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

时间:2023-08-20 14:58:52

导语: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高中地理;“区域定位”;教学实践

高中地理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的基本,并且区域定位在地理科目中占据着比较关键的位置,在高考中有着较大的比例,由此可知,高中地理区域定位这一教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了。特别是这几年高考文综试题之中,经过区域地图来显示地理信息,进而要求学生确定其详细地理区域位置,这也是高考中的一大重点,是解决地理试题的一个关键点。所以,下面文章就针对欠发达地区的高中区域定位教学实践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一、欠发达地区区域定位教学的情况

区域地理是地理科目中的一个基础,也是地理科目中的核心科目。不一样的区域有着不一样的特征,而一样的区域中的各个地区的地理要素是相互影响和关联的,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等,进而组成区域地理环境以及全世界地理环境的总体性。自人类诞生以来,各种活动都是在各个地理区域的特征基础上来建立的,与此同时,也会对各个区域地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出现多种区域或者全世界的环境问题。且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观念在区域定位有着较为深刻的展现,而自然地理区域性以及整体性,人文地理区位与可持续发展组成了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经过对地理事物空间的布局、区域对比等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空间格局和地区之间的特点、地域之间的差异性概述能力,从而形成宏观的思维和解图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是,地理这一科目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之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高中地理教学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得到关注,地理科目被排除在中考外,高考理科中不包含地理科目。在欠l达区域,地理仅仅是作为辅的科目来学习的,不是主要的学习科目,且地理科目在欠发达地区被认为是休息的课程、玩耍的课程、随意的课程,从而直接影响到了教师讲课的积极性。学生更是听不进去,上课不听讲,同学之间交头接耳。例如某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初中学校有十多所,而地理教师只有将近20人。在这些地理教师之中只有几个人是地理专业学历,还有几人是师专地理毕业的,一个人是函授本科毕业的,而剩余的都是别的科目教师在教学地理。由此可以看出来,教师人数是少之又少,师资力量完全跟不上教学改革,这就导致了地区地理教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有关调查报告显示,随着高考的变革,高中地理教育局面有所改变,可是依然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因为地理所占分数较低,教师和家长、学生等对于地理知识并不是特别关注,导致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发生断层的现象。

二、教学实践方法

(一)使用地图,记住相应的地理方位

第一,使用挂图。准确采用地理挂图,这样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且充分了解地理空间布局,有益于学生理解和认识地理知识。教师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需要使用地理挂图来教学。打个比方,当教学2002到2012年的我国的平均降水值布局图的时候,教师应当使用我国的行政区划图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并且教师应当在地图中向学生展示中国的酸雨严重地区以及中国酸雨地区分布的地理位置,配合我国地形图来分析酸雨产生的成因。第二,使用地图册,进行填图训练。地图册是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一个关键辅工具,因此,教师进行地理教学时,应当规定学生使用地图册来学习,让学生熟练使用地图册学习地理,直到看到地图就可以了解到其所在地理位置。详细的方式就是:教师首要引导学生依据教学内容阅读地图,接着在地图中定位地理事物,凭借地图来了解地理事物的范畴、大小、性质等等,从而形成一种精确的地理布局观念。最终参照地理教材来修正和填充相应的知识点,经过填图训练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位置,从而形成脑中地图。

(二)融合乡土地理材料,帮助学生增加区域感。

乡土地理材料是欠发达地区地理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应当融合乡土地理材料开展地理知识教学,从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住地理区域定位相关知识点。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关注且融合乡土地理特点以及有关资料,联系生活和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致与积极程度,使学生熟悉地理事物且往不熟悉的区域地理知识拓展。可以让较为抽象的且复杂的地理理念和地理事物更加详细,进而增加学生的地理区域感。学生了解了自身的家乡,经过思维拓展和延伸、区域比较,能够很快的进行宏观的地理区域定位。

