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七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时间:2023-08-18 17:38:53

导语:在七年级语文教学随笔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七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名著导读 阅读计划 激发兴趣 阅读方法 形成习惯

回顾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深深地感到,学生中考成绩的优秀与三年来学生们大量阅读名著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让我真正体验到了名著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巨大作用,同时阅读名著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国家教育部门为此也指定了中学生每一个学期的必读书目,这些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中学生必须阅读的精神食粮。而且近年的语文中考当中,名著或者是近当代作家的名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阅读当中,而且名著考题也需要学生对文章情节有深入理解,才能较好地作答。这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

我们同时也会发现,现在初中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不乐意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一些名著。学生平时作业较多,课业负担重。他们常常会把看电视和玩电脑当作课外的娱乐消遣方式,这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特别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中学,学生家庭环境大多一般甚至困难,家中少有藏书,家长也较少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因此,真正能完整读过名著的学生很少。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走近经典,阅读名著,已成为每位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在名著导读的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 制定阅读计划,设定目标。

阅读计划须按年级制定,详细至每学期、每一个月、每一周。特别重要的是七年级。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过渡到中学,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不强,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准确地设定目标,让目标成为他们精神跋涉的前方驿站,引导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按计划达成目标。七年级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这时候打下了基础,往后在八、九年级才能循序渐进,事半功倍。在六册的语文教科书中,规定了每学期必读的名著篇目,但在课文当中其实也提供了不少的可读名著。依据这些,我们拟定七至九年级的阅读计划如下:

制定每学期的阅读篇目后,还要布置适当的阅读量,合理安排好阅读的密度和时间。九年级的必读篇目不少,但九年级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因此,可以把九年级的阅读任务放到七、八年级。比如,可以把九年级上学期的《水浒传》、《傅雷家书》放到七年级,把《格列佛游记》和《培根随笔》放在八年级,九年级上学期阅读《简?爱》。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加以灵活安排。在平常的阅读中,七年级学生每天要抽出一个小时进行阅读;八年级,让学生每天抽出30-40分钟阅读;九年级因为学习时间紧张,阅读尽量安排在寒暑假以及周末,平时让学生每天抽出15分钟左右阅读回顾精彩片段,包括12部必读名著。同时,七八年级每周可安排一节课让学生阅读或点评名著。

老师光帮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还不行,学生必须要落实计划才能收到效果。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拟订一个可行的措施,比如每月阅读的篇目内容、每周的进度、每天阅读的时间等等,制成一个表格,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栏中,以起到互相监督、互相鼓励的作用。也可以在全班进行阅读比赛,看谁读得更多更快。总之,在班级中要营造一种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让每一个孩子能落实阅读计划,养成阅读习惯。

二、激发阅读兴趣,快乐阅读。

名著阅读是快乐的,名著阅读也是枯燥、艰辛的。要想快乐阅读,必须有兴趣做基础。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人们只有在活动中对某种事物萌发的情感,才会去学去做。”兴趣是学生阅读的最佳老师。教材中的名著导读对作者、主要人物和情节作了简要的介绍,展示了作品精彩的片段并进行了简要的点评。有的学生仅凭兴趣看一下,或者在老师的讲课中快速浏览一下,而大多数学生是很少认真看的,很多学生就算看也是为了应付考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或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学生主体与文本的距离,使之产生一定的阅读期待。

1.视觉欣赏激发阅读兴趣。

用影片片段也可以很好的激起阅读兴趣。比如播放《荒岛余生》的一个片段:主人公处于一个荒岛,赤脚艰难地走在水中,脚烂了,鲜血从红肿的腿脚上流出来。主人公咬着牙,脱下上衣,把他撕下,包裹在脚上,拄着棍子继续前行。主人公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才出现这一幕,学生都很想知道。这时候就可引导学生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同样,《骆驼样子》、《西游记》也可以播放片段让学生观看,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课堂引入名著内容。用教材名篇之“点”带动相关名著之“面”。课堂教学内容里,有很多名著的选读,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全部。比如,学习课文《寓言四则》(七年级上册)就可以联系《伊索寓言》;学习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下册)就可以联系《名人传》;学习课文《智取生辰纲》(九年级上册)就可以联系《水浒》等等。因为是课堂学习,学生对这些选读部分有一定的了解,但同时又不能全面了解其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等,学生就会自然产生探求的愿望,利用这一点可以让学生走进名著。

