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劳动教育开展的建议

时间:2023-08-18 17:38:46

导语:在劳动教育开展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劳动教育开展的建议

第1篇

每次考试后,学校各年级按照惯例都要召开学生家长会。往常,我跟家长们讲得大多是孩子在校的成绩、表现、家长如何配合好老师督促孩子学习以及注意校外安全等等。本学期我接任了一个新班,发现班级里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我服务、卫生意识比较差,六年级的学生,课桌椅却经常是弯弯扭扭,东西存放也乱七八糟。便想到了要对学生进行自我服务的养成教育,利用家长会的契机要求家长配合老师重视孩子这方面的教育。为了更有说服力和针对性,我向学生发放了一份《学生家务劳动情况调查表》,内容涉及洗衣、做饭、洗碗、整理自己房间、打扫卫生、帮家长购物等多个方面。还留了一空白行让学生针对自己实际填写。发放时,为了让学生填写正确,我对每一项的填写都作了说明,并一再强调要如实填写。

第二天,组长按时把调查表收了上来。从中我得到了如下的统计数据:其中六年级三班班46人,除3人弄丢了没上交外其余43人中,在节假日经常洗衣的有2人,经常做饭的有3人,经常洗碗的有5人,经常整理房间的有4人,经常打扫房间卫生也只有4人。从整个统计来看经常做家务的学生只占11.5%,而偶尔做一点家务的约占51.5%,从来不做家务的约占37%。

二、问题分析

本人以为通过这一张统计表暴露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1、家长“现实”的价值取向导致对孩子期望的不合理性

家长们愿望是很现实的,特别是农村留守孩子的家长。因为深感劳动的艰辛,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常把到厂里上班或种田等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你不好好学习,将来也会跟我一样去种田”。同时家长们普遍认为,要获得理想的职业必须有高学历,因此他们对孩子的学历要求也很高,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发展定位就是:考大学(考一本,将来读研究生更好)――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非体力的)。

在家长们看来,惟有读书学习是最重要的,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能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就万事大吉,会不会干活无所谓。他们说:“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们就是再苦再累也心甘,洗衣做饭等家务活一概不用你管。”“在内心深处就以为孩子懒一点无所谓,大不了我当个‘高级保姆’”,“懒仅仅是可能变‘虫’的问题,而分数却是关系到将来是否成‘龙’的问题”。家长认为让孩子劳动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为了使孩子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不但家务劳动不让孩子插手,就连一些最简单的生活自理性的事务也由家长代劳。据初步调查,有65%的家长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有65.9%的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从来不要求孩子做家务。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劳动往往让位于学习。

2、学生劳动习惯培养的忽视导致学生劳动观念意识的淡薄

关于学生做家务的事,近日在浏览《中国文明网》时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对孩子进行家务劳动教育同样重要》,文章提到:“现在进入独生子女时代,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做家务,不会做家务,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刻苦学习和独立自主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平日受到爷爷辈过分的溺爱,就如同将一棵树苗种在花盆里,它的高度、粗细都会受到空间和环境的限制。

综上所述:这一现象真的值得引起我们所有的学生家长和我们老师深思,我们绝不能放弃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劳动意识的培养和劳动技能培训和提高,要注重长期、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教师的急功近利导致教育心态和行为上出现偏颇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也好,新课改也好,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着“重智轻德、重智轻能”、“以分数衡量学生一切”的倾向。新课程把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一个学习领域之后,实际上劳技教育处于空白状态。“教学质量是学校和教师的生命线”这一“紧箍咒”套得老师们头昏眼花,综合实践活动课往往是“语文、数学”的代名词。如此追求“分数”轻实践锻炼的学校教育加上家长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劳动观念淡薄,不会做家务或不肯做家务是必然的。从而也折射出了我们教育的急功近利。

三、思考与建议

一次不经意的调查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面对充满竞争的21世纪,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小皇帝”怎能适应?看似一个简单的德育问题其实更涉及到能力的培养问题。这其中固然有许多原因,家庭的、社会的,但作为学校教育层面来说,我们不禁要问: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自理、热爱劳动,形成积极生活态度为主要目标的劳技教育怎么了?

