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工商管理专业问题

时间:2023-08-20 14:59:00

导语:在工商管理专业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商管理专业问题

第1篇

 

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引下,近几年国内普通高校招生规模急剧增加,各个专业的学生数量都增加明显,尤其是教育成本相对较低的工商管理专业更是扩招的重点。扩招生源毕业后的就业压力曰益严峻,可伴随着的是另外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即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抱怨找不到符合要求的工商管理类员工,许多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连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是企业的用人要求太高了吗?基本不是,原因在于现在毕业的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太弱,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也就是说学校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与企业的现实要求脱节,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亟需改进。这其实反映了我国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类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庞大而总体教育质量低下,突出表现为理论教学有余而实践教学环节却不足。

 

因此,针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显的十分重要和迫切。

 

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总体教学工作的重要形式之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工作能力的培养、企业工作的适应性等影响很大,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总体教学水平。但是,基于种种原因,目前各高校尤其是非财经类院校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对实践教学工作重视不足,措施不力,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简单

 

我国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都比较重视本科生课堂教学,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也是如此。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实践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等等问题重视不够,以至于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工作总体上存在走形式、偏向于仅仅完成任务、缺乏系统规划等现象。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工作,而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补充。由于普遍存在偏好课堂理论教学的现象,因此在曰常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相关政策措施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配套措施也不得力。比如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简单讲述概念、原理,导致学生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基础掌握不扎实,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及时、完整地回忆理论基础知识,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效果不好。

 

(二)校内实践教学设备与场地投入不足

 

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开展校内实践教学要求学校具备一定的环境与基础设施,比如针对性强的专业性管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可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以为校外实习与实践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目前的困难在于:除部分专业性财经院校外,其它综合性大学商学院总体上不属于主流学院和强势学科,由于各高校在经费方面的限制,除了创收能力很强的极小部分商学院外,一般院校的管理类实践教学经费一般都有很大的缺口,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也就难以满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因此,许多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时常常采取合并、缩减规模、模拟等方式代替,部分学校甚至基本取消统一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自己联系企业进行各自的实践教学工作,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缺乏有价值和效果的企业实践基地

 

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特别是有价值和效果的实践基地极为缺乏,严重影响了高校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践教学效果。工商管理专业相比其他管理类专业而言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等理论课程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学生自己不能在企业中亲自去体验和感受所学技能与知识,那么学生所学知识就难以真正意义上得到理解和掌握,也难以在企业中很快适应真实的岗位需求。目前的问题是企业不愿意与高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即使克服困难通过层层关系建立起来的实践教学基地也会因为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企业的现实困难而对学生的实践、实习敷衍了事,难以发挥效果。比如部分企业对高校学生的实习收费过高且不注重后续配合,也有部分企业基于企业内部业务和技术保密等原因,也不愿意同时也不放心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实际操作。同时,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数量过快,也使得高校难以建起足够的能够满足学校学生需求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三、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更新观念,制度先行

 

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曰常教学工作中要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观念改变后才有可能影响行动。同时要提高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制度与规范。要从根本上转变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实践教学的联系,进行相应的讲解与指导,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仅仅是观念的更新也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建立起配套的管理制度与规范,激发老师与学生的实践教学热情,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完成。

 

(二)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加快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要管理部门的高校要认清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包括任课教师个人的社会资源,加大投入,并统筹规划,加快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是互不关联的两个部门,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即分阶段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服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要贴近理论教学,以协助学生掌握理论教学的知识点,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为重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该以应用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企业真实运作,提高工作适应能力为重点。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尽可能满足全部学生的实践需要,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欠缺的情况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因此,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一定要落到实处,有针对性的展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建立有价值、对学生又帮助的基地,哪些流于形式、没有实质帮助的基地要越少越好,避免浪费资源又耽误学生宝贵的实践时间与机会。在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一定要广泛了解,深入沟通,及时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学校和企业双蠃的产物,才有可能长期延续并发挥积极作用。对已建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规范化管理,合理配置和使用实践教学资源,并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校外实践教学与实习工作,要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真正有机会到企业各种岗位上实际去操作,感受其运作过程,增强对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达到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效果。

