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54:02
导语:在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素质教育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为了切实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在中学教学纲要中指出需要结合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通俗而言就是一个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常见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思想品质等内容都属于核心素养的范畴。核心素养是后天教育获得的,人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培养起核心素养,具备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并对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高中生物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意味着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为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素质教育背景下,虽然许多教师已经从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思想转变为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但是我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仍旧存在许多错误的观念与方法,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固守落后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使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手段。在此教学方式下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密切的交流和互动,由于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偏重理科性质,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是由于师生缺乏交流导致学生存在众多疑问,对生物学习失去信心,加上枯燥的教学形式更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生物学科产生抵触心理,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阻碍了奠定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第二,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学生较多的表现机会,授课时间比过长,使得学生只能死记硬背,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了依赖。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生物学习无疑是不利的,使得学生无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没有获得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三,一些生物教师自身不善于了解最新的学科信息,在课堂只能同学生讲授教材内的知识点,使得渴望扩展自己视野的高中生变得视野狭窄,他们的知识面较为封闭,限制了高中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能力属于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认知能力的欠缺不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养成。
三、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教师为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结合学科性质探索有效的教学措施。我根据多年来的高中生物教学经验以及对核心素养资料的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为高中生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帮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同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解决他们的疑惑,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使学生从对生物教师的崇敬转化到对生物学科的喜爱,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获得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创设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趣味性,以此增强学生对教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专心听讲,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者的身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整合,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几个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人数和学习能力划分出若干小组,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学生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会积极地阅读教材内容,搜集资料以及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思考,之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对问题的理解。这种教学形式使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避免了对教师的依赖,并在不断的独立思考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甚至会在对问题的思考中发现新的疑问,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核心素养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生物学科的课程价值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新课程实施,高中生物课程价值的内涵不断丰富,并通过引领课程活动,指导学生朝着社会及时代的需要发展。
一、高中生物新课程价值内容体系的建构
生物知识本身并不包含价值元素,但它是人类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知识结晶,其中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也蕴含着探索求知、执着追求、批判创新、敬业献身的科学精神。所以,生物知识不仅具备理论体系,还内含着世界观、方法论与伦理规范。生物课程价值通常体现在生物“课程计划”和“生物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特别是其中的“课程目标”或“教学目的”。
1950至1996年间,我国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等6个生物学教学大纲。50多年来,虽然我国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能力、思想道德、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但是,由于采用学科中心范式教学,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严密和完整,忽略了对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生物课程未能体现学科价值。
2000年,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调整,全面提出“知识、能力、思想情感” 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增加了“加强思想情感教育和建立生物学基本观点”等要求,明确提出“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环保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等价值内容, 学科价值不断受到重视。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提出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并要求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课程价值目标的完整体系,从而为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构建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价值内容体系,如下表所示。
二、高中生物新课程价值内容的内涵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价值内容体系各部分的主要内涵是:
(一)“认知价值”是生物新课程的最基本价值。体现在不仅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同时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实验技能、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是生物学科的基本能力,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能力的综合体现。如新课程中学习遗传病知识的同时,注重遗传系谱图的判断能力训练,同时开展遗传病的调查研究活动,使认知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生物新课程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生物新课程中包含: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对立统一、事物是普遍联系、局部与整体、普遍性与特殊性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如新课程内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渗透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细胞质与细胞核遗传的对立统一;水盐平衡与内环境稳态之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
(三)“科学价值观教育”是生物新课程在科学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包含:科学献身精神的教育、科学认识方法的教育、科学态度教育、科学批判精神、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等。如新课程中生物科学史“酶本质的探索历程”“促胰液素的发现”以及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等内容,渗透严谨求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价值观。
