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设计优化

时间:2023-08-21 17:14:36

导语:在建筑设计优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设计优化

第1篇

关键词:东西方建筑的差异;建筑整体设计;建筑创作;投资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东西方建筑的差异

21世纪将是多种学科并存的时代,我们在进行各种学科综合应用的同时也可以从东西方的建筑差异中吸取经验来优化设计方案。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入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西方建筑:

西方建筑种是以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度来强调建筑技术的永恒与崇高。它们具有严密的几何性,常常带有外张感的穹隆和尖塔来渲染房屋的垂直力度,形成傲然屹立,与自然对立的外观特征。从艺术哲学观念来看,位于尼罗河西岸开罗近郊的基隆金字塔群,正是以其巨大、单纯、简洁、稳重的造型,在广阔、原始、浑朴的大漠中,表现一种超自然的纯阳刚之美,而产生了强烈的纪念性―神圣、永恒、庄严、崇高。

中国建筑:

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中国的建筑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建筑美体现的是一种“集体”的美。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展开。带有一种含蓄的阴柔之美。近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在吸收当今世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二、建筑整体设计

建筑整体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新概念,其特点是全面地与建筑相关的各个元素一外部环境和技术装备等协同,并将高品位的建筑创作和综合新技术融为一体。

建筑整体设计中设计师考虑的建筑要求有:建筑功能要求、建筑技术要求、建筑经济要求以及建筑美观要求。

1建筑功能要求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例如:设计学校,首先要考虑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室设计要分班合理,采光通风良好,同时还要合理安排教室备课、办公、储藏和厕所等。

2建筑技术要求

正确选用建筑材料,根据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施工方案,使房屋坚固耐久、建造方便。例如今年来,我国设计建造的一些覆盖面积较大的体育管,由于屋顶采用钢屋架空间结构和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法,即节省了建筑物的用钢量,也缩短了施工期限。

3建筑经济要求

建造房屋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生产过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在房屋的设计和建造中,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做到节省劳动力,节约建筑材料和资金。设计和建造房屋要有周密的计划和核算,重视经济领域的客观规律,讲究经济效果。房屋设计的使用要求和技术措施,要和相应的造价、建筑标准统一起来。

4建筑美观要求

建筑物是社会的物质和文化财富,它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人们对建筑物在美观方面的要求,考虑建筑物所赋予人们在精神上的感受。建筑设计要努力创造具有我国时代精神的建筑空间组合与建筑形象。历史上创造的具有时代印记和特色的各种建筑形象,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传统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筑创作

在强调建筑整体设计的时代,建筑师们的创作概念和设计方法要有所突破,创作要建立在对建筑整体设计的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要学会和提高建筑整体设计综合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融合多学科技术。

高品位的建筑创作,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即未来的要求,这就是说,如何尽可能地节省自然资源,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以降低建筑设备的使用数量和减少整个工程的费用。

综合新技术是充分发挥各学科技术特长,创造和运用新技术,并与外部空间、建筑体量、建筑构件之间的全面协同,从而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每项建筑工程建设的成功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建筑创作是建筑师付出的智慧和期望;建筑工程设计是建筑、结构、设备专业赋出的艰辛和力量;建筑工程建成是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付出的辛勤和汗水。

1建筑智能化技术

90年代初期,智能建筑作为一种概念传人中国。计算机网络推行不久,使智能建筑的信息通讯骨架一综合布线系统成为一种趋势。

2保安自动化系统

现在保安自动化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在银行大楼昀保安系统分成公共场所综合监控和金库专用监控两个系统。

金库专用保安系统在金库、代管库、运钞车库进行严格控制,人员出入跟踪两面墙均设震动报警传感器,在各房间设有摄像机、红外微波探测器,并设置监控录像。

3复合型保温隔热墙体

复合型保温隔热墙体是结合立面造型特点,将立面装修材料设计成铝板,其构造空间内填砌空心砖,在空心砖墙外测挂氟碳涂层亚光铝板。

铝板对太阳辐射有着高效的绝热性能,在同样的太阳辐射热作用下,由于外表面颜色和粗糙程度的不同,所能吸收热量又很大差别。

四、投资控制

在我国建设工程投资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着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三超难题。工程投资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基础上,在建设工程的各个实施阶段,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将工程投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俗地说,用投资估算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修正概算;用设计概算或修正概算控制施工图预算。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不是项目设计阶段,而在项目投资作出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

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窳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占40.1%.居第一位。不少设计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

所以为了搞好设计,节约成本应做到一下几点: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2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5注意优化设计的综合性

五、总结

建筑优化设计既能提高建筑物的适应性,又将是必然的趋势,尤其在强度和节能方面更为重要。在我国随着经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科技应用到建筑上,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优秀设计出现在我国的设计舞台上。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英)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刘建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第2篇

摘要:在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之下,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以异军突起的状态,成为了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绿色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绿色建筑技术的相关的概述,从而引出对于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的措施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设计;优化与结合;措施

前言

在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当中,绿色环保已经成为了当下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使我国的建筑事业更好的顺应时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对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技术就必须进行相应的优化和结合,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的建筑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低消耗、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

1绿色建筑技术的相关概述

绿色建筑技术是指通过相应的低消耗、低污染的技术,建筑相应健康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建筑当地的自然环境起到一定的维护和协调的作用,也可以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所说的绿色建筑技术并不是指给予传统建筑技术之上升级的建筑技术,而是利用当今时代经济要求的“绿色”发展的眼光对传统建筑技术进行重新的定义和要求。[1]绿色建筑技术可以说是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化的科学发展观相结合的建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现代建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

2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相关作用

2.1实现对绿色能源有效利用与节能的要求

目前在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中的绿色能源的利用与相关的节能技术的运用方面,主要是通过采用的高效率的建筑节能的方法、新型节能材料以及可回收资源的利用的方式实现在建筑过程中节能能源的要求。建筑人员通过使用绿色能源的利用与相关的节能技术,如太阳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可以在对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利用保温、隔热、保湿、通风、能源循环利用的功能。[2]在建筑节能的规划方面,建筑人员可以利用绿色能源的利用与节能的技术,实现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比如说,建筑人员可以采用昼光照明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减少因电力消耗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问题。除此之外,建筑人员还可以利用节能规划的技术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进行相应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可以降低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企业的成本。

