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财务系统资产管理

时间:2023-08-18 17:38:53

导语:在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财务系统资产管理

第1篇

(一)固定资产清理不到位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长期重购置、轻管理,办公室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长期不对账,造成固定资产账卡不符,又由于长期未清理盘点,固定资产卡片和实物又不符。2007年清理时,因无从下手,清理核对工作量太大,只能从某一年度开始清理,以前年度部分就没有做到位;部分单位财务管理薄弱,财务报销手续不全,没有办法查清资产的来龙去脉,也造成固定资产清理工作难以到位。

(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清

按照《会计法》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要求,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应当分离。按照《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资产的价值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实物管理由办公室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将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维护、固定资产卡片登记等工作都推给财务部门一手操办、而财务部门并没有参与实物资产管理,工作上职责不清,资产管理很难做好。

(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人员基本是兼职,经常更换,且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知识缺乏,工作主动性差、资产调配手续不全,管理工作很难做到位。

(四)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没有和单位的财务软件实行有效衔接

各单位财务软件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是按照以前的固定资产分类标准和格式设置固定资产卡片,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是按照新的分类标准及要求登记固定资产卡片。一项资产有两种资产卡片、两个编号,给固定资产的核对、调整带来很大麻烦,也增加了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工作量。

(五)固定资产的购置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年度预算脱节,房屋等基建工程未批先建、超预算超规模建设、设备购置随意性强等。

(六)资产处置时效性差

土地、房屋、车辆等专项资产处置需报财政厅审批,其他资产在一定限额内,各厅局本级报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下属单位报各厅局审批,超过限额由财政厅审批。实际工作中,审批效率太低、时间太长,尤其是专项资产处置上报后,长时间得不到批复,造成新的账实不符。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规范固定资产购建工作

努力推行固定资产部门预算,增强固定资产购置的计划性,实行财政集中采购,杜绝分散采购,使固定资产购置实行实物发放,严禁单位自行购置固定资产。严把固定资产进口关,体现部门预算的严肃性,保证固定资产配置标准的统一,实现财政资金的节约使用和售后服务质量的提高。对房屋、大型资产的构建实行代建制,由政府组织专门部门或委托中介机构负责资产建造,实行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作,从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杜绝无审批构建,超预算超标准构建等现象发生,同时也将各单位从资产构建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

(二)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和各单位财务软件的有效衔接

财政部门应要求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商和主要财务软件开发商做好两种软件的衔接工作,实现以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直接代替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模块,各单位财务部门不再直接产生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会计凭证。固定资产增加时,由办公室等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中填制固定资产卡片,通过在线的方式将固定资产增加信息传递到财务部门财务软件总账模块,自动生成增加固定资产的会计凭证;固定资产处置时,由资产管理部门通过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向上级部门提交固定资产处置申请并报送相应的纸质请示,上级部门同意处置时,国有资产管理系统通过在线方式,自动将资产减少信息传递到财务部门财务软件总账模块,生成减少固定资产的会计凭证。从而从制度上保证各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卡一致,减轻财务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实现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的有效分离,明晰上下级之间固定资产管理职责,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三)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2篇

关键词:资产 信息 全寿命 管理

一、电网企业资产特点及管理现状分析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之一。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具有地点分散、种类繁多、产权复杂、规模巨大、变动频繁等特点,固定资产管理历来是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的难点,如何完全实现资产账、卡、物一致是困扰资产管理人员的难题。

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江苏省电力公司近年来为实现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资产优良”的目标,按照公司信息“集中集成”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资产的信息化管理,针对电网企业资产的特点及管理现状,优化资产管理的流程,有效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简称FMIS3.0),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做到资产信息的实时共享,从而有效实现了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实时管理。

(一)“以资产项目管理为主线”

从管理的需求出发,“以资产项目管理为主线”的业务流程本身可以细化为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工程项目完工等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是由若干具体流程组成的。公司把组成资产项目管理整体流程的每一个分流程按照业务流程的基本走向,大致分为横向业务流程、纵向业务流程和横、纵混合业务流程三类。其中,横向业务流程是指在同一层级(省,或市,或县)的不同部门(发展策划部、基建部、财务部等等)间流转的业务流;纵向业务流程是指在同一层级或不同层级(省、市、县)的同一部门内流转的业务流;横、纵混合业务流程是指在不同层级(省、市、县)下的不同部门间流转的业务流。

(二)“以生产系统为纽带”

1、以生产系统为纽带,将财务系统采用的固定资产格式、标准、口径与生产系统统一。在各系统尚未集成前,各部门只考虑自己需要制定本部门的数据格式、标准与口径。对同一项资产数据,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格式、标准与口径。首先,财务部门以往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比较粗放,存在为一条线路上的所有资产仅建立一个资产卡片的情况,而生产部门却对一条线路上的每个资产单元(例如杆塔)都会分别建立一个设备台账,这就会在将来出现生产部门提交某个杆塔的技改或报废申请时,财务部门无法直接更动相应的杆塔价值,而只能对该杆塔所隶属的线路进行部分增值或报废处理,从而引发固定资产“账、卡、物”不一致情况的发生。其次,生产部门与财务部门确定一项固定资产的方式不同。生产部门以设备生产厂家主要以及设备出厂编号来区分每项固定资产。一般来说,设备生产厂家以及设备出厂编号这两个数据组合在一起能够唯一地确认一项固定资产。而财务部门出于其结算方便的需要,只根据设备的归属地及资产名称来辨认一项固定资产。如果生产运行工区自行更换变电站的主变电器,即用工区内的另一型号的主变电器备品来取代原来运行的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无法区分这两个设备的不同,只能把这两个不同的设备等同对待。久而久之,财务部门的“账”就会与设备部门的“物”之间就会产生很大的分歧。

2、改变资产信息流动模式,使固定资产信息在各部门间的传递由传统纸质方式转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流方式,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又有效地防止了信息失真。原来在“集中集成”之前,生产系统要根据基建部门提供各种纸质材料建立资产台账,人工传递资料的环节往往耗时过长,导致竣工决算、资产入账时间滞后。此外,由于资料以纸质形式流转,各部门在使用、翻阅过程中存在人工错漏的可能。“集中集成”之后,项目系统的设备清单与基本信息直接将项目系统中的项目物资需求清单自动转入生产系统,一线专职人员仅需对设备进行复核,随后再完善设备台账信息即可。这就避免了以往因为人工疏漏而可能发生的设备现场清点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或是人工录入错误的问题,确保了设备的实际数量与型号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三)“以财务系统为核心”

