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讲解

时间:2023-08-17 17:51:35

导语:在高中历史基础知识讲解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讲解

第1篇

关 键 词:高考 历史 复习 地方史

一、巩固基础知识 指导学生积累

新课程的改革虽然对高考的考试方向有细微影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考试方向无论如何改革,但也脱离不了教学文本,只不过是考题的形式改变而已。所以基础知识的积累仍然是教学内容关键所在。

为了能使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系统地、有效地复习,这就要求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务必要紧扣新课标和考试大纲,有条有序地、全面地、扎实地复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借助图片资料并联系文中的知识来分析历史事件;指导学生会运用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历史事件;指导和帮助学生把高中历史课本的知识点进行归类,从时间、相似事件、相同性质以及相关联的考点等方面加以纵横的联系,使学生理清知识点,加深记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高中课本的历史知识有了全面的、系统的和深入的了解,在解答问题时才能有条不紊,应对自流。例如:我在复习《从中日到八国联军侵华》此章节时,通过网络搜集到四幅图,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观察这些图,并思考下列问题:

二、讲练结合,指导解题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仅仅满足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所以在指导学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多层次,多题型的讲练方式结合,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以及如何解题等技巧。因为高考复习的时间有限,所以讲练时要选择典型的题目,要精练,精讲。坚决不浪费学生的时间,会做的题目不让学生做,不会做的题目,不但要让学生反复做,并且在讲解时一定要精讲,使学生彻底理解,理清解题思路,并尽可能举一反三。如下题:改革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改革会使社会制度发生变化,是转型的改革;而有些改革只起着补偏救弊、拯救危局的作用。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就上面所提及的改革列举中外改革一例加以说明。未讲解此题前,我要求学生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如果审题不当,也许一个关键的字或词就会使题目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绝然不同。而此题的关键词为:改革、社会进步、转型、补偏救弊、拯救危局、中外和加以说明。在讲解时,我首先要求学生们把古今中外改革的例子全部筛选一遍,并指导学生对这些改革的事件分析,归纳。再根据题目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例子加以分析。总之,在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时,一定要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不然。同时还要对有些题目一题多练,多角度全方面进行练习,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练习才是真正的有效。

三、关注地方史,指导考点归纳

第2篇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改革,客观上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历史作为应试教育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十分关键。本文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详细探究了如何将这种新的理念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推动我国应试教育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

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越性,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探究、分析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意义,在当前教学大环境,提出了应用的具体策略,通过改变传统单一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建立系统化的历史知识体系,保证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1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总结到历史教学需要把握好的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以便能够对历史事件及人物形象做出理性评价;另一方面是,扩展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不断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进而达到开拓学生历史视野,能够真实感受到历史的进步。文中提出了将生活化理念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就是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以较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了解历史,从而达到提升历史教学质量的目的。

2如何将生活化理念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

为了体现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要根据新课改教学大纲及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通过有效的途径,将历史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历史知识,最终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具体途径如下。

2.1设置合理的历史教学目标: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新课改教学大纲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提升独立思考的意识,以便对当时背景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做出正确、客观的评判。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将当前的社会热点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对历史知识的感悟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全面发展。

2.2从生活化的实际问题引出历史教学内容:

新课改背景下,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从而更好的完成历史教学任务。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起着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每节上课前,通过生活化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对本节知识学习的兴趣,而且帮助学生更容易的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习“一国两制”时,课前教师先通过生活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常识积累及关注时代热点的程度,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实行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的意义等,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并作深入讲解,这样学生可以历史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2.3采用情境化教学方式:

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理念。是由于高中历史具有深厚的情感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历史知识,为学生设置情境教学模式,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当今社会热点“中国梦”引入教学内容,为学生深刻讲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进而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当前新课改进一步深入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提出,是将历史知识生活化,具体强调了学习与生活紧密相结合的必要性。这种情况下,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新课改教学要求。这种生活化教学理念,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升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对推动我国应试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童乐敏.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15(05).

[2]李敏.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5(15).

