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地摊经济发展现状

时间:2023-08-18 17:38:45

导语:在地摊经济发展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地摊经济发展现状

第1篇

【关键词】我国房地产;发展现状;趋势

在21世纪,我国房地产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市场不断的扩大,经济竞争也十分激烈,成为当时创造巨大财富的重要项目之一,特别是部分地区,更是将房地产经济作为当地发展的首要支柱之一。在房地产浪潮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纷纷将触角伸向了房地产行业,只要从事房地产变会迅速致富,取得巨大成功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对房地产行业的普遍印象和认识。但是,在对房地产进行狂热追逐之下,房地产市场逐渐形成饱和,市场泡沫也逐渐变大,带来很多发展危机。国家和相关政府为了缓解和改善这一局面,不断出台各种具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将房地产行业逐渐从危机中解救出来,慢慢回归理性。众所周知,金融是房地产经济得以运行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房地产经济需要金融的大力扶持,伴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变革,房地产经济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人们必须对这些变化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阐述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现状

房地产经济要想获得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需要依靠大量的资金的有效周转和运行,而金融是资金的来源。目前我国房地产所筹集的资金大多来自以下几个渠道。第一,房地产业主自身所筹集的资金。第二,外来资金的投入。第三,通过国内发行股票、债券等形式筹集资金,第四,国家预算内所拨款项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房地产经济逐渐降低了对外资、债券以及国家预算内资金的依赖,逐渐加大了对银行资金的贷款。房地产发展所需的资金大约有60%资金通过向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而来。特别是从2004年以来,无论是从住房消费信贷方面来说,还是从房地产的开放贷款方面来说,起增长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对于住房公积金,根据相关资料和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职工拥有住房公积金的数量比重较小,直到2004年年底,我国拥有住房公积金的数量仅仅为158万人,仅占我国在职职工数量的8.2%,通过住房公积金来进行贷款的人数为433万,比重仅为我国拥有住房公积金人数的7%。通过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住房公积金以及住房公积金贷款,我国目前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住房公积金闲置现象较为突出,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我国可以适当出台一些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大量中低收入人员进行购房,刺激房地产市场。

简析我国房地产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国房地产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和阻碍,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从风险角度进行分析,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中,尤其是个人住房信贷有可能遭遇违约现象。其次,从房地产金融创新角度分析,很多金融机构存在着不规范、不科学的经营行为,过分追求眼前的利益,将房地产看成是优良资产进行投资,导致出现很多问题,影响了房地产行业的正常快速发展。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1. 强化对外来资金和机构的管理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影响下,很多外来资金和机构不断涌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对此,相关政府和部门必须加大对其的监督和控制力度,对各项登记制度以及外资开放进行完善,同时,对于外汇资金进行跨境周转和运行强化管理,一旦发现违法行为,立即进行严厉打击和惩处,以便规范外来投资行为。

2. 建立健全金融服务系统,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难问题

保障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之一,在解决中低收入人员住房的问题上,政府应该予以大力支持,建立健全各项金融服务系统。国外很多国家都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相关部门可以吸取精华,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借鉴,进一步完善我国在职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不进可以对其提供信用担保,还可以适当的进行贷款补贴等措施来鼓励和支持中低收入者购房,解决住房难问题。

3. 对房地产金融产品加以创新

房地产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不同类型的人群,开设和提供针对性的住房金融服务,以便激发不同人群的购房欲望。同时,金融服务应该贯穿于房地产的整个环节,从管理、租赁以及后期的买卖开发等环节,对人们提供优质服务也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房地产金融产品还应该进一步实现多元化,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化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以便满足人们的广泛需求。

四、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分析

1. 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尽管从目前来看,我国房地产经济遇到了很大的发展危机,然而,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仍然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随着后期市场经济调节机制的不断影响,在加上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此采取的各种宏观调控措施,将会从很大程度上引导未来的房地产市场逐渐步入正轨,走向成熟,提高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

2. 房价涨跌幅度下降,逐步趋于稳定

近年来,房价增长过快成为很多购房者心中之痛,严重影响和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和打击。然而,房价离不开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如果政府能够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合理的调控和管理,房价便会逐渐趋于稳定,减轻对人们生活的不良影响。

3. 保障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改善居住环境

房地产经济在依靠市场自发进行调节的基础上,还离不开政府合理的宏观调控。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经济,政府会不断出台各项措施进行调控,保障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改善他们的住房环境。第一,必须严厉打击各种恶性囤地行为,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第二,由于房地产经营管理不善,存在着诸多矛盾,特别是供需矛盾十分尖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强化房地产税制改革,合理调节税费比例,解决房地产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引导房地产市场走出泡沫经济时代,使房地产发展逐渐走向稳定、健康的发展轨迹,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力量的房地产经济,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因此,必须不断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力度,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建立完善的房地产金融服务系统,保障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改善其居住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各种矛盾复杂,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难以很快从泡沫经济中解脱出来,后期能否进一步改善房地产市场,仍然需要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轶纾.浅析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4(05)

第2篇

当前银川市的智能公共自行车亭及自行车的发展已出具成效,但是在运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上下班高峰期借还车困难,部分亭及车辆损坏严重,配套设施不完善等方面。银川市应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调动企业参与等方式借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公共自行车的发展。

关键词:

低碳;公共自行车;优化建议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加剧,人口数量、私家车数量在城市中不断攀升,使得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特别是随着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峰会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交通给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开始效仿,早在1995年就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哥本哈根。它作为替代性的公共交通工具,在降低城市交通压力和减轻环境污染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3年智能公共自行车系统开始在银川市投入使用,极大的方便了银川市民及中外游客的出行,但与此同时其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银川市公共自行车因管理不善,规划不当等原因,面临着停运的危险。

