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景观设计基本要求

时间:2023-08-20 14:58:56

导语:在景观设计基本要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景观设计基本要求

第1篇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1课程基本信息

单周6学时,双周4学时,16周,总计80学时,5学分。本课程主要以实际景观设计的各类别项目为导向,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培训和引导,强调各种软件绘图的动手能力。从而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与学生的顶岗实习做前期准备。

2课改前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问题——过于强调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而疏忽专业的创新应用。(2)课程内容问题——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未与目前最新实际项目接轨。(3)课程教法问题——师徒制虽提出由来已久,但由于缺少项目支撑,执行力度不够。课程效果问题——学生技能掌握不牢,知识也不够全面,甚至对自身专业岗位的参与度不高。

3课程改革思路

该课程对接的职业任务可以描述为“组织景观项目的设计工作,控制工期和景观实施效果”,需要在就业能力上培养学生具备设计、施工、管理等多重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计划的改革研究时,将熟悉设计成果的制作流程,并能利用做作业提交的时间节点合理安排作业进度,对后续实施效果做简单的预估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将知识目标定位具备支撑园林设计岗位执行任务的技能与知识广度,了解当前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在素质培养上注重时间管理意识,善于支配利用好既定计划,并按步实施,有团队合作意识,善于沟通协调。因此,整体上是“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团队为组织形式”为改革导向。本课程以园林设计师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来组织课程内容,即课程内容模块化。本课程由四个模块组成,具体安排如下:模块一园林要素及设计(10学时)、模块二园林规划布局分析(以东湖三角池公园为例)(10学时)、模块三别墅庭院园林规划设计实践(16学时)、模块四校园小游园景观设计(以校图书馆前中心绿地为例)(38学时)。

4全课实施过程——项目情境设计

本课程主要培养的是园林景观设计师,本学期具体学习需要完成的作业任务如下。任务一:小组完成一份公园规划设计的调研报告。①工作描述:对海口新建成的东湖三角池公园进行考察学习,分析公园的规划设计要素与空间布局特点,选取一处景观节点绘制分析图、总平面图、景观细部做法、手绘效果图等,以小组为单位做成PPT,并完成5min~10min的调研成果汇报。②基本要求:有认真进行调研并做记录,描述条理清晰,辅助配图表现精炼。任务二:小组完成别墅庭院设计方案。①工作描述: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别墅庭院的设计,查找案例资料,收集各式庭院设计风格的设计元素,完成草图方案的手绘,并上机用CAD描图,Photoshop渲出总平面。①基本要求:设计方案应满足地块功能要求,考虑问题较全面。任务三:小组完成校园景观改造某个节点的创意方案。①工作描述:调研分析以人工湖为核心的校园绿地的景观现状,手绘表达出地块形状,四周道路的走向、宽度、路名,相邻地块的建筑性质,地块内的园路走向、园林建筑及设施的布局、现状的植被群落等。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地块内的一处场地做景观改造,列出改造的缘由及思路,绘出节点方案,写出设计说明。②基本要求:现状调研系列分析图及改造后的意向图及设计说明表达清晰。

5实施过程与评价

(1)基础理论梳理——以具体项目为导向,将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通俗易懂、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进行归纳整理,通过PPT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两周课时。(2)具体任务解读——将设计任务书分解成若干具体信息,例如总体指标以及风格要求、成果要求等。并选取自己做过的项目来做案例分析讲解。(3)实践模拟绘图——设计步骤讲解、角色模拟、传统设计表现与现主流绘图软件的结合。该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多动手,激发他们的创作。(4)阶段性汇报——将整个作业完成的阶段设置若干个时间节点,并设定每个阶段的考核重难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每个节点汇报小组进度与成果。

6结束语

第2篇

调查显示,未来10年的时间内,我国城郊农村住宅面积的增加量约为36.68亿m2,这不仅预示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将更为深入,同时也表明,我国居住区建设的也将顺势形成。而在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现实条件下,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居住区景观规划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人身健康及其生活质量,同时也成为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结合目前我国城郊农村居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现状来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还存在哪些有待改善的问题,而设计人员又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方案和对策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和改善?

