厂企业,需要根据《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做好日常的锅炉使用水的质量检测,如果发现问题,就应当及时地解决。对于水资源的管理中,我们还需要做好蒸汽凝结水的回收。

第3篇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给排水采用节能技术的意义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400 多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在全国666 个建制市中,有330 多个城市不同程度的贫水,其中严重缺水的达108 个,每年因缺水而影响的工业产值2300 亿元。因此,做好给排水节能设计很有必要,是设计环节中的重要环节。

2、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技术分析

2.1 合理划分供水管网

虽然每个城市市政给水管网压力可能不同,但普遍在0.2~0.4MPa 之间,五层以内的建筑的供水压力一般是能够满足的。因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小高层、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些建筑的楼层远远高于五层,故必须采用二次加压技术来实现建筑供水。此时,合理利用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既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又减少生活水箱容积。供水中采用新型无负压供水设施也可起到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的作用。

2.2 选择无负压供水方式

采用无负压给水方式。其主要流程是自来水稳流补偿器水泵用户。用户管道直接与自来水管网串接而不产生负压,取消了水箱、水池,避免了因水箱、水池的清洗或消毒及溢流等所产生的水量浪费,节水效果较好;同时彻底解决了二次供水的水质污染问题。当自来水管网压力达到用户给水系统所需要的供水压力时,水泵进入休眠停泵状态,自来水管网经旁通管直接向用户供水,利用自来水管网压力达到节能的目的。

无负压给水方式在设计时,受某些条件的制约,如自来水管网的水量、水压以及电源情况等经常停电、停水,或者是对有毒物质、核工业、辐射、生化等危险品进行加工、制造、贮存的二次供水场合不适宜使用无负压给水方式。综上所述,无负压给水在使用中应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用水情况及当地自来水部门的相关要求。

2.3 合理选择水泵设计参数

设计中水泵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高效水泵并使工况位于高效区。另外大泵的效率一般比小泵要高,设计时尽可能选则大泵。

(2)搭配选择水泵。离心泵运行的高效区流量范围为(1— 0.5)Q,建筑的用水量也是不断变化的,设计时注意选配几种大、小泵(一般不超过3 种),以适应用水量的变化。

(3)优先采用变频调速水泵供水。变频调速水泵可自动调节水泵转速,避免电机频繁启动,从根本上防止能源浪费,节电率可达30%~50%。根据以上分析,水泵选型应在准确计算设计秒流量后进行,做到大小搭配,在高效区内选取合适的变频调速水泵。

2.4 使用节水节能型配水设备

(1)给水水嘴建议选择能限制出流率、陶瓷芯等密封性好的节水型水嘴。节水型水嘴和普通水嘴相比较,在水压相同的条件下,节水量为3%~50%,大部分在20%~30%。

(2)厨房或卫生间的水嘴和龙头建议选择充气水嘴,可以有效节水,充气率一般在15% 左右,即节水率在15% 左右。

(3)建议选择节水型便器,坐便器水箱容积不大于6L 建议选择大、小便分档冲洗的产品,小便的冲水量一般为4L。

(4)公共场所建议选择感应式便器或延时自闭式冲洗阀和水嘴。延时自闭式冲洗阀在出水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可避免长流水现象。感应式阀门克服了上述缺点,避免了触摸操作,

节水、卫生,但造价较高。

2.5 使用新型管材

随着新型节能管材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出现了很多可靠、安全、性能好,美观实用的新型复合管材。如用于高压干管的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薄壁不锈钢管、铜管;用于支

管管路的承压小的PP-R 管PE 管等,很好地解决了能源浪费问题。

设计时应根据具体使用的要求,合理选择能够满足供水系统工作压力要求的管材。例如用PN=1.25MPa 的PPR管替代PN=1.0MPa 管材,不但初期投资浪费,还会增加27%~29% 的水头损失,产生能量浪费。

当计算所需的管径DN ≥ 70mm 时,建议选用衬塑钢管,相比PPR或PE 管可减少30% 以上的水头损失。在管道连接方式上,尽可能采用局部水头损失小的连接方式,如PPR管,建议采用分水器分水,PE 管建议采用三通分水或对熔连接,这样可减少大约20% 以上的局部水头损失。

2.6 污废水处理使用及排放

建筑使用后的各种排水(冷却排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等)经适当处理后回收用于建筑作为杂用的供水系统,称为中水系统。对于用水量较大的高层或公共建筑物,从节水节能的长远利益来考虑,其排水系统宜采用优质生活废水和粪便污水分流体制,这样有利于优质杂排水的收集、处理以实现中水重复利用。实际经验表明每人每目直接用于饮食的水量一般不超过5L,绝大部分的用水量是消耗在食物、衣物的洗涤、冲洗厕所、清洗地面和车辆。其中不直接接触人体的各种杂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50% 以上。也就是说,采用中水回用系统,在保证同样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现有的自来水供水量可节约30 ~ 50%,可见节水潜力很大。

2.7 利用热水供应系统及雨水系统

(1)热水系统的利用。利用太阳能系统制备热水,既节能又环保。多层住宅设计太阳能宜每户单独设置,在建筑的公共部位设置管道井,每户的太阳能进出水管均放置在公共管道井中,每户的太阳能集热板和储热水箱均设置在屋面,储热水箱需带辅助电加热功能。当日照不足时,热水由设在储热水箱内的辅助电加热系统提供。高层住宅可分户设置分散的太阳能热水器,每户的太阳能集热板放置在建筑外立面的向阳处,储热水箱需带辅助电加热功能,放置在阳台内。高层住宅也可把整个屋面布置成几组串连的太阳能聚热板,集中供热,在楼梯间顶部设置储热水箱间,储热水箱需带辅助电加热功能,热水上供下回,循环泵在水箱间内。