二、银川市公共自行车运行现状

目前智能公共自行车亭主要委托宁夏民依科技有限公司安装调试及后期维护。2013年最初建成投入使用的有50座公共自行车亭、1500辆自行车,2014年又新建42座公共自行车亭和4个智能闸机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目前公共自行车亭及车辆主要分布于兴庆、金凤两区的社区、医院、学校、商场等人流密集处,西夏区目前只有宁夏大学附近建成了智能公共自行车亭,但是尚未投入使用。其余区域均为空白。通过借鉴国内外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建议,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目前银川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银川公共自行车发展的模式”,即“随租随用,用后速还,信用保证,限时免费,连租连免,通租通还,损坏赔偿,便民安全”为原则的管理模式。此项目一经施行,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得到了市民的极大支持。虽然目前智能公共自行车在银川市发展较好,但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可能直接制约智能公共自行车在银川健康发展的问题。

三、银川市公共自行车运行中的问题

我们在调研、街头采访以及自身体验体验的基础上,发现了银川市公共自行车存在以下问题:

1.早晚高峰期租还困难。银川市在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能使用到公共自行车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兴庆区和金凤区,而这两个区域(特别是兴庆区)是银川市道路较为狭窄,办公和休闲场所较多,再加上上下班时间十分集中,所以在上下班时间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量非常大,造成了早晚公共自行车的租还车困难,因此在高峰期人群密集街道的站点无车可借、无空位还车的现象严重。

2.智能公共自行车损毁状况较严重。在调研、采访和观察中发现,虽然银川市在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已经与引入信用管理机制,但是还是有许多智能公共自行车亭和公共自行车损坏较为严重,得不到及时维修。再加上人为破坏、无专人看管等情况,公共自行车的损坏率较高,而负责维修服务的人员较少,自行车调拨、维修不及时,给使用者造成用车麻烦。而公共自行车的投入在给多数社会公众带来福利的同时,也给部分企业或商贩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例如直接冲击到了部分普通自行车经销商的利益。所以在关注公共自行车在给我们带来利益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其对一些群体的负面影响。

3.部分智能公共自行车亭分布不太合理。其设置不太合理。主要表现为:部分人员密集区域智能公共自行车亭的自行车出现车供不应求,二部分人员较为稀疏区域智能公共自行车亭的自行车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没有合理的调拨机制来应对。

4.公共自行车车道资源紧缺。我们在日常出行过程中会发现,银川市部分街道缺少自行车车道建设规划,特别是在一些商业圈附近出现自行车车道被机动车辆占用的情况或者自行车道未为机动车道分离,更有甚者没有自行车道。自行车车道的合理规划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骑行安全和出行选择。

5.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人群集中,车辆类型单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公共自行车,另外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年龄多为20岁至50岁,其中学生群体对公共自行车的使用较少,而企事业单位员工对公共自行车的使用较多。此外公共自行车全部是普通自行车,颜色很鲜艳但是类型单一。

四、针对公共自行车发展的优化建议

1.调解供需矛盾。可以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例如法国里昂VELOV系统,将智能公共自行车亭和每辆车进行系统化命名,使得每辆公共自行车都设有独立编号,同时每个公共自行车亭也有独立编号。比如将银川市的自行车亭及其内部车辆按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等区域进行划分,当然也可以划分的更细微。设在每个区内智能自行车亭的前两个字母用所在区的区号命名,然后再根据建站的时间顺序依次命名。这样做的好处是在车辆协调调配,事故勘察,客户服务方面都能很快定位所在车站,具体某一辆车。同时还可以参照西班牙巴塞罗拉的系统,采用动态调度方法,即使用较大型的机动车辆动态调整各个智能公共自行车亭的自行车存量,虽然增加成本,但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系统建设前需搞清楚需求规律,并进行科学规划,这样系统的自我平衡能力就比较强,所需调度工作也相应减少。

2.做好自行车发展的长远规划。政府部门需加强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打击破坏公共自行车的不法行为,为公共自行车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条件。在自行车车道路建设的规划方面可以参照法国里昂的做法,在普及公共自行车的过程中,通过地方立法,逐渐开辟出覆盖市区主干道的可骑行道路网,并将这些线路画进城市地图中,使自行车使用者有路可骑。在一些已经规划好的城市道路,可以效仿法国在既有的车道中强力画出了单车道,不只是标线而已,而是做死的分隔岛,用护栏等物体将自行车车道和机动车车道分割,以增加使用者的安全保障。此外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多是一些工资相对较低或注重身体锻炼的人群,作为发展公共自行车的初衷,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群体应该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公共自行车中是否可以尝试加入山地自行车等运动类型的车辆,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骑行队伍中。

3.合理布局智能公共自行车亭及车辆数量。应通过广泛调研,结合城市建设布局,合理布局智能公共自行车亭及车辆数量。与一些大型停车场或其他单位协商,对公共自行车的停放给予一定的帮助。并能让一些企业提供一些公共自行车,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有可以方便使用者的出行。

作者:海小龙 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湖北省 发展对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2003年2月24日,英国颁布了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首次作为一个专业词汇被提出。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后,与“低碳”相关的概念纷纷出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国内外学者也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些人甚至将其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或生态经济相等同。在此,我们采用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由此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发展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既有助于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社会,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湖北能源供求矛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必然途径。

首先,湖北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缺煤少油乏气,主要能源依靠外省调入,水电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支配权在国家,因此,能源消费对外依赖性很强。其次,煤炭在湖北终端能源消费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尽管近年来湖北能源消费结构有所调整,但煤炭消费总量仍在不断上升。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推动湖北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当前,湖北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结构特征依然十分明显。重工业中,高能耗传统行业如钢铁、造船、汽车等比重大,能耗水平高。尽管近年来,湖北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使得湖北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但单位GDP能耗仍比全国高。也就是说,湖北的经济发展仍主要依靠大量投入,特别是能源的投入实现的,成本代价过高。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改善湖北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湖北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湖北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新增污染物排放量还将大幅增加,短期内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十分困难,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将存在,环境风险防范任务也很艰巨。

