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浅谈高中地理趣味教学

时间:2023-08-16 17:14:18

导语:在浅谈高中地理趣味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浅谈高中地理趣味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地理“学案” 问题设计 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16-0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基本理念方面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所以,学案中问题的有效设计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问题解决是思维最一般的形式。一方面,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和动力;另一方面,课堂学习本身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有效的问题就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有效催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挖掘他们已有的地理知识、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问题设计的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不仅达到预习知识的目的,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高中地理“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在实现地理高效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湘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热力环流》这一课时为例,浅谈高中地理“学案”中问题设计的原则。

1 问题设计注重趣味性与启发性

问题设计应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不仅可以增加问题的魅力,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启发学生从喜闻乐见的事件和案例中学习知识,锻炼思维。

例如《热力环流》一节“学案”设计中,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吗,在阐述和探究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空气垂直运动,以及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对天气的影响时,设置以下探究问题。

“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计埋伏,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中,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决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霎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趁机逃脱。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黑色炭灰,山谷中死伤无数。”

(1)拯救司马懿的这场“奇雨”为何下得如此及时,难道真是“苍天保佑”吗?

(2)大战在山谷进行,山顶并未着火,为什么在山顶发现衣服碎屑和炭灰呢?

由《三国演义》中的“火熄上方谷”的典故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疑问,引发思考,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2 问题设计体现基础性与发展性

“学案”中的问题设计要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要基于当前又超越当前。问题设计的“基础性”是指设计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依靠学生已有的技能、能力,参考手中的课本以及相关教辅就能够解决问题。问题设计的“发展性”就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学有所得。设计的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仅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又成功的可能;而且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到”,有发展的空间。

问题设计时,要将知识点暗含于一个个地理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计,除一般地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所设计问题还应符合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为解决这些地理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细也不行;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不联系不行,联系不广也不行。真正做到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激发思考,引导讨论又学会看书。

例如,《热力环流》一节“学案”设计中,问题设计中要体现基础性,要对上一节课“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有所回顾;又要体现发展性,即依托于本节课,对下一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有所涉及。

以上学案中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用于课前的复习,还可用于课堂的探讨与交流。

3 问题设计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

现实性指的是要结合生活、生产、科技实际而设计的问题。提供的素材和信息真实可信。所谓科学性,指的是既不违背科学常理,同时融入科学要素,如模型、理想化、假说等方法以及科学思想和科学价值观的问题设计。

例如,《热力环流》一节“学案”设计中,在让学生运用热力环流的现实意义时候,提出以下问题设计。

(1)青岛的市民说,青岛一般白天感到空气潮湿,夜晚感到空气比较干爽,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中的“巴山夜雨”是怎样形成的?

(3)若在郊区建设卫星城、大气污染工厂应建在何处为宜?城市中的绿化带建在何处为宜?

这些问题的设计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既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强化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以《热力环流》这一课时为例,阐述了地理“学案”中问题设计的原则。综合以上几方面,我们可以得到:学案中的问题设计要注重趣味性与启发性,体现基础性与发展性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高中地理“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应该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相贴近,避免设计“是不是、对不对”等毫无启发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应该有层次性,难度大的问题前面应该有充当“台阶”的问题,应该具备灵活应变、层层深入,循序诱导的效果。只有这样设计问题,学案才能达到预习知识的目的,才能起到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及提升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是教师在地理“学案”的编写时,一定要注重问题设计。

参考文献

[1] 朱继美.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0.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突破高中地理教学的瓶颈,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目前以传统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与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传统的地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采用常见的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掌握着地理课堂的教学主动权,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时安排完全由教师安排,学生根本没有权利进行自主选择[1]。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程的要求将一定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已经成为了完成教学进度的机器,根据标准化的要求固定地运行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完全忽略,这会使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失去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得不到承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有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高中生对于很多学科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该学科授课教师的好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在学生心中塑造良好的形象。在教学之外多与学生相处,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喜爱教师,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带动学生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对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高中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社会、自然关系的学科,其中大部分内容会涉及到世界各地的各种情形,具有新奇性和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例如,在讲解“非洲”这一课时,教师要对学生讲解一些有关非洲地理的一些有趣味性的知识,使学生领略到非洲特色的风俗习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深入地进行接下来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在正课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非洲的地形图,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找出非洲地形的特点。学生学习到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就感,从而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长期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时间很难适应教学改革。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遇到问题不会主动思考如何解决。这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人口增长”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口分布图和阅读课文,找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地理学科很多内容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地理知识,并将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做到学有所用。在这个探索和应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鼓励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自主思考和探索中获得知识,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2]。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十分重要,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更为重要。例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课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发现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社会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对“历史因素会影响到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产生疑问,并且勇敢地提出这一疑问。继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在高校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丽.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5(8):113.

