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58:59
导语:在政务实习内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独立学院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伴随着教育部改革,以全新的办学机制、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截止到2013年9月,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共287所,广东省占17所。在学科设置方面,该类学校主要以学生择业和社会人才需求为依据,普遍开设外语类、计算机类、经贸与财会类、工商管理类等热门学科,在为社会输送大批人才的同时,学校自身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广东省17所独立学院中有8所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各院校在开设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的同时,也组织开设了实验课和相关实践环节。
一、广东省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实验课较少,实验室相对缺乏
从实验课的开设情况方面来看,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课为电子政务、公务员写作、社会调查与研究等课程,其教学内容和形式主要集中体现为课堂讲解,注重对理论和书本知识的学习。
从实验室建设情况来看,目前广东省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独立学院中,几乎没有一所学校建立了行政管理专业独立的实验室,大多数学校将计算机实验室取代了专业实验室。而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该实验室的使用也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等课堂教学上,为方便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降低管理成本,这些模拟实验室在课后开放较少,以致学生课后无法对这些设备和软件进行使用。
(二)校内实践少,专业实习效果欠佳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践主要来源于通过参加团学组织和社团活动,积累管理经验,其他实践机会则相对较少,学生校内专业实习效果欠佳。通常学校将学生安排到各行政部门进行实习,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班,实习时间不集中,且用人部门很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培训,常常安排实习学生做一些打扫卫生、收发文件等琐碎事务,因此实习效果不理想。
(三)校外实践缺乏专业指导
大部分学生选择校外兼职来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但据调查,学生兼职主要还是以赚外快为主,很少有人考虑兼职的行业是否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相关。多数学生选择在快餐店、快递公司、通讯公司兼职;而从事的岗位也多为服务员、派单员、营业员等。也有部分同学选择做义工,重在体验生活,丰富自身经历。学生在选择校外实习或兼职的过程中,基本很少考虑自身所学专业,更加缺乏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广东省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实践教学的意识较模糊
目前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其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仍然主要停留在原来的理论教学模式上。虽然基本所有专业都有实验课的开设,但总体而言专业实践课程都相对较少。对于行政管理专业而言,仅仅开设公文写作、电子政务等实践课程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有人将实验课与实践教学混为一谈,忽视实践教学对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有人认为实践教学主要是针对理工科技术类专业,认为文科专业,尤其是行政管理专业采取实践教学是没有必要的,这明显忽略了实践对理论的检验作用。
(二)校内实习针对性不强,实践效果不明显
行政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主要是将学生安排在学校各个行政部门协助相关老师完成各项事务。通常而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相关部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习。因课程的安排问题,实习生很难集中时间进行实习,由于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实习者很难受到一些列的相关培训,也难以被相关委以重任,而更多的是协助处理相关琐碎事务。这一方面降低学生对校内实习的兴趣,还可能对自身专业产生误解,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学生的实习效果,难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目的。
(三)校外实践缺乏指导,实践基地形同虚设
为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经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一般独立院校都会积极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学生校外实践形式和实践单位一般都是自己找,缺乏统一的安排和指导。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扩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范围,但其局限在于社会实践的专业性相对较低。
此外,许多独立学院也开始着手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在基地建设之初,的确能让部分学生参与到实习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由于缺乏经费的支撑,也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基地培训出一批实习生又不能为自己所用,长此以往必然加重基地负担,导致其缩减实习生数量,甚至不愿再招实习生。实践基地形同虚设。
三、广东省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整改措施
(一)提高认识,强化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首先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管是公办院校还是独立学院,都应认识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有机结合、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应该相互补充和完善,并被同等的对待。
行政管理专业是个理论性相对较强的专业,如何在原有实验课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通过实践进一步提升理论层次,这才是实践教学真正要达到的效果。因此,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之外,还应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政府机关事务实习、社会调查实习、电子政务实习,强化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二)广泛开展校内实习,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
对于行政管理专业而言,其本身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而在校内其实有很多部门都可以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岗位,例如团委、图书馆、后勤等部门。可以通过行政管理专业教研室,与相关部门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分批输送学生到相关岗位进行实习,同时,利用教研室师资力量,加以引导和规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和升华理论基础。
此外,学校还可以结合各专业特色,通过模拟经济社会环境、各行业运行环境,创建跨专业校内综合实训平台,让各专业学生分别模拟各行业员工,推动平台有序运作。如此将专业理论知识点与实践相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机制
1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教学
以教师为主体,课程全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提高,而学生也只是在枯燥、乏味的课堂讲授中度过每堂课,在考试时,死记硬背成了代名词,考试之后,学生的专业知识很快就忘记了,更别说在实践中有效的运用了。那么这样的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整个教学过程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就更谈不上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而教学,实际上应该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来,而不是教师每节课填鸭式的全堂贯穿讲授。
2教学缺乏实验环节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教学
缺乏实验的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都已被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学生群体正是对计算机和网络感兴趣的人群,那么,新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方法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相关章节的实验,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教学是没有实验课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这样,既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能使学生全面立体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所谓的纸上谈兵大概就是这样的了。那么,如果只是书面的全程讲授,学生只是对理论知识有了平面的、二维的理解,这就像早些年学生学习英语,很多学生学成了“哑巴英语”,只会做书面的题,口语应用十分吃力。公共行政学的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事实上公共行政学的教学应该是穿插着科学的实验课程的。
3教学缺乏实践环节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教学