第3篇

关键词 创新;预习方式;历史课堂;效率

西藏的学生在新课改下,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历史时,才不会很吃力,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预习在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学习高中历史。可是很多高中生不重视历史预习,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其他科目方面,使得历史学习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鼓励学生重视历史学习,重视历史预习,采用有效的预习方式,使预习的作用得到发挥,也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一、预习作用

(一)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对历史书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历史知识内容比较多,在教学中不可能都讲解。历史教师只会重点讲解重要的内容,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内容只是简单带过,不会细讲。对历史事件的背景知识了解不清楚,分析历史问题就会不全面,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课前预习历史课本,可以很全面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也会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也可以很快的吸收。长时间的预习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在预习高中历史知识时,学生会理清知识系统结构,考虑每一章节学习的重点,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预习是一项需要毅力的工作,要持之以恒才会有显著的效果。

(二)使课程效率得到提高

在教师讲解高中历史知识时,学生在课下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大概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新知识。如果没有预习,教师侧重讲解重点内容,很多学生对很多知识不清楚,会增加学习的难度,导致学生没有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预习新知识,对知识的结构有所了解,可以研究出学习高中历史的规律,知道重难点知识的具体结构,学习新知识就会比较容易,新章节的高中历史知识是继承和发展原先章节的历史知识,前后连贯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预习中碰到弄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记,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授这些地方,就会加深对这些地方的理解。

(三)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学生预习课本知识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学生在预习时可能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资料,解决了学习中的难题,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如果还是没有解决不清楚的问题,在课堂中经过教师讲解,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熟悉程度。还有在预习中由于没有人指导,对历史知识结构认识不全面,思考问题角度可能不正确,经过教师分析,对所学知识认识更加全面,达到巩固高中历史知识的目的。

(四)改善记笔记的方式

由于高中历史知识面特别广,学起来比较困难,很多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记笔记也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合适,也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只要是教师讲的内容都记在笔记上,没有侧重点,查看笔记的时候也很麻烦。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可以不用记在笔记本上,教师反复强调的地方要着重记录,复习的时候比较方便。不重视课前预习,不清楚上课的重点,盲目做笔记,既耽误时间,又不能提高学习能力。

二、创新的预习方式

(一)习题式

习题式预习方法是主要的预习方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习题册。高中学生做适量的习题,可以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习题中考查的知识一般都是每章节历史课的重要内容,做习题可以反映学习的情况,而且也不会给高中生太大的学习负担。教师也可以针对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印发一些重要的练习题目给学生做,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不懂的地方会去查阅资料,预习课本知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听课效率得到提高。

(二)提纲式

要学好高中历史知识需要对整体知识结构有所了解,书本上的知识结构比较适用于教学,学生需要自己列出高中历史学习的框架,然后在针对提纲的分支进行总结,整理出来的知识会比较容易理解。不仅学生可以自己总结提纲,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重点列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提纲,教师所列的提纲知识面更加宽,知识结构更全面,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三)笔记式

做习题和提纲预习方法可以锻炼高中生的预习能力,要进一步强化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笔记式预习方法就是改善学生记笔记的方式,把教师上课的重点记录在笔记里或者把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里,然后让教师解答疑难点。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预习,综合小组内成员的问题,一起交给教师解答,大家学习的知识会更加多。

三、结束语

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时候,可以采用创新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对知识了解更加清楚全面,锻炼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逻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加快学习新知识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余明科. 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高效课堂 [J].华章.教学探索,2010(16).

第4篇

一、高中历史教学“伪问题”举证

创设问题情境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方法,然而提问在带来一系列好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叶小兵教授曾经说过,提问对于课堂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提问关键在于设计问题,并不是为了提问而设置,而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设置。同时,他也提出“伪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无实际意义的问题。第二,过于简单的问题以及经常重复的问题。第三,忽略学生实际能力的问题。第四,过于笼统、模糊的问题。下文具体展开论述高中历史课程中存在的“伪问题”现象。

1.教师设置的问题不具有疑问意义,难度系数过低,学生基本无需回答

过于简单的问题降低了课堂效率,既占用教师的宝贵时间,又浪费了学生的复习时间。比如说有些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时,会让学生先将课文大体浏览一遍,读一读,然后提问:秦朝中央专制的构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样的问题学生回答时无非就是将课本内容再读一遍,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2.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经常会出现自问自答的尴尬场面

这种场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或者问题过于模糊、笼统。虽然有些教师在备课时会在课堂提问上下很大的工夫,但是他们所设置的问题不能够很好地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不仅在其中加入自身对内容的理解,而且提出的问题较为偏僻或者难度系数过高,致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这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的服装以及加深学生对中央集权制下森严等级制度的理解,在幻灯片上展示了许多关于清朝官员的服饰的图片,接着又进一步说明官员服装上的图案,然后问学生这些服装图片体现了中国官服的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学生能答出教师想要的答案,最后只能由教师自己说出答案是“反映了清朝等级制度的严格”。出现这种场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古代的服装只是作为背景资料出现的,根本没有必要进行设问,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直接说明特点。第二,问题过于模糊、抽象。教师问官服的特点,学生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考虑,一般不易往等级制度上考虑。