1、要全面、常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将此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一个必查内容之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最有生命活力的课程,是最能凸现学校特色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当前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还存在着不平衡现象,特别是劳动与技术教育更是在可有可无的“边缘”状态。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长足发展,全面常态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建议在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的同时,制定措施,有效落实,并在办学水平评估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把该课程作为教学督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的督查、评价能促使学校领导、教师重视该学科的发展。

2、劳动教育需要在劳技教育中实践,也需要在其它学科中渗透

学校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不但要教给学生自我服务劳动的基本技能,还要开展公益劳动、家政和职业体验等方面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的情感,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并向其他学科渗透。例如,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向学生进行劳动观点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认识水平,指出学生的劳动行为方式;在数学课中结合应用题渗透劳动教育。在强调劳动教育的多学科渗透和多渠道实施的同时,努力发挥劳动教育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等方面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亲近劳动与技术世界的积极情感、良好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3、家校合作,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自理能力

什么是劳动?要让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习也是劳动,是脑力劳动,但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是永远离不开脑力和体力劳动的,为了独立自主,我们要引导孩子参加必须的体力劳动,比如适当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公益意识。

不要让我们的家长给予孩子过于精心的呵护,而缺乏必要的劳动锻炼和生活磨练。大量记录表明:从小干活的孩子较有才干,充满自信。美国心理学家威特兰从40年代开始对490名男孩子跟踪调研40年,结果表明:除去智力、家庭收入、种族背景及教育程度等因素外,常做家务的孩子比很少干家务的要幸福得多。

第2篇

一、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分层开展培训

1.组织参加《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

2020年12月24日,区教体局组织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织的学习贯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深刻了解《总体方案》出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方向的指挥棒,报告会解读了《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以及下一步的贯彻要求。让全体教体系统职工全面了解了《总体方案》精神实质、总体部署,及对五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

2.区教体工委及时传达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总体方案》颁布后,我局高度重视,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分别于3月24日、4月22日先后到市教体局,就《总体方案》文件精神要求,与分管部门领导进行磋商座谈。并于4月19日,徐永生第一时间主持召开班子成员、教体机关全体成员、各中学中心学校校长扩大会议,组织原文,再次原汁原味学习《总体方案》文件,也明确了督导室领导、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牵头负责,确保了这项工作有人抓。会议强调,一要强化政治担当,深刻学习领会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增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要坚持对标对表,全面对照《总体方案》,以破“五唯”为导向,破立结合,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三要抓好学习宣传。既要扎实抓好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全员培训辅导,还要注意开展面向家长、学生、社会公众的宣传引导,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3.各中学中心学校多种形式学习《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各中学、中心学校通过班子会议、支部会议、半月例会、教职工大会、党小组会议纷纷组织学习《总体方案》文件,深刻领会关于教育评价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学习培训,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做到人员全覆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的、细化的举措,坚持破立并举原则,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学校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全面清理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教育厅、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区教体局及下属学校对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负面清单》,对照清单,全面梳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政柔文件,凡是与《总体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种做法规定,都必须坚决改过来,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规定,将依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进行修改。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规定,废除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试行)文件,其中设置的中考奖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测评奖。确保教育评价改革任务举措落地见效。

三、牢牢把握育人方向,加快构建特色的“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多年来,我局围绕立德树人,在教育评价改革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突出德育实效

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区教体工委制定《区教体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对学习教育工作作出时序安排。机关党支部在统一征订学习资料的同时,编辑整理最新讲话精神学习资料,每周一开展学习交流,丰富大家党史学习内容。全区各中小学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党史知识展板等宣传阵地,白泽湖中心学校采取制作党史音频、大桥中心学校罗岭初中请志愿军老战士到校上团课、讲党史,大枫初中朝阳路小学组织学生到独秀园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大桥中心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内容打造党史“云”课堂,还有的学校推出一期争当“学党史小达人”在线答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手抄报、出一期党史百年天天读主题板报、自创绘本、分享阅读、课本剧展演,以及邀请知名作家进校园等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丰厚学生文化底蕴同时,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全区中小学校宣传员清明前夕瞻仰市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言。内容丰富多彩,学习入心入脑。此外叶祠、朝阳科普社区联合区科协、叶笃正气象科普馆联合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参观了叶笃正生平陈列馆和气象科普馆,普及了气象科学知识,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叶笃正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科学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伟大精神,从小树立科技强国梦想。”

