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3-08-16 17:14:17

导语:在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保密性 问题 对策

会计电算化,指的是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近年来,我国各地的财政部门与企业,都在积极地推行会计电算化,但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电算化的起步较晚,会计电算化的作用还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很多人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很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根本没有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二)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要使会计电算化得到顺利的实施,就要建立配套的一系列严密的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存在着很多不足,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运转。

(三)会计电算化技术还处于低层次水平

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更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很多企业使用的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没有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

(四)会计信息系统的保密性较差

我国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保密性较差,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追查。而且这些软件的容错能力也很差,它们对用户的操作,有许多的限制,使得用户在使用软件时很紧张,生怕自己的操作出错。一些比较好的软件,虽然有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但系统一旦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会导致系统瘫痪,数据较难恢复。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要转变观念,在认识上要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全面实施,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法规政策,从内部控制做起,通过制度的确立来管理会计人员。要建立一系列相关配套的管理制度,推进会计电算化规范体系的前进步伐,才能真正树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权威,增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严肃性。财务部门应派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单位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盘上的会计文件和书面形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正副本备份软盘应装在保护套和包装盒内,分别存放在两地,防止数据丢失,被修改或意外性损害。对磁盘介质档案,必须建册登记,标明存放内容、保管地点、正副本别、各次复制时间等。

(二)建立统一的软件核算体系

对于财政系统的会计电算化,要实现统一的软件管理,有利于规范的会计核算。在技术上,要从宏观上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在财务系统的每个层次,都要实行防护措施,确保财务资料处于一个比较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保证会计信息,得到安全迅速的传递。除此之外,为了提高会计核算软件的通用性、实用性,对大众化的商业软件,有必要进行二次开发,用先进的数据库语言,来提高会计系统的适用性,使会计软件向更高的领域发展,在会计软件的安全运行的环境中,实现会计软件功能的扩大和共享。

(三)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控制

会计电算化所要求的完善人员职能控制制度就是适当分工,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职责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与之配套。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这三种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互不兼任,以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岗位和职责的明确分工,使不同的岗位之间互相牵制和监督。为了减少会计信息的差错,要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主要包括:建立上机操作登记制度,记录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无关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机房操作;会计软件的操作权限,要对会计人员严格说明。对操作密码要定期更换,以防泄漏。未经授权的人员,严谨操作会计软件。对于任何会计信息和资料,会计人员不能擅自向别人提供。对于各种即将录入的会计数据,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才能录入;完成操作后,必须做好数据备份和系统安全处理,方可退出电算化系统;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做好机房的安全管理。

(四)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病毒的防范

防范电算化系统病毒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并严格执行防范病毒管理制度,具体包括:软件、软盘及计算机系统的采购和更新。要通过计算机病毒检测后,才可使用,专机专用。在工作机上,禁止玩游戏,建立软盘管理制度,防止乱拷贝软盘。安装防病毒卡和反病毒软件。采用网络防火墙技术定期检测,并清除计算机病毒,。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关键,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科学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体系,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总之,面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会计电算化技术还处于低层次水平、会计信息系统的保密性较差等问题,要转变观念,在认识上要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建立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软件核算体系,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控制,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病毒的防范,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王储.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M].北京:财会出版社,2003

[2]王亚平.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J].现代会计,2006;2

[3]肖军平.镇巴县财政局实施会计电算化改革的实践和体会.网络财富,2008;9

第2篇

会计计算机在目前教学的近状及其存在的某些问题,会计教学的重要其一,怎样更有效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加强学生的接受和应用能力,由于各种原因,很多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无法更好的把握分寸,造成对学生对课程错误的理解和认识,主要的事项有以下几点:

一、学院教师的专业知识

会计计算机课程不合理的重要功能组成和结构是一个多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这不可避免地需要从事教师,会计计算机,此外也有相当丰富的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教学技能,这样才能胜任教学。但现实表明,目前大多数机构的会计计算机教师,会计计算机会计界的计算机扫盲教师水平相对有限,而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仅仅是会计电算化,会计有一些零碎的知识,让单独掌握知识的会计制度。此外,一些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没有做会计的核算,大多数教师不具备专业技能证书,自学会计计算机电脑软件不熟悉的专业品质和缺乏一定的能力,这些都影响会计教学活动的有效摆动的原理和操作。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明

课程中的安排的要核不要表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会计计算机的课程是教学标准应该分别于培训的目的,从而有许多的学院会计,把计算机的教学的目的地位朦胧不清晰,往往把会计的信息软件的开拓、会计信息的系统的操作和保护、以及软件的基础知识等其他的内容混淆不分