二、“伪问题”现象的解决策略

1.提问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有效调控问题难易度

教师问题的设置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比如说教师如果只是想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那么教师最好设定一些较为封闭性的问题,答案是唯一的或者是少量的。比如说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一《》这一课时,教师想让学生掌握“的意义”这一基础知识,就可以直接提问为中国带来的意义或者是将的意义与其他革命的意义结合起来,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如果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或者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施加积极影响,教师就应该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

2.在全面解读和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设置问题

教师设置问题必须是建立在对教材的全面掌握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应该从整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去设计问题,哪些知识点应该提问,提问多少,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设置等。这些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该考虑到。教师应该注重的是问题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设置一个支架性的问题,以这个问题为基本线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整节课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而且这样的问题设置方法还会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尽量避免“伪问题”现象的出现。只有有效的提问才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学科素养;培养

我们这里所说的历史学科素养就是指历史学习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科素养,主要应包括较强的历史学科综合能力、科学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对历史知识的储备能力、用正确的观点科学分析历史的能力等。目前的高考试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历史学科思维的潜力,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为了提高高考能力应具有的历史学科素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高考历史成绩,高中的历史老师应在教学和备考中把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放在教学的首位,成为教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从而使历史学科素养成为提高高考历史成绩的有效手段。

1.基础历史知识

高考历史试题高于历史教材,但是也源于历史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必须使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历史知识,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活学活用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基本素养。

2.历史学科思维

提高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解决历史问题都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历史学科思维,学生的头脑中掌握了历史学科的思维后,再遇到v史问题或试题时,就会自觉运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我们这里所说的学科思维主要包括历史思维和哲学思维。具体来说,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关系,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之间的关系,把历史事件放在特点历史环境中进行认识和讨论等。

3.历史学科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包括:阅读与理解能力、归纳与概括能力、判断和分析能力、说明与比较能力、评价与论证能力等。具体表现为获取信息与调动信息、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描述事物与阐述事物、论证问题与探讨问题等。

4.多元科学史观

多元科学史观就是指导高中的学生利用历史学科的思维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基本观点。不但是目前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历史素养。其观点主要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近代化历史观点、整体历史观点、革命历史观点等,科学地运用多元科学史观是学生学好高中历史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出发点和依据。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只有掌握了其基本的内涵,并且能熟练地运用其解决历史问题,那么提高高考历史成绩就是小菜一碟。

5.学以致用

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古鉴今,那么高考历史试题就会利用历史知识让学生关注现实社会,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运用历史知识了解现实社会,做到以古鉴今,古今对比,以古通今。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策略探究

1.以掌握和熟练运用教材知识为本

高中历史教材是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的依据和根本,更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来源,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容量大,信息量大。要想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首先要使学生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紧扣教材,落实双基,以点连线,纵横连接,建立起学生丰满充实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学到的历史知识解决遇到的历史问题。

2.搞好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课堂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场所,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平台。历史教师授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历史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能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来。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历史,自觉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从而切实地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3.重视体验与学习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就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运用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很快得到提高,才能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过程,才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促使他们进一步探索历史知识。

4.进行强化训练

历史课堂对学生讲课,只是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而要巩固这些理论知识,实现运用能力的提高,就必须靠练习,只有练习多了,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练习可分为课堂内的练习和课堂外的练习。课堂内的练习以练习老师讲解的知识为主,可开展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分组辩论、习题检测等形式的练习内容。课堂外的练习可让学生进行专题阅读、调查、查找、写作小论文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这样的练习形式不但强化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5.实施科学公平的评价

对于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在课堂内的练习及课堂外的练习历史教师要能及时地给予公平、公开及科学的评价,以使学生能及时地明白自己在练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习题的正确答案,从而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总之,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而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持之以恒,科学规划,以使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稳步得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伟.中学历史教学的知识传授与历史素养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3(08).

