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学自主探究

时间:2023-08-21 17:14:40

导语:在数学自主探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学自主探究

第1篇

一、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的理

论依据

探究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学前认知能力,注重体验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构建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理论依据是:确定教学目标,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创造民主合作的课堂,开展积极互助的讨论;师生及时开展反思评价,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检查回顾探究过程,归纳形成探究成果.在探究教学中,研究问题的选择不拘泥于教材,来源广泛,只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学生力所能及,都可以成为探究的内容.从探究教学结果看,大多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运用或再发现,但对学生个体来说,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是通过探索、研究后产生的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见解,因此具有自我实现的创新性.

二、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操作

特点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的操作特点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这样学生习得的知识才会牢固掌握、深刻领会.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对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和学生能及时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这就需要有知识建构意识.知识建构是以个体建构为基础,师生之间以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当学生思维受阻,教师可以换一个角度重新提出学生易于解决的问题,帮他们克服障碍;当学生经过思考得到正确结论时,教师要给学生热情的赞赏;学生在求索中出现新奇结论和解法,教师应给予肯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置,既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三、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原则

高中数学的研究可以是某些数学结果的推广和深入,不同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类比,也可以是发现和探索新的数学结果.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

数学探究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研究.数学解题后的反思是数学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对矫治学生的错误至关重要.

四、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的目

自主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教师要有效组织小组成员利用所学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要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置,离不开教师的课前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课堂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课堂设计必须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这样学生才有能力参与合作学习.

第2篇

1合理的利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料,我们要以教材为范本,不依赖于教材,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教材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教材,另一个是如何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数学课的教学必须很好的使用教材,它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钻研教材,致力于挖掘教材的内在本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而要勤读书刊,参与数学和教学研究,积累研究的经历,使我们的“半亩方塘”不断汲纳“源头活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凭借教材去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学有的放矢。

1.2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学生消化与巩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必得有一个过程,认真地阅读与钻研教材,是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一些法则、定义、定理及某些结论的叙述和概括,学生总不是一听课就掌握了的,但通过课后的认真阅读和仔细钻研教材,结合回忆教师的课堂讲解,一般能够加深理解,逐步学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去叙述它们,也能为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同时,教材上所列例题,一般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指导学生课后认真钻研例题,反复推敲,也能收到广开思路之效;特别是在学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后,解题要点、书写格式等往往都需要以例题为样板,这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就更为重要了。

2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对师生互动的活动,能通过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平等民主的态度,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使之感受到这些知识是由他们自己头脑探索、研究和产生出来的,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如在学习多边形时,可以播放一些照片,就是我们熟悉的建筑物,墙壁、地板、推拉门等等让学生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与数学息息相关,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教师进而问:“你知道一些推拉门设计成四边形而为什么不设计成三角形的吗?有的图形能做成地板砖而有的为什么就不行呢?”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了,积极思考,争先发言。在气氛愉悦中完成本节课。

3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3.1展好奇心,激发发展学生的探索欲望。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过:“科学始于好奇”。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探究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充满好奇时,才迫不及待地对它产生刨根问底的探索欲望,求知欲望强烈,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紧张又活泼的境界才是我们上课最需要的。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如设计这样一个猜数字的游戏:你心里想一个数,不用告诉我。现在把这个数乘以2,减去2,然后再把所得的差乘以2,减去4,最后把所得的数除以8,你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说:“3。”老师问:“你原来想的数是8,对吗?”学生道:“是”又试了几次,每次都是那么准。老师问:“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时学生对这个问题充满好奇,思维迅速活跃起来。引导学生讨论后,教师立即点拨:“请你们用方程试一下好吗?”引入课题,学生会很兴奋的完成这节课的内容。

