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14:33
导语:在固定资产价值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电网企业 固定资产 内部控制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电网企业属国有大型企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保证国家经济健康稳定的增长提供有力的保证,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并在企业不断发展中不断创造更多价值是电网企业应时刻关注的问题。同时,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也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网规模增长迅速,固定资产数量急增,这也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在近几年的管理实践中也出现的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面、及时和到位。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应按实物一一登记固定资产卡片,与固定资产账簿保持一致。在实际业务中会遇到固定资产有账务登记而无实物,或有实物而没有账务登记,或固定资产卡片与实物不一致,或固定资产卡片与账务登记不一致等情况。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造成:一是在验收入账时,没有严格核对固定资产实际数量、规格以及金额,做到一一对应,造成了账务和实际保管的不一致,或固定资产卡片与实际保管不一致。二是在日常核算时,由于账务核算的错误造成了账务登记和实际保管情况的不符。如,折旧提取错误造成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等。三是在报废处置时手续迟缓而造成了资产报废而账务没有核销或账务核销而实物尚在的情况。
(二)固定资产确认、计量不准确
在工作中,固定资产在账务确认时要根据固定资产持有的目的、固定资产使用时间、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和购置金额来判断,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将费用化的东西计入固定资产,将固定资产直接费用化,造成确认不准确。二、在确认固定资产价值时多记或者少计费用,如:应计入固定资产的运输费用、入库挑拣费用等没分情况核算记录,造成固定资产价值多记或少计。三、固定资产确认时间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开始使用的时间,造成折旧不准确。如在建工程未在达到使用状态时及时转固定资产,造成当期折旧少提。四、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不正确,影响企业利润的核算。
(三)固定资产管理中责任缺失
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在日常管理中存在制度缺失,责任人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有些企业没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些二级单位固定资产台账记录缺失,未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及定期清查的制度;有些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也无责任人报修的情况;还有固定资产账务中登记为在用固定资产,而实际中已经没有使用价值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不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还不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
(四)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不及时,手续不完整
在日常工作中存在固定资产超期服役的情况,这对电力生产构成了安全隐患。同时,还有技术淘汰等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已经没有使用价值了但账务上没有履行核销、处置手续。这些都影响了企业利润的计算,不利于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日常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消灭这些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从而保证企业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保障企业利润的不断增长。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设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企业要设立专门的会计岗位核算和管理固定资产,并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固定资产购置流程,固定资产资产购置要履行购置计划,经过相关负责人的审批,由采购部门进行采购并办理相关合同的手续,由资产使用方负责资产的验收,签署验收报告,资产安装调试完毕后方可到财务部门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和款项支付手续。
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计划申请、审批、采购、入库、出库、验收、入账、款项支付的流程做到全程监督控制,对固定资产的保管也要建立相关制度,保证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中安全使用,责任到人,记录完整,修理及报废及时,保证固定资产管理账实相符。
(二)强化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度,各项支出分类合理
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时要注意入账时实物与登记要一一核对,并填制固定资产卡片,数量金额等与实际相符,要将各项运杂费用合理分摊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自建项目要在固定资产达到使用状态时及时入账,未达到决算条件的要暂估入账,对固定资产投产后发生的费用坚决不能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固定资产入账要根据国家电网的固定资产手册分类入账,并确定适当的折旧方法,提取折旧。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发生的修理费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金额大小分情况计入期间费用或固定资产价值,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要费用化,不影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要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并将替换部分价值扣除,相应的使用寿命、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也要重新估计确定。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所处的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等可能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期、净残值等产生影响,固定资产要做到每年对其核算方法复核一次,及时调整使用寿命、折旧方法和残值,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
(三)建立固定资产定期清产的规程
企业要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对固定资产清查一次,应由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保管部门等相关部门组成资产清产小组,对各项固定资产分类、按类实地清点,掌握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发现与账务不符的情况及时查明原因,当时能处理的要及时处理,如固定资产卡片登记错误要及时更正,当时不能处理的要对存在问题上报有关领导,对存在问题的的固定资产详细登记列明情况,形成上报材料,及时上报请示处理。对发现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要查找相关责任人,查明原因,及时做好账务处理。
(四)规范固定资产处置程序,确保核算准确
企业要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处置程序,企业固定资产保管部门可以对固定资产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当固定资产不再为企业产生经济利益时,无论是技术淘汰还是使用期满报废,都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固定资产处置时应及时,满足固定资产处置条件时就要马上进行处理。固定资产保管单位要对存在问题的固定资产详细说明形成文字材料及时上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汇同技术部门、资产保管部门和财务部门组成技术鉴定小组对固定资产状态鉴定,形成鉴定意见,并提出处置方案,上报相关领导审批,及时处理。对发生的处置费用及税金要应作为处置成本核算,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收入要冲减固定资产的处置成本。
(五)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固定资产管理在实施一段时间后,要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价,开评价会议,内部控制中的有关部门及人员要提出内控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控制程序中不力部分,保证内部控制的效果。
总之,固定资产在电网企业资产中占比重较大,做好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维护企业利润、国家利益都有着巨大的作用,是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要手段。因此,企业要从公司整体治理的结构入手,对固定资产从购置到处置的各个程序进行控制,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高效和完整。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允价值 初始计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够可靠计量,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也就是说,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即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情况包括企业以一项非货币性资产同时换入另一个企业的多项非货币性资产,或者同时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换入另一个企业的一项非货币性资产,或者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同时换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在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中,企业无法将换出的某一资产与换入的某一特定资产相对应。与单项非货性资产之间的交换一样,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企业也应当首先判断是否符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两个条件,再分情况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1、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各项换出资产和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在这种情况下,换入资产的总成本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为基础确定,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更加可靠。企业应当按照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总成本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2、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在这种情况下,换入资产的总成本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为基础确定。企业应当按照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总成本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3、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在这种情况下,换入资产的总成本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为基础确定。