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生态智慧课堂

时间:2023-08-23 16:54:00

导语:在生态智慧课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态智慧课堂

第1篇

一、精心预设:运筹帷幄,动态生成的基础

丰富知识储备。“生态自主课堂”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不仅要对教材和教参、跟自己专业相关的书作深入细致的研读,提高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而且需要阅读教学理论方面的书,提升我们的教学理论素养。

精心预设问题。生成需要一定的空间,空间是生成的前提条件,如果预设的空间过窄,答案唯一,生成必将太小,反之,如果预设空间过大,答案漫无边际,生成必将太杂。尽可能地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充分预设几个不同的板块,富有弹性,到时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课前的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引导并动态生成。

二、学情分析:胸有成竹,动态生成的前提

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每个学生对每个问题的思考和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发生,一旦出现这些“意外”,我们要有心理准备,灵活自如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导学案的设计,有时反而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让它成为我们课堂预设之外的精彩。

要实现这样的精彩,还需要我们对学情进行分析,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导学案的“有发必收、有收必查、有查必阅”的要求应该成为我们的学情调查的常规行为,利用查阅导学案敏锐捕捉相关信息,充分了解班级、小组、个体完成导学案的质量,掌握班级整体学习风格,小组学习风格和学生个体预习态度、思考情况、学习能力,对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好课堂生成的“点”。

三、课堂氛围:民主平等,动态生成的重心

第2篇

在生态课堂的研讨中,有不少老师对这种前置学习下的板块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样的语文课不美了,板块式教学,文气断了。”这样的观点源自跟以往的语文课的比较,而我觉得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界定或评判语文课堂的“美”。我觉得,语文生态课堂之美应该有新的内涵和标准。

我们一直强调着,语文是美的,我们要追求诗意的、情感的语文课堂。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围绕文本,精心设计一个个环节,预设一个个问题,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读书、思考、答问。我们往往把教学环节层层推进,课堂提问环环相扣,情境渲染层出不穷,情感升华水到渠成等当成课堂之美来欣赏、来赞叹。而事实上这样的课堂,教师是主宰,是主导,学生却是被动的配合者、响应者。这样的课堂似乎更追求了“教”的内容与形式的美,却往往忽略了“学”的主体之美。

我想,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指导下,在探索“先学后教、先生后师、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模式建构中,语文生态课堂之美应该呈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专注的学习状态

新课程教学观告诉我们,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关注一堂课是否高效,是否精彩,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如果我们的语文生态课堂里,学生学得主动,能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主动交流、主动质疑,教室里手举如林、热情高涨,听书声琅琅、各抒己见,看双眼发光、小脸通红,那是幅怎样鲜活、灵动的场景?一个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字词句篇的美丽,他们用自己的手脑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激情在朗读中喷发,智慧在思考里凸显,想象在课堂里放飞,这是多美的画面啊!这比之于那些老师讲得头头是道、激情四溢,课件展示文字图画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教学环节精巧严密、环环相扣,而学生却茫然不知所措的课堂,哪个更美呢?我想,语文生态课堂之美,不在于教师语言的声情并茂,不在于文本自身的华丽动人,不在于教学环节的严密精巧,而在于学生主动、积极、专注的学习状态。

二、教师巧妙引领、应对生成的教学智慧

教师主导下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师不需熟背教参教案,不需要表演者的娇柔作秀,不需要演讲者的慷慨陈词,需要的是扮演好一个多元的角色。当学生交流自学成果时,教师是组织者、倾听者;当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是指导者、参与者;当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时,教师是促进者、合作者。教师满怀着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人物对话;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画面和情感;引领学生合作探究、质疑辩论,在碰撞里寻求方法、规律。做一个智慧的引领者,给学生的只是一个方向、一个范围、一个方法、一个前进的目标,而自己却始终做一个配角。生态课堂里的老师,不拘泥于教学的预设,更善于智对教育的生成。面对课堂的生成,能有一些信手拈来的机智幽默,能多一些水到渠成的资源利用,能多一点不着痕迹的科学评价,智慧的老师最美,智慧的课堂最美!

