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7:14:49
导语:在毕业设计的实施步骤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
一、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教学是高职院校日常教学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效、有序的毕业设计能够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与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为其顺利走向职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直以来,各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力求达到“多赢”。近年来,湖南省开始对全省范围内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抽查,作为评估该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如若毕业设计抽查不合格,教育厅将不予发放该学生的毕业证,这是继专业技能抽查后为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设置的又一门槛。自实施抽查至今,各高职院校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该项指标不仅仅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大检查,更是对全省各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大考验。
二、毕业设计现状
1.概念模糊。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到底应该怎么做?与传统的毕业论文究竟有何区别?这可能是让众多教师和学生心存迷惑的问题。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管如何设计一个与选题相关的方案都无法脱离论文的写作框架。因此,教师看到的毕业设计最终都是“企业概况—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设计解决方案—结论”的模式。对于这种毕业设计的模式,有人说可以,有人说这是论文,不是毕业设计,但问及毕业设计是什么模式时,却又没有标准答案。2.缺乏前期调研,抄袭现象严重。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学大多是安排在第五学期,并要求在第五学期末完成所有毕业设计任务,第六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因此,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并未统一安排学生去企业进行前期的实地调研,在此之前也未开设与毕业设计相关的课程,导致学生无法获取必需的第一手资料,不能自主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无法进行毕业设计的创新。3.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毕业设计之前,学生已完成了计算机考级,理当具备了一定的文档编排基础。但在现实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进行Word文档排版,从字体、行间距、段前段后的设置,到页眉页脚、自动生成目录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学校因素
1.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相关规定是在省厅文件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制订,且都是从宏观方面进行约束,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比如毕业设计作品与毕业论文的区别没有清晰的界定,对文章复制率也均无明确的规定。2.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本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个学期,第六个学期安排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在企业实习的经历,也没有对选题单位进行过实地调研,仅仅根据选题进行资料的收集、整合,乃至拼凑式完成毕业设计作品,无法创新。3.实践机会少。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加之学生人数较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基本没有企业实习的机会,平时实训都是在学校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虽然是仿真程度很高的模拟实训,但也只是停留在账务处理阶段。在毕业设计选题后,对于没有任何会计岗位实习经历的学生而言,指导教师只能要求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方案(提纲)前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但收效甚微。
(二)学生因素
1.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没有深刻认识,造成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十分被动,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本无法按要求完成任务。2.能力水平有限。近年来,高职院校大规模的单独招生,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加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自主性不强,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基本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所讲所授,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当毕业设计如期而至时,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毫无头绪,只能求助于网络和各种书籍,导致整个毕业设计作品里找不到任何创新之处。
(三)教师因素
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毕业设计任务重,学生人数多,基本所有的专业教师都会参与到毕业设计的指导中来,其中不乏本身知识能力水平有限的教师。这些教师本身科研能力不高,实践操作能力低下,自然也就无法指导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作品。再加上专业教师本身教学任务重,教学改革和科研压力大,导致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了。
四、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性检验。因此,无论是教学安排、组织实施,还是考核评价,都应该有严格、可行、详细的规定。1.制订有效的实施与考核细则。认真贯彻执行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有效的毕业设计总体方案与实施步骤,出整的毕业设计考核细则,分别从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分解任务,提出要求,进行约束。汇总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有争议性问题,并进行统一地规范,如毕业设计格式问题、方案类作品与论文的区别等,让教师和学生有章可循。2.安排毕业设计专题讲座或毕业设计指导课程。毕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要养成阅读学术性期刊的习惯。因此,在毕业设计选题之前,可以安排几次专题讲座或专门开设毕业设计指导课程,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了解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材料的收集方法及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解决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改变选题方式。改变以往完全由专业教师给定选题的现状,采用给定与自定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在教师给定的选题范围内,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选择,也可以由学生结合实践和当前会计行业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自行拟定题目,再由学校统一为其分配相应的指导教师。这样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有利于毕业设计的完成。4.调整课程教学时间。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学期完成,第六学期为企业顶岗实习。如果是这种安排,就有必要将选题提前到大二的第二学期结束前进行,让学生带题利用暑假时间到企业调研,只有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实践,才能让学生收集到更多有用的第一手资料,为第五学期开学后在校内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后续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确实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要求提交盖有相关单位公章的暑期实习报告。另外,还可以采用在第五学期结束前选题,让学生接收各项任务,知晓所有流程,利用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时间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但此时指导教师更多地只能是远程指导。5.完善导师制度。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双导师”制,即每一个学生的毕业设计均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这样既能让校内指导教师及时帮助学生理清写作头绪,保证方向正确,梳理知识结构,在理论上给予更多地指导,也能让校外(企业)指导教师传授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提供实践机会,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彭光细.湖南高职学生毕业设计的中存在的问题初探[J].企业导报,2016,(11):57-58.
[2]赵砚.高职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设计改革研究与实践探讨[J].商业教学,2013,(11):191-192.
