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思想政治课题

时间:2023-08-21 17:14:27

导语:在高中思想政治课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思想政治课题

第1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一、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

归纳来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效率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新课程改革重视减轻学生的负担,要用一学期的时间完成以前两学期的教学任务,这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另一方面,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效率是学校客观实际的需求。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农村学校,现有生源在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缺乏,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面对这样的教学实际,要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加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恰当运用教学手段

充分展示人格魅力一堂课只有有了明确合理的目标,师生才有正确的活动方向,教学效果就有了检验的标尺,制定教学目标怎样才能合理呢?一是要研究学生的学情,看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那些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恰当地降低目标,或分步达成目标。对于那些内容简单的知识,就可以恰当地提高或增加目标。在运用教学手段时要和教学目标相符合,避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相互脱节。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学目标是教学手段的灵魂,教学手段是教学内容的支撑。教师必须把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统一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要使课堂成为有效课堂,与老师的学术水平、精神状态以及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下工夫,还要在自己身上下工夫,提高自身素养和品位,增强人格魅力和影响力。

(2)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面对蓬勃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和渴求新知识新思维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提倡有激情、有微笑的政治课教学,即快乐教学。政治课课堂教学尤其要将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政治课课堂教学常用的情境包括认知情境、情感情境、问题情境,这里简单谈谈问题情境的创设。所谓问题情境,即以质疑的方式而创设的教学情境。问题情境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前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要善于设问,经常设问,可以使学生异常兴奋,议论纷纷。政治课教师要做到:以问题切入,以问题引导,以问题过渡,以问题深化;在设问质疑,答疑解惑,师生互问互答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3)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并结合优良的教学传统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使得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进入了课堂。一堂课的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动画、图片、材料文档等,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有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当然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度的、有效的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使用板书这种传统的有益的教学手段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名称、知识要点、学生回答的、老师设计的、主板书、副板书等,一堂课后留在黑板上的内容一目了然。这是板书这种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所在,对学生记录、复习回顾有用,是值得继承和保留的优良传统。

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课堂教学 提高途径 高中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学习要求,在高中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方法以及教师教学方式方面给出了建议。根据新课标要求,为提高高中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必须要通过一些途径来实现,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途径与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感兴趣,就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活跃,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激发和强化学习内在的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果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那学习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任务和负担,而是一种心理内在的需求,当学习者一旦找到学习的快乐,就会自然产生一种学习的自觉意识和欲望,就能真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最基本的有两点:首先是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和广泛的知识涉猎面,对学生来说,他不可能对一节照本宣科式的甚至连知识都讲不清楚的课感兴趣,教师有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讲

课时才能做到深入浅出,才能把课讲精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是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建立一个和谐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在知识传授、道德引导方面是师,在人格尊严、情感交流方面是友。学生在情感上认同教师、信任教师,自然就会“爱屋及乌”,发起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反之,如果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学生也会“恨屋及乌”,把对教师的这种不满、愤恨转移到他所教学科上来,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1]

二、转变观念、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

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总是希望学生了解更多,生怕学生不懂而讲授过多

,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消化吸收的时间,使学生获益较少,效率低下。为此,要提高课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说教者”的形象和“灌输者”的地位,树立平等的师生观,在课堂上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把学习的主

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的、活跃的、发展的学习主体。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提高课堂实效,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练习,优化板书设计等。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许多概念和原理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为了避免这种枯燥,确保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新课程标准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丰富拓展课程资源,二是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开发运用课堂、教材等多种课内外教学资源,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充满生机。高中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当遇到的问题悬念越大,大脑就会越兴奋地积极思考。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将思想政治课中的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而且使学生兴趣盎然。此外,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较传统教学的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学科目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中高度抽象的内容,仅语言难以阐述,将之利用多媒体设计成动态的课件展现于学生面前,在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 增强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社会生活,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引导思想政治生活化,首先要让高中生关注社会生活。新教材中的四个版块都是直接与高中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内容。而且每一讲的开始都已经设置好了情境导入、思想政治分析和情景正确回归,这样几个目的。把思想政治知识融入到生活去发现、去解决,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就把我们的教学从课堂和书本中解放了出来,我们要先关注社会生活,再去学习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可以把死的知识变活,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其真正从课堂走进生活,做到知识与生活的无缝对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走出课堂之后,可以做一些专题活动,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走进家庭,融入社区,从思辨的角度去学习新知,发挥出思想政治的鲜活生命力,否则就会使教学活动产生窒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还要注重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自主感受,用体验式教学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让其更加生动地融入教学过程。