缺乏实践的环节。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学正全面的诠释着这句真理。医科大学学习公共行政学的学生,毕业后的培养方向是趋向于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医院的行政科室的,而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一味的讲授,期末是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这样,无意中就进入了一个非良性的循环,既老师讲授无激情,学生听课无兴趣。同时,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考核方式单一,只是用试卷说明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学生就只为了如何应付考试去学习,不能全面、立体的掌握公共行政学的相关知识。
4教学未结合专业方向设计
授课内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教学内容单一,以书本讲授为主,未结合专业方向设计。在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只是针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授,并未将学生今后的就业趋势紧密结合。
二完善具有医科大学特色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教学方法,已经刻不容缓。建立有医科大学特色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方法,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更是符合培养自治区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
1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就是要改变教师满堂讲授的授课方法,将学生的参与度提到最高。每个章节在开始之前,用适合本章的案例引入,在了解案例之前,将问题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了解案例,然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分析案例时,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由于是在章节开始之前所看的案例,学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还不能系统的运用本章所学的知识,但是,正是这样带着问题去进行学习,遇到重点和难点再与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才能让知识不断内化,并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能力。与此同时,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以医疗行政系统的案例为主,让学生在早期就能站在卫生事业发展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具有先进的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方法、具有优良的政治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基本掌握基础医学,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在卫生行政部门或医院的行政科室的现代高级专门人才。
2要将现代化的实验课带到教学中来
目前,卫生管理学院的实验室,针对公共行政学这门课程,引入了电子政务实验课。在实验室,模拟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的档案管理、公文传输、国有资产管理、行政审批系统、框架、招标采购平台、政府办公系统,以及政府信息门户等内容。学生可以在实验课上,通过模拟政府的以上办公内容,更加直观和全面的掌握所学的知识,用更立体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思考的能力。但是,目前针对电子政务的实验课课程安排还是不够科学合理,课时数还较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不断优化实验课的课程设计,并将实验课的实验设计的分数纳入到考核范围内。
3要把学生的课间实习规划
到教学计划中来卫生管理学院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四上学期结课后,都会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实习单位的范围包括各盟市的卫生行政部门、疾控、卫生监督部门,以及医院的行政科室等。这时的实习,正是考察学生学习各门课程成绩的最佳时期。通过实习,学生能够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将理论知识内化,在运用理论知识的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但是,目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旦确定了实习单位就不能更换,这使得学生不能全面的了解卫生系统内各个相关领域的具体运行状态,那么学到的实践知识限于学生所实习的单位。如果能够将实习单位施行轮岗实习,既卫生行政部门、疾控、卫生监督部门,以及医院的行政科室等将实习生进行轮岗实习,每个单位或部门实习一段时间,那么,学生将会从更多的角度和方位成长。
三结语
[关键词]实践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高职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2−0076−02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将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已经成为我们学院学生的公共必修课。[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的意识,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学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相当重视的,除了上好职业指导课外,还狠抓实践教学和从事实践活动。实践教学从大一抓起,特别重视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等活动,真正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服务,开辟了就业新渠道,较好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2]
一、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作用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懂得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及其实际应用性,又可以突出和消化教学的重点和突破难点。近年来,教育界比较重视实践教学,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把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条件作为评价和考核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加强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一项重要举措。[3]
具体地说,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有如下作用:
第一,实践教学能促使学生手脑结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性,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真正把脑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手的实践操作中,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途径。
第二,实践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充当主体地位,当然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实践操作可以很好地体现出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和切身体会,利用好也有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第三,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激发出学生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可以得以验证。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发现新的问题,提出质疑,可能在学理论的时候,感觉到枯燥,而在实践操作中顺利完成任务,激发起他对此门课程的兴趣,发觉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是很有用的,从而仔细分析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使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产生出新的理论,进而又用来指导实践。[4]
第四,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实践活动过程是一个知、能、行统一的过程。人是生活在社会中,在社会中不得不与别人打交道,这就需要虚心学习和精心合作,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我校实践教学的基本作法
1.校内实训
要使实践教学顺利进行,首先必须建立相关的实训场所。我们学院有测谎实训室、模拟询问室、网络联合实训室、模拟现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速录实训室、图像技术实训室、痕迹检验实训室、心理测评中心、电子政务实训室、团体咨询活动室等20多个实训室。实训室的建立与完善,为学生专业实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切实的保障。
如测谎实训室,是司法系各专业的专业实训室,主要承担《侦查讯问技术》《狱内侦查学》《侦查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课程的实训任务。该实训室有14名指导教师参加过专业培训,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教学的专业指导。还承担了相关科研和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网络联合实训室,主要承担管理系电子政务专业的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站建设与管理等课程的实训任务。
学生通过校内实训,熟悉了从事此专业相关内容的模拟现场、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解了在哪些方面理论是容易把握的,但是实践操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不一定一次就可以成功的。校内实训,学生感觉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真好。
2.校外实习
(1)实训基地实习