三、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

一直认为和谐就是美,常常觉得“生态”其实是一种和谐。我们的生态课堂期待的是这样一种状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对话、教学相长。生态课堂中的学生应该是“兴趣浓、会主动、善合作、敢质疑、参与广”;生态课堂中的老师应该是“胸有成竹、心境愉悦、关注学生、把握生成、宏观调控”。课堂上的学生很自由、很快乐、很主动,时常有同学自己站起来提出问题,或对别人的回答提出补充,或说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爱说:“老师,我发现……”“老师,我觉得……”“我还想补充……”“我有一个问题……”学生的勇敢、率性、自由、自信、自主,老师的真诚、鼓励、爱心、智慧,生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通力合作,往来互动,和谐对话,所有这些,让课堂真实质朴、生动活泼、鲜活灵动,这样的课堂应该是最美的。

第3篇

智慧教育

在汉语中,智慧即“能够迅速、正确、灵活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智慧不同于一般的智力和智能,而是一种高阶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人们对智慧教育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信息技术与智慧教育对人们教育思想影响较大。其中唐烨伟博士通过实践研究,按照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程度将智慧课堂和教学划分为四个层次:①平移型应用。将书本中的知识平移到媒体环境中,此种应用将媒体当作一种教学工具,先进于原始的教鞭、黑板,促进教育发展,但不能使教育产生革命性变化。②按照整合点针对型应用。相比第一层次该应用能够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应用,节省时间,提升效果,但教学模式、教学思路等仍沿用传统方式,不能使教育发生革命性变化。③学习方式方法变革型应用。在理想条件下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突破媒体技术、教育思想等的束缚,理想设计,尽量满足,这为教学、学习带来很多变化,是目前教育已经达到的层次。④智慧型应用。在该层次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构想该用什么样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技术变成学生构想和验证的工具,对教学产生巨大影响,也是目前教育致力于达到的层次。

由传统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演变,需教师、学生及技术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进步,如技术经过智能技术的发展,在学习需求、教学需求等情况下由教师的教学工具变成教师的得力助手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工具(如图1)。

1.教师功能变化

传统教学系统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绝对领导者,学生学习目标、掌握知识层次及过程、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评价等均由其设计、制定并组织实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的教育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师搜集资料方式开始多样化,教学相比以前也更加灵活多样,但总免不了“课堂主宰者”这一角色的担当。而智慧课堂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由传统的“教”转变为现代意义的“引”,由此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得到有效提升。

2.技术角色转变

随着多媒体、网络等技术逐渐渗透到教学系统中,技术由单纯地由教师使用转变为学生和教师都使用的角色。技术自运用到教学中以来,一直是教师教学资源搜集的工具,学生在学习中尤其是课堂上使用甚少,而在智慧教育中,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能力提升,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学习的有力工具。

3.学生角色转变

在智慧教育中,学生从传统的知识接受加工机器,转变为主动学习构建的智慧者。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各方面通过智慧教育学习过程均得到有益锻炼和提升,是教学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关键。

首先,智慧课堂能够促进师生交互,优化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由一般的单向传递(教师传递给学生)转变为双向传递(师生交互),师生更多地通过互动进行有效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实现个性化学习;其次,智慧教育中媒体角色的变化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媒体这一工具更好地吸收、运用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从而更好地激发下一轮学习的动力。

智慧教育有效提升语文学习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孕育出智慧教育这一高阶教育形态,相比当前教育形式更多具备公平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学习个性化等多个理想化教育的核心特征,更加适合语文学科的学习。

智慧课堂的开展,能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使其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等方面均实现个性化。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创新性得到有效提升,知识由原来的“给”转变为现在的“探”,由单一转变为多维,如对一个成语的学习,原来要求是记住、理解并知道成语来源,这些信息均由教师或课本给予,而在智慧课堂中则要学生自己寻找,并且学生还要寻找不同情境去运用知识,这样探究出来的知识比给予的知识更易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信息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先进技术如网络学习空间、云平台、大数据等的快速发展,智慧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基于信息技术环境支撑下智慧课堂的构建也因此出现了新的契机。笔者就智慧课堂中用到的信息技术做了分类总结,并将教师和学生对其运用进行了简单分类(如图2)。