五、延伸政治课堂,增强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结合时事教育,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阐明的基本理论观点。”因此,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延伸政治课堂,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及对生活现象的敏感性,以引导他们用已掌握的政治知识,分析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思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责任感。如在学习《生活与消费》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市场上的经济现象,使学生了解商品的价值、价格及影响价格的因素,使他们懂得经济规律,从而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尤其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由于市场的开放,西方多元化思想也逐渐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使得人们产生一些不正当的消费观和拜金主义。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西方的物质文化很感兴趣,如大多数中学生都喜欢肯德基、麦当劳,喜欢名牌服装等奢侈品,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如果对这种现象不加以引导,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把教学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在实际生活中教育学生,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使学习和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林叶成.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12,5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综合探究课 课堂教学 问题 对策

一、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概述

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设置,给学生提供质疑、探究与讨论的机会,要求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探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引领学生去观察,去感悟,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进一步开拓视野,深入思考,经历实践,培养主动探究精神,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这样一种全新的综合探究教学中,学生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困难,有时甚至感到茫无头绪,思想政治教师除了帮助引导外,更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脆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潜能。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了解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组织自己所带的研究生、本科生,利用国培顶岗支教及教育实习的机会,选取江西省永新、九江、修水、余干、万年、宁都等十个县市20所普通高中(每校选1个文科班50人;2个理科班100人)30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关于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实效性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0 份,收回2985份,有效份数2952份。与此同时,我们还对部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调查、访谈,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听课发现,新课程改革后,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距离拉近,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跃起来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积累了很丰富经验,但我们也发现综合探究课在教学中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具体的教学实践之间仍有一定距离,从而导致教师课堂行为与新课程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的怪异现象。值得思考,更需要我们提出相应的对策。

1.受现行高考制度影响,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开设举步维艰

由于社会舆论一直渲染着一切为高考让路,众多学子也为日后前途而夜以继日“奋力拼搏”,去挤那独木桥--高考,基本上所有的学子父母都视高考为唯一出路。不少教师也希望自己所教学生高考能考出好成绩,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这样一种思想意念支配下,任何教学行为只要不与高考直接挂钩就得往后摆一摆,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无形中就充当着这样尴尬的角色,其处境和命运可想而知。他们认为组织综合探究活动会影响学习,对综合探究能力的培养那是以后的事。据调查统计得知,在高中阶段每个学生要学习思想政治4门必修课,2门选修课。教学内容多任务重,而高一学生每周只有2节思想政治课,即使是高二文科班学生每周也只有5节思想政治课。可见,思想政治课课时是很紧的。而要有效开展一次综合探究活动,从确定探究主题,到最后的总结反思,至少需要一周时间,而高中学习科目众多,每门课都有综合探究课,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本来就少,没时间组织活动。所以,只能选用传统授受式教法来组织综合探究课教学。调查数据显示,57.8%的学生表示“现阶段老师在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普遍使用的教法是讲解和提问为主”, 10.1%的学生表示“教师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回答问题”,32.1%的学生表示“老师从头讲到尾,很少提问”,有29.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家长会出于安全考虑,担心借探究之名,影响学习成绩和升学,不希望学生离开课堂,进入社区等地进行走访调查,而且很多学生家长在周末会给孩子请家教补习,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搜集资料。