我们学院有湖南省岳阳监狱、德山监狱、赤山监狱、长沙市新开铺劳教所、长沙市戒毒劳教所、北京赵湘宁律师事务所长沙分公司、沅江市公安局巡警大队、长沙市宣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沙县司法局、广东珠江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长沙市仲裁委员会、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等30多个实训基地。
学生通过走出校园,在实训基地的实习,就是与企业、行业对接,进行现场参与,了解工作过程、重视工作环节、学会解决工作中的突发问题,那才叫做真操作。这为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减少了岗前培训的环节,可以直接上岗。也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与企业、行业对接的优势,减少了培训成本,缩短了适应时间,增强了工作效率。
实训基地的实习,主要是针对自己相关专业的纯真现场实习,所以可以更好地弥补课堂授课与校内实训的不足,增强了学生理解知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其他长期联络点实习
我们学院的学生还参加了奥运、残奥运、亚运以及大学生运动会的安保工作,学警们尽职尽责,不畏劳苦,奋战在安保一线上,展现了学警的风采,为奥运、残奥运、亚运以及大学生运动会的顺利开展和圆满结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获得了司法部授予的先进集体的表彰。
三、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训与实践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多更好地能够适应社会的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与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打造,我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地提高,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好地提升。这为解决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和就业难的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有效途径。事实证明,实践教学活动开辟就业新渠道在我院已经初见成效。这里仅以管理系与司法系为例,他们的相关专业学生到位的实习、实训为毕业生就业打通了渠道。
管理系16名电子政务专业学生与20名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于2010年12月10日至2011年5月10日,在深圳润能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实习,为期6个月,主要在行政部、会计文员、采购、技术员、渠道维护员、理仓、金融投资、品牌及DIY销售等岗位工作,他们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上,能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为公司创造了良好利润。在实习期间表现出色,其中孟刚、梁颖等3名同学荣升为店长,刘柠、黄杰被提为店长。而且有35名实习生被正式录用为公司员工。
司法鉴定专业学生,每年寒暑假都有来鉴定所志愿干事的,通过在鉴定所长期了解与实训,刘长强等7名同学,顺利通过了湖北省福田司法鉴定中心招聘考核,签定了就业协议,成为了司法鉴定助理员。福田司法鉴定中心是武汉市业务量相当大的鉴定中心之一。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尹忠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独立学院;测绘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10-03
独立学院因其新的举办机制和模式,被看成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探索,它打破了国立、民办的二元对立,在公有制形式上肯定了教育多样化制度的合法性,创立了一种新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1],截止2013年3月29日,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共有293所(不包括已转设为民办本科高校(民办本科)或撤销、更名的33所),独立学院的产生是知识社会大背景下[2]经济社会发展对本科教育需要所带来的催化产物,更是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历史转变。但高等教育势必依靠高等院校培养专业型人才来实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独立学院想要与当前新的社会形势相适应,在传统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时期,获得长足发展,就需要对自身的办学质量和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在这种特殊时期,独立学院如何合理利用自身的已有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学校的发展有赖于各个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只有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才能达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
现在独立学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只注重生员数量的增加,忽略教学硬件设备的跟进;
(2)师资来源复杂,教师责任单一,相对固定的专任教师数量少;
(3)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欠合理;
(4)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要求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以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为例,学院自2007年以来测绘工程专业生源不断攀升,学生数量却逐年增长25%,但是教师数量和教学设备的更新,远远跟不上生源增长的速率,实验设备只在他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套测量软件。2007年到2014年累计新增测绘类固定的专任教师4人,教研组共7人,大部分教学任务依靠母体学校兼职教师和企事业单位技术高工,复杂的师资队伍,难以形成规范管理,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学生素质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完全照搬母体学校,并没有根据学校实际软、硬件与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找到一个行之有效之法,保障测绘专业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笔者提出了教改期独立学院测绘专业的“务实”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论述。
一 “务实”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笔者在某民办高校测绘专业从事测绘相关教学工作,该院校成立于2006年,目前在校学生约7000人,2013年迎来入学高峰,毛入学率达到2000人,办学规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各个专业的发展方式也从规模建设转移到内涵建设上,内涵的核心思想无论是对测绘工程专业还是其他各专业主体思想就是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而实际上,前几年测绘专业的规模建设,只注重生员数量的扩充,这种方式在达到规模扩大的同时也衍生出很多问题。首先,在我国实行全国统一的考试招生制度,这种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不同的高等院校学生入学水准的相对统一性,实行择优录取,实则类似于有效而合理的筛选过程,独立学院受其办学层次限制属于“三本”,也就是说,其生源质量介于专科之上、普通本科之下,这就意味着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弱于普通本科生,但是这部分学生多数来自经济收入较好的家庭,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学校办学初期,测绘专业没有自己的一套培养体系和思路,其培养模式按照某些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照搬而来,这种模式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验证,并不完全适用于笔者所在院校的学生,并且随着测绘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和学校现有的资源设施,无法达到预设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民办院校办学经费大部分自筹,小部分国家拨款,因为构建独立学院主要涉及到三个主体:举办方(母体学校);投资方;投资合作方。虽然独立学院收费普遍较高,但是投资方考虑到收益往往在于办学硬件设备和软件师资,很难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提并论,因而民办高校基本保证教学的情况下对学科建设投资相对薄弱,这也是笔者所在院校,师资和设备增补不够及时的原因之一,利用现有师资和设备,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民办院校在教改期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也就凸显了“务实”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再次,当下教育改革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放在首要地位,学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最显性评估。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生的就业制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计划就业模式,其整体框架是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3],就其内部作用机制来讲是以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类似于进化论中的优胜劣汰,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率总体来说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在我校07、08级毕业生身上这种现象较为明显,同专业我校学生就业率约为70%,而同市某高校同专业就业率达到90%,在这个特殊时期,把学校从规模建设转变为内涵建设,即“务实”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保证学院长足发展的关键。
测绘专业“务实”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想如下。
