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14:25
导语:在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引言
在大学的人才培养中,课堂教学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这个环节是否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导向,是否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对接,影响着大学的培养效果。本文探讨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下,通过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来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其获得认识和理解社会问题的专业视角,进而能够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问题做出思考,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分析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下,讨论式教学法受到了较多关注。
讨论式教学法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他在设馆聚徒讲学中,善于用讨论、问答的方式教育学生。随着历史的变迁,“诘难”、“切磋”在教学中的地位一直受到历代教育实践者的重视,比如《礼记·学记》中阐述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近代黄宗羲提倡的“各持一说,以争鸣于天下”的精神,不“以一先生之言为标准”,而要敢于创新,发“先儒之所谓未廓”。现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对讨论式教学法的科学界定展开论述,我国学者更多地将其定位在教学方法层面。教育大词典中指出,讨论式教学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理论基础方面,研究者们大都立足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又积极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吸收相关理论。综合来看,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和群体动力理论的视角下产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1],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要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2]
认知理论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加工系统,来探究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3]在该视角下,课堂中的讨论式教学充满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效。
在群体动力理论视角下,课堂中的讨论教学反映了小群体中的促进、抑制、凝聚力、领导、决策等问题。[4]经过讨论这个过程,学生的观点得到整合,知识通过互动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知识结构得到优化。
这些不同理论视角下的研究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在特征方面,讨论式教学法是一个民主、平等、主动和互动的过程,只有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下才可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效果方面,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因此,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对推动高校的人才培养十分重要。
三、讨论式教学法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应用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特点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知识的人才为目标,使毕业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因此,这个专业的现实指向十分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用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二)讨论式教学法应用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一般有班级集中式讨论、课堂议论式讨论两种方式,它们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中都有较多应用。
第一,班级集中式讨论是把班级作为一个集体来进行的讨论。在高校的班级中,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文化程度、专业背景相似,具备进行班级讨论的条件。因为这种讨论是全班学生都参加的,所以人数比较多,因此,教师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尤其重要。在准备阶段,教师要挑选合适的讨论题目;在控制阶段,教师要对讨论形式和内容进行引导;在点评阶段,总结和评价、学生讨论的质量。
班级集中式讨论按照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直接集中式和先分散后集中式两种形式。直接集中式讨论的特点是学生在讨论前被告知讨论题目,教师为其指定阅读资料,学生按照教师预定好的时间进行集中讨论。先分散后集中式讨论就是学生在自愿原则下或者指派下分成各个小组,先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小组内部讨论完毕后,形成结论,然后各个小组集合,每个小组推荐发言人在整个班级阐述本组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小组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甚至相互质疑,进一步加深大家对问题的理解,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相较而言,班级集中式讨论比小组分散式讨论规模更大、气氛更活跃、讨论也更激烈,能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堂议论式讨论。当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或学生发现了非常有趣或者存在争议的问题,由教师或者学生提出来,大家围绕该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的问题也可以是教材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或者难点。这些讨论的问题,不是事先被告知的,也不是教师备课时事先预设好的,而是在课堂中临时发现的,因此这种讨论方式是一种即兴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生的,非常贴近课堂情境,更加有效地反映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这种讨论方式相对于班级集中式讨论更加松散、自由,重点在于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因此,学生非常乐于接受这种讨论方式。
以公共事业项目需求评估章节的学习为例,本章主要是向学生讲授公共项目需求的含义、需求评估的程序和方法。在教师讲到程序这个内容的时候,很容易联想起社会中的具体项目,并以此为依据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加强对知识的掌握。有的学生会讨论针对留守儿童的公共项目的计划过程,有的学生会分析正在建设的上海迪斯尼公园这一文化项目的社会需求。在这种即兴、灵活的讨论中,学生很好地参与了课堂学习,同时也理解了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四、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受到普遍认可,但是在实践上,还存在比较多的瓶颈,比如讨论目的不明确、讨论选题不适当、教师角色扮演不当等。
在讨论目的方面,课堂讨论的组织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或者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要认清这个目的,并通过讨论来达到这个目的。因此,教师要在基本知识点和讨论内容紧密结合的前提下设计讨论题目。
在讨论选题方面,为了使讨论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明确讨论目的之后,要选择讨论的中心议题。讨论的主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有话可谈的和新近发生的热门事件。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一定的深度,能启发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回答的热情。