2.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忽视学生情感的内在升华

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多数教师能通过钻研《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堂上设置了许多探究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质疑辩论等多种形式轮番上阵,整堂课热闹生动,学生激情倍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对人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但透过这繁华的表面,我们仍能感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虽然课堂上出现了抢答、辩论等感人场面,特别是班上同学异口同声回答问题,表面热闹,有时觉得有华而不实之感。不能只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学生情感的内在升华。我们在一线课堂看到的是,有的老师只要有问题,无论难易都要小组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却只给学生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进入讨论状态,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特别是有的老师把全班60多个学生从左到右分成4个小组进行讨论,第1排的学生与第8排的学生间隔这么远,根本不可能进行讨论。结束时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自然是这个小组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担当,学习差的学生在小组中不管有没有搞懂都无所谓,他们更多的是听众,甚至连听众都不愿意当,干脆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有的教师为完成事先设置好的探究题,课前就指定几位学生去准备,适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能力被框定在某一小部分人的圈子里,使那些有点能力,但不是很好,有话想说的学生,却失去了尝试机会,成为一个凑热闹的“观众”。对学生而言,合作前没有认真思考,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

3.综合探究机械单调,教学方法缺乏新意

笔者调查走访发现有的教师在综合探究课教学时,教学形式也显得比较简单,不管是那种类型的综合探究课一律采用课题研究的方法开展教学,其结果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老师疲惫,学生更加疲惫,事倍功半,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种为探究而探究往往容易导致简单模仿,将探究降格为模仿,并没有达到探究的真实目的。有的示范课,仍然会为了“迎合”评课标准而设计出不少教学环节。学生异口同声说出正确答案的同时,学生的思维实质并没有参与问题的讨论。课堂不是教师一人表演的舞台。它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和互动的舞台。课堂应该是引发学生发展的场所。通过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并在发展各项能力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因此,课堂要进行有效提问、有效交流、有效评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处处体现精致化、体现有效性。

4.课堂教学难以调控,不敢放手学生参与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但老师们经常会感到活动放开容易收起难,故有的老师干脆让学生少讨论、少合作,很显然,这与新课程教学理念是相悖的,教师只有恰当地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生的思想趋于成熟,思维趋于深刻。因此,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就不应该是为了让学生开心而设计几个小品或笑话;也不应该以知识为核心来设计相关活动。更应该做的是:让学生轻松的同时,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解决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点燃学习激情

从新课程改革角度看,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是与以前不同的。教学活动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归根到底将取决与学生参与的态度、状态和程度。如果没有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没有学生自始至终地动手、动脑,教师的教学目标、计划乃至费时费力所做的实践活动都将流于形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如《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在探究时先分小组进行,明确各自的探究目的与责任。在各自分工后同学们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提炼,最后派代表到课堂上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引导。 在分组合作探究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提倡答案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分组分类展示探究成果,允许各组之间相互质疑,展开辩论,思想在碰撞中拓展和深化。在共同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客观地、辩证地分析和思考问题,而且也体验到了合作探究的愉悦,提高了学生参与水平、解决复杂问题并促进差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2.注重交流互动,构建和谐课堂

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是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此,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保持最佳状态。如教师保持积极心态,保持课堂上学识渊博,朴实大度的风貌,保持生动有趣而又认真严谨的态度,和蔼可亲的形象,不偏不倚的胸怀,这样就会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较高威信。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感染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其次,课堂上学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显得也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尊重鼓励、关心帮助,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感受,以及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发现并掌握学生的思想感情脉搏,巧妙消除学生之间有形无形的误会和隔阂,杜绝胡乱猜测和鄙视其他学生的现象。让全体学生共同感受到整个班集体的课堂是每个学生的课堂,是互相团结,共同提高的课堂。

3.由浅入深,提高课堂效益

综合探究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新颖别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探究中提高思想素质。如《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基于学生对《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运用能力,综合探究课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对有关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了解更加系统更加全面,从而在行动上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特别是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的观点比较抽象,理论概括性强,学生较难理解。如何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兴趣的知识呢?在课题设计时特别注重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与学生关注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有兴趣去探究。首先,在课前让学生分别去收集、查阅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相关资料,并准备好交流发言稿。其次,在问题设问上不能面面俱到,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以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的观点为依据,联系学生最感兴趣的身边小事为依托,收集经典案例。最后,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发展观内涵和哲学依据,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