依据《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本科毕业生需要一定的基础,要具有灵活地、探索性地、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以应用已经掌握的技术去重复解决某些问题为主[1]。
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正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唯就业率论导致的学校和学生重视程度的下降、青年指导教师本身工程实践素质的欠缺等,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了与本科培养计划发展不一致的现象,没有达到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
如何在新的形式下保证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成为教育届研究的热点[2-4]。
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过程的开始,对毕业设计最终的完成起着引领作用。
一旦学生选定了的毕业设计的题目,也就大体上明确了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要求,高质量的课题能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对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基于产出教育要求下(OutcomeBasedEducation,OBE)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毕业设计选题中存在的问题1.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OBE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
OBE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实现之需要设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主要是以学生解决问题,特别强调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主要追求”[5]。
然而,当前许多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实际出题和选题过程中,偏离了专业培养目标。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问题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技术出现,而毕业设计选题陈旧,没有结合当下专业技术的发展需求;毕业设计题目中联系实际的真题少,学生往往只是在计算机上做仿真运算,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很难得到动手能力的训练;毕业设计题目综合性差,工作量不足等。
2.选题方式不灵活。
在毕业选题方面,目前高校实行的主要是教师出题和学生选题相结合的方式。
该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在毕业设计开始阶段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先拟定几种题目供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但存在的问题是:受到研究方向的局限,指导教师在出题时没有针对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毕业设计内容,当学生碰到不感兴趣的题目时,只能应付了事,造成毕业设计的质量的下降。
3.选题监管不到位。
虽然高校对选题立项都有规定,然而由于就业压力的影响,有的学生是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出题,或者是由校内指导教师出题,在实习单位做毕业设计,无法进行监管,甚至出现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途换题的现象。
这种毕业设计过程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题目审查流于形式、毕业设计内容与毕业设计题目及任务要求相背离。
二、基于产出的教育要求的毕业设计选题原则OBE要求学生能够在未来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解决问题,特别强调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主要追求”,要体现学生在毕业时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技术等。
具体来说,选题是应注意以下一些原则:1.符合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原则。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毕业设计选题及具体要求内容必须符合培养目标,这是毕业设计选题的基本要求。
指导教师在出题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既要让学生了解基础理论的作用,又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与手段,以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同时在出题及制定具体要求时要使学生具备软硬件基础和系统观。
硬件类毕业设计课题,要有一定的软件基础要求,软件类毕业设计课题,也要有一定的硬件基础要求。
2.坚持人才培养多样化原则。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
调查显示,本科生毕业半年后从事的前20位高薪职业中,就有10种与计算机相关,包括互联网开发师、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师、网络设计师、计算机系统软件工程师、计算机系统工程师或设计师、计算机程序员、网络系统和数据传递分析师、其他计算机专家等[1]。
因此,在毕业设计选题和要求中,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学生自身条件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选题。
3.选题要可行性原则,工作量和难易程度适中。
由于毕业设计时间有限,因此应充分考虑所选课题的综合性、可行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
如果课题过难或过于复杂,造成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完成,违背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初衷。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出题时,需要考虑不同素质(如学习成绩优秀、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情况,并有针对地对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要求做出说明,在学生选题后,指导学生对选题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合理安排毕业设计内容,形成可行性报告,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基于产出教育要求的毕业设计选题的建议1.选题结合学生兴趣与特长。
做毕业设计时,学生已经对所学的专业有了基本的了解,并有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选题时可以采用教师出题学生选题和学生自主出题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出发,根据选题的原则和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析确定毕业论文选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提高做毕业设计的主动能动性性。
2.选题与工作就业结合。
在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可以将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与就业相结合。
针对在毕业设计选题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到用人单位去做毕业设计,以自己将要接触开发的产品为课题,在用人单位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
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就业单位技术有较深层次的掌握,还大大缩短了参加工作后的适应期。
对于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来说,可以指导学生参加一些科研课题的研究或者根据学生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锻炼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那些既要进行毕业设计又要寻找工作的学生来说,在了解了专业就业方向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指导教师共同研究,自主选题,尽量选择与将要从事的工作内容相关的设计题目。
3.课题与科技创新活动结合。
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主题,许多高校都提倡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项目和各种科技创新竞赛。
将毕业论文选题和科技创新和科技竞赛工作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参赛学生在创作时能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将科技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
摘 要:本文提出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注意通过“课题作业”这一重要创新载体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总结出能力本位的专业课题作业设计与实践案例,以解决目前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中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弊端。
关键词 :专业教学 课题作业 教学改革
一、职业能力不足是职业教育落后的根本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传授知识常常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只是尽可能地把完整的知识系统灌输给学生,没有建立“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现代学习观。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间接的知识传授和积累,而忽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这将导致毕业学生在社会发展中可持续性严重不足。
