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保险精细化管理

时间:2023-08-23 16:54:14

导语:在保险精细化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保险精细化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 存在问题; 完善途径

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是医疗保险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支持系统,它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效率及决策科学性为目的,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能利用过去及现在的数据预测未来,实测医疗保险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功能情况,利用信息控制医疗保险的运行,帮助医疗保险机构实现其规划的目标[1]。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的逐步提高,医院保险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是指医疗保险管理通过建立内部及外部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管理和运作自动化、智能化,从而达到共享信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的目的[2]。本文对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进行研究。

1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盲目追求快速到位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是发展的趋势,但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了在认识和操作上盲目追求快速到位的思想和做法,这是不可取的。由于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纷繁复杂,在数据方面,既包括参保人员的数据和参保企业的数据,又包括业务和财务的数据;在应用流程方面,既有横向并联又有纵向串联;同时系统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不可能一蹴而就。

1.2认识和操作上的偏差

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区在对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操作上存在偏差。有的地区是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各搞一套,规模小,功能少,并且互不兼容,重复投入造成了人、财、物的极大浪费;有的地方不讲求使用效益,从硬件到软件,从网络到数据,都与实际脱节,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瓶摆设;有的地区更新信息系统是弃陈推新,而不是改陈推新,将老系统的东西当作糟粕,全面覆盖,而不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极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和重复劳动。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

1.3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医疗保险信息化业务量的快速增长需要大量的信息管理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医疗保险机构缺乏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阻碍了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2探寻完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2.1加强信息化建设规划

随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范围的扩大和全面推开,新的情况和问题将会更多,下一步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对信息化的要求将会更高。组织力量加大力度抓紧研究制定医疗保险信息化的长期发展规划,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必须抓紧制定发展战略,探索经验,总结规律,为确保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整合城乡、地区各自设立的封闭的信息系统,应该与推进制度和管理的城乡一体化、推进市级统筹紧密结合,即信息化建设与体制机制建设结合;搞信息系统的纵向整合,不能忘了强基层,着眼建设从上到下、直通社区、靠近群众家门口的信息系统,着力打造便捷医保、高效医保;搞信息系统的横向整合,应该从方便经办、方便群众出发,信息系统的管理不可与经办管理服务相分离,等等。总之,信息化建设更应该走一条上下左右统筹兼顾、与制度建设和服务需求等协调一致的发展路子。

2.2加紧做好社区经办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

医疗保险参保对象社会化趋势明显,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参保模式已经形成,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社区就医人数逐年增加,社区经办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医疗保险管理的前沿阵地。社区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应当加强硬件配置、软件开发,加快联网步伐,提升网络速度,提升工作人员能力。社区信息程度和水平的提升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退休参保人员乃至城乡医疗保险统筹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支持。

2.3加快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和人才体系,经考核选拔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各级信息主管及管理人员。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保证有充足的办事人员,经办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要相对固定,保持队伍稳定;其次是要有能力的办事人员,在优先考虑经验丰富的临床人员的同时,要继续加强对信息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增加信息管理的继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信息管理人员除加强专业教育外,还要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团

队精神等素质教育。

3结语

只有对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组织及管理,严格抓好信息化建设质量,才能保证医疗保险业务活动正常进行,从而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效率及决策的科学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绿林,李绍华. 医疗保险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53.

第2篇

保险是“集万家之资,救一家之急”,是维护社会安定的“稳定器”,是保障企业持续发展的“守护神”。尽管如此,由于受企业经济能力的限制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重视保险问题,也并不是每个重视保险的企业都能够处理好保险工作。企业要做好财产保险管理工作,首先要重点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理解保险与安全防范之间的关系

在保险与安全防范的关系上,许多人在意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财产入保后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发生风险事故可以通过索赔来补偿损失,甚至还可能获得经济利益。实际上,这种认识是极其偏颇的,保险并不是一个万能的“保险箱”,它只能对保险事故发生的损失起到一个补偿的作用,而且由于存在免赔条款,财产损失即使在足额投保的情况下仍然可能得不到完全赔偿,对企业来说,财产出现风险事故总是会有所损

(二)妥善处理保费与成本控制之间的矛盾

管理局对下属单位成本一直是逐年压缩,各单位的成本压力越来越重,尤其是近几年,各单位都感到资金紧张,年初预算时在成本安排上左右为难,往往是顾此失彼,这种局面也直接影响到单位的保险费用支出。为解燃眉之急,有的单位大幅度压缩保费支出,致使风险较高的财产也不能足额投保,甚至有的单位存在侥幸或投机心理,根本不参加财产保险,这些做法和心态都是极其错误的,一旦风险事故发生,对企业的影响有时是不可估量的,甚至可能是致命的,这不仅会制约企业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社会安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对待保险应该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太平时期。因此,企业一方面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居安思危,树立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要充分利用保险能够转嫁风险的特性,努力使其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风险经济损失,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在投保前,要充分调研,认真分析,做好企业财产保险筹划工作,要把企业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解决好企业保险与成本之间的矛盾。

(三)重点解决投保与保险管理之间的差距

从当前情况来看,许多单位在保险管理中仅局限于两个环节,一是参与签订保险合同,二是发生保险事故时参与处理索赔相关事项。由于保险事故并不是经常发生,有的几年才遇到一次,因此相当多的单位每年在保险管理上做的事情就是投保签单,然后等待来年续保。在保险实际工作中,通过与保险公司、基层单位的接触和讨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保险管理的内容远不只这些,需要我们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如财产风险分析、风险防范、保险筹划、索赔技巧等,每一位资产管理人员都应该加强保险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拓展保险管理范围,争取保险管理的主动权,以适应新时期下保险管理工作的新需要。

加强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针对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做好财产保险筹划工作

在保险管理上,投保签单前要认真调研分析,日常管理时应争取主动参与。具体地说,在企业财产保险管理上,应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对企业财产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根据企业财产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统计历年保险事故发生的频率,确定哪些财产风险较大,应该投保,哪些财产投保获得赔付的概率小于保费付出的成本,不应该投保;应该选择何种类型的险种,是否需要投保附加险;对投保财产根据风险发生的特点应该采取何种防范措施;如何与保险公司结合做好企业风险防范工作等。总而言之,在保险管理上应该像税务一样,要积极做好保险筹划工作。

