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54:11
导语: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光催化剂(MWNTs/TiO_2)工艺条件的研究
新型类Fenton催化剂用于酸性红B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
Ca_5(AsO_4)_3OH的溶解度与稳定性研究
pH值对霞湾港沉积物重金属Zn、Cu释放的影响
基于Fe0的PRB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模拟研究
水温对慢滤池深度处理污水的性能影响
NiO/AC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的苯酚
巯基化条件对巯基乙酰壳聚糖除镉性能的影响
纳米铁-微生物耦合体系去除硝酸盐的影响因素研究
M-AHP-熵权组合赋权法在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评价中的应用
方解石对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聚合物驱采出水中聚丙烯酰胺的微生物联合降解作用研究
软锰矿-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铅离子的吸附
蜡染废水在线处理回用及热能回收工程实例
模拟黑水的生物处理
气田深井聚磺钻井液废液复合固化处理技术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Fenton处理难降解反渗透垃圾浓缩渗滤液
UV及UV/US降解对二氯苯水溶液的研究
利用PS铝基材版酸洗碱洗处理废液制备拟薄水铝石
微波-活性炭联合作用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酸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吸附含铅废水影响的研究
利用城市生态河道深度净化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工程技术研究
不同回流比对无植物垂直流人工湿地除氮效果的影响
满江红干体对锌离子的生物吸附
赤泥在控制沉积物磷释放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
有机物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H4SiW12O40/TiO2/beads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改性火山岩滤料去除矿井水中铁锰离子影响因素研究
水解酸化-AMBBR-好氧组合工艺的启动过程研究
壳聚糖衍生物-镁盐复配去除中性兰模拟废水色度的研究
人工湿地中基质与植物对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
摇动床缺氧-好氧工艺处理渔业加工废水试验研究
滤布滤池强化处理城市二级出水中试研究
纳米TiO2-xNx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
混凝法处理含铜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
改性沸石去除地下水中铁锰实验研究
Keggin型Fe-Mo-Zr杂多酸盐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牛仔布加工厂印染污泥制备吸附剂的实验研究
超声强化Fe0去除阳离子红GTL的研究
开放静置体系中白地霉Y1对染料脱色降解研究
转速对SUFR系统厌氧区释磷的影响
超声波协同纳米铁对偶氮染料橙黄G的脱色研究
改性秸秆-铝盐复合絮凝剂的制作与应用
用于石化废水处理的聚氨酯泡沫球形载体的挂膜方法
折流曝气生物滤池的特征与处理效能试验研究
灭菌预处理污泥及其滤液产氢发酵的比较研究
水体中常见无机阴离子对TiO_2薄膜光催化降解甲醛的影响
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铁屑内电解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的实验研究及应用
“中老龄”垃圾渗滤液重金属和氨氮的厌氧毒性
UV/Fenton法预处理N-甲基苯胺生产废水
滤布滤池系统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中试研究
强化混凝处理城市纳污河污水运行过程中搅拌能量的影响
生化法处理乳链菌肽发酵废水研究
DIC厌氧反应器在医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基活化溶液中活化剂在回收温室气体CO_2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污染;经济学;污染治理
1 引言
生态环境的好坏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工农业的逐步实现现代化,环境保护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生态环境也逐步恶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国内外已有学者对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在理论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研究,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起到了有益的帮助。但部分研究未能紧密结合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因而其应用价值较为有限。本文吸收国内外最新的低碳经济思想,运用数量经济学方法对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和治理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2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环境污染问题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当今世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发展低碳经济,推动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未来几十年,世界能源资源需求和生态环境压力将大幅上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地球有限承载能力的矛盾将日益尖锐。全球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大气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的必然出路。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
3 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的数量分析
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环境污染和治理问题,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与保护问题显得愈发迫切。因此,本文选取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三个指标,从《中国统计年鉴》查得各指标2000-2009年度相应数据,并对我国环境污染和治理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进行回归分析。
为方便分析,分别记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指标为X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指标为X2,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为X3;lnX1,lnX2,lnX3分别为其自然对数形式。
3.1 环境污染与治理水平对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
为定量研究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以及环境污染治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因变量,其余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如下回归分析,可以构建环境污染与治理水平对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的回归分析模型(1):