(三)巩固经纬网知识,让学生牢记地理位置

学习区域定位,必须要学会解读地图,这是学习区域定位的前提条件。学生可以从地图中来确定地理事物的方位和位置和比邻的地域空间关系,地球表层地理位置是用纬线和经线确定的,而经纬网是初中地理知识,高中学生应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是欠发达地区的高中学生对于经纬网知识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讲解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必须拿出一部分时间巩固经纬网知识,让学生使用经纬网定位,从而指导学生牢记相应的地理事物位置。

结束语

欠发达地区高中地理区域定位教学实践,可以通过巩固经纬网知识点,让学生记住相应的地理位置。进而使用地图,记住其地理位置,融合乡土地理材料,帮助学生增加地理区域感等等。进行高中地理区域定位教学实践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只是以上教学方法,欠发达地区地理教师应当积极寻找合理且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地理成绩。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区域地理渗透地图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249-02

1.区域地图记忆阶段

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地图的掌握是一个“渗透――熟悉――应用”的过程。按以往的教学方法,集中一段时间让学生记忆地图,学生像背古诗一样记忆地图,结果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短暂记忆。但如果将地图渗入到平时的教学、作业、考试中,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1寻找合适时机,渗透区域地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是自然地理,由地球、大气、水、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组成。根据每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气候和洋流的学习与区域地图密切相关。所以,在气候和洋流的学习和记忆中插入世界和中国地图是最好的时机,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有针对性的记忆气候和洋流的分布、名称,也为区域知识的引入打下基础。

1.2充分利用时间,熟悉区域形态

高一上学期寒假,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假期的学习状态,假期时间不适合作特别复杂的题,所以我特地为学生准备了区域地理的空白图(主要有中国政区图、主要省区的轮廓图、中国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世界主要国家的轮廓图、世界地形图),还会给出国家或省区名称让学生对应画图,每个同学多发几份,最后要一份学生自己认为画的最好的。帮助学生在假期完成一些重点区域的感官、形态记忆,不仅充分利用假期学习时间,也为开学后的区域地图记忆节约出更多的时间。

2.知识体系整理阶段

地图是区域的框架,有了框架,就要给它添枝加叶,才能形成知识体系。

2.1作业讲评分析,测试加深印象

高一下学期新学期开学,作业和试卷讲评阶段,我结合学生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分和记忆作业中他们容易弄混和出错的区域,加深印象,并组织了一次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小测试,主要内容是识别一些重点国家和省区,填写一些主要的地理事物名称。

2.2课上及时巩固,插入区域体系

必修二是人文部分,主要有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可持续发展几部分内容,其中农业、工业的学习与区域地图更是密不可分,而教材中选取的事例(例如德国鲁尔区、澳大利亚、阿根廷等)恰好是不同大洲的国家或地区,这样,在每节讲授新课之前,我都给学生整理印发一张该大洲的区域地理知识体系,包括该大洲的空白地图、地理位置、主要国家、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河流)、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矿产、交通)等,让学生课前自主填写。不仅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区域地理学习也更进一步。

2.3 利用假期时间,整理区域笔记

高一下学期的暑假,我给学生印发了 “区域地理知识体系作业本”,包括世界各大洲、中国主要地理分区的空白图和各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总结,并附有几道简单的区域地理练习,学生可以利用地图册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样,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就基本完成,因为每一步工作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的,所以,掌握的效果毋庸置疑。

3.区域地理训练阶段

学以致用,才是目的,如果说记忆地图是学好区域地理的前提,那应用地图,就是学习区域地理的最终目的。

第3篇

关键词 :新课改;高效课堂;课前准备;创设情境;课堂结构;教学手段

从2004年鲁、粤、琼、宁四省区开始高中新课程实验到今天在全国展开,新课程改革已经在肯定与质疑中,走过了近七年的曲折岁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要求规范办学的今天,学生的学习课时在严重削减。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根本方法就是构建高效课堂,实行课堂教学的精细化,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

高效课堂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理念。高效课堂教学是相对于低效、无效教学而言,是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尽可能少的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三维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最优化,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结合自己多年来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构建高效课堂,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理清几种重要关系

11 考纲、课标与教材的关系:课标是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最低要求,考纲源于课标而高于课标,教材是完成课标要求的学习素材。

