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水利水电工程档案管理研究

时间:2023-08-23 16:53:57

导语:在水利水电工程档案管理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水利水电工程档案管理研究

第1篇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状况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施工技术及管理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一方面,水利水电工程较为其他工程质量要求较高,施工环境复杂,因此,施工时除严格要求施工材料质量外,还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目标,明确采用的施工技术,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另一方面,为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以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与进度。总之,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规模较大,施工内容多,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给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满足设计目标要求,为水利水电工程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就目前来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很多,如预应力锚固技术、坝体填筑技术、GIS三维动态仿真技术以及坝体防渗加固技术等应用较为普遍,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接下来逐一对其进行探讨。

1.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用率较高,有预应力岩锚与混凝土预应力拉锚固之分。预应力锚固技术即可以加固水利水电工程总体结构,又可被应用在日常维护中。在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施工中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可有效缓解与降低施工区域的受力荷载,防止裂缝等不良状况的发生。同时,与GPS技术相结合可准确把握锚固施工区域的深度与方向,提高锚固质量,将预应力更好地作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岩基与结构,增强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另外,实际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时还应注意以下内容:其一,考虑到不同水利水电工程坝形多少存在一些差别,其对稳定性与施工强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为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以及与工程其他结构相协调,应在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工程类型、规格等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施工标准;其二,预应力锚固施工时,锚杆数量、锚固荷载等都会给锚固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应在综合考虑施工系统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锚固数量等一些重要参数。

2.坝体填筑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坝面的流程化作业是坝体填筑的重点,其不仅能够确保坝体的面积得以充分考量,而且还能为施工机械安全进入施工现场提供便利。另外,采用坝体填筑技术进行施工时还应充分考虑具体的施工条件及施工环境,尤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给施工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并明确施工流程。当在特殊季节进行施工时还应加强施工时间的控制,以有效避免其他外部因素给坝体填筑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

3.GIS三维动态仿真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将GIS三维动态仿真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可为施工单位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及进度控制水平。利用该种技术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施工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利用该技术不同仿真模块,获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的准确信息,例如水流的几何形状、水利水电工程的属性、形体面貌等;其次,获得水利水电工程不同施工点的具体情况后,加以有效组合,可获得水利水电工程不同相关系统的全部面貌状况,而后存储在专门的数据库中,供相关工作人员查询,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提供数据参考。

4.坝体防渗加固技术

对于处于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为确保其功能的充分发挥,还应应用坝体防渗加固技术提高坝体的稳固性。实际施工时可对坝肩、坝底实施帷幕灌浆,或劈裂灌浆坝体,促使坝体内部形成比较稳定的防渗结构,有效避免坝体出现渗漏现象,进一步增强坝体的稳定性。进行劈裂灌浆时可在充分研究坝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两排灌浆孔的布置,其中将主排孔布置在沿坝轴线方向上,将副排孔布置在距离坝轴线上游1.5m的位置处,确保两孔交错分布,孔距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5m范围内。同时,灌浆孔应直达坝基位置以形成连续的防渗体系。对坝肩、坝底进行帷幕灌浆时也应进行两排灌浆孔的布置。成孔时采用回转方法,并采用纯压式方式进行灌浆操作。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除根据工程情况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外,还应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的各个环节满足施工标准要求,为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做好铺垫。经过多年的实践,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

1.构建完善的安全施工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确保安全施工是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只有安全施工才能确保各项施工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这就要求施工单位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以及自身实际构建完善的安全施工机制。首先,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施工机制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施工单位应从整体角度出发,构建涉及不同施工环节的安全施工机制。同时,还应充分论证安全施工机制的可行性与低成本性,为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彻查发生的不良问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种多,人员复杂,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参差不齐,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因此,施工单位针对发现的不良问题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不断总结与寻找解决问题的高效方法;最后,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分析与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施工出现的突况,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充分的讨论,制定多套应急预案,以尽可能多地应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发生的突况,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作的安全进行。

2.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水平

水利水电工程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因此,为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施工时应注重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从以下内容入手实现施工人员技术的提高。首先,水利水电工程正式施工前应做好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相关负责人明确施工的重点、难点部分,将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施工人员分配到施工难度较大的施工环节上,以充分挖掘施工人员的技术潜能;其次,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邀请行业权威专家为其讲解施工中的技巧与方法,使其明确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施工的难点所在,从而采取针对性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同时,在培训过程中给施工人员留下充足的思考、讨论时间,通过讨论施工人员之间能够交换意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施工做好铺垫;最后,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为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还应重视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避免施工人员出现无故旷工或不按照施工规范标准施工的行为发生。

3.注重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应注重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尤其应结合不同部门实际,将施工责任进行进一步细分。同时,重视施工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并积极开展施工技术交流研讨活动,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并积极提出优化方案,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高效进行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另外,重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工作状况的监控,并做好施工机械日常的维护,降低机械设备工作时的故障发生率。当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还应成立专门的技术档案管理部门,要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时收集整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材料,例如,试验、检修、运行记录、图标等,并进行归类整理确保技术材料的完整性。

4.加强施工机械的科学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需要使用一些施工机械,这些施工机械能否顺利运作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工作的进行,因此,施工单位应充分重视施工机械的管理。具体管理内容可参考以下内容:首先,确保两票与三制工作的严格落实。尤其应明确操作票与工作票中的内容,确保工作内容的准确性。而三制包括设备缺陷管理制、交接班制以及巡回检查制,涉及的内容较多,施工单位应分别指派不同的人员监督三制内容的具体落实;其次,重视施工机械实际操作的管理。水利水电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应特别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构建运行评估机制,及时准确地了解不同机械设备、仪表的工作状况,尤其应避免误操作行为的发生;最后,还应认真分析机械设备出现的常见故障,研究故障产生的原因及规律,通过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加以排除。