4.求真务实,综合利用课内外资源

求真务实要求我们务实效、办实事、重实绩。着眼现实的发展变化,从发展的视角去探求“真知”,找出规律,制定对策;从变化的观点去务出“实事”,找准突破口。

首先,既要利用教材资源,又要跳出教材搜索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如配合知识点“劳动与就业”的学习,以“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这一探究课为例,让学生体验就业中不同观念,然后加以辨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活动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收集材料。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提出要求,给学生科学性的建议。先带着学生把教材相关的要求深刻认识和领会,比如要干什么、怎么干,同学之间协作,探讨,师生互议共评,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准备哪些材料。

其次,借助网络收集材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网搜索相关知识,做好材料的筛选和整理。把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筛选和交流,要求每个小组有针对性的对材料进行分析,把这些资料进行共享。使学生不仅提高分析能力,且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集体智慧、合作学习的快乐。

第4篇

一、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

其次,教师要注意教学案例的新颖性:针对教材的滞后性,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从而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最后,教师要注意在讲授时寓教于“乐”,提高兴趣。政治课的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到有无比的乐趣,能够在这种乐趣中比较轻松愉快地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不会学得那么累。如用学过的知识组织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社会调查等活动,尤其是辩论会和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参与性极高,一开展这样的活动,笑声此起彼伏,在这样快乐的气氛中,学生有很大的收获。针对内容的抽象性,教师要想办法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应恰当利用讨论教学法、德育渗透法、丰富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政治课教学,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

三、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政治课教学要一改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的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上课前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使“思想政治”课堂所要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下课后,通过讲演、讨论、模仿等活动深化思想认识,使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冲出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质量 探索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现在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空洞,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厌学的局面。如何改进这种教学局面,提高教学质量呢?我在农村初级中学任教初中思想政治课多年,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端正教学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探究新方法,从而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认为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几年来,我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下面就我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因此,我们通过认真分析和考察后,根据我校初三学生实际状况,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

1、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

2、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

3、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实效。

二、“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我们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上课时,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对课文理解要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基础。现行的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一改往日古板陈旧的编排模式,设置了想一想、议一议、阅读与思考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打破了教师包揽讲课的一统格局。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确定学生自读和思维的重点。然后教师把学生在自读中提出的有价值的、体现教材重点、难点的问题,加以梳理,形成几个重点问题,逐一加以解决。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经过独立思考的、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意见、看法。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课堂生动活泼,加强教学的情趣性。政治理论本身抽象性、逻辑性很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更要讲究授课的艺术。要做到语言表达要生动幽默。教师在讲授概念、阐述理论观点时,语言表达切忌平铺直叙,而要生动形象。改革课堂教学,还必须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恰当地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三、“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同时,十分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把这个“准”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

要耐心辅导,逐步提高。在课外,要组织差生给予耐心辅导,特别像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基础差,只有耐心辅导,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如我经常利用早晚自修等课余时间,每次组织几名差生,给予耐心辅导主要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而且针对差生知识的缺漏,循序渐进,多启发、多引导,鼓励他们,使大部分差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教学上要充分考虑到差生的接受能力,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关键在课内,功夫在课外”,也就是在平时。在课外,要组织差生给予耐心辅导,特别像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基础差,只有耐心辅导,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辅导中,主要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而且针对差生知识的缺漏,循序渐进,多启发、多引导,鼓励他们,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而学有信心。台下十年功,台上几分钟,经过一年的努力,大部分差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四、“精”,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 同时,我们也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三对口:教材与大纲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考得好。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应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应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重视辅导和转化差生,只有这样,政治课教学才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以上观点.是我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出来的一些关于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肤浅认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北师大出版社

第6篇

一、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讨论的效果

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的课堂教学都少不了讨论的环节,如何让讨论有益、高效是一个难题。讨论的环节如果引入了思维导图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讨论开始的时候,由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大家发言的核心内容,然后整理同学的发言。针对整理的几个方面,再进行深入的讨论。如此发散,层层深入,达到了深化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了讨论时的跑题。例如,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一《消费及其类型》时,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问题: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的组长负责整理发言。学生的发言整理如下:

王同学:收入会影响消费。有了钱,才能消费。

李同学:如果自己将来有好工作,收入稳定,现在可以多花一些。

杜同学:商品贵就不买了,商品便宜就多买些。商场超市降价促销的时候我都去买些便宜货,物美价廉嘛!