(四)“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人文价值的重要体现。生物学科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服务于人类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也使生态人文教育现实、具体、贴近生活。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现为生态文明道德的培养和三项基本国策的教育。如教材中的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的数量变化、保护我们的家园、水和稳态平衡等内容渗透环保意识、生态道德等可持续发展教育,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新时期价值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责任感、社会主义荣辱观、国情教育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中生物新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新课改的需要。如教材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多样性、基因工程等融入爱国、爱乡教育,生物实验积极倡导科学探究、团结合作等良好品质教育。
(六)注重“生命教育”是生物课程的传统。加强生命关怀,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发展生命是高中生物课程独特的教育价值所在。感恩教育、健康教育、美育教育、生存教育、耐挫教育等是生命教育的内容。新课程中关于细胞衰老与癌变、糖尿病的诊断、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过敏反应等内容,有利于树立健康意识,加强自身修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利于形成珍惜生命、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升生命质量。
三、高中生物新课程价值体系的作用
高中生物新课程价值体系在课程实施中居于重要地位,对课程活动具有明确的引领作用,指导学生朝着更为贴近社会及时代的需要发展。
(一)定向调控作用。高中生物课程的价值体系通过影响生物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及实施等领域,进而对整个课程活动进行定向和调控。它限定高中生物课程的范围、理论模式的选择、内容承载的意域、课程活动的方式,规范着课程主体的理论抉择,使课程活动趋近于社会发展和课程主体的需要。
(二)多元导向作用。高中生物课程价值体系的存在为教师提供了世界观和认识论方向,对传播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以一定的规范和导向,不断隐喻认识和把握知识的程序、方法及评价标准。同时,有助于师生依照自身的价值理念和目标去开展课程活动,更合理地把握课程及其进程,使课程活动、课程评价趋于多元化。
关键词:高中生物 科学素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39-01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快速发展。《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的核心任务”。这给高中生物的教学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当然,科学素养的提高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
1 生物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运用科学知识确定问题,得出结果和结论,是一种理解的能力和作出决定的能力。科学素养包含科学意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品质五大要素。科学知识是根基和基础,科学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最终目标,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是主要的呈现方式,科学方法是对科学的认知方式。生物科学素养就是在生物学科内运用科学的方式理解生物科学的本质,理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另外也可以反映出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高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生物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其次,要让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培养理解、探究能力;最后,要帮助学生形成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生物科学素养的三个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知识素养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的培养必须依存于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之中。高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第一,知识目标。基本生物学知识体系、先进的生物学技术等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第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实践活动能力,锻炼其分析、思维、判断、比较、综合、概括等能力;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勇于探索、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其与人合作、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发展的精神。
2 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对策
2.1 实施探究式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目标要求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非常适合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所以教师应把探究式教学作为教学方式,结合学校课程资源与学生实际,实行创造性探究活动。在这里我们可以设定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给学生大胆猜测和“异想天开”的机会,让他们在好奇心和兴趣的推动下来主动的进行学习。指导学生作出科学而合理的假设,引导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积极引导学生的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实验的设计,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收集实验数据。最后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2.2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的实验教学,而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为简单的就是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实验,亲自动手,独立的或者是分小组的完成实验,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同时也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学的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结果。有些学生由于在实验中操作不规范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偏差,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然后要求学生再重复进行实验,直到实验成功。
2.3 加强学科间知识联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各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在高中生物教材中,都许多的知识点都需要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学习。例如: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就是利用物理方法来解决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利用化学方法解决的;此外哲学中的许多原理在生物教学中也随处可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正是处于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生物上的问题,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要在不削弱乃至强化生物学科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进行,根据有关篇目中与生物科学素养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点,找准渗透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2.4 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自身即必须要有比较高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师的生物科学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的一项新要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才知道要怎么样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提高生物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增强生物学教师的事业心。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工作拥有无限热情的教师才可能教好学生;其次,要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不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不断的进步,才能胜任教学的需要;最后,教师要不断的探究教材中的知识点,找出其与科学素养的联系,并利用这些知识点不断的培养自身和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科学素养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生物教师应该转变原有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在深刻理解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最后还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梁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1(11):56.
