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59:03
导语:在房屋设计流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国有企业;业务流程;流程再造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007-02
一、企业流程再造的内涵
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认为,“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戏剧性的成就。其中,“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和“流程”是该定义所关注的四个核心特征[1]。
“根本性的再思考”,就是对企业所关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如“我们为什么要做现在的工作”、“为什么必须是由我们而不是别人来做这份工作”,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新思考,企业可能发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
“彻底性的再设计”,意味着对事务追根溯源,对既定的现存事务不是进行肤浅的改变或调整修补,而是抛弃所有的陈规陋习以及忽视一切规定的结构与过程,创造全新的完成方法;它是对企业进行重新构造,而不是对企业进行改良、增强或调整。
“戏剧性的变化”,意味着业务流程再造寻求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业绩提升或略有改善、稍有好转等,进行再造就是要使企业业绩有显著的增长、极大的飞跃。业绩的显著增长是流程再造成功的标志与特点。
“业务流程”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是一个价值链。竞争不是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发生在企业各自的价值链之间。只有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业务流程)实行有效管理的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二、流程再造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
成功的流程再造可以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发挥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1)实现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业务流程再造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管理,将业务的审核与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缩短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时间,从而提高对顾客和市场的反映速度[2]。(2)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业务流程再造根据整体流程全局最优的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尽可能地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3)建立扁平化组织。业务流程再造要求先设计流程而后根据流程建立企业组织,尽量消除纯粹的中间环节,这不仅降低了管理费用和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组织的运转效率及对市场的反映速度。(4)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体业务流程中的作用。业务流程再造要求将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这就强调了业务处理流程上人员的素质,并强调了团体合作精神,将个人的成功与其所处理流程的成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5)面向客户和供应商整合企业业务流程。当前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3]。只有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要求不仅对一个企业内部的业务处理流程,还要求对客户、企业自身与供应商组成的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三、综合化企业流程再造法的设计思路
在对现有实践中的企业流程再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采用综合化流程再造法,以此来指导国有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流程再造。这一方法由四个关键阶段组成:再造决策、流程诊断、流程优化、制度化新流程,下面对这四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
(一)再造决策
1.获取管理层的支持。流程再造是一种对国有企业影响深远的变革,因此,管理层必须形成统一的认识。企业的高层必须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愿景进行展望,如我们将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顾客将会如何看待这些产品和服务?员工应该如何提供给他们?通过宣传使员工清楚企业现在和未来的顾客是谁、工作对象是什么和工作方式应该如何,以争取最广泛的支持。
在这一阶段,要打破员工的职能分工的观念,树立起正确的流程观念,使员工能够从流程的角度来看问题,把流程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流程”将成为企业战略的一个关键词,只有树立了以流程为核心的战略观念,才能紧跟市场趋势,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关流程再造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流程再造在其他公司的成功和失败经验、流程再造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等相关的讨论会来加深对企业流程再造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讨论会,可以使管理层了解到流程再造对公司战略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能全力以赴支持企业的再造活动,确保流程再造的顺利进行。
2.选择核心流程。通常意义上的核心流程是指在众多的流程中,集成组织的各种核心竞争力,对组织的最终输出贡献大的流程,也就是对企业而言价值贡献度大的流程。在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中所选定的核心流程要符合两个特征:(1)流程的价值贡献度高,符合一般核心流程的特点;(2)流程的优化潜力大,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一方面根据20/80原则,企业有限的资源必须集中在关键的业务中,必须选择对组织价值贡献度高的流程进行再造;另一方面只有对优化潜力大的流程进行再造,改造才容易取得显著效果。
在国有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中,要不重复地列出所有业务过程,找出企业所有的流程,然后从贡献度和提升潜力两个维度对流程进行评估和分析,选出需要再造的核心流程。
(二)流程诊断
选出需要再造的核心流程后,就要对其进行诊断,首先应对现有的流程进行描述,然后还要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病源,以改进流程效率。
1.记录现有流程,画出流程图。流程图通过图示的方法使得流程易于阅读和理解。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与员工相互合作,从头到尾绘出他们工作于其中的流程全图,有助于增加对别人的任务和问题以及自己如何支持同伴完成任务的认识。绘图活动往往会激起团队和个人的进取欲望――明显的浪费、笨拙的步骤、错误的环节等都会促使人们对流程的改进。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通过与流程参与者的面谈,了解信息流及相互关系、信息处理的方式和信息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资源等。通过访谈得到的信息、资料要作出详细记录,尤其是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以及各种等待时间等都应记录下来,均将作为流程改进的度量标志。
2.分析现有流程的弊端。结合流程图,与流程的参与者面谈,和他们一起对流程涉及的文件、制度、报告等必要性逐个进行审查,找出不增值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列出流程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挖掘破坏企业流程整体效率的授权体制、企业原则、工作流程等等,找出问题的根源。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挖掘弊病,分析原因,作为流程改进的依据。
(三)流程优化
传统的流程再造的方法有两种:系统化改造法和全新设计法。对于流程的某些要素,彻底重新考虑可能最为合适,而对另一些要素,则应该采用清除、简化、整合、自动化的系统化改造方法。这两种方法不应当被看做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物,在再造的实践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并用。
(四)建立配套措施
流程再造主要针对国有企业的业务流程展开,但也会涉及到与之相关的组织、岗位、制度和考核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流程优化再造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和取得实际的成效,就必须针对业务流程优化方案和企业实际情况给出流程优化再造的配套措施。
1.组织结构的调整。根据优化方案对流程进行再造后,企业的管理层次、规章制度、部门职责、员工的角色和职责等都可能发生改变。新的组织结构以及详细的职务分配必须传达给受到影响的员工,规定他们新职责,规范他们的行为。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发挥必须符合新流程的要求。激励和报酬结构也必须以小组表现为基础重新设计,个人的绩效考核标准要重新设定。