2.2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要求

绿色建筑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在节水系统方面主要采用了绿色的节水方式,通过利用水质监控的相关系统以及雨水净化的装置设备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在进行绿化灌溉的过程中,建筑人员主要采用喷灌和微灌的喷水设备,对相关需要绿化的区域进行喷洒。[3]同时,工作人员利用雨水净化装置设备对雨水和蒸汽进行凝结的作用,将其进行回收利用,用于绿化浇灌。通过使用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的要求,同时也可以为建筑过程中节约相应的资源成本。除此之外,在建筑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利用网络的先进设备对节水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节水系统的高效运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3实现建筑节地规划与室内外环境设计相结合的要求

建筑的场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对地下空间的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需要工作人员结合绿色建筑技术中的节地规划与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相关内容要求对室内的建设结构进行相应的规划,并且利用此种技术还可以对室外环境的生态景观进行相应的规划。通过使用节地规划与室内外环境技术,可以使整体的建筑布局遵循相应的规划设计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冬暖夏凉建筑要求。

3绿色建筑技术优化与结合的相应措施

3.1前期规划阶段技术的优化设计

在绿色建筑的规划阶段中,施工的工作人员应该对规划地点的地理环境和相应的气候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空间布局以及朝向问题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在规划阶段的过程中,建筑设计项目一旦出现纰漏,在很大程度上是很难进行对应的调整与修改的,再加上前期的计划方案缺乏完善,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修整的难度。[4]通过对前期规划阶段过程中相关方案的优化设计,可以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施工人员在开展建筑工程工作的前期规划中,需要对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以及相应的体型进行细致的规划,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建筑地区实际的条件,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通过对建筑物进行相应的模拟建筑工作,优化建筑的阴影的分布情况,保证建筑物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3.2气温适应性与环境保护的设计优化

在工作人员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方面进行相应分析的时候,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考虑不同建筑地区的气候条件,并针对气温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设计方案的调整。工作人员在开展绿色建筑工程之前,需要对建筑过程中涉及到的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气温与环境因素只是其中的一点,还有空间结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的差异以及前期的经济投入等制约因素。在绿色建筑的过程之中,环境与气温的问题成为当前建筑过程中需要予以重视的问题之一,自然环境与建筑工程的相互制衡是建筑行业需要长期面对的一个问题,同时也包括气温变化的问题。因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气温与环境适应性的方面进行相应的设计优化,采取相应的设备对建筑过程中的室内外的气温温差做出相应的判断,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尽量使用污染度较少的材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建筑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5]通过对气温适应性与环境保护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将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势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3.3建筑形态设计与节能设计的相关优化与结合

绿色建筑设计所涉及的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绿色建筑设计一般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认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定量化的分析为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相应的基础。通过采取计算模拟分析的手段可以对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从而可以优化绿色建筑的技术发展。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可以优化相关的建筑智能技术,在优化的基础上以定量化分析技术为设计工作的基础,对建筑形态设计与节能设计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与结合。通过相关的优化与结合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绿色建筑水平更加精细化,同时利用量化分析技术还可以对能源消耗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控制,实现低消耗、低污染的绿色建筑的要求。与此同时,通过建筑形态设计与节能设计的相关优化和结合,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实现绿色建筑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结论

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观念为其发展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可以有效的降低传统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同时也可以实现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对于落实好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的工作,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党宏伟.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建材与装饰,2015,47:85.

[2]张文丽.探究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经营管理者,2016,29:474.

[3]冯雅,高庆龙,钟辉智.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南方建筑,2015,02:16~20.

[4]陈靖宇.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经贸实践,2017,14:296.

第3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设计优化策略

1 绿色建筑设计及意义

推进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设计、运营维修及拆除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能源和资源(土地、水、材料)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其含义有二:第一,从效果特征上看建筑设计对于使用者来说,应该是舒适、健康和安全的;第二,从运行特征上看,建筑设计对于社会来说,应该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筑施工企业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使用一定的机具和物料,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将图纸上的“建筑”进行物质实现的生产过程。绿色建筑设计实质上是以保持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目标,对工程项目设计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并严格实施,确保设计过程安全和高效、产品质量严格受控的方式方法。所以绿色建筑设计不再只是传统设计过程所要求的质量优良、安全保障、设计文明、CI形象等,也不再是被动的去适应传统设计技术的要求,而是要从全过程出发,去统筹规划设计全过程改革传统设计工艺,改进传统管理思路,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设计过程中降耗、增效和环保效果的最大化。当然与传统设计相比,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更高,但其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更低,可以通过在设计阶段采用被动式的低耗高效技术减少投资增量。可以认为,绿色建筑设计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设计中应用的主要体现,建筑设计总体框架由设计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设计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 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设计优化策略运用分析

2.1 节地与室外环境-科学的规划设计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住宅区附近的建筑热环境产生的原因很多,以外部气流的流动为主要,加之住宅区周围辐射系统的影响,住宅区的室外环境可能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热岛”效应。该现象通常出现在夏季,一旦发生,不仅会使生活在这里的人出现不适,如果与小区通风不畅的因素叠加,还可能产生光化学烟雾,加重空气的污染。因此,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选择屋顶绿化、墙壁垂直绿化和设置水景等绿化方式,对于避免热岛效应的影响,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效果非常的明显。

2.2 节材与资源利用-合理使用建筑材料

设计时尽量就地取材,选择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包括无放射、低挥发、低活性材料;另外,对油漆、胶水、粘合剂、地板砖、地毯、木板和绝缘物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性能优良外,还要强调没有毒性物质的释放,特别注意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

