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企业安全信息化

时间:2023-08-21 17:14:38

导语:在企业安全信息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安全信息化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志码】B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有快、有慢,程度不同,但建成以“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上下信息畅通和有效数据共享是建筑企业共同的发展趋势。安全管理信息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要素。安全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在重新整合业务和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资源和环境等,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内部办公、项目管理、现场操作等多种功能的发展和应用,以提高企业和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施工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公司内部管理网络进行改造,搭建公司的数据资源平台和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框架,建立起符合公司总体规划的内部安全管理网络,完成信息化集成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工作,完成部分安全硬件建设和安全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运行,使安全信息系统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是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关键。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和掌控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实现及时发现消除违章、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高效办公和解决问题是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应用。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建设中运用门禁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测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扬尘自动喷雾系统、施工升降机智能控制系统、网络办公系统、资料录入无纸化办公系统,不断提高公司的安全信息管理水平,将及时发现的安全问题和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利于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全面协调,是企业施工安全生产的保障。下面列举几点信息化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实例,供大家探讨。

一、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

1.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施工劳务等建筑施工企业应实行劳务人员实名制,大力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在施工现场配备专职或兼职劳务用工管理人员,负责登记劳务人员的基本身份信息、技能状况、从业经历、考勤记录、诚信信息、工资结算与支付以及安全教育培训记录等情况。施工劳务企业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劳务人员实名制资料,并委派专人或独立部门实施管理,在承包工程项目时应将劳务人员的相关实名制资料报施工总承包企业核实、查验。施工总承包企业也应配备现场专职劳务用工管理人员监督施工劳务企业实名制管理情况,对劳务实名登记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业绩档案等信息进行核实,并留存相关资料。进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在项目劳资管理员处进行实名制登记,递交相关实名登记资料,办理门禁进出登记卡,刷卡进出施工现场,无门禁卡严禁进出施工现场。通过刷卡进出和实名制登记制度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管理,建立务工人员的安全业绩档案,有效地对务工人员进行动态监控,了解务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业绩、工资支付等情况。施工总承包单位、工程承包单位应当投入必要的费用,建立门禁打卡系统,并与企业进行联网,纳入企业管理考核内容。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应实行监管,并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劳务用工管理,落实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各项要求。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应根据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实名制管理的宣贯、推广及施工现场的检查、督导工作。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方式,将劳务人员的实名登记信息内容纳入信息化管理范畴,逐步实现不同项目、企业、地域劳务人员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建立广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建筑务工人员的用工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推进劳务人员的诚信信息和安全业绩管理,对发生违法、违规、违章记录行为以及引发的责任人,记录其不良行为并予以通报,或采取其他方式对务工人员进行限制等措施,以提高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形成良好的施工作业用工环境。2.施工企业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实名制管理。(1)施工企业关键岗位实名制人员:1)企业负责人: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2)各类注册执业人员: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3)现场专业人员: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安全员、施工员、监理员、材料员、资料员、见证员、取样员、标准员、机械员、劳资管理员。4)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人员。5)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岗位人员。6)不在上述范围内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从业人员。(2)结合业务登记实名制信息。a.单位办理资质等业务时登记。办理资质新设立、升级、增项、延续、变更及施工图审查、招投标、施工许可、竣工备案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b.个人办理资格业务时登记。注册人员在办理初始注册、延续注册、增项注册、变更注册、继续教育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现场专业人员在办理岗位证书、继续教育、延期登记、变更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安全管理三类人员在办理A、B、C证首次申请、延期、变更、继续教育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岗位人员在办理岗位证书、继续教育、延期登记、变更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在办理首次申请、延期、变更、遗失补办时要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3)实名制登记信息内容。基本信息:身份证、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岗位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工作经历和业绩、个人证件照(近照)、个人签名等信息。(4)IFA广域网考勤系统。IFA广域网考勤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项目部下列人员: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质量总监、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监理总监(注册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及项目部施工特殊工种作业操作人员,进行人脸识别登记,实行广域网络考勤(IFA),由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监督机构或建筑施工企业监督实施考核。

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为及时、准确了解施工现场操作过程,实时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的缺陷和施工环境影响情况,以及施工项目中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时刻掌握施工场地治安状况等。施工企业建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施工现场根据需要在各个角度设置远程监控系统,并成立信息化办公室,配备专职信息管理员,实时监控现场违章作业行为、防护措施、作业人员情况、项目工地人员进出,以及对重大事故隐患、治安状况实现网络远程跟踪、监测和控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技术实行企业安全管理,将企业监控日常在线情况作为企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公司随时通过抽查视频在线率,不定期抽查项目监控,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相关问题及时通知到项目负责人或安全负责人进行整改,同时可以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对讲功能网络,通过电子地图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快速导航,采用手机3G或WiFi上网实现移动执法。

