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4 01:51:20
导语:在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具体影响。
(2)观察或检测因变量的依据。实验原理一般表述为:某种因素(自变量或操作过程)会(可能)产生某种结果(因变量或操作结果),通过某种方式(或观察指标),可以观察到(达到实验目的)。
例1验证不同波长对黑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题干中的最后一句话。根据实验目的,得知该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和结论是唯一的。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的波长;因变量是黑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内O2的产生量来检测;因题目中提供的实验材料有pH试纸,因变量的光合作用强度也可以用溶液中酸碱度的变化来体现;无关变量有光照强度、NaHCO3溶液浓度、温度、灯泡与装置的距离等,要保证这些条件相同且适宜。根据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确定其实验原理为: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影响光反应影响黑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如红光和蓝紫光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而绿光不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气泡(O2)产生量或溶液pH的变化,可以确定光质对黑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二、巧妙解题
1.选材
选材是操作实验方法和实施实验步骤的保证。实验材料的选择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如颜色反应的实验材料要求待测物质含量高,无色或接近无色。
2.书写实验设计步骤
(1)分组编号。选材并组装实验设备,将长势相同的植物或年龄、大小、体质相同的实验动物分为若干组,并作好编号。
(2)设置对照。根据实验变量设置对照,施加自变量为实验组,不施加自变量设为对照组;除自变量不同外,要控制好无关变量的条件。
(3)条件处理。将实验设置对照后的培养或反应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或反应。
(4)观察并记录。观察实验现象(颜色变化,生理特征变化等),测定指标(光合速率,液滴移动距离等),记录实验数据。
例2探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减少的原因。
解析:例2的实验未提供实验材料,需要自行确定,选择日龄、大小、体重、健康状况相同的实验动物若干只,甲状腺切除手术需要相应的手术器械,还应提供一定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高中生物设计实验步骤时需设置对照,实验组为切除甲状腺的实验动物,对照组为不切除甲状腺,但做相同手术的实验动物。根据上述分析,确定实验步骤为:取日龄、大小、体重、健康状况相同的实验动物若干只,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实验动物血液中的TRH含量。用手术器械将甲组动物的甲状腺切除,乙组不做切除,但做相同的手术。对甲、乙两组实验动物注射等量且适宜浓度的TSH。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实验动物血液中的TRH含量。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验证性实验是对实验目的的肯定,结果和结论只有一个。探究性实验,则结果往往有多种可能,要写出所有的可能。每个结果对应一个结论。
三、其他注意点
1.根据题干提供的实验材料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法。如验证胰岛素的生理功能应该用注射法不宜用口服法。
2.实验步骤书写要规范。实验步骤书写要分步描述。
3.尽可能用“一段时间”、“一定量的”等定性的语言来表达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表述。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65―01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设计题也是高考中的重要题型,同时还是高考复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步骤作以简单介绍。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的预期要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不能偏离生物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2.单一变量原则。所谓单一变量原则,是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要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做到前后一致。一般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要尽量相同或大致相同;二是所用实验器具(试管、烧杯、培养皿、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三是所用实验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原则;四是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
3.对照性原则。对照是实验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是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了解题目要求、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
1.了解题目要求。首先要明确题意,只有明确题意才能方向明确,少走弯路。
2.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确定实验原理和设计实验方案的依据,而对于实验设计来说,实验目的是题干中必须明确的条件,否则整个实验设计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实验设计前,一定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实验目的。
3.分析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一个结论可通过许多不同的实验来验证,但究竟应该选用何种设计方案,则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来确定。所以在把握实验目的之后,要弄清题目的设计要求,之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实验思路。
4.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设计的核心,在解答实验设计题目中,对于实验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实验设计的步骤来体现的。最好的实验设计思路也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步骤来体现。要合理设计好实验步骤,一方面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理论知识,明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实验技能。
5.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是手段,结果才是目的。因此,一定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