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地理 作用 策略

科技的进步带来时代的变迁,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在人们的各种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常用工具。计算机对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当然,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也需要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计算机的特点在于能够利用各种声音、图片、视频、动画、软件来直观表现我们生活中的想象,这种集文字、声音、图形为一体的作用,能够极大的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如高一第一单元是《从宇宙看地球》,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都是借助于学生们在电视电影中的影像来引导同学们理解,但利用计算机,只需要用鼠标轻轻的一点,就可以观看到从宇宙大爆炸直到地球形成的过程,整个过程简单、直观又富有吸引力,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如教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传统的办法是教师找来模型来模拟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利用多媒体能够逼真的表达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整个过程,整个效果绚丽多彩又极富知识性和趣味性,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二)化抽象为直观形象,突破教学重点

地理中有很多难点知识,其难度就在于他的高抽象性,使得学生没有形成概念难以理解,虽然通过死记硬背能够记住,却没有深刻的认识,导致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够灵活应用,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如教学《水圈和水循环》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把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箭头表示出来,以此来表达出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整个过程枯燥难懂,学生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利用多媒体则能化枯燥为兴趣,变抽象为直观,教师可以用flash软件来制作一个动画,用一个设计的生动可爱的小水珠作为我们的主角,他的经历来表现整个水循环过程,从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整个过程都能充满趣味和知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入浅出的讲解问题,突破教学重点。

(三)、扩大课堂的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目,从国与国之间的地理位置到世界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地理事物等,教师不可能一一向学生罗列出来,比如世界上如此众多的风景名建筑,在以前,教师如果收集图片给学生看,从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国的万里长城,收集的也仅仅是冰山一角。只凭教材和地图册,学生没有直观的印象,没有实体感,课程的学习是抽象且模糊的,常常有学生因为记不住众多的地名而害怕学习地理知识。网络带给我们的是知识的共享,只要我们愿意就能找到足够多的相关知识,这就极大的扩大的课堂了课堂的容量,让学生们的视野变得宽阔起来,看问题想事情也能站到更高的角度来思考。此外,不得不提的网络上有许多优秀的课堂教学视频,一方面,他能够让教师在观看中扬长避短,把别人的精髓化为己用;另一方面,学生除了自己的任课教师也能学习到相应的内容,一些课堂上教室讲漏或者不懂的地方,能够在这里得到补充,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最直接的表现是不用像以前一样写很多的板书了。教师在享受多媒体带给课堂教学的便捷时,是不是就应该完全脱离粉笔和黑板,把课堂变成了各种声音图像视频的放映场呢?答案是否定的,黑板是现代化教学媒体无法取代的。教师在书写黑板的时候能够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而看多媒体则是一晃而过留个大概影像,黑板还能随写随看,教师想到什么都能及时的讲给学生,而多媒体只能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课件来按部就班,那些教师上课中的灵感却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灵感往往才是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只有把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是不能取代传统教学的。

(二)根据教学需求选择恰当的多媒体

多媒体只是一个教学工具,有他的适用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是否利用多媒体。对一些简单的,能够通过板书或者教师口头表述就能够让学生理解的知识点,则不建议使用多媒体。不然,整个地理教学到成了多媒体的放映,学生成了“看戏者”,教师成了影片制作者兼解说员,课堂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的能力

多媒体的功能十分强大,一个在多媒体方面有较强技术的老师,能够让多媒体很好的为自己服务。而对最基本的电脑操作都没有掌握的老师,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只会不断的降低知识难点,整个教学变成了为制作多媒体课件而制作,而不是为制作教学知识。教师提高自己多媒体的能力是十分有用的,不然,在放映的时候出现问题,如果自己不能解决,整个课堂教学势必不能继续下去。

总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认识多媒体的作用,结合教学需要巧妙用上多媒体,用好多媒体将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从实际出发,因生制宜而选择并应用好多媒体。

参考文献:

[1]、李孝娟: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少智报(文综),2012年第18期。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学习兴趣 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兴趣也是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在教学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本文将在对传统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新课改下对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

1、灌输式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用填鸭式机械地灌输知识的方法,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缺乏学习动机和目标,容易引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听课不积极投入,把课业当成负担。