 

(三)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主要完成者,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与工商管理专业任课教师对企业的了解程度和授课能力高度相关。工商管理专业授课教师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教学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帮助。针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现有授课教师主要都是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存在理论与实际不太符合的现状,各高校应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际,与各类企业建立联系、交流和沟通机制。学校也可以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条件下,鼓励工商管理专业授课教师到企业从事部分兼职工作,如果授课教师能够自己开公司或者参股公司就更好,这样就可以让工商管理专业的授课教师能有机会接触、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比较具体的流程和环节,积累实践经验,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的交流、研讨活动,建立起相互学习的机制。上述工作的目的在于让授课教师提高自己对企业实际运作情况的理解程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技能,增强适应能力。

 

四、结论

第2篇

【关键词】中职工商管理 专业实践教学 现状 问题 解决措施

一、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与现状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对于职业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各专业的针对性比其他大学的同等专业要强一些。其中,工商管理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它兼具科学性与实践性,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同时达到两方面的要求,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工商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第一,学校不仅要注意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拓展学生学习范围,还要重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学生要能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工作任务,锻炼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企业越来越迫切需要大量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因此,对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是时展的要求,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

二、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开展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众所周知,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是以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为主,学生学的也主要是专业技术和以技术为导向的专业能力。学生只有亲身参加相关专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于实践活动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性人才。以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多属于理论知识,在课外缺少相关的实践活动锻炼。在课堂上,教师基本都运用“嵌入式”的理论教学方法,直接将知识理论硬生生地塞给学生,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缺少实践,导致对理论知识根本不能熟练掌握。虽然教师在理论知识讲授中会附带讲一些实际案例,但远不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印象深刻。目前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体存在下列几个问题。

(一)主要实行理论“嵌入式”的教育

这种“嵌入式”教育方式只存在短期的效应,只能在学生的记忆中短暂停留,也只在短期内会有作用,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长期发展却不会有多大的作用。由于学生缺少实践操作,对于理论知识印象不深刻,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少。

(二)开设课程太多,学生对专业定位模糊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校会开设很多公开课、选修课和公共课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方方面面的内容。虽说“术业有专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专业内容是适用于各个行业的,例如管理学、营销学、市场分析、市场定位等,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对学生适应各行各业都是有很大帮助的。然而课程的多样烦琐,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定位感到模糊,忽视自己的专业学习,还可能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三)考核制度不科学,还需完善

目前中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卷面考核为主,通过卷面成绩分数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卷面设计多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忽视,为了应付考试而只专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也不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了提高班级的平均成绩,将重心放在理论知识教学上。

三、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

(一)加强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改变“嵌入式”的传统理论教学方式。教师要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不能单单传授理论知识。开展模拟实验,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二)将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区分开来,重点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清楚自己的专业内容,与专业内容相关的其他内容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熟练学习,再加上其他学科的辅助,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内容,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困难。

(三)改进考核制度。对卷面设计要科学,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单独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解决问题,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学生重视实践操作活动,在平时多训练,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的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第3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 实践性教学 问题与对策

本研究在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基础上,调查了高职学生对现行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的评价,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调查对象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部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其中社会用人单位10-1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100-110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部门1所。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问卷回收率为98%。

一、高职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1)实践教学培养方向和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脱节。其一,调查结果显示,7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实践教学计划存在与实际脱节的情况,在实践教学中,侧重于动手能力和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十分重要的人际沟通交流和协作这些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却一直缺位。其二,实践教学内容不合理。调查中显示,学生认为先进管理思想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企业管理的先进工具和方法、人际关系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等适应能力方面在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无法获得锻炼。其三,缺乏思想的培育和思维方式的磨练。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即思想教育。然而在现行的教学体系中,却无法发现对学生的管理思想的培育和思维方式的磨练。

