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14:27
导语:在高中思想政治课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一、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
归纳来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效率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新课程改革重视减轻学生的负担,要用一学期的时间完成以前两学期的教学任务,这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另一方面,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效率是学校客观实际的需求。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农村学校,现有生源在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缺乏,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面对这样的教学实际,要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加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恰当运用教学手段
充分展示人格魅力一堂课只有有了明确合理的目标,师生才有正确的活动方向,教学效果就有了检验的标尺,制定教学目标怎样才能合理呢?一是要研究学生的学情,看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那些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恰当地降低目标,或分步达成目标。对于那些内容简单的知识,就可以恰当地提高或增加目标。在运用教学手段时要和教学目标相符合,避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相互脱节。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学目标是教学手段的灵魂,教学手段是教学内容的支撑。教师必须把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统一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要使课堂成为有效课堂,与老师的学术水平、精神状态以及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下工夫,还要在自己身上下工夫,提高自身素养和品位,增强人格魅力和影响力。
(2)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面对蓬勃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和渴求新知识新思维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提倡有激情、有微笑的政治课教学,即快乐教学。政治课课堂教学尤其要将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政治课课堂教学常用的情境包括认知情境、情感情境、问题情境,这里简单谈谈问题情境的创设。所谓问题情境,即以质疑的方式而创设的教学情境。问题情境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前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要善于设问,经常设问,可以使学生异常兴奋,议论纷纷。政治课教师要做到:以问题切入,以问题引导,以问题过渡,以问题深化;在设问质疑,答疑解惑,师生互问互答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3)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并结合优良的教学传统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使得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进入了课堂。一堂课的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动画、图片、材料文档等,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有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当然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度的、有效的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使用板书这种传统的有益的教学手段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名称、知识要点、学生回答的、老师设计的、主板书、副板书等,一堂课后留在黑板上的内容一目了然。这是板书这种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所在,对学生记录、复习回顾有用,是值得继承和保留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课堂教学 提高途径 高中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学习要求,在高中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方法以及教师教学方式方面给出了建议。根据新课标要求,为提高高中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必须要通过一些途径来实现,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途径与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感兴趣,就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活跃,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激发和强化学习内在的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果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那学习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任务和负担,而是一种心理内在的需求,当学习者一旦找到学习的快乐,就会自然产生一种学习的自觉意识和欲望,就能真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最基本的有两点:首先是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和广泛的知识涉猎面,对学生来说,他不可能对一节照本宣科式的甚至连知识都讲不清楚的课感兴趣,教师有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讲
课时才能做到深入浅出,才能把课讲精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是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建立一个和谐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在知识传授、道德引导方面是师,在人格尊严、情感交流方面是友。学生在情感上认同教师、信任教师,自然就会“爱屋及乌”,发起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反之,如果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学生也会“恨屋及乌”,把对教师的这种不满、愤恨转移到他所教学科上来,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1]
二、转变观念、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
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总是希望学生了解更多,生怕学生不懂而讲授过多
,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消化吸收的时间,使学生获益较少,效率低下。为此,要提高课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说教者”的形象和“灌输者”的地位,树立平等的师生观,在课堂上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把学习的主
