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工程类专业

时间:2023-08-20 14:59:05

导语:在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类 课程体系 办学模式

一、项目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工作用房和各种生活环境、设施建设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的基本需要和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而改善民生的主要抓手之一就是要改善本地区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开展新建、改建、扩建、迁建大量的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桥梁、铁路、地铁、隧道工程、公共娱乐设施等土木工程的建造活动,急需大量建筑工程类人才。

土木工程的建造周期长、任务重、专业性强,基本建设的各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专业人员;增设建筑工程类专业,培养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正是顺应了时代要求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

建筑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门类,作为新设的专业,充分认识到专业特色办学模式是能否长期办好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根本所在。新设的专业,还缺乏系统、完善、可行的成功经验和特色办学模式,而这些恰恰又是决定本专业生存的关键因素。

为此,开展专题研究,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和办学实际情况,从提高专业技能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出发,系统地研究建筑工程类专业特色办学模式,以为本专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教学决策支持。

二、项目研究方案

1. 明确研究内容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紧贴新设建筑工程类专业办学实际和高职专业培养方向,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出发,梳理研究思路,确立技术路线,探索新设大专学历建筑工程类专业特色办学模式。

2. 理清研究思路

一是修订完善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二是探索建筑工程类专业特色办学模式。重点从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入手,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依据立项任务,确立项目研究技术路线。

3. 确立技术路线

通过施工现场实际跟踪和与技术人员交流,查阅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相关文件资料,结合周边地区建筑领域发展现状及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深入分析论证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校企办学探索,获取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走“调查研究提出办学模式教学实践反馈验证调研分析修订完善确立适合本院实际顺应社会发展特色办学模式”的项目研究技术路线。

三、 项目研究成果

1. 掌握了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的岗位、工作内容和主要职责作为课程设置依据

重点调查明确了各级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员、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测量员、资料员岗位工作内容、主要职责和与之相适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课程体系完善的依据。

2. 修订了教学应开设的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优化了课程体系

依据调研修订完善了应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重点教学内容和技能目标,确立了相应的技能培养课程体系。

3. 确定了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和时间规划,明确了“2+0.5+0.5”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性很强,课堂教育是灌输理论知识、完成专业学习的应知部分,学生不可能在课堂学会和掌握任何专业课,不可能完成专业学习的应会部分;根据施工现场专业人员上岗的基本专业要求,高职学生在校学习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两年后,在工地跟班实习一个学期,顶岗操作一个学期后,方能推荐上岗被单位认可接受。

四、阶段性成果的应用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建筑工程专业是技术应用型的热门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探索特色办学模式上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将研究成果对新设的建筑工程类专业组织实施教学后,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已经培养了两届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受到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第2篇

论文摘要:专业特色建设,对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增强社会竞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建筑类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体现专业特色,进行较为细致的探讨。建筑类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不仅要注重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结合建筑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专业特色。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原来的十多个本科专业合并而成,可见该专业的涉及面相当宽广。其业务培养要求中指出,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在这样一个基本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各个高等学校如何根据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扬长避短,制订针对性更强、更切合实际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十分必要。我们在进行多次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力求突出特色,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站有一席之地。

1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也应多样化。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属于一般本科地方院校,根据我院战略发展纲要及人才培养规划,确立“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在学院办学定位前提下,我们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宽理论基础、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加强本科学生培养方案与工程实际的结合,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实验室成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

2就业目标

比较重点院校,我院学生的入学成绩显然较低,尤其高等学校扩招以后,进入我院学习的生源质量进一步降低,如何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经过对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发现,我院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全国大大小小的IT公司、弱电公司、设计院等部门,大多数学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技术支持等工作,因此就业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针对这样的就业目标,我们对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做出进一步调整,基本要点是:强化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增设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依托我校与建筑相关的专业,设置智能建筑专业方向;开设其它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特别强调电子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参加各种科技比赛。从而扩大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

3专业特色建设

处在建筑类一般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不仅要注重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结合建筑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专业特色。

3.1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的设立

建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体现它的专业特色,我们认为应紧紧依靠建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设立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1998年我们在98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立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如表1所示,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基本成熟。智能楼宇控制(既楼宇自动化系统)属智能建筑范畴。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综合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电气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使建筑物成为具有远程通信功能、办公自动化功能和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建筑。实现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系统称作楼宇自动化系统(或称建筑物自动化系统,简称BAS)。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含义是将建筑物内的各种机电设备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适应了现代建筑电气行业的迫切需要,满足了建筑电气行业中从事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物业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近几年,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且大部分学生被分配到建筑行业。