12 主干知识之间的关系:高中地理新课标的主要知识目标大体为五个方面,基本归属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板块,各部分的基础知识就是主干知识。三者的关系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区域地理的基础,区域地理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

13 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其目标,知识与技能部分是基础目标,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的关键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终极目标。

14 必修、选修和初中教材的关系:必修教材是高中生必须完成的学业内容,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初中区域地理是以区域特征和区域现象为主,高中区域地理的重点则是选择典型地理现象或区域为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高中地理的知识和原理分析研究区域地理现象的成因,掌握区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二、优化课前准备

21 加强备课:认真研读新课标、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的意图,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细致做出对教材处理的构想。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做到: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

22 备学生、指导学生预习。教师要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哪些是学生已具备的,哪些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哪些能通过小组讨论掌握,哪些是通过自学、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这些是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地理是一门十分注重实践应用的学科,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完成下学期每一章的课题研究,进行整体预习。如在讲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调查自己家族三――四代人口增长和迁移的状况,了解自己家族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试着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为学习人口的发展、分布做充分的准备。且要做好每节课的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将相关的预习题留给学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自学,找出疑难问题。

三、建构融洽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学习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四、创设最佳课堂环境

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课堂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课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能让学生引起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学习服务。导入要目标明确,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作用如下:

4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如在讲“正午太阳高度角”时,就可以用现实中的问题导课。问:“假如你在当地要购买一套商品房,你对于光照条件有怎样的要求?对于开发商来说,如果要在市区建筑两幢住宅楼,楼的走向如何布局较为合理?两楼的间距如何确定?”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更大的能动性。

42 启发学生思维。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第4篇

【关键词】创设;“旅游活动”情境;读图兴趣;用图意识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它直观,形象,生动,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起到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地图使人很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离开地图,学习地理那简直就比登天还难,很难形成空间概念。因此,对图像教学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策略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地图教学进行指导和强化,让学生多使用地图,把地理事物对应到地图上去,并同时形成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这里就以创设地理“旅游活动”情境为例简要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用图意识。

1 创设真实的地理“旅游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用图意识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可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初一学生新学等高线地形图时,由于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空间想象力,所以很难理解和掌握好。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去旅游。同时一定要提前通知学生做好充当导游的准备,让学生们每人写一份出行方案。

教师当然可以从学生导游的好方案中选一个或数个地点去旅游,也可以从考虑经济因素的角度出发,就近选择一个地点去旅游。当然这个旅游地点要正好有山有水(才利于学生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旅游时把学生分成几组从不同的位置来进行爬山比赛。最后由学生来总结获胜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这样学生就会知道陡坡和缓坡的不同意义了。教师再进一步说明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的需要用陡坡来开发,而有的则要利用缓坡来进行。紧接着教师及时地拿出等高线地形图来进行分析教学,此正可谓乘热打铁,自然水到渠成了。

最后结合生活中山区的实际情况,提示学生:山脊和山谷一般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河流和雨水的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一组山谷相对,是翻山路线,也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山脊、山谷都是山坡,陡崖是陡坡等高线密集到重合程度的表现,缓坡、陡坡、陡崖的坡度依次变大。我们懂得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开发利用山区意义重大。

通过上述旅游活动教学,学生们都增强了为开发山区实行西部大开发而跃跃欲试的信心。所以教师在课内、课外多为学生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这是关键,而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对图态度、用图技巧和艺术都对学生形成用图习惯和培养对地图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2 创设模拟的地理“旅游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用图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发读图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下面就以八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第二课时《我国的铁路干线分布》的成功教学为例来谈谈。

“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在上课前一星期布置学生,结合课本主要铁路干线图,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整理资料,并且要求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去选择旅游地点和旅游景点以及去设计最合理的旅游路线,注意出发点用南京(因为我们这里还没通火车)。提醒学生特别去注意那些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