2、程序式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基本都是按照原有既定程序实施教学,缺乏教法和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学生对地理知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浮于表面。对书本和教师盲目遵从,不敢大胆置疑,缺乏创造性思维,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封闭式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把学生的身心禁锢在教室里,禁锢在地理教材、课堂练习、作业、考题和各种复习资料上,强迫学生机械地学习记忆、被动地接受知识。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得所学的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学以致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

1、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地理这一学科的知识涉及多学科内容,且很多知识抽象性、逻辑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也很难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可借助地球仪、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片等各种直观教具,或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直观的将事物的本质要素和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地球的运动”时,运用Photoshop或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直观地展示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教师予以简洁的解说,美丽的星球和自然界奇妙的现象吸引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起来兴趣十足。

2、通过语言调控激发兴趣。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媒介。我们之所以称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言传身教”,恰恰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与学生的学习的重要作用。无论那种教学行为,离开教师的语言都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因此高中的地理教师也应在教学中加强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研究探讨利用语言的调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式。在地理教材中,很多地理知识是抽象的,在教学中需要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或诗句、民谣、谚语等来引导学生想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还可使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增强学生兴趣,令学生神往,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水循环”时,我引用了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巧妙的将学生引入了想象的境界。即形象又生动,且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以语言调控学生的兴趣要求语言准确性,逻辑性、生动性强,学生才会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要尽量简明扼要、形象、具体;语音要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以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要生动形象;讲解地理概念时,要严密准确,化抽象为具体;总结规律时,要抓住要领,言简意赅;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提醒注意。

3、通过知识生活化激发兴趣。

《地理新课标》对地理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将地理知识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 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因此地理教师应思考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实行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使地理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在教学中擅于创设生活情景,把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例如在讲解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城市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等地理知识时,就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本地区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又如:在《亚热带季风》的教学中,教师可从生活情景导入:提问学生生活中所了解的我国哪些天气现象与季风有关,我们是怎样加以利用的?还可以结合实事内容例如引导学生对汶川地震的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家乡所在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这些问题的提出,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现实生活中去,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导入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思维,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刻体会学地理以致用之感受。

4、通过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气氛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授者变为引导者,从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积极思维,敢于质疑。当学生与教师和书本的观点不同时,教师不要马上进行评价,应与学生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地理教师还应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人格,关爱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那么学生也就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了。地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会因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激发。例如,在学习“日照图、气候、洋流”等较难内容时,地理教师应耐心、细致的讲解,用微笑和眼神鼓励学生,用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与学生共同分析知识上的难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趣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作为高中的地理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不断改革教法学法,提高自身师德素质、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艺术,充分利用教学中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先燕,宋国华,培养兴趣,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浅谈高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考试周刊》2009,08

第5篇

关键词:理解;记忆;学习

一、重视理解性记忆的原因

1.地理是中学课程体系中一门文理兼具的学科,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间横向联系密切。[1]在我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还有经济地理都是属于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结合,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原则和依据。

2.地理特别的高中必修1地理,与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联系密切,要想学好地理,需要一定的几何和物理等理科基础。学习方法应以理科思路为主,重视原理、规律的理解。

3.地理学习的系统性、层次性很强,高中地理分别以地球地壳和上部大气为学习对象,体系完整有条理。

4.初中地理注重对地理现象的学习,高中地理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掌握一定的地理原理。

二、理解性记忆学习方法

1.理解的方法阅读和学习教材。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1)记“概念”,抓关键词,先记住每条概念的主干,把概念的主谓宾语,先记住。再根据对概念中地理规律的把握,加入修饰成分。把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对比其差异、消化、理解、吸收。

(2)“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过原理关。比如说,“地球的运动”“地转偏向力”“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与其他学科的外部联系紧密,原理性的知识基础要求比较多,直接以示意图的方式来解释这些现象形成的规律很难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空间思维模型。以周围空间构建情境模式或者以身边典型案例来反映规律,理论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自己在脑中先构建出自己能够理解的空间思维模型,建立起能够学好地理空间规律的信心。

2.使用地图。地图是文字的载体,单独注重文字部分忽略了地图,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片面的、枯燥的,往往过几天就将它忘记。[2]“图文结合”“图不离手”,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多看地图,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地图是地理学科的依托,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相关地图上所处的位置。

3.从生活实际中收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是一个开放的、发散的系统。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时事、经济热点等,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纸杂志、媒体网络经常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其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地理知识和敏感的地理问题,我们要善于收集处理,不断补充和丰富地理知识,学习就更加鲜活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3]

在地理学习中汲取地域文化,课堂教学中经常联系当地文化事物现象,进行到校外“采风活动”做地域文化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6.

