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59:06
导语:在采购监督管理机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特点以及作用
(1)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特点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特点可以概括为两大类: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两种,前者主要是针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后者适用与企业财务管理,作为电力公司,其规模较大,部门众多,在管理中存在较大困难,因此使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就可以很好的规避这个缺点,使得财务管理趋于明朗化,责任也更加明确。
(2)新会计制度下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作用
随着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更好的推动了作用,使得财务人员可以更好的将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分配,能够将资金运作对于企业的发展促进作用发挥到最大水平,也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上的通融和经营,资金的使用方向更加明确。
二、新会计制度下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由于新的会计制度较之旧的财务制度,其对于企业的财要求更加细化和明确,因此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相对于不断完善的会计制度,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步伐显得就缓慢了些,并且表现出较差的适应性,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企业对于财务管理比较侧重于会计的核算工作,而对于影响企业发展的财务风险控制却比较忽视,然而由于新会计制度对于财务管理透明化的要求程度更高,因此企业不得不将更多的眼光放在风险控制上面,这也将有利于减少财务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另外一方面,新的会计制度对于企业管理者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以往很多的企业管理者认为财务管理就是会计部门是整个企业资金运行的保管部门,对于企业的发展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作用,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让他们意识到了财务管理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更好的管理财务系统的运行,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这种变化对于一个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以及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1)以目标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企业也在不断的建设和完善自身发展体系,从各方面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推行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为了体现新会计制度的对于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针对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财务战略规划,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不能着眼于眼前利益,把企业规划和资金配置结合起来,将目标体系进行完善,并且在此基础上要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建立专业的管理人员队伍,制定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目标,使得目标体系每个阶段都有章可循,并且有专门的责任人,以完善的财务管理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2)财务管理以绩效预算为主要纽带
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要进行绩效预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借鉴以往的成功案例,更多的还是在摸索着前进,因此出现发展道路的偏差是经常发生的,为了避免这种误差对企业发展造成过大影响,将风险范围控制在较低水平,因此要进行绩效预算,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注意投资成本的控制,利用绩效预算,为了企业的投资作基础“保险”,也是指引发展的一个大的方向,在预算的过程中结合分级管理的模式,对每个环节的绩效进行划分,细化绩效预算,可以有效减少由于决策错误带来的损失。
(3)培养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由具体的相关工作人员来进行的,因此,应该高度重视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作为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者和体现者,他们的作用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要求,首先在聘用财务人员的时候,要求必须要有相关的行业从业资格证,这是保证财务人员行业素质的一个前提,其次,对于现有的财务人员,也应该进行统一的培训,组织学习新的会计制度,让其了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便于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最后,要大力吸取优秀的管理人员,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动整个财务管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模式,以至于影响整个企业的最终发展。
关键词:电力物资;监督管理;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F426.61;F2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01
前言
物资管理,为企业的生产工程提供物资需求,包括采购到运输等环节的掌控,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电力企业加强对电力物资的有效管理,针对企业的生产需求进行电力资源的有效分配。从而降低资源的浪费,保证企业的生产效益明显提升。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的物资管理体制呈现落后趋势,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针对电力施工的发展需求,管理者对物资管理的体制、及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为企业的持续经营及发展提供物资准备。
一、物资监督管理所呈现的作用分析
电力企业针对电力物资实行有效管理,包括对物资的采购、储存,对其在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很有必要。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针对电力物资的管理方式进行有效创新,完善管理机制并将其落实到实际管理中,实现管理效率的显著提升。同时,可以使电力物资的配置更加优化,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对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生产效益的显著提升很有帮助。
二、当前物资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分析
1.采购流程缺少规范化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加快,物资采购市场所呈现的价格波动比较大。物资市场上的产品受价格影响在质量上呈现差别。电力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对产品价格的判断不够准确,在供应商的选择上也表现的很不合理。导致在实际采购过程中,在产品乱象的市场环境下,很难选择出符合生产标准的电力物资,严重制约着电力生产的整体进程。同时,大部分电力企业都是通过招标的形式完成采购,在此过程中,由于招标方案、流程设置的不合理,同时缺少有力的监督,导致最终决定的采购价格不合理,对产品的质量监督也呈现出严重弊端。
2.电力物资配置不合理
电力企业在物资的配置上不合理,管理者缺少对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视,尤其是大量的闲置资源堆积在仓库,不利于企业生产效益的提升。虽然,物资部门已经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解决措施,对闲置物资进行降价清仓,但所呈现的效果并不理想,仍有大量的闲置物资储藏在仓库。同时,对闲置物资缺少准确的考核制度[1]。导致在实际应用时很难使质量得到保障,阻碍了闲置物资的优化配置。
3.缺少有效监督
虽然,针对市场的发展需求,电力企业已经在物资管理形式上做出了适当调整。但在相关体制的建设上还不完善,导致在实际执行时的管理流程缺少规范性。尤其是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跨度比较大,物资管理缺少时效性,从而制约了物资管理体制的革新。此外,很多部门并没有按照规定科学地对物资进行有效管理,导致管理机制的执行水平降低。
4.安全保障不合理
电力物资的管理方案中,缺少安全体制的构建,降低了物资管理的整体效果。在物资管理中,缺少对施工人员、设施、及物资的安全防护。导致物资管理无法满足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阻碍着企业的整体电力生产效益。管理者对物资管理的安全意识薄弱,在物资的运输及储存方面缺少完善性的安全措施,以及施工人员的保障机制不合理,诱发了电力物资管理中的风险。
三、改善物资管理的实际举措探究
1.清楚掌握采购市场
电力企业在完善物资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物资采购流程的规范化,使电力物资在质量上与电力生产标准相吻合,提升电力生产的整体效益。采购部门需要针对物资需求专门成立调查组,根据电力物资的市场情况进行有效的调研,从而选择高质量的电力物资。同时,在选择合作商时,要注重对商家信誉的考核,为今后的持续合作提供依据。采购员要依据结合企业的生产需求对物资价格进行有效评估,并结合市场变动进行灵活的调整,保证最终的定价在企业的生产承受范围之内。
2.加强物资优化配置