第2篇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随写”习惯

兴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写作也是如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写作中,获得愉悦体验,达到事倍功倍的学习效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从随写方面,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让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开始留意生活中的一切,对于人生有自己的思考,虽然内心比较茫然,但对未来充满憧憬,渴望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乐于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看法。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随写”习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洞察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情,写下自己想说的话,通过随笔表达情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作文教学更加生动,更加生活化,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明确写作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的随笔训练

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写作教学目标,让学生多写、多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随笔训练对于初中作文写作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写、认真去写,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随笔训练的随意性较大,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作文教学也是如此。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缺乏系统的训练,即使已经确立了大致的教学目标,但由于各个教学阶段的教学目的不够清晰,导致随笔训练目标不够明确。随笔训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应具有系统性,明确教学目标和训练目的,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构建随笔训练系统,例如,初一的作文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而初二作文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说明文和散文写作能力,初三的作文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专题和议论文写作能力,明确初中各阶段的作文教学目标后,制定随笔训练短期目标,让学生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进行随笔训练;其次,通过对生活的观察,领悟情感,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最后,通过系统的随笔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写作思路

作文写作需要想象力,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应通过随笔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让学生续写故事、续写课文、续写小说。在七年级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写出游行之后的故事;在进行八年级第二单元《最后一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续写主人公小弗朗士放学后发生的事情。通过随笔续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八年级七单元《背影》一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涵义,模仿《背影》描写自己的爸爸;学习了《故乡》后,可以让学生描写自己的故乡;让学生阅读《美丽的西双版纳》,并以游记的写作形式,写下自己参观游览的经历。另外,在学生阅读小说、童话寓言故事后,可以让学生写下读后感,随看随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此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

四、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

第3篇

关键词: 语文 评价 多元化

传统的语文评价是以一张试卷定乾坤。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作出合理的反映。一个冷冰冰的分数更不能涵盖学生的态度和情感的所有内容。这样评价内容导致了许多弊端:语文学习与生活脱节,学生人文精神的匮乏,情感发展的干瘪,不能不说与我们评价的单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应该是很丰富的两个字。它寄托着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它涵盖着人类社会一切的辉煌。中考的决定性作用又让我们不得不采用这种急功近利的考试评价方式。

1.语文多元评价的目标要求

我们的多元评价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为总的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通过多元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2.语文多元评价的内容组成

笔者通过近十年的探索把评价的内容(百分制)确定为:书写(5分)、朗读(10分)、课外积累(10分)、课内积累(10分)、课堂表现(20分)、语文活动(5分)、期末试卷(60分)共七项。在整个方案中每一项内容的考评呈梯形向上发展。

我们以书写来说,七年级时,以生活日记的书写质量为主,通过一学期日记的书写及质量,在期末为学生打出书写分。八年级时,生活日记改为每周三篇的生活学习感悟随笔。这样,一练书写,二练写作,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了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朗读的评价在七年级时进行。课堂上,对自愿读课文的学生,依据朗读的情况,当场为学生打出朗读分。如果本人满意,就以这次的分数作为本学期的朗读考评分;如果本人不满意,可以申报参加朗读考试。朗读考试的总题目:寻找身边之美、歌颂青春。学生从课内外找适合自己朗读的材料,利用每周的阅读课进行朗读考试,我和两个代表组成评委,当场亮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时读完之后,听众还要对朗读者提一个问题,由朗读者来回答。这一措施,主要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兴趣。

课外的积累,七年级主要积累新课标要求背诵的唐诗,八年级积累新课标要求记忆的古代散文,九年级积累现代大家的经典名句名段。对课外积累我们采用笔试和口试两种考查形式。课内积累主要是指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由每次小测试成绩取平均分而得。这样的评价内容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学生的求知过程,注重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语文多元评价的方法

教学中我们以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为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挖掘潜能。在整个评价方案中,评价方法依据评价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有的直接打分,有的发奖励卡,有时算小组的平均分,有时算个人得分。