企业应当按照各项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为基础确定的换入资产的总成本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例1: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为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经协商,甲公司决定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发电设备、车床以及库存商品换入乙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货运车、轿车、客运汽车。甲公司发电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8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6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万元;车床的账面原价为15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90万元,公允价值为80万元;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24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公允价值等于计税价格。乙公司货运车的账面原价为15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50万元,公允价值为90万元;轿车的账面原价为20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9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客运汽车的账面原价为30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80万元,公允价值为250万元。乙公司另外以银行存款向甲公司支付补价40万元。假定甲公司和乙公司都没有为换出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整个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换入乙公司的货运车、轿车及客运汽车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乙公司换入甲公司的发电设备、车床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换入的库存商品作为原材料使用和管理。甲公司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本例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应当计算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对甲公司而言,收到的补价400000元÷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4800000元=8.33%<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乙公司情况类似。由此可以认定这一涉及多项资产的交换行为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对于甲公司而言,为了拓展运输业务,需要客运汽车、轿车等;对于乙公司而言,为了扩大产品生产,需要发电设备、车床等设备。换入资产对换入企业均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该项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同时,各单项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可靠计量,因此甲、乙公司均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总成本,确认产生的相关损益。同时,按照各单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计算确定各单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1)甲公司换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计算,见表1。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480-40+51=491(万元)
(2)乙公司换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计算,见表2。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440+40-51=429(万元)
二、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例2:2006年10月,甲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乙公司,含税价格为936000元。因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按合同规定偿还债务。2007年8月,甲公司与乙公司协商进行债务重组,甲公司同意乙公司用其固定资产抵偿该账款。乙公司用于抵偿债务的设备账面原价为1800000元,累计折旧为800000元,评估确认的净值(即公允价值)为880000元。甲公司在接受抵债资产时安装设备发生的安装成本为8000元。假定没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甲公司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880000+8000=888000(元)
三、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融资租赁具体准则规定,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例3:2006年12月1日,广厦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与中国华东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广厦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向中国华东租赁公司租入一条建筑构建生产线,起租日为2007年1月1日,租赁期从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共36个月。广厦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每隔6个月于月末支付租金160000元,该生产线的保险、维护等费用均由广厦公司负担,估计每年约10000元。广厦公司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差旅费共1000元。该生产线在2006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700000元,估计使用年限为6年,期满无残值,广厦公司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租赁期届满时,广厦公司享有优惠购买该生产线的选择权,购买价为100元,估计该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80000元。另外,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为6%(6个月利率)(华东公司租赁内含利率未知)。
本例存在优惠购买选择权,优惠购买价100元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80000元,所以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广厦公司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另外,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大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0%。根据这两点,可以认定这项租赁为融资租赁。
最低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行使优惠购买选择权支付的金额=160000×6+100=960100(元)
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160000×4.917+100×0.705=786790.5(元)
根据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原则,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租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700000+1000=701000(元)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 宁夏·银川)
摘要:本文在对基层央行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管理绩效的操作层面进行探讨,提出建立基层央行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动态监督与实时分析,达到资源合理配置、资金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关键词 :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一、基层央行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购置“重时效、轻效率”
固定资产购置不进行绩效评价,过分追求超前和高标准,购置后很快就由于某项任务的完成而不再使用,或者脱离实际业务需要,造成设备使用效益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2.管理“重价值、轻管理”
一是财产管理部门清查流于形式。会计财务部门只关心购置,不重视指导,检查,特别对账外资产没有明确管理主体,权责不明晰。二是管理系统落后,财物管理脱节。人民银行资产管理的主要方法是使用“中国人民银行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侧重于财产的实物管理者使用,各使用部门不能随时对资产变动情况进行登记,实施动态管理,造成管理工作滞后。三是管理人员只追求账平表对,对固定资产购置、处置过程及大量闲置资产是符合规定不作深入了解。造成报废不处理,闲置资产大量存在等问题,影响资产发挥应有功效。
3.处置“重程序、轻效益”
一是资产使用隐性流失,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的产权和使用权分离,易造成闲置或半闲置,导致资产使用效益低下。二是资产处置忽视固定资产效益。由于人民银行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以大多数在固定资产处置中,过多关注工作程序的规范性和合法性。而对资产价值保全并不深究,客观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4.检查“重操作、轻评估”
目前,各级财政审计监督部门和人民银行内部对固定资产的检查,仅停留在购置费用支出是否合规,资产处置是否按照权限审批等常规层面,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绩效审计、制度可操作性、可行性的深层次评价分析,审计检查效果不充分。
二、人民银行固定资产推行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1.外部形势要求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推行绩效评价
(1)内外部监管转型的需要。实施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是社会公众对政府进行监督的需要。政府审计一直是人民银行会计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政府绩效审计领域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对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绩效评价。
(2)我国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需要。2011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新的《会计准则》对支出管理强调了合规性、效益性、真实性和绩效性,并将“绩效考评”等科目新增到财务报表中。所以人民银行财务报告目标在维护财产和预算资金安全完整的同时,必须对人民银行履职效率以及自身运营做出客观反映。引入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评价是必然趋势。
2.内部管理要求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推行绩效评价
(1)缓解预算供需矛盾的要求。近年来,人民银行财务预算供给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基层央行的财务形势日趋紧张,推进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是“厉行节约、勤俭办行”的主要途径。
(2)基层人民银行优化资产配置,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有利于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产效率,从量化指标上改善资产的粗放式管理模式。
三、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构想
1.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总体框架
建立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关键要解决和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评”(绩效目标);“评什么”(评价内容);“怎么评”(评估工具,指标);“谁来评”(评估主体)。