2、提升智育水平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区先后隆重举行2019年“文学进校园”活动和2020年小学语文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徐永生在致辞中指出,区“文学进校园”活动自2019年6月启动以来,先后邀请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来讲学,组织师生前往两邓故居、严凤英故居等地采风,举行妙趣横生、别开生面的中学生成语大赛和首届童书讲述比赛。特别是疫情期间,小语人开展的“停课不停学,好书伴你读”系列活动,童诗系列课程,温暖和照亮了莘莘学子。他希望全区中小学坚持阅读立校,推动“文学进校园”,让校园弥漫书香。

活动中,师生同台演绎,声情并茂地为大家呈现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稻草人》《小王子》等十多篇课外读物作品,在讲述过程中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各自学校开展文学进校园的活动场景和近年来师生的文学创作成果。大桥叶祠小学程小凤、吴飞的《花朵开放的声音》和邱昱《稻草人》《舍身堵枪眼》等经典诵读更是得到精彩的演绎。本次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得到了各级媒体记者的大力支持,引起了广泛关注。市新华传媒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区融媒体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摄像报道。

3、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开齐开足好体育课程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桥中心学校举行“多彩童年阳光成长”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大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朝阳路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及七所小学带来的精彩纷呈的体育大课间视频。师生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饱满的精神,矫健有力的步伐,赢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教体工委委员、副局长马宏岱指出大桥中心学校举办的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活动,展现了大桥新时代好少年应有的风采,大桥新时代教育的风采;无论是大小学校都动了起来,孩子们在开心的学、在练,这就是“3+X”的成果;希望各校坚持下去,将经验传授到区各校,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精神贯彻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4、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誉提升行动

“3+X”进校园如火如荼。高位起步,以黄梅戏、书法、武术三项活动为基础,以国学经典、廉政文化、科技、发展、足球体育运动等为补充,STEAM课程,结对帮扶促融合

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促进有效融合,加快STEAM课程建设,与浙江省嘉兴实验小学结对帮扶,暑期开展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精心打造“3+X”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品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聘请名家专业指导,引领活动纵深开展。

素质教育亮点纷呈。(1)小学生足球跻身全市四强;(2)城区小学生田径比赛,勇夺2个团体奖;(3)全市中学生社团文化节,集体、个人双丰收,5所中学、5名教师榜上有名;(4)成功举办全区“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小学生讲故事和中学生演讲比赛,并在市赛中获得二、三等奖;(5)儿童阅读研究推广风生水起,引领全区青少年儿童迈入阅读新境界。

5.加强劳动教育

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劳动技能,锻炼他们的意志,砥砺他们的品行,大桥中心学校在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劳动教育现场会,研讨了《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方案》,大家一起参观了劳动活动室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分享了本校是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并畅谈了今后如何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劳动教育。余金明强调各校要本着“德智体美劳,五育齐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要有意识的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中心的共性课程,开展好本校的个性化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四、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确保落地生效

有了好的方案、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于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主体,需要方方面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改革作了整体部署,文件出台后,更重要的是抓好改革落实,确保落地生效。

落实改革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总体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明确落实举措。各校要狠抓落实,切实破除“五唯一”顽瘴痼疾。学校可先行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各中学、中心学校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扩大辐射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专业化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困惑一:齐抓共管、通力配合

当前,高考的竞争激烈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学生的课业与心理负担未见缓解,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繁重的课外作业、上扬的学区房价等导致教育内卷愈演愈烈。各校抓管理的同时就有比拼,社会大环境还在关注高考成绩,在全社会要形成唯分数、唯升学论,还要有个过程,像一中四中高琦这样名校,生源爆满,学位紧张,以及房地产抢占先机,引进名校,提高升学率等方式吸引购房者。教育作为杠杆,只有让全社会达成一致共识,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困惑二:加强联动共同营造改革良好氛围。教育评价改革要想落地,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配合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新闻媒体也要加大对科学用人理念和做法的宣传解读,增进社会共识;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下一步思路举措和意见建议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充分考虑教育评价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通过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逐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完善各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健全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