lnX3=8.43-0.16lnX1+0.62lnX2 (1)
t=(3.85)(12.09)
R2=0.997,DW=2.04。
经过检验,可知模型(1)可以通过计量经济学检验,符合回归分析假设条件。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两个指标,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产生影响,且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发生次数对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则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当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发生次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时,则GDP增长量则会降低0.16个百分点。当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每提高1个百分点时,GDP增长量则会提高062个百分点。
尽管环境污染破坏事故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都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要远远超过污染破坏事故的负面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在降低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投资,维护和谐、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 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影响
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显然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和水平也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质量。同时,对环境破坏事故等生态环境污染行为治理措施,也与生态环境的好坏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将对经济发展程度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水平,对环境污染程度构建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数量研究,可以构建经济发展与污染治理水平对生态环境污染影响程度的回归分析模型(2):
经过检验,可知模型(2)可以通过计量经济学检验,符
合回归分析假设条件。结果表明,GDP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均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的发生水平产生影响。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会降低环境污染破坏事故发生程度,减少环
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而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则会伴随GDP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即经济社会发展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引发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当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每提高1个百分点时,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就会相应减少2.26个百分点。当GDP每提高1个百分点时,则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就会相应增加4.24个百分点。
尽管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水平都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好坏,但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次数则会由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程度的提高而相应降低,也会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持续恶化,并且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要远超过污染治理投资的正面作用。因此,我国不仅应当继续加大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投资,同时也应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 对策建议
4.1 发挥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公众在环境和资源管理中的缺位,是当前中国环境管理体系中的最大缺陷。只有公众真正关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更好的参与环境污染和治理,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全面强化环境法律监督,重视普通公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议案的办理工作,自觉接受监督,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2 媒体加大低碳宣传倡导公众低碳生活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是公众了解当前社会形势接收社会信息的重要媒介,在引导公众低碳经济模式下合理的消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公众对媒体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广告宣传也因此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对人们的学习型消费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而指导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
4.3 政府自身低碳化运作发挥新型污染监管职能
在发展低碳经济社会中,政府自身也要进行低碳化运作,政府行政活动的过程本身也是碳排放的过程,在建立低碳社会的过程中,政府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行使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监管职能,将低碳的理念贯穿于各种行政行为,行政立法、行政决策与行政决定等都要符合低碳发展战略的要求。
4.4 企业进行低碳设计提供低碳产品和服务
企业承担着社会生产的重大责任,企业实现低碳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污染处理系统,减少“三废”的排放,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减少能源消耗尤其是碳化能源的消耗,积极开发和探索可替代、可回收的材料。环保型企业要研究低碳生产工艺,进行技术革新,从而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生态化。
参考文献
[1]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
[2]李洪琪,徐志强,廉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6,(2).
[3]王忠民.中国现行排污权交易存实现困境易引发环境问题[N].经济日报,2010,(3):16.
[4]李奎.环境污染问题博弈分析[D].郑州大学,2008,(6).
[5]杜丽岩.试论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J].商业时代,2011,(3).