2.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完成流程优化后,在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再造以保证新的流程方案的平滑过渡的同时,要选择信息技术平台来执行新的流程。
总体上说,国有企业流程再造需要经过上述四个阶段,但这四个阶段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改进的过程。国有企业必须不断地重新思考将来该如何经营,并且要坚持不断地进行日常的改进。只要组织存在,这四个步骤的循环就不应该停止。
[关键词]物流信息系统 实践教学 方案 模块化设计
一、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逐渐被物流企业作为一种必备的业务工具,所需人才也必须是既懂现代信息管理又懂物流实际操作的复合型人才。许多学校由于条件限制,采用验证模拟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缺乏真正的物流信息商务操作,严重影响了物流信息系统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如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通过模块互动方式打造物流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方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逐步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及课程定位
物流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它以经济学、管理学、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等为基础,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学生通过学习,须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及实务操作。课程内容包括:物流、信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物流设备、物流自动化、信息系统化、自动识别及采集技术与设备、自动存取和分拣系统、生产物流信息系统;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规划程序及方法;物流信息系统管理内容、模式和运行管理方法;数据库技术、EDI、GIS和GPS等内容。一方面,作为一门综合交叉学科,要求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一门课程来全面系统掌握其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非常困难的。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满足当今信息化环境下的主流技术和操作技能,要求教师授课时考虑到教学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面向企业需要,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因此,课题组将课程定位为:教学内容要面向企业应用为目的,理论联系实际,以企业业务流程需求为引导,结合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创新能力,学生能够用企业的角度规划适应其战略目标的信息系统和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
三、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设计
1. 设计思路。随着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和普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也随着发生变化,教师也应探究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的教学方法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式为启发引导式,追求教与学的协作化,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多年的教学研究,课题组摸索出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具体做法是:采用模块互动、网络和多媒体、小组讨论、与企业协作等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提高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全面提高。
2.实践教学方案的模块化设计。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教学资源,解决现实中的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本课题采用基于认知、验证、虚拟、实境等环节的实践教学方案,构建的实践模块,内容包括:块任务、能力指标和知识要素,如表1。
3.实践模块设计的灵活性和分散性。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调用其中任一模块来支持理论教学,同时通过理论教学又进一步完善和体现实践模块功能,达到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二者相互支持和促进,彼此互动,使学生理论学习和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物流信息系统模块化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是基于科学合理的理论课程方案,充分体现理论模块够用、实践模块适用要求,以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灵活性和分散性需求,针对不同专业开设有物流管理课程,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对物流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可以必修或选修一个或多个实践项目。课题组提出了如下的实践教学模块与理论模块互动设计,如下页表2。
四、实践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
本方案采用以物流信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以服务专业为宗旨,统筹安排实践性教学内容,增加综合化程度,形成系列化、层次性教学环节,并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连贯与支撑,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实施实践教学。每个理论教学模块之中均有若干次实践教学,使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同步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形成职业能力有较好的支撑及促进作用。课题组与贵州某软件公司合作,参与企业不定期的现场实践,并邀请该企业网络工程师到学院给学生授课,介绍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紧密结合,缩短学生上岗适应时间。通过该模块的实践,不但使学生形成对计算机网络、企业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的感性认知,并且还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能力,掌握信息系统规划技术,同时还将受到严格的管理类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训练。
1.实践模块一和模块二定位为基础模块。基础模块要求在课程的分散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将分散的理论知识点做到与实践一一对应,以实对虚,引导学生完成与之相关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不脱节。
2. 实践模块二至八定位为业务模块。业务模块以物流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公司提供的物流系统,生动地体现物流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而不是向学生强制性灌输高深的专业理论。通过相应的业务软件系统,避免传统教学的枯燥和难以理解,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实体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能了解一般的业务及管理知识,熟悉最基本的业务操作流程,对物流信息系统环境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为将来到企业岗位打下起码应有的一般商务技能。
3.实践模块与毕业实习相结合。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建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学校、企业、学生的长期合作、相互支持的实践教学资源环境。这有利于将企业实践与专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之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检验。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创业的意识,最终实现知识技能与企业实践无缝对接,为毕业论文(设计)提供素材,为今后学生职业拓展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五、方案特色与创新
为了进一步消化理解物流信息系统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我院在理论教学中,采用上述实践教学方案,使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已成为比较突出的办学特色。