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要按照职教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安排教学,以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二、综合能力目标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是课堂教学必须考虑的重要指标,而综合能力指标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实战”能力,它不是单纯掌握专业知识体系,甚至不仅是掌握单纯的专业技能,它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实际工作。
所以,在专业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选择适当的课题项目为载体,通过课程的不断深入,以任务为导向,逐步解决课题中的各种问题,用实际操作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课题作业是课程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创新载体
综合能力培养通常是以综合实训项目来完成,但综合实训是目前职业院校当前课程教学的弱项。学生一般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时才得到训练,这违背了职业教育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应当在每门专业课程教学中,不断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践表明,运用“课题作业”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它是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课题作业法是基于任务驱动、心理暗示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是任务主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创新,它强化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应用性。每位学生课题可以相同,但参数各异,课题作业完成的基本内容统一却无上限,学生可根据自己不断的内容争取更高的等级分。课题作业一般采用5人一组的分组合作机制,学生在教师辅助下学习综合运用教学资源、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运用。
四、能力本位的专业课题作业设计与实践案例
1.课题作业的设计过程
课题作业的实施,必须立足课程选用的具体教材及教辅材料,在明确课程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后,再分以下几个步骤有序推进。
(1)明确课题任务。课题作业选择必须紧贴生产实践,必须联系教材各章节的基本要点,必须以图表等形式加以展示。
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分两大部分:一是研究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类型、运动特点、功能、设计方法及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有关知识;二是从承载能力出发,研究一般工作条件下,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选用及设计问题。
由于课程属于机械类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需要运用多课程所学知识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综合性、实践性很强,所以课堂设计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创新,笔者为该课程设计两个主要课题作业,一是机械系统方案设计,二是机械传动方案设计,每个课题作业的子项目均能密切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通过照片、视频(微电影)等多媒体再现或展示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多练习、多实践,举一反三,不断积累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2)设计课题实施步骤。为循序渐进完成既定任务,保证学生既能快速上手,又能主动思考,课题的子项目实施步骤必须精心设计,课题作业进程图表必须与课堂教学图表相一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根据作业任务探究解题的理论依据,积累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与其类似的工程实例。合适的梯度设计可以有效保障课题作业的顺利完成。
在“机械系统方案设计”课题作业中,笔者以牛头刨床执行机构类型设计为实例(见下表及下图),需要解决三个子项作业:刀架切削运动执行机构、工作台进给运动执行机构方案设计和绘制牛头刨床执行机构运动简图。通过简图或图样、实物照片和生产现场视频(微电影)等多种方式加以佐证,还可以列举其他类似机构简图,作业内涵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自觉拓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意识和成就感。
2.课题作业实施过程及评价体系
(1)课题作业分配的原则。课题作业在布置时,一定要分配到人,基本任务可以相同,但拓展的内容可以不同。
(2)课题实施过程的跟踪。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通过熟悉生产设备、设施,步步深入获取教材相关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的适当启发下,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作业中的具体问题。
(3)课题作业总结与评价。课题作业完成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小组间要进行交流讨论。教师要帮助学生改进、优化作业方案。提交作业时,每位学生均要参加作业答辩,答辩的成绩按照20%折算纳入学期考核总成绩,特别优秀的作业要公开展示表扬。
五、实际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不同于专门的课程设计,没有设计说明书等繁琐内容,它是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知识体系的一种手段和载体。
二是在实际应用中,要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教学过程要加以引导,课堂教学要适当穿插、补充;考核评价在得到上级教学部门的支持下,才能采用考核手段加以约束和鼓励。
1文献检索:在学生初步了解课题背景,即知道需要做什么的基础上,应指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文献检索明白为什么做和如何做。虽然学生在前期理论课阶段均学习了文献检索课程,知道了文献检索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常用数据库,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不能准确确定关键词、不熟悉主要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等,常常造成文献漏检或范围过宽。我们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根据所选课题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先仔细阅读带教老师指定的代表性文献,通过对课题研究背景的初步分析、讨论,确定准确的关键词,再利用Pubmed、GoogleScholar、Elsevier、Springer、WileyInterscience以及重庆维普、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各种网络数据库检索文献,并进一步对所检索文献进行筛选和归纳,使学生对课题的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等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研究方案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可见,利用各种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是获取课题背景知识及依据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方案设计:在学生对课题背景、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等相关文献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方案的拟定工作,包括具体研究内容、详细实施步骤、技术路线、预期结果、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及时间安排等。由于学生刚接触课题不久,很多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畏惧情绪,不知道如何着手,对此我们的做法是给予学生鼓励、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独立设计方案,通过多次反复讨论与进一步文献检索,必要时举行“课题开题论证报告会”,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从而确保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比如,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水凝胶烧伤敷料研制课题过程中,刚开始学生连敷料是什么都不明白,我们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其阅读烧创伤救治等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文献,查阅水凝胶敷料相关产品信息,通过多次深入交流,让学生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和方法,从而形成了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此外,还应考虑到课题工作量和难易程度,必须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在给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从而确保带教任务的完成。