[关键字]食油厂加工 环境影响评价 治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X8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81-2
0 引言
中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油料生产大国。目前,按照中国现有人口13亿人计算,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18公斤,接近世界平均20公斤的水平。2008年到2011年期间,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加上全球人口增长,将会对全球植物油消费贡献14%的增幅。2012年,我国食用油消费将继续增长,因此,食油厂加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不仅为食油厂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了依据,更将对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 食油厂加工工艺流程图
原料预处理压榨浸出混合油蒸发水化脱胶脱胶豆油脱色脱臭过滤一级油品。
2 食油厂加工中污染源分析
2.1 废气
食油厂加工项目产生废气主要分为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两大类。有组织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为原料仓筒车间的含尘废气、预处理压榨车间的含尘废气、浸出车间含粕尾气和粕干燥冷却的含尘废气、精炼车间白土输送工序的含尘废气、浸出车间溶剂尾气及燃煤锅炉产生的烟气和SO2。无组织排放气体主要为浸出车间正己烷的跑、冒、滴、漏。
2.2 废水
项目在营运过程中的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地面冲洗水和生活污水。其中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软水制备产生的废水、水化脱胶废水、DTDC 脱溶废水、溶剂回收废水、浸出汽提废水、脱臭废水等。
2.3 噪声
噪声源主要来源于生产车间离心机、破碎机、水泵等设备及锅炉房风机等,其噪声源强如表1。
2.4 固废
项目固废主要为锅炉煤渣、预处理车间产生的固体杂质、精炼车间产生的油脚、皂脚、废白土和滤渣、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和废油。
3 食油厂加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3.1 大气污染防治
从污染源分析可知,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各工序产生的粉尘、浸出车间溶剂尾气及燃煤锅炉产生的烟气及SO2。
3.1.1 粉尘
目前国内对粉尘的去除方法主要采用布袋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建议在原料仓储、预处理压榨及精炼车间粉尘逸出处设置脉冲布袋除尘装置;在浸出车间粕粉逸出处设置旋风除尘装置。布袋除尘装置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滤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时,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除尘效率可达98%。旋风除尘器是使含尘气流作高速旋转运动,借助离心力的作用将颗粒物从气流中分离并收集下来的除尘装置。进入旋风除尘器的含尘气流沿简体内壁边旋转边下降,同时有少量气体沿径向运动到中心区域中,当旋转气流的大部分到达锥体底部附近时,则开始转为向上运动,中心区域边旋转边上升,最后由出口管排出,同时也存在着离心的径向运动。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不高,一般在70%左右,但由于浸出车间产生的粉尘量不大,经过旋风除尘器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
3.1.2 溶剂尾气
溶剂尾气中由于含有浸出溶剂不能直接排放,产生的溶剂尾气应通过管道输送至石蜡吸收装置,石蜡吸收装置对溶剂的吸收率在85%以上,吸收下来的溶剂经冷凝回收后循环使用,尾气则经烟囱达标排放。
3.1.3 锅炉烟气
目前国内锅炉烟气治理的方法很多,有旋风除尘水膜除尘、陶瓷多管除尘、旋流踏板除尘、文丘里除尘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综合考虑处理效果、适用寿命、工程投资、运行费用等多种因素,笔者推荐选用SPC型旋流塔板脱硫除尘器,以石灰水作为脱硫吸收液。该装置除尘效率可达97%以上,脱硫效率可达到75%以上,处理后的烟尘
3.2 水污染防治
从污染源分析可知,食油厂加工项目运营过程中废水主要来源于车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及地面设备清洗水。各股废水经管道送入污水处理站,基于项目工艺废水特点,污水处理站采用综合除油+气浮+化学法+兼氧+好氧工艺进行处理,处理流程如下:进水格栅综合除油池汽浮池化学反应池好氧池二沉池出水。上述污废水经过该污水站处理后,出水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3.3 噪声污染控制
噪声设备主要有生产车间离心机、破碎机、水泵等设备及锅炉房风机等,其噪声源强约为 75~100dB(A)。为确保厂界噪声达标排放,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首先从声源上控制噪声,如在订购主要生产设备时向生产厂家提出明确的限噪要求,在安装调试阶段应严格把关,提高安装精度;对声源上无法根治的噪声应采取有效的隔声、吸声和减振措施,对声功率级较强的生产设备加装隔声罩或消声器;通过隔声、减振、降低混响、内墙加贴吸声材料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各种通风管道进行合理设计布置,并可考虑采取隔振和减振措施来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
(2)风机等噪声较大的设备安装在独立的房间内,土建专业做适当的消声处理,同时安装减振底座,设计隔声量可达20dB(A);泵房采取隔声措施后同时考虑通风散热,通风进出口处设置进出风消声器,以防止噪声向外辐射。
(3)离心机等设备安装于室内,并安装尽量远离厂界的位置,加强车间墙壁隔声,隔声量可达15dB(A)。
(4)各类水泵装于室内,并安装在尽量远离厂界的位置,同时加强车间墙壁隔声,一般墙壁隔声量可达到15dB(A)。
(5)锅炉房配备消声器,可以控制通风系统中的空气噪声,特别是锅炉鼓风机进口管道中的空气噪声。
(6)对振动筛、破碎机等高噪声设备设置隔声间,并设置减振地沟,以隔绝机械噪声和整机噪声。
(7)对于必须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的工人配备耳塞以保护听觉不受损害。
(8)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力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3.4 固废处理措施
项目固废主要为锅炉煤渣、预处理车间产生的固体杂质、精炼车间产生的油脚、皂脚、废白土和滤渣、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锅炉炉渣以及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废油。具体措施如下:
(1)从生产车间出来的固体杂质和生活垃圾属于一般固废,用车辆运送至当地环保部门制定的地点集中处理。
(2)从精炼车间出来的废白土混入煤中作燃料,油脚、皂脚、滤渣等出售给饲料厂。
(3)锅炉房的煤渣,可以送砖厂制砖,也可作为建筑材料全部利用,不产生二次污染。
(4)来自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为一般固废,送垃圾填埋场填埋。而处理站的废油由交其他厂家回收利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单地探讨了食油厂加工工艺特点,并对该工艺进行了污染源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废水、废气、噪声和固废的污染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对于此类项目的建设,只要方法选择恰当,且企业严格执行环保制度,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张根.工厂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J].硅谷,2010.