(2)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调查显示,有59%的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时通过自己找的方式,31%的学生是通过导师私人关系介绍,而仅有10%的学生是通过学校统一安排参加专业实习的。在实习过程中有67.35%的学生是通过电话或EMAIL联系或指导,20.4%的学生表示没有联系或指导,另外12.24%的学生通过其他方式与导师取得联系和获得指导。

(3)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专业实习的时间以十个月比较合适且能达到效果,69%的学生和Ⅱ家用人单位表示有相同的观点(另外一家用人单位表示要两个月),而在我们对高校的调查中发现两所学校的专业实习时间均只有六个月左右的时间。

(4)培养模式单一,无法满足个性化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很广,而且学生的爱好兴趣不一,求职方向也不同,而学校却只是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培养学生。

二、构建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议

66.67%的企业认为应增加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37.5%的企业认为应增加营销知识,33.3%的企业认为应增加相应的计算机知识,29.2%的企业认为应增加人力资源知识和生产管理知识,20.8%的企

课题项目:湖北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规划课题“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098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业认为应增加财务知识和物流管理知识,16.7%的企业认为应增加行政和运作管理知识,4.16%的企业认为应增加其他知识。所以,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体现企业管理任务,从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开发教学项目,从每个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建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毕业生可以“零距离”上岗。

(一)优化课程体系

(1)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应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管理能力为核心去优化课程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应根据与自身相适应的能力来选择课程,尤其是教学内容要突出企业管理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拓展训练、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训练、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

(2)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衔接(“即双证沟通”)。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结合“双证沟通”的要求,设置的课程要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技能融入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可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人力资源师系列、营销师系列、秘书系列等。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在业务能力素质中注重与岗位相关的技术技能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注重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在文化素质中注重技术与社会、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

社会实践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

第4篇

1.选题

选题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第一个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基于培养应用型学生的目的,毕业论文的课题主要来源于生产应用。55个毕业论文选题中有50个选题和具体企业相联系。“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你主要考虑哪方面因素”的调查中,46%的学生选择“与毕业实习内容有关”30%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有关”12%选择“与就业有关”10%选择“与指导老师有关”2%选择“其他”。

毕业论文选题的关键在于“小题大做”与联系实际。论文题目偏大偏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前期的毕业论文中,出现了一些类似“刍议我国零售业增长方式转变”“湖北省中小型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变更对我国企业的启示”等不适合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论文选题。联系实际(包括联系毕业实习、就业、兴趣等)是使题目“变小”、“变实”的有效手段。如笔者指导的2007级某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一开始拟定为“XX企业营销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后来这个学生到某企业工作后撰写毕业论文时是在车间实习,结合该学生的实际状况,题目调整为、某企业预处理车间基层员工绩效考核方案设计”该论文被评为2011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学生的选题可以根据实习、就业情况进行调整,尽量与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

2.开题

开题报告需要阐述毕业论文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进度安排。要写好开题报告,学生需要查阅很多相关文献,同时也是为撰写毕业论文收集资料。要在充分理解指导老师下达的毕业论文任务书的基础上,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

在“毕业论文资料最主要来源”的调查中,30%选择“期刊杂志(含电子版)”26%选择“网络”24%选择“教材、著作”22%选择“在工作中收集的企业资料”。根据要求,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5篇(其中,近三年出版10篇以上,英文文献2篇以上),参考文献主要是期刊论文、教材著作、硕博士论文。从网络上收集的资料一般学术性不强,教材、著作存在理论性过强的特点。没有一定量相关学术论文(30篇以上)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难以保证论文质量。不少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前,很少浏览学术期刊。开题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学生所收集、整理学术期刊论文检阅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章法,参悟学术论文到底该怎样写。

在前面统计的“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中,有38%选择“缺乏必须的图书文献资料,难以查找”,更多的原因在于学生查找资料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加强。