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的、活跃的、发展的学习主体。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提高课堂实效,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练习,优化板书设计等。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许多概念和原理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为了避免这种枯燥,确保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新课程标准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丰富拓展课程资源,二是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开发运用课堂、教材等多种课内外教学资源,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充满生机。高中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当遇到的问题悬念越大,大脑就会越兴奋地积极思考。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将思想政治课中的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而且使学生兴趣盎然。此外,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较传统教学的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学科目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中高度抽象的内容,仅语言难以阐述,将之利用多媒体设计成动态的课件展现于学生面前,在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 增强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社会生活,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引导思想政治生活化,首先要让高中生关注社会生活。新教材中的四个版块都是直接与高中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内容。而且每一讲的开始都已经设置好了情境导入、思想政治分析和情景正确回归,这样几个目的。把思想政治知识融入到生活去发现、去解决,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就把我们的教学从课堂和书本中解放了出来,我们要先关注社会生活,再去学习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可以把死的知识变活,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其真正从课堂走进生活,做到知识与生活的无缝对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走出课堂之后,可以做一些专题活动,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走进家庭,融入社区,从思辨的角度去学习新知,发挥出思想政治的鲜活生命力,否则就会使教学活动产生窒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还要注重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自主感受,用体验式教学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让其更加生动地融入教学过程。
五、延伸政治课堂,增强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结合时事教育,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阐明的基本理论观点。”因此,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延伸政治课堂,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及对生活现象的敏感性,以引导他们用已掌握的政治知识,分析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思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责任感。如在学习《生活与消费》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市场上的经济现象,使学生了解商品的价值、价格及影响价格的因素,使他们懂得经济规律,从而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尤其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由于市场的开放,西方多元化思想也逐渐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使得人们产生一些不正当的消费观和拜金主义。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西方的物质文化很感兴趣,如大多数中学生都喜欢肯德基、麦当劳,喜欢名牌服装等奢侈品,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如果对这种现象不加以引导,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把教学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在实际生活中教育学生,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使学习和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林叶成.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12,5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综合探究课 课堂教学 问题 对策
一、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概述
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设置,给学生提供质疑、探究与讨论的机会,要求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探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引领学生去观察,去感悟,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进一步开拓视野,深入思考,经历实践,培养主动探究精神,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这样一种全新的综合探究教学中,学生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困难,有时甚至感到茫无头绪,思想政治教师除了帮助引导外,更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脆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潜能。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了解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组织自己所带的研究生、本科生,利用国培顶岗支教及教育实习的机会,选取江西省永新、九江、修水、余干、万年、宁都等十个县市20所普通高中(每校选1个文科班50人;2个理科班100人)30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关于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实效性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0 份,收回2985份,有效份数2952份。与此同时,我们还对部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调查、访谈,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听课发现,新课程改革后,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距离拉近,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跃起来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积累了很丰富经验,但我们也发现综合探究课在教学中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具体的教学实践之间仍有一定距离,从而导致教师课堂行为与新课程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的怪异现象。值得思考,更需要我们提出相应的对策。
1.受现行高考制度影响,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开设举步维艰
由于社会舆论一直渲染着一切为高考让路,众多学子也为日后前途而夜以继日“奋力拼搏”,去挤那独木桥--高考,基本上所有的学子父母都视高考为唯一出路。不少教师也希望自己所教学生高考能考出好成绩,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这样一种思想意念支配下,任何教学行为只要不与高考直接挂钩就得往后摆一摆,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无形中就充当着这样尴尬的角色,其处境和命运可想而知。他们认为组织综合探究活动会影响学习,对综合探究能力的培养那是以后的事。据调查统计得知,在高中阶段每个学生要学习思想政治4门必修课,2门选修课。教学内容多任务重,而高一学生每周只有2节思想政治课,即使是高二文科班学生每周也只有5节思想政治课。可见,思想政治课课时是很紧的。而要有效开展一次综合探究活动,从确定探究主题,到最后的总结反思,至少需要一周时间,而高中学习科目众多,每门课都有综合探究课,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本来就少,没时间组织活动。所以,只能选用传统授受式教法来组织综合探究课教学。调查数据显示,57.8%的学生表示“现阶段老师在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普遍使用的教法是讲解和提问为主”, 10.1%的学生表示“教师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回答问题”,32.1%的学生表示“老师从头讲到尾,很少提问”,有29.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家长会出于安全考虑,担心借探究之名,影响学习成绩和升学,不希望学生离开课堂,进入社区等地进行走访调查,而且很多学生家长在周末会给孩子请家教补习,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搜集资料。
2.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忽视学生情感的内在升华
