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53:52
导语: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医药分销;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管理会计”是这两年会计领域的热点,特别是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即将进入全新的阶段。在指导意见的“4+1”体系中,明确提出要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突显了信息化手段在管理会计工作中的支撑性作用。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盈利空间收窄,正步入微利时代。面对经济下行和行业调整压力,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推动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是医药分销企业平安“过冬”、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概述
在我国,一般认为企业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企业战略规划、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相较于体系成熟和准则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发展相对缓慢,还未形成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和应用指引。为解决标准体系问题,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于2014年10月联合了《全球管理会计原则》,并提出全球管理会计四大原则,即“提供相关性信息,进行有洞察、有影响的沟通,分析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履行受托责任增强企业信任”。CIMA和AICPA认为,管理会计是为组织创造价值和保值而收集、分析、传递和使用与决策相关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其使命在于“创造价值、永葆企业基业常青”。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就像是GPS系统,能够通过面向未来的分析与洞察指导企业的战略方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在服务对象、职能定位和程序方法上有显著不同,面对更为复杂和海量的信息需要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一是伴随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不断颠覆传统的商业生态和产业链,也深刻的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二是随着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在经营中生成了大量精细化、多维度、全过程的管理数据,都是可以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的信息资源。这也就要求企业管理会计具备快速获取与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整合海量信息与挖掘复杂数据的能力、科学分析与洞察预测的能力,然而这些不借助信息化手段是很难实现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已是管理会计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
二、医药分销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一)对管理会计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医药行业受法律和政策壁垒保护较多,存在大量小规模企业,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管理上往往沿袭传统足矣。许多医药分销企业未充分认识管理会计应用价值,也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阻碍了管理会计信息化在医药分销企业中的应用。虽然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医药分销行业并购整合加速,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产生了一批大型医药分销上市公司,对管理会计认识有所提升。但由于对外财务报告是许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基础,使得企业管理层有“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倾向,对管理会计的战略支持、风险管控、价值创造作用认识不足,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二)缺乏管理会计最佳实践行业标杆
美国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其经营部门(如生产和销售)都设有管理会计师岗位,90%的会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75%的工作时间用于决策支持。相较而言,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较晚,在企业中还没有广泛和高水平的应用。包括在医药分销行业中,虽然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普遍提高,但对于“如何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如何高水平的开展管理会计工作”,还没有参考标准,在医药分销企业中缺乏最佳实践的行业标杆,制约了管理会计在医药分销行业的推广。由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有着显著差异,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因地制宜、接地气,才能真正发挥职能。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基础薄弱
管理会计信息化是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软硬件基础条件,包括管理制度、信息系统、专业人才、考核激励、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但目前医药分销行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基础薄弱,很多企业的管理会计制度不够规范、健全,不能有效指导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现有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会计人才缺乏,不能满足管理会计信息化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企业内控体系、考核体系不健全,也限制了管理会计信息化在医药商业中的发展。
三、医药分销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思路
(一)转变理念,重视支持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医药分销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大型医药分销集团越来越多,销售超过千亿的就有中国医药集团、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和上海医药集团。在整合并购狂潮过后,解决“大而不强”和内部融合问题,推动由重“规模”向重“效益”的转变,实现互联网+和迎接跨界挑战,强化集团管理和风险防范,是这些大型医药分销集团当下的重点课题。其实面对经济下行和行业调整带来的巨大压力,无论大公司还是小企业对管理提升的需求都非常迫切,这与财政部大力发展管理会计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医药分销企业的管理层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要充分认识管理会计对提升企业绩效、促进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在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中的支撑性作用,从而进一步转变理念,重视和支持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协调配合,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这离不开企业管理团队的重视与有力支持。
(二)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践
医药分销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别于其他流通行业,其经营具有监管严格、品种众多、交易量大、流通渠道长、价格体系复杂、物流仓储标准高等行业特点,同时也面临规模不经济、中间流通成本高、盈利能力较弱、集约化管控薄弱、经营资金占用大、应收和合规风险高、信息系统一体化程度低、现代化医药物流缺乏等行业性难题。在医药分销企业中推广应用管理会计和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时,要充分考虑到行业特点和痛点,因地制宜。企业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积极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践的同时,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探索和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与实务,形成良性循环。
(三)互联互通,促进管理会计相关系统的整合