3.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是毕业论文花费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也是最主要的阶段。在“从开始准备到完成毕业论文实际花费的时间”的调查中,选择“大约1周”为0,“大约2周”为6%,“大约1个月”为24%,“大约2个月”为54%,“3个月及以上”为16%。70%的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花费了较多时间,花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达到了学校的要求(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毕业论文的时间为9周,但布置论文是在答辩前大约7个月)。

“毕业论文是修改出来的”这句话广受认可。学生与指导老师的沟通状况是影响毕业论文撰写进展、论文质量的重要方面。在“你和指导老师之间的沟通频率大概多久”的调查中,“1周1次”为22%,“10天1次”为28%,“15天1次”为26%,“20天1次”为16%“30天1次”为4%“很少联系老师”为4%。在“从初稿到答辩前定稿,指导老师对你的论文修改次数(不包括简单的格式修改”的调查中,选择3次、4次、5次、6次及以上分别为12%、38%、30%、20%。在“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对论文写作的帮助”的调查中,选择“很全面,对论文中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为58%,“较全面,对论文中问题的解决有参考价值”为34%“一般,只是从框架上大致要求了一下”为8%,没有学生选择“帮助较少,主要是完善了一下格式”。从这三个调查数据来看,指导老师比较负责任,与学生联系较多,对学生要求较高。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大多是“两头紧、中间松”,即刚刚布置了论文和论文答辩前指导老师抓的比较紧,中间时间段相对比较宽松,从开题结束到完成初稿这个较长时间段一般沟通较少。

在“你和指导老师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的调查中,选择的依次分别是QQ(占30%)、面对面(占28%)、电话(占26%)、E-mail(占16%)。在“你最喜欢和指导老师的沟通方式”的调查中,选择的依次分别是面对面(占48%)、QQ(占30%)、E-mail(占18%)、电话(占4%)。不少学生因为实习、就业等原因,与指导老师面对面沟通的机会较少。面对面沟通是效果最好的方式,电话沟通效果相对较差,不太被学生接受。QQ因为具备双向沟通、即时沟通等特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也有一些年龄偏大的指导老师不会、不喜欢用QQ和E-mail。

第5篇

1.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比较研究 

2.中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体系比较研究

3.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4.江苏省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体系调研与创新研究

5.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创新篇

6.创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7.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8.“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之创业通识教育课堂教学探索——以福州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堂教学为例

9.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10.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创新

11.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2.新经济环境下对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重新思考

13.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14.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5.中国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16.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思考

17.工商管理本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18.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

19.浅议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20.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实施探索

21.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2.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改革探究

23.从管理胜任特征反思工商管理本科教育

24.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2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6.工商管理本科应用人才人际交往技能的影响因素与培养途径探讨

27.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

28.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实施比较

29.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30.基于MCTE模型的医药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31.素质模型在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32.加强新疆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对策

33.案例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中的应用 

34.中国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5.应用性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整合创新研究

36.基于德国模式的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思考

37.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与教学改革探讨

38.武汉1+8城市圈中小企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现状研究

39.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网络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与启示

40.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实践篇

41.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2.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初探

43.关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44.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45.独立学院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46.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47.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体验式教学体系的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

48.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构建“一体四翼”应用型本科教育视角

49.浅析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

50.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51.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52.以标杆管理促进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一般地方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本科教学探讨

53.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验教学方案创新设计和教学模式优化探索

54.关于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55.工商管理本科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6.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7.学生虚拟公司模式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58.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59.新形势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发展模式探究

60.工商管理本科层次实践教学创新设计——以ERP课程为例

61.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全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6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

63.浅谈本科院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64.对地方高校新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开展实验教学的思考

65.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66.中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67.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68.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69.广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70.注重工程管理能力的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模式

71.民族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探析

72.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为例

73.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与界定标准

7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探究

75.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6.工商管理本科论文指导和答辩问题探讨

77.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分析

78.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79.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转型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80.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81.关于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

82.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特殊性与思考

83.构建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84.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86.高校工商管理学科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

87.新形势下非重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改革探讨

88.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民办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构想

89.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与优化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为例