为了突破这一难关,我们采用发奖励卡的形式达到有效量化课堂表现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发动学生自制课堂鼓励卡。卡片分两种,一种是课堂提问卡,一种是课堂回答卡。每种卡设3分和5分两个分值,每张卡片上不仅要标明分值,还要写一些鼓励性的话语。结果学生制作的卡片丰富多彩,鼓励性的语言既让人振奋,又让人感到温暖。一位同学在贺卡上写道:“精心地设计自己,耐心地准备自己,抓住机会勇敢地展示自己。”于是,在课堂上对能准确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的同学就发3分的卡片,对提问有新意,回答问题有创新的同学就发5分的卡片。学生得到卡片之后,在卡片的背面写下自己的姓名及得到卡片的时间,下课后,由课代表填入学生语文平日成绩表中(此表贴在教室后面)。

这样初中生能够正确地面对同学之间的交往,充分地激活学习语文的内驱动力,也为他们提供了青春才华展示交流的平台。他们为了得到精美的卡片,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踊跃发言。为了得到5分的卡片,他们充分发挥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的优势,大胆思维,独辟蹊径。学生的创造热情空前高涨,因而,课堂成了学生灵性飞扬的乐园,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交流的信息网。

4.语文多元评价的重心

在整个评价中,重心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淡化结果。因而,我们就能轻装上阵,组织一些学生喜爱的语文活动,开阔视野。语文活动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参照课本的语文活动。另外,根据新授课的内容设计活动内容。比如,每学期我们组织的语文活动都有新闻会,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配合每单元的散文教学。我们按照政府机构召开的新闻会的要求,布置学生搜集散文大家的平常生活和代表作品。这项活动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再利用语文课前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新闻会。每两天一个组,在播报新闻时,由我和课代表给每一位播报新闻的同学依据新闻的写作质量和播报情况打分,然后算出每组的平均分,组平均分数为这次语文活动的个人成绩。

除了有集体合作的活动以外,还组织了一些展示个人阅读能力的“读书报告会”。指导学生写读书报告,对读书报告的内容也做了一些规定。例如:读书报告中必须有对整本书的评价,还要有对其中某些篇目的评价和感受;评价的角度可以从文章的主旨、写作的技巧、人物的刻画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我们也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查阅有关资料,供自己参考。然后,我们用大阅读课进行读书报告活动,首先在小组交流,点评并打分,这次的成绩作为一次语文活动成绩。我们把一学期每次语文活动的成绩之和作为本学期的语文活动成绩。

5.语文评价的注意点

5.1注意欣赏激励

初中生特别需要别人的关注,尤其是自己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评价中我们应多以欣赏的口吻对待每位同学的独特构思,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尊重与满足。

5.2注意激活思维

评价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洞察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走向,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说、多写、多读,让他们从教材中探寻出自己的理解感悟。

5.3注意培养创新

第4篇

关键词:阅读赏析;写作指导;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05-02

讲读课文和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要内容。在大多数教学安排上,这两块内容是分开进行的,比如有些学校的课程安排中,“语文课”和“作文课”是两门课,虽然是同一个教师教授,但是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认为这两部分是没什么联系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写作部分有如下要求:“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讲读课文和作文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对此,我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首先,从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会观察生活。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是因为感觉无话可说,其实他们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不知道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可以作为素材写进作文里。我们的大都课文内容在这方面可以给他们很多的指导。以我们学校现用的人教版语文课本为例,里面选取的文章大多是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精品。比如七年级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作者通过一件童年历险的小事谈对人生的感悟;散文《春》和《济南的冬天》写到了我们身边的美景;《散步》将寻常人家的小事写得格外温馨感人;文言文《童趣》把属于孩子的那份独有的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讲解这些课文我就可以告诉学生,他们应该用心去品味感悟自己的生活,生活当中每一件能够触动内心的小事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不仅如此,我讲解完古诗词后,学生们就会将这些诗句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比如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山水的诗句,写思乡之情的诗句,写远大理想抱负的诗句……学生们把这些诗句用在相应的文题中,也为文章添色不少。而《我的信念》中的居里夫人,《邓稼先》和《音乐巨人贝多芬》也为学生写议论文提供了很好的事实论据。

