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51:35
导语:在学校人事档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人事档案管理;创新;路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70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143- 02
人事档案是学校在人事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真实记录了教职员工的基本情况、学历、资历、工作能力、职业背景等各项历史资料,是学校极其重要的人才信息源。人事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进行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提供重要参考,是实现学校内部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及重要依据。
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具体包括对学校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定、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其工作对象不仅针对纸质档案及电子档案等材料,而且针对学校教职工,工作属性既要主动性,也有被动性,工作要求既要遵循有关规定及流程,也要与时俱进,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代对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代社会的信息化也使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呈现出新的情况及新的问题。
当前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中“人档分离”、管理机制僵化、制度不健全,规范化程度不高、档案材料收集内容参差不齐,材料归档不完善不齐全、内容形式化较重,显得空洞无物,w档标准不统一、档案管理方法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比比皆是,没能充分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其科研成果,不仅极大地影响了人事档案的质量,使其参考价值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学校人事档案的利用率,而且不利于学校的人才资源开发、人才的选拔任用及人才培养质量,制约着学校的长远发展。现代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不仅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 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路径
2.1 完善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现代社会中,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呈现出新的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各学校可根据《档案法》、《企业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充分借鉴同行业其他单位成功的人事档案管理经验,同时结合学校人事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起完整、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补充及创新。
一是完善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和归档制度,做到兼顾全面的基础上,把握重点,对不同岗位人员的档案进行分门别类地管理,对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的档案进行分层次管理,与此同时,对流动性强的人员进行灵活管理,保证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依法开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侧重、有层次、灵活性地开展,使学校人事档案材料能真实且全面地反映职工的情况,为人才选用提供有效依据。
二是完善学校人事档案审核制度,严格要求管理人员仔细鉴别转入的档案材料,把好材料入口关,对于手续不齐的,应予以补齐,对于信息不准、不规范、有缺漏、涂改的,应予以分类登记并按要求重办、补办,直至审核合格后再整理归档。
三是完善学校人事档案整理制度,对学校人事档案的鉴别、分类及审核进行详细规定,确保整理出来的人事档案材料信息正确、手续完备、目录明晰。
四是完善学校人事档案借阅制度,需要查阅利用人事档案的人员应办理相关手续,并在查阅时提供相关证明,与此同时,还应不断研究档案服务的服务新方法,以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增强人事档案的利用率。
合理、科学、灵活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不但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及参考,而且也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基础。
2.2 加强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内容建设
学校人事档案为学校选人用人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资料及信息,是难能可贵的战略资源,为加速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人才竞争及全面发展提供了资源储备。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使用更关注的是其显示表现,而以往的“重历史结论,轻现实表现”的人事档案管理思想已然不适用,因此应不断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内容建设。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收集教职员工的历史材料,应当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拓展档案资料的范围和内容,不仅要注重收集教职工学历、职称、思想、工作表现等传统内容,而且还需动态性地收集教职工的工作业绩、教学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内容,不仅要全面仔细地收集可以反映职工现实业绩及近期表现的各项材料,包括教职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准、个人职业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发展潜能、工作态度、思想道德状况等,同时也应如实地收集并记载教职员工的缺点,诸如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及违法乱纪现象等问题。
在档案材料收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查阅各项材料的收集归档是否齐全,对于普通性材料进行集中收集,对于阶段性材料则通过统一布置、统一收集的方法进行收集,对于特殊材料,则采取由相关部门提供及本人查找有效结合的办法予以收集,确保档案材料不漏一份,以真实记录职工的勤、能、绩、德等全部经历,通过全面客观的人事档案管理内容反映人才的全貌及职工的实际情况,为学校进行人才选用、人才培养、人才管理提供科学全面的参考,也能有效地促进了优秀人才的自由流动。
2.3 运用现代化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运用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方式是实现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提高档案使用价值的重要举措。
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行业特点,借鉴行业相关单位的成功案例,充分整合并利用优势资源,积极引入并开发符合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点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并构建与之相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并利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人才结构、素质上的准确定位、分析、加工、整理,从而为人才管理及培养提供科学的依据。
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相关的电子档案资料收集管理工作,建立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库,将教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务职称情况、教学表现情况、学校培训情况以及其他情况上传至信息资源库中,切实将学校人事档案中的现实记录转化为活的信息,实现教职工的个人档案信息内容及类别标准化、规范化、动态化,有效施行动态管理,有利于实现人才信息资源的有效共性,便于计算机统计并定量分析学校人才队伍,为领导决策提高有力依据,为学校人事部门提供可靠人才信息,从而提高档案数据的利用率。与此同时,通过平台开设档案信息内容展示及查询服务,使档案信息得以实现收、管、用的有机结合。
升级档案信息集成管理模式,将学校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重组,优化人事档案信息的服务结构,利用人事档案信息系统对教职员工的信息、薪酬、保险等各项档案资料进行统计、录入、分析、提取、查询等各项工作,并根据内容及要求形成相应的表格,为满足档案管理及使用者的需要,不断升级并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学校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以更为多样化的人事档案系统功能,更具个性化的档案服务全面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为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提供路径。
3 结 语
科学合理且真实完整的学校人事档案,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校教职工的教学能力、品德素质、业绩等,是学校开展人才资源开发、人才的选拔任用、人才培养及各项工作的有用依据。现代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完善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内容建设,运用现代化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等,将人事档案管理推上新的台阶。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作用
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有:
一、人事档案管理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和保存相关的信息