三、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一)能源结构问题。

湖北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随着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对能源需求依然旺盛,而以高碳能源“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向低碳转型的长期制约因素。

(二)发展方式问题。

首先,湖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温室气体排放将不断增加。同时,长期以来,湖北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为特征,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由于经济增长的惯性以及政绩考核的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成本及技术问题。

一方面,在低碳生产技术尚没有全面推广、初次资源价格过低再生资源价格偏高的情况下,企业进行低碳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若投入重金研发低碳技术,也面临着技术风险的问题,因为一旦不成功,资金将会“打水漂”。对于企业来说,直接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受利益驱使,企业一般不会过多投资低碳生产。

四、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发展新能源产业。

能源问题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当因地制宜,对既有能源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如加大对于核电设施以及水电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强化对于清洁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投资力度,确保风力发电技术及其应用设施的持续发展;还可以积极发展太阳能产业、开发生物质能等,确保能源结构能够与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

(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

1.要改造传统产业,狠抓传统支柱产业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形成有效的工业节能降耗激励约束机制。

2.要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可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头企业、“非政府组织+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来推动其实现。通过这些具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形成我省国民经济新的重大的增长点。

(三)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应充分发挥政府支出的引导和孵化作用。一方面,对于采用低碳技术的企业,政府可以设立专项支出进行资助,在税收政策上予以优惠或减免;另一方面,对于共性技术,充分发挥湖北省的科教和智力资源,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其次,要积极建立、健全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地方法规, 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第三,要创新地方官员的政绩考评和激励制度,增加绿色GDP等相关考核内容。

此外,根据冯碧梅的指标分析,湖北的自然生态系统良好,但还要提高绿化率,因此湖北要重视推进城市和农村的绿化工程,增强林地的碳汇能力;湖北的人文生态系统良好,但还需提高社会的低碳意识,因此湖北还需要重视消费文明建设,促进消费领域的低碳化。

第4篇

关键词 房地产 经济服务业 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发展

一、引言

我国的房地产经济行业起源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到现在不过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周期。但我们不应妄自菲薄,我们应努力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然而我国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是,每个城市之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差距较大,无法适应房地产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应积极融入中国加入WTO和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中,深入探索、研究我国房地产经济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把握时机,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这对于促进与加快我国房地产行业这一经济支柱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房地产经济行业现存问题

我国的房地产经济行业起步时间相较其他国家晚了很长时间,就现在的发展情况而言,其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这个阶段是很不成熟的,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房地产经济市场和公司大多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现有法律法规的宽度和深度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

第二,政府各个部门间管理工作分配不协调,对行业监管无法达到一体化,我们的市场和行业监管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设置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具体管理经济服务公司的发展方向。我国法律制度建设滞后,政府管理责任不明确,导致当前房地产经济服务机构乱办理、乱管理、乱执业、无序竞争、信用缺失等问题特别突出,严重扰乱了房地产经济服务机构的市场秩序,给正规经营的经济企业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失,甚至还引发了不少经济案件。

第三,企业违规现象多,公司经营服务水平不规范,房地产行业声誉不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少数公司受经济利益驱动,以及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不规范,导致低价竞争、虚假评估、利用合同欺诈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

第四,房地产经济企业的问题是公司普遍规模小,企业结构与管理制度不完善,提供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较低,技术和服务较为落后。行业现状是大中型房地产经济公司数量较少,大多为实力较弱的小型经济公司,甚至有些为独自一家店面的“作坊”式企业,一个门面、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一个记录本,装备极为落后,国家要靠这类企业的发展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极不现实的。

第五,行业员工的培训方式主要是由1~2年从业经验的“老员工”言传身教,以自己的经验给新员工做“榜样”,好一些的企业会用1周左右的时间向新员工传授一些简单的行业形势和销售技巧。加之前述招聘门槛低,更加重了员工素质不一的问题。而正规的新员工培训计划至少应该包含企业文化培训、技术类培训、行业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及各种管理技巧培训。

三、房地产经济服务行业大体分类

第一,房地产评估。其内容包括:一是土地使用权出让和挂牌土地使用权的价格评估;二是企业改制、上市、资产重组、联营、兼并、合并、破产清算等各种经济活动中涉及的房地产估价;三是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四是专业仲裁及司法诉讼中有关的房地产价格评估;五是征地和房屋拆迁补偿评估;六是房地产转让价格评估;七是房地产租赁价格评估;八是房地产分割、合并估价;九是房地产拍卖底价评估;十是房地产课税价格评估;十一是房地产保险评估。

第二,律师事务所。内容有:一是房地产买卖纠纷;二是为BOT等特许经营项目提供法律咨询以及为相关项目有法律问题时提供服务;三是为有资金需求的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投融资服务;四是为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法律论证,出具《项目投资法律意见》,协助企业起草文件或具体代为办理申报项目立项等行政审批事项;五是通过起草文件、合同,参与谈判、投标和拍卖,获得土地使用权;六是审查、起草征地、拆迁安置与补偿合同订立、裁定等事宜;七是审查获得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条件并协助获得;八是设计建筑施工图。

第三,政府服务职能部门。一是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使房地产经济管理制度漏洞越来越少;二是明确谁是房地产经济行业的唯一主管部门;三是在行业监管方面,政府起主要监管作用,同时相关的行业协会也在行业形为管理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四是加强规范从业人员和机构的从业资格,从源头杜绝不规范形为;五是对于经济违法违规行为坚决进行查处,从行为上净化经济行业。