2.3 节水与节能-水资源循环利用及可再生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符合绿色建筑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小区的水系统水质和水量的前提下,设立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水系统将生活废水、冷却水、无达标排放的生产污水等水源经物化或生化处理,达到国家生活用水水质标准,然后再回用于厕所冲洗、灌溉草坪、洗车、工业循环水及扫除用水等。

可再生能源利用近年已得到大力推广,其设计要点是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资源条件,根据设计项目的使用功能,进行多方案比较评估,选择合理的技术类型。近年来各地根据具体实际条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导则及激励政策,可以预见这一领域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3 探索与实践-建科苑小区绿色建筑设计

建科苑小区为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危旧房改住房项目(见图一),设计目标为二星级绿色建筑。建筑基地为拆除20世纪70~90年代建设的旧建筑后平整的场地,用地局促,设计受周边条件限制较多。在本工程规划设计中,经过充分论证,多方案比较,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顺利通过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评审:(1)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室外风环境、室内通风、日照等进行模拟分析,根据模拟分析结果相应调整总平布局及户型设计,使小区室外通风路径顺畅,室内有良好的穿堂风,满足国家规定的日照标准要求;(2)景观植物配置采取本土化措施,所选植物种类均为本地植物,适应本地气候,同时采购、维护成本均较低;(3)地下室顶板设置光导管,将自然光引入地下车库,减少地下室照明耗电;(4)墙面立体绿化与建筑立面一体化设计,既丰富了建筑造型元素,也降低了外墙辐射受热;(5)结合外立面造型设计,利用凹凸有致的构件形成丰富的自遮阳,同时利用外挑阳台立面挑板立体绿化等降低太阳辐射热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6)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用水量,在屋顶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为住户集中供应热水,不足部分经过计算及日照模拟分析,在部分阳台外侧设壁挂式太阳能集热板;(7)使用能量回馈型电梯,将电梯轻载上行或下行所发电量经处理后回馈到住宅供电系统,供其他用电设备使用,最高可节电70%;(8)建筑护结构构造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热辐射镀膜玻璃窗、外墙热反射涂料、屋顶泡沫玻璃隔热层等材料,经计算可节能60.5%;(9)其他应用的技术如照明节电、智能控制、节水器具等,对降低能耗也有明显效果。这种系统化、集成化适用技术的应用,由于主要是低耗高效的被动式技术,经过精细化的科学设计,成本增量不高,但效果明显,顺利通过二星级设计标识评审,建成以来的运行效果反映较好。

图一 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危旧房改住房项目总体鸟瞰图

4 结语

当前,绿色建筑设计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建设单位、社会公众认为实现绿色建筑设计需要投入大量的投资增量,这种观念的误读,是目前推进绿色建筑的主要阻力。对设计者而言,必须尽快改变粗放型的设计模式,因地制宜采用精细化的技术路线,将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运用融合到住宅小区建项目管理的设计工作中,才能与时俱进,适应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勇.室内装饰材料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第4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管理基础;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的过程进行生产,也不能用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针对使用的不同的功能,建筑的性质从内容到外表形态相对来说也是不同的。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等同于建筑产品。建筑质量设计的好坏,可以进一步的说成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一.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单位对工程质量不够重视

由于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建筑行业的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每个建筑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管理制度,建筑单位在接到工程之后,企业就要结合工程建立一个相应的项目部,不仅要完成和项目有关的设计以及施工,还要完成项目在材料上的采购以及结算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要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建筑项目进行施工时,项目相关管理质量的人员会存在较低的质量意识,责任心不强,对建筑施工的质量工作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就会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成为虚设的现象,建筑市场的秩序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不规范的,其也是建筑质量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二)政府相关部门监督力量不够

企业在竞标的过程中得到竞标项目以后,施工企业不仅没有对因素进行考虑以及图纸的设计,同时还没有对施工人员的技能以及使用的材料进行及时的核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起着比较重要的影响。政府相关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对施工单位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也就会导致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优化管理的理念

产品的生命是质量,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一样的。建筑设计,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生产,也不能在工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使用不同的功能、不同性质的建筑,相对来说从内容到外表形态也是不同的。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主要指的就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不仅建筑规范、规程是建筑谁合格的下限,同时标准也是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就是建筑设计的精品,并将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完美。所以,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主要就在于强化以及强调了在设计的过程中“全过程管理”,这也属于动态管理。它对过去静止、简单化的“结果管理”进行打破和淘汰制,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仅避免浪费时间,还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不仅是积极主动动态管理,同时也是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三.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

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建立有效的监督机构,也就是由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着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同时也要设立质量检查小组,在每个项目都要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的掌握专业技术以及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对可操作的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健全。主要包括: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不仅要具体化、细化,还要具有一定的量化,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要不断的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以及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三.优化控制与管理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一是对系统部分的控制点进行有效的确定,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也就是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二是在进行过程中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四.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4.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不仅要对其进行优化思想教育,还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4.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4.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设计的优化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就是优化,实质是指的就是部分的优化及和整体优化进行有效的组合,所有属于一种动态管理,从而调动每一个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让相关的设计人员进行不断的、主动地开拓进取。当然目标要在运行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不仅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所得到的收获和回报也就会越多。优化设计管理就意味着在运行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但是学习不是照搬,也不是非要具体学到什么,而是要学习本质的东西,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当然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同时也要善于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成效。

参看文献:

[1]赵延威.试谈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24):152-155

[2]]彭胜利.浅析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12(24):127-131

[3]肖梓润.浅谈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24):142-147

第5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必要性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是在建筑设计招标工作结束后,建设单位与中标设计单位需要立刻展开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必要性在于:

1、中标设计方案有待成熟与完善

方案中标并不意味着方案的完善。通常情况下,自招标文件公布至提交方案,留给设计单位的有效设计周期不会超过40天。同时,依据招投标法规,招标期间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除“答疑”之外不能进行其他方式的沟通,因此,在有限时间与有限交流的前提下,要求设计单位拿出能够充分领悟建设单位意图、完全满足建设需求的方案是不现实的。此外为了加快进度,目前建设单位一般都采用“概念设计方案”招标。在功能布局及技术标准等方面,中标设计方案的深度难以直接衔接后续的相关设计活动,需要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加以深化与细化。