关键词: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PPP模式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5-0074-02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国外生态环保实践的先进经验之一。目前第三方治理主要存在企企合作、院地合作、政企合作三种模式,其中企企合作是最大化利用社会资本的途径,也是今后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发展趋势。“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指引入第三方市场主体参与环境污染治理,排污方与第三方企业主体签订合同,由第三方企业根据合同有偿提供污染治理和管理服务,使排污方完成减排或污染治理义务。
一、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这是我国中央政府首次正式提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标志着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随后,国务院和发改委先后出台《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其中都提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问题。直接推动“第三方治理”进入环保实践的是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该意见就第三方治理机制、治理市场、政策支持、组织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随后,各省纷纷出台实施意见,贯彻落实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
(二)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优势
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市场化途径,并不违反环保法确立的“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相反,是对该原则的创新性实践[1]。
第一,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可以拓宽环境污染治理的资本筹集途径。即使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单纯依赖政府独自承担环境污染治理,也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瓶颈,而且实践表明,政府承担环境治理也存在资金利用率低的弊端。可见,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必须拓宽环境污染治理的资本筹集途径,将社会资本引入环境污染治理,弥补政府单独承担环境污染治理责任的弊端。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的PPP机制是引入社会资本的极佳契机。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让第三方企业参与环境污染治理,可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也提高环保资金的融资水平。
第二,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有利于提高治污效率和治污质量。营利性决定了企业并未将排污作为企业的生产核心环节,因此在资金、人力投入等方面都相对薄弱,也导致企业自身承担排污责任的效果差。而如果实施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将会由专门从事排污的企业通过专门的资金、技术、设备投入实现排污,这样就大大提高治污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应急处理污染事故的能力[2]。
第三,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可以实现生态环保工作市场化。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排污效益最大化。并且,随着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完善,可以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化。
二、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面临的法律问题
目前,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完善的与其配套的法律制度,因此,在实施中必然会面临许多法律问题。
(一)第三方治污企业的市场准入问题
以前,我国对环境服务类企业实行资质行政审批制度,但是,现在已经取消了国家的行政审批权,也导致治污企业的市场准入程序简化,条件降低[3]。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治污市场中治污企业层次参差不齐,很多治污企业设施不完备、技术不先进、资金不到位、治污效果差、履约能力低。因此,亟须通过法律专门规范第三方治污企业的资质、确保第三方治污企业规范运行。
(二)第三方治污企业的融资担保问题
第三方治污企业在融资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即担保问题。治污企业可提供的担保物有限。首先,治污企业没有土地使用权可供抵押,因为治污所占用土地属于污染企业;其次,治污企业的治污设施不能作为抵押物,因为治污设施与污染企业的生产设施附着在一起。因此,亟需通过法律为第三方治污企业融资担保提供制度支持。
(三)污染责任的承担主体问题
污染企业与第三方治污企业一般通过签订治污服务合同的途径建立法律关系,将治污责任转移给治污企业,但是,这仅仅是存在于污染企业与第三方治污企业之间的合同关系。除此之外,尚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第三方治污行为。现有的环保法仅仅规定了国家环保部门对排污企业的处罚权,而如果第三方治污企业存在超排等行为,尚无法律规定支持环保部门对第三方治污企业行使处罚权。因此,亟须通过法律专门规范第三方企业治污行为。
(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监管问题
通过环境服务合同将环境污染治理责任转移给第三方治污企业,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环境污染治理监管的难度。如果没有严格的环境污染治理监管制度,则第三方治污企业可能会倾向于不履行或不严格履行治污责任,进而影响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我国在环境监管方面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体制不顺畅、人员素质不高等缺陷。因此,亟须通过法律专门规定第三方治理的监管办法、程序等问题[4]。
三、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问题的解决
(一)完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的市场准入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等要素对污染治理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明确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是规范环境污染第三方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也是确保治污效果的重要制度性保障。使环境污染治理进入市场领域,必然会出现低价恶性竞争的现象,从而导致很多污染治理企业的设施、资金、技术不到位,进而影响治污效果。因此立法应当按照治污类型明确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的市场准入标准,从源头上为第三方治理市场规范化运行提供保障。
(二)拓展融资担保渠道
针对从事污染治理业务的第三方治污企业,国家应当支持其通过债权、上市等方式融资。同时鼓励银行创新贷款模式,接受第三方治污企业提供的收费债权、应收账债等权利作为质押标的物提供担保贷款。
(三)立法明确相关主体法律关系
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主要是在污染企业与第三方排污企业之间存在环境服务合同关系,双方按照合同的约定分别享有和承担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该环境服务合同不同于一般的合同关系,合同履行的结果不仅仅只涉及双方当事人,还涉及公共利益,是污染企业是否履行环境义务的标准。因此,环境监管部门要参与到污染企业与第三方排污企业履行环境服务合同的过程中,对合同双方是否履行合同义务以及是否履行适当进行监管。综上,亟须完善第三方治理立法,对三者的权力、权利和义务予以明确规定,以保证环境污染治理效果的实现。
尤其要明确污染治理责任主体。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也指出要明确环境污染治理相关各方的责任。因此,立法应当明确污染治理责任主体应当包括污染企业和第三方治污企业。就排污企业而言,其与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企业签订环境污染治理合同的目的即转移治污责任。如果立法确定治污责任转移给第三方企业,则污染企业将不再承担监管责任,可能因为第三方企业的违约等行为不能达到预期合同目的;如果立法确定治污责任仍然由污染企业承担,则污染企业可能不会选择第三方治理,那么现有的污染企业自己治理污染的弊端将无法解决。因此要通过立法明确污染企业和第三方治污企业双方同时为污染治理责任主体。虽然污染企业与第三方治污企业通过签订污染治理合同明确了第三方治污企业的治污责任,但这只是双方合同的约定,在行政法律关系上,污染企业的治污责任仍然没有解除,污染企业仍然要承担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如果第三方治污企业没有履行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则污染企业仍然要承担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这样规定实际上是赋予污染企业对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的监管义务,以确保污染治理效果的实现。同时,第三方治理企业根据环境污染治理合同的约定承担相应的合同责任。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也明确了排污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根据该规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并不能解除排污企业的治污责任[5]。
(四)立法完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监管机制
建立专门性监管机制。为了确保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的模式的正常运作,政府部门应当建立专门性监管机制。根据第三方治污企业的经营状况,由专门的政府监管部门对治污企业进行监控、评估,对没有实现治污目标的企业做出警告处理并帮助改进治理方案,确定整改期限和措施,确保环境污染治理目标的实现。
成立第三方监测机构。由于污染治理具有高专业性,因此,单纯依赖政府监管部门实现对第三方治污企业的监管并不现实。只有成立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第三方监测机构,才能适应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市场化运作形势。对此,政府可以考虑联合公众、公益性组织、项目投资者等,形成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社会共治机制。
目前,全国有很多省市都已经启动开展环境保护第三方治理试点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解决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为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扫清法律障碍并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范占平.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构建的困境及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2015(2).