(二)课程教学方法不灵活

教学的方法落后,当前依然有的学校还在使用古老的黑板的方法来讲述计算机的教学课程,把本来灵活生动和形象的教学理论变成了没有一点活跃课程描述。还有一些利用财务软件合成教学的学校,这样的教学手段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和不满的地方,有的老师只在课堂上,也有的只在教学的课堂中灌输会计的理论及其方法。总体来说,会计的理论基本很少甚至没有书本和计算机的模拟训练的安排。在很多的学校实际教学中的老师,一般都是利用讲座以及动手上机的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学员在实际上机运用的过程中,也可以按照自己平常上课时的记录以及例子机械化作业。由于没有留给学生足够以及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由于没有养成比较性的认识,所以对于老师要求的效果相错太远。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改善课程师资的培训计划

学校应该成立一个制度激励老师本身积极学习的新知识,从事会计计算机的专业老师加强学习电脑知识, 充分的掌握当前现代化和教学研究的工具,与计算机有关的的老师应该主动的学习技能和知识,弥补自己在会计计算机知识的缺陷和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技能水平。其次,学校理应给老师提供进修及其更多的学习机会,如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短期的培训和进修,确保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认识,也可以,请专门的理论知识和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教导,或者开演讲会等开拓自己的视野,为会计计算机培训下一代的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根基。

(二)教学目标的明确定位

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学时间和间隔,会计计算机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经营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能力的援助,导致系统管理和维护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适当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和维护,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会计软件操作不同的的蓝图比较作业设计,实践教学等,为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步骤可以是相对简单的。小时理论教学课程教师,应合理安排解释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时间分配比例,比例将不低于总课时的40%;会计很实用的功能,要求学生价值的能力操作,实培训课程不能低于占总课时的50%的比例。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培训课程,还应该考虑到这两个比例的时间间隔后,建议你应着眼于建立会计计算机开始,如专注于一学期或较低的上部的一半,所以,我们可以使教师及时操作的内容和时间来消化,熟练的学生。

(三)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科学的教学方法授课会计,老师应灵活地使用当前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如实际案例教学,图形影视教学。会计计算机软件的最能实践的理论教学,同时也能充分的展示行动,如某人的教学建立初始设置,数据处理,系统管理,查询等理论,你可以做自己输入的模拟数据,实际操作演示,随着学生学习会计计算机过程中,将不断使用的会计知识,他们经常非法相应的文档对象类型设置,经常账户和现金流管理,自动记录和报告方面的定义公式错误的发生,使教师注重传授新知识,还要注意,通过提问,提示或解释,使学生回忆相关的会计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做个人练习和示范练习相结合,全面,集中和分散结合训练演习分小组,教学方法可用于,实际工作中的一个典型的业务导向型经济,根据具体情况类学生分成四五个组,每个组的成员,然后被分为头部,填写证书,审计,财务,工资核算,采购及其他职务,模拟真实的工作会计机构负责人,辅导建账,他们编制完成了整个操作的报告,在训练中也可转换定期位置,让学生熟悉业务的位置,并能迅速适应新岗位。

参考文献:

[1]聂旺、胡红菊,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年第8期71-72

[2]管友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探究,中国电力教育[J],2009年第2期104-105

[3]吕志梅,会计电算化教学之我见,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9年第6期92-93

[4]康莉,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规范化构思,内蒙古电大学刊[J],2007年第12期82-83

[5]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06第27期48-50

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集中核算

1.会计集中核算之于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门推行了会计集中核算这一重大改革,旨在有效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及我国会计工作的效率,从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从形式上讲,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融合了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及服务的会计委派制;从内容上讲,会计集中核算则是立足于集中资金、以统一核算为手段,并且为实现财政资金收支管理目标的一种会计管理模式。尤其是对我国事业单位而言,会计集中核算实则是国库集中收付的基础所在,更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改革,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将有效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行为,大大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及会计监督能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及效率,有助于推动公共财政框架的构筑和国库集中收集制度的建立健全,最终构建一套完善的、公开的、廉洁的、高效的、务实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

2.我国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仍然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目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包括:

事业单位应解决原始凭证经济事项内容真实性问题。这与我国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体制有关,事业单位的原始票据必须在逐级审核后,方可计入核算中心财务帐内,在审核过程中,必须确保票据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并且在满足国家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但这些要求恰恰忽视了票据所反映经济事项内容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并容易造成一些事业单位虚开票据的恶劣行为,此种现象并未因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而得到根治,反而又有所增加。

事业单位应解决借用账户套取现金的问题。在国家现金管理条例规定范围内,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必须展开对现金使用的控制和管理,尤其对于同城大额付款条目更要认真管理。但问题在于,事业单位业务员或者报账员都可能随意改变支票用途,以套取现金,比如说用购物的名义借用支票,或者以转账的形式将借款挂靠在其他应付款名下。而且在利用转账结算方式支付相关费用时,相关业务的检查与核实更容易被漏掉,则事业单位应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套现问题、支票与其存根不一致问题等。