由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对药品经营企业提出了明确的信息化要求,所以医药分销企业较早就开始引进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医药分销企业形成了包括分销管理系统、物流仓储系统、零售连锁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B2B、B2C)、会计核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BI系统、OA系统等众多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有些是统一的,有些是独立的,有些数据层互联,有些控制和数据均互联,整合情况参差不齐,模块之间信息互享困难,无法实现无缝连接,大多数企业都存在“信息孤岛”问题。管理会计是项综合性的工作,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所包括预算系统、平衡计分卡系统、经济增加值系统、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等,均与企业经营各方面、各环节紧密联系。所以应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规划,实现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促进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以免造成信息系统与企业财务、业务活动需要相脱节的现象。
(四)智慧管理,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科技水平
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重在利用有关信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其内涵更为丰富,信息对象更为复杂,处理事项更具有不确定性。面向未来,高效的管理会计职能要求“智慧”的信息支持系统,它应具有更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更成熟的分析归纳能力,更智慧的推理预测能力。目前医药分销企业业务处理型、汇总统计型的信息系统是不够的。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信息资源将进一步开放和共享,信息沟通更加广泛和快捷,业务信息与会计信息之间融合加快。规模庞大的医药分销企业产生的海量数据澎湃而来,就需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科技水平,发掘数据价值,才能使管理会计更好地发挥作用,真正提升企业风险控制、科学决策和价值创造能力。
(五)安全可靠,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内控
现代企业的运营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撑,业务开展就举步维艰、难以为继,甚至企业经营就很可能陷入瘫痪状态。信息系统便捷的背后隐藏着风险。同时,管理会计使用的大量数据都是内部数据,而且都是保密性较高、综合性较强的数据,一旦发生泄密,很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若“重建设、轻防护、重互通、轻保密”,容易造成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隐患。因此医药分销企业在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内部控制问题,围绕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设计,保障系统建设和运行安全可靠。
(六)注重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复合人才的培养
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兼具管理会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没有相应的人才储备,管理会计及其信息化工作难以开展。在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时,人才准备是首要工作。医药分销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方式培养和发展人才,形成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梯队,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用人需要。同时,应开展财务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知识培训,满足其对企业经营和管理会计知识的需求,帮助其拓展宏观视野、打开管理思路,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良好互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医药分销行业中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但管理会计及其信息化建设对于医药分销企业应对当前复杂市场环境、克服行业调整困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医药分销企业健康运营、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为此企业管理团队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和支持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促进新技术应用和相关信息系统整合,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推动管理会计加快发展,有效提升医药分销企业管理绩效和价值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俊奇,鲁冰,徐凯.《全球管理会计原则》介绍及其启示[J].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版,2015(3).
[2]蒋占华.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六点建议[J].新理财,2015(8).
[3]楼继伟.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EB/OL].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中,ehr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ehr,即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基础上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外协以及服务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员工服务模式的目的。它通过与企业现有的网络技术相联系,保证人力资源与日新月异的技术环境同步发展。
目前,根据国内外企业的实践,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形式有电子化招聘、电子化培训、电子化学习、电子化沟通和电子化考评等,其中尤以电子化招聘和电子化培训发展最为迅速。对我国企业来说,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因此笔者试图对此加以探究。
一、实践价值:ehr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相比,ehr的优势不仅仅表现在以计算机代替人工管理方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一种变革。它的应用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大量事务性、程序性工作,这些事务要占用人力资源管理者们大量时间,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且容易出错。应用信息技术后,通过ehr授权员工进行自助服务、外协及服务共享等,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使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考虑更具战略意义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管理效率,而且可以大大节省费用和时间。另外,实施ehr后,还可以减少行政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减少通讯费用等,达到降低企业运作成本的目的。
第二,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核心竞争力。如何合理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程序,并建立规范合理的流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实施ehr后,不仅能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职能完全覆盖并划分清楚,并且能在系统中体现经过优化了的业务流程,从而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从繁杂的人事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规范人力资源运作体系的业务流程上。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关注企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而只能集中力量于企业的战略核心环节和高附加值活动。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将企业的非核心因素排斥在企业组织以外、不断寻求自身在特定环节上的竞争优势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也是中外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通过实施ehr,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有助于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环节的发展,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突显个性化,顺应员工自我管理趋势。在信息化时代,随着员工信息意识和自主性的增强,他们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透明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特别是年轻一代知识型员工,他们十分注重个性化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需要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计划、薪酬福利计划、激励措施等有更多的决策自主权,希望能够实施自我管理,能更加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发展前途。ehr通过网络的交互性、动态性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员工个人的需求和特长进行工作安排、学习、培训和激励,让员工实施自我管理成为可能,能更加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前途。另外,基于ehr,员工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有关自己的考勤、薪资、培训记录等信息,并可以自己来维护这些信息,还可以实现在线报销、在线申请休假、在线查询等工作。因此,其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的管理顺应了员工自我管理的趋势。