1、生产系统与财务系统的联动实现了固定资产“卡”随“物”动,“账”随“卡”变,充分发挥了财务对业务实时反映、实时监控的作用。在“集中集成”之前,运行工区专职人员除了在项目完工后固定资产启动投运时要进入财务系统中填写固定资产卡片,其余时间里他们仅仅维护生产系统中的设备台账信息。也就是说,一旦设备发生了大修、小修、技改、报废等变动,生产部门的专职人员会负责及时把这些信息录入到生产系统,更新相应的设备台账。对于这些设备状态的更新情况,财务部门是无法及时了解的,只有等到生产部门通过人工方式传递纸质申报材料时才能获知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从资产实物的变动到财务上的反映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时滞,这个时滞就意味着账、卡、物的不符,比较典型的例子包括公司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没有在财务账上及时地予以反映;实际上已经报废掉的资产却依然挂账,例如配电线路技改,只报新增资产而对拆卸下来的设备不进行报废,即使此后在盘点时发现了报废进行账目调整,具体报废的是哪些资产也已经对应不起来了。账、卡、物的不符严重限制了财务监督职能的发挥。“集中集成”后,财务系统与生产系统实现“联动”,这是实现财务与业务系统“账、卡、物一致”的前提条件和有力保障。

2、设备台账与固定资产卡片的信息同时对生产系统和财务系统公开,信息的透明使各部门的监督作用得以发挥,对固定资产的控制更为有效。“集中集成”之前,生产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数据分置,出现“信息孤岛”的不利情况。生产部门不知道财务部门固定资产卡片的内容,财务部门也无法得知生产部门设备台账的信息。这种信息不透明使部门间无法互相监督,也无法对固定资产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集中集成”后,生产系统可以提供根据项目编号或设备编号查询财务系统中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财务系统可以通过项目编号查询生产系统中的设备台账信息,没有彼此系统的授权,任何单一系统均无法完成固定资产的变动业务。同时,生产系统与财务系统中的信息都对对方披露,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形成了“以财务系统为核心”的实物流转与价值流转相统一的资产管理体系。

(四)资产管理信息实时联动

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具有其行业特殊性――规模庞大、量多价高、分布分散、变动频繁,仅仅依靠手工管理或者孤立的财务信息系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久以来存在的固定资产账、卡、物不符的状况。“集中集成”后,财务系统与生产系统实现联动,设备状态的任何变动都会实时传递到财务部门,消除了财务部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滞后的情况。“账、卡、物一致”的实现,有力保障了财务对业务的实时反映、实时监督和实时控制的职能。具体的做法是加强实物流管理,围绕项目物资和固定资产实现对实物流转的综合控制管理。对于资产项目使用的物资从设计开始,到需求计划、招投标、采购、配送、入库、出库、安装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后评估等阶段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工程概预算、物资采购预算来管理和控制物资费用的支出。对于工程形成的固定资产,实现设备变动和资产变动的联动管理,最终实现了固定资产信息的实时联动。

1、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体系

组织机构是做好资产管理的组织保障。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公司成立了以公司领导为组长、各相关资产管理部门主任为成员的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并细化了扬州XX供电公司固定资产业务的内部控制流程。各职能部门有明确分工,建立责任制,实行固定资产分工管理,并定期进行考核。

公司严格执行上级单位的各项资产管理规定,以国网公司、省上级公司的资产管理文件和制度作为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引。建立起本公司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2、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

业务处理流程最主要的优势主要是通过将财务制度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公司通过优化公司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将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固化到了FMIS3.0财务系统中,这样有效的保证了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固定化、标准化、科学化,从而为资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结语:

扬州XX供电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供电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公司实行的“以资产项目管理为主线、以生产系统为纽带、以财务系统为核心”的“项目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实时联动监控信息化管理模式”为我国电网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做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毛洪涛,万云.企业最新制度、准则一深度阐释与案例分析[Ml.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56]

2、李晓慧.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浅析[7l,中国企业报,2004,00:4]

第3篇

关键词:ERP 通信服务企业 资产管理

在ERP环境下,企业的资产管理更加精细、更加高效、更有成效。本文从整合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角度分析通信服务企业如何在ERP环境下构建资产管理体系。

一、通信服务企业资产管理现状

目前通信服务企业的资产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资产种类多

目前资产分成6大类,每大类下细分为若干小类,资产小类多达100多种.例如:固定资产中的网络建设维护设备大类包含3个小类,分别是安装维护工具、安装维护仪器仪表、安装维护设备;其中安装维护工具分为3类,分别是线路安装维护工具、设备安装维护工具、设备测试工具;线路安装维护工具继续往下又可以细分为13个更细的类别,庞大的资产种类给资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资产分布广

从地域上看,分布在省内省外的业务所在地。以长讯通信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为例,资产分布在省内的例如广州、佛山、肇庆、汕头等14个地市;省外的广西、西南、东北、西北等地。

(三)资产调动调繁

各分支机构之间、本部与分支机构之间的资产调配频繁。通信服务企业为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资产在各个分支机构之间、本部与分支机构之间的调动非常频繁。

(四)信息采集手段落后

资产实物信息的采集靠手工导致耗时长、准确度差。历年资产盘点、资产检查全部依靠手工逐个登记实物资产信息,每次盘点时间短则至少需要1个月的时间甚至更长、而且手工采集到的资产信息准确度无法得到保证,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核对。

(五)信息流与实物流同步性差

资产信息流滞后于实物资产变动,信息同步性差。由于资产频繁调拨,调拨流程走完到进行资产系统变动处理往往已经过去了1-2个月,实物信息往往和资产系统登记的信息不一致。

通过对通信服务企业资产管理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其资产管理还存在诸多可改进的地方,最本质的原因可能是随着业务扩张,实物资产管理和资产核算分离程度越来越高,致使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资产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通信服务企业精细化管理对信息的更高要求,从而以ERP工具为手段的资产管理方法应运而生,其更加适应通信服务企业发展对资产管理的更高要求,有助于提高通信服务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必将成为通信服务企业资产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基于ERP工具的通信服务企业资产管理体系优化

运用ERP工具优化通信服务企业的资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4个步骤:制度优化――业务流程优化――IT设计――测试及实施。

(一)制度优化

制度优化的关键在于资产管理员制度的制定,资产管理员全面负责分支机构及本部的资产管理,包括资产管理流程发起、资产报账单据发起、资产标签的打印及粘贴、资产盘点、资产实物台账登记等。

(二)业务流程优化

业务流程优化主要包括新增资产流程、资产调拨流程、资产报废流程、其他资产变动流程4个流程的优化。新增资产流程为:资产管理员发起流程――部门领导审核――主管领导审核――本部专业部门审核――本部财务部审核――审批;资产调拨流程为:资产管理员发起流程――资产调出单位审核――资产调入单位审核――本部专业部门审核;报废资产流程为:资产管理员发起流程―部门领导审核――主管领导审核――本部专业部门审核――资产管理员填写变现收入――本部财务部审核变现收入――领导审批;其他资产变动流程为:资产管理员发起流程――部门领导审核――主管领导审核――本部专业部门审核――本部财务部审核―审批。