3.2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中,设计教学问题必须具有探索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巧妙的问题情景,例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的情景设计可以这样:有一个小朋友正在把三根小木棒搭成一个三角形,可是怎么也搭不成,他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帮他想一想吗?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可先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根塑料吸管(长度分别为13cm,9cm,6cm),启发学生能做成一个三角形吗?然而把最短的边剪去2cm观察又会出现什么呢?教师再继续提出三个问题:①你做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各是多少?②最短边剪去一小段,是否能“首尾顺次连接”?若能连接是否组成了三角形?③最短边再剪去一小段后,是否能“首尾顺次连接”?学生通过实验后正确回答,教师再次设问:是否具有任何长度的线段都能“首尾顺次连接”构成三角形?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新课的探索上。让学生掌握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后,再让学生回答小朋友为什么搭不成的原因,再次把学习气氛推向。经过这样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使学生生动活泼并积极去探索,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能归纳出结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3增强课堂练习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探究技能的有效途径。如精心设计一些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的练习,或解法灵活的开放性题目,或层层深入的阶梯型选答题,使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得以有效的发展和训练。例如,在“乘方”一节内容的引入中,设计把一张纸对折20次有几层楼高的活动,或讲愚蠢国王奖赏发明象棋的大臣多少粒小麦等故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另外,还可以尝试多角度、多方位的设计,如:“假设――”、“列举满足条件的事例”、“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除了某个结论,还有吗?”、“还存在那些可能”、“想想不同位置”等问题。

第3篇

小学数学 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备受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该从小学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从转变教学模式开始。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反映出课堂教学中的所有信息,比如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思想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起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影响。小学数学老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构建起这一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

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主要特征有二:第一,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第二,师生进行共同研究学习。具体说来,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该模式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该模式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师生共同进行研究。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这种模式下,师生关系比较融洽,互相尊重,平等和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能是为学生服务。

第四,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而不是单纯的由教师讲解。

二、构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措施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如下构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生模式的措施,希望能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1.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景是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情景,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教师在讲到某些应用题题目的时候,经常在教室中现场模拟教学情景。比如,应用题中涉及到两车相遇问题,我就会让两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从而加深学生对这类应用题的印象和理解,并以此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其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

2.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堂课中都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在听或者记,丝毫没有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时间,时间久了,学生就比较被动,课堂参与度明显降低。这种模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在学习新知识点之前,教师应该先把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的时间,学生如果在教师讲解之前就能思考出问题的方法,教师就应该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如果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仍然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继续思考,最后学生能够思考出答案也会有一种掌握新知识的成就感,从而有利于学生继续对知识进行探究和学习。

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合理利用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出某一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实现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成绩学生之间的搭配,从而使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气氛,给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使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主探讨。学生进行完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给其他小组的人讲解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从而实现全班级之间的交流。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应该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不断改进,还应该对学生讨论的成果进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自主探究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既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从讨论中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构建起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等方式,构建起这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何修玉.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初探[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2]尤兴勇.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J].教育革新,2005,(02).

第4篇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创新旧知识的过程,引导掌握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尝试及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实践学习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开始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由于没有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明显提升,因此还需要根据以下几个步骤来提高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质量。

一、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

自主探究性学习既然是学生展现教学主体地位的过程,那么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这个过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

(一)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一节课大半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只会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所学知识,自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明显的提高。小学数学中其实有很多知识是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的,且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知识会比教师讲授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如小学教学中有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若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但是如果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只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那么学生就能够自主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总结,这样也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了。

(二)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部分教师在应用自主探究性学习时,就完全放手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挥教学主体地位的积极性,展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能,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而教师完全不去参与。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足,虽然小学数学知识较为简单,但是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有限,还是需要教师适当讲解才能够完全掌握。由此可见,在自主探究性学习过程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时间,但是也要适当给予学生指导,尤其是对于一些知识结构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师更应该及时帮助学生,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