其次,在赏析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并应用在写作中。在阅读赏析课内文章时,老师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写作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表达手法。根据我的观察,大多数学生把这些手法当成做阅读理解时的答题指导,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将这些技巧用在自己的作文中。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将阅读鉴赏和写作训练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讲香港女作家小思的《蝉》时,我将授课重点放在了“欲扬先抑”这种表现手法上,让学生了解这种手法的使用技巧――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然后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了看法。随后联系了像《第一次真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几篇同样用到欲扬先抑手法的课文,再结合2010年河北省中考现代文阅读题《最美的善举》的相关习题,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示例和练习熟练掌握了这种手法。最后再让学生用这种手法写一个作文小片段,学生们写起来得心应手,再也看不到对作文的畏惧之情。

再次,利用课文,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水平。传统的课堂模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既枯燥又效率低下。所以我将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分成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一,以基础知识为主,学生学习并积累相关的手法技巧;第二阶段――初二,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运用所学手法学会自助鉴赏文章;第三阶段――初三,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技巧鉴赏文章和进行写作。以环境描写为例,初一通过讲《紫藤萝瀑布》告诉学生什么是环境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在讲《最后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时让学生复习加深印象。到了初二讲《芦花荡》、《蜡烛》、《再塑生命》等课时,通过检查导学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手法初探”这部分能够准确地指出文章使用了环境描写,这时我就要求他们可以在自己的作文用加入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到了初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如地运用这一手法了。

最后,将每一节语文课当作作文点评课来上。能用来写作文的时间本来就不多,能用来讲评作文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可是不讲评作文,学生就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于是我就将作文讲评课放在了每一节语文课中。采取的形式是将课文和学生的作文进行比较阅读,比如课文《羚羊木雕》一文既有对童年纯真深挚友谊的赞美,也有对成人粗暴简单教育方式的批评。而我们班邢子恒同学的《陪伴》写的也是同一个主题。于是我就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们进行对比阅读,找到两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学生们看到我把学生的文章和课文放在一起讲授很兴奋,积极性很强,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同学们自己总结出了展现矛盾的方法,利用环境烘托心情的方法等等,我因势利导,提醒他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可以用到这些手法。下课时不少学生表示这节课上得很“过瘾”,知识学得特别扎实。除此之外,我还开展过借景抒情文章的比较,人物描写文章的比较和细节描写文章的比较等等一系列阅读写作课,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第5篇

关键词: 浅谈 中学生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即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良性外延,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广大中学生课外阅读(特别是文学名著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中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在长期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目前多数中学生忽视课外阅读,有些学生基本上在课外不阅读,即使想阅读也不知读什么,从何入手。

一、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的原因探析

1.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兴趣。一些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就是学好课本,把课本上的篇目学好,弄通就可以了,课外阅读只会浪费时间,与语文学习无关。作为教师,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密切关系,帮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其次,要向他们说明课外阅读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根据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至初中九年中,课外阅读总量需达400万字以上,并且课本后面推荐了一些阅读书目。每年中考语文都有少量的与课外阅读相关的题型。

2.现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每天在学校逗留时间长,即使回到家里,也有相当的作业要完成,有的还要看一些辅导书,加上自身学习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使很多学生无暇顾及课外阅读。

3.影视网络传媒的普及与发展,牵引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注意力。读过《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的学生寥寥无几,;有的也只读过少儿普及版或缩写版。

4.有些学生即使想读书,但也无书可读。特别是农村中学生,有的家长不识字或文化较低,家里根本就没有书,学校也没有图书馆,或者有也不对学生开放。致使学生根本无书可读,有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几乎没有读到几本课外书。

二、学生课外读什么

1.作为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他们读一些名著,科普和科幻方面的书 ,让他们对读书产生强烈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知道名著经过了时代的考验,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都是很有价值的。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熏陶思想。比如有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大学生读的最多的书是《平凡的世界》、《悲产世界》。因为这些书可以对学生进行苦难教育。读这样的书无疑对学生的一生也可起决定性作用。其次读一些科普和科幻书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

2.教师要给学生讲一些中外许多名人成长都与青少年时期爱读书有密切关系,比如著名作家高尔基小时候给人家做工,晚上在阁楼上利用从木板缝隙射进来的月光苦读书。在学生对读书开始产生兴趣时再给他们推荐语文课本后面列举的书目,七年级:《童年》、《昆虫记》、《繁星・春水》、《伊索寓言》;八年级:《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九年级:《水浒传》、《格列佛游记》、《简爱》、《傅雷家书》、《培根随笔》。