由上图可知,测绘专业务实型人才培养主要从专业务实着手,细化到课程务实,再细化到教学务实,这就意味着老师教最实用的(即社会最需要的专有人才),学生学最需要的(即利于该专业学生就业的知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加入新的教学方法和体验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创新意识,整个务实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想其实是一个资源最优整合到最优培育的过程,该过程要求满足学校发展对自身要求的同时,满足社会发展对测绘专业专有人才的需要。
二 “务实”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 专业务实
根据《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规定:申请者母体公办高校要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并保证办学质量。独立学院应该在母体公办高校的指导下探索和形成适应自身特点的教学管理。专业设置要把握市场动态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并且适应自身情况,有计划有监督的执行。
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具有实践性强,责任性要求高,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大类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地面测量、空间测量、海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国土资源考察调查、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4]。
但是对于该独立学院而言,现有的条件即师资和设备,无法完成整个大类目标的人才培养,如何在已有条件培养出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具有较高质量的人才呢?我们采取专业分方向配置,目前各个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主要分为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工程与工业测量、航天航空测绘专业等四个专业方向,而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测绘专业取其中的工业与工程测量和城市空间信息工程两个方向。
(1)城市空间信息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测绘工程专业特色的具备城市空间信息学和工程决策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城市规划、智能交通、城市管理、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城市灾害监测、预报与防治等要求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创新、创业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从事城市空间信息的收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教学、研究、管理和工程技术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等特点。
(2)工程与工业测量方向
培养目标:重点围绕精密工程测量与工业测量、变形监测、测量自动化、数字化测图、工程信息系统与工程管理等方面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在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交通(包括公路、铁路与水运)、国土与房产、工业企业、海洋、建筑、水利、电力、石油、冶金、国防、测绘、工程勘察、城市与企业信息管理等部门,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社会需求量大等特点。
学院现有的设备可以充分满足这两个专业方向的教学要求,体现了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的快速市场反应能力。以专业优势作为学院发展契机,使人才培养也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这是务实人才培养模式里面的“专业务实”,即认清自身现状,把握社会需求,将已有的资源最优化配置,以最优师资,最足设备,打造出专项的一线工程师。
2 课程务实
结合“专业务实”里面的专业方向设置,重点开设方向相关课程,以工程与工业测量方向课程设置为例: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重点讲授精密工程测量与工业测量、变形监测、测量自动化、数字化测图、工程信息系统与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开设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学、地图学、工程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测量平差基础、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工程监理、工程制图、地震地质学基础、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道路勘察设计、平差程序设计,辅助开设VC程序O计、MATLAB应用、数据库原理,了解性开设遥感原理、数字图像处理、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课程的设置实用性梯度明显,目的明确,完全围绕培养工业与工程测量应用型人才来开设,使学生学于实处,用于实处,这是“课程务实”的核心所在。
3 教与学务实
以测量学课程教学为例,测量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5],它在为学好有关专业和培养实际作业能力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课程性质为理论内容多,且实践性强,一般作为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本课程对测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养成起到大的作用。在本课程传统的教学中存在以下缺点,理论教学内容没有跟上现代科技的发展,理论教学课时少,教学手段不够先进,师生缺乏互动。针对这些问题,“教学务实”提倡“教师学习”及“动机培养”两个方法,教师学习是指教师在教的同时也要具备学习意识和钻研精神,博而有专,不断充盈自己以此来解决教学内容落后的问题;可以说测量学中的传统经典理论是现代测绘新技术的支撑,如何让学生在懂原理的基础上,主动有兴趣去多途径了解现代科技在本行业的应用,是动机培养[6]着重解决的问题;理论教学学时少的问题,可以进行内容整合,在后续的专业课程中会详谈的内容,测量学里可以采取概述;对于教学手段不够先进,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尽量丰富课程内容,经过实践教学总结,合理安排测量学课间实习和实际案例设置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师生缺乏互动这一点,教学务实建议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统一,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时机,另外对于地形测量生产实习,大一建议采用原始的经纬仪+水准、白纸成图[7]的作业方法,本方法看似原始,但是实践证明对于学生对测量原理的理解,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育有很好的效果,针对12年测绘11级某班级的班地形测量生产实习心得进行总结,98%的同学认为实习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大班教学过程中问题研讨式教学法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教学务实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有效教学[8]的进行。
三 务实型人才的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
能力培养与创新性意识培养是人才务实培养模式的目的,同时又互为保障,测绘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已经学习和掌握测量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临近毕业的学生往往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社会中生产实践的环境,并能在各种工程难题的处理上独当一面[9]。而实际上,现在的测绘工程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由于上述原因,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非常有限,缺乏系统性综合性课程设计的锻炼,没有结合工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所以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适应生产单位的岗位,本文讨论的务实型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希望达到毕业即上岗的效果,首先保证产学结合,日常授课中以工程实例为例结合理论授课,对于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时开发应用到教学中,例如本教研室开发的GPS对地测量模块实验教学平台,就是及时将科研成果用于GPS原理与应用的教学中,实现了分模块教学和系统一体化封装。另外还对学生在毕业前期设置为期8天的顶岗实习,使学生真正能提前适应入职状态。
四 结论
高教改革期民办高校测绘专业“务实”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是笔者结合教学工作经验与成果,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为适应高教改革,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为谋求学校发展,学生质量提高,而提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可行性在我校测绘工程本科专业11级10级学生身上得到验证,11级10级毕业生所学习的两个专业方向,市场需求度高就业形势良好,学生经过实践训练和顶岗实习,在单位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企业认可度高,教师资源整合后,科研水平得到促进,科研成果在学生中得到推广,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创新能力,达到了双赢的效果。证实了该模式是在充分利用了学校已有条件下达到了人才培养的最优化配置,基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特殊性,证实了“务实”型人才培养模式对该校测绘专业发展乃至整个学校长足发展的必要性,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C].武汉理工大学,2006(05).
[2]颜丙峰.知识社会:高等教育功能的重新审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5).
[3]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4]郭宗河,于广明.问题研讨式教学法在测量学教学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13(01).
[5][6]陆国胜.测量学[M].测绘出版社,2012(01).