事业单位应解决财产账实不符问题以及小金库问题。对于财产账实不符问题,事业单位往往会因为财产和财务账簿的分离,而导致核算中心只管理账簿、不管理实物的发生,这便导致事业单位财产物资随意增减,乃至有帐无物的现象。对于小金库问题,事业单位内部个别单位或者部门为了摆脱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管,其很可能设置账外资金,结果造成掌握核算人员中看到账面死数,进而滋生出更为隐蔽和严重的腐败问题。

3.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策略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效益与效率,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我国事业单位应积极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并且做到如下几点:

事业单位应妥善处理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会计集中核算的关系。在保持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相互分离的原则下,事业单位还要保持二者之间的联系,这要求单位财务工作者应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认真完成单位内部报账工作,并积极实施经费预算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深入分析和总结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单位内部各部门间的联系,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事业单位应不断强化并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职能。事业单位一则要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要求下,合理设置并使用会计科目,取缔任何不规范的会计科目,规范设置各个明细科目;会计核算中心须认真核算和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认真登记固定资产账,对固定资产增减及报废等账务及时加以处理;会计核算中心须认真核算事业单位的专项经费,任何经费一经拨入,便须记入专项经费科目,并且要和事业单位内部正常经费划分清楚。同时,会计核算中心还要认真监管事业单位收费及返还资金情况。

事业单位应加强管理账务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尤其是报账人员工作。报账人员可以说是事业单位内部准会计人员,在对单位内部会计台账进行登记并且与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对后,保障人员应认真审核并说明了单位内部会计事项的合法性,并且出示单位经济业务及票据真实的凭证。另外,事业单位还须致力于对报账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以及思想政治觉悟的培训和提升,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还要强化单位内部对任何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财政监督中屡次出现的违法违章行为,会计核算中心应加大处罚力度,构建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约束机制,有机结合对使事和人的处理,以及行政处罚与法律处理的关系,务必要认真对待,确保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威慑力。

参考文献:

[1] 孙萍. 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9) .

[2] 杨青.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弊端[J]. 中国市场, 2010,(09) .

[3] 侯微,刘艳平,张琳. 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 企业导报, 2010,(08) .

第4篇

一、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管理意识

作为行政单位管理者,其应具备良好的管理意识。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单位管理者因缺乏这方面意识,从而导致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始终存在较大缺陷,因而严重阻碍了行政单位会计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国内行政单位的会计预算工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因相关管理者缺乏良好的管理意识,致使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始终无法与单位工作计划有机结合到一起,阻碍了单位计划的顺利实行。二是由于未能实现单位预算工作与单位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致使单位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进而制约了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预算编制的过程质量不高

行政单位的预算会计编制工作,其本身便是一项极为复杂且系统化的“工程”,因而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谨慎应对,并提前做好数据的分析、论证等准确工作,如此才能确保预算编制的质量。此外,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预算,否则将冲击到预算的正常执行,进而导致预算约束效能被弱化,最终影响到预算编制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三)预算会计监管不严

目前,国内大多数行政单位普遍存在预算会计监管不严的现象,进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公共资金流失等问题的发生。

1.原始凭证的真实性不足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往来的最主要依据,而对其虽开展的审核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判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然而目前,由于大多數会计人员并未直接参与到行政单位的具体业务中,其日常工作也仅仅是查看手续发票是否齐全,票据是否合法等等,加之会计核算工作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致使行政单位内部,随时可能出现弄虚作假、坐资、贪污等违法乱纪行为,进而造成财务资金的严重浪费与流失。

2.预算会计目标定位设计偏低

目前,国内大多数行政单位,其所开展的预算会计工作仍以传统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的基础。即单位的与预算会计工作主要关注公共资金的流向,而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从而导致经济责任制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二、提升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工作效率的对策

(一)提升管理意识

管理者缺乏应有的管理意识是导致行政职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最主要原因。要想改变这样的管理现状,作为单位管理者,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识,如此才能够促进单位预算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首先,作为单位管理者,需不断学习充实自身,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并对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此才能满足行政单位的发展需求。其次,管理者所制定的单位发展计划,应结合单位预算制度与年度计划,以确保发展计划符合单位目前的发展形势。最后,通过促进预算工作与自身发展形式的结合,确保单位长效、稳定的发展。

(二)完善预算编制方法

行政单位的年度收入预算制定,应谨遵以上半年收入实绩与政策性调整为依据制定下半年年度收入计划的基本原则。即单位在制定年度收入预算时,既要着重考虑当前,亦要充分关注未来的发展,若期间遭遇政策调整且对收入造成较大影响者,相关单位需提供相关材料予财政部门审批。

(三)加强预算会计监管

行政单位唯有加强对自身预算会计工作的监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如此才能促进单位预算会计目标的顺利实现。对此,行政单位应首先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即行政单位应将与财务现相关的所有收入与支出均纳入预算体系中,以避免出现资金往预算外的方向流动。在此过程中,单位财政部门应随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实时分析单位的经费支出内容,针对重点支出项目要实时跟踪,确保专款专用。同时,针对公开经费的使用情况,单位应借助媒体部门,及时公开经费使用明细,从而确保社会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其次,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定期开展对原始凭据的审核工作,以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完整。最后,针对年度财政经费指出情况,应及时展开分析比较,主动分析异常支出原因,并及时加以修正。

总之,行政单位的预算会计改革工作需结合我国国情,充分考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预算会计工作的环境变化,并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改革经验,从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且能可满足我国行政单位发展规律的预算会计体系,进而确保我国行政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隆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思考[J].会计师,2013,178(19):75-76.