四、房地产经济行业规范的对策

第一,对房地产经济实行内部改革,建设创新行业和优秀的企业机制。对于需要依靠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而兴办起来的企业,我们要尽最大力量使其与挂办单位脱钩,政府应宣扬企业创新机制,重组企业内部结构,用创新的奖励方法激励员工。同时,对于那些不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我们要予以淘汰,对那些违反行业规定的企业坚决予以清出。使我国的行业做到有进有出,对那些给国家作出贡献的企业进行表扬奖励。

第二,行业自律是行业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支柱,转变行业自律组织不仅仅应该建立在官办层次上,我们更应让其自觉发挥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这要求我们转变思想,可以将其由政府“依附”机构转变为代表会员企业利益的民间组织,两者相结合,相互协调,共同监督,做好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查处违规。我国还可以出台相关法律,出台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用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等方式进行企业内部的信用评估,互相交流经验、业务及互相监督等。同时,将先进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在企业之间推广开来,加快全行业整体的进步。此外,建立行业自律组织还有其他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进行行业内信息的共享,研究行业内遇到的重大问题,在房地产经济机构方面进行协调,使房地产经济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第三,首先,进行结构调整,提升行业的竞争力,让市场变得市场化和专业化,优化行业服务业的整体结构;其次,我们要优先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起来并使其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使其扩大规模,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再次,行业内部互相合作,与中介机构以联合、重组的方式优胜劣汰,使人员配置最优化,达到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找出那些规模小、人员老化、业务素质较差、执业资格单一的经济机构并进行合并,净化整个行业市场;最后,需要提升经济机构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我们要引进优秀人才,并使其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才能,为企业作贡献。同时,定期对整个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从中选择优秀的管理人才到国内或国外优秀的大学进行学习,逐步提升行业人员的管理能力,为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加大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政府各相关部门都有为经济机构提供帮助的义务。当需要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时,政府是通过市场购买的方式来开展工作的。政府要统筹规划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引导企业良好发展,使企业间公平竞争,精简办事程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经济机构提供优质的服务。在经济服务机构市场准入和登记条件上面严格把关,对出现的违规行为坚决制止,政府还要在经济机构创业需要资金支持和担保贴息时给予大力支持。例如,对于吸纳下岗和失业人员的经济机构以及刚刚起步的小企业,政府应根据情况给予经费贴息。

(作者单位为北京兴庆房地产土地评估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董露,女,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第5篇

关键词:绿色饭店 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一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近年来,低碳生活也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饭店业作为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公共性场合。其生存发展必然要占用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及能源等,这就避免不了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和污染物。在发展低碳经济大的环境下要求饭店业必须改变现行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采取低能耗、低污染,追求绿色环保,赢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现代饭店管理模式,因此绿色化发展道路必将逐渐成为饭店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1 绿色饭店的内涵及发展

1.1 绿色饭店的内涵

绿色饭店是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理念,进行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从绿色饭店的内涵来看,首先饭店提供的服务本身是绿色的,即饭店所提供的餐饮产品、客房服务要保证其舒适、安全、环保;其次,提供的物品必须是绿色的,饭店在为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物品必须是绿色,环保的;再次,服务过程中应当注重节能环保,饭店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物质消耗,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

1.2 绿色饭店的发展意义

1.2.1 增强竞争力

绿色饭店的成功创建发展是一个饭店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它既有对先进管理理论的引入,也有对节能减排高科技的运用,还是饭店企业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响应低碳经济要求的集中体现。绿色饭店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1.2.2 节能降耗

对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数量、水电资源的控制,一次性客用品采用环保可降解的材料,注重回收处理环节,前厅部对于纸张等办公用品的重复利用,以及前厅照明耗电等问题的解决既可以节省能源,提高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又能够减轻饭店运营成本的负担。

1.2.3 企业形象的树立

绿色饭店的创建反映出企业管理者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节能环保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有助于饭店企业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管理达到双赢的局面。

1.3 新星评标准中新增的绿色饭店评定标准

作为中国星级旅游饭店的权威标准,星级饭店评定标准在推动中国饭店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10)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的星评标准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突出绿色环保,倡导绿色设计、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绿色消费的理念。2010版标准相较于2003版标准着重强调了旅游饭店绿色产品服务、节能减排,细化了功能的划分,增加了许多新的条款,绿色产品服务、节能减排将是今后旅游饭店建设的重要方向和重要的标尺。在标准中规定增加了饭店绿色产品提供及节能减排的标准。例如,要求饭店节能减排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减少20%的污染排放量,并且要制定与本星级相适应的环保减排方案,在饭店的装修设计、客用消耗品、水电气方面都有规定,“六小件”(沐浴露、洗发水、牙刷、牙膏、梳子、肥皂等)将根据客人的要求来提供,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我国饭店行业标准上所做的改革也进一步说明了整个饭店业绿色发展的趋势已经在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因此也可以看出绿色饭店顺应低碳经济倡导的理念,是饭店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低碳经济视角下绿色饭店的现状分析

2.1 低碳技术在饭店行业的具体体现

2009年12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到与饭店直接相关的内容之一是要在五年内星级饭店用水用电量将降低20%,这也体现着一个政策从低碳角度对饭店绿色发展的指向。饭店业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也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行业,因此饭店业必须通过低碳技术的运用和倡导低碳的经营方式来实现绿色饭店的目标。

2.1.1 建筑装修方面

目前低碳技术在我国仍然处于一种探索阶段,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普及推广。例如一些低碳建材的应用、屋顶技术、屋面技术、低辐射玻璃和一些涂料技术的突破,以及对太阳能等能源的广泛使用。

2.1.2 一次性消耗品的使用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便利,快捷等消费理念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消费和现代商业营销中的一个主要的决策理念,在饭店业则表现为一次性消耗品的使用。比如牙膏、牙刷、香皂、洗发液、浴液、浴帽、梳子、拖鞋等低值易耗品不但有很大一部分难以回收再利用,还面临着回收处理所带来的浪费。