为了避免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电力物资浪费,企业必须针对物质使用情况进行优化配置,避免闲置资源的浪M,有效降低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在设置储备定额时要结合以往的物资需求,并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定额标准执行物资的使用,避免造成电力物资的浪费。针对检修情况,做好物资的使用情况的记录[2]。针对闲置物资定期进行数量排查。制定监督机制并严格执行,敦促相关人员参照标准对电力物资进行使用。
3.构建信息化管理机制
电力行业中,所涉及的物资种类繁多,所呈现的管理形式比较复杂。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电力物资的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全面的物资管理平台,类如财务管控系统、库存物资系统的构建。在很大程度简化了物资管理的流程,从而使管理效果获得有效提升[3]。在构建信息管理机制时,要从物资采购、运输、到储存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有效提升电力物资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在实现信息化管理时,要注重对物资管理数据的有效分析,从而为今后的物资采购、及储存提供数据支持。
4.注重管理人员素质培训
管理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物资管理的整体效果,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建设。针对物资管理需求,电力企业对管理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包括管理理念的更新,对物资管理加强监督。在进行物资管理时,管理人员要严格按遵照管理流程。同时,在培训内容中适当摄入心理学知识,掌握沟通技巧,从而加强与合作商的有效沟通。并鼓励管理人员结合多年经验对管理机制进行有效创新,提升物资管理的整体效果。
四、结语
综上,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对物资管理提高关注,从而有效完善管理机制,对推动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呈现重要作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要位置。管理者必须针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对物资管理机制进行有效创新,实现电力物资的优化配置,为企业的电力生产提供物资保障。同时,加强对电力物资的有效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玉国.浅谈电力物资监督管理的作用及方法[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7(S1):70-73.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企业,固定资产
国有资产是国有企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有资本投入,目的是服务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经济发展。国有企业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其保值增值的目的。笔者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内部控制制度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相关企业不重视对内部管理体系的构建,导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比如,很多企业不重视对企业内部监督和管理机制的构建,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相关工作人员职责不明等。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控制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相关企业应该重视对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构建,提高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2.缺乏固定资产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意识。目前很多企业不重视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导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还有一些企业重视对企业的风险评估,但是不注重将国有企业的风险评估纳入企业风险评估的范畴。另外,一些企业对国有企业风险评估不准确,导致在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不能及时规避风险,造成国有资产控制管理的不科学和不合理。
3.固定资产控制活动缺乏。相关负责人不重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国有资产控制活动缺乏,导致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制的不健全。在采购环节,不重视采购信息的记录,造成采购账目混乱;验收环节,没有对资产的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验收;在国有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不重视对资产使用的严格把控,导致固定资产的遗失、损坏等;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执行,导致盘点数据及报告的不准确,引发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混乱等。
二、内部控制制度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1.取得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相关企业应该重视对固定资产预算审批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把控,保证国有资产使用的合理性,降低财产浪费。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先根据相关使用需求,提出申请,然后经相关预算部门进行审核,以及技术部门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后,由负责人或者经理审批。同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也要建立在一定的法律基础上,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相关负责人也要加强对固定资产采购环节的重视,坚持价格和物品的透明化和公开化。采购环节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流程,涉及到的人和事比较多,相关工作人员要各司其职,保证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减少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发生。
相关负责人也应该重视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制定合理科学的验收制度,降低企业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的风险,而且能够对采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保证固定资产的质量和价格都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同时,企业相关负责人也要根据合同情况对固定资产的数量、规格、价位等进行验收,保证固定资产采购的合理性和使用的安全性。企业应该重视固定资产的采购和验收等过程,并对其进行清晰的记录,保证后期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使用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企业应该指定专门的负责人和负责机构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维护、财产清查等进行内部控制。首先,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在固定资产的盘点过程中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改造、折旧、责任单位等相关信息,保证资产核算和财产清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也应该对各项使用情况进行记录。使用部门也应该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合理的维护,以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企业应该重视固定资产的维护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督促使用人员合理使用企业固定资产,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资产损失。同时对企业固定资产维护过程中的相关费用进行严格的把控,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3.处置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在固定资产的处置环节,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有利于避免舞弊现象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在处置环节的管理中存在各种问题。如,将性能良好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或者折价私自出售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企业固定资产处置的内部管理,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情况都要以明确的档案形式记录,对报废需要处理的固定资产需要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和审核,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强化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三、结语
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和管理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相关负责人要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运行,为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
参考文献:
[1]杨晓静.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J].财税金融,2013,(02):69.
