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51:32
导语:在互联网医疗市场调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近几年来,中国网络广告(Web广告)的支出呈现几何级数增长。2004年网络广告的支出为8.06亿元,2005年为29亿元,2006年支出40亿元,2007年支出62亿元,据权威机构预测,2009年、2010年和2011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将达到125亿元、165亿元和370亿元,呈跳跃式发展。2008年全球互联网广告开支总额将达652亿美元,占所有媒体广告开支的近10%。根据IDC的互联网与新媒体市场模型和预测,到2011年这一份额将达13.6%,与此同时,全球互联网广告支出将增长至1066亿美元。由此可见,网络广告的发展势头仍然强劲。
1、网络广告的优势
一般来说,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比较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覆盖面广,且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接触的人将更多,产生的广告效应将更大;二是信息量大,广告主提供的信息容量不受限制,在进入每一个广告的链接地址后,广告主可以提供相当于数千页的广告信息和说明,把自己的公司以及公司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放在自己的网站中;三是网络广告有的放矢,由于浏览信息者即为有兴趣者,所以直接命中潜在用户的可能性大,并可以为不同的受众实施不同的广告宣传;四是网络广告在网络上可以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传送多感官的信息,可以使客户能亲身体验产品、服务与品牌,让客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网络广告的劣势
(1)网络广告的效果至今无法像传统媒体那样容易把握,比如网络广告所影响的区域、受众以及受众的购买力等等,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
(2)中国网络目前的普及率较低,同时网络人群的主体又不是购买力的主体,这就影响了网络广告的效果。目前在网上做广告的大多是一些高科技公司。互联网广告非常大的一个收入来源是互联网站本身,新浪网有30%多的广告来源都来自于COM公司。而中国网民大多是16岁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这些人对网络广告几乎没有太大的兴趣,即便有些网络广告具有吸引力,这些企业销售的产品也与他们有一定距离。而30岁以上能够买的起这些高科技产品的成功人士目前还并非是上网的主要人群。
(3)市场份额不大。中国网络广告市场2007年的增长率为50%,占整个广告市场份额的6.7%左右。受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将继续发展,2008年的增长率仍将达到50%,尽管互联网迅速膨胀,但就2008年全球广告支出增长的贡献因素来看,互联网还只能居于第二位。
(4)烦人的弹出式广告。只要你打开网页,铺天盖地的网络广告就会扑面而来。这些叫人难以忍受的网络广告多以弹出式广告为主。根据调查报告显示,有62%的被调查者强烈表示厌恶这种“弹出式广告”;而此前对横幅式广告(Banner)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0%的被调查者对横幅广告(Banner)表示抱怨。从网民的不满反映中可以看出弹出式网络广告效果不太好。
(5)网络广告业的专业策划和创意人才群体尚未形成。
二、解决网络广告存在问题的途径
1、网络广告要发挥个性化广告的优势
网络广告可以通过一定的市场细分,根据产品特有的目标市场,将网络广告按照受众的特点进行投放,从而使广告能够到达真正感兴趣的用户中,获得更好的效果。如e龙就通过了解受众在网上点击或浏览的主要信息获取该用户的兴趣点,从而投放该用户所感兴趣的产品广告,这样用户对该类广告不仅不会产生抵触的情绪,相反会觉得非常有用。2、网络广告形式要不断创新
创新的广告形式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一般来说,网站页面广告主要有横幅广告(Banner)、漂浮广告、弹出式广告、字条链接(Hottopic)、图标按钮广告(Button)等多种形式,企业在进行网络广告时当然可以采用,但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创新,要将传统广告创新的手段运用到网络广告上。这样不仅能减少网民对网络广告的排斥感,而且还能使广告的效果大大提高。此外,还可以通过传统广告与网络广告进行整合的形式进行跨媒体广告,充分融合两者的优势,使广告的层次更高、效果更好。
3、做好广告设计
以横幅广告(Banner)制作为例,改进网络广告(Web)的显示技术,可以使广告的效果更好。显然,一个大的横幅广告图形和使用动画都能更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统计表明动画图片的吸引力比静止画面高三倍。另外,也可以适当的变换图片,当同一个图片放置一段时间以后,点击率开始下降。而当更换图片以后,点击率可能又会增加,保持新鲜感是吸引访客的一个好办法。
三、网络广告的前景展望
在中国,互联网用户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网民的人均购买力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的网络广告的境况可想
而知。
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有些是网络本身的问题;有些问题经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可以解决的;有的问题本身就不是大问题,比如,很多网络用户十分讨厌网络广告。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电视广告一样,人们会逐渐习惯网络广告。因此,网络广告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喜的是,企业投入互联网广告的费用明显增长。不少传统行业,包括家电、汽车、饮食方面,都开始在自己的市场预算里划出一个不小的份额投放到互联网广告上。根据iAdTracker的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品牌网络广告主数量为6053家,比2006年的3480家增加2573家,增长73.9%。以行业分布来看,目前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的企业既有一批高科技公司,同时又有大量大型传统企业。从2007年与2006年各行业品牌广告主数量变化趋势可以发现,除了网络广告支柱行业(交通汽车类、IT产品类、房地产类以及网络服务类等)之外,有更多行业的广告主在网络广告上日趋活跃,广告主数量大幅度提升,如娱乐休闲类、医疗服务类、金融服务类、零售及服务类等,这意味着网络广告在传统企业整合营销。
【参考文献】
[1]方家平:网络广告,想说爱你不容易[N]《通信信息报》,2002.4.30.
眼下,可穿戴市场一片繁荣景象,根据市场调查公司IDC最新公布的市场报告,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内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突破1140万台,几乎是2014年同期(380万)的三倍。
但是,近期一家市场研究公司报告称,约1/3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用户会在购买6个月内停止使用。产品销量大幅增长预示可穿戴市场的巨大潜力,而用户活跃度与产品粘性才是可穿戴设备的持续盈利增长点。看似繁荣的可穿戴市场的背后,其实隐忧重重。
可穿戴市场:“大风起兮,猪飞扬”
雷军用“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来形容“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行业的迅猛发展。当下“智能+”时代的风口已至,智能汽车、智能自行车、人工智能等领域深有百花齐放之势,智能设备全面爆发的时代已然临近。与此同时,智能可穿戴设备亦乘风而上,作为“智能+”风口上的猪,可穿戴市场已然起飞。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零部件的能耗降低、低功耗蓝牙等无线标准的推出,可穿戴设备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市场调查公司IDC最新公布的市场报告,可穿戴设备已经连续第八个季度呈现稳步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内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突破1140万台,几乎是2014年同期(380万)的三倍。
销量上的巨增预示可穿戴市场的火爆,而行业巨头的发力才是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年6月19日,可穿戴设备公司Fitbit在美国纽交所上市,首日上涨48.4%,目前总市值已经超过400亿元人民币。Fibit的上市点燃了可穿戴市场,其对可穿戴市场的强大辐射作用不容小觑。Fibit作为可穿戴领域第一个成功上市的公司,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厂商加入到可穿戴大军的行列,随之而来的是可穿戴设备受众更广泛、资本市场纷纷涌入。
在国内,可穿戴市场的也愈来愈热。根据iiMedia Research的指数,今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增长169.2%,达到3500万。去年7月,小米手环上市,截止到6月30日,小米手环总销售量突破600万,一跃成为全球手环销售量第二的互联网公司。此外,一些中小CP也不容小觑,比如拿到B轮融资的咕咚手环,运动领域滕海视阳(体记忆),健康医疗领域的九安医疗、宝莱特等。
此外,三星、苹果、Pebble的智能手表也加速了可穿戴市场的发展。依据IDC报告,三星在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为60万,是惟一一家进入前五的Android Wear智能手表生产商。Pebble在2014年销售了70万块智能手表(预计今年为80万),虽然销售数量远不及手环类可穿戴设备,但作为智能手表,这个销售业绩亦不是小数目。
Apple Watch作为苹果推出的首款可穿戴产品,其刚问世就受到极大追捧,Apple Watch上市首日预定量愈百万,远远超过预订量超过Android手表的全年销量。虽然Apple Watch后续的表现让人失望,但是,从Apple Watch首日面世的市场反映也可以看出,用户对于智能手表的期待还是很高,也就是说,如果能把产品做的更好,可穿戴市场非常广阔。
总之,随着巨头厂商和资本市场的涌入,可穿戴市场已然成为风口浪尖的产业。
四道坎
从市场角度上看,可穿戴领域颇热,但是从发展潜力来看,可穿戴市场前景堪忧。可穿戴市场要爆发,还需要迈过四道坎:
第一,产品弊端
近日,在一项1900万Fitbit注册用户数调查中发现,只有950万是活跃的,也就是说,用户购买Fibit智能手环后,有50%的用户很少使用甚至停止使用。而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性差缘于产品本身的诸多弊端。
在硬件方面,可穿戴设备的弊端颇多。比如功能少、功能缺乏创意、界面与操作体验差、连接手机麻烦、电池续航差等产品弊端。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电池续航。传统消费者习惯数年更换一次电池,变为数日更换一次,必然会难以适应。目前智能手表一般为数百毫安,然而池容量太小又会使电池续航能力更低。
而且,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也不尽人意。目前来看,穿戴设备所能实现的功能相对单一不够丰富,市面上所能购买到的可穿戴设备,大部分还只能局限在拍照、导航、查看天气、辅助社交、协助监测健康信息及辅助运动方面。另外,可穿戴设备一般都需靠其他智能设备才能实现其产品功能,并不能够真正独立作为一款设备使用,连接手机比较麻烦。