3课题研究:在前期课题方案设计完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规定的时间和技术路线展开实验。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贵重仪器以及专业性很强或较危险的操作,应教育学生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刚开始坚持由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以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实验记录是指科学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记录或统计形成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声像等原始记录,应教育学生坚持真实、及时、准确和完整的原则,不得随意更改,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对于学生遇到的理论或技术难题,我们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先自行查阅资料,自行思考并汇报解决方案,如仍不能解决再做进一步指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应教育学生重视自己每次的实验结果,尤其是那些与预期实验结果相左的实验数据更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这是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不可忽视的方面。比如,在学生在进行盐酸小檗碱体外微透析回收率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减量法与增量法的数据差异较大,我们让学生认真分析各种可能影响回收率测定结果的因素,通过排除法,学生最终自行发现,差异是由于高效液相色谱仪进样阀垫圈微量渗液引起进样误差造成,更换垫圈后即消除了该系统误差,这样既解决了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经皮微透析理论水平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能力。
4论文答辩:论文不仅是学生答辩的书面材料,而且是学生专题实习结束提交学校考核评价的依据,因此,论文撰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毕业成绩高低。但是,药学本科毕业生对于撰写论文的格式、写作技巧、专业性把握等各方面都非常欠缺,我们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对课题研究内容认真进行总结,依据实验数据大胆进行合理性推测和讨论,提出课题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待论文初稿完成后及时进行修改和点评,从而确保论文撰写规范、实验方法正确、实验数据真实、实验结果可靠。论文完成后,督促学生制作PPT,同时可组织预答辩环节,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改进。通过学生与我们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所带教的近20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均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且取得了优异的答辩成绩。
针对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服装专业学生为例,提出在理论教学环节中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还要利用多维的考评体系与网络教学平台提高课堂所学;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和毕业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服装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大量需求的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现状是:大多数专业采用统编教材,教学计划和课程统一,学科之间知识重复,课程设置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设置不够,学生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缓慢;教学理念落后并且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因此,我国大学生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欠缺。针对以上现状,本文以服装专业的学生为例,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希望本文能对服装或其他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激发学生求知欲课堂教学应通过操作演示、实物教学、视频演示、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应注重师生互动。如在讲机织物组织时,有很多重要的概念,为了让首次接触的学生有快速、直观的认识,可以将全班学生比喻成一块机织物,每一横排的学生是一根纬纱,每一纵排的学生是一根经纱,每个男生是一个经组织点,每个女生是一个纬组织点,那么男生多于女生的情况就是经面组织,女生多于男生的情况是纬面组织,相邻两纵排学生的距离代表这块机织物经向密度的大小,相邻两横排学生的距离代表纬向密度的大小,每个学生的胖瘦会影响这一织物的紧度。通过这个举例和比喻,学生一下对所有机织物相关概念豁然开朗,完全不需死记硬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点。2.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将图片、动画、视频、录像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进行授课,不仅可以刺激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专业英语这门专业基础课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国外科技文献,把握学科前沿。授课时,如果单靠传统的口讲手写的单一模式,就显得枯燥范围,致使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授课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发图文并茂的、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有机融合的优质多媒体教学课件,比如将服装外贸应用(建立业务关系、订单与合同、打样、客户确认)的流程做成动画,让学生边看边学,无疑会使陌生而繁杂的教学内容显得生动和直观,教学难点也会迎刃而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利用多维的考评体系和网络教学平台,巩固所学知识,扩展学生视野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和理论,需要通过进一步地巩固和提高,才能成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正知识,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1.建立多维的考评体系,巩固所学知识建立综合的考评体系,有机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结果,加强过程性考核。平时多布置一些不能直接找到现成答案、需要动脑思考才能完成的任务或作业,并及时记录作业完成质量及其他课堂表现,如课堂纪律、提问发言等情况。课程结束时的总结性评价形式也要丰富而灵活:可以要求学生就本门课程当前存在的热点或难点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及具体实施步骤。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与点评,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其他同学作业的讨论,甚至成绩互评等。2.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扩展学生视野网络教学平台对巩固和扩充学生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上的资源库,将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研究前沿等课堂无法全部涉及的内容,悉数到平台上,供学生课后学习、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平台的在线答疑与讨论交流板块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课堂上不方便提问的问题或没有时间讨论的内容,可以在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发挥。这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交流与讨论,大大缩短了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距离,也在无形之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三、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服装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验课程夯实、毕业设计提升”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1.利用实验课程夯实理论知识在实验教学中,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想象空间,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给学生参与学习、思考问题、并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2.利用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教学程序和教学手段,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培养的全面提高阶段,因此要充分利用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结实合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提高创新能力科技竞赛、创新项目来源于真实的社会应用背景,不像课堂习题或课程实验那样具有直接和确定的答案。所以,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新苗人才计划、挑战杯项目及其他科技竞赛,进行新技术、新仪器、新设备应用方面的设计,学生能通过这些课外科技活动或课外实验项目,实现实验与设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精神、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五、结束语总之,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课堂兴趣,还要利用多维的考评体系与网络教学平台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不但要充分利用实验和毕业设计环节,还要让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只有“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黄晓波,陆文,沙玲,陈惠方,哈兰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索[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3):14-17.[2]华小梅,丁坚勇.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120-121.