具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采用组建项目团队或模拟公司进行创新实验。在业务模块中,相当于给学生构建了一个创新能力的实践模块。即指根据教师指导或学生自己提出的设想在虚拟环境或实验室中进行开发和创新,让他们自己去摸索设计思路、分析系统结构、总结原有系统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创新实践过程,使学生主动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2.校企优势互补,进行课程置换与整合。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的培训体系纳入到专业的教学体系当中,综合高校教学与企业培训的优势,进行课程置换与整合,使教学内容同企业的岗位需求密切结合,缩小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学生未出校门即体验到了企业的氛围,完成了理论到实践的跨越。通过校企互动,确保物流人才的培养紧跟市场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3.校企合作开发和编写教材,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理论知识的课程内容体系采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多种方案方法来构建,而技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体系采用工作过程或行业、企业标准以及相关的职业要求的方法构建,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整体实践经验。通过课程置换与整合这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后,开设的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获得了学生的大力支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4.基于方案具有专业性和分散性特点,各实践模块拓展为其他专业的选修和科研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至两个专业实践模块,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和系统设计,它属于创新应用的实践教学层次。其实践内容主要是虚拟操作的分析性、研究性、设计性的实践训练,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具体专业活动的能力。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得到充分的提高,在实践教学进程时,教师自己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案,尤其是在各模块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了与实践基地及企业管理人员的联系与交流,共同制定实践环节教学计划与教学实施方案,全程参与学生实践环节教学,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
六、结束语
该实践教学方案可以使学生对物流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实践环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程实施灵活机动,系统性强,使学生置身理论与实践交替互动的氛围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仅具备了从事系统操作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而且拥有了爱岗敬业的热情和乐观态度,树立了创新意识,增强了上岗自信心。在该实践教学方案中,始终贯穿物流信息系统模块化设计,互动式实施,体现了先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创建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技能培养与岗位要求相结合的专业实践教学方案,必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为我国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或相关专业实施开放式实践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朱琳.浅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34-135
[2]吴海殷.电子商务实践操作教学的模块设计研究[J].中国市场.2008(19):156-157
[3]冯燕芳.财经类高校物流管理实践教学设计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铜仁学院报.2011(5):116-117
【关键词】房屋设计;客户关系管理;探讨
从现有文献的论述来看,还鲜有关于房屋设计与客户关系管理的研讨。不难理解,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之所以提出本文主题,实则归因于这样几个方面:(1)实践表明,第三方设计机构惟有与客户方形成充分的信息沟通,才能有效拿出符合对方需求的建筑设计方案来;(2)若要减少专业知识的转换成本,则需要增大与同一客户间的合作频率,这也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客户关系管理。由此可见,改变传统一味追求关系维系的惯性思维,从建筑方案的合规性和减少交易成本等方面,都有必要研讨房屋设计中的客户关系管理问题。
笔者遵循市场营销理论对“客户关系”管理的本质定义,并结合房屋设计特点进行适应性调整。本文首先对客户关系管理进行解读;之后,讨论客户关系管理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构建客户关系管理模式。
一、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解
在经典市场营销理论中,客户关系管理往往与公共关系的树立、品牌塑造等方面相联系。不难看出,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经济环境演化为基础的商务策略,主要关注于实体商品的销售问题。而房屋设计作为高端服务类产品,则在满足上述意图的同时,也为自身增添了新的目标定位。
(一)增强信息交流
以第三方建筑设计机构为考察对象,其在承担房屋设计时不仅需要依据一系列的技术流程,也需要将客户方对目标房屋的要求融入到图纸之中。对于后者而言,却时常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偏差。所谓“信息不对称”可定义为,设计机构对于房屋的私人信息量远低于客户方,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信息弱势地位。尽管,处于这一情景下的客户方不大会实施机会主义行为。但是,这仍将增大设计机构的设计风险。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深度需求便在于二者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从而增加设计机构与客户方需求间的匹配度。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其将为第三方设计机构建立起技术垄断地位。
(二)减少交易成本
减少交易成本目标的实现,则依赖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本质功能。众所周知,房屋设计方案作为一种产品,具有极强的资产专用性特征。这种专用性不仅能为设计机构提供技术垄断的现实基础,也将因资产转换成本的增加而形成不可忽视的沉淀成本。这种无形成本尽管不会直接影响设计机构的经营效益,但至少会将经营效益置于次优层次。这就要求,通过客户关系管理而增加与客户方的合作频率,将能发挥出原有房屋设计方案的知识外溢效应。最终,提高机构自身的经济效益。
不可否认,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并不只限于上述两个方面目标。但从本文的立论角度来看,则着重于考察这两个时常被同行忽略的问题。
二、客户关系管理在房屋设计中的表现
由于房屋设计属于高端服务项目,因此在市场上必然面对专用的客户群体。这就意味着,以实体产品营销为前提的客户关系表现形式并不适用于本文。那么,在本文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遵循增加信息交流、降低交易成本的逻辑,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获知。
(一)在增加信息交流中的表现
1.人员间的信息互动。一般而言,在房屋设计之前首先应建立双方人员间的信息交流机制。这种交流机制可以采取联习会议的形式,也可以委派项目设计负责人前往客户方进行沟通。这里不去探讨沟通中具体的技术指标,而是强调:在信息交流中设计人员在准确把握技术可行性尺度的同时,还应引导对方释放出更加丰富的建筑构想。这样一来,将增加客户方对设计机构的赞誉度。
2.多方间的方案论证。所谓多方论证可以理解为,除设计机构、客户方之外,还应增强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论证形式。这不仅是为了增大信息交流,还在于克服设计机构与客户方所存在的“有限理性”制约。
(二)在降低交易成本中的表现
在文章第一部分,笔者提出了两种现象:(1)因设计机构与客户方间形成了技术匹配性,从而有效建立起了技术垄断地位。(2)因设计方案的专用性极强,就增大了设计机构方面的沉淀成本。其中,前者意味着客户方将有意愿继续与设计机构合作;后者则表明,维系与客户间长期的合作关系,将是符合设计机构切身利益的。这样一来,二者就能在合作中形成一种双向的稳定关系,这是传统商品营销中所不可实现的。由此,设计机构在拓展自身业务的同时,应在客户资料的信息库建设和项目设计团队组建上下工夫。
由上不难看出,高端服务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并不是单方面的努力过程。其中不仅包含着传统工作的要求,更体现出了与技术专用性相适应的创新要求。
三、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的构建
结合以上论述,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对客户关系管理的模式构建。
(一)强化技术支持力度
强化技术支持力度,实则是从“核心产品”的环节来得出的结论。众所周知,房屋建设工程耗资较大,这对于客户方而言不仅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社会声誉度的重要举措。因此,客户往往追求设计项目的功能最优。在招投标阶段,客户方往往关注于项目设计思路、可操作性,以及投资后的收益率等要件。正是这样,惟有强化技术支持力度才能首先获得客户的青睐。其中,房屋设计项目的适应性尤为重要。适应性除了包括针对客户需求的适应性,还包括面对行业制度环境的适应性。
(二)增强双方互动频率
房屋设计项目具有功能创新、结构创新为一身的产品特质,因此为了改善因技术专用性而带来的“麻烦”,应增强设计方与客户方的人员互动频率。通过技术信息交换,能使得客户方更加深入的理解项目的设计理念,进而加强与设计机构今后合作的意愿;同样,设计方也能更加熟知客户方的产品需求定位,从而建构起技术垄断来规避其它竞争者的侵入。正如上文所指出的,设计机构应在启发式的信息交流中,激发出客户方的想象能力。