[2]张大兴,陈福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J].四川预算与会计,1995(6).

[3]赵雅娟.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13(6):47-49.

[4]郑芳.论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15(4):80-81.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财政局)

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中小企业;问题;对策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了现代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使得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得到了普及和应用。然而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依然处在初级运用阶段。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并没有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1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定义及发展实况

(一)基本定义

会计电算化也被称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其指的是在运用现代化会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高新计算机作为工具,收集、整理、存储、分析以及传输各种会计信息的一种人机系统。会计电算化作为现代中小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涵盖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运用、服务、培训、法规制度、管理会计业务等全部内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够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会计信息的采集、分析、整理以及反馈的准确性,提高企业会计决策能力,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效果。因此,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会陈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1]。

(二)发展实况

现阶段,虽然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会计电算化得到了普及应用,但是其发展并不平衡,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或经济效益较好的中小型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运用程度更高;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或经济效益偏低的中小型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运用程度偏低。虽然会计电算化的网络系统发展速度较快,但是该系统的安全机制并不完善,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等方面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多数企业只在财务部门运用会计网络系统,无法和企业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连接,无法获得企业外部信息。此外,我国中小型企业所使用的会计软件主要有商业购买以及自主研发这两种,其中商业购买的会计软件是我国中小型企业的重要方法,然而因为会计软件开发并不相同,具有不兼容性特征,所以造成各种问题的存在。在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所运用了不同的会计软件,使得会计处理功能也存在着差异,同时无法及时掌握企业的外部信息。

2 我国中小型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我国中小型企业具有抗风险能力不强、融资渠道简单、操作简便、规模小、经营管理灵活、转型容易等特征。但是正因为上述特征,导致中小型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三方面问题[2]。

(1)财务处理流程。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流动量较小,资金规模较小,且融资渠道比较狭窄,这使得财务流程更简单。而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财务流程越简单,工作规模就小,越无法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此外,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依然采取的以往的旧体制、旧管理模式,使得电算化运用局限在财务、工资以及报表这三个模块上,并没有在企业成本控制、预算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等方面加以运用。虽然我国部分中小型企业已经采取了会计软件,但是此软件多是运用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并以单机运用为主,只有少数企业在所有会计核算工作中全面应用会计电算化,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手工记账工作模式。正因为财务流程的不统一,使得制单管理方式以及会计核算方式并不相同,最终出现会计数据的失真问题[3]。

(2)管理流程: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以以往的会计记账模式为辅,会计工作人员、管理模式以及操作规程等都会发生变化,各种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应急和保密、会计职责细化和监控等发生冲突。这要求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过程中,创新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多是中小型企业采取的是混合型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形同虚设,岗位分工不明确。

(3)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后,在国家政策以及企业产品生产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显得更加重要,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会计工作人员在具备扎实财务知识以及核算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几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唯有这样才能够将灵活运用各种财务软件。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大部分会计工作人员依旧使用的是传统的软件进行工作,在通过短期培训上岗后,对各种先进软件并不了解,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出现软件操作问题,将无法应对[4]。

3 我国中小企业改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有效对策

因为中小型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上述问题。因此,中小型企业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要求突破各种制约因素,采取针对性对策,以此改进会计电算化工作。

(1)构建财务处理流程。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财务流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构建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即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记账凭证。在采取财务处理流程方面应把握好三个基本原则。原则一:所建立的财务流程应确保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并能够简化财务核算工作,还能够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原则二:财务处理流程应能够完整、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核算数据。原则三:财务处理流程应和本企业的发展规模、经营管理要求、生产特征以及业务性质等诸多方面相符[5]。

(2)贯彻落实管理流程。财务作为中小型企业的重要经济命脉。因此财务管理对整个企业的生存及发展极为重要,而财务管理流程则更为重要。这主要包括了销售费用工作流程、销售核算工作流程、成本核算工作流程、税务工作流程、固定工资核算流程、出纳岗的工作流程、主管岗工作流程以及内部审计流程等。上述工作流程的贯彻落实,为我国中小型企业规避各种风险,履行各种经营责任等提供了有力数据信息。因此,中小型企业应落实各种管理流程,帮助该企业摆脱资金不足、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3)全面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中,人员管理应作为关键因素。对于财务人员应加强技能培云以及职业道德培训这两方面入手。中小型企业应结合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特征和要求,明确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培训,以此提高他们的会计技能。此外,中小企业还应遵循持证上岗的基本原则,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具备业务处理能力[6]。

4 结语

中小型企业要想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就需要从财务处理流程、管理流程以及人员素质这三个方面入手,执行完善的措施方案,建立内部监控机制,改进硬件技术,确保网络安全,做好外部审计监督和管理。而我国财政部门应加强政策支持。唯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效益,实现会计电算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浅析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0(02):229-230.