上课时先给学生们大约5分种的时间,让各个小组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最后达成共识。然后让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做导游员,创设一种旅游情境。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争当导游。有的说要去西双版纳看热带动物和植物,并欣赏多样化的民族风情;有的说要去桂林,看喀斯特地貌,钻溶洞,并荡舟漓江上;有的说去北京,爬长城,游故宫,看天安门广场,瞻仰的遗体;有的说去哈尔滨参观冰雕艺术;有的说去拉萨感受神奇的天路,并去看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还有的说要去海南天涯海角,享受椰林、阳光、沙滩、海浪,并投身海洋,尽情享受海洋的拥抱,如此等等。像“旅游竟猜”之类的游戏、角色表演等等的形式都被学生们引进了课堂。他们用优美的语言将本组同学的发言有序地组织起来,引领大家去观赏名胜,有时还用多媒体播放与之有关的风光图片,学生们兴趣盎然,在“旅游”的过程中学会了铁路干线的名称和起讫点,还有那些重要的铁路枢纽,原本那些按常规授课时感觉较难处理的难点迎刃而解了。接着教师再让导游介绍他们是怎么选择出旅游地点和景点的。学生导游们就会拿出一些像城市分布图以及城市旅游图等来进行介绍。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旅游路线的问题。学生们又会拿出全国交通图和所选地点的交通图来进行比赛的。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选,选出好的导游方案进行表扬。学生们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这样自然就会强化学生对地图的使用意识。

在上述学生表演的基础上,教师再出示一幅全国铁路干线图,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他们有的到屏幕前去指认铁路线的位置,有的根据教师的提示选择合理的铁路线等等。小结时,按方向师生共同归纳出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名称:东西走向的铁路干线;南北走向的铁路干线;东北地区的铁路干线;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检测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略图。还让他们自己出检测题来加强对铁路干线的应用。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本节课还可以联系中国地形中的主要山脉,让学生借助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来进行模拟“旅游活动”教学。这样做不但能很好地完成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的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复习中国主要的山脉,而且在新学和复习中又体现了主要铁路干线的重要性,学生自然知道“学而有用”和“学以致用”。

当然,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都是可以采用“旅游活动”来进行的,相信只要引领得当,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用图意识和能力。

在这样的地理课堂中,学生始终处在学习兴趣所激发的学习热情之中,或探究、或表演、或讨论,全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置身其中,看不到失败者,看不到被遗弃的角落,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实质上是在与老师合作创造并发展着课程。

第5篇

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1本学期我主要担任高三141,142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大力提倡坚持真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吃苦的精神,立足岗位,与时俱进,履行职责,扎实搞好本职工作。把良好的师德化为实际的行动,把教学的高质量作为工作追求的目标,把教科研的能力作为自我培养的重点,力争做到才学高、师德好、质量优、创新精神强。平时经常学习教学常规,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格控制作业量。总是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赢得了学生的好评。特总结如下几点:

一、认真制定工作计划

在开学初本人针对高三的学科特点,制订详细的授课计划。高三课时较紧,所以在制订计划时留下三个星期用于复习世界地理的知识。认真详细地制定时间计划,划分时间段,并控制好各时间段的用时计划,现在一个学期快结束了,事实证明我们的计划比较科学和成功。

二、注重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刻苦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学专业报刊和互联网,了解学科动态,提高理论水平和修养,高质量的完成地理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环节别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按照“高效课堂”的原则,精心备好课,提高个人的好课率和备课组的好课率,地理课是一门很实用和很社会化的学科,所以要把地理课与社会相结合,不但使用课本中的案例,还增加有说服力的案例,便学生理解和自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尤其是适合地理学科的“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学讨论教学法”等。

三、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

本人认真参加每两周一次的备课组讨论。备课组活动时,每次都进行重点、难点分析,分析教法、学法,估计学生学习时会出现的困难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认真组织好每次试卷分析,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补差与提高。

四、适量布置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高中的课程很紧,作业的压力也很大,所以教师作业布置要适量,要在提高作业的效率上下工夫。所以我们自己编制一些高质量,有梯度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总之,一学期以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2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必须经历高考,以高考这一跳板,跳到理想的远方。每位学子苦读十二年,不就是为了高考。每个人都不想输,都想取得高分。经常碰到这样的学生:我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不比别人差,为何考试成绩比别人差;为何每次定位都有偏差;为何审题会出错;为何这些题目看起来很简单,却答不到采分点。