(三)提升增值服务能力
在“附加产品”环节提到了,应开展售后服务工作。结合房屋设计机构的业务实际,这种售后服务实则就是提升增值服务能力。包括:及时解决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以及跟踪客户的使用情况即使对反馈信息给予处理。更为重要的是,在信息处理后应主动为客户提供优化方案。这样一来,客户关系管理就处于全方位的管控之中了。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小结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水;质量控制;防护措施
0.引言
建筑物渗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建筑企业。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防水功能,建筑企业对此问题不断的分析,制定有效的措施,希望能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由于建筑物长期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雨水的冲刷,防止建筑物渗水,需要从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上进行控制,提高房屋建筑防水施工的质量,应用有效的防水措施,如排水系统的设立、增强防水层等,做好建筑物整体的防水工作。
1.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中防水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结构主体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所以,对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环节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到具体的施工过程进行分析,找出防水施工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
1.1前期房屋设计时出现的问题
房屋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建筑物的美观,还要注意建筑物的实用功能。房屋设计与建筑物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差别。建筑师在设计时往往会忽视建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会遭到的损害。房屋出现渗漏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房屋建筑防水方面设计的不合理,为施工负责人提供的防水细部结构图和配套施工技术不够具体。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的质量就可能出现问题。
1.2房屋建筑防水施工使用材料出现的问题
房屋建筑防水施工中在建筑的屋顶外墙等等部分需要采用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如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材料、新型防水剂、涂料等等。防水材料的选取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确定。房屋建筑防水施工前在购入防水材料时存在质量不达标、购入的材料与房屋建筑设计的防水材料的要求不符等等问题出现,促使房屋建筑的使用的防水材料抗渗透性和耐久性低。房屋建筑时期不存在的渗透问题,建筑物使用不长时间就可能出现渗透问题。
1.3防水施工管理上出现的问题
房屋建筑防水施工管理是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防水施工管理具体的工作是控制和监督防水材料的有效利用、专业施工技术恰当的使用、施工进度有计划的进行、施工人员工作效率等方面。目前,防水施工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混乱的管理方式,对防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能够从根本上进行管理,问题得不到解决。防水施工管理出现混乱对防水施工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质量需要控制
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建筑企业建设的建筑物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保证建筑物的质量是最基本的工作,将可能影响建筑物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是建筑工程中一项必要的工作。房屋常见的渗水问题进行控制,需要在建筑工程防水施工的质量进行控制。
2.1防水施工过程责任的具体分配
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如防水材料的购入、防水施工技术的指导。防水施工进度的控制、防水施工费用的核算等等。防水施工前期将防水施工所涉及的每个方面确定具体的负责人。防水施工工作具体的分配,确实现防水施工过程中的每个方面有具体的负责人对其进行监管,促使整个防水施工得到有效的控制。
2.2控制防水施工的工艺流程
控制防水施工的工艺流程是确保施工中的每项程序都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工序进行质量检测工作,做到严格的控制整个工艺流程。控制防水施工的工艺流程是及时的对防水施工的每个环节的质量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检测,对其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的改正。
2.3防水施工工程质量验收工作控制
工程验收是最终确定工程的质量。房屋建筑防水工程竣工后需要对其进行验收工作。之所以对验收工作进行控制是保证在对房屋建筑防水工程每个部分的质量进行详细检验,确定放手工程达到建筑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
3.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质量保证的有效措施
3.1排水通道的建设
房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雨水的冲刷是必然的,尤其是在雨水季。房屋顶面长期的积留雨水,部分房屋的顶面长时间的侵泡在水中,雨水逐渐侵蚀建筑物的结构主体,出现渗透现象。对此需要再房屋的顶面的没个方向设排水通道,如地漏、过水孔、水落口等,将房屋顶面的积水排除。即便在雨季,房屋顶面的雨水及时的排出,避免建筑物受到雨水的侵蚀,提高建筑物使用寿命。
3.2增加防水层
房屋建筑防水施工时增强防水层的厚多,使其稳固在建筑物上。房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房屋的墙壁、房屋顶面等部位经常受到雨水的冲刷。增强建筑物防水层的厚度能够长期的保护建筑物。因为,防水层长期的处于自然气候中,经常受到雨水的冲刷、太阳的暴晒等,防水层很容易发生变形。所以,在房屋建筑防水施工时加强防水层的厚度,使其稳定在建筑物的墙壁、顶面等部位,能够达到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4.结束语
在建筑业在不断注重建筑物美观的同时,也要保证建筑的质量。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基础是保证房屋的质量,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将房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筑物渗水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居住,在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过程的质量问题进行控制,并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将其改正,保证防水施工的质量,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梁志南.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防水施工质量控制初探[J].科技信息,2011,03.
[2]李华,龚文红.屋面防水工程施工保证措施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7.
关键词:砖砌结构 房屋装修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058-01
随着城市居民不断加深认识建筑物,逐步完善房屋的美观性和延长房屋的安全使用性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因此,人们对日常使用和居住房屋建筑的装修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砖砌体结构的房屋,还占据着我省建筑物的大部分市场。但由于砖砌体结构房屋自身的特点,房屋装修面临着更多复杂的情况,如果不谨慎处理其中的问题往往会影响装修的质量,从而造成房屋的美观性和使用性大大降低,甚至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了解其结构特点,找出装修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重视就能提高装修质量,改善居民房屋使用。
1 砖砌体结构房屋的特点
砖砌体结构房屋指房屋的主要受力构件结构是以砖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我国自古就有采用砖砌体结构的历史,主要由于砖砌体结构房屋具有原材料价格低廉且容易取得,一般砖块砌体以黏土、天然石及工业废矿渣组成;砌筑流程相对简化,不需特殊设备,能够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施工速度;砖砌体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其具有明显的保温隔热及节能效果,可以在承重的同时充当围护结构的优势。
2 砖砌体结构房屋装修中常出现的问题
我国目前主要的居住类房屋建筑还是采用砖砌体结构。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房屋装修改造的程度变得更加扩大化。在这期间出现了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加以重视。一般地,砖砌体结构房屋装修中的主要问题是砖砌体结构房屋墙体开洞裂缝;在进行房屋墙体装修改造的过程中出现房屋主体抗震及抗破坏能力降低的情况;门窗密封不严;房屋防水不当等现象。然而由于我省地处沿海,遭受台风暴雨、雷电冰雹等气候灾害影响严重,在砖砌体结构房屋的装修改造过程中还出现房屋电路短路、浸潮、建筑体牢固性差等特殊问题。