学过物理的都知道,常规条件下冰与水的密度比一般是9:10,即冰浮在水上,有9/10在水下部分,只有1/10的显露在水上面。这就是所谓的“冰山效应”。产品硬件上的弊端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很小部分,而软件与大数据的缺陷才是可可穿戴设备的深层次的核心问题。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不能告诉人们“真正”所需要的信息,比如手环可以看出心率,但是普通用户想要知道的不止是心率,他想要的是身体状况到底如何,比如睡眠质量、血压等,以及以后该如何调理。然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大数据层面的应用,缺少软件与数据的支持,而可穿戴设备更像是个硬件玩具而已。
第二,缺乏现象级产品
前文提到,可穿戴市场已然成为风口浪尖的产业。在未来应用方向上看,医疗保健、信息娱乐、健身运动类需求将成为最大亮点。
然而,面对这个高速增长的市场,还未有一款真正引爆消费者的产品,缺乏颠覆性的产品说明行业的爆点远远未到。颠覆性产品对于市场的巨大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以苹果手机为例,2010年,iPhone 4的横空出世引爆了智能手机领域,之后苹果也被作为一个标准,当苹果建立起一套体系后,整个行业也就有了模仿对象,随后开启了整个市场的竞争。其实,这也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现象级产品才能引爆市场。
反观可穿戴市场,几乎是先有市场未见现象级产品的状态。野村证券中国电信(微博)研究分析师黄乐平表示“相关厂商只有推出具有颠覆性创新的产品,才有可能真正吸引消费者,而目前大家都还在摸索,就看接下来到底能否推出特殊的产品。”
第三,个人信息安全
今年以来,随着Apple Watch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智能可穿戴,它们大都具有健康追踪的功能。然而很多人对健康追踪得来的数据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自己的身体数据会被黑客窃取利用。
Healthline的一个调查显示,在使用健康设备或与健康相关的移动应用的人群中,将近有一半的人担心他们的数据会被盗窃。在2014年,保守估计全球售出2100万个可穿戴设备。此外,预计到2019年,可穿戴设备全球总销量将上升到1.5亿个。虽然消费者似乎喜欢可穿戴技术,但很多现在在使用健康类设备的人担心他们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当今时代,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极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与此同时,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逐渐凸显。黑客攻击个人手机,盗取银行卡账号密码的事件时有发生。而智能可穿戴设人们随身佩戴的,全天24小时的跟踪信息全然于此,一旦泄漏,后果不堪设想。Healthline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5%的可穿戴设备用户或者使用相关移动应用的人担心黑客可能会盗取他们的个人健康信息。
第四,变现模式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的盈利主要来源于产品本身的营销获利,但是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大有不同,可穿戴设备更依赖于后续的变现模式。
可穿戴设备的商业模式不止停留在硬件上,当达到一定用户规模后,通过数据分析和运用,实现流量变现才是最终目的。这也就意味着,即使解决了前端用户需求问题,后端的商业模式设计也至关重要。
无论是硬件+客户端,还是纯硬件模式,可穿戴品牌商都加入了云平台,即用户在可穿戴设备上交互产生的数据都将传入云端,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举个例子。世纪佳缘一直专注婚介市场,用户一旦牵手成功便从平台上流失,而通过智能手环,则可以将这部分用户留存,进入婚恋市场。具体来讲,世纪佳缘设计的模式为,通过传统的婚介模式服务单身用户,然后通过智能手环跟踪牵手成功的用户,获取相关数据,进而实现推送比如婚庆等产品,由此打通婚介、婚恋和婚庆整个产业链。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趋势
一、“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
(一)“互联网+”1.0时代——“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
所谓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即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网络商务闭环,构建一体化的多边市场平台。平台价值在于通过互联网集合客户群体,通过各种客户群体的互动创造最大商业价值。例如百合网、世纪佳缘等相亲网站,就是通过相亲的男女方客户互动产生盈利;再比如淘宝网通过建立开放式的购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站式、多元化的购物体验,并收取入驻商家的宣传费用。所谓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即在互联网上给予消费者免费的基础服务,其主要形式分为三种:一是基于双边或多边市场的免费服务或免费产品,借助第三方支付弥补产品与服务的成本;二是除了基础服务免费外,对高级服务进行溢价收费;三是利用免费服务培养忠实客户,养成良好使用习惯,进而采取后续收费模式。作为“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的佼佼者,奇虎360在2007年异军突起,凭借着免费的杀毒服务,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相继推出的安全卫士与软件管家等免费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体验。2008年,“360安全浏览器”的推出,更是为奇虎360带来了大量现金流,免费的网站导航服务,广告费盈利模式弥补了其经营成本,随后的360游戏与360其他自主软件也吸引了大量用户,在用户优势下,平手其他品牌,形成了多边化的协同效应,促进了行业发展。
(二)“互联网+”2.0时代——“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产品、平台与社区分别是根本的三个层次,在“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快速发展过程中,“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优势逐渐展现,以小米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内容+社区”商业模式核心在于媒体属性+商品与社交属性,通过媒体传播产品的内容将消费聚合,而后通过社区消费者的培养、沉淀,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进而开展商业活动。“互联网+”2.0时代的内容,即全媒体化内容,企业借助媒体网络,更有针对性地吸引客户、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与粘性。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使得全媒体化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渐完善,企业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内容互动链接,随时调整发展战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口碑与品牌价值。互联网的社区化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购买商品,在网络社区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小米社区为例,在小米手机设计阶段,便积极吸纳手机发烧友,共同探讨手机的功能。从小米1到小米6历经六展历程,小米秉承“一切环节皆体验”的商业理念,通过小米社区持续不断的培养忠实客户,通过提高客户的参与感与忠诚度,扩大了市场份额。在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中,小米公司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形成了良性发展循环。
(三)“互联网+”3.0时代——“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移动4G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3.0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与渗透率不断提高,互联网产业链外延不断拓宽,O2O线上线下商业模式成为了当前的关键词。相较于“平台+免费”与“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而言,“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势在于“流量至上”商业逻辑,随着前期发展的流量积累,企业的竞争优势日趋明显,在大流量的堆积下,流量的变现功能凸显,例如视频网站、旅游网站与购物网站,纵向的产业链发展趋势明显。“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借助互联网开展O2O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传统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效率,另一方面重塑传统产业链,打造了新型商业模式与供需程序,拓宽了市场空间。以京东商城为例,随着京东自营物流的布局日趋完善,其产业链的闭环逐渐形成,通过定制供货与自营销售等方式,塑造了京东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与“互联网+”2.0时代相比,3.0时代的变现特征在于线上与线下共同变现。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商业模式,遵循顾客导向,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传统供需矛盾,扩大供给与需求,提升产业资源利用率。例如,以现象级Uber、滴滴、快的为代表的打车、租车商业模式,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技术,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开创了新型商业模式。
(四)“互联网+”4.0时代——“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互联网生产力工具理论视域下,近年来跨界商业生态网络组建形成。相较于“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4.0时代真正开启了全社会的资源整合模式,除了传统产业链的“互联网+”发展之外,国内互联网巨头凭借着流量优势、资源优势与经验优势,推动了“连接一切,跨界融合”的全产业链生态发展。根据阿里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的根本在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与在线化发展。在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不断革新趋势下,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智能终端设备层出不穷,为“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后端数据支持到前端数据支持,再到基础设备支撑,多个方面协同发展共同缔造了“互联网+”的新型跨界生态网络。纵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企业,目前都在向着“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发展,一方面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对外开放,例如百度医疗云与金融云、阿里巴巴政务云与电商云;另一方面是跨界与融合发展趋势明显,例如京东与国美、阿里巴巴与苏宁等,多家大型互联网巨头企业的联合,通过各种社会优质资源的整合,构建了更丰富、更健康也更庞大的新型跨界生态网络。除了互联网巨头之外,传统产业巨头也在积极转型升级,包括万达集团、联想集团与苏宁集团等,纷纷通过“互联网+生态网络”的方式,拓宽了产品线与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与附加值。在多元化合作路径下,越来越多的跨界、跨产业生态网络不断发展壮大,引领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二、“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趋势