(1)“为什么评”,要明确绩效评价的目标,设定绩效评价短期利益和中长期利益。人民银行实施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主要目标是:科学配置资产资源,有效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预算资金效益,明确采购目标、增强部门间沟通、为业绩考核提供可靠依据。
(2)“评什么”,主要明确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的内容。按照绩效评价内容来设定绩效评价指标。绩效审计评价包括:一是经济性评价,通过审查与评价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资源配置、使用是否节约及合理,考核固定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性,评价固定资产配置及资金使用的经济性。二是效率性评价,通过审查、评价固定资产取得、分配、使用及账务核算的及时性,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考核固定资产投入与产出的实际效果。三是效果性评价,通过审查与评价固定资产管理活动既定目标实现的程度,以协助固定资产管理改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职能。
(3)“谁来评”,主要明确绩效评价的管理主体。为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真正结合,建议基层央行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考核部门为内审部门,组织管理部门为会计财务部门。
(4)“怎么评”,主要明确绩效评价的方法。根据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特点,参照MBO(目标管理)指标体系、KPI(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和BSC(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按照全面衡量和综合评价要求,将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置为3级(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4个目标层分别为资产基础管理、财务资金管理、资产使用管理、工作绩效,在目标层下设4个准则层、18个指标层和34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分析项目。
2.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原则
(1)坚持绩效指标的“3E“标准。以固定资产管理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为目标。将目标置于设计顶层,按照实现该目标的需要设定考核评价指标。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要遵循“定性——定量——定性“的分析思路。用定性分析作为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通过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促进绩效考评工作取得实效。
(3)实用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的原则。实用性主要是指在选择指标时,既要全面反映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水平,又要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接受,数据要易于收集和整理,具有可操作性。可比性是指评价指标的口径和方法具有动态可比性,能够进行纵向的和横向的比较。
四、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的具体设计
1.绩效评价的四个模块内容
(1)资产基础管理:评价固定资产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各类登记簿、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完整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财务资金管理:重点考核各单位固定资产账务核算准确、及时性、财务支出合规性、采购资金节约率、集中采购深度、采购计划科学性等财务管理工作内容。
(3)资产过程管理:重点考核各固定资产配置、登记、使用、变动、处置、收益及评估、清查报告等情况,主要内容包括:资产配置科学合理并符合有关要求;资产采购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等。自用管理:建立资产采购、验收、登记、入库、领用、保管、维护、核销等日常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实物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清查盘点,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做到原因清楚、责任明确;资产处置管理:对拟处置资产经过论证、评估、技术鉴定等相关程序,对按规定需要报批的国有资产,是否按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
(4)资产绩效管理:重点考核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取得的成效,固定资产管理服务整体效果和开放共享程度。
2.具体指标设计和权重分值表
3.绩效等级层次的划分
固定资产量化评价实行百分值。根据以上指标对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进行分值评价,评价等级分为A、B、C、D四个层次,各级次的标准为:
A级:综合评价分值在90分(90-94分为A-,95-100分为A+)以上。建立了良好的固定资产内控机制,规章制度适应工作发展的要求,能够科学高效地配置和管理固定资产。岗位职责履行充分、资金效益实现最大化、经济效果明显。
B级:综合评价分值在76-89分(76-82分为B-,83-89分为B+)。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比较详细,基本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能够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公务资源,内部控制有效,管理较为规范,检查期内无事故差错。
C级:综合评价分值在60-75分(60-66分为C-,67-75分为C+)。能够较为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公务资源,内部控制基本有效,从业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程度不高,存在管理漏洞和弱点,但对岗位职责的履行未产生重大且明显的负面影响。
D级(内控失效类):综合评分60分以下。内部管理松懈,工作质量较差,单位公务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存在着较大的无法实现预定工作目标的风险。
五、人民银行固定资产推行绩效评价的建议
1.健全固定资产配置机制
应在综合考虑现有预算资金分配、资源配置等体制性因素的基础上,依据国际通用的因素分配法原理,建立一套系统的计算机配置方案,促进基层央行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资源,降低设备购置成本、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避免发生资源闲置、浪费或低效率等问题的发生。
2.建立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
关键词:固定资产;资产质量;质量特征;主成分分析
目前关于资产质量的理论研究大多停留在整体、理论的层面,对于单项资产质量的定量分析尚未深入展开。由于理论操作性不强,实务中资产质量的分析也并未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本文以资产的质量特征为基础,构建出固定资产质量的评价体系,并将其运用于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上市公司,得出固定资产质量的相对排名,并对排名变化最大的两家公司进行深入考察,从而检验该评价体系对固定资产质量的解释能力。
一、文献回顾
(一)国内固定资产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文献回顾张新民(2001)指出,资产质量是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满足企业对其预期期望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单独增值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等方面。同时指出,对资产质量的分析要强调资产的相对有用性。企业所处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对同一项资产的预期就会不同,因此资产质量不同于其物理质量;不同项目资产的属性不同,企业对其预期就会不同,因此不同项目的质量特征就会不同。这一观点相对于仅把资产的盈利性作为确认资产质量特征的最重要标准(李树华、陈征宇,2000),或把变现性作为确认资产质量特征的最重要标准(顾德夫,2001),无疑更加全面和综合,但相关的理论体系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案例说明阶段,并未进行具体的指标选择与确定,更缺乏评价方法的定量分析与检验。宋献中、高志文(2001)以调整前后每股净资产的波动幅度(K值)作为评价资产质量好坏的标准。按照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的相关规定,被调整的项目包括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等。被调整项目占总资产的比例越大,表明该企业的资产质量越低,实证结果表明此比例影响企业当年的盈利水平和今后盈利的持久性。宋献中等的研究提出了K值的概念,并以此来度量资产质量,但其研究只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描述,未挖掘出资产质量与盈利性之间的深入关系。李嘉明、李松敏(2005)选用2003年在我国深、沪两地上市的1117家公司(ST除外)作为样本,对样本公司的资产质量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用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李嘉明等的研究方法试图挖掘资产质量对企业绩效的贡献,但未解释回归方程的内生性问题,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尚不完善。张春景、徐文学(2006)选取13个指标,从资产存在性、有效性、收益性三个方面衡量资产质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资产质量的综合评价数值,并对江苏省在境内上市的制造业与商业类上市公司77家样本公司按此综合评价数值做了排序。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从信息有重叠的指标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赋予合适的权重,对样本做出科学地综合评价。张春景等的研究样本包括制造业和商业,这两种企业对资产效用的预期不同,其资产质量指标也应该不同,那么这种主成分分析的适用性便有待进一步地验证。另外,只给出各企业资产质量的排名,而没有计算排名的具体公式,指出各指标的权重,结论的应用价值不高。而本文将专注于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的固定资产项目,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各项指标的合理权重,进而计算出资产质量的综合数值,并据此得出排名。谢永(2007)对18个反映资产质量的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证明从亏损前3年开始公司的资产整体质量已经开始下降,同时提出一些能够有效预测财务危机的指标。
(二)国外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文献回顾 目前国外学者关于企业资产质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均较为罕见。仅有少数文献研究了银行资产质量与信贷风险之间关系。David Bernstein(1996)对银行资产质量与规模经济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贷款质量对银行成本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银行的资产越差,其成本越高,但这种直接影响表现得不很明显。