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多数教师能通过钻研《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堂上设置了许多探究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质疑辩论等多种形式轮番上阵,整堂课热闹生动,学生激情倍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对人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但透过这繁华的表面,我们仍能感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虽然课堂上出现了抢答、辩论等感人场面,特别是班上同学异口同声回答问题,表面热闹,有时觉得有华而不实之感。不能只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学生情感的内在升华。我们在一线课堂看到的是,有的老师只要有问题,无论难易都要小组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却只给学生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进入讨论状态,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特别是有的老师把全班60多个学生从左到右分成4个小组进行讨论,第1排的学生与第8排的学生间隔这么远,根本不可能进行讨论。结束时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自然是这个小组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担当,学习差的学生在小组中不管有没有搞懂都无所谓,他们更多的是听众,甚至连听众都不愿意当,干脆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有的教师为完成事先设置好的探究题,课前就指定几位学生去准备,适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能力被框定在某一小部分人的圈子里,使那些有点能力,但不是很好,有话想说的学生,却失去了尝试机会,成为一个凑热闹的“观众”。对学生而言,合作前没有认真思考,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
3.综合探究机械单调,教学方法缺乏新意
笔者调查走访发现有的教师在综合探究课教学时,教学形式也显得比较简单,不管是那种类型的综合探究课一律采用课题研究的方法开展教学,其结果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老师疲惫,学生更加疲惫,事倍功半,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种为探究而探究往往容易导致简单模仿,将探究降格为模仿,并没有达到探究的真实目的。有的示范课,仍然会为了“迎合”评课标准而设计出不少教学环节。学生异口同声说出正确答案的同时,学生的思维实质并没有参与问题的讨论。课堂不是教师一人表演的舞台。它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和互动的舞台。课堂应该是引发学生发展的场所。通过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并在发展各项能力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因此,课堂要进行有效提问、有效交流、有效评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处处体现精致化、体现有效性。
4.课堂教学难以调控,不敢放手学生参与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但老师们经常会感到活动放开容易收起难,故有的老师干脆让学生少讨论、少合作,很显然,这与新课程教学理念是相悖的,教师只有恰当地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生的思想趋于成熟,思维趋于深刻。因此,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就不应该是为了让学生开心而设计几个小品或笑话;也不应该以知识为核心来设计相关活动。更应该做的是:让学生轻松的同时,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解决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点燃学习激情
从新课程改革角度看,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是与以前不同的。教学活动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归根到底将取决与学生参与的态度、状态和程度。如果没有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没有学生自始至终地动手、动脑,教师的教学目标、计划乃至费时费力所做的实践活动都将流于形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如《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在探究时先分小组进行,明确各自的探究目的与责任。在各自分工后同学们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提炼,最后派代表到课堂上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引导。 在分组合作探究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提倡答案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分组分类展示探究成果,允许各组之间相互质疑,展开辩论,思想在碰撞中拓展和深化。在共同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客观地、辩证地分析和思考问题,而且也体验到了合作探究的愉悦,提高了学生参与水平、解决复杂问题并促进差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2.注重交流互动,构建和谐课堂
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是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此,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保持最佳状态。如教师保持积极心态,保持课堂上学识渊博,朴实大度的风貌,保持生动有趣而又认真严谨的态度,和蔼可亲的形象,不偏不倚的胸怀,这样就会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较高威信。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感染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其次,课堂上学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显得也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尊重鼓励、关心帮助,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感受,以及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发现并掌握学生的思想感情脉搏,巧妙消除学生之间有形无形的误会和隔阂,杜绝胡乱猜测和鄙视其他学生的现象。让全体学生共同感受到整个班集体的课堂是每个学生的课堂,是互相团结,共同提高的课堂。
3.由浅入深,提高课堂效益
综合探究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新颖别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探究中提高思想素质。如《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基于学生对《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运用能力,综合探究课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对有关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了解更加系统更加全面,从而在行动上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特别是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的观点比较抽象,理论概括性强,学生较难理解。如何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兴趣的知识呢?在课题设计时特别注重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与学生关注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有兴趣去探究。首先,在课前让学生分别去收集、查阅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相关资料,并准备好交流发言稿。其次,在问题设问上不能面面俱到,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以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的观点为依据,联系学生最感兴趣的身边小事为依托,收集经典案例。最后,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发展观内涵和哲学依据,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
4.求真务实,综合利用课内外资源
求真务实要求我们务实效、办实事、重实绩。着眼现实的发展变化,从发展的视角去探求“真知”,找出规律,制定对策;从变化的观点去务出“实事”,找准突破口。
首先,既要利用教材资源,又要跳出教材搜索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如配合知识点“劳动与就业”的学习,以“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这一探究课为例,让学生体验就业中不同观念,然后加以辨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活动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收集材料。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提出要求,给学生科学性的建议。先带着学生把教材相关的要求深刻认识和领会,比如要干什么、怎么干,同学之间协作,探讨,师生互议共评,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准备哪些材料。