2.1.3 能源管理方面

能源管理是饭店投入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也是饭店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饭店管理中一些节能减排措施不到位、手段力度的不足以及设备设施配置的落后,是导致饭店能耗难以降低的原因。这就要求引进低碳管理理念与相关技术设备,加强能源优化管理。

2.1.4 环保设备设施建设方面

水处理系统、污水、废弃处理设施以及垃圾房的等环保设备设施的建设是新星评标准对绿色饭店的细节考量。它们既关系到饭店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低碳方式的重要环节组成部分。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业;现状;对策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滥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不良的经济影响逐渐被人们熟知,尤其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如何合理运用能源使经济社会低碳化的方向深入发展,而低碳经济则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低碳经济主要的涉及部门,建筑业如何在全球低碳化的大背景下,结合自身发展特点,适应社会经济进步,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建筑设计、规划不合理、耗能量大

在我国,住房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居多,尽管国家在2006年时曾经规定在新建商品房中9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要占到总建筑面积的70%,但是少有城市能够达到这一标准,既是个别地区能够达到,那些符合标准的房屋也多数存在着采光不好,通风不好等设计上的严重问题。

(二)建筑材料和能源利用方面存在隐患

目前,大多数被建筑工地所采用的建筑材料都是消耗高,污染高,效果差的材料。在能源的利用上很少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型能源,煤炭和石油仍然是建筑能源的主要来源。

(三)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和国际节能标准之间存有差距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新建工程面积虽然占到了世界新建工程的一半,但是80%到90%都没有达到国际节能标准。我国现在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仍然是发达国家的3倍。因此,虽然说上海等一些先进大都市已经在推行低碳经济,但是从本质上而言,我国的低碳建筑依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没有一个成熟的运行体制和成熟的路线技术图,也没有相当清晰的低碳计算体系。

(四)大众参与度低,相关政策和法规未出台

目前,低碳经济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应的绿色建筑,建筑企业的低碳增长方式也正值一个雏形阶段。因此,在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并没有形成一支的向心力。对消费者和企业并没有完全普及环保的绿色观念,而政府虽然从宣传整体上日渐注重环保,但是与此相关的有效管理体制仍然没有强制的实施。

二、我国建筑能耗不合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

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15万以上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同时,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有着迫切的要求,均推动了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全国城乡到处大量开展新建房屋。近几年,全国每年竣工的房屋面积约20*108m2,并且继续快速增加,但是由于建筑用地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浪费严重,采暖燃煤排放物对空气的污染度高出国际标准2至5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和附属设施。目前,建筑业已是国民经济中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增长最快的行业,我国建筑钢材的消耗占全世界总产量的50%,建筑能耗占国民总能耗的30%。这与全球正在大力提倡和我国政府努力推行的“低碳建筑”、“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存在尖锐的矛盾。

(二)行业管理监管水平较低

新开发的建筑中,开发商未来降低成本扩大利润,使得高耗能建筑纷纷上马。开发商尽量减少使用高质量、节能效果好的建筑材料;甚至偷工减料,本应该两层的玻璃幕墙设计成一层,大大降低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造成能源浪费。此外,商业建筑中过多选择高耗能的空调方式,造成冷冻机和冷却塔效率低、输配系统能耗高、过渡季节大量运行空调;很少安装热回收措施、造成能量“跑冒滴漏”严重。

(三)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滞后

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滞后突出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国建筑业智能建筑开通率有待提高。目前,国内很多智能建筑项目设计完全达到了5A标准,但在项目建成后,开通率却很低,智能化系统的实际应用程度也很低。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IT服务商的后期支持和维护服务滞后。项目交付之后的智能化系统使用和维护,通常不是专业人员,而是物业单位。楼宇自控领域对管理者和使用者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一旦发生问题,不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整体智能化系统或子系统功能的发挥。很容易造成应用不充分、设备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等能源浪费现象。

另一方面是老化建筑“无力”高效利用能源。在老化建筑中,节水器具难以推广,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供水管网老化,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递增,再生利用率低;供热采暖系统垂直单管串联方式,用户无法自行调控供暖量,致使能源浪费更加严重。

三、我国建筑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完善绿色建筑法规体系。完善《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配套措施。

2.出台强制推广与激励先进相结合的绿色建筑政策。以政府投资的建筑为突破口,规定必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在部分有积极性,有工作基础的地方试点,要求新开发的城市新区新建建筑必须全部满足绿色建筑技术标准;研究出台绿色建筑财税激励政策,制定财政资金的扶持和鼓励。

3.进一步扩大绿色建筑示范。争取利用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组织实施绿色建筑相关的示范工程,一是单体绿色建筑的示范,二是城区或小城镇的区域性示范。

4.提升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建立绿色建筑理念传播、新技术新产品战事、教育培训基地、宣传绿色建筑的理论基础,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普及绿色建筑知识、提高全民意识。

(二)产业层面

1.构建全寿命周期的标准体系。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标准规范,完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维护、使用等各环节的标准,建立既有建筑的绿色建筑改造评价标准体系。

2.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相关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建设绿色建筑材料、产品、设备产业化基地、形成与之相应的市场环境、投融资机制,培育和扶持绿色建筑服务行业的发展,加强人员队伍培训。

3.建筑行业应当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大力发展交易市场。目前,我国交易全是在现货市场里面,没有开展期货交易。对此,上海期货交易所指出,相比一般商品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着更大的政策性和技术性的风险,故而国际市场对于期货、期权等碳金融工具的需求日益显现。所以,自2006年起上海期货交易所便开始研究碳排放权期货,希望通过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帮助中国提高碳资源定价影响力,建立符合国内需求同时对接国际规则的碳市场交易。

(三)企业层面

1.研究完善绿色建筑产品技术支持体系。编著《绿色建筑技术产品推广目录》,建立健全相关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机制,组织技术研究,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的技术理念,融合自主创新,发展适合国情的绿色建筑新型材料。

