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科学技术研究

时间:2023-08-24 17:14:47

导语:在科学技术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学技术研究

第1篇

第一条为加强对山西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科技研发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研发资金为省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共同管理,省科技厅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条科技研发资金的支持对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优先支持具有较强自主研究开发能力的科研机构(包括转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其中用于软科学研究计划的科技研发资金支持对象还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团体。

第四条科技研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合理安排、讲求效益的原则,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专家在管理与决策过程中的评议和咨询作用。

第五条科技计划管理部门要按照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建立项目库,加强对科技研发资金的管理。

第二章支持方向

第六条科技研发资金是山西省财政为支持科技创新与发展,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资金。主要支持方向是:

(一)科技攻关计划。紧密结合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支持重大共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形成和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为产业结构调整、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础研究计划。包括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和青年科技研究基金计划,以解决经济、社会、国家安全以及科学自身发展中的重大的基础性技术理论为主导,突出国家发展目标与科学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促进科学的原始性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培养和造就优秀的科技人才。

(三)科学技术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围绕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通过支持科技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研究与开发及相关培训等,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包括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科技成果推广(含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计划。

星火计划。主要支持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开发和应用,支持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农村区域和城镇科技发展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建设和相关科技培训。

火炬计划。主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开发和应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培育和发展,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科技成果推广(含新产品)计划。主要支持重大共性和社会公益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建设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服务体系;支持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对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科技成果转化计划。主要用于支持技术上具有先进性、成熟性,经济上具有一定效益,对产业发展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体系建设。

(四)软科学研究计划。支持科技发展与改革中战略性、政策性问题研究,科技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研究,省内重大工程前期技术经济环境问题研究,全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问题研究,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服务。

(五)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围绕解决山西省经济、社会以及科学自身发展中的问题,密切跟踪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吸引海外专家,开展国内外科技人员交流和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与开发,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或基地,推进山西与国际的科技交流。

(六)其他。支持除上述科技计划之外,经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确定予以支持的科技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其他计划或项目。

第三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各方的职责与权限:

(一)省财政厅

1.负责核批年度科技研发资金总预算及各科技计划年度经费预算;

2.负责核批计划管理费预算;

3.会同省科技厅审定并下达项目年度经费预算;

4.参与配合科技管理部门做好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的评估和评审。

5.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二)省科技厅

1.负责提出年度科技研发资金总预算建议和各科技计划年度经费预算建议;

2.负责组织项目预算的申报和评审(评估);

3.负责编制计划管理费预算;

4.负责审核安排项目年度经费预算并会同省财政厅下达预算;

5.会同省财政厅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项目组织单位

1.负责对项目申报单位编报的项目任务书及预算进行初审;

2.组织项目承担单位按项目实施进度执行预算,监督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匹配经费及其他配套条件;

3.按照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的要求汇总报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4.受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委托,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项目承担单位

1.负责编报项目任务书及预算;

2.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匹配经费及其它配套条件;

3.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4.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和科技研发资金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要求提供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有关财务资料。

第四章开支范围

第八条科技研发资金的开支范围包括项目费和计划管理费。

第九条项目费是指科技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差旅费、会议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人员费,指直接参加项目研究开发人员的工资性费用。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人员工资由财政支付的不得在资助项目经费中重复列支。

设备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必需的专用仪器、设备、样品、样机购置费及设备试制费。

能源材料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支付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的购置等费用。

试验外协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租赁费用、带料外加工费用及委托外单位或合作单位进行的试验、加工、测试等费用。

差旅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项目研究开发而进行国内外调研考察、现场试验等工作所发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

会议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组织召开的与项目研究有关的专题技术、学术会议的费用。

管理费,指项目承担单位为组织管理项目而支出的各项费用。包括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使用费或折旧、直接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相关管理支出。管理费占项目经费总预算的比例一般为5%。

其他相关费,指除上述费用之外与项目研究开发有关的其他费用。

鉴于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的科技研发资金在资金性质、用途、操作方式上的特殊性,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可以采取入股和债权投资等资助方式支持企业,探索科技风险投资的有效方式。

计划管理费,是指科技研发资金计划管理部门负责

管理和使用的,为组织科技计划和开展相关的全程管理工作所发生的费用。计划管理费由省科技厅负责具体管理和使用。

科技计划管理费的支出是在计划管理过程中开展规划与指南、项目调研、信息收集、项目评审、评估、招标、合作交流、监督检查、验收及绩效考评等工作发生的费用。一般包括:

专家咨询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支付给有关评审专家的咨询费用。

国际科技合作交流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出国及国外专家来晋考察、相互交流等支付的费用。

信息管理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书籍购买、资料印刷、文献检索、网络维护、信息交流、业务培训等支出的费用,以及各项管理信息建设所发生的费用。

评审评估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审计、评审、评估、招标、重大专项检查所发生的费用。

设备购置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用于计划管理工作必需的办公设备等购置费用。

能源材料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支付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等的费用。