[2]骆建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发展与完善建议[J].环境保护,2014(20).
[3]第三方治理遭遇瓶颈[J].环境经济,2015(4).
关键词:环境污染;工程治理;不足之处;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点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此也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而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环节还是要解决资金和环保之间的矛盾,设计者在设计时要提出科学的治理方案,并结合当地的环境特征,促进工程建设的完善。这也是环境污染治理的新方向。企业在经营时也要注重对自身实力的完善,注意培养人才,将保护环境真正作为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
一、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为现今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助力,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项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运用生产,但是与之配套的环境治理工程缺没有跟上脚步,使得环境污染成了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时,环境污染工程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的重要性进行相关探讨。
1、注重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道路
环境污染发生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速了环境污染的步伐,如果没有及时治理对于人类来说将是一场灾难。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也成了国际社会及国内各行业积极探讨的重点话题。在我国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而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都没有明确的认识。而环境污染治理的工程设计就是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的环节。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是从在工程设计的早期对工程建设中或工程建设完后期会造成的污染进行预防及设计相关的治理措施。从工程建设中开始进行提前防治,也能从侧面促进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2、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能促进工程建设市场的完善,提高工程质量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对工程建设的市场提出了更高一步的要求。对治理工程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不可多得的机遇。随着工程污染治理设计的制度健全,不仅能有效促进污染治理工程市场的完善,而且能增强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意识,促进其发展空间的扩大。各治理工程企业应当增加自身的实力,不断创新,为污染治理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针对国情提出对应的措施,治理工程企业在面对强烈竞争市场的情况下,更是加强对工程的监控,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的不足之处
1、无法对重大环境因素进行充分的评估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工程发展较国外相对尚未成熟,相关的环境因素评估系统未完善,尤其对于重大的环境因素,其评估指标不确定,也不够全面,而这种存在缺陷的环境因素评估系统在较长时间内未获得有效改进,因此造成某个具体的环境污染治疗工程在确立治疗目标、制定治理效果评估标准时,无可靠的参考标准。项目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也会由于评估指标缺陷,致使资金投入标准、治理办法、机构配置、职责分配、监督办法等相关的实施细则无法落实,因此,相应的配套措施也不能按标准进行完善。
2、缺乏高新复合型环境工程管理人才
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环境保护宣传及教育,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但是因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起步较晚,大部分公众对环境管理的认识不深,对其重要性、实施过程、目标效果均无明确的看法,因此,社会上投身于环境工程管理的人少之又少。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环境工程学等相关专业,但是环境工程管理却不是独立的专业,这种现状,不利于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高素质人才培养。
3、环境工程管理人员缺乏上岗后的继续培训
因为环境变迁较快,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办法也要随之更新,特别是目前信息化科学技术更新换代飞快,环境工程管理中,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也要更上发展步伐。然而,因为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大部分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人员上岗后,缺乏培训机会,使其环境管理相关知识结构,管理水平无法提升,甚至停留在一二十年前的状态。这种陈旧的知识结构,落后的管理观念,十分不利于整个环境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
4、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制度尚未完善
当前,社会的发展仍然偏向于经济发展,因而忽略了环境的保护。虽然国家早已提出保护环境的理念,但一部分人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不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给环境造成较严重的破坏,公众及政府对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监督、监管不到位,导致社会对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视不够,在资金投入、机构设置、人才培养、岗位设置等方面并不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也未能制定完善。即便有部分成形的制度,但是也因可操作性太差,根本无法执行。例如,环境管理中设置有“一票否决”制,但实际管理中往往还遵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做法,该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实际的效果。
三、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有效对策
1、建立并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市场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国家应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污染工程治理市场,并通过对该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来提高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整体质量,借此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在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的运作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健全政策法规、建立市场管理机构以及相应的技术标准等途径,实现对市场的有效管理对于政府而言,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其职能并不直接作用于市场,而是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建立及完善市场,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政府直接参与管理带来的弊端,如责权不明、以及管理不到位等等,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使市场运作更加高效和规范
2、建立健全与市场运作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现阶段,随着我国环境工程市场日趋国际化,这就要求环境管理也必须与国际接轨而在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逐步完善的前提下,应借助经济手段来促进环境工程市场化为此,环保部门应在原有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借此来提高行政效能首先,政府可通过制定一些政策来强化对环境工程市场中主体的管理,如减免税收、财政补贴以及贷款优惠等等;其次,通过建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及验收制度等,调节市场运行机制,规范市场运作;再次,加大对市场运作中违规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对于一些在市场运作中威胁到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应当运用法律及相应的行政手段对其的生产经营活动予以终止,若是已经造成危害,应当根据其危害程度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3、建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标准体系
工程标准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规范市场和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并遵循宽严适度的原则进行如果标准制定的过于宽松,极有可能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留下隐患:若是标准过于严格,则会使市场发展受到制约对于我国而言,最佳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标准应当是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适应市场竞争,并且能够起到强制性行政措施无法起到的作用。