[2]郑银虎.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教育战线,2010(7).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改 教学优化 多媒体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7-01

1.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程面临的问题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各科目的课程改革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素质教育要求高中地理学习的内容及过程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和全面性,这是传统地理教育所不能满足的[1]。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也发生了变化,课程教学面临新的问题也就出现了,具体如下:

(1)高中地理名词、概念、原理、规律都很多,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习理解,实现图文转换,一般情况下,课堂内容过多,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2)高中地理教学板图、板画很多,复杂多样,教师要完成任务、绘图准确很不容易,如果不准确,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以往在课堂上用挂图教学,由于能见度低、信息繁多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4)地理教学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不仅涉及人文领域,还涉及到自然界中的事物发生、发展以及演变的规律,这样,就更需要让学生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传统的黑板教学并不能满足这种需要。

鉴于此,对高中地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够优化高中地理课程教学。

2.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高中地理课程教学

地理学科中很多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都是较为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手段来模拟展示这些地理现象和出现过程,化不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具体,再配上精当的讲解,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1突出以人为本理念,高水平、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的研制

课堂教学课件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基础和工具,也是给学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方法手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老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利用课件按照教学规律,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上一定要围绕着“以人为本”中心,把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贯穿始终。

多媒体为文本的动态呈现和运用提供了多种新的可能性, 它涉及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信息, 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愉, 促成学习的最佳心理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件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应注意:(1)课件内容的表现形式应力求美观大方、屏幕内容可读性强。(2)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特点和学习者的特点, 合理组合呈现方式, 确保重点内容得到突出。

2.2按照认知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师生的双向交流和双边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适时的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式教学方式,不足之处在于课堂信息量小、表现形式单一,一些难以用语言文学、静态图形说明的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想象困难的知识点无法表现出来,教学效率低。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所要表现的内容立体的、多方位的展现出来。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2、3]。

2.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必须与教学内容适应。课堂教学之中, 可利用多媒体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例如:讲“地球的运动”时,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地球的运动;通过动态的演示锋面的运动,让学生感觉它的形成过程。但讲锋面的特点,我用粉笔画。因为它是重点,必需要留在黑板上,让学生有印象。教师一定要对教材、知识理解透切,结合适当的教学手段, 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为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 显示了巨大的优势,但在利用时, 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备课是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先导和基础

备课充分与否,关系到能否正常开展教学,以及教学效果的优劣。注重教学设计, 应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避免重形式、轻内容,对整堂课的教学环节、教学流程、课件运行、测试、提问等,都要事先进行周密安排、精心设计,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防止为使用而使用,做表面文章。

3.2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在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以及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种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应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与学当中来。

3.3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

教师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防止“电脑+教师”,即现代化的错误思想产生。

4.结论

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多媒体教学,都是实施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也永远取代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高中地理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法,藉此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认知规律,形成一套合理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向建华.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 教师, 2009(8):101-102.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创新;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快速进步的灵魂,国家想要发展,离不开创新。对于地理这一门学科而言,它具备很强的趣味性和综合性,但是传统模式下的地理教学方式,让学生失去了亲身参与的机会,只能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往往也是导致学生失去地理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就更谈不上如何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新课程理念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当充分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的体验当中去,当然,这样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创新能力培养前提——地理教师自身具备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教师创新能力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高中的地理教师,不仅需要对教学观念加以改善,强化理论知识学习;还需要建立良好的系统知识结构,如此才能够便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接纳,让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难度,如此才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智力的开发。尤其是在当今更新速度激增的时代,更应该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一些都离不开地理教师本身的素质与创新能力。

二、引导创新,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与培养来说,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渠道之一。创设合理的课堂情境,才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首要因素。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首先要找准学生的创造“火花”,从而侧重进行引导和鼓励,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首先是课堂环境能够带给学生一种轻松、和谐的感觉,尽可能的将教师的“教”的时间减少,提升学生的“活动量”,并且让学生敢于质疑,能够大胆的思考,增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也需要教师懂得抓准时机。