信息技术在智慧课堂中的运用,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硬环境是指能够触摸到的实物,如基本的桌椅、座位等一般教室中具有的,在图中没有特别提及,只提出智慧课堂中的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脑,其中电子白板方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相比PPT更易操作演示;平板电脑则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使用的,方便师生之间资源的推送、管理和服务,是智慧课堂中主要的教学和学习工具。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极大地增加了其对知识的构建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课堂内外的学习产生有益影响;微课、网络和平台等软环境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互的有效工具,如教学平台、管理平台、评价平台、服务平台、云平台等有效满足了学生和教师的需要。

案例设计

《倡议书专题学习――做鸟类的朋友》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倡议书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以期完成某种任务或展开某项活动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遵循一般书信的格式,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在现实社会中有着较广泛的使用。一般包括向谁倡议、倡议什么、谁倡议的以及日期,倡议书的规范格式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和落款五部分组成。通过专题活动学习明确倡议书的格式组成、适用对象、使用范围和作用,体验语文学习对日常生活的帮助,同时通过不同小组在课堂展示学习成果,能使学生扩大知识视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扩展合作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教学对象分析

基于之前对语文的学习基础,学生已熟练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但对倡议书这一应用文还停留在知道、了解这一层面上,需要对这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学生已适应小组学习法,并能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效沟通交流,组内基本能够合理分工,互相补充,合作探究学习可以较好地展开。对于资料的搜集,学生已掌握方法,并适应智慧课堂这一新型教学环境,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式比较感兴趣。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倡议书的写作方法及要求;明确鸟类在文学、艺术、科学、生态环境等方面对人的影响;培养独立查寻资料和协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总结归纳,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倡议书的写作规范和写作内容。

难点: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5.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提供范围,学生通过电子书包、网络查找有关鸟的资料;温习微课《倡议书的写法》。

课上:

①情境导入(展示鸟的系列图片)。鸟以艳丽的羽毛、轻盈的身姿、美妙的飞翔点缀着大自然的美景,又以捕捉害虫、保护庄稼成为人类的朋友。在爱鸟周来临之际,今天我们开展的主题是“做鸟类的朋友”综合实践活动。

②出示活动任务,明确活动目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课前查找到的资料再次分类归纳(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任务,考察组织、分工、协调能力)。

③小组汇报展示。教师提示在每个组展示讲解的同时,其余三组要仔细听并且做记录。一个组讲解完毕后,会向其余三组各提一个问题。每个组回答正确与否,决定该组是否得分以及最终的自我检测评价等级。

结合活动目标设置组别,教师可将学生分成文学组、艺术组、生态环境组和生活科技组。

④设置问题。学生通过小组汇报学习,完成教师推送的题目,对自己的学习做一简单测评,明确学习成果和不足。

课后:各组进行自我检测评价,以帮助活动主体了解目标在活动过程中有多大程度的实现。教师提供《倡议书的写法》微视频,让学生拟写保护鸟类倡议书,学习倡议书的写法。教师适时总结倡议书的写法并点拨、拓展:鸟类在文学、艺术、生态环境、生活科技等方面对人类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伙伴、朋友,我们要像保护鸟类一样保护它们。

智慧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侧重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语文性的特点,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它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以对语言文字的思考为诱因,以学生广泛涉猎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为手段,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聚焦在语言文字这个核心上,加以融会贯通,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达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其主要特点是活动、综合、语文三者缺一不可,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贯通三者,智慧学习环境的使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电子白板的推送服务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资源交互,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素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学习,有效提升学习能力、沟通能力。

第4篇

一、生态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生态课堂必须是生活化的课堂。在生态课堂中,需要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活活动,要营造一种“生活态”,要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融为一体,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处在亲临现场的主动学习状态,这跟我们平时倡导的情境教育似乎不谋而合,情境教育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学有所用,在生活中学习。结合小学牛津英语教材中的话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教师可以设计、营造多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教学3B Unit9 shopping一课时,就可以把教室装扮成一条商业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进行实际的对话交流;教学6A Unit2 Ben’s birthday时,就可以预先了解学生的生日,把课堂布置成一个生日宴会的情境,利用某个学生的生日来教学;还有6B Unit3 Asking the way一课在教学时就可以把学生的座位排成街道的式样,让学生进行实地模拟行走,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这些教学场景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这样的设计一

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生态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