1.加强学习,共同抓好《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

扩大日常学习的范围,不囿限于教育评价方面,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支部大会、党小组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研讨,5月底前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坚决把中央、省、市《总体方案》精神落到实处。

2.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一是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二是改进中小学校评价,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

第3篇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现象,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发生过几次,有的小学生不会削铅笔,有的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二、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

通过对本校学生网络调查、个别调查,对其他学校小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了解,笔者认识到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学生不爱劳动,怕脏、怕累。

低年级中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自我服务性劳动,往往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有的学生真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学生上学迟到不找自己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长,甚至索性发脾气;经常进行家庭服务性劳动的学生不到10%。

2、祖辈对孩子宠爱变溺爱,捧在手里、含在嘴里。

现在孩子的家长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正确认识,也有较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祖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往往对孩子更加溺爱,对孩子护短,更别说是让孩子自己做事了。有的时候还出现家长教育孩子,爷爷奶奶训斥爸爸妈妈的现象。

3、学校教育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形成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一些活动课,实践课成了自习课、语数课的情况屡有发生,学生失去了活动与实践的机会;有的老师以劳动为惩罚,致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

三、对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都是队员们喜爱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和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务劳动;“我是小帮手”,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并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我是小大人”,在师长的指导下,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内容。还可以根据低年级的队员上进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竞赛:整理书包比赛,系鞋带比赛等。

2、加强家校联系,更新家长育儿理念。

爷爷、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样爱孩子,宠爱、溺爱,总之他们对孩子都很关心。这是教师、家长相同的地方,我们要从为孩子的将来为出发点,拉近家校联系,从而为家长接受老师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础。学校要组织家长学校,定期做育儿理念讲座,有条件的可以请一些专家作专题讲座。

第4篇

一、通过爱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初中生而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健康成长是尤为重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在班级环境中形成的。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教师如能用大海般的爱对待学生,学生就会从内心敬佩他,从而接受他的教育,总之爱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学生就应有爱心,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学生的爱心亦如此,只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定能促使其思想发生改变,纠正其不当言行。因此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对学生满怀爱心,用充满爱意的胸怀去了解班级情况、学习风气,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们注入无私平等的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平等博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工作的根基。目前一些寄宿在学校的初中生,因为学校的客观原因,对寄宿学生的生活管理不是很到位,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花较多的时间去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尽量解决他们在生活上与学习上的困难。同时班主任还须与学生定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信任,是最为可靠的知心人,如此一来就能通过爱心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架设一座思想交流的桥梁,学生的不良行为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纠正。

二、改变学生错误观念,引导其形成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少教师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但结果却不是很理想,一些学生因为没有压力在学习上没有任何改观,甚至不少学生认为教师孜孜不倦的教导是一种软弱的表现,根本无法管理自己,上课讲话、睡觉、不做作业,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对此,教师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引导他们知晓:构建温馨民主的班级氛围,需要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从他律变成自律,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变成自主学习的状态,进而形成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呢?具体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第一、让学生充分理解自我尊重是以得到他人尊重作为根基的,是构筑自爱的品行特征。虽然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但他们也期望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当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决定将过于僵化的师生关系彻底转变时,我和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度沟通:大家认为与老师交流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同学们希望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给大家上课?大家理想中的班级氛围是怎样的?你们心目中最理想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们都表达了一致的意见:喜欢和蔼可亲、面带微笑的老师;喜欢温馨和谐、民主宽松的班级氛围。我当即对学生保证以后一定朝着他们的理想老师靠近,并引导他们知晓和谐的班级氛围与教学环境需要借助大家的自我管理意识来完成,只有每个同学都形成了较强的自律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大家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应有的乐趣。唯有懂得自爱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别人的尊重。对于大家而言,实现自爱的最佳途径就是严格遵守班纪班规,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将学习视为自己分内之事,成为学习的主人公。第二、让学生深刻理解自身存在价值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曾说过:“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r值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最终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可见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高的积极性,就要引导他们知晓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就是创新式的人才和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进而通过具体事例启发学生认识到提高自身价值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学校的管理就是让其成为时展需要的人才,只有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方能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之人。当学生理解这些道理后,他们的思想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再被动地遵守纪律,不再被动地学习知识,而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主意识,认为遵守纪律和学习都是分内之事,久而久之,在学习上就会产生强烈的自主意识。

