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时间:2023-08-23 16:54:04

导语:在初中历史复习策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第1篇

一、明确中考方向,纠正认识偏差,摆正基础知识地位

一份好的中考试卷,就会覆盖教材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知识点,而这部分知识点就是最核心的基础知识.所以,认真研究《物理课程标准》和当地的《中考说明》把握中考命题范围和方向,确立重点基础知识,减少漫天撒网没有重点的复习.

只要一提到基础知识,学生就会说就是一些物理概念一些公式,记一记背一背就行了.把大量的时间放到研究难题上,而基础掌握又不好,学习效率很低,搞的身心疲惫.这是认识的片面性,导致行为方向出现偏差.所以,要改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摆正基础知识的地位.基础知识不单单包括物理概念、物理公式,也包括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和基本实验.基础部分占整个中考试卷的80%左右,基础掌握了,理解透彻了,才能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重视教学艺术,实行教学方式多样化,让枯燥的复习课生动起来

根据教材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变通教学手段,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学规律,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尽量利用比较形象而准确的语言和学生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枯燥的复习课生动起来.教师也应像相声、小品演员那样,做一些动作和夸张的表情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在复习电学这一模块时,笔者模仿作报告的形式说:我们要确立一个中心,以“欧姆定律”为中心;坚持两条基本路线,串联、并联两条基本路线.当学生一听到这样的语言立刻兴奋起来,并积极调动大脑里存储的知识做相关连接和补充.

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并非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化组合.有的复习课,以提问方式进行复习,多角度提问,可以让学生的思路开阔,训练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例如,一灯泡上标有“220V 40W”字样,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是多少?(2)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是多少?(3)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是多大? (4) 灯泡正常工作2小时,消耗多少电能?(5)如果灯泡两端实际电压为110 V,灯泡实际功率是多少?有的复习课,学生提问题学生来回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在复习物态变化这一章时,我让学生自己先复习这章内容,然后自己设计问题.有的学生问“什么叫熔化?是吸热还是放热?”这一类简单问题;有的学生则问“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出现在窗户的外侧还是内侧,为什么?”之类中等难度的问题.这样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来回答,学生的思维被调动,学习热情被激发.有的复习课,先复习再综合,或者以练带复再综合,或者先综合练习后归纳再巩固,交叉使用,防止学生厌倦.

三、确立学习的主人,找到合适复习方法,让复习效果牢固起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因为教师无论讲得多么透彻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题目一变脸,时间一长,在学生的印象中就不留痕迹了.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学生自己的,这些知识也不是自己的.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担心学生出错,总希望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完美的、完整的展现给学生,以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问题.总之,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方法是有限的,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并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复习的效果才会更牢固.所以,教师要更新理念,抛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分析、学生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去感知,去研究、去总结.

四、加强知识间联系,实行专项训练,让基础知识系统化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单元评教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92

有效的教学开始于确切地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初中历史教师要把单元复习课设计成高效率的课堂。所谓“高效率”,就是让历史课成为学习历史的主要阵地,使学生从课后盲目和低效的复习检查中解放,体会到学习历史原来可以如此快乐与有成就感。很多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时空跨度大,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历史课的高效?

一、充分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要打造高效的课堂,课前准备充分至关重要。在课前准备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认真下功夫,调查分析教情和学情,在教学中果断取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求做到:充分备课,明确讲解,注重能力训练与学法指导,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最初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除了系统掌握教材,还要树立一个榜样,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自己要掌握得很好。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发生思想碰撞时,教师能发现问题并做到及时调整。遇到问题课后更要及时反思:为何会产生这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把分析、总结写下来,然后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这样通过课后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设计,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制作课件,涵盖课标, 注重知识重难点

在初三历史课堂复习中教师要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历史课的趣味性。首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成教学复习课件。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初中历史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在初中历史复习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学的内容通过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精彩纷呈。这种教学方式创设的教学环境代替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能锻炼学生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学课件不仅要突出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课件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并且生动。第一,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和音频文件。让历史书中的插图从静态转成动态三维模型的图片,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和更具吸引力。

三、落实课标, 重视复习方法

研读课标和理解课标, 最终是为落实课标服务。落实课标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如何让学生有效掌握课标要求的内容呢?