生态课堂是师生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是师生共同的舞台,他们如同一交响乐团,和谐地演奏着美妙的乐曲,诗意的栖居在课堂上。学生们不断地做着思维的体操。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内容的延伸、拓展与运用,让学生把已学的和现学的内容进行整合、贯通,完整地体现思维的过程。

教学5B Unit7 A busy day A部分语篇时,文中学习了I can take some bread with me.这个句型,我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I can take …with me.来说说自己如果不吃早餐,会带些什么东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说得比想象的好很多,看来只要给机会,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再譬如:文中的难点是时间的表达,于是,在这一点上,我设计了一个话题,“假如让你自己设计一天的活动,你会怎样做”,要求说出时间和活动。这样一来,孩子们马上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争着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维拓展的过程,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运用,学会了表达。我想这也应该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像2B Unit8,教学完box,教师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颜色类的词让学生巩固操练a red box,a yellow box…只要有心,一定能找到突破点,让学生始终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同学、与老师进行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掌握新知。

三、生态课堂关注持续发展

生态课堂的起点在学生,最后的目的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为理想社会培养自由的人,它的主体和主人是有机统一的,都是学生。他所关注的是学生的持续发展。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就是最明显的标志。老师可以在课前就给小朋友分好组,并且每一组都选一位核心人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组长,负责组织组内的学习活动;也可以现场分组,让学生自由组合,自主推选组长,进行分组学习(后者更适合在自己熟悉的班级)。这样做的好处是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的模式,通过座位的调整,更加便于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意愿,激发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孩子沉浸在主动学习的氛围中,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2B Unit8一课时,由于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老师课前按照好差搭配的原则给孩子们分好了组,并且确定了组长。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小组这一学习单位,既安排了小组的整体展示:整组学生的集体会话表演;又有小组内成员的个体展示:让孩子们单独交流自己的学习结果、学习体会。同时,各小组之间还展开了竞争。在这样的布局中,除了能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外,我想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培养了终生学习的能力。

第5篇

关键词:高年级 英语 智慧课堂

一、智慧教学的内涵和特征分析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师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正确、快速、敏锐的推断能力就是智慧教学法。经过对智慧教学内涵的界定,我们能够认识智慧教学法详细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学环境的繁杂性;第二,教学的情境性;第三,教学的实施性。尤其是在高层次的智慧教学中,教学环境相对复杂,教师不但要具备较为充裕的教学经验与迅速的反应能力,更要把教学艺术水平与自己的建设能力实施有效结合。

二、完善学生的“自我意识”

课堂不再是指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新知的场所,给老师与学生提供应创新的空间与余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施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学生的自立意识。过时的教学法基本上都是老师给出规范答案,学生负责去记忆,这样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创新精神很难在他们身上找到。因此教师应当经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胜利,让他们拾回自信。教师要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指导,从不一样的角度探讨知识,主动思维,充分施展他们自己的见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尽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展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胜利的愉悦多一些,让学生始终不渝地参加知识生成的全流程。

三、机智捕捉生成资源,增添教学的精彩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把执行教案看成课程实践的一个开始,用心收集、捕捉与筛选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生动情境,以此来调动教学行为,从而让课程实践从执行教案走向师生互动生成。

比如五上Unit3 “What would you like?”这一课,在教授时,首先师生对话。T: What do you like, Chinese food of western food?Ss: I like….T: Some like Chinese food and some like western food. What western food do you know? Ss:……T: Today let’s learn some popular western food. 在对话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三文治、沙拉、汉堡包和冰激凌的图片,引出单词“sandwich”、“salad”、“hamburger”与“icecream”。T: Do you know what English people like to drink? They like to drink tea. 其次,教师把生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读几遍,然后让学生分组比赛读、分男女生读。之后第一次播放教学录音,全班学生跟着录音读。最后学生拿出人物头饰,替换对话中的关键词,重新编写对话,然后教师请两三对学生上讲台表演对话。

四、课堂纪律要严抓,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我需要学生做到“仔细听,大声说,重点记,工整写,主动练”。在上课前说一些句子,像:“Listen,listen,I must listen carefully.Speak,speak,I can speak aloud.Study,study,I can study English well.Practice makes perfect.”来激励学生张口说英语,并提示他们一定要遵守课堂纪律。每节课,我不单单是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连续穿梭于过道,随时留意着每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状况,并随时对他们实行提问与指导。