二、固定资产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资产质量内涵的界定及资产的质量特征资产的质量特征,是指企业根据不同项目的资产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对其设定的预期效用。由于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等项目各自的效用不同,故企业对各类资产的预期效用设定也就各不相同,因而单项资产本身应具有各自不同的质量特征。但总的来讲,研究资产的质量特征可以从资产的盈利性、变现性、周转性以及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等四个方面进行。这四方面的质量特征将成为构建各项资产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资产的变现性,是指非现金资产通过交换能够直接转换为现金的能力,它强调的是资产能够作为企业债务物资保障的效用。能否按照账面价值或高于账面价值顺利变现,是衡量企业资产质量,并进一步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资产的盈利性,是指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它强调的是资产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用,资产的定义本身就规定了盈利性是资产的内在属性。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与其盈利性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贺武,2006)。资产的周转性,是指资产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被利用的效率和周转速度,它强调的是资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而被利用的效用。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说明该项资产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吻合度越高,被利用越充分,为企业赚取收益的能力越强。马克思也认为资产的周转性非常重要,在《资本论》中提出,提高资本周转速度对实现剩余价值或资本增值至关重要。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是指资产在特定的经济背景下,有可能与企业的其他相关资产在使用中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它强调的是资产通过与其他资产适当组合,能够发挥出大于单项资产个别效用总和的联合效用。相同物理质量的资产,在不同企业之间、在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之间或者在同一企业的不同用途之间会表现出不同的贡献能力。因而这个意义上的资产质量,是把资产组作为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站在相对整体的角度来加以综合地考虑与评价。
(二)固定资产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 以质量特征为基础的固定资产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依据以下方面:
(1)固定资产的变现性评价指标。除部分流动资产外,企业的固定资产将成为长期债务的直接物资保障,尤其是在企业面临破产清算时更是如此。固定资产的数量、结构、完整性和先进性都直接制约着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其中固定资产的保值程度,是债权人认定其变现性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当然,也要考虑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对其变现性造成的制约影响。专用性越高,其变现的风险就越大。从企业偿债能力的角度,固定资产的变现性可以从以下方面判断其是否具有增值潜力来加以衡量:首先,具有增值潜力的固定
资产,是指那些市场价值的未来走向趋向于增值的固定资产。这种增值,或是由特定资产的稀缺性(如土地)引起;或是由特定资产的市场特征表现出较强的增值特性(如房屋、建筑物等)而引起;或是由于会计处理的原因导致账面上虽无净值但对企业仍有可进一步利用的原因而引起(如已经提足折旧、企业仍可在一定时间内使用的固定资产)。其次,无增值潜力(贬值)的固定资产,则是指对特定企业而言,其价值的未来走向不可能增值的资产。这种不能增值状况的出现,既可能是由与特定资产相联的技术进步较快,原有资产因技术落后而相对贬值(如电子计算机等)引起;也可能是由特定资产本身价值状况较好,但在特定企业不可能得到较充分利用的原因引起(如不需用的固定资产)。由于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净值时,企业可以按照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净值的差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因此鉴于资料所限,固定资产的变现性可以根据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做出初步判断,通过变现率指标加以简单衡量:固定资产变现率=固定资产净额/固定资产净值。其中:固定资产净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2)固定资产的盈利性评价指标。固定资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反映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实力,因此,固定资产的盈利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讲,固定资产的盈利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固定资产技术装备的先进程度是否与企业的行业选择和行业定位相适应;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是否与企业存活的市场份额所需要的生产能力相匹配;固定资产的工艺水平是否达到能够使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相应程度。营业收入是产品价值的外部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生产工艺水平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吻合程度;营业成本是产品生产的内部耗用,可以反映出固定资产技术装备的先进程度;两者之差即企业赚取的毛利,则反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进而决定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而固定资产的总体规模则反映了企业的行业选择和行业定位特征。因此,毛利与固定资产规模的比较,即固定资产毛利率,可以较为综合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盈利性,计算公式如下:固定资产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固定资产原值平均余额。
(3)固定资产的周转性评价指标。固定资产周转率通常用营业收入除以固定资产平均余额加以计算。笔者认为,营业收入中包含了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无关的外部价格因素,因而用产品生产成本取代营业收入将使得该指标更具有说服力。假设存货中原材料、在产品水平保持稳定,将存货余额变动数加上营业成本,便可以大致推算出企业当期的生产成本,再与固定资产的原值进行比较,便可以反映出固定资产被利用的充分程度。因此,固定资产的周转性可以通过计算产能利用率来加以衡量:产能利用率=(存货余额变动数+营业成本)/固定资产原值平均余额。
(4)固定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评价指标。固定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强调的是固定资产通过与其他资产适当组合,在使用中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即使是相同物理质量的资产,在不同企业之间、在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之间,甚至是在同一企业同一时期的不同用途之间,都有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贡献能力,所以按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方向和市场变动来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组合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而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质量分析时,也一定要强调其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企业的资产可以分为经营性资产和投资性资产,其中投资性资产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1,除去这两种资产之外的其他资产合称为经营性资产。在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企业,其经营性资产基本上都是围绕固定资产做出安排的,而投资性资产与固定资产的协同效应并不明显,所以经营性资产的整体盈利水平便可以视为固定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盈利性的最终体现。经营性资产的整体盈利水平可以将营业利润2作为标准,固定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便可以通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加以衡量:经营性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经营性资产平均余额,其中:经营性资产平均余额=资产平均余额-投资性资产平均余额。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当年企业投资新的生产项目,或对以往的固定资产进行大规模地更新改造,会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原值大幅增加,进而可能会使上述指标受到较大影响。但这一结果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新建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在当年并没有得以充分释放,其进一步的利用效果尚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当分析中遇到该项指标出现较明显变动时,一定要结合报表附注的相关内容做出深入分析,避免结论的片面性。
三、固定资产质量评价体系的运用
(一)样本选择 机械制造业企业中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最大,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拥有的固定资产的规模和先进程度,代表着该企业在行业中相对的竞争实力和竞争地位,是企业经营的关键。所以对机械制造业企业的固定资产质量进行评价,找出对其固定资产质量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对企业经营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本文选择证券市场行业分类中的C7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其中包含C71普通机械制造业、C73专用设备制造业、C7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C76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7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时间跨越2005和2006年两个会计年度。为保障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只选择2005年和2006年年报获得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除去数据缺失的公司,分别有174家和172家公司进入样本。先分别计算两年样本中各公司的固定资产质量综合评分,再对两年中各公司固定资产质量的升降情况进行比较。
(二)指标选择 在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及成本效益原则,仅就部分因素加以量化分析,最终进行主成分析的变量有固定资产变现率、固定资产毛利率、产能利用率和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实务中在对固定资产质量进行具体分析时,进一步还应结合报表附注的相关资料,在展开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最终的结论。本文选取的指标体系见(表1)。
(三)固定资产质量的综合评分 (表2)列示了个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固定资产的变现性标准差最小,说明各企业间没有明显的差别。且该指标都接近1,说明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个角度衡量,固定资产的变现性很高。产能利用率标准差较大,说明不同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很不一样,可估计此指标将是固定资产质量差别的重要原因,具体权重待主成分分析结果确定。与固定资产毛利率方差较大相对,经营资产收益率方差却较小,即虽然固定资产单项发挥作用的情况大相径庭,但和其他经营资产组合后对企业的贡献程度不相伯仲。可以认为固定资产利用充分的企业可能管理、营销方面比较薄弱,而管理领先的企业对固定资产或技术方面的掌握有比较欠缺。所以,即使行业平均盈利水平不相上下,但和其他企业对比,取长补短,都可以找到进一步提高的方式。
本文选取的指标不多,但这四个指标的Bartlett球形检验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各变量间并不独立,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质量
得分时各指标的权重按其包含的信息量确定,具体处理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方法。(表3)列示了因子载荷矩阵和各主成分的特征值。
以4个主成分各自的特征值为权数,计算各样本企业固定资产质量的综合得分。公式为:Score=0.411Y1+0.242Y2+0.202Y3+0.145Y4
主成分信息不能直接获取,在分析固定资产质量时不容易进行比较。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将以上公式还原为以原指标为变量的公式:Score=0.430Z变现率+0.515Z固定资产毛利率+0.391Z产能利用率+0.499Z经营资产收益率