关键词:煤炭企业;物资采购招标;管理规范化;策略
物资采购招标是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构成内容,通过采取招标方式采购物资,煤炭企业能够有效降低采购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促进自身经济效益提升,因此,这是一项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行为。然而,尽管现阶段大部分煤炭企业都提高了对于物资采购招标工作的重视力度,但在实践之中,煤炭企业在物资采购招标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规范性较差的问题,因此,煤炭企业应加强思想认识,正视现阶段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深入理解推动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的重要价值,采取科学策略构建规范化物资采购招标管理模式,力求切实提高物资采购招标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一、煤炭企业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招标文件普遍缺乏规范性
尽管从整体上看,煤炭企业所编制的物资招标文件并不存在原则性错误,但在细节方面,仍然有着较多问题,导致招标文件规范性不足,不利于推动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具体而言,煤炭企业招标文件在细节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容覆盖不够全面,没有对物资供应和物资采购活动在各方面的实践要求进行详细规定;二是文件条文不够专业,未能充分体现招标活动的目标和期望,不能对物资采购招标活动发挥指导作用;三是内容中所包含的物资采购参数不够准确,通常需要在展开评标工作时,对其加以再次修改,导致招标管理工作内容增多,影响整体工作进度。招标文件缺乏规范性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企业未能给予物资采购招标前期准备工作应有的重视,或者缺乏对于具体招标项目的详细了解。
(二)招标过程公正性严重不足
现阶段,煤炭企业的物资采购招标工作,过程公正性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招标过程未实现公开化和透明化,没有具体公布细节性招标内容;第二,招标过程的各个环节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强,缺乏制度约束和科学指导;第三,招标过程中,煤炭企业往往会与拟中标单位,事先就中标价格进行商谈,然后在签约时临时变更合同已确定的价格,既不符合相关制度和规定的要求,同时也违背了招标活动的公平性原则。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企业未能充分认识保证物资采购招标工作过程公平的重要性,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利于自身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对于招标过程的监督
煤炭企业对于招标工作的监督控制力度仍然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既难以形成对于招标风险的有效防范,也无法保障招标活动按照既定制度规范开展。大部分煤炭企业都未能认识到通过内部控制把加强对招标过程监督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在监督工作实施方面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未能做到定期根据制度要求开展物资采购招标监督管理活动。
二、煤炭企业开展规范化物资招标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通过规范物资招标管理工作,煤炭企业能够有效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增强物资采购信息的对称性和透明性,达到节省资金、提高采购效率的目的,尽管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开展规范化物资招标管理实践,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促进煤炭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物资招标管理是煤炭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增强物资招标管理的规范性,煤炭企业的整体管理工作能够在根本上实现提升,为煤炭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确保煤炭企业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
(三)有利于推动煤炭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物资采购和管理在煤炭企业的整体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地位,通过规范物资招标,将市场化力量纳入物资采购和管理工作之中,更好地分配管理精力,为其他经营管理项目提供更多支持,推动自身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实现,增强综合市场竞争力。
三、煤炭企业构建规范化物资采购招标管理模式的策略
(一)完善招标文件拟定制度,提高招标文件规范程度
招标文件管理是物资采购招标管理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针对现阶段煤炭企业物资招标文件在全面性、专业性和参数准确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煤炭企业应重视完善招标文件拟定制度,以制度的形式明确招标文件的拟定要求,为工作人员提供具体参考,确保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展开招标文件拟定。拟定招标文件前,文件编写人员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招标项目及技术参数进行详细了解,力求增强招标文件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招标文件编写人员应重视对招标单位的具体资质加以全面了解,将此作为招标文件编写的重要依据,提高招标文件的实践指导价值。初步完成招标文件拟定工作之后,煤炭企业应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系统审定,认真确认其中的细节性事项,避免在后续的工作之中出现需要进行多次修改的情况,有效控制招标工作进度,确保招标活动按照既定计划规范开展。
(二)健全物资招标管理机制,推动物资招标有序开展