通过让学生复习之前的旧知识、单词拼读、重点语言点应用、观看幻灯片回答问题、造句、小组练习、小组调查等活动,阻绝了某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思维、不开口、不参加、说闲话、思想开小差等不良情况,让每个学生在紧急而又活泼的氛围中经过听、说、读、写训练,动脑、动口、动手掌握与运用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有效的小组活动让课堂活起来

“面向全体学生,重视素质教育”是英语课程规范的基础理念之一,课堂是执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执行素质教育就是要突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套路,建造具备实际性、教育性、建设性的,以突显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探讨、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智慧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设计不一样的任务让学生经过现实的应用去实现,而且会使用方式多样的活动形式让课堂活起来,像游戏、表演、歌唱、绘画、讨论、争辩、记者招待会等活动。这样经过较好的小组活动设计,能建立良好的英语交际“情境”,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协作”、“会话”,从而实现学生不知不觉中听说能力提升的“意义建设”。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为完成一定教学目标而设置的原则,“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是不能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只有这样,师生才可以释放出生命的活力,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 创智思维场 创智活动台 创智思维路

一、“创智课堂”的内涵探究

智慧:智慧是一种整体品质,它在情境中诞生和表现,以美德和创造为方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敏感和顿悟为特征,以机智为主要表现形式,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赋予它底蕴和张力。简言之,智慧就是知识、能力与美德的综合体。

创智课堂:即创生智慧的课堂,是课堂文化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是师生具有的共有和共享信念,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追求的课堂“生命发展场”的一种行为方式。

创智课堂建构: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对思考水平教学形态及心理自由安全环境设计并通过实践将其内化为师生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的具体过程。是课程改革、课堂创新、环境创设、资源开发、师生活动、教学评价等诸多教育要素交相作用的课堂变革行动。

二、建设高中政治“创智课堂”的策略研究

1.营造和谐课堂生态,优化创智课堂环境。

“被奴役人制造不出精密的钟表”。同样,任何创智、创新、创造都离不开安全宽松的心理环境。创智课堂的建设也离不开和谐的课堂心理生态,离不开安全的创智思维场。高中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为了应对考试,一些教师用简单机械的方法让学生背一些抽象的灰色理论,学生毫无兴趣,更谈不上创智创新。为了取得成绩,有的教师还动辄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学生。学生整天只为分数奔忙,精神生活呈现出“荒漠化”现象。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得到的只能是靠加班加点、机械训练压出来的没有生命色彩的分数,学生的能力与情感被考试和升学淡化。这种不安全的心理环境,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严重影响和制约学生的思维活力,学生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进行创智创新活动。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老师要创建尊重、愉悦、开放的课堂生态。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服务,即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服务学生生命增值的需求。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建设创智课堂的思维场,营造有利于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的课堂环境,教师在研究学生的基础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立足生活,探究知识,生成精彩思想与先进理念,帮助学生开展活动,积极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2.开展课堂创智活动,搭建创智课堂舞台。

创智课堂教学主张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感悟代替空洞说教。建构创智课堂,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真正参与和经历实践活动,借以激发和保持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创造激情。例如,9月12日国内一位专家刊发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批评李嘉诚的长和系列撤走中国资产是失守道义的行为。文章一经,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使这位居于亚洲首富位置多年的香港富豪李嘉诚深陷舆论漩涡。“这是资本的正常运作,还是李嘉诚的道义失守?是合法的进退,还是无奈的选择?是成功转向,还是非法逃离?”一位政治老师利用学生对李嘉诚的崇拜感和好奇心,设计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进行探究分析。这个具有辩证性、开放性、生活化的热点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热情。经过师生共同探究,大家悟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开放经济、竞争经济、多元经济、流动经济,价格有涨有落,资源有进有出,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这是价值规律的必然。“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只要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入。我们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挽留,更不是激于义愤的谩骂,而是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不仅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容纳他们,而且会以超越金钱的胸怀温暖他们。据此,同学们推理得出解决“别让李嘉诚跑了”等类似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中国需要加快自身产业结构变革,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科技水平提升,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

通过这些新颖活泼的活动形式,同学们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升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演讲比赛、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学科知识竞赛、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锻炼和提高学生创智创新能力。