三、从细微角度开展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明白细节在人成长中的重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工作不仅要学生明白细节教育的重要性,更应从细微处对学生进一步进行德育教育。具体来说,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实施“用餐教育”。作为初中班主任应经常教育学生在食堂用餐时不能肆意浪费,不能根据自己的喜爱挑选食物,用餐时懂得礼让他人。第二、实施“床头教育”。 班主任应教育学生早睡早起,晚上不要熬夜在床上看电视,看课外书籍,养成整理内务、叠被子的良好习惯。第四、实施“劳动教育”。 班主任应强化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政治教师应告诉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的重要性,班主任在教育其明白劳动重要性的同时还须进一步从细微处督促学生在校内完成适量的劳动,让其从行为上真正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第五、实施“礼仪教育”。 班主任应经常教育学生尊敬长辈,让他们养成主动和别人打招呼的良好习惯。当然,在这方面,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在学生面前发挥表率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懂礼貌的良好习惯。这些细节性的德育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而这些优良的习惯则能让学生在各项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如能根据上述建议大力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定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形成良好的班风,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雷宏桔(1975-),女(汉),湖南衡阳。衡阳市珠晖区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化学教师。

参考文献:

第5篇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它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

我们归庄小学处在沙溪镇偏北,这里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地方,所以我们班级里大不是是外地来这里读书的孩子,生源也比较复杂,有的还是本地留守的孩子,多数父母孩子外出打工,时常不在家,加上父母文化水平低,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力量,还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繁忙,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还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繁忙,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还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繁忙,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许多不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家访让我感受颇深:

第一、全面地认识学生。我们了解了很多在学校生活中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例如有些同学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里却很活泼好动,而有些正好相反。有些有个性的学生,本来觉得很难管,但走进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家庭背景之后,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想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好把握了。

第二、沟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过家访中与学生父母的交谈,感受很深的就是稍有文化的家长,越是责任心重,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也通过自己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教育;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是放任自流,只顾着自己的工作,一门心思的挣钱,对孩子根本就没有责任心的,通过这次家访也和中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孩子是家庭里的希望,也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根据他们家庭的情况,帮助分析他们这种教育是落后的,是他们也担任起做父母的责任,谈话中,有的父母恍然大悟,对自己的作法表示惭愧,同时我们也和他们交流了我们的教学理念,从而使学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较好的结合。

第6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教育;角色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一般方法

(一)建立必要的家园联系表。在家园的相关联系表中主要作用是体现行为习惯的培养,父母做一些特定的需求,需要父母监督孩子严格执行鼓励孩子进步,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王周凯儿童最初不在家工作,依赖,宅基地的联系表单后,他变得更加勤奋,我母亲的这篇文章联系表格备注栏:王周锴今天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既认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带非常好。妍妍的妈妈也反映原来孩子吃饭总是要人喂,有一次妍妍又不肯吃饭,要妈妈喂,妈妈说:“小朋友要自己吃饭,你自己吃饭,妈妈给你吃饭宝宝栏里打勾。”妍妍连忙低下了头把饭吃完了。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做好家园小憩。家园小憩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通信链路列,反映工作和教学的一个窗口,它是一个花园的教育交流,加强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使他们形成凝聚力,共同实现幼儿教育质量。“家庭互动”、“回音廊”、“兴趣”专栏描述了一些父母教育信息,科学方法教育他们的孩子,所以,父母理解和掌握的幼儿园行为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需求和多做教育工作的老师,但家长可以把他们的意见和要求,通过回音廊是传递给老师。为了实现他们的家园,共同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目标,教育的整合为家里建一座桥。