2、建设单位的技术要求有待明确与落实

目前的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复杂建设项目,面临功能、交通、环保、景观、法规等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设计约束,在缺乏建筑设计方案雏形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很难提出明确详细的设计要求,其在设计招标文件中对功能需求、建筑风格的描述往往是模糊的或是框架的。因此,在明确中标方案后,应该基于中标方案的建筑布局,对各项技术要求、功能需求及设计约束进行逐一细化、优化和协调,并最终落实和确认。

3、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中标方案仅为一家单位的设计成果,其设计思路的局限性在所难免。而设计招标过程中,少则三家,多则十几家单位参与设计,各投标方案的设计手法、设计亮点对开拓建设单位和中标设计单位的思路是有价值的,可以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借鉴其他投标方案的优点,对中标方案进行优化完善。

鉴于这些情况,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复杂建设项目,方案优化工作已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程序和环节。建设单位要摒弃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可有可无的思想误区,在设计招标结束后不要急于展开后续设计,而要发挥各方优势,对中标方案进行充分的优化和深化,使各项功能指标及技术措施更为合理,建筑风格定位更为准确,造价与运营成本更为经济,并为后续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环节提供科学、系统的工作依据。

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风险与原则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初衷往往都是好的,但是否所有的优化工作都能够实现目标呢?一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虽然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进行方案优化,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出现调改了一个地方,却引发更多相关问题的现象。经过反复调改,却发现不是对中标方案进行了“优化”,而是丑化、劣化了原有方案,甚至颠覆了中标方案,轻者延误了工期,重者则造成工程建设管理的重大失误。

因此,为了实现优化目标,达到理想的优化效果,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过程中,如下几条原则是应该严格遵循的:

1、坚持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

优化不成反遭劣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但非专业因素过多地干预甚至主导优化过程是其中一项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的参与热情或领导的主观意愿不知不觉中影响或压制了建筑师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中标单位也常常存在任务完成式的被动工作心态,“既然已经中标了,业主单位说怎么改就怎么改吧!”结果是系统思考不足引发更多的问题,造成方案的劣化。

虽然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博采众长的活动,但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来自各方面的的意见与建议必须要经过建筑师的整理、甄别与过滤后,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段与技术举措加以落实。建筑师要摒弃任务完成式的消极态度,积极承担起方案优化的主导责任。同时,建设单位要给予建筑师以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并在工作程序、机制上给予保证。

2、识别并坚持中标设计方案的精髓,避免颠覆性的修改

设计招投标制度对中标方案的法律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且大型重要项目的中标方案一般都经过了建设单位高层领导的认可,所以不能敞开来优化,而是应该充分挖掘、识别、提炼出原有中标方案的亮点,在保持原有方案精髓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优化工作,切忌进行颠覆性的修改。

3、自顶向下,抓大放小,做本阶段应该做的事

由于中标方案大多为概念设计深度,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应采取自顶向下的优化策略,优先着力于宏观与总体层面上的要素,重点关注于本阶段必须完善与决策的重要事项,避免过多、过早地陷入局部细节问题中。一些设计节点或专业技术措施可以留待工程设计阶段由设计院依靠自身能力加以解决。此外,在此阶段过早敲定的设计细节可能会随着后续设计工作的深入而废弃,造成工作上的浪费。

三、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应重点关注的要素

那么,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有哪些呢?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文化要素

建筑的文化特质与内涵,广泛涉及到历史、文脉、民族、地域风情、风格定位、建设单位的组织文化等诸多方面,且往往难以用明确的语言来加以表述。对文化要素的正确把握与合理表达通常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中标方案能得到评标专家的认可,一般会在文化要素的诠释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已全面到位。在方案优化阶段,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均应对文化要素给予充分关注,并通过反复的沟通与论证,以准确把控建筑的文化定位与建筑格调。

2、功能要素

在招投标之前,由于尚无建筑方案雏形,建设单位对功能需求的描述往往是粗线条的,大量技术指标尚有待细化与明确。因而,在方案优化阶段,需要基于中标方案对功能要素进行梳理,并逐一验证落实。同时,力争通过功能集成,碰撞、激发新的想法和创意,使功能更趋完善与优化。

3、成本要素

目前成本指标已成为限额设计的一项硬性约束,必须加以严格控制。然而,在投标阶段,设计单位的关注点集中在建筑专业,建筑估算往往仅能达到匡算深度。在方案优化阶段,需要结合具体的中标方案,对建筑成本要素进行分析,并基于成本限额指标对功能、材料、结构形式、技术标准等进行全面优化与协调。

四、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模式

“倒三角工作法”是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模式。下面将结合某总部办公大楼建筑(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计方案优化的具体案例,对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方案优化模式进行介绍。该项目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在启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之初,工作团队采用“头脑风暴”法,列出中标方案的精髓以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设计特质与手法,并由高至低排序,构建出如图1所示的“倒三角”模型。由模型可以看出,五段式的体量关系集中体现了总部大楼的稳重和大气,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认可度与接受度也最高;其次是位于建筑中部的通高中庭,成为夜景效果的视觉中心;再其次分别是德式的建筑立面肌理以及对称式的功能布局。

基于倒三角工作法,在优化过程中,沿倒三角逆向而上,首先从位于“倒三角”最底层的功能要素入手,依据功能使用的合理性,结合出入口的交通组织,在保持对称性的基础上,将其功能布局从“东西分区”调改为“南北分区”。进而,从文化要素入手,在保证其立面肌理的基础上,对立面色彩、幕墙比例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该企业的文化定位。之后,从绿色环保节能出发,对通高中庭进行了内部尺度的优化。而对于专家和领导普遍认可的五段式体量关系,则作为方案的重要特质原汁原味地给予保留。