结束语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水平与国家的持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鉴于此,我们要努力去除目前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加强公众环保管理意识,大力培养高素质环境管理专业人才,才能切实提高环境工程的管理水平,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法规
1.导致我国当前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为何我国的环境污染如此之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一部分是由于市场经济原因造成的,还有一部分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下面本文就导致我国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
1.1经济因素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日益深化,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虽然这一时期内,社会在不断进步,国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从发达国家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这正是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主要阶段,故此,我国在经历这一阶段的发展时,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也是无法避免的,这也是摆在我们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2社会公众缺乏环保意识
可以说我国的环境污染并非一朝一夕或是某一部分人造成的,而是在不断地日积月累中以及社会公众缺乏环保意识的前提下形成的。在我国,绝大多数人对环境保护都缺乏理『生的认识,正因如此,很多环境污染问题随之发生,如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人为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等。不得不承认我国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及与环保有关的知识水平都相对较低,而且应有的环境道德也有所缺失,未能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此外,多数人都认为保护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是政府的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
1.3环保法规不健全、有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其一,行之有效地政策法规相对较少,经济、技术方面的政策也略显不足,同时各政策、法规之间缺乏一定的协调配合,各自为政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二,当前,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较差,对于一些违法企业的惩处力度不够。由于环境保护部门缺乏应有的强制执行权,严重影响了部门的行政执法效果;其三,因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从而使得环境执法受到诸多阻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有法不依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且在一些个别地区还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的现象;其四,执法监督实效性差,内部监督机制也不够健全,社会及舆论监督的落实也不到位。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环境污染治理难上加难,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日益加剧。
2.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建立并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市场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国家应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污染工程治理市场,并通过对该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来提高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整体质量,借此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在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的运作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健全政策法规、建立市场管理机构以及相应的技术标准等途径,实现对市场的有效管理。对于政府而言,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其职能并不直接作用于市场,而是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建立及完善市场,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政府直接参与管理带来的弊端,如责权不明、以及管理不到位等等,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使市场运作更加高效和规范。
2.2建立健全与市场运作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现阶段,随着我国环境工程市场日趋国际化,这就要求环境管理也必须与国际接轨。而在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逐步完善的前提下,应借助经济手段来促进环境工程市场化。为此,环保部门应在原有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借此来提高行政效能。首先,政府可通过制定一些政策来强化对环境工程市场中主体的管理,如减免税收、财政补贴以及贷款优惠等等;其次,通过建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及验收制度等,调节市场运行机制,规范市场运作;再次,加大对市场运作中违规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对于一些在市场运作中威胁到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应当运用法律及相应的行政手段对其的生产经营活动予以终止,若是已经造成危害,应当根据其危害程度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2.3建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标准体系
工程标准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规范市场和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并遵循宽严适度的原则进行。如果标准制定的过于宽松,极有可能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留下隐患;若是标准过于严格,则会使市场发展受到制约。对于我国而言,最佳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标准应当是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适应市场竞争,并且能够起到强制性行政措施无法起到的作用。
Abstract: In this thes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re analyzed with the specific examples in the different areas and c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There are two approaches of analysis involved here. Firs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is obtained after the variables which can reflect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in cities have been analyzed with factors. And then a further analysis is followed by Panel Data pattern with the above mention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used as a dependent variable, and meanwhile the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A final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it is obvious tha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greatly influence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a suggestion to rapidly develop the third industry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to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the second industry in the different areas and c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关键词: 环境污染;污染治理;因子分析;陕西省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pollution control;factor analysis;Shaanxi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305-02