3.关注多彩社会生活,拓展创智课堂源泉。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创智的源泉。只有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角,才能真正触动学生心灵,教育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建构创智课堂,真正实现政治课教学的历史使命,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真正体现创新精神和时代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打破陈旧、僵化、沉闷的局面。建设创智课堂,要求教师带着书本走向生活,把书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涉猎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通过简洁新颖的背景材料,引领学生用有关经济、政治、哲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认识自然、关注社会、善待生活。例如:将访美、人民币汇率问题、股市波动问题、欧洲难民涌入问题等热点话题引入课堂,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对接起来,让学生接触和感悟生活,在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生活大舞台上获取信息、增长才干。

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倡导通过情境分析、案例考察、问题辩论、探究活动等环节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提炼和呈现思想观点,达到教育目的。

第7篇

一、坚守求真的路子

发挥教师的职业动力 实践证明所有在教学领域里有杰出建树的教育工作者,如钱梦龙、李镇西、李吉林、魏书生等著名特级教师,他们无不视教学为自己的生命,他们对教学怀有一种朝圣般的热情,在不断追寻教学梦想的过程中展现生命的绚烂,他们是有效教学的楷模。所以教师的职业动力,直接决定着他的教学效度。如果教师把这个职业只看成是谋生的手段,他对教学工作必将缺乏激情,课堂教学将很有可能常常行走在无效、甚至是负效的沼泽地,总体有效性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高效课堂就无从谈起。如果教师将教育事业看成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他对教学工作会怀有炽热之情,教学工作的效度不言而喻。

确立正确的方向 在实施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心中方向坚定明确,而不至于在各种教学理论中迷路呢?为此,我们教师必须要追根刨底发问求索: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需要什么教育?作为每一个富有个性生命体的学生需要什么教育?西部落后地区的学生需要怎么样的教育?什么方法最适合学生、最是有效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方向。我认为,我们的教师要认真学习古今中外的经典论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改造”论、孔子的教育论断、现行的《新课程标准》等,要认真汲取其中的理论精华,并进行自主意义建构,从而确立自己教学工作的终极方向。

二、高扬人性的大旗

将“人”字大写 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教学内容最终要有效的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必须由学生调动起自身的情感、思维、意志等内控机制,由学生自主内化。因此,教师心中始终要装有学生,将学生这个 “人”字大写。目中无“人”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教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赞誉,更是社会对教师职业方式的期待。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成功、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宽容学生的错误、期待学生的成长,都应成为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逻辑起点。教师要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要善于运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向善乐学。教学设计时,除了关注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将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经验、情商、智商、学习风格、个性、兴趣、习惯等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紧贴最近发展区为学生“量体裁衣”。

以发展为本 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分数以巨大的魔力统领着课堂教学,学生在无边的题海中苦苦挣扎。这样的教学,重点培养的只是学生的解题技能,对学生长远的发展并无裨益。有效教学追求的绝不只是学生的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可以促进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时刻为学生阳光快乐的生命做奠基工作。要引导学生健自信之骨、育仁爱之心。要让学生通过教材这个例子,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掌握学科思想、形成科学精神、积淀人文情怀。

显绿色智慧 有效教学的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生态圈,这里的生态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作为这个生态圈建设者的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绿色智慧使其教学行为符合标准的生态指数,为学生营造绿色、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教学的绿色智慧是对教育学原理深刻的把握和艺术性的运用,是人本理念在特定教育情境中的最佳调遣和适用。在这里,没有歧视怀疑、粗暴挖苦,无论家庭贫富、成绩优劣、相貌美丑,每个学生都享有受到老师平等尊重的权利。绿色智慧是对生命的精心呵护、对错误的宽容、对潜能的激发、对学困生的信任和期待,从而充分激励每一个生命体有个性的张扬、拔节。绿色智慧闪烁着理性的光华、流淌着温情的溪流。上海育才中学成功教育的理念就是“绿色”智慧的典范。他们总是充分相信每个孩子能够成功,总是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优点。

三、彰显精致的理念

精致是高效教学对教师职业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诉求,对课堂教学的精益求精的追求。