第6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战略;战术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3-0009-01

《周易》有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意指通过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高中历史教学亦是如此,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只想得到一个结果,即提高高中生的能力。高中生的“能力”通常表现在他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方面,可以说能力是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如何提高学生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们努力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能力的提高最关键在于学生的“思维运动”,一切能力的产生均取决于学生的思维。如同一场成功战役需要总指挥运筹帷幄,提前制定详细且有效的战略战术一样,高中历史教学如想达到预期效果,同样需要科学的“战略”和合理的“战术”。 本文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战略目标”,对如何围绕此“战略”组织有效“战术”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思想与活力。

一、铺设思维的“基石”

高中生的“思维”来自于对基础知识的认知,他们“思维”能力的产生是在掌握了知识之间存在的种种联系之后,通过认知、积累与整合然后完成创新的一个过程,可以说脱离了基础认知的思维培养只能是一场空谈。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准确认知,让其成为思维的“基石”。在指导学生认直听讲、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对重点、难点进行准确记忆,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何让自己的思维“动”起来,变书本知识为任由自己“操控”的已有经验。如在学习“”时,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如果想对历史事件了解得更加清楚和深刻,就要把握好几个“要素”,即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以及事件在当时所造成的影响。教师从这几个要素出发,以第一次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认知的“技巧”,清晰知识的脉络。然后将第二次事件交由学生自行分析、思考、研究、归纳,并形成自己的结论。

二、点燃思维的“火焰”

不管是前之古人,还是今之来者,凡教育者都从实践中得出一个真理:教育绝对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让学生能够在某个氛围中,想思、敢思、乐思,并能够以不同的形式将自己所思进行“忘我”的表现,逐渐学会如何正确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时,先用问题为学生模拟创建一个“生活化”学习场景:如果你是某个企业的负责人,准备投资建厂,你认为哪些条件是必须具备的。这是让学生从生活联想到“工业”的一个非常直接的方法,尤其是通过这种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大胆创造。而在教师对“工业革命”的产生与过程进行详细讲解之后,再抛出问题:我国的历史发展哪些方面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这样的问题有效地将中、外进行了关联,学生运用自己的头脑与知识进行了分析后,认识到工业革命的结果是西方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国力强大。但当时西方国家强大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侵略,而当时贫弱的中国无可幸免地成为当时西方列强的争夺目标,这就是一再爆发的原因。仅仅一个引导性问题,就将工业革命与中国发展联系在一起,也将学生学过的的旧知与新知进行了有效衔接,让他们对历史之间的联系产生了好奇,而正是这份“好奇”成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

三、开启思维的“智慧”

很多高中生容易妄自菲薄,认为自己不是学历史的“料”,不管是否掌握到了学习的技巧,历史对于他们来说总是如同“天书”一般晦涩难懂。我们相信,学生之间的智力与智商都是不相上下的,为什么在学习效果方面却会出现很大差异,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是否已经打开了自己的思维大门。学生的思维犹如一个藏有无数智慧的宝库,教师只有找到打开宝库的钥匙,才能够开启这些智慧,并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智慧,将知识转化为受用终身的财富。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引、善启,善于创新地让学生激活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历史,认识历史,分析历史。如在讲到一些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打破常规,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历史。这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动用”自己的思维智慧进行大胆猜想,课堂气氛更为热烈。在热烈的讨论和探究中,学生的思想活跃,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结束语

明确“战略”目标,选择合理“战术”是成功教学的基础。高中历史教师只有探明教学之本源,返璞归真,围绕“战略”目标采取多种“战术”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是教学之本,教育之本。

参考文献:

[1]陈贵珍.高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分析[J].高中生学习,2014(05).

第7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 历史教学 高中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130-01

讨论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而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跟不上当前的教育形势,尤其是对思维活跃、思想丰富的高中生来说,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的提出是教育创新的体现,适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更重要的是当前的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制相对科学合理。内容较丰富、知识性较强,而且教材的各个章节还有探究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这使得讨论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 制约讨论式教学发展的因素

1.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造成一些高中生对历史学科缺乏兴趣的原因有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科性质以及学生自身的好恶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科目,但是由于初中历史学科不受重视,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方式单一

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当前我国中学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却很难实现教学创新,这主要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大多数的高中历史教师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解为主。一方面,我国的教育体制要求教师必须按时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减少了教学实践的机会或是教学创新受限。另一方面,教师的讲解方式单一使学生缺乏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 讨论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改变教学方式