在教师角色扮演方面,教师在讨论中的角色相当于节目主持人。他既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随时插话点评,层层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有效地控制局面,避免学生泛泛而谈、漫无边际,保证讨论按预定的计划进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讨论结束之后,要进行必要而简洁的小结。对正确的意见,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当然,教师也要避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即使是不同的意见,甚至是错误的意见,也不要武断地否定,只能正确疏导,用有理有据的论证来说服学生,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法学概论(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公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等。
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工程投标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期工作。工程要中标,首先要掌握准确的工程信息,了解项目业主的机构职责、队伍状况、资质信誉等基本情况;掌握工程项目的性质,弄清工程投资渠道和融资情况;掌握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明确这些工程信息后,综合分析决定是否参加该工程招投标。一旦决定参加工程的招投标,施工企业招投标中心就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和业主的要求,准确计算工程量,了解当地的所有材料价格、设备价格,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完成该工程所需的人力、材料、设备、水、电、安装、机械费、管理费、税金等所有的成本。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得利润,创优良工程还是合格工程、工程的奖惩等综合因素,做出合理报价、编出标书,做好投标工作。
二、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要抓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首先,测算所需用工,确定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其次,测算所需材料及费用,重点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等。第三,测算使用机械及费用。投标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使费。同时,还得计算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第四,测算间接费用,间接费占总成本的15%~20%左右,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工具用具使用费、财务费用等。通过对这些主要费用的预测,初步确定工、料、机等费用的控制标准,确定工期,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所以说,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三、寻找有效途径,切实控制工程成本
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1.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管理单位、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企业法人指定项目经理做他的代表人管理项目的工作班子,项目建成后即行解体,所以他不是一经济实体,应对管理单位整体利益负责任。项目部各成员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执行项目成本分析标准,确保正常情况下不超成本支出,如果遇到不可预见的情况,超成本较大时,应及时报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心核实,找出原因。如属工程量追加,则积极协调业主、监理、设计搞好签证追加。如属材料价格上涨,则由成本控制中心报请施工企业承担差价部分。
2.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3.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1)人工费控制。人工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用的10%左右,作为施工企业,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要从用工数量上加以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力争做到实际结帐不突破定额单价的同时,提高工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要加强工资的计划管理、提高出勤率和工时利用率,尤其要减少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保证人工费不突破。
(2)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要对材料用量、材料价格加以控制。要掌握材料的规格型号,严格计算材料的使用计划。严格制订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实行量方、点数、过磅,保证材料质量合格,不亏方短缺,保证其数量。在施工过程中,实行限额领料。施工完毕后,要做到“活干料净”。
(3)机械费的控制。根据细化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调整后的单价分析,编制机械利用计划。在施工中,自有机械应加强保养,合理使用,外租机械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减少停滞,保证机械设备高效运转。
(4)加强质量管理。要严把工程质量关,质检人员要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监管,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5)加强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特别是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确保把合同落到实处。
四、注重成本核算,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核算主要由企业财务中心和项目部组织实施,对每一项目的每一阶段根据成本清单认真进行汇总,对项目每笔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认真的成本比对,对项目的每一步都要仔细控制。具体做到施工队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设备费,项目部人员工资、福利、补助、劳保、医保、办公、差旅、培训、车辆使用、招待、招投标等各项费用指标全部纳入成本核算,达到成本控制标准的,给予一定奖励,正常情况下,超成本控制标准的部分,由项目部内部调整解决。财务中心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作大量细致的工作之外,还要筹集资金,合理调度资金的使用,让施工企业的所有资金合理使用,保证各项目的正常进行。在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还应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才成本,人才流失就会形成人才坏账,防止人才流失是人才成本控制的关健一环。二是专业设备成本,一些大型专业化设备,用途单一、价格昂贵,所以只有将这种设备成本分摊到此项目中,形成的成本才是真实的成本。三是社会成本,在目前情况下,社会成本也应考虑在项目成本之中。总之,只有抓住了成本控制,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施工企业才能获取最大利润,实现企业自身的良性循环,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毕业论文项目
完整的毕业论文由一系列项目构成,这些项目应包括:封面、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致谢,其中"注释"与"附录"是具体情况安排,其余各项均为必备项目。
(二)项目含义
1、封面
包括文头、论文标题、作者、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分校。
2、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对论文的概括性描述,自述在300至500字之间;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达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一般不超过7个。
3、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它的内容提要和关键词由中文翻译而成。
4、目录
包括论文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名称以及对应的页码;附录、参考文献的对应页码。
5、正文
它是论文的主干部分,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但各部分内容应以若干层次的标题来表示,正文字数在7000字以上。
6、注释
它是对论文中所应用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是对引文出处的说明,采用脚注形式。
7、附录
它是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采用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