(三)IT设计

IT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环境的部署、业务流程的IT固化、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一体化对接设计、资产单据与资产凭证对接设计、资产扫描枪开发设计及资产条形码开发设计、关键点的系统控制设计等6个内容。

第一,系统环境的部署:系统环境主要是组织架构配置、用户权限的配置、流程表单定义、数据表格定义。将组织架构固化到系统,包括分支机构、部门、人员;根据资产系统操作节点进行权限组定义及操作权限分配,然后将各分支机构上报的相关操作人员分配至各权限组;流程表单定义须根据资产的采购、调拨、报废、其他变动的业务流程进行配置;数据表格定义要考虑打印格式以及一个流程包括多个资产的格式。

第二,基础资料管理:将资产类别、折旧方法、残值率、存放地点等固化到系统中,减少人为编辑的误差。

第三,业务流程的IT固化:通过业务流程结果―资产卡片处理―财务总账凭证处理、卡片生成条形码―粘贴卡片―扫描条形码盘点实物资产2条主线的设计,从而按照资产编码规则,通过采用条码数字化技术进行标识管理,使单项资产都有了一张数字“身份证”,只需要通过手持POS机(移动数据采集终端)在条码上扫一下,相关的数据就会立即导入系统,与资产数据进行自动核对,从而实现资产实物管理流程和财务处理过程的无缝衔接。

第四,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一体化对接设计:业务流程完成后需要进行对于对应的资产卡片的处理,例如资产购买流程完成后要进行资产系统卡片的新增,这一部分的衔接需要进行数据对接处理,使流程结果直接反馈给资产系统操作人员,以便进行资产单据的操作。

第五,资产单据与资产凭证对接设计:这部分功能通过与资产卡片相关联的凭证模板进行定义,从而实现资产系统处理与财务总账会计凭证处理同步。

第六,资产扫描枪开发及资产条形码的结合设计原理是基于实物资产盘点信息与资产系统数据进行核对的需要,通过条形码技术将资产编码以可被扫描枪识别的方式呈现,使得资产实物盘点、数据核对、差异标注直观呈现,将大大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

第七,在IT设计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点应加强控制,例如:对当月新增资产当月不准许进行其他变动处理的自动控制、采购资产的预计金额及资产编码需财务审核发票后确认在系统中自动补列、资产信息更新后需在资产清单中同步更新、基础资料的编辑权限控制等=

(四)测试及实施

正式组织实施之前的测试环节十分必要,通过测试却确保资产ERP体系的建设达到规划要求,测试完成后编制使用手册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完善。

三、通信服务行业优化资产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优化通信服务行业资产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对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整合

目前通信服务行业普遍存在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至少2个系统分开运行的情况,对2个系统进行整合并搭建接口,实现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共享,既可节省成本、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又可以保持各自的灵活性。

(二)资产管理责任单位的弹性设置

目前通信服务行业现实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同一企业下设的各分支机构对资产管理的责任要求不同,即有的分支机构明确到各办事处、生产中心,有的分支机构明确责任到具体责任人,根据这一情况,在构建资产管理体系的时候需有所考虑并在系统开发环节预留空间。

(三)盘盈资产的系统标识

盘盈资产需在系统上新增卡片同时需与账面资产卡片区别开来,这部分需要在构建资产体系时在卡片上设置,并与其他资产变动流程衔接。

(四)资产体系的测试和监控

ERP环境下的资产管理体系建立以后,在正式投入使用前需重视测试,并形成测试记录,对系统内的运行情况、系统间的对应准度、基础资料同步性、数据交互的一致性进行反复调测确保达到验收标准方可投入正式使用;在正式运行过程中的监控也十分重要,管理员的日常管理可以确保资产体系始终按照既定方向有效运行。

总之,通信服务行业资产管理需结合行业现状和管理要求进行细化,打造基于ERP环境下的资产管理体系,通过对现有系统的整合对接,提高资产管理的精准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生产,最终为企业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晓艳.ERP的应用对通讯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务管理,2011.8

第4篇

[关键词]电网企业 内部控制 实务操作

一、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固定资产是电力工业企业,尤其是电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劳动资料和劳动条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提升企业的财务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企业也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同时属于资产分散型企业,资产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结构分类复杂、覆盖面大;另外,电力资产通常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管理上就要求及时准确反映这些变化,所有这些都为电力企业的资产管理提出了挑战。

从目前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看,财务上基本都能做到账卡相符,但是由于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如果管理不善,财务就不能及时的对资产进行内部控制,所以,加强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有着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程序

1、固定资产的新增:包括零星购置、投资转入、接受捐赠、无偿调入、债务重组、非货币易增加。

零星购置固定资产:资产购入后,应及时办理资产验收、交接手续,填制固定资产卡片,连同有关批准文件、合同、协议、发票单证等,报送财务部主任审核后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

投资转入、接受捐赠、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由经办部门根据有关批准文件组织实施,按规定办理资产交接、验收和入账手续。

通过债务重组、非货币易取得固定资产:按照有关批准文件组织实施,按前款规定办理资产交接、验收和入账手续。

财务部会计核算岗根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提交的相关批文、协议、验收单、交接手续等,在SAP系统财务模块中录入资产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固定资产新增记账凭证,财务部审核岗审核凭证。

2、固定资产折旧

每月结账前,财务部的资产管理专责在SAP系统财务模块中点击“试算折旧”,系统自动计算各项资产的折旧费用和各项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资产管理专员审核折旧及摊销计算的合理性,无误后通过系统正式计算折旧和摊销额并分别生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凭证。

已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期间SAP系统财务模块不允许再进行计提。当月不计提折旧和摊销,SAP系统财务模块不允许进行结账操作。

财务部的资产管理专责将折旧记账凭证打印,财务部审核岗审核凭证。

3、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保管使用部门按照预算执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固定资产保管使用部门提交经审批的维护费用报销单据和对应的发票和维护或维修合同,经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审核。财务部资产管理专责复核付款金额是否与发票及合同金额一致,付款审批是否完整,复核通过后在SAP系统财务模块编制付款记账凭证,确认固定资产修理维护费用。

固定资产的修理维护费用凭证生成后,财务部审核岗审核凭证生成的正确性并签章确认。

符合固定资产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保管部门及时递交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开始情况及相关计划,经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审核并改变系统内的设备状态后报财务部,同时联动改变资产卡片状态。财务部资产管理专责根据更新改造通知停止计提折旧,并将资产转入在建工程。更新改造完成后,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进行转固处理,调整原固定资产卡片中的原值、使用年限、净残值等信息。并联动改变设备卡片信息。