二、创建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开展除法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建生活中的情境:动物园有5只猴子,教师手里有25个花生,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问题,“如果把这25个花生分给5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呢?”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肯定,并让其他学生尝试提出其他问题,最后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带领学生一起参与解题过程,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整体较为简单,但还是有一些结构复杂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中的数学问题,学生无法自主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情境,并让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解决,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质数、合数之前,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准备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来组成长方形,并让学生在组合的过程中想想究竟几个正方形才能够组成一个长方形?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引出质数教学,更加直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习惯采用封闭式教学方式,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方式会使学生无法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自然也就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在采用自主探究性学习开展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将其分为几个合作小组,然后让小组围绕着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这样一来就能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教师也能详细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尝试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了若要将自主探究性学习很好地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结合,那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凌秋虹.基于“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6):95-98.

[2]聂艳军.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1):45-46.

[3]赵改玲.基于探究性教学的学生自主建构学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61-62.

[4]孟爱金.解析自主探究性学习和自我监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3(14):91.

第5篇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特色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突出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最主要的两点是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主要表现在教师为其创造自由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动脑筋大胆提出问题,在充分思考之后大胆的作出假设,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不必担心答对或者答错的问题。探究性学习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指引学生去发现问题,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或者小组同学的力量尝试着去解决问题。这种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限度地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质疑能力和小组学习的能力。小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发现或提出问题,就锻炼了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益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技能的掌握,进而也会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小组之间的学习,使小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在交流中探究学习,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探讨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情境,发现或提出问题

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良好的问题情境深深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起步发展阶段,一定程度上可能怯于教师的权威,天真活泼,爱问问题的特性在教师面前可能展现不出来。而教师需要做的便是进行角色转变,从传道者转变为引导者,从权威者转变为小学生亲密的朋友。然后根据课堂进程,寻找合适的时机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一步一步的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学课中的问题,进而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营造良好的、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首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起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学生可以把不懂不会的问题写下来,带着问题上课,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几分钟的讨论和思考的时间让其自行讨论和解决,当学生讨论过后仍存在疑惑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予以解答。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与同学之间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出自己想法的,集思广益,这样便使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发挥到了最大,同时有益于集体合作意识的养成。其次,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提问的环节。在教师创设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对于答对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而对于答错或者知道意思回答不出来的学生予以鼓励,并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言。比如在计算椭圆形的周长时,教师给学生准备一把尺子、一条绳子,就让其来计算周长。面对这个问题时,由于学到的知识有限,学生们的第一表现可能是不会,不知道该如何计算。这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提示学生圆周长的计算方式,提示学生尽量把椭圆想象成圆,拿绳子绕椭圆一周,再尺子量绳子的距离,问题便不难解决。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从中便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致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进步。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作为一种力量逐渐与教育相融合,教师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丰富。在今天的课堂上面,教师的活动范围不再只局限于三尺讲台,教师的教学用具也不是仅有粉笔、黑板,教参。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课程的设置,安排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课外学习,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互联网进行一对一的授课,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通过设计精美的幻灯片进行教学,引发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这样学习数学的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要特征;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措施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备受关注。因此,我们教师应从小学开始就重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就要从优化教学模式开始,因为课堂教学模式能反映出课堂教学中很多方面的问题,如教学方式、教学思想、师生关系等。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建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主要特征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该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主动参与课堂,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

2.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只是引导者,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或者师生共同探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这种模式的教学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形成亲密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学生关系。

4.在这种模式的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学生有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师讲授。

二、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几点措施

1.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是经常用到的手段,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很多方式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讲授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依据应用题的题型设计教学情境。如遇到有关两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教师可请两位学生到讲台演示一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对这类问题解决方式的印象也更加深刻,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预期效果。