依据上述工作模式,建设单位编制的“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大纲”,各项调改要求明确、全面,且设计单位接受度、参与度很高,双方共同组建成为一个工作团队,将优化工作开展得系统而顺畅,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优化目标,优化成果得到专家和领导的一致认可。

五、结语

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技术,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资料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够到达一定的水准。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从建筑学角度对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策略与原则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应关注的要素,提出了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模式,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 黄虎杰等,住宅建筑方案优化设计研究与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0,第12卷第6期。

第6篇

关键词:优化 设计方案 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重点

1 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

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要求,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成为了工作之重,这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基础,并对每个设计人员的专业项目进行整合,是专业人员的强项得到发挥,以此提高设计方案质量的提高。

2 对质量管理的优化

要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需要优化施工质量的管理组织架构,构建起法人为主、以专家和专业人员为主导、基础管理人员为基础的全方位的管理架构。建立起全面的规章制度,充分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针对技术管理和质督管理规程进行充分的细化,确保拥有科学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工作无论大小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相关建筑设计方案的论述

(1)剪力墙设计:

以小高层住宅项目建设来说,剪力墙是面广量大的,因此合理的控制剪力墙配筋对于结构安全及工程的经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a)剪力墙墙体配筋一般要求水平钢筋放在外侧,竖向钢筋放在内侧。配筋满足计算及规范建议的最小配筋率即可。建议加强区Φ10@200,非加强区Φ8@200双层双向即可,双排钢筋之间采用Φ6@600x600拉筋。但地下部分墙体配筋则另当别论。

b)剪力墙按规范应设置边缘构件,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笔者认为首先要区分剪力墙的受力特性及类别,即:普通剪力墙(长墙),短肢剪力墙,小墙肢和一个方向长肢墙而另一方向属短肢墙来区别对待配筋。

c)剪力墙中的连梁跨度小,截面高度大,在地震作用下弯矩、剪力很大,有时很难进行设计,如果加大连梁高度,配筋值有时反而更大。笔者建议,连梁高度计算与设计统一规定从洞顶算到楼板面或屋面,对于窗洞楼面至窗台部分可用砖或其他轻质材料砌筑。对于窗台有飘窗时,可再增加一根梁,两根梁之间用砖填充。连梁配筋应对称配置,腰筋同墙体水平筋。

d)目前,在剪力墙的楼层处均设置暗梁,而对暗梁的作用及配筋亦各有理解。笔者认为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如剪力墙周边仅有柱而无梁时,则设置暗梁,并且要求剪力墙两端是明柱,这是因为周边有梁柱的剪力墙,抗震性能要比一般剪力墙要好。

(2)减少设计变更:

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实行限额动态控制。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损失就越大。如果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需修改图纸,其它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如果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

(3)适当采用标准设计:

采用标准设计一般都能使工程造价低于非标准设计,但对于特殊的工程例外。同时,采用标准设计还能节约设计费用,缩短设计周期,能较好地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它是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方法。

三、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方法策略分析

一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虽然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进行方案优化,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出现调改了一个地方,却引发更多相关问题的现象。

1对设计方案运用价值分析原理找出最佳的方案

对整体设计方案运用价值分析原理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而且对分配下去的每项设计内容也要运用价值分析原理进行分析。这里说的价值评价,是指对技术、经济和社会进行评价权衡的综合评价。一般来说,提高产品的价值,有以下 5个途径:

( 1 ) 功能提高,成本降低,这是最理想的途径;

( 2 ) 功能不变,成本降低;

( 3 ) 成本不变,功能提高;

( 4 ) 成本略提高,带来功能的大提高;

( 5 ) 功能略下降,带来成本的大降低。

2 加强对设计人员的管理以提高方案优化水平

(1)制定相关惩罚措施。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并在设计委托合同中明确一定的惩罚,可以使设计方懂规矩、辨是非,促使其改过,具有一定的警告作用。

(2)采取相关激励措施。在设计委托合同中,明确一定的激励措施,使利益激励能更好调动设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实施有效的激励,可以激发设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自觉提高工作水平与质量。

(3)从思想上端正设计人员的态度,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建筑设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在处理建筑设计事务中,坚持客观立场,一切 从实际出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口。加强对建筑设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必须让每一位建筑设计人员都明白,一流的专业技术不是走向成功道路的惟一条件,而一流的道德水平才是建筑设计人员完善境界的基本要素。

四、设备技术设计

1给水设计

根据不同用水性质、用户考虑给水计量:

1)商业给水及消防用水应单独设置管网,并分别设总计量表;

2)门面、办公、物管、小区环境、车库等用水均应分别设计量表;

3)住宅应分户设置计量表,且水表出户设置。

2排水设计

2.1厨房内立管的设置应充分考虑与烟道及窗扇开启的相互关系。

2.2应考虑竖向管线的路径:

1)在别墅、类别墅及跃层住宅中,卫生间及厨房的下水管应尽可能上下对齐,至少应将有竖向管线的局部对齐。如无法垂直对齐不应直角转折,斜向转折时应考虑对室内空间的影响;

2)污水立管不宜穿越门面;

3)空调排水管、阳台排水管、屋面雨水管以及消防立管设置的位置应相对隐蔽,并结合建筑效果考虑平面位置;

4)商场﹑门面及门廊内设置的汇流排水立管,布置时应尽量有规律,以便装饰处理。

2.3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住宅楼,卫生间排水立管可选用特殊配件单立管系统,取消专用通气管。

2.4雨、污检查井设置位考虑:

1)不应设置在门面及大堂门前;

2)不宜设置在小区主、次干道上,当必须设置在干道上时应控制其数量,并布置整齐。

3电气设计

3.1根据建筑功能及设备专业提供的资料,分类进行负荷计算并汇总:

1)消防设备与火灾时必然切除的设备取其大者计入总设备容量;

2)季节性负荷,如空调制冷设备与采暖设备,取其大者计入总设备容量;