90.马来西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为例

91.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本科专业案例教学法探析

92.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93.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考

94.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材体系建设研究 

95.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构建——以宿州学院经管实训超市为例

96.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目标及方法探讨

97.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的构想

98.探索新时期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途径

第6篇

1.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说法不一,郭水兰认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实践教学目标包括培养目标和学习目标,实践教学手段必须考虑教与学的双因素,实践教学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都满意。梁心见进一步概括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认为其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或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过程,贯穿了整个专业教育的始终。杨勇从实践教学的本体论内涵、实践教学的认识论内涵、实践教学的方法论内涵三个方面精细解读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师生教和学的互动活动是实践教学研究的首要问題,实践教学具有普遍性与现实性两个特质,其既是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实践教学的现实依据,并且实践教学又是一种思维方式。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研究得出实践教学的外延是实践教学的不同种类,实践教学的外延包含实践教学所有元素的集合,而不是指某一个特定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邬移生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外延主要是指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提出了实践教学居于主体地位,其内容体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实践教学具有社会现场性特征;实践教学注重校企合作,具有产学结合性特征;实践教学环节以实训和综合训练为主,具有技术应用性特征。

2.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研究

我国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号召,积极有序地进行教育改革,大力发展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虽然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依然存在问题与不足。部分学者对现阶段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夏文莉、喻红莲提出我国工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观念落后于专业发展,忽略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显著特点,导致校企供需结构性失衡,致使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人才不匹配,实践教学的主体性地位急需得到强化。雷发斌研究发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不但存在观念落后的问题,还存在实践教学重计划轻实施、教学计划与目标偏离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某些高校缺乏相关经费支持,缺少实践教学基地及设备;实践教学的课程总量少,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执行力不够;学校缺少紧密合作型企业,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张余华认为我国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缺乏“双师型”的师资力量。现阶段任教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专职于学校教职工岗位,理论知识和授课经验丰富但缺少工商管理的实际经验,这不利于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孙忠才、陈军分析了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规模偏小、设备落后、功能单一,实践基地流于形式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硬件投人存在的问题。马同涛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制度和管理存在很大缺陷,实践教学管理没有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人事管理缺少严明的奖惩机制。

3.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改革研究

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与探索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如何构建与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

陈虎(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包括探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管理模拟教学法和行为示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外延,有利于实践教学理论的丰富。沈爱华构建了“2+0.5+1+0.5”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把大学四年划分为时量不等的四个时间段,“2”为大学一、二年级学习理论课程,“0.5+1+0.5”为大学三、四年级安排实践教学,“0.5”为大三上学期进人校内实训教学,“1”为大三下学期与大四上学期在企业进行校外实践教学,“0.5”为大四下学期进行毕业实习。“2+0.5+1+0.5”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总量,提高了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地位。李蓓蓓、苗雨君等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探索,提出构建ERP沙盘模拟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朱柏清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认识从部分延伸到整体,从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到实践教学保障体系较为系统的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王晓光依据系统原理,在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系统构建“平台+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实行全面考核的实习方法、实行开放性实训体系和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方面,系统研究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问题。孙亚范、李群峰、莫鸣等认为实践教学平台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构建“认知一实践一毕业实习”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吕亚丽为提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MIS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问题+案例”教学法,基于实践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调教学内容因学生专业不同而有所侧重,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环节与方法得到完善。刘永等构建了“一体四翼”模式,所谓“一体四翼”是指以校园理论导向教学、企业现场实践、大型案例模拟规划与分析、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四翼,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综合应用能力、理论力、实践力为主体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并设计了与“一体四翼”相配套的保障和评价措施。