(三)开展必要的家教论坛。家教论坛围绕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如:如何通过讨论儿童劳动教育的家庭,这样的父母知道孩子们喜欢的工作文化是道德高尚的情感内容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忽视这方面的教育,一切都为了孩子,努力为孩子们食物和衣服,所以,孩子们长大就“人我:“不要想,“我将住在一起。“父母学会了劳动教育的幼儿园,第一次自助服务劳动、教育、孩子做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穿的衣服,洗手帕,还为别人做点什么。如家里,照顾孩子帮助妈妈和爸爸拿拖鞋帮助父母把菜等。导师论坛内容组织也可能让经验丰富的父母谈论儿童早期教育的经验,或通过视听手段,请家长和孩子从幼儿礼仪规范的视频观看,利用各种形式,使孩子真正理解孩子们的父母恰恰好习惯帮助父母育儿科学的,一步一步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做好亲子活动。开展各种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见证了孩子们在花园里的性能,了解他们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也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增加了乐趣。结合公开课活动,我们设计了橙皮活动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这样孩子在实践中锻炼手部运动,理解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的辛勤工作,做他们自己的事情要做,没有父亲,母亲担心,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父母做一些他们会做一些如:擦桌子、扫地、垃圾,等等,来提高孩子的道德意识,培养孩子们的感情,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的社会交互,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爱别人。在“新年节目爱孤儿院,”事件,孩子和父母共同努力把家里的书,玩具和其他物品去幼儿园,而且支付或直接购买的贡献,表达对孩子的爱,使孩子理解关心有困难的人,将会分享他们的快乐给别人,这是唯一真正快乐的人。

二、幼儿家长角色的新定位

(一)家长是幼儿教育课程的参与者

1.材料的提供者。幼儿园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长这一重要的资源,鼓励家长与幼儿园合作,为幼儿园提供所需的材料。可请家长将家中的一些闲置物品、废弃物品提供给幼儿园重复使用。有的家长是开设玩具店的,可以请他们为班级推荐一些新颖、独特的玩教具;有的家长在家务农,也可以请他们帮助幼儿园提供适宜的植物和小动物在种植区、饲养角供幼儿观察和学习。家长往往拥有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为幼儿园及班级的活动增添新内容。

2.环境的创设者。以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由教师全权负责,而今很多幼儿园开始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让幼儿亲手去布置和设计自己的游戏与生活环境。在瑞吉欧家长中心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认为家长也应当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体之一,无论是班级主题墙、楼道走廊,还是幼儿园区角的布置,都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家长参与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参与主题的选择,开拓幼儿和教师的视野;参与材料的提供,丰富环创的内容;参与方案的制作,增加亲子互动;参与难题的讨论,寻求新的视点等。

3.经验的分享者。瑞吉欧学前教育机构实践的是一种“社区管理模式”,即幼儿、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相互协作、相互融合、相互分享、共同参与到学前机构的组织与管理中,141形成一种开放、互动、民主的管理氛围。在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机构“社区咨询委员会”,其融合了来自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的各种教育力量。家长通过这一机构来与教师、专家以及教育管理者交流互动、分享经验、提出建议,共同致力于幼儿的和谐发展。

4.课程方案的选择者和协商者。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定期参观、定期召开家长交流会、亲子合作会等途径来增强家长对于幼儿教育课程方案的选择、协商和制定。如果能将家长的经验、建议较好地融人到课程中,一方面能极大地丰富课程主题的内涵,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出一种开放式的民主,有助于增强家长自身主体教育意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家长在这一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可见,将家长的建议融人幼儿园课程,不仅拓宽了家长参与课程的途径,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做出正确的课程决策。

(二)家长是幼儿教育课程的合作者。

1.活动的支持者。家长应为幼儿的教育活动提供全方位、宽角度、多层次的支持。从材料的提供到参与制作,从课程主题的选择协商到课程的实施、评价,从家庭教育延伸到幼儿园教育,从物质支持渗透到情感态度的支撑,期间的每次过渡都是家长育儿理念的一次飞跃,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一次提升。家长积极主动的参与、关心可以提高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促使幼儿更加大胆、勇敢地表现自己。家长与教师的积极交流,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对于孩子的关注,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还可以增强与孩子的互动与了解,拉近亲子关系。