[2]李志军.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2,11(14):454-455.

[3]石振丽.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12(12):434-435.

[4]王雅,曹雪,李媛媛.浅谈会计电算化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09(08):322-323.

第6篇

一、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虽然每个高校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同,但是总体上各高校都更为重视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某类财会软件。但是,就现状来看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学生就业的环境有着很大的联系,例如部分学生在大型企业就业,就需要掌握英文财会软件以及ERP信息系统等;而对于其他就业环境的学生来说,只需要熟练掌握金碟等专业财会软件,并且能够做好会计系统数据维护等即可[1]。因为,社会不同环境对会计人才要求不同,这样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没有明确的方向,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教学手段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专业对实际操作要求技能比较高,并且专业包括会计学、计算机技术、管理学以及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的综合专业,再加上随着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逐渐涌现出更多财会软件,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现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在课堂上进行基础文化课的教授,以教师讲解为主;在上机操作时,学生按照平时记载的笔记以及提供的例题操作,只要结果正确就可过关。整个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甚少,学生完全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不但会影响教学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应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人才教育目标,将学生培养成既能熟练掌握各种财务软件,又精通会计业务会计人才。然后,还需要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在教授学生基本会计知识时,也要求其能够熟练掌握至少一种会计财务软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会计核算操作,并且可以对会计信息做进一步的加工与应用。另外,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特点,还需要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为学生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习提供更多助力,同时也可以更方便的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般性问题。

(二)改进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确定必须要结合教学需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教学内容来最终确定。

1.互动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专业与其他普通专业相比,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逻辑关系以及严密性,要求教师以及学生都能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维的发散。因此,一般情况下教学过程中气氛都比压抑,再加上采取的是教学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可以采取互动性教学手段,即让学生在下节内容开始之前,以自己或者小组之力来对教学内容做出大纲,并将其中的内容填充完满。然后在正式讲课过程中,教师将讲授的过程交给学生,学生个人或者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结合别人的观点来完善自己的想法,实现所有人的共同促进。

2.案例教学

基于专业学习对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选择一些案例,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气氛,让其更深入的体会会计电算化需要掌握的东西以及自身的不足。对于案例的选择必须要慎重,可以由学生来准备或者选择案例,然后结合案例对其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并会议财会软件操作流程,让学生掌握软件使用的方法、规则以及流程。案例教学中教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学习情况,为其分配企业内对应职位,如系统管理、会计、出纳等。然后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不同职位人员按照要求完成自身任务,如系统管理人员应完成增加操作员、权限设置等;会计人员完成期初余额录入、填制凭证、修改凭证以及删除凭证等[2]。要求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记录下存在的难点,并且组员之间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来统一说明。通过模拟企业财务管理操作环境,使学生更清晰、深入的了解财务管理的模式以及操作方法,在使学生认清自身不足的情况下,不断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第7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训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实际应用等多方面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作者根据自身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与实践经验,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来探讨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这门课。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知识,能够及时排除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是很高,接受与会计专业知识差距较大的计算机知识有较大难度。

2.教材难以确定。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一般安装一套会计软件,那么选择一本与软件相配套的教材至关重要,以我校用友U8(v8.61)软件财务系统为例,陈艳郁主编的《会计电算化》内容配套,但是缺少应收管理系统和应付管理系统,这两部分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部分的必考内容;孙莲香主编的《财务软件实用教程》内容匹配,但是它针对的是用友U8(v8.50),教材中大部分会计科目编码与会计软件中的会计科目编码不一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前修改教材中的编码,非常麻烦,也是学生对教材的权威性产生怀疑。

3.实训设施不完善。高职院校基本都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但硬件设备比较老旧,更新换代不及时,电脑配置不高,导致软件运行缓慢;硬盘容量太小,不能满足几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的要求,很容易出现学生之间为了帐套输出时所需要的容量而擅自删除其他学生帐套的情况,而被删除帐套的学生又会报复性的删除其他帐套,导致课程难以继续。另一方面更新升级软件成本较高,导致学校很难及时更新软件。

4.教学方法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操作的教学方式,学生一人担任制单、出纳、审核、记账等多种角色,造成角色间责任模糊,只知道一张完整的收款凭证需要制单、出纳签字、审核、记账等步骤,但是不知道制单和审核不能是同一个用户,或者知道但是在操作时不重视,只是简单按一下“审核”命令,不能认真的检查凭证,只把它当做一个必须完成的步骤,而不是需要负责任的工作[1]。