3.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本名著,所读的书必须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层次。除课本及《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的书外还可以推荐其他名著等书籍。比如古典四大名著、“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还可推荐一些科普和科幻类作品。

三、学生怎样进行课外阅读

1.引导学生应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比如学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可以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这样做课内阅读内容就可以很自然地向课外延伸。

第6篇

【关键词】农村方言区 作文能力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24-03

在语文这门学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因此写作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和语文教师都曾想方设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针对农村方言地区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较为少见,至今仍然是一个困惑着师生们的问题。我校是一个农村方言区的学校,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地方言区的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求有效提高农村方言区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农村方言区学生的作文现状

根据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中的研究归纳,以学生的作文能力为标准,学生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能说不能写型学生。这一类的学生讲方言的时候思维敏捷、能说会道、幽默风趣、词汇丰富多彩、滔滔不绝。但写作文时却思维迟钝,无从下笔,无话可讲,寥寥几字就完事。这样的学生生活经历丰富,内心活跃。但是因为方言和汉语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学生的方言思维能力很强大,但是汉语思维能力却极差。他无法实现方言思维和汉语思维的顺利转换,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无法变成笔下的文字。另外也是因为对汉语词汇积累不多,理解不深不透,难以找到合适的词汇表达方言的意思。

(二)能看不能写型学生。这一类的学生表现为对身边的事看着精彩热闹,但却言而不详,言而无味。写起作文来也是叙述平平,短而无词。这种学生对眼前发生的事只是看热闹,从不用心观察、用心思考,更没有关注细节的意识。事后不管是对事情的叙述还是写成作文,当然也就是简单、乏味无比。

(三)能仿不能写型学生。这一类的学生表现是为作文而作文,从来没有把作文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他抄袭别人的文章,或者只是对范文作简单的改动。如果没有范文就写不出作文。他对作文重视不够,完成作文只是为了应付任务。平时阅读量少,不明白作文的章法和要领。

(四)看不懂,写不了型学生。此类学生对身边的事看不明白,语文基础极差,连基本字词都不掌握,课文阅读更是困难。这样的学生往往是智力障碍者,属于弱智学生。

二、提高农村方言区学生作文能力的策略

针对农村方言区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有效教学。

(一)词汇积累与方言――思维转换与有效作文的策略。《语文课标》明确规定了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能观点清晰、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依照日常生活需求,利用常见的表达模式写作。农村方言地区的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从方言到汉语的思维模式的转换。我们认为学生首先要解决的是表达思维的转换。农村方言地区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他们存在方言表达和汉语言表达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方言的表达思维能力是从出生后就开始学习训练的,是很强大的。但是汉语言的表达思维却是在上学后才开始学习的,相比起来汉语言表达能力是弱于方言表达能力的。因此,农村方言地区的作文教学最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方言词汇和汉语词汇的双语思维自由转换表达的氛围情景。逐一引导学生如何把方言壮语词汇转换成汉语词汇。通过反复练习,许多学生能突破原有的壮语思维方式,写出了言之有理、独具特色的好文章。

1.词汇转换的积累

不管是方言还是汉语言,都各有各的优点。但两者的融合表达最基本的就是词汇的准确运用。学生要想对生活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有准确细腻的表达,就必须要积累丰富的词汇。拥有丰富的词汇才能在方言和汉语言这两种表达思维模式间进行准确转换,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所以对于农村方言地区的学生来说,丰富的词汇积累是作文中实现准确表达的一个最基本因素。

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汉语词汇,还应该能把汉语词汇与方言词汇融会贯通。因此要把作文教学贯穿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平时重视对词汇的积累与运用。

2.表达方式的思维转换

除了要有丰富的词汇积累,学生还要具有表达方式的思维转换能力。因此,教师要优化作文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方言词汇和汉语词汇的双语思维自由转换表达的情景氛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活动能激发起学生热情,积极、主动地把生活和教学活动融为一体,让语文学习与生活融合。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是身边的好朋友,才愿意与教师合作,从而产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其次,实施双语教学(指方言和汉语)是农村方言区学校应当坚持的一个原则。双语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能顺利地进行从方言到汉语、从汉语到方言的表达方式的思维转换,作文时自然而然地就能描写自己的现实生活和真情实感了。

