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7 03:26:23
导语:在青春舞曲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创新教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标的理念表明: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能“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强调音乐兴趣的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需要有创新的教学意识,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轻松,让学生学有所乐,更富有个性。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开学的第一堂课,我把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了学生,活动是这样开展的: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示范----我用庞龙的《两只蝴蝶》的音乐旋律篡改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了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则变得神采飞扬。 同学们不象以前作自我介绍那样枯燥、机械了,而是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有的努力想着用什么歌曲来作旋律,时而动动笔把篡改的歌词记下来;几人1组的,几个脑袋凑在1起,眉飞色舞、群策群力,极力想设计出最好的表演方案;想边歌边舞的则坐在位置上手舞足蹈,嘴里念念有词------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们的节目是1个比1个精彩・・・・・・ 通过这次有趣的自我介绍活动,我知道了学生的姓名,了解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掌握了哪些学生有圆润的歌喉,哪些学生有优美的舞姿------学生也从中获得了音乐审美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欢愉,最重要的是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二、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因而,我尝试建立一种突出学生发展,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开放性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1、 发散思维,焕发活力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一般都是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在此类开放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通过自主地体验和探索,求新、求异、求广地学习,逐步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胆识,从而使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2、创新教法,大胆实践
因为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也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体现自我个性。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例如在进行歌曲《青春舞曲》伴奏节奏的学习时,我没有拘谨于书本上原有的伴奏节奏,而是准备了铃鼓、响板等打击乐器,让学生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自由创作不同的节奏。我的要求是:一要符合歌曲情绪,二要与众不同,假如创作得好,全班同学都用他们创作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结果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出了许多不同的富有特性的节奏。我协同他们把创作的节奏整理书写出来,写成打击乐器合奏谱,让他们用合奏的方式为同学们的演唱伴奏。类似这样的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以后的创作环节中,学生都争相要求进行创作表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1 正确对待音乐教学的备课
谈到音乐教学的备课,很多教师可能会不以为然。常言道:备课花功夫,上课显神通。备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只是钻研教材和编写教案,音乐教师备课的根本目的是课程目标在一节音乐课中如何确定?如何转化?如何落实?这实质上是音乐教师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对音乐课程的领悟与把握。
1.1 备学生:了解学生是上好音乐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教者不了解学生状况,那就无法调控教学过程。
1.2 备教材:要明确教材的目标、内容,教材的重难点,仔细分析音乐作品的审美要素,即音乐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旋律、情绪、歌词内容和思想情感等方面。
1.3 备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所设计的音乐教学活动,一定要围绕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具体感受,深入体验,大胆表现,相互交流,评价提高,这样的学习过程进行周密而又有逻辑的安排与组织。整个教学过程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在这个结构合理的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的一切发展落实在音乐学习活动中,使音乐课有音乐的味道,有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1.4 备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在学生音乐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和准备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学习,学生与音乐作品对话,与音乐大师对话,与同伴对话,使学生融入音乐之中。
1.5 备音乐教育资源:一节好的音乐课,离不开相关的音乐辅助材料和手段,教师要准备与学生音乐学习相关的适当的音乐视听材料和信息,以及学生要操作的相关材料(如卡片、图片、乐谱、等)或工具(如乐器、服装、道具等)。教师必要的示范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包括对歌曲、乐曲作品的演唱、演奏,或舞蹈、戏剧的表演等。从以上可以看出,备好课才是上好精彩音乐课的前提和重要环节。
2 尝试新鲜趣味的教学方法
2.1 节奏训练。传统的教学中,节奏练习是一项比较枯燥的练习,但通过几个小变化,情形就不一样了,首先,打破传统唱节奏的“哒哒哒”的形式,可以用不同的字音唱节奏,如用“哈哈哈”、“碰碰碰”等字,或用学生说的任意一个字来练习 节奏,但前提是节奏要唱得准确。有的同学选同学名字中的一个字,有的同学选电视剧中人物的一个字,有的同学选学过的文章中的某个词或字等等,这样大大改变了节奏练习的枯燥性,增加了练习节奏的兴趣和快乐。
2.2 音乐理论知识。音乐课的理论知识,学生一般不太重视,觉得可听可不听的,怎样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方面的学习呢?游戏抢答法是个好方法:我把学生分成几小组,把课堂上讲的重点的音乐理论知识分成一个个的的小问题,然后让学生抢答,答对多的那组获胜,全班击掌鼓励,答错的教师再次讲解,再抢答。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活学活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创作小曲是一个不错的形式:布置每个学生做一首小曲子,规定这一次就用do re mi三个音,下一次就用re mi fa la四个音等,体裁不限,节拍不限,三拍子,四拍子都行,然后选几首比较好的小曲,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唱,再让学生填上合适的词唱出来,效果更好。最后大家评出最喜欢的曲子,对作曲的同学送上“小作曲家”的美称。
2.3 音乐欣赏。
2.3.1 主动参与法。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前提。在上初二年级欣赏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时,课前请学生先做好预习工作,学生们去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然后请音乐老师把《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过程及历史背景,在课上根据学生们的热烈讨论总结出来。由于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他们对这一作品有了新的认识,引起了他们迫切想欣赏作品的极大兴趣。
2.3.2 对比法。对比欣赏是提高欣赏课效率的又一个很好的方法,如在欣赏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我营造出学生乐学的音乐氛围,并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是管弦乐,一种是维也纳童声合唱,为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考、激活课堂。
2.3.3 取名法。孩子都有表现欲,初中生也同样有。于是我们可以用“给你听到的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听音乐,如欣赏《玩具交响曲》时,边听边提示他们,听到了些什么声音?是现实生活中的鸟叫、水响吗?那么是什么东西可以模仿发出这些声音呢?由此一步步引导他们,达到教师吸引他们听音乐的目的。
2.3.4 聊天法。初中生的知识面比小学生宽了很多,对生活、对社会也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他们的经历体验无法感受到的东西,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可以讲一些教师亲身经历的对音乐的一些感受,看一些演出的感想。这种体验的分享,同样会感染学生,并更加关注于你介绍给他的音乐。
2.3.5 讨论法。初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漫谈音乐感受时,七嘴八舌,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例如:有一次给学生听《那不勒斯舞曲》,有学生就说后面这段越来越快,感觉像跑马。这时老师就不能批评他,而应积极引导: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跑马带给你的情绪是怎样的?而这首乐曲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也越来越强,带给人的情绪体验的确是相同的。在我做这些评价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他们很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小细节控制课堂气氛,创造环境,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
2.4 唱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他们就更容易接受教学的内容,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2.4.1 先唱歌后识谱。在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对歌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对学习该曲目没有兴趣,也会把课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作出了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降低了学生在识谱时的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2.4.2 填歌词。在教歌曲时,我们可以取其旋律或主旋律为其配歌词。我在教《欢乐颂》这首歌曲时,就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配歌词,有的同学不到五分钟便配好了歌:有的歌颂母亲的,有的赞美学校的,有的赞美青春的,然后选几首让大家唱,当然也要强调这是一首贝多芬的作品,某某某同学作词的,同学们唱得兴趣昂然。
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虽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但多媒体教学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它具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