关键词:城郊农村;居住区;景观规划;问题;对策研究

1 城郊农村居住区景观规划及设计存在的问题

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依然存在部分问题,景观规划设计缺乏对“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体现,绿化设计、水景设计及硬质景观设计也缺乏一定的整体性、生态性和人文性。

(一)缺乏对“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系

目前,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舒适的生活。但目前,很多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大都停留在基本层面,没有把“人”的主体需求放在景观规划的首位,整体的景观设计缺少对于“人”的考虑。比如说,部分小区的景观设计可谓环境怡人、自然优美,但景观整体却缺乏融入性和适应性,景观基本成为可远观却不可近玩的装饰;有些小区内植物的规划与建筑之间的距离过近,造成底层居民采光和通风方面的困扰,同时也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另外,也不乏一些居住区因缺少对居住者需求的考虑,没有提供专门供老人和儿童活动的空间。可以说,目前景观设计严重缺乏对居住者需求的整体考虑,忽略了人对于居住环境在实用性方面的要求。从长久性的角度上来看,这种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无法从心理上赢得居住者的认可。

(二)绿化设计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从目前居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现状来看,绿化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具体来看,居住区景观规划中绿化设计在营造景观的时候,选用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忽略不同区域其后及文化的差异,缺少一定的乡土感;绿化设计片面强调四季性的绿色,这造成景观规划植物季相景观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同时,住宅区绿化设计过度强调平面感缺少对立体感的呈现,整个居住区内生态化设计相对不足;另外,在尚未未形成绿化保护意识的基础上,部分居住区中存在退绿还耕的问题,整体的景观规划因此受到破坏;最后,基于居住区内绿化面积的相对较大,绿化工作往往在保证工作量的条件下往往忽略了对绿化质量的考虑,没有依照不同植物的习性进行景观的搭配,这增加了养护的成本,也同时会形成绿化不足的问题。可以说,这些绿化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

(三)水景设计流于形式

结合多数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情况来看,区域内水景的设计基本流于形式,缺少对居住区所属区域的水平和其后特点的考虑,在忽略亲水设计的条件下,职能采用饮用水进行水景的规划,而在缺少对雨水及其他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居住区水资源浪费问题较为突出,再加上缺少必要的自净功能,所以居住区内水景维护的成本也相对较高。

(四)硬质景观设计不尽合理

所谓硬质景观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居住区内除了道路以爱,没有其他的硬质景观,缺少必要的户外交流场所和户外活动的设施,这不利于居住区内邻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无法使居民形成归属感;另外,部分开发商为制造销售的亮点,会将居住区内原本应当封闭的场所设计成为广场式的场所,缺乏一定的实用性。

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城郊农村居住区景观设计依然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陷,丞待改善。

2 城郊农村居住区景观规划及设计的优化与完善

要解决以上分析中提及的城郊农村居住区景观规划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

景观设计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则是以人为本。所以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整体上做好各要素的协调与规划,充分考虑居住者对于居住区环境的整体需求,以便于做好各种细节的处理;同时,完成景观施工之后,设计人员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查,以期通过各种取长补短的改造设计出更符合居住者需求的景观环境。

(二)提升绿化设计的整体性

在绿化设计上,应保留标志性植物,尽量避开大树。将乡土植物作为主体,积极引入各种与本地气候相适宜的植物,提升绿化物种的多样性;针对居住区中存在的退绿还耕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居住者的绿化意识,其次则可选用将农作物用于居住区绿化的方式来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另外,政府部门应适当参与到居住区开发、物业合作以及各种养护工作当中,以便于借助政府部门的行政效力提升景观规划的后期养护和管理水平。

(三)合理规划对水景的设计

调查显示,背山面水可以说是适宜我国军民居住的一种理想型模式,所以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重视对于水景的设计,遵循我国南北方在气候和水文方面的差异进行水景设计。举例来看,对于缺水的城市,水景设计不能过大;北方城市可以考虑冬天的时候将水池用作滑梯。同时,设计人员还应当充分利用各种绿地的功能,将雨水等水资源转换成为生态化且可持续的水景空间,以便于提升景观与人的有效交流。

(四)加强硬质景观设计的科学性

进行硬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需充分顾居住者的基本需求,以实用性为本。具体来看,应采用无障碍的设计方式,使不同年龄层的居住者都可以在居住区内找到适宜自己活动的场所,以便于促进邻里之间的交往。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还必须对景观的安全性加以考虑,如进行防滑设计、盲道等,通过设计上的科学性为居住者提供安全舒适、休闲娱乐的居住环境。