差旅费,指计划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外出支付的住宿费和交通费。

会议费,指计划管理中直接组织的工作会、专题会和各类项目评审或评估会、招标会、验收会等以及参加的与计划管理工作有关的会议所支付的费用。

劳务补助费,指计划管理工作中支付的加班费、劳务费等。

其他相关费,指除上述各项费用之外发生的与计划管理有关的其他费用。

第十条计划管理费年度结余,纳入下一年度预算计划,继续按规定用途使用。

第五章项目预算的申报、审批和执行

第十一条各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时,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按要求编报项目预算,并提供相关资料。项目预算要求同时编制经费来源预算和经费支出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经费来源预算包括用于同一项目的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经费支出预算包括与项目研究有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十二条省直各有关部门、各市科技局等项目组织单位,负责项目预算的初步审查,按统一要求汇总后报省科技厅。

第十三条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或择优遴选有关科技评估机构,对申报的科技研发资金项目进行评审或评估。需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及其预算的,按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省科技厅根据评审或评估意见,综合平衡后,确定年度科技研发资金项目计划,经省财政厅审核后,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下达预算。经批准的项目经费预算一般不作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按项目预算审批程序重新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报批。

第十五条科技研发资金根据项目类型、课题规模及管理工作的需要,对项目按照成本补偿式和定额补助式两种方式给予不同额度的资助。

第十六条科技研发资金项目经费的拨付按财政预算资金拨付的有关要求办理。

第十七条科技研发资金项目由省科技厅和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各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项目任务书的要求落实匹配资金,并严格执行项目预算。分年度执行的项目经费预算,应当按照要求进行中期检查或评估,中期检查或评估结论作为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调整项目预算的参考依据。

第十八条科技研发资金形成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九条未完成项目的年度结余经费,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项目的结余经费,用于补助单位科研事业发展支出。

第二十条项目因故终止,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项目管理的有关程序报经省科技厅批准后,将剩余经费归还原渠道,剩余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第六章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和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并对项目经费实行单独核算。

第二十二条项目组织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送年度经费使用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的总结报告,并由省科技厅汇总报送省财政厅。

第二十三条项目完成后,应当按照要求进行项目验收或鉴定(评审)。在项目验收或鉴定(评审)时,项目承担单位除提供有关验收或鉴定(评审)报告外,还需提供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总结报告和项目完工决算表。项目验收委员会成员中应包括财务管理人员。

第2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应用;研究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内容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由电子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两大方面构成,其中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是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对电子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掌握,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有一定的掌握。具有熟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学生能快速的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对现代技术的发展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电子信息产业等方面具有促进发展的作用。通过学习培养出具有高精尖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也是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高等院校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有电子信息技术、图像传输和处理、无线通讯等各类型的专业,不同专业的学习也能培养出不同类型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

除了上述涉及到的内容以外,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还包含了对电子本身的运用规律、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分析、电子和光电子材料、电子器材等相关内容。其中电子的运用规律是电子信息科学教育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它包含了对电子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等研究。熟悉掌握电子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能有效的帮助人们理解和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并通过一定的方法研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同时熟悉相关技术和了解掌握电子信息能促进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

1.信息通信网络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依靠的是信息网络数据传输和控制,是信息网络通信行业的一个基础,通过设计不同的数据传输端或传输设备,能有效的电子信息的发展。电子信息网络通信将信息终端相连,使其通过信息数据的传输形成巨大的信息网络。信息网络的基础就是通讯网络,通讯网络主要是利用电子设备实现信息的连接和数据的传输及处理。生活中常见的手机、pos机等都是使用电子设备实现网络信息的传输。电子信息技术能有效的促进和保障电子信息传递和传输。

2.互联网的应用

互联网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目前已基本上覆盖全球,成为互联网的新时代。同时人们也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相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互联网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主要支柱。现阶段的互联网时代实际上是一种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形式布局,大部分的行业是以互联网作为行业发展的工具,利用电子设备和电子信息技术处理相关行业数据,促进行业的发展。例如物流等网络技术就是物流行业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物流数据实现管理的一N形式。利用电子设备和电子信息技术创建出互联网模式,对传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有动力,改变了传统行业受到的地域限制和销售限制,为传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保护民族传统工业的发展也有良好的作用。

3.工业产业应用

现代工业产业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的现代化和自动化生产,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实际上就是对工业产业中的手工制作以电子信息设备和机械代替,形成大机器、大作业的生产方式。通过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原有的手工生产转变成机械生产,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提高了工业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促进了工业产业实现最大利润化的目标。目前在工业控制领域内,使用的机械加工、智能仓库等都是依靠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的,这些也是自动化的基础。在机械自动化的基础上将电子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创新出更多能满足行业自动化生产需求的设备,利用电子控制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设备中的电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实现各种工业设备生产的自动化,同样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4.汽车电子应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到汽车电子行业中主要体现的功能是对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输出等。目前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出能对汽车发电机继进行智能化控制和操作的设备是汽车电子发展的总体趋势。在汽车电子信息系统中,温度、压力传感器等电子设备都是构成网络传感结构的主要设备,它能较好的为汽车的发动机提供电子控制单元,为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情况记录下各类信息数据,通过想用的算法实现各类型的计算工作。同时,中央喷射器等执行部件逐渐完成各类下达的指令,实现汽车的电子信息技术化,促使汽车更加智能化。