跨界融合新业态。自“互联网+”4.0时代以来,跨界融合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趋势,通过培养行业新生态的方式,跨界融合取得了长足发展。苹果电脑跨界手机,颠覆手机行业龙头诺基亚;腾讯以微信平台跨界通信领域,颠覆传统运营商的短信与语音服务,开创“微时代”;特斯拉进入汽车产业,阿里巴巴携手上汽公司等,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取得了杰出成果。未来“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竞争绝不仅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更是跨界融合的竞争。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行业间边界越来越模糊,行业与企业的跨界竞争壁垒不断降低,使得跨界竞争成为了新常态。客观而言,跨界融合需要企业利用竞争优势打造新的生态,秉承共享、共赢与合作原则,完善商业生态系统,扬长避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配置共享经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WeWork、Airbnb与共享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大热,凭借着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与商业模式,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从资源配置角度而言,共享经济的价值在于提高资源配置率,激活闲置资源,让参与者获取共享红利,并实现多方共赢互利的目的。以Airbnb为例,从2008年成立以来,品牌已经在全球两百个国家拥有两百万套房源,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量超过三千五百万户,品牌估值已经超过两百五十亿美元。国内方面,从短租平台到出行交通工具,再从物品分享到知识技能共享等,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也取得了飞速发展。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共享经济市场规模高达两万亿元,参与人数超过五亿人,涉及领域包括房屋短租、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以及金融、知识技能和交通出行等方面。在国内共享经济热潮下,诞生了小猪短租、神州租车、共享单车与滴滴出行等新兴知名企业。“三流”融合新闭环。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是商业模型的基本要素。其中,物流是产品与服务的表现,资金流是支付与资金运转的表现,信息流是商业信息与产品信息的互动。在“互联网+”时代的未来,利用“三流”合一打造商业闭环,将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京东、苏宁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均是打造商业闭环的杰出代表。借鉴其成功的完整内部商业生态打造经验,现代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信息流的把握,要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工具的作用与价值,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准确采用大数据分析,为商业模式创新与产品服务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是物流体系的构建,充分实现产品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产品信息与品牌的价值信息能够轻松通过互联网传递。为了打造商业闭环,现代企业需要秉承“线上线下结合”发展理念,通过与物流公司、互联网公司合作,打造线上线下无缝的服务体系;再次是资金流的保障,借助第三方支付渠道与金融管理部门,保障资金流的良好循环,打造商业模式的生态圈,实现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全方位了解;最后,通过“三流合一”的方式布局线上线下,构建闭环生态系统,其类型可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自上而下的商业闭环,其主要对象是互联网企业,通过向下整合资源,构建内部生态闭环,以BAT为代表,通过补充线下实体店,收购实体线下企业的方式,进行线下布局,打造闭环生态圈。以阿里巴巴为例,其不仅成立了菜鸟网络科技公司负责物流端,而且还投资和收购了苏宁、文化中国、海尔日日顺与快的打车等企业,补充了其信息流与资金流;二是自下而上的商业闭环,主要以传统企业为主,通过顺应互联网时展趋势,寻求线下向线上的商业延伸,构建O2O闭环生态。例如苏宁电器、银泰宝货与万达百货等,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支付体系,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垂直一体化打造闭环,例如已经构建生态圈的乐视与小米等,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延伸,整合了内容、平台与终端资源,构建了完整生态圈。小众市场长尾模式。所谓长尾模式,即以“款多量少”的核心理念,推动企业发展的模式。对于传统制造企业而言,借助互联网平台直接面对消费者,其优势在于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同时提高服务商的运作效率,有助于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在物联网体系下、众筹模式下,通过及时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制造企业可以利用定制化或小众市场运作方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销售量。长尾模式下C2M、C2B、C2F最为常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C2M模式核心在于按需生产,C2B直接连接品牌企业和消费者,C2F则是互联网平台与工厂连接定制个性化的网络产品。客观而言,在定制与按需生产的模式下,能够让消费者买到价格低而性价比高的产品,随着市场经济背景下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趋势,C2B、C2M、C2F模式必然更符合市场规律,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现阶段国内外已经出现诸多类似网站,开启了全新的互联网商业定制时代。个性化、小批量、多样化的小众市场长尾模式,生产销售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掌握了分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打破了传统商业流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瓶颈,能够按需生产、定向销售,通过创新与创意的融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启示
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从“平台+免费”到“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再从“互联网+O2O产业链”到“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广泛应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结构特征与商业特质。从“线上流量变现”到“线下融合聚变创新”,“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其实就是互联网发展潮流、发展规律的映射。随着网络时代对生活与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需求愈加多元化,企业需要采用互联网思维,顺应时展的趋势与潮流,积极做出改变,遵循商业逻辑与价值逻辑,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价值。“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除了要注重技术创新以外,更要高度关注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强调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把握客户的痛点。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产业链整合或跨界融合,与互补性的社会资源合作,发挥优质资源的优势,打造合作共赢的商业生态网络。通过更高效的为客户提供全过程体验与解决方案,提高产品与服务附加值,创造更大商业价值。遵循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保持商业模式的持续生命力,需要始终保持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动力,这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获取是目的,前者是指创造顾客价值,后者是指获取企业价值,两者需要同时兼顾。通过创造附加值,让消费者感受其消费收益大于支付成本,则有助于为消费者带来最佳的购物体验,有助于企业培养忠实的客户。与此同时,企业通过营业收入补偿成本费用获取更多利润,才更有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商业模式创新基本原则下,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需要平衡兼顾,符合商业发展规律。反之在过度的“烧钱”发展模式下,在缺乏合理盈利方式下,在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难以有所作为的形势下,必然不会产生最佳的商业效果,其商业模式难以符合市场与客户需求,不利于企业或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丰晓芳.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14(24)
2.刘建刚,钱玺娇.“互联网+”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案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