8、参考文献
它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等名录。
9、致谢
它是作者对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表示感谢。
二、编排格式
(一)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衡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适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二)编排式样及字体号
1、封面
(1)文头
封面顶部居中,3号宋体加粗,上下各空一行,固定内容为"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论文标题
论文标题用2号黑体加粗,在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
(3)论文副标题
论文副标题用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4)其余项目
作者、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分校的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居依次排列,各占一行。
2、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另起一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内容提要"的内容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关键词"三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5号黑体,一般不超过7个词,词间空一格。
3、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另起一页。"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顶部居中,用3号Arial字体,加粗;
"内容提要"的内容用5号Arial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4、目录
另起一页。"目录"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内容用小4号仿宋体。
5、正文
另起一页。
(1)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2)文字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1.5倍行距;
(3)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可根据标题的长短决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点后面须加句号。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用5号宋体,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注: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4)注释
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或"(1)",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
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中间用逗号分隔。
(5)附录
"附录"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加粗,在正文后面空两行顶格排列,内容编排参考正文。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加粗,在正文或附录后面空两行顶格排列;另起一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列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
(7)致谢
另起一页。"致谢"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加粗,另起一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编排内容,回行顶格。
6、表格
正文或附录种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是:
(1)表头
包括表号、标题、计量单位,用小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
(2)表体
表体的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0.5磅),表的左右两端不应封口(没有左右边线)。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小5号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数码位数应对齐。
7、图形
图形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图形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图",用小5号黑体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
8、数字
文章中的数字,除了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式应前后一致。
9、标点符号
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标点符号,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加以区分。
10、计量单位
除特殊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11、页码
论文全文应连续页码,单面页码位置在右下角。
2.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2.1投标风险及应对策略
2.1.1风险分析。目前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厉害,企业总是千方百计希望拿到项目,为项目的投标做很多的准备工作,一个企业如果拿不到工程项目,就无利可谈,为投标而付出的人财物也只能由投标企业买单;如果低价中标或招标文件中有对承包企业不利的条款,或投标报价时计算失误,漏计项目,取费不当,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经营管理失败而亏损,再加上投标市场上的不规范操作和不正常因素,都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这就需要施工企业有预防投标风险的应对策略。
2.1.2应对策略。首先施工企业在投标前要做好信息搜集工作,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包括竞争对手的实力分析,企业自身实力分析和对所投标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从而来决定企业是否要进行投标;其次在企业决定投标的前提下,企业要认真的做好投标报价工作。现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建设工程中全面推行,它是由施工企业结合自身的生产效率、消耗量水平和管理能力与已储备的本企业报价资料,考虑适度的风险进行投标报价,一旦报价确认,是不能轻易改变的。这种工程承包形式的单价风险全部由施工企业承担,而在现有条件下,这种工程报价的一次性风险较大。所以企业一定要由企业自身的企业定额,投标报价还要由专业的造价管理人员来编制,以防出现计算失误,漏计项目等风险,并且编制过程中要对市场价格的变动做合理的预测,防止出现取费不当的风险。
2.2合同履行风险及应对策略
2.2.1风险分析。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导致施工企业工程利润长期在低水平运行,并且许多工程尤其是重大工程都采取造价包死的计价方式,而且合同一般都约定,造价一次包死,履约中不做任何调整,但这种承包方式往往没有同时对履约过程中的材料设备价格上涨的风险设定相应条款,也不设定施工过程中采购或准备材料设备的工程预付款,且发包人拖欠工程款的情况相当严重,而施工企业由于项目现场管理不到位,签证资料不完善导致工期延误或者出现工程质量问题而引发业主提出高额索赔,最终导致施工单位倒赔钱的案例屡见不鲜。所以施工企业应该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有效规避合同履行风险。
2.2.2应对策略。首先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该认真地研究合同的各项条款,尤其是不能放弃优先受偿权,这是保证企业在完工后顺利取得工程款的有效合法的途径;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各种变更做到勤签证,为索赔工作打下基础。面对现在建筑企业的恶性竞争,“低中标、勤签证、高结算”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黄金定律。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1)工地(地盘)会议记录和有关工程的来往信件妥善保管;(2)搜集各种施工进度表,包括业主代表和分包编制的进度表;(3)妥善保存施工备忘录(日记);(4)做好业主、设计方和监理方的口头指示记录,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业主、设计方和监理方,并予以承认。将他们的书面指示按年月日顺序编号存档。(5)收集记录每天的气象报告和实际气候情况;(6)整理保存工人和雇员的工资与薪金单据、材料物资购买单据,按年月日编号归档;(7)完整的工程会计资料,包括工卡,人工分配表、注销工资薪金支票、材料购买定货单、收讫发票、收款票据、账目及有关图表、财务信件、经会计师核证的财务决算表等;(8)所有的合同标书文件、合约图纸、修改增加图纸、计划工程进度表、人工日报表、材料设备进场报表及账单(工程付款单)等需归类保存入档。为索赔工作做充分的准备工作[3];再次企业应该要求把涨价的风险和业主一起分摊,涨价幅度在一定范围内时由施工企业自身承担,而超过这个幅度时就应该由双方一起分担。近年来建筑材料和设备大幅涨价,其中钢材上涨幅度高的已达50%,由此产生的全部市场风险由建筑企业承担的做法显示公平,施工企业应该避免这种不合理的条款。