2.幼儿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家长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通过社区咨询委员会,与专家、教师交流沟通,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家长还应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和教师一起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成为引领幼儿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接第121页)

3.家园共建的联结者。幼儿教育并非是幼儿园和教师单方面的责任,而是家园双方共同的责任。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不同需要生成多元化的家长参与方式,而并非只采用要求家长主动配合的单一模式。多元的参与方式能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情境因素在儿童需要中的作用”,这有利于他们与教师一起帮助儿童理解周围的世界。因此,家长作为联结者,不是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就作罢,而要以各种方式增强家园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交流。实践中,基于幼儿需要的差异,家长参与课程的方式有:参与式观察、倾听式参与、主动行动的参与。家长应学习与掌握这些有效的参与方式,并积极主动地加人到幼儿教育队伍中去,成为真正的家园联结者。

参考文献:

[1]华正宏,钟锐锋.关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0)

[2]陈淑琼.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

[3]王新菊.浅谈家庭和幼儿园教育观念的转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

第7篇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育人“德育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的基础。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中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同时,它也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

当代中学学生出现了新的积极思想特点,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求真求是的观念增强,不盲从,思路开阔,敢想敢做,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他们希望拥有一切,但不懂要为他人作奉献或牺牲: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追求实惠,择业取向偏重个人的经济利益。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班主任是班级授课制的管理者、组织者,班主任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各科任课教师的思想、行动方向;直接影响整个班上学生的思想、行动方向。据其特点,为了确保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加强了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1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督促教师上好各门课程,学生学好每一门课程,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参加校园劳动,都参加校园艺体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身心得到陶冶。监督语文、数学、英语主要学科课程不能占用音乐、体育、美术、劳技课程的时间,更不能占用班队活动课上文化课,转变文化课比艺体课重要的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不断增强学生体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心态,养成健康人格;加强美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审美和创造能力,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

2 让每个学生心中都充满希望

接受教育是每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使每一个受教育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才途径。班主任工作监督各位任课教师教育好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扶持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适当地单独辅导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各位老师的关怀,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抛弃不放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给他们指点方向,放飞想想,坚持到最后。比如说,我班有个艺术生,上课老睡觉,从不交作业,家长批评他时,他就赌气不吃饭,家人拿他没办法。在课余时间,我就找这个同学聊天,聊一下他的艺术学得怎样,对哪行有兴趣,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家里人的期望,后来该学生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变得勤学好问,尊重别人。

班主任每周组织学生召开一次班级周前会,以表扬为主,适当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让学生每天看到希望,看到进步,感觉到老师慈祥的目光。班主任每月组织各科任课教师召开一次班科教师联系会,以表扬为主,适当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班主任向各科任课教师提出诚恳的建议,要让同志之间感觉到有股合力,共同建设好、管理好班集体,要让每一位教师感觉到这一个月工作有成绩,教的学生有进步。

3 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实用技术型人才和各种高素质的劳动者。物理、化学、生物课,任课教师把实验器材带进课堂发到学生桌子上。班主任要抽时间帮助搬动、清理器材,督促学生使用好器材,完成好当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适当地指导学生跟上物理、化学、生物教师的上课节奏,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和理化生教师配合默契,是我们学习榜样,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成果是合作的结晶,不是那一个人的独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用技能,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4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学习场所不再限于学校,学习已成为贯穿人一生的活动,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班主任工作每天要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是否完成,每天回家是否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果没有完成好,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管理好孩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一天一天的积累,学生的习惯和能力才能潜移默化地扎下根来,学生才会一天一天地成长为有学习习惯,有劳动态度,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学生将来会终身受益,天天有行动。

5 树立系统培养观念

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把人才成长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有一部分学生三年后将升入大学继续学习;有一部分学生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相信每一位学生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有的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从事体力劳动,有的从事脑力和体力劳动。这就要求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多种合作,使人才培养的体系更加开放,更加多样化。