3 砖砌体结构装修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重视我省砖砌体结构房屋装修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和归纳,找出其成因并对症寻找出解决的方法对策是提高我省房屋装修的有效措施。
3.1 砖砌体结构房屋装修问题成因分析
对我省出现的房屋装修问题的成因进行总结和归纳有以下几点。
(1)砖墙体的裂缝及开洞问题。房屋砖墙体的裂缝及开洞主要是由于砖体材料本身的脆性导致其房屋整体的互相荷载发生变化,出现应力受力不均造成。房屋大幅装修时应设构造柱未设或设置位置不当会增加墙体的裂变性。而在进行房屋门窗装修时,特别是客厅落地窗的改造,往往由于洞口设计过宽以及开窗洞处的我墙体墙垛被打掉而造成整体房屋刚度及强度降低,使洞口局部受力过重,加速洞口开裂。此外,房屋内横墙过少而主体过长时,受垂直荷载作用而产生变形弯曲过大也是导致墙体开裂的主因。
(2)抗震及抗破坏能力降低问题。对抗震及抗破坏力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近年装修中更多地从居住人角度出发,大面积改造构件及连接的不满足设计规范行为造成。如对大厅进行装修改造造成内纵墙的中断,横墙间距过大,纵横墙连接受力复杂,同户多类房造成的表面尺寸变化大导致横墙不对接影响抗震抗破坏力;复式结构的装修没有形成空盒子结构降低空间刚度使整体房屋的抗震能力变低;还有些在装修时虽然开凿的墙体不是承重墙,但在开凿时受外力会令墙体受损影响主题的抗震抗固效果。
(3)门窗密封差、房屋防水不当、电路短路以及浸潮等装修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进行施工装修时,在装修材料的选择、装修作业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造成。门窗在进行密封过程中,对冷热度的收缩计算不准确。房屋厨房、卫浴间的构件没有应有的防腐防水操作导致一段时间后出现渗水漏水现象。没有充分考虑到我省气候对于房屋装修的影响,造成装修后主体不能适应潮湿的气候而出现浸潮受潮的现象影响主体的使用和美观。
3.2 砖砌体结构房屋装修问题的对策
针对砖砌体结构房屋装修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严格按照1999年以来颁布的《浙江省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标准》进行装修设计。在实际的装修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加以重视和防范。
(1)结合房屋设计图,做好装修的整体布局。应结合设计图,考察房屋主体的受力情况。对整体和局部的受力进行分析和规划。尽量采用简单规整的平立面结构布局。尽可能地准确结构计算简图的精度。针对砌体构造柱的开裂可采用设置两道防御来加以改善。若在同一房内天花板上非设置梁则应通过设反梁或暗梁来平衡荷载受力。对于装修中打掉落地窗开窗洞口墙垛的,可将过梁改为横墙两侧的筒支梁支座。
(2)大面积进行房屋装修时,应严格执行设计标准。装修时尽量选择横墙或纵横墙来共同承担的体系。内横墙应保持在平面内的连续和对齐,控制错位墙体的数量。应设置封闭连续的圈梁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和抗破坏性,进行在操作时令圈梁形成近圆形或矩形的箍来分散震动能量,增加稳定性。砖砌墙体间,构造柱与墙体间、漏屋盖与圈梁墙体以及混凝土构件与墙体间的连接应确保设置的可靠性。
(3)加强装修作业的标准化、精度化和专业化。加大装修企业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做到采用先进化的计算方法和操作来降低人为产生的装修质量问题。如在对门窗体进行设计装修的过程中应采用更加科学化的方法精确冷热度对装修材料的影响的计算。正确选择防水抗腐的材料,重视对构件进行防腐防水操作的重要性。综合考虑装修中可能出现问题的相关联影响因素。多熟悉和掌握装修原材料市场的动态,对于新兴的材料要充分了解其性能和使用方法等相关信息。结合我省极端天气多发的特点,做好砖砌体结构房屋防雷避雷,减少房屋装修后的电路短路现象;做好房屋的防潮湿处理,针对沿海高湿的特点应选择防潮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进行装修;做好砖砌体房屋装修的防台风等相关工作。以提高砖砌体结构房屋装修的装修质量,增加美观实用的同时更提高居住的安全性。
4 结语
砖砌体结构自身特点带给房屋装修很大的难度,而我省主要房屋建筑均为此种形式,加之我省自身条件的复杂性使得提高该种房屋装修质量成为一项重点工作。从根源上明晰砖砌结构装修问题的所在,重视装修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就能达到提高装修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目的。这不仅能创造我省居民居住环境的可观优美,同时也能更好地保证和增加砖砌体结构房屋的安全使用性。
参考文献
[1] 施楚贤.砌体结构[M].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裂缝;混凝土;施工技术
1 房屋设计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在施工前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房屋的受力情况,最好采用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控制在C20―C35范围为最佳,尽量避免使用高强混凝土。为了能够在设计源头对混凝土薄弱部位控制裂缝形成,在进行抗裂计算时需充分考虑抗裂薄弱部位。对于跨度大、体积大的梁,纵向构造钢筋的设置应适当改善,通过合理地改变梁纵向截面的配筋率,较为准确地估算施工荷载、温度变化、应力大小等,这对于构件抗裂性的提高很有帮助。此外,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决定抗温度筋的设置,尤其是凹角处、阳角处、屋面板、楼扳等部位,最好使用小直径、密间距布置,其间距应小于100mm。
2 建筑材料的选择应符合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选择建筑材料必须要把好质量关,不仅要选择质量好的材料,还要材料满足建筑需要。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2.1 水泥
水化热是水泥材料中的常见问题,是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重要因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运用到的水泥应当选择大厂生产的水泥,为确保水泥的质量完整,应当积极选用低热水泥。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派专业人员检查水泥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确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符合施工要求。
2.2 骨料
房屋建设中使用的骨料(砂、石)要求比较严格,所选骨料应当满足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好、无有机杂质的要求。粗骨料最好采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碎石最大粒径应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小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细骨料最好采用中粗砂。
2.3 外加剂
为减少混凝土开裂需要选择合适的外加剂,这是避免裂缝的有效措施。在所有的外加剂中,粉煤灰对于混凝土的防裂效果是最好的。粉煤灰的使用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而木质素磺酸钙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泥颗粒会产生分散效应,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加入水泥重量0.25%的木钙减水剂(即木质素磺酸钙),就可明显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10%左右的拌合水,节约10%左右的水泥,从整体上降低水化热。
2.4 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好坏将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如果配合比设计出现问题,最终配制的混凝土将无法满足房屋施工的要求。配合比的设计应当首先要满足强度等级、混凝土性能等基本要求。在到达泵送混凝土流动性标注后,采用少量水泥,以及水灰比小的配合比,可以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
3 多种原因引起房屋形成裂缝
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自身的脆性和不平衡、混凝土结构混乱是导致工程建设中形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其次还有: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模板变形的不均匀沉降等。水泥在混凝土硬化期间释放出大量水化热,不断提升了内部温度,使得拉应力在混凝土表面产生。在后期降温过程中,其他部分的约束使得混凝土内部又产生拉应力。此外,气温的降低会引起较大的拉应力。当所有的拉应力集合起来,到达一定的程度时给房屋带来过大的承载,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还有一些细小的事情也会引起裂缝,例如:缺少养护、干湿转化、干缩形变等等。
对于钢筋混凝土而言,钢筋承担了拉应力,压应力由混凝土承受。如果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土周边出现了拉应力,则完全由混凝土承担。按照标准的建筑设计,对于拉应力是应该避免的。但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导致拉应力很难避免,尤其是温度原因引起的拉应力几乎无法消除,给施工技术带来很大的困难。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原材料不均,水灰比不定,离析现象等因素的存在,加上同一块混凝土中的抗拉强度存在差异,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能力,让裂缝很容易形成。做好建筑施工工作,必须要弄清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展开施工。