5.医疗行业应用

利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实现医疗发展的先进性管理已经成为医疗行业的发展的主要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不仅在管理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应用与手术治疗中,通过电子信息技术与科学实现手术进行展情况的观察,实现手术记录。部分手术的设备仪器例如医学影像数字化技术、临床检验、数字化技术等都是采用电子信息设备实现医疗手术。在医疗的发展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对医疗管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大部分的医院都使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开设相关的电子病例,采用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方便查询病例,同时也方便对病例的储存。

6.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在现代工程管理中,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可以实现对工程的计算和管理,通过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随时可实现对工程的预算和运行管理。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会使用到一些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这不仅能有效的促进工程管理的效率,同时还能加大工程管理的范围,更加充分的体现出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

3 结束语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了解其巨大的作用,才能更好的更新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实现更加适应现阶段发展的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周贤.浅析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应用[J].数码世界,2016,11:28.

[2]恽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科学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3:88+90.

[3]陈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6,19:256.

第3篇

示范教学法是有目的的以教师的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地掌握必要的技能。不是任何教学内容在任何时期都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法,一般来讲,主要适用于学习技能的初期,特别是学习一些基本技能的时候,在教师示范教学中不刻板地重复课本教例,而是很注意灵活变通、合理操作,使学生不满足于现成方法的模仿,注意激发他们创造性的学习。也就是说在示范教学中要配合其它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模仿学习中尽可能应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和探索新情景等心智操作,以克服示范教学法的保守性。讨论式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甚至包括进行适用于讨论式教学的教材的编撰),学生经过课前预习思考,在课堂上经由教师引导就某一问题发表见解,教师就讨论结果作一定总结,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探寻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信息技术课本中的一些知识都有所涉及和了解。这就使的教师授课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甚至是产生厌学。该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学内容的导入很重要。而情境导入是不错的方法。教师在上课时常用幻灯片、录音、课件、视频和图片等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游戏导入。比如对于健盘的掌握和练习。就可以利用已有的打字母游戏或是教师自己设计一小款打击游戏,让学生在玩的同时也掌握了健盘的功能。竞争导入。教师可以设置单元小结竞赛。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作品,并评比结果。比如对于WORD文字处理这一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份报纸,并且打印出来,让其它班级的学生对于认可的报纸签名投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让学生有了竞争意识。故事导入。在布置教学任务时,教科书上的任务学生一般理解了任务分析后按照操作步骤就可以掌握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再重复一次,学生就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了。所以,教科书的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完成。在课上教师要采用新的任务。这个任务不能生硬、死板。而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就可以将任务布置的合理而随情。比如在讲FLASH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个生动而且简单的小故事,再让学生用程序把这个小故事展示出来。每个学生对故事的演绎不同、侧重点不同、展示的方式也不同,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FLASH的应用了。表演导入。对于直观能动的事物,学生的接受能力更强。教师让学生自己或学生合作或师生合作在课前准备一小段小品(时间控制在3分钟),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的灵感,设计自己的作品。一次教师和学生表演了一个老板和员工因为一份工资文件而争吵的小品,然后让学生展示心中的想法。有的学生就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以记者的身份做了一份报道;有的学生就用FLASH软件把这个事件重新展示出来;有的学生用EX-CEL软件重新作一份工资文件模板;有的学生居然利用声音编辑文件自编自唱了一段歌……可见,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样事物的观点不同、展现方法不同,但是却同样的感兴趣。

3学生管理

现在的学生中好多都可以说是电脑高手,并且总是喜欢在同学面前展现。对于教师对学生机的控制和学生自认为很简单的知识很是反感,有时会对教师横眉冷对。而有一些因为家庭或生活区域的教育差异而造成的个体差异的学生,却对计算机的控制欲不高。因此,教师要正视、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教学,开放式教学,找到交和点,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现在的学生上信息技术课进机房时不带课本。学生们总是认为信息技术课是动手操作的课,有教师演示着操作,学生们跟着模仿操作就行。其实,学生们可以自己通过课本的表述,自己去摸索操作的过程有时胜过教师的演示。特别是一些信息技术学课题素语,学生可以通过课本得到更详细具体的解答。相对的,有的学生是看着教材的操作指导或是跟着教师一起操作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自己单独操作时就不行了。这就需要教师更加细心、温柔的疏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巩固基础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结语

第4篇

我国自解放以来一直用“科技”一词来涵盖科学与技术两个方面,包括在国务院下属部门中专管科学与技术的“科技部”以及许多单位中的“科技处”等等。毫无疑问,自然科学与技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也必须指出科学与技术虽然关系密切却又区别明显,在许多问题上还真不能混为一谈。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使用“科技”一词把科学和技术合二为一,也许是我国的创造。邹承鲁在1999年应《Science》编辑部邀请而写的“ScienceinChina”一文中,谈到了我国当前有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的倾向,而“科技”一词就是混同科学与技术所创造的专用术语。李醒民同志在“科学无”一文中(见《科学时报》2002年7月19日B3版)提到,这个词是有“中国特色”的。我们同意李醒民同志的意见,在我们多年国际科学活动中,也许除前苏联外,还很少见过别的国家有类似的提法。