四、总结

第2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新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 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概述

在新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是紧密相连、互不可分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企业具备了足够的技术、资金,但是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工程施工的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也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从水利水电的性质来看,水利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保障,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重要的影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技术管理工作,以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最大经济效益。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是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综合工程设施生效的平台。一般包括由挡水、泄水建筑物形成的水库和水电站引水系统、发电厂房、机电设备等。水库的高水位水经引水系统流入厂房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出电能,再经升压变压器、开关站和输电线路输入电网。

2.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利用是社会进步到现阶段的产物,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实施中,技术是它的根本,只有技术作保障才能在艰巨的重大工程中完成工程建筑的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将直接关联作用到水电水利的效益和产生的影响,它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工程而已,它是构成整个水电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要素。只有将技术含量高与社会相紧密联系的技术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2.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的作用和地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若仅有技术和资金等硬件,而没有管理的软件,则它将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目的没有纪律没有指挥的工程将会是没有灵魂的走肉,并不会发展成为任何的大项目并运用于人类,只有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把管理运用好,管理好了各种设施及整个建筑工程的实施,那么项目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才会是建筑工程的每块发挥作用,从而使整个建筑工程达到质的另一个提升。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方法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只有加强技术管理,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具体来说,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3.1建立并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并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并实行分级管理的模式。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对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还应该搜集技术的相关信息,对技术故障情况进行分析和汇总,联合全体技术人员对企业所拥有的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应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加强日常维修工作,及时排除设备故障隐患。通过以上措施,不仅能大大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减少设备维护的成本。同时,还应该加强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对技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把技术设计、安装、调试、运行记录、检修记录、验收资料等进行归类整理,特别应注意对那些散落的技术资料进行收集归档,还应该研发一个快速查阅的方式。

3.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来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点在于安全生产管理。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以指导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安全生产管理首先应加强安全知识教育,让员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安全。其次,应加强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设施建设,对一些重大危险源进行排除,减少安全隐患。最后,还应该建立健全应急事故处理机制,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才能尽快疏散人群,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还应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3.3加强机械管理和技术监督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监督。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应采取两票、三制的方法,两票指的是操作票、工作票,三制指的是设备隐患管理制度、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观察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在发现不当操作和违规操作时应予以纠正。同时,还应该建立评估机制,对机械运行情况、巡查记录、仪表指示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坚持质量、安全并重的思想,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在机械设备出现问题时,应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解决,注重性能的改善,而不是只回复到原来的工作状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不断提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应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研发一套网络检修的方案,掌握技术变化的规律,处理好工程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不断提高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

3.4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操作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施工的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为了提高培训的效率,可以与专门的培训机构合作,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性的技术培训,在实践中掌握具体的技术知识。同时,还应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在技术教育和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根据员工的现有知识水平,将员工分成若干小组,在合作和帮助中促进员工的共同进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在企业经营中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但也应认识到,企业职工在技术掌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违规违章操作等问题,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企业应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才能真正发挥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作用。

4.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需要同时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其技术和管理,才会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应有作用,所以在施工中,技术和管理要相互通过不同的方式使用,并高度重视他们的交互使用才会使工程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宝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19):115.

第3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测绘项目;管理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发展是我国重点建设的前沿,要想促进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大力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就必须优先运用最新的技术,以技术带动水利水电的管理。文章就主要探究了水利水电工程测绘技术管理。

一、水利水电工程测绘管理的内容

测绘项目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点项目,直接涉及到前期的工程成本核算、地质勘测、图纸设计,同时涉及到后期的工程项目建设以及项目施工管理,因此针对测绘项目的管理应从三点出发,首先是核心化技术监督,其次是测绘人员管理,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是测绘审查管理,另一个是测绘现场管理,测绘审查管理属于建设单位以及审查单位的职责,依据相关法规条例,参照测绘勘测要求标准进行核查,保障测绘内容真实可靠,保障测绘内容无重大遗漏。

测绘现场管理有两个方面,第一人员配备管理方面,勘测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勘测技术,因此在人员配备方面必须有专业的技术证书,人员必须受过专业知识教导以及实际测绘训练。第二测绘监理方面;首先建立应具备专业的测绘知识,掌握现下主要的测绘技术,熟悉测绘过程中的操控流程,了解测绘过程中的规章规范,对仪器的具体测绘以及操控所出的数据要进行核验;最后是测绘操作规范,这其中包含技术操作规范管理、人员操作规范管理。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有合理的测绘组织设计,针对具体地形以及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优化配备,强化人员配备设计,完善流程操作。

二、水利水电工程测绘的现状

1、技术方面的问题。服务于水利水电建设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仍然有待完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的缺失印证了“3S”技术在水利水电测绘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在水利水电测绘中,GPS和RS的结合在现代已成为行业标准,为水利水电测绘提供了传统手段完全不具有的经济效益、时间和成本优势,卓有成效,但是与GIS的整合这一环却严重缺失,虽然GPS和RS的结合和应用有助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但缺少依托GIS的信息资源化和集成化却往往成为后续产业链条发展的掣肘。这个环节的缺失将会制约“3S”技术以及未来大数据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各数据、技术的应用与耦合尺度研究缺乏。由于新数据和新技术的应用多来源于国外文献,而非行业标准,相应的适用范围,应用前提和技术之间的衔接和处理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基于NMGCOSR的CORS系统在国家三角点破坏严重的背景下成为解决平面起算点的重要方法,但是其应用与全球定位系统测绘规范的标准存在偏差和误差,在不能满足时如何增加控制点,精度控制方面有待研究。在此环境下,因GPS高程测绘以其监测点不需要通视、劳动强度降低、不累计误差,效率高等优点取胜,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研究表明参考椭球面的法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差异即垂线偏差所带来的影响,理论上需要进行高层系统之间的误差计算,尤其在高纬度地形复杂的山区,然而误差的计算和修订研究缺乏。以目前的技术水平,GPS高程测绘误差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4等以上几何水准精度要求差强人意。该方法的优势在误差的不确定下反而难以成为真正的优势。