4 进行处理裂缝的施工措施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对于整个房屋建筑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大大降低了建筑的施工成本,还能优化资源配置,在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发挥出最佳的建筑效果。施工技术的实施,重要意义在于对裂缝的产生有着控制作用,提升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差,避免房屋形成裂缝。
4.1 浇筑方法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混凝土浇筑: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等。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须退回搅拌站,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向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也要准确把握,新一层的混凝土必须在被上层混凝土覆盖前提下才能浇筑,这样能将上下层浇筑间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范围内,有效防止因时间间隔过长造成施工裂缝。实施混凝土浇筑还要注意气象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好不要在天气剧烈变化的时候进行混凝土浇筑。
4.2 振捣方式
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将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要求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4.3 温度控制
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方法较多,目前工程建设中通常采用改善骨料级配来避免产生混凝土温度,具体做法为:选择干硬性混凝土,加入混合料,这样可以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除此措施外,在拌和混凝土时,采取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的方法,也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也要随时准备好温度散发,创造更多的散热途径控制混凝土温度。
4.4 施工管理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施工技术,护筋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板筋的位移、松绑、踩筋,避免出现踩筋现象。而加强施工管理又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施工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保证整个建筑施工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施工事故。施工管理还要对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工作进行加强,这样能够保证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强度、钢筋高度和锚固长度能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楼板找平层厚度也要按照建筑设计的要求,厚度不能过大。当混凝土浇注结束后,应该压平磨光,且一次性完成,这样能使混凝土表面抗裂性能增强。
5 结语
综上所述,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解决好裂缝问题既可以保证房屋的使用性能,也可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在选择裂缝的处理方法时,需要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现场的施工方法以及建筑房屋的构造特征进行选择。不仅在施工过程采取一定的措施,当施工完毕后还要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做好养护工作,双方面进行才能使裂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参考文献:
[1]潘琴芳.高层房屋建筑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施工技术措施[J].科技资讯,2008(5):11.
关键词:给排水;建筑;施工
一、当前建筑行业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意识疏漏。在近些年来,政府关注外在的工程比较多,对于像给排水这类埋在地下的工程,往往不是很在乎,所以对造成施工问题也是频繁出现,政府工作人员执法上是得过且过,并没有实质上的指导,教育,处罚。各施工单位开挖管沟断路时,并没有得到监督检查各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的批准,或者是并不提前上报总承包单位,所以承包单位不能根据施工道路来布置给排水的施工条件,在同条道路上有效的安排时间同时进行施工挖管沟,因此导致不能限期完成施工。
(2)建筑给排水施工的人员素质问题。管道安装施工跟其它建筑施工有着很多的相似和着内在的规律性,这也要求施工人员有着一颗严谨做事的心,对工程需严格按科学的程序进行,禁止随意性和盲目性,如施工人员在管道的安装时,管道的大小,顺序前后放的位置都是不能颠倒的,因为在管道的设计之初就是严格按照无缝精密的科学原理来设计的。如水管相连接的阀门之间存在渗水现象,管线设施安装尺寸不够细致造成的噪音过大等。
二、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
给水系统。给水系统没有固定的形式,设计时根据用户的要求,结合外部给水情况确定供水方式。对多层房屋、别墅和高层房屋低区尽量利用外部给水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对高层房屋,当外部管网水压不能满足整个建筑物上部用水要求时,在建筑物的底层设调节水箱和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水。
热水系统设计。房屋内生活用热水多采用电淋浴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及锅炉集中供热等方式供给。电加热系统和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系统在房屋设计中较多采用,设计时仅在给水管上预留安装热水供应设施的接口或每户设一独立的热水管道系统由住户自行解决热源。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热水系统必须要实行与给水系统相一致的竖向分区,并由相应的给水系统供水才能保证各用水点的冷热水压力均衡,取得良好的效果,各分区冷水和热水系统不能共用减压阀,须分别减压后供给。为保证住宅每个用户开龙头就有热水,设计采用全循环系统,将配水干管立管和分支管上部都设有相应的回水管道。
排水系统。房屋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是采用污水、废水分流还是采用污水、废水合流,应根据所在城市室外排水制度、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来确定。当生活污水需经粪池处理时,其粪便污水宜与生活废水分流。当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宜合流排出。
生活污水在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前按地方主管部门的要求均需设化粪简单处理。有城市污水处理厂还要设化粪池的目的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要求,污水处理构筑物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为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而设置化粪池。污、废水分流制的缺点是增加了室内的排水立管及室外检查井的数量。对于多层房屋,目前设计多采用底层污水单独出户,以避免因排水管堵塞造成的一层泛水的难堪局面,减少邻里的矛盾。
三、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方案
(1) 提高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给排水施工监督是一项集法律、行政、技术和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政府必须实施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但在现阶段我国政府明显做得不足,因此,为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并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给排水施工的监督机构改革,提高给排水工程的监督力度。不断完善给排水施工的监督手段,增加检测设备,改变传统的检查方法,加大科技含量,提高给排水施工的监督水平。
(2) 加强给排水施工监理的工作。在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进行实施、实效监控。首先图纸是给排水工程施工最终成型的依据,给排水施工工程在开工前项目监理机构要组织监理人员熟悉工程图纸与项目有关的规范标准、工艺技术条件,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同时,要组织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绘审,检查施工图纸中的“漏、错、缺”,最大限度的在施工之前把问题解决,减少因图纸问题影响对工程的质量,管道的铺设。其次监理要督促承包企业坚持按照流程施工,施工前的操作技术实行交底机制,向所有施工人员明确给排水施工的质量要求和工程进度要求,并且要求全体施工人员自觉维护工程质量,提高给排水施工水平。最后,监理要做好给排水建筑工程竣工资料,因为在建筑施工活动中竣工资料的形成必定是真实反映工程实体和质量的工程竣工文件。
(3) 加强给排水工程的质量管理。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对其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依据有关的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并且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工