3.康俊.“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融合的互动机制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从摩尔定律的角度重新审视摆在我们眼前的“半智能手表”、“谷歌眼镜工程机”和“第一代智能手环”,我们有理由对可穿戴设备的未来抱以更大的信心。如果将2013年作为穿戴式设备的元年,我们预计2015-2016年有望迎来第一个出货高峰。众多知名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亦验证了我们的逻辑,据IMS Research估计,2016年全球可穿戴市场的出货量有望飙升至1.7亿台;而ABI Research则预计到2018年其出货量将进一步增加到4.8亿台以上。国内市场也将伴随全球市场的爆发而同步崛起,到201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10亿元人民币。
从用户需求看可穿戴设备的必要性
我们对穿戴式设备的定义有二:首先它是一种拥有计算、储存或传输功能的硬件终端;它创新性的将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们的衣着当中或使其更便于携带,并创造出颠覆式的应用和交互体验。当前市场中主流的产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腕带和智能眼镜等。
就产品趋势和设计理念分类,我们认为可穿戴设备的创新将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作为智能手机的附属品(将移动端入口前置),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与手机相连,使用户的移动应用体验更加便捷畅快。2)面向特定应用需求,如娱乐、儿童安全等。3)垂直领域与健康管理相关的穿戴设备。总体而言,移动硬件性价比的提升和无线网络环境的完善为穿戴式设备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整个生态链的成熟仍要依仗应用侧的推陈出新,通过软件实现硬件的价值、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仍是产品立足之本。市场调查显示,国内消费者在运动健身、社交娱乐、智能控制和医疗健康方面的应用需求仍然旺盛,这将成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必然动力。
从厂商参与积极性看未来市场格局
当前,有三股力量正在积极布局可穿戴设备领域,敢为人先的硅谷创业型公司正凭借极强的创新力重新定义着穿戴式设备。未来颠覆式的产品应用和商业模式也必将在其中产生。而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领军企业一方面潜心研发可与智能手机良性协动的补充型产品智能手表,一方面利用资金优势积极并购拥有可穿戴设备核心技术的元器件供应商。凭借超强的硬件和技术储备,它们仍有望在高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最后,除了谷歌之外,多数互联网和传统软件巨头选择了观望,因为充足的现金储备和产品的快速复制能力将保证它们后发先至,而硬件技术的比拼并非其所擅长。我们预计,互联网巨头将主要针对中低端市场,通过快速复制成熟产品并以低价抢夺硬件入口份额。
从供应链看产业链受益环节
从元器件的角度看,可穿戴设备小巧、轻薄的特点必然会对电池的续航能力和CPU、无线传输芯片的功耗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此外由于携带方式的变革,人机交互方式较传统的“触屏”操作有了较大的颠覆,以微投射和体感控制为代表的创新型交互技术有望引领下一个十年。在软件应用环节,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的成熟将进一步支撑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同样的,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将有利于使复杂的终端计算和存储向云端迁移,从而大幅降低产品功耗;最后,大量的健康管理和健身类应用也催生了对海量用户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求,因而大数据技术将登上舞台。A股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水晶光电、北京君正、环旭电子、德赛电池、欣旺达、歌尔声学、信维通信、欧菲光、科大讯飞、数码视讯、九安医疗和宝莱特。
TMT行业股票池调整
“可穿戴技术将成为下一个十年的大机会。”被誉为“互联网女皇”的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在最新的《2013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
可穿戴技术正作为一项重大的科技变革而兴起,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在休闲、娱乐、运动、健康、医疗等各方面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捷服务,并进一步增强了人机互动,更加个性化。
玛丽·米克尔说:“可穿戴技术将像上世纪80年代的个人电脑和目前的移动计算及平板电脑那样推动创新。现在有些人嘲笑可穿戴技术,如谷歌眼镜,就像当年有些人嘲笑个人电脑和互联网一样。”
而根据市场调查机构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的预测,截至2016年,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而整个互联网市场将会向移动终端倾斜。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未来科技行业无法忽视的发展趋势。
此前,Pebble智能手表和健身追踪设备Fitbit的面世让可穿戴设备火热的趋势渐露苗头,而谷歌眼镜的,苹果、三星等科技厂商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布局,则让可穿戴设备革命一下子爆发,预计未来十几年内,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科技领域新的增长点,并将引发一场个人数据的革命。
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火爆,让这把火不仅仅在国外燃烧,国内诸多大公司、小团队也纷纷看好这个领域,可穿戴设备成为近期诸多互联网从业者挂在口头的名词。
据悉,咕咚网联合百度云共同推出的智能手环将在本月正式上市,咕咚网官方商城和天猫旗舰旗店都有出售。
主打运动健康结合云端
咕咚智能手环是咕咚网研发的一款基于百度云开发的穿戴式设备,主打“活动量检测”、“睡眠质量监测”、“智能无声唤醒”三大功能。
咕咚智能手环能24小时不间断监测用户的活动和睡眠情况,以里程、步数和卡路里为单位,让用户了解自己一天内运动了多少距离、消耗了多少卡路里,为热衷运动和瘦身的用户提供实时监测服务;在用户长时间不运动时,智能手环还会通过振动来提醒用户开始运动;当切换至睡眠功能时,智能手环能监测用户一晚的总体睡眠质量,如深睡、浅睡时间、睡眠质量等,还将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在睡眠中最理想的时间通过无声振动来唤醒用户。
咕咚网总裁申波介绍说:“咕咚智能手环是一款定位在生活健康领域的日常穿戴式设备,能监控用户的日常运动和睡眠情况,井和手机APP‘咕咚运动+’相连接,用户可以通过‘咕咚运动+’上传、分享自己的运动、睡眠数据,而咕咚网则会提供一些分析、指导的服务。同时,用户还可以在咕咚网上进行数据承载、展示,并且可以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分享、PK等,总之,这是一款随时随地监督和督促你运动锻炼的穿戴式设备。”
作为国内首批涉足穿戴式设备领域的厂商,咕咚网自然拥有独家的技术和优势,申波表示,咕咚网独有传感器技术和运算方法,让智能手环在准确度、灵敏度等方面都能给用户良好的体验。
同时,咕咚智能手环和百度云存储结合,用户可以把智能手环中所记录的运动、睡眠等相关数据通过“咕咚运动+”实时汇总到百度云端,随时记录和查看。
此次合作中,百度主要提供云的存储服务,咕咚网则通过自己独有的算法,为用户提供分析、指导等服务。咕咚网后续还会基于百度的云服务,对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做一些深度的挖掘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而百度也会不断提供新的服务和工具来支持咕咚网。
“云计算技术的兴起,让很多中小公司没有必要再自己去搭建一套服务器,而百度提供的服务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这也是我们和百度合作的主要原因。”申波说。
目前,咕咚网已有多款硬件产品及其相对应的ApP软件,如智能手环和“咕咚运动+”、智能心率带和“咕咚运动+”、蓝牙健康秤和“摇摇减重”等,分别偏向运动管理和体重管理。
未来,咕咚网还将在其深挖的运动健康领域,推出一系列硬件配件和对应的APP,如自行车运动、血压、心率、血糖、体温等一系列运动健康相关产品,来帮助用户管理自己的生活。“跟运动健康相关的硬件和APP,我们都会去尝试。我们希望最后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平台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分析、指导、激励等服务。”申波如是说。
“硬件+软件+服务”模式
“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并不是单独做一个硬件产品,而是做一个‘硬件+软件+服务’的运动健康系统。”申波说,“除了手环本身之外,本地化的APP应用和互联网服务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
基于这种模式的咕咚智能手环,既有传统的消费电子概念,又拥有互联网概念。因此,符合用户行为习惯的本体化APP应用和互联网服务便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智能手环在本身性能、性价比之外,另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地方。
其实从成立伊始,咕咚网就坚持“硬件+软件+服务”结合的发展模式,只不过,早期的时候是硬件、软件和社区相结合。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申波看到了移动互联网为咕咚网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因此,我们把原来PC上的软件,改变成智能手机上的APP应用,形式变了,但本质并没有变,只是从PC端迁移到了手机端,整体的模式依旧是软件、硬件、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综合了消费电子和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软件应用拉近用户、通过社区服务沉淀用户、通过硬件产品倾听客户。“现在很多只做APP应用的软件公司,虽然拥有几千万、上亿的用户,但却很有可能赚不到钱。”申波说,“而在这种模式下,最起码我们销售硬件产品能产生营收,虽然利润不大,但至少公司有了流水,能支撑公司的运转。而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就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产生更多的互联网价值。”
申波同时也表示,硬件行业是具有一定门槛的,并非所有的公司都能进入。尽管如此,在运动健康领域,做硬件产品或是软硬件结合的公刮也越来越多,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此,申波表示欢迎更多的公司加入到运动健康领域中来。“有竞争,才表示行业有前途”。对于咕咚网来说,并不畏惧竞争,把产品做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更好地将硬件、软件、服务三者融合在一起,三者和谐发展,是咕咚网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挑战。就如同雷军所说的那样,硬件、软件、服务是小米的“铁人三项”,是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可以把我们看做是运动健康领域里的小米——同样坚持铁人三项的策略,而且三样都要做得很好。”申波笑着说。