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人事档案管理为学校的人力资源提供记录、保存和相应的基本信息。学校的人事档案记录学校教师和职工的相关个人信息,包括年龄、学历、履历情况、科研成果、职位的变动情况等详细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记录能够有效地让学校对教师有客观的评价和较为公正地进行行政职务和科研职务的综合审视,有效促进学校对教师资源的了解和合理的开发和应用。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可信度较高、科学性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
二、人事档案管理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人事关系变更的凭据
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还体现在为学校的人员流动提供重要的较为可靠的凭证。学校教职工的人事档案决定着流动人员的工资和奖金等重大的问题,学校的职工出现流动和变更时,人事档案就成了主要的凭证。教职工工作变动时都需要将自己的人事档案带到新的工作单位。人事档案所记录的工作单位、工作年限、年龄、科研成果等都会成为决定教职工在新单位的待遇好坏情况。由此可见,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突出性作用,是关系到学校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关键性文件资料。学校必须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投以足够的重视。
三、人事档案管理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人员素质证明
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特殊而且复杂性的工作,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普通教师的招聘、高等教师的招聘、学校校长的招聘、技术性专业教师的招聘等工作。学校的招聘势必会相应地依据人事档案所记录的年龄、学历、科研成果、以前的工作表现等来考虑应聘者。虽然,不可否认,人事档案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作假成分,但是在招聘时一些难以短期考察的特质,如,教师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方面的问题还是要依据人事档案记录的。这就充分地说明了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又一重要作用。
四、人事档案管理能够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教职工信息的简要核实
学校的人力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牵涉利益较多的工作。学校每年都会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和科研的考察评估,这样的考察活动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奖金、工资和名誉等,最重要的还会影响教职工的升迁。这些考察都会从教师的学历、科研成果、年龄、工龄等进行评判,而人事档案就成了记录这些内容的主要载体,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得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科学化、合理化有效进行就必须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在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的录入和保存时,也要注重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
五、人事档案管理能够推进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人力资源科学化的预测
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还体现在能够为学校的人力资源情况提供科学化合理性的预测。人事档案管理主要记录了学校教职工的具体信息,学校可以根据人事档案进行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合理化的分析和研究。人事档案能够较为系统和较为客观地提供相应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信息,有效地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较为合理的预测。通过人事档案的分析,能够较快、较合理分析学校的人才结构,找出人才空缺,制定有效的人才招聘和利用的计划,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突出性的贡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突出性的作用,能够有效推进学校的人才结构合理化,学校必须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和开展人事档案管理。
总之,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能够有效推进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与学校的其他改革同步推进。只有将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做精才能够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出突出性的贡献。本文仅结合了个人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学校后勤工作者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让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 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工作 人事档案改革 高校档案改革
一、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及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积极地进行着改革的尝试,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人事制度改革也不例外,也在积极地尝试、探索和不断深化。在现代社会里,人的社会属性越来越重要,即人是从属于社会,是社会人。在此理念下,人事制度改革就应该积极地考虑人的社会属性,使人在社会中交流,发挥人的更大作用。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也要充分考虑人的社会属性,使人事档案能够全面、准确的反映一个人的全貌。为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要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对档案内容进行分类管理,即可公开内容与不可公开内容。对可公开的内容进行数字化管理,可以进行宣传、为利用者提供便捷的利用服务。尤其是对高等学校的专家、学者、教授及教师等积极进行宣传,使社会、本校、外校及学生充分了解他们,为他们的教学、社会活动及学生在选择导师、选择专业上提供完整、充实、可靠、可信任的档案信息资源。
当前高等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和速度与高等学校的发展、社会对高等学校的要求、高等学校在现代社会里应发挥的作用等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更好的发挥高等学校的功能和作用,就必须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改革,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使高等学校较好的完成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提升公民素质,为国家、社会及公众服务的责任和使命。
1985年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在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高等学校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高等学校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改革了人事制度,给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高等学校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机会。虽然高等学校在人事制度上进行了改革,但是,人事制度的改革,需要高等学校中其他制度的改革与之匹配及适应,其中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就是一项与人事制度改革相匹配、相适应的重要改革内容。
高等学校目前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没有充分体现档案的利用价值,作为保密材料,档案的查阅和利用必须是相关人员按着严格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履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相关的借阅手续。使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大大降低,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需求。限制了高等学校人才的流动、作用的发挥和人才的使用等,不利于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及更好的服务社会的高等学校的管理理念。
要想充分发挥和利用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和作用,就必须结合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对高等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在新形势下怎样结合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对高等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是本文探讨的主要目的。
二、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及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
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是由教师、管理人员及教学辅助人员三部分构成。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深入,我国的各级各类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都在积极地推进,改革人事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的高等学校,因其性质和特点,一直走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最前沿,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已实施了全员聘任制。从根本上打破了岗位终身制制度。对新增人员施行了“岗位招聘和聘用制度”。打破了传统的一经高等学校录用就终身取得国家干部身份的模式。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有的高等学校还采用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人事改革管理制度和聘用原则,还针对到高等学校工作的新录用人员采用了聘用制、兼职制、人事制等多种多样形式的人事改革管理制度。到目前为止高等学校的全体人员的工作身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高等学校工作人员身份多元化的局面已经形成。