[3]纪梁.高效物化实验教学中学生穿心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2):55-57.
[4]吴盘龙,李星秀,薄煜明.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7,(10):104-105.基金项目:浙江理工大学“服装材料学系列课程建设”;“毛衫设计与工艺精品网络课程(jp1204)”项目;浙江理工大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项目。
关键词:5S管理;物流实验室;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Logistics lab is an important base to carry out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the 5S management concept, this paper analyzes problems of logistics lab management, the significance of introducing 5S management to logistics lab management, and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suggestion in logistics lab management.
Key words: 5S management; logistics lab; application
物流专业是一项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科学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物流人才。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物流实验教学是实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提高物流实验室管理水平,意义重大。目前,“5S”管理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得到各行业管理界的一致认可。在物流实验室管理中引入“5S”,将有效改善实验室现场环境、设施设备安全,提高人员综合能力,对实验室管理起到有效作用。
1 5S管理的含义
“5S”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对生产现场中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1]。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整理”是将现场的物品区分为必要和不必要两类,将不必要的物品移出现场或者处理掉,对于必要的物品,要将数量降到最少,并容易在现场找到。“整顿”指放置物品标准化,将现场所需的物品按使用类别进行分类,明确数量,排列整齐,并进行有效标识,使之存取方便,减少寻找时间。“清扫”是将工作环境彻底清扫,使现场处于无垃圾、无灰尘的整洁状态。“清洁”指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整理、整顿和清扫所取得的成果,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素养”指要求工作人员建立自律和养成从事5S工作的习惯,使5S的要求成为日常工作中的自觉行为[2]。5S管理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合理的工作环境,并通过工作环境的整治,达到改善和提升管理的功效。
2 物流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物流包括仓储、运输、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配送、物流信息等环节,物流实验室点多面广,就后勤工程学院而言,物流实验室包括物流仿真实验室、仓储模拟仿真实验室、仓储勤务专修室、物联网技术研究室、仓储安全技术实验室、仓储机械实训室、物资养护实验室、立体仓库实训中心等。实验设施设备种类繁多,开设的实验课程较多,实验教学对象复杂,管理难度较大。下面主要从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教学对象以及实验室开展实验内容三方面分析目前物流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教学人员
由于人员数量的限制,很多学校的物流实验室并没有配备专门的实验教学人员,无法对实验室进行系统、全面、有效的管理。授课教师往往同时承担课程教学和实验的任务,这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教师在实验教学上精力投入不足。在实验室管理方面,还存在不按规章制度操作的现象,如有的教师在多个实验室都开设了实验课程,有时贪图方便,随意地将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实验设备相互借用、调换,既不登记,又未按时归还,导致实验设备无法跟踪,文件资料查找困难。教师和学生不及时填写各种记录,待迎检时再临时补填各种记录等。
2.2 实验教学对象
实验教学对象复杂,涵盖本科、研究生和任职培训,来源上既有本校,也有外校人员;专业构成上既有物流专业,也有物流相关专业。时常发生不按要求整理和放置实验器材,在实验室随意摆放个人物品,以及在实验室吃东西,乱扔垃圾的现象。由于验教学对象较多,往往存在责任划分不清的问题,学生实验室责任意识淡薄,这些都增加了实验室的管理难度。
2.3 实验开展内容
实验室开展的工作较多,包括本科、研究生和任职培训学生的课程实验,本科和研究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本科等各层次学生的综合演练,学生参与的国家、军队、省市及校级的竞赛,创新训练及科学研究项目,教师开展的科学研究项目及课题,外来人员的参观等。由于开展工作较多,导致实验设备不能定期保养维护以及出现其他实验安全隐患等问题。
3 5S管理在物流实验室实施的意义
5S管理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管理方法,将5S管理的理念和经验引入到物流实验室中,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效率,提升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实验教学的良性发展。
(1)可以提升物流实验室管理水平。通过推行5S管理理念,能有效改善实验条件和工作环境,调动全员积极性,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从整体上提高物流实验室管理水平,同时有利于展示学院的良好风貌。
(2)可以提高物流学科实践教学质量。在物流实验室中推行5S管理理念,使全体师生都能够自觉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优化实验实训教学场所环境。同时激发学生实验实训的团队意识,促进各小组之间的团队合作,有效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