外形缺乏创新惹来争议
作为一款日常的穿戴式设备,便携性是咕咚智能手环非常突出的一个优势,轻巧、简洁的外形设计方便用户24小时随身佩戴,而不会感到麻烦。申波表示:“从用户体验上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对穿戴式设备来说,将产品做得小巧、便捷才是更靠谱的事儿。”
但在外观设计上,咕咚智能手环由于和国外的智能手环产品Jawbone Up极其相似而惹来争议。对此,申波解释道:“对智能手环来说,要么是像Jawbone Up这样开环的,要么是像Nike+FuelBand这样闭环的,可以选择的样式并不多。”
基于闭环设计,需要考虑用户手腕不同尺寸的问题。最终,咕咚智能手环选择了开环的设计。被质疑太过类似Jawbone Up,申波也表示很无奈:“我们从2011年底就开始设计这个产品了,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专门请了设计公司为产品设计了多个方案,同时研发过程中也在不断调整设计方案,并不存在抄袭一说。”
穿戴式设备在研发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外观的美观与否之外,还要考虑到工艺的限制因素,有些看似漂亮的设计,可能当下的技术并不能完美地呈现出来,就需要不断地调整原本的设计,这也是许多概念产品止于概念,并不能真正面世的原因。
“在做智能手环这个产品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有了一个漂亮的设计方案,但工厂并不能完成或者做出来很难看,那么就需要原有设计重新设计产品。而除了外观之外,相应的产品内部的电子、电路结构等细节也需要调整。”中波解释说。
深挖数据价值打造平台
对申波来说,“运动健康”是他创业之初就专注的研究领域。“我是IT行业出身。大家都知道,在这个行业中,亚健康、过劳死的现象特别严重。尽管如此,IT行业的从业者们宁愿打游戏,也不愿出去运动锻炼。所以,我就想做出一个平台系统,利用社会化、游戏化等特色,让大家都能有动力、愿意去运动锻炼。基于这样一个设想,我们做出了咕咚网这样一个平台。”
在社会化方面,用户可以通过咕咚网的平台互动、PK、分享,同时获得一些奖励,有效结合了互动娱乐与运动健康。而在游戏化方面,咕咚网目前并没有太多的动作,但据中波介绍,未来可能从两个方面开发:一种是与现实活动相结合,如徒步中国,用户可以规划一条从北京到拉萨的路线,丈量每天走过的路程,记录沿途的景色,同时与周围的人互动等;另一种是推出电子宠物,但不同于传统的游戏模式,只要用户进行锻炼,就能产生能量养活它们,而不需要每天分神去照顾它们。
在今年2月以190亿美元收购移动消息应用WhatsApp所引发的业界争论还未平息,3月25日,Facebook再次祭出大手笔,斥资20亿美元将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公司Oculus收入旗下。据外媒报道,该协议包含了4亿美元现金和价值16亿美元的Facebook普通股。此外,如果Oculus团队能够完成既定目标,还将获得Facebook额外提供的3亿美元“Earn-out”奖励。
在这笔交易确定之后,Facebook公司CEO马克·扎克伯格在其Facebook个人页面发表声明称:“我们的使命是让世界更开放与连接……Oculus公司的使命是让您体验不可能。他们的技术开辟了各种体验的全新可能性。”
作为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领域最领先的公司之一,成立仅两年的Oculus因为开发出全新的虚拟现实头盔Oculus Rift而迅速成为业界新宠。据称,这种虚拟现实头盔能够带来宏大的虚拟视觉效果,让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游戏方式,因而深受游戏玩家们的追捧。还难能可贵的是,尽管这种虚拟产品还未正式推出,却已获得7.5万套约2600万美元的预定。
让一些业内人士感到惊叹的是,Oculus的产品仅仅是为了游戏而设计,而拉契创办这家公司的初衷也是为游戏玩家服务,其专注的领域与Facebook的核心社交业务几乎没什么交集。虽然Facebook为收购WhatsApp付出的190亿美元令人咋舌,但毕竟后者是一款社交产品,并能帮助Facebook弥补在移动端的短板。
不过,扎克伯格认为Oculus的虚拟现实技术并不只局限于游戏,而将给整个互联网世界带来全新的体验。国内创客团队Robopeak创始人陈士凯在测评过Oculus Rift之后也表示,这款产品“将大有用武之地……是个非常不错的应用”。而扎克伯格也相信,鉴于这些广泛的潜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有机会成为下一代社交和通信平台。
其实,可穿戴智能设备在去年就已成为IT巨头们关注的重点。不久前,谷歌推出可穿戴设备的操作系统平台Android Wear,并获得了三星、LG、华硕、高通等众多硬件与芯片厂商的支持,而谷歌眼镜也于4月15日在美国公开限时销售——为了让这款产品更加时尚,谷歌和知名太阳镜品牌雷朋的母公司Luxottica Group达成了合作。索尼同样在开发自己的虚拟现实设备Project Morpheus,并在旧金山GDC大会上正式公布了这一产品,传统芯片巨头英特尔也于近日收购了可穿戴健康跟踪设备制造商Basis Science。市场调查公司IDC则认为,虽然仍处于早期适应阶段,但可穿戴设备将很可能迅速成为主流。
多元化的Facebook
尽管已经建立了一个拥有10亿用户的庞大社交帝国,Facebook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这也让人们愈发认识到,Facebook早已褪去初创公司的幼稚,成为有心与谷歌一较高下的对手。已过而立之年的马克·扎克伯格,则正在对公司的未来进行更长远的规划。
短短一个月内先后斥巨资收购WhatsApp和Oculus,Facebook赚尽了眼球。如果说收购WhatsApp还存在进一步拓展移动社交领域,消除潜在威胁的客观考虑,那么,对Oculus的收购则纯粹是一个大胆尝试。在2012年4月,Facebook还曾以10亿美元收购了成立仅两年的照片分享服务公司Instagram。
种种迹象都表明,Facebook正日益变得多元化,但社交网络仍然是它的核心,除此之外,它也在努力将自己的影响力延伸到更多的领域。在这方面,谷歌是个很好的例子,这家以搜索引擎起家的互联网巨头,如今不但依旧保持着搜索领域的绝对优势,还同时成为了移动操作系统市场的老大,在可穿戴智能设备、移动应用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截至去年10月,谷歌的社交应用Google+的全球用户数达5.4亿,超过了Twitter,甚至威胁到Facebook的核心业务。而谷歌所以强大,就在于它能用一个账号打通各种服务,并通过不断增加新的服务来培养用户黏性。
随着青少年用户开始转向类似阅后即焚Snapchat和轻博客Tumblr等热门应用,Facebook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在鲜有创新的情形下,永远在社交领域保持强势增长,只有像谷歌那样变得多元化,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住自己的地位。
而当可穿戴设备逐渐成为时代新宠,在进行多元化探索的Facebook不愿错过这个机遇。虽然,目前Oculus未给Facebook带来任何收益,甚至双方的合作前景都难以预计,但在扎克伯格看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潜力还是值得投资的,而这位年轻的CEO也于近期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要将Facebook打造为连接全世界互联网的入口,在这样一个长远的计划下,任何有助于实现理想的新技术都可能被其收入囊中。
可穿戴设备潮
收购Oculus使Facebook首次涉足硬件领域,但这家社交网络巨头并没有任何硬件基因,有分析人士认为,Facebook之所以如此,除了其追求多元化的内在需求外,可穿戴设备热潮的到来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外部因素。
根据IDC近期的调查报告,到今年底,全世界范围内将运送超过1900万个可穿戴设备,这个数字是去年的3倍;而从现在开始,全球可穿戴设备的装运量将出现78.4%的复合年增长率,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达1.119亿。这也意味着,可穿戴设备将成为PC和移动智能设备之后又一个流行的科技产品。
诱人的前景令科技公司对可穿戴产品趋之若鹜。三星首先在去年了首款智能手表Galaxy Gear,希望以此吸引消费者,以抵消未来智能手机增长放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三星Gear的外观不够讨巧,且只能作为智能手机的配件使用,因而未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索尼和高通的智能手表同样由于功能简单而缺乏兴奋点。相比之下,人们对谷歌眼镜和苹果智能手表iWatch的期待更高,但前者即将开售产品的价格高达1500美元,让人望而却步。而后一款产品至今犹抱琵琶半遮面,上市之期未见定论。
但不论如何,度过了2013年的起步阶段,可穿戴设备在产品的终端形态、穿戴方式以及应用效能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2014年将很有可能迎来爆发。在今年的CES上,三星、索尼、LG、英特尔等众多厂商都将可穿戴产品视为全年布局的重中之重。而谷歌针对可穿戴设备的Android Wear系统的推出,进一步吸引Android阵营的合作伙伴投身于这一领域。
美国《财富》杂志分析认为,相比于现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覆盖的范围更广,厂商可以更细化地对自己的产品定位:可以生产眼镜、手表、项链等不同形态的设备,也可以选择医疗、运动、通讯等不同的服务侧重点,不会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那样面临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同时,企业还可以将自身的优势资源以合适的方式移植到可穿戴设备上,对互联网公司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摘 要 当前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产生了非常有价值的“大数据”。它的研究与应用将给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方法的效果极不理想。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以R软件的案例分析,可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 统计学 教学改革 大数据 R软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8.059
Teaching Reform of Statistics for Financial and Economical Major
in Self-governed Colleges in Network Economy
HU Zhim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jiang College, Jinhua, Zhejiang 32101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economy, the Internet has generated the valuable "big data". Meanwhile, the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 on this field has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on social development. For the students in Self-governed colleg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statistics is far from ideal. Therefore, this study explores ways to boost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with case study of R software in teaching practice.