在用人制度上高等学校采取了稳定教师队伍、鼓励合理流动、专兼职相结合、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和方针。为此,各高等学校对教师采取了积极的培养、培训等工作,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另外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多数高等学校还有选择的向国外广揽贤才,同时也在国内、国外的高等学校之间进行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大大的提高了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使高等学校能够更好的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但是,高等学校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没有与人事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对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产生了不良影响。目前在高等学校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如:人档分离的现象比较严重,即人在档案不在、档案在人不在、甚至是存在着一人多档的现象,不仅影响着高等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对国家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和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继续和深化,人事、劳动、收入及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现在多数高等学校都实施了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岗位津贴等工资分配形式和分配制度,每个人按贡献度等因素决定工资报酬。另外,在高等学校的教师及科研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个现象,就是“档案工资”与实际收入不一致,人事档案中工资的记载状况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历档案档案管理
学历档案是随着学生毕业由高校转递至各大用人单位的,是用人单位核定工资、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用人单位作为学历档案的接收与使用方,对学历档案具有真实客观的评价基础。从用人单位看,目前从高校转来的学历档案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笔者认为:一方面,有必要将关口前移,探寻根源,从行政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角度找到突破性方法;另一方面,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并推广至用人单位。
一、学历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历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五个:
(一)学历档案失真
部分学历材料失真,如:因为升学或就业的需要,对某学科成绩篡改过甚至对整份成绩单进行篡改;授予学位和毕业学历等方面存在造假现象。比如,我们曾经发现没有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档案中出现学位材料或把登记表中“不授予学士学位”标记中的“不”字刮掉的情况;还有的学生大专和大本的入学时间相同,大本材料造假。在职学习材料的情况更为严重:有些干部初始学历为本科毕业,却在晋升职务、申报职称之前突然提交了其他省份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材料……这些虚假学历材料已不能真实反映干部本身的学历和水平。
(二)学历档案短缺
一方面是学历档案中缺少部分必要材料,2012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干部档案自查工作中发现,有八成左右的干部档案中缺少学生登记表,三成左右的档案中缺少毕业生登记表和授予学位的材料;另一方面是某份档案缺少相关要素,如缺少意见、盖章、本人签字和时间等。
(三)学历档案无序
学历档案的整理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如:一些档案排列无序,随便装在档案袋中;一些档案没有规范的卷内目录;一些档案没有系统的编页。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近些年来接收的应届毕业生档案情况看,九成以上的学生档案未进行过规范的整理装订,通常是一摞没有经过鉴别、分类、剪裁、装订的散材料。一些转递次数较多的学生档案会出现档案套叠的现象,即一个档案袋套一个未开封的档案袋和一摞散材料,未开封的档案袋里再套另一个未开封的档案袋和一摞散材料。
(四)档案分装失误
在学历档案的整理中,由于粗心或者其他原因分装错误,导致某份学历档案的材料装在另一份中甚至导致丢失。特别是同姓同名、同音异字的两个人的材料更容易混淆,而此种情况暴露出来时经常是该干部已经毕业若干年后,失误已经难以弥补。
(五)人档分离或转递不及时、规范
由于目前就业形式多样,除了一些进入国家机构或事业单位的学生,还有很多学生毕业后就业单位为私企等单位,这些单位并不具有人事档案的权限,导致人档分离,很多学生没有档案意识,把学历档案弃之不顾,当需要档案时发现无从查找;还有一些学生毕业后,学校没有及时把档案转递至用人单位,或者转递的途径不规范,如由学生本人携带档案至用人单位。
二、问题成因与根源追溯
(一)高校档案工作的特点是主因
学生档案存在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高校档案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归纳有五:一是扩招导致学生档案大幅增加,相应工作量成倍增长;二是招生渠道不同及学生来源不同导致学生档案日益复杂化;三是硕博学历人才比例快速增加,这些人学习经历丰富,其中不乏工作经历,档案流转环节较多,形成的档案不规范;四是在职教育渠道繁多,但是管理水平却参差不齐,教育部门又缺乏监督指导,直接导致形成的档案材料千差万别;五是学生档案具有暂时性、流动性的特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普遍认为保管时间较短,不必花费过多时间管理,从而导致档案材料散落、排放无序。
(二)学生档案管理办法不详尽且缺少相应的监管措施
教育部曾于2008年颁布最新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但全文针对学生档案管理的内容却非常少,缺乏对学生类档案工作的指导性,不详尽、缺乏统一性的要求,使得目前各个学校的学历材料归档要求不同,不齐备、手续不完善。另一方面教育部针对各学校档案管理的落实情况监管不够,远未实现其制定《办法》的既定目标。
(三)学历证书网上查询共享程度不够
目前教育部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站开通了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网上查询,但是并未给各组织人事部门建立专门的网上信息免费共享渠道,致使学历公开透明力度大打折扣,公众监督与制约机制难以形成。
(四)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素养不够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数量不足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档案数量庞大,进出档频繁,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任务繁重,现有人员数量只能完成最基本的分装工作。素养不够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经验、责任心以及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足等方面,而这些恰恰直接影响了学生档案的质量,从而延伸至学生档案的有效利用方面。
三、建议与改进设想
(一)规范办学秩序,从源头上杜绝学历材料造假教育部每年对具有招生资格的院校有明确的审核和公布,违规招生的单位国家均不予承认其颁发的毕业证书。在教育部彻底清理并停止不具备办学资格的学校擅自办学、擅自颁发学历证书行为的同时,档案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要领,学会鉴别不具备办学资质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的能力。
(二)制定管理办法,从细节上规范学历档案管理
教育部应制订专门的学生档案管理办法,增强办法的可操作性、指导性,各学校也应该根据本校学生档案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学历档案管理措施,特别要注重完善现有学历档案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使高校学历档案更加规范化,如:规范学历档案的装订顺序、卷内目录和编页;完善必要的签字、盖章手续;材料形成时间要准确,填写要规范等;与此同时,还应保证学历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保持转递渠道的畅通;确保档案转递的准确、及时。
(三)通过聘用档案专业人员和培训、自学等措施提高高校档案人员的专业素养
一方面,高校应尽量聘用档案专业毕业的人员开展学历档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对现有档案人员应定期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其档案素养和对新技术、新趋势的掌握和认识;第三,档案人员也应该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使自己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四)教育部应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并跟用人单位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
首先,教育部应建立监督检查工作组,形成监督机制,加强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定期监督检查,促进并提高各高校对学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教育部应跟用人单位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用人单位在接收和利用学历档案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积累的相关经验,如总结分享各种鉴别档案材料的知识和经验,对可疑材料,及时前往调查,守住学历材料进入干部档案的最后关口,杜绝假履历、假学历的发生,一经查实造假应严肃惩罚,切实维护学历材料真实性、严肃性和规范性。
(五)强化电子注册,提供并推广网上查询学生学历认定