2、管理方面的问题。信息资源化与大数据建设支持薄弱。虽然水利水电测绘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水利工作和管理者在信息意识方面不是淝浚在信息资源化建设中,看重硬件建设,轻视资源开发的现象还有很多的;对信息资源建设没有足够和合理的投入,没有测绘科技信息资源开发的大的远景规划。信息资源网络化只是水利水电工程测绘电子信息化最为基础的步骤,中国现在已迈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理念和项目如何在测绘行业中得到对接、应用与实践,大数据产业如何与水利水电工程耦合以实现数据、工程、服务产业链条的三位一体这是水利工作者的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不足。各水利测绘单位长期以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信息开发、研究、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深入应用和信息市场的迅速发展,水利测绘行业迫切需要一批既懂信息,又懂技术、懂开发、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专业人才群体。这类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将使得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受到制约。

三、水利水电工程测绘技术管理

1、GPS技术

GPS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测绘工具。GPS定位技术与常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具有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功能多、应用广,观测时间短执行操作简便,全球、全覆盖、全天候、高精度的特点。因此在结合GPS技术时,其管理方向应重点放在操控人员的技术要求上,重点培养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性,强化技术人员的掌控能力,完善技术人员的实操能力。

2、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处理地理空问及其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融地理学、测量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对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GIS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一是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二是多维结构;三是标准化和数字化;四是具有丰富的信息。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把地球表面空问事物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屏幕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因此其管理方向应结合GIS技术的自身特点,从定位、结构、数字化三个方向出发,对定位过程进行信息化收集,对定位进行核查;调整结构特性、使其整体模型向数字化方向靠拢,集合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3、RS技术

遥感RS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遥感技术依其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学遥感技术、物理场遥感技术。遥感信息技术已从可见光发展到红外、微波;从单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时相、多极化;从空问维扩展到时空维;从静态分析发展到动态监测。这一技术重点在于配备方向,即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多注意RS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衔接管理,保障RS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完美融合。以技术为核心的研究过程是针对具体测绘方式进行的变革方式,以前我们只强调人员以及施工的管理,并未有深入到技术管理层面当中,没有做到实事求是的相应结合,忽略了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重点,因此在日后我们应当将技术管理放到第一位。

四、水利水电测绘的发展远景

1、加强测绘科技创新,加强对于国内外先进水利水电测绘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尤其注重在国内环境下应用的现实问题,以做到将先进知识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达到真正的科技创新和进步。

2、强化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强水利水电测绘专业队伍的建设,要做到科研与工程,管理和技术并通、并重的人才培养,有利于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

3、研究制定水利测绘信息资源共享的使用立法规范,建立系统内测绘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规定信息数据的密级划分,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交换数据来发挥整体功能,有助于大数据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行业和社会。

4、完善测绘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机制,还应该对原有测绘档案资源开展数字化建设,建成测绘档案信息数据库和基于局域网络的综合管理数据库,实现水利测绘科技档案管理计算机化、信息网络化。

结束语

测绘技术管理是人员与技术的双向管理,既要明确人员的配备过程中技术实施的重点方向,同时要明确技术实施的领域,加强二者的结合才能使测绘管理迈入新的方向,与此同时作者强调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展开系统的切合实际的测绘审查,将测绘管理理念完整的渗入到每一个细节当中。

参考文献

[1]张宏波.我国数字制图产业的形成发展简况与前景[J].水利水电技术,2014(11):45-48.

第4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创新发展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ydropowe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e information capac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file contains more and more abundant,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archives great value in use has been more and more social knowledge and discovery. How to timely,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use the vast resources, better for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terprise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o provide timely, accurate, comprehensive services,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for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archive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file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目前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资金、条件、人员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有些水利水电单位没有健全或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也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关规章制度, 但在实际工作没有严格执行。这就造成了档案归档方式随意性较大,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测绘成果衍生产品(如水利枢纽布置图)的使用与保密管理制度执行方面,问题较难解决,使水利水电档案的安全性受到了威胁。

1.2 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基础工作薄弱。长期以来,多数水利水电单位没有把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化工具有机的结合起来,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化软件与档案发展不同步, 缺乏完备的目录和索引, 这样就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周期长、工作量大、效率低。

1.3 档案归档材料不完整,质量不高。由于档案管理与水利水电科技活动相互脱节, 归档的水利档案材料缺少关键性技术材料等核心技术内容,不能体现水利水电档案的价值。如有些水利水电档案归档的计算书、设计文件修改通知书较少, 影响的档案的完整性与档案的利用;有些重要批文为复印件,没有原件,不仅影响了档案的验收,并使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法律效力都大打折扣。

1.4 档案保管环境不能满足档案保管与发展的需求。由于受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使一些水利水电单位所建立的档案库房达不到相关规定标准要求, 缺乏必要的设备和安全设施(如:恒温、恒湿、防光、防尘、防虫、防火等),这将不利于水电档案的安全保管,直接影响水利水电档案的使用寿命。