高中历史科目是一门相对开放的学科,讨论式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理念创新。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不应将课堂教学局限于课堂本身,要拓展教学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中放下师道尊严,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教会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思考、敢于提问。高中历史教学并非完全按书本进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讲解。此外,要注重教学互动,高中历史教学不应只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也可以有想法和提出质疑,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允许学生当场提问和质疑,在课堂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允许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2.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认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对于高中生而言,考试科目固然是应学习的,但是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素养,只有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才能使学生不断地拓展视野、富有远见。要想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探讨历史学习的意义,让学生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的魅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会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3.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改下高中教学的客观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采用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这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好奇、好动、好问的特点入手,促使学生发现教学问题开展课堂教学讨论。好奇心能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又产生新的问题,促进学生继续探究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高中历史课堂就可以实现由被动教学向主动教学的转变。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列出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点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如“二战风云人物”、“历史上几次重要的文艺思潮”等,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并且提升自我。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我国的高中历史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高中历史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改变教学现状。一方面,教师应积极拓展教学活动,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教师应重视学生主体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讨论和探索中学习。

参考文献

[1]王镠镠.刍议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16)

第8篇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286-01

高中历史一直是高考中的一门很重要的科目,这是让历史真实展现和传承下去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其中来自于各方面的史料就是历史展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和模式。

文字史料、表格数据史料和图片史料,将的新的高中历史教材的课文中史料系统地穿插起来,在教材和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师是对这些史料的使用起到主导作用,因为史料都是围绕着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来选择的,所以在备课时认真分析史料,思考题有思考,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学习史料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文字史料的学习

文字史料,顾名思义,是通过文字堆积来呈现历史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也在历史教材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因而掌握好文字史料的运用方法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挑选出教材中的重要史料,让学生在指导下品味每个字和句子,保证过关。每当遇到生僻的字和难理解的典故,要认真讲解。2、面对材料时要认真分析,为提炼有用的信息和体现课文本质的知识打下很好的基础。3、同时,为了更好的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还需要在对材料的研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思路。文字史料看起来是比较枯燥,但是只要很好的运用起来,发挥效果就会是其他史料无法比拟的。

二、表格数据史料的分析

表格数据史料和其他的史料相比,更加直观、形象和具体同时数据本身就具有可信度高说服力强的优点,可比性比较高。运用数据,可以帮助学生在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提高,从各方面理论知识出发,得到正确和有用的信息,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更活跃,从而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会有突破。 表格数据史料的分析有以下几种方法:1、教师要学会将这些抽象的数字信息变成更加直观的图和学生们仔细的讲解,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们在图表的世界里,熟悉数字的魅力。2、数据在书本中常常是静态的,但是当通过图画出来时,将数字变成可以看得符号时,便会变成动态的样式,让同学更好的接受和直接理解。3、学生在学习常常觉得数据是个枯燥无味,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常常遇到这样问题。这时表格数据便会发挥它的作用,它让数据变得活泼生动起来了。

其实这几个方面,就突显出了表格数据史料的优点,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也会变得不再沉闷,相反而是变得活跃起来了,学生们就会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也会对学习有兴趣,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也被拓宽,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图片史料的运用

图片史料在教学中会引用不同种类的图片史料,这就包括实物图案、事件图案以及大量的历史地图,其实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图片史料的运用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只要教师运用的好,学生们就能对历史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更牢固,理解起来也会变得更容易。这时教师,就要充分把这些图片史料利用起来,将历史更形象直观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还要注意仔细准备问题,必要时补充有关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学习兴趣和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观察、分析还有综合想象的能力也会培养得更好。

首先从实物图案和事件图案的使用方面来看:

1、对于这样的历史图片,我们首先采用就会是图片联想法,这样的方法就需要教师与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眼前的图片仔细研究观察,获取有效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学到的知识,充分联想组成完整的片段,这样就能更好的完成对知识的获取和研究。

2、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需要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大概掌握以下要学的内容,对知识点有个大概的了解,有储备的知识,才会在讲的时候不会感到陌生。这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图片,联想历史场景有了一定的基础。

3、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的技巧,从人物和场景的比例方面出发,再看看人物的神态,中心人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这些都是看图片的关键,任何细节都不能错过。然后才会让学生说出图片的大概的含义时变得简单和顺利。

下面就是历史地图,历史地图是很难看得,这还涉及到地理的知识,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为了发挥它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就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历史地图。历史地图是为了更直观的教学,因而我们可以有以下的几个方法:

4、教师需要将地图的内容和教材的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会更好地理解掌握要学的知识。

5、历史图是为了教学服务的,所以图上的内容我们要力求简单,重点突出,主次也要分清。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看图示、图标和重要的地名的能力,并且结合教学的内容,不脱离教材。