第四,整合人力信息,优化企业决策。ehr可以整合企业的现有人力资源信息,并快捷、方便地获得各种统计分析结果,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要素的决策支持,方便企业高层管理者和部门经理明了企业人员状况、人才需求标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为科学,人才配置更为合理。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并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技术等情况作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决策: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
第五,加速管理信息化,推进企业全面创新。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管理都在不断地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全面创新,同样,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ehr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加速企业的全本文由收集整理面创新,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和市场需要。
二、现实处境:我国ehr发展面临的困境
第一,企业高层决策人员的意识缺位。在我国,有些企业的高层决策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既缺乏理性认识又缺乏感性认识,自然对ehr知识了解更少。对有些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在企业的诸多经营要素(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中,人力资源是最为模糊的概念,有些甚至将人力资源视为一种不得已的成本开销,而没有真正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一个显著的战略高度。因此,在没有高层决策人员支持的情况下,推行ehr自然就举步维艰。
第二,来自人力资源部门内部的阻力。其一,有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基本理论和能力不足,这种情况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普遍存在。从总体来看,我国目前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十分缺乏,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停留于人事管理
转贴于
阶段,根本谈不上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其二,有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新技术患有恐惧症,不了解也不愿意学习新技术。当一个企业ehr实施成功以后,很多传统的事务性工作就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系统迅速处理,而这必然要改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已经习惯的工作流程和方式,他们将会承担更多的创造性工作。过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到底掌握多少数据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但采用ehr以后,所有的信息都会暴露在企业领导层和相关部门的人员面前,从而会本文由收集整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产生压力。因此,能力的缺失和利己的私心使得有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消极地寻找各种借口,不愿推动企业的ehr发展。
第三,专业“外脑”不“专业”。目前,国内ehr研发人员大多只懂系统开发、信息技术,真正懂管理或者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员少之又少;深谙人力资源管理精髓的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又缺乏信息科技方面的技术人才。管理与软件技术的无缝衔接、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化的有效对接是我国企业成功实现ehr的关键。
第四,初期投入成本较大。ehr虽能带给企业高效率,但初期的投入比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ehr的发展,其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无论是购买通用型ehr软件还是联合专业开发公司开发软件都需要一大笔资金。第二,数据转换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把以前的人力资源信息植入一套全新的ehr软件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原有数据大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与新系统不匹配的问题,使之与新系统相匹配,往往耗费公司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三,业务培训需要成本。对ehr系统进行全面认真的培训是保证系统顺利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在培训过程中,学习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学习一套全新的管理流程都需要一定花销。
第五,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失衡。ehr建设也要考虑到同企业的其它信息系统相连,形成企业高效运作与决策的数字神经系统。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也是决定是否导入ehr的关键因素。在历经erp、crm、scm以及各类财务软件之后,许多企业多少都拥有了一定的信息工作平台,但各自运行水平良莠不齐。因此,这种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失衡状态将会阻碍ehr的推进。
第六,数据、隐私安全存在风险。虽然ehr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但是它的信息安全隐患又成为其广泛推广的障碍。一些自动信息转换的功能已经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转移到员工和经理手中,文件和信息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即时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信息安全就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文件可能会被病毒侵入,未加密的信息沟通在文件传输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地址很容易使黑客攻击计算机系统,使用者的一些重要信息比如信用卡号和家庭住址等可能会被黑客或其他一些有恶意的人所获得。因此,安全问题成为实施ehr过程中不得不担忧的问题。
三、超越困境:推进我国ehr发展的对策
第一,更新管理观念。为了顺利推行ehr,企业高层决策者和人力资源管理内部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全面更新管理观念,主动积极地反思现行的体系,探讨改进的方案。特别是高层管理者更应树立全面创新的管理思想,应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化的重要性。另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应当转变观念,逐步尝试接受新的信息技术,从而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选取或开发合适的ehr软件。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独立开发ehr软件的能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相关的ehr软件,充分加强与ehr开发商的联系与沟通,选择适合本企业特色的软件产品,建设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ehr模式。
在选择ehr系统时,要切忌贪大求全、追求时髦,务必将自己准确定位后量体裁衣。对此不要求一步到位,但要有长期规划与持续发展。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循序渐进的,例如可以从建立简单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做起,减少手工操作,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解放出来,然后可进行专项的系统建设,如电子化招聘、电子化学习、电子化培训等系统,最后建设一个大型的ehr系统。
第三,加强培训与学习。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企业其他人员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的培训力度。一种理念、一件产品要得到很好的推广,就必须使人们正确地认识它、掌握它。目前我国企业人员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还较低,因而,ehr的实施也受到影响。要尽快摆脱这种现状,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通过大力培训以提高全员水平,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请外部