2 实现水利水电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对策

水利水电档案的有效管理是充分发挥水利水电档案作用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为了适应新时期水利水电档案管理要求,提高水利水电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健全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对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实施起到规范性、指导性的作用,针对目前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制度建设现状,首先,加强水利水电档案的宣传。在水利水电单位内部定期开展信息咨询、讲座举办、科学普及等活动,让水利水电工作者认识到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档案管理岗位责任制是增强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的有效方法,在整个水利水电系统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实施按“谁主管,准负责”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到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建立健全测绘成果资料的保密制度、计算机管理制度。建议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单位如果还没有配置计算机的,要主动与当地区国土资源厅和保密局联系,配置好设计部门所需要的计算机等系列保密产品,并在与业主签订合同时,双方签订保密协议,以防因泄密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2.2加强水利水电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现代技术应用的重要体现。水利水电档案管理信息化具有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贮自由化、资源共享化等重要特征。结合以上特征在水利水电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严格执行电子文件制作程序;二是统一电子文件处理格式;三是合理选用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四是加强电子档案安全存储。

2.3 执行国家有关“同步管理规定”,把工程项目文件管理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列入工程项目负责人的职责范围。在下达设计大纲时,就要同时明确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要求;并可考虑建立相应的经济手段,如对阶段性完成的工程档案,应3个月内完成归档,在年尾产值核算时,如果没有档案部门归档证明,该工程工作量不作结算;对该工程项目负责人当年奖金也暂缓发放等,目的是为了保证科技档案的完整与准确,使之能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科研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4 优化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环境。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环境是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主要通过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来优化。首先是改善硬件设施, 然后逐步建立起档案专用库房,配备必需的气体自动灭火装置、吸尘器、空调、除湿机、加湿机、紫外及臭氧灭菌装置等设备。另外,还应加强档案信息化硬件的配置,要补配电脑、复印机、扫描仪、电子档案防磁柜以及专业档案管理软件等信息化软硬件设施,以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

3 创新水利水电档案管理,服务水利水电事业发展

3.1充分认识档案在水利水电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为了使水利水电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水利水电档案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事业,进一步提高水利部门职工及档案从业人员的档案意识。要制定一系列措施,对水利水电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并根据水利水电档案的特点,拓宽档案收集渠道。水利水电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档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以及档案利用实例的宣传。同时,要采用多种宣传形式,让工作人员明白档案不是个人的财富,而是整个集体的财富,为完善水利水电档案工作网络,建立水利水电数字档案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2加强对档案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及业务指导,提高其专业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为此,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和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工作的档案人员,是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和应用活力的基础。要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整体素质。而很多水利水电档案从业人员都不是专业的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知之不多,而且受培训和指导的机会也不多,致使很多人只能做到简单的档案保存,做不到更合理科学的管理。所以,档案主管部门要及时给予业务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改正。要加强档案业务培训,提高一线档案责任领导和专兼职档案员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工程竣工验收特别是竣工初验时,对竣工验收的档案要提出具体要求,严格把好竣工档案的质量关,以确保整个工程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

3.3创新水利档案管理方式、方法,使档案管理真正科学化、规范化。首先,应加快档案管理文档一体化的进程。文档一体化管理要求每一个单位的文件、档案类目设置和划分要准确,文件转换格式要规范和标准,使各类文件管理系统都能和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紧密衔接起来。水利水电档案部门应改变传统档案工作方式,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让本单位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其次,加快水利水电档案数字信息化工作。要集中力量把水利水电档案进行扫描转换成数字文件,再利用高级管理软件保存到单位数据库。从而达到档案信息资源方便、快捷共享的目的。要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电子文件有效安全运行和归档;要力求达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化,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实现有序化、标准化;要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为确保档案信息交换与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4 结语

总之,水利水电档案现代化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除了制度、方法、技术、设备等需要考虑的因素外, 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 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为提高水利水电档案管理质量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闵祥玲.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河南科技. 2013(06)

第5篇

1.1技术方面的挑战

服务于水利水电建设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仍然有待完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的缺失印证了“3S”技术在水利水电测绘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在水利水电测绘中,GPS和RS的结合在现代已成为行业标准,为水利水电测绘提供了传统手段完全不具有的经济效益、时间和成本优势,卓有成效,但是与GIS的整合这一环却严重缺失,虽然GPS和RS的结合和应用有助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但缺少依托GIS的信息资源化和集成化却往往成为后续产业链条发展的掣肘。这个环节的缺失将会制约“3S”技术以及未来大数据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各数据、技术的应用与耦合尺度研究缺乏。由于新数据和新技术的应用多来源于国外文献,而非行业标准,相应的适用范围,应用前提和技术之间的衔接和处理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基于NMGCOSR的CORS系统在国家三角点破坏严重的背景下成为解决平面起算点的重要方法,但是其应用与全球定位系统测绘规范的标准存在偏差和误差,在不能满足时如何增加控制点,精度控制方面有待研究。在此环境下,因GPS高程测绘以其监测点不需要通视、劳动强度降低、不累计误差,效率高等优点取胜,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研究表明参考椭球面的法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差异即垂线偏差所带来的影响,理论上需要进行高层系统之间的误差计算,尤其在高纬度地形复杂的山区,然而误差的计算和修订研究缺乏。以目前的技术水平,GPS高程测绘误差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4等以上几何水准精度要求差强人意。该方法的优势在误差的不确定下反而难以成为真正的优势。