2.采用新型环保建材,新技术和清洁能源。大量使用环保节能的新型施工技术,广泛推广绿色建筑,加强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利用。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碳排放的降低,将低碳经济贯彻始终。

3.通过主营业务的调整,实现经济效益和低碳的双赢。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并且经济效益较差的业务,增加碳排放量较小并且经济效益好的业务。将建筑施工企业从过去对煤炭和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转向水电投资、风力投资、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促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加,碳排放量不断减少,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资源,推进结构的调整以及力图在经济增长方式上求得转变。

综上所述,在全球低碳经济化潮流的巨大趋势下,我国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要充分意识到低碳的重要性,还需要彻底地施行绿色建筑和低碳增长方式,在满足自身经济利益,为国民收入的增长贡献力量的同时,也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生活环境。经过不断的探索,建筑行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和改善,我国建筑材料市场和施工市场也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群胜,罗兰.环境友好设计与低碳经济[J].工业技术经济,2009(9):127-129.

[2]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2008(9):1-4,9.

第7篇

关键词:酒店;绿色营销;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1

随着环境逐渐恶化,碳的排放量逐年增多,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量的重要性,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酒店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它的发展势必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能源,因而定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与废弃物。在整个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酒店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采取低能耗、低污染,寻求绿色环保,博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酒店经营管理模式,因此酒店实施绿色营销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一、低碳经济和绿色营销的概念阐述

至今为止,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做出准确完整的解释。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Ⅲ中指出:“低碳经济就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①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p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②综上所述,绿色营销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营销手段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三者有效结合用以满足消费者与企业共同利益的新型营销模式。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酒店实施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政策的缺乏

绿色营销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发展战略,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现如今的政府对绿色营销战略的实施明显支持力度不够,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对绿色营销的进行推广和管理,并颁布了一些关于环保方面的法律、以及相关政策,但是在实行过程中缺乏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使并且普遍存在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难执的现象,使其约束力大打折扣。目前我国出台关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法律仅有12部,而国际已出台27部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在立法方面比较缺失,在激励绿色营销发展方面还未制定出较为完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相关政策,因此政府很难从客观上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进行有利的调控和监管。

(二)酒店内部的缺乏明确的绿色营销体系

酒店实施绿色营销需要内部制度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只有明确的绿色营销体系,才能有目标的进行市场细分,对营销组合进行有效的优化重组,建立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又可以提高酒店经济效益的绿色营销战略。目前我国酒店在绿色营销体系上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酒店对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相对较差,缺乏约束力。

(三)绿色消费意识不强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认为自己在酒店花钱消费,一定要使用酒店免费提供的一次性用品才是应该的,这种心理导致部分消费群体对资源不但没有做到节约而且加大了浪费的现象,这种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只有5.8的消费者清楚的了解绿色消费并可以引导身边的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74的消费者对绿色消费仅了解一部分,甚至20.2的消费者完全不了解绿色消费。同时社会存在着一部分的消费群体本身并不认可低碳绿色生活认为其自身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的污染,无法理解酒店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并且认为酒店只是在“炒作”,并不愿意配合酒店的工作。

三、酒店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一)完善国家相关政策

虽然我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一些相关政策,给部分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使得许多企业纷纷加入环保的行动中,但是我国对于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不强,因此还是有很多企业对此不屑一顾,相关政策很难落到实处。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强势出击,对污染环境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为其他蠢蠢欲动的企业敲起警钟,使其再不敢肆意妄为。并且要监督整改的企业,对于整改不达标、推迟整改、拒不整改的企业进行更严格的处罚直至达到相应标准为止。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营销策略。恩威并施才能得到平衡。政府不能仅仅从惩罚方面控制企业全面实现绿色营销,还要对一直坚持以环境保护为理念进行绿色营销的企业加以鼓励和奖赏,这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心甘情愿的加入绿色营销的大军中。

(二)强化消费者的绿色教育

消费者的意识影响着其绿色消费行为。鼓励消费者在绿色消费过程中,要遵循文明、绿色、环保的消费准则。我国人们对绿色消费的意识差别较大,并且低层次这相对较多,政府应该肩负起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责任。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方式,因地制宜的积极宣传保护生态坏境、节约资源的绿色意识、努力传播绿色消费的信息、大力推广绿色产品的功能与优势、积极推进和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进程。

(三)培养绿色消费意识

通过宣传绿色信息、传播绿色行为的好处来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意识,消费者具有良好的绿色意识有利于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行为,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在社会公众的眼中,酒店是一个高消费的物质场所,中国人的餐桌“礼仪”常常被电视传媒传播,因此它常常被贴上浪费、奢侈、污染环境的标签,但是随着恶劣的环境问题频频发生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那种以消耗资源能源、破换环境为代价的消费模式逐渐被否定以至淘汰。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仅不会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阻碍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在我国,酒店拥有分布广、数量多、高消费、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特点,它理应和社会一起承担责任,推动整个社会的绿色行为,这不仅有利于培养整个社会的绿色意识、这更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注释:

第8篇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漳州市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130-02

林下经济是指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资源,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1]。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各级政府推进生态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务院、福建省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扶持林下经济的发展。漳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市林地面积862 667hm2,有林地面积800 667hm2,森林覆盖率63.58%,林下经济零星发展历史悠久,但规模发展刚刚起步,发展潜力巨大。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林下经济,可使森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更完美的体现,若盲目发展则可能给森林资源、林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2]。本文在介绍漳州市近年来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 漳州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1 林下经济模式 漳州林下经济有林花、林药、林苗、林禽、林畜、林渔、林蜂以及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旅游等模式[3],主要类型有以下4种:

1.1.1 林下种植 主要有在林下套种金线莲、金银花、虎尾轮、巴戟天、铁皮石斛、砂仁等药用植物,为了充分利用漳州市果树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仿野生铁皮石斛、金线莲等林药模式;在疏林地、茶园、果园中间种、套种降香黄檀、罗汉松、沉香、红豆杉、火力楠等珍贵优良树种培育绿化用苗等林苗模式;在林下种植、樱花等花卉,形成景观效应,吸引游客旅游观赏的林花模式;在林下搭建大棚,种植蘑菇、竹荪、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类的林菌模式。

1.1.2 林下养殖 主要有在林下圈养或散养禽类,如土鸡、鸭、鹅等的林禽模式;林畜模式,在林下放养或圈养家畜,如牛、羊等的林畜模式;利用果树和森林花蜜资源放养蜜蜂的林蜂模式。

1.1.3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 主要有以各种竹笋、经济林果实为原料等进行加工的森林食品等。

1.1.4 森林景观利用 利用林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开发森林旅游,如森林公园、森林人家、林业观光园区等。

1.2 林下经济分布 漳州现有商品林563 634hm2,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台地等;省级以上生态林298 667hm2,主要分布在沿海海岸线、江河两边及源头、重要水源地、中山地带,部分临近村庄的丘陵、台地茶果园被划为生态林。目前,林下经济分布在全市各类林地,有山、有森林的地方就有林下经济或具有发展林下经济的潜力。

2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1 有鼓励政策,但无具体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几年,各级政府相继出台鼓励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但未见就如何科学的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拟出具体指导意见,这将导致林农对科学发展林下经济认识不清,容易产生偏离方向、风险估计不足、降低森林生态效益等问题。例如,金线莲是很好的护肝降火中药材,原生于天然阔叶林下枯枝落叶层中,因繁殖慢、数量少、纯天然生长而显珍贵,林业科技人员通过科技攻关成功克隆,解决了种苗数量少的问题,如果严格按金线莲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仿生栽培,即可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却走向了克隆育苗、大棚栽培甚至是瓶苗栽培的模式,栽培技术的偏离导致产量猛升、药用价值下降,食品安全遭质疑,价格连续走低。又如,铁皮石斛原生于云贵等地的高山之上,近年刚兴起的利用各种树木树干种植热,不分品种,有苗则种,大棚栽培,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发展林下经济有必要在发展之初就拟出科学发展规划或意见,使之一开始发展就走向正轨,以免出现“发展、整顿、消亡”的困局。

2.2 过度规模经营,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扶持林下经济偏向于模仿工业的做法,集中资金重点扶持,搞大项目规模化,但是林业不同于工业,群众的参与程度事关成败,国外的“社区林业”就是要求群众广泛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分山到户,调动千家万户的经营森林积极性,在分山到户的特定环境下规模发展林下经济难度大、矛盾隐患多,若没有广大农民参与、忽视千家万户利益的林业项目,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借鉴漳州市在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珍贵树种基地时走“各县建立示范片、政府适当补助、千家万户参与”的经验分级建立示范片,鼓励千家万户自愿发展,更有利于林下经济健康发展。

2.3 缺乏科学技术支撑 林下经济是一项新兴的产业,涉及种植、林产品加工、旅游等方面的技术知识,而林业部门长期以来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营造林、采伐技术、森林三大效益,鲜见林下经济的相关研究,由于缺乏强大的技术支撑,林农只能边实践边摸索。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林农往往过量施肥、过量使用各种药物防治病虫害,或者是生产周期过短等,导致林下产品质量下降,这种现象在“林下种植”方面尤为突出。因此,各级政府要有计划地组织一批技术人员进行科技攻关,先研究后发展,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适宜本地发展的林下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并建立示范基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林农的技术水平,少走弯路。

2.4 产业化水平偏低,市场竞争力弱 由于发展林下经济散户居多,受资金、技术、营销策划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表现出产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有的林产品只能“摆地摊”销售。因此,各级政府要利用好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协助提高林下产品的知名度,牵针引线,引进深度加工企业。而林农应适应现代市场,自抱成团,如成立各种形式的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2.5 盲目发展,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科学发展林下经济,可使森林的三大效益更好发挥,但若盲目在各种山地发展林下经济,则可能给生态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沿海湿地松防护林林下松菇大量被无序挖采,导致树根受损、沙土变松,防护功能下降;又如在沿海木麻黄防护林中或林缘养鲍鱼,导致木麻黄大量死亡,政府不得不花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清理恢复。“生态林”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而漳州的生态林具有以下2点非常重要的功能:沿海“防护林”为防风固沙,山地“生态林”为水源涵养。因此,必须在林下经济发展之初就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管理,该发展的地方鼓励发展,不该发展的地方应严格禁止,以免得不偿失。如:沿海防护林应禁止发展或在严格的合同下有序发展林下经济;重要饮用水源地的防护林只宜发展养蜂等不影响、不破坏林分结构的项目,不宜发展养牛、养羊及需频繁除草的种植项目;各类保护区的生态林地(特别是核心区)不宜开发旅游项目;而商品林地及村庄周围树种为果树的生态林地,则可大力鼓励发展。总之,发展林下经济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要科学利用并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充分考虑当地生态承载能力,适量、适度、合理发展,避免因过度开发林下经济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3 结语

本文在调查漳州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的前提下,对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思路,旨在减少因无序发展带来的“发展―纠正―整治”,给社会、给林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必然还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还需不断调查研究,适时跟踪,及时完善,以使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远江,袁淑清.民族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解析[J].民族经济,2011(3):50-55.

[2]谢德体.发展林下经济要重视林地生态环境的保护[J].中国产业,2011,04:26.