0 引言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全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也不例外,特别是“节能减排”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各省级政府也将减少环境污染作为其“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陕西省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省份的能源大省,近十年来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从1999年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GDP翻了两番多,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3000美元。但近年来陕西省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陕西省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2011年6月的《关于“十一五”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公告》,“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单位GDP能耗指标比2005年下降了20.25%,排在全国第15位。而陕西省内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不完全相同,那么具体到各个地市来说,不同地市环境污染治理的情况如何,以及环境污染治理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话题,但目前还没有见到相关研究。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分析各地市环境污染治理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 文献综述
国内现有的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大多是以省级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的,这些文献的思路一方面是对各省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环境污染要涉及许多指标,这就要涉及到对不同的指标如何进行综合的问题,有一些文献对这些指标的综合方法进行了研究,有的文献采用了专家打分的方法(沈锋,2008),有的文献用了熵值法(沈能,2010)。杨万平(2010)认为这些综合的方法都有不足之处,并提出一种方法对固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气体污染物的排放建立了污染排放综合指标,实际上这种方法用的是主成分分析的思想。李国志和李宗植(2010)则将各省域的能源消费折算为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区域比较,在影响因素方面,将各省的总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强度作为自变量,同时为了验证库兹涅兹曲线,还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平方作为自变量。王群伟等(2010)则用Malmquist指数计算了各省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指标,并从能源强度、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所有制结构五个方面来考察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影响,这五个方面分别选取了能源消费总量/GDP总量、GDP总量/总人口、第三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贸易总额/GDP、国有企业职工数/总就业人数。魏巍贤和杨芳(2010)则研究了技术进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其中将技术进步分解为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两个部分。杨万平(2010)在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中,则考虑了经济规模、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贸易开放度、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能源价格。而关于省内各地市的环境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我们目前还没有见到有关文献。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除了工业生产外,居民的生活消费也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从而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李国志和李宗植(2010)的研究中,考虑了各省的总人口。我们认为总人口是一个绝对量指标,而用人口密度则更合适,该指标用某地区的总人口除以地理面积得到。因此本文中用各城市的人口密度来代替各个城市的居民消费。本文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
假设1:居民消费会对环境污染治理带来负面的影响。
理论和实证文献已经证实,环境污染及治理要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而且大多数文献认为工业生产会带来环境污染,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则会减轻环境污染。大多数文献在分析产业结构的影响时,都用的是某一产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我们认为除了增加值以外,还要考虑工业生产的具体情况,由于陕西省各地市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中,我们用各城市的工业企业个数来表示第二产业的情况。本文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
假设2:城市第二产业发展会对环境污染治理带来负的影响,而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会对环境污染治理带来正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既可能会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同时,也可能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本文提出第三个研究假设:
假设3:经济增长既可能对环境污染治理带来正的影响,也可能带来负的影响。
2 实证分析
本文中,我们选择陕西省各地市的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去除量、生活污水处理率、生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来表示环境污染治理的变量,时间跨度为2003年至2009年,数据来源于国研网数据库。对这六个变化运用因子分析,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表1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上述六个变量,我们可以提取两个公因子,我们对这两个因子得分按照分别取权重34.151%和27.658%,得到每个地市在各年的综合因子得分,如下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从2003年到2009年,各地市环境污染治理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2004年到2005年。从各市的平均值来看,西安市的环境污染治理最好,其次是渭南,而最差的是商洛,这可能是和商洛市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低,而生活污水处理率、生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为0有关。
为了进一步检验本文中提出的各个假设,我们对每个假设提出相应的代替变量,如前文所述,我们用人口密度(X1)作为生活消费的代替变量,人口密度越大,表明生活消费越多。在产业结构中,我们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X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X3)、以及工业企业个数(X4)作为产业结构的代替变量。在经济增长中,我们分别用经济增长率(X5)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6)作为经济增长的代替变量。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如下的Panel Data模型:
Yit=?琢+?茁1X1it+?茁2X2it+…?茁6X6it+?啄it
用Eviews6.0软件,经检验固定效应模型最适合本文的数据,而且其判定系数R2最大,为83.88%,估计结果显示只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X3)、工业企业个数(X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6)三个变量显著,得到的方程如下:Yit=0.0676X3it-0.0010X4it-0.6568X6it
从这个方程可以看出,X3对污染治理程度的影响是正的,而X4和X6是负的。这说明城市的第三产业越发达,则污染治理程度越高,而工业企业个数越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大,则污染治理程度越低。而其他的变量对陕西省各城市的污染治理程度的影响不显著。
3 结论
从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陕西省各地市的环境污染治理程度差异较大,而且不同年份的差异也较大。如果各地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越大,则该地市的环境污染治理程度就越好,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工业企业个数的值越大,则该地市的环境污染治理程度就越差。这个结论可以看出,各地市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当然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有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支持。只有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各方面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各地市要加强对第二产业生产能力的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参考文献:
[1]沈锋.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8,34,(9):81-901.
[2]沈能.能源投入、污染排放与我国能源经济效率的区域空间分析研究[J].财贸经济,2010,(1):107-1131.
[3]杨万平.中国省际环境污染的动态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J].经济管理,2010,(8):159-165.
[4]李国志,李宗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5):22-27.