2.3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
2.3.1风险分析。施工企业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法律不完善和法律执行中所形成的风险。现行法律在维护公平和约束建筑市场的两大主题的权利、义务方面存在着缺陷,而且即使有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也广泛存在,这样必然导致承包商依法行事后,其利益得不到依法保护,而且这种风险是承包商在正常情况下不可预防的。工程建设行业法制建设的步伐,与整个行业市场化的进程还有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给企业在发展上所带来的风险也是企业必须高度关注的。
2.3.2应对策略。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对相关的法律做详细的研究或聘请专业的法律人员参与到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并且对本行业的法律进行认真的分析,利用对自己有利的法律条款来维护本企业的利益。
2.4信誉风险及应对策略
2.4.1风险分析。企业因多种原因,如工程质量引发事故、安全事故、亡人事故、;劳资纠纷和债务纠纷等被公众媒体曝光,使企业公信力和无形资产严重受损,影响企业营销活动。
2.4.2应对策略。首先施工企业要做详细的施工计划,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安排固定的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管理;其次对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全面的投保。并且在出现事故时要积极的处理事故,而不能逃避,以避免施工企业信誉的丧失。
3.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项目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对自己的资金、物资等资源做出更加合理的安排,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如果企业忽视风险管理或风险管理不善,则会增加发生意外损失的可能,扩大意外损失的后果。与西方企业和国内其他先进行业相比,我国施工企业在风险管理上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国承包企业对风险管理知识、风险管理的方法不熟悉,风险管理法规和制度不健全,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体制发育迟缓,既是产生经济风险的原因,也是对风险管理乏力的表现。施工企业目前的风险管理状况已不能适应市场环境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加强完善风险管理是施工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3.1要提高风险意识,把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提高风险意识是施工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他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把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去,把风险管理融入到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尤其对系统性风险有清醒地认识和管理措施[4]。
3.2认真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对施工企业来说,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就是降低安全事故、质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风险中的损失,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事前防范和事后补救,事前要以最经济的方法预防潜在损失或以较少的风险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及利益。事后要能尽快部分或全部恢复生产,尽可能减轻或消除不良影响[4]。
3.3成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组织。有条件的施工企业应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暂不具备条件的也应设专人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机构及人员不仅要熟悉企业本身的业务而且要掌握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企业不仅要充分利用内部的风险管理人员,也要充分考虑外部风险管理公司咨询专家的意见[4]。
3.4选用适当的风险管理办法和处理风险的手段。企业要以系统思维的方法去解决企业风险管理问题,从整体上和全局上分析研究,不仅要研究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系统整体的角度优化系统。当前处理风险的主要手段包括:风险回避、风险保留、风险转移、防损与减损、购买保险等[2],在转嫁风险的多种手段中,参加保险不是唯一的途径,但它是简便易行的选择[4]。
3.5创建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因此要搞好风险管理就必须有话整个信息流程,创建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运用这个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把相关信息传给信息需求者。施工企业可以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特别是企业局域网络来建立风险信息管理系统[4]。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施工企业应参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便于参与国际竞争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邓铁军.工程风险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顾孟迪,雷鹏.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林盛发.论工程变更后索赔风险的应对措施[J].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4]刘学强.防微杜渐正当时-现代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分析[J].施工企业管理,2006年第九期
[5]韩立君,袁大祥.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第五期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作者简介:张小莲,十一冶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二公司经济师,统计师,广西柳州 545007
中图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3―0065―0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机制,是施工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十分紧迫的课题。“完工再算”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只反映事后结果,缺乏成本管理中的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笔者认为,需要结合新时期施工生产的实际,抓住影响成本费用发生的各个环节,对每个工程项目开展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管理工作,通过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努力挖潜增效。本文拟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成本分解控制,编制成本计划
(一)工程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我国招投标法的实施,使施工企业的成本范畴发生了改变。为了获得工程,企业必须组织专门预算人员编制投标文件,但投标后不一定中标,或中标后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很多难以确定的成本费用。为使投标阶段的成本费用降到最低,企业经营部门必须具有不同类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经验,分析和吃透招投标文件的要求,在招投标工作中捕捉有利于投标的信息;面对不同的业主能灵活应对,把握好报价策略,使招投标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中标率,这是企业获得工程项目并控制投标费用的基础。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分解控制