(2)雨水系统的利用。建筑物中收集雨水的一般做法是,用导管把屋顶雨水引入设置在地下的雨水沉砂池,沉淀后的雨水上清液流入储水池,再由水泵送入杂用水集中储水池,经加氯消毒后送入中水系统,水质较差的初期雨水不予利用。经过上述处理后,雨水作为一种可以用于城市绿化、厕所冲洗以及其他适合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短缺,节水节能已成为给排水设计工作者的紧迫任务,各种节排措施也已成为国内外考评绿色建筑的重要方面。因此,应积极探索合理水

资源应用、合理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合理配置供水压力和区域,充分利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及管网余压等节能技术,可节约许多能耗及用水量,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 建筑节能技术 墙体保温技术

推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就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而在目前的施工过程中一般将自然界中的自然的物质作为原材料,这种材料的缺点就是生长周期太长,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我国发展过程中,注重环能节约,所以建筑业必须加强墙体保温技术,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环保型材料,以提高整个建筑物的保温与节能效率。

一、建筑节能材料特性

根据我国建筑节能材料的特点,将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材料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适合建筑的抗震的是钢丝网架火芯板或龙骨石膏板,因为这种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重量也比较轻,韧性大。而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的就是灰砂砖或煤灰烧结砖。以上几种材料在进行建造时,能够耗费较少的原材料,能耗很低。建筑材料的发展促进了像纸面石膏板和混凝土等墙材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研发能力较弱,技术落后,企业的规模小,所以不能够研制出档次较高的新型材料,缺乏轻板以及复合板等可以节约砂浆的数量和降低整个工程的新材料,导致墙体的新型材料发展缓慢的局面。在市场方面上,采用先进技术的建筑材料的比传统的实心砖高出很多,所以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运用新型节能技术的建筑材料

(一)节能墙体材料

在近几年的建筑墙体工程当中,广泛运用这种节能的墙体材料,由于这种材料具有质量轻、保温隔热性能高、具有良好承重力学性能,所以这种材料不仅大大降低建筑的耗能水平,提高建筑工程工人的安全性,而且能够满足现代建筑的各种要求,给用户新的体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材料能够进行回收,属于绿色环保节能材料,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在环境保护领域和建筑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保温隔热材料

这种保温隔热材料按照使用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墙、屋面以及外墙。在建筑工程当中经常使用酚醛树脂材料作为保温节能材料,因为这种材料具有导热系数低、自身防火、轻质、低温不收缩、无毒、不易脆化、隔热性能好等优点。

(三)防水材料

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必须注意建筑物不被雨水和地下水破坏,所以防水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相应的防水工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就是防水材料。新型防水材料是在提高防水标准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来实现节能的目的。

三、应用墙体保温材料的现状

使用建筑保温的节能材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物质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实心砖的安全性和节能性都非常差,所以逐渐被多孔砖和空心砖所代替。

(一)建筑物的围护结构

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时一般使用玻璃棉和泡沫塑料或是岩棉作为保温节能材料,因为这些材料具有轻质高效的特点。居民的建筑一般是将塑料质墙板或木质墙板做最外面的一层,紧接着是将木框结构为标准作为主体的墙面,并加上硬质的泡沫塑料,一般使用矿物棉或是玻璃棉保温毡,最后的一步就是钉上石膏板。

(二)空心砌块墙体

主要方法是将墙体砌块之间的空心通道的气流阻隔起来,同时,在空心通道中添加散装玻璃棉或者是散状矿物棉以及膨胀珍珠岩这些节能保温隔热材料。

(三)墙体空腔结构

将絮状或者块状的玻璃棉运用压缩空气填充进空腔中,这种方式经常运用的新型高效的保温绝热材料是玻璃棉、聚胺醋泡沫塑料聚苯乙烯塑料、聚乙烯塑料、宕棉等,以防止外墙向内墙进行传热。

四、建筑物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我国的建筑物节能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墙体节能以及保温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需要我国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不断提高建筑物节能技术,使我国的建筑物节能技术不断得到更好地发展。

(一)提高回收利用率

基于我国的国情,我国工业与建筑业的废料利用率十分低下,而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就是建筑砌块,所以我国应当努力发展相适应的砌块,并因地制宜不断将大量的工业废料和建筑废料转化成建筑砌块,从而实现变废为宝,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与节能,而且能够促进我国建筑物保温节能技术的长远发展。

(二)加快研发新型材料

为了我国建筑上实现真正的节能,需要加快对新型复合的保温材料的研发工作。目前的混凝土建筑保温性能都很差,所以本着系统统筹、总体规划、科学布置的原则,若想实现我国建筑物的保温技术的长足发展必须研发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保温性能的技术,保留混凝土优点的技术。

(三)提高建筑产品标准

提高建筑节能、墙体保温技术的,必须制定合理科学的墙体规范标准,这样才有利于保温墙体和建筑节能技术的规模的扩大,所以,我国的建筑业十分有必要制定一套相配套的技术规范与标准与规范体系来与我国环保节能墙体技术发展相适应。

五、结语

总之,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期建筑节能与墙体保温技术,通过技术来促进建筑工程的不断提高,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实现建筑工程的不断进步,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小杰.试论强化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策略[J].房地产导刊,2013.