3 结论

整体来看,我国居住区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起步相对较晚,专业人才也较为匮乏,尤其是对于城郊农村居住区,因偏离城市,所以各方对于景观规划和设计的重视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要满足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寻人类居住景观设计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为城郊农村居民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现人与土地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的环保、舒适的居住新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淑杰.爱美之心“居”皆有之――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原则[J].价值工程,2011,(13)

[2]马月.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原则[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

第3篇

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发展越来越重要。自从1969年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的问世,将生态学思想理念成功运用到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而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出现的生态学理念, 也使园林景观设计的思维和设计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景观园林的传统和单一形象。使园林景观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并以“设计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把园林景观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结合起来,把园林景观的设计要与土地、各种生物、自然气候、生态系统等生态学和空间等要素完美的结合起来,并能达到良好的美学设计效果。使园林景观生态要素和功能结构表现出来。

1生态设计理论的应用研究与现状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应注意将生态科学技术和景观美学理论原则相结合起来,规划设计出人与自然生态合一的最佳景观园林作品。而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更多的考虑对生态发展、能源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过程,追求生态和人类生活的和谐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生态学理念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如把各类生态学,包括动植物生态学、水文地理生态学、自然环境生态学、城市与农村田园式生态学等,都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园林景观生态学理论逐渐完善,对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对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生态设计理论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研究

2.1生态设计研究的基本要求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体现出对于大自然的尊重和维护,综合考虑园林景观内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园林区的最佳方位和发展规模。尊重自然,积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在开发建设前期努力保护原场地的植树与独特景色,建筑形式与环境自然景观相协调,特别是尺度、色彩、形式等,尽量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且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对艺术、科学和社会等三方面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应充分考虑景观园林空间上要与自然的各物种生态习性和环境条件,如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气候方面都有不同变化,合理运用和进行科学的搭配,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相互协调、相互发展、种群稳定的生态式景观园林。因此,把生态设计思想作为景观设计中科学要求的重要部分,必须贯穿于园林景观设计的全过程,才能保证良好的设计效果。

2.2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都必须以尊重自然和建立生态平衡的原则,如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反应在原有建筑系统的结构、布局形式与人文自然地理风情及江河湖泊水系的协调,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护利用,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根据自然生物的区域性;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它自然资源;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并以”以人为本”为宗旨的设计思想,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自身功能、充分调动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充分挖掘自然的潜力,并且根据环境的条件来改变设计方案,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且良性循环发展的自然生态景观园林,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并合理布局、科学生态设计。使景观园林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态的原则之中。

2.3生态设计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及应用发展

2.3.1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不要把重点主要放在设计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生态本身上面,而是应该把设计思想与自然现象相结合。作为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他寻求的不应是武断的硬性的设计,而是去充分地利用当地自然本身提供的条件潜力来设计。体现出具有自然生态与人类和谐发展的景观设计理念,如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传统的一些文化特点。

2.3.2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应该因地制宜运用当地生长本土植物,尊重场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尊重自然演变和更新的规律,在生态景观园林设计时,必须重视对植物的设计和布局,并且,还要保证景观内所有植物能够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设计师可以凭借植物的生态原理和相生相克的特点,设计景观内的植物群落,保证景观和植物群落能够协调统一,实现植物群落的稳定和有序生长,发挥生物多样性的最大效益。从生态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如是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形成和保持效果的景观,并不是生态学上的真正生态。所以,景观设计师要理解生态的概念,了解生态理论与景观园林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如在设计中或者充分利用在原有基址上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这也是发挥自然系统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从大的尺度来看,一片森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一片水域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一片湿地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从小的尺度上看,景观内的一个池塘、一小片树林、一条溪流同样可以被视为生态系统。在对某一尺度上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所要考虑和实现的目标,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使各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尽可能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与相邻生态系统保持有机的联系。任何尺度意义上的景观,特别是城市景观系统,与其关系最紧密的是人类自身。

2.3.3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发展,其目的就是要满足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且人类的影响和活动始终贯穿于园林景观设计的全过程,使得人的活动空间、时间、物质和精神需求等,都在不同的角度方面对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在对城市风景园林区进行土地整体规划、设计布局时,应该首先想到要保护规划区内的原生态湿地或林地、历史文化或名人遗迹等。同时,以生态学的理念和因地制宜方式对土地资源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调整,使之符合规划设计出新型土地模式和生态类型体系。也可主张运用生态原理营造园林植物群落,强调植物群落功能和景观的统一性,从而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植物群落,最大程度地实现生物多样性。如在园林风景区的种植规划设计为古建园林景观区、生态保护林景观区、山体彩化色叶林景观区等。彰显出各风景园林区的的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逐步开发出具有旅游价值的与众不同的风景园林区。