转贴于
的培训服务顾问公司或是成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办公自动化培训小组来负责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鼓励员工参加业余的自动化课程培训或是先重点培养部分员工成为专业人员,再由这些专业人员来帮助企业完成自动化培训工作。
第四,合理预算与规划项目资金。推行ehr必须有可靠的资金保障。因此,企业要根据ehr的需要做好专项资金预算,并分清层次,合理分配,避免陷入预算超出后骑虎难下的局面。
第五,整体协调推进管理信息化进程。实施ehr需要企业拥有较好的信息化平台,对此,具备条件的企业应该逐步全面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整体协调推进管理信息化进程,从而有利于保障ehr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所谓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基础,以实现会计电算化,并大力倡导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核算、分析、控制与决策等现代化财务管理方式与各项功能,进而实现管理的数字化,并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形式成为企业强化财务管理水平与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加快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拓宽财务管理的空间,加快财务管理的时效,提升财务管理的成效,这就促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变得更加紧迫。
1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管理层人员的认识不够到位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十分重大的管理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这样重大的工程,不仅需要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需要全体管理人员齐心协力,才能顺利地推进。但是,部分企业的管理层人员由于安于现状,极为缺乏创新,觉得实现了电算化就达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而对于现代化信息管理还缺乏了解,未能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中心环节,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1.2 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极为匮乏
企业需要各种类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如生产经营专家与研发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等。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所限,许多企业中既懂得财务又懂得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却十分缺乏。在大量国有企业或私营家族企业中,财务人员要么学历不高,要么水平较低,更加缺乏现代信息化管理能力,其财务管理理念已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迫切需求。为此,企业迫切需要兼具财务管理能力与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3 财务管理软件开发滞后
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就一定要开发出紧密结合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的财务管理软件。然而,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十分缺乏自行开发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的技术人才与技术能力,尤其是国内软件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缺乏技术开发能力。因此,怎样加强我国软件业的合作,从而集中开发出适合于我国企业使用的统一财务软件,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措施
2.1 提升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为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应当加大宣传的力度,极力提高企业管理层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水平。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企业管理层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片面认识所造成的,因此,广大企业经营者与会计从业人员,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务必对会计信息化有准确的理解与充分的重视,从而运用会计信息化系统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多的实用信息。
2.2 增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用水平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涉及到所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改革,是将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然后运用先进技术,最终实现财务和业务一体化。这种模式对于财务人员的素质与技能提出了十分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懂得财务,而且还要懂得业务。对于非财务人员来说,这不仅要求其改变日常的工作方式,而且还要能够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这些新要求就决定了企业在设置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初期就应当建立起员工培训制度,并积极参与到相关的软件培训之中,并在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全过程中积极贯彻落实,从而提高财务人员和其他员工的业务素质,以增强企业财务人员学好与用好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自觉意识。当然,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与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以专门培养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人才,并通过多种途径推进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利用。
2.3 完善企业管理信息化安全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化工程,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系统是否具有安全性,在系统建设和运行等不同的阶段,分别要依据不同的安全管理目标,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规划作出全面调查研究,并对实施方案开展充分验证,对咨询意见作出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论证,并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状况,在合适的时间内通过合理的方式,做到循序渐进地改善,保障企业整体管理体系的完整与安全,并确保财务管理业务的不间断与相关数据的高度安全。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之中,企业还必须建立起安全管理责任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策略,建立起操作系统安全机制,运用安全方式以连接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划分出管理的权限,实施身份认证,建设数据库系统、健全数据存放安全机制、完善网络备份机制。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要做到同步规划和同步建设,并完善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明确对病毒与黑客的防范性措施,以保障财务管理业务的不间断及财务信息的高度安全。
2.4 实现软件技术与企业管理的紧密结合
因为使用了统一软件,所以如果对企业财务资金进行了统一管理,那么这将十分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提升各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因此,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始终离不开其所应用的企业,或者说,软件技术发展的根子就在于满足企业的需求,这始终是软件业发展的方向。所以,软件企业必须主动加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从而依据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与更新软件技术。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能够切实解决传统财务管理中大量无法解决的难题。但是,同时也需要企业财务人员全面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与研究,从而建立起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以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从而为企业出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从曙.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会计之友,2007(10).