(3)可以降低物流实验安全风险。物流学科中有一些具有一定安全风险的实验实训课程,如《现代物流装备》课程中叉车的实训项目,《仓库设备使用与管理》中仓库设备的操作,《自动化立体仓库》中自动存储系统、自动输送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的操作等。5S管理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操作,严格按每一个步骤进行,有利于降低实训安全风险。同时使学生养成按规定办事的习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4 5S管理在物流实验室的实施
4.1 实施步骤
5S在物流实验室的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
(1)成立5S管理组织
实施5S管理,首先要组建相应的管理组织。可成立5S物流实验室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培训,组织监督检查,实验室评比总结及进行实验室日常管理等。5S管理委员会主任可以由主管实验室的系、室领导担任,各实验实训室的负责人担任5S管理委员会成员。结合各实验实训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目标,拟定实施方案。
(2)进行5S宣传培训
5S管理要落到实处,需要提高全员对5S的认识和理解。可通过各种渠道加强5S的宣传,如新生入学教育,校园网,专题网站,墙报栏,学生物流社团等,组织全体成员学习5S管理办法,使全体师生都能深刻理解5S管理理念,真正参与到5S管理模式中来,并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5S培训可通过先师后生的步骤。即先培训实验教师,并按5S规范要求实验教师;其次通过实验教师向学生宣传5S,并按5S规范要求学生。可在实验教学的第一堂课就向学生详细讲解执行5S管理的规定及要求,引导学生了解、理解5S管理,树立5S管理意识。
(3)制定5S规章制度
为使5S管理有章可循,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用于规范师生自己的行为。规章制度可由5S管理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包括《物流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规定》、《物流实验实训室清洁管理规定》等。《物流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规定》规范物流实验设施设备使用要求及规范,设备的维修保养维护规范,设备报废标准及流程等。《物流实验实训室清洁管理规定》规范实验室清洁标准,如清洁区域,清洁内容,清洁材料及工具等。通过5S规章制度的完善,规范实验现场的人、事、物的管理,督促师生爱护实验实室设施设备器材工具,从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4)实施5S管理
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在执行中标识和分区尤为重要。首先,需要整体规划实验室,将其分为消防器材存放区、卫生洁具存放区、座椅存放区、废弃物存放区以及实验操作区并进行明确定位标识。其次,对物流实验用品进行全面检查,分类整理,确定舍弃的基准,对实验物品进行“贴单”标识,清除不需要的物品,并决定其处理办法。再次,规范实验物品的摆放位置,明确标识,便于使用中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使用完便于原位归还。
(5)实施5S监督检查
物流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成员要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各实验实训室进行监督检查,包括落实实验教学任务的监督,学期末、节假日前的安全检查等,发现问题并通知相关管理人员,督促其改进管理。及时总结管理方面的不足,以改进实验室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
(6)建立5S激励机制
5S管理模式的实施需要有激励措施加以激励,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可以设置实验室专项奖励基金,根据平时的监督检查记录进行全面评比总结,评选出优秀实验实训室和优秀个人。对涌现出的好的典型要及时表彰鼓励,对于违规行为要批评,严重的要进行处分。严格按制度管理,切实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3]。
(7)5S持续改善
5S的实施要点在于持续改善和优化各环节,使各成员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提升素养,并积极践行5S管理。当然,5S的管理和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4.2 实施建议
(1)全员参与
5S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需要领导重视,实验室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将5S管理理念应用于实验室的管理中,提高实验室效率,保障实验室安全。
(2)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在5S管理中,要将好的方法和行为习惯进行提升和总结,并形成标准化文件。学院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实施。通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实施,才能最终转化为优良的素质。
(3)激发全体师生的热情和责任感
5S管理委员会应及时关注师生的每一点成果,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激发师生的热情和责任感。只有让师生明白5S对学校、对学生、对社会和对自己工作带来好处,才能消除5S实施人员的疑虑,减少抵触情绪,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
5 结 论
为积极应对未来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将5S管理理念引入物流实验室工作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提高物流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汤发俊,江文. 5S企业化管理机制在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中研究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2):172-174.