4、资产清查

实物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本单位管理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清查盘点一次,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财务部提供固定资产清单,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将设备清单与固定资产清单核对,无误后将固定资产清单作为盘点依据进行盘点。

固定资产使用、管理部门根据清查方案和固定资产清单进行现场清查,根据清查结果,填写盘盈、盘亏审批表。

盘盈的固定资产,由使用保管部门查明情况,填制《固定资产盘盈报告单》,经实物管理部门会同机关财务处鉴定估价后,由审计部门签署意见,报财务部入账。

盘亏的固定资产,由使用保管部门查明盘亏原因形成书面报告,并填制《固定资产盘亏审批表》,内部审计部门及财务部提出处理意见,金额重大的须经总经理办公会审批。

5、资产报废

发生固定资产报废时,固定资产使用保管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审批表》,注明固定资产基本情况及报废原因等有关信息,报废审批表经实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资产专责、财务部主任、实物管理部门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进行报废相关处理。

财务部资产管理专员根据经审批的固定资产报废单在SAP系统生成固定资产报废记账凭证提交财务部审核岗审核。

三、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务操作

1、风险案例主题:报废资产程序不合规、随意定价出售给多经公司 。

2、案例简述:在内控测评过程中发现, 供电公司自行对报废物资进行处置,处置时未完全履行审批程序,未执行公开原则,未采取投标或竟拍的方式,大额资产报废未进行评估,随意定价出售给多经公司,增加审计检查风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处理结果:完善审批程序,按要求组织评估、拍卖程序。

4、风险描述:固定资产的报废未经过适当审批,有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报废不合规,给公司造成资源浪费,增大公司的运营成本;资产评估结果的不合理为相关资产交易带来损失。

5、风险产生原因:目前多经公司仍然依存主业生存,为了保证多经公司正常运转,供电公司将控制不严谨的资产报废收入让利多经公司。

6、风险危害:固定资产报废不合规,给公司造成资源浪费,增大公司的运营成本。

第5篇

Abstract Asset manag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colleges but currently there is bull management of asset management, accounts is unclear, the lack of standardized and other issues, ne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rules, supervis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ersonnel to make effor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sset managem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asset management; asset management efficiency; asset management practices

高职院校的资产是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学校开展各项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资产管理的好坏、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达到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随着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人们对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和应用面临新的问题。如何在实现有效防止高职院校资产损失或流失的基础上,充分有效配置校内资源,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将是在新形势下提升高职院校管理的重要途径。

1 高职院校校内资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根据教育部和财务部所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资产是指高等学校正在使用或者占有的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经济资源,这里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和无形资产等形式。虽然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在高职院校工作中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效率并不高,其管理缺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多头管理,职能分散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各个管理机构各行其是,以固定资产为例,虽然其资产账务主要由学校财务处负责,但实物管理却分别由总务处、设备处、基建办等各个行政管理部门甚至有些教学单位自行负责。部门之间属于平级关系,且相互交流较少,经常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如:在购买数据库等资源时候出现图书馆与教学单位重复购买的现象。购置教学设备时出现资产管理部门已经登记而财务部门却没能及时入账的现象。多头管理造成资产管理的混乱,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出现几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1.2 账目混乱,账实不符

在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程序上,由于学校入账程序繁琐,学校实物资产多头管理,加上部分学校经历过多次搬迁、合并的过程,导致学校的资产统计情况复杂,并且财务部门与各个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进行资产核对和清查,导致学校资产管理混乱,资产账目不清,很多实物和资产账目无法对上,而现有的不同管理部门各自的资产账目的各自记录的管理方法则加剧了这种混乱,如:在教学单位中很多设备在实际使用已经报废或淘汰,而在资产财务账目上依旧存在。账目的混乱给高职院校的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也不利于高职院校相关的财务监督工作的开展。

1.3 价值评估,缺少规范

为了对高校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价值评估是不可缺少的环境,但目前高校资产的价值评估缺乏专业有效的规范,对资产估值随意性大,普遍存在资产账面估值与实际物品的价值不相符的情况。此外,由于没有形成对旧有资产科学规范的处置流程,难以实现对校内资产的有效保值。无论是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都缺乏定期的清点。

1.4 监督缺失,管理松懈

目前多数高校对资产管理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普遍资产管理混乱和多头管理的原因,也是因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管理松懈,缺乏监督意识造成的,随着高职院校产业化的推进,以及高职院校的资金日益来源多元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学校资产管理产生极大的隐患,在很多资产使用和管理领域易于产生腐败和侵吞现象。给学校的资产造成人为的损失。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其资产管理和使用的效率,导致高职院校的行政和教学部门在利用校内资产时出现许多问题,如:重复建设、设备更新不及时等,最终影响其正常教学工作的进行。

2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缺陷的原因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效率较差的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主要体现在资产管理意识、资产管理技术水平和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三个方面的原因:

2.1 资产管理意识

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问题首先是其资产管理的相关意识较差造成的,学校管理层普遍没有资产管理意识,如何管理高职院校资产认识不深,这表现在,一是很多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机构没有设立统一的资产管理规范,各个管理部门在资产管理上各行其是;二是资产管理人员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没有对学校内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成本进行核算,采取措施对资源成本进行约束和控制,造成很多人为的浪费;三是资产管理人员普遍水平较低,只有少部分工作人员出身财务或会计专业,大部分管理人员都不是资产管理的专业出身,人员素质的缺乏极大制约了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效果。

2.2 资产管理技术水平

造成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其资产管理技术水平较为落后,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则相对低下,主要表现在,(1)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开放性差,部门之间无法共享其资产信息资源;(2)数据信息分散,各部门的资产管理系统各自管理信息,相互交流较少;(3)虽然普遍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主要的资产管理信息录入仍然以人工为主,效率底下且易于出现纰漏,也无法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更新。

2.3 资产管理制度

从制度上看,现有高职院校的制度也不利于其资产管理的有效进行,制度的落后主要表现在:(1)缺乏明确的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无法对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监督;(2)缺乏资产清查机制,现有的高职院校资产清查方式主要临时性措施为主;(3)缺乏校内资产的追索机制,管理者很难了解每一项资产设备的来源与去向;(3)缺乏校内资产的价值评估机制,管理者无法了解每项资产的实际价值。

3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效率提高途径

针对现有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缺陷,高职院校只有根据自身情况和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特点出发,从资产管理人员的意识、资产管理技术改革和资产管理制度三方面出发,改革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机制,加强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才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效率。