一个月的实习期虽短,体验的工作却不少。回顾这一个月,我协助部门成员负责了企业的党建工作、组织人事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会议管理、督办工作,现就各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
负责公司党委会、总裁办公会等会议管理工作,会务保障力争细致周到。负责会议材料、核对印制,会议期间的组织协调,会议结束后党建类工作事务的贯彻执行。实习期间,共计完成党委会会议管理2次,民主生活会会议管理1次。补充完善2020年度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记录,共计8篇。
二.常规工作
做实党建日常管理工作。协助组宣部主任指导和监督党支部开展组织活动,督促党员提高在学习强国等平台的活跃度。按期维护线上全国党员信息平台管理系统、苏州智慧党建系统和苏州党员管理系统线上信息录入。
做细企业文化宣传建设工作。负责协调和筹备苏州资管与东吴证券青年人才共建交流活动等文化建设活动,促进苏州资管与其他国有企业优秀青年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了解。
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协助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完成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的各项工作,负责相关材料的查漏补缺,以及后期材料的收发整理工作。
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了许多在工作中以及人际交往的宝贵经验:
一.面对工作要有激情与耐心。
很多工作不是我们想象中波澜起伏甚至是惊心动魄的,而是平淡的、琐碎的甚至是重复无聊的,但是每一项大事业背后,都是无数这样基础性的工作垒起来的。面对基础性工作,我变得更有耐心,学会沉下心,把事情做细做好。
二.要学会主动出击,给自己找工作做。
实习期间,我会主动协同同事工作,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寻找适宜的时间跟他们交流,谈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通过这些交流,我收获了过来人的经验,对于未来的迷茫和焦虑也因为有了他们的带领而消散了许多。
三.待人真诚,用真诚融化陌生的坚冰。
1.从管理者来讲,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比较缺乏,对于当前如何加强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紧迫感、责任感也不强,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尤其是当前很多企业的决策管理层中懂信息技术的人员很少,懂得如何践行信息化理念的人更少,由于不交接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操作,广大管理人员面对信息化只能望洋兴叹。因此,加快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已经是当前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当务之急。
2.企业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信息化的需求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并不是将传统的管理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中,这与信息化管理手段也不相适应,而是要通过吸收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与技术进行管理创新,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以来管理模式计划经济的氛围浓厚,注重对生产过程、人员组织与后勤的管理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是不相符的。
3.从信息化管理体制上来讲,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作为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发展不相适应,平时很少对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分析探讨,企业管理运作机制不顺畅,业务的流程规范程度不高,机构层次过多等问题。如果单纯把这种管理方式通过高科技进行包装,会虚化信息管理的手段,浪费投资。
4.从信息化管理的主体来看,还缺少高素质人才
对于企业来刘,没有信息化人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就很难得到很大的提升。在现代企业中,信息化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信息化专业知识,对于如何加强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没有很深的研究。管理者的素质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也有很大的距离,所以说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速度也就很难提高。
5.从法规制度上来讲,法律法规不是很健全
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违法行为。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对于信息化进程的法律体系建设还不是很完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标准还不统一,尤其是对网络犯罪问题的预防手段还不足,对企业的信息化安全性保障还远远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的建议措施
1.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走出去,认真吸取外国的信息化管理建设经验,作为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常重要。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通过建设并完善网络设施和配套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网络安全等来进一步改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另外,企业管理者自身也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企业的自身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2.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
从以上分析来看,人才应该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因素。作为企业来讲,一定要培养一支懂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所以,企业在人才建设必须要加大投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把员工送到先进的国家或优秀的企业去学习,通过各种方式的实践,最后让员工们真正掌握企业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实现企业的高效信息化管理。
3.加大对法律法规建设力度
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推进,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能。作为制定法律法规的政府部门,必须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参照外国的先进做法,及时制定和修订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各个信息系统的互联和互通。也通过这样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监督企业和员工的信息行为。
三、结语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策略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带去了极大的便捷,它使得工作更加高效、便捷、迅速,给传统的企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为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带来可参考渠道,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进步。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观念、风险防范意识、计算机技术、信息化管理目标不明确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对此,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笔者将对目前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以下的总结。
(一)管理观念落后在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权力集中的组织结构的影响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工作。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不重视,管理观念的落后,对企业管理文化没有清晰的认识,都是阻碍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原因。此外,管理人员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也是影响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因素之一。
(二)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有利有弊,然而,部分管理者却只注意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管理的有利一面,忽视计算机安全问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管理时,尤其应该关注商业机密是否存在泄露风险。然而部分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不强,在运用计算机进行工作交流时并没有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同时也缺少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信息安全隐患。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低在进行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工作时,计算机是不可缺少的设备资源,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快慢,应用水平的高低对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受到内部资源和外部设施不均衡的影响,多数企业并没有专项资金用于更新计算机技术,使得企业的计算机技术不能与时俱进,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