3.2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工程型应用人才的总体特征是“能设计、会操作、懂管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对此,我们除了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还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根据实验教学基本内容整体优化实验教学选题,重组实验教学,增加独立的综合实验课程,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从实验中领略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增设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和智能楼宇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其中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涵盖:《ComputerControlTechnology》、《DSPTechnologyandApplication》、《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的实验,智能楼宇控制综合实验涵盖:《智能建筑设备》、《安全防范》、《电气控制与PLC》、《电缆电视技术》、《智能建筑及小区总体方案设计》等课程的实验。同时,由学生参与组建我院“智能建筑实验室”的建设,目前,“智能建筑实验室”已正式批准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样,其它信息类专业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增加相应的综合实验课程。

(2)因材施教,以“优生导师制”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为加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挑选优秀学生,创建各种人才创新基地班,并配备具有丰富实践(工程型)的老师作为他们的导师,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某些科目,或直接进入老师的科研课题组,接受科研能力的训练,接受创新意识的熏陶,进行特色培养,以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設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将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信息类人才培养领域起到示范、辐射作用。由于采取因材施教,近年来,我们取得如下成果:培养的学生,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二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安徽区二等奖一项”、“西蒙杯征文竞赛(智能建筑)二等奖一项”、“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银奖一项、铜奖一项”。

(3)开设综合课程设计,体现职业培训技能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工程师,但大量需要的是工程师。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在原有的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开设部分综合课程设计。如电子信息专业开设信息电子综合课程设计和智能建筑综合课程设计等。综合课程设计覆盖工程训练的各个环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调试,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既培养工程能力,又积累工程经验。职业化素养训练应训练学生工作的规范性,综合课程设计引入一定的工业界规范与标准来进行学生职业化素养训练,同时,包含一定数量的符合工业界需求的辅助工程工具的使用训练。

4结语

我们还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开设与建筑相关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信息类专业开设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是我院在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所进行的一次探索和创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設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有用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体现建筑内涵,是建筑类高校的优势和特色,是其它类型的高校无法比拟的,是电子信息与建筑两大学科相互渗透的具体实现。它所培养人才,将会占领它所独有人才市场。

参考文献

[1]陈怡.教育本质和通识教育.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委员年会论文集.2005.

第3篇

【关键词】就业;建筑工程技术;测量能力培养

2004年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以就业为指导,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要求各个院校组织实施,其中高职院校则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他们在培养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就业好,首先必须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工作能力,能适应岗位的需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测量能力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测量能力的培养。

1 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具备测量能力的重要性

测量能力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据调查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80%的人会选择在施工单位工作,施工单位需要的基本上都是施工员,也就是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施工放线的能力,甚至现在一些施工单位在招聘时都明确要求学生会测量,把测量的能力作为决定是否录用的标准。另外还有15%左右的学生会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工作,虽然这些单位对测量能力的要求没有施工单位高,但也同样要求学生能够熟悉相关的测量工作。所以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测量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他们的就业。

2 测量能力的现状

虽然测量能力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很重要,但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很多临近毕业的学生连基本的仪器都不会操作,更别提去用仪器解决问题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通常情况是安排在第二学期,等到毕业时已经隔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时间太长,中间又没有进行适当的练习,所以很多学生就忘了测量仪器的操作、基本测量工作的一些测量方法,理论计算及数据的处理。

(2)《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模式太过陈旧。现今很多高职院校该门课程的教学还停留在理论上,还采用的是黑板板书的形式。有的学校甚至连仪器都没有配置,更不谈测量的实训了。对于这样一门操作型、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仅停留在理论上不仅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3)实训的内容和实际脱节。有些院校虽然有一些仪器,甚至还配备了一些比较先进的仪器,但实训的内容安排不当,注重测绘,许多学校的测量实训最后都是要求学生测绘建筑物的平面图,把重点都放在测定上,但现实是施工单位需要的人员做的大多是测设的工作,这就导致学和用脱节,学生到工作的时候觉得用不到学的东西,最终测量能力无法真正提高。

3 具体做法

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测量能力欠缺的现状,我院结合实际采取如下措施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