梁同学:离我们家近的商场我更愿意去,省时间。

田同学:同学买啥我买啥,不丢面子。

赵同学:我买的东西一定要比同学的贵,这样才有派头!

钱同学:我觉得富人更愿意消费,我们这些穷人想花钱买不起。

小组长帮助整理如下图:

整理后,小组在归纳好的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再形成结论。

最后把讨论的结果整合好。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大大提升讨论的时效性。利用有限的时间对问题进行了充分、全面、有针对性的讨论。

二、用思维导图来讲解知识比较生动、清晰

教师在解释一个政治知识或概念时,可以用思维导图,这样就可以比较明确、全面的概括知识。比如讲股票这种投资方式时,我们可以把股票的含义、特点、构成、作用放在一起制作导图。讲“税收”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既简单又明了,学生也易于掌握。

三、用思维导图进行新课知识总结生动、流畅、体现个性

思维导图的第三个作用就是可以用来总结新课知识。 以前的网络图能清晰的概括知识,但是比较乏味单一。思维导图则不同,他可以根据框题内容进行不同的创意,而且图文并茂,这使得思维导图十分的生动、有趣、可以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实现课本内容的良好记忆。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也是学生的创作过程,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思维导图来展示个性,体现创新,获得成就感。下面是我自己用电脑制作的两个思维导图:

我们可以看出思维导图给了我们很多的发挥空间,即展示了思维的流程,又可以利用图片来联想记忆,既生动又形象,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总结方式。

四、用思维导图来复习事半功倍

第7篇

关键词:体验情境;情感体验;课堂体验;实践体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乐学”“善学”,就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一个有效教学的平台,而体验式教学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有效平台。下面我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开展谈几点认识。

一、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操作流程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操作流程是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入境感受;然后结合所创设的情境设计导思问题,让学生思考、感悟;接着引导学生陈述内心感受;最后进行实践检验,引导学生把体验后形成的情感、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检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中,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2010年感动中国的获奖者――王万青扎根草原42年,拼桌子为牧民动手术的事迹和刘丽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上百位贫困学生的事迹, 创设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情感世界,获得情感、心理体验,引感上的共鸣。然后我以这一情境为切入点设计了“以上两位人物哪里最感动你?为什么感动你?对你有何启示?”的导思问题展开讨论,为学生创设了体验式教学的课堂氛围,把学生浓厚的感情升华为深刻的反思。针对上述问题,学生各抒己见,陈述不同感受,自然而然得出“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的结论。最后进行实践检验,让学生当堂采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人的价值的感悟,将教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品质。

二、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是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前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理解并赏识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信任、民主、尊重、理解,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感化,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调整学生的认知行为。

例如:在《经济生活》“征税和纳税”教学中,我在讲授“税收的基本特征”这一理论问题时,先以谈心的方式,请学生联系“中奖要缴税”的图片谈谈:假如你买彩票中了500万元的大奖,你愿不愿意缴税?如果让你买利率很高的国债呢?这说明什么问题?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然后引出“为什么缴税后没有直接的回报?”“不缴税行不行,为什么?”“少缴税行不行,为什么?”“由此可以得出税收具有哪些特征?”四个问题,并认真倾听学生的真实感受,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有亲身经历的学生得到亲身体验,在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加以理性引导。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课堂体验感悟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的课堂体验,使学生从体验中获得认知,升华思想,得到感悟,内化品德,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

(1)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挖掘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情境,把抽象的理论寓于感性生活的现象之中,采取辩论、多媒体运用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体验意识,使学生从课堂体验中得到感悟。