[2] 吴小峰.高中生物运用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J].中学时代,2012(5):217.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生物课题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原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变动,新教材重视以生物学概念构建知识体系。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其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专业性概念,仅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概念约有450个,有具体定义的概念有近200个,平均每节课中都要涉及4~5个重要概念。特别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回归课本,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近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发现:大部分考生因为对基本概念记忆不清,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有误而导致严重失分,造成高考成绩不理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物的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体现生物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特征。对于生物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也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同时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物学概念,才能构建良好的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更进一步完成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这个目标。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生物概念 生物学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其生理现象本质属性的认识。在生命科学中的许多规律、原理和方法都得借助于有关生物学概念,才能得以正确表述。
概念教学 生物学概念常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和属性.生物学概念不仅仅是属于识记水平,它对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有重大的作用。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生物学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
研究内容 以高中生物课的全册内容复习为例,研究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复习方法。同时对学生出现的混淆概念的原因以及对部分不完善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思路
首先要明确生物概念教学的含义,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全方位了解有关生物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各地各校生物概念教学实行的现状。其次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方法及现状,调查了解教师(主要是本校)对生物概念教学复习方法及实行现状。进而进行分析选择学生乐意接受且效果好的生物概念教学方法,在我校实施并推广。从而促进我校生物学的教学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对象
以我今年所带的高三年级14班——16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8月)
1. 申报课题
2. 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知识
3. 制定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XX年9月—XX年5月)
1. XX年9月—12月:
研究高中生物学科复习过程中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与理解及其教师对生概念教学复习的基本策略。方法是通过与教师沟通以及在学生中进行试卷调查来发现问题,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之上查阅资料针对问题寻求解决的最佳办法。
2. XX年元月:
汇总整理前期研究的相关资料 ,上传传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3. XX年2月—5月:
将完善的概念教学复习策略实施到教学过程中。对部分班级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比听课,对比教学,试卷调查与试卷测试,总结实施过程中任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纠正以后再次应用于另外一些班进行教学,然后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逐步完善,形成合理的高三概念教学复习模式。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XX年5月)
1、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2、完成课题研究中的各种资料的整理、统计工作。
3、申请结题,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主件: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复习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新课改;有效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和高中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教师实施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实现目标和教学要求。从高中生物教学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可以看出,新课标对高中生物教学产生的影响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然而目前不少学校和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仍以传统的单一方式教学,这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环境下的生物教学要求。笔者通过生物课的教学实践,对在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教学做法,希望对高中生物教学有所参考。
一、在新课改环境下生物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学生缺少生物学习创新意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没有更新教学理念,只注重对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和技能,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生物学习的创新意识,没有对学生进行现代高科技生物技术重要性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造成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缺少创新,学习效率不高。
2.教师教学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新课标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但一些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能力素质的欠缺使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的重要性和高中生物教学内涵的理解不深不透,不能很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再加上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很快,许多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待改善和升级,造成了生物教学效率不高。
3.生物课堂教学方式单调枯燥
一些教师在生物教学上没有创新,方式方法比较单调枯燥,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在教学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利于高中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
4.高中生物教学资源比较缺乏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一些学校的教学资源比较缺乏,缺少与新课改配套的课程资源,特别是缺少生物课外练习题等资料,缺少多媒体教学课件,缺少生物实验必须的材料和实验设备,这些因素也制约了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质
要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对高中生物新课标教学内涵和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发挥新课标的导向作用,用新课标的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这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应注重从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入手提高能力,教师应加强现代高科技生物知识的学习,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运用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对我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使学生树立现代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以此来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下,提倡学生在生物课的学习中开展探究式学习,采用自主学习方式,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喜欢的内容来设计有兴趣、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辩论讨论等形式进行问题探究,通过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生物学科素养,有效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提高生物教学水平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学好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确定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加强对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生物课的教学水平有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合理优化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就能把生物知识通过实验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水平,需要进行综合课程改革,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只有通过这样的改革才能提高生物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生物 教学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16