(二)日记与实践――生活体验与有效作文教学的策略。生活体验是作文的基础,没有生活体验是写不出好的作文来的。《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学生的作文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各种方式观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形成独特的生活体验。有了生活体验,学生的作文才能有真情,说真话。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引入生活,激励学生有创意地自由表达,使作文和生活紧密相联,学生就会觉得作文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种精神享受。

1.日记要循序渐进

写日记是最常用的作文手段。日记又可以称之为“随笔”,篇章短小,体现形式灵活多样,表达方式多,可叙事、抒情,也可议论。它能够不择时择地、随遇随历、随感随记、或读或议,不管字数多少,篇幅长短,只要是顺手下笔而成的文字都是“随笔”。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有计划地对学生日记进行指导,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比如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特征,可以要求七年级学生“写得出”,八年级学生“写得顺”,九年级学生“写得好”。让学生在课下随意地写,师生在课上有序地读、评、改、展,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化。长此以往,学生的日常写作完成了“随笔化”“随性化”,但又在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循序渐进,把那些随意而写的文字“化”成像样的文章。

2.作文要注重生活实践,贴近生活现实

生活实践是作文回归生活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现行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描写的生活情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差距越来越大,学生与文章的共鸣点也越来越少。加上农村留守儿童的大幅增多,多数学生失去了父母在劳作、生活上的引导和教育,很多农村学生的现实生活实践经历越来越少,对现实生活的实践体验也会很贫乏。学生要养成对周围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识,重视感受,累积素材。要实现作文回归生活,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把握教材,有序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内外的生活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获取正确独特的生活体验,积累习作素材,从而让课外生活实践成为写作的源泉之一,让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

(三)互评互改――合作交流与有效作文的策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互评互改的合作学习活动有助于信息交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问题解决。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使得同伴成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中合理地运用“组内合作、组际交流”等组织形式,可以使得个人作文变成了团队作文,有利于学生群体互动、集思广益,有效提高了课堂作文的效率。

1.合作交流的形式

一是互评互改,取长补短。通过实验,确定每个学习小组一般由四至六人组成,其中好、中、学困生互相搭配,分组时以学生自愿、教师调配相结合的原则。这样的搭配组合有助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让学生从字、词、句、段、表达技巧等方面都有所收获,从而渐渐习成作文的基本技能。

二是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作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如字词纠错、表达训练游戏、情境表述创设、生活模拟描述等活动,需要学生人人参与,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完成。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训练的渐进性,可视作文教学要求、内容特点与小组成员的个人情况,分配活动任务,通常是 4 至 6 人组成,要做到组内分工明确,组内组际交流充分。这样的组合确保合作交流能和谐、有序进行,收到良好效果。

对学生而言,每一个阶段的合作交流活动都要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并且很难独立解决问题;有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需要综合语文思维方法;还有一些问题具有开放性,结论上可存在较大争议,这些问题能够激起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欲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他人启示或通过集体智慧解决了作文的问题。

2.合作交流的指导设计

学生的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精心指导的设计,合理的指导设计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

一是设计要解决的作文问题具有普遍性。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学生独立解决时比较容易忽略,这是因为学生已经形成一种写作的坏习惯。这种坏习惯的存在影响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一个作文问题如果只是个别学生的问题,多数学生不用通过展开讨论就能解决,教师组织合作交流的学习来解决就没有意义了。一个普遍性的作文问题,学生独立解决是比较困难的,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才能够发现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探求的欲望。

二是设计的作文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仅靠个人独立思考会有局限性,思考不全或者存在争议。开放性的作文问题有多种答案,结果也是多样的。学生感兴趣,学生会自主要交流,而合作学习正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想法,获取同伴的共鸣。在合作交流平台上,学生通过互相争论、碰撞、产生共鸣,最后问题明了,思想统一了,观点得到认可,但答案却不是唯一的。大家在互评的交流过程中对作文加深了认识,获得共同进步。

(四)有效的作文评价策略。课堂作文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潜能、特性、创造性的发展,如何合理开展作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

1.情感投入。情绪和情感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动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作文活动。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重视情感投入,分阶段、分层次地评价学生的作文,不能带有色眼镜去评价学生的作文,更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去评价学生,而是用恰当赞赏、鼓励肯定等热情的语言给学生评价,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