现代生物技术是应用现代生物科学及工程原理,利用生命有机体来发展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目前生物技术应用到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世界各国均重视高技术发展的当代,生物技术被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
2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2.1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运用生物技术对废水进行处理不同于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生物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及污染物转化成无毒的,从而达到净化水环境的目的,运用生物技术净化废水由于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运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会投入很大的成本,而生物技术是最经济的方法,运用生物技术对废水进行处理不仅能够达到净化水环境的目的还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生物技术处理废水就是在废水中放养能够净化水环境,对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能够发挥作用的水生动物或水生植物,生物技术在废水治理中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而且生物技术的运用也符合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具有降解有毒物质,转化污染物等净化水环境的能力。与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比较来看,生物方法能够连续的对废水进行处理,运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水还可以在水中放养一些真菌类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难降解的物质有显着效果。由于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是我国环境部门的首要任务。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生物技术也是最经济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法。
2.2生物技术在废气净化处理中的应用。生物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中还可以应用于废气净化处理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企业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显着的提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这严重地污染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现在许多人们出行的时候都戴着口罩,这都是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的肆意排放造成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悬浮物和灰尘,现在的环境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我国的环境治理部门已采用各种方法来净化空气,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生物方法,同时生物方法也是最经济的。采用生物方法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主要是应用生物的过滤功能、洗涤功能和吸附功能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采用生物技术还有经济实惠、效率高、环保节能、安全的优点,运用生物技术来净化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能够达到显着的效果,净化空气不仅是我国环境污染治理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市民的责任,为了保证我们呼吸的空气是没有污染物的每个市民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像如果没必要的话尽量不要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上下班,这样既省钱又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3生物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经过生物技术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可作为作物生长的优质有机肥料,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部分资源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近年来,国外采用机械快速堆肥工艺,发展用蚯蚓床处理有机垃圾和粪便、处理城市垃圾,不仅可以将城市有机废弃物转变为肥效高且无臭味的蚯蚓粪土而且还能获得大量蚯蚓作医药原料。
2.4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和发展的清除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生物工程技术,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去除污染环境如土壤中的污染物,达到治埋环境污染的目的。生物修复技术最成功的例子是应用投加营养和高效降解菌对油轮泄漏造成的污染进行处理,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使得近百公里海岸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此后该技术被不断扩大应用于环境中其他污染类型的治理。
【关键词】中小企业 环境绩效 环境污染 环境管理
目前,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约为60%和50%,因此,无论从其总数还是对GDP的贡献来讲,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其生产经营活动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产生了明显的“外部不经济”,然而中小企业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严重缺乏环境绩效管理意识。如果不采取措施加强中小企业的环境绩效管理,其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甚至抵消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中小企业环境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我国目前的环境管理政策主要是针对大企业设计并同时运用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环境管理政策。对中小企业的环境管理主要包括依据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各类标准对中小企业的日常环境管理和针对特定问题的专项治理。受各种因素制约,中小企业难以适应针对大企业制定的各种环境法规政策,也使得其环境绩效管理活动缺乏明确有效的法规或制度依据。另外,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分布在县及县以下行政区划,而基层环保机构设置较少,资金投入不足,环保队伍不健全,专业人员严重缺乏,这使得对中小企业的有效环境检测无法保证,也使得中小企业进行环境绩效管理的“压力”和“动力”不足。
(二)环境绩效管理意识淡薄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他们关心和关注的重点是产能、产出、产值的增加以及收益和利润的增长情况。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无论是购置、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还是改造生产工艺流程,都将增加企业短期内的经营成本,加上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期较短,一般低于污染治理设施的折旧期,无形中又进一步提高了污染治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治污意愿。因此在实践中,很多中小企业要么不进行污染治理投资,要么在投资建成污染治理设施后不运行或者是很少运行,仅仅把它当成是为应付环保部门检查的工具。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应有的环境绩效管理意识,只看到了治理环境污染对企业利润的短期负面影响,不能洞察环境绩效管理可能为企业带来的长期经济利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环境绩效管理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环境绩效管理能力不足体现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多个方面。融资能力方面,中小企业无法与大企业相比,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筹集满足正常的业务发展需要的所需资金都非常困难,更不要说从有限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来用于治污设备的购置和运行了;中小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且由于营运资金、专业人才、管理等方面原因导致技术更新能力不足,使得中小企业不但污染严重而且难以通过技术进步来减少或避免污染;另外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文化水平不高,员工受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环境保护和参与企业环境管理活动的意识淡薄,企业缺少环境绩效管理的人文环境。
二、加强中小企业环境绩效管理的措施
(一)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创造环境绩效管理的宽松宏观环境
各级政府应结合各省市、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有效实用的扶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并加强环境绩效管理,促进本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首先应建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污染治理和清洁生产等;其次应通过环境规制机构和环保社团、行业协会等向企业提供污染治理、技术改造或清洁生产等方面的信息和技术支持;最后还应对购置环保设备和进行污染治理投资的中小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融资优惠,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等。
(二)逐步完善环境规制体系,促使中小企业加强和完善环境绩效管理工作
现行环境规制政策的缺陷直接导致了对中小企业的环境监督和处罚力度不够,并难以有效遏制中小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中小企业的环境绩效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展开,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应根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环境管理政策,并提高政策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为中小企业环境绩效管理提供基本的政策标准;其次应提高环保机构及其人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要提高对中小企业进行监督的基层环保机构的整体执法能力和权力,并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行为,还能为中小企业环境绩效管理施加压力;再次应加强环保信息披露,各级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硬性要求企业公布环境污染情况、污染治理措施及效果等,并为每一个企业进行环境影响评级,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中小企业施加法律压力以促使其不断加强和完善环境绩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