3结语

随着人们对生态理念意识增强和对大自然环境生活的向往,大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活和谐共处发展,是人类追求美好的生存环境,更是二十一世纪园林景观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所以现代生态设计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必将得到高度重视。因园林景观设计是沟通人与自然的具体途径和手段,所以园林景观设计师要以生态学的设计思想为主导,把生态学设计理念和园林景观设计相融合,并掌握了解生态设计理论的基本要求、生态设计理论、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基本要素。设计出更美的生态式的风景园林蓝图。

参考文献:

[1] 杨一宁. 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园林景观设计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2]陈六汀,梁梅.风景园林艺术设计 [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3]符气浩.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 [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第4篇

1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时间并不长,通过了几十年的创新推广以及园林设计者的努力后,才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已经逐渐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1)富有个性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出现。我国部分城市为了实现城市设计的整体要求,结合世界,通过科学的景观设计,反映整个城市的历史内涵及文化底蕴,进一步健全现代园林绿地系统,并创造出质量高、环境好、指标先进的园林绿化作品、游乐设施以及景观雕塑等。此外,在园林系统绿地的规划方面,已经逐渐形成带状绿地、块状绿地以及混合型绿地等空间布局模式,从而全面展示该城市的乡土风情,并逐渐提高该城市的品味[1]。

(2)现代园林设计已和生态环境相结合。我国部分城市非常注重可持续性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遵循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合理进行园林景观规划,以此确保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较为盲目。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迅猛发展,使得园林景观设计的抄袭问题及盲目跟风问题日益严重,已有的园林景观建筑无法满足公众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实际欣赏要求。加之园林景观建筑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建筑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复制已存的园林景观,并未结合该地实际情况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这在增加园林景观建设费用的同时,还降低了该园林景观建筑的实际效用[2]。

2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2.1坚持生态化发展原则

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切不可随意改变该地生态系统,应结合该地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化改造。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的的是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这也就要求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生态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园林景观建筑在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笔者建议从下述三个方面入手,高度关注现代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

(1)硬质景观应注重质量设计。

(2)充分运用成熟的新材料及新技术,运用先进的性思想及新观念,进行生态景观设计。

(3)注重自然生态系统和园林景观的结合。

2.2注重园林景观的多样化设计

人们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独特性及差异性要求正逐渐提高。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多样化设计发展原则,在凸显自身特色的同时,还应注重设计的多元化。

2.3注重竖向设计

在合理平面规划的同时,还应强调竖向设计。因为现代园林景观既要有文化内涵、艺术感,还要有诗情画意。高品位的园林景观建筑,能够陶冶青少年的情操,让人们在上班期间放松心情,还能够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生活。所以,笔者建议加强园林景观的竖向设计。且竖向设计还能够满足人和园林环境的情境交融,实现园林建筑和环境的整体协调。此外,在竖向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到居住区的规模大小和设计布局模式等,全面提高现代园林景观的品质,将竖向设计与其他园林要素相结合,加强造景效果,满足文化内涵及实用功能的实际需求,并丰富娱乐活动等。

2.4注重地域性设计特点

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首先应满足园林景观的基本要求,然后融合该地地域特色,创造出独特、且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建筑。我国各个地区均有自身的地域特征,每个地方的现代园林景观应充满地域风格,并有所创新,还要充分利用该地资源,降低物力成本及人力成本。

3结语

第5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育功能;体现;研究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景观设计业的发展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目前相关的业内人士对景观设计的定位仍然只是环境的美化以及对人们身心的愉悦方面,对景观设计具备的教育功能不够重视。现代化的景观设计必须要注重教育功能的体现,为此我国景观设计行业必须转变传统设计观念,提高景观设计水准。

1景观设计教育功能概述

教育需求是人类在生存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较为高阶的需求,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素质和生活品质,促进其个人的发展。景观设计通过对土地以及环境中其它材料的合理运用,为人们创造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促进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对教育功能的实现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现代科学指出,环境在人的性格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具有教育意义的景观环境设计可以促进人的个性发展。除此之外,教育功能的融入也有利于现代景观设计质量的提升。