精心设计 杨九俊先生说,弹性的教学来自于精心的准备。如果课前不进行精巧预设,教学重点难以突出、教学难点难以突破,面对课堂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生成,教师很难应付得潇洒自如,课堂教学就很有可能变成信马由疆的东拉西扯。要切实做到教学目标准确、教学内容主次明晰、呈现方式多样、呈现时间恰如其分、情境创设新颖生动、探究欲望巧妙引发、课堂作业“以一当十”、教学语言精炼煽情,还包括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生成情况进行预计和准备,都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才智进行精雕细刻。从而创造出融艺术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最优化的教学预案,为使课堂教学做到活而不乱、形散而神不散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8篇

一、和谐的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数学的课堂也应该是一幅画、一首乐曲、一首诗,用我们的情感、智慧和思想去构建和谐的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

二、朴实的课堂

数学本身应该是简明扼要的,然而,为了追求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课堂,有时,我们人为地把数学学习过程复杂化了,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苏轼曾说过:“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让数学课堂回归到简单朴实,在课堂中,不仅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不仅有学生的顿悟,也有学生的茫然;不仅让教师有教学引导的机会,也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不仅解决问题,也产生新的问题。

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三种变大的照片中寻找“哪一种变化符合数学意义上的放大?”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经验,可以正确地作出判断,但判断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数学思考,“图1是怎样放大到图4的?”学生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按1:2的比例放大到图4.”“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宽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2:3=4:6是一个比例”。“原来的照片是现在的照片的1/4。”“1:4的比例放大到图4。”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诱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激烈的思维震荡。这时教师采用了冷处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自学书本上的知识,从中解开疑云,获得答案。在比较、交流、自学、分析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把握,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理解了学习的内涵。教师话虽不多,但恰到好处地穿针引线,句句都引领着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使课堂成了学生思维的运动场。

三、动态的课堂

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传递信息的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正如布鲁姆说的:“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生成性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缺乏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对于课堂中学生不经意间出现的一些学习顿悟、灵感萌发和瞬间创造,把握好契机并及时将它转化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的智慧闪耀光芒。

如《表面积的变化》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小组操作并讨论:如果从魔方上拿掉一个小正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反馈交流各种拿法。

生1:在角上拿掉一个小正方体,表面积没变,体积减少了1立方厘米。

生2:拿掉棱的中间的一个小正方体,体积变了,表面积也变了。

生3:拿掉面正中间的一个小正方体,体积变了,表面积也变了。

生4:魔方最中间挖掉一个小正方体,体积不变,表面积也不变。

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精彩的生成,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四、智慧的课堂

第9篇

主体课堂的教学智慧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水到渠成。主体课堂强调学生的学习原生态呈现,主张学生个体思维的生长、发散。教学定位于教师运用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借助学习媒介、创设学习环境、搭建学习平台、运用教学策略、凝聚教学智慧,帮助学生认识、确立并达成自我学习目标,进行能力、素养、知识自我增值的专业活动。预测而不预设,指导而不引导,暗示而不指示,自主而不他主,特别突显学生学习中个体生成的价值。荀子有言: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对于学生而言,自己杯子里的水并不是从教师的一桶水里倒来的,而是在教师的开掘下,自然喷涌的一汪清泉。有的教师长辔远驭,牢牢控制着学生思维之缰,一个接着一个把预设好的任务或问题抛出来,当学生答不对、说不好、解不出,偏离了教师预设的轨道的时候,就立即打住,进行一步一步诱导,甚至自己揭示谜底,预设问题全都按程序“解决”,达成“教学目标”。有的欲擒故纵,课堂学习控制的痕迹虽然不那么明显、不那么,但他们安排学生课堂上自学、讨论、互评……安排学生完成事先规定的课堂学习任务,主导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和讨论方向,追求预设的自学和讨论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受篱笆之囿,生成以教师划定的区域为界,学习成果以教师个人的定制为衡量目标。