一、工作实绩
在履行分管业务庭审判管理、队伍管理、政务管理和党组、审委会等职责外,拓展性地开展了以下工作:
1、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取得全国空前的成效,进而带动全院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2011年,昌邑法院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指定为“欧盟-联合国开发署司法成本与效率试点法院”和“司法公开试点法院”。
2011年8月18日——19日,我和立案庭马学彦庭长在最高院参加了最高院申报的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效率改革的有效途径探索》和欧盟-联合国开发署项目《提高司法效率工作指南》论证会和写作分工会,并被确定为八名作者之一。
以上这些,都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昌邑经验给予的充分肯定。
经过对其他地区多元调解先进法院的考察、比较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我们的多元化调解工作在理论和实效方面,仍然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法院。
2、持续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
首先,通过多元调解和繁简分流,使审判业务庭的案件难度增大,促使民商事法官的自然优化。今年年初以来,8名民商事法官陆续被其他机关和上级机关“遴选”,占一线审判法官的25%。但是,由于法院的结构优化和诉讼案件对职业化的要求,我院的法院专业水准没有降低,依然坚持“少数精英法官审判少数疑难案件”的法官职业化道路。在艰难困苦的司法环境背景下,民商事法官依然圆满完成了审判工作任务。
我分管的民一庭,在和去年同期相比:收案件上升28.2%,人员减少(最少时仅有两名法官办案)的情况下,实现了结案数上升9.8%,发改案件减少29.2%的喜人的工作成绩。
其次,继续坚持由主管院长、庭长列席的正规合议制度,案件庭前研讨制度、当庭宣判制度、判后答疑制度,并加强裁判论理的公开审判制度。在制度基础上,营造职业法官平台。
特别是我院开展司法公开大讨论活动,为推进法官落实司法公开制度营造了良好氛围。
第三,继续发挥审判学会作用,《昌邑审判》会刊(双月刊)的发刊工作、法官论坛和不定期召开审判学会等学术活动。不仅解决了部分疑难案件和一些法律前沿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及良好的风气。
第四,加强管理。首先是审判管理。今年深化了合议制度创新、实行庭前会议、审判学会研讨、当庭宣判、判后答疑和加强裁判论理等“阳光审判”制度。
第二是队伍管理。一年来,干警无一人违法违纪。
第三是政务管理。在协调相关庭室业务配合及后勤保障的同时,严格要求分管庭室的政务管理工作。明令禁止分管庭室拉赞助、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
3、自主优化创新审判环境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通过我院法院工作网站,进行宣传、建立沟通和工作的平台。
其次,以审判学会为主体,和北华大学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包括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互派专业人员作专题讲座、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等,实现法律资源优势互补。
第三,打造法律人共同体。首先,和北华大学联手,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互邀讲座、共同研发科研课题和以审判学会为平台的学术交流活动。其次,邀请上级法院法官、律师、法律工作者、企业法律顾问等,到院里参观交流,彼此加强沟通理解,特别是对多元调解改革中,司法资源重新配置和故意利益平衡的打破带来的各种新问题,获得了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组织法院部分法官在审判工作之余进企业、军营、社区、乡镇村等,通过巡回审判等方式进行法律和改革的宣传活动。
4,以人为本,建立服务设施
在立案大厅和多元调解大厅,我们设立了法律援助窗口(和法律援助中心律师远程义务法律咨询等服务)、诉讼流程咨询窗口、多元调解咨询窗口、设立诉讼导引服务,并设触摸屏、诉前提示栏、报刊阅览、休息席等等服务项目。
5、自身建设
(1)被省高院评委吉林省专家法官。
(2)参与最高院申报的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效率改革的有效途径探索》和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提高司法效率工作指南》的写作工作
二、问题和未来打算
首先,法官职业化推进过程中的很多措施的落实还有部分仍然没有到位。原因是:一方面,有些措施本来在设计中就是先务虚后务实的;另一方面,新的法官理论素质、法律素质,职业道德素质都很高,但是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经验的积累等方面,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诸如当庭宣判等制度不能马上全面落实到位。
其次,对多元调解的性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主要是经验的亲历性,导致搞总结的人必须了解改革、理解改革的精髓,而目前尚没有组织成立这样的写作团队。
再次,在对外衔接的很多方面,没有落实到位。一方面原因是个人精力有限、法院资源有限。另一方面是我本人对务虚性的工作重视不够。
第四、司法公开具体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日常落实。
第五、司法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法律援助窗口的建设问题。
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狠抓落实,工作做到虚实结合。
首先对多元调解组织具体指导和调研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在院内民事审判工作走上正轨后,把便民诉讼和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进一步完善,并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同时,审判工作向延伸审判服务提高审判工作质量、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和扩大审判的社会效果方面有所转移。
其次,对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的总结探讨应当抓紧进行。
再次,探索新的法官管理模式,如法官的集约化管理机制。阳光审判的落实,需要管理设施及机制的创新。集约化管理应当是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审判质量的有益尝试。
高职生文学素养缺失原因
高职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已是现代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集体意识淡漠、以自我为中心、利己思想严重、责任感不强、缺乏正义感和历史使命感等等。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原因。
社会因素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证明技能的证书成为就业的敲门砖,而隐性的、无法用等级证书来证明的文学素质就显得无足轻重,不被人们重视。重技术教育,轻人文教育成为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不容置疑的事实。
教育因素追溯学生在中学时代的文学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教师教考点,学生练考点,应试教育造成的语文教学上的误区,严重异化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阅读兴趣,语文教学枯燥无味,学生的文学阅读量很少。尤其在高职学习期间,学生主要以职业技术学习为主。在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上,专业教学计划重在实践操作,许多学校往往设置一门《大学语文》替代文学课。
学生因素学生在主观上对文学接受不主动,不爱读文学名著,不喜欢上文学课。
高职生文学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生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学习兴趣不大,学习自觉性差。他们大都是应试教育下的“残兵败将”,对学校教育存在一定心理障碍,对自身的期许低。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作用就是帮助他们从盲从、焦躁、颓废、不安的思想情绪中走出来;防止高职生个人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背离,智商和情商的不平衡;杜绝高职生人格思想扭曲,人格品质变态。所以在制订高职专业培养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人才,实现人才的自我可持续发展,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在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中开展文学素养教育的重要措施
大力推进人文课程建设力度借鉴普通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经验,结合本专业职业能力的拓展能力培养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本专业课程中既重视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制订教学计划中我们尝试开设了《中国文化概论》《社交礼仪》《现代企业文化》《普通话达标训练》《钢笔书法》《文学名著选读与欣赏》《演讲与沟通的艺术》等专业文化必选课和限选课。保证充足的授课时间,配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学,还要走到生活中学,让课堂更活泼生动。
在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内容在高职行政管理专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中,要求教师不管是教专业技能课还是指导实训实践课,都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人格品德和情感礼仪的教育。孔子要求“见利思义”,孟子提出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些关于“义”与“利”的经典论述,可以帮助本专业高职生解决在义利问题上出现的道德偏差、道德无序,以及心理上的道德困惑问题,自觉抵制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与行为的侵蚀。对待感情问题,这是一个困扰大学生的普遍问题,引导他们要理智地对待,较好地处理爱情与其他各个方面的关系。礼不仅是国家的基石,而且也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必备条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在提倡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谦和礼让,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处世观,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关键词: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对本科院校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实验教学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7日
一、本科院校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实验教学的效用
加强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直接关系到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成败。
1、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开展实验教学能缩短管理人才培养从“学”到“用”的历程。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组织构架、内外环境以及组织的人力资源、财务、物流、生产、营销、贸易、金融、统计预测等方面的模拟仿真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处理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增强社会适应性。
2、提高师生的科研能力。开展实验教学能为师生提供新的教学科研平台。拓展师生的研究领域,提升师生的研究水平,促进教、学、研结合,推动学科建设,将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打造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精品实验课程。
3、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开展实验教学能促使学校与政府、生产企业更加紧密结合。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利益分享等机制,推动科技与经济、研究与生产、开发与应用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教学科研的创新、应用和推广机制,推动产学研进程,将教学和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地方政府决策、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4、增加人才和智力储备。开展实验教学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管理人才,增加人才和智力储备;能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技术性管理业务提供科研和实验平台,促进管理观念、手段及方法的转型,提高决策预见性,实现管理高效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二、本科院校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实验教学的现实意义