第9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品牌 ;人和荸荠;对策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涵义及发展现状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涵义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它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悄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于90年代中期。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迅猛增长,但是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据农业部统计,2006年全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超过15万个,成员总数3870多万人,是2002年的7.2倍,其中农户成员3480多万人,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3.8%,比2002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到2007年底共有2.64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机关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成员总数合计35.1万人。据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09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2/3组织的正式成员数少于50户。总体来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数量增长快,规模小;地区间存在不平衡性,在东部地区发展较快,在西部地区发展较慢,而且规模小;产业分布比例失衡。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分布在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的比例很小。

人和荸荠协会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例。2006年,由县政府牵头,以发展当地荸荠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的,陈和镇组建了应城市陈河镇人和荸荠合作社,并得到市民政局的批准,制定了合作社的章程,确定了职责和业务范围,确定了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模式和领导核心,吸收陈河一带26个组的97家农户为首批会员。合作社目前的运作模式是镇政府-合作社-管理区-农户,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业务是完善成员档案,制定和完善“无公害荸荠生产技术章程”,做好生产经营规划,沟通成员与成员、成员与合作社、合作社与政府的关系,提供优质品种、原种和农资,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总结和交流生产经营经验,广开门路、做好促销和联络经营。同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组织管理松散、执行力低下、技术支持力量薄弱、营销方法和渠道单一等问题。

二、人和荸荠品牌建设的状况

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优势,孝感市人和一带产出的荸荠个大、皮薄、肉甜,一直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从20世纪50-60年代起就小有名气,是一个小的具有区域品牌效应的农产品之一。从人和荸荠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至今,人和荸荠品牌建设呈现以下特点:

(一)种植面积和生产总量稳定增长,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荸荠的种植面积从2007年的6000多亩增加到2010年的1.7万亩,其中张咀村从84.5亩增加到200多亩,先屋村从113.5亩增加到230多亩,种植面积翻了两番左右,总产量也相应翻了两番左右,荸荠种植的规模增加,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一品牌带动多品牌,产品品牌塑造地区品牌

前几年,由于人和荸荠品牌的形成与推广,对地区其他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人和地区除荸荠种植这一特色品牌外,还有水产养殖(毛蟹、鱼),这些主要采取承包和外包的方式,而且发展态势良好。

(三)仍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

荸荠种植时由各种霉菌引起的烂根、死苗问题,成熟时的开裂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产量受到影响;人工挖掘、清洗效率底低下;荸荠上市时保鲜困难,容易腐烂,严重影响远销和长期储存。

(四)品牌定位不准确,农户品牌意识不强烈

在人和荸荠品牌建设过程中,并不是一直坚持区域性品牌的战略,还不断在尝试建设企业品牌的路线,但因为资金、技术难题一直未能成功。同时,由于当地荸荠滞销情况不严重,整个人和荸荠产区品牌意识淡薄,相当一部分农户满足于自产自销,不谋求整个产区的联合发展和更多的利润,使人和荸荠的发展受限。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品牌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合作意识薄弱

协会被作为争取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的工具,并且随着协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社员的合作意识淡薄,短期利益驱动,“搭便车”心态严重,这样,在协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因为挫折而丧失热情,他们渐渐开始脱离协会,使得协会的发展受限。

(二)沟通不足,阻碍了信息的流通

荸荠协会在推进荸荠品牌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会员与会员、会员与协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长期以来,使得信息较为闭塞,会员、协会、政府三者之间的合作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内部运行不够规范

一是当前人和荸荠协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稳定性较差、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等方面都还是低层次的。二是人和荸荠协会内部管理制度和“无公害荸荠生产技术”章程不健全,没有加强会员横向联系和合作、组织活动以及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总结和交流经营经验并做好生产经营规划,使得人和荸荠协会在品牌建设上的目标难以实现。

(四)人才队伍不够壮大

目前人和荸荠协会的人才队伍中,传统种植人才占主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人才较少,实用人才总体上还处于传统劳动型农民为主体的农村人才结构,专业人才的匮乏牵制了人和荸荠协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资金不足和技术匮乏

起初,当地政府坚持荸荠“由地摊走向柜台”的思想,但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进行深加工,这一点福建曾今做过,即将荸荠制成饮料,添加相关辅料后,即可保鲜;二是要办厂,但由于量小、无人投资而无法进行办厂。资金上的不足与技术上的匮乏严重束缚了人和荸荠协会发展的脚步。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农民积极与协会合作的意识,消除农民对协会的怀疑。大力向农民宣传协会的作用,根据每个农民自己的经济利益、经济要求,让农民参与民主决策,进行民主监督,使得广大社员在直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监督实践中,得到民主管理的锻炼,逐步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自身利益得到了保障,自然就会积极地与协会合作,最大程度地发挥协会的作用。

第二,保持信息的流通。为了进一步增强会员与协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可以采取广开门路,联络经营,网络体系促销的措施。为了增强会员与会员之间的沟通,可以完善会员的档案,加强会员横向联系和合作,组织活动,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总结和交流经营经验,并且做好生产经营规划。

第三,整顿协会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做好年度规划,帮助会员经营,进行日常资料整理发放。搞好分工合作:农业技术和农资服务部门提供优质品种、原种和农资,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由加工部门提供技术,加强纵横联系。坚持依法运行:对“七有”(有章子、有牌子、有章程、有场所、有计划、有活动、有实绩)的乡镇提供支持。

第四,加强人才储备,根据协会的机制明确分工。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化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协会对农民进行培训,结合合作社经营的项目,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和农时的特点,通过室内讲授、科学示范与现场指导等方式,传播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问题。这样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容易引起农民浓厚的学习兴趣,既能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也促进了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同时,协会也可以为广大农民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知识提供平台,使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联系等方面得到锻炼,这也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其适应市场经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第五,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对外招商投资,或者采用银行贷款等手段筹集资金,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针对技术匮乏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应与当地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进行洽谈,形成合作关系。一方面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解决荸荠深加工和保鲜等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输入技术人才,提供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桂良,全洪松.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经营困惑与对策——来自湖南省50家良好合作社的数据分析[j].湖湘论坛,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