2景观设计中教育功能的类型及体现

2.1自然生态教育型景观设计

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是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在探讨的话题,从最初的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再到现如今的与自然和谐相处,景观设计中同时也应当体现尊重自然的理念。但是现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整日接触到的只有钢筋水泥等一系列人工制品,他们感受自然从大自然中收获乐趣的难度大大提高。在景观设计中最大程度地展现自然景观原始的模样是自然生态型景观设计和建设的重点,生态设计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范围也日渐广泛,得到了越来越多景观设计师的认可。自然生态教育型景观将人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作为设计主题,通过对人为活动的限制确保自然景观不受破坏,使人们在观赏景色的同时,感受到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培养人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观念。

2.2道德提升教育型景观设计

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现代化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要求,通过景观设计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也是现代景观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尊老爱幼、勤俭节约、与人为善、爱国敬业等都是我国优良的民族传统,在景观设计中融入这些道德元素可以让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的同时丰富内心。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环境为了照顾老弱病残等引入了无障碍设计的理念,让他们也可以享受到景观环境对身心的陶冶,充分体现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公众在欣赏景观的同时,从这些细微的设计中也感受到了设计者的爱心,景观设计对人们思想道德提升的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体现。

2.3环保教育型景观设计

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酸雨、雾霾等环境污染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也正是如此,使得环保的观念逐渐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和践行。在景观设计中体现环保观念可以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从而实现对公众广泛的环保教育。环境保护的范畴较为广泛,因而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的理念和举措也较为多样,例如,景观布局尽可能地采用可回收的和对环境影响更小的材料,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选择节水型的植物品种,减少灌溉需水量,节约水资源;多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等。

2.4美学教育型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的美学教育意义是其所有教育功能中最为直接也是最基础的。景观设计隶属于环境艺术的范畴内,艺术性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属性之一,通过色彩的组合、景观的配合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使得景观发挥出美化环境的作用。公众在欣赏景观的同时,感受到景观所传达的艺术气息,自我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充分发挥了景观设计的美学教育功能。为了充分体现景观环境的艺术性,设计者要从色彩、形体、材料、内容等4个方面丰富景观的外观和内涵,使观赏者在景观的欣赏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

3结语

综上所述,景观作为提高环境质量给人们营造良好氛围的事物,有意识地在其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教育的元素可以有效提高景观设计的教育功能,增强景观所在环境的感染力,让人们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提高自身鉴赏美的能力,此外,还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形成。

作者:王洁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 景观环境 设计

前言: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不仅应向人类提供物质资源,也应向人类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等更多层面的其他形式的资源。虽然由于经济形式的改变,决定了城市扩张和相关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已是必然趋势,但随着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的相关做法,对城市自然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直接影响了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正确解决城市规划中出现问题,营造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而景观环境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还并未被准确的把握和认识,作者针对对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对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行了介绍。

1、现阶段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城市规划尤其是环境规划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规划内容对绿化环境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不能充分发挥,总的来说,城市规划在对城市环境中做出合理的规划,甚至破坏了居民居住环境。一个设计究竟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有无一个相对明确的城市设计大纲的引导是一个关键环节,我国的城市规划仍未摆脱物质规划的束缚,在实践中,规划和设计往往融合在一起,在大多数的详细规划中,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城市设计的某些内容,在大规模建设过程中,传统规划轻三维形态的工作方法显现出弊端,城市设计因三维整体形态的模型或图纸展示易使人产生直观感和新鲜感而受到推崇,规划管理如何实施等核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环境设计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树种引进单一,片面追求艺术效果

目前,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绿化建设主要采用的树种主要是法国梧桐以及香樟,还有部分城市为达到加强本地环境艺术效果,片面引进山区已经长成的大树和老树。由于植物物种群落的竞争和依存关系,植物种类单一毕会造成生长不良和虫害高发的危害,同时,山区的大树在运输途中,由于水分散失气候不适,将会造成活率低,死亡率高的现象。也会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难以展现,城市绿化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1.2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片面夸大艺术效果

由于城市规划的传统观念严重,片面追求环境设计的艺术效果成为城市规划中环境设计的弊病。很多的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员不熟悉植物特性,片面夸大环境艺术效果,在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中,很少采用本地植物,大局采用外来花草,这样,不仅加重了城市景观后期管理中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任务量,同时也很难彰显地方特色,破坏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初衷,城市景观设计的效果也十分遭到破坏。

1.3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

现阶段,经常出现的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就是花坛草坪等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要维护这些绿化功能部件的正常运作,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侵占人居环境,压缩正常的休闲生活空间,还要在养护期间喷撒化学药剂,造成环境产生污染。反观产生的规划的艺术效果,从环境艺术设计角度来看,这样的频繁设计不符合环境美观的原则,对环境的艺术设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具有华而不实的特点。