以上公式考虑了各指标之间的共线性问题,以各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为权数,对固定资产的综合评价较为合理。各指标的系数为正,说明随着这些指标的改进,固定资产的质量得到提高。关于公式中的系数需要作以下两点说明:一是这四个指标间并不独立,公式中的系数并不说明各指标对固定资产贡献的程度,所以与描述性统计中各变量的方差并不成比例;二是由于这种相关性存在,所以不可能通过单独提高某一指标而提高固定资产的质量,而是要同时改善各项质量指标,达到平衡。根据此综合得分,2006年172家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质量排名前10名与后10名的公司见(表4、表5)。
对比两年的排名结果,置信电器、思源电器、s锅炉、香江控股、金龙汽车、美的电器、s天地连续两年排名在前10名中,而力源液压、天宇电气、林海股份、S阿继、二纺机、SST轻骑连续两年排名在后10名中。两年的排名结果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仍有很大波动,为检验两年中公司固定资产质量排名及其的升降变化间的相关性,对2005年排名、2006年排名及排名升降变化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其中排名升降变化取变化的绝对值,结果见(表6)。表中显示,2005年、2006年公司固定资产质量排名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固定资产作为长期发挥作用的资产,其质量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同时可以看到,排名升降的大小与2006年排名、2005年排名都无显著性关系,说明公司原来的固定资产质量的好坏,对其质量波动的大小没有明显影响。排名升降变化最大的两家公司,上升最大的山推股份和下降最大的长力股份进行具体分析。两公司两年的排名和财务指标见(表7)。山推股份的固定资产毛利率和固定资产产能利用率大幅上升,经营资产收益率由负转正;长力股份的经营资产收益率虽然也有所改善,但固定资产毛利率和产能利用率下降较多。
山推股份公司的主营业务为以推土机、配件、挖掘机为主的生产和销售。2006年公司顺应国际市场上运输机械强劲的需求增长势头,结合自身在该领域已形成的竞争优势,适时制订出走出国门的发展战略,从而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拓展和利润上升空间。同时在年内对部分已经提足折旧并不再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投资了一些新的固定资产项目。尽管固定资产原值从67959.5万元增加到89785.5万元,但使得固定资产的整体布局进一步与公司的行业定位与发展战略相吻合,进而大幅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和盈利能力。另外,公司还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注重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从而大大提高了固定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的整体质量得以大幅提升。而相比之下,尽管长力股份2006年新增固定资产净额22515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公司未来从事经营活动的技术装备水平,使公司长远发展的后劲得以显著提升,但由于其中汽车板簧生产线技术建设项目3169.12万元,汽车扭杆、稳定杆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8397.07万元投资没有达到预计进度,没有产生预计的经济效益,所以导致当年固定资产毛利率和产能利用率的大幅下降。当然这种固定资产质量的下降对企业整体质量的长期影响还要进一步通过考察其与公司发展战略的吻合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被充分利用的程度、与其他资产相互组合的增值程度等一系列因素而最终做出判断。
[关键词]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 期望价值 投资价值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国民投资理财意识增强,进入资本市场参加上市企业投资的投资者急剧增加。为了使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上市企业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分析每股净资产(元)、每股资本公积金、每股收益、每股未分配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现金含量等重要财务指标,综合估算企业的未来投资价值,合理做出恰当的投资决策方案,必须客观分析企业会计报表及固定资产会计信息。
从客观的角度看来,现在公开披露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盈利能力信息,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反映却是资源给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盈利能力信息。尤其是占有份额大、使用目的多、事业支撑元素强的固定资产,更加对企业未来收益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代号排行前(600001-600007之间)5家企业在2006年9月30日披露资产负债表的调查分析看来,5家企业持有固定资产平均比率占总资产平均额的61.14%,超过资产总额一半以上,其中最高是中国国贸(600007)的固定资产金额占资产总额的92.29%。可见,企业的每股净资产金额中所含固定资产份额较高,也就是说能给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一半以上是固定资产。因此,要合理估算企业的未来投资价值,就必须详细了解企业资产,特别是占有份额大而且使用元素多的企业固定资产,通过综合分析固定资产的会计特征,全面评估企业价值。
2. 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确定性与期待价值增值
企业在根据本身经营战略决策进行事业投资过程中,取得并持有土地、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其目的是同过运用投资固定资产进行生产经营,并取得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以上的事业收益。
2.1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确定性
企业资产负债表披露的固定资产账面是取得固定资产的全部成本。由于企业取得固定资产属于事业投资行为,所以购入费用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也就是说,从购入固定资产开始到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费用支出额,作为固定资产的投资原价并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及计量,并且在未来的使用年限内,通过折旧分摊费用的形式,收回固定资产这一事业投资确定成本。可见,固定资产购入时账面价值高,此时表现出来的每股净资产价额也高,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及折旧核算,表现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减少,每股净资产价额也随之降低特点。
2.2固定资产取得的期待价值增值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目的一般是通过使用取得固定资产进行产品生产经营,并获得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以上的期望价值。
企业固定资产事业投资成本收回及实现期望价值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在这一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方面随着生产技术的熟练完善、市场的不断开拓及产品销售量的扩大,营业利润会不断增;另一方面,随着固定资产的折旧会计处理,其账面价值不断减少,需要分摊的费用总额在降低。加上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长于折旧年限,也就是说企业固定资产经常是在累计折旧全部计提完毕之后,仍然还在使用并创造收益。因此,投资者在分析企业固定资产信息时,必须了解企业使用中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呈减少趋势、而投资可能实现的期望价值却呈增加趋势。
3.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少与绝对收益增加
根据我国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会计准则”)第三条规定,企业有形固定资产是为商品生产、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使用目的而持有,并要求在使用期间实行按“使用寿命”期内摊销的核算方法。由于固定资产本身具有多重效用的客观特性,同一固定资产、同一核算成本、不同的持有目的、不同的使用方法将带来不一样的经济收益。
3.1固定资产持有的原价减少性特征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固定资产一经取得,不管使用效益如何,都按照固定资产取得原价,确认及计量于资产负债表之中,并且设立“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减耗量。根据固定资产折旧处理的理论依据:在企业生产及经营正常进行前提下,由于物理的,机能的因素将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和价值损失,为了合理反映这种价值减少,会计核算实行对使用固定资产在“经济使用年限”内进行折旧会计处理,通过固定资产的原价分摊形式收回其投资成本。
可见,在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过程中,无论选择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等折旧方法中的哪一种,都表现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在减少、折旧累计收回投资额在增加,即体现了持有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少性特征。
3.2固定资产的金融价值性特征
企业持有的土地、仓库、厂房及建筑物或以“在建工程形”形式核算的土地等有形固定资产,本身具有客观金融性特征。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保有固定资产不管是使用目的还是投资目的,持有期间都实行折旧核算,使得若干年经过账面价值变得越来越少。事实上,随着我国土地价格及建筑成本不断上升,这类固定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远远高于账面价值。
然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保有这部分金融性固定资产,由于具有巨大含溢价值。由此,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可能选择改变固定资产使用目的为金融投资目的,转为把这些固定资产在市场上以市价卖出实现变现,将取得巨大营业外收入,实现企业利润增加。
4.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以外挖掘企业投资价值
由于企业有形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使用状况复杂、确定成本核算单一,因此,投资者必须善于有效分析企业固定资产项目、结构、使用状态及性质,从理论上发现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以外客观存在的未来投资价值。
4.1 善于发现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折旧理论依据我们知道:一方面,固定资产对企业经营利润有贡献,并且这一贡献额度是通过固定资产本身的机能减耗换取而来的。一方面,在假设企业持续经营前提下,固定资产取得原价就等于资产的潜在经济使用能力。其实,对于企业生产经营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来说,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企业品牌价值的不断提高,固定资产在经济年限内所带来的单位年间经济收益,将大大超过原价折旧额。因此,投资者须详细了解企业固定资产项目及使用状况,善于发现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收益。
4.2善于认识固定资产的金融性价值收益
由于企业有形固定资产的确定核算特征,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客观呈减少趋势,而投资可能实现的期望价值却呈增加趋势。在这基础上,如果改变固定资产使用目的为金融投资目的,把金融性固定资产以市价卖出变现,将实现巨大的经济收益。
实际上,金融性固定资产按现在市场公允价值交易,将使其隐含在该资产中的“含溢”价值部分得以实现,形成企业的确定收益。这样的结果将会直接带来企业每股收益及现金流量增加的同时,创造超过期望价值、使用价值以上的扩大价值额,形成扩大面积的增值空间。
4.3挖掘超过账面价值以上的多元投资价值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核算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当前,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村集体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固定资产丢失、损坏、贱卖等现象经常出现,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和发展,因此,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本文主要是针对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方法进行阐述。
一、计价准则