三、实验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步骤设计一般不宜连续描述,往往需要分段叙述,并加以编号。在分段叙述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一般情况我们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一般是对实验进行分组;
第二步,一般是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
第三步,观察、记录数据、现象等。
如果在题目中没有给出实验步骤,我们可以按照以上的方法设计实验。如果题目中已经规定步骤,那我们可以灵活处理。具体做法是压缩步骤或分解步骤,如把二、三步压缩为一步,或分为两步,要视题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2.要注意分组以后的表述,前后一致,否则会导致实验设计过程中表述上的混乱。
3.实验材料和用具要充分利用。除题目特殊要求外,不要随便添加实验材料和用具。题目如果没有明确提出要选用的话,题目中给出的试验材料和用具要尽量用完。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设计题 解题思路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62(2013)05(a)-0099-01
引言
实验设计题注重对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考察,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结合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理综试卷来看,实验设计是实验考察的重点,同时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型。为了提高考生对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能力,作者认真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广大学生和生物教师有一定参考意义。
1.明确实验目的
对生物设计题进行解题之前,要先认真审题,寻找题目的关键词、创新点、考察内容等,才能了解题意少走弯路。首先要明确实验设计要解决什么问题,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对不同的实验采用不同的思考方式。然后明确该实验的目的,即验证或探究此生物事实是考察哪一方面的内容或生物事实是什么。
2.分析实验原理
明确实验的目的后,要认真分析该实验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主要涉及了生物学科和其他那些科目的知识,往往生物实验设计题和化学、物理等科目联系比较紧密,这就需要学生广泛阅读,集思广益,多和同学老师交流。只有做好这些,才能真正把握实验设计的关键点、要点、考点和重点,进而对设计进行改进和创新。
3.把握实验的基本原则
为了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实验设计中必须严格遵守几条实验原则:
(1)要遵循实验对照原则。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最少要包括实验组合对照组,为了体现实验的严谨和可重复性,甚至可以设置多组实验组合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处理,而对照组不做处理。如在“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动物发育影响”的实验设计中,以蝌蚪为实验载体,主要设计了甲乙丙三组样本:甲组蝌蚪饲喂甲状腺激素,用来做为实验组,乙组蝌蚪饲喂甲状腺抑制剂,用来做为条件对照组,丙组蝌蚪不做任何处理,用来和甲组乙组的蝌蚪做空白对照。
(2)遵循单一变量因子原则。变量是实验设计中由实验者控制的因素和条件,根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变量可分为反应变量和实验变量、额外变量和无关变量,实验设计之前,实验者就要把它们严格区分开来。要想取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各个实验组就要遵循以下几点:实验变量的数目相同;实验等量原则;实验对象一致,即每次实验所加的试剂的量要相等;实验时间和实验条件要一致。
(3)实验还必须遵循平行性原则、重复性原则、随机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等等,只有严格遵循、层层把关、科学指导,才能提高自己应对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能力。
4.明确实验条件,科学选取实验材料和用具
4.1实验设计题中已经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
考生进行实验设计之前,要根据实验所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认真分析题中提出的器材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每个器材是否都必须用到以及该怎么利用这些器材。只有弄情了这些问题,实验设计才有章可循。题目中提供的实验材料和试剂一般都应充分利用,如非特殊说明,自己不能随意增加材料和试剂。如果题中明确说了要从题目中提供的器材选取材料和试剂进行实验设计,考生就要认真分析,严格选取,避免多用或者少用,在实验设计时不能有遗漏。
4.2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
这类题型难道较大,题型灵活多变,是比较开放式的设计题。为了减少失分,考生需要根据实验步骤和要求,联系相关的生物知识、化学知识、物理知识等,熟悉相关实验材料和器具的作用,选取合理、科学、恰当的材料和用具来进行实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自己应对此类设计题的能力。
5.合理设计实验设计步骤
合理规划实验设计的步骤是快速解答的前提,尽管每个实验设计的目的和原理不尽相同,但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步:(1)选取材料和试剂,对实验进行分组、编号,实验材料的取舍要遵循单一变量因子原则,分组编号要遵循随机性原则。(2)根据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注意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应该相同并且适宜。(3)控制实验时间,让实验组充分反应或培养。(4)观察并且记录,找出具体记录和观察的对象,同时比较实验数据和现象,如果实验现象比较隐蔽,必须设计好具体的检测方,用来显示结果,便于记录和观察。
6.全面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指能够测量或可观察的实验现象,是实验结论的主要依据。我们需要根据实验原理及记录下来的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准确判别,要做到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复合科学逻辑和生物原理。预测实验的结果和结论通常可以分为两类:
(1)验证性实验。这类实验在实验设计前已经知道实验结果,实验过程在于获取预期的实验结论,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实验人员了解实验的操作方法,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
(2)探究性实验。它是指在假设的引导下,获取或支持假说的实验结果,通常在实验之前不知道实验结果,只能初步预测和判断可能出现的实验结论,它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严谨分析和严密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考生想要具备全面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平常就要努力学习,熟悉课本中每一个生物原理,严格遵循实验步骤,独立思考,勤学好问。