2.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评价语言要有艺术,才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要简单笼统地评价,“好,写得不错”,这样的评价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能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有针对性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作文,又提出改进的要求,寓“贬”于“褒”。学生会在委婉、幽默的评价语言中产生一种安全心理,感到被关怀后的温暖,学习兴趣会很高,又乐意改正不足,有针对性的评价,要有内容,还要有依据,让学生既受到表扬又愿意改正不足。

3.重视归因心理。首先,不要一味笼统地赞赏学生,如“你很聪明,作文写得真好”“你在作文方面有天赋”等,久而久之,会导致其他学生在作文不理想时,就认为自己很笨,没有天赋等,而丧失自信。其次,应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努力,赞赏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文习惯。如“可见你看过很多好文章”“你观察很仔细,描写很用心”“你很善于想像,文笔很细腻”等,这样的评价能引导学生在受挫时归因于自己还没用心作文,从而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坚强意志。

总的来说,农村方言区的作文教学困难重重,需要语文老师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究,为农村方言区的作文教学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卫东.解析历年教学大纲对初中作文教学的要求[J].作文教学研究,2013(6)

[2]毛国定.初中作文教学探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3(1)

[3]胡茂山.小学习作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策略探微[J].考试:教研版,2011(1)

[4]魏敬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研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9)

第7篇

教材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逐渐增加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深度。无论是阅读还是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透过语言表达等表层的东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1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在籍学生60人,其中男生31人人,女生29人。两年来,教师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采用新课程理念,潜心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业绩。经过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新课程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不少同学在历次考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有部分学生,语文学科成绩不够理想,有待九年级进行弥补,争取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

教材分为三大块;整合优化单元、专题、名著推荐和阅读。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教改措施:

一、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编辑意图,理清教材的文化内涵,摆正形成性学习与终结性学习的关系,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教师在备课是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恰当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三、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协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五、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灵活安排和选择专题决内容,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六.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体验评价文学作品的情感和形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阅读科技作品,领会作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4、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5、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6、阅读至少一部文学名著。

二、学生情况分析

109班学生共63人,是由思想性格好、学习习惯已基本形成、成绩底子较好的学生组成的一个寄宿班,成绩相对其它三个班较好。比如:上期期末统考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80%左右,部分学生有好的学习方法,并且对语文足够的重视,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语文缺少感悟,基础不牢固。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全册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全册共编排了2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2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诗海徜佯”。本单元编选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美,是诗人用心灵弹奏出的自然的乐音。

第二单元:“思想风采”。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演讲的口语性较强,书信书面色彩较浓厚。

第三单元:“少年生活”。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得出自己的见解;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四单元:“求知与读书”。这是全套教材中惟一的议论文单元,要重视。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议论文的知识(论点、论据、论证等),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阅读文章,形成具有个性的、自己的认识;注意读写结合,充分利用阅读的资源,指导学生的写作。

第五单元:古代白话小说。应注意人物性格、情节。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一般通过丰富、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体现了中国小说的特点。

第六单元:史传。了解历史,理解历史人物;紧密结合历史,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主,搜集资料,筛选资料、讨论、评论、写报告等形式,进行语文能力的实践;辩证地认识古代社会和人物,认识历史的发展,不搞教条主义;注重文言文的教学,积累词语,理解句式,重视诵读。

课外古诗词背诵:共有10首,穿插在每周早读时间完成。

名著导读:学期初即布置阅读任务,鼓励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等,学期末进行交流。

附录:《怎样读诗》《谈谈小说》《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

四、教学目标

1、加强基本功训练,重视识记和积累,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语文知识。

2、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

3、加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训练,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五、潜能生辅导安排

1、要求学生写好字。

2、重识记,多积累基础知识。

3、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为此,注重个别辅导,重落实,作文注重面批,多搞过关检测。

六、专题讲座及学科竞赛

每周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作文专题讲座,为每年一次的作文竞赛作好充分的准备。

七、具体措施

1、按照课本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扎实有效地进行教学。

2、认真备好课,熟悉教材,认真搞好课堂教学。

3、要做好扎实的过关训练,做好每一次作文,搞好每一次默写,做好每一次批改。

4、抓好课外辅导。

如:早自习的读书、午自习、晚自习、放学和星期六、星期天的辅导。

5、抓好作文教学,改换新的批议方法,多让作文给学生修改。

6、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

7、继续加强基本功训练。

8、适当补充辅导资料,使他们有系统的掌握巩固,以迎接毕业会考。

9、抓好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准备,组织工作。

10、多搞检查检测以此督促。

八、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方法

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的评价,一定要多元和多维。

1、通过笔试对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如传统的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仍袭用分数(百分制)评分。