1.买入的固定资产,不需要安装的,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格加上采购费用、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和交纳的相关税费等作为入账依据;需要安装或改装的,还应加上安装费用或专业人员的改装费用。
2.自行建造的房屋及建筑物、农业农田基本建设设施等固定资产,其物资费、工人工资,机械施工费及以工程可用前各项杂支费合计为入账价值。
3.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接受发票所标注的金额加上实际发生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费等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依据;没有依附凭据的,按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其费用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依据。
4.固定资产改良、扩建的,在其原有的账面价值的基础上,加上改良、扩建而发生达到其可使用前的新的支出,减去改造、扩建过程中拆除不用的零件的变价收入作为固定资产的新入账价值。
5.投资者投入的,应按相互约定的价格作为入账价值,但与市场价格不相符的不能作为入账依据,需要安装的,则应加上由村集体组织支出的安装费用作为入账价值。
二、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1.购置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取得的发票价款加上安装费用及在固定资产可用前发的必要支出归集在“在建工程”借方核算;等达到可用时,转入“固定资产”的借方核算。
例:王庄村经村委研究购买了一台打药车,其支付购货款为90000元,到村后又支付司机运输费2000元、支付安装人员安装费2500元,则打药车的入账金额应为( )。
A.90000元 B.93000元C.94500元 D.92500元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入账金额=90000+2000+2500=94500。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借方核算集体经济组织自己建造村室、建筑物等,村室及其建筑物可使用前的各项费用;其可使用后,转入“固定资产”的借方。以出外承包方式形成的固定资产,应与承包商合同标注价款作为成本,在“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固定资产可使用后,转入“固定资产”的借方。
例:某村委建造村室房屋三间加围墙,其物资费用为11100元,工人工资10000元,机械施工费3000元,垃圾处理费为400元,则该村室的的入账金额应为( );
A.11100 B.21100 C.24100 D.24500
正确答案: D
答案分析: 入账金额:111000+10000+3000+400=24500。
账务处理:
完工前:借:在建工程 24500
贷:工程工资 11100
应付工人薪酬 10000
现金 3400
完工后:借:固定资产 24500
贷:在建工程 24500
3.修建、扩建、改建形成的固定资产的核算,其费用包括物资费用,工人工资,安装调试费用以及其它有关的支出应计入“在建工程”的借方;待工程合格可使用后,再转入“固定资产”的借方核算。
例题:陈庄村有一台小麦收割机原值89000元,折f40000元,年久需修理方可使用,在修理其间更换部分零件支出1500元,工人修理费用500元,调试机器用柴油100元,则该固定资的入账金额应为:( )
A.89000 B.49000 C.51100 D.51000
答案分析:入账金额=(89000-40000)-1500-500-100=51100
4.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账户借方为“固定资产”科目,贷方账户记“资本”科目。
例题:村集体经济组织接受某单位投资的一台洋马牌收割机,其投资者与要委协商价格为250000元,发票所附价格为270000元,市场价格与协商价相同,机器到村后,由专业调试人员调试操作成功后,村委付调试费用1000元,这台收割机的账务处理应为:
答案分析:本题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协商价格加上村委支付的调试费:270000+1000=271000
借:固定资产271000
贷:资 本271000
5.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当前市场价格作为入账依据入账。账户借方计入“固定资产”,“公积公益金”记账户贷方。
例:老颜集乡闫道口村委收到当地某企业家无偿增送的雷沃谷神牌收割机一辆,价值98000元。按规定应计入( )账户。
A.主营业务收入B.其他收入C.固定资产D.公积公益金
正确答案:D
账务处理:借:固定资产: 98000
贷:公积公益金 98000
6.盘点固定资产时。其实际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大于账面价值部分列入“固定资产”借方,贷方列入“其他收入”账户。
例题:刘庄村处理一台报废的属于本村委的旋耕耙,旋耕耙的入账价格为12000元,已计提累计折旧为9000元,经买卖双方协商确定最终以3600元的价格卖给李庄村一位村民自用,但需要刘庄村委承担运输费340元。那么此项业务的账务处理应确认损益( )元。
A.主营业务收入500 B.其他收入260 C.销售商品收入500 D.营业外支出260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3600-(12000-7000+340)=260。
账务处理: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影视公司 会计处理
自新会计制度在我国全面实行以来,在入账价值会计处理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亟待完善的地方。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量进行了明确规范,确定了相关方面的具体内容,在根本上保障影视公司会计信息较高的质量,进而为影视公司合理利用会计信息制定公司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支持。通过对新会计制度下影视公司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同方面的会计处理进行全面分析,对我国影视公司的经济效益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影视公司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入账价值
影视公司的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会发生一定的后续支出,是影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分为增添、改良、改建等基本情况。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后续支出新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具体的会计处理手段,仅是在公司扩建方面给予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影视公司的改建、扩建需以固定资产为基础,根据影视公司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预设改建、扩建中的资金耗费。若影视公司改建的结构可在有效延长公司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提升,那么影视公司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后续支出则可作为公司资本性的支出,进而在公司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中可以得以体现。若不能满足上述两种条件,则要以收益性的支出计入该影视公司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中。
影视公司的固定资产只有在发生增添、更换、改良时才计入当期费用中。首先是增添。增添就是影视公司在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扩充,在根本上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能力。例如影视公司的办公室从十件变更为十五间,那么增加办公室数量的支出成本就要扣除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变价收入,最终结果作为影视公司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其次是变更。变更就是影视公司用相同或相似的装置对原有固定资产的某一部分进行替代,使其原有的质量得到有效恢复。若更换的是固定资产中的关键部件,则需要根据原有固定字长的账面价值进行更换成本的添加,再对更换过程中存在的变价收入作减法运算,得到的相关数值作为公司固定资产的会计入账价值。最后是改良。影视公司要想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的质量,势必会将公司的某一设备用性能更为优异的器材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产生的固定资产变更的会计处理与更换关键部件一致。
二、影视公司外商投资所购入设备的入账价值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中地位逐步得到提升。近年来,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引进外商在影视产业上的投资,并为其制定相关的会计政策。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外商在我国影视产业上的投资退还的增值税款可与购买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相冲减。调查显示,外商投资投资我国影视公司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明显低于常规的影视公司。同进口设备的比较来说,相似的使用效用及性能的特定条件下,外商投资我国影视公司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机会存在明显差异。国内影视公司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方式,由于此时影视公司身份差距的迅速降低,资产计量不可互相比较,直接导致影视公司会计工作人员对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存在一定误差,易做出不正确的入账价值判断。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外商投资不断涌入我国市场经济结构建设中,并且享有同等的国民待遇,严重不符合我国影视公司间公平竞争的原则。由于外商投资的影视公司与国内影视公司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存在较大差别,影视公司间计提固定资产发生一定改变,折旧费用出现不同直接影响我国影视作品的投入成本与利润,致使外商投资的影视公司较我国国内常规的影视公司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不利于影视行业的长足发展。
三、自行建造影视公司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新会计制度的相关条款对影视公司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也做出明确规定,其要求影视公司应根据固定资产在计划使用之前发生的全部支出都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但新会计制度关于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规定在某种程度上对公司固定资产的计价可比性产生影响。由于各影视公司的经济水平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实际过程中,其所耗费经济成本费用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根本上决定相同或相似效用的影视公司固定资产在入账价值方面上的不同。若影视公司利用借款构建公司的固定资产,根据新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借款费用在公司固定资产建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资本化转变,进一步加大了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差异。新会计制度下影视公司确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入账价值首先应以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为作为其基础,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进而实现对入账价值的确定。若某项固定资产缺乏市场价的参考依据,应根据自行建造胡定资产的定额标准来对其入账价值进行核算,在影视公司当期损益中计入与定额标准有差异的部分。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会计制度的日益完善,影视公司的会计处理形式逐步走向规范化。新会计制度下,影视公司的固定资产的核算及盘盈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在影视公司进行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会计处理的实际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新会计制度的相关准则与要求,确保影视公司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效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祁俏格.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产生的会计与税务差异处理浅析[J].经济论坛,2012,(07).