第5篇

【关键词】 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经济指标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节能技术评价概述

建筑节能技术的“绿色节能”该如何来定义?这就需要合适的评价标准来确定,因为节能建筑评价标准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为经济水平的不同,文化理念的差异,资源储藏的多少,节能建筑发展程度的高低等因素决定了节能建筑的评价标准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必须有很强的适用性和针对性。评价建筑节能技术所关注的重点一般有资源消耗、经济投入、室内外环境、以及环境负荷所组成。

建筑作为一个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的产品(一般50~100年),在从设计-施工-使用-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影响建筑的各种因素此消彼长,交替变化,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要程度。因此,对建筑节能技术评价必须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进行评价和审核,才能做到全面、客观和准确。

二.建筑节能技术评价的重要意义

建筑节能技术进行评价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能技术的评价是减少资源绝对数量使用,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人们生活的地球资源有限,消耗量又随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如果继续大幅挥霍自然资源,势必对子孙后代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隐患。建筑作为资源消耗的大户,采用节能技术势在必行。而节能效果如何需要用评价来体现,只有客观的反映出节能所带来的经济效果,才能推动技术的发展,努力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间接减少能源的使用。

2.节能技术的评价是推动节能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技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的是成熟的技术,低廉的成本,即最佳性价比。一项技术性价比的高低是能否得到发展的关键。但是如何界定技术的性价比需要客观的经济评价来断定,所以系统的对技术进行经济评价能加快技术的优胜劣汰。

3.节能技术的评价是降低投资风险的可靠保证。盲目的凭主观意愿做决定,很有可能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若是在技术实行前对技术方案论证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否定或者更换方案,避免不必要损失,全面降低投资风险,保证投资的收益。对于先进合理的绿色节能技术,评价可以划分阶段,量化成果,使投资者与使用者明确产出,加深认识,加大推广。

4.节能技术的评价是推动可持续建筑新能源,低碳建筑发展的有力保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只是“节流”,而新能源的利用则是“开源”。我国今后将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空气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地区的适用性需要经济评价来完成。找出适用的新能源并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逐步改善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缓解与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协调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5.节能技术的评价是加快既有耗能建筑改造的关键推手。我国建筑总量的96%是耗能建筑,这些在每年的运营中能量的损耗远远大于节能建筑。对节能技术进行的评价可以对比既有建筑的耗能情况,核算既有建筑的改造成本,从而利用合适的节能技术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完成节能减排的社会目标

三.建筑节能技术评价体系的现状

国外在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研究中,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各国相继颁布了各自的评价体系。表1显示了几个主要国家评价体系

评估体系 研究机构 适用建筑类型 评价内容

LEED 美国绿色建筑促进会 公共建筑 住宅 评价周边环境,建筑节能,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水资源和创新设计,将得分分为四个等级:白金、金、银、通过

BRFFAM 英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公共建筑 住宅生态建筑 评估重点在于资源消耗,材料和能源消耗,环境负荷和对人自身影响,将得分分为四个等级:优秀、非常好、好、通过

CASBFF 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评价委员会 公共建筑 住宅 对建筑环境质量和性能以及建筑环境负荷进行总体评估

NABERS 澳大利亚建筑环境评估体系 公共建筑 住宅 分为14个评估指标,评价结构由项目嵌套子项目组成。得分按0~5星打分,总项目得分由子项目得分平均得出

表1 国外节能建筑评估体系比较

各国的评价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研究时间的早晚,技术和能力的制约,对建筑节能的认识理念不同,都有其局限性,简而言之包含:

1. 评估体系都各自独立,没有可比性,不能促进国际发展;

2. 评估要素的选择及权重安排缺乏科学合理的办法,对各指标项目的整体相关性反映不足;

3. 单项指标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不足,影响评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4. 部分评价体系的非要费用过高,过程繁琐,难于普及。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节能技术起步晚,研究水平低,评估体系不完整。但近年来,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大量开展,作为相辅助的评估体系也逐渐成熟,诸多研究机构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和研究目的,自主研制了评估体系,参见以下表2。

表2 中国国内节能建筑评估体系比较

评估体系 研究机构 适用建筑类型 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委员会 住宅、办公、商场和旅馆建筑 一星、二星、三星 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应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共6项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 住宅 定量指标 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共5个子项

绿色奥运评估体系 清华大学等 公共建筑 Q/L打分体系 设计规划阶段、详细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调试共4阶段

这些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填补了我国在建筑节能评价方面的空白,他们的出现使建筑节能的评价有了量化标准,并且这些评价体系对积极引导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在我国的研究与发展, 推进我国进一步开发针对各种类型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积累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和法规架构。

但由于研发时间较短,这些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包括以下几点。

1.评价项目的局限性。其编制的评价项目与国际上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相比, 不仅数量上不足, 而且内容也相对简单。

2.评价标准的模糊性。采用打分制(1~5分) 的评价项目较少, 而采用措施评价( 好、中、差) 的项目较多, 这就增加了评价的模糊性, 不利于对建筑的准确评价。

纵观国外与国内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方法,当前的评价体系指标还不完善,并没有形成一套成型且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而且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所涉及的内容没有从单个绿色建筑项目的角度出发考虑不同受益主体所能获得的收益,没有将绿色建筑所增加的经济效益做一个有效分配,特别是对消费者来说,不能明确购买售价高于传统建筑的绿色节能建筑到底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潜在收益,对销售经营性绿色建筑的开发商来说,也不能明确绿色节能建筑的初始增量投资费用到底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利润。

四.节能技术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节能技术的评价指标是对节能技术进行评价的依据。由于技术的复杂性,任何一种具体的评价指标都只能反映建设项目的某一侧面或某些侧面,而忽略其他方面,所以仅凭单一指标很难达到全面评价项目的目的。因此,为了系统而全面地评价一个项目,往往需要采用多个评价指标,从多个方面对技术的经济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分析考察。这些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评价指标,就构成了节能技术评价的指标体系。