其次,借助网络收集材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网搜索相关知识,做好材料的筛选和整理。把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筛选和交流,要求每个小组有针对性的对材料进行分析,把这些资料进行共享。使学生不仅提高分析能力,且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集体智慧、合作学习的快乐。
一、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
其次,教师要注意教学案例的新颖性:针对教材的滞后性,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从而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最后,教师要注意在讲授时寓教于“乐”,提高兴趣。政治课的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到有无比的乐趣,能够在这种乐趣中比较轻松愉快地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不会学得那么累。如用学过的知识组织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社会调查等活动,尤其是辩论会和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参与性极高,一开展这样的活动,笑声此起彼伏,在这样快乐的气氛中,学生有很大的收获。针对内容的抽象性,教师要想办法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应恰当利用讨论教学法、德育渗透法、丰富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政治课教学,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
三、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政治课教学要一改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的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上课前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使“思想政治”课堂所要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下课后,通过讲演、讨论、模仿等活动深化思想认识,使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冲出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 教学 质量 提高
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一、提高理论素养,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政治课如何适应时展的要求,更好地从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出发,实现有效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政治教师应适应时展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掌握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育人思想,使教学真正起到传知、育智、育德的作用,不单纯地以考分来衡量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要看学生知识、能力和觉悟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中无视教学效率,以高投入换取高分数低产出的做法,使学生从漫无边际的题海和无休止的考试中解脱出来,实现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与发展。而能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既要明理,更要学 会做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自己去参与、去体验、去探究、去发现的过程,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主体观上的根本改变。教师应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向教师质疑。政治教学只有联系学生的实际,才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二、精心设计教学,把多种教学方法引进课堂
教师工作,是最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创设出轻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建设积极、健康、文明、良好的班集体风貌,认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真正当好教学工作中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教学管理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好伙伴。 社会的进步,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技能的教授者、道德的传播者,他同时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同伴、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支持者和帮助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各种方式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求索。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是灌输式,教师一味地讲解,忽略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教法与学法单一化、机械化。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如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课,主要采用对比法教学,运用相互对立的观点和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明辨是非。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与相应的教育情境,让学生情绪受到感染。针对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注意力比较稳定的特点,应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设计“讲――评――议”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讨论相互启发,用自己的积极思维获得正确的认识。把现代电教手段引入课堂。电化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性,可以弥补教学手段的许多不足,利用电教手段上思想政治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更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如青少年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一课,按照课文内容绘制幻灯片、配画外,播放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现象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合法权益的影像资料,使其有声有色,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受到的教育特别深刻。
三、面向全体、抓两头、促中间、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
一、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讨论的效果
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的课堂教学都少不了讨论的环节,如何让讨论有益、高效是一个难题。讨论的环节如果引入了思维导图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讨论开始的时候,由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大家发言的核心内容,然后整理同学的发言。针对整理的几个方面,再进行深入的讨论。如此发散,层层深入,达到了深化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了讨论时的跑题。例如,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一《消费及其类型》时,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问题: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的组长负责整理发言。学生的发言整理如下:
王同学:收入会影响消费。有了钱,才能消费。
李同学:如果自己将来有好工作,收入稳定,现在可以多花一些。
杜同学:商品贵就不买了,商品便宜就多买些。商场超市降价促销的时候我都去买些便宜货,物美价廉嘛!
梁同学:离我们家近的商场我更愿意去,省时间。
田同学:同学买啥我买啥,不丢面子。
赵同学:我买的东西一定要比同学的贵,这样才有派头!