5.理论教学难以实施。在上机实训操作过程中学生机械的按照教师的指导和教材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的操作,一旦不能出现预期的正确结果,学生往往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错误,归根到底是不理解各项参数的意义,理论知识不过关。如果增加理论教学,系统讲解会计软件的功能,学生却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逃课,效果甚微。

6.综合实训资料单一。大多数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都是使用教材中自带的资料,包括章节后自带的课后练习和教材结束后附注的综合实训,这些资料中的企业类型种类单一,只有简单的工业和商业之分,行业性质一般都设置为“新会计制度科目”,其余七、八种行业性质学生基本没有机会接触,这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就业方向。

二、完善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越来越低,学生综合素质偏下,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不高,很难满足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的全面要求[2] ,太深、太杂、太过全面的教学目标明显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针对实际情况,应该明确定位适合该水平的学生的教学目标,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会计软件,深入、细致、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彻底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将来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是达到教学目的重要保证,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首先要与使用的会计软件配套,内容齐全,操作步骤清晰明了,重难点突出,还要有指导性和参考性,对于学生在操作时经常犯的有代表性的错误加以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结果,哪一步操作错误,应当怎样修正。总之教材要突出基础性、实践性便于学生从源头上理解课程。

3.加大实训室建设力度。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实训室、电脑、会计软件缺一不可,电脑的硬件配置要及时更新,硬盘容量要足够大,能够满足学生帐套输出的需求。会计软件也要及时升级,保证学生全面、及时的掌握一种代表性会计软件。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练习阶段,将学生按照制单、出纳、审核、记账等岗位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每位学员扮演一个角色,在练习中,不只关注操作的正确性,更加重视学生的岗位责任是否明晰,是否负责任的完成本职工作,练习完成后,再将角色进行轮换。每完成一个模块的练习,都要组织小组竞赛,制定严格的评分标准,检验学生对操作技能和岗位职责的掌握程度。

5.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的重要性,当然是正确的,但是不能走向极端,忽视基础的理论知识,有很多操作技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例如,记账凭证是基础,各种账簿、报表中生成的数据都是从记账凭证传递过去的,如果记账凭证有误,会导致一系列错误,因此凭证审核尤为重要,教师不能只简单讲解凭证审核方法、操作步骤,而要深入讲解凭证审核的目的、范围、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审核的重要性,全面理解审核的功能。理论与实验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对一个问题会解决,对一种软件会应用,还要能触类旁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3]。

参考文献:

[1]欧阳世芹,罗云.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职业时空,2010(7).

第8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预算会计核算;核算原则;核算理念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其经济制度也随之完善,企业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必须要找到新的发展契机。因此财务会计核算便得到了企业和相关学者的关注。由于部分企业发展的较快,其财务会计工作跟不上企业的步伐,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对其财务会计工作的各方面进行改革,摒弃其原来的传统制度,积极吸取新知识,使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预算会计核算原则

(一)预算会计特点

1.广泛性

预算会计是反映企业执行情况的预算,可以反映物质生产部门也可以反映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资金分配情况;其还可以反映有关于行政工作的建设性和非生产性资金的使用与分配情况。总的来说,预算会计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2.局部性

预算会计主要是对经济、财政过程的宏观分析,来检查和考核其预算的执行情况,其在给企业进行预算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需要国家对此进行拨款,因此,行政单位的财务会计的核算仅仅是通过单位的预算、资金的监督来反映其经济效益,而不需要计算其盈利和亏损。足以见得其预算会计在盈亏计算上的局部性[1]。

3.统一性

国家的预算体现了国家的发展水平,规范了政府的前进方向。作为监督和核算国家预算执行的预算会计,其体系必须与国家的发展相适应,进而形成了一个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核算体系。使其在以后的核算工作中,达到了统一性的目的。

(二)预算会计核算需要遵循的原则

预算会计核算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遵循真实性原则,预算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的经济支出为依据,照实反映企业的收支情况;第二,遵循适应性原则,预算会计核算应当符合企业预算的要求,适应国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第三,遵循可比性的原则,预算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2]。

(三)预算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部分企业在预算会计账中,存在大量的暂付款,这些款项均有着时间跨度长、金额巨大的特点。造成这一重大问题的主要原因便是,企业隐瞒其真实收入和支出。为避免其事故再一次的发生,国家应定期对企业进行财务检查,并严惩有不良挂账的企业。