4.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孙爱东和沈爱华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由5项一级指标和语言表达能力等13项二级指标构成,借助模糊数学的评判方法,对实践能力这一复杂的、涉及多因素的事物进行综合评估。张旭辉和王宇把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划分为实验条件、实验水平、实验态度、实验效果四个指标,并把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三部分,在评价时需根据各类活动的具体特点从组织准备、实施过程、总结评比、取得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李春晖等引人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构建一套学生评价、管理机构评价和同行专家评价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三位一体”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对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管理模式、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完成情况、各教学环节的组织情况、实践教学全过程的实施情况、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评价。张庆华等结合工商管理背景,提炼出了含有学校、教师、企业3个维度,相应分为10个指标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体制考核表,通过模糊矩阵分析得出相应权重,最终实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监督机制院系的对接。费畅提出工商管理学科实习可分为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根据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的主体特征,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评价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与等级标准,对实际工作条件、实习工作过程和实习效果进行控制和评价。

5.结语

国内学者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系列研究,丰富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快速发展。部分学者的理论研究成功应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并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如西安交通大学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天津财经大学的校企结合“三赢式”实践教学模式、西南财经大学的“四个支撑点”多元实践教学模式等。但从整体现状来看,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仍然存在高校实践教学的观念薄弱、培养内容与培养目标有所偏离、“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保障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综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为保障高校本科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进一步顺利实施,我国高校需要正确理解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正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学习与吸收国外相关成功经验,应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手段、保障系统、评价监督体系这几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变化。

第7篇

一、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

(一)培养内容不合理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对于社会需求依存度较大的专业,因此,就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开展相关的人才培养。但是,通过我们对一些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发现,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相应的社会需求来进行相应的培养内容的更新,导致了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社会发展情况不够关心,并且参与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校教师本身并没有从事过相应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工作,因而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了解不多,最终导致了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内容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

(二)培养模式不科学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对于实践性和熟练程度要求都非常高的学科,因而,要求学生在开展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根据所学的课程开展相应的实践,最终促进自己能力和素质的全方位提升。但是,在很多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实践课程安排的时间较少,并且不能够与课堂所学习的内容相匹配,这导致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较差,在进入到社会之后,不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教学实践场地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没有建立周备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最终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

(三)培养方法不正确

正确的培养方法能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和素质兼备,从而快速地胜任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但是,我们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方法却存在很大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发展潜力不足。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很多学校在进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只注重教授学生一些干巴巴的理论知识,而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没有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是导致学生专业不精的重要原因。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启发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为被动,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难以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

二、提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效果的思路

(一)提高培养内容的合理性

培养内容不合理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首要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修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内容,促使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内容日趋合理。首先,需要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社会需求的关注,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工商管理人才的相关培养。通过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关注程度,能够及时了解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变化情况,也能够知晓社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程度,这样,就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状况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能够与社会的发展实际相适应。最后,聘请在企业中工作,有丰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经验的人来担任外聘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这样,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内容就能够不断趋于合理。

(二)加强培养模式的科学性

加强培养模式的科学性能够使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获得相应的提升,从而不断获得社会的认可,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培养模式的科学性。首先,提升学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提升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能够促使学校调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参与到工商管理人才的实践教学当中,减轻实践教学模式的阻力。其次,调用相应的资金,重新建立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这样,能够保障学生及时地对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相应的实践,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最后,与相关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使学生能够优先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丰富学生的实践途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提升培养方法的正确性

提升培养方法的正确性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能够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提升培养方法的正确性。首先,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促进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最后,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对一些问题多加思考,从而举一反三,最终实现其专业发展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第8篇

一、中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知识和能力,并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管理咨询和本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中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三方面基本素质:

1、理论知识水平。中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既能够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够了解其他专业必备知识,并拥有运用工商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工商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业务能力水平。中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具备工商管理事务的技能,掌握现代工商管理业务操作技能,熟练进行各类业务、使用各种业务工具,具体包括英语、计算机、车辆驾驶技能等。

3、自身道德修养。中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遵守法律法规,并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然而目前来看,中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以上三方面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目前中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等存在弊端有关。

二、中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其问题

中职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其要求教学过程中既要教授学生该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工商管理学科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大量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