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人员资格做出规定,以此对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隐蔽管道和给水、消防系统的水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工程管理人员要办理验收手续,符合国家标准,才接收,真正做到为质量负责任的目的。
四、结语
建筑给排水工程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和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还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需要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管理。
【关键词】房屋维修;工程设计;施工管理
1 引言
房屋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用品,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甚至是学习和娱乐,都需要有房屋。房屋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损坏。为了维持其原有的使用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有必要对其进行维修。房屋的维修也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它虽然不如房屋建造那么复杂,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复杂程度也是不可小觑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本文就来对房屋的维修这一课题做一个粗浅地探讨。
2 房屋损坏的原因分析
房屋在使用期间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 设计方面的因素
由于房屋设计时存在缺陷,致使房屋局部的构建承载力不足,或者墙梁之间的分离缝、温度收缩缝等,都会引起房屋的破坏。
2.2 施工方面的因素
有的施工单位利欲熏心,在施工时偷工减料,或者使用劣质建筑材料,不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施工等,会使房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发生损坏。
2.3 外部环境因素
很多种外部环境因素会造成房屋的损坏,比如烈日暴晒、风吹雨淋等引起屋面、外墙、外门窗等部分受到腐蚀和破坏,水土流失造成房屋基坑支护失效,地震对房屋造成破坏等。还可能房屋周边进行其他施工,对地基产生了破坏。
3 房屋维修的意义
房屋虽然不像一般商品那样容易损坏,但房屋建成交付使用后,即已经开始损坏。随着时间推移,都有一个由新变旧的过程,这是自然规律。房屋是社会的财富,业主最重要的财产之一,加强房屋的维修加固,就能使“物尽其用”;可以使房屋完好、增值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房屋的自然淘汰率。
房屋维修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对房屋进行改造还能以较小的代价改变建筑原来的面貌或用途,使其不断适应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与新建建筑相比,对旧房屋进行维修改造优势明显,除了节省投资以外,还有以下优点:第一,维修改造比新建房屋工期短,见效快,一般只需几个月就能完成,而新建房屋一般都需要一年乃至数年。第二,旧房屋维修改造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很小。在房屋维修改造过程中,不需要对原有居民进行搬迁,施工简单,持续时间短,不会对附近的居民造成很大的影响;建筑垃圾少,噪音也较小,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4 房屋维修的规模
根据房屋维修的规模,可以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三种,分别介绍如下。
4.1 小修
小修工程是指日常中针对房屋的一些小的损坏进行的修补和养护,如对屋面防水的小面积补漏,更换落水管,对房屋墙面的小面积修复,对门和窗户的维修或更换,等等。一座房屋一年中用于小修的费用低于其造价的1% 。
4.2 中修
中修工程指需牵动或拆换少量主体结构,但保持原房的规模和结构的工程。中修工程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①房屋损坏程度较大,需要对部分梁柱进行加固的情况;②墙面损坏较严重,需要进行大面积修补或重做,或者墙面损失虽然不严重,但是业主希望重做墙面以达到改造的目的;③屋面防水层严重破坏,需要重做;④墙体需要进行加固补强;⑤为了对房屋进行改造,需要对局部墙体进行拆砌。就费用来说,一次中修的费用一般不超过房屋造价的20% 。
4.3 大修
大修工程是指牵动或拆除部分主体结构的工程。大修工程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①因防震需要,需要对房屋的主体结构进行全面加固;②为改善居住条件,或者改变房屋的使用性质,需要对其进行改造;③严重损坏但无坍塌危险的房屋,需要维修后继续使用的情况。大修工程一般耗资较大,其费用在该建筑物同类结构造价的25%以上,因此,在对房屋进行大修之前,首先要考虑经济效益的问题。
5 房屋维修工程设计
维修工程设计是房屋维修的重要环节,对房屋维修质量的好坏、维修成本等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要想房屋维修达到低成本、高质量的目标,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进行房屋维修设计时,还可以根据业主的需要,设计对房屋进行适当的改造,以更好地满足业主的需要,增加房屋的舒适性。房屋的维修改造设计必须因房制宜处理好适用、安全、经济与美观的关系,合理利用原有建筑和结构构件、设备,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隔改装,提高建筑功能质量,处理好室内外环境,达到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目的。房屋维修设计应对建筑的多个方面进行通盘考虑,因此房屋维修工程极其繁重复杂。
房屋维修设计是有别于新建工程设计的,查勘是其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主要工作为调查研究,踏勘现场,这项工作必须细致深入,力求准确。一般采用从外部到内部,从屋顶到底层,从承重构件到非承重构架,从表面到隐蔽,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也可以根据房屋现场条件、环境情况、结构现状等进行查勘。尤其是各种隐蔽部位的构件和设备是否良好,损坏范围和程度是查勘的重点对象。对隐蔽项目的准确查勘,才能做到维修后解除危险,消灭隐患,达到最佳效果。
6 房屋维修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
现场施工管理是实施房屋维修工程的关键,施工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经济效益,做好房屋维修施工现场管理至关重要。
6.1 技术储备管理
由于房屋维修是工程补救性措施,施工工艺一般比较复杂。首先,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合同要求,并根据自身的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基础条件,认真制定施工方案,把每项施工内容纳人管理控制;其次,要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做好技术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储备和挖掘,把工程的内容、程序以及关键技术措施做好培训交底,让施工技术工人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和新材料特性,全面提高技术操作和施工水平,从而使施工过程中的每一工序步骤处于控制之中,保证工程项目按时间、进度、质量完成;三是建立完善现场控制管理、质量检查等各项技术制度和操作规程,依据施工质量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对每一工序和施工工艺提出不同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
6.2 修工程的材料管理
与其他工程施工相比,房屋维修工程涉及材料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但由于施工特点的特殊性,对材料的供应管理等有着严格的要求。
首先,在材料供应采购上,要严格根据设计方案确定的材料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数量,组织材料供应,切忌购置廉价质劣材料,以免影响工程质量,造成工程的失败。二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要求,合理安排材料进人现场,并对材料做进场院验收,抽查抽样,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和现场施工员,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将合理归类堆放材料,造册登记。三是实做好材料发放管理。要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做好发放材料的追踪管理,避免材料丢失和浪费。
7 结论
房屋维修是建筑工程的重要部分,对于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维持其正常的使用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导致房屋损坏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介绍了房屋维修的三种规模(即小修、中修和大修),最后对房屋维修的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管理要点进行了探讨。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本文难免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其他同行看后可以进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裴国军.浅析房屋维修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J].中国商界,2010.