Keywords: 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big data; R software
近几年来,在独立学院财经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学好统计学。已经学完了高等数学和概率论的课程,或许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要在大学里学会如何更有效率地学习。大学老师如何做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研究诸如此类问题非常多,例如文献[1-3]。
1 大数据时代网络经济环境导向的教学改革
当前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产生了非常有价值的“大数据”。大数据问题也引起了政府及高校的重视,已经在教育、医疗、卫生、金融、统计、市场营销等领域应用非常成功。也将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决策提供便利。
另一方面如大学生上网非常方便,对百度、微信、BBS、微博等网络工具的使用非常熟练,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方便,对知识的获取更加容易,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更强。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多方面交流,甚至可以去互联网的各种网络课堂,听世界名校如哈佛、耶鲁、清华 、北大等教师讲课,或下载名校精品课程的资料。通过QQ、微信平台交流学习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每天花在网络的时间非常多,甚至上课的时候都在使用。比以前的学生学习更具有独立性。
2 立足当前的实际情况,培养“应用型”人才
2.1 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不符合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的情况,学生认为统计学课程不是专业课程而不予重视,再加上该课程公式繁多,理论方法枯燥无味,学起来难学难懂,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等,传统的统计教学往往重理论,轻应用。使得理论与实践不能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例如解决不了市场调查分析问题、经济数据分析问题等。使学习效率得不到合理的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度不高,宝贵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回报,违背了设置统计学课程的初衷。
2.2 独立学院的统计学教学内容改革
统计学的理论方法实用性很强,涉及很多晦涩难懂的公式符号,难以记忆和消化,与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的联系紧密,而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觉得高深莫测,存在普遍的畏难情绪。现阶段教学内容围绕统计调查、统计指标、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统计推断的点估计和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非参分析、时间序列、指数等内容进行介绍。如此繁多的内容存在课时量不够,就独立学院学生而言,大部分教材安排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很不好,和他们的专业结合不紧密。
教学内容要与各专业特点相结合,如介绍统计调查的基本定义和特点过后,学生也不知道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设置问卷。这就引起教学的思考,有必要从实践案例的实际出发,针对实际的案例问题,或网上统计年鉴数据的下载,以实验课的形式,用统计软件分析,或进行实际数据的收集,如何进行问卷设计和抽样调查。如金融专业可以选择一些经济类的数据,国贸专业可以选择进出口贸易类的数据,市场营销专业可以设计某产品的市场调查研究。
2.3 大数据时代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教学内容有必要结合各种数据分析的统计软件,教师应该讲解EXCEL、SPSS、Eviews、R等软件的案例分析。不应要求学生去死记理论公式,要凸出统计学的魅力,加强统计学理论的应用性。关键要会解决实际问题,要合理的安排足够的实验课时,提高学生对于数据分析的水平,锻炼学生学会用统计软件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上交统计调查方案,调查报告,以及数据分析的实验报告,并要求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特别是学院要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网络经济时代,只有具备了数据分析、编程、统计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把混乱、庞杂的数据转变为有价值的应用。
3 基于R统计软件分析的案例教学
随着电脑的普及,以独立学院当前情况,将统计软件的实际应用与理论相联系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时下也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软件是一款免费的开放式软件。所以使用非常便捷,适合现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使用,在国际上使用率越来越高。下面借助软件演示随机试验。
例1(随机试验):假设进行掷骰子实验(一共有1、2、3、4、5、6点),如果你能投掷到6点,就赢10元,掷到其它点就输2元,这是一种简单的游戏,可以借助软件设计如下,设最初的金额是(0)=0,()表示在时间里累积的金额,() = 10或,机会是或,那么( + 1) = () + (), = 0,1,2,…。
程序如下:的程序和模拟结果分别如下图1,由结果知道相应的规律性。
set.seed(14000);
1=sample(c(-2,10),size=100,replace=T,prob=c(5/6,1/6))
=cumsum();
plot()
图1 例1 中R软件结果
例2(线性回归分析):居民的消费受很多因素影响,本例研究年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影响关系,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居民收入是最主要的影响。
程序和数据如下图2和图3。
图2 程序图 图3 数据
输出结果的最左边一列表明样本容量的大小,一元线性回归的命令比较简洁,输出结果如图4。
输出的结果可以得到,拟合的回归方程为:,变量的统计量只为18.518,相应的值显著的小于0.05,拟合优度检验 = 0.922, = 342.1,值也显著的小于,说明所建立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
图4 软件一元线性回归结果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统计软件在应用中,命令简捷方便,检验结果精确,是一个具有推广价值的统计分析软件。
软件能使复杂的统计理论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也提高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非常方便高校实验教学应用,值得高校财经类专业推广为主要的教学和研究软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实验或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统计模拟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通过这两个简单的例子发现原本抽象和复杂的计算,变得丰富有趣,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学以致用,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也比较深刻。教学不再死板,学生可以在相互讨论、互相切磋的轻松氛围中,完成对统计学的学习。
4 实行统计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以独立学院当前情况,立足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经济时代,实行统计学的实验教学,是改变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统计学作为独立学院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于财经专业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数据时代对于统计学教学改革带来极大的挑战,而且对于独立学院财经类专业来说,尤其突出应用性,建立新的时代专业特色,结合数据案例实验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尤为重要。统计软件的应用使得大量的数据处理变得越来越简单,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变得更方便。现代统计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被独立学院学生所接受,统计学的教学效果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 Andrew Zieffler, Andrew Zieffler, Joan Garfield. The Statistics Teaching Inventory: A Survey on Statistics Teachers’ Classroom Practices and Beliefs[J]. Journal of Statistics Education, 2012, 20(1):1-29.
[2] 周文慧,郑艳芳,张卫国.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教育,2013(8):18-19.
[3] 朱怀庆.大数据时代对本科经管类统计学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4(9):35-37.
移动通信向农村地区全面渗透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数字鸿沟,这些国家的政府已经日益认识到这种数字鸿沟不利于发展农村经济,迫切想缩小这种数字鸿沟。与此同时,许多运营商和一些大型设备制造商面临着城市地区用户市场趋于饱和的问题,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农村,寻找新的增长机遇。因此,亚洲和世界其它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在发生一场“农村通信革命”,它们采取与一些大型设备商(如Alcatel-Lucent、Intel和Nokia-Siemens等)合作的方式,使用诸如GSM、WiFi、WiMAX和3G这样的移动通信技术,来向大量原先连基础电信业务都没有的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和IP电话业务。2006年,Intel公司、美国国际发展局(USAID)和越南数据通信公司合作在越南最贫穷的一个偏远农业省LaoCai(人均GDP才330美元)部署了越南第一个WiMAX网络。现在该省原有的一些为数千居民服务的社区电话正在被高速宽带WiMAX连接和VoIP电话所取代。类似的项目还在斯里兰卡、危地马拉、秘鲁、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和马其顿等地进行。
Alcatel-Lucent在130个国家实施了基于移动通信的宽带计划。其中东南亚是最活跃的地区。例如为印尼运营商Indosat建了一个GSM/EDGE网,为柬埔寨运营商CamGSM建了一个3G/UMTS网,能够提供的业务包括可视电话、流媒体应用、移动电视等。采用现存的移动设备为这些国家提供宽带业务、促进经济发展无疑是一条捷径。
现在全球新增移动用户的一半以上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未来中国移动的增长点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拥有7亿农村人口的印度同样具有一个巨大的农村市场。最近GSM协会(GSMA)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召开的“连接非洲”高峰会上宣布,以Vodacom、MTN等为首的运营商,将在未来5年内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国家投资500亿美元。投资将主要用于扩大非洲的GSM网络,引入GPRS和HSPA等新技术,为拥有3.5亿人口的这一地区提供移动通信服务。
据Nokia-Siemens预计,到2015年全球将有50亿人(全球人口的70%)上网。在新的网民中,50%将来自中国和印度,其中很多将来自农村。中国已经提出了在2010年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战略目标。2008年,移动通信必将在中国和世界其它地方大踏步地走向农村,一些先进的移动通信业务将在偏僻的农村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从而大大改变千千万万农民的生活。
3G向4G的演进步伐正在加快
从技术性能上讲,3G并不十分理想,它实际的速率只有384kbps,远没达到它原先承诺的2Mbps。由于速率问题,在3G网络上已经作了大量投资的运营商没有看到新的数据业务带来滚滚的财源。至今话音和短信仍然是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3G不得不通过技术演进来提供更好的服务,以适应市场需要和保持竞争力。目前,在已经商用的HSDPA网络中有些已经达到3.6Mbps的速率,是3G的10倍,这将有力推动音乐下载、视频共享等业务的发展。最近3GPP和3GPP2在实现4G之前又分别推出了增强型3G(E3G)计划,试图引入一系列新技术来大幅度改善系统性能。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也提出了TD-CDMA-OFDM的演进方案。