(二)充分发挥保险防灾防损职能

保险除具有分散风险和补偿损失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防灾防损等派生职能。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保险的防灾防损职能,让保险的这一职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为了调动投保单位防范风险的积极性,鼓励投保单位主动防范风险,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损失,建议企业与保险公司协商,每年按保费的一定比例返回到企业作为防灾防损费。防灾防损费由企业和保险公司根据企业财产的风险程度共同监督使用,专款用于企业防范风险。这样,不仅企业会因为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率而降低经济损失,同时保险公司也会因此降低赔偿费用支出,实现双赢。

(三)切实提高保险管理人员的素质

保险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开展深度。目前,由于保险管理人员对保险知识了解不是很全面,业务也不是很熟悉,对保险工作认识也不足,因此,投保前对财产风险的分析工作做得不是很透彻,出险后对财产风险的评估工作做得也不够全面,日常管理中对风险的防范工作开展得也不是很到位,财产保险管理工作基本处于一种被动局面。为了更好地做好财产保险管理工作,让保险充分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从事保险管理的人员应该加强保险业务学习,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同时,也希望管理局能够为保险管理人员创造一种适合于学习的良好氛围,构筑一个适合于交流的互动平台,努力把财产保险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让保险真正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保护神和坚强后盾。

对几个重要问题的深度探讨

(一)关于车辆保险问题

之所以把车辆保险问题单独提出来,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车辆保险在管理局保费支出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例,二是车辆在管理局设备管理中一直处于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通过对近几年管理局车辆保险保费支出情况与发生事故索赔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长期以来车辆的索赔率大概维持在20%~30%。出现这种低索赔率的原因,一是管理局各单位的车辆由于维护及时到位,车况运行良好;二是单位管理比较严格,加上司机的技术水平整体较高,安全意识也较强,导致保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小。车辆在全国来说具有高风险性,但在管理局却是一项低风险资产,车险是保险公司在管理局保险中盈利最为丰厚的一块蛋糕。因此,笔者认为管理局在车辆保险上有两种选择:一是除保留国家规定必须保的交强险外,其他车辆商业保险取消,在财务上设一个保险基金科目,每年根据一定的比率提取车辆保险基金,实施企业车辆自保;二是与高风险的财产捆绑招标,解决高风险财产保费过高甚至无人问津的问题。

(二)关于引入中介公司问题

为切实降低企业财产保险费用,并且让企业风险充分地分散和转嫁,自2005年以来,管理局通过“我为你提供市场,你为我提供服务,以市场换服务”的手段,先后引入了北京安华保险经纪公司和胜利保险经纪公司两家保险中介公司参与管理局的财产保险管理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实践,管理局的保险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险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保费成本支出进一步降低,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局财产保险管理工作整体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我们也看到,在管理局财产保险费用大幅度降低的同时,保险经纪公司的经济效益也随之受到了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不利于管理局的现象可能会逐渐显露出来,如把关不严、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甚至隐性转变立场等都可能出现。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变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适当考虑引入其他的保险中介公司参与竞争,以确保财产保险工作的服务水平能够高质量地延续下去。

(三)关于财产保险招标工作

第3篇

关键词:新医保制度;精细化管理

要保障一个国家人民基本的医疗需求医疗保险无疑是一个保障,对公民人生健康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每个国家对医疗保障的重视很多的问题得到了很多的就改善和解决,医疗保险、医疗制度不断在改革、完善,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首次将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到深化公立医院内部改革的重要位置上,以“精、准、细、严”为核心内容的精细化管理正成为现代医院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本文就新医改形势下对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措施,使医保财务发挥更大更广的作用。

一、新医保制度下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新医保政策实施以来,医院不仅增加了医保人数、还增加了医保种类,在全民医保的大环境下,医院就诊人群变成以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等为主的医保患者,这种改变对医疗体制有着重大的改观和优化,但是在医保体制提升的同时也是加大了对财务系统的负担。某家新疆医院2010年度医保种类只有市、区、兵团医保,到2014年全疆各类医保都可即时进行结算,不但增加了医保人数,还增加了医院医保总量。医保财务人员要对参保患者的住院信息进行审核、判定,还要对患者的住院明细、检查用药收费、病种及项目是否为医保范畴进行审核,完成与社保结算后,还要对拨款内容金额和医院报表进行对照,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统计,与医保拨付资金进行对照,这必然增加了医院的人力成本,其次,新医保制度下医保付费机制发生了变化,总额预付制、按人头付费、病种定额付费、等付费机制不但对医院医保支付上限进行控制,也增加了医院的医保拒付风险和坏账成本。

在新医改政策下,政府将会更加注重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政府一方面会加大医疗投入,另一方面会加大对医院医疗经费合理使用的监管,同时医保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也必然会加大监督和检查的力度。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舆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监督作用,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院必将承受来自各方的多重压力,医院不仅要重视公益性,为了医院得到可持续发展,也要重视他的盈利性。在“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不变的前提下,如何控制成本、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不被扣钱、不赔钱,得到政府的政策倾斜,也是医院领导以及医院财务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二、新医保制度下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1、管理层理念陈旧对政策熟悉程度不足

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都实行了医保的即时结算,以体现公益、民生为主,不计算投入成本,只看当前短期收益,重视社会效益。医院管理者观念陈旧,对医保财务工作不重视,而财务人员又对医保政策掌握不足,忽视了医保审核的重要性和对医保基金运行过程的分析、管理、预算和控制,缺少全面预算,使每年的医保预算超过总控预算,影响医院医保资金的收回,造成大量资金流失,不利于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开展。