总之,班主任是班级授课制的组织者、管理者,班主任的言行、思想观念直接关系到整个班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灵魂的发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了好的班主任,有了好的观念,有了好的教育措施,才有好的班魂,学生才会全面健康地发展,养成劳动态度,劳动意识,养成健康的身心,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社会主义建设才会实现科技强国,社会主义国家才会可持续发展。

第8篇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它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它作为维系教师、父母、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保证学校“两条腿”平衡走路,促使学生健康发展。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家访就是一次让孩子进步的机会,会让一个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生很大的改变。对于一些所谓“调皮” “问题”学生的家访,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了解孩子的心灵需要,不仅帮助孩子纠正错误,更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两课活动我家访了,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使家长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政策、教育情况以及为提高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第二,家校之间加强了沟通,形成了共识。

第三,学校和教师形象有了新的提升。所到之处学生家长热情接待,对教师牺牲休息时间家访表示感谢。

第四,自己在这次家访活动中,灵魂和觉悟得到了提升。感觉身上的担子、责任更重了,面对学生的企盼,即有爱心更有奉献;面对家长的嘱托,即有责任更有使命。

 这次家访也发现了问题。

第一,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

第二,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

第三,家长误认为孩子很聪明,小学回家不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上中学后,希望也能这样。如果不能这样,会不会是老师的教学存在问题或着不够关心孩子。实际上家长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当我们在家访中交谈起这个问题时, 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又进入另一个误区:希望一下子能解决问题企图一劳永逸。

第四,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

第五,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言行不一。

 

家访后本人的思考。

第一,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家访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第三,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第四,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六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

第9篇

关键词:中学 德育教育 重要性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61-01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明辨事非,分清丑恶,追求真善美,就是对德育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科学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诚实守信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内容的具体体现,也正是将其“融会贯通”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中,真正体现出德育渗透与人格修养的作用。

贯通到整个德育工作之中――突出主线。学校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的主线。教育的功能是教育人、培养人。作为基础教育,就是要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那就是一句空话。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学校作为育人的地方,培养出的学生连起码的荣辱、是非、丑恶都没有,这必然是失败的教育。现在是应试教育不得不搞,素质教育不得不喊,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当中进退两难,步履维艰。但是在追求升学率当中,不能以牺牲学生的人格和品德为代价,不能以牺牲一代人的幸福来换取。如果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削弱了,德育工作削弱了,教育质量也就失去了基础,就失去了前提。学生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习上才能获得一种精神动力。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整个德育工作的主线,把对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纳入德育的目标任务和步骤要求中,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体现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贯通到整体培养目标之中――树立标杆。明确目标,树立楷模,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怎样的标杆,对中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出了具体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做保障。如果中学生不懂什么是荣,什么是辱,是非不清,美丑不分,没有良好的行为规范,那么构建和谐社会就失去了人文基础。因此,必须以正确的荣辱观和良好的行为来塑造中学生的素质与灵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如何诚实做人,怎样严谨做事。所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八个标杆既是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也是教育中学生的八个做人标准和做事的楷模。有了这个思想旗帜来指导,推进素质教育就有了方向,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就有了行动指南。

贯通到整个教学改革之中――有机渗透。课堂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阵地、主渠道,要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入课堂,引入教材,引入学生头脑。针对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在思想品德课程中重点突出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行为内容。要在其他相关课程里特别是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中融入良好的行为习惯决定着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内容。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融会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营造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要把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知荣明辱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的习惯,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带动校风、教风和学风的根本性转变。要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比如主题队会、班会、专题讲座、讨论辩论会、知识竞赛和体育活动等,让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会、感悟、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道德教育的意义;让每一面墙壁都充满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让每项活动都发挥养成健康人格教育的作用。

融会到素质教育过程之中――加强实践。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环节,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彰显道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在学生实践教育环节中强化道德教育的要求,把树立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客观要求内化为中学生的自觉行动。要通过参加爱国主义基地教育、课外实验实践基地教育和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

融会到教师队伍建设之中――强化师德。师德和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道德教育的效果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要把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师德师风是进行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树立良好校风教风学风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让每一位老师懂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离不开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学生的身上,总能或多或少看到老师的影子。所以,老师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身先垂范尤其重要。如果教师队伍抓不住,师德师风建设搞不好,那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就会落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