ITU已把未来的4G命名为IMT-Advanced,并提出了要在高速移动环境下支持高达100Mbps的下行数据速率、在室内和静止环境下支持高达1Gbps的下行数据速率的基本目标。ITU还制定了2008年第4季度至2009年第2季度分步骤征集候选技术;2008年第4季度至2009年第4季度评估;2008年第4季度至2010年第1季度融合;2010年下半年确定第一个版本标准的工作计划。在2007年10月召开的世界无线电大会(WRC07)上,为IMT分配了总带宽为430MHz的频谱资源,包括:450MHz~470MHz、698MHz~862MHz、790MHz~862MHz、2.3GHz~2.4GHz和3.4GHz~3.6GHz。这一方面为B3G/4G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4G标准之争将进入实质性阶段。2008年,世界各国一定会在从3G到4G的演进轨迹上走得更快。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正全力以赴,为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G候选标准在拼搏。我们决心以4G为契机,最终实现在2020年之前使我国成为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服务以及应用领先、产业实力雄厚、自主发展能力强的国家之一的宏伟目标。
移动互联网将加速发展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领域。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30亿,互联网用户接近13亿。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所以,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
为了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由全球知名移动和互联网巨头发起成立的全球官方注册机构dotMobi公司获ICANN授权,已为104个国家的客户注册.mobi全球移动顶级域名和进行了首批.mobi预留域名拍卖活动。2007年6月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手机,用户可以使用相册管理、视频、音乐播放、电子邮件、网络浏览、Google地图、天气预报、股票信息、日历、SMS短信、便签、地址簿、可视语音信箱等多种信息通信业务。2007年8月底,诺基亚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全新的移动互联网品牌Ovi,将诺基亚音乐商店、诺基亚地图和N-Gage游戏甚至是网络社区都包括其中。Google开发了基于Linux、开放源代码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并组建了开放手机联盟,促进这一系统的普及。INTEL公司提出要制造一种全新的手持超便携电脑MID。
200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加速的态势。截至2007年3月底,我国WAP活跃用户数约为3900万人,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约为6.5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2.6亿个,网页字节数约为800GB,.mobi域名的注册数位于全球第二。显然,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已初具规模。中国的移动运营商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移动互联网凭借“随时、随地、口袋中的互联网”的特性,随着3G、WiMAX、Wi-Fi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2008年将加速发展,在未来数年内将大规模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我们增添新的娱乐休闲方式、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等,为我们带来新的体验。
WiMAX与原3G的博弈拉开序幕
WiMAX自2006年以来不断升温,开始在全球部署,但它在全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挑战与阻力。2007年WiMAX没有止步不前,在众说纷纭中继续行进,一些重量级企业(包括设备商和运营商)仍在奋力推进。
2007年10月19日,在日内瓦举行的无线通信全体会议上,与会国家投票通过了WiMAX,其正式成为3G标准。对于WiMAX与原3G的关系已经讨论多时了,基本认同它们是互补的关系。WiMAX和原3G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注定它们必然是互补而不是取代的关系。它们可以在语音和数据业务方面互补、在覆盖面上互补、在传送能力上互补(例如,固定WiMAX能帮助3G解决令人头疼的回传问题,从而降低3G运行成本)。所以,Sprin Nextel在决定使用WiMAX时曾表示他们不会放弃现有的3G网络,而是用WiMAX与它的现有移动网互为补充,作为其转型战略的一部分。韩国SKT也是想让WiBro与现有CDMA 1X-EVDO、HSDPA网互补,形成三网融合的局面。
然而,WiMAX和原3G之间在服务区域、服务对象、所提供业务方面又存在一定的交叉,势必在互补的同时也会引入竞争。实际上,WiMAX与原3G中的HSDPA一直在暗暗较劲。截至2007年6月,已有128张HSDPA商用网络在近60个国家建成。而WiMAX在正式成为3G标准的一员之后,一直困扰它的频率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将有利于WiMAX在全球的发展。WiMAX现在不仅在发达国家中已经得到部署,而且正在向发展中国家渗透,尤其是农村地区。据媒体最近M报道,印度最大的运营商BSNL计划投资7.5亿美元,使用2.5GHz建立覆盖1亿人口的移动WiMAX网,首先覆盖小城镇和乡村地区,然后覆盖70个印度城市,计划于2008年8月完成。估计WiMAX与原3G,尤其是与HSDPA的较量在2008年将拉开序幕。
无所不在的网络起航
在NGN领域,融合一直是业界的关注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7年在NGN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关注点,那就是无所不在网络。无所不在网络的真正用意是支持无所不在的服务与应用,服务于人类正在创建的信息社会。“无所不在”意在把通信服务的对象从人扩展到任何一件东西。能够上网的设备或器具将比现在广泛得多,包括从电视机到MP3播放机,再到电子报刊、智能大楼,甚至电冰箱等家电,它们如同互联网上的计算机一样工作,形成机对机(M2M)的通信方式,用户将随时随地感知网络的存在与网络带给他的方便。例如,当你打开电视机时,灯光自动减弱;当电话铃响起时或你拿起话机准备打电话时,电视机自动静音;当你走向电梯时,电梯就自动为你调用;一个分布式温度传感器网络可以控制一个取暖系统,节省开支;一个交通管理系统可以在不同街道根据不同交通流量动态调节红绿灯。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机对机通信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各个角落。例如,生物信息传递、异地备份、web缓存、多播馈送、新闻馈送、信息批处理、数据库同步、网格计算、多媒体电子信箱、地-空数据库映射、数据库挖掘以及大量的监视和控制都是机对机应用的用武之地。未来,无所不在的服务将使地球披上一层“通信外壳”,负责监控城市、公路和环境,使全社会的人(包括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都能通过网络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为构建和谐的信息社会作出贡献。
为了促进机对机应用的发展,需要给所有移动物体赋予无线通信功能,给所有难以安装固定线路的地方赋予无线通信功能,给所有执行命令、验证和控制功能的器具(包括用户随身配件)赋予无线通信功能。可以用来支持机对机应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有多种,其中最受关注的是IEEE 802.15.4(也称ZigBee)和射频标识(RFID)标记。前者属于低速率短距离的无线个人域网。作为一个全球标准,它不仅能打开大量新应用之门,而且还能给许多现有的应用增加新的价值,为实现无所不在网络创造条件。后者目前已开始广泛应用于销售发行、信息与物品配送、道路与交通、食品、金融、医疗与药物、环境保护、老年人与残疾人保护、消防与灾难预防、教育与文化、娱乐与生活等各个领域,它将成为无所不在网络社会的一个基本工具。
国际电联(ITU)在描述未来业务时曾强调过,未来的业务既要为人又要为大量的机器服务。2007年ITU-T对无所不在网络的标准化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推动,标志着ITU向服务于未来信息社会的战略转型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要实现信息化,就要跨出这一步,对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2008年,在ITU的引领下,无所不在的网络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无线通信在奥运会上显身手
自悉尼奥运会以来,移动通信已经成为奥运会上的主要通信手段之一。在悉尼奥运会上,Telstra花费了1.5亿澳元,建设了两个重叠的蜂窝网,即双频(900/1800MHz)的GSM网和CDMA网。前者覆盖奥林匹克公园内部与周边,后者覆盖运动场馆。在雅典奥运会上,希腊在全国主要奥运会场馆所在城市都推出了3G网络,使用3G内容服务的用户估计达到500万人次。
2008年北京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随着更先进技术的推出,移动通信在奥运会上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必将是奥运通信中最受关注的热点,也是我们向世界展示通信实力、创造历史纪录和取得电信奖牌的一个机会。在2008年奥运会上提供3G服务是我们的承诺。目前我们正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十城市对TD-SCD-MA进行网络技术应用全面试验,为提供3G服务做好充分扎实的准备。除了3G,中国移动还获北京奥组委正式授权,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建网提供WLAN和WiMAX服务。在这些宽带技术的支持下,在北京奥运会上一定能够提供比雅典奥运会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例如,在德国世界杯赛事上已经取得良好效果的手机电视肯定会更广泛使用。诸如彩信、可视电话、手机定位、手机上网、手机搜索、手机游戏、手机支付、移动银行、视频邮件、移动IM、移动广告、音乐下载等目前正在火起来的移动业务也一定会成为广受欢迎的亮点。
中国移动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中国移动表示有实力、有能力、有信心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最先进的技术、最周到的服务和最丰富的业务”,提出了“科技奥运,自在移动”的奥运口号。在2008年奥运会进入倒计时之际,我们期待着中国移动不负众望,把口号变成现实,出色完成历史使命,让移动通信为北京奥运会作出卓越的贡献。
毫微微小区浮出水面
在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早就听说过宏小区(macrocell)、微小区(microcell)和微微小区(picocell)。在2007年上半年,一项称作毫微微小区(femtocell)的新技术开始露出水面,并且已经得到业界的密切关注。毫微微小区的构思既简单又巧妙。它利用住宅DSL、电缆modem等现存的宽带接入作为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回传,并借助互联网连接到移动运营商的核心网络。它在用户家里提供高质量的移动覆盖,并允许用户使用普通手机。这种基站即插即用,看上去像一台典型的modem或路由器,可以插入现有的各种家庭宽带网关,包括DSL、电缆modem、以太网、WiFi等,也可以作为一个模块内置于家庭宽带网关产品。这意味着它以有线的速率提供优良的覆盖,允许移动用户在家里享受各种新的业务。从长远看,毫微微小区技术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成本大量节省、改善室内覆盖与服务、增加用户忠诚度和减少跳槽、提供有效的FMC解决方案、有利于新业务的开展。
毫微微小区是2007年上半年才浮出水面的新技术,虽然在技术、标准、商用和监管方面还存在不少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其优势和潜在的好处已被众多移动运营商所认同。毫微微小区技术对目前发展不够理想的3G无疑是一副良药,所以有的移动运营商认为这种技术正在变得与WiFi和WiMAX一样重要。预期2008年毫微微小区将投入商用。根据ABI Research的最新研究,预计到2012年,全球将有1.5亿毫微微小区用户分布在7000万个接入点上。
手机向低端和高端两极发展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城市中等收入者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并且正在走向世界30亿居住在农村的人和低收入的城市居民,成为实现普遍服务这一社会政策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手机向低端市场发展是必然的。市场调研公司ABI最新的研究表明,到2011年时,全球售价在20美元以下的超低价手机销量将达到3.3亿部,市场份额将占到25%。其中半数由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消化,另外一半超低价手机将销往非洲、中东、拉丁美洲和东欧等地区。未来五年,印度将是超低价手机的最大市场,其超低价手机年销量将从2006年的900万部增加到2011年的1.16亿部。东南亚地区目前还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尚无手机,其市场空间非常巨大,预测大部分增长将来自使用低端手机的低收入人群。在我国,2006年的新增手机用户也以中低端用户为主,同样带动了中低端手机尤其是超低端手机市场的快速增长。
在高端市场方面,市场调查公司Berg Insight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突破1亿大关,达到1.13亿部,占到全部手机销量的10%;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的销售量将达到3.65亿部,将占到全部手机销量的22%。未来五年内,全球智能手机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25.6%。2006年智能手机在中国的销量翻了一番,达到1046万部,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尤其是属于智能手机一种的GPS手机在中国的潜在市场规模巨大。2007年具备GPS定位功能的导航手机受到各方的关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开始提供手机导航服务。2008年,随着3G的发展,中国的GPS手机市场前景将继续看好。据诺盛公司称,其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亿元,使用人数将达760万。最近,苹果iPhone手机的推出进一步加速了智能手机向大众消费市场的普及,2008年智能手机和高端手机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手机厂商一定会开发出更多面向消费者的智能手机产品。