三、远程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系统,是通过现有的各种电信通讯传输媒体,将人物的静、动态图像、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资料分送到各个用户的计算机上,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可以共聚一处,通过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增加双方对内容的理解能力。因建筑施工企业人员分散,通过建立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将多方音视频交互、电子白板、文件共享、动态PPT、协同浏览、媒体播放、桌面共享、文件传输、文字交流、远程控制、会议录制与控制等方式实现远程视频会议,实现办公不限地域区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在短时间内召集相关人员或全体员工,进行会议、培训、安全学习,既节约会议经费、时间,同时管理层还可及时与员工面对面地信息交流和沟通,使处于不同地方的人就像在同一房间内沟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

四、动态管理系统

针对安全执法中存在的时效性不足、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动态化管理系统予以改进:(1)建立各方参与、交互式的工程信息系统。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互动式的数字化工程信息平台,可与企业互动,并充分调动企业安全管理的信息,为实施施工安全动态执法提供基本保障。系统的搭建以“项目”为管理单元,分为项目信息、施工过程信息、监管信息三部分,他们之间通过数据交换实现协同工作。一方面企业根据系统设置的界面主动录入关键工序信息,另一方面监督机构执法建立在企业填报施工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执法内容更具针对性。施工过程信息记录、强制性条文审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诚信系统等有关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建立可供追溯的数据库,不仅节约行政资源,提高执法效率,还起到固定证据的作业。(2)实施“节点式”抽查执法。实施“节点式”执法的目的是要转变以往对项目无目的、随机检查的模式。执法人员首先根据交互式的信息系统初步了解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特点,对建筑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的关键工序设置安全节点。其次,信息系统根据企业填报内容自动记录施工过程信息,当施工进度到达安全节点时,监管信息系统可自动提醒结合视频监控对工程节点的设置主要参考超过一定的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3)实施现场移动执法。施工现场移动执法是指运用先进的互联网、3G、GPS、数据交换等技术手段,集成执法文书管理系统、实时联机操作,以实现执法人员在现场实时上传执法信息,打印执法文书的一种执法手段。实现执法人员在现场实时上传执法信息,提高现场执法的时效性和威慑力。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活跃的生产力要素,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深深地扎根于建筑业这块沃土之中。它的理念、理论和实践都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安全和生命更以时刻鸣响的警钟不断敲击着人们的心灵深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也成为新时期建筑业永恒的课题。安全管理成为建筑业发展升级,成就辉煌,结出硕果的一门必修课。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工作正在逐步由局部的技术辅工作发展成为全局性工作,特别是对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管理水平,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信息化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成为我们在搞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现“中国梦”建设的强有力的推动。

参考文献:

[1]周尚永,张健,朱艳.科技兴安-实现本质安全的必然之路[J].建筑安全,2013,(12):59-60.

[2]黄爱莲.依托信息化管理构筑建机安全生产屏障[J].建筑安全,2013,(12):61-62.

[3]连保廉,朱奋发.建筑施工安全动态执法分析.建筑安全[J].2013,(10):18-20.

[4]合建市[2014]112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建设劳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第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控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电力能源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领导性产业,并始终致力于电力供应、节能高效、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责任。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效提高了电力行业的新技术研发,增强了风险管控能力,并且使电力企业朝着综合化及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管控的措施,提高电力生产的有效管控,并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不断研发新技术及新设备,努力适应市场化变革,是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1水电信息化管控与安全生产管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电力系统也在与时俱进。现如今,整个电力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为中心,围绕该中心开展一系列的信息收集和资源共享工作,从而加快高质量电网供电、科学化电网供电、智能化电网供电的建设,最终降低整个电力系统的功耗,推动我国电网的跨越式发展。大数据时代,电力系统信息化的搭建,可以将所有电力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在线分析。这对于我国电力的部署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一般来说,信息化是一个企业欣欣向荣、积极进取的标志,尤其在促进水电厂企业的发展方面有着不可估量作用。通过信息化的注入,水电厂企业将更加灵动运作,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对水电厂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加速我国电网从量变到质变的步伐,然而管控工作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管控,顾名思义就是监管控制。通过对整套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控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电网工作的进步。如对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的管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对电网一线的管控,可以减低工作危险;对电网基础设施的管控,可以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因此,管控工作不容忽视。为了有效管理电能,必须实施信息化管控,通过大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使得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实时传递给电网系统的高层管理,为进行战略布局而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增强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对电站设备实现自动监视与记录:计算机监控系统自动完成电站设备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设备运行状况的自动监视与记录,包括开关量信息监视,模拟量信息监视,故障/事故报警、记录与显示,SOE点记录与显示[1]。

2信息化现状和安全信息管控的问题

由于电力系统是一直技术密集及设备繁多的有机整体,系统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电力设备之间耦合程度也紧密,需要设备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及可利用率。电力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从目前电力行业发展来看,每个系统之间普遍建立了高水平的信息化水平,但是这些系统之间大多数没有直接联系,并且耦合度也比较低,这使得电力系统的整体性及连续性受到很大限制,不能有效发挥电力系统最大的功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了规范化检修管理、安全隐患管理、运行经济性评估、技术管理、两票三制等为主要操作及管理手段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同时,安全生产管理也逐渐发展成为专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虽然我国电力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发展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依然存在下面几个问题。1)通常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存在很大的孤岛问题。电力系统运行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耦合不完善,并缺乏与外部信息系统的沟通联系手段,严重与电力企业要求的强耦合、密切协同关系不相符,并与电力企业想要达到的精细化运行、集团化管理及集约化发展的目标相差很大,不能完全实现对安全生产的管控效果。2)经常出现重复建设及投资的问题。因为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导致整体规划及构架缺乏合理性,使得信息系统不能及时共享,从而出现重叠建设及投资的现象。3)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性能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因此,缺乏对系统的全面规划及构架,甚至具有一定的漏洞,如果出现不安全事件问题,将会造成不可以快速地做出全局性判断,导致事态进一步严重。