3.1 统一资产管理,建立资产管理规范

要提高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效率,必须要实现科学管理,首先要实现校内资产的统一管理,重点是建立资产管理的规范。其方法包括:(1)建立统一的校内资产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全校的资产管理,将原来分散由各个部门所管理的校内资产进行集中管理;(2)制定统一的校内资产登录制度,改变传统的资产入账各自为政的状况,同时定期对校内资产进行清查,保证资产账目的准确;(3)简化资产入账程序,保证校内资产能够及时入账,资产转移和变更在账目上得到及时体现,从而确保账目与实物的相符合,最大程度杜绝资产的闲置与流失现象;(4)建立校内资产价值评估机制,对资产价值评估制定统一的标准,减少资产价值随意评估的现象,最大限度地防止因为价值评估不准确所造成的校内资产的流失现象。

3.2 加强资产管理监督,增加资产管理的透明度

传统高职院校一直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无法对校内资产运行和资产管理人员的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管,这既影响了资产运行的效率,也有可能引起校内资产的腐败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建立起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包括对资产管理人员和资产过程的监督规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资产管理和运行过程透明化。其方法包括:(1)建立定期的资产复查制度,保证资产账目的准确;(2)建立定期的校内资产公报制度,让校内的资产状况面向全校公开,实现资产运行的透明度;(3)制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将校内资产的管理责任具体到个人,强化校内师生对自己所使用的设备设施的责任意识。

3.3 实现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信息化

虽然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早已实现计算机化,并且广泛应用的财务管理系统和办公室自动化系统,但从整体上看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实现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搭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1)拥有完善的功能,能够实现资产管理所需要的一切功能,如:记录,汇总,分析,打印账目等;(2)基于先进的系统架构进行构建资产管理系统,如:在基于目前比较流行B/S的技术模式基础上构建资产管理系统;(3)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操作性,能够兼容多种数据结构,既方便资产信息的录入,也便利相关数据的提取和共享。

3.4 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低是制约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人员多位兼职,不具备良好的财务管理知识和能力,因此,需要全面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三方面措施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一、引入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高职院校资产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二、对已有的资产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财务管理技能;三、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考评,实行优胜劣汰,精干工作人员,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

第6篇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持有和管理公司投入公司的股权,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履行相应义务;加强对所司股权的监管,确保国有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孵化科技公司,实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根据需要,统筹管理和整合有关资源,推进科技产业优化组合。

加强高等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规范高等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行为,是高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高校资产管理体系,改进高校管理,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学校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措施。开展经营性资产清查工作,彻底摸清高校经营性资产现状,是加强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增加学校收入,防止滋生“小金库”和堵塞财务管理漏洞,维护学校合法权益;有利于加强学校预算管理,促进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有利于规范学校收入分配秩序,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因此,必须定期开展经营性资产清查工作,通过彻底摸清经营性资产状况,堵塞经营性资产管理漏洞,实现经营性资产的规范管理。

二、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的思考

良好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于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可以提高经营性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晰经营性资产产权关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障和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应该遵守资金合理配置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全部资金的管理,而资金运用的结果则形成企业各种各样的物质资源。各种物质资源总是要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所谓资金合理配置,就是要通过资金活动的组织和调节来保证各项物质资源具有最优化的结构比例关系。企业物质资源的配置情况是资金运用的结果、同时它又是通过资金结构表现出来的。从一定时点的静态来看,企业有各种各样的资金结构。在资金出用方面,有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的构成比例;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构成比例;有货币性资金和非货币性资金的构成比例;有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的构成比例等等。在资金来源方面,有负债资金和资金的构成比例;有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构成比例等等。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构成比例,是决定一个系统功能状况的最基本的条件。系统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系统的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对环境产生整体效应,或是有效地改变环境,或是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财务活动这个系统中也是如此,资金配置合理,从而资源构成比例适当,就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畅运行,并由此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否则就会危及购、产、销活动的协调,甚至影响企业的兴衰。因此,资金合理配置是企业持续、有效经营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只有把企业的资金按合理的比例配置在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上,才能保证各种形态资金占用的适度,才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畅运行。如果企业库存产品长期积压、应收账款迟迟不能收回,而又未能采取有力的调节措施,则生产经营必然发生困难;如果企业不优先保证内部业务的资金需要,而把资金大量用于对外长期投资,则企业主营业务的开拓和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因此,通过合理运用资金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

(二)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应该建立规范的监管体系

通过经营性资产清查,理顺管理体制,明晰产权关系,建立规范、完善的经营性资产管理信息库,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准确、翔实的数据,创新资产管理方式。同时,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经营性资产清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核定经营指标,加强成本核算与财务分析,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经营性资产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此外,企业应尽量地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以使自身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大潮中能处于有利地位,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财务管理是对生产经营的资金方面所进行的管理,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应以是否产生效益,即是否有盈利为基本的规则安排资金活动,处理财务管理关系。但是,这并不是说企业每一笔业务都必须有盈利,企业应考虑长远的经济效益,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另外,企业还应注意避免不顾风险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倾向。在利用盈利观念时,企业要以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为最高准则,按照收益与风险平衡的原则处理财务管理活动。

(三)各高校应当成立“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对高校资产公司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并承担出资人的义务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暂且把它称之为“高校的国资委”。由于高校是生产人才的地方,其人力资源主要是教师、教授、教育专家,而非经营管理人才,或是企业家。让教授、教育行政管理专家直接对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有点勉为其难。我以为,“高校国资委”必须聘请资产经营专家治理,而不是教师、教授、领导治理。现已成立的高校资产公司,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或是高校资产公司的董事会,工作方式行政化倾向严重,在人员结构上为学校、部门领导充斥。由分管科技产业的学校领导、纪委、监察、财务、物资等部门领导组成的“高校国资委”或是高校资产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尽管高校从本意上是想加强监督管理,但由于行政管理的知识范畴与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知识范畴大相径庭,如果只是举举手,发发文件,监督管理的效率低下就会不言而喻了。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改制,也只会是换汤不换药。我以为,作为“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可以更多地赋予行政化的色彩,但高校资产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则应该由“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在高校中选拔“企业家”对高校资产公司进行管理和经营,真正体现高校资产公司作为市场主体的效用。