(四)信息化管理目标模糊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时,具有清晰的管理目标是提升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部分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缺乏清晰的认识,过度依赖计算机技术,缺少对企业客观因素的综合分析,这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的设立造成了影响。此外,缺乏对计算机软件的了解,过度追求价格和功能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问题,这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二、应对问题的举措
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意识,因为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对此,笔者将对上述问题的应对举措进行以下简要论述。
(一)管理者要积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管理意识对管理者而言,应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学习互联网管理的相关知识,给员工做到表率及带头作用。目前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市场中,有较多的为公司管理定制的相关软件,只需员工及管理者进行下载、安装,即可使用此类软件,完成上下班打卡及工作汇报等任务,操作流程极为简单,且有一定的智能化发展趋势,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二)设立网络安全保卫机构,保护公司利益不受侵害在大力推广及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过程中,应防范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危害。在公司内开设公众号或实体宣传栏,定期在其中投放最近的网络诈骗及盗取商业机密的事件,时刻提醒公司成员保护自身隐私不受侵害。对于大型的公司,应设立自己的网络保障部门,聘请高端技术人才,定期开展线上检查。或是制作自己的防卫系统,有效免疫黑客或其他竞争对手的攻击,进而保障自身的系统及管理工作能够平稳运作。
(三)合理分配资金,及时更新计算机设备计算机技术是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要想不落后于时代,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就必须及时更新旧设备,改进计算机技术,提升自身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对此,企业要合理的分配资金,及时更新计算机技术。比如,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系统,应做到统一的标准,防止各类系统相互并不兼容的情况发生。企业可以特别设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项资金,设置专门人员对计算机进行技术升级,并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伐,更新换代软硬件设施。在升级技术设备的同时,注意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定期对企业内部网络进行清理,防止内部资料外泄。
(四)明确信息管理工作目标,实现整体规划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时,具有清晰的管理目标是提升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此,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出一整套的信息化管理流程,依据自身企业特点,完善信息网络。将信息化管理目标限定在明确范围之内,做到整体规划,分步执行。比如,企业可以建立一个企业内部局域网络,建立云端信息交流平台,给各部门的信息交流提供平台。另外,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充分正视大数据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及分析平台,用收据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现状
1 何为企业信息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简称EIM,企业信息化管理属于企业战略管理的范畴,它是对企业信息的实施进行管理的过程,其核心是信息集成。企业信息化管理对一系列数据进行收集后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各个环节集成起来,有效地支撑企业决策系统,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信息系统有很多,也在不断多样化,其中主要有电子商务,ERP,OA,BI,CR等。这些信息系统的应用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 我国企业信息化之现状
随着我国信息化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我国企业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产业中占着极大比重,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中小企业也紧跟信息化步伐,在实现初级信息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引进先进信息技术。
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第一,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还很落后,即使是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毫无竞争力,发达国家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一般占到全年的10%到30%,而我国却只有1%左右而已;第二,我国企业管理观念还处于转型时期,较为落后,导致信息化的应用经验不足,造成了大量的投资被浪费;第三,信息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不仅存在行业上的不平衡,还有地域上的不平衡,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较为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区域同样也是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地区。
3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的信息化为企业收集各类信息,分析信息,为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而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保证企业能够通过信息系统等工具进行科学决策。计算机技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企业的各个环节包括人力资源、物流调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都需要应用到计算机技术,即计算机技术的作用涉及到了整个信息化的管理过程。
总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企业信息化管理更加精准和严谨、更加人性化,能够进行科学决策和分析、各个环节和分工更加细化明确。
企业的运行包括很多环节,计算机技术的这些作用又分别影响了各个具体环节。
3.1 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在它使得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加科学、顺畅,计算机技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模块分析和数据集成,能够实现对人力的动态管理,并能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以保证企业及时得到及了解企业人力状况和前景的分析,提高企业对内部人才的保护,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保障企业的安全和利益
先进的信息收集系统,也是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表现。不但在企业发展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人力资本,还以其计算机技术是企业内部大规模减少工作量。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并提升人力决策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证科学有效的管理内部人力资源。
3.2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调配环节中的运用
在企业物流调配这个环节中;计算机技术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序的保障,计算机技术,能够更科学的实现采购与储运的最优化配置,减低成本并获得更大的利益,并且还能保证企业产品稳定的供应
3.3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环节中的运用
一个企业的信息化重要的标志在于规范企业管理,从而使企业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运用计算机技术与企业管理,能有效的整合各方面的咨询,有力保证企业的管理效力。
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企业通讯,更有效地提供缩短企业通讯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提高沟通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企业的各种讯息不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更能促使企业在运营中的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
3.4 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环节中的应用
财务管理,历来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对企业运营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数据的准确性对企业决策有着极大的影响,计算机技术能够以其集成性能及精确运算,能够快速并全面地了反映企业的财务数据,并能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及逻辑性使财务分析准确无误,从而避免人工误差造成的损失,保护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