3水电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管控的措施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为现代公司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诸多条件,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是其中的代表,其不仅能够为电力公司奠定技术基础,还能够进行有效地内控。这具体体现在:第一,公司的成长与内部信息的沟通密切相关,公司精神的战略传输,企业文化的推广指引,均需迅速加以传播,信息技术就有效地满足了该要求,增快了公司内部信息的传输速率,提升了工作成效。第二,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公司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式,不仅能够科学安排员工工作任务,还能够促进文化的建设。信息技术在提高企业关键竞争优势的同时,也需要公司持续改革、革新知识储备、更新系统设施,一味遵守老的规矩,便会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无法追随市场的步伐。要结合企业现实状况和将来发展的现实需求,全面利用其在互联网、资源、信息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增强公司内部信息安全管控平台的构建,深化所有职工互联网安全管控的认知,在技术方面也应当持续增大信息安全管控力度,确保信息储存与传播的安全,健全网络系统。虽然国内电力公司的网络化建设工作在持续开展,然而依旧有诸多电力公司对该项工作的注重水平低下,对于有关从业者也未提出较高的技术要求,致使信息管控工作无法将自身的功能有效发挥出来。为了防止此种现象的产生,电力公司应当依据现实状况,整体考量自身的现实需要,明晰信息管控工作者的责任,且定期组织有关技术培训,提高人员专业水准,并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加以考评,对于技术不达标的员工,将其辞退。另外,应当利用思想教育培训,深化信息化建设工作者的思想认知,明晰权利和责任,引导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实践经验的归纳剖析,持续提高自身水平,且逐渐健全信息化管理平台。

4实际案例分析

川内某水电厂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采用面向对象开发语言JAVA来进行开发,该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形式使用B/S模式。移动安全管理应用模块基于智能手机Android系统平台进行APP开发。移动安全管理客户端应用硬件以手机为主,在Web(外网)上通过4G网络(或WiFi)以APP的形式进行访问和操作,通过4G网络与后台服务端进行实时通讯、数据交互,并实现后台服务端对移动端数据的接收和存储。该水电厂遵循“先进、整体、统一、个性、开放、可扩展和一体化”的原则,进行了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设,解决系统中对安全监管业务覆盖不全和薄弱环节问题,实现小湾水电厂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以下笔者主要是列举几个关键点:第一,监控系统异常监视:对机组现地控制单元硬件、软件故障自动监视,报警并上送数据信息给电站控制层。实时监视监控系统本身的工作状况,通信状态等。第二,事件报警:故障报警记录:计算机监控系统周期性扫描故障信号,故障发生时,立即响应并处理,同时记录故障发生时间(时、分、秒)、动作设备器件名称、事故内容等信息,并显示、打印故障报警语句,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按故障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形成故障记录并存入数据库。故障记录表格为故障汇总记录表,可供值班人员查寻,并定时打印,也可召唤打印或显示。第三,事故追忆及相关量记录:电站发生事故时,需对事故发生前后的某些重要参数进行追忆记录,以供运行人员事故分析。事故发生时,计算机将按顺序将事故报警信息、事故的名称及这些追忆数据保存于磁盘中,形成历史数据。并自动显示、打印这些数据。事故追忆的重要参数有:线路三相电流和电压(正常值和故障值);主变的电流和温度(正常值和故障值);发电机定子三相电流和电压(正常值和故障值)、机组推力轴瓦最高温度等。第四,控制、操作与调节功能:依据水电厂机械运行的状况与相关调研结果,依照预定流程远距离和现场的管控命令对该厂机械的运行加以管理和调控。运行机械管理方式设定,自动或者手动管控、远距离或者现场操作,都能够在操作页面中点击达成,无功和有功功率调控和机组开机、停机的操控也能够在操作页面中点击达成。控制优先权为:电站控制层模块、现场控制层模块。可达成机械运行模式设定和调换:闸门开启或者闭合操作;机组无功和有功的调控;报警信号复位;隔离开关、断路器操作;机组压油设施与公共设施电动机启动和切断操作,此便是有代表性的水电公司安全生产网络化所取得的成效[2-3]。

5结语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进步,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有了提高。电力企业应该将行业安全管理自身的特点作为根本,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件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高效的数据整合,为电力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信息,使得信息化在电力企业实际生产中发挥有效作用。通过不断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水平,可以减小事故发生几率,提高电力企业电能生产的效率,从而增强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孟碧波,万诗新.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AGC安全问题对策[J].电网技术,2004,28(14):49-52;56.