知彼知己。先说“知彼”,这里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或者叫“知学”。“知学”应该有三个维度,一是知道学生需要学什么,二是知道学生怎样学,三是知道学生学到了什么。传统意义的学情分析更多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且往往以测试、作业检验的形式量化地、直观地、片面地定性学生的学习水平。这种学情分析处于课堂的前位,是教师课堂设计的依据,比起对学生不管不问、目中无生的教学的确是很大的进步,但这种学情相对于课堂是静态的,课前有学生、课上无学生。而对学生学习动机、思维过程的忽视,很可能导致教师所教与学生的真实学习风马牛不相及。老师怨愤:真是对“牛”弹琴;学生感叹:其实“牛”在弹琴。强调“知彼”,就是突出教学针对性,实现因材施教。在主体课堂上,学生参照学习指导书独立自学,进行开放研讨,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展示即时的、动态的、多元的、真实的学情。老师不断观察、调整、自省,最终达到讲有所依、讲有所对、讲有所值。再说“知己”,教师的“知己”包含许多方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自己所教学科知识的透彻理解。这一点,对于“优秀教师”似乎不是问题,他们明晰课标考纲、清楚重点难点、熟知模式题型,但是在这样的学科知识“理解”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学生的影子。主体课堂要求教师把学科知识放到学生学习的坐标系中重新定位,哪些是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或合作学会的,哪些需要老师稍加点拨,哪些必须由老师讲清讲透。主体课堂的“精讲原则”(不讲、略讲、详讲),就是让教师心中不仅有学问,还要有学生的学习,因此是从“教”的角度对“主体”的保证。学生的“知己”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元素。与“钱学森之问”对应的现象是,国内著名高校的教授都感慨,现在的学生提不出问题――学生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懂,或者无力把疑惑表述成问题。其实,教学的一大任务就是让学生“知己”――认识自己的学习。从知识层面,认识到自己的已知是探索未知的起点,认识到自己的未知是发现问题的起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意义是理解的起点。从学习策略层面,知道自己怎样想才会建构图式,完成自己的目标。主体课堂的学习指导书同时还发挥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作用,开放式的研讨为学生提出问题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曲径通幽。人们往往喜欢走坦途以便直奔目标,不过,从欣赏风景的角度,曲径比直道更有味道。因为“幽”也许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教学也是如此。常常看到一些老师因为学生接二连三地回答错误而手足无措、心急火燎、恼羞成怒,这里除对课堂的高度控制思想在作祟外,还有对学习的片面理解使然。他们把学习目标窄化为知识问题的正确解答,忽视思维过程、新旧知识冲突、成功与失败体验在学习中的重大价值,片面地相信对了就是会了,不去反思学生在讲了许多遍的内容上依然犯错的深层原因。他们是优秀的出租车司机,而不是优秀的导游,优秀的导游宁可绕弯路也要让游客感受三步一景的旖旎风光,旅游的收获首先在旅途。还看到一些老师很害怕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不同的观点或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采用避而不谈、生拉硬扯、当头棒喝的办法,且不说学科功底扎实与否,这种现象实际上是由教师不懂得学生课堂生成的重要价值而造成的。从教的角度,学生的课堂生成是学习的原生态,是最真实的学情,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从学的角度,大胆质疑、错误观点、混沌思维、异想天开恰是真正理解学习发生的征兆。主体课堂的教师鼓励生成、欢迎生成、期待生成,借生成而生发,由生发而升华,从升华而生长。

大智若愚。主体课堂的教师要学会让出舞台、留下缺憾。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习,不是规定学生积累知识,也不是展示教师学识水平。鱼跃鸟飞需要海阔天高,海阔天高需要教师后退一步。真正的优秀教师不是给学生讲了多少,而是让学生学了多少;不是解决自己安排的问题,而是解决学生学习的问题。是知识本位,是教师本位,还是学生的主体本位?教师的站位很重要。教师把身段放低一点、权威弱化一点、心态平和一点,不要自己酣畅淋漓,学生云里雾里。课堂教学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讲,有所不讲;有所应,有所不应。当留白处且留白,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滴水不漏,不要密不透风。该出手时则出手,出手则一针见血,举一反三,以一当十。

主体课堂的教学智慧,一言概之,就是教师聪明地教,学生聪明地学。教师的聪明表现在能否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得到探究的体验,培养出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聪明起来。从教书匠转变为智慧教师,就像鹰的重生。据说,鹰的寿命可达70年,在它40岁的时候,它的喙、指甲、羽毛都成了累赘。它飞到绝壁上,敲掉喙,拔掉指甲和羽毛,3个月后,新的喙、指甲和羽毛长出来了,鹰就可以再翱翔30年。无论是课程改革还是课堂改革,都需要教师教学理念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