例如在学习“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这一内容时,我先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小李和小陈原来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最近因小陈发现小李在期中考试中作弊,当场果断举手,告诉老师,致使两人“反目为仇”。然后利用这一情境引发学生辩论:小陈该不该揭发小李在期中考试中作弊?学生讨论后,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朋友之间的友谊最重要,不能因为这点小事伤和气,所以就当作没看见,继续做卷子,没有必要告诉老师。”有的说:“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自己对知识的占有程度和运用能力,应凭本事,而不能靠作弊。诚实做人体现在各个方面,同样体现在考试上。如果考试不及格可以补考,但做人如果不诚实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所以还是告诉老师好。”……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经过辩论,观点渐趋一致,认为当发现自己的好朋友考试作弊时,要帮助朋友改正错误,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还是告诉老师,让老师协助,帮朋友改正错误。通过上述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亲身体验,在亲身体验中深切地感悟到解决思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

(2)用“实物演示” 创设情境。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实物演示”创设情境,向学生演示有关实物,可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注意力,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体验,在课堂体验中得到感悟,更好地理解和牢固记忆教材中所学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拍摄反映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和家乡生活变化的照片,课堂上我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照片作为实物情境,让学生谈谈家庭、家乡的变化以及面对不同的照片的感想。学生在这一实物情境中,经过相互交流,获得了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实践体验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实现自我领悟,形成自己的行动方式。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座谈、访问、实地考察等形式亲自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实践体验,领悟做人道理,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后,我要求学生调查本班或本寝室同学零用钱开支情况,并对调查结果作出评价,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生经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同学的零用钱用于零食、同学聚会等非必要性消费开支,在消费中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没有合理的消费观。对此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一是家长应适当教育并控制孩子零花钱的数额,对孩子的储蓄行为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其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二是学校可以开展以廉洁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中学生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合理使用零花钱。三是个人在使用零花钱时,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定要想想这些东西是否非买不可,如果仅仅因为别人有了自己就要买,那无疑是浪费。另外,同学之间适当的聚会无可厚非,但应该以节约为主。如果家长每月固定给予零花钱,应该在扣除必要的开支外学会将结余的钱存起来。这一调查活动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中获取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进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会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以课内体验和课外体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生成知识,通过体验获得发展,这对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长城.《税收及其种类》教学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8).

第8篇

一、改变学生对于政治课的观念,增强其主动学习意识

俗语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个领域都离不开通晓政治学科的相关人才,也更离不开具有高政治素养的人。在初中阶段,政治课程担负着其重任,在初中的学习与生活中,正是学生需要形成正确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其政治课程也正是源于此而开设。因而,在初中教学阶段,无论是学校、社会、家庭或者教师都有义务教导学生加深对政治课程的重视,以此来指导其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成长,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政治课该有的兴趣。除此之外,学生自己应该转变对政治课过去的认识,应该把对政治课的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当作是可以培养自己德育以及智育的课程,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化为现有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让自己在慢慢的调整过程中产生对知识渴望的兴趣。

二、精心准备并讲好开头,增加政治课的吸引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能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更不易集中,其掌握的知识也不会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就受到影响。那怎样才能讲好开头呢?首先,教师必须对教材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其次,教师还要仪表端庄,亲切和蔼,信心十足。再次,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条理要清楚,要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走进教室时精神倦怠,讲话有气无力,没有条理,就不难想象学生的状况会怎样,整体教学必然要受影响。

三、运用恰当有趣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政治课由于难度大,可能相对来说比较难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等,突破难点,激发兴趣。例如,在讲初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又会觉得枯燥。我在讲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一员外家有四位女婿,分别是文人、做官的、经商的、种田的。有一天,他们在员外家同桌饮酒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便望雪兴叹对起诗来。身分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诗句。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为什么他们对下雪的认识不一样?②他们的不同身份,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记忆得很牢固,很久都不会忘记。