强化要求高校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根据《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符合资质的各高校应将本校全日制、成人以及自考的毕业生学历信息进行电子注册,严厉打击学历造假行为。教育部门应与各组织人事部门之间建立沟通渠道,对符合资质的各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免费注册资格,提供网上信息查询,推广学历认定查询,整治学历造假现象,规范教育渠道,严把学历教育的出口。
(六)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并利用信息技术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OA系统的普及,现在产生的学生档案越来越多是电子文件形式,应该建立电子档案,一方面有利于查阅利用,另一方面以后也不用再次数字化,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笔者认为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应注意几个问题:
1.规范工作,关注细节
在建立学生电子档案时工作人员应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细节处强化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档案原始材料的产生、收集、筛选、整理、存储等环节如有一个细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档案,使学生利益受损。电子档案的建立,并不是摒弃学生的纸质档案,而是把纸质档案作为原始材料,作为对电子档案的补充和备份,若对电子档案的信息有异议,还可查阅纸质档案,并作为最后的依据。
2.高校学生电子档案的保管维护
学生电子档案作为一种电子数据除了需要注意物理安全性外,还要注意设置档案的只读性,即维护档案数据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发生人为误操作或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同时还应注意进行定期检测和异地备份、更换密码等措施以保证档案的可读性和安全性。
3.高校学生电子档案的传递
档案传递的形式采用邮寄纸质档案的同时将电子档案封装打包发送至用人单位,实现电子档案功能的延伸,如果由教育部门牵头开发高校电子档案系统平台的话,不仅各高校统一使用,而且延伸至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实现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报送、接收电子个人档案的无缝链接。
综上所述,学历档案在人才晋升提拔劳资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多部门协作,开发利用高科技手段,才能更加地充分发挥各类学历教育的根本作用,提高全民素质,实现强国之路。
参考文献:
[1]薛立英.人事档案工作管理的现状及几点思考[J].山西档案,2010,S1(13):60.
[2]教育部.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S].教学〔2001〕4号.
关键词: 学校档案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思想原则,同样,也是指导学校档案事业发展的思想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校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也同样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学校档案事业发展中核心作用具体表现在思想指导、基本动力、工作方法、检验标准等方面。
1.“以人为本”对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思想的作用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指导思想,我国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也不能没有指导思想。我国学校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某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受教育事业和档案事业发展指导思想的直接影响。学校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学校档案事业的问题。
把“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学校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学校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其科学性不仅是理论的创造,而且对我国各项事业包括学校档案事业的指导作用已被实践所证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学校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要。抓住“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抓住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学校档案事业而言,“以人为本”首先是指与学校档案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校档案形成者、学校档案工作者、学校档案利用者等,其次包括与学校档案事业发展有间接关系的人。“以人为本”就是切实推进学校档案工作开拓创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大法利益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2.“以人为本”对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基本动力作用
当前,我国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非人性化、与“以人为本”要求有一段距离的问题。比如说,学校档案的利用限制与利用者的知情权保护问题,学校档案的开发、开放与当事人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学校档案整理方法繁琐和减轻档案人员负担过重的问题等都需要尽快加以解决。而在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中,“以人为本”应作为一种工作的境界,一种努力的目标去实现。合理的目标能够激发人的创新思维,能够产生工作的巨大动力。“以人为本”这一目标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它要求我们对学校档案事业发展中不符合人本要求、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地方进行合理改革,在服务学校教育事业中心工作的同时,提升学校档案事业的整体水平,使之顺应历史的潮流,保证学校档案事业与学校整体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最终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方面讲,“以人为本”对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目标动力作用。
学校档案事业自身要获得发展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处理“有为与有位”、“思路与出路”这类问题时,这种内在需要就容易转化为内在力量,就会将目标问题内化,自发地寻找自身存在的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现象,主动解决不符合“以人为本”的问题。对学校档案形成者的尊重和理解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可以激发他们归档的热情,可以从文件的源头上方便地规范档案的形成过程,有效地从前端控制学校档案形成的质量和数量。对学校档案工作者的人文关怀是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劳动的尊重,可以激发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直接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对学校档案利用者的尊重和关心,处处为他们着想,不仅可以直接发挥学校的档案作用,而且可以把潜在的档案信息需求向现实的档案信息需求转化,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档案信息的价值。而对学校档案捐赠者的尊重,则肯定有利于获取珍贵档案,丰富学校档案的馆藏。从这个方面讲,“以人为本”对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又具有内驱动力作用。
3.“以人为本”对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工作方法作用
“以人为本”对学校档案事业发展而言,不只是指导思想、基本动力,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方法。这因为再好的指导思想也要靠相应的工作方法去实施和体现,否则就有存在“说”与“做”不一致的现象。所以,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与“以人为本”的具体工作方法统一起来是解决在学校档案工作的实践中遇到许多具体的问题的有效途径。“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贴在墙上的摆设,它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在学校档案工作的细节之处创造性地实施。比如说,一项学校档案管理法规的制定与颁布执行,有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能是简单地委托起草、领导签发、盖印下发的问题,要考虑到各所学校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档案人员执行难度,必须经过与广泛地调研和征求意见,多次修订完善后方可下发,并要告知解释部门和联系方式。这其实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
虽然在过去的学校档案事业发展中,我们并没有明确地提出“以人为本”的要求,但是这并非说我们过去就没有“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我国学校档案事业发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高校档案事业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很大程度上是自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结果。事实上,在学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已经摸索出许多“以人为本”的方法。高校档案馆(室)在其利用工作环节中“以人为本”的方法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例如,某些高校档案馆在门厅里设置咨询台,供应茶水和一次性纸杯,将档案馆指南和查档流程图公布在门厅的墙上,为前来利用档案的利用者提供档案咨询和查档辅导。这就是从大多数利用者不熟悉学校档案馆的情况考虑的,此举有助于利用者少跑冤枉路,节省档案查阅时间,也赢得了利用者的称赞。再如,有些高校档案馆则实行了首问负责制,即第一次接受档案利用者咨询的档案人员需要全程跟踪本次档案利用,直到利用者查完相关档案为止。而另有些高校的档案馆则得用馆藏档案,主动承办校史展览馆或者校史博物馆的建设任务,并将它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就是在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就是高校档案事业“以人为本”工作方法的体现。在这样的基础上,明确将“以人为本”作为学校档案事业发展中工作方法的需求,便于我们梳理、继承学校档案事业发展中已有的“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以及提出新的遵循学校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的“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如何在学校档案事业发展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并形成一定的体系,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去研究和探索。