制度在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此,煤炭企业应重视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充分了解,结合自身实际经营生产情况和物资招标要求,建立健全物资招标工作管理机制,形成对于物资招标管理的有效约束,从源头上杜绝物资采购招标活动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煤炭企业应重视以制度的形式,明确物资招标管理工作全过程的规范流程,推动管理朝着标准化与有序化方向发展。煤炭企业应重视构建与物资招标管理工作机制相适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具体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岗位的责任加以明确,把工作人员的责任履行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营造权责统一的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氛围,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意识。若物资招标管理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应根据岗位责任制度展开责任追究工作,进一步形成对于工作人员管理行为的规范。
(三)加强招标活动监督工作,确保招标过程公平公正
针对物资招标管理活动中存在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煤炭企业应加强对于招标活动的监督控制,通过高水平的内部控制,有效提高监管力度,增强招标活动的规范性。首先,煤炭企业应明确监督管理的重要性,根据物资招标工作机制,确定监督管理制度,确保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物资招标的各个环节之中,真正做到“全过程监管”;其次,煤炭企业应对自身组织管理结构进行优化完善,设置专门的物资招标监督管理部门,对于招标文件和招标活动的各个环节展开严格的监督审查。煤炭企业应给予监督管理部门充足的监管权限,保证监督管理部门的独立性,推动监督管理部门形成对于物资招标工作部门的制衡,保障各项制度要求得到有效落实;第三,煤炭企业应在开展物资招标管理活动的过程之中,做好风险防范控制工作,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最后,煤炭企业应重视提高物资招标活动的公开性与透明性,接受外界各方的监督,杜绝提前商议中标价格等行为。
(四)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打造专业招标管理队伍
规范化的物资招标管理工作,必须依托于一支兼具专业素质和较强综合实践能力的管理队伍。煤炭企业应重视面向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人员开展主题培训,通过培训,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制度的了解,熟悉掌握规范开展物资采购招标工作的规范流程和细节性注意事项,切实提高管理能力,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展开各项工作。煤炭企业应重视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优化人才招聘机制,力求引入物资采购招标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调整物资招标管理队伍结构,为物资招标管理实践注入全新活力。
(五)着力引入信息网络技术,改善招标管理整体质量
信息时代,煤炭企业要把“互联网+”思维作为推动物资招标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的指导思维,着力在物资招标管理实践之中,引入信息网络技术,促进互联网与物资招标管理工作实现深度融合,加快信息化物资招标管理模式构建进程。煤炭企业应着力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能力,重视将各项物资招标管理信息与数据进行数字化转化,建立专门的电子档案,实现数据信息的安全储存,并在数据分析挖掘过程中引入大数据技术。如在分析投标单位资质时,可以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其过往履历和经营状况展开系统分析,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内容与参数要求进行全方位衡量,增强保障物资采购招标工作的实效性。煤炭企业应着力提高物资招标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为信息化物资招标管理工作模式运行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完成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实践。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基于对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加以规范,在提高煤炭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促进煤炭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以及推动煤炭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等,具有积极作用,煤炭企业要正视现阶段物资采购招标管理中存在的诸如招标文件缺乏规范性、招标过程公正性严重不足以及缺乏对于招标过程的有效监督等问题,通过落实完善招标文件拟定制度、健全物资采购招标工作机制、加强招标活动监督工作、提高招标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及在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实践之中引入信息网络技术,切实推动规范化招标管理模式构建,增强物资采购招标活动的规范性与有序性,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仕品.煤炭企业物资招标管理规范化研究[J].财讯,2018(12):98.
[2]杨薛斌.浅谈煤炭能源企业招投标规范化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19):33.
[3]吴锋霞.煤炭企业物资招标管理规范化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6(02):100-101.
[4]刘淑艳,李景雨.煤炭企业招投标管理创新研究[J].商情,2019(32):176.
[5]史仍方,赵凯.探讨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中关于招投标的应用[J].财讯,2018(02):92.
[6]王文静,吴陈誉,杨弘睿.煤炭企业招投标过程成本控制研究[J].特区经济,2018(09):136-138.
[7]李景雨,刘淑艳.浅谈煤炭企业招投标过程成本控制[J].商情,2019(32):135.
[8]张赟.煤化工企业的招标采购管理方式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07):332-334.
[9]张弛.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初步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8(12):197.