1、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随着计算机、通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电视、电脑、网络、通信、数字货币、数字银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已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领域。信息社会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要求政府与企业提高对资讯制造、获取、转化、传递的能力以及对资讯经济的竞争力。在信息社会,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面临着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由手工管理向自动管理、由纸质管理向电子管理的转变。信息社会需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兼容型”的管理人才,需要他们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技能、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具有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开展实验教学是培养社会需求的新型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2、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和革新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管理类专业课程具有操作性、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因此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不能只限于课堂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否则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很难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要求,按照“学科课程+技能课程+职业课程”的三位一体模式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构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和素质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复合性,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有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和实验、实训、实习相结合的几种形式。学校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突出实践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巩固和检验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有利于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将教育的重心从“学历教育本位”转移到“能力教育本位”上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由此可见,开展实验教学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技术应用及研发能力,拓展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的现实需要。
3、有利于提高学校竞争力。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高水平的智力支持和科学有效的决策体系。管理类专业人才在党委政府的决策咨询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推动开展应用型研究,而且有利于加强管理学科建设,拓宽管理类课程设置,为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还能利用实验平台建立教学科研的创新、应用和推广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为地方政府决策、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开展实验教学是学校在融入地方化发展战略中彰显自己特色、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双赢共生、不断增强学校竞争力的需要。
三、本科院校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利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及校园网络设施,主要通过专业相关软件,在Intranet 环境下,模拟仿真学习环境,如管理与社会经济系统仿真、投资项目决策分析系统模拟、可行性研究报告生成系统模拟、企业经营仿真、企业管理模拟、人力资源测评系统仿真、ERP沙盘模拟、电子商务模拟、电子政务模拟、物流系统模拟、会计模拟、证券模拟等,让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基本理论后,利用所学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在仿真或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操作,体验管理实际工作运作情境,逐步掌握所学的分析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实验手段,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演和模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社会调查与统计实验教学。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作为收集、处理和研究社会信息的基本方法,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是人们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通过该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电话调查、网络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掌握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原理,熟悉SPSS软件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用SPSS软件编码、输入、检查和修正数据、数据汇总、频数统计、多元回归分析、图表设计、用交叉表和分组图对数据进行分析等基本操作方法。该实验教学将为管理学科建设提供社会调查、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等服务。
2、办公自动化及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造就了高性能的办公设备和全球无处不在的电信网络,社会的变革与快节奏不断催生完善的办公理论,这为办公自动化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基础平台。办公自动化使人们的一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室工作人员构成服务于组织目标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通过该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系统操作方法,掌握文档处理、图表制作、课件制作、数据处理、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实用技能;了解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运行原理,熟悉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工作规程,学习电子政务套装软件(包括电子公文流转、发文管理、收文管理、日程安排、代办事宜、安全认证、电子公告版、办公助手等)的基本操作,模拟政府网络办公过程和远程视频会议;了解办公局域网的组建、政府网站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政府主页制作的基本知识等。
3、电子商务及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的业务模式、流程、价值链发生了改变、优化、整合。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会计管理和辅助决策的信息处理系统。它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现代会计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融合的产物。通过该实验教学,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应用环境,掌握电子商务的B2B、B2C、C2C、G2B等业务模式,网络支付在各种交易中的使用,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应用、信息、检索、网页设计等电子商务技术,培养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能力;学习和了解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和应用;紧密结合企事业单位实际需求,学习和掌握网络营销技术和能力;系统掌握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技术和进程、电子商务实战、电子商务创业技能;了解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原理,掌握财务软件的核算流程、方法、财务数据的分析应用,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解决会计实务问题。
除此之外,还可根据管理学门类下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特点,开展管理与社会经济系统仿真、投资项目决策分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生成系统、企业经营仿真、企业管理模拟、人力资源测评系统、ERP沙盘模拟、物流系统模拟、证券模拟等实验教学。
四、本科院校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实验教学的要求
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三项实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三项实验。一是开展认知性或演示性实验,用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二是开展验证性或模拟性实验,在虚拟教学环境中对理论教学的重要结论进行验证,利用虚拟教学环境模拟、观察、分析社会、企业、政府等活动,把握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流程、方式及操作要求;三是开展应用性或制作性实验,根据理论教学的要求,完成实验操作和制作设计。
2、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实验项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的“管理学”门类共下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工业工程类、电子商务类、旅游管理类等9个类,设有基本专业32个、特设专业14个。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既有共性课程,也有专业个性课程。实验课程的开设还需要根据各专业特点,选择操作性、应用性、实用性强的课程设计实验项目,既保证实验课程的针对性,与社会管理需求的适应性,又体现出实验教学特色。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文秘专业 文化特质 实践探索
高职文秘专业是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秘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及人际沟通、协调能力,掌握参与政务、办理事务及组织公共活动的基本技能,能在各类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工作和公共事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按照就业岗位的要求,高职文秘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较高素质。这种素质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人文素质,又包括文秘从业所要求的专业技能、职业观念、职业情操等专业素质。要达到文秘专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强文秘专业的文化建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文秘专业人才的文化特质,在内容上具有传统文化的性质,而由于它的主体是高职教育对象,因此它又是文秘专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特质的培养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专业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校为主要活动空间的文化形态。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系统,它作用于人的触角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良好的文化特质对人的内在深层次心理结构的完善、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塑造、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文明素养的提升等有强大功能,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内驱力和亲合剂,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包括师生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在内的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特质的内核,它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能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它同时具有认识的整合功能,为学生提供行为参照系,长久而又深刻地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同时,外在的、既渗透着人文气息又彰显着时代精神的专业文化氛围,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深邃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秘书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加强文化特质的培养建设已成为高职文秘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从两大方面展开对高职文秘专业人才文化特质培养的探讨。