(1)为了真正了解施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院设计了岗位能力情况调查表,该调查表主要以选择的题型出现,里面列出了参与调查的企业名称、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下一步的用人需求、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开设的所有课程的看法。另外表里还列出了本专业所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技能,如测量能力、绘图能力、识图能力、算量能力、材料检测能力、施工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技能、施工组织的编写能力、企业管理及生产组织能力、测量放线能力等。了解用人企业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对这些专业技能应具备的程度。然后将这些表发放到100家的施工企业进行调研,最后得出统一的结论,所有的施工企业都看重的能力有测量能力、绘图能力、钢筋算量能力、识图能力,但都把测量能力作为第一选择,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就是建筑施工企业。

(2)针对调查表反映的施工企业在多项专业技能方面更注重测量能力的情况,我院先从准毕业班中随机抽取了20人,对这20人进行专业的测量能力的培养。然后看其就业情况,最后追踪施工企业,看实际的效果。

(3)编写测量能力的培养方案并进行实施。该方案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职业素质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素质的培养即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严谨求是、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主要通过邀请施工企业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进行讲解,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典型案例如发生过的一些安全事故来让学生加深理解。

专业技能的培养则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训来完成。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让他们对施工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测量仪器有一个认识,然后具体讲解各种仪器的用途、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每种仪器设计几个小任务让学生进行实地的操作,如水准仪就安排测一个闭合的水准路线和高程的测设,对闭合水准路线,给一个起始点,让学生进行外业的观测,测完后再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内业计算,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可以通过内业计算知道测量精度的高低。而高程的测设则是施工过程中常遇到的抄平、测设坡度等的基础,直接和施工测量相联系,让学生在心理上觉得学有所用。对于经纬仪则安排其进行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而水平角的观测也会为导线测量奠定基础。全站仪主要安排任务为导线测量和坐标放样,其中导线测量将要求学生对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都非常熟悉,同时也需要掌握坐标计算及直线定向的相关内容,同样内业的计算也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测量精度的高低,对误差比较大的结果能分析原因。当然,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白做这些的意义,学院也组织他们到工地现场进行学习。

职业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包括计算机绘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小地区控制测量能力及施工测量能力。该项能力的培养主要穿插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中进行。

(4)追踪用人企业的反映。本院进行的第一批参加测量能力培养的20位学生与今年的3月份结束,经过追踪了解现都已落实工作,其中不乏进入了中南集团、通州建总、苏州三建等具有特一级、一级资质的大型的施工企业,通过对这些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满意度达到100%,他们一致认为经过测量能力培养的学生比没有经过培养的学生在工作的时候更自信,上手也更快,同时他们也要求学校能对多一些的准毕业生进行测量能力的培养,以缩小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综上所述,对高职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顺利找到工作,做好工作,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切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测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即就业,做到社会、学校、学生三赢。

【参考文献】

[1]温琳.浅谈以就业为指导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J].科教纵横,2012,(10):301.

[2]曾秋.提高测量实验能力,培养测量应用型人才[J].大学教育,2012(2):95-96.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文化;构建

0.引言

工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一般往往呈现出校园人文背景的欠缺性。而这种人文的欠缺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表现显得尤为突出。目前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不论在课程设计、设置、模式,未来课程的发展趋势以及课程间的关系均处在不断改革和探索阶段中。而“课程文化”往往是处于从属或忽略的地位。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与“建筑工程”的关系认识不足

“建筑工程”指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扩展到建设工程又可以包括路桥、水利等构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人文”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那么“人文”在建筑工程方面的解释就是:人们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风格独特、光辉灿烂的丰厚的建筑文化。人文的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是做什么的,“人”为什么话着,什么是美,什么是善。高等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目前高职的大学教育指导思想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工具性和功利性,这导致高职教育沦为职业培养场所,直接影响到建筑类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不科学。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回归,人文主义培养在建工类学生中的教育重要性显而易见。这点上,与纯粹人文教育的思想体系是一致的。

目前建工类专业课程,由于对人文教育认识较少,甚至一味的盲目追求工学结合,设置上极少甚至不考虑这块,在学生人格培养方面显得投入不够。

2.课程改革中的文化研究投入不够

这块主要表现在:

(1)对建筑工程整体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严重不足。文化与课程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文化就没有课程,文化滋养着课程,为课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文化又制约课程,制约着人对课程的价值的追求,影响着人们对课程的选择和实施。课程则又以一种特定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表达文化,再现文化,传承和创造文化。任何一种课程都根植于特定的文化之中,课程与文化是一体同构的。因此,课程改革的发动,新课程的设计等都有其文化的动因和要求。建筑工程类部分课程的设置虽然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部分课程的改革力度也较大,但人文研究的力度始终不够,使得改革后的课程依然显得苍白,人文关怀不足。

(2)对课程实施层面的文化研究不足。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要看在实施中对新的课程计划的贯彻实效如何。课程设计的再好、再完美,如果在实践中得不到实施,那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课程实施领域是制约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环节,对课程实施领域的研究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建工类部分新课程也实施了一些新探索,但在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宜的学校文化、教师文化,以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上便显得力不从心了,在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中文化指标基本为零。

另外课程培养目标中除了能力目标方面,关于文化涵养方面也存在缺失。

3.人文意识淡漠

建筑工程类专业属于理工科类专业,这类专业,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似乎只与理论、技术、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岗位适应性等联系上,而人文应该与文科类专业有关。这固然与我国历史发展背景不无关系,正就是这个原因,建筑工程类专业关于文化内涵建设少人提及,甚至在建筑文化的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空白,即使存在,也是建筑史等报告类,专题类,如蜻蜓点水式在教室里讲授的介绍类课程,其评价体系也非常低,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完善作用也不明显。

人文教育不仅仅在于课堂灌输式教学,人文教育应该更多的存在于实际行动。基于目前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可以说,不论在单门课程还是在整个课程体系,课程文化的思想以及课程文化内涵基本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学生关于课程学习的前后因果并不十分清晰,任课教师关于课程的文化挖掘力不够,课程实践性不强,导致师生对于课程文化体验不深刻。

由此,建筑工程类课程体系文化构建以及不同建筑文化对于课程文化适应性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建筑文化为例,从秦砖汉瓦到钢筋水泥,从古希腊建筑到拉丁美洲风格建筑,建筑文化一经产生便在不断的变迁中,不同的建筑文化碰撞在一起,必然导致文化模式的变化,例如中西合璧式建筑。这便产生了建筑文化的适应性问题,而不同课程内容在建筑工程类课程文化体系构架下的文化适应性问题的解决,便顺理成章地必然是文化体系构架课题研究的必经之路。

4.课程体系文化构建的理念和思路

高校工科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职能:一是科技知识教育,二是科学思维(思想)教育,三是科学方法教育,四是科学精神教育,这四方面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因此建工技术课程体系文化构建的理念和思路应坚持人文和科学的融合。

从理论和实践上规划课程文化构建改革思路:(1)让学生获得胜任的工作岗位并掌握适应当代社会建筑工程职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习惯和态度;(2)让学生从建筑工程主导文化典型的道德、理智、精神和艺术的资源中习得核心的知识、传统和价值,以作为职业生活的指路明灯;(3)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兴趣进行学习,以便发展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并了解感情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即发展自我的精神;(4)培养积极、灵活并具有主见的思想者,这样的思想者知道通过研究他们周围的环境,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来全面构建自己的知识;(5)学习并真实地体会参与和保持一个建筑工程业从业者所需要的思考能力、知识、信念和价值观;(6)对那些限制自我和他人不合理性进行考察,并向它们提出挑战,同时培养能动地改造职业环境(建筑工程行业环境)所需的信念和能力。

由此改革所培养学生的最高境界将是“师”,而不单单是“匠”。一个有富有思想的建工类技术人员。 [科]

【参考文献】

[1]季羡林.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J].北京: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1).

[2]张文海.加强高等工科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03).

[3]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4]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3-0172-01

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有土建类专业,最常见的有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许多高职院校往往出于专业群建设壮大、资源共享、平台共用的需要,同时开设两个专业。但若问起两个专业的区别,大家往往只能大概说一个侧重技术,一个侧重管理。但做过现场的人都知道,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是不可能完全分隔清楚的。如果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势必影响到专业核心能力的分析,再多的教改举措都只是无用功。同时开设有两个专业的院校,必须认真分析两个专业的不同,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抓准专业人才的不同特点,合理配置教学资源,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