从我国的高中教学体系来看,生物始终都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主要在于向学生传授基础学科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实践能力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得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变得更加丰富,同时也对教学实践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尤其是在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方面,更是高中生物教学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一)问题特征
生物教学的问题特征指的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等等环节,其核心理念是通过问题的发现、探索以及解决,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突出生物学科的问题性特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并且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获取生物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问题式的学习活动,高中生物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真正地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探究特征
探究特征是生物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高中生物教学十分强调对知识的探究和思考,这是其作为自然学科的重要特征。同时,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和研究,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逐渐成长为主动学习者。通过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增强,也会在长期的探究实践中养成良好的W习习惯。不仅如此,探究学习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为长期的生物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实验特征
生物学科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实验性,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生物教学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实验的演示和操作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物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得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不仅如此,生物教学能够通过实验来为学生揭示生物理论原理,这是学生形成正确生物学习观念的重要支撑。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开展生物实验教学,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现行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缺陷
(一)教师素质较低,学生缺乏现代意识
从多方面的调研结果来看,我国高中生物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够高,很多教师并未深入地研究新课改的内涵要求,也没有理解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其本身的生物教学水平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同时,学生群体也普遍缺乏现代意识,这使得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升,并且在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模式逐渐固化,被动式学习的习惯难以转变。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没有树立积极创新的教学理念,并不重视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使得高中生物教学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也难以达成有效性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自主性被忽视
从现行的高中生物教学来看,虽然新课程改革推动高中生物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发展,然而其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并未转变,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便是该理念的重要体现。由于教师长期作为教学的控制者,学生难以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在教学方面,教师对学生自主性的忽视十分严重,没有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受到了压制,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妨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教学模式传统落后,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模式还处于传统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高中生物教学当作传达生物理论知识的工具。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要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甚至违背了人才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这极大地阻碍了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另外,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也有待创新,单纯灌输式地教学方式已经无法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纯粹地理论教学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是现行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缺陷。
三、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高中生物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实践活动将会更加符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要求,教师对于教材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其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就得以保障。另外,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因为,学生学习思想的转变是教学创新与发展的关键,也是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持续学习提供动力。同时,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师生之间能够更加畅通有效的交流,从而使得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需求,并且开展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自主性也应该得到充分地重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掌握程度来进行调整和改进,为教师提升教学效率给予支持,最终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应该进行优化和改进,主要是对教学方式的丰富和拓展,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将会增强,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也会加快。同时,教师还要主动地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创新,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高中生物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创造性探究性能力培养
为了尽快适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实施的新教材、新标准的需要,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在兵团教委统一安排下,全兵团生物教师于10年7月在石河子大学生命学院多功能学术厅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新教材教学、教法培训。来自广东的几位名师教师倾囊相授,把各自在新教材教学中的经验和创新教法毫不吝惜的与全兵团生物教师分享。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本次新教材培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依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进行,培训学习内容如下:在培训中围绕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以学生为主,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氛围","保持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等主题,各教研组教师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教师们受益匪浅。接合培训学习笔者谈谈对所任生物学科的几点体会。
一、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让学生逐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传递性知识为主的价值取向,改变以现成结论和多次反复训练为主的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教学过程不大关心知识是怎么来的,也忽视了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更不关心知识对学生自身的现实生活、对社会生产发展有什么影响和和作用,降低了学科应有的价值,也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发掘学科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