在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做到超水平发挥。以下是我个人在高三教学中采取的措施:

1、整理常考知识点,理清思路、方法。

强调学生记忆。(以大气运动为例):

通过作大量的高考题,归纳总结本章知识主要考查:大气环流、气候的分布规律、气候的特点、气候成因、气候类型的判断。学生的困扰——不懂得如何答题。①如问某一地区受何种大气环流的影响,学生根本不知什么是大气环流。②问两地气温不同的原因是什么。③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的判断。④气候类型的判读。这些题目不懂得回答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自以为是,上课听得懂,课后没有认真复习,说白了就是没有背一些基础知识;没背方法、规律、原理;没有进行归纳总结。针对以上问题归纳以下内容:

①大气环流包含:气压带风带、大气活动中心、季风环流。作这种题目的时候要有个先后顺序,先考虑季风环流——如题目中的位置若在大陆东岸。其次考虑正常的风带。

②气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地面的热源是太阳辐射。因此地面的气温主要和下垫面、太阳辐射有关。因此两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和下垫面。只要学生了解知识点的本质,遇到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③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的判断:对于这一点学生必须掌握大气的热力状况,地面与太阳之间隔着大气,因此必须考虑大气的厚度(太阳高度角和海拔高度),密度(天气状况)④气候类型的判读:根据气温、降水柱状图进行判断---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方法。

2、强调学生对知识点要进行记忆,不能只停在听听,没有落实:

对于这一点学生往往没办法做到位,必须采取一些措施:

和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开学初利用课间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场落实,记忆。而后考试,让学生得到甜头;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进行小测。

3、练习:

教辅材料的练习题不多,平时根据需要增加相应的题量。对于练习题,很多学生只停在作作而已,其实要真正提高能力,要做到对于练习题的知识能迁移到课本相应的知识,并深究其本质问题,且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于记忆。对于那些某部分比较差的学生,则要强调他们买一些练习题,利用星期天的时间,集中1---2小时的时间进行做题,要不屑一顾,不会做也要硬着头皮做下去,一段时间后,进行归纳总结。应试能力肯定会提高。

4、讲评:

常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这需要平时常和学生沟通、交流。讲评时对一些知识点要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横向、纵向进行比较。并构建知识框架。

5、批评与鼓励:

了解学生的个性,抓住学生的心理,对平时的考试情况和突发事件进行合理的批评或鼓励。

总之,要想让学生学好,并不是一星期,两星期的事,也并是用一层不变的方法可达到的。需付出持久的努力。以上是我个人在高三年教学总结。

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3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三3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忙中有乐,忙中有得。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归纳如下:

一、加强学习,革新思想,树立新理念

认真学习校领导提出的学校教育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校本革命,建立多元课程体系、深化课改步伐、促进教师发展。结合自身实际,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坚持认真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我常读的刊物是《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及一些相关的教辅材料及自己购买的有关新课程的书。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深入分析解读高考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踏踏实实进行教学工作

结合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思维懒惰等特点,我采取低要求,低难度,采用小步教学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以达到落实双基,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解题能力的目的。

1、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强调一个“实”字,侧重于落实“课本”,夯实基础。要求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落实章节检测过关达标。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听写,并及时批改,在下一节课给学生反馈。这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也知道了什么知识是基础的、必会的。二轮复习突出一个“综”字,以专题复习为主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提高能力为着眼点,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复习中以高考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渗透考点。

2、做好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意识。

更新复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在复习中使学生做到“五个学会”:

①学会自己看书。全面看、细致看、深入看,多问几个为什么。

②学会看图。会看、常看。

③学会做题。建立错题集、善于反思。

④学会做笔记。

⑤学会提问。

不明即问,不懂即问。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引导学生提问。不仅是在学习中提出教材内容中的问题,也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主动的提问题,从而启发思维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引导学生反思。只有经过思考加工,才能真正的理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很注重思考这个环节,每一章节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思考,任何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另外,让学生参考目录,思考章节内容;让学生看着地图或图表,联系有关的知识。