第一, 启发诱导, 逐层深入。教师在指导单元复习时, 必须注意牢牢把握启发性原则, 处理好教材内容, 强化对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贯彻“启发引导、层层深化”的要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将讲解、练习、及时评价结合起来。作为历史单元复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讲解、练习和评价有效整合在一起,同时注重思维训练。从这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卷看, 试题与课标之间联系紧密, 都是严格按照初中阶段三维目标学习要求进行命题, 也就是从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 考查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等的掌握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历史教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课标进行教学, 才能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四、当堂练习,巩固知识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复习课 开展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温故而知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复习课是必不可少的课型之一。尤其是像历史这样的知识点比较零散的、对记忆要求比较高的学科,更要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性地回顾复习,这样才能不断地巩固和强化学习的效果。很多时候,对于历史教师而言,上好历史复习课比上新课所接受的挑战更大。因为在上复习课的过程中,大多数的知识都是学习过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知识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如果教师在开展复习课的过程中不注意复习的技巧,就很容易让复习课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以下是笔者结合在初中历史复习课中的一些实践,总结出的对于上好历史复习课的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做好复习课前的准备工作

与新课讲授相比,复习课的课堂容量往往比较大,因此,在复习的时候,教师不可能像上新课那样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很多时候,对于一些史实都是一句带过,学生要想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节奏,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复习课之前,要让学生对复习课中所涉及的章节内容做一个提前的准备,为了保证准备的效果,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预习导案,从而保证复习的效果。

二、复习之前先摸清学生的“家底”

在上复习课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目前掌握的知识程度,然后才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实施相应的复习计划。一般在开讲之前,教师都会用提问或者习题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例如,笔者在复习《的兴起》这部分的知识时,在上课之前,首先让学生做一个选择题:推动中国由向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的推动;B.的推动;C.十月革命的推动;D.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队伍的壮大。这个选择题,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迅速地熟悉课本,有目的地寻找答案,明确本节复习课的重点,另一方面,教师能够摸清学生能否正确区分新的时间及新的区别。这样,摸清了学生的“家底“以后,接下来的复习课应当怎样开展,重点要集中在哪里,教师基本上就能够做到心里有数了。

三、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精读课本

在上新课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把课本上的内容看过了几遍,而复习的时候,一些自觉性较强的学生也已经把课本内容复习了一遍,于是很多教师就认为,在复习课堂上就没必要让学生再看课本上的内容了。事实上,这是一个思想上的误区。历史教材上的知识都是经过反复推敲以后的精华内容,仅仅依靠学生看几遍是无法消化课本上的精华内容的。教师在上复习课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精读课本,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活动。为了引导学生更深一步地阅读课本,笔者经常会采取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例如,在复习到这部分的内容时,笔者首先在黑板上罗列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爆发?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为什么?中,中国的失败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英国会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不是法国、美国等其他国家?这样,有了这几个问题的引导以后,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不再是光用眼睛了,同时还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笔者还让前后四位学生组成一个临时的讨论小组,一边看书一边进行思考和讨论。就这样,在各个学习小组的思考和讨论中,针对笔者提出的几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见解。可以说,在复习的阶段,由于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深刻,学生不再满足于对史实的记忆,而是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达到深化和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及时进行课堂检测

经过一节课的复习以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到底怎样,教师需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怎样才能够心中有数呢?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习题来进行检测,通过做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通过练习效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对复习策略进行改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选择习题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或者一些学生易错的题目,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现尽可能多的问题。

五、注意复习课后的反思工作

反思行为在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反思的人往往其自我提升意识和能力都很强。关于这一点,很多教师可能都有感受,在班级中,那些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往往都是一些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的学生。同样,教师要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同样要进行积极的反思活动。思考一下,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有没有实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对于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对于哪些问题还存在一定的疑惑,等等。为了增强反思的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积极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看法,从学生那里获得最直观的意见,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尝试着与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互相借鉴彼此成功的经验,吸取各自的教训,这样,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

复习课作为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型,复习课的有效开展往往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复习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复习内容,制订出科学的复习方案,这样,才能够通过有效的复习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实现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薛炳荣.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探索[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05).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思维导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7202

成功的教育不仅表现在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素养,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我国当前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存在众多问题,思维导图的引入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及应用原则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图,是一种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发明,重点应用于培养、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之所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是因为思维导图有别于其他思维工具,是用图文并重的方式,结合关键词、图像、颜色,将各级主题的关联以及细小知识要点,形象地展现出来的。思维导图还能利用左右脑的机能,联系记忆、阅读、思维等规律,试图让人们达到逻辑与想象、科学与艺术间的平衡,以此激发人们的无限潜能。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原则