2、城市规划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应对

环境艺术设计应作为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最为重要的设计理念,切实的贯彻到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中,不仅满足城市规划的景观的功能性,同时也应体现城市环境景观的环境艺术效果。

2.1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

首先,从设计的行为特征来看,环境艺术设计强调环境整体效果,在这种设计中,对各种实体要素的创造是重要的,但不是首要的,因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对整体的环境的创造。居住区环境是由各种室外建筑的构件、材料及周围的绿化,景观小品等各种要素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设计,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构成环境的各种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而完美的整体效果。没有对整体效果的控制与把握,再美的形体或形式都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局部。

其次,环境设计的人文性特征表现在室外空间的环境应与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地区文化的特征相适应,并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各种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人性情趣的环境空间。中国从南到北自然气候迥异,各民族生活方式各具特色,居住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的人文性特性非常明显,它是极其丰富的环境设计资源。

最后,艺术性是环境设计的主要之一,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所有内容,都以满足功能为基本要求。这里的“功能”包括“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室外空间包含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两部分内容。有形空间的艺术特征包含形体、材质、色彩、景观等,它的艺术特征一般表现为建筑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而无形空间的艺术特征是指室外空间给人带来的流畅、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与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二者的全面体现才是环境设计中的完美境界。

2.2城市规划的常用方法

首先,应充分体现地域特点,此类设计方法主要特点,就是要保留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文化特点,尽可能采用相关当地资源进行设计,对场地中需要的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施工中的材料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达到节省环境资源的目的。

其次,要进行合理配置,作为反映环境中艺术效果的稳定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的重要表现,建筑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也体现出来。由此,在城市建筑景观的设计中,合理的增加多物种组成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使建筑景观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经济文化资源,对保持景观的地域特性,文化特质多样性和环境艺术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环境意义。

结语

城市规划的景观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城市协调人类发展和自然演化的重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满足城市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也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广大的城市规划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对景观以及环境对居住生活的影响十分重视,切实明确自己所担负的重任,为我国城市建筑景观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7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 景观环境 设计

前言: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不仅应向人类提供物质资源,也应向人类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等更多层面的其他形式的资源。虽然由于经济形式的改变,决定了城市扩张和相关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已是必然趋势,但随着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的相关做法,对城市自然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直接影响了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正确解决城市规划中出现问题,营造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而景观环境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还并未被准确的把握和认识,作者针对对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对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行了介绍。

1、现阶段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城市规划尤其是环境规划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规划内容对绿化环境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不能充分发挥,总的来说,城市规划在对城市环境中做出合理的规划,甚至破坏了居民居住环境。一个设计究竟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有无一个相对明确的城市设计大纲的引导是一个关键环节,我国的城市规划仍未摆脱物质规划的束缚,在实践中,规划和设计往往融合在一起,在大多数的详细规划中,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城市设计的某些内容,在大规模建设过程中,传统规划轻三维形态的工作方法显现出弊端,城市设计因三维整体形态的模型或图纸展示易使人产生直观感和新鲜感而受到推崇,规划管理如何实施等核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环境设计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树种引进单一,片面追求艺术效果

目前,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绿化建设主要采用的树种主要是法国梧桐以及香樟,还有部分城市为达到加强本地环境艺术效果,片面引进山区已经长成的大树和老树。由于植物物种群落的竞争和依存关系,植物种类单一毕会造成生长不良和虫害高发的危害,同时,山区的大树在运输途中,由于水分散失气候不适,将会造成活率低,死亡率高的现象。也会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难以展现,城市绿化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1.2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片面夸大艺术效果

由于城市规划的传统观念严重,片面追求环境设计的艺术效果成为城市规划中环境设计的弊病。很多的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员不熟悉植物特性,片面夸大环境艺术效果,在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中,很少采用本地植物,大局采用外来花草,这样,不仅加重了城市景观后期管理中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任务量,同时也很难彰显地方特色,破坏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初衷,城市景观设计的效果也十分遭到破坏。

1.3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

现阶段,经常出现的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就是花坛草坪等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要维护这些绿化功能部件的正常运作,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侵占人居环境,压缩正常的休闲生活空间,还要在养护期间喷撒化学药剂,造成环境产生污染。反观产生的规划的艺术效果,从环境艺术设计角度来看,这样的频繁设计不符合环境美观的原则,对环境的艺术设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具有华而不实的特点。