一、传统文化特质培养途径探讨
传统文化对文秘人员的影响非常重要,从基础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接受,到深层的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为文秘人员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质,是一种全面、立体的作用。因此,传统文化的教学在高职文秘专业教学体系中就必须得到应有重视。
(一)创新思想,树立“课程群”意识
为了能够高质量实施传统文化教学,使传统文化精华在得以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高职文秘专业必须做到创新思想,重视课程,树立“课程群”意识,采取多样化、分层式的课程设置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繁多,体系庞杂,所以我们要树立“课程群”意识,以一门必修课程为主,多门选修课程为辅,其他课程参与渗透,专业课程有所涉及的方式实施传统文化教学,这种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可通过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具体实施。比如说:必修课程重在普及知识,关键是利用传统文化精神对学生进行能力和素质培养;选修课程重在培养专长,教师要在选修课中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掌握传统文化一般知识的基础上,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更加深入的思考;相关课程参与渗透,重在塑造人格,在文秘专业中能够参与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课程,主要是大学语文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这两门课程。大学语文课程中有大量内涵丰厚、思想深邃的传统文学经典,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让他们领悟到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至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以科学的思想陶冶学生精神世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文秘专业学生而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知识、管理学知识、公文写作知识等都可归入专业知识范围。通过以上四个层次的交叉结合,基本上能够将文秘专业传统文化的教学贯穿始终,这四个层次的课程可在不同年级、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自觉传承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化于心,塑造个人品格,提高专业素质,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变知识为故事,增强课堂讲授的趣味性
传统文化的知识是生动而形象的,教师要增强课堂讲授的趣味性,既要能够深入浅出,把晦涩深奥的理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道理讲述出来,把简单明了的知识用形象趣味的语言讲述出来,更要精心设置讲授的环节,教师可利用如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技术,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2.变课堂为舞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师可采取任务驱动方法组织教学。教师预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加工,并让学生走上讲台,探讨他们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和文化现象,教师和其他学生可适时提出质疑,在这样的交流碰撞中,对许多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锻炼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组织表达语言的能力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都是文秘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3.变动脑为动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实践
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到博物院、文化旅游景点展开,让学生在参观文物、游览古迹的同时加深对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真正将参观和学习相结合;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才能引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思考。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实际和专业实际,组织茶艺、礼仪、书法等兴趣小组,在这些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掌握的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知识,更是自己将来从事文秘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技能。
二、专业文化特质培养途径探讨
(一)文秘专业文化建设理念提升
专业文化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目的是约束专业中的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培养进入职场的职业人员,为社会培养人才,输送新鲜血液,尽量贴近职场,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缩短与职业角色的距离。
秘书人员的职业素质,应该是文化知识、社会知识、科技知识、专业技能整合、互渗、交融在一起的,而不能顾此失彼,有所偏颇。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还可以陶冶学生职业情操,熏陶学生职业理想,端正学生职业观念,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并可培养未来文秘工作所必需的敬业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团队与合作精神,等等;促使学生热爱专业,通过专业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促使学生热爱专业,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文秘专业在模拟公司、校外实训基地多种实践平台上,通过模拟实训、技能大赛、社会实践多种方式,学生全程、全员参与策划、组织各项活动,体验秘书职业特点,在做中学、知行合一,通过体验、反思、融入职业角色,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所以文秘专业文化建设更体现出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二)本校文秘人才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一个实训大楼――文科综合实训楼
在文科综合实训楼中,学院紧密结合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据,共建设了4间实训室。实训室搭建起校企合作、师生互动的平台,使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进一步得到关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得到落实,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多元化的职业能力、培养应用复合型一线文秘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吴文化园位于文科综合实训楼一楼,作为教育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我校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集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吴地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吴文化园在素质教育上发挥其文化孕育功能,有力地提升了专业文化建设品味,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两个大赛―――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和秘书礼仪大赛
通过组织技能大赛,给学生提供大量秘书综合实训机会。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组成的秘书协会全权负责,从开会讨论、起草方案、下发通知、组织竞赛、新闻宣传到最后的资料汇编,都会涉及会议、礼仪、公共专题活动、写作、档案整理、沟通等方面的秘书知识和技能。我们通过举办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真正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竞赛选手要参加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指定项目,参加舞台竞赛为主的决赛,充分展示学生的综合技能。最后对所有获奖选手进行表彰,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发给证书和奖品,优先推荐获奖选手到社会企业顶岗实习。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专业热情。
3.三项措施――模拟公司实训、职业资格考证、顶岗实习
第一,创建仿真的模拟公司,以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任务驱动,设置实训项目,将企业秘书一线工作中最具典型性的职业活动搬入课堂;实训过程中采用企业工资制考核方式,按照职场标准营造职场文化,每天在仿真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体验条件下,使学生在仿真文化氛围中,培养与锻炼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综合素质。第二,文秘专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为导向,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秘书人才。鉴于此,我们将秘书实务实训考核与秘书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挂钩,以取得资格证书作为实训课程的最终考核结果。为此,根据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要求,学校专门建立秘书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组织学生进行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内容由注重考核秘书理论知识转变为考核秘书职业能力。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和竞争力,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接轨。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创造平台。建立实训任务书和档案册,对学生在校三年的实训量进行量化管理,促进学生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校外社会实践;分配学生到市区内有关机关单位档案室顶岗实习,毕业生可以定向分配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岗位和真实的工作任务,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到很大作用。
传统文化和专业文化一同构成专业人才的文化特质,专业的人文素养更多依赖于文化特质的影响。有专家学者在《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一文中指出,学校教育培养有知识的人,这是无可非议的事,但不要忘了崇高理想、高尚人格、神圣信仰的追求,意义世界对于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实现学生的知识人化。
高职教育,除了需要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提供给他们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专业课程所给予学生的仅仅是将来从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一个现代职业人,只有既具备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才算较全面地具备了职业发展的条件。因此,要达到文秘专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具备未来持续发展的条件,我们目前除了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注重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之外,还须着力加强文秘人才文化特质的培养,而这一点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莲花,薛占峰.中国传统文化对秘书职业群体的影响[J].党史博采,2011(3).