不断地对所拥的配套措施进行完善和健全,并且想方设法地把各种相关法规进行衔接,完善、健全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以免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出现混乱的局面。同时,还要加大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强化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法律观念和责任意识,一旦出现账务不清的问题,就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对其进行严重警告和处罚,从而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二)全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体制的时候,虽然会改变财务部门原有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但是它却能够强化会计监督和核算机制,还能使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从而从根源上遏制事业单位铺张浪费和腐败现象的产生,为我国进一步实施国库收付制度打下夯实的基础。不但如此,全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还有以下几个好处。①它可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其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资料的质量、准确性、可靠性、真实性、及时性和统一性;②可以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调度更加合理和灵活,便于财政部门对所拥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从而从根本上杜绝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违规挪用和克扣截留资金,以及各事业单位出现的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现象,最终达到保证资金安全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率的目的;③可以促进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使得政府在采购物品时,尽可能地减少中间商的参与,从而从根源上杜绝收受回扣的问题,确保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实现会计账目的收缴分离和罚缴分离。
(三)预算监督管理强化
财政预算需要有一个强力的管理体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推行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这个架构包含了会计核算过程中所需的所有的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其主要功能是实行部门预算和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改变后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将会是预算管理,内容同时也将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在实行新的管理机制的时候,有许多方面需要去实行,例如在对预算进行批复的时候,要采用逐级批复的方式,并且严格执行预算批复法则,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要想使会计预算监督管理机制得到强化,满足现阶段财力和整体发展的需求,就必须要建立相关的部门,从大局出发,统一筹划,对各事业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进行严格、仔细核算,并根据具体情况对上报预算进行增减。对于重点的明细项目支出费用,项目进度的计划,日常支出,资金拨付业务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科学计算,并且根据上述要求进行严格执行。综上对每个项目的资金流向和执行的严格监督才能使预算监督管理得到强化。
(四)成本核算制度的明确与建立
为了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关键的一步,就是事业单位引入成本核算。财务部门将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做好,不论是项目的设计还是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从而将浪费扼杀在摇篮中。事业单位要想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成本制度,就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财务部门的成本管理水平,因为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各项支出,还能提高事业单位的投资效益。
(五)结语
关键词:物资采购;煤炭企业;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物资采购直接关系着煤炭企业的物质供给,做好物资采购管理,不仅能够节约采购成本,而且能够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
一、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物资采购方面,缺乏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成本管理意识。从全国的煤炭企业来看,缺乏精细化的物资采购管理理念与模式。在进行物资采购管理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导致物资采购成本过大,物资储备、资金周转等都容易出现问题。
二是在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着较多的误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物资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如技术装备没有配足配齐,缺乏专业的物资管理人才,从而就会影响物资管理效率,使库存量增大,滞留的资金较多。
二、加强煤炭企业物资采购规范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不断完善采购管理制度
煤炭企业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分散采购、各自为政的模式,而实现物资采购管理“一盘棋”,实行统筹协调,集中采购,统一管理,专门由物资供应部门负责,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集中采购制度。煤炭企业可以由供应部门具体负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及人员搞好协调配合工作。供应部门对物资采购管理实行全程规划、组织、协调、考核、采购等工作。加强与各厂家的直接联系,构建稳定可靠的供货关系,减少中间环节,使物资采购的成本降到最低。
二是实行资金集中制度。要实现集中采购,就需要将分散的资金汇聚在一起,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及分配,从而为集中采购物资提供资金保障。从煤炭企业集中销售制度来看,就可以将所有货款回收聚拢在一起。物资供应部门提出年度采购计划,经过审批后,再由财务部门统一核拨。通过集中资金的方式,确保集中采购得以规范地落实到位。
三是实行统一管理机制。煤炭企业各个部门将用料预算统一上报到采购供应部门,由这个部门进行汇总统计,统一制定物资采购计划,实行统一的采购、分配、调度、管理。特别是应该加强对各个采购管理环节的监督控制,确保衔接紧密,配合密切,流程通畅,相互监督和制约。这样通过用料集中归口管理,就能够确保物资采购、库存、使用等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物资消耗,避免资金浪费。
(二)选用灵活多样的采购方法
煤炭企业所需要的物资数量比较多,且品种多样化,价值参差不齐,供货渠道复杂凌乱。针对这种多样化的采购特点,也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
采购方式之一:招标采购。对于大宗物资采购,煤炭企业应该由负责招标的领导小组,从技术、经济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定好招标方式,按程序开展招标工作,最后合理确定技术可靠、价格优、质量高、信誉好的供应商。通过招标的方式,避免哄抬价格,从而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考察和挖掘部分潜在供应商,
采购方式之二:货比多家。对于那些小型设备、材料、配件等,具有多家供货商。煤炭企业物资供应部应该组织人员对多家供货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与比较,从而选择物美价廉的供货商家。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实行货比多家的采购方式。一是组织专业人员对供货商家的各种资质证件进行检查,严防质量不合格的伪劣产品混入煤炭企业,也可以采取实地考察、电话、订货会等多种方式,对供货商家的生产经营状况、经济实力、销售情况等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二是建好采购台账。对于每一次采购,都必须完备采购台账,以便从质量及价格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并将供货单位的基本情况都记录下来,完善供应商档案。经过审查合格后,才能够履行相关订货手续,并将质量、价格比较的采购台账进行存档,以便在后面的采购过程中做好监督督查工作。
采购方式之三:严格商家准入,实行限价定价。对于那些品种繁杂、价值低廉、采购次数较多的物资,可以采用限价定价的方式。物资供应部门应该组织人员做好市场调查,并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做好供求价格信息,确定好高的限价或定价。选择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质量过硬、品种齐全、服务好的厂家,并做好市场准入证书的发放,并签署好承诺合同,实行产品试用及保质制度,建立并保持多种稳定的供求关系。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可以调整供求关系,确保价格、供货渠道的统一,实行定点采购、定质采购和定价采购。
采购方式之四:代储代购。这是采购方式中比较新的一种。它是通过采购部门来确定定点供货商,由采购部门统一进行结算,通过统一代购代储的方式,并更加使用进度进行结算,从而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库存积压的风险。
(三)构建信息共享制度
在煤炭企业,应该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借助计算机信息平台的优势,将采购程序、商家档案等全面录入信息系统中,随时进行监控。同时,应该将计划、库存、质量、成本、资金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等都作为信息管理的重点内容,做到库存及资源共享,从而可以避免重复采购,有利于构成全面覆盖的物资供应管理网络,对物资业务管理实现有效的跟踪管理。