第一,目的性原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应用思维导图时,都要以应用目的为出发点,并将此作为选择合理应用途径的依据。第二,逻辑性原则。因为思维导图是以某个关键词为思维发散中心,再通过联想或者想象的方式,将与其有关联的各个知识点绘制出来的思维工具,所以,为了确保思维导图的正确性,就必须保证关键词与各思维分支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第三,美观性。为了确保思维导图能清晰、直观地表现各知识点间的关联,必须保证思维导图的美观性。而这里的美观性指的是用不同的颜色、图形,突出展示思维导图的直观性与清晰度。

二、思维导图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一)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意义

在历史与社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将思维导图用于做笔记,而这就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思维习惯与认知水平,独立、自主地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其实,绘制思维导图并非易事,一方面,需要明确的关键词,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有较为渊博的知识,善于收集、分析、整理信息,所以,在历史与社会的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思维导图对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意义

以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为了巩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通常会要求学生将知识点死记硬背下来。为了考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教师一般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默写。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而新课改之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开始转变教学理念,尝试应用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一个关键点出发,结合教材要求,通^旁敲侧击、举一反三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教师形成个人风格,提升教学魅力。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师为引导,启迪思维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总体水平较低,尤其是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倘若教师一开始就全然放手,学生势必如盘散沙,无从下手。因此,需要教师先认真

备课,预先设计好思维图,以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思维扶持。以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我的家在哪里》一课为例,笔者事先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以“地图的语言”为关键词,

由点到线,由线发散成面,

形成如图一的树状思维导图。图一这样的板书跟当下抽象化的板书相比,既生动,又能突出重难点,增强知识的整体性,关键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梳理知识的方法。

(二)学为中心,探究实践

“以学定教”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基本理念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做到以生为本。探究教学法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思维导图正符合了这一理念,可让学生以原有知识为基点,展开想象,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已知领域延伸到未知领域,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以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一课为例,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黄土高原的独特文化(三)应用复习,巩固提升

教育家孔子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的,复习巩固是我们学习的好方法,可怎么复习才有效呢?复习方法应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符,而思维导图是符合这一理念的。它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身思考,领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图形的形式画出知识结构,既能梳理知识,又能提升学生能力,使学生体会快乐与成就感,那是学习的高境界。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初中生;教学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03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16

初中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不仅可以优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及时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初中历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涵盖内容较广,不仅包括国内国外历史,还涉及近代史以及古代史的知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以初中生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力,并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但是,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限制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对历史重视程度不够,历史课堂教学缺乏创新,学科设置不科学等。因此,每一个初中历史教师都必须秉承生本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不断探究和创新,增强师生互动,让初中生真正喜欢上历史课。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一)初中生对历史重视程度不够,无法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初中生不重视历史课的现象,即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上,认为历史课并不重要,而且也没有什么可学的,只要期末考试的时候背一背就可以了。甚至还有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无法配合历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历史教学效率低。而且,有一些学生家长也对历史学科漠不关心,通常以主科成绩作为评价孩子进步与否的标准。其实,初中生并没有认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没有感受到学习历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感悟,所以才会在心中形成不重视,不关注,不主动的想法。

(二)历史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给初中生的自主空间较少

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与历史教师有直接的关系。一些历史教师观念守旧,教学缺乏创新,沿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不注重初中生的个人感受和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在课堂上个性得不到发展,思维得不到发散,自然而然就对历史不感兴趣了。还有些历史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历史成绩,忽视对学生历史素养和应用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历史教师把初中生当成学习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没有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也限制了学生潜力的发挥;历史教学脱离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记忆代替深入的思考,让学生真正遇到问题时便无从下手。

(三)历史学科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科设置存在不科学因素

很多初中的学科设置不合理,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因素。比如,给历史课安排的课时量较少,无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对历史课的重视远远低于其他学科。还有一些初中受到师资力量的限制,把主要师资投入到放到了主科上,导致历史教学困难重重。有些学校的历史教师不是师范专业或者历史专业毕业,还有的学校历史教师是由其他教师兼任。这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授课时无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教学方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初中历史课被占用的现象日益增多,尤其是临近期末的时候,很多其他学科的教师会占用历史课带领学生复习或者给学生做模拟考试。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改变学生对历史的错误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陶冶初中生的情操,净化初中生的心灵,启迪初中生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改变学生对历史的错误认识,使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从而更好地融入历史课堂。比如当讲课时发现有学生在座位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这时我不会直接批评他,而是会耐心地给他分析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给他讲“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的哲理,并还会在课下找他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要在教学时渗透情感教育,让初中生切实体会到历史学科的价值。