1 专业现状对比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同属于建筑大类,前者属于其中的工程管理类,代号560501,后者属于其中的土建施工类,代号560301。2011年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土建类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该文件对于两个专业的主要区别建议见表1。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土建教指委认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专业的初始岗位是建造员,工程技术专业的初始岗位是施工员,但我们国家很多省市并没有建造员这一实际岗位,大部分都只有施工员这一职业岗位,或是建造师这一注册执业资格。从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初始就业岗位上也没有很大区别。

2 专业特色分析

要办出不同专业各自的特色,关键在于抓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正确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方能办出专业特色。两个专业的不同特色分析如下:

①就业面向不同。工程项目参与各方包括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材料供应方、工程咨询服务方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岗位一般为面向施工单位的一线施工员,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则面向包括建设方、施工方等各方在内,从事如建设单位项目报建、招标工作;施工单位内业、投标及合同管理工作;工程咨询服务公司招投标、工程项目管理、造价咨询等工作。

②培养目标不同。如表1所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侧重培养施工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面向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培养参与工程建设各方所需的项目投资策划、招投标及合同管理、造价管理、施工管理等人员。

③专业核心能力不同。一个专业的核心能力应该由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组成,以循序渐进、逐层递增的方式形成。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对比见表2。

从上述分析可得,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侧重经济类、管理类能力的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侧重施工技术类、施工组织类能力的培养。

④专业课程体系不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许多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则有所区别,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等各类施工课程,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房地产开发等经济管理类课程。

⑤实践教学体系不同。不同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手段――实践教学体系是不同的,两个专业的主要实训项目对比见表3。

两个专业开设有许多相同实训项目,但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实训项目的侧重点、深度及广度要求是不同的。以建筑工程测量实训为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同学只要求掌握测量仪器基本使用方法、完成工程测量简单任务即可,而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同学来说,他们除了掌握测量仪器基本使用方法外,还必须模拟完成施工现场的实际测量放线任务,满足工程建设过程测量需求。实践体系的不同,正是不同人才培养需求、不同人才能力要求的体现。

3 不同专业和谐发展

在同一所高职院校里同时开设多个相近专业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主要是出于扩大专业队伍、提升专业群影响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考虑。但如果没有对不同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能力进行深思熟虑后的准确定位,就会出现专业概念模糊、专业特色混淆、专业建设重复的现象,要不然就是出现专业建设各自为政、教学总量过剩、专业资源浪费的现象。

要使得同一所院校里的相近专业各自健康发展,必须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结合院校所在地的人才需求特征,结合本校的资源特点和优势,充分论证不同专业的人才定位,准确把握不同专业的人才核心能力,构建各具特色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建设专业群,才能实现教学资源利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效益最佳化。

第6篇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衔接;力学课程;土建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123-01

1.中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衔接的现状

通过对黑龙江省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进行调查,将中职土建专业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对比后发现――测量、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识图与构造、计量与计价等专业核心课程,内容重复率达50%以上。中高职教育不仅有大量的专业课程重复,其教学内容也几乎雷同,实践教学内容、职业资格考证等方面也有许多重复之处。如此现象,对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必将造成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单独针对中职生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使中高职教育实现有效的衔接。

2.中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黑龙江省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均开展了理念新颖的课程改革,但由于两者都是各自开展课改,没有考虑两个不同教育层次的课程衔接问题,导致两类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很多重复问题,其主要问题有:

2.1 缺乏适用于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高职生源多样化的发展,原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的招生模式,已经转向为同时招收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的局势,但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毫无专业知识,而中职毕业生则已学过三年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平。因此,针对两类起点不同的学生应该制定各自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2.2 缺乏适用于衔接的课程体系

我院中职建工专业核心课程有:建筑测量、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造价管理、施工安全、施工技术、施工质检与验评、施工技术资料。高职建工专业核心课程有: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的识别与检测、建筑构造与制图、建筑力学、建筑施工结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质量验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比较目前我院开设的中高职建工专业核心课程,可以看出这两个教育层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极为相似,说明目前该专业的高职课程体系不能满足中职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

2.3 教学内容重复率高

通过分析高职土建类专业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见表1),可以看出,对于普通高中毕业生来说高职开设的这门课程是适用的,但对于中职毕业生来说,教学内容重复率达到了80%,很明显这对于中职毕业生来说是在浪费教学资源和时间。

3.中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衔接的建议

3.1 确定中高职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土建类专业的深入调查,找出中高职学生在岗位及相应的岗位职责与职业能力方面的差别,确定土建类专业中高职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