1.中标后对工程价款进行责任分解。工程价款可分成两大块,一块是项目部的责任成本,即工程项目所在地执行的预算定额的直接费,包括标后预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和项目部的管理费,责任成本的结余(成本降低额)为项目部利润。一块则为上交费用,包括上交公司管理费,各项税费和利润等。为了统一考核标准,企业成立的标后预算评定小组首先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对中标的工程按工业或民用项目作科学的测定和分析,看哪些工程价格较高,有利可图,哪些工程价格较低,无利可图或是亏损,把项目部的责任成本确定在标价的一定百分比之内,保证项目部的责任成本考核合理、公平。然后,公司下达责任成本,与项目经理签定“项目目标成本责任书”,明确合同价款、上交指标、责任人等,主要从责任成本、产值、工期、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考核,引入激励机制和风险机制,通过制定施工成本管理奖罚规定,充分调动项目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2.项目部对分给自己的责任成本要根据图纸和技术资料对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程序、作业组织形式进行综合考虑,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仔细地收集、分析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市场行情、供应条件,确定劳动、材料、机械定额,严格制定各项费用开支,按管理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职能部门、班组、个人,使其处于受控状态。
3.公司应对不同的管理层次逐级分解成本管理的目标,明确制定各个管理层次的考核指标。要按照先进合理的原则,使所下达的指标在相应层次的可控范围内。
(三)编制成本计划
根据“项目目标成本责任书”确定的目标成本,企业经营部门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生产要素配置等情况,按施工进度下达工程项目月、季成本计划和总成本计划,计算出保本点和目标利润作为控制施工过程成本的依据,使项目部无论在工程进行到何种进度,都能事前清楚知道自己的责任成本,以便采取相应手段控制成本。成本计划应与工程施工的进展同步完善,随时修正数据,使之确实成为工程施工中成本控制的标准。
二、强化过程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一般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及间接费组成。在保证质量、安全、工期和进度的前提下,企业要综合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严格控制成本发生额,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同时,要运用敏感性分析法,确定各项目对成本的影响程度,进一步确定控制的重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特别应对生产成本、质量成本、安全成本、合同管理加强控制,减少成本发生额。
(一)人工费控制
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在7%―12%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尽量减少用工,采用新的施工技术措施和先进的施工机械来提高生产效率。其主要途径是加强职工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改善劳动组织,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加强对签证用工的管理,减少分包合同外的签证用工。项目部在进行劳务合同的签订过程中,除了参考类似工程的劳务价格外,还要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如主体结构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中模板、钢筋、砼的数量)进行考虑。项目部内部人员也应该合理配置、加强管理,在不影响施工进度、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除特殊岗位必须有专人负责外,其他岗位尽量采用一人多岗。
(二)材料和机械费控制
1.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0%―70%左右,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是降低材料成本的重中之重。材料采购部门首先应成立询价小组,询价小组通过市场调查,论质比价,对于大宗材料采取招标方式,公开竞价,择优选定采购,并执行材料最高限价规定及材料采购价格检查通报制度,这样做,既有利于保证质量,合理降低成本,又增加了材料采购的透明度。要严格材料的收发领退制度,进场时要认真点验、保质保量;材料的领用特别应对钢材、木材、砂石料等加强控制,严格按定额供应,实行限额领料;材料节约或超耗要分析原因,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予以奖惩;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和材料损耗;对企业所有的周转材料实行统一管理的租赁制度,提高周转材料的完好利用率;对余料坚持回收,废物进行再利用,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把材料消耗降到最低限度。材料管理的各环节之间通过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达到降低材料成本的目的。
2.机械费占施工总成本的10%―15%左右,对于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也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司对机械设备实行集中管理,成立机械设备租赁公司,建立对内、对外租赁市场。由租赁公司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合理地配备施工机械,安排机械设备的进、退场时间,力求使机械配置量最少和机械使用时间最短。项目部则通过施工现场的合理布置和各工序的合
理交叉安排,提高进场设备的综合利用率。成立租赁公司可以改变项目部各自把持机械设备、宁可闲置也不给别人使用的现象,在满足企业内部设备需求量的情况下,多余设备通过外租来取得收益,减少设备费用的负担,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租赁公司在制定、执行设备利用定额和能源消耗定额的同时,还要做好机械设备的检修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努力降低设备使用成本。
(三)其他直接费及间接费控制
要把费用开支降下来,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总额控制:年初制订开支计划,对各项费用按费用性质、管理部门核定计划,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严格事前报告制度和事后审批制度。通过这些总额控制、责任控制等多种形式配合,强化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实际成本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努力实现工程项目的最佳效益。
2.精简管理机构和人员:公司合理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上实行一年一签定、一年一淘汰的制度。
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组织设计中主要的技术方案作必要的经济分析和论证,以寻求最经济、合理、可靠的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措施节约能耗,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四)质量、安全成本控制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始终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各级质量负责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要采取防范措施,杜绝返工、停工、降级复检等现象发生,消除质量通病;杜绝在施工中偷工减料,防止工程发生事故。推行安全生产承包责任制,确保安全资金的专项投入使用。公司和项目部要设立专职安全检查员,加大安全培训和检查的力度,严防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事故的发生。只有在施工管理中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才能避免因工程质量、安全问题而带来的不必要经济损失。
(五)合同管理控制
1.合同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有效手段和途径。项目合同管理从合同谈判开始至合同履行结束止,在合同执行期间要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以防止被对方索赔,同时严格对方的合同履行。其中,工期合同管理是合同管理的环节之一。在工程施工中,项目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班、增加机械化施工,这必然增加工期成本,或因为未按期完工,也必然引起业主索赔。一般来说,工期短,成本小,但当工期缩短到一定限度时,再要缩短工期,所采取措施的成本则会急剧上升。因此,在确保工期能达到合同要求时,绝不可为了追求市场竞争力而盲目赶抢工期,否则,不但会增加技术措施费用,导致工期成本超支,还有可能会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这就要求管理人员精通熟悉合同管理、工程定额、工程量计价规范、现场管理、验收规范标准等,对施工中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记录,把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可索赔的事项及时签证,以便进行索赔和反索赔。