科学与技术密切相关

科学仅指自然科学。科学和技术同样以自然界为对象,但严格的说,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自然,包括认识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剖析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物质,揭示主宰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大至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小至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都是科学认识的对象。不仅要认识其宏观和外观,还要认识其内部各个层次上的精细结构,运动特点及运动规律。而技术侧重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去利用自然,向自然索取,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标准的生活的需要。李醒民同志指出: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比科学的历史久远得多,某些技术即使在今天也完全可以脱离科学自主发展。但是时至今日,技术上的进步,总体来说基于科学的发展,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都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的出现,还必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新技术的发展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加、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在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中,原子核结构和DNA结构的阐明无疑都是名列前茅的。19世纪末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表明元素是可变的。20世纪初,用重粒子轰击破碎原子核弄清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这些方面的突破,影响了整个物理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领域也同样如此。生物学不仅研究自然界里所有的生物体,还要研究生命活动的各种表现形式,构成生物体的所有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在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揭示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构成生物体的物质,最重要的是蛋白质和核酸。生命活动主要由蛋白质承担,而生物体的遗传则以核酸为基础,或者说遗传信息的世代相传是依靠DNA分子的自我复制。1953年DNA分子双股螺旋结构的发现和阐明从根本上说明了这个问题。由于构成DNA分子的四种核苷酸之间有严格的两两配对关系,根据双股螺旋DNA分子的一个单股为模板合成另一个单股必然形成另一个和原来的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双股DNA分子,生物体的遗传就是这样实现的。这一发现改变了整个生物学的面貌,使生物学进入了崭新的分子生物学时代。

无论是原子核结构还是DNA分子的双股螺旋结构的阐明,都是科学家研究自然所得到的重大认识,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而且在一段历史时间内,并没有与技术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两件在科学发展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突破作用的发现,很快激发技术上的突飞猛进。正因为对于原子内部结构有了深入的科学认识,才有可能利用原子核分裂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为人类活动服务,发展成为今天的核能工业。而根据对DNA作为遗传物质基础的认识,在农牧业上培育和改良物种,在医学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大量疑难疾病,在工业上建立全新的基因工程产业。以上这些在技术上的发展,已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际上我们今天所享用的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所有重要技术成果,几乎无一例外,全部都来源于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如果把技术分为实验技术和生产技术两个方面,上面说的是科学发展对生产技术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实验技术对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没有加速器的技术,就不能进行许多重要核物理研究的实验。没有X-射线衍射技术,就无法测得DNA的双股螺旋结构。这两项属于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突破,就无法实现。如果我们纵观一个世纪以来的诺贝尔奖的历史就可以看到,以实验技术上的成果而得奖的,特别是在物理奖和化学奖方面,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包括2002年得奖的在质谱和核磁共振方面的贡献。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差异

虽然科学和技术如此密切相关,但二者毕竟有所不同,而且有本质的差异。科学以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为目的。虽然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但是却有它的不可预见性。具体的发展途径,哪一项突破在什么时间在哪个实验室出现,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突破,以百年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例,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获奖者从本人的兴趣出发而进行工作的,有的甚至是工作中偶然的发现,是原先完全没有预料的事情。而按照预定的计划,组织安排而最终获得突破的反而只是极少数。好像还没有哪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通过有目的的预先组织,精心安排、刻意培养而产生的。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由于它有了科学的根据,就可以树立目标,因此总体来说是可预见的,也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包括人力、资金和技术条件进行规划的。

建国初期所进行的“科学规划”(实际上是否应该说是“技术规划”)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原子弹爆炸了,火箭上天了,半导体工业建立起来了。但是这些技术成就,毕竟都是国际上已经实现了的,因此也是可以规划的,可以指日实现的。然而当时在科学方面的学科规划呢,由于不像技术方面那样有硬指标可供检查,就有些说不清楚了。当然我国的科学在解放以后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国际上的科学家也不是在原地踏步,与建国初期相比,我们现在和国际上科学先进国家的差距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这可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这一事实至少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科学是难以进行规划的。20世纪50年代的学科规划只不过是规划了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工作。回想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现实,有许多重要发展是当时没有预见到的,例如这几十年来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分支学科。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新发展而完全按照当时的学科规划进行工作,我们就会蒙受很大的损失,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1978年DNA双螺旋结构建立25周年之际,英国《自然》杂志记者采访克里克教授,要他预测到20世纪末生物学可能取得的成就。克里克回答说科学发展是不可预测的,过去的预言家大多是以失败而告终。他只是说,“我们现在见到的生物学问题,到20世纪末都可以解决,但是那时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现在看来他的预言也没有完全实现,例如癌症问题,当时在美国还是属于有一定程度组织安排并限期解决的问题,到现在仍然没有解决。克里克教授也是一位失败的预言家。