2、片面最求经济效益,财务指标定制不合理

有一些医院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使患者担负过多的医药费用,导致患者的不满和越来越多的社会负面舆论。医院只有宏观管理方式而缺少细节性管理,更缺少精细化管理指标,针对部分医院科室诊治患者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检查、开大处方、滥用药物、不规范治疗等问题需要合理的财务指标进行控制和约束。因此,医院要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加强医院的流程改善和成本控制,制定合理的财务指标引导科室降低成本、增加有效收益。

3、财务分析能力差,没有健全的财务分析系统

大多数的医院财务人员的大部分工作体现在记账和报账上面,医院的财务收支状况往往只进行一些简单的财务处理,很少运用财务控制和预算对医院财务活动进行分析,这样会使得医院财务管理无法发挥出基本医疗的保障效用。从而导致医院财务不必要的浪费和资金的流失,使医院一直处于非正常运营。只有财务分析能够客观的总结出当前医院经营的实际情况,为医院的管理者提供更加具有有效及时性、科学性的决策依据,从而保障医保制度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4、医保基金的有限性与各社保结算方式多样性

随着新医保制度的发展,各类医保人数、种类的增加,医保的各种政策和结算方式也更加细致、完善。参保人员在医院成功的完成医保结算后,医院会根据不同的医保政策以及社保结算政策,由于医保和缴费基数存在着差异,参保人群的分配偿付比例、疑难病、单病种以及卫材拨付款等社保政策和医院的结算反面存在着不统一,这就为医院财务在核算和具体操作中带来了大量繁琐的工作。

三、提高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1、加强管理者对财务重要性的认识,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医院的管理者要认识到财务精细化管理对医院的重要性,认真评价医保是医院长远效益重要因素。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地位,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的长效机制。医保定点医院在不断的自身学习中应变医保政策的变化,提高财务人员对医保的认识,对业务流程的认识,定期进行医保财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全面业务管理素质,提高预算和管理能力,分析医疗活动、医保财务信息等相关研究,对医保的预算、审核、执行、控制等方面加强合理应用,调整不合理的支出结构,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走向核算管理、精细化管理,进而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对医院就医患者实行医保医疗,为医院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2、完善财务分析体系,加强医保财务预算审核能力

财务分析为医院未来的财务计划和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新医改政策,必须要明确医保财务核算内容,对医院财务进行合理的预算和控制,及时对医院收入变动情况和收支结构进行分析,对医保财务做出准确的预算及核算,为医院管理者得到国家政策性补助提供准确数据,赢得政策倾斜,保证医院医疗活动的正常实施。此外,医院财务人员应及时对医保垫付基金和社保回款基金比例情况进行分析、审核,结合资金的成本、收益、投入和产出,对医院医保各个账款交往业务进行核对,并在每月未对在门诊、住院产生的医保费用进行核算、报表统计,并对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和控制,及时了解医保超支情况,确保医疗资金的回收。经医保财务分析指标对其预算进行量化,将费用明细和扣款明细进行清算、确认,合理平衡内外部结余和预算控制,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使医院医保财务工作更具有科学性、监督性,促进医院医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提高医院财务信息化

医保制度实施建立在医院与医保中心的信息交换基础上,各种医保复杂的结算模式以及各种财务数据的提供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医保改革对医院信息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不但可以为医保提供医保数据,还可以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医院应该通过分析医保市场的特点,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科技含量,全面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医院的卫生资源效应,进而提高医疗效果和经济收入,使医院达到增收节支,良性发展的目的,医院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对医院财务精细化的作用,迎接医保改革的挑战。

4、加强分工合作,强化团队意识

医院财务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他不是单一、孤立的,必须加强统筹协调,让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一体,如果有一个环节没有实施好就会导致后面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在新医改制度下,财务精细化管理不但要统筹规划,还需要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通力合作,建立统一的精细化管理意识,了解医保制度对各科室、各指标的要求,最终建立团队协作意识,将增加收入和控制成本有机结合起来,对全场进行监控。不断的改进、完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净化管理的理念,也是医院财务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思想。我们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协调各科室,达到精确、协同和高效的运作,使医院每一个部分在医改的大潮中,都能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5、完善目标管理机制,营造积极氛围

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必须依靠医院的职工,员工在精细化管理中至关重要,让职工成为精细化管理的骨干,必须要转变人员的思想,依靠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高涨的工作热情来实现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目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激发全体人员的内在潜力,让员工参与管理,促进各个单位、部门,以及职工个人明确自己的管理目标和工作目标,使各级各类人员都能尽其所能,勤奋工作,这是医院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要适应改革带来的危机和机遇,必须要转变思想,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法。而达到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总目标,也必须摈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畏难情绪,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管理知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改变管理方法,把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建设工程深入下去。(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费结算管理科)

参考文献:

[1] 胡曙疆,何艳,张涛.新形势下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1(34):120.

[2] 孙永生,刘玉娥.加强医院医保资金财务管理浅析[J].商品与质量,2011(S3):172.

[3] 刘晓芳.加强医保资金管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J].经济研究导经刊,2012(36):90-91.

[4] 冯林林.浅谈医疗保险制度下的医院财务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8):20-21.

第4篇

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本质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通过运用管理方法和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的手段将工作各环节做到精确化、科学化,从整体上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医院要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从更深的层面加强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它是一种意识。即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应当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管理层要树立精细意识,把每件事都做精、做细、做好,在精细中体现人生的价值,在精细中展示管理水准。

其次,精细作为一种理念,体现在做事过程之中。精细无止境,只有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精细化管理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

第三,它是一种工作方法。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具体工作之中,依靠科学地、规范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目标管理、流程再造、精细作业等。

医院精细化管理实现的主要途径

要使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必须树立“精细”管理理念。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经济管理都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我院近两年来的实践经验为例:

1. 注重流程化管理,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医院实施精细管理首先要重视流程化管理,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提高服务满意度,缩短服务流程循环周期,减少病人等待时间,改进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综合效益。陕西省妇幼保健院总面积不足十亩,开设床位330张。近几年来,医院门诊量逐年攀升,2009、2010年医院门诊量分别为52万、56万,虽每楼层已设有多功能、“一站式”服务收费窗口,但门诊大厅依旧还是人满为患。为响应卫生部号召、缓解病人“看病难”问题,2010年我院率先在陕西省厅直属医院实施了“门诊就诊一卡通”系统。即来院首诊患者只要办理带储值功能的“就诊卡”,以后的诊疗过程就可实现实时“交费”。免去了多次往返收费处的烦恼。初步统计,按每患者平均缴费3次(挂号、检查、取药)测算,患者就诊时间可缩短47%。流程优化后,既方便患者又使门诊的人员流动现对减少;同年,我院又在门诊大厅增设两台自助办卡充值挂号机,2012年计划每楼层安装自助机,多渠道方便患者、缓解楼层拥堵矛盾。

2010年11月,实验中心合理安排科室工作,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力缩短各项检查的预约和出具报告时间,同时增设两台自助检验报告打印机,缓解了人工窗口的排队取单现象。在我院管理层不断换位思考下,围绕病人需要,从精细化角度出发,借助先进的电子信息设备,不断优化服务流程、逐步改善医疗服务的硬环境。

2. 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精细化管理强调标准化、数据量化管理。多年以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强调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前台”HIS系统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作为“以经济管理为核心”的医院运营管理“后台”系统尚未达到理想状态。近两年来,我院为信息网络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改扩建机房、安装新软件,实施医生工作站和LIS、PACS系统,目前正在调研、筹备中的无线工作站、移动护理也即将进入招标阶段。今年还计划全面完成临床路径、实现单病种管理;计划中的医生诊室工作数量统计系统,主要统计医生工作量、手术次数以及检查科室所完成的工作量,强化统计工作后,将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为院综合考评提供了依据,使我院精细化管理呈现出了新的亮点。

去年末,为配合今年实施的新医院会计制度,经多方调研、咨询,我们通过陕西省财政厅政府采购中心,实施招标了以经济管理为主线的医院运营管理信息系统HRP,以帮助医院管理者利用现代创新管理工具迎接新时期的挑战。

3. 细化财务管理,是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精细化管理中,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决策和未来发展。精细化财务管理涉及到几乎所有的财务活动,全面客观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能保证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对账簿设置、财务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及人员配备等重要环节给予特别关注。精细化财务管理还是一个非常严密的信息系统,内容涉及广泛,从会计核算到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整个管理工作出现偏离。要做好这些工作,只有将管理量化,借助数据化和信息化才能确保管理的科学性。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财务规章制度精细化。通过财务制度精细化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责任到人,使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医院规范管理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财务管理内容精细化。预算的编制、执行精细化;收支核算、成本核算、财产管理等内容,建立起集中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流程,要求财务管理从记账核算型职能向经营管理型职能转变;由事后的静态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算的领域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工作作风转变。

建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共享系统

目前,随着电子商务与医药专业电子商务网络系统(ERP)正在成为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构成部分,医院按照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建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共享系统,与医院各种收费以及药品药库管理信息系统和OA等互联互通、无缝对接,实现同步运行。财务信息系统不能独立于其他系统,不能在医院内形成一个信息孤岛,这样会缺乏会计数据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因此,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共享系统,做到“数出一门,信息共享”。引入信息化管理之后,财务人员从繁杂的核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分析中,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

财务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欠缺

会计信息化运行好,必须要有一套较好的、较系统的财务软件,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操作人员)。目前大多数医院的会计人员只是接受了简单的会计电算化培训, 在后续教育培训中,涉及到计算机与会计结合运用、会计软件操作的课程又很少,使得财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水平普遍较低,难以适应工作需求。

2. 会计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第5篇

[关键词]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精细化管理;预算管理制度

1引言

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存在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作用难以发挥、预算管理力度不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使其财务精细化管理效率和质量有所降低。本文主要针对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不足之处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具体分析,旨在不断提高民营医疗机构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对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的完善,并促进民营医疗机构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2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精细化管理概述

2.1民营医疗机构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工作作为民营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基础环节,能够保证该机构资金的合理运转,同时也是内控体系中的关键内容。而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由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流程等组成,如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政策需要与国家相关财务制度相符合,以保证该工作的作用能够真正发挥出来。民营医疗机构不断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便有助于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效率低、工作负担重等问题,从而给该机构创造更高的综合效益。

2.1.1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方式不仅影响到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还使得财务管理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同时也会增加该机构在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投入量,影响到其最终经济效益。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方式能够提高民营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和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不断促进自身业绩的提升。

2.1.2有助于民营医疗机构运行效率的提升

民营医疗机构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是该机构财务部门的主要任务,且需要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保证该管理方式顺利推行。这就能够带动民营医疗机构中其他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发展,保证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进一步提升民营医疗机构整体的运行效率。

2.2民营医疗机构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在进行财务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方式的可行性有所缺乏

在我国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市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时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案和流程,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不断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可行性。但目前,我国民营医疗机构还存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该机构未从自身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来完善机制,从而使得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缺乏一个稳定的指标,且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也得不到有效的约束,从而给机构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2.2.2以会计核算为主,财务管理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民营医疗机构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投入力度较大,相关工作人员的配备和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较为完善,会计核算标准也较为严格,使得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但目前,很多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大多为医疗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对机构内的财务管理并不熟悉,对财务人员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资金收付等业务上,财务管理方式仍会受到传统粗放型管理方式的影响,甚至还存在着机构管理层人员带头违反财务管理要求的状况,这就增加了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难度。

2.2.3预算管理制度的缺失

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严格预算管理制度作为依据。但目前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在预算管理制度的设立层面上并不严格,预算执行力度也较小,这就使得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运行负担加重。在预算管理层面,民营医疗机构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并不严谨,相关参考数据也不完善,对于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对后续预算执行、评价等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而在预算执行层面上,民营医疗机构并未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导致预算执行与预算方案出现偏差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进一步导致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精细化管理支撑力度的不足。

2.2.4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行各业之中,民营医疗机构也不例外,其不仅能够提高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整合效率,为相关工作人员减轻了很多负担,还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业财融合”。但目前,很多民营医疗机构内部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导致业务信息、财务信息难以及时共享,这就导致该机构的管理层与财务主管部门很难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如此,民营医疗机构对财务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也不高,导致先进硬件设施较少、软件开发力度不够,使得该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且民营医疗机构也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高,财务管理团队的信息素养较低,这也不利于财务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的提高。