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必须依靠一定的原则去分析和判断,才能较好的作出合理的推论结果。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及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用科学理论做指导,以事实为依据,抓住评价的实质。其次要用科学、合理、公正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考量、选择和评价。最后要得出科学的结论和建议。其次指标之间并非独立,存在着相互制约和联系,要使整体评价体系能系统的运行,不能造成指标之间的自相矛盾。在概念定义和逻辑框架结构上严谨、合理,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原则。评价节能技术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的指标不可能全部精准量化,必然有一些指标带有不确定性,无法用数字表示,因此,评价体系要能客观的反映节能状况,必须将定性和定量指标结合。其中定量指标用数据来表示,简单明了,清晰易懂,应作为评价的主要参考对象。定性指标反映的往往是人的主观意愿,无法量化,但又对评价非常重要,故作为辅助指标。

3.静态与动态指标相结合原则:静态指标计算方便,简单易懂,便于理解,但是不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在国家利率,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往往同实际产生较大的偏差;动态指标将时间因素计算在内,往往更准确,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实际情况。但是动态指标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掌握更多的资料,在事前评价难度较大。

4.局部指标与整体指标相结合原则:评价体系是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自身复杂的结构。要使评估具有可操作性,需要把整个评价体系拆分成各个单独的局部指标来反映单一方面的具体情况。但是整体指标不仅仅是指标体系内各个局部指标的简单相加,整体指标还有部分效果反映在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因此,要将整体指标和局部指标相结合起来,依托之间的有机联系,做好客观评价。

五、结语

在我国目前实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节能效果的综合正确评价是企业决定是否顺利推行节能项目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节能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和体系十分必要。只有因地制宜的分析和选取合理有效的建筑节能评价体系,才能判断政府是否应该鼓励此类结束的发展并深入寻找政府鼓励此类项目发展的途径。同时,从国家选择推广优秀节能项目的角度考虑,对已有节能项目进行评价审核,也可以加速推进我国政府在行政、法律、经济等一系列方面的节能工作。

参考文献

[1] 孙佳媚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建筑技术》,2008年

第6篇

关键词:工民建筑 节能技术 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体能耗高居世界第二,而建筑能耗又占到了全国总能耗的 32%。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新建筑新城区开发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这使建筑的节能减排问题显得尤其突出。面对如此严峻的能源形势,我国近十多年一直在研究如何推行建筑节能技术与措施,其中如何让工民建筑的节能可持续推进已经成为建筑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工民建筑节能技术与措施存在的问题

1.全社会对工民建筑节能重要性认识不足

全社会对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性、急迫性和战略意义认识不足。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地方政府未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未将其作为一项日常的重要工作来抓,没有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

2.对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的建筑节能工作仍然是行政为主导的模式,尚未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基本上只有政府一家的积极性,作为构成民用建筑市场主体的开发商和广大人民群众,由于信息不对称等种种原因,对节能建筑的性能、经济性,尤其是长期使用情况下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使得民用建筑节能的各种技术、材料、工艺等缺乏一种产业化、市场化的根本内在动力。

3.建筑节能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缺乏

当前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分离,关系不顺。从部委一级看,建筑节能的职能属于建设部,而机构改革后,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则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从各省情况看,墙改办挂靠经济贸易委员会,建筑节能的职能属于建设厅。目前缺乏的并不是节能的新技术,缺的是市场的支持和政府的鼓励。政府对于利用新能源、新技术的单位没有相应的鼓励措施。考虑到成本问题,很多人不愿意做节能建筑。

4.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设计单位对建筑节能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不熟悉、设计深度不够、热桥部位设计、围护结构防潮验算大多未予考虑、把设计应解决的问题推到生产厂家或施工企业。施工企业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成熟技术工人,达不到很好的节能效果。建筑节能环保建材没能充分发挥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一些产品没有列入工程建设标准,使新型材料的使用范围和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二、工民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1.为建筑节能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应抓紧组织科研项目和调研课题的开展与论证,完成一批建筑节能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成套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的项目,如:对建筑能耗统计现状与对策、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建筑节能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建筑热工测试技术与现场检测方法和建筑护结构中保温隔热体系的耐久性能、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等项目的研究。

2.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工作

首先,在建筑体系上要加快以承重结构为主线,包括围护结构、隔断、厨卫、门窗、管线等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符合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完整建筑节能体系;其次,加速建设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如使用智能遮阳及门窗自控系统,门窗应向节能、高档、新型、多功能、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减少使用能源等;最后,在住宅中设计储放再生水的固定容器,充分利用再生水,要使建筑成为节能建筑和绿色环保建筑。

3.加强建筑节能从业设计人员的素质培养

加强建筑节能从业设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增强节能建筑设计与环境质量相统一的迫切感和责任感,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建筑设计是否达标的重点考核项目,建筑师应率先执行有关建筑节能的技术标准。结构师和设备师及建筑师之间应互相学习、密切协作,共同实现节能建筑设计的真正统一,确保节能设计的质量。

4.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大力推广采用节能建材、重视建筑节能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尤其应重视高新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的研究,采用智能化控制,使节能技术成果得到最广泛的推广应用。对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抗变形性和环保、隔音、防污、保温、隔热的特殊建筑节能材料应大力推广使用。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和产品,经常开展建筑节能材料展示推广会,使建筑节能材料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

5.逐步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既有住宅建筑的墙体通常是以实心粘土砖为主要材料加上两侧抹灰构成,节能性能差,传热系数能超过限制的3倍还要多,可以通过外墙外保温或外墙内保温等措施来提高其热工性能。既有住宅屋面对顶层住户的热环境影响很大,可以通过倒置式的保温屋面、种植屋面、阁楼屋面等措施来提高屋面的热工性能。对于外窗的节能,最主要的是提高其气密性和采取合理的遮阳措施。另外,对于阳台、楼梯间、地面的节能性能可按照相关节能措施进行节能设计。