技术上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也完全是可以规划的。特别是国际上已经实现的技术,我们做一个具体的规划,安排一定的力量,经过努力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是可以做到的。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所制定的科学规划中有关技术部分,都属于这种情况。80年代在四位院士倡议下制定的发展高技术规划,也属于同样性质,在总体上也同样顺利实现了。但是要实现国际上还从未实现过的技术,特别是那些包含科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的技术,就很难预见何时可以实现了,例如核聚变能量利用问题。虽然时见全世界媒体的炒作,迄今也无法断言何时可以实现。

在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难以预见,因此也难以规划。我们可以做的也无非是和半个世纪以前一样,勾划出各个学科中的主攻方向而已。但是如前所说,科学发展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我们现在看见的主攻方向是根据当前的科学发展态势所认定的重要方向,若干年后整个科学发生变化,重要方向也会随之变化。如果我们硬性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就必然失去机会。我们认定的主攻方向也必须随时修正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试想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还没有提上日程时,我们如果在当时制定规划,在生物学领域内我们能够预见到蛋白质组学,能够预见到生物信息学吗?

以认识自然为目标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由于探索性强,结果一般难以事先预见,原创性强的技术研究也是如此。因此除可以明确总体研究方向外,常常难以事先设定具体的研究目标,难以事先规定进度,或强求完成的日期。毋庸置疑,自然科学史中众多重大突破都是自由探索的结果。从物理学上牛顿力学的建立,电的发现和电学基本定律的建立;化学上门捷列夫周期律的建立;生物学上细胞的发现,孟得尔遗传定律的建立等,都是自由探索的结果,这些都已经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众所周知的巨大影响。类似的例子实在是举不胜举。在20世纪内所有诺贝尔奖获奖人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自由探索而获奖的。20世纪一百项重大事件中名列前茅的,像青霉素、半导体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曾分别获1945年、1956年和1962年诺贝尔奖,这些也都是少数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结果。而它们在实际应用上的巨大影响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近年来获诺贝尔奖的基础研究成果,如超导现象和新高温超导体的发现,胆固醇代谢调节,癌基因的发现等,仍然是少数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结果,这些发现必将对21世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科学与技术的不可预见性

我们不是完全否定规划的重要性,而只是指出科学和部分含有原始性创新的技术都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预见性。我们在制定规划时务必充分认识这一特征,规划可以一方面指出方向,而在另一方面也必须同时鼓励自由探索,不要在科学上设立,并且在规划中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便在形势发展时可以随时修订。

当前在我国科学界流行的追赶国际科学发展热点,体现在对设定项目的高强度支持,这对我国科学努力追踪和赶上世界发展潮流是重要的。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设定热点项目的多数已经是全世界科学家辛勤工作了多年,有的项目年数已在万篇以上,超过我国全年发表全部SCI论文总数,要在这些国际上已经充分开放的领域中有所突破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当然这决不是说我们不应该进入热点领域,热点领域的研究往往对科学发展有重要作用,进入热点领域,在热点领域内进行工作以积蓄力量,对发展我国科学还是有重要作用的,我只是想强调在热点领域内取得突破的艰巨性可能更大一些。我还想强调的是我们必须看到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既要重视热点领域,又要鼓励在那些目前虽还不是热点却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基础研究领域中去进行自由探索,对自由探索中已经取得有意义进展的项目,不仅不能予以限制,还要给以鼓励和支持。二者的关键都在于有自己创新的学术思想,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有所创新和取得重大突破。没有自己原创性的学术思想,不仅进行自由探索寸步难行,进入热点领域也只能永远模仿或重复前人的工作,最多也不过为前人成果锦上添花而已。

科学和原创性技术的发展需要长期积累。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常是波浪式前进的。在一段平稳发展的时期之后,会出现一件重大突破性贡献而给有关领域带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引起大量在有关领域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并涌入这一领域工作,造成一哄而起的局面,形成科学中的热点,这在国际上也是常有的事。当然我们应该看到,一些热点领域对于科学长远发展有其内在的重要性。因此,对于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而言,从全面布局考虑,安排适当力量去追踪热点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又必须认识到,在一件突破性贡献发表之后,一些较为重要的后继性工作,往往已经在同一研究集体,或有密切关系的研究集体中酝酿已久或者已经在积极进行,并且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就会陆续发表。外来者,即使急起紧跟,也已经落后了一个位相,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拾取一些残羹剩饭而已。

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突破性进展常常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大量工作积累的结果。不用说佩鲁兹和肯特鲁关于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的工作是经过长期努力才开花结果的,就是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重大突破,看似突然,实际上如果没有剑桥关于X-射线衍射研究几十年的积累和威尔金森等人长期关于DNA衍射数据的收集,这一突破也不可能从天而降。

第5篇

关键词:数控课程教学;数控技术能力;积极作用;问题;策略

数控技术是指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等高科技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它能够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精确程度,在工业界和科技界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普遍的应用[1]。但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数控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因此,在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改革数控课程教学,完善数控专业的教学体系,可以推动数控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1中职开设数控专业的积极作用