关键词:固定资产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体系 框架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I标识码:B
Risk- 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fixed assets
Suhong(AVIC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pecial Structures of Aeronautical Composites,Shandong Jinan 250023 )
Abstract :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rporate assets, fixed assets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sk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we can identify the key area of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build the whole process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framework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enterprise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and fixed asse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nd achieve full coverage of fixed asset management.
Key words: fixed assets risk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
CLC number:F273.4 Document code:B
一、构建固定资产内控体系的必要性
(一)加强实物资产控制是财政部、国资委的要求
2012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维护和更新改造,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积极促进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四十条“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第四十四条“单位应当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配置、使用、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国资委于2012年5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三条“立足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固定资产作为实物资产,是科研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物资产控制是科研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构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要求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业务面广、企业内部部门多、管理环节多,经常会因管理不善、相互协调对接等原因,使得固定资产整体管理效能低下,以至于造成固定资产所产生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固定资产非正常贬值或损耗,从而蒙受各种损失。因此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内控体系,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绩效是十分必要的。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诠释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要全面实现固定资产规范、高效管理,合理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的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有效防范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的舞弊风险和廉洁风险,就应当系统地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涵盖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包括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投资决策、招标、购置、验收、使用、维修、核算等环节,将固定资产各管理环节的工作内容、操作规范、工作流程、考核标准等固化到相应管理制度中去,形成固定资产全链条的从头至尾的闭环管理。
三、固定资产风险管理
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进行风险辩识与分析,识别出基础管控风险、核算风险、投资论证风险、投资决策风险、采购风险、周期检定和维护保养风险、设备故障风险共七大风险类别、12种风险描述和41个风险点,并制订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基础管控风险
(1)风险描述。第一,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一是比较关心固定资产能否保证生产所需,即固定资产的前期购进,在固定资产管理能否给企业带来绩效等方面比较忽视;二是重视资金管理、轻视实物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第二,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管理职责不明确或职责划分不清,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缺位或推诿扯皮现象。第三,固定资产管理过程相关环节中,存在管理缺陷,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操作性,未全面做到固定资产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四,建筑物、设备等固定资产档案收集、保管不到位,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管理所需。
(2)风险点。一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不到位;三是未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四是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不清、不全;五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六是固定资产管理措施不到位,特别是防范各类风险措施不健全;七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科学性、操作性不强;八是建筑物、设备档案不全,不能为今后固定资产维修及管理提供相关资料。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宣贯,提高固定资产重视程度及管理意识;二是加强员工岗位培训,提高员工固定资产管理知识水平;三是根据单位实际,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四是在单位文件或制度中明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核算管理的部门职责及相应岗位职责,做到分工明确、管理全覆盖;五是针对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制订固定资产各环节内控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内控体系;六是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管理措施,特别是防范各类风险措施,并纳入内控制度;七是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固化到内控制度,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八是明确建筑物、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
(二)核算风险
(1)风险描述。因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设备闲置、报废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等财务核算管理问题,导致资产状态不清,资产信息不实等现象。
(2)风险点。一是固定资产盘点不到位;二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良好的对接,固定资产对账不到位;三是固定资产计价、折旧不到位,账务处理有误;四是未及时对报废、毁损的不良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清查,明确盘点工作内容、时限和责任部门及人员;二是加强固定资产对账管理,明确对账内容、时限和责任部门及人员;三是按国家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固定资产计价、折旧标准等要求,做好固定资产业务账务处理;四是明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申报、处理流程,及时做好不良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三)投资论证风险
(1)风险描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因未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评估,风险分析不全面、不到位,或论证报告(包括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报告等)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合规性,论证的依据和结论与相关法律法规不符,论证的结论缺乏相关材料和数据的支撑等原因,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的、可靠的依据等投资论证风险。
(2)风险点。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工作制度不健全;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工作流程不完善;三是设备购置前期技术选型论证制度不健全;四是设备购置前期技术选型论证工作流程不完善。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对重大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制定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立项论证、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并通过必要的审批程序,保证论证报告的科学、合理、合规。二是对于添置设备等固定资产购置项目,制定并严格执行前期技术选型论证,并通过必要的审批程序。
(四)投资决策风险
(1)风险描述。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不合规、决策执行过程不规范、决策后发现问题不及时等,存在导致资产损失或形成不良资产以及资产利用率低或资产闲置的投资决策风险。
(2)风险点。一是投资决策制度不健全,投资决策流程不完善;二是决策执行不到位。
(3)风险应对措施。 一是将超过××万元(含)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工作,纳入“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范畴;二是规范决策流程,明确决策主体,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决策,防范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风险;三是明确并追究决策执行不到位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采购风险
(1)风险描述。一是固定资产在购置环节中,违反计划采购、招标比价、合同评审及签订、验收、入库等相关规定,导致固定资产性能或到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性价比低,或造成资产损失等采购风险以及等廉洁风险;二是固定资产在采购环节中,违反计划采购、招标比价、法人授权、合同评审及签订等相关规定,导致固定资产性能或到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性价比低,或造成资产损失等采购风险以及等廉洁风险;三是固定资产在采购环节中,违反合同专用章管理、验收、入库、付款等相关规定,导致固定资产性能或到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性价比低,或造成资产损失等采购风险以及等廉洁风险。
(2)风险点,主要有16项内容。设备等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采购计划编制与审批流程不完善;违反计划采购;固定资产招标比价制度不健全,招标比价工作流程科学性、操作性不强,缺乏相互环节之间的制约机制;违反招标比价相关规定及工作流程,存在规避招恕⒎纸獠晒旱刃形;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科学性、操作性不强;合同条款不齐全、不规范;合同未经专业或相关人员审核等;合同审核人员履职不到位;法人授权委托制度不健全;违反法人授权委托制度,比如未经授权签订合同;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不健全,盖章流程不明确;未按规定加盖合同专用章;固定资产验收不合规;未办理入库手续就交付使用;财务未按合同付款约定支付合同款;未按规定保管合同。