2.重视提问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采用的大多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一边不停地讲授书本上的重点知识,一边要求学生打起精神。显然,在这种数学课堂中,学习效率自然是不高的,学生只会感到数学的枯燥性,于是渐渐地跟不上学习的进度。而且,在传统课堂中,学生是听众,还要记笔记,所以就没有独立思考和提问题的时间,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因此,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记下自己的问题;课堂开始之后,给学生互相讨论、自由思考的时间,十分钟之后,在课堂上提出课程大纲要求的和从学生那儿搜集来的问题,要求学生举手回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我们要给予表扬;对一些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我们要适当地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思路。最后,我们还要补充一些学生遗漏的重难点,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还应设置课堂练习环节,列举出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例题,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让学生举手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能使学生同时掌握很多种解题方法。

3.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促进知识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手段,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提出问题之后,由各个小组合作讨论。当然,教师应注意分组的科学性,注重不同性别、不同数学基础、不同理解能力学生之间的搭配,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讨论环节,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控制流程、把握课堂进度,不应过多地干涉学生,而是要给学生生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由的讨论环境。讨论环节结束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给其余小组讲述自己的讨论成果,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发言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各组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各组的不足之处,还应对一些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探究,形成完整、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

4.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都采用的是在黑板上板书的方式,教师将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下去,数学就给人留下一种死板的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多种多样,小学数学可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计算机把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下面以一道小学应用题为例,“小熊有6颗糖,给了小兔子2颗,后来熊妈妈又给了小熊一颗,请问,现在小熊有多少颗糖?”因为这道题涉及到连环加减运算,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题中的数量关系展示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他们理解题意,为他们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方便。

三、结语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我们以上述的几点措施作为参考,在实践操作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这一模式。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在利用这种模式教学时,数学学习效率还是不能忽视的,教师应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世军.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学科探究性教学方略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10(57).

第7篇

一、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压抑的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扼杀。因此,老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老师应是指导者、激励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有“成就感”。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彼此影响的动态过程。通过老师热情的唤醒,让学生放开手脚去想、去做,欢迎学生提出不同于老师、书本的看法。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越位,学生在课堂上才会真正地自主学习。而防止教师“越位”的有效措施,就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让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要认识到交给学生主体参与的时间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大量的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参与前的素质是决定学习成绩优劣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六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归纳;规律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知识结构放手,让学生自主构建。总之,自由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最佳境界和重要保障。有了自由,才能自立;有了自主,才能创新,才谈得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质疑氛围,多元化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少会遇到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由问题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的问题台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组派代表上台进行辩论,发表各自的观点,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观点,这种“问题教学法”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思维都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思维多元化。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目的在于为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特别重视的是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把观念下的死记硬背等转化到动脑、动手、动嘴和灵活记忆中来,破除数学自学中困难比较大的题目。比如说在自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应用题,这类应用题的难度比较大,也比较绕口,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面对巨大的数字、庞大的解题难度和数学公式的应用,就无法进行解答。所以,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适当舍弃这些知识,把时间花费在困难适中的数学知识上,实现数学方法的指导教学。

五、创新作业模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课后,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有别于传统作业。传统作业经常是做书上习题、完成试卷或是辅导书上的题目。而自主学习的作业要有部分软性作业。软性作业一般没有固定的模式,比如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大家归纳整理等差数列解题方法、一般思路、常见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会自己去总结和复习巩固等差数列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少花时间在作业上,掌握慢的学生可以慢慢巩固和复习这部分知识。作业的检查可以通过公开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每位学生将自己的总结成果与大家分享,通过交流,汲取所有同学的总结成果。最后,教师将所有方法进行汇总,分析优缺点,讲解难点、重点,指出独特、关键之处。再加上传统作业的巩固,效果会更好。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将自己归纳掌握的知识运用到解题中去,并且可以通过练习作业来检验自己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这样,相信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关于等差数列的一系列知识。

总之,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开拓学数学、教数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陆兵.谈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的引入与指导[J].数学教学通讯,2014,06:23-24.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满足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为此,本文将着重对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主要方法进行梳理与研究,以就教于方家。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并非只是模仿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捕捉”对方的想法,双方产生积极的互动。以往我们习惯于把前人总结的现成知识以结论形式教给学生。没有让学生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是一个误区,为了让学生去探究知识的产生过程,给学生安排内容过细,指导过多,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探究学习需要大胆放手,但并不是说不考虑学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知识经验,灵活创设课堂探究情境。