三、工民建筑节能措施的政策建议

1.明确建筑能耗总量及各类建筑能耗规划目标。

在国家能源发展规划中,应明确建筑能耗总量及工业能耗总量控制目标,进而确定各类建筑用能总量的规划目标。以此为依据,加强对建筑能源消耗的监督管理,从而确定建筑节能总体工作目标。《建筑能耗标准》为能耗指标节能管理提供了依据。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行及后期改造等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该标准提出的各项能耗指标,规划和引导建筑用能水平。

2.大力发展生物质、太阳能和工业余热利用技术。

农村地区有丰富的生物质能源,完全可以解决农村炊事、生活热水和采暖需求;而北方城镇工业生产排放的热水或热气的余热是供热良好的热源,利用工业余热供热可以减少大量一次能源需求。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奖励措施等大力发展生物质、工业余热和太阳能利用技术,以减少对商品能源的消费需求。

3.推动以能耗强度为衡量指标的节能路线

首先,建立以能耗指标为约束条件的建筑节能管理和评价体系。在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提出能耗指标的约束条件,对建筑用能进行监管;落实《建筑能耗标准》的应用,在城市建设规划和能源规划、建筑设计、施工、运行和节能监管等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其各项指标;支持一批围绕能耗指标为约束的建筑节能设计、评估标准编制并实施,从技术方面保障能耗指标可行;完善节能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实际能耗和使用者的评价因素,提出新的评价方式,避免对一些以高能效技术应用为节能依据的建筑进行支持和表彰。

其次,推动建筑节能技术适宜性研究。从这方面看,应支持各类技术的适宜性研究,鼓励在不同的条件下,发展不同的适宜性技术,通过考察实际能耗与使用者对服务满意情况,树立适宜技术应用的示范,进而激励建筑设计、施工与改造过程中,选择与实际运行情况相适宜的技术。

最后,促进以降低实际能耗为节能目标的市场运作机制。借鉴发达国家能源管理公司市场模式,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技术培训和市场管理等措施,推动能源管理公司发展,促进市场在建筑节能过程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章奇.建筑工程的节能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建材,2012(4)

[2] 赵小民.关于工民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探究[J].门窗,2014(3)

第7篇

关键词:太阳能;建筑;节能

引言

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我国人口早已超过13亿的界限。人口的增加带来的是资源的使用和能源的消耗。人们日常当中的衣食住行全都是靠能源来支撑的。尤其是近几年,国内经济的强势崛起,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也使得各个方面的能源耗费加剧。

建筑房屋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一大方面。不管是商业建筑、公用建筑还是居民生活建筑的日常能源消耗都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们对于生活的更高要求而不断增加。当今建筑所消耗能源多数为传统的化石能源或者由化石能源转变而成的二次能源。这直接地后果就是导致地球的能源储备量急剧减少。而且不合理的利用也造成了环境的恶化。比如前几年较为严重的沙尘暴现象和近年来全国引起广泛关注的雾霾现象。积极寻求清洁能源在我国就显得尤为重要。

太阳能是地球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源泉。具有清洁、覆盖面积广、可再生等特点。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年接受的太阳能总量约为3.6×1022 J。与1.2×107kg的标准煤所含热量差不多。我国有66.7%的地面面积可接受3340~8400 MJ/m2的日照热量。每天日照市场6h以上。因此,探索太阳能的利用技术,将其与房屋建筑相结合,提高其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可有效降低我国能源利用结构。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一、建筑节能的综述

1、 建筑节能的定义

在一开始提出建筑节能的概念,狭义上仅仅指的是保存房屋建筑当中的热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耗能越来越多。建筑节能逐渐转变为广义上的提高建筑整体能源利用。节能方向主要为建筑房屋内照明灯电器节能、制冷节能、供热节能、炊事节能等。

2、建筑节能的技术方法

房屋建筑是由多重系统相互渗透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其中包括采暖系统,制冷系统,供电系统等。对其进行节能改造涉及到各个方面。其中主要的有建筑物的通风或保温节能,供热制冷系统的优化,以及省电节能优化。完成既定的建筑节能目标需要从最初的方案制定、后期施工到完成后的再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最终要做到整个建筑的热量交换合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节能指标评价方案;合理组建低能耗运行系统;寻找其他的冷源或者热源;进行智能调控系统的设计等。

二、太阳能利用技术概况

1、太阳能发电技术

从上世纪末开始,各国科学家积极寻求新能源。在此过程中,对太阳能的利用突飞猛进,尤其是将其转化为电能,使其得到更广利用的技术。目前的太阳能发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光伏发电和热发电。

1.1、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分为两种:离网与并网。两者均已在相应的领域投入了使用。并且初步形成了商业利用的规模。并网发电尤其是屋顶并网技术使得太阳能发电范围大大提高。同时所发电量不需要架设过长的线路来进行输送。节约了配电过程的消耗。该离散发电技术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成功尝试使其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各国国家的认可。各国政府均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其发展与运用。据相关数据预测,50年后全球25%的电量有屋顶并网太阳能发电供应。该技术的目前的缺点是建立发电系统的过程复杂,光伏电池板等设备的建造成本过高。无法长时间持续发电。

1.2、太阳能热发电。该技术刚刚处于研究、发展与实验阶段。根据其技术特点的不同系统可分为槽式、塔式和碟式。进入新千年开始,欧美发达国家相继从政策上推进太阳能热发电开发与应用。根据现在的发展进度,十年以后可能实现该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2、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在我国利用太阳能热能利用早已形成了大规模的商业利用。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随处可见各种太阳能热水器。但是在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基本上局限于利用太阳能来加热水。为居民提供生活用水。这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在欧美等国家,除了供应热水之外,还将太阳能作为建筑采暖供暖系统的热源之一。