高中生物是一门科学性的实验学科,秉承学以致用的学科理念,高中生物在理论学习之余,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就要求重视高中生物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教师对细节流程给出具体指导之后,还要求学生对实验项目、实验过程进行自主设计,一方面对生物原理进一步给出证明,另一方面过程设计是在知识原理的熟练掌握前提下进行,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设计能力是一种有效的试验。然而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设计一直是教师和学生都十分薄弱的区域,从而形成高度重视理论研究而忽视实践操作的教学现状。即使是进行生物实验,也依照固定的模式,固定的实验内容和选取对象进行“按方抓药”,完全以书本、教材、教案为依据,而忽视实验设计的重要性。若要改变当前生物实验设计教学的不正确状态,就应从原来的讲实验圈套中完全解脱出来,转向以做实验和设计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教学领域中去。对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定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生物教学中应完全采纳进来,在加强学习效率、提升知识掌握程度以外,还可以使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和讲求科学性、唯物主义的严谨态度。
一、高中生物的实验设计前提过程
1.了解实验目的、内容及原理
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多次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来,因此教师应对设计过程加以引导,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度来确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在进行一项实验设计之前,先要了解即将完成的实验的目的,以免实验没有侧重点。由于一项实验会涉及许多的数据变量且可能取得多个实验结果,所以确保实验结果与所学知识相关是首先要做到的事。其次,在了解变量过程中,必然要求了解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生物与化学有知识交叉环节,在用一些实验元素、现象的形成知识方面应进行掌握,如二氧化碳、水的形成等原理,只有了解原理才能决定实验是否能够按照正确的轨道走,也是科学的实验操作的依据。在实验中选取自己所需,了解实验最终目的,对实验流程透彻且懂得实验的原理,是实验设计进行的基本前提。
2.选择实验材料,注重变量分析
生物实验的设计不能盲目,在材料的选取方面有一定的规律,以证明原理、发现实验现象为目的的实验一般所选实验材料都应便于观察、易取材、易于操作以及符合实验原理和目的,避开危险的材料,必要的话转而用安全的材料进行代替。材料的正确选取能够有效地防止实验错误,提高效率。在材料或实验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变量出现,实验中的变量一般为自变量及因变量,为保证实验效果明显且数据真实,应将变量进行严格控制并做好记录,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确保可信度。
3.对实验器具和步骤进行安排
学生的生物实验设计需要学生自主考虑到实验可能发生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实验步骤进行安排是十分必要的。实验前后要紧密结合,每一步骤都要讲求科学合理和原则性,同时要体现生物知识内容。在头脑中对实验概况有一个清晰的准备之后,要求学生对实验器具装置进行设置,严格按照先前制定的实验步骤,对实验装置进行必要调整、了解器材的用途,防止发生技术错误。如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一定阶梯浓度蔗糖溶液的配制即为实验前提的必要材料准备,准确的为实验做好相关准备,排除实验的危险性和错误隐患。
二、学生实验设计的原则
首先选取实验主题是要遵循实验的可行性原则,尽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对于一些原材料不易获取或抽象的实验题目,如探究甲状腺激素的促进发育实验,没有能够实验的材料或实验不易达成,就应避免实验设计。第二,实验设计过程要严格遵守原理,以理论作为实验进行的向导,不能盲目实验,讲求实验依据。第三,对于一些实验药品、材料应确保其安全性,若排除不了发生爆炸等危险后果的可能,应不采取此类研究课题。第四,以简单易行作为实验的首选,从实验材料到实验步骤,尽量选取费力少、效果明显的实验器具和操作流程。
三、对高中学生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方法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之初,师生应共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应意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的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做好循序渐进的准备。实验是证明和证实原理的重要手段,但是首先要将课业知识融会贯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最好的方法。在进行一项实验设计之前,对所学内容的部分应讲通讲细,使实验有据可凭。其次,教师应激发学生对实验设计的浓厚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十分重要,属于高中生物教学大纲重视的一部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鼓励其主动发现和寻找问题。教师在起初实验教学演示阶段也应对学生思想进行侧重引导,抛砖引玉,使学生效仿实验设计的流程,逐渐培养能力,同时学生应积极参与实验教学中。再次,培养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对一项实验课题进行自主设计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对实验流程进行周密安排,因此锻炼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全依靠课本不是开发学生能力的正确方法,对课本实验内容进行借鉴,举一反三进行创新,是培养的最终目的。
一、目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为,课堂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传播学以及信息技术等理论基础来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并且尝试获得一种最佳的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整堂课的效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学习生物的兴趣,自觉地进行探究和合作。然而,在当今我国的高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虽然学校内的实验设备基本上都齐全,也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显微镜等器材都十分充足。但是,由于高中的实验课时比较少,再加上有的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药品或者材料比较难找,这就使得很多实验学生都不能亲自动手完成。现今高中的生物实验课堂教学仍然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都采取教师在讲台上展示和讲解实验,学生在台下听实验,记住实验现象。学生们只看不动手,使得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地的发挥,这就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严重缺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牢靠。