1.2管理方面的挑战

信息资源化与大数据建设支持薄弱。虽然水利水电测绘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水利工作和管理者在信息意识方面不是佷强,在信息资源化建设中,看重硬件建设,轻视资源开发的现象还有很多的;对信息资源建设没有足够和合理的投入,没有测绘科技信息资源开发的大的远景规划。信息资源网络化只是水利水电工程测绘电子信息化最为基础的步骤,中国现在已迈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理念和项目如何在测绘行业中得到对接、应用与实践,大数据产业如何与水利水电工程耦合以实现数据、工程、服务产业链条的三位一体这是水利工作者的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不足。各水利测绘单位长期以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信息开发、研究、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深入应用和信息市场的迅速发展,水利测绘行业迫切需要一批既懂信息,又懂技术、懂开发、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专业人才群体。这类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将使得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受到制约。

2我国水利水电测绘的建设远景

第6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水电工程的施工与管理也随之变化着。作为施工企业,技术及管理是其建筑工作的重要内容。既要为建设单位提供一个合格、优良的建筑产品,同时企业又要通过施工建设获取一定的利润,这就要求项目经理部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都和相应的技术相联系,对施工项目进行规范、科学地管理,是实现利润的重要手段。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本身的特点,这种管理包括技术 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安全管理,特别对技术及管理的要求特别高。下面笔者谈谈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与技术管理工作,以便和同行们商榷。

1.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

1.1预应力的锚固技术

该项技术是一项效益显著、适应面广的技术。即可应用在旧有建筑物的加固和补强,也可以应用在新建工程中,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术。锚固是预应力岩锚和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总称,施工中,可以依据设计要求的方向、大小和锚固深度,事先对建筑物或者是基础的基岩实施主动的预压应力,在基岩或者建筑物产生变形前,预先发挥锚固力,进而实现加固或者改善受力程度的目标。预应力的锚束能够做到传递拉应力,这是该项技术的最大优势[具杏祥. 论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管理及施工措施[J]. 广东科技. 2008年06期]。

目前水电工程的施工中,因其锚固种类不同,其结构形式也不同。主要结构为锚孔和锚束,锚束是在锚孔的基础上实施预应力的主体。锚束由锚头、锚束及锚固段组成。预应力岩锚是将锚固段设置在基岩中的一种锚固方式,这是其与基岩锚孔直接关联的预锚。另一种混凝土预应力拉锚和基岩不相关,这种锚固方式只是为了建筑物的加固而设置的,通过改变应力状态,对出现缺陷的混凝土进行加固。

1.2.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技术

用膨润土、粘土等掺合料代替大部分的水泥,从而形成一种柔性防渗墙体材料,这种材料形成的墙体具有弹模低、极限变形大的特点,一般用在围堰施工中。这项技术也是领先过世界水平的施工技术,可以很好的保证施工规模和施工速度以及施工质量[李文军. 浅谈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J]. 价值工程. 2011年06期]。

1.3.水工建筑物的软基处理技术

在堤防工程施工中,对砂基及软弱基础的处理方式,一般采用震冲碎石桩、沉管灌注桩、锚杆静压桩进行软基的处理。对于淤泥土层的箱涵基础,可以采用水泥搅拌桩的方法,对围垦工程的海堤,施工中应该采取塑料排水板和打砂桩的方法去处理。

1.4.减载、排水等技术的应用

如果具备条件,减载压坡是加固措施中最应采取的一项技术措施。这是控制后坡滑移的有效措施,从而实现减缓整体滑移的目的。雨水渗入滑坡内,导致滑坡体的重量增加,促进了滑动力的增加,同时还可能降低滑动面上岩层的内摩擦力,不利于滑坡体的稳定性形成。采用分层修筑拦水沟及排水沟的方法,排除滑坡以外的山坡上的雨水。用黄土进行封堵开裂处,防止地表水的渗入。填平低洼处,特别注意地表水集中处的排水工作[席田歌,谢晓利,贾小峰. 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控制研究[J]. 河南科技. 2011年14期]。

1.5.水工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与应用

水电工程施工中,用量最大的要数混凝土,混凝土的外加剂具有作用大、效益高的优势,被称为第五种混凝土组成材料。水电工程中广泛地使用外加剂,既是混凝土技术发展的表现,也是工程施工的需要。混凝土外加剂有以下几种:改善新拌混凝土流变性质、改变混凝土孔隙结构和含气量、调节混凝土凝结和硬化、改变混凝土变形能力、提高抗物理和化学作用能力、提高抗力学能力、提高表面强度、改善表面色泽等几大类。

2.水电工程的管理

2.1 施工技术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工期受限、工作环境艰苦以及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等特点。这种情况下,技术管理对于施工过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施工单位对水电厂建设过程中的一切技术活动,都要进行科学的技术管理和严密地组织实施,通过技术及各方面的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施工管理跟上了,安全保障有了,经济效益自然会提高。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首先应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制胜法宝,有了制度的约束,成功的可能性就提高了。实行分级负责管理的技术管理网络,责任落实到人。有技术人员和项目分责任对技术信息的收集,发现故障及时分析和处理,建立和完善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馈制度。

有项目经理部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经验交流活动,对前一阶段的施工进行总结,集思广益,搜集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促进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提高。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管理层应加强技术管理,特别是机械设备的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事故或故障等排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作出努力,实现增收节支。监理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为日后的使用和维修保留一份技术资料。指派专人负责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特别应当注意收集和整理有关文书数据、图表,进行项目归类保管,分类汇编归档,对项目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记录、设计文件图纸资料等,必须由专人进行专业整理和保管,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

2.2加强运行管理

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是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实现的。施工企业必须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组织施工。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和是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生产管理办法》、《反事故措施计划》、《工作票、操作票签发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等施工运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的交接班制,做好施工期间的巡回检查和设备管理,规范机械设备的操作,并建立故障记录制度。