3.2 建立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根据相同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相适应的职业技能要求,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规划中高职专业核心课程,并分别建立可衔接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减少课程设置的重复问题。

3.3 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标准

针对已开发的专业核心课程,中高职学校应联合建筑企业进行共同研讨,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编制出中高职可衔接的专业课程标准。下面以力学课程为例,分别确定中职与高职的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中职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高职课程是学生能力的提升。

3.3.1 中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及静力学基本理论,熟练应用平衡条件求解支座反力力及约束反力;使学生熟练掌握杆件基本变形时的内力、应力、变形、强度及刚度等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熟练掌梁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的绘制;使学生熟练掌握杆件组合变形时的内力、应力、强度计算方法。

2.教学内容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梁弯曲时的应力及强度计算;梁的组合变形计算。

3.3.2 高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具备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内力分析的方法;掌握一般结构内力图的绘制方法;能够对一般构件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使学生熟练掌握压杆稳定计算。

2.教学内容

主梁、起重设备等构件的受力分析;脚手架、吊架中拉压构件及起重设备中吊索的内力分析及截面设计;脚手架、主梁等受弯构件的受力分析。

3.4 编制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根据衔接课程的课程标准,中高职教师联合开展教学设计,分别编制相应的教学单元和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

3.5 编制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

专业课程考核评价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同时评价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企业,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即重视过程,轻视结果,主要针对课程的每一个学习单元完成的质量与效率做出评价,侧重技能掌握与学习态度的评价。

总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在于专业课程全面、科学地衔接,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才能使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工作走上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3):3-11.

第7篇

1、从事工作不同:建筑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活动,不用天天在工地风吹日晒,而且一般都是设计房屋建筑工程,很少参与路桥项目的建设。而建造师主要是从事工程建设的管理,一般都在各个地区工作,可以参与公路、桥梁、市政、铁路、矿山等项目。

2、考试报名条件不同:在学历工作年限方面,一级建筑工程师最低学历要求为大学本科,一级建造师最低学历要求为大学专科。不论是学历还是工作年限,建筑工程师考试都比建造师要高一点。在专业要求方面,建筑工程师要求的是建筑工程学专业或相近专业,建造师要求的是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专业才能报考。而同是本科学历,建筑工程师要求5年工作年限,建造师只要求4年工作年限。

3、考试内容不同:二级建筑工程师要考4门科目,分别是场地与建筑工程设计、建筑工程构造与详图、建筑工程结构与设备,以及法律、法规、经济与施工。而一级建造师只要考4门科目,但是分为10个专业,考生根据自身实际自由选择一个专业,通过考试后,还可以考增项专业;二级建造师只要考3门科目,分为6各专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Abstract: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graduates majored in civil Construction in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is given and knowledge for the documenters post need is introduced.

关键词:资料员;土建专业知识;贯标;资料记录;整理;归档

Key words:documenter;civil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e linked together;data record;classification;summary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099-02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进入高等学府读书已经不再是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这无疑给中等职业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都将门槛提高了,一般都要求应聘人员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即使中职毕业生要求的工资比较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比较好,用人单位也不会考虑,所以中职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非常困难。就业困难是造成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缺少且素质较差的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以行业为依托,加强与行业的密切联系,主动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与实际需求,动态地挖掘行业中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岗位,根据专业岗位群的变化来调整专业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比较容易找到就业的出路,中等职业教育才能够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以中等职业学校土建类专业为例,该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具有土建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就业时却根本无法与大学生竞争。因为在建筑业的潜在用人单位当中,无论是设计单位、建筑公司,还是监理公司或房地产公司,他们在招聘大部分的工作岗位人员时,都是要求应聘人员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那么,这个专业的中职毕业生以后的去向如何呢?经过调研,发现在目前的建筑行业当中,有一些工作岗位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但是又属于基础性技术操作或基础性技术管理工作,因此工作比较繁琐和辛苦,工资又不高,是许多大学生不愿去干的,而一般普通的没有学过专业的人又干不了,这些岗位就是中职生面向的工作岗位,例如建筑工地项目部的资料员、质安员、机电管理员、预算员等。

以资料员为例,据调研现在广州市几家大型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都非常缺乏,按规定一个工地应配备一个资料员来管理各种资料,但现在的情况是,一个资料员常常要负责两个甚至是三个工地的资料。