例如:我们在知识点“热力环流”的讲解中,如果我们之间对学生分析,在某一个地区气温较高,气流上升,低空就会有低气压形成,而高空就会有高气压形成,这一些知识,学生很容易明白原因。但是如果在这里提出高空气压高,还是低空气压较高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学生由于思维当中的高空高气压,大多数都会回答高空气压较高。此时,我适当提点一下:“我们尝试着回忆一下以往的知识,当海拔越高,那么气压越低。”很多学生想到了这一点,瞬间就明白了。通过恰当的引导,学生也能够很快的掌握到知识点,但是我们也需要注重这一“引导”的适度与恰当,既不能过多,留给学生讨论的机会太少;也不能提点太少,导致引导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正确的引导,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思维固化与单一的限制,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想象力。

三、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在传统模式下的地理教学,往往都会强调知识点,并且进行人为的知识整体性与系统性的分割。由于高中学习时间的紧张性,往往会让学生进行重复、再重复的训练和学习,往往一个知识点需要几次、几十次的重复,但是这样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在当今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更多的是应该将追求真理、崇尚地理知识的精神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能够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之后的实际工作当中去,这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2]。

新课改之下,无论是学习的条件,还是学习的资源都非常的优越,只要你想学,就可以学到任何知识点。正是这个时候,对于学的是什么,对于学生已经不再重要了,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为什么要这样子学,这才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表现方式。

例如:在“大气运动当中的风的形成”的时候,可以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抓准风的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差异—温度高低—高低纬度间热量差异—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不均—正午太阳高度角—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样,所取得的创造性效果是出乎预料的。并且,学生也从中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式之一——逆向思维。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学,更多的是转变教学观念,多给学生提几个“为什么”,激发出学生研究欲望,并且也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勇于探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在课堂之上,我们最终目标也是希望学生能够敢于去质疑,只有质疑,才能够让学生有研究的动力,才能够在不断的摸索当中前进。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我们可以运用很多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样的道理。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学,更多的是要懂得培养创新教育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尽可能地将创新教育的素材挖掘出来,巧妙的运用课堂教育等方面,在新课改进程得以推进的前提下,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多样教学方法提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枯燥乏味感。为了让学生对每一节地理课都充满好奇,应该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高一的地理学习中首先触到的《宇宙中的地球》,这些内容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教师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至直观形式把宇宙的展现给学生,这样的学习就变得形象而又简单了。进入高二、高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地理知识,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体验性,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高二地理的内容相对高一的内容较简单易懂的特点,形式互动的自学课。如学习第四单元《旅游活动》时,让学生讲述自己旅游过的景观,通过PPT等的可见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一些图片展现给其他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相互讨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感和体会。这样学生通过参与课堂会兴趣倍增,而且印象也会深刻,学生们的学习就很容易进入地理的角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样教学手段唤趣

目前,文字讲解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式,大部分学生不满足于教材,而是更喜欢图像展示或者图文结合的传达方式。充分利用教材中各类插图等直观性、视觉冲击力较强的图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探索的欲望,从而更深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同时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如在进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时,利用教材中图片、插图,帮助学生了解产异性成这个空间概念;在季风环流的学习时,采用框图来比较东亚、南亚季风的不同,使学生对二者差异一目了然。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此外,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中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原理,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进行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对于恒星日与太阳日、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等比较困难,利用多媒体,制作地球在宇宙空间运动的动画,这些抽象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一动画的动态模拟演示使得令人难以理解的地球运动的现象变得易于掌握,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设计课堂激趣

1.课堂导入趣味化设计

导言是一堂课的开始,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新内容学习的兴趣。导言可采取与地理教材有关的地理趣闻、地理之最、地理谜语、地理之谜、地球现象、诗歌、歌曲、漫画等等,增强趣味性。如在对《洋流》一节进行导入时,利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件,学生的兴趣就被导引起来。还可以利用古诗词导入,巧铺垫,巧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对常见的天气系统进行学习导入时,可以引用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让同学们探讨这两种天气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而进行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引出天气系统。

2.课堂内容生活化设计

生活就是地理,很多的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相当紧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地理教学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相,能让他们从生动、具体的生活材料中去发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地理问题,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地理知识,进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时刻捕捉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适时地将生活中学生身边的例子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接受地理,了解地理,掌握地理。比如,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是学生们所熟知的事情,在讲地方时可以插入介绍,为什么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选在7月27日21时?世界上是不是每一个地方都能在同一天看开幕式吗?看的时间也是一样的吗?学生此时会对地方时及地方式计算充满好奇,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去探索。再比如,进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学习时,可以通过汶川地震,让学生们搜集资料,回答汶川发生地震的原因等。这样讲高中地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课外实践活动添趣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才能使他们深深地爱上地理,认真探索地理知识。可举办环保宣传栏,组织学生进行乡土地理的调查,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废气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学生在举办活动中既锻炼了能力又提高了环保意识,这一活动还配合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展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组织地理课外小组参观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测、物候观测,看星空、找星座、观月相、看云识天气等比如在进行月相的学习时。尽管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进行了讲解与演示,但是月相是一个时间变化的一个过程,对于学生们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可以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每天记录早、晚时的月亮,记录它在天空中的位置并画出所见的月亮形状,然后通过同学们搜集的数据,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这样学生就会对课堂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会不断提高。利用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时,教师教学活动创设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活动过程要灵活开放,在活动内容的设计,活动方法的制订,活动主题的编排,活动的时间制定等方面让学生自己去做。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真正的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地理课堂就会充满快乐,学生的兴趣自然会长久保持。