(四)构建采购监督制度
物资采购所涉及的货物多、资金数量大,如果不加以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就很容易使物资采购管理因为缺乏监督,而在各种利益驱使下引发一些侵吞企业货物及利益的事情。在进行监督机制下,就能有效地防止出现关系采购及黑色交易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必须对采购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从而就能确保采购计划、采购制度等都能够全面地落实,真正实现阳光采购。
三、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物资采购规范管理是确保物资采购有效运行的保障,只有不断规范采购物资管理,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选用灵活多样的采购方法,构建信息共享制度,加强对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从而确保获得良好的管理成效,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促进煤炭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永平.论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的规范管理[J].企业导报,2011,07:92-93.
[2]姜俊波.加强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系统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4:234.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从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还应完善监督体制,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作为施工的组织和管理者,既要要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质量控制,还应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确保建筑工程项目保质保量的完工。
一、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与监督的现状 在过去的几年中,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不断提高对于建筑施工项目进行质量监督的力度,但是效果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是监督人员忽略了自己对于建筑施工的指导功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体现了检查和监督职能,希望通过这些职能的发挥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是,实际情况是,施工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十分有限,因此企业对建筑管理的水平不高,从而影响了施工的质量。这种情况,即使质量监督人员进行再严厉的检查及监督,建筑质量都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人员首先应当对自身的指导职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才能在施工质量理论的指导之下,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二、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与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1、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首先表现在人员素质上。各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中高质量素质参差不齐,级别较低的县级监督机构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长期以来,由于编制和管理方式等原因,我国现有各类监管机构所配备的人员尚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其次表现在设备上。缺乏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难以适应当前建设工程发展的需要,技术装备落后,监督方法远远落后于科技发展水平。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控制不健全 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很多材料,如钢筋、水泥、砌砖等,这些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础环节,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因此,如果材料控制不当,其施工质量将不可能得到保障。虽然许多施工单位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建筑项目施工企业在对材料堆放、安全管理等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对施工材料标识的保护不重视、对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保护不能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对半成品材料防雨、防火、防虫的保护等没有响应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细节性的管理措施不到位, 直接影响了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最终工程质量难以满足最后的验收要求。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不完善
施工阶段控制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最主要阶段,也是最重要阶段,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施工管理和质量检查办法,只要这样才能保证管理机制的良好运行。然而不少建筑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按照设计与施工图纸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规范性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施工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4、质量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监督管理机制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乏有效监管,即使出现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也会由于找不到责任人而出现纠结。另外,社会人士与部门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同样缺乏有效监管与关注,导致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频发。所以,建立健全相应的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是做好建筑施工项目工作的重要前提。
三、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与质量监督
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企业监管人员是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层,他们质量管理素质的高低与水平深刻影响着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施工企业监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施工企业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人才选拔机制,对于那些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三高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分配,保证他们岗位与水平能力相匹配,充分发挥他们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强化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于那些水平低、素质低的人员,企业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包括基本知识以及技术能力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管理素质与水平。
2、加强建筑项目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作为建筑项目工程质量控制的物质基础,对建筑项目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作用。建筑材料质量的不过关或者没有选择合适的材料,将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建筑项目施工材料质量的主要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在材料供应商选择方面, 应选择国家许可认证、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应商,实行货比三家;其次就是在材料采购过程中,通过引进有效的考核管理机制,如防治假冒伪劣产品进场、防治材料以假乱真等;第三就是按照有关规定,对进场材料进行有机检测,从而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提升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
3、加强施工中的质量监控
首先要提高施工队伍的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组织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质量管理上岗培训,确保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这样将会大大减少施工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对于那些违反规范、规程施工造成质量问题的应予以严惩,对能按质按量,有效消除工程质量问题的技术人员作出奖励。对治理难度大的质量问题,要组织科研力量研究攻关;对不配套,不成熟的施工技术,应制止推广对于一些治理难度大的工程质量问题,应动用科研力量来攻关,有关管理部门应有足够的重视,增加科研投入,鼓励推广使用产生实效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4、加强竣工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