二、企业会计核算原则

(一)企业会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便是财务会计核算原则,其对工作员工有着约束性的作用,同时也是落实其工作的首要依据。企业会计需要遵循原则的基本内容如下:第一,熟知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了解会计核算计量。财务会计核算要素和计量不仅要满足收益性和资本性的发展趋势,还应满足其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的要求;第二,有效准确使用核算信息质量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要求相关工作者在处理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事务时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上,遵循连贯性、可比性、明晰性等基本要求,以保证在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中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三,修订财会核算惯例,在修订惯例时应有着谨慎的态度,并且对于所遇到的问题有着足够重视,确保修订的核算条例有着可行性的原则[3]。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企业由于岗位设置的不合理,致使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大部分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其岗位没有明确的工作内容,促使其工作员工向着待遇较好的企业流动,使企业存在着人才流失的现象。一些企业为图省事,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违规行为,例如:账目不清、不良挂账等,这些行为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副作用,也将因此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三)解决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问题,企业应改变其原来的管理模式,多关注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避免人才流失的现象。面对企业的违规违纪行为,国家应对其进行全方面的检查,严惩账目不清、不良挂账等违纪行为的企业,使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减少此类违纪行为。

三、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核算原则的比较研究

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核算之间既有着相同点又存在着不同之处,二者之间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差异。

(一)主体微观性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是针对每一个企业,以企业为主体,其核算的主要内容只能是企业内所产生的经济收入与支出,以本企业为核心,其不是自己对本企业进行核算,而是对方对本企业的核算内容;而预算会计则是以国家的预算为核心,进而组织核算,其不仅要核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利税上缴情况还要核算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二)过程复杂性不同

生产、供应、销售这三个过程是企业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必须要涉及到的过程,而且收付对于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核算过程较复杂;而在预算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仅仅涉及收入和支出,没有涉及到销售和生产,因此其核算的过程较企业预算而言相对简单。

(三)目的盈利性不同

通过核算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使企业使用最少的人力资金,取得最大化的效益;而预算会计最主要的目的是预算的执行情况,其目的不在于营利。

四、结论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虽然有很多的共同点,但其也存在着很多的不同之处,两者的个性原则是相对的,各有各的优点所在。本文主要阐述了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特点,分析了两者在实际企业生产中存在问题,进而对两者不同之处进行叙述。

参考文献:

[1]张琦,张娟,程晓佳.我国政府预算会计系统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1,11(01):24-30-95.

[2]李建伟.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研究[J].会计师,2013,12(05):18-19.

第9篇

关键词 预算会计 教学改革 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预算会计,又称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并列于企业会计,是会计学两大分支之一。该课程是财会专业和财政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会计的前提下,拓展专业知识面,熟悉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循环过程,并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各预算单位的体制和运行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预算会计作为核算、反映和监督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专业会计,也必然要作出及时调整。因此,为满足我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对预算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陷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以及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预算会计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加之我国使用预算会计的单位和相关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有必要对该课程在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重新规划。一直以来,国内众多高等院校的财会专业都将预算会计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往往不够重视,有的院校甚至会因为师资力量不足而取消该课程。目前我校该课程设置为32课时,且教学也只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其弊端主要表现为:因课时量不足而删减课程内容、因缺乏配套的会计模拟及实训而忽视实践教学等问题。

1.2 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西方国家的预算管理体系较为完善,所包含的内容也较为丰富,统称为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与之相比,我国的预算单位主要是财政部门、政府行政职能门及事业单位,其中政府行政职能部门既包括行政单位,也包括如国库、海关及税收征解部门。因此,以上各预算会计主体都应该在预算会计的教学内容中进行系统的介绍,但实际情况却因为课时安排不足而采取选择性介绍,许多院校在该课程中重点对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及财政总预算会计进行介绍,而其他部门会计则只是一笔带过,或只作为阅读材料。这不仅不利于系统地介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也使得教学内容支离破碎,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理解障碍,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1.3 教材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目前市场上关于《预算会计》或《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相关的教材种类较多,但都存在缺陷:首先,教材内容和实际操作脱节,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教材多数偏重于基本理论的阐述和基本会计核算方法的介绍,并且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重复较多,而案例和会计实务操作的介绍却非常少;其次,教材更新滞后或更新内容有限。自1997年财政部分别颁布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之后,我国预算会计法规和预算制度也一直在进行改革和完善。如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执行等。许多教材内容陈旧,对于新的法规和制度变革并无提及,也有的教材或是在一些章节中插入新增加的内容,但使得前后章节失去一致性,如明细科目使用不一致,这将不利于学生对预算会计的系统理解。

1.4 教学和考核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

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学生学习效果反映出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能否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能否主动地和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就成为衡量教学质量重要的标准。传统的会计教学重视理论介绍,我校财务管理专业预算会计课程也是如此。因受课时限制,在教学方法上只能以教师讲授为主,几乎没有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方法非常不灵活。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虽然能够加快课程进度,增加课堂容量,但由于教材内容缺乏实践操作的部分,也没有与之配套的会计模拟实验,对于一些知识难点,教师通常需要花大量精力去解释,学生也需要很长时间进行消化,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考核方法方面,我校将预算会计设置为考查类课程,虽然考核成绩中平时成绩的比例在近几年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所加重,但考核成绩的评定主要还是依据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往往为应付考试而临时突击,但考完后又将课本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更谈不上熟练掌握和运用。