2.3加强维护检修管理

水电施工的设备运行及维护维修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改进设备性能上来,是设备的检修周期以及检修工期都能够有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更新,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并能够及时应用到施工中来;对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应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由相关人员制定检修网络图,更好的提高检修效率,使工期缩短,耗材压缩,费用减少。采用先进的仪器和方法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有良好的运行状态。

3.4抓安全促生产

项目部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组织制度,采取具有实效性的措施,强有力的制度来保证施工的规范和安全。对各类大小事故认真开展调查分析,抓住事故的主要原因及时写出调查报告和事故通报。

参考文献

[1] 具杏祥. 论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管理及施工措施[J]. 广东科技. 2008年06期

第7篇

关键词:水运工程;档案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运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如何界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档案利用之间的界线,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水平要与时俱进,打好基本功,多关注和研究水运工程科技新动向,培养一批适应水运工程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促进水运工程档案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为此要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和学习型部门的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岗位的适应能力和业务水平,做到与进俱进,跟上时代的潮流,把水运工程档案的服务工作做得更好,促进水运工程档案事业不断发展。

随着交通水运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水运工程建设档案工作在工程建设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水运工程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发,论述了水运工程档案工作所面临着新的形势、新任务以及搞好档案工作的新举措。

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也是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保障和服务作用最为显著的时期,高速公路、农村公路、沿海港口、内河航运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过广大档案工作者辛勤工作,交通档案建设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交通工程建设提供数据、资料服务,为推进交通工程的廉政建设,为记录交通工程成就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水运工程建设在整个交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运工程建设既面临机遇又面对着挑战。在此期间,水运工程档案同样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因此及时地分析和了解水运工程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地判断水运工程档案工作的现状,抓住其工作重点,探索其发展规律,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水运工程档案的重要前提。

1 水运工程档案工作的新任务

一是进一步完善档案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推进依法建档。目前我国已有了较多的关于水路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空缺。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水运工程建设的推进,其法律法规建设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水运工程档案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制定出一系列同各类水运工程建设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使档案工作人员能依法建档,为水运工程建设提供更为优越的服务,已是势在必行。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水运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随着水运建设工程档案数量和内容的增多,有必要成立市级交通工程档案馆,接收全市交通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的档案,统一集中管理。同时进一步规范水运工程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进程,科学整合配置水运工程档案信息资源,进一步提高水运工程档案的效用。三是推进服务机制创新,全面提升水运工程档案的开发利用水平。利用统一平台,集中优秀专业人才,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四是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水运工程档案事业,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力量,进一步提高水运工程档案科技含量,推进水运工程档案事业发展。五是强化培训与指导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水运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为保证水运工程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安全性,必须在项目开工前,对项目业主及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档案管理的专题培训。同时,在水运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业务指导,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检查督促业主、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做好水运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确保档案质量。为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档案管理,实现档案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积极保护和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工程建设和管理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的规范和标准,结合工程实际,特制定本办法。水利水电工程档案是在工程建设和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照片、磁性载体文件及计算机软件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各单位必须切实加强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工作列入单位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在工程建设与管理中要划出档案工作专项经费,以保障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档案工作要积极探索现代化管理方法,积极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一流工程,一流档案”。档案工作要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2 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各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政治条件好、业务能力强、能胜任工作的专(兼)职档案人员。其主要职责是: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文书、科技、照片、磁性载体等全部档案。制订有关的办法、制度,负责接收、保管、统计、鉴定、提供利用等工作,并对文件形成单位的档案工作及文件材料的形成、整理、归档等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保证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和案卷质量的标准化。档案工作在业务上受上级和同级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档案工作人员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具备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档案工作的资格和规定学历,身体健康,严守秘密,遵纪守法。要保持档案人员的相对稳定。

3 文件材料的归档

实行文件形成单位(部门)立卷制度。各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管理中所形成的科技材料(土方工程、建筑物工程等)、文书文件及磁性载体材料(照片、录像带、录音带等)必须按有关规定收集、整理、分类、立卷和归档,并按规定报指挥部和监理部备案存查,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上报。科技档案是水利水电工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期间,各施工单位档案工作的重点是按《水利水电工程验收实施细则》中的规定和本办法要求做好科技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立卷。在竣工验收前,工程指挥部档案专(兼)职人员会同建设、监理、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核验、审查,凡不符合归档要求的,限期整改,对符合要求的竣工档案,在竣工验收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移交相应的档案部门保存。

水运工程档案将有以下几方面变化:一是水运工程档案数量将成倍增长,质量要求显著提高。随着水运工程项目的增多和高科手段的介入,水运工程建设档案建设任务和要求将更为繁重和严格。如:对水运建设市场准入管理,管理内容涉及水运工程的各类项目,而每一项目又包涵着许多内容和要求,从项目的申请到最后的竣工验收等,一系列的管理过程将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二是水运工程档案载体形式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水运工程档案除传统纸张档案仍需加强之外,还有照片档案、口述录音档案、数字化光盘刻录档案等新型载体纳入水运工程档案建设领域。三是水运工程档案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体现出显著的时代特色。随着形势的发展,水运工程档案建设中将增加绿化、环保、消防、科技创新、征地拆迁、廉政、信用档案等内容。四是水运工程档案对水运工程建设的促进作用将更加突出。可以这样说,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工程管理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是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对工程建设的决策、加强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抑制工程领域腐败产生起着重要的作