数控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主要通过数字信息来控制精密机械的运作和工作,可以提高机械运作的效率和质量。相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严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数控技术人才,因此,教育部、劳动保障部、信息产业部等都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努力培养数控技术专业人才,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以,在中职学校中,开设数控技术课程,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可以实现学生、中职学校、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2中职数控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数控专业缺乏必要的教学条件

在师资力量方面,数控专业缺乏专业的教师,开设的科目比较少,致使数控课程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教学实践方面,学生只能接触到最简单的数控机床和数控类型,与社会的实际情况相脱节,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造成巨大影响,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2]。另外,在课程开展方面,数控专业没有高质量的教材,缺乏合适的教学软件,使得数控课程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降低了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

2.2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中职数控课程兼有自身的独特性和综合性,通常会与很多学科相联系,具有复杂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使得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而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数控课程教学具有枯燥性、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较差。另外,数控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所以数控课程的设置需要具有深入性和前瞻性,但是,实际情况中,许多教师只注重讲解教材内容,忽视了适当增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使得数控课程的教学效果不高。

3解决中职数控课程教学问题的策略

3.1重视数控课程教学的地位,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

由于数控技术的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重视数控课程的教学地位,根据数控专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以提高数控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数控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中职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数控课程,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3]。同时,中职学校应该认真分析数控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培养目标的标准,符合社会和市场的发展需要,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率。

3.2有效整合数控专业的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数控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有效整合数控专业的课程体系,不断提高数控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在课程整合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突出应用的重要性,明确数控理论教学的目的,通过实践教学,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中职学校数控课程体系整合的主要目标是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制定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有效结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3.3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鉴定主要是指全面鉴别、认定操作者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反应出被鉴定者所具备的职业技能,为企业选聘人才提供依据。因此,在数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确保学生的顺利就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根据有关的政策和职业要求,结合数控课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合理鉴定学生的职业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习、生产、研究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拓宽劳动者的就业渠道,因此,中职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以实现学生的发展需求。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国家的扶持政策,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率[4]。同时,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设备,补充学校的教学资源,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企业、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数控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数控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不断创新数控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松华.论中职数控课程教学及数控技术能力培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1(4):68-69.

[2]顾海明.中职数控课程教学及数控技术能力培养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24):117.

[3]齐玉石.关于数控课程教学及数控技术能力培养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3):202.

第6篇

您好!我的名字叫XX,我是XX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看到贵公司招聘的启示,心中很激动。作为一名工科大学生能够到贵公司工作不仅仅是职业道路上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个人知识水平和工作潜能的充分肯定。

我本科就读于XX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此期间打下了牢固的计算机方面的基础,在实践中使用过VC、VB、JAVA、VFOR、VHDL等,有一定的编程和开发能力。在本科阶段掌握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具有的编程和开发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研究生就读于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的电子工程专业,为了能深入的掌握、理解这个学科的知识,学习和专研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并能将大部分知识应用于实践。

在外语方面,由于我的一外是俄语,我很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现能熟练阅读英文科技资料,而且具有一定的听、写和口语对话能力。在俄语方面具有较强的俄语听说读写技能,在大二的时候通过四级。经常和俄国人进行交流,有较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今后我会加强英语的学习,使在现有的水平上有一定的飞跃。

几年的学习和工作中,对知识的渴求使我不断地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我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开朗的性格使我具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小到大,我一直担任所在集体的领导职务。睿智的头脑,正确的决策,热心为他人服务的精神使我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敬,并在集体活动中全面锻炼了自己。

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是我的人生态度;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推崇个人努力和集体协作的完美结合是我一贯的思想作风;善于分析、反应敏捷是我的思维特征。跨世纪的人才,善于把握机遇,敢于挑战未来。而今我激情与信心同在,真诚而热切的渴望与贵单位同甘共苦,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

贵公司作为著名的公司,代表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如果毕业后可以在贵公司工作,我将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努力为公司的事业做出贡献,真诚希望您能给我一个面试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第7篇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技术,可以大大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对微课的特点和意义、微课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措施进行研究,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微课;数学教学;应用;教学效率;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36;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64-01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是新课标下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结果。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为数学教学带来新的学习途径,改变陈旧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适合学生的知识拓展需求,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技术,能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微课的特点和意义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分钟~10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微课用时短,不会损害到课堂授课的主体内容;以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独立的知识点讲解能够让重点更加突出,一节课可以穿插诸多微课内容;展现形式依托强大的互联网技术,不受播放次数的限制,可以反复学习,适合各年级学生使用。