3)成组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不包括备用设备;

4)照明设备的设备容量采用光源的额定功率加上附属设备的功率。

3.2电梯、电扶梯、空调主机及泵、消防水泵、生活水泵、送排风机、车库照明、园区道路环境照明、游泳池动力及照明、灯饰工程照明、物管中心、小区会所及员工宿舍等,均应按系统用途在低压配电屏(房)内设置各系统计量表。

3.3校核方案阶段电气设备房(开闭所、变配电所、柴油发电机房、楼层配电间及弱电间等)的位置,在满足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控制各房间的面积。

3.4设备及线路布局:

1)在满足线路保护、确保使用及电压损失等情况下,尽可能减小线路截面;配电屏之间、配电屏与变压器之间尽量靠近布置,减少母线槽的用量;

2)住宅建筑原则上采用树干式配电,减少电缆用量;

3)尽量避免回头线路。

4暖通设计

4.1空调设计应注意事项:

1)空调冷凝水应有组织排放,主管的布置应隐蔽,宜与相邻阳台排水立管就近合并;

2)空调管穿墙洞应靠近室外机及空调冷凝水立管;

3)空调管不宜穿越其他房间或长距离跨越阳台。

4.2风管设计应注意事项:

1)风管设计尺寸应尽量少占用空间高度,风管设计图以结构梁图为底图;

2)风管不得穿越电气设备用房和消防控制中心;

3)消防风管设计布置不宜穿越门面;

4)商业门面的排油烟风管尽量靠墙贴梁设置,少占门面空间。

4.3对设置在地下层的商场,应确保在过渡季节的新风及通风换气效果。

4.4商场空调机组、消声器宜设置在梁间空隙,确保商场装修后的净高。

第7篇

关键词:双折楼梯;开窗;开门;常见手法

【正文】

1.引言

楼梯是建筑物中的垂直交通构件,供人和物上下楼梯和疏散人流之用,需适应各年龄段的人群使用。目前建筑物楼梯间环境不佳,尤其是采光通风效果很不理想,有窗也不能开,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很难做到低碳徒步上下楼梯的行为。这就是我们要改善和值得探讨的课题。建筑设计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考虑楼梯本身及其内外空间的关系,即楼梯"内与外"的两个因素。内部是指楼梯本身的结构及构造方式,材料的选择、楼梯踏步及栏杆扶手的处理;而外部是指其周围空间及外部立面的特征。只有两者统一考虑,才能使它们完美结合。双折楼梯一般布置在矩形楼梯间内,楼梯平台与建筑立面相连。如何处理好平台开窗等问题,是处理好建筑外立面形态的关键。笔者就工程中楼梯间的“开窗处理手法”及“出屋面开门”等问题介绍几个实用的处理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2.中间平台开窗

平台是两楼梯段之间的水平板,有楼层平台、中间平台之分。其主要作用在于缓解疲劳,让人们在连续上楼时可在平台上稍加休息,故又成休息平台。中间平台开窗,不仅完成楼梯本身的构造设计,同时要顾及立面的开窗形式与楼梯的关系,使建筑内外形成统一。涉及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楼梯连接其他房间布置,出于结构整体性的考虑,故在楼梯平台位置,设置了横向的连续框架梁。这一设置对双折楼梯的开窗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图1);另一种情况就是楼梯单独布置,楼梯采用尽端式的布局或单独拉开布置,结构可与主体脱开设计,这种情况下平台开窗较为自由(图2)。

由上可知,楼梯平台的开窗方式受楼梯位置的影响,开窗位置也受其结构形式的影响。当其与主题脱开布置,位置和形式则要灵活许多。如果采用封闭设计的,处理好比例关系的前提下自由分割即可;如果采用开放设计的,没有楼梯间实体墙面遮挡,一般其两边建筑立面也采用大玻璃通透处理,使室内外空间关系紧密。我们常见的“玻璃盒子”楼梯,幕墙全部采用外挂玻璃幕墙。进一步说,多彩缤纷的玻璃就会营造出五彩斑斓的建筑。总结这两种情况,双折楼梯的平台开窗方式大约有以下三种:

形式一(需设连续梁)――平台之间分段开窗:

经过前面分析,我们知道楼梯的这种布置会导致横向连续梁的存在,进而影响到中间平台的开窗。但因建筑类型的不同,窗户的开启方式也不尽相同。当建筑在3.6米以下层高时,可在横向连续梁上端设置上悬窗以供通风采光。当建筑在3.6米~4.5米层高时,可在横向连续梁上层设固定玻璃窗以供采光,下层设可开启窗户以供通风,但根据开窗高度来设计是否需要安全防护措施,(图3)。形式一虽然能够达到通风效果,但是影响了行人的视线,墙面的整体性较差,未能达到舒适的楼梯环境。

形式二(需设连续梁)――平台处整体开窗:

与形式一比较,这种开窗形式的特殊性在于开启位置设置在了中间平台休息处,位于两个横向连续梁的中间,与平台梁脱开设计。如果该楼梯有防排烟的要求,可在窗户与平台的分割处以上设计可开启窗扇,并且应在开启处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其楼梯环境并未达到舒适的效果,笔者在这不再做详细的表述。

形式三(无连续梁)――平台之间整体开窗:

这种情况的前提是楼梯与主体脱开或尽端布局,窗户的开启方式、高度和面积较为自由。(见图 4)

形式四(无连续梁)――立面幕墙开窗:

这种情况一般是指前文提到的“玻璃盒子”,如果在玻璃盒子外附上不同的玻璃材质,建筑将呈现不同的立面效果,外立面整体性强,但不利于节能。(见图5)

当然,楼梯的位置的确定还应参照其他原则,比如尽可能放在明显和易找到的部位、尽可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等;

总结上面几种楼梯形式,形式三的效果较为理想,笔者在形式三上进一步优化如下:

①楼梯间设置在北面和西北面,南面设置为功能用房之用;②有连续梁的楼梯间可以把连续梁往平台方向下移,保证窗台标高900mm-1200mm,窗户大致规格:1800mm*1800mm,确保窗能开启;③楼梯间外立面造型和所处的外立面设计可以分开考虑,偏重楼梯间的使用环境。

3.出屋面开门

关于楼梯出屋面的规定,根据建筑高度的不同也有不同:高层建筑出于疏散的目的,楼梯一般均需要出屋面;多层建筑高度在10米以下的,可设外墙爬梯,在10-24米范围内的多层建筑,根据建筑类型来确定楼梯是否需要出屋面。针对出屋面的楼梯,其室内地坪标高应高于室外屋顶完成面的标高,否则设置的门应开向屋顶处并设挡水门槛。

由上可知,出于屋面防水材料的加厚,以及挡水门槛的设计,楼梯出屋面存在一定的高差。楼梯在出屋面的时候,设计楼梯的时候往往需要多设计几步踏步才能跑至屋顶,一般有如下解决方法更为合理:针对出屋面的楼梯,其室内地坪标高应高于室外屋顶完成面的标高,否则设置的门应开向屋顶处并设挡水门槛。(方法:增加楼梯踏步数,直接到达标高H,H=屋面完成面标高+室内外高差。)(见图6)

4.总结

第8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抗震;设计;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建筑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从总体上起着直接的控制主导作用。结构设计很难对建筑设计有较大的修改,建筑设计定了,结构设计原则上只能是服从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如果建筑师能在建筑方案、初步设计阶段中较好地考虑抗震的要求,则结构工程师就可以对结构构件系统进行合理的布置,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以及相应产生的地震作用和结构受力与变形比较均匀协调,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载力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如果建筑师提供的建筑设计没有很好地考虑抗震要求,那就会给结构的抗震设计带来较多困难,使结构的抗震布置和设计受到建筑布置的限制,甚至造成设计的不合理。有时为了提高结构构件的抗震承载力,不得不增大构件的截面或配筋用量,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由此可见,建筑 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对整个建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建筑抗震设计过程别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1、建筑设计在抗震方面的必要性

近几十年来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与进展,尤其是各国历次大地震对人类造成严重灾害的经验教训,使世界各国地震工程学者及工程抗震设计人员逐步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用形象语言来概括,即遵循“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这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公认的结构抗震设计准则,并开始在各国规范中有所体现,根据城市和经济高速稳步发展,对抗震设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打造了良好的物质平台。有效提高工程抗震能力,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建筑抗震可归纳为:1、慎重选择场地;2、科学确定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特殊工程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3、不同类型建筑要采用适合的结构形式;4、合理布置,平面立面要规则些,底层层高跨度不宜过大;5、尽量采用隔震减震技术;6、注重施工质量;地震是地壳运动在某些阶段发生急剧变化时的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约达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由于发生在地球深处或者它所释放的能量小而人们难以感觉到;而人们感觉到的地震,也即有感地震,仅占总量的1%左右;能造成灾害的强烈地震则为数更少,平均每年十几起。然而,就是这些每年为数不多的地震,却给人们带来了无可挽回的巨大经济财产损失和触目惊心的人身伤亡事故。据有关方面对世界上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震害资料所做的统计表明,95%以上的伤亡是因为无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低的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典型的例子如,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政府一贯重视建筑物抗震设计,其防震设施和技术相当先进,建筑物通常具备了抗御7~8级地震的能力;而阿尔及利亚当地房屋建筑质量普遍低劣,抗震性能差,地震时易坍塌。由此可见,对建筑物进行有效的抗震设计是减轻地震灾情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

2、建筑设计在抗震中的问题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是一种多发性的随机震动,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很难把握,要准确预测建筑物震害的特性和参数,目前还很难做到。抗震慨念的设计强调,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把握好场地条件和场地土的稳定性、能量输入、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及其体形、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抗侧力构件的布置、构件延性;材料与施工质量等几个主要方面,其中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设计人员“思想保守”与过于“开放”

“思想保守”体现在结构设计方面比较多,例如:现在很多高层住宅,剪力墙过多过厚,由于刚度过大,导致相对侧移值过小,远远小于规范的规定值,一来不利于建筑物抗震,二来不经济。

2.2 专业技术知识不扎实,专业之间配合不到位

有些设计人员没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自然设计出的建筑图纸会出现很多问题,给施工带来难度。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问题更是难以应付,有的甚至对施工工艺都不太了解。

2.3 平面布局的刚度不均。抗震设计要求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正、对称,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宜均匀,否则应考虑其不利影响。但有的平面设计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一边进深大,一边进深小;一边设计大开间,一边为小房间;一边墙落地承重,一边又为柱承重。平面形状采用L、π形不规则平面等,造成了纵向刚度不均,而底层作为汽车库的住宅,一侧为进出车需要,取消全部外纵墙,另一侧不需进出车辆,因而墙直接落地,造成横向刚度不均。这些都对抗震极为不利。

2.4 抗震构造柱布置不当。如外墙转角处,大厅四角未设构造柱或构造柱不成对设置;以构造柱代替砖墙承重;山墙与纵墙交接处不设抗震构造柱;过多设置抗震构造柱等。

3、防震设计的主要策略

3.1 推广使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目前,建筑工程设计时一般都是采用延性结构体系(传统抗震结构体系),这个体系是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地震发生时,允许结构构件进入非弹性状态,并具有较大的延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消耗地震产生的能量,减轻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使建筑物出现裂缝但对整体结构没有大的影响。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产生,在传统抗震结构体系中加入软垫隔震,滑移隔震,摆动隔震,悬吊隔震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改变结构构件的力学特性,减少地震能量输入,减轻结构地震反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防震措施。

3.2 减少地震能量输入

建筑工程结构防震设计时,采用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这样可以减少地震能量的输入,设计时要进行定量分析,在地震发生时,结构的变形能力满足定量分析的变形要求。定量分析师不仅要验算构件的承载力,还要控制结构在地震震感很强的作用下层间位移角限值或位移延性比。在建筑工程中,选择坚硬的场地作为地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地震能量输入,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错开地震的活跃周期,防止地震余震与结构产生的共振破坏。