钱同学:我觉得富人更愿意消费,我们这些穷人想花钱买不起。
小组长帮助整理如下图:
整理后,小组在归纳好的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再形成结论。
最后把讨论的结果整合好。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大大提升讨论的时效性。利用有限的时间对问题进行了充分、全面、有针对性的讨论。
二、用思维导图来讲解知识比较生动、清晰
教师在解释一个政治知识或概念时,可以用思维导图,这样就可以比较明确、全面的概括知识。比如讲股票这种投资方式时,我们可以把股票的含义、特点、构成、作用放在一起制作导图。讲“税收”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既简单又明了,学生也易于掌握。
三、用思维导图进行新课知识总结生动、流畅、体现个性
思维导图的第三个作用就是可以用来总结新课知识。 以前的网络图能清晰的概括知识,但是比较乏味单一。思维导图则不同,他可以根据框题内容进行不同的创意,而且图文并茂,这使得思维导图十分的生动、有趣、可以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实现课本内容的良好记忆。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也是学生的创作过程,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思维导图来展示个性,体现创新,获得成就感。下面是我自己用电脑制作的两个思维导图:
我们可以看出思维导图给了我们很多的发挥空间,即展示了思维的流程,又可以利用图片来联想记忆,既生动又形象,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总结方式。
四、用思维导图来复习事半功倍
【关键词】问题教学;问题误区;问题要求
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教学过程“五要素说”分析而论,包括“政治教师”――“学生”――“政治教材”――“教学手段”――“师生的道德心理氛围”五大要素。教学过程的“五要素说”虽然不是最为科学的教学论观点,但它所揭示的教学同师生的道德心理相关理论是难能可贵的。纵观当令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索得最大价值。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谈些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问题”误区之一:由于问题太浅或太难,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笔者从平时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如何变教材要求为教学问题,变学生新旧知识矛盾为教学问题,或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而组织的教学问题,有随心所问的倾向。其中问题深浅把握失度的现象较为突出。
问题浅是指完全无“认知冲突”,无一定程度的“思考困惑”,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则又太难。过分深奥的问题,同样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如同小孩子摘苹果一样,树上的苹果很高,孩子即使跳得再高,离目标也还是很远,那么他就可能会对苹果失去信心。
“问题”误区之二:教师提问过多,又过分关注教学进度,失去了“问题教学”的应有作用,而且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由于问题太多,而且又要关注教学进度,不少教师往往把一长串问题同时抛给学生,很少考虑到解决不同问题的必要背景,也不考虑学生思考问题的心理因素,再加上解决问题的时间不能保证,结果常常致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是夹生的、肤浅的。
“问题”误区之三:问题的拥有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的解决者也主要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问题本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问题的提出者或说拥有者理所当然是学生,但目前大多数教师是根据教学参考书,根据自己的理解判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现在的“问题教学”最常见的模式或套路是:教师幻灯出示、书面提出或口头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先派代表交流一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一番评价或小结。这样一来,课堂表面看起来是以“问题”为中心,是学生在自主地解决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教师课前设计好的。因而这些问题往往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或者所提问题的思维强度太小,没有张力;或者问题的理性色彩太强,难度太大;或者由于学生没有参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和学常常油水分离,教师讲的学生已掌握,学生的疑点教师不涉及。从“满堂灌”到提问教学是教学的一大进步,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有一种现象不可忽视:相当一部分课堂只将问题当作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就整个思维过程看,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或者有人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看起来学生在积极思考回答,实际上被老师“牵了一回牛鼻子”,课堂的主人仍是教师。有人称之为“问题霸权”。
“问题”误区之四:唯“标准答案”是从,无视学生思维活跃的现象一定程度地存在着。
政治课除了一些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学习本是具有主观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一味遵崇标准答案、削足适履,只能使学生创造力萎缩,最终将引导学生走向思维僵化。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课,课题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师在讲完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价值规律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重新配置”后,出示了一道讨论题:东北某地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鼓励农民发展“银狐”饲养业。一开始由于养殖户比较少,产品供不应求,一到收购季节,皮贩子就上门高价收购,获利丰厚。结果,本地和邻县的其他农户也纷纷扩大养殖,短短二年时间,就由奇货可居变成亏本甩卖也无人问津,不少养殖户纷纷宰杀银狐。农户王二家召开家庭会议,商量究竟是杀还是养?如果你是王二的家庭成员,你主张怎么办?并说明理由。应该说这不失为是一道富有创新性和开放性的好题目。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主张杀,有的学生主张继续养。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主张不仅不杀,而且应该乘机将皮质好的银狐大量低价收购。因为,一方面由于农户大量宰杀,市场将很快由供过于求转变为供求平衡甚至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低价收购,形成垄断效应,就拥有了定价的主动权。”多么富有创造性和经营头脑的天才设想,下面的老师无不啧啧称赞。但令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老师对这个学生说:“此时银狐已严重供过于求,宰杀还来不及,你还异想天开要低价收购。”原来“标准答案”是:“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当某种产品供过于求时,应该停产或转产。”呜呼!一个多么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就这样被扼杀了!学习应该有“标准答案”,但一味遵崇“标准答案”,削足适履,只能使学生创造力萎缩,最终将引导学生走向思维僵化。
一、改变学生对于政治课的观念,增强其主动学习意识
俗语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个领域都离不开通晓政治学科的相关人才,也更离不开具有高政治素养的人。在初中阶段,政治课程担负着其重任,在初中的学习与生活中,正是学生需要形成正确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其政治课程也正是源于此而开设。因而,在初中教学阶段,无论是学校、社会、家庭或者教师都有义务教导学生加深对政治课程的重视,以此来指导其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成长,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政治课该有的兴趣。除此之外,学生自己应该转变对政治课过去的认识,应该把对政治课的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当作是可以培养自己德育以及智育的课程,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化为现有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让自己在慢慢的调整过程中产生对知识渴望的兴趣。
二、精心准备并讲好开头,增加政治课的吸引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能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更不易集中,其掌握的知识也不会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就受到影响。那怎样才能讲好开头呢?首先,教师必须对教材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其次,教师还要仪表端庄,亲切和蔼,信心十足。再次,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条理要清楚,要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走进教室时精神倦怠,讲话有气无力,没有条理,就不难想象学生的状况会怎样,整体教学必然要受影响。