手机电视业务日趋成熟
2007年,全球手机电视技术进一步走向成熟,采用各类技术实现的手机电视都开始商用或预商用。全球手机电视整体市场进入发展期,手机电视用户快速增长,主要增长点是日韩和欧美市场。随着3G、HSDPA的广泛部署,网络速率不断提高,基于移动网的流媒体手机电视作为特色业务,更受移动运营商的重视,用户增长很快。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走向商用,2007年基于广播网的手机电视业务也在增多。从全球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实现了移动网交互性和广播网大容量广播特性的优势互补,广播网和移动网合作提供业务的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同。2007年开通的商用手机电视业务基本上都采用了合作模式。
一、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
在传统经营模式下,信息的传递、交易的完成通过单据、合同等纸质介质完成,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大,速度慢,差错率高,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模式。
1、企业内部商务模式
现代许多大中型企业,机构庞大,在非网络化环境下,即使是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送也难以做到及时。企业内部网(Intranet)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商务工具,它能够提供企业内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快速、安全的交流通道。企业的信息系统间可以加强信息传递,也可自动进行业务处理。总之,企业内部网能增加商务活动处理的敏捷性,对市场状况能更快地作出反应,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的扩展,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将大有作为。
2、企业与消费者间商务模式(BusinesstoConsumer)
这是消费者利用因特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类同于商业电子化的零售商务。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上销售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在因特网上有许许多多各种类型的虚拟商店和虚拟企业提供各种与商品销售有关的服务。通过网上商店买卖的商品可以是实体化的,如书籍、鲜花、服装、食品、汽车、电视等等;也可以是数字化的,如新闻、音乐、电影、数据库、软件及各类知识商品;还可以是提供的各类服务,如安排旅游、在线医疗诊断和远程教育等。
3、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toBusiness)
这种方式是电子商务应用最重要和最受企业重视的形式;企业可以使用Internet或其他网络对每笔交易寻找最佳合作伙伴,完成从订购到结算的全部交易行为,包括向供应商订货、签约、接受发票和使用电子资金转移、信用证、银行托收等方式进行付款,以及在商贸过程中发生的其他问题如索赔、商品发送管理等。在电子商务中,企业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时,公司可以用电子形式将关键的商务处理过程连接起来,形成虚拟企业。在这种环境中,一家企业的商务活动在抬手之间就会影响另一家企业的业务活动。这种企业间商务模式,使交易双方能以一种更简便、更快捷的方式进行联系和达成交易。
4、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GovernmenttoBusiness)
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就是如今很流行的电子税收,也是GTB在现实中的主要应用,政府和企业间通过这样一种平台,在网上完成税务申报、支付、传输证明等功能。在美国,有许多企业缴纳税费都是通过号称“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来结算的:将纳税企业编号,按编号在计算机中开立户头,税务局除根据纳税人自己的申报材料建档外,还要与有关机构的数据库联网,随时获得所需的各种资料,由计算机监督企业是否登记,并对纳税申报单进行分析比较,防止偷税漏税。有了这样一个电子税收平台,纳税人申报将不必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税务人员也可以轻松地解决数据处理审核问题。这种方式既减轻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量,又方便了纳税人,迅速快捷,减少了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一些不必要的交涉。
5、政府采购电子化商务模式(BusinesstoGovernment)
在BTG模式下,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采购清单,企业可以以电子化方式来完成对政府采购的响应。政府和企业站在完全平等的立场上,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双方的交易。作为电子时代的甲方乙方,政府与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完成交易,一方面可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便于建立监督机制。尽量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众所周知,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性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面对残酷的竞争事实,企业若想保持优势,经营者必须利用一切机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及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全球性贸易环境,建立了新型的商务通道,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各环节上,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1、电子商务能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
电子商务使以销定产更为简便易行,企业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自己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售前售后服务及付款条件等,客户各取所需,发出订单,企业生产部门根据电脑网络传递的订购信息及时安排或调整生产规模和品种,从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即时制造和交货的理想模式,适应现代社会消费潮流。电子商务的实施不但可以大大提高交易速度,加快订单处理和货款结算支付,而且可以减少人为的疏忽,一些计算机程序基本能发现业务人员输入的错误信息而提出警告或自动予以纠正,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浪费。这对严格要求单证一致的信用证结算贸易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2、电子商务能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市场
电子商务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无论双方是否跨地区、跨国界,空间的障碍已经消失,电子商务系统网络站点使得客户和供货方均能了解对方的最新数据,而且电子数据交换(EDI)更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电子商务可以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服务,使企业能更及时、准确、充分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按时、按质提供客户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加强市场竞争地位。同时电子商务可以提供交互式的销售渠道,使商家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改进本身的工作。
3、电子商务可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
降低交易成本,节省了潜在开支,如电子邮件节省了通信邮费,电子数据交换则大大节省了管理和人员环节的开销。此外,电子商务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降低供应成本。传统商务活动是由多个中间环节组成的供应链完成的,这些中间环节必然要耗费大量的物质资源,而电子商务可以缩短供应链的长度,减少中间环节与周转时间,节省物质资源的损耗。以商业企业为例,优化企业供应链,实行直销,可以减少库存和营业面积,降低周转与管理成本。据统计,在传统商务模式下,商品从订货到售出过程中的物流费用约占企业成本的18%-20%,国外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后,目标为将该费用比例降低到10%-12%。由此可知,电子商务的应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三、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企业必须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重构管理机制等方面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才能在电子商务的潮流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和功能的充分实现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础落后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企业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角,对于要参与和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来讲,必须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即:(1)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2)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3)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
用户在自身电子商务环境构建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系统必须具有实用性;系统必须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集中备份;系统必须具备在线扩展能力;系统必须考虑数据业务的安全问题等。只有构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环境,才能在电子商务时代继续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必须规范业务流程,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开展对于各类企业的好处和优势自不待言,虽然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好的结果,技术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供应链在企业内外是否有效展开?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否满足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如数据处理是否已经电子化,如果目前没有满足,那么企业需要给出达标时间进度表;同时企业内部的采购制度是否已经公开化、制度化、标准化,采购流程是否电子化等。一个企业事实上不可能只选择一家供应商的应用软件产品,企业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放弃原有的信息系统,问题的关键不是处理企业比较标准和正常的业务数据流程,而是如何处理不同系统间的差异,这些系统是否能够在线实时传输和处理。
3、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
传统会计是建立在相关假设基础上的。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虚拟企业、网上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出现,会计主体假设需要重新定义:依据合作项目而成立合作公司或项目公司的现象将会愈来愈普遍,项目结束公司即结束经营,进行清算,持续经营假设将无法适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提供实时财务信息将成为可能,会计分期假设已显得无足轻重;电子商务中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将使货币计量假设受到严重冲击。由于会计假设是传统会计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它的动摇,必然会对如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等会计确认和计量等方面的会计原则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合同、电子单据实现在线输入,电子货币自动划转,业务信息实时转化,会计信息自动生成,传统的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岗位设置和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将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