不同的史料是有不同的运用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利用史料的能力,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让学生阅读材料,教学应该从各方面涉及史料学习,比如导学案、课堂上、课后的巩固中,都应该有史料的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和理解史料的能力。同时也做到巩固知识。其实只要多给学生更多接触史料的机会,让学生去阅读和理解,学生们利用史料的能力就会慢慢提高,教学效率也会相应的提高许多。

参考文献:

第9篇

异步教学法是素质教育改革之后被提出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有更多的收获。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提升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高中历史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异步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高中历史;异步教学法;教学质量

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都是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单纯地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异步教学法正好与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相反,在教学中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重视,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制订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计划。

一、传统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质量低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中历史学科都没有受到师生的充分重视,无论是历史教师还是高中生,都把历史学科当成一门无关紧要的小科。所以,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质量上花费的精力比较少,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落后。在历史课堂上,通常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讲台上夸夸其谈地讲课,而学生在底下做什么的都有。这种历史课堂气氛非常压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质量自然比较低下。

2.对学生主体不够重视

学生本应该是教学的重要参与者,但是在我国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占据着完全的主导地位。在历史课堂中,学生基本没有什么说话的机会,老师也不会重视学生的想法。而且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都是根据教材与教学任务来安排的,完全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制定更加详细的教学方案。这体现出了传统历史教学对学生主体的不够重视,这也是导致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效率比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异步教学的优势

1.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并不断推进,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课改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他们对学习充满求知欲。而在异步教学法中,这一点要求就做得非常好。老师在开展异步教学法的过程中,和传统教学方法不同,他追求的不是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采取完全相同的教学方案,异步教学法最为特殊的地方就在于老师对每个学生施展的教学方案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学方案的设计完全参考了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重新树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中,给每个学生量身订制相应的课堂问题,通过老师的悉心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

2.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对异步教学法的灵活运用,让老师的工作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传统教学思维下的高中历史课堂,通常老师作为课堂的中心照着课本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完全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过程,有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老师没有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这就让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得不到很好的提高。而在异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可以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开展课堂讨论,老师解答学生的问题,给出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在这个时候,学生不但可以对历史的相关知识有一个较为深刻的掌握,还可以减轻课后的学习负担,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来做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以异步教学法为指导思想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容易得到老师的重视,不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大力培养。在传统教学方法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老师更加偏向于把课堂时间分配在对课本的讲解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减少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机会,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长时间的灌输式学习,学生的学习变得不再具有积极性,思考能力下降,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异步教学的核心要点就是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主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逐渐组建属于自己的高中历史知识网络架构,通过课堂上的独立思考,对脑海中的高中历史知识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与感悟。

三、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异步教学法的重点在于老师的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面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异步教学法进行具体分析。

1.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想要让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率,老师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把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指挥者”,而老师只是在学生身边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更主动地去探究教学问题。比如,当教师要给学生上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节课时,就可以不采用传统的单纯讲授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来讲,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来掌控。但是,这里所说的让学生来讲课并不是老师完全放手不管,由着学生自由发挥,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引导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的引导过程可以是通过对教学问题的有效设计。比如,老师可以在课程的开始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内容是什么?明清君主专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明清君主专制的产生原因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谈论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后选取几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自己找到的答案,老师再对学生遗漏的部分加以补充。这个过程是学生的讲课过程,老师想要让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基本都包括在内。

2.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学习基础,异步教学法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加以重视,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方案。在历史教学中,老师首先要知道所有学生的共性特征,掌握所有学生的共同喜好,之后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选择教学内容。其次是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把班级学生按照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平时的课堂表现等条件分成几类,之后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是要制订详细的个性化指导计划,给予他们更多学习上的帮助。比如,当历史教师在给学生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时,可能会有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听不懂老师的教学内容,无法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来思考问题。这时老师就可以为他们降低教学问题的难度,先帮他们了解基础知识,给他们安排难度低的学习任务。

3.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给学生一成不变的死知识不如教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样即使不在历史课堂上,学生依然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而且,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即使是步入工作之后,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获取新的知识。所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比让学生单纯地记忆知识点更重要。比如,当老师在讲高一历史中的《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预习,老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第一是依照朝展的顺序对古代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解,第二是对汉朝到元朝的朝代变更过程进行了解,第三是了解这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以上这三点只是学生预习的主要方向,具体应该如何对文章进行预习还需要学生来实施。只要学生能在不断地实践中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就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异步教学法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创新的新途径,历史教师应该努力尝试把异步教学法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作者:沈仁忠 单位:广东省遂溪县黄学增纪念中学

参考文献:

[1]汪朝祥.浅析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