二、微课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首先,具有形象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些比较难做的题目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将难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具象化,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应用。微课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将题目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教师还可以将解题过程制作成动画,加深学生对这类题目的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面对这类问题时可以快速解决。其次,具有灵活性。微课技术的应用灵活多变,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难度的知识点、不同的学习进程,都会对微课技术的应用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订微课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接受者,还应该是课堂的主体,不能只学知识,还要学会如何主动学习,而微课的灵活性便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微课突破难点知识,使学生养成乐于探索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微课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把握课堂重点,精心制作微课视频。数学课堂一般是40分钟~45分钟,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多。如果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制成视频,就会出现时间太长和内容混乱的后果,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耐心。此外,如果微课时间过长,也不利于学生开展学习交流。因此,教师要把握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微课的制作,除了要在内容上突出重点,还要在形式和质量上严格把控,视频的清晰程度、字母的大小、面的滤镜风格等都要合理搭配,因为学生的观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效果。

(2)微课技术的应用要适度。虽然微课具有诸多的优点,但课堂教学不能完全被微课所替代。首先,微课技术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一些处于边远地区的学校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很难开展微课教学,即使有条件在课堂中渗透微课技术,但微课内容的实时更新也会有较大的难度。所以,微课的使用要适度、适量,教师要考虑学校的技术设备和技术能力,不能过分追求微课教学效果而将教学活动置于尴尬地位。其次,微课教学通常会应用到互联网技术,学生在课外想要复习微课内容就会不可避免地使用手机、电脑和平板等电子设备。对于教师来讲,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习微课,而不沉迷于网络及电子设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进行正面引导,并适度使用微课技术,使学生既能提高上课的兴趣,又不至于过分依赖网络。

(3)提高微课的辅导作用。学生在接受课堂教育时,很难全面掌握整堂课的全部知识,而微课技术的应用则可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重难点知识。例如,教学面积的相关内容时,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公顷等单位之间的换算非常抽象,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呈现实际物体的图片:一平方厘米相当于指甲盖大小,一平方米相当于一块地板砖大小,一公顷相当于一所学校大小。这样,学生的感受就会非常直观。虽然学生的知识大部分来自于课堂学习,但仅凭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还达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只是处于表层的理解,没有经历深度探索和熟练应用的阶段。而微课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微课来巩固和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四、结束语

总之,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必然会给数学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微课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构建新型高效课堂学习模式,这对于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书超.微课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10).

[2]张月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圆的面积》为例[D].宁夏大学,2016.

第8篇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 应用研究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杨令省(1972- ),男,云南宣威人,曲靖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与数据库系统;唐金文(1971- ),男,云南宣威人,曲靖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与数据库。(云南 曲靖 65501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49-01

当前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社会的宝贵资源,以数据技术为基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数据库课程,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培养目标不同,对课程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曲靖师范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以期为数据库教学提供参考。

一、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单一、滞后。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不管采用哪本教材,都存在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的现象,教师大多按选用教材按部就班讲授,没有根据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步伐更新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学习课程后不会使用现在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教学方法陈旧。教师主要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形成师生互动。教师只顾自己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至于效果如何,不得而知。长此以往,学生缺乏学习能动性,师生双方很难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3.教学大纲不符合时代要求。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是近几年才学习数据库技术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都还不成熟,教学大纲只针对当时的情形,但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每年都变,不同专业的课时、课程设计的学时和要求都不尽相同,教学大纲只有一个,如果不及时修改,就跟不上教学计划的变化,教师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变更教学内容,结果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内容。

4.教学理论内容多实践内容少。教材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的介绍,对数据库系统知识介绍得比较详细,内容较多,对数据库的最新技术有所涉及。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学习兴趣不大。对实践知识介绍较少,但遇到实际问题,学生总感觉课堂上学的知识不够用。

5.教学形式呆板。虽然现在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多媒体上课,但部分教师只是把教材的内容做成多媒体的形式,没有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对教学内容也没有做调整,教学方式缺乏感染力,效果非常差。有的老师虽然避免了上述的问题,但非常重视理论教学,考试也以笔试为主,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做实验往往应付了事。

6.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课程实践性强,需要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共同打造师资团队。但实际上,教师基本都是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没有实际的项目开发经验。教师多以本科学历为主,没有高层次学历的教师,也没有聘请公司和企业的兼职教师,师资队伍没有形成梯队。

二、教学改革研究

1.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除了讲授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外,教师应及时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业界的应用情况,适当补充与课程相关的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为以后实际工作做准备。另外,要教会学生学习系统自带的帮助文档,这是学习数据库的宝贵资源。

2.改革课堂教学。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基本概念和重点难点内容需要在课堂上着重讲授,对易学的知识可让学生课外学习,但要列入考核范围,防止学生敷衍了事。对难理解的内容,可以先引入简单的相关知识,逐步过渡,预设一些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讲解。有些特殊的问题,还可以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汇总讨论结果后做总结,指出讨论的成果和不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可以让某些学生在课堂上讲授一点简单的知识,锻炼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师做补充和点评。

3.定期更新教学大纲。2010版教学大纲基本上是参照以往的教学大纲内容编写的,没有做过多修改。实际上,数据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大纲应把技术变化包含进来。最近教研室重新审定教学大纲并做了修订,教师要严格参照教学大纲教学:一是重新选用教材。经学生反映,以前的教材主要用在考试上,公司和企业用的并不多,因此选取王珊教授等编著的《数据库系统概论》为参考教材。二是更新实验课用的DBMS,以前用Foxpro, Access等,现在采用流行的SQL SERVER,目的是让学生较早接触应用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毕业设计和工作打基础。三是根据培养方案调整部分内容,适当删减较难掌握的理论部分,删除了“关系数据理论”部分的“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模式分解”等,调整学时,由原来的54学时增加到72学时,实验课时达到36学时。