二、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并撰写报告,进行汇报交流。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要将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到中心地位,所以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生物科学史
以往的生物教学中对生物科学史不够重视,新的高中生物课程在这方面有明显的改进,强调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对学科科学史的学习能使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学科认知结构,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
四、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关注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与原大纲相比,新标准开始关注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不再一味注重理论的教授,更注重实效,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认识并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知识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作出相关的决策,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作好准备,这些都是旧课程中所没有的。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教师需要不断地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通过这一次的教师培训,教师学习和认识到的东西很多,为将来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核心素养;探究;概念
一、选题背景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的基本理念。2019年安徽合肥正式使用了人教版的新教材,笔者发现生物学科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落实了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那么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呢?赵占良先生曾经说过:“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学生活动,探究问题,学生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故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与课程改革的内在诉求。作为生物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学生探究活动,使生物课堂更富有特色与魅力。探究式教学是指在学习一些概念和原理时,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去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概念和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生物的教学中往往会有许多概念,除了以术语、名词形式呈现外,在新课标中我们会发现列出的“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都是以陈述句形式呈现。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概念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注重知识教学,虽会节省课堂时间,但这样做其实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那么如何以新教材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同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呢?下面以“DNA通过半保留方式复制”为例说明如何通过探究活动实现对概念的构建,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分析新教材,厘清设计思路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其在旧版教材中是选学内容,但在新教材中是必学内容,并且“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这一概念以黑体字形式呈现。这一变动说明新教材要求学生不仅需要重点掌握这一概念,而且需要注重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如果教师直接将概念告知学生,会给学生带来困惑,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故笔者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达到构建科学概念的目的。通过构建模型、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尝试提出DNA复制方式的假说,并设计实验、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再得出结论。学生在“假说—演绎”这一探究过程中,深度思考,学会运用巧妙的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在得出实验结论的同时形成了“DNA通过半保留方式复制”这一科学概念,提升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有效突破了本节课概念教学的难点。
三、探究引领概念教学
(一)温故知新,引入概念
教师首先展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并提出问题:“(1)根据DNA的结构特点,请分析DNA为什么可以作遗传物质?(2)遗传物质如何才能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证稳定遗传呢?”从而引出DNA复制。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遗传物质应该具备的特点以及DNA的结构特点,从结构与功能观出发去理解DNA为什么适合作遗传物质;通过思考DNA如何才能稳定遗传给后代,引出新课。
(二)构建模型,提出DNA复制方式的假设
教师把红、蓝两色的磁力条分发给每个学习小组,教师指出所发的磁力条代表DNA链,红色代表亲代DNA的母链、蓝色代表子链。请学生利用磁力条展示出亲代DNA复制的结果并分析亲子代DNA的链组成情况。各个小组在构建模型过程中将发现不同的复制方式会产生不同链组成的子代DNA,从而产生疑惑,探究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利用磁力条构建模型,激发探究兴趣,由学生自己提出探究课题———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三)设计实验,探究DNA复制的方式
1.提出问题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的想象,但得出结论必须建立在确凿的证据之上。教师设问:“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DNA复制的方式?实验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之后教师需要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的主要区别在哪儿?(2)怎么分辨DNA分子的母链和子链?(3)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后的DNA分子如何才能区分开?2.提出假说在教师的问题驱动下,学生找到本实验所要用的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并理解科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的实验过程,之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说推理实验结果。根据假说一“DNA是半保留复制”,请学生演绎推理出子代DNA分子的链组成及离心结果,完成课本54页示意图或者完成学案。在学案中要求学生画出每一代DNA的链组成,实线表示含15N的DNA链,虚线表示含14N的DNA链;并画出每代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位置。基于假说二“DNA是全保留复制”,请学生演绎推理出子代DNA分子的链组成及离心结果,完成学案。3.实验检验,验证假说教师展示科学家用紫外线照射离心管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所得到的实验现象(见图1),由于DNA可吸收紫外光,投影的平面上可显示出离心管内DNA带的位置。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生观察并分析,发现真实结果与假说一的推理结果一致,最终得出结论: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设计意图: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设计的实验蕴含着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设计思路,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通过问题驱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来区分不同链组成的DNA。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找到了合适的实验方法,还自己设计实验、演绎推理,最终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也掌握了本节课的科学概念。
四、结语
新教材是落实核心素养的载体,学生的探究活动是落实新课标中学科素养的渠道。探究式概念教学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落实课标理念,渗透学科素养。由于生物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较多,课时有限,故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舍弃探究活动,只注重知识的教学。但笔者认为,探究活动是可以与知识的学习、科学思维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的。以本节课“探究DNA的复制方式”为例,学生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这正是他们需要掌握的科学概念,学生通过亲身探究获得成就感。笔者认为通过探究活动进行概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同时落实了新课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值得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拓展 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近年来,随着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深化,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丰富和深入的研究。现在倡导的生物学科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及社会责任。其中的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实验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教师采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拓展式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其他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高中生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为例,阐述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 拓展式实验教学模式