2、通过观察法和文献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考察,采用等级制评定成绩。

观察法即是通过设计《学生每月检查表》,将考核指标一一罗列出来,检查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情况,文献法是通过建立学生档案,收集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和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如背书记录卡、阅读记录卡等进行考察。

3、设多种奖项奖励学生,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表扬和表现的机会。

如既有考试分数前10名的奖励,又有诸如“认真写字类优秀奖”、“大胆发言类优秀奖”、“广泛阅读类优秀奖”等等的单项奖励;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比赛活动进行奖励,如:作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

4、为体现多元评价而设计《语文成绩报告单》。

成绩报告单上应设计提醒学生要重视语文学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的话语,让学生感到亲切和奋发。

九、探究的教研专题及作法

教研专题:探究生命化育人教育中,如何“夯实基础”的教学。

具体作法:

1、教学中紧扣基础知识的复习。

2、多进行归类总结。

3、找到恰当的复习巩固方法。

4、及时总结经验,引导下一步的进一步完善。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3一、班情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九一班,从上学年的教学和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两大共性问题:一是审题不细心,二是思维定势不懂变通;这两点也就是以后工作中我需要着重去纠正的学生学习陋习。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答案,而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做,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怎么会想到应该这么去做。再有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参差不齐的状况明显,关键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还不是十分自觉,此类学生平时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还有个别学生存在偏科现象,不理语文,有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因此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对于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的,需要重点教育和督促。

二、教材分析

近两年我省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还有附加题)。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重难点、关键点

复习重点:

1、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及其运用。

2、文言诗文的默写、理解。

3、现代文阅读的思路及其语言表述。

4、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复习难点:

1、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及其语言表述。

2、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3、复习关键点: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四、教学内容分析

(一)、积累部分。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一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命题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拨正方向。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做此类题,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四)、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对于九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内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20--年秋部编人教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九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一自然之音、二砥砺思想、三游目骋怀、四青春年少、五理想信念、六人物百态,第一单元是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第二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议论的.中心;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能联系时代谈感受;第四单元是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第五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分析材料,把握论据,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第六单元是阅读古白话小说,把握情节和结构,揣摩小说的语言。

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加强了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个单元,在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二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单元。活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九年级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本学期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四、教学目标

(一)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1、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学习朗读方法,尤其是诗歌的朗读,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3、了解议论文写作的知识,学习缩写和改写,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养成边读书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掌握九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5一、基本情况:

我在本期主要担任2011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从八年级期末检测成绩来看,学生的成绩也很不理想。本班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良好的语文习惯尚未养成,而且只有几个同学口语表达及写作能力较强。因此,如何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成了转变学风的关键。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全册共编排了2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2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

三、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2、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进度安排:

全期共20教学周,每周5课时。

周次

具体安排(括号内为课时每课课时安排)

1——3

(15课时)

课文:《沁园春·雪》(2课时) 《雨说》(2)

《星星变奏曲》(1) 《外国诗两首》(2)

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2) 写作及讲评:3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及检测:2 名著导读:1

4——5

(10课时)

课文:《敬业与乐业》(2)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2) 《傅雷家书两则》(2) 《致女儿的信》(1)

综合性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1) 写作及讲评:2

6

国庆长假

7——9

(15课时)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2

课文:《故乡》(3)《孤独之旅》(1)《我的叔叔于勒》(3) 《心声》(1) 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1

写作及讲评:2 复习:2

10——12

(15课时)

阶段测试:2 试卷讲解:2

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

《短文两篇》(2)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1 写作及讲评:2

13——15

(15课时)

课文:《智取生辰纲》(3)《杨修之死》(2)《范进中举》(3)

《香菱学诗》(1) 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2

写作及讲评:3 名著阅读初步交流:1

16——18

(15课时)

课文:《陈涉世家》(2)《唐睢不辱使命》(2)《隆中对》(2) 《出师表》(2) 《词五首》(2)

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1 写作及讲评:2

单元综合复习:2

19——20

(10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