资料员的主要工作是: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标准对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并记录在案,最后形成完整的工程竣工验收资料。这是施工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具体体现,是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在依法建设、现场管理、质量控制以及采用新技术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各种建筑工程施工资料是工程建设当中进行的各项工作的一个书面证明材料,如果日后发生各种工程纠纷,它就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而且,如果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资料不完整,该项目就不能进行竣工验收。所以,工地现场的实际工作做到哪里,资料就要做到哪里。因此,资料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岗位,一个好的资料员甚至与施工员可以达到相同的地位。

但是,资料员的工作又是一个非常辛苦和繁琐的工作。辛苦是因为资料员经常要加班,特别是在工程将要竣工的时候,很多资料在这个时候才能够收集齐全;而且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发生工程变更,所以为了保证资料前后一致,有些资料还要进行修改,因此就要求资料员必须加班加点整理资料,这样才能够赶在竣工日期前将资料准备好。繁琐是因为一个建筑工程的资料数量非常之多,整理起来费时费力。

首先,建筑工程施工资料至少要准备一式三份,一份给档案馆,一份给甲方,一份给乙方,这就有几大箱子的资料要收集和整理。

其次是各种资料上面的签字、盖章等都必须齐全,缺一不可。作为资料员,就必须去找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负责人逐一签字、盖章。

第三,当资料送到档案馆后,还要由档案馆的负责人审核,如果发现资料有错漏,或资料收集、归档不符合要求,档案馆是不予接收的,此时资料员就必须按档案馆的要求重新进行整改,这样的情况往往要发生好几次。

正是因为资料员的工作非常辛苦和繁琐,工资也不高,一般大学生在干了几年资料员的工作,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大多数是要跳槽的。所以这个工作岗位人员的流动性很大,真正能够耐得住辛苦做下去的人不多,因此有经验的资料员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工地上大部分的资料员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所以造成工地上的资料经常是丢三拉四,很不齐全,而且在归档方面也很不合理。

因此,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应把握这一机遇,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增加资料员岗位的教学内容,从而为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多提供一条出路。

资料员这个工作岗位,主要是需要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应掌握土建专业的基础知识,如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基础知识、建筑结构基本知识、房屋设备基础知识、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这些专业基础知识,是土建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专业知识平台。有了这些专业基础知识,资料员对于工程进行到什么地方,该收集什么资料,资料中的各项数据是否合理,就会比较清楚,因而他在收集整理资料时就不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漏。那么,我们中等职业学校都已经设置了相应的课程来让学生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

(2)要掌握贯标方面的知识,即对ISO体系要熟悉。所谓ISO体系,其实就是一种国际上通用的企业管理模式,各个企业以这个模式为蓝本,再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和制度,然后整个企业都必须按照这个管理程序和制度进行运作。而为了体现企业的运作情况,同样要进行各种资料的记录、收集和整理。

近年来,我们国家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要求所有的企业都要贯彻执行ISO国际标准,以增加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一个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每年都要自己进行两次内部审核,以检查ISO体系的运行情况,并且还要根据审核的结果随时进行整改;每隔三年,中建协就要派专家对各家企业进行一次外部审核,同样是审核ISO体系的运行情况,其审核的结果对于企业的资质评定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不管是内部审核还是外部审核,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检查企业当中各种资料的记录情况。

所以,作为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资料员,除了要收集、整理与建筑工程项目有关的技术资料之外,还要收集、整理属于ISO体系文件要求具备的资料。

例如,工地项目部就要建立受控文件清单(所谓受控文件就是指各种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技术规程、各种合同等等),还要建立各种文件和资料的收发文登记;由于本单位与外单位之间的联系,都必须采用“工作联系单”的形式来进行交流,所以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的工作联系单,资料员都必须将它们保存和留底等等。作为一个资料员,如果不熟悉ISO体系,就不知道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运作过程当中应该收集哪些资料,因此也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资料员。

所以,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当中也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选修课程,如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大致了解ISO体系的内容,并且对整个施工企业的运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要掌握资料记录、整理、归档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属于专门的技能培养。

首先是资料的记录工作。过去,每个建筑施工企业都使用自己独立的一套资料表格来进行工程数据的记录,这就使得不同企业之间的各种资料表格形式多样,非常混乱,很难管理。所以,为了加强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管理,统一广东省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技术资料,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主编了一套统一用表(简称省统表)及配套使用的电脑软件,并要求从2003年12月1日起,全省新开工的建筑工程都必须采用。