用。五是档案工作从被动型向主动型方向转变。

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要根据本单位档案的数量,设置符合要求的专用档案库房和相应的档案设施,按有关标准严格保管档案,保证档案安全,防止档案的破损、霉变和散失,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伪造或擅自销毁档案。各施工单位要加强档案工作的日常管理,指挥部和监理部对各单位档案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其考核结果作为评比奖励的依据和评定优质工程的条件之一。编制各种检索工具,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主动服务,注重利用效果。在工程建设期间,对档案的综合管理及单项管理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可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凡未按规定要求提交竣工档案的单位,延缓工程验收,财务不予结算,限期改正,直至合格为止。 档案的鉴定办法待工程建成并成立管理部门后另行制定。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水利 工程第三方检测 浅析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宁夏红扬水利水电工程材料检测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检测站)2011年3月取得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证书,同年4月19日水利厅厅务会议研究,认定红扬水利水电工程材料检测站为水利厅“第三方”检测机构,同意红扬水利水电材料检测站为乙级检测单位资质。

其主要工作流程为:

1、合同签订(工程检测实施方案的制订)

2、现场原材料取样,工程现场实体质量抽检

3、试验

4、检验及检测报告整理

5、试验成果追溯和查询

6、留样及成果管理及检测报告移交

四年来,在水利厅建设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站的监督和指导下,检测站本着“方法科学、行为公正、数据准确、服务高效”工作理念,积极主动接受项目法人单位委托,依据双方签订的工程质量检测委托协议开展“第三方”检测工作。

从建站开始,先后健全和完善了《第三方工程质量检测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实验操作规程》及《工程质量检测样品档案管理制度》等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了《原材料试验记录》和现场实体测量《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等30多种规范记录;编制《宁夏红扬水利水电工程材料检测站内(外)业工作规范手册》(后附内(外)业工作制度汇总)。一是狠抓业务培训。检测站工作性质特殊,程序规范,技术要求高,所有在岗人员必须是持证上岗。三年来,检测站在进人关上从全处选拔政治素养高、业务技术好的技术人员,加大对在岗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先后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以老代新”等多种形式,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每两年参加自治区建筑研究所举办的试验员继续教育和新增人员上岗证培训,选派人员参加全国有关工程质量检测培训班(桩基检测和岩土检测);邀请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实地辅导操作程序,详细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定期开展专题研讨、现场培训和实验环节分析。二是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水利厅认定的“第三方”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承担着全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和监督工作,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对工程质量原材料检测标准和水利行业标准进行试验,做到方法科学,行为公正;认真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严肃工作流程,精心操作,做到数据准确;加大与甲方联系,主动上门签订合同,启动检测程序,掌握工程进度,不定期地对工地进行抽样检测,将工程质量的动态信息提供给业主;加强检测人员管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规范取样,按程序试验,建立检测员和试验员之间的互动互助机制,缩短取样、试验时限,随时反馈试验结果,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三是认真维护设备。 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通过定期检定和日常维护,确保设备在规定的状态下检测;每年按照国家实验室管理规范聘请自治区计量所和厂家对相关试验设备进行标定校正,保证检测设备的精度。四是做好技术服务。按照第三方检测站的职能要求,每季度将检测结果如实上报建设处、质监站。并将影响工程安全、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问题和施工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以书面形式反映主管部门。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掌握不对称,造成检测工作有时处于被动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检测合同签订不及时,第三方检测介入时,被检工程已开工一段时间,工程不能做到全程跟踪检测,经常遇到一些“难办”的问题;二是有些甲方业主不按合同要求将工程进展情况及时通报给检测站,出现被动检测,第三方检测属于非检,从而错过一些重要隐蔽工程见证检测。三是:水利工程一般都是工期紧、时间短,投资不大,检测发现一些问题后,工程已经完成,结果不容易处理。四是个别施工单位在第三方检测时配合意识不强,素质不高,不能提供正确的工程基本信息,使我们的一些检测工作不能及时开展。

(二)内部管理有待于加强。一是内部管理还不够规范,制度不完善;二是实验室设备配置不齐全、布局不合理。

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水利厅建设处、质量监督站和第三方检测月度联席会议,及时掌握和了解全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信息,为第三方检测前期介入工程检测提供检测信息支持。

二是依托水利厅加大第三方检测宣传力度,加强与各市县水利系统的沟通联系,借助跟随水利厅质检站检查,一方面为质检站提供技术数据,另一方面树立第三方质量检测的权威。

三是进一步理顺检测工作程序,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实现所有工程质量随时抽检和检测前移。

2014年水利厅为了发展第三方检测工作,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招标制,具有水利检测资质,经过水利厅认证后,均可参加第三方检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引入多方竞争,可以促进自身实力提升,业主更多选择。

为了进一步适应水利建设工作的需要,努力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发挥工程质量效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措施,强化管理,提高第三方检测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一)加大宣传力度。水利第三方检测开展工作已经四年,但在社会上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多数业主对第三方检测的性质认识还不到位,检测还依附于上级主管部门,缺乏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要进一步加强与全区各市县水利系统的联系和沟通,扩大认知度,树立第三方检测权威,逐步发挥其在社会中介机构中的服务作用。

(二)加强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内审,细化岗位职责,注重技术人员培训,提升整体实力。加大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取得支持,逐步实现检测人员统一着装、统一配饰,统一配备交通工具。适时增加配备便携式检测工器具和记录装备,完善检测工作日值,努力做到影像和检测数据同时共存,使第三方检测工作能够取得真实可靠第一手资料。

(三)加强检测队伍建设。技术规范、过硬是第三方检测立足之基。加强检测队伍建设,规范检测行为,对第三方检测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检测人员应做到“一勤”:勤于学习,及时掌握检测规范;“二严”:严格执行第三方检测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检测规范。