同时,在教师展示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也不注重记录实验数据,对教师展示的实验也不留心观察,就更谈不上对实验的思考了。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认为实验课堂很枯燥、很乏味,激不起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调动不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二、有效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增加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的机会。生物实验的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知道一个正确的实验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和经历实验过程中带来的乐趣,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实验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把实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实验当中。因此,在进行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把演示实验转化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把讲实验转变为边讲边实验。还要多开放学校的实验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地接触到实验。同时,教师与学生要多进行互动,让学生自主地得出实验结果,积极地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最终确立和认定正确的结论,不断地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实践能力。
(二)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堂实验教学前,一定要对实验的原理、流程以及所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同时要仔细的研读生物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实验项目,充分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进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如果依据课本上的步骤进行实验的话,成功率和实验的效果都不能令人满意,这就要求教师对实验进行改进,使得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实验。洋葱是课本上所要用的实验材料,但是由于洋葱自身的因素,不一定就是最适合的实验材料,这时就要求教师选用新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比如大蒜、小麦或者大豆等材料,并进行比较,得出大蒜是最适合的实验材料。因为,大蒜自身的细胞分裂相对来说比较活跃、分裂的次数较多,便于学生观察。同时,大蒜所具有的根茎细胞排列比较稀疏,方便进行染色和解离,这些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大蒜比洋葱更适合做实验材料。另外,教师还要从药品和设备以及实验步骤上对实验进行改进,以便让实验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体验;教学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不能否认新课改所带来的巨大改变,但是就目前而言,升学考试和传统理念对高中生物教学依然有着重大的影响,其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显而易见,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中不能主动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教师的角色转换处于滞留状态,教学方式保持于独白式教学方式,这些现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产生了严重制约,也压抑了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学生只觉课程枯燥乏味。在此条件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
二、高中生物体验式教学设计策略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学定教”,把教材作为基础,紧紧把握学生的问题和需要,课堂的创造要紧扣学生实际,在课堂上逐步让学生主动去实践和思考,让学生能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具备生物学感悟能力。
体验式教学模式符合时代要求,也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理论指导为基石,有目的性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感知和领悟生物知识,并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
1.生活情境体验
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生物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和学生生活相关的生动有趣的素材作为课堂例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出发点,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要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物课程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实用性的理解。
情境创设要紧密围绕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创设的生活情境要富有趣味性,还要能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其和以往对社会的认知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生物课程的积极性。
例如,高中生物课程中有一节是《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时,如果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那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但是若能使用情景创设方法,给学生一定的情景体验,会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先准备两盘黄瓜,但一盘是加了盐的凉拌黄瓜,一盘则只是单纯的黄瓜,没有添加任何作料。
这时候让学生观察两盘黄瓜的不同之处,当然凉拌黄瓜的盘子里会有大量的水,那么,这时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另一盘黄瓜就没有水的存在呢?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比较切合实际,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在瞬间点燃,学习效率自然得到提升。
2.角色扮演体验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充当了倾听者的角色,很难真正融入课堂中。那么,角色扮演体验就是根据需要,让学生在特定教学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切身感受并思考问题。角色扮演体验更加重视了学生心理上的“身份替代”,用课堂中某一角色为出发点进行体验,能够加深对特定观点、情感和态度的理解,学生在教师搭建的舞台上尽情表演,也能够发掘自身潜能,并表现出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局外人的立场,主要提供场景设计和背景资料,并最终进行点评。