[关键词]:质量监督;建筑工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1020014-02
随着我国房地产产业日渐成熟,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也成为广大市民关注与谈论焦点。文章拟通过如下几方面分析房屋建筑质量问题形成原因,以及从宏观层面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1 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概述
我国目前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形成的,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其机制略有完善,然而也随着改革的深入,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在监督队伍建设方面,我国还相当落后,合格的监督人员储备严重不足。相当部分监督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尤其是职业培训还相对落后,很多房屋建筑质量监督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在立法方面。我国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明显不足。主要表现是:(1)关于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的法规在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法律体系中地位偏低。(2)在内容上,《建筑法》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事实上,在《建筑法》中很多条款已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建筑工程质量质量监督的要求,并且明显有与国际惯例相抵触的条款。
在执法方面,我国虽然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取得一定成就,但是我国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的有关法律、法规在立法工作中的缺陷以及相关配套实施细不完善及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加上执法者执法不严,落实不够,使得监督成为流于形式。
在建筑市场机制方面,我国远没有达到成熟阶段。目前,我国处在市场经济初期。建筑市场机制发展不完善,而且建筑市场混乱,各质量责任主体责任不明。房屋建筑质量监督主体也未建立房屋建筑质量监督信息系统,不利于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的公开、公平、公正执法,不利于实现房屋建筑质量监督信息共享。
2 设计、施工、监理管理
我国目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是由于很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究其原因,私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方面
因设计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加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因此,设计出的作品不尽合理,给建筑物造成潜在的隐患。
2)工程造价
房屋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关系,造价过低,会增加施工企业经营压力而疏于管理,材料质量无法保证。另外,房屋工程的投资价格应严格控制,应当符合使用要求,适当的节约而不是盲目的压低造价,由于部分工程受到盲目压低造价的影响,造成“低价低质”的局面,这也是产生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施工方面
工程施工主体素质过低。各施工企业内部新工人比较多,技术培训跟不上,工人技术素质较低,操作时不按规程顺序进行;缺乏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各工序、工种之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经常发生前道工序留下的隐患,后道工序施工者不但不及时处理,甚至蓄意隐蔽的现象;施工管理混乱。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随意损坏,严重地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4)施工现场监理
施工现场监理行为不到位是造成质量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个别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超越资质承接监理业务,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不符合要求,存在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未进行严格审查,没有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有的项目监理机构甚至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许多质量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
3 房屋建筑质量防治措施探讨
3.1 针对我国房屋建筑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国房屋建筑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私以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我国房屋建筑监督机制: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房屋建筑质量观念,使参与房屋建筑各方主体自觉遵守质量监督法。房屋建设主管部门要通过立法和严格的执法检查监督来引导和规范房屋建筑主体的质量行为。施工单位应制定规范的施工流程进行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执行规范规定的规章制度。
政府应该积极培育发展房屋建设行业协会,依靠行业组织来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使协会成为独立公正自主运作的行业自律组织。发挥行业协会在房屋建市场中专业管理作用,对房屋建筑质量进行直接监督,为参加协会的同行业企业服务。
加强市场机制、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政府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坚决查处资质申报中弄虚作假行为,严格推进并进一步完善注册专业人员许可制度和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并循序市场规则,加快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调整资质标准,简化审批程序,支持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国家要注重房屋建筑质量监督人才培养。为了适应房屋建筑市场发展形势,房屋建筑质量监督人才必须具备高素质,能够熟练掌握房屋建筑有关法律、法规和房屋建筑有关标准,有较丰富的房屋设计、施工、管理经验。因此。面于我国目前房屋质量监督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我们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并积极进行各种资格认证,以努力提高房屋质量监督人员自身质量监督素质。此外,我们要建立高效灵活的用人机制。做到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相结合,以便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房屋建筑质量监督事业中去。
建立和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法律法规,近几年来,随着建筑市场法规的逐步完善,按照工程建设客观规律的要求,已经形成一套法定的工程建设程序和制度,建立了项目法人负责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招标投标制、施工许可证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等,这些法定程序和制度,有力保证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以形成完善的房屋建筑监督法律、法规体系。使房屋建筑质量行为责任制等纳入法制轨道。
3.2 针对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针对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存在的问题,私以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我国房屋建筑各环节管理:
前期应制订工程质量治理问题方案,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分期分批,有重点有目的来控制治理质量通病。对于质量通病涉及多个方面因素的情况,建筑工程企业还应制定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案。
积极推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从源头上面消除设计出现质量问题。审查的重点应在于施工图设计是否存在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条文,设计方面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损害公众利益。对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得到了纠正,消除了隐患,提高了工程质量。
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加强工程质量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改进施工操作工艺,加强各岗位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加强现场监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项目监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监理人员,督促现场监理人员认真履行各自监理职责。工程监理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要求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需加大培训的力度,特是要培养一批懂管理、懂法律、懂财务、懂技术、会协调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