4.“以人为本”对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检验标准作用
【关键词】教育;档案;素质
中小学档案是学校活动的直接记录,是学校科学研究、教学评价、教师晋升、教代会、学代会、毕业生报考等教学活动直接的信息资料来源。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档案管理已成为学校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面对新的形势,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针对新形势下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应该不断的探讨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仅是新形势下中小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小学档案管理队伍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
1.新时期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现状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信息资源,档案人员是储备知识、传播信息、连接应用的桥梁。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档案人员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缺乏必要的素质和开发档案信息的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业务素质不高
(1)专业技术人员偏少。中小学专职档案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还是偏低,社会的发展对档案工作的专业文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占有极其微弱的比例,是目前档案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2)档案专业人员贫乏。几年来,中小学档案专业人员队伍和文化水平虽普遍有所增加和提高,但档案专业人员却极其贫乏,包括档案专业职业高中毕业生在内,毕业于档案专业学校的寥寥无几。
(3)复合型的档案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档案的信息开发和编研工作。
1.2思维调整速度不快
由于知识和信息的大量产生和社会对信息和知识的大量需求,使档案部门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受到强烈的冲击,对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更是一个挑战。然而,由于档案队伍存在着专业知识老化,信息开发形式陈旧等问题,影响了档案信息开发的力度和深度。具体表现在:一是信息开发单一,仅局限于开发检索性、介绍性、汇编性的内部档案参考材料,缺少系统性、综合性、专题性的档案信息开发材料,从而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开发方式落后,表现为从开发档案信息的选题到手段仍十分原始和公式化,没有更好地广泛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开发带有通用性、可转换性的档案信息,从而无法满足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三是编研选题的封闭性,从编研选题到信息开发的内容缺乏现实针对性,缺少对利用者的吸引力。
1.3现代化技术运用能力不强
一是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欠佳,常常出现“望机兴叹”或上机不能得心应手的情况,影响了信息快速传播的效果。
二是对信息化的设备功能了解掌握不全。计算机管理档案具有快速检索、自动分类组合和多样化展示等功能,但由于档案人员大多对计算机应用知之不多,故无法使用这些信息设备的功能,对其仅仅停留在一些简单的操作阶段,从而也就无法展示档案的魅力。
三是接受信息能力手段落后。信息时代是跨国数据的交流时代,档案人员要想更好地开发信息,就必须广征博采地接受信息,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和网络运用技能。否则在国际互联网上将步履维艰,而目前中小学档案队伍恰恰缺乏这方面的人才。
2.中小学档案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
面对新形势,中小学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素质:
2.1中小学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
中小学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社会上各类专业工作人员所应共同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人民,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和各项方针政策,讲道德,守纪律,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利益,有献身精神。由于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和较强的政治性,因此,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尤应具备守口如瓶、严守国家秘密的政治素质。同时,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特点,还特别要求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2中小学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中小学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该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档案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懂得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档案专业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和方针政策,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能把档案专业法规、政策和档案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其它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熟练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
2.3中小学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知识素质
扎实的知识功底和熟练的业务技能。档案工作是事务性工作与知识密集性工作的聚合体,只有培养出扎实的知识功底,才能对工作得心应手。中小学档案人员的知识素质包括全面的档案基础理论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经济学、法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文献编纂学、历史学、地理学、文书学、逻辑学、自动化管理、专门档案管理、写作等专业知识、外语功底和由此拓展的诸如行政管理、公共关系、财务管理、基建管理、企业管理等管理技能。只有掌握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从事档案工作。为了吸收先进国家的档案工作经验、技术与方法,有条件的档案专业工作者还应掌握外国语言知识。
2.4中小学档案专业人员应具用现代化手段素质
近几年,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已成为档案管理自动化工作非常重要的工具,它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因此,未来档案部门提供给利用者的不再只是纸质档案,而是大量的电子文档。档案管理人员不再整天忙于收集、整理、进库取卷等繁琐低效的工作之中,而是负责将丰富的档案信息予以数字化,并通过专用网络向社会传播档案信息,使档案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能促进档案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化、数字化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能迅速有效地收集信息,完整安全地保护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最大程度地运用信息,使利用者在短时间内跨地域、跨时间、跨学科、跨内容地寻找到所需的信息。
3.提高中小学档案工作者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新形势下,为适应档案事业的需要,做好档案工作,必须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3.1强化档案意识,提高职业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不断发展,文件档案信息的产生数量惊人,有的也是稍纵即逝的。档案工作者如果缺乏强烈的信息意识,将很难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收集。
档案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其涉及面非常之广,因此档案工作者的信息意识应建立在宽厚的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只有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业务知识,才能使档案信息收集变得轻松,并具备更多的信息收集途径。