3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的方法

3.1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实现财务人员管理、流程的精细化

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保证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不断完善财务精细化管理机制,民营医疗机构需要从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变化趋势出发来健全该机制,同时也要充分参考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见,以保证该机制能够真正落实下去。这便能够提供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一个统一的指标,且保证相关财会人员做到有规可依、违规必究,从而给民营医疗机构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作用的真正发挥。同时,民营医疗机构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也需要注意财务岗位的合理设置、人员的精细化管理及业务的流程等,主要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参与民营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为该机构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人员管理主要采用会计委派制度,这就需要民营医疗机构能够对财务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审核与认证,并需要对人员的调换制度进行监督管理,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是民营医疗机构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对财务岗位进行精细化管理,需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与任务,并进行定期考核;三是民营医疗机构需要对财务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将每个流程、环节都制定相对应的操作制度,实施检查,并纳入考核制度。

3.2在做好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加深财务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民营医疗机构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与全面有效的财务精细化管理脱不开关系,科学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基础,财务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是关键。首先,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与方式,如通过对经营数据信息的有效处理与分析来向管理层传递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挖掘原因,以为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者进行经营决定调整和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有效帮助其规避经营风险,真正促进财务管理工作作用的发挥。其次,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各部门负责人的联系,了解各部门业务的重难点,在部门管理上积极采用部门核算带动相关负责人在追求业绩的同时能够兼顾成本效益的原则。最后,需要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全体工作人员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意识,并实行完善的绩效激励政策,不断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纵深发展。

3.3确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预算编制的层面中,民营医疗机构需要注重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不断扩大自身的预算管理范围,使其能够包含机构经营管理业务的较多层面,并严格根据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要求而不断提升预算编制方案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流程。同时,民营医疗机构也需要注重预算编制工作科学性的提高,如其需要在编制之前对自身发展情况、市场情况及宏观经济状况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严格结合机构自身的资产规模和发展实际,以保证预算编制工作能够真正落实下去,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战略性。而在预算的执行层面,民营医疗机构需要加大预算执行力度,注重对该工作的考核与监督力度,以保证预算执行能够严格按照预算编制方案来进行,并在其出现偏差时能够及时发现并找出原因,以为民营医疗机构减少损失。同时,民营医疗机构的精细化管理也需要加强对现金流的管理,实现对资金流动的实时监控,不断提升资金使用率,促进财务精细化管理在监控层面上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

3.4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其精细化管理水平

财务中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民营机构发展的必然,该机构在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时,需要从精细化管理人员出发,对其进行定时培训与考核,如从数据的分析、处理、整合等多方面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促进财务精细化管理团队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不断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同时,民营医疗机构也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注重硬件设施的引进与软件的开发工作,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4结语

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对于民营医疗机构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真正落实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民营医疗机构需要注重相关机制的完善,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与监督制度,以保证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同时,民营医疗机构也需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断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加强预算编制力度、预算执行力度,促进预算管理工作作用的真正发挥。不仅如此,民营医疗机构需要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大资金投入量,并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定时培训,不断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从而为民营医疗机构创造更高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雒敏.风险投资进入民营医疗机构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9).

[2]王晴,赵宏婷,刘丹,等.民营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漏报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0(8).

[3]毕兴全,王晓华.威海定点民营医疗机构价格管理情况调研[J].中国医疗保险,2020(5).

[4]王卫东,降春雷,张志樑.介休市民营医疗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山西财税,2016(11).

第6篇

一、引言

近些年,物业企业发展迅速,数量大幅增长,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其实施精细化管理变得十分必要。首先,外部环境的变化迫使物业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行业趋同性增强,而专业化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出路,面对市场供需双方的双向选择,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成为物业企业发展的新主流,科技飞速发展,为智能化的物业管理提供了便利,微利时代来临,使得精细化管理、深化服务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其次,从物业企业内部发展来看,内部环境的压力是促成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原因,它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执行力,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有助于企业控制成本、增加利润。在这一背景下,文章探究了内蒙古物业企业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切的对策。

二、物业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一)服务质量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物业服务的实质,就是物业服务企业追求企业运营管理的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高阶段修炼,强调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都要注意对细节的观察和把握,物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从策划到实施都要细致入微,始终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

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物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使之管理层逐步意识到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和深远意义,以及精细化管理对改善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的推动和规范作用。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力图使组织、个人、环境三者成为有机整体,注重突出个人能力及组织功能开发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性,使管理过程的力量和作用在协同中实现放大,由整体增长和发挥系统的效能。

(三)企业成本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还可以加强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控制,在目前人工成本高涨的情况下,一个实现管理精细化的企业,一般都能够把成本控制到最优,因为管理的精细化能够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把可以省的钱都省下来。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精细化服务管理战略,归根结底是为了能够做到精心服务,讲究细节,降低成本,持续提供让业主满意的服务。

三、物业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路径分析

(一)服务质量管理精细化

1.将物业服务纳入科学量化管理

科学的管理要求有科学的计量,目标的制订、工作业绩考核,需要通过具体数字来进行量化,“差不多”、“大概”等字眼应在工作中尽量避免。服务计量精细化,关键在于服务产能计量精细化、服务耗材计量精细化、服务采购成本精细化、服务管理效率计量精细化。计量是改进的基础,没有历史计量数据的比较,服务管理改进与服务成本改进控制就没有了参照物。

2.具体管理实施方案的细化

无论是整个物业服务公司精细化管理的推行,还是单项成本管理方案推行,都需要做好预案,精心规划各个步骤。方案执行必须把握好三个环节:强调反馈、严格检查、兑现奖惩。反馈以敦促其主动性,检查以督促其执行力,奖惩以强化其内驱力。制定服务质量考核办法不仅要考核细化数量与质量,还要考核物业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细化质量效率和过程服务优劣;不仅要加强系统内部考核,也要注重业主和社会各界以及主管机关的评价,形成长效考评机制,推进物业管理精细化、科学化。