(3)风险应对措施,共有16种办法。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完善采购计划编制与审批流程;明确并追究违反计划采购的责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建立相互环节之间的制约机制;明确并追究违反招标比价规定及工作流程的相关责任;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根据合同类别,制定相应的合同模版,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并追究违反合同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未履行合同审核的相关人员责任;明确并追究违反合同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合同审核人员履职不到位的责任;建立健全法人授权委托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明确并追究违反法人授权委托规定的责任,追究未经授权签订合同人员的责任;建立健全合同专用章制度;明确并追究违反合同专用章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未按规定加盖合同专用章人员的责任;明确并追究固定资产验收不合规相关人员的责任;明确并追究未办理入库手续就交付使用相关人员的责任;明确并追究未办理入库手续就交付使用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强合同管理考核。
(六)周期检定、维修、保养风险
(1)风险描述。设备(仪器等)、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因未按期进行必要的检定、保养、维修,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功能下降、不能正常使用或降低使用寿命的风险。
(2)风险点。一是未制定或未严格执行设备周期检定计划;二是未制定或未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明确规定设备(含仪器)定期检定要求和工作程序,按要求制定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并严格执行;二是明确规定设备维修、保养要求,按要求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严格执行。
(七)设备故障风险
(1)风险描述。设备发生故障或因未定期进行设备大中修,可能导致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设备功能下降或降低使用寿命的风险。
(2)风险点共有5项。未进行设备周期定检;未进行设备保养、维修;设备质量问题;设备违规使用;设备使用寿命到期。
(3)风险应对措施共有5项。对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加强采购风险的防范措施;明确设备使用规则,并严格考核;明确设备报废程序,并严格执行。
四、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构建
结合企业实际,将上述固定资产辩识的风险点和风险应对措施,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结合,构建一套固定资产内控制度框架,至少包括如下18个管理制度,见表1。
在制度编制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内部控制方法,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控制方法,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固定资产业务内容存在交叉、业务量大小等情况,结合工作流程对制度进行统筹设计,例如可将防范设备投资论证风险和设备采购风险融合在一个“设备购置管理办法”中,可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核算管理融合在一个“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
五、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全过程的,只有每个环节都管理到位,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全覆盖,才能提高固定资产整体管理绩效,防范固定资产各类风险。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结合,促进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构建,使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系统性得到提高,实现固定资产管控全覆盖。
⒖嘉南祝
[1] 吴建华,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航空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J].交通财会,2013(12):16- 18
[2] 蒋芳,杨翠萍,关于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建设的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1(23):116- 118
[3] 朱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4):38- 39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概念;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0011201
1 固定资产折旧概念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减少的价值。固定资产损耗分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上损耗。无形损耗是指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上的损耗。
2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因素及注意事项
(1)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数额大小的因素:①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是指单项固定资产从开始使用到报废清理的全部使用年限内应计提的折旧总额,即为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提的折旧总额。②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是指固定资产从开始使用到报废清理的预计全部使用时间,其预计使用时间的上下限执行国家统一规定,各企业可在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上下限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时间。③固定资产预计工作总量。固定资产预计工作总量是指固定资产从开始使用到报废清理的全部使用年限内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固定资产预计工作总量由各企业根据本企业各项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各企业确定。
(2)固定资产折旧注意事项:①固定资产应按月计提折旧,在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再计提折旧,从下个月起计提折旧;在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需计提折旧,从下个月起不再计提折旧;②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③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按估计价值确认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暂估值,不需调原已计提折旧。
3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方法
(1)平均年限折旧法:是指固定资产原价和预计净残值,在其规定的折旧年限内,每年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这种将固定资产价值按照时间或工作量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
在计算固定资产时,除了预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外,还须预计提取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总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价值一预计净残值)÷预计折旧年限={固定资产价值×(1-预计折旧年限)}÷预计折旧年限
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价值)×100%={{固定资产价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折旧年限×固定资产价值)}×100%={(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价值×月折旧率
个别折旧率是指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分计计提折旧的方式,即某项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根据该项固定资产原值乘以该项固定资产个别折旧率计算。分类折旧率计算折旧的方式。是指某项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根据该项固定资产原值乘以该项固定资产平均分类折旧率计算。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折旧率={(1-平均预计净残值率)÷平均预计使用年限}×100%
例:济宁某涂料公司新购涂料生产车间一处,价值600000元,预计生产使用年限10年。预计到报废时净残值率4%该涂料生产车间的年折旧率,月折旧率,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1-4%)÷10=9.6%
月折旧率=9.6%÷12=0.8%
月折旧额=600000×0.8%=4800(元)
平均年限折旧法优点是计算手续比较简便,缺点是当固定资产在各个使用期间的磨损程度不同时,将应计折旧总额平均在各个时间分摊,这样就很不合理。此法适用于固定资产在各个使用期间的磨损程度较均衡的情況使用。
(2)工作量法:是指在固定资产在预计生产使用年限和预计生产总工作时数所完成的工作总量和总工作时数来计算应提折旧额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固定资产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该项固定资产预计工作总时数
该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该月实际完成的工作总量
例:济宁某涂料公司新购涂料生产设备一台。价值60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内4%,预计总工作时数为12万小时,本月其工作时数为820小时,该设备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和该项月折旧额计算如下示: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600000×(1-4%)÷120000=4.8(元)
本月折旧额=4.8×820=3936(元)
工作量法优点是,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与其磨损程度相符,故分摊较为合理。缺点是只注重固定资产的使用程度,而忽视了其自然侵蚀的影响。故工作量法适用于固定资产在各个使用期间的磨损程度不均衡时采用。
(3)加速折旧法:系指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计提折旧较多而在后期计提折旧较少,从而相对加速折旧的方法。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提得多,在使用后期提得少,故相对加快了折旧的速度。因此,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生产效率高,应承担较多的折旧费用,而固定资产在使用后期生产效率低,应承担较少的折旧费用。符合成本与收入相配合的原则。由于新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较少,而随时间的推移,修理费用将逐渐增加。这种方法的使用,使每年计提的折旧费和发生的修理费用之和比较稳定。故资金回笼快,可减少无形损耗引起的风险和损失,加快资金的回笼,推迟缴纳所得税,给企业财务带来好处。
①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直线折旧率来计提折旧额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周折旧率
应注意:在预计使用年限结束时,应控制固定资产净值和预计净残值的比例,应控制固定资产净值不得大于预计净残值,若项固定资产净值大于预计净残值,说明其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少提了折旧。如固定资产期末净值小于预计净残值,即该项固定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多提了折旧。
例:济宁某涂料公司新购涂料生产设备一台,价值60000元,该涂料生产设备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预计生产使用年限5年。该项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计提折旧。年折旧率和各年折旧额如表1所示。
从以上实例可知,只要预计净残值稍有不同,对折旧率的影响很大,从而影响各期所计提的折旧额。故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固定资产前期计提的折旧费较多,那么固定资产在后期计提的折旧费就相对较少,如果固定资产前期计提的折旧费较多,那么固定资产在后期计提的而维修费较少,那么固定资产在后期计提的维修费就相对较多;故。固定资产投资在前期的投入就能较多地收回,在税法允许将各种方法计提的折旧费作为税前费用扣除的前提下,还能减少前期的所得税额,符合谨慎的原则。
②年数总和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某年尚可使用年数占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的比重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示:
年限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例:济宁某涂料公司新购涂料砂磨设备一台,价值20000元,该涂料砂磨设备预计净残值2000元,预计涂料砂磨设备使用的年限5年。每年折旧额如表2所示。
4 结语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劳动资料,每年年末,企业应对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进行检查,如其可回收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应确认减值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