中等学校主要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学生主要学的是以技术为导向的专业,钻研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但像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则更多偏向理论性,教师将知识硬性地传输给学生,附带讲解一些实际案例,这种“嵌入”性的教学模式对于中职学生的长期发展、社会生存存在许多弊端问题。下面分析一下中职工商管理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我国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中职工商管理课程目前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式教育为主,许多课程的教育方式主要采取“填鸭式”教学,教师将知识硬性地灌输给学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的潜能与创新能力无法激发,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专业定位模糊。中职学校课程内容定位大都较为模糊,课程讲解大多涉及公共课、专业课与选修课。这些课程讲述的内容很好,能学到一些市场经济、运作规律、项目决策、市场定位、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然而涉及知识过多对专业定位模糊。这种灌输式教育容易导致学生厌学问题。

3、考核制度落后。中职学校考核制度大都建立在学生考试流程基础上,主要针对学生试卷分数决定能力高低。这种考核制度并不能评估学生们的真实水平,缺乏系统性、多元性的考核标准,某种程度上还会降低实践能力较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无法完全了解自己的实际潜力,不利于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策略

1、开展实践创新活动。为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教师应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增强学生课外实践能力,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中职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定期组织各种实践创新活动等。例如开展商务电子竞赛,通过组织电子商务竞赛提高中职学生的电子商务软硬件设计开发和使用水平、电子商务管理与市场应用研究的能力、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组织财务会计信息化比赛。财务会计信息化教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举办财务会计信息化比赛能够提高中职学生财务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充分发挥了财务会计专业的优势,增强学生课外实践能力和系统化知识的学习能力。

3、加强实践环节监控。中职学校要加强教务部门和实习单位的协作与配合,建立健全一套实习管理方案体系,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教务部门要制定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每期的实习规程,并与校外实习基地签订明?_的合同,确保实习质量。经过学习过程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质量。

4、校企联合共同办学。中职学校要积极地促进实习基地部门和企业与学校共同探讨学生的培养模式。我国民营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已融合家族制管理模式和现代企业科层制管理模式之所长,非常重视人才的开发和使用,许多民营企业从中职生入学开始就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安排他们每个学期到企业锻炼实践,如此既能让学生毕业后就对企业文化有认同感和感恩情怀,又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工作,奠定就业基础。

第9篇

关键词:互联网;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培养模式

近年来,创新已成为各高等院校在专业建设领域的第一要务。这就要求我国高等院校将创新创业观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为革新活动推波助澜。而工商管理专业作为探讨工商企业经济活动规律及经营策略的学科,对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也预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建设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以创新创业为切入点,深入探究新型教学模式。与此同时,“互联网+”模式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实现飞速成长的主要动力。而“互联网+工商管理教学”则可帮助该专业教师通过借助互联网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由此可见,互联网背景下探讨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培养模式的方法具有必要性及重要性。这有利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化、趣味化;同时这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就互联网技术及工商管理专业的融合问题展开了探索。

一、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培养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创新培养模式是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同时这也是该专业建设的主要难点。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存在师资力量有限、创新能力较弱、深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等问题,因此在创新培养模式方面连连遭遇瓶颈。而“互联网+模式”的诞生则让创新教学方案问题逐渐简单化,可见互联网技术将会成为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有效工具。但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互联网环境、高难度的计算机软件等问题也向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一下看法:

1.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培养模式面临的机遇

(1)教学方式更为多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的是互动与交流,单一的教学模式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工商管理专业失去兴趣。而互联网的运用则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方式呈现多元化,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各种群体的需求。(2)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充足性直接影响到了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质量。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书本知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这一方面促使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由于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间存在不匹配性,会增加实践活动的开展难度。而互联网则再度拓宽了教学资源的来源渠道。首先,通过搭建教师交流平台,教师能够互相交换学习课件、共享教学软件,这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其次,教师和学生均可通过互联网了解和学习最新的专业信息,为搭建庞大的知识体系提供了可能性,也可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3)教学环节科学化唯有严把每一道教学环节,才能够打造高效率的课堂。随着互联网技术被广泛的运用于教育领域,教学环节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现阶段,我国网络教学生态链已搭建完备,这些网络教学平台可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复习。