3.细化管理服务的基础是规范化

结合物业管理实际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则更有利于物业管理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物业管理企业需要对管理服务的目标、操作规范、运行程序、考核标准、人员和组织、成本控制、改进跟踪等所有管理服务环节、流程、标准进行准确、科学的细化和量化,力求覆盖到每一个管理和服务过程。

(二)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

1.培养精细化管理意识

要培养员工的精细化服务意识,物业服务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引导,如可以组织员工到精细化物业服务做得非常好的物业公司去学习高水准的物业服务和精细化的待人处事习惯,了解精细化服务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培养员工的精细服务意识。另外公司要建设一种好的精细化服务理念,用理念来引导员工的服务行为。最后可通过奖惩分明的的考核方式来激发员工追求精细、实践精细、崇尚精细的意识。

2.提升员工素质

中小物业管理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有针对性的内部培训体系。针对不同职位的员工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如,保安、保洁等一线操作员工应当强化各项规章制度、岗位技能及职业道德;客服与中层管理人员应当接受物业管理政策、法律法规、服务礼仪、人际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高管人员应当接受企业的战略管理、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创新意识方面的培训。

3.建立监管的组织机制

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区逐步严格实行物业服务企业准入制度、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升级公示制度和资质降级淘汰制度,逐步整顿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秩序;积极推进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例如,呼和浩特市2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项目全部进行网上公告,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达到100%。

4.建立各级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

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要建立各级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同时,还发挥各类学会或协会的监督和管理优势,对高级的专业管理人才进行严格的考核与筛选,从而设立高素质、高水平的物业管理队伍,为物业管理行业的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政府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要减少对物业管理公司工作的干涉,而采取民间组织或物业管理公司互相监督的体制,使各个物业管理公司在竞争中协调发展。

5.建立员工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的措施与手段也应该多样化和具有针对性,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并重。在物质激励方面,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薪资形式,如工资、奖金、红利、利润分享、股票分红等,完善社会保险与福利待遇,绩效工资与岗位工资相结合,把员工的薪资和企业效益、个人业绩结合起来;在非物质激励方面,企业要关注员工心理需求的满足,帮助员工获得工作成就感、能力提升、自我成长,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决策,提供晋升平台,关心尊重员工,为员工营造一个融洽的团队工作氛围。通过利用非物质激励,弥补中小物业管理企业物质薪酬竞争力相对较差的劣势,吸引并留住人才。

(三)企业成本管理精细化

1.落实成本核算工作

成本核算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物业管理企业对成本的预测、核算、分析等的控制,还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和经营决策,同时实现对本企业成本计划执行状况的监查和分析,以便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有效的管理,并通过对成本管理的评价探讨如何改善企业的经营,降低企业的成本。因此,各物业管理企业一定要注意重视和加强自身的成本核算。

2.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是指由一系列预算构成的体系,它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公司全体员工参与,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全部内容的预算体系。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了解家底,有效调动和分配资源,把握机遇,争取主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认为,企业在编制预算时精打细算,最有效地配置好企业的各类资源,才能从源头上降低成本费用,改善资金流,最终能达到提高经营质量的目的。因此内蒙古物业公司很有必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汪智汉,宋世明. 我国政府职能精细化管理和流程再造的主要内容和路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13,06:22-26.

[2]刘伦,龚永国. 商业银行成本精细化管理路径[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02:79-80.

第7篇

创新是现代企业在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企业的创新既体现在适应市场变化的创新,又体现在结合自身实际对管理模式和环节的创新。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创新的作用已无需多言,但是如何在企业内外部进行创新,以及创新的方向在哪里是企业长期关注的关键问题。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内部管理需要和外部市场环境变化,需要不断地对自身制度模式进行完善和补充。对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论是管理上的还是生产经营上的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并根据问题发生的原因从制度本身进行修改,这种科学管理的工作态度使企业在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等各环节都处于主动。致力于发现未知困难、解决已知麻烦,在管理和生产过程中追求创新,求新求变,以期更好的适应管理的需要,紧跟市场的步伐,使企业管理在整体上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态度,促进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应该说,精细化管理理论很好的回答了企业如何创新和向何处创新这一困扰企业的问题。因为精细化管理的动态考核制度的存在,使企业自身在管理领域实现了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审视和实时纠偏,在保障企业生产管理各环节长期稳定高效的同时,及时查找和发展企业发展各个过程中的问题,并结合企业实际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革。企业的任何改革措施在精细化管理体系中都可以迅速得到验证和实践,有助于企业进行主动的微观的调整和积极的宏观的改革。

二、精细化管理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有助于增强企业生命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髓,是一个企业价值追求的核心体现,什么样的企业就会诞生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员工的关系是双向的,员工既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企业文化的受众,现代企业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现代管理学认为,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建立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人力资本再生产的过程不再是单纯的资源消耗,而逐渐变为投资。对人力资本再生产的投资已经逐渐成为企业投资的重要部分,企业文化的植入不但是人力资本再生产的起点,也是人力资本再生产的关键环节。在细致科学的岗位分工和考核规则下,企业发展的好坏取决于每一名员工的实际工作成效,每一名员工的工作都在考核制度的指引下直接与现实经济利益以及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精细化管理语境下,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个人发展高度统一,员工个体与企业之间可以较为容易的达成利益共识,使企业成员员工在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强大支持和归宿,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统一,从而产生积极健康的企业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使企业文化成为全体员工个人追求的统一,进而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有效促进企业文化传播的同时,极大的增强员工的执行力和能动性,进而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三、精细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增强企业向心力