[2]张智明.水电站如何开展“反措”和“安措”管理工作[J].小水电,2011(4):81;88.

第3篇

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安全建设上逐步添加了上网行为管理、内网安全管理等新的安全设备,但信息安全防护理念还停留在防的阶段,信息安全策略都是在安全事件发生后再补救,导致了企业信息防范的主动性和意识不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企业IT运维环境和企业发展的需求。

2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构建原则

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的目标是在保障企业数字化成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构建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建立企业完善的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制定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来保障信息安全制度的落实以及企业信息化安全体系的不断完善。基本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过程包括:分析企业数字化资产评估和风险分析、规划信息系统动态安全模型、建立可靠严谨的执行策略、选用安全可靠的的防护产品等。

2.2提高企业员工自身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在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中,防护设备和防护策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企业员工的行为也是维护企业数字化成果不可忽略的组成。所以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安全管理时,绝对不能忽视对人的行为规范和绩效管理。在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安全前,应制定企业员工信息安全行为规范,有效地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和数字化成果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保证企业信息安全。其次阶段递进的培训信息安全人才也是保障企业数字化成果的重要措施。企业对员工进行逐次的安全培训,强化企业员工对信息安全的概念,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的行为符合整个企业信息安全的防范要求。

2.3及时优化更新企业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当企业对自身信息安全做出了一套整体完善的防护规划时,就应当考虑采用何种安全防护技术来支撑整个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对于安全防护技术来说可以分为身份识别、网络隔离、网络安全扫描、实时监控与入侵发现、安全备份恢复等。比如身份识别的目的在于防止非企业人员访问企业资源,并且可以根据员工级别分配人员访问权限,达到企业敏感信息的安全保障。

3企业信息安全体系部署的建议

根据企业信息安全建设架构,在满足终端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安全防护体系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3.1实施终端安全,规范终端用户行为

在企业信息安全事件中,数字化成果泄漏是属于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行为。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建立前,企业员工对自己的个人行为不规范,造成了员工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实现信息外漏。比如通过U盘等存储介质拷贝或者通过聊天软件传递企业的核心数字化成果。对于这类高危的行为,我们在建设安全防护体系时,仅仅靠上网行为管理控制是不能完全杜绝的。应该当用户接入企业信息化平台前,就对用户的终端系统进行安全规范检查,符合企业制定的终端安全要求后再接入企业内网。同时配合上网行为管理的策略对员工的上网行为进行审计,使得企业员工的操作行为符合企业制定的上网行为规范,从终端用户提升企业的防护水平。

3.2建设安全完善的VPN接入平台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考虑总部和分支机构的信息化需要,必然会采用VPN方式来解决企业的需求。不论是采用SSLVPN还是IPSecVPN,VPN加密传输都是通用的选择。对于分支机构可以考虑专用的VPN设备和总部进行IPSec连接,这种方式更安全可靠稳定。对于移动终端的接入可以考虑SSLVPN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做好对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识别。其实我们在设备采购时,可以要求设备商做好多种接入方式的需求,并且帮助企业搭建认证方式。这将有利于企业日常维护,提升企业信息系统的VPN接入水平。

3.3优化企业网络的隔离性和控制性

在规划企业网络安全边际时,要面对多个部门和分支结构,合理的规划安全网络边际将是关键。企业的网络体系可以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各体系之间的相互隔离和访问策略是防止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的重要环节。在企业多样化网络环境的背景下,根据企业安全优先级及面临的风险程度,做出适合企业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和访问控制策略。根据相应防护设备进行深层次的安全防护,真正实现OSI的L2~L7层的安全防护。

3.4实现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统一管理

为企业信息安全构建统一的安全防护体系,重要的优势就是能实现对全网安全设备及安全事件的统一管理,做到对整个网络安全事件的“可视、可控和可管”。企业采购的各种安全设备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安全日志,如果单靠相关人员的识别日志既费时效率又低。而且不同安全厂商的日志报表还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当安全事件发生时,企业管理员很难实现对信息安全的统一分析和管理。所以在企业在构建信息安全体系时,就必须要考虑安全设备日志之间的统一化,设定相应的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实现日志的归类分析。这样才能做到对全网安全事件的“可视、可控和可管”。

4结束语

第4篇

一、旅游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将信息化引入到旅游行业,可以大大改变旅游专业的社会应用,提高旅游行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只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势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旅游信息化是各旅游行业管理运用中必须强化的一项内容。旅游行业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在旅游行业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旅游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将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

二、计算机安全管理在旅游信息化管理中的影响

(一)计算机安全管理概述

管理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计算机安全管理是通过对计算机活动相关领域的管理,来实现计算机安全管理的目的。而在旅游信息化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手段来改变目前旅游行业中比较杂乱、无序的状态,是目前来说一个比较迫切的任务。旅游领域中信息所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凡是涉及旅游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旅游信息安全的研究领域。