3、太阳能空调技术

目前,发达国家研究比较成熟。已进行商业运用的太阳能空调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由于其规模无法做小,所以只能在商场等的中央空调制冷系统中运用。我国相关的研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成果较少,发展空间较大。

三、太阳能在建筑节能领域的运用进展

太阳能基本从两方面运用于建筑房屋领域:光伏发电和光热转换利用。光伏发电的原理是将不易利用的光能通过光电原理转化为可以广泛应用的电能。从发展空间来说,该技术为建筑房屋自主供应所需能源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就目前的技术与材料来说,成本太高,投入较大。光热技术的原理是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再利用。如利用太阳能换热器加热生活用水,太阳能热源供热等。未来太阳能与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可为两者进行一体化结合。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指的是将光伏电池板或热转换设备进行针对性设计,使其适应于特定建筑房屋,实现两者的合一。该技术关键在于将太阳能设备重新改进。最终使其作为建筑物的一个组成构件。

1、太阳能和建筑一体化的优点

首先,两者结合可以减少建筑房屋对于传统能源的依赖。改变我国能源结构,降低对于化石燃料的耗费。最终一定程度上优化我国的环境。

其次,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可以减少太阳能转化设备的占地。缓解我国的土地资源紧张问题。

再次,一体化的设计可以将两者融为一体。使得太阳能设备与建筑物看起来较为协调。达到建筑物的外观美化效果。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市容市貌的整齐协调。

最后,两者的一体化设计可以合理安排光电光热转换设备在整栋建筑当中的合理位置。缩短能源转换后的传递过程。提高最终的能源利用率。

2、太阳能和建筑一体化的具体发展

2.1、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太阳能建筑的首要目标即使实现建筑房屋与热水器的融合。我国现阶段对于太阳能的利用最广的方向是光热转换。而为了实现光热转换的高效化,以及考虑到建筑及市容市貌的美化,在建筑建设之前就进行一体化的设计整合已经势在必行。

2.2、我国的太阳能光电转换科研工作刚刚展开。离太阳能发电的商业化大规模应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是在未来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可以尝试提前进行一体化的设计。比如研究BIPV系统。将建筑与光伏电池板做到一体化。该系统的优点在于将电池板协调整合到外墙或者建筑房屋顶端。既有普通的光电转换功能,也是建筑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结论

随着科技发展,各国对于能源的要求不断增加。而地球上化石能源面临着不断地消耗已接近枯竭。尤其对于能源紧张的我国,寻找可再生能源已经刻不容缓。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广泛、易于利用的能源。我国今后可加大对其进行研究投入。太阳能建筑的一体化研究发展空间巨大,可以满足我国一部分对于节能、建筑城市美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杨金焕.太阳能发电的进展及建议[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25(4):39-43.

[2] 俞庆善.太阳能建筑与生态楼[J].能源技术,2003,24(5):201-204.

[3] 祖文超,戎卫国,李显英,等.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研究现状及思考[J].制冷与空调,2010,(24):78-81.

[4] 罗忆,刘忠伟.建筑节能技术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第8篇

关键词:建筑住宅;节能;墙体保温技术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住宅节能改造的探讨

(一)国内外建筑节能状况分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节能发展较缓慢,节能技术有待提高。70年代时,能源危机给发达国家敲响了警钟,随之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加强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而当时我国的建筑节能意识相对薄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能耗所占比例逐年增长,建筑节能被提上日程。从节能发展时间来看,我国建筑节能改造起步较晚,节能意识相对较弱。从节能技术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相对落后,例如: 在住宅采暖耗能方面,有些发达国家将能耗量降低到8.57 公斤/,而我国住宅采暖能耗量约是12.5 公斤/,两者还有一定的距离。从建筑节能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建筑节能形势更加紧迫,拿美国来说,其石油资源战略已大致完成,这为美国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持,而我国当前没有强大的能源后盾,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刻不容缓。

(二)建筑住宅的节能与墙体保温

我国是人口大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多,保证能源充足尤为重要。在建筑行业中,能耗量较高的建筑较多,建筑能耗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样以来,会进一步加剧能源安全问题,为此,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供热制冷系统及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做好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工作是节能改造的前提,只有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才能有效的降低建筑能耗。在建筑住宅围护结构中,墙体的热损失最大,其次是门窗,最后是屋面,为此,需要我们研究出全面的保温措施,做好建筑物墙体保温工作,减少热损耗。

(三)建筑节能型材料

当前市场上的建筑节能材料有2 0多种,依据材料自身的特性,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其中龙骨石膏板和钢丝网架火芯板等等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韧性大、质量轻、保温特性好的优点,非常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效果;煤炭烧结砖类型的墙体材料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这几种材料耗能均很低,且在建筑完工之时,用到的原材料数量要比传统的实心砖少。与此同时,石膏板、纤维水泥夹板和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更新促进了墙材系统的建设,但是,目前我国缺乏轻板、复合板材质的新型材料,同时新型材料技术很新颖,而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较低,致使产品档次就很低,使得墙体新型材料发展非常缓慢,但是新型的墙体材料不仅能够降低工程工期,还能节省砂浆数量,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研究。

二、新型节能墙体保温技术

在建筑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时,常常会采用混凝土和砂石等较重物质进行项目设计,而合理选用新型材料对建筑墙体进行保温设计,能够有效节约建筑面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目前,市场上新型的节能墙体保温技术主要有三种:外墙外保温技术、外墙内保温技术以及内外混合型保温技术,这三种技术成为我国建筑施工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