2.加强分包合同的管理。分包合同应通过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由公司经理组织经营、工程、物资和财务部门有关人员与项目经理一道,查验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资质等级、安全生产许可证原件,审核分包单位是否具有法人地位。若资质等级不符、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无经济责任承担能力的分包单位不能通过审核。除了严格对分包单位的资格审核外,还要监督审查合同的内容,同分包单位就合同价格和合同条款进行反复磋商,确定分包工程总量和价格。择优选择经济实力强、有现场管理经验、技术力量好的分包单位,最后签定正式合同,明确项目部和分包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在执行合同过程中,要监督质量、进度和预付款、工程款的支付,防止对分包队伍工程款超付和质量、进度不合要求等问题的发生。财务部门对分包工程要建立台账,按合同编号、分包单位名称、各分包单位每月的工程计价和累计完工计价,对分包单位的预付款及结算款及时进行记录。通过台账清晰地反映分包单位的结算情况,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支出的目的。
总之,成本过程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成本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分析,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有无偏离。若无偏离,则继续进行;若有偏离则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纠正偏差。如果实际值与目标值偏差过大,采取措施后也难以纠正,就必须对目标值进行修正,保证其可行性。
三、成本分析考核控制
建立系统的成本分析机制。在工程完工以后,要组织相关人员对成本进行全面分析,建立项目成本管理档案。运用成本分析法,将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相比较,确定成本节约或超支情况,逐步查找节约或超支的深层原因,直至分析到每一部门和每一个人。对分析后确定出来的薄弱环节,要研制出有效措施,为以后施工的成本管理提供经验,寻求一条持续改进的道路。
建立健全成本考核机制。企业要根据项目开工时制定的各管理层次的考核指标,将各个层次的责、权、利加以明确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应当数据准确、核算细化,实施绩效挂钩,奖罚分明,维护考核制度的严肃性。
企业要从规范项目管理出发,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指导,明确项目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日常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各部门要在分管职能范围内抓好项目成本的系统管理,切实把管理工作重心放到工程项目上,帮助项目部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项目部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推动项目成本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四、结 语
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施工企业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努力探索一条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成功之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微利经营的空间里不断地自我完善、持续发展,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但是,受财务人员管理意识薄弱影响,目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依托,出现不科学操作现象在所难免,此现象违背了有章可循、有规可守的原则。
2、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电脑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数企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信息化程度相对不高,在财务管理方面更是有待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薄弱,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关于信息收集、上传下达不能做到及时、全面,对施工企业管理层决策产生不利影响。
3、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资金对于企业来说,既是命脉也是活力的体现,任何企业都应把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管理重点,建筑施工企业也不能例外,需要加强资金管理意识,保证企业有意外开支与正常支付的现金储备。但是受施工企业系统复杂、工期长等自身特点影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没有制定合理资金使用计划,对于应收账款拖欠问题没有及时进行解决,甚至有的施工企业工程垫资现象愈发严重,导致项目施工进度受影响,企业面临经营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诸如上述问题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多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工作认识程度不够,思想上一味地只是重视施工质量和进度,主要受此方面束缚,没有看清社会新形势,没有意识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一样关系企业经济效益;其二,受施工企业内部制度影响。不完善的企业内部制度会引起一系列财务管理问题,施工企业领导一般重视施工后期核算工作,对于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关心不足,没有做好施工前期预算,对施工过程中财务缺乏有效监控,有限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落到实处,项目部以及公司各科室之间没有进行及时沟通,从而致使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畅;其三,受资产产权不明确影响。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时常受到资产产权不明确影响,部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者受传统思想影响,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限制其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深化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但是执行力度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在结合新形势基础上,学习国内以及国外同行业成功经验,大力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和创新,从而可以保障企业制定出的全面预算能够有效促进公司发展。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财务预算、成本预测以及施工组织预控是预算的三个主要方面,三者之间相辅相成,需要有管理控制体系协助对其进行追踪、分析和控制,从而可以保障施工企业经营活动在预算管理管控范围之内。
2、创新施工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应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形势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有效遏制谎报和虚报现象。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当建立公司财务分析原理,创新企业财务分析体系。
3、强化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意识。随着我国“营改增”浪潮的到来,税收筹划已成为当前热门话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虽然还没有实施“营改增”,但是改革大趋势已成必然,需要施工企业做好应对准备,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企业全体动员,提高认识,强化意识,对税收筹划给予足够重视;其二,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需要坚持合理、科学原则,强化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意识,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做到与时俱进。