第7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国有资产;资产管理

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国家高等教育投入逐年增长,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占有量也不断加大,这就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成为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也成为高校主管部门以及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财政部不久前组织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国有资产全面清查工作,以真实反映高等学校的资产及财务状况,并保障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于现阶段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探讨如何充分运用会计的工具、方法来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包括了实际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固定资产,还涵盖了货币资金、存货、往来账款、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等资产范围。对于货币类资产的管理职能基本集中于高等学校的财务部门,而对于实物资产的管理则往往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并且由高等学校的各级部门占有使用。具体来说,高等学校国有资产中的固定资产部分主要由资产管理部门作为统一的归口部门,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校的资产登记管理,再由各级使用部门下设的兼职资产管理员对各部门实际占有使用的资产实施包干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对资产的购置、报废、报损、捐赠、调拨等进行账务处理。定期进行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分类管理明细账与财务部门账表之间的对账,以及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实际使用部门之间的资产实物盘点对账,以达到价值账与实物账相符、实物账与资产实物相符的管理效果。另外,对于高等学校普遍涉及的尚处于建设期的资产管理工作,则又要涉及到高等学校的基建管理部门。简而言之,高等学校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涉及的部门多、人员繁杂、管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高等学校在管理理念上往往更关注对于资金的管理,注重会计核算的管理,而相对忽视资产管理其他环节的问题,存在重价值账而轻实物账的情况。[1]

二、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不完善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不完善体现在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兼职资产管理员实际工作中存在脱节,资产的实际管理无法真正落实到人等方面。由于资产管理系统构建的不完善而存在技术性问题,造成了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资产管理部门所采用的《江苏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部门现行的财务系统无法直接对接,且两套系统中资产的设置类别并不一一对应,存在资产分类口径大小的差别,增加了日常管理工作的难度,对账工作繁琐,并且因为资产分类存在的差异,以及调账沟通不及时形成的时间差,从而出现国有资产的核算差异,使得国有资产的信息报告失真。

(二)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不当行为

1.国有资产使用与处置环节的随意性

高等学校频繁的部门调整及人员流动,致使国有资产的归口管理难度陡增,兼职资产管理人员缺少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缺乏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导致对资产的使用状态、归属情况等不能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变更,以至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无法灵活配置存量资产,随之而来的是资产的重复购置,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严重。而对于金额不小的待报废资产,虽然报废时间较早,但因为实际管理中存在报废销账意识淡薄的情况,而未及时办理相应的国有资产报废手续,以致出现废旧资产长期挂账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高等学校国有资产数据的真实性。[2]

2.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疏于管理

对外投资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经济活动之一,但是高等学校“对外长期投资”账面反映的金额往往与被投资单位的“实收资本”账面金额不符,在会计核算上不及时反映投资收益,对投资损失也没有足够的关注,以“对外长期投资”的初始投资额长期挂账,这就造成高等学校的会计信息失真,无法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高等学校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的真实情况。原因是高等学校对外投资存在“只投不管、一投了之”的现象,部分高等学校疏于管理,对被投资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缺乏应有的跟踪监管,缺少后续的监督和跟踪制度,不能及时了解被投资企业的情况,无法正确核算对外投资的经济事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尤其是对于国有资产参股而没有实际控制权的被投资企业,高等学校对其监管不力,没有明确的对外投资的保值增值目标,因此对于投资收益未能及时催收催缴,导致投资长期得不到收益,而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3]

3.新校区建设未及时办理资产入账

高等学校存在新校区建设工程已完工并交付使用项目,因审计等原因,而尚未办理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的情况,以至于未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从而成为账外资产。造成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信息严重失真。高等学校的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基建管理部门都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信息不对称,基建工程项目的建设、验收、交付、使用、入账等环节缺乏多部门监管,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正常有序进行,大大降低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

(三)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内控制度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乏内控制度的制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实际工作中侧重于对国有资产的登记管理,而没有对国有资产的购置环节充分监管,对于各部门购置的资产是否遵照《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要求进行,对资产采购的流程缺乏控制。因为信息沟通的不畅,对于资产购置是否符合预算管理的要求,也不甚明了。另外,因为人员流动频繁,加之部门机构调整,伴随的资产登记管理却不能实时变更,因此出现大量有账无物的资产,由于对闲置存量资产的配置不当,直接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以上种种都是国有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因缺乏相应的内控制度而出现的管理漏洞。

三、国有资产管理现有问题的对策

(一)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搭建网络技术平台,全面实现对国有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日常工作的信息化控制,及时将国有资产占用、使用情况及增减变动信息录入系统,以对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同时与财务系统进行衔接,实现与财务预算管理、资产政府采购系统等的关联,从而全面又及时准确地反映出资产的分类、价值、增减变化等情况。建立健全适合动态管理要求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实时查询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状况,保证信息完整、真实。

(二)迅速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国有资产的管理不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涉及所有占有使用资产的部门,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才能把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这依赖于一套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明确部门与个人的管理职责,增强资产管理的意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其中尤其需要完善国有资产的实物管理的相应制度,在资产的日常管理中必须严格做到定期或不定期地清查和盘点实物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资产的实际使用部门之间应当充分及时地沟通,首先减少账账差异,其次要按照制度规定定期对账盘点,发现不符的情况,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确保国有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另外要全面规范国有资产的处置环节,即对国有资产的报废报损要严格遵从统一的管理标准,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的处置工作流程。

(三)内控制度与绩效评价结合

国有资产的管理需要资产管理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及各资产实际占有使用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协调共管。充分遵循内控制度,既保证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与效果,又同时防范资产流失的风险,同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减少资产闲置造成的损失。为了实现资产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引入绩效评价机制,尤其对于对外投资的管理。如何保证资产的安全增值,必须理顺投资关系,建立健全对外投资的核算体系。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追踪管理,及时、全面、准确地记录对外投资的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情况。定期对投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加强审计监督,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投资安全。[4]综上所述,针对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积极地探索解决的方法。应该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职能,实现财务和业务的真正融合,从更高的角度审视制度和流程,利用会计的工具和方法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为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作者:陶珺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参考文献:

[1]刘莉,樊庆文,徐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财务与金融,2013(1):61-63.

[2]赵莉.高等学校国有资产体制完善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3):36-37.

第8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1概述

目前,中学实验室固定资产存在登记制度繁杂,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信息化水平低,动态管理滞后;多渠道投入,缺乏有效管理;评估手段不完善[1],可执行性不强等情况。为此,本文基于中学实验室管理现状,首先设计了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基于该管理流程,站在资产使用单位、资产管理单位、财务三方对完成该流程进行了需求分析。

2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流程

2.1建立管理制度

由财务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C2)提交学校分管领导审批(A2),审批通过后由资产管理单位具体执行(D2)。

2.2编制采购计划及审批

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各固定资产使用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交采购申请(E3);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是否应该采购固定资产(D4)并汇总提交部门领导审定(B4)由学校分管领导审批(A4),最终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汇总编制采购计划(D5)。目的是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编制固定资产采购计划。

2.3采购固定资产

财务部门对采购资产所需资金进行计划及安排,资产管理单位实施采购(D6),同时由财务部门签批发票(C6)报分管领导审批(A6),由财务完成支付即报销发票(C7),资产管理单位将固定资产配发给资产使用单位(E6),从而完成固定资产采购。