以人为本指的是尊重人、重视人、发展人,企业的以人为本指的是实现企业和员工关系的和谐统一。正如前文所述,精细化管理理论针对的是企业的各个生产和管理环节,目标指向是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及其对应岗位,是一种从单一员工角度出发的管理理论,这一理论建立模式可以很好的增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联系,为企业和员工实现各自的价值追求提供了一种可能。精细化管理自诞生之初就是以定位每一名员工为目标指向,在设定管理细则、考核规定和岗位职责的过程中,都充分考虑到了每一名员工的所在岗位为企业发展所能发挥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精细化管理更多的体现出了对员工个体的人文关怀,使每一名员工在其所在岗位上所付出的劳动都得到了企业的尊重和重视,使企业的向心力大大增强,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和管理标准,又将这一尊重和重视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和经济利益紧密相连,进而更好的增强了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使企业员工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企业的主人,有效地增强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员工的劳动价值最大化。

四、精细化管理依托完善培训体系,利于打造学习型企业

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运行中的关键环节,员工人力资本的再生产是企业健康长期发展的核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步由资源占有型的竞争向人力资本再生产的竞争转变,因为人力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不遵循边际递减原则,因此对员工的培训成效在某种程度上讲将决定企业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产出情况。精细化管理依靠的是企业在制定完善的标准流程后对员工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实现过程的可追溯和结果的可追踪,实现这一目的对于员工而言需要的就是完善健全的员工培训制度。对于员工而言,完善的职业生涯培训计划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互为表里,员工通过接受企业培训完成职业化过程,实现企业和员工之间在制度层面的沟通,对于企业而言是完成了企业文化的传播,对于员工而言是掌握了在企业生存的基本原则实现了自身价值的预估。

第8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 业务财务一体化 设计 实现

中图分类号:F8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228-02

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险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这不仅是对业务数据、权益记录的要求,也是对基金数据、资产记录的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产生了“两张皮”的现象,造成业务财务数据口径不一致、核算细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同时,经办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财务系统中录入凭证信息。因此,使用技术手段实现业务财务数据的衔接与共享是实现社会保险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1 现状和问题

1.1 业务财务数据不一致

目前大多数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业务财务剥离的方式,业务经办系统由开发单位根据地方业务需求定制开发,财务系统则一般是选购成熟的财务软件,两者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人工录入模式,因此业务和财务数据很难保持一致。

1.2 业务财务数据无法联动

由于两个分离的系统无法做到业务财务数据的衔接、联动,当业务经办需要财务联动数据时要在业务系统里开发相关财务查询程序,数据来源由财务系统定期导入系统,数据延迟是不可避免的,且需要的数据种类较多本地化开发工作量较大。

1.3 统计分析困难

各经办机构财务应用软件种类多、平台不一致,接口处理不统一,不同的财务数据间互相孤立,数据收集困难,无法实现上下级数据交流,无法进行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困难。

1.4 财务对账复杂

经办机构财务部门跟财政部门,银行部门,地税部门,审计部门进行数据交流、对账时,由于目前业务财务“两张皮”的状况使得对账工作变得复杂甚至无法实现。

2 解决方案

2.1 业务系统中建设财务收付确认功能

财务部门将委托银行托收、扣款、两定结算或待遇发放的数据进行复核确认,可根据银行回单在业务管理系统中进行实收实付的确认。

2.2 接口方案

业务系统在完成实收实付确认后,产生财务核算所需的业务原始数据,并将实收实付数据存入中间表,财务接口系统可接收此中间表的业务数据,转换为财务凭证数据并向财务系统传递,财务人员在财务系统中审核财务生产接口产生的凭证数据,使得凭证生效,完成记账过程,并向中间表返回凭证编号等信息供其他业务使用。

2.3 基础数据统一

统一基础资料设置:基数数据设计符合社会保险业务和基金财务有关规范和要求;指标体系设计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结构通则》、《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业务部分》;统一单位和账套,统一科目体系。

统一数据规范:基础数据分类管理分级控制,基础数据管理组件按照平台、主管单位、基层单位和账套四个层次对公共基础数据进行管理。

2.4 整体架构图(如图1)

3 功能设计和实现

3.1 功能设计

根据业务需求分析,财务生产接口系统功能设计为4大模块,如图2所示。

3.1.1 账套信息设置

该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建立生产接口软件与财务管理系统的连接,配置需要连接的财务账套。

3.1.2 转换方案管理

该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设置业务数据转化成财务凭证的转换方案。即根据业务类型,定制接口中间表数据与要生成财务凭证数据的转换对应关系。通过指标对照关系,配置数据库字段之间的转换规则和条件,包括业务类型和凭证模板。

3.1.3 生成凭证

该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调取中间表中符合条件的业务数据,将原始业务数据转换成财务生产接口中的临时财务凭证。记录业务数据转换为财务数据的全部过程及相关信息。

3.1.4 凭证管理

该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调取转换后的财务凭证信息,对已经转换生成的凭证进行回退到业务数据、作废、传递到账务管理系统等操作,向财务系统中生成真是的财务凭证数据。

3.1.5 工作组管理管理

该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配置操作人员的工作组,配置工作组权限。

3.1.6 操作员管理

该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新增、修改操作人员信息,设置密码等。

3.2 详细设计

3.2.1 基础数据统一

财务生产接口系统将业务接口中间表数据与要生成财务凭证的数据进行转换,转换为财务管理系统中统一的单位和账套,统一的科目体系。

3.2.2 业务财务一体化

业务系统将实收实付数据存入接口中间表,财务接口软件将接口表中业务数据通过方案配置转换为财务数据,财务系统审核凭证数据、记账后回写接口表(供查询、内控使用)。生产接口原理如图3所示:

3.2.3 精细化核算

账务处理系统可实现审批权限控制,凭证预算控制,大额基金控制、财务科目、凭证辅助核算,支持凭证交叉核算。丰富的账表查询可实时了解单位明细账,单位类别明细账,人员明细账,缴费类型明细账等账务相关信息,实现财务精细化核算。

3.2.4 预算决算一体化

基金报表系统可根据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基础数据经过提取汇总生成劳动保障部门标准的报表数据,即时了解基金预算指标余额,预算指标明细账,此外,考虑经办人员操作工作量,基金报表系统内嵌上报统计财政决算报表功能,实现基金预算决算一体化。