关键词:工作过程;机器人;微工业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86-02
机器人课程是教育和高科技的结合,由于机器人自身的特点和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机器人不仅仅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好教材、好办法,而且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园地。机器人教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信息与自动化领域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发展的水平。
一、项目分析
1.理实一体项目教学的优点。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加实验教学模式,而当前的实验教学大多以实验箱为实验平台,开设的也多为验证性实验。导致学生过度追求实验结果,而忽略了硬件设计、软件调试等过程。整个课程结束后,许多学生也未能真正了解清楚机器人工作的全过程,采用理实一体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学生由简入繁,由浅入深,更能掌握机器人的技术要领。项目式教学可以开拓老师和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极大鼓励,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思路,更可以在团队合作中加强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协作配合能力。把工作过程引入课程,在课堂上体现微工业,学生更能在学校里提前感知工作环境和工业要求。
2.机器人平台特色。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机器人教学采用本院自主开发的创意之星”机器人竞赛及实训平台。这是一套用于高等工程创新实践教育的模块化机器人平台,可通过数百个基本“积木”单元的组合,搭建出各种发挥想象力的机器人,并可为自己搭建出的机器人编程。因此,无论是机械、电子还是电气专业,都可以基于该平台,根据需要选择自己的侧重点,承载学生的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技能竞赛。AVR单片机、高端ARM处理器等。
二、教学项目的规划与实施步骤
教学组织中,老师的引领和规划很重要。学生很容易接受知识,在热心操作时,往往忽略操作注意事项,经常会有学生由于错误操作而损坏控制面板。所以老师必须多番强调和检查指导。在教学实施时,要体现工业5S工作标准化要求。通过5S对环境施以现场规范化管理,可以在改善实训室形象、提高质量、降低损耗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教学中,共划分六项主要内容,分别是:组装机器人、搭建软件平台、测试舵机控制器、机器人控制指令、让机器人动起来、机器人二次开发竞赛。其具体的实施步骤又如下分为项目团队的建立、项目任务计划的制定、项目制作、项目检查评估、项目资料归档或应用等主要项目任务块。
1.机器人项目的团队建立。从学生中合理的选择各具特长的成员来组成项目团队,并为各个成员、团队之间营造互帮互助的学习活动气氛,引导他们形成良性竞争。选择各具特长的成员其原因在于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使他们能够在相互交流、帮助的团队合作环境下,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所在,使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团队成员确定好过后,就要对他们各自的工作任务进行明确的划分,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其自身在团队中的角色位置,有效的为团队做出贡献,保证整个机器人项目的顺利完成。总之,在进行团队建立的时候,考虑到每个学生成员的特征属性是重点,尤其是其专业特长、性格等。然后还要在团队成员中民主的推选出负责人,使团队队长来落实具体的工作细节。
2.细化、制定任务计划。选队中的负责人要负责组织团队成员,集思广益的对具体任务计划进行细化与制定,使具体的工作步骤能够明确下来,并得到所有成员的认同。机器人的系统复杂度非常高,包含各种硬件与软件程序,这也正是其代表先进科学技术水平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由各个小组去自行的收集与设计机器人功能目标,比如清洁功能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目的是为人类减轻劳作负担,比如清洁功能机器人主要帮助人们打扫环境卫生,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医疗服务机器人主要是帮助人们在医院就医的过程当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肢体运动,一方面方便医院患者,另一方面简化医院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有了机器人的功能目标后,团队中的各个人员就需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所在,接受各自的任务任命。比如一部分学生主要负责机器人的体型结构设计,进行设计图绘制;负责机器人电路的学生主要工作是红外避障电路、电源稳压电路、键盘输入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单片机电路制作;负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学生,主要工作是对机器人的各种功能程序进行设计与调试,使机器人具有可以思考的灵魂;最后就是机器人控制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学生,他们主要是提高机器人控制的操作性,使机器人的操控能够直观、简便等。总之,要根据学生的特征、特长来划分工作任务,这样才能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与最终完成。
3.项目制作。一切的团队组建与任务规划、分配完成后,就需要进行实际的项目制作、任务实施。首先每个团队成员对于自身的工作任务要认识透彻,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有效的完成好任务对于整个项目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为任何一部分工作没有完成好,都会导致机器人项目失败。成功完成了机器人的制作,实现了机器人的功能之后,所有的团队成员还必须集中起来根据完成情况编写相应的报告或是论文,且这个环节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应为根据报告或是论文能够对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情况进行清楚的了解。在本文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求学生编写报告与论文各一份,其主要内容为实施项目的过程细节、难点的攻克以及机器人的具体功能实现情况等,这在学生完成了机器人项目制作后,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知识能力。
4.项目的考核与评估。对项目的考核与评估是摸清学生实际素质能力的关键途径,首先要由团队的负责人来进行机器人项目的完成情况总结汇报,然后由各个成员对其自身的工作完成情况、完成质量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再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队员的实际表现情况,老师给出统一的评估,使每个学生能够客观的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为此,在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老师还应当多去项目实施现场做观察与指导,认真收集每个成员的表现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老师应当及时的给出指正与引导,使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当中可以得到有效的能力发展。
5.项目资料归档或应用。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项目结束后,教师监督学生将项目工作资料整理归档,材料包括项目申报书、进度表、机器人机械结构图、程序设计流程、机器人控制程序、项目结项书、项目报告讲义等。
三、教学实施效果
实践证明,硬件设备上,该教学平台可靠性高,灵活性强,解决了目前机器人系统不能灵活拼拆组合,实现既可“独立”又可“复用”的技术问题。软件教学上,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学生能更好接受知识,创造发挥机器人的形态和行动能力,团队协作得到充分展现,该课程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洪群联.新型工业化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6,(11):18-23.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范雪兵(1976-),女,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电力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黑龙江?哈尔滨?150006)。(吉林?吉林?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北电力大学教改项目“基于CDIO《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主动实践项目化教学模式探索”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069-0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及近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起到了从理论过渡到实际、从基础过渡到专业的桥梁作用。与其重要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课程设计的质量逐年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学计划安排的课程设计时间短、任务重,学生普遍缺乏设计经验,学生在短期内不能做到全面考虑问题、确定合理参数;二是课程设计任务单一,不能因材施教,设计方法陈旧,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更有效的锻炼和提高;三是教学手段及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等。