4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 信息来源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信息都来自公开性的文献、一般的技术交流资料或出差考察资料,企业的信息多是东拼西凑的结果,很少是自己独创性的信息或技术,信息资源数据库不断缺乏信息,而且信息来源渠道单一,无法为企业提供多样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这不仅使企业缺乏固定的信息来源,也使企业信息受到污染,降低了可信度。
4.2 信息资源运用不合理
信息资源不仅要做到扩大来源渠道,更要做到科学合理利用所有信息资源,企业的信息资源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不仅会降低信息戏院的开发率和利用率,更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 对信息化认识不足
一方面,部分企业人员甚至领导目前仍存在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的问题。面对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他们不能紧跟科技发展,满足于现状,这种从认识层面的落后是导致企业信息化落后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人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局限地认为信息化等同于企业内电脑数量或软件数量,盲目跟风,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正确发展。
4.4 技术经济论证不足
计算技术的特殊性决定了信息化发展的高风险、高投资特点,而许多企业在决策时面对这一特征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和经济论证,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企业信息化的风险,有可能导致企业的高损失。
5 如何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有效应用计算机技术
5.1 扩大信息来源渠道,提高信息利用率
面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单一,企业应该加强资源的挖掘,特别是从不同渠道发掘信息资源,要注意计算机技术在信息搜集与分类中的作用,比如,可以与相关单位合作,建立局域网络,扩大信息量;也可以采取联机检索方式,与相关单位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信息的价值,促进企业发展。
5.2 转变企业观念,普及和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
企业内部人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足,需要企业进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和信息化意识的强化。
首先,要是企业人员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特别是树立高层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坚定决心;其次,要普及和强化信息化概念,纠正企业人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偏差,从意识上决定企业信息化的正确走向。
5.3 合理投入,合理利用资金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工程,我们必须合理科学投入,才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在资金的利用方面,也要注意合理利用资金,做到“少花钱,多半事”,不能以硬件投资为主,更要注重软件投资和数据资源的管理。
5.4 注重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计算机技术作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企业必须足够重视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引进人才,更要注意企业内部人才的挖掘与培养,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从内到外来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应用计算机技术,更要应用计算机人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信息化真正落地。
6 结语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但不可或缺的工具就是计算机技术,所以,加强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尽管企业信息化有了一定发展,但我们要始终立足于国际市场,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紧跟信息化发展步伐,不断创新,提高计算计技术的利用率,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快速、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光.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统计与管理,2011(4).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施工企业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的发展模式都在向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模式发生转变。工程类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可以使得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得到实用,是企业确保工程质量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内容
工程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实现对工程的人力、成本、物资、档案信息和核算等项目进行现代化管理。
1.1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人力资源是工程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建立起网络化和共享式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目的是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最大效益。
1.2成本信息化管理
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过程涉及到企业的物资成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通过成本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成本信息化体系的协调和数据共享,以最适合的价格获取所需要的原材料,充分调度人力,制定合适的工程方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成本信息共享,实现成本控制的最优化,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防范工程风险,还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1.3物资信息化管理
物资成本是企业施工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是工程整体项目的关键部分。现代化的物资信息化管理,主要基于网络通讯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将物资计划、订货采购、货物运输和物资验收等一系列物资采购和供应管理工作进行整合,实现信息收入、查询和匹配最优化、自动化。物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供准确的物流和物资信息,并能实现物资数据的共享,可使得物资管理的各个流程效率最大化。
1.4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通过档案信息管理,施工企业可以快速找到工程概况、工程计划、工程预算、合同和财务等企业内部信息,还可以快速获得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先进技术研究发展现状和最新市场信息等外部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分享信息的作用,还能使得企业对文书档案、声像档案以及人事档案有效收集。
1.5核算工作信息化管理
会计核算是企业工程施工顺利完成和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企业核算工作信息化管理是通过计算机对收集好的会计数据信息加以科学分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共享,可以让企业快速了解工程施工各个阶段的财务情况,提高会计核算效率。会计核算信息化还可以基于分析结果对工程的未来进行科学预测,是工程施工企业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2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有诸多问题限制了信息化的发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相关人员缺乏信息化意识,认识不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对管理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图纸和人工管理的阶段,缺乏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和深入理解。二是信息化机制落后。很多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系统运作机制也较为落后,使得信息技术难以在工程管理上得到有效利用。企业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推广,更谈不上对信息化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三是信息化投入不足,资金利用率低。许多企业由于受到企业自身资金和规模限制,再加上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往往对信息化的投入不大。信息化建设是先进技术和先进体制的建设,因而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和维护资金,这些资金则成为了企业信息化的制约因素。四是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人,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人才培养投入有限,导致在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3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建议