3.3 建筑工程结构材料的选用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结构材料选用也很重要。如果结构设计的很完善,同时也符合防震的要求,但是如果结构材料的选用不当,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防震效果。在防震结构设计时必须要对结构材料参数随机性的防震模糊可靠度进行分析,这与以往的结构抗震可靠度的研究不同,以往的研究中只考虑荷载的不确定性而不考虑别的因素。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了材料参数的随机性,地震烈度的不确定性以及烈度等级界限的模糊性等因素,确保设计时考虑因素的全面性。

3.4减轻建筑结构自重

减轻建筑结构的自重,对于增强建筑物的防震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从地基承载力来看,如果是相同的地基条件,在不增加基础或地基处理造价的情况下,减轻结构自重意味着可以增加建造层数,对于软土地基影响更为明显。地震效应与建筑物的重量成正比,建筑物结构重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地震力的增大,建筑物的结构中惯性较大,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危害性较高。所以在建筑工程设计时尽量采用自重比较轻的结构构件[4]。

3.5 建筑结构应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建筑物为了提高防震性能可以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地震发生时,第一道防线的构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线能抵挡后续的地震动的冲击,提高建筑物的防震能力。

参考文献:

[1]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王崇杰,崔艳秋.建筑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策略方法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effect, from the construction site selection and engineering general layout began, until finally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s, and should be made more campaign plan, choose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reasonable economy the optimal design of, or to the existing design scheme is optimized, so it can more reasonable in economy.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design optimization strategy method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设计阶段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具创造性、经济性和思想性的阶段,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项目的实施进行全面安排的阶段。工程设计对于拟建项目的工程质量、建设周期、工程造价以及在建成后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有关专家分析,设计费用一般只相当于建筑工程全寿命费用的l%以下,但是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达到75%以上。当一个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确定以后,大到工程规模、建设规划、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小到建筑用料、构件配件和设备的种类型号及数量基本上被决定了,工程项目投资方案也基本定型。因此,在做出项目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设计。优化设计方案、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对提高工程投资效益、降低建设工程成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的途径。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中规定的审查主要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内容的审查要求。因此,为保证设计方案优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还要制定设计方案优化的评定标准和具体实施细则,并增加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各阶段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既要审查技术可行性,又要审查经济合理性。具体来说,“初步设计”可由规划部门审查,“技术设计”由业主会同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审查,“施工图设计”由建设主管部门属下的审图中心审查。第二,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力求减少无证设计和越级设计。三是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不断总结推广标准规范和标准设计,适时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设计方案优化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设计单位在向业主提供“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时,业主应通过合同约定让设计单位同时提供与之相对应的“设计总概算”、“修正总概算”、“施工图预算”,以便为主管部门考核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业主作相关决策时提供直接依据。

2.推广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设计又称定型设计、通用设计,是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组成部分。各类工程建设的构件、配件、零部件、通用的建筑物、构筑物、公用设施等,只要有条件的,都应该实施标准化设计。采用标准化设计的优点有:设计质量比一般工程设计质量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可以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

3.1作为业主,应明确设计招标虽需多支付设计费和增加前期准备时间,但设计方案优化可节省更多的投资。为此,各地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

3.2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规定,确定项目设计招标范围,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进行设计招标。

3.3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必须编制完整的设计招标文件。

3.4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

3.5应组建健全的评标机构和制定合理的评标方法,这样既可保证公平竞争,又可对业主在项目建设上的随意性加以限制

现阶段,建筑设计虽有各种建筑结构设计软件,但建筑构件、建筑配件的构造做法仍需设计人员人为确定,并在此基础上手工计算出构件所承受的各种荷载。荷载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结构布置形式和构件的形状大小及材料用量,从而也就直接决定了工程造价的高低。例如商品住宅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一般构造做法为:板底粉刷,现浇结构层,板顶找平层。通过适当改变施工工艺,构造做法可改为:板底局部批腻子,现浇结构层随捣随抹光,这样既简化了构造做法,减小了荷载,又实实在在地节约了人工和材料,降低的工程造价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充分说明,设计方案的优化不仅仅是总体和全局的优化,还体现在细部构造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否做到设计方案优化,也是设计单位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实力的具体表现。设计单位欲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经济收入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账,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变为“算着画”。并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确保设计既满足功能要求,又力求经济合理。

4.实施限额设计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限额设计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限额和工程量先分解到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而得到的,通过层层限额设计,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与管理;同时也实现了对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限额设计是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克服和控制“三超”现象,使设计单位加强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管理,能克服设计概预算本身的失控对工程造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4.对设计人员实施奖惩

4.1 惩罚措施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并在设计委托合同中明确一定的惩罚,可以使设计方懂规矩、辨是非,促使其改过,具有一定的警告作用

4.2 激励措施在设计委托合同中,明确一定的激励措施,使利益激励能更好调动设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实施有效的激励,可以激发设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自觉提高工作水平与质量。

4.3从思想上端正设计人员的态度,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1)建筑设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在处理建筑设计事务中,坚持客观立场,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加强对建筑设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必须让每一位建筑设计人员都明白,一流的专业技术不是走向成功道路的唯一条件,而一流的道德水平才是建筑设计人员完善境界的基本要素。

5结束语

设计方案优化,是确保工程造价更趋合理和经济的先决条件。设计方案优化,既要把握全局和总体方案的优化,又要关注建筑细部设计的优化。通过设计方案优化来控制建设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在设计实务中,工程设计人员应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要求的倾向,又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要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点为指针,最大程度上确保设计方案优化,从而最终达到节省建设投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耀俊.浅谈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J].建筑经济,2009

[2]伍晏,夏萍,周以大.运用价值工程法则,优化方案设计,合理降低建筑造价[J].建筑施工,2009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