(二)计算机安全管理在旅游管理中体现的特征

1、全局性

计算机安全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动态的人机交互系统工程,是由一系列子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涉及旅游信息安全管理的人员、资产、技术、设备、环境、体制编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管理理论、管理方法、教育训练、政治工作及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各个旅游信息子系统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旅游信息安全管理的全局。构建旅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旅游信息安全管理,其实质在于全面提高整体旅游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这就从本质上说明了旅游信息安全管理,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信息安全管理,只有在总体战略上完成了旅游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才能称为旅游信息安全管理。因为当今的安全是包括各个领域的大安全,其信息领域的安全尤为重要。

2、基础性

计算机安全管理是保障旅游信息安全的基本途径,也是实施旅游信息安全活动的主要依托和必备手段。它既是行驶和保障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也是整个旅游信息在社会中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旅游信息安全管理的保障能力既是个人素质、企业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标志。因此,旅游信息安全管理不仅是任何个人、任何组织、任何行业都需要的基本管理活动,而且是其实施旅游信息安全活动的主要依托和必备手段。

3、动态性

由现代管理学可知,管理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个过程。管理系统是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管理系统内部的联系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都是一种运动。管理系统的功能是时间的函数,因为不论是旅游管理系统要素的状态和功能,还是环境的状态或联系的状态都是在变化的,运动是旅游管理系统的生命。例如在旅游企业中酒店经济系统中的子系统,为了适应外部社会酒店管理经济的需要,必须不断地完善和改变自己的功能,而旅游企业内部各子系统的功能及相互关系也必须随之相应的发展变化。

三、安全管理系统对旅游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旅游企业信息化采用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采用大量的安全旅游信息技术,改进和强化了旅游企业中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等的集成管理,对旅游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变革。计算机安全信息技术与旅游企业的发展与融合,使旅游企业竞争战略不断创新,提高了旅游企业竞争力。旅游企业运用安全信息系统管理,不仅提高了旅游企业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旅游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旅游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在旅游企业内部的管理中起着重要性的作用。

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与旅游企业的正常运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分为三个要素,第一是资源条件,即组织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以及信息环境等;二是目标,旅游信息安全管理目标是管理运行的动力和方向;三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旅游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旅游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的管理模式也将因此而发生改革。安全管理系统不仅在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信息共享,使旅游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营,而且旅游企业还与外部网络沟通,形成互联网络。旅游信息技术、旅游信息系统和旅游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仅仅支撑旅游企业战略,而且还有助于决定旅游企业战略。

四、总结

第5篇

关键词 企业信息安全;安全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TP309;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209-01

企业信息化的构建可以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竞争力。

1 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企业信息安全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和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信息化的构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在保密性(C)、完整性(I)、可用性(A)三方面的安全需求,并且从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桌面安全、物理安全等方面系统地实现企业的安全需求。

2 影响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外来存储设备的影响

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最主要的威胁来自可移动存储设备。利用可移动存储设备,通过软驱、光驱、打印机、USB和网络接口等外设进行信息窃取。对于目前常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设备管理器对外设进行必要的限制。通过对可移动存储设备及接口的限制,防止窃取信息。同时,也需禁用共享设置,防止通过共享的方式盗取信息。

2)使用插件对外设的使用权限进行设置。禁用USB接口,可能导致鼠标、键盘等必要设备无法使用;就USB接口而言,插件可以对不同的连接设备设置使用权限,既可以使用外部设备,又可以防止本机信息被非法修改或窃取。

3)设备老化换新的过程中,应注意硬盘的处理,防止信息泄露带来的安全风险。

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网络安全性造成的威胁也是有目共睹的。

3.1 加强网络的病毒防护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共享、信息交换越来越多,因此感染病毒的机会更大,在企业内部,一旦有主机感染病毒,病毒将会传播到整个网络,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除了对防火墙进行安全部署,尽量关闭系统不使用的端口,以防止入侵者对系统攻击外,还要对操作系统及所使用的杀毒软件进行更新与升级,减少因漏洞造成的安全隐患。

3.2 加强对访问控制的监管。

访问控制是保证内、外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防止非授权用户进入系统,实现对授权用户的存取权限控制。对于只对企业内部或合作单位开放的信息,应该设置访问控制,只有得到用户名和密码的用户才能访问,可以通过配置路由器来实现这些内容。

1)对操作系统设置访问权限。对企业内部用户进行操作系统的权限设置,以防止账户信息被随意更改,如果账户信息被随意更改,则有可能是企业内部人员伪装合法用户身份信息盗取企业内部账户信息。

2)对各类信息系统软件中的账户信息进行加密。软件的登录过程中,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均采用明文的方式在服务器上进行身份验证,在传输的过程中易被盗取和利用,所以,应在实现用户管理功能上采用加密传输方式,防止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

3)不同部门对网络权限的限制。在构建网络时应用VLAN技术和第三层交换技术,可在同一个基础物理网络上实现员工网络、财务网络、领导网络、部门网络的逻辑分隔,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4)对密码复杂程度进行限制。无论操作系统还是管理系统,都应设置密码的最少位数和复杂程度,并且设定更新时间和错误次数的限定。当密码出错次数超过限次,系统自动锁死,该用户再次进入系统需管理人员开启,以防止非法用户猜码进入系统。

5)限定特定计算机登录。对于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料,要限定在特定的计算机上登录,防止非法用户盗取账户的信息和物理地址后,利用其他计算机登录后盗取企业重要信息。