4.重视实践教学。以往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理论知识学了不少,而实验课上却不知如何应用。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分三类:一是教学计划内实验。这类实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主要是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教师预先布置实验的内容,上实验课时先讲解和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要求的实验内容。教师全程跟踪、单独辅导,逐一解答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课程设计。这类实验以小组形式完成中等规模的数据库应用问题,可以由教师指定题目,也可以自主选题,但要和所学知识联系紧密,涵盖阶段性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融入软件工程的思想,完全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进行,不但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三是综合实验。这部分是课程改革的重点,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对简单实验和课程设计有所了解,但如何综合应用知识到具体项目中仍值得探究,因此尝试进行综合性实验,让学生了解具体项目的开发过程。实验以10人左右为宜,自选实验内容,要求按软件工程的规范进行,实验报告可以课程结束后提交。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跟踪辅导,所有的项目组都要经需求分析和调研后编写相关设计文档,进行编码和测试,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验收,评定验收结果。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通过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打造一批有凝聚力的学术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成一支高水平、充满活力的适应教学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具体措施:以老带新,培养新教师,把新教师打造成中坚力量;选派骨干教师到其他学校交流,造就拔尖人才,培养几名在省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本地知名公司、企业的资深专家和其他高校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成就较高的教师为兼职教师,补充教师的知识结构;制订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使现有教师队伍和新引进教师衔接,制定奖惩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以上所述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通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学生对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能独立设计开发小型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在各种计算机考试中,数据库科目的通过率已经接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任课教师也在项目实践中成长起来。课程教学改革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将学生的实验产品推广应用仍是一个艰难的课题,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吴赟婷,邹璇,王钟庄,等.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1(2).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选修内容 合理性 价值

从2003年4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出版发行以来,对于高中数学课程的价值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必修加选修这个总体框架的,这种研究对于课程编写者和大纲制定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作为一线教学的教师,经常会困惑于教学的内容,例如,为什么要教学生框图和算法,这部分选修内容有什么价值。因此,有必要来研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选修内容的合理性及价值。

1、普通高中数学选修课的合理性分析

1.1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分析普通高中数学选修课的合理性

我们经常说,“术业有专攻”。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所用的数学知识是不同的,因此,数学教育在文理科教学中应有不同。高中数学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分别为文科生和理科生所修。文理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数学选修内容和要求的不同上。在系列1、系列2的课程中,有一些内容基本相同,但要求不同,如导数及其应用、圆锥曲线与方程、推理与证明;还有一些内容是不同的,如系列1中安排了框图等内容,系列2安排了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计数原理、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等内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标准》)明确说明,选修1是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选修2则是为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

1.2从教材广度分析普通高中数学选修课的合理性

可以大致地把高中数学选修课程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类内容是必修课程的后续。例如:(必修)平面解析几何与(选修)圆锥曲线与方程等,后续内容是必修课内容的补充或加深,可以使学生深入到了某一知识领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领域数学思想的体会。另一类内容是与必修课程无直接联系的(这里所说的无直接联系是指,这部分内容的设置可以与必修课同时开设,学生有没有必修课程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都可以学习其内容),例如,选修1、2模块中的一些内容和选修3、4的专题内容。其中选修1、2模块中的内容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专题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依据《标准》来看,选修课程的安排,满足了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适应个性选择。

1.3从教材深度分析普通高中数学选修课的合理性

教材的深度,即《标准》中对教材内容的要求。高中数学选修课程设计在深度上的不同体现在:选修1、2中有一些内容是相同的但要求学生完成或达到的程度不同,如导数及其应用、圆锥曲线与方程、推理与证明;选修1、2中有一些内容是不相同的,如系列1中安排了框图等内容,系列2安排了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计数原理、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等内容。这样在内容和要求上的不同设计,不仅能使学生在高中三年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集中精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等,而且势必会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以及在某一知识领域有一定程度深入地探究。

2、普通高中数学选修课的价值分析

2.1基础教育的价值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相同价值之一就是基础教育的价值,即,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2.2实际应用的价值

高中数学课程,不是一门技术课,它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只能说它体现了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标准》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首先《标准》中提出“通过使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要求。这些无不鲜明地体现了《标准》对数学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强调与重视。其次,设立了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如,信息安全与密码、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初步等。在选修课中重点介绍数学应用的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2.3数学文化价值

高中数学选修课程中处处渗透着数学文化。《标准》中指明:“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这说明数学的文化价值是隐含在各个模块或专题中了。除此之外,《标准》中的选修内容在课程设计上还直接地引入了数学文化,例如,选修1、2的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等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提出数学文化和选修3-1“数学史选讲”。数学文化的介绍,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及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能力,数学故事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题材。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