档案信息能否顺利进入社会信息交流系统并实现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目标,关键在于档案信息质量以及档案信息服务质量。而这有赖于建立一支高素质档案信息队伍。这是做好档案工作,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这就要不断提高其工作人员自身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驾驭档案工作发展趋势的能力以及档案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从档案意识的提高入手,增强责任感,为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3.2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学校档案工作者除了掌握归档的基本知识外,还要学习了解一些文秘、历史学、目录学、社科情报、计算机等相关的学科知识,锻炼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积极主动的协调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中小学档案人员协调能力的发挥常常与档案的齐全完整联系在一起。档案管理人员为了切实做好档案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和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打交道。如何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加强沟通联络,除靠有关规章制度外,更主要的是靠档案工作者自身协调能力的发挥,通过工作达到各部门档案管理的协调统一。
二是组织文字材料的写作能力。中小学档案人员直接与文字打交道,要有较高文字概括能力和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有了一定的文字修养水平,才能胜任档案工作,才能将零散的文件材料编纂成党政管理,教学活动,科研生产等活动中需要的信息材料,直接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三是应用现代化手段的管理能力。近几年,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已成为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工具。因此,以后档案部门提供给利用者的不再只是纸质档案,而且有大量的电子文档。
档案管理人员不再只是忙于收集、整理纸介档案资料,而且同时还要负责将丰富的档案信息予以数字化,并通过专用网络向社会传播档案信息,使档案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
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能促进档案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化、数字化控制与管理,迅速有效地收集信息,完整安全地保护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最大程度地运用信息。
3.3建立中小学档案工作者终身学习制度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人事档案 档案管理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效发展的重要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以培养技能性人才为办学宗旨,以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个过程实施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人事工作中的一部分,在整个师资队伍建设中充当着最基础的信息源头作用。但是,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模式规范不一,下面我就高等职业院校关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机制谈几点自己的建议。
一、关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人事档案是人力资源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记载教职工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经历的相关情况的原始记录。它准确、真实地呈现了高校教职工德、才、能、绩各方面的表现,能反映出他们的工作表现、奖惩情况、行为轨迹、家庭历史背景和经历的各种重大信息。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着人才选拔、任用、职称评审等,关系到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科研层次的提升,制约着高校的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和长远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内容比较复杂,但总体来说,主要是指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保管、转递与利用等环节。在工作对象上,它既要与纸质材料打交道,又要服务于教职工;在工作属性上,它既有主动性,要从学校各个部门收集原始材料,又有被动性,要服务于学校发展和教职工的各方面的需要;在工作要求上,它既有传统性的一面,大部分时间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要求和基本流程做好文档的收集、归类和利用,工作枯燥、单一。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引入现代化的管理。
二、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性机制分析
1.学校应重视人事档案工作。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事档案工作往往不能引起学校的重视,这使得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工作没有动力和积极性,平时所做的工作也只是应付一下上级部门的检查。要么是学校在人员配置上不科学,导致没有更多的人力资源投入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去。学校在招生的同时也在引进新的师资队伍,这些新来的教职工档案的管理也是一项庞大的工作,怎样把这些档案按照最新标准进行整理、管理,这就要求学校需要更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来,但是由于很多学校领导没有顾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总的来说比较缺少。特别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即使有些学校设置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是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长期这样,这种躲在角落里工作,始终只能处于一种默默无闻的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的工作状态。
2.配备专业的人事档案工作人员。
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因对人事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人员配备上更是能少则少,能兼任就兼任,导致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足,或者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不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认为档案管理就是简单保管、整理好全校教职工的档案。甚至有些学校配备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么是临近退休的教职工,要么是其他部门的教职工兼任此项工作,导致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中心不在此,而是在其他工作上。人员配备的不专业化是导致各高等职业院校人事档案工作不规范,没起色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配备上,我认为应该根据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配备充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的考核上应该是具有档案管理专业背景的。另外,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人事档案工作的业务能力提高,安排专业知识的培训,随时补充和更新人事档案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以便更加熟悉了解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归档要求、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专业填写相关材料,及时补充进档材料,规范用纸规格和书写工具,熟悉装订顺序等专业知识。
3.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
高等职业他院校的人事档案种类繁多,内容容量大,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信息化为主流的工作形态,因此,在档案管理方面,也应与时俱进的引进信息化技术,这样促使人事档案工作便捷性、及时性,也可以增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变更加高效运行。高等职业院校在这方面和其他本科院校比较,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管理方面,大部分学校都还没有建立建立健全此项制度,大多数是采取的手工制作目录,纸质存档保留的这种纸质化管理模式。为此,我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应重视此项工作对整个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管理教职工的人事档案,使得高等职业院校的人事档案能够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人事信息的查询和检索,从而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便捷性和高校性,促进此项工作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4.营造良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氛围。
学校应加强人事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教职工的档案意识,这是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应编写一些宣传手册,这宣传手册要通俗易懂的把档案的基本知识编写进去,分发给各个部门及教职工,让大家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基本要求,提高大家对人事档案工作的认识,形成一个全员管理人事档案的工作氛围,促使每个教职工参与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自觉的收集材料,规范的填写材料,适时的归档材料,文明查阅材料。也可以通过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网站,通过网站及时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和宣传,以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个稳定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陈乃鸿.高校档案管理应用6S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2015,(19).