针对以上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强化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思想意识对企业领导层的决策有着重要影响,是企业发展方向和制度建设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让企业了解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是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二是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人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人才建设也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决定性力量。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企业中高层应该对人才予以充分的重视尊重。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加大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增强信息化人才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提升。三是增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耗费大、时间长工程,需要保证足够的投入才能让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工程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寻求合作力量,合理对资金的筹集和分配,有目的,有阶段地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切不可盲目求急。四是是构建一体化的信息化体系。企业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要将施工的各个环节统一起来,从原材料采购到工程施工,从工程设计到工程验收都要建立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各个环节的统筹协调。通过一体化体系,可以从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及时发现工程隐患并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提高工程效率,确保工程安全的重要保证。
4结语
信息化管理是工程施工企业重要工作,是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监管力度的有效方式。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还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各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其实际意义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田建华.施工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探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2(z1):218-221.
[2]陈凤美.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信息化管理[J].城市建设,2010(9):88.
论文(设计)名称
宁乡市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
论文(设计)
来源
论文(设计)类型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内电信设施的普及与完善为网络商务交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世界经济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传统的经济贸易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贸易手段和经济活动的开展已经难以满足现今信息时代世界经济的要求,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手段充分运用了现今的网络条件,利用网络这样便捷的工具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方面紧密联系起来,企业可以在同一时间了解员工、经销商以及顾客的情况并结合各方面信息及时反映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自身的产品信息和企业信息,在网络上了解市场状况寻找商机,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并将它迅速反映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使企业的决策更加迅速准确。产品设计和资金的投放更加合理。所以,我们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这是企业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决胜的关键。
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信息知识,缺乏信息技术资金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管理基础薄弱。再加上市场环境不稳定,安全体系不完善,使得中小企业缺乏信息需求。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新问题,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部分电子商务发展较早的国家,如美国,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经济管理方面已有相当成熟的发展和改革经验。Rarl、Smits(2009)
都提出信息战略应与商业需求相一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Levy
M
和
Powell
P
(2010)研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结合其电子商务发展程度提出一个合适的模型,使用这个模型来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战略。Gunes
(2016)研究了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与电子商务的匹配策略,总结了业务创新、组织创新与支持文化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同时,关注电子信息有效的使用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建立了公司战略、信息战略与电子商务发展实际战略匹配的概念模型。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尤其是大数据、Saa
S、云计算等的企业应用时间不长,主要是近几年的事,特别是电子商务和
IT
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才促使其真正的投入到实践中来。温丽丽(2016)认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信息化管理中的误解,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指出从基本条件、管理哲学、业务创新和人才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整个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刘荣娟(2016)认为,信息化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然路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不高,很多方面待完善。基于此,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胡红一、郑有(2014)、赵志鸿(2016)、李永宁(2017)等学者则针对缺乏资金,低水平管理下的中小企业如何利用信息化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途径做了探讨。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二、企业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关系探讨
(一)电子商务概述
1.电子商务的内涵
2.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2
(二)企业信息化概述
(三)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1.企业信息化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
2.企业电子商务是对企业信息化各方面的整体运用
三、宁乡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宁乡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概述
(二)宁乡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宁乡市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2.宁乡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
3.宁乡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情况
(三)本章小结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发展策略
(一)增强领导者的信息化意识
(二)加大企业信息化管理投入
(三)以企业发展实际为基础建立信息化网络
(四)寻求合适的企业信息化模式,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
五、结论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以宁乡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为例,探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其一,经过学习,已经掌握了本篇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其二,图书馆、互联网等可以搜集到较多的资料;
其三,有导师的指导;
其四,自身在中小企业实习过,可以获得一手资料。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选题、定题阶段,及任务书下达(201X.XX.XX-201X.XX.XX)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形成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201X.XX.XX-201X.XX.XX)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中期检查(201X.XX.XX-201X.XX.XX)
第四阶段:论文的评阅及答辩工作(201X.XX.XX-201X.XX.XX)
第五阶段:毕业论文资料的整理归档(201X.XX.XX-201X.XX.XX)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七、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说明:1、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