竣工阶段是工程建筑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工程建筑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经过前几轮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后期的质量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全面检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在验收时,必须经过严格工序,由参加建造的各方单位共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能够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内在质量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工程竣工阶段的验收,由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按期完工,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工。
5、建立健全的施工过程监督机制 施工过程监督机制是建筑项目施工企业做好建筑施工工程的关键,加强施工过程监督机制建设可以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进行有效监督,保证各个环节的协调运转。为此,施工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制度建设,建立一支高效的监督队伍,保证施工过程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企业还应该鼓励外界社会监督。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属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宏观方面,主要包括国家建筑部门、国家建筑法规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通过他们的监督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项目施工企业施工的质量与水平。
结束语 总之,做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与监督工作,关键在于实现对整个项目施工流程的全过程管控,切实提高企业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保证质量控制和监督工作在全员全过程参与下实现,将内外部监督管理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建造出高质量、高品质的建筑工程,促进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监督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公共资源交易 发展 创新 四川省
一、绪论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起来的,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促进了招投标行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在招投标制度的完善、招投标从业人员的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招投标行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事业单位,也存在一些受体制影响的问题,需要在今后通过发展创新,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招投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创新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发展现状
(一)工作成效显著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管理,使得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系统各单位招投标业务稳步上升、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例如,在2009年,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系统58家单位所属招标机构共完成招标项目42821个,节资率就已达到13.07%。
(二)业务不断拓展
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地方的项目建设与政府采购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政府会有各类重大项目,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项目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促进城市项目的顺利完成。政府采购会涉及不同的行业,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协助地方政府顺利地完成各项采购任务,极大地降低了政府的采购成本。
(三)改革不断深化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促进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改革与发展。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改革影响下,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都开始依次推行内部的事企开、政事分开,出现了很多股份制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
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展创新的必要性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取得以上工作成果的同时,发展创新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为了规避交易中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事实上,公共资源交易不公平、不公正行为之所以有机可乘,与招投标管理信息不够公开透明有着本质的联系。为保护交易市场各方主体的利益,单纯依靠将各类公共资源汇总到统一的交易平台,这只是管理权力的集中。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公开,但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权力的集中同时意味着风险的集中。因此,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必须高度重视未来的发展创新,顺应改革潮流,深化政事分开,为公平交易的履行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而事业单位依靠财政支持,一定程度上缺乏创造经济效益的动力,服务创新意识不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比如基于项目的管理与服务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而不是局限于某个环节。工程立项到竣工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如何以项目为中心,推行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为参与交易的主体提供所需服务,推动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等等,都是交易中心工作创新的方向。
四、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创新
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成立于2011年9月,系四川省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工程招投标等领域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工作。该中心从成立开始,就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管理创新。本文对其创新点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体制创新:建立统一协调的招投标监督管理组织架构
政策制度不统一,难以实现集中管理,历来是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的难点。四川省构建了由“招投标监督委员会”、“招监委办公室”和“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组成的“一委、两办、一中心”的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构架,初步形成了招投标监督委员会组织协调,行政主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重大问题协商处理的工作格局,实现了从分散管理、各自为政向统一协调、合力监督的转变。
(二)机制创新:探索招投标和评定标全流程监督办法
创新招投标监督管理机制是规范招投标活动、加强监管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央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四川省通过实行统一的评标专家库、改进资格审查方法、推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改进定标办法和资金支付方式、规范工程转包和新增工程量管理等机制安排,在切实解决招投标中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等问题方面做了颇有成效的努力。为促进招投标监管工作广泛深入推进,四川省又启动和探索了新一轮的机制创新,集中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试行国家投资项目规模标准以下随机比选办法;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招标(采购)平台。建立工程项目评标复审机制;建立招标(采购)诚信体系。
(三)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是确保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机制改革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为了防止政出多门,保证政令畅通和招投标制度的统一,四川省着手完善了四个方面的制度:实行招投标规范性文件统一制度;建立电子招标(采购)配套制度;制定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现场管理制度;实施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五、创新引发的思考