大数据源于信息技术革命。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成为继物联网、云计算之后信息技术行业又一大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对许多组织的管理方式方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2011年5月,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了名为《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分析“大数据”将成为竞争的关键。如果再辅以正确的政策和有利条件,“大数据”将引发新一轮的生产力增长与创新。麦肯锡研究报告的内容促进了美国在“大数据”方面开展一系列实际行动。2012年3月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在研发计划中,美国政府并投资2亿美元来促进这个计划的实施,把对大数据的研究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部署总体蓝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什么是大数据?目前,学术界对于大数据并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有定义认为,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来获取、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也有研究认为,大数据技术定义作为新一代的技术架构设计,通过使用高速捕获、发现和分析手段从海量数据中获取价值。我国数据信息权威李国杰院士则认为“大数据是指在可容忍的时间内无法用传统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虽然目前对于大数据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定义,但是,大数据自身却具有一些共性特征。目前,学术界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大数据具有四个基本特征:第一,数据量大。这是指数据在量的方面的累计,也是大数据的核心特征。数据量大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的普及,通过互联网,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信息。第二,数据种类多。这指的是数据本身的外在表现形式。传统的数据类型简单,普遍使用表格形式、文本和字段加以呈现并进行数据处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除了普通的表格形式、文本等形式外,还有微博、视频、图片、二维码等形式的大量的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面对庞大的数据量,人们也能很快在互联网上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第三,价值密度低。指的是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因为数据基数大,较以前的少量数据而言,数据的价值与数据的总量呈反比例关系。换言之,分母大,分子小,因而得到的价值小。这是它的基本属性。因此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搜索出实用的数据是需要研究的重点。随着信息数据的无限增值,信息数据的价值密度反而趋小。第四,处理速度快。指的是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处理效率。这是它的重要特性。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多,数据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必然要求数据的处理速度也越来越快,否则大量的数据根本无法得到有效处理,从而引发数据处理技术创新。从以上特征可以发现,大数据的本质并非表面的“大容量”,其概念内涵是“大价值”。因此,大数据技术的真正内涵是,它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不同价值和意义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专业化处理和运用,才是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
我国高校人事档案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收集、管理、利用三环节。但是,随着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化,加上大数据时代的出现,对高校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1.高校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收集的挑战。当前,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在编教职员工的档案。这是高校人事档案的主体部分;第二是已经退休人员的档案。第三是离职人员未提走的档案。由于高校教师学历比较高,因此流动性也较为频繁。很多教师离开学校去另外一家单位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档案还没有转走而仍然留在学校的。从学院学科发展情况来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更是错综复杂。如果按照学科门类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话,那么需要归档的人事档案数据庞大且形式多样。而且,这些档案大都是纸质档案,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因此,面对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收集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实现高校人事档案从纸质档案管理到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是高校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收集面临的挑战。
2.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业务的挑战。在传统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下,“收”是各学院和处室向人事管理部门或者档案管理部门移交部门职工的工作信息,或者由教职工本人向档案管理部门或者人事管理部门提供工作档案信息。“管”的意思主要是手工管理。当前,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还是传统管理模式,教职工人事档案管理都是通过手工翻阅查询教职工的档案信息,由于纸质人事档案的保存时间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事档案的查阅次数越多,那么人事档案的破损率就越高,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对高校人事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以电脑信息化管理程序代替传统的手工劳动,采用云平台存储、计算和分析高校人事档案,使得纷繁复杂的高校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程序化和规律化,这对当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挑战。
3.高校人事档案服务人事管理的挑战。在我国高校,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缺乏开发和服务理念,管理设备和技术比较陈旧,管理权限归属部门不统一,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以纸质文档管理为主,要查找教师的档案信息,必须去保管档案的部门申请查找,程序还比较负责,使得高校教师的人事档案整年处于被动利用状态。这些情况影响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合理利用。然而,高校人事档案的主要作用是对人事档案建立数据库,通过高校人事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数据进行聚类、分类、相关性分析,找到数据之间的关系,将原来沉淀在库的“死档案”变成高校人事管理的“活信息”,为学校高层进行人事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档案价值。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策略
从高校传统的纸质人事档案管理到人事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资源呈指数型增长,用现有的档案信息化手段、工具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这就需要充分研究当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将其管理走向数据化和信息化,才能有效发挥高校人事档案服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