2.4填制记账凭证

对新增固定资产,由财务部门建立资产台账(C8),资产管理部门建立资产卡片(D8),从而完成新增资产信息统计,便于后续财务部门定期审核(C9)。

2.5报废、转移申请

资产使用部门根据固定资产实际使用情况,递交报废、转移申请(E9),报资产管理部门核定(D10)所管理资产是否达到报废条件、转移条件,由财务部门审定(C10)报废、转移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净值并报学校分管领导审批(A10)。

2.6组织清理

财务部门根据分管领导审批意见下发固定资产报废文件并组织盘点(C11),资产管理单位进行卡物核对(D11),资产使用单位协同盘点(E11)将清理残值上缴财务部门。

2.7凭证处理

财务部门根据资产使用单位上缴残值和报废清理记录调整固定资产台账(C12),资产管理单位依据报废清理记录变更固定资产卡片(D12),最终完成资产盘点清理。

3资产使用单位具体职能及需求分析

3.1采购申请。

资产使用单位根据需求,填写“采购申请”,提交资产管理单位及财务部门审核,并可“查询审批情况”及“查看以往的采购申请情况”。同时可“调整(增、删、查、改)采购申请”。最后将“采购申请”流转给装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3.2报废申请。

对于报废、报损、出售、无偿调拨的固定资产,资产使用单位提出报废申请,填写“报废申请”,提交资产管理单位和财务部门审核,同时可调整“报废申请”、“查阅审批情况”以及“查看以往的报废申请情况”。最后将“报废申请”流转给装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3.3维修申请。

根据使用及检查情况,对出现故障的实验室固定资产及时提交/调整“维修申请”,报装备管理单位审核。同时可“查阅审批情况”及“维修申请记录”。最后将“维修申请”流转给装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3.4资产信息变更申请。

由于使用人员、编制体制、存放地点、使用方向调整等内容的变更,造成资产信息变更的,资产使用单位要填写“资产信息变更申请”。同时可根据审批情况调整“资产信息变更申请”。最后将“资产信息变更申请”流转给装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3.5固定资产查询。

以简单、直观、方便的操作方式,查询到所需信息,生成各类查询表格。可以按日常管理活动中最常用的按资产种类、按使用单位、按购买时间、按存放地点、按使用人查询,从而替代“教学装(设)备登记簿、教学装(设)备仪器使用(维修)登记簿、实验室工具分类账、营产营具登记本、实验室教具器材分类账、资产设备卡片等”纸质材料。

3.6固定资产教学使用登记。

各资产使用单位根据教学计划填写“教学使用登记”。

3.7盘点清理。

根据按使用单位查询结果,定期进行实验室固定资产盘点。在清查、盘点完毕后,基于清查结果,依据有关规定提出“资产信息变更申请”、“报废申请”、“维修申请”,确保实验室固定置产完好率和信息完整性。

3.8信息。

固定资产用于教学、科研及实验室建设管理等信息。

4资产管理单位具体职能及需求

4.1审核采购申请。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采购清单”查验库存是否有匹配资产,出具审核意见。审核意见包括:同意采购、内部调配、不同意采购及原因说明。最后,将审核后的“采购申请”流转给财务部门。

4.2审核报废申请。读取资产使用单位提交的“报废申请”清单,根据相关规章制度组织技术鉴定后,作出报废审核意见。最后,将审核后的“报废申请”流转给财务部门。

4.3审核维修申请。读取资产使用单位提交的“维修申请”清单,根据相关规章制度组织技术鉴定后,作出维修审核意见。最后,将审核后的“维修申请”流转给财务部门。

4.4审核资产信息变更申请。读取资产使用单位提交的“资产信息变更申请”清单,核实资产信息变更情况,完成审核资产信息变更申请。最后,将审核后的“资产信息变更申请”流转给财务部门。

4.5固定资产查询。与资产使用单位固定资产查询相同。

4.6管理评估[3]。根据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制定并评估标准,供资产使用单位进行填选,进行自行评估。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工作。

4.7信息。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关信息,便于各部门查询、下载,减少各部门纸质文档保存。与资产使用单位信息相同。

5财务部门具体职能及需求

5.1审核采购申请。财务部门对资产管理单位流转过来的“采购申请”进行财务审核,出具审核意见,审核意见包括:同意采购、内部调配、不同意采购及原因说明,并写入采购申请数据表,供以后查询采购申请信息。

5.2新增固定资产入库。财务部门联合资产使用单位、资产管理单位,完成采购验收,由财务部门根据固定资产验收单信息、购货发票及“采购申请清单”,完成新增资产信息入库,写入固定资产基本信息表。

5.3报废资产信息管理。财务部门对资产管理单位流转过来的“报废申请”进行财务审核,出具审核意见。将报废的固定资产信息从固定资产信息表中删除,并写入报废资产信息表。

5.4资产维修信息管理。财务部门对资产管理单位流转过来的“维修申请”进行财务审核,出具审核意见。将资产维修信息写入资产维修信息数据表。

5.5资产信息变更管理。财务部门对资产管理单位流转过来的“资产信息变更申请”进行财务审核,出具审核意见。更新固定资产基本信息数据表,并记入资产信息变更表,完成资产信息变更。

5.6统计报表。利用系统中的各类数据,根据管理需要,设定各类统计、分析的条件,可以对实验室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统计与分析,并生成样式丰富的分析图形和帐表,直观实用,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改变现有系统统计、分析功能有限,与精细化管理理念相悖问题。根据设定条件,生成各种常见的统计表,包括:(1)固定资产(增)减情况明细表;(2)年代构成统计表;(一个数量、一个价值);(3)精密贵重及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4)资产资金来源分析;(5)仪器设备价值分段统计表。

5.7固定资产查询。与资产使用单位固定资产查询相同。

5.8信息。相关财务制度及相关信息,便于各部门查询,减少各部门纸质文档保存。与资产使用单位信息相同。

6结束语

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又很复杂的管理工作,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式,不但要求有完善可行的制度保障,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综合素质过硬的管理人员一同配合,而且有很多问题随着学校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探索、解决,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完善院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史爱翠.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第9篇

1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构成

系统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为了实现某种目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有机集合体。信息系统是能够对数据收集、存储、加工处理、检索和传输,并能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运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信息处理手段和工具,系统分析和评价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将大量的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做出正确可行的决策。所以对于财务管理来说,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将有关固定资产的所有财务信息整理分析,并使与之相关的各个部门互相交流沟通,做到及时、全面、准确、迅速的获取信息,依靠科学的分析技术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

2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帐、卡、物是系统管理的主体,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是系统管理的客体。定性分析法和百分比分析法是系统管理的手段。在这里信息包括企业内部功能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状态和发展变化的信息。如何利用好信息系统里的各种信息是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