例如,在讲解氨基酸连接课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空间,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把自己和同学想象成氨基酸。这样的课堂是充满趣味的,不再是乏味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变,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这对学生积极进行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实践操作体验
生物学的知识,大多来自于观察和实验,一味地按照书本知识讲解和学习,只会让生物学丧失本真,但是如果教师能够转换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带着学生用实践的方法去重新学习生物知识,用探寻的方法重走科学探索之路,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大提升,学习效率也会得到质的飞跃。
例如,教师在进行《有丝分裂》课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首先预习课程内容,然后分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操作。学生的模拟一般有两种方法;其一是首先进行染色体分离,然后再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其二就是首先进行染色单体分开,然后染色体分离。这两种猜想进行之后,教师要能够及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证实自己的猜想,最后达成共识。
实践操作能够给予学生新鲜的实验现象刺激,使学生充分活跃思维,这对于加深师生沟通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综合了实验和观察得出的知识,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新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进行已经势在必行,体验式教学包括生活情境体验、角色扮演体验和实践操作体验,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其观察事物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段英杰.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东北师范大学,2008:15.
【关键词】 分离思想 凝胶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85-01
实验是生物研究中最为基本的手段和工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教会学生知晓一个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流程,而且我们要尝试去引导学生领会实验设计中的思想,在有了这一思想灵魂的指导下再去学习和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和结果。这样会使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分离――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分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们不可能将一种物质从混合物中100%地分离出来。
在高中生物教材,分离的思想处处可见。“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这里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离开来。孟德尔分离定律中,在形成配子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将DNA进行离心,根据试管中DNA的位置,来确定是否发生半保留复制,通过离心手段分离被标记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DNA同样也体现了分离的思想。还有选修三中,核移植实验中,使用去核卵母细胞,运用到了从活细胞中分离核与质的方法。而选修一中,《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以及《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这两个课题更是直接的学习分离技术。
下面是从高中生物教材中列举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阐述分离思想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运用。
绿叶中色素的分离
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众所周知,植物叶子多呈现绿色,但是这并不是单一色素的结果,而是多种色素的综合体现。该实验是为了提取和分离植物绿叶中的光合色素,并探究叶绿体中含有哪几种色素。其中分离的原理是依据极性相似相容原理,是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而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因而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简而言之,即是光合色素可溶于层析液中,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最终不同的光合色素会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实验结果呈现在滤纸条上,我们清晰的可以看到,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a,而扩散的最远的是胡萝卜素。(如图1)
S细菌中化合物的分离
人教版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等人把S型细菌中分离、提取出的各种成分,再单独作用于R型细菌。以此找到在肺炎双球菌实验实验中,格力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通过实验我们最终知道在一系列的化合物,如蛋白质,多糖,脂质,DNA中,只有S型细菌的DNA存在时,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血红蛋白的分离
人教版教材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根据蛋白质各种特性的差异,如分子的形状和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和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等等,可以用来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实验中引入了凝胶色谱和凝胶电泳等方法来分离蛋白质。(如图2)
以凝胶色谱法为例,该实验的原理在于当相对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义的引导学生挖掘和领会实验的思想。一种实验思想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所在。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从会答实验题,提升到能创新并构想新的实验,并付之实践。
参考文献
[1] 罗荣.浅谈突破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关键.中学生物教学 1005-2259(2012)9-0057-02.