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强化管理,规范程序。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项目法人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及时提供在建工程质量动态信息,为项目法人验收、政府验收和工程质量最终评价提供技术支撑。第三方检测起到作用,促进水利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GIS技术;水利工程;信息化

1引 言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的,通过利用数据的空间属性,实现了图形与数据的结合。它通过可视化平台多维地显示数据,揭示数据之间的关联和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作为传统地图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门空间技术,GIS是水利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表达的有力工具。水利信息量大繁杂,既有实时数据,又有历史数据;既有环境数据,又有经济数据;既有矢量数据,又有栅格数据,这些信息中80%以上与空间信息相关。实践证明:GIS可以胜任存储、管理这么庞杂的数据。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GIS技术已深入到水利工程的各个方面,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国家防洪抗灾总指挥部开发的“区域性防洪减灾信息系统”,是基于GIS工具软件Mapinfo平台开发的。文献[1]利用了GIS技术,开发了三峡工程信息系统(TGPIS)及三峡工程测绘管理系统(SMMS)。据此,GIS已经运用到水利工程的各个方面。

2GIS支持下的水利工程勘察信息管理

传统水利工程勘察资料管理方法以纸质档案为主,借助档案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系统实现管理,这些管理方法无法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存在诸多弊端,[2]信息利用率低、信息交换手段缺乏、信息表现形式单调等。水利工程勘察信息具有明显的与地理位置相关的空间特性传统的信息表达手段对空间特性[3]的描述是非常困难的,而GIS空间数据处理和管理为勘察信息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GIS能够管理并描述地表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具有强大的图形、图像及属性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地理信息及其相关信息提供采集、处理、管理、制图等功能。其次,现有水利工程勘察数据可以方便的与GIS数据进行融合。已有水利勘察资料包括岩层、构造、水文、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大多直接与钻孔资料相关,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关系数据库进行管理,GIS可以通过一定技术与关系数据库关联。

基于GIS勘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目前并不成熟。[4]系统开发思路是通过背景图层的加载建立空间数据库,运用GIS统一管理,通过钻孔信息的收集录入建立勘察资料属性数据库,运用关系数据库(DBMS)进行管理。

3基于GIS的CAD地形图管理

在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如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工程选址是一个人机交会、反复修改优化、集设计和决策于一体的过程,往往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复杂。应用传统的选址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野外实地踏勘工作,这不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给施工的进度造成了影响。目前,水利勘察信息管理中,GIS应用并不广泛。勘测设计部门对计算机的应用还处于CAD的机助制图阶段,还没有引入GIS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管理和辅助设计中的作用,是面临的主要问题。

应用GIS为水利工程服务,建立空间数据库是基础,空间分析是核心。数字地形信息是GIS的重组成部分,是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信息之一。地形图为各种勘察、规划、设计的地理信息载体,地形图数据要同时满足测绘制图、GIS数据交换及分发的需要。因此,建立GIS的第一步是设计并建立数字地图数据库。已有的AutoCAD数字地形图只是GIS数据库建立的数字化形式的基础数据源,将已有的 AutoCAD数字地形图数据转换为满足GIS要求的数据格式,已为技术所需。空间数据信息包括3方面:空间定位信息(实体的坐标)、空间关系及属性数据。实际应用中,CAD/GIS数据转换可分为直接转换和间接转换两种方法[5]。而地图生产中矢量数据格式的转换有两种方法,即自行编程转换法和商品软件工具转换法[6]。自行编程转换是使用计算机程序语言(如VB、VC、DEPH I等)自行编制程序,并通过运行程序来实现。软件工具转换,则是通过某一制图系统软件的转入、转出的功能菜单选项来实现,例如ArcGIS软件工具。

4基于GIS的水利工程施工可视化管理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是人们一直所追求的目标。因此,把GIS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领域,来辅助工程施工管理、模拟仿真施工过程,以及进行地形地质的数字化与可视化,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以信息的数字化、直观化、可视化为出发点,GIS可将复杂的工程施工过程以可视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为全面、准确、快速地分析掌握工程施工全过程提供有力地分析工具,实现工程施工信息的高效应用和科学管理。GIS的应用,将推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发展。

系统仿真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现代仿真技术已成为分析、研究、评价和管理复杂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为大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集面向对象图形建模技术、动态仿真技术、可视化技术、动画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于一体的可视化仿真技术正是当前先进仿真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核心。目前,GIS与可视化仿真结合的方式主要包括:①融合式。这种集成方式数据传递方便高效,操作简便,但开发费用高,开发周期长;②扩展式。通过建立扩展模块来实现数据相互交换和信息共享,此方式开发简便、费用低廉,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及可扩展性,便于系统的维护及进一步开发。涉及虚拟地形的实时可视化技术,及基于分形理论的实时可视化的动态扩展技术等,目前是研究的热点。

5结 论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前,水利信息化的研究与发展,成为提升传统行业的研究核心,水利行业与GIS的融合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从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到工程选址,到运用GIS对地形图管理以辅助设计,再到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可视化管理,GIS与水利工程的兼容,贯穿了整个水利工程建设过程。GIS将为水利工程的实施,提供一个科学有效、便捷直观的设计、分析及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 敖 麟、甘维义.三峡工程信息系统(TGPIS)总体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初步实践[A].98’水利水电系统计算机研讨会论文集[C],1998:48~64

2 李生林、秦素娟、薄遵昭等.中国膨胀土工程地质研究(第一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71~173

3 柴寿喜、韩文峰、王 沛等.用冻干法制备微结构测试用土样的试验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33(2):46~48

4 王小明、王宝军、施 斌等.GIS支持下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学术研究,200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