具体名称为:

①《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资料统一用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②《广东省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其次是资料的整理工作。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资料至少都要求准备一式三份,一份给档案馆,一份给甲方,一份给乙方,其中给档案馆的资料是不能有复印件的,如果有复印件,则必须在上面注明原件的去向。同时,资料上采用的各种书写材料都必须耐久、清晰。更重要的是,归档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签章齐备,如果缺少签章,资料员就必须向各单位索要。

最后是资料的归档工作。为了组卷时整齐划一,便于保存,要求各种文字资料都必须采用A4纸记录。所有资料都应按照省统表规定的内容和顺序组卷,还要编写卷内目录,最后用白色棉线装订成册。

以上的这些工作,对于一个资料员来说都是基本要求掌握的技能。所以为了让学生具有这些方面的技能,可以在课程设置当中,增加“建筑工程施工资料整理”的实训内容,即在老师的辅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收集、整理一个简单工程的所有资料。通过这样的实训,就可以使学生基本了解省统表的内容,并且使他们初步掌握资料员的工作技能和方法。

(4)要熟练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例如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应用。因为资料员经常面对的是成千上万页的资料,如果电脑操作不熟练、速度太慢是来不及处理的。而对于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校期间都已经学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以对各种办公软件的应用还是比较熟悉的,只是应该进一步提高操作的速度。

目前,为了减轻资料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采用了“建设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软件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现在也有很多家电脑公司都开发了该软件,比较有名的是“三和软件公司”和“华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软件。这些软件的价格现在都比较昂贵,如果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购买这些软件来供学生观看和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以上就是资料员这个工作岗位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相信类似资料员岗位的这种情况,在土建类专业甚至是其它专业还会存在,只要深入地调研、不断地挖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面向的岗位群将不断得到充实,就业之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资料统一用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9篇

1 调研目的

了解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未来3-5年社会需求情况与发展前景;了解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了解企业对该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2 调研方式

通过向青海省建筑施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表以及与青海省本行业专家访谈方式进行。

3 调研内容

主要调查青海省建筑业企业对项目管理员(中小型项目经理助理)、资料员、施工员、造价员、合同管理员、招投标员的社会需求以及对岗位典型工作的需求。

4 调查结果

4.1 青海省建设市场基本情况 据《青海省统计年鉴》(2013年)统计:2012年青海省有各类建筑施工企业461家,其中建筑总承包企业287家,专业承包企业146家,劳务分包企业28家。在对其中的270家企业开展的调研显示,大型企业占6.3%,中型企业占19.6%,小型企业占63.0%,微型企业占14.1%[2]。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定位是:为青海省中小微型建筑施工企业培养从事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具备施工项目经理的基本素质,“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本次调查在青海省占90%以上的中小微型建筑施工企业中展开。

本次调研发出调查问卷表80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参与本次调研的14家企业中有38家私营企业(59%),21家民营企业(33%),5家国有企业(8%)。

4.2 青海省未来3-5年专业需求状况 未来5年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约为每年2600人,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施工企业在岗位需求方面,对于土建和安装施工员的需求是最大的,约为每年500人左右,其他岗位需求每年约为300人左右。

4.3 青海省未来3-5年本专业相关岗位需求状况 调研结果显示:造价员岗位能力需求的94%表现为编制招投标文件、完成工程预算、结算工作;项目管理员岗位能力需求的94%是开展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和技术管理工作;招(投)标员岗位能力需求的83%表现为协调各部门编审标底,起草标书,组织标底分析;对施工员岗位能力需求的88%是开展技术指导、质量管理,收集施工资料;对资料员岗位能力要求的88-95%是熟悉竣工验收资料体系构成,熟悉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内容及其要求,做好工程资料的收集、清点、补充、整理工作;对合同管理员能力要求的93%表现为汇总汇报合同签订、执行情况,熟悉合同条款及基本内容,审查其完整性,信息化管理合同。

5 结论及建议

5.1 对本专业招生规模的意见建议 青海省目前开设“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有两所(青海大学和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有该专业毕业生95人左右(青海大学40人左右,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55人左右),鉴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兼容性,认为该专业每年招生规模确定在100人左右较合适。

5.2 对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重点的建议 以上各岗位能力的培养通过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资料管理知识和能力领域的教学实现。根据调研结果,建议教学重点如表1所示。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