2、城市规划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应对

环境艺术设计应作为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最为重要的设计理念,切实的贯彻到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中,不仅满足城市规划的景观的功能性,同时也应体现城市环境景观的环境艺术效果。

2.1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

首先,从设计的行为特征来看,环境艺术设计强调环境整体效果,在这种设计中,对各种实体要素的创造是重要的,但不是首要的,因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对整体的环境的创造。居住区环境是由各种室外建筑的构件、材料及周围的绿化,景观小品等各种要素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设计,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构成环境的各种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而完美的整体效果。没有对整体效果的控制与把握,再美的形体或形式都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局部。

其次,环境设计的人文性特征表现在室外空间的环境应与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地区文化的特征相适应,并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各种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人性情趣的环境空间。中国从南到北自然气候迥异,各民族生活方式各具特色,居住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的人文性特性非常明显,它是极其丰富的环境设计资源。

最后,艺术性是环境设计的主要之一,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所有内容,都以满足功能为基本要求。这里的“功能”包括“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室外空间包含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两部分内容。有形空间的艺术特征包含形体、材质、色彩、景观等,它的艺术特征一般表现为建筑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而无形空间的艺术特征是指室外空间给人带来的流畅、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与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二者的全面体现才是环境设计中的完美境界。

2.2城市规划的常用方法

首先,应充分体现地域特点,此类设计方法主要特点,就是要保留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文化特点,尽可能采用相关当地资源进行设计,对场地中需要的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施工中的材料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达到节省环境资源的目的。

其次,要进行合理配置,作为反映环境中艺术效果的稳定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的重要表现,建筑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也体现出来。由此,在城市建筑景观的设计中,合理的增加多物种组成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使建筑景观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经济文化资源,对保持景观的地域特性,文化特质多样性和环境艺术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环境意义。

第8篇

关键词景观营造;景点;生态;异质性;文化;形式美;空间;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园林景观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很多景观粗制滥造的矛盾局面。分析、研究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误区-探讨解决的方法,对推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1.设计误区分析

1.1在新景观营造中破坏了原有的乡土景观,使原有的乡土居民的草根信仰毁于一旦。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诉诸于形式主义的乡镇化妆运动的危害可能比城市化妆运动更严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本就脆弱的乡村生态系统将面临破坏,特别是水系统。大规模的乡镇建设工程,会加剧这种破坏。而中国的广大地区是乡村,因此这种破坏带来的国土生态危机也就愈显严重;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乡土景观或者说文化认同将丧失。只要稍不注意,所有这些草根信仰的基础都会被彻底毁掉。

1.2 片面强调景物的形式美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边缘性学科,与多门学科交叉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如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因此,风景园林师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个学科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科学的设计方法。

1.3以个人主观来制造景物

古代园林的“景”一般是在游者亲身感受过程中被“点”出来的,就像红楼梦的大观园,是先有环境后有命名。可是,在中国当代园林中,主动制造景点和意境的意识已经成为主流。很多设计师在谈论设计由来时,总是说到希望营造某种意境或境界,如“一园红艳醉坡坨”、“访花蝶径”、“小洲林中有人家”、“秋霞”等

1.4环境景观设计雷同化严重

在我们的身边,景观雷同化、西洋化的现象也比较普遍,,比如小区里造一座桥、搞一座水井,这边一个假山,那边一条小溪,都是一味地邯郸学步,缺少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的甚至与老百姓的生活完全脱节,更多的是植树造景,没有生态的和自然的东西。

2 意见和建议

2.1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风景园林师逐渐开始注重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关于生态,有几点需要进一步阐述。生态学的本意,是要求风景园林师要更多地了解生物,认识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连接在一起。

2.2设计的对立统一

自然与人工,是贯穿整个园林景观发展史中的对立统一体,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既是某种园林景观形式、风格、类型的衡量准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状况和使用要求来决定的,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一般来说,在城市环境中,应较多地考虑到人工与自然结合,考虑到自然的人工性手法,而随着离城市环境的远去,自然的作用在逐渐增强。

2.3设计的科学性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边缘性学科,与多门学科交叉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如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因此,风景园林师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个学科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科学的设计方法。

应该注意空间的设计。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第十一章说:“……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2.4 设计注重个性化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社会,个性体验、个人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保证。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并非鼓励个人刚愎自负或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而是强调个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态、对艺术、对历史等等的独特理解、在旅行中的独特体验、以及个性化的设计表现手法,强调个人对园林景观内涵与本质的独特认识。

2.5 设计时应注意的其它事项

2.5.1区分实效的特点

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设计师提出将运动中的花园作为自然持久的作品。所以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一个园林景观作品的诞生,就像一个婴儿出世一样,他本身的生长、变化过程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和满足。不要期望园林景观作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那样将会失去很多乐趣.