[2]韩晓.略论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途径[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6).
[3]黄晓燕.职业学校开展专业文化建设的探索[J].职业技术,2010(8).
[4]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书育人,2005(19).
[5]邵文文.高职文秘教育中的专业文化建设浅谈[J].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关键词:就业能力;信息安全;培养质量
1.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1999年中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开始扩大,其后数年连续大规模扩招,但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导致一些中小企业不断裁员甚至倒闭;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形势非常严峻。笔者认为在上述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诸多因素中,新时期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所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实践过程应注重对大学生自身基本素质、专业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新世纪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案例分析
东北林业大学自2003年开办信息安全专业以来,在多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微调和修订过程中,一直将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有效的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放在首要考虑的问题。经过几届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我校信息安全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实践是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的。所以,以下通过几个方面将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经验进行分析。
本校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最新版本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以2008年10月26日,教育部信息安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安全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项目组,第二次讨论稿为准绳,并且结合本校的特点,同时参考其他办学实力较强的兄弟院校而制定的。
2.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IT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理工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信息安全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与调试、数据库的安全管理、网络的病毒防范、网站的安全管理、防火墙安全策略制定与配置、安全风险评估与检测、IT取证分析(数据恢复)等基本技术,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从事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员、数据恢复工程师、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工程师、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师等岗位的工作,也能在IT企业从事网络安全产品营销和技术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2专业特色
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安全保障能力成为综合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把信息安全技术与产业列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优先发展领域。
信息安全技术是一个交叉学科。本专业以学习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为主,兼学通信技术,同时加强数学和物理基础。要求学生在信息安全理论基础和实际能力两个方面都得到培养提高;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3 课程设置
我校的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是:(1)理论课程:依据信息安全类教指委“研究型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体系”进行设置。(2)专业基础课:涵盖教指委规范的全部核心知识单元。(3)实践环节:依据信息安全类教指委“复合型信息安全实践能力体系”进行设置。
2.4东北林业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提高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措施
本校自开办信息安全专业以来,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订,其中,还经历了多次的微调。
2.4.1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校企双方组成专业课程开发专家小组,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明确专业的办学目标和定位。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我校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保持联系,虚心听取他们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预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和知识面的要求;对毕业生优劣势的分析以及如何合作来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和方式,从中吸取值得借鉴的宝贵意见,将其融入到教学计划安排中。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我校注重基础知识、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专业理论课设置上不追求大而全,而是抓住核心和重点课程,保证学一门,通一门。同时,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其今后创业、就业和社会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4.2完善教学形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课程积累,充实课程内容。各课程经过多年的积累、不断的整合和改革,拥有大量课程资料,开发了许多项目任务实验,出版了多本项目化课程教材,并建有课程网站,提供良好、及时的师生交流平台。对于核心课程我校采取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形式进行授课。这样既有利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又突出了核心课程群的建设,同时也能将专业的前沿知识及时的补充到教学内容中。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4.3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在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提高教师的科研工作水平。因为,科研工作能够很好的促进教学任务,还可以加强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可以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应制定、完善各项科研政策和管理制度。以学校的优势资源为依托鼓励和促进教师申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教师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可以有效地提高其自身的技能水平,从而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
2.4.4完善实验室及实践基地建设
由于信息安全专业相对于其它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因而,对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很高。我校采取向相关部门及企业争取最大限度地实验室建设资金,在充分调研,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下,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的逐步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而不是采取“”式的盲从性建设 [6 ]。在完善实验室建设的同时,我校还建立了稳定的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一方面,我们采取开放专门的实验室,使师生的科研活动能够有固定的实践场所,另外,我们还以学校的实验中心为依托与信息安全产业部门和企业合作建立了一些校内实践基地,这样做既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环境,也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前沿课题,使学生从中得到训练。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我校加强了与信息产业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建立了3个较固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2.4.5完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校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聘请部分专业委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实习范围尽可能覆盖电子、信息、通信和网络等行业,以突出专业特点,保证教学实践高质、规范的开展。目前我们已经与多家企业正式签约,建立了互惠互利的校外合作关系,这些单位能够每年接纳安排专业学生在所属机构开展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同时不定期为我们举办课外知识的讲座等活动,为专业教师提供实践实习与锻炼的机会,并定期输送兼职教师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学生对一线工作的认知和理解。
3.结语
通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并结合我校信息安全专业的实际情况,我校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信息安全专业成立时间较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加上该专业的自身特点,在本科阶段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人才绝非易事,所以,我们还应更加的努力,逐渐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积累实践经验,以期能使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更具社会就业竞争力,也能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建峰,李凤华.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05,(1):11- 14.
[2]赵泽茂,刘顺兰等.信息安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