2.1主体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主体具有真实性、大量性、系统性、时效性四个特点。

2.1.1真实性。管理信息作为管理与控制企业资产情况的基础,必须保证账、卡、物信息客观真实,从实际情况出发,如实反映资产投资情况。

2.1.2大量性。因为数据的来源涉及三个部门,各部门的情况不同,数据表现的方式也不同,多是专业术语。如使用部门提供有关设备的运行状况的数据,财务部门提供有关设备价值结构的数据,管理部门提供有关设备数量结构的数据。

2.1.3系统性。管理信息要求将各部门零散的、个别的信息综合起来系统地做出决策。如企业的使用部门发现目前使用的设备在技术和配置上不能满足需求提出更新设备,财务部门发现该设备的价值很大,且成新率偏高,说明该设备对于生产经营过程是很重要的,只是由于技术更新太快导致设备不能满足要求。管理部门发现采购新设备难度大,且此种设备数量多,随后联系厂家,发现可以进行改造,增加设备功能来满足要求。综合三个部门的信息,对该设备采用改造方案是最优的决策,不但可以减少投资,而且可以降低资金占用。如果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是设备价值不大,且成新率低,为了企业长远发展考虑,更新设备是当务之急。

2.1.4时效性。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外部环境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管理信息是有寿命的,他只有在一定时间内才能体现最大的价值,否则随着时间的延续都会使管理信息发生老化,失去它原有的价值。如管理部门提出采购难度大的,可能过了半年以后该种新设备已经市场饱和,供过于求了。

2.2客体

主体的信息是通过客体表现出来的,也是由客体总结归集出来的。所以要弄清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还必须从这三个方面来了解。

2.2.1使用部门的职能使用部门是直接接触固定资产实物的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技术、功能情况是最了解的一个部门。下设使用人员、维护人员,他们各自的职责不同。使用人员除了要学习设备的功能技术,避免误操作造成设备及人员的伤害,还要积极配合维护人员工作,及时提供设备运行方面情况,以便于维护人员修理维护。有些特殊机械设备还需要使用人员有上岗证书,如驾驶员必须要有驾照。相关的证件年检等工作也都是为了规范使用人员的行为。使用人员必须保证固定资产实物的完好,正常运行。有故障的设备坚决不操作,要及时告知维护人员。维护人员也越来越被重视,企业越来越发现对于固定资产购入时一次性投资的金额与投资回收期内发生的运行成本、期间费用,相比较来看,日后发生的各项修理费、装修费、折旧费、净残值费更会影响投资收益。建造机械检修车间是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最大程度的发挥机械设备生产能力的必要措施。目前一些大型设备制造企业都开始重视售后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对于设备维护人员的培训也变得越来越深入广泛。使用部门的维护人员不单单是维护一种设备,还要掌握整个部门的设备使用情况,售后服务情况,在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及时联系厂家找到解决办法。

2.2.2管理部门的职能这里的管理部门并不是固定资产最后的决策部门。它仅仅是固定资产宏观数量管理的部门。下设采购人员、卡片管理人员,他们各自的职责不同。采购人员根据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实物提出的技术要求,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货比三家后提出固定资产购置或改造意见,并报上级部门核定。采购人员是企业收集外部信息的窗口,通过采购人员的市场调查,企业可以了解市场最新的信息,帮助企业最大程度的估计减值风险。同时要积极跟踪市场信息,掌握固定资产的技术进步情况,加强与技术专家或相关机构的信息沟通,降低因资产更新造成的资金占用成本。卡片管理人员是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联系的纽带。他是做到账卡一致、卡物一致的中心环节。他不仅要定期同使用部门核实实物,做到固定资产卡片与实物一致;还要定期同财务部门核对帐目,做到固定资产账目与卡片一致。卡片管理人员还要对固定资产数量进行系统分析。如果数量太多造成资源闲置,会占用资金,造成企业现金流动速度减慢。如果数量太少造成生产停工,同样会影响施工任务的进度,更会影响企业的效益。

2.2.3财务部门的职能财务部门是财务信息系统的中心部门。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财务部门要将财务信息整理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增加一项固定资产时,会计要登记卡片,并将卡片一式两份,交与管理部门卡片管理员一份。这样就可以保证账卡的一致性。除此之外,财务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构成是否合理。通过财务数据、科学计算方法将信息筛选、汇总,得出供决策部门参考的信息。财务可以从资产类别构成、部门构成、价值结构三个方面分析。资产类别构成分析是分析各类别原值占整个固定资产原值的百分比。例如:施工机械占总资产的30%而计算机只占总资产的3%。可是在数量上两类资产都是100台。分析具体内容可以比较看出施工机械中个别机械价值与电脑价值不相上下,如机动绞磨、搅拌机。但其中的牵引机、张力机、汽车起重机的价值很高,导致原值占总资产原值比例偏高。根据投资报酬理论,付出的越多要求收到的报酬就越高,所以价值高的牵引机、张力机、汽车起重机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就要求高,可以看出是工程施工中的主要施工机械,在资产管理中对他们的管理也应是重中之重,应定期进行资产的维护检修,还要从技术含量上观察市场,防止设备的落后导致的工程进度、质量低于同行业水平。部门构成分析是分析各部门资产原值占整个固定资产原值的百分比。正常情况下生产部门比例偏高,如果机关管理部门的比例居高不下,就应该分析原因,是否是因为正趋向于以管理为主,生产为辅的管理模式。在部门分析时又可以结合类别构成分析。例如:发现机关管理部门的比例偏高,进而分析发现是由于计算机和管理用车比例高造成的。对于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比例偏高也是合理的。但具体高到什么程度,也要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价值结构分析是分析资产各类别净值占本类资产原值的百分比。因为:固定资产净值率=净值/原值=1/(1-成新率)所以,成新率=1-1/固定资产净值率成新率与固定资产净值率成正比例变化,即如果不考虑市场变化,固定资产净值率越高,说明固定资产的成新程度越高。如果从价值结构分析表看出房屋和建筑物成新率较高,说明了企业近几年对房屋建筑屋的投资规模加大。施工机械、计算机的成新率较低,说明虽然这些资产的数量很多,原值比例大,但大部分已经接近使用年限,需要修理更新。

2.3手段

2.3.1定性分析法:根据经验和理论得出初步结论,将分析的范围缩小,从宏观上肯定或否定一些论断,进而确定定量分析的方向和方法,方便企业从微观分析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2.3.2比较结构分析法:把类别结构、部门机构、价值结构明细表转换成结构百分比分析表,例如把总原值设为100%,各类原值占总原值的比重。结构百分比法用于发现显著问题的项目,揭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定性分析是基础和前提,没有定性分析就弄不清本质、趋势和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但没有定量分析就弄不清数量界限,阶段性和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