(二)巧妙设计历史教学策略,为初中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一堂高效率的初中历史课应该是历史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形成的,教师具有亲和力,学生主动参与。所以,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前沿的教学理论和知识,巧妙设计教学方案,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关注学生发展的大跨越。比如讲冀教版《的胜利》时,我让学生先进行讨论,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参加过抗日的老八路,或者听没听过一些老八路的故事。学生这时非常踊跃,课堂一下就活跃了起来。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初中生播放的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到八路军的坚定信念和抗日胜利的意义等,之后再进行教材讲解就会变得更加轻松。学生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还提高了探究意识。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以“纪念”为题的演讲活动,给初中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三)不断整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增强历史教学质量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各学科之间联系的日益密切,历史课堂教学需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确保教学顺利进行。有效整合历史教学资源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基础,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将各学科的知识引入到历史教学中,以培养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将初中政治引入历史课堂。政治是现实的历史,历史是凝固的政治。比如在讲冀教版《》时,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去分析的真正作用以及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等。这样,初中生就会逐渐学会用政治知识去解释历史事件,从而认识到历史的内在发展规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在新时期需要勇于面对挑战,让初中生在课堂上拥有发言权,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使初中历史课堂焕发活力。此外,历史教师必须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入研究历史教材,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将最全面、最权威的历史知识教授给初中生。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优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认为,从历史课程学科的特点出发,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历史课程学习体验,提高学科综合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优化能够产生如下效果:(1)激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2)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3)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活学、善思、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课堂教学导入做到“激趣”,吸引注意力

学生对历史的课程认知需要一定的引导,围绕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点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和潜能。运用好课程教学导入,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还为其理解课程知识点奠定基础,满足他们的学习认知需要。

在课程教学导入中,可依据课程知识结构和历史事件发生的一些有趣背景知识来予以整合优化。结合趣闻轶事进行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运用多媒体中的图片和音响等效果来展示历史相关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好奇心。鼓励学生从历史导入的趣闻中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深化理解感悟。

这样的教学导入,更能够吸引学生的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中第3课左宗棠和教学中,针对学生对左宗棠了解不深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历史功过,历史评价等,了解其人。同时,通过新疆的版图,要求学生对其发展历史进行搜集整理,以加深印象。

二、倡导任务合作做到“阔思”,增强探究性

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引导中能够更为深入感悟课程知识内容。教师不妨运用任务合作教学模式来激活学生的历史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任务式合作探究,能够深化理解感悟,还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在合作探究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知识重点和难点,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学生能够通过同桌、小组等学习力量来深入探究课程教学难点。首先,教师要优化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带着学习目标和要求探究课程知识结构。其次,引导学生集思广议和畅所欲言,让合作探究过程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重要助推剂。第三,鼓励学生能够发表有独到见解的看法和主张,以此来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发展创新精神。

通过任务合作探究,能够在激活学生学习认知视野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中“”教学中,笔者就通过布置一定的思考探究题目来引导学生深入认知感悟:(1)和给带来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2)我们从的结果中得到了哪些启发?(3)给近代中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上述任务合作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同桌讨论和小组探究形式来思考交流,以此帮助学生深化对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意义等方面的理解感悟,增强综合运用能力。

三、运用综合实践做到“致用”,增强发展性

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针对课程教学要求,运用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来强化认知感悟,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技能运用能力。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优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发展创新水平。

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活动安排,设计一定的活动,让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够真正延伸至课外。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这些活动形式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的历史学习内容更为丰富和全面。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发展创新能力。这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形式也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求学生能够创造性设计一些历史实践活动,以深化技能运用。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予以总结概括,指导学习策略。

总而言之,历史课程教学是基于学生认知感悟和技能发展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学习探究活动,具有主体性和发展性。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探寻多元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丰宪.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历史教学[J].新课

程研究(上旬刊),2011(9).

[3]李春艳.论优化教学设计在初中历史复习中的运用[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5).