3、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及艺考生的提升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待优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的待优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待优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为了确保高考的平均分,待优生的转化至关重要。

首先,帮助待优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加强与待优生的了解和沟通,帮助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其次,做好艺考生的提升工作。对于艺考生来说,从年前就开始的艺术联考、校考让他们耽误了很长时间的文化课复习。在接下来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应如何指导艺考生进行文化课复习,提高文化课成绩。艺考生文化课复习的四个要点:一是要对文化课的学习树立坚定地信心,在面对文化课学习上要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地情绪;二是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不仅要有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更要有每个学科的详细复习计划;三是要有针对性,要明确自己文化必须达到的成绩,将成绩分解到每一科,紧紧围绕考纲、围绕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复习;四要针对高考核心考点各个突破。

总之,一学期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4为了总结教学经验,使今后的教学更有进步,现将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纲教学,明确复习方向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二、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两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四、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五、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六、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七、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

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通过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提高解题水平。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种新趋向是,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挖掘题目中包含的隐含条件,各个击破,求得正确答案。

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

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给出一组等值线图,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①假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②假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③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④假定为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等等。

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感性材料(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水土流失、沙尘暴、水旱灾害、火山地震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八、抓好重点热点的复习

从近几年地理学科的试题内容看,考查的重点内容为:①地理位置,最主要是经纬度位置,复习时要抓住几条重要的经纬线,用以确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②时间计算;③天气与气候;④等值线图;⑤区域地理;⑥环境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文综测试的聚焦点。这个热点可能是时政热点,也可能是焦点问题,尤其是涉及到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考查的主要方式是把热点地区作为空间背景,用高中地理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思路,对热点问题,教师要把握一个“度”和“量”,不能用过多的精力。

九、做好解题方法的训练

要提高成绩,必要的练习是需要的,但不能搞题海战术。应注重解法的指导。

1、选择题。

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排除法、图解法、计算法、分析法、联想法。

2、综合题。

要求在每次练习时,都必须保持卷面清楚;回答条理清晰。

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地紧扣大纲,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观念,加强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有价值,抓住主干知识,注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5这一届的高三学生,有一部分是我从高一年教过的。其他的学生是我从高二时开始教过他们的。所以他们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我很是了解。他们初中会考水平的地理知识基本上忘记了。他们当时的会考水平就是机械记忆,走出会考考场后,呈直线性忘记。即使是记住知识的学生,也大多数不理解这知识其中的含义。因此,面对高三地理教学,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个长远的目标和阶段目标。同时我制定了个长久的计划,一个目标明确、有成效的计划。

在这一学期,我的主要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指导学生会学读地理。在新学期的开始阶段,我就有意识的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要学哪些内容。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要做哪些工作,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来获取知识。让学生领悟到课外复习的重要,如果利用练习题来掌握和巩固知识。让学生明白反复复习,经常复习巩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利用晚自修等课余的时间向老师请教问题。这些是我在开学初前几个星期主要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直接关系到今后地理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这阶段我用劲了精力耐心地引导学生。直至大部分的学生潜移默化地达到了第一阶段目标。

第二,时刻关心学生心态。态度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高三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受到没有在校学生和社会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决心总会有犹豫的时候。高三阶段,静下心思一心一意地面对学习十分重要。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总是把学习心态的知道贯穿于其中。除了在讲授知识外,我还关心学生学习的效率。时刻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争取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在这一方面,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常常利用合适的时间和学生认真的谈心,有意识地进行思想上的指引,在第一时间让学生科学调整好心态,专心学习。

第三,准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俗话说,知此知彼,方能百胜。在高三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我采用了很多形式很多方法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上一起回顾复习,从学生回顾的快慢和准确性就可以知道学生掌握情况如何。课堂有意识抽查提问问题,课堂全班小测,也是我常用的方法。还有就是在讲评习题或讲解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相关联的知识扩散、扩展,学生完成的情况,也是个很好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方法。可以说,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我是十分的清楚。这样,我在今后的复习教学工作中,就显得很有针对性,就能做到高效率的、系统性的复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