6)加强对企业数据库系统的访问管理。在系统开发时,应采用多层体系架构,防止客户端程序破解程序后进入数据库系统。第一层是注册和用户许可,保护对服务器的基本存取;第二层是存取控制,对不同用户设定不同的权限,使数据库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第三层是增加限制数据存取的视图和存储过程,在数据库和用户之间建立一道屏障。

4 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计算机系统的良好运转,直接影响到数据信息的安全。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系统的连续而稳定运行越来越重要。

1)系统的连续性。一旦系统中断,将会给企业的工作带来不便,而数据一旦丢失,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为保证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目前,多采用双机热备份的方式来解决,以保证当出现信息丢失或错误时能及时恢复,并找出问题的原因。这种系统由两个服务器组成: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两台服务器,互相备份,共同执行同一服务。当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可以由另一台服务器承担服务任务,从而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保证系统能持续提供服务。双机热备由备用的服务器解决了在主服务器故障时服务不中断的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多台服务器的情况,即服务器集群, 双机热备一般情况下需要有共享的存储设备。但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两立的服务器实现双机热备,需要通过专业的集群软件或双机软件

2)通信故障引起的稳定性。对于可能出现的通信故障,采用备用线路的方式,以确保通信畅通。对于安全级别要求高的企业,可采用专用线路。

3)信息系统设计的缺陷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在设计初期,应有良好的架构,以利于日后的管理和运维。信息系统长期运行后,应有专业人员定期对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进行维护。

5 网络管理人员的影响

1)网络管理人员的权限设置不宜过大,并且要有严格的行政管理制度进行约束。

2)加强网络技术的培训。企业网络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网络知识,掌握新的网络产品的功能,了解网络病毒、密码攻击、分组窃听、IP欺骗、拒绝服务、端口攻击等多样化的攻击手段,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网络。

3)要了解黑客攻击的一般规律和新手段,要有时刻应对黑客攻击的高度警觉。

第6篇

一、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内涵阐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网络化管理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与主流。在网络化背景下,企业不仅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与信息服务,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在激励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凡事有利则有弊,网络技术也不例外,网络化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成为众多企业十分头痛的问题。如何解决常?网络问题,消除网络安全隐患,严堵安全漏洞,确保企业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从而来确保油田企业生产、科研等工作正确开展,已成为石化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因此,信息管理人员必须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内涵加深认识,并进行再分析与阐述。一直以来,许多企业谈及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大多认为就是技术层面的工作,如防黑客攻击、反病毒侵蚀、堵系统安全漏洞等专业技术问题。其实维护网站安全工作,应不止于此。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不仅涉及到数据加密、防黑客、反病毒、控制入网访问、防火墙升级技术等专业技术问题,更应该涉及法律政策问题和制度管理问题。就当前石化企业信息网络管理工作来看,往往重视升级硬件、技术防范,却忽视安全管理问题,特别是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其中,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齐头并进,两手共抓才是企业网络信息安全致胜的法宝,技术问题是基础与保障,而安全管理则是信息安全更强大的方式手段。

二、石化企业信息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网络安全的防患意识淡薄、疏于管理

目前,许多人对石化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没有客观清醒的认识,存在不少认知盲区,认为石化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对公司效益并无多大影响,同时认为使用互联网的用户不多,对网络使用的层次要求并不高,只要能简单上网,传发邮件即可,并不会太多考虑企业本身网络的安全性。从上到下普遍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形成主动防范、积极应对的意识,根本谈不上提高网络监测、防护、响应、恢复和抗击能力。

(二)存在安全漏洞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其程序运营和管理并不成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安全漏洞问题。不管是计算机程序运营、软件操作系统还是相关的计算机软件都存在一定的漏洞,这些漏洞一旦没有被发现并及时处理掉,很容易成为黑客袭击计算机系统的便利通道,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从而导致企业网络瘫痪,造成重要数据丢失或外泄,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管理

(一)合理设计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合理设计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确保安全不受威胁的根本保障,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管理安全性的重视,确保网络运行质量与网络运行安全,制定与之相符的方案,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另外,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网络中传输的各种数据资料可能遭遇拦截、篡改或盗用,对此,可以通过物理分段和逻辑分段两种形式,加强局域网的安全防范与控制手段,从而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运行安全。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网络运行安全,推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例如,在日常管理中,可以通过相应的人才管理制度,对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招聘一些高素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进而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

(三)做好计算机网络漏洞防护工作

一些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漏洞引起的,如计算机病毒的扩散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因此必须做好相应的技术漏洞防护工作。首先是做好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检测与隔离工作,及时检测计算机网络病毒,及时更新网络病毒查杀系统。其次是做好本区域网络防护工作,及时建立并实时更新防火墙系统,切实保护本区域网络。防火墙通常使用的安全控制手段主要有包过滤、状态检测、服务。针对防火墙不能防范不经由防火墙的攻击、不能防止数据驱动式攻击的缺点,积极采取先进的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应封锁所有信息流,然后对提供的服务逐项开放,从而显著提升企业信息网络安全性。