4、防范财务风险,构建财务预警机制。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无论采取多么科学、完备的措施也不可能进行彻底消除,因此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对企业潜在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为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损失做好铺垫。此系统建立关键在于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的确立,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财务指标了解自身财务状况,对财务风险进行预估和评判,同时可以评估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也可以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其通过与财务控制机制形成的相互联系与制约功能,可以规范企业经营、防范风险、消除隐患以及提高效率,达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处理的最高管理水平。
5、完善施工企业财务控制环境。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果受企业财务控制环境的影响,但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此方面做的还很不足,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施工企业建立高效职业经理人制度,树立良好的财务环境,提高经理人的管理能力,从而保障项目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顺利进行。完善施工企业财务控制的环境也是目前我国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好的财务控制环境才能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企业实现最大利润保驾护航。
四、结语
关键词:组织建设;女职工;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1(C)-0099-01
引言:职代会是职工行使民利、参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要保证女工代表在职代会代表中的比例,争取女工代表参加职代会的各种组织机构,使她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要协助行政各部门搞好女工的劳动保护工作,特别要针对女工的生理特点,做好女工的特殊保护工作。只有切实关心女职工的生活情况,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如帮助女职工解决家庭矛盾问题,对特困女职工帮扶,对优秀女干部和女劳模予以特别关照和支持等,真正做到想女职工所想,急女职工所急,女工委才能成为广大女工可信赖的组织,在永煤集团事业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一、女工组织问题分析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妇女所取得的成就及对社会的贡献日益引人注目,随之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与日俱增,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女职工承担的压力增大。女职工中呈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女性追求自我解放的矛盾,她们既要摒弃传统文化中对女性自身的束缚,又要在现代文明中追求自我发展,在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责任下,承担的心理压力与社会压力增大,一些女职工处于亚健康状态。二是女职工参与国家及社会事物的在认识程度上的偏差,参政议政的能力不足,存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成熟的现象,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目标和动力的盲目性问题,自身修养有待提高。三是女职工中存在文化教育的局限性以及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事物的相对滞后性。目前,基层女工组织中存在工作单一、培训机会较少、研究力量薄弱、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致使女职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受到局限,没有与组织目标相统一,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加强女工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组织体系,抓好女工组织创建活动
一要完善组织机构,理顺职能。做到人员到位、制度到位、职责到位、工作任务到位、工作措施到位。二要坚持一手抓创建,一手抓规范。女工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专(兼)职工作人员的全力投入,要树立围绕业务抓创建、抓好创建促业务的理念。三要把女职工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培养女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四要把女职工工作与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结合起来,与提高女职工素质结合起来。
(二)明确目标方向,推进女工工作向前发展
一是加强女职工自身修养。组织女职工观看职业道德教育展、英模事迹展,开展“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广大女职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女工组织要特别关注困难女职工,要用真情实感来帮助她们树立信心,战胜困难,要激发她们树立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信心。随着“两法一规定”的颁布,女职工的维权工作已经有法可依,有章可行,女工组织要组织女职工多学法,保障女职工在知法、懂法的前提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是培养女职工参政议政能力。工作中要排除对女职工在入党、提干、职称评聘、岗位安排、业绩考核、工资晋升等方面的性别歧视,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女职工。在学习上重视和支持她们,在工作上培养和锻炼她们,在生活中关心和帮助她们,为女职工分忧解难,使其在具体实践中提高从政能力。同时,基层女工组织要加强对女职工反腐巨变能力的培养,保障女职工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竞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健康的心态、保持坚定的信念。
三是加强女职工业务技能培训。基层女工组织一方面要注重全面提升女职工知识和技术层面的工作,积极为女职工不断改造落后生产力走向文明进步创造条件,使她们在思想上增强政治敏感性,在工作中增强理论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女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女工干部队伍中开展争先创优、巾帼建功、岗位能手等竞赛活动,使其成为精一门、会两门的复合型人才。
(三)发扬激励文化,提高女工队伍综合素质
创新是女工队伍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而女职工的创造力根植于她们对工作的兴趣和激情。目前,女职工的核心价值需求体现为哈佛大学教授凯特表述的四个方面:一是使命感;二是自主控制过程;三是获得成长的机会;四是声誉。女工组织要注重满足女职工的核心价值需求,想方设法把女职工的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发扬激励文化,形成良性激励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方向定位;特色凝练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19-02
自1999年以来,作为开设只有十余年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发展很快。据调查,目前国内大约有四百多所高校以新建和重组、合并的方式,开办了本专业。由于开办时间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许多高校都存在专业定位不明确、培养计划不规范和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方向定位和培养目标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方向定位。教育部在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立了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规定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校专门人才”。这一规定体现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定位的一般要求,为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普通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必须从自身办学条件和所处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考虑专业定位,地方高校的生命力就在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必须确立“面向地方、强化特色、培养实用、目标多元”的办学理念。