机械类人才教育越来越关注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培养对高速的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适应能力。为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促进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多理念融合教学改革的主要思想来源
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院校及教育研究机构对“机械设计及其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1,2]这里融合多种较先进的改革理念,基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与理论部分及其他设计实践类课程特点的不同,形成多理念融合教学改革方案,以提高课程设计这类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1.理念来源一——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 and Operate)提倡的是“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和“以工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尤其适合于工程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机械设计”的理论及实践教学。CDIO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是以产品和系统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它强调方法,强调实践;二是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强调的是其彼此间的方法联系,这是整体性、系统性的深刻体现。[3,4]
2.理念来源二——项目教学法
以项目为载体,把新知识点分解,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最终使学生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设计出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在项目教学中,教师通过对问题的深化和扩充,进一步拓宽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在项目教学法的所有环节中,项目的确定与分解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5]
3.理念来源三——任务驱动式
这一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师生共同参与,将新知识隐含于任务中,学生在具有明确的任务驱动下,自主地学习和应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6]学生是主体,教师在任务实现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具体过程可分为任务设计、布置和实施步骤。
4.理念来源四——分层教学法
将教学对象按相关影响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针对不同教学层次提出教学目标,并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7]对机械专业实践类课程,可从选题、学生、评价标准、教师的指导等方面进行分层,将难度系数和区别度系数的概念扩展到系统的层面上。
5.理念来源五——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8]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宏观调控,给予学生在学习策略上的指导,以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多理念融合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所涵盖的内容进行模块分解,形成设计选题、教学方法、设计方法、考评方式四大模块。
1.模块一——设计选题
课程设计选题合理与否,是课程设计改革各环节的重中之重。
(1)选题的综合性。设计题目能充分反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综合运用所学课程(如工程力学、材料学、公差与工艺、机械制图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设计题目的分配可在理论课讲解之初即选定。
(2)选题的实用性。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掌握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课程“主题”,所选题目应对学生专业能力、专业思想有一定的培养和促进,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部分选题可作为学生毕业设计或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备选题目,使课题有延续性。
(3)选题的层次性。对课程设计题目设定难度系数,以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知识需求,实现因材施教。
2.模块二——教学方法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集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实训教学的开展是为了适应技能型人才实际操作需求和技术应用要求,根据企业的具体生产工艺开展流程化教学,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并且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当学生能够理解其内涵后,通过行为内化,以实践为发展前提,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职业岗位的需求,融合实习实训中创立的工作情境,引入企业文化管理,帮助学生提前认同未来的职业,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人才特色培养的关键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实践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缺少实训教学环境、实训教学设备先进性滞后、设备完好率低、实训教学的环境及氛围与企业脱轨的现象,所以部分教学内容通常都用理论讲授、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方式取代实训。但是企业需要高素质人才推动企业长效建设机制,因而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转变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训教学中推行工学结合,让学生真刀真枪的进行实际操作,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学生也能逐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二、探讨实训中心的规范化管理
(一)规范化管理概述
在落实广大教职员工思想的基础上,重视各类教学资源的使用以及管理情况,让教职员工成为规范化管理的先行者,同时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学生通过实践可以接受与企业相类似的教育和基础训练,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合理使用或者配置相关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集约化管理模式。打造实训化的中心职场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内外实训环境,推进校企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探索实训中心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或机制,要求将实训中心建立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规范化管理的主要思路
组织架构和划分责任时,要求要有顶层设计,根据各个实训中心、实训车间、实训室各自的特点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每个人的责任,量化分工。实训室的使用管理上要求由管理者直接负责,责任人监督管理。建设制度方面,要求形成科学的实训保障系统,在保障其日常运行的前提下,做好系统管理流程,行动更具规范性。建设分阶段实训管理流程,包括专职的实习实训管理人员,兼职专业教师,专任实训指导教师等,除了课程教学中执行“8S”管理以外,其余时间可以让勤工俭学的学生,或者课外服务小组课余时间打扫卫生,检查设备。奖惩方面,要求结合部门的实际需求,根据管理者的教学工作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考核标准,通过适度鼓励,提升管理效率。
三、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方案和实施步骤
(一)区域管理中落实管理责任
管理要求是做到有实训室的地方就要有与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汇编,包括责任人、制度规范、管理条例等等。
(二)分级化制度建设部分
一级体系主要面向对象是整个实训中的基础部分,从宏观上这部分包括:教师、学生实训活动开展前的准备、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的规范行为等。二级体系是实训中心下面的各个实训室中的各级规则制度,其中内容包括: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定、设备简介等。
(三)具体的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