三、运用恰当有趣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政治课由于难度大,可能相对来说比较难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等,突破难点,激发兴趣。例如,在讲初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又会觉得枯燥。我在讲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一员外家有四位女婿,分别是文人、做官的、经商的、种田的。有一天,他们在员外家同桌饮酒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便望雪兴叹对起诗来。身分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诗句。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为什么他们对下雪的认识不一样?②他们的不同身份,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记忆得很牢固,很久都不会忘记。
四、运用网络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富有兴趣的东西,特别能引起人的思维。因此有人说“兴趣是天才”“兴趣是智力之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所以,激发兴趣成了当代教学的主旋律。网络教育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静止的语言文字“生动”起来,促使学生为之愉悦,为之兴奋,以致产生浓浓的兴趣。若学生能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网络课件,则更能引发他们的兴趣。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网络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超级链接”这一手段,通过对一些关键字建立“链接”,随时从单个词“链接”出去,转到网络庞大的资料库中搜索出相关的信息和背景资料,从而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校园网的主要功能是:学生学习功能、教师备课教学功能、教务管理功能、行政管理功能和对外交流功能。在教育技术的定义中,也体现了这种要求。可见,“促进学习”是教育技术的惟一目的,无论教育技术的技术含量有多高,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功能多完善,但最终的落脚点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不断积累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的知识体系本身就很枯燥,再者,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免烦躁。对此,我们必须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要善用故事引入,将一些课外的故事题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巧设悬念,可引发学生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个好的课堂开端,对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探究热情。思想政治课的素材,遍及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就能很好地去探索,并不断加深学习的兴趣。此外,在讨论课上,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言论自由权,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的去探索问题的根源和本质,体会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这样就能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甚至欲罢不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运用到了课堂教学,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课的枯燥性,它可以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和文字传递信息,将思想政治课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可视化的、具有动感的具体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改善课堂教学结构,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采取的都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是,一堂课下来,教师呕心沥血,学生昏昏欲睡,收效甚微。素质教育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担任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课堂上教师要善用语言,语言的魅力和作用是无穷的,一个好的教师,他讲课的语言风格一定是幽默含蓄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记得曾经一位学者说过“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课堂脑力劳动效率”,教师的语言水平越高,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教育性意义也将更大,体现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效果也将更明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求每位同学都是课堂活动组织的参与者,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这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鼓励、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大胆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互动式”的课堂结构,充分调动了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协调性,有助于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质疑的教学活动,能很快地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动态,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间的平等互动,使得二者能够很好地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实现共同进步。
思想政治课要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不应将学生局限在课堂和教材的小圈子里,而应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如选取一些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的典型材料,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学会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提高课堂效率。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的高效性,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于师生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有助于健康向上、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形成,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相反,则必然形成消极、沉闷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负面影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多与学生接触,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争取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时间久了,学生便会对你产生依赖性,愿意同你说知心话,谈学习,谈理想,也更愿意去亲近你,你说的话将在他的心理产生很大的作用,这就是双向交流的效用。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沉浸在愉悦欢快的七分钟学习,教师也可以很好的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教师都是以传授给学生知识为主的,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首先,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并给予正确的知道和分析;其次,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疏通他们内心的障碍,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最后,要引导学生自我约束,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规范自身言行。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教育的本质是学生追求真、善、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为根本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开发学生的心智,张扬自身的个性,形成完善的人格,为学生的今天和明天负责。此外,切勿采取一切向成绩看齐的教学评价方式,不要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只偏爱优等生,歧视差生。相反,要依据科学的多元化评价体制,注重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应因材施教,传输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强化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总之,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效率,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梁盛堂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政治课堂效率.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