(一)外墙外保温技术的施工工艺及优势

外墙外保温技术是我国由德国引进的先进技术,它主要是利用保温隔热的材料对外墙进行敷设,从而保证墙体的保温效果。在建筑市场中,常用的保温材料包括钢丝网架夹心聚苯板、玻璃面板、保温砂浆等,其中钢丝网架夹心聚苯板的使用效果最佳。在使用钢丝网架夹心聚苯板时,需要使用腹丝穿透型钢丝网架聚苯板作保温隔热层,敷设在钢筋混凝土外侧,浇筑前还要依靠锚筋拉紧钢丝网片来进行辅助,将其与钢筋混凝土外墙合为一体。

在我国建筑住宅墙体保温技术中,外墙外保温技术的使用最广泛、效果最佳,它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外墙外保温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墙体保温性,由于保温材料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在建筑外墙敷设保温材料后有助于蒸汽的蒸发,避免了室内的潮湿现象; 外墙外保温技术适用性较强,它既可以用于新建工程,也可用于旧房改造。而在旧房改造中,外墙外保温技术的施工可以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前提下进行,非常便利; 外墙外保温技术能够降低热桥效应,在建筑住宅中,内外墙交界处与构造柱、门窗等地方能够产生热桥效应,采用外保温技术时,可以将外墙进行全面敷设,从而减小了热桥效应; 外墙外保温技术能够保证恒定的室内温度,采用外保温技术后,保温材料会对室内的温度具有调节作用,从而避免了室内温度的差异; 外墙外保温技术能够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在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后,建筑外墙覆盖了保温材料,减少了外界因素对建筑的破坏。

(二)外保温材料的裂缝控制措施

要想对这些裂缝进行有效处理,浇筑完成后就必须使用20~30mm的聚合物抗裂水泥砂浆在钢丝网架夹芯聚苯板表面上找平,这样,不但能减少荷载,而且,还能阻断热桥,保温效果能得到较好的补充,力矩减少,安全性提高。另外,如果采用涂料饰面,在聚合物抗裂水泥砂浆找平层上必须敷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将其当做抗裂防护层,这样,将防护层除了拉伸强度能够提升,材料因传热速度不同而出现裂缝避免外,同时,其分散应力也比较好,之前可能产生的宽裂缝,能够分散成许多细裂缝,这样是为了起到抗裂的作用。

(三)外墙内保温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将保温材料放到外墙体的内侧,它的优点主要有:对一些技术指标要求不高,比如,对饰面耐候性以及保温材料的防水等技术指标,纸面石膏板、石膏抹面砂浆等与使用要求基本一致,取材方便;对于一些夏热冬冷与夏热冬暖的区域,内保温能达到预定要求;楼板将内保温材料进行了分隔,只需要在一个层高范围内进行施工,不用搭设脚手架;它的缺点主要是:因为施工以及材料的各种原因,饰面层通常会出现开裂现象;对室内空间的占用,圈梁、楼板等均会导致热桥的发生。然而结构梁、柱属于冷热桥部位,通常由于较大的温差存在于局部,因此,经常出现结露的现象,继而露水的浸入导致墙体开裂或者发霉等现象出现,这对于房屋的吊挂饰物以及二次装修有极大的阻碍,保温层主要在内部,而较强的承重强度保温材料不具备,同时,在对墙面装饰时,极易造成保温层的破坏。

(四)内外混合保温技术

内外混合保温技术是外保温技术与内保温技术的一种综合性运用,当外界的环境方便时,则使用外保温技术,反之,则使用内保温技术。这种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外保温技术出现的保温材料易损坏的特点,也减小了内部保温技术的保温效果不强的特点。然而,这种技术也存在着一个较为严重的弊端,由于材料的混合使用使得整个墙体的不同的部位容易形成动态的局面,温差的剧烈波动使得这个结构更易产生变形,形成更大的裂缝,减小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这种方法由于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存在着缩短的作用,因此,其使用是较为不合理的,在现代施工项目中几乎不使用。

结语

由于外墙内保温和外墙混合保温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缺点,现今在建筑施工中多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并且根据每层变化、柔性释放应力的规则,在选用材料和施工方法时,必须达到保温、抗裂的目的。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新型节能材料,让外墙保温技术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以真正实现建筑节能。

参考文献

[1]谭静.采暖居住建筑复合墙体保温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

第9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低碳建筑;低碳技术;应用

1、前言

现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得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而此种气候的改变将对人类今后的生存以及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人口城镇化集中,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建筑物,交通车辆也大量增多,而当前车辆大多数都以石化能源作为动力燃料,因此,碳的排放当量主要来源于城市。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的大中小城市约有600多个,针对其中287个地市级城市进行统计,上述城市能耗为我国总能耗大约55%,而这些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我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8%。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来看:在我国,不足半数城市的能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超过了50%,如果所有城市完全统计,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可能达到80%。所以,我们应积极探索及研发新型减排节能技术,构建完善的碳排放体系。在建筑行业内,我们要重视每一个环节施工中的节能减排,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循环发展模式。

2、建筑节能和低碳建筑内涵的概述

2.1建筑节能内涵

建筑节能指的是在建筑工程策划、实施和使用阶段,在相同需求下,尽量减少能耗。也就是说,不管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实施与使用阶段,都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节能标准,尽可能使用节能型技术、工艺、减排低能耗的设备和节能新型材料等,不断提升隔热、保暖及空调运行效率。另外,对建筑行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系统管理,在确保项目工程质量与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减少一切能源消耗。