3.2.5 基金综合信息查询

综合信息查询可满足不同层次统计要求,日常账表查询可满足核算层次要求;跨单位查询、统计、分析、预警可满足管理层次要求;跨系统、跨数据库整合信息可满足决策层次要求。

3.2.6 票据管理

票据管理系统可实现票据实物管理及单张全生命周期跟踪,主要功能有票据入库、作废、报销、领用、核销、收回等。

第9篇

关键词:后勤管理;精细化;目标控制

中图分类号:X79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262-02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运用精细化的手段,实现组织活动各要素和组织目标高效精确的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活动,是近年来备受中国理论界关注和企业界力行的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体现在所有工作中,需要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过程,要全局统筹、突出重点、互相支持。后勤精细化管理是后勤管理的必然趋势,目前后勤管理已经到了非从粗放型管理过渡到精细化管理不可的地步,不然,以现有的后勤管理水平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科研单位对后勤各项保障工作的要求。

科研单位的后勤工作既与其他单位的后勤工作有共同之处,又有自己的特点。科研单位的后勤工作是科研工作的有力保障和支撑,是科研工作顺利完成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之一。研究所后勤精细化管理就是面向职工、面向科研工作的“柔性”的精细化管理,以达到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得到更高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为科研工作提供好各项后勤工作支撑与保障。后勤精细化管理涉及到水电维护、卫生、绿化、房产、总务以及职工食堂和单身职工宿舍等各个方面,由于篇幅有限,无法在此展开论述,本文只是从科研单位后勤管理中的目标管控、绩效考核、成本控制和安全管理等几方面进行浅述。

一、后勤管理的目标管控

后勤工作的目标管控应该分为:用工管控、财务及采购管控、物资管控及项目管控。

用工管控指后勤各部门对各岗位临时用工的计划和合理安排。现在各单位人事部门对下属各部门的临时用工都是事先计划、审批,严格控制临时用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安排用工确实是后勤比较挠头的事情。后勤事务庞杂、烦琐,很多事情属于突发,无法在事前做出临时用工的计划安排。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根据每年后勤的工作特点,需要在事件发生前有未雨绸缪的本事。比如,每年雨季,由于突发的大雨,可能会造成部分低洼地段出现积水,需要紧急抽排水,就要紧急安排防汛沙袋。这些事情既是不可预的,也是可预的。在每年的雨季,都会有一两次突发的大雨,所以在每年制订临时用工计划时,均应计算出合理的防洪排洪用工安排,作为常态预算出现,这样就避免了无法临时安排用工的情况。当然,也要和相关人事劳资部门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

后勤的日常工作中,有许多需要定期及临时采购的,如水电维修配件,有些是需要定期更换的,有的是临时故障需要突击购置的。这就要求水电维修部门要根据业务的特点,合理提出每年的购置计划,包括定期更换与临时突发抢修的。根据设备使用的规律,哪些部件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故障应该是有规律可寻的。

同样的道理,后勤的物资管理也存在事前的目标管控。小到一个垃圾袋,大到一个大型设备,每一样东西都有它合理的使用寿命期限,都有它合理的使用场所。大中型设备要有台帐可查,要有专人负责,低值易耗品的领有要有正常的领用申请、审批,相关库房要有严格的进出库手续。所有物资无论巨细,均在后勤管理人员的掌控之中。

项目管控是指在后勤工作中,因为工作需要向上级部门申请的专项项目的管理监控。比如,专项防水工程、专项维修工程等等,均有事前工程预算及始终工程监督和时候工程的验收和决算的程序。专项项目应做到专人专管、专人负责。

二、后勤管理的绩效考核

后勤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有它独特的地方,它不像企业里生产的绩效考核一样,有经济效益的硬指标,而是指它产生的功效效益。比如,突发水管爆裂,经过连夜抢修后,及时恢复了办公区及家属区的供水,将损失降到最低,这就是它的绩效。办公大楼的卫生保洁保证了办公大楼整洁的办公环境,这也是它的绩效。后勤各项工作之间千差万别,但每项工作都付出了工作人员辛勤的汗水。对研究所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就是后勤工作的工作成效。

后勤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就是考核在某项工作后,其是否达到了在维修前、完成前预期的效果,是否符合提前设定的目标要求。如未符合要求则责令该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及负责人继续进行补救,直到符合要求、验收通过。因此,后勤部门应该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办法,以便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后勤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和其他领域的工作一样,后勤工作也必须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管理,杜绝在工作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漏洞。杜绝使用粗制滥造的产品,以免给以后的工作埋下不安全的隐患;也要避免出现购买产品质量过剩的现象,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

在进行项目经费预算及材料采购中,凡是涉及到价格、资金使用的,都必须事前进行精细预算、严格审批、事中两人以上共同采办、事后认真验收,严格控制各项成本,避免虚报、虚列和其他违反财经法规的事情发生。同一种功效的产品,在前期市场调研中,起码要有2—3中同样产品供有关人员进行参考,优中选优。

对后勤的各项专项工程,成本控制也相当重要。在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该控制的成本也必须要进行控制。严格按照专项资金拨付时制定的资金用途使用,做到专款专用。

四、后勤管理中的安全管理

国家安全主管部门每年都在强调安全问题,可是每年各地的安全事件总是屡禁不止,那滴血的伤亡数据总是令人触目惊心。后勤工作中,涉及到的安全生产的方面非常的繁杂,更是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即使各部门最大限度地进行事后弥补,尽量对伤者亡者家属补偿,也无法挽回已经造成的各项损失。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就把各项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安全事项的事项预案,胜于事后弥补千倍万倍。

各项工作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各项安全事项做到专人负责,专人检查,不因繁琐而懈怠,不因重复而偷懒。各项外包的工程也要过问乙方有无相关安全措施、安全防范方法,有无及时购买相关的商业保险,把安全的隐患及相关的连带责任降到最低。

后勤服务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它告别了过去后勤的粗放式管理,引进了现代企业中先进的目标管理的模式。今后在人员、资金及各项工作上均需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需要专人负责。同时,也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认真总结归纳,不断提高后勤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为国家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高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