拓展式实验教学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教学改进,对原有实验进行拓展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新的实验思考、设计和实施等,开展探究的过程。它侧重于在教师的引导、辅助下,让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实施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交流等。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为重心,以课本实验为基础,立足于高中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和拓展课本实验,在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实验结论、讨论交流等方面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同时,可以利用学科兴趣小组或学生假期等课余时间,利用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完成新课题的独立探究等过程。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高中生物的所有实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在单位课时内完成。
2 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该教学模式在实施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实际”分析,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教师采用优化的教学设计实施拓展式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
2.1 “实际”分析
2.1.1 教材分析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完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后,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内容学习之前所设置的第一个验证性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为学生后面学习细胞内的有机物等相关知识奠定一个感性认识。同时,该实验在设置上注重对实验材料的选择、结果的预判和实验方案的设计等,所以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积极探究,使学习充分体会探究的思想,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培养探究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学习过无机化学的一些反应,对一些化学试剂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在化学药品的取用、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由于初中阶段没有学过有机化学知识,对本实验的原理等方面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充满着探索求知的欲望,乐于接受探究实验这种方法。在教师的充分准备下,通过该实验的适当拓展,将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此外,教师在上课前要对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化学药品取用、实验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要初步了解,进而在分组过程以及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2.1.3 实验条件分析
一般情况下,实验材料较为丰富,通过采购或发动学生自带等方式都可以解决。该实验对实验室设备的要求不高,所以该实验容易开展。
2.2 拓展过程
2.2.1 知识方面的拓展
该实验在知识方面的拓展主要在实验原理方面。首先是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知识。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比较多,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半乳糖、乳糖,五种糖的分子内含有自由的或潜在的醛基或酮基,在化学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称为还原糖;而蔗糖分子内没有该基团称为非还原糖,在化学反应中不具有还原性。
其次,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原理,即在碱性溶液中可溶性还原糖将铜元素微粒还原,同时生成Cu2O等产物。Cu2O的颜色取决于该物质的颗粒大小,反应速度快时生成的Cu2O颗粒较小,呈黄绿色;反应速度慢生成的Cu2O颗粒较大,呈红色。
再次,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原理,蛋白质结构中的肽键的结构与双缩脲结构相似,能够在碱性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与[Cu(OH)4]2-结合生成紫色络合物。
关于非还原糖的检测可以根据学情,教师适当拓展或者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课后探究。
对于能力方面的拓展,主要是规范学生操作,例如化学药品的取用,实验中加入试管的液体量的控制,震荡摇匀的方法,水浴加热等操作的规范性。
对于实验材料方面的拓展,在实验前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预习,同时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一般高中生物试题中,经常提到还原糖检测实验中,不能用西瓜汁、番茄汁、胡萝卜汁等作为实验材料。但在实际实验中,学生用以上三种材料做实验时,也能得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所以,在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可以用这些材料。另外,对于生物组织中含有的抗氧化剂(如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花青素,番茄素等)在用维生素C片与斐林试剂进行实验时,同样发生反应生成Cu2O沉淀。学生只有亲自做了该实验,才会真正理解用这些材料所进行的实验也是有效的、合乎预期效果的。通过这些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真正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同时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使学生逐渐学会科学探究过程及正确的探究方法。
2.2.2 方法拓展
在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对于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的检测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方法之外,教师可以引导或指导学生尝试其他方法。例如在对生物组织中糖类的检测方面还可以利用银镜反应、Molisch反应、蒽酮反应、Benedict反应等检测;脂肪的检测还可以用油点试验方法、乳液形成试验方法;对于蛋白质检测还可以利用Millon反应、茚三酮反应和黄蛋白反应。
2.2.3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拓展
该实验上课前,教师需要关注小组内学生之间的协作。学生的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要明确,要有讨论、交流过程,要有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但要进行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最后还要在班级各小组之间进行进一步交流和讨论,进而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协作意识的进一步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创设情境,用三聚氰胺事件、“大头儿”等事例,说明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对我们人体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善待生命,善待他人。
3 拓展式教学模式应用的注意点与建议
3.1 应用中的注意点
该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观察类实验要注意在仪器使用、装片制作、切片等方面拓展;② 对于验证性实验可以采用探究方式进行,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拓展;③ 探究性实验要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记录真实的实验现象,不要想当然将实验现象作为“标准答案”,着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④ 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将实验课变成知识传授课;⑤ 实验操作完成后要留有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彼此学习,如学生仍有疑问,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
3.2 建议
① 该实验教学模式立足于高中教学“实际”,拓展实验要当成进行全新的实验探究;② 该模式学科兴趣小组和开放实验室相配合进行更好;③ 实验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教材实验进行预习,要积极提出问题,并结合所提出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案;④ 按照教学计划,要有的放矢进行拓展,部分拓展内容可以在非实验的课堂上进行渗透。
参考文献:
[1] 章振华.高中生物拓展性实验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行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 顾凤秀.拓展初中生物实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J].生物学教学,2011,27(9):62-64.
[3] 沈桂弟.“递进式”方法在拓展实验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13,38(8):51-52.
[4] 姚灵灵.高中生物实验的拓展实验与教学建议[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2014.4
[5] 张云,林颖韬.高中生物实验技术与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7.13
[6] 陈钧辉,李俊,张太平等.生物化学实验[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