1.5 学生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并使之成为自身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同时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思想上应保持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探知视野,也值得教师深思。从课程所处的地位来看,预算会计是会计学、财政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课程,所使用的会计主体比较特殊。因此,该课程一直处于学科边缘化状态。财会专业学生往往认为企业会计才是主流方向,在学生就业时,能够进入政府部门或非营利组织的可能性较小、使用频率低,这使得学生忽视了该课程的重要性,学生自然不愿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从课程设置的时间上来看,我校该课程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而此时正是学生面临毕业选择的关键时期,为了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能有更多选择,许多学生选择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生考试、专业资格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等方面,而对预算会计重视度不够。

1.6 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预算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任课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会计学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还需要有实际从业经验及广泛的相关知识面,例如对我国财政部门、各行政事业单位、金融部门的资金往来划拨流程和手续都应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以教材和教案为基础,并且能详细解释和说明在实践操作中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但目前我校的预算会计任课教师在此方面都缺乏实践经验,在遇到实践操作问题时往往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想象,其结果就会使得教学活动不生动、不贴近实际,甚至误导学生。

2 改进目前实践教学的建议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主要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改革也必须与此目标一致,而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预算会计课程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2.1 明确课程性质和在专业中的地位

预算会计课程以基础会计为基础,且与企业会计并列,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会计体系,可见在财会专业占有重要地位,而我校只将预算会计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程。国内有些高校开设了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课程,该课程增加了对西方国家预算体系的阐述。与预算会计课程相比,所涉及的内容更丰富,更具备可比性。因此,可以把预算会计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在大二开设,而将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作为专业选修课在之后开设。

2.2 更新和优化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的主体部分是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应保持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一致。不仅注重能力的培养,还要完善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就要有所取舍和更新。首先,应有所保留。由于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所包括的会计主体种类较多,在保证充足学时的前提下,都应作全面的介绍和对比,使学生对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及各预算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都能了解和掌握;其次,应有所删减。在《预算会计》的众多教材中都会对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进行介绍,这与学生之前学习的《基础会计》中所涉及的内容完全一致,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通过课后阅读的方式自习完成;最后,应有所更新。可以将我国的会计和预算制度改革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在理论界相关研究动态穿插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探知欲。在教材中已经不适用甚至错误的内容也应该及时向学生指出并改正。

2.3 选择合适的教材及配套教学材料

会计相关法规制度的变化促使相关的教材不得不进行及时地更新,我国的预算制度经历过几次较大的变动,每次变化都淘汰了一批过时的教材。教师所选的教材不仅应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还要能够体现学科的前沿特点;不仅应涵盖预算会计体系的所有理论,还要能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另外,教师还应注重其他辅助教学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如电子教案、练习题、案例分析题和会计模拟实验题的配套。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巩固学生的所学课堂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明确预算会计的教学目标,对每堂课进行重新设计,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和考核方法。

2.4.1 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先从教学理念的变革入手,传统教学理念多注重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引导和各种能力的培养。首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收集和整理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课本和实践相结合。课堂互动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其次,采取对比教学法。在接触预算会计课程之前,学生一直在学习企业会计,这往往会造成“先入为主”的误区。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与企业会计比较,通过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环境特征和会计目标等多方面的差异比较,加深学生对于预算会计体系的认识;再次,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除了可以增开会计模拟实验课程外,还可以邀请具有预算会计实务经验的从业人员开展专题讲座,或是聘请其指导实验课程。目前我校财会专业教师课时任务较重,且相关实践经验有限。因此,邀请有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来校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将最新的预算会计发展现状介绍给学生,还能提高会计模拟的真实度,对任课教师也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4.2 在考核评价方法和内容方面

将以期末考试为主导的考核模式变为综合能力考评模式,教学改革不能仅仅对综合成绩的比重进行调整,而更应该考虑对组成综合成绩的内容进行改革。因此,在考核时可以增加对学生学习态度及综合能力的考核,如通过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或小论文的情况进行考核,并适当增加这部分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在期末考试的题型方面也可以适当增加案例分析题型的比例,对于一些内容简单重复的会计分录题可以考虑适当删减。应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以及分析能力的考核。

2.5 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借助于网络教学,可以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信息的共享,也能为学生提供在线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空间。我校采用的天空教室教学平台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许多精品和重点课程都已实现资源共享。目前,预算会计课程已经在网络平台开通,教学资料也较为丰富,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练习题和案例资料等。师生也可以在讨论区就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既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6 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实践水平的提升要求其从教学观念上进行更新,转变教师长期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思想。教师自身应重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学校也应该增加对于教师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和项目。预算会计的实践性和时效性决定了任课教师不能只钻研于教材,还应该加强会计实务软件的培训,也可以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定期到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实践活动,及时更新信息并充实教学内容,提升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使课程更具生动性、更贴近实际。

参考文献

[1] 刘玲利.《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2011(10).

[2] 刘晓丽.《预算会计》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经贸,2011(14).

[3] 许华.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