关键词:贯彻生物实验教学
前言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掌握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1]。纵观各地高考卷,尤其是浙江省历年高考卷,不难发现,实验设计占一定的分值。可见,生物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并训练学生的思维操作技能及创新思维[2]。然而在当今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生物实验教学内容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多数高中的学生未能自己设计并动手完成生物实验甚至没有条件完成实验。本文将从为何要贯彻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及如何克服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1.贯彻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1可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进行学习和拥有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一个人缺乏应有的兴趣,那么将失去动力。在普通的生物教学中,概念知识点颇多,学生难免会感到内容枯燥,渐渐失去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并把生物归入理科中的文科范围,误以为只要把生物书上的知识点背下来就可以取得高分。这是生物教学的一个误区,若在原先的教学基础上加入一定的生物实验,必然会吸引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这不仅使得学生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1.2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无论是教师设计的实验还是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在操作过程中,除了教学时老师的示范与指导之外,都是学生自主动手完成实验,在动手过程中学习反思,理解每一步骤的原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快地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1.3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除按生物教材上的实验或老师设计的实验进行操作以外,教师还可适当地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教材上的实验无论从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药品的配制使用,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等都有较为合理完善的安排,但是这些并不是唯一的可以实验实验结果的选择[3]。这样自主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不但实现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6]
2.1硬件设施不够齐全
很多学校缺乏提供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各种条件,比如实验教室、实验器材等。在缺乏这种硬件设备的前提下,教师难以进行合理的实验教学。
2.2对实验课的不重视
如今的高考制度,存在着两个缺陷,一是生物学科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低,多数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其投以不重视的态度;二是高考生物只涉及实验设计而无实验操作考核,故学校教师及领导对生物实验并未持应有的重视态度。
2.3高中课业繁重
面临高考的压力,学生课业繁重,作业量极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取舍,一般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数学、物理及化学上,以至于在生物学科上没有时间去研磨。而有的学生因为高中学习太过辛苦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对学习的热爱早已被繁重的学业所消磨。因此,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应试的心理及行为,这对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极为不利的。
3.如何克服实验教学中的问题[7-9]
3.1改善学校硬件设备
生物实验教学需要各领导的高度支持,实验室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实验仪器的充足等需要一定的物力、人力、财力的投入,才有助于生物实验真正意义上的的开展。
3.2加大对高中生物实验的重视力度
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需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因为学校培养的是会独立思考的人才。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操作简便,原理简单,学生单独实验的成功率很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实验引导,充分鼓励学生自主实验,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3.3转变观念
多数学生认为生物实验并不重要,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没有影响,或者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操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表面上动手按着实验步骤一步步操作,而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动脑理解每一步操作的原理以及熟悉各种实验仪器。更要让学生知道学校培养的不是只会取得高分的学生,相反,一名学生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还需要各方面的能力的训练。
4.总结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任何生物学结论的得出都离不开实验。因此,需高度重视高中生物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少灌输,多启发少指责,多引导,少包办,多激励[10]。
参考文献:
[1]王志敏.讨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转变.新课程学习:下,2013,(8);22-23
[2]刘义.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科技视界,2013,(28);205-205
[3]李红.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大观周刊,2013,(4);268-268
[4]张琳骏.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课程教育研究,2013,(23);197-197
[5]吕燕.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课程教育研究,2013,(19);145-145
[6]刘远西.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成才之路,2013,(29);63-63
[7]郭艳霞.简论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12);88-88
[8]荣.浅谈如何处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观周刊,2013,(4);267-267
关键词:《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探究性实验;生物教学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生物实验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猜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强化实验,注重总结,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效提高。鉴于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开展探究性生物实验教学,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指导,开展探究性生物实验教学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实践此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学生探究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探究学习的轨道。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优化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有效开展探究性生物实验
教学
1.尝试在现有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新的实验,有效促进学生自
主探究
新课改倡导的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或创设条件,对分组实验的内容进行调整、扩充。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整理分析,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尝试将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探究性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
生物教材中演示实验占很大的比重,演示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因此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于必须由教师亲自做的演示实验,使用探究法的叙述代替结论性的解释;将易操作、易成功,没有破坏性和危害性的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如此改进实验方式,可以使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因此,教师可适当地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与分析实验。
3.拓展课外实验活动,构建探究活动新途径
课外实验活动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