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导入新课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启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每个学生渴望学习新知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请你们随意说一个数,老师便能很快的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不信就来试一试。”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为了难住老师,他们从二、三位数,说到了十位以上的自然数,结果都被老师准确的判断出来。这势必会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但事实上,我们发现一些教学内容,尽管教师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去表达交流,但学生却很难发现科学性的东西。实践证明,只有为学生创设理想的课堂情境,才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尝试、乐于探究讨论。

二、增强开放练习的自主。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练习必须将重点放在开放练习方面。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总结概括,不但获取了知识,也培养了各方面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性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在设计练习时,要重视设计结构不全,条件不明,需要发挥创造性,结合有关经验才能解决的问题,特别要重视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有开放性才有选择性,才有灵活性,才可能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分数应用题复习课”中,可以让同学们统计校园里的树木种类与具体数目,分别计算不同树木的比例与分布,出于对校园环境的热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统计及分类方法,同时他们还将自己补充的问题让其他同学解答,形成了浓厚的竞争和探讨气氛,学生在补充问题和解答过程中大大拓宽了思路,开发了思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运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

三、提高小组合作的协同性效能,拓展学生探究空间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得到的知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比学生个体独立探索获得的体验,更为深刻,掌握的更为扎实。在小组合作交流时,大家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调查研究、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在小组内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方法,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他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能保证全体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不妨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学习小组,发给他们细沙、圆柱、圆锥、实验报告等学具。让他们通过亲自实验、合作交流去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们激情高涨,有的把圆锥装满细沙,有的拿直尺刮平,有的在认真的作记录,通过合作他们发现往空圆锥里装满细沙倒入空圆柱里,倒入三次正好倒满。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圆锥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由此可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四、突出实践活动的参与性效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第9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自主探究 创设情境 加强操作 开放过程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的发展,使自身素质得到优化。自主探究学习以变教师"教我学"为学生"我会学"为核心目标,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陈地改革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形式,让学生走自主探究学习之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轻松获得新知。现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1.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感到"我想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如:在教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几号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几号球?)生1:他摸到的是6号,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号,也可能摸到3号,生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4号或5号或6号。(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6号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号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6号,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产生"我很想探究",急欲一探的心理。

2.加强探究操作,使学生感到"我爱探究"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测和发现的载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和运用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等,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过程,使他们的手、眼、脑、口、耳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们剪下一个圆,师:同学们把你所剪下来的圆片对折,打开,换一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学生动手操作)师: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些什么?生1:折痕相交一点,交点在圆的中心。生2:每条折痕一样长,交点把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很好,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O表示。师:你们发现圆心把每条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这是凭眼睛估计的,是否真的相等,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并记下你所量的长度。(学生动手操作)生1:相等,都是2.3厘米。生2:相等,都是2.4厘米。生3:相等,都是2.5厘米。生4:相等,都是2.8厘米。师:你们的结论,教师不否定。请在你们的圆上任取一点,量一量圆心到这点的长度,多做几次,并记下所量的长度。(学生动手操作)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所量的数据。生1: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生2: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生3: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生4: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师:观察你们所量的数据,从你们所量的数据中,有没有规律?若有,这个规律是什么?生:有,相等。师:相等说明了什么?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师:你们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用字母r表示。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它们都相等吗?生:有无数条,都相等。师:回答非常正确。…… 此小节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通过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自己发现规律,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拿出实物钟,与同桌的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学生1:都有两根针。(长长的细细的一根叫分针,短短的胖胖的一根叫时针)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学具的时针、分针。学生2:都有12个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接着让学生自己转一转,说一说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小组讨论交流)学生3:顺着时针转的。这样通过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形成"我爱探究"良好氛围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