虽然以市场化的方式配置公共资源有助于减少腐败,但市场化同时也可能成为腐败的一个新的潜在来源。因为市场经济的特点在于平等性和开放性,一旦背离市场经济的真谛,盲目市场化,只会为腐败行为创造更多的机会。四川省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的经验和做法启示我们,只有把民主监督与市场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预防腐败。除了强化源头监督、实施同步监督、开展专项检查等常规手段外,四川省的做法可以引发以下三点思考:第一,应推进协调有力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第二,要建立公开透明统一的交易平台和交易规则。第三,须建立便利、有效和多元的监管机制。
关键词:建筑质量;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应对措施
一、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是建筑施工企业以建筑原材料为劳动对象, 以完成建筑工程设计文件内容为目的, 以国家强制性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为依据, 在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下, 综合调动企业管理、技术、劳动力、机械设备等资源, 于特定的施工环境下, 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严密的工序活动, 将建筑材料转化为建筑产品的物质生产化过程。建筑工程是一项多专业、多工种交叉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使工程施工全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 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统筹建设施工全过程、促进施工企业技术进步及优化建筑施工管理,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建投资项目不断增加, 建筑施工队伍和建材生产企业也随之得到发展。但由于对施工质量未能进行有效地控制, 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 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维护用户利益, 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 避免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质量管理是企业的“命脉”,是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工程造价不合理;建筑材料选择和使用欠妥;建筑工具的使用把关不严;观感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责任管理部门管理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国家管理和监督工程质量的力度有待加强。由于建筑业“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影响着建筑市场的有序运转和良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工程越级承包,非法层层转包的混乱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存在。“打着一级企业的牌子,二级企业来投标,三级企业进现场,包工头来施工。”工程层层转包,不顾质量,施工任其发展,转包者从收渔利,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范,从而影响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目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与国家管理和监督因素。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质量法规落实体制不健全,检查和监督力度不够,质量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皆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2、工程造价与方法因素。主要体现在:工程责任单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单:方面追求工程进度,只讲眼前经济效益,不讲工程综合效益,为了减少工程成本而选择价格便宜、质量不保证的材料及设备,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选择专业水平不高的设计单位,设计图纸的不合理、不规范;选择施工资质较低的施工单位,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在工程项目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上、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的控制。其中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三大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成本。
3、责任管理部门管理者素质因素。有些责任主体的管理者利益驱动下不顾工程质量,不带头执行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违章指挥,违反程序要求,没有尽到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责任;另外有些管理者没有扎实的建筑专业知识,对工程的质量隐患考虑不周等;再次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的监理人员没有进行严格挑选,监理人员鱼目混珠,个别监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对工程不熟悉情况下进行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监理不到位。
三、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措施
1、严格监管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物质基础。要保证工程优质,必须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首先,优选采保人员,并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材料质量鉴别水平。其次,在建筑材料上严格选择和运用,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标准。再次,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良莠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要严格按设计要求选材,要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对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
2、强化各主体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规范责任主体质量行为,优化质量管理方法。管理者的素质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才有望提高,凡从事建筑工程的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其现场管理项目部应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配齐质量管理人员,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运行监控体系。各责任主体应切实履行质量责任,主动定期对所属在建工程自查自检自验,及时解决工程中的问题。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优化质量管理模式。首先应该是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素质优化,从确保质量。其次是管理制度优化,建立一个新的高效运转的管理模式在很多方面是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重点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全力控制工序质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协调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包括: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等。
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主要包括政府监督管理机制和社会监督管理机制。
1、政府监督管理机制。政府监督管理是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实施强制性监督管理,主要目的是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主要依据是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主要方式是政府认可的第三方即质量监督机构的强制监督主要手段是施工许可证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2、社会监督管理机制。施工图审查机构的质量监督管理。施工图审查机构对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内容包括: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勘察设计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以及相关人员是否按规定在施工图上加盖相应的图章和签字,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审查的内容。监理单位的质量监督管理:监理单位是建筑市场的主体之一,与建设单位之间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与施工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建设监理工作。
总之,新形势下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应体现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政府宏观和间接的监督管理上,将建筑质量的理念、监督管理,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和验收贯穿始终,努力营造参建各方的质量意识,提高质量行为,从根本上把握和加强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建雄,岳建利. 如何做好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J]. 山西建筑, 2007,33(5): 12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