第7篇

目前,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威胁主要来源于外部因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有很多不法分子会想方设法的利用各种手段窃取企业信息,最终获得经济效益。还存在部分企业在与对手竞争中为占取有利位置会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对方企业信息,最终达到击败对方的目的。目前在国内黑客人侵企业网络的主要手段有直接进攻企业信息系统和传播病毒两种。

二、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完善信息安全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安全意识企业在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应意识到企业信息的安全问题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一旦企业的重要信息被窃取或外泄,企业机密被泄漏,对企业所造成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同时也给竞争对手创造了有利的机会。因此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对于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为后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安全性能高的防护软件虽然任何软件都是有可以破解方法的,但是对于安全性能高的软件而言,其破解的困难性也随之增加,所以企业在选择安全软件时应尽量选择安全性能高的,不要为节省企业开支而选择性能差的防护软件,如果出现问题其造成的损失价值会远远的大于软件价格。

(三)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管理首先,对于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而言,无论是使用哪种安全软件都会遭到攻击和破解,所以在安全防御中信息技术并不能占据主体,而管理才是信息安全系统的主体。因此建立合理、规范的信息安全管理体质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合理、规范的管理信息,才能为系统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机制。企业的信息系统并不是在同一技术和时间下所建设的,在日常的操作和管理过程中,任何系统都是会存在不同的优势和劣势的因此企业应对自身的信息系统做安全风险评估,根据系统的不同找出影响系统安全的漏洞和因素,并制定出详细的应对策略。

(四)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意识首先,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应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维护,在企业人员培训中加入对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从而使企业工作人员自觉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网络认识误区。加强对对网络黑客尤其是未成年人黑客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从而使他们自觉遵守网络使用的法律法规。其次,应当利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普及对全体员工有关于网络法律法规及网络知识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五)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所以一劳永逸的安全保护策略也是不存在的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实施的网络安全策随着网络问题的升级而发展的,具有动态特征。因此企业制定的策略要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并根据网络发展状况、策略执行情以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更新,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策略的有效性。此外企业还应综合分析地方网络安全需求,进一步制定更加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以减少网络安全存在的风险,保证信息化网络的安全性。绝大部分的企业信息被窃取都是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进行的,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网络管理,才能确保企业信息系统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针对信息安全的种类和等级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并提前制定出如果发生了特定的信息安全事故企业应采取哪种应对方案。当企业信息安全危机发生时,企业应快速成立处理小组,根据信息安全危机的处理步骤和管理预案,做好危机处理工作,避免出现由于不当处置而导致的连锁危机的发生。另外,还应在企业内部做好信息安全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信息安全的管理意识,提高工作人员对安全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

三、结语

第8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建设;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018-01

1 导致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内部因素

1.1 对信息安全问题缺乏正确认识

部分企业由于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导致企业内部对信息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足,无法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意义与作用。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安全问题的管理存在态度上的问题,导致信息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1.2 在信息化技术与操作方面的差距明显

从市场情况看,无论在信息安全的质量还是信息安全相关软件的数量方面都无法满足国内企业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为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各类黑客软件以及新型电脑病毒不断出现,对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造成严重威胁。

在操作方面,由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建设程度尚未脱离初级阶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技术熟练的操作人员以及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始终是我国企业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比较严峻的问题,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不仅缺乏高水平操作人员与技术人员,在相应的管理人才方面也十分欠缺。优秀的管理人才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水平,还能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管理策略,有助于企业信息安全系统的建立与升级,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1.3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关于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到信息安全的法律条文较少,覆盖面积较小,部分不法分子可以充分利用其中存在的漏洞作案,从而获取非法利益。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缺乏法律指引的情况,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2 导致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外在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大企业在获取市场竞争力方面展开激烈角逐,各类中小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块立足之地而努力。为了增强自身企业的实力遏制其他企业发展,许多不法分子开始使用违法手段盗取其他企业的机密信息或重要数据。最常见的手段是黑客入侵或病毒侵蚀手段。黑客入侵是由于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导致企业出现重要信息、数据丢失或者信息安全系统出现问题。病毒侵蚀则是通过将电脑病毒移植到目讼低持校利用病毒来盗取相关信息。在实际生活中除了企业之间还有一部分人专门依靠盗取知名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料来换取高额利益报酬,对企业未来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3 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形式及解决方法

3.1 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形式

信息系统遭到攻击的形式有三种,具体如下:

信息的截断。通过对信息系统中相关硬件设备以及信息传输路线的破坏,从而使企业的信息系统瘫痪,失去正常的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的截获。在截断信息以后,通常都会采用搭线或是磁盘复制等手段来获取相关企业的重要信息与资源,影响了相关企业未来的发展。

信息的伪造。部分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高手,在窃取其他公司相关信息数据的过程中,会对其系统注入一系列经伪造处理后的信息与数据,使其他企业由于数据信息方面存在的错误而受损,从而影响了相关企业的发展速度。

3.2 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解决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企业信息安全防护意识。我国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端正自身态度,提高企业员工安全防护意识。