参考文献:

[1]侯红敏.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1.

第9篇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认知兴趣;认知理性;自觉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55-02

1.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兴趣

高中阶段学习是十分辛苦的,很多学生抱怨高中学习生活枯燥乏味,作为教师,有其义务和责任为学生减轻烦恼,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自身的局限,同时对困难的排解能力不强,所以我们需要鼓励学生不要害怕失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那么,在课堂上面,让课本知识变得有趣味性不失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让教学主体学生积极参与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我在上课之前一般会提出几个比较有兴趣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例如:师1:同一纬度,我们生活中昼夜长短不一在四季中有什么变化规律?生1: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极昼范围达到最大。之后,昼渐短,夜渐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昼范围达到最大。之后,昼渐长,夜渐短;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师2:为了控制人口迁移对沿海城市的压力,国家大力开发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意义?生2:每一个地区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当地的人口容量也是有限的,当人口迁移大部分集中在北上广深地区,会给当地的自然资源,城市用水,空气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国家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就是为了合理控制人口迁移,使得人口环境和人口容量保持平衡。同时,缩小中西部和沿海经济距离,也是稳定整个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简单的两个问题,从生活中举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效果非常好,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知识是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

2.生活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理性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我们的生活,用理论知识指导我们的实践能力,给生活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高中地理知识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让我们认识大自然本身的一些知识现象,同时介绍我们的人类活动的各种现象,给我们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在人类活动中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讲到城市化一章节时,我用深圳市为例,举例说明城市化过程中的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1 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等;深圳市是人口密集很高的城市,城市工矿企业生产时候排放的大量烟气,每天城市居民做饭生活燃烧天然气和煤炭所排放的烟尘,上班族用到的汽车、公共汽车以及地铁等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同时城市水污染十分严重,噪声污染特别严重,使得城市生活质量日益下降,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深圳市区急需出台相关政策,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严重的企业,建立绿色隔离带,建立污水处理厂,对城市固体垃圾及时清理,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2.2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人口越来越多的集中居住一个城市,必然导致居住条件差的问题,住房缺少,交通严重阻塞,深圳市急需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

2.3 难度增加,失业队伍扩大;随着城市人口集聚膨胀,深圳市需要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压力大,工厂企业效益日益下降,造成大量裁员的现象,加上每年不断有外地就业人口的加入,造成失业人口逐年增加,深圳市需要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2.4 问题突出;深圳市有很多外来乡村人口的迁入,整体素质不高,加上地价昂贵,很多外地人口没法在当地居住,造成政府和人们的矛盾越来越多,同时就业困难,出现了很多年轻人犯罪的现象。深圳市需要进行综合整治,才能解决大量的社会矛盾突出问题。课堂上通过拿大家熟悉的城市作为案例,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给出自己的合理见解,为城市化合理进程提出自己的意见,生活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认知的理性。

3.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教育工作者摸索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证实,生活化教学从学生的需求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中来,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果的,只有学生自己自觉参与学习中来,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教学注重时效性,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每节课堂上,我都是理论结合实际,给学生讲解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用理论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很多学生也通过课本知识总结自己周边的一些自然人文地理的规律。这个时代是大信息传递的时代,需要开发学生的新思维,学习方式需要改变,鼓励学生开发自己的新思维,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讲到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章节时,可以拿炙手可热的网购互联网时代引入,没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是没有办法承载数量庞大的商品运输,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对时间和工作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电子商务与高效率和时间进行赛跑,这些年,国家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网络就是保证经济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纵观世界,欧美发达国家的交通网十分密集发达,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给发达国家提供重要的经济发展保障。通过案例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自觉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自己认知,用所学到的知识给出合理的建议。生活化教学注重学生的感受,一切从学生的需求点出发,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