1.树立“大数据”的人事档案管理理念,实现数据资源有效融合。高校人事档案是高校人才信息的基础,全面记载了教职工的自然状况、政治思想、职务职称、业绩成果、专业特长等基本信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者来说,需要更新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观念,树立敏锐的数据信息管理意识,将大数据中的教职工信息与现实中的具体的人有效结合起来,通过调动教职工数据信息,能够结合现实中的教学、科研等具体工作,进行资源分配。举例来说,如果需要针对全校学生开出一门管理伦理学课程,在确定哪位教师最适合上这门课的时候,可以通过人事档案管理数据,进行信息搜索,将具有管理学和伦理学学科背景的教师全部找出来,接下来一个一个进行分析,最后通过面谈,确定合适的任课教师人选。由此看来,需要对这些人事档案的基本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以便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2.构建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可视化。数据开放和数据标准是数据资源融合的基础和关键。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来说,将不同部门、不同院系的教职工个人信息在学校层面上运行,就需要构建一个多中心多层级的学校数据平台,分别存放各个学院、系部、处室等数据主体和学校外部各个行业领域的数据。在这个学校层面的数据平台上,通过对学校的人事档案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共享及利用后,能够通过当今的高科技数据处理技术将教职工人事档案信息实现可视化。例如,学校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博士的比例,通过数据图一目了然。与外校同等层次的高校相比,学校学科发展的优势和弱势,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形成图形,对比效果简单明了。这就是大数据技术的优势。而且,在大数据管理平台上,有利于将学校科研处、教务处、人事处关于教职工的人事档案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教职工的所有信息都在学校这个大平台上拉通,有利于人文社科、理工科院系发展进行不同层次的比较,使得整个学校发展情况实现可视化。
关键词: 人事档案 管理工作 思考与建议
一、引言
随着社会水平、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学校的管理水平也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而人事档案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当然也不能落后,制约学校的管理建设水平,不能保障学校的权益不被损害。为了实现学校管理建设的快速增长,我们需要逐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与自动化等,让档案管理进行一体化发展,同时实现档案材料的归档、存放、保存、备份等,不能把人事档案管理分开讨论。为此,我们需要构建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对档案进行安全存放、合理归档。
二、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的简单叙述
人事管理是学校教职工信息的重要载体,全面记载教职工的基本情况,反映他们的个人经历、能力和德才综合表现,是学校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人事档案管理不断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发展。
三、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水平、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建设、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以期适应逐步发展的社会的脚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信息化的资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保存提供最原始的记录。企业档案管理在企业管理建设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加快企业管理的发展脚步,我们需要渐渐地加强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促进其不断壮大,从而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保驾护航。
四、研究与分析人事档案管理的优化方法
1.把人事档案进行收集和归档,便于统一管理。
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保存的时候,需要对学校的人事档案材料进行收集和归档,对于不同类别、不同性质、不同价值、不同意义的档案材料,需要采取不同的归档、存放方式,使用不同的档案管理箱对他们进行分类管理,为以后的档案利用、安全的人力资源作保障,便于统一管理,进而保障学校的权益。
2.对人事档案需要采取备份管理,以备不时之需。
对人事档案需要采取备份管理,针对纸质档案材料容易老化、破损、潮湿、变质等特点及电子信息档案的易丢失、易被人窃取、一时的疏忽大意可能使得信息材料全无等特征,需要随时准备两手归档管理,一份做保存,一份供平时使用,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档案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资源的损耗、丢失。
3.对人事档案需要进行不定时检查,对人力资源循环了解。
对于归档、存放的人事档案资源,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对学校的人事档案进行不定时检查,以确保档案资源的安全储存,人力资源信息的完好无损,没有出现破损、老化、文字的腐化缺失、霉变,确保电子信息档案文件的存根、备份、原始材料安然无恙,没有丢失一些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材料等,做到对人力资源的循环了解、调查,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尽量保护学校的人力档案资源完整而没有外泄,以免引发一些损害学校利益的事情。
4.对人事档案进行定期地修复完善,以期构建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
对人事档案需要进行定期修复完善,为其正常的工作进行做准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纸质档案材料的管理需要注意其腐烂、潮湿等,因此对于这类型的档案保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不定期地对其进行检查、查看;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档案材料,需要及时地保留、存根、备份、信息检查,确保档案的健康、安全存放,尽量把档案信息资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以期构建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体系。
5.对于不同类别的人事档案,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安全存放。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分门别类,将不同载体的、不同类别的、不同材质的档案材料进行不同的归档、安全存放。需要特别注意其中有特别意义的、特别珍贵的、对学校有重大价值的档案,进行特别保护。一定要严格地保存完整,并保证时间的持续性,否则一旦资料丢失,处理起来就会相当麻烦。在此过程中,还需要逐步地建立较完善的档案资料库,从而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别存放,以期对各行各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便于工作需要资源的时候顺手拿出来,使得学校的资料管理方面更加健全、完善、稳定。
6.对于一些特别珍贵的人事档案,需要进行特别的保护与储存。
学校在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其中有特别意义的、特别珍贵的、对学校有重大价值和意义的档案,并对这些特别的档案材料,需要进行特别保护,专门设置一个特别的档案管理中心,对他们实行重点保护与储存,以防在需要资料的时候,翻遍所有资料库都找不到需要的资料。那样的话,既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又浪费了人力资源,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得不偿失。
五、结语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发展对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人力资源安全、不外泄,我们需要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对档案实行归档、存根、备份等,运用多形式的档案管理安全保存方法,以此对人力资源档案资源进行保护,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完整的、准确的第一手人力材料资源,从而确保学校的正常开展而不被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