浙江万里学院所在的浙江省宁波市,城市发展较快,经济发达、社会进步。该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在法学院,因此,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选择专业定位于城市管理和社会工作方向。结合行业特点和区域实际,该校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先后定位于公共关系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并紧密结合社会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目前正在向公共安全预警与应急管理方向发展。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浙江万里学院将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表述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立足于省内先进水平,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公共事业管理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能在各类公共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特别是从事城市管理、社会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国计量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掌握现代管理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受到管理人员所需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训练,能在市政、文化等公共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政府部门、企业、社区从事公共事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完善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该按照“稳固中间,强化两头”的专业培养思路,即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公共管理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早期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后期公共管理业务模拟操作与综合应用环节,构建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三大体系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方案。而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主要在于专业方向课程和模块课程的设置上。
1.浙江万里学院的专业培养方案特色分析。该校专业培养方案的理论教学体系有四个层次组成。一是普通教育课程,为大学各专业学生提供通识教育;二是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公共行政学、组织行为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三是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包括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政策学、公共关系学、公共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四是以管理实务性课程为主的城市管理、社会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3个方向模块为主的选修课程,为本专业的学生今后适应公共事业管理三个主要领域的实际工作提供进一步深化的业务知识,这部分课程是以学生就业和兴趣选择为导向的,也是体现专业特色之所在(主要课程设置如表一所示)。
表1 浙江万里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业方向课程安排表
2.中国计量学院的专业培养方案特色分析。该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2010级始调整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毕业生去向主要是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共事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参加公务员招考到政府部门工作;或报考行政管理、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以此为导向,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方向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各占10个学分,在第5~7学期开设(如表二所示)。目前,该校正在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积极开展专业调研,不断调整和完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
表2 中国计量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业方向课程安排表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凝练与改革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需要构建并不断完善以教学、科研与产业合作“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抓住教学、科研、产业合作三个重要的基本点,将这三个支点有机融合。以此为基础,形成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的服务型教学体系,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努力形成专业建设特色。今后,专业建设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强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适应性。在教学体系建设中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加强核心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模块课程的重点课程建设、专业选修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继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在校外实习实训方面,通过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拓展本专业学生与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居民社区、中介机构等)的联系与协作,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适应性。
2.根据专业定位,不断打造双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公共事业管理作为应用性的新专业,师资队伍中年轻的硕士、博士所占比例一般较高,虽然其潜力较大,但教学及科研经验特别是社会实践经验较为缺乏。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打造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选聘专业教师时,特别关注教师的行业背景、科研水平和实践经验。一方面聘请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专家作为外聘教师,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授攻读更高层次的学位,到国内名校进修和公共部门挂职锻炼。
3.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凝练专业特色。学科发展要紧密围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主线,确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并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坚持以学科建设拉动专业建设。加强与地方政府机关、社区组织和事业单位的密切合作,在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中,不断锻炼和提高本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责任意识,进而不断凸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特色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燕凌,唐玉凤.100所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分析与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3,(6).
[2]何云峰,李长萍,赵志红.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五维一体”学生评价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