2.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

(1)传统教育资源受到冲击学生和教师均可通过互联网快速找到需要的学习资源,虽然这促使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丰富化,可是也致使传统的教育资源受到冲击。在庞大的互联网资源库的影响下,传统教育资源已不占优势。(2)对教学方式的要求提升随着互联网技术渗透到教育领域,教学方式日益呈现出多样性,但是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也向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已无法满足简单单一的教学方式,亲睐于新型、生动的教学模式。(3)师生关系遭受挑战网络授课凭借成本低、冲破时间、空间限制等优势,已逐渐成为主要教学模式。可是这也造成学生无法与教师面对面沟通专业问题。这一方面打击了教师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于学生缺乏有效沟通,师生关系自然遭受挑战。

二、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培养策略

1.着重培养创新意识

缺乏创新意识已成为阻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创新步伐的首要原因,这就说明务必要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师培训、教学活动等各个环节中,从而让全体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具备创新意识。而将创新意识渗透于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是刻不容缓的,这有利于实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化。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创新意识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业,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并让学生意识到在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2.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

教师团队的综合实力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是开展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实现培养模式创新化的关键所在。首先,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教师不可墨守成规,要树立创新思维。教师可利用节假日到企业任职,在实际的工作中,明确社会的需求,获取创新手段,并将所见所得带到课堂,让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其次,学校可聘请工商管专业的专家到学校兼职,并召开课程研讨活动,让教师团队与兼职教师进行深入探讨,这助于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最后,教师要主动学习互联网技术,明确“互联网+”模式的开展方法,尝试用互联网思维看待问题,通过合理运用课程软件,让课堂更为有趣生动,让知识讲解更为细致通俗。

3.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各院校要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且结合互联网技术,制定完备的创新创业教学实施计划。工商管理专业可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型实验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此类活动必然也会向表现优异的学生发放奖金,这时唯有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才能够保证资金发放无误。由此可见,保障机制是促使激励制度平稳运行的前提。各院校不仅要制定成熟的保障机制,而且还要贯彻落实该机制,切不可只做表面功夫,否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培养目标定位化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说明工商管理专业不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对学生的灵活性、创造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可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还未能符合社会的需求。这主要是源于工商管理专业未能实现培养目标定位化。当前,我国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理念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各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活动中要以此为基点,在教导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明白在互联网背景下,务必要掌握扎实的互联网技术,否则必然无法开展专业工作。因此,教师还要着重提升学生的互联网技术水平,让学生娴熟的运用互联网软件,促使学生通过使用软件简化课题研究步骤。

5.搭建学习沟通网络平台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上学习平台层出不穷。可是这也致使网上学习平台的质量参差不齐。各院校既要明确搭建网上学习平台的必然性,但同时也要严把质量关卡,优化平台软件,实现智能化监督管理。而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也要就搭建学习沟通网络平台问题展开探究,努力打造网上学习平台,让学生共享教学课件,让教师与学生在平台讨论专业课问题,让教师在平台布置作业。这一方面可以让扩宽授课方式,致使学生和教师无时无刻都能交流专业题目;另一方面还能够节约教学成本。不过网上学习平台的有效运行由院校IT人才的专业性决定,因此各院校要大力引进专业的人才,为网上学习平台的运行保驾护航。

6.改革培养模式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滞后性。教师应当打破“灌输式”教学模式,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众多弊端,并以“引导式”教学为主要手段,以互联网思维为创新理念,以“互联网+”模式为改革依据,借助营造情境、设置悬念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由积极的探索专业问题。

三、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呈现出了新的可能性。因此,各院校务必要努力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就培养模式的创新与转变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增强教师综合实力、落实培养目标定位化方针,改革培养模式、构建网上学习平台等方式,让工商管理专业绽放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凤莲,谢荣见,王邦伦,徐斌秀.“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7,01:32-37.

[2]张才明,杨晓智.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06: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