四、运用网络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富有兴趣的东西,特别能引起人的思维。因此有人说“兴趣是天才”“兴趣是智力之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所以,激发兴趣成了当代教学的主旋律。网络教育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静止的语言文字“生动”起来,促使学生为之愉悦,为之兴奋,以致产生浓浓的兴趣。若学生能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网络课件,则更能引发他们的兴趣。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网络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超级链接”这一手段,通过对一些关键字建立“链接”,随时从单个词“链接”出去,转到网络庞大的资料库中搜索出相关的信息和背景资料,从而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校园网的主要功能是:学生学习功能、教师备课教学功能、教务管理功能、行政管理功能和对外交流功能。在教育技术的定义中,也体现了这种要求。可见,“促进学习”是教育技术的惟一目的,无论教育技术的技术含量有多高,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功能多完善,但最终的落脚点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不断积累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较强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往往学习兴趣不大。这就要求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探索并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巧妙适当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诱发其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启迪学生的聪明智慧,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主体作用的发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课堂提问艺术的把握则是提问效果好坏的关键。

一、课堂提问的范围要适中,不宜过大

在教学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这堂课时,由于课堂问题范围太大,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和问题:

书本案例:结合书本第65页,谈谈应该怎样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由于这一问题范围较大,学生回答的难度系数不小,很多学生欲言又止。为了突破这一问题的局限性,我设计了几个范围更小的问题:1.当今经济形势下,你认为是该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还是紧缩性财政政策?学生做出选择后,再进一步继续追问:2.能不能说说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理由?这样课本上的大问题肢解后变成了范围更小的问题,就能有效降低问题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提问要有指向性和顺序性

课堂提问的指向性是指提问要做到表述清楚、目的性清晰。一个模糊不清的问题可以有很多不确定的答案,学生思考时就会没有方向感,回答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而且会浪费很多课堂时间。例如,教师想让学生总结我国在“舟曲救灾”中的做法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就不能问:“从舟曲救灾中你们注意到了什么?”而应该问:“我国在舟曲救灾中的做法反映了哪些哲学道理?”后者相对于前者来说更具有目的性,学生思考的方向会集中在哲学这一范畴,不会茫茫然找不到方向感。另外,课堂提问还要注意顺序性。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和教材实际从三个角度进行提问,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前者是浅层次的质疑,后两者则是深层次的问难。

三、多样的教学形式与多种提问方式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民主、互动、交流开放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劳动者与就业》之前先设置“怎样理解就业”、“我国就业现状怎样”、“劳动者就业权益状况怎样”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网查看、请教家长或与周围人沟通,去了解我国的现实就业情况和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多样的教学形式与多种提问方式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主动帮助和带动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共同进步,在培养学生自主性与合作精神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智慧的发展。

四、结合社会关注点设问,增强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于理论性强且抽象,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对于缺乏社会实践的学生来说存在许多困惑,较难理解和掌握,但又与现实生活和时事密切相关。所以可将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或社会时事热点融入政治课教学内容中,将理论付诸实际,将抽象化为有形。例如:在讲“市场经济缺陷”时,播放“奶制品检出三聚氰胺事件”相关视频,首先让学生了解奶粉事件造成的惨痛后果,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提出“造成惨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类似现象或事件还有哪些”、“如何防止事件和类似现象发生”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质检总局对奶粉事件中渎职质检人员的严处,及针对奶粉事件的一系列公告,从时事热点中直观感知问题,并通过思考和深省,分析问题的缘由,探究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措施。

五、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提问艺术”的注意事项

1.积极聆听。一般来说,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面带微笑走近该生,给予亲密注视,不打断学生的回答,并给出非语言信号(如点头、眼睛接触、赞同声)”。记住回答者所讲的内容并在其回答完毕后准确复述,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很好的鼓励。

2.明确态度。对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要有明确态度,教师绝不能不置可否、不作任何评价、不了了之,否则既无益于弄清问题,又会使学生尴尬。教师的评价要中肯,既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成就感而滥用表扬、赞赏,又不能为了加深学生印象而大加批评、横加指责。

3.鼓励求异。要激励学生探索作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一问多思、一问多答、一问多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等结论,不能信手掐灭了学生迸发出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