[4]钟召辉.浅谈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经验[J].新课程

第7篇

关键词:初中 历史 学生 兴趣 教学 策略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教师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仍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足、学习目的性不强,此时就更需要教师的引导教育。而想要做好学生的教学工作,教师个人的良好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俗话说“亲其师则重其道”,初中时期学生的好恶心理明显,对于教师的印象也就决定了他们对于某个科目的印象以及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魅力,进而“爱屋及乌”,提升他们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教师要有良好的个人气质,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崇拜期”,对于优秀的人或事物他们就会有明显的向心力,这就需要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充当他们的知心朋友、“忘年交”,日常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为他们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上的难题,这对进一步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对这个学科也会“刮目相看”,有了学习兴趣,一切难题都不再是难题了。

其次要让学生感受课本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知识载体,要陪伴学生走过三年的初中生活。让学生感受书本魅力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传输一些理念,比如关于爱惜书本、研究课本、分析课本的理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对于课本有一个良好的认知,让他们能够发现课本中的一些隐含知识以及知识特征。现行课本中有丰富的图片资源,这些资源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学习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比如在教学《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这节课的时候,开头就用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昭君”的墓地的图片来进行引导教学,让学生通过一个昭君来学习匈奴与汉朝的故事,这其实就是当今历史课本“深入浅出”、“由小见大”的一个体现,由点到面的带出一系列的历史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课本知识的魅力。此外,在世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引入相关中国历史内容,通过二者的对比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发现更多趣闻。比如在教学“新航路开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入中国历史的“郑和下西洋”,将二者的时间、目的、规模、航路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对于世界的不同探索方式,通过课本内容的回顾,让学生既能够学习当前知识,也能够复习旧知识,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最后要让学生感受成功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正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身体迅速发展,已基本接近成人水平,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却还处在青少年时期,一方面是他们要求师长的认可,要求获得与大人一样的“待遇”,但是在一般家长眼里,他们还是小孩子,所以这种压抑与打击往往会消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多从他们的角度进行分析,让他们多体验到认可、让他们获得成功,就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复习的时候,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我就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方法,“情境模拟法”:我们知道有个歇后语叫“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大家解释一下,立马就有学生答了出来:“孔子是处于春秋时期,那时候纸质的书还没有出现,书都是竹简,由重又多,孔夫子是学者,书肯定多,所以孔夫子搬家的时候就都是书了。”他的回答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再比如在进行古代史的复习的时候,我就给学生说:现在模拟我们是一个剧组,我是导演,你们都是剧组人员,我们要去拍摄商朝的皇帝寝宫的一个特写,我们要准备哪些东西?学生们立马就兴奋起来了,他们进入了角色,有的说要准备床,有的说要准备枕头,有的需要准备书桌,还有的说要准备几本书,我就及时的追问:“什么书?”那位学生举起自己的书说:“就是这种啊!”立马就有学生提出了异议:“不对,商朝的时候还没有纸质的书本,纸质的书是在蔡伦改造造纸术后才逐渐出现的”,很多学生也都支持他的见解,我就引导学生:“很好,大家能发现这点,如果我们准备道具的话就只能用竹简了对吧?”用这样的方法虽然复习到的知识较少,但是只要我们多设置情景,提高课堂的活跃氛围,相信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考就像打仗,只有对中考内容了解透彻,才知道如何复习,如何应试,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试内容包括:(一)考试的范围。根据考试的范围可以决定如何安排复习,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不考的内容上,以及遗漏某些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二)考试的题型。根据考试的题型可以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考试内容在各地的中考考试说明及历年真题中都可以得到。

相比较考试的范围,在中考复习中准确把握考试的题型更为重要。由于地域及教材不同,各地中考题型也有所不同。江苏省徐州市2011年的中考历史考试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问答题。选择题的内容虽然更有创意及广泛,但实际上考查的仍然是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及理解。例如,第17题题目看似很长,实际上就是考查秦始皇修筑长城这个史实。而问答题基本上都是根据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考查的是学生对史实的理解、掌握以及分析的能力。

根据对不同题型的分析,我们就基本了解了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从而对考试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心中有丘壑,对敌不慌张

不少学生认为既然考试是开卷形式,就没有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记下来,只要考试时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就可以了。其实这样做是不可取的。首先,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历史中考题的题量还是比较大的,如果连选择题都要通过翻书才能找到答案,无疑会浪费大量时间。其次,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分析是综合的,不仅要结合当时的情况,还要与相关的史实相联系,如果在头脑中没有对历史的宏观认识和一定的记忆,在做分析题时,所回答的内容就会片面和局限。所以,虽然是开卷考试,复习时笔者仍然要求学生将史实记下来,虽然不再像以前闭卷考试时记得那么详细,但是学生的头脑中一定要对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尤其是重大史实。只有做到心中有丘壑,将所学知识都扎实掌握,才能在中考这个战场上面对试题不慌张。