2.2低碳建筑内涵

低碳建筑指的是建筑材料、设备、建筑施工以及使用等周期范围内,尽可能降低化石能源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建筑涉及到四方面内容:其一,重点要避免资源的浪费;其二,保护生态环境;其三,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需求;其四,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2.3建筑节能与低碳建筑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能源消耗最大的三大行业即为工业、交通以及建筑。而消耗成本最小的节能减排措施是,将低碳技术和建筑节能紧密结合。目前,我国采用的低碳减排的技术有多种,如:使用半导体照明、采暖通风、隔热保温、炉渣代替粉煤灰、沼气发电、农田的分养管理等。以上措施中,大多涉及建筑行业,主要以建筑节能为主,所以,建筑节能中低碳技术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完全有必要对建筑节能中低碳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3、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和低碳建筑发展现状分析

3.1低碳建筑发展停滞不前

由于我国尚处发展阶段,因而低碳建筑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相对发达国家可谓是,低碳建筑发展犹如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些差距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法律法规、理论研究、低碳技术的研发等。现阶段,我国正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城市化发展,其城市化发展速率已由最初的40%上升到75%。结合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有80%的新建房屋都是高能耗建筑,其能源利用率只有33%。且在使用阶段,又进一步增大生态环境的负荷。

3.2缺少政府等部门的监督

尽管我国已经在建筑节能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但不同地区,因经济发展以及地理状况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各地区的建筑节能监督体系还很不完善。对建筑开发企业来说,低碳建筑消耗的成本过高,这样便压缩了利润空间。加之,人们对节能建筑认识不够全面,所以,阻碍了低碳建筑的常态发展,从而未能适应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等。

3.3建筑节能工程十分复杂

可以这么说,建筑节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它属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工程。而且,涉及到的管理机构也多,如:建设部门、信息化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环保部门等。然而,当前和建筑节能相互配套的法规、政策等还不是非常的完善,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各项法规以及监督体系予以完善,保证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4公众对低碳建筑认识不够全面

近几年,尽管有一些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但是,其效果不是很好。在大众心里,只是认为低碳建筑成本非常高,大多数人都害怕这部分成本增加到自己身上。由此看来,人民大众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建筑节能的发展。

4、建筑节能中常采用的各种低碳技术

近来,建筑领域方面的低碳技术逐渐增多,以下几种方法都是建筑节能常用的低碳技术,通过相关阐述与分析,希望可以对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4.1逐日

现如今,太阳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十分常见,主要有两大分支,即光电和光热。利用光能可进行发电。太能能建筑方面应用有光伏发电及光热发电,就目前阶段来看,我们常说的太阳能发电即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借助半导体界面产生光生伏特效应,从而把光能转变成电能的技术。另外,光伏电池板又能够起到装饰建筑外观的作用,可以在实际工程的窗户、墙体及楼顶等部位应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多个不同规模的光伏发电站,尚有不在少数的地区对应用此技术难题需要快速予以解决。对于光热部分的应用,主要是热水器方面。

4.2追风

自然风的进入能够使房间变得更加的清新。如果对空调设备过于依赖,会对人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将自然通风应用在建筑领域中,常见的形式有两种:其一,自然风流动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其二,借助通过以自然风作动力的设备达到调节室温的目的。此设备并不需要对其进行维护,可长时间的运转下去。另外,由于设备的运转不需要马达动力的支持,因此对电力的成本要求为零,工作过程中无噪音。国内某些地区已经开始楼宇小风电的应用,这是通过楼宇间夹道风推动高处安装的风电机,带动发电,这也是对自然风的利用。

4.3捉光

使用玻璃纤维,可使自然光进入地下室产生亮光。此技术是借助导光技术,将外界的自然光借助专用的导光材料引入到地下建筑物内。除此之外,还可以和人工照明技术紧密结合,这样既能节省用电量,又能减少运营成本,最重要的是可提升地下建筑的采光质量。然而,目前玻璃纤维在传递光线时,存在着大量技术问题有待于解决。

4.4挖地

在建筑中,设置地源热泵,可把地下储存的热量引入到建筑室内。事实上,地源热泵技术是通过借助浅层地热能,把土壤作为储存能量的介质,由热泵机组为建筑提供能量。其具体作法是在建筑周围挖两个井口,通过冷热交换,构成一个闭路循环系统。待进入到冬季后,将土壤中储存的热能引入到室内,供人们取暖或者是加热生活用水使用;而到了夏季,便将建筑室内多余的热烈储存到土壤当中。据实际研究发现,地源热泵系统的工作效率可以达到1:4~1:6,在能效利用中有高效特点,且在低碳节能建筑中也是发展较快,技术较成熟的技术之一。

4.5垒墙

夹心墙为一种新型环保型墙体,在剥开之后,表层如同石膏板样的面板,在其内部设有厚度约为10cm的纸板。此种墙体的防潮性能较好,而且强度和普通砖墙一样。然而,它却比普通的墙体更隔音更节能,加之,其所应用的原材料主要是一些废弃物,内部的纸板也是选用再生纸。更为关键的,就是此种墙体建筑在投入使用后,其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显著。

5、结束语

总的来说,发展低碳技术已成为加快建筑节能发展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因人口众多,人均能源占有量相对非常之少。所以,节约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最重要的决策,而且要求每个公民都必须积极参与到其中来,建筑节能的建设和发展,就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建筑行业,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以及低耗能源的利用,同时将节能作为挖掘能源的重要手段,这样一来,在建筑领域最终就可达到既节能同时又对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的目的,从而使我国的建筑事业持续、稳定而长远的发展。同时,也可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国波.建筑节能与低碳建筑[J].科技资讯,2010,23(4):267-268.

[2]仇保兴.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J].城市发展研究,2009,7(7):251-252.

[3]曾懋麟.建筑节能常用的低碳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12(3):90-91.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