2.5.2以场地的控制为设计中心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

2.5.3 地域景观的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2.5.4简约的设计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

2.5.5注重风水学在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中国的风水学说经过国内外专家们采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去除其迷信的糟粕,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后,又开始被国内外生态学研究者肯定。从根本上说,中国园林的设计,深深浸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它们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适当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

第9篇

一、殡仪馆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殡仪馆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前来进行丧葬活动的人们的需求,达到生与死的完美交替。通过对殡仪馆的景观设计,使人们不再感到恐惧,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种安静、祥和的感受。因此,为殡仪馆营造出一种开放、文明,充满人文关怀、生态环境良好的家园氛围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殡仪馆的景观设计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选址原则

殡仪馆的选址对于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城市殡仪馆应远离市中心和城镇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既要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环境影响较小,但是也要让城市的居民可以便捷地到达。其次,殡仪馆周边及通道两侧应无居住区建设,避免了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最后,殡仪馆需要考虑自身的环境,要与外界有一定的视觉隔离,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利用周围的环境,使其成为殡仪馆景观的一部分。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

景观设计最后的落脚点是人在空间中的使用与感受。对于殡仪馆的景观设计,首先,要有无障碍道路的设计,可以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一些方便,同时也要将逝者家属和殡仪馆的车辆的道路区分开来,避免殡仪馆的车辆刺激到逝者家属。其次,在空间环境中,要设置明确的、简单易懂的导视系统,可以为逝者家属提供便利的服务。总之,殡仪馆的景观设计要正确处理好人与空间、情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①

(三)艺术性原则

现代殡仪馆的景观设计要尊重并有助于疏导人们的感情,不仅满足功能上的需要而且也要在设计上舒缓人们的悲痛感。在设计中还可以通过人工元素的运用增加壁画、雕塑、盆景等来丰富园内的景观,弥补自然景观的不足。同样,自然元素的添加可以增强园内的生机。例如,水体的运用,动水可以表现生命的活力和激情,而静水则意味着生命的无限和安宁,紧扣殡仪馆主题——生者的活力和死者的宁静。

二、以西安市殡仪馆的景观设计为例

(一)选址

新迁建的西安市殡仪馆位于长安区鸣犊街道留公村,占地约400亩,主要布置有业务区、殡仪区、火化区、骨灰寄存区、生活办公区、停车区等功能区域。该地址远离市区,但交通方便。

(二)历史文脉

现实殡仪馆设计上突出了西安历史文化特色。众所周知,西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其殡仪馆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唐风汉韵,突出了西安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正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使逝者得以安息,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②

(三)功能分区

殡仪馆建筑群风格为现代简约略带有稍许汉唐元素,在景观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这一建筑特征,做到了景观与建筑的相辅相成,和谐共融。首先,守灵苑景观区是家属休息区,在设计上主要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采用日式“枯山水”的造园手法营造出宁静的、充满禅意的观赏之景,③从而使逝者家属能够暂时地舒缓悲痛。其次,西安市殡仪馆的建设不仅涉及到了生态景观,而且也涉及到了人文历史景观,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在接待中心景观区的设计中,最突出的是这条道路的两侧设计了十二支景观柱,彰显了汉唐文化并且上面雕刻着吉祥图案的浅浮雕。其地面铺装的纹饰是秦代布币,暗含着西秦大地的概念,也深刻地表达了西安的历史文脉。最后,安灵苑的景观区是存放逝者骨灰的场所,在建筑的两侧设计了两组折线的景墙,就像是一双弯曲的手将安陵苑捧在掌心。

(四)交通流线

就交通而言,在殡仪馆的东面是主要的人车出入口,结合停车的位置以及殡仪馆主要区域成功的将人流、亲属车流与殡仪馆的车流进行分割。殡仪馆的整个基地都是通过环形路线到出口,而殡仪车辆走的是另一条路,即通过地下通道直接到冷藏室,这样就避免了刺激到逝者家属。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