提高企业信息技术水平。在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强弱程度直接决定企业信息安全系统的防御水平。软件毕竟是由人类设计出来的,并不是完美无瑕的防护体系,存在着被破解的可能性,但破解软件需要很强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高性能安全防护软件的引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信息安全水平,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强化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组织建设,在组织内部设置网络主管、系统安全专家、安全操作员等相关职位,在确保系统安全问题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日常操作与维护。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内部人员素质水平,从而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4 结语

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关系到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能否获得足够的市场竞争力,而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逐渐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故障;信息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79—01



一、引言

电力信息化指的是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是电力工业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的过程。其核心是电力SG186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内容是各级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其中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总体上,信息化对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促进业务和资源整合。

二、电力信息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硬件环境已经基本构建完成,硬件设备数量和网络建设状况良好,无论是在生产、调度还是营业等部门都已实现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新世纪开局阶段的潮流。

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系统在电力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科研、设计等各个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安全生产、节能消耗、故障处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逐步健全和完善了信息化管理机制,培养和建立了强有力的技术队伍,有利促进了电力产业的发展。未来的电力产业将带着这些先进设备和技术继续发展状大,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三、企业电力信息化故障及解决方法

(一)常见故障对策分析。

电力电子电路的实际运行表明,大多数故障表现为功率开关器件的损坏,即晶闸管的损坏,其中以功率开关器件的开路和直通最为常见,属于硬故障。但是,电力电子电路的故障诊断与一般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故障诊断还有一个重要的差别,由于其故障信息仅存在于发生故障到停电之前的数毫秒到数十毫秒之间,需要实时监视、在线诊断,这样发现问题便于及时解决,排除隐患。

(二)残差法排除故障。

残差法是一种基于解析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主要分析实际系统与参考模型特征输出量间的残差,进而定位电力电子装置主电路在线故障。此方法同样适用于逆变器主电路的故障诊断,这种方法用于电力电子电路的故障诊断具有检测量少、判据简单且与输出大小无关的特点。特别是在复杂电力电子电路的故障诊断中的优势更加明显。

(三)故障数据库法。

把一组典型的测量特征值和故障值以一定的表格形式存放,通过比较测量值和特征值,判断故障。先用计算机对电路正常状态和所有硬故障状态模拟,建立故障数据库。然后对端口测试进行分析,以识别故障,即将选定节点上测出的电压与故障字典中电压比较,运用某些隔离算法查出对应故障。此方法对于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故障诊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但此法只能解决单故障诊断,多故障的组合数大,在实际中很难实现。

(四)直接检测法。

直接检测功率器件两端电压或桥臂电流的方法。通过检测各功率器件两端的电压,或检测各桥臂电流,得到功率器件的工作方式,再与触发脉冲进行时序逻辑比较,从而判断被诊断对象是否故障,此方法需要检测每个被诊断器件的电压和电流,所需测点较多,需要专门的检测电路和逻辑电路。还可以通过测量电路的输入输出来实现故障诊断,因正常工作时,电路的输入输出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当超出此范围时,可认为故障已经发生。另外,还可以测量输入输出变量的变化率是否超出范围来判断是否发生故障。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抗干扰性较差。

四、电力信息化安全稳定性研究

(一)加强电力信息安全稳定性的评价及控制。

保证电力信息安全稳定运行,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及时评测与控制,防患于未然。如基于风险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首先对评估系统的暂态安全风险逐个元件进行分析,然后综合给出相应的风险值,供电力人员参考分析,做出正确决策。这种评估方法不仅可以分析稳定概率性,也可以定量地分析失稳事件的严重性,即事故对系统所造成后果的定性分析。它能有效地把稳定性和经济性很好地联系在一起,给出系统暂态稳定风险的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输电线路的传输极限,这将有利于增加社会效益。

(二)加强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教育意识。

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的教育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重要的内容,其实施力度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策略被理解的程度和被执行的效果。为了保证安全的成功和有效,高级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用户、技术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所有的企业人员必须了解并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策略,并且安全教育应当定期的、持续的进行。在电力企业中建立安全文化并纳入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中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三)加强电力行业硬实力功底。

所谓电力行业硬实力功底,主要指充分了解电力行业现行发展新状况、新技术和新资源等,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扎实掌握相关技术,作到出现问题有的放矢。应加强技术管理,主要是指各种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的安全策略,如防火墙、物理隔离设备、入侵检测设备、路由器的安全策略要切合实际。数据的备份策略要合理,备份要及时,备份介质保管要安全,要注意备份介质的异地保存。加强信息设备的物理安全,注意服务器、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存储介质等设备的防火、防盗、防水、防潮、防尘、防静电等。注意信息介质的安全管理,备份的介质要防止丢失和被盗。报废的介质要及时清除和销毁,特别要注意送出修理的设备上存储的信息的安全。

五、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网运行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环节等电网运行的各个环节。电力信息技术发展的目标是构架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其中的每个用户和节点都得到实时监控,并保证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电器之间的每一点上的电流和信息的双向流动。通过广泛的应用分布式智能和宽带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上各成员之间的无缝连接及实时互动。此外,要想把此项工作做好管好,需要电力人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学习,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