其实只要掌握正确方法,记忆历史知识点并不困难。例如在记一个大的历史事件时,可以将其分为几个要点来记忆,这样逻辑清晰、不易遗漏。如学习世界史中的哥伦布到达美洲这个内容时,就可以分为时间、路线、结果、“印第安人”的由来这几个方面来记忆,避免一些学生虽然记得有这个史实,但是却遗漏了其中某个小点。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只看学生复习的结果,而是要适时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尤其是一些巧妙记忆的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复习起来事半功倍且信心增强。

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中考历史实施开卷考试以后,不再将考试的题目局限于考查历史知识的重现,而是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透过史实看到问题本质的能力,这无疑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改革。中考基本上不会将课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试卷上供学生分析,都是提供一些未见过的历史资料,如某些名人说过的话,一些书籍上的记载,还有另外一些课本上未提及的历史材料。那么,是不是没有见过这些材料,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分析了呢?其实,在讲新课时,教师基本上都会对史实的历史意义以及背后所反映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学生不仅要学习老师所分析出来的结果,还要学习老师分析的过程与方法。例如,2011年江苏徐州中考历史题第32题提供了两段材料,但实际上考查的是对社会习俗的影响以及的成就,这些内容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相应的资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将课本上的内容罗列出来,还要结合材料进行适当的分析。在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有可能在历史中考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总之,中考历史复习的关键是要抓住要点,有的放矢,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复习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复习思路,二者紧密配合,才能真正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记忆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68

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仍以历史事件的记忆为主,此外,初中生本身知识系统不完整,其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仍以间接知识的学习为主,对于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除了记忆和教师的有趣的课堂教学外,再没有比较好的办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除了在平日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学科特点,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还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记忆历史知识点的能力。那么,基于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历史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呢?

一、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科知识,提高记忆兴趣

不可否认,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并且是与学生生活相距很远的事情,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会感觉枯燥,甚至觉得记住历史知识是毫无用处的。面对这种教学情况,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科知识,只有正确看待学科知识,学生才能激发自身学习动力,才能主动去背诵历史知识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所有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是初中教师进一步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基础知识的掌握则恰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建立和培养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用特定的历史知识进行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在历史情境和历史事件中去感受中国历史的丰富内蕴,而这一切都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即历史知识为基础。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和看法的引导,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愿意主动去识记历史知识。

二、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锻炼记忆能力

人的记忆内容会随着时间而不断遗忘,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不断增强其记忆能力。历史知识点比较多且比较杂,因此,学生在短时记忆之后如何不经常回忆或重复记忆,那么记忆的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初中生由于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都比较有限,因此,其对自己学习计划安排不是特别科学,因此,历史教师在结合学科特点中应该主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除了要采取提问或是默写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知识的记忆外,还需要适当地通过练习题间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初中历史教师在选择习题的过程中应该对与教学重点内容有关的习题进行重点选择,一方面是通过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和巩固知识点,另一方面通过习题的多次训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其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关知识的背诵和学习。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每一门学科有每一门学科的记忆方法,历史学科由于其记忆内容大多涉及时间、事件和原因和影响,因此,针对历史知识点历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寻找恰当的记忆方法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记忆方法才能在知识点的背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学习效果。那么,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怎样的记忆方法呢?

一方面,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研究表明,让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官参与记忆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因此,学习方法也是千差万别。比如说,有些学生喜欢大声朗读,在大声朗读中背诵课文。有些学生则喜欢默背,喜欢在大脑中进行朗读,从而有效记忆知识。自然也有一些学生一边读一边写,简单的知识采取默背的方式,只有遇到关键字比较多,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才采取部分内容大声朗读的记忆方法。总之,不论学生采取什么样的记忆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记忆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借鉴别人的记忆方法,在对比中找到最为科学的记忆方法。此外,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对提高记忆能力的重要作用。心理实验证明,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果。这样的记忆方法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薄弱环节,从而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难以记住的知识点上,因此,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此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背诵时间。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黄金背诵时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高效的时间里进行知识的背诵。研究表明,学生的记忆受前面学习材料和后面学习材料的影响,因此,学生应该将重要的或是记忆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安排在适当的时间点上加以识记,从而提高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