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7:14:54
导语:在经济学的重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 问题 思考
计量经济学作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相关专业中开设已有20余年的历史, 并逐渐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本科教学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充分肯定这门课程作用的基础上, 笔者认真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也感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应加强与教学管理部门的积极沟通,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的设置,主要基于在教学的实践中,一方面要合理设置好计量经济学教学与其他先修课程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对该课程设置合理的课时数。在普通高等院校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教师,都知道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要有一系列的先修课程作为知识储备,如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微积分、概率论、经济统计、线性代数等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课程安排的不合理,学生对必要的先修课程还未学习,或者将某些先修课程和计量经济学在同学期同时开设:如笔者所在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在同学期同时开设计量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很难进行;二是课时数安排不够合理:现在一些高校开设了许多课程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宽度,从而压缩了一些重要课程的学时数。例如,计量经济学理论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即软件使用的学习,总共安排48个学时,有的高校甚至只有32个学时,使得教师难以安排教学内容。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分析,合理的课时安排应该是72学时。在授课学期上,一般来说,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最好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对于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专业可以提前到大二下学期,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先行知识。
二、注重应用,优化教学内容
现有的计量经济学教材中,大多数教材都偏重于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的介绍和推导, 整本书都是繁琐复杂的数学公式, 初学者往往是文科出身,本身数学功底不扎实,导致对该课程的学习感到很困难;同时,在教科书中,与实际问题结合的内容太少, 不少学生感觉学完计量经济学不知怎么用, 也不知道用到哪?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针对本科生的教材的内容应该组织一批专家重新进行修订和整合,并从以下几方面加以优化:1. 突出理论与实践兼顾,优化原先的知识结构体系,多引入实际问题中的经典案例, 教材要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2. 课程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要引入当前有关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 教材要配备适当的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现在很多教材倒是有些练习题, 但有参考答案的却很少。
三、注重软件使用,组织课堂案例教学
计量经济学的学习, 除了要有充足的理论课时讲解之外,还必须通过上机实验,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 消除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系统的做好理论知识的回顾、基本操作的讲解、实验案例的设计分解、现场操作指导和巡视等各项工作。没有软件讲解的案例讨论,往往是学生对课程的性质产生误解, 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统计课、数学课, 继而产生害怕情绪, 对学习失去兴趣。笔者在实验课程的讲解指导过程中,通常先给学生讲解并演示了软件EVIEWS的具体操作,遵循讲练结合的原则,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案例, 由学生自由组队,在每次上实验课之前搜集资料、建立模型、书写报告, 然后课堂上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 最后老师点评。通过这种讲练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通过运用软件和设计案例,逐步自发地对现实一些经济问题产生了兴趣, 他们经常会有意识地尝试用计量经济模型去分析这些问题。从笔者亲身实践看, 案例教学对于该课程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很高。当然, 案例教学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件很富挑战性的工作, 需要任课教师认真的组织、安排和实施。笔者相信, 案例教学只要组织的适当, 一定会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起到很大促进作用的, 建议大家广泛采用。
四、积极探索,改革评价制度
对于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考核,许多学校往往采取期末闭卷考试这种单一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总体来讲弊大于利。导致了学生平时的学习不用功、考前搞突击,只注重死记硬背公式,不理解各种分析工具的适用范围,也无法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行为,导致我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解决一些前人未解决过的问题,而光靠死记硬背公式,不知所以然,是无法提高学生们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因此,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尤为重要。计量经济学的考核,应避免以期终考试成绩定终身的情况,将卷面成绩、平时上机实验成绩、课程论文的成绩,以及各种开放性的研究报告的成绩结合起来,评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总评成绩。使课程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 既能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又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又能通过课程评价中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第一种:使物体沿某一方向运动施加力最小
在力学中常有这样的题:
例1如图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有一个物体,水平力F = 10 N作用于物体,现要使物体所受合力沿OO'方向,OO'与F的夹角 = 37,则必须要同时在物体上施加一个F', 则F'的最小值是多少,方向如何?
在静电场中则常有这样的题:
例2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以初速度v,跟水平方向成45斜向上进入匀强电场区域,小球恰沿直线运动问:匀强电场场强的最小值是多少,方向如何?
解析这两个题的考查点是一样的,都是力的合成分解,解题方法思路也相同。都是使合力方向沿既定方向. 考生的思路一般是正确的,但常会错误地认为例1中所加的力F' 应垂直于已知力F(如图3所示),即 F' = Ftan= 7.5 N,例2中所加场强方向垂直于重力mg,即Eq = mgtan 45= mg,E = mg/q. 这两答案虽然可使物体沿指定方向运动但并不是最小值。
正确解答应为:
例1解析当所加力垂直OO'时F'最小,如图1所示,由平行四边定则及几何知识,F' = Fsin= 10×0.6N = 6 N,方向垂直OO'.
例2解析物体受力如图2所示,当Eq与v方向垂直时所加电场力为最小,且Eq和mg的合力在v的反方向上,由平行四边定则及几何知识,得
Eq = mgcos 45
E = ,方向与速度垂直.
第二种:使物体静止施加力最小
在力学中常有这样的题:
例3如图4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被悬挂后,在对它施加一个力F,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若不计悬线的质量,求F的最小值。
在静电场中常有这样的题:
例4质量为m的小球带电量为q,用绝缘的细线悬挂于电场中,平衡时悬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为,求小球所处位置的电场强度至少为多大.
解析这两个题都属于平衡问题,解题的方法思路也相同。物体受三个力平衡,任意两个力合成都等于第三个,看起来很简单。但同上类题一样,考生容易错误地认为最小力方向垂直于重力G,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例3答案为F = mgtan ,例4答案 Eq = mgtan ,E = mgtan /q. 此两个答案可使物体平衡但不是最小值。
正确解答应为:
例3解析物体平衡时受力如图5所示,当力F与T垂直时最小,F与mg的合力与悬线的拉力等大反向,由平行四边定则及几何知识,得
F = Gsin ,方向与线垂直.
同理,例4解析F = mgsin= Eq,
所以E = mgsin /q,方向与线垂直.
以上两题不管是受力个数还是解法思路完全一样的,只是把拉力换成了电场力.
第三种:速度相等势能最大
在力学中常有这样的题:
例5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A以速度v0通过弹簧去撞击静止的物体B,在A、B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何时弹簧弹性势能最大?为多少?
在静电场中常有这样的题:
例6如图7所示,在光滑绝缘平面上有A、B两个正点电荷,相距无穷远,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4m,且以速度v正对着A运动,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求A、 B所在系统具有最大电势能时的速度分别是多大?系统的最大电势能是多少?
解析两题思路一样的,都是 以A、 B为系统动量守恒,当A、 B速度相等时系统具有最大势能。
根据动量守恒,在光滑水平面上A、 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弹簧弹性势能最大即压缩量最大(电势能最大即电场力做负功最多),由运动学知识得vA = vB时压缩量最大(电势能最大),根据动量守恒即可解答.
例5解析
mAv0 = (mA+ mB)v,v = ,
此时弹簧弹性势能
E = mAv2(mA+ mB)v2 = v02.
例6解析解答过程和例5完全一样:
mBv = (mA+ mB)v',v' == 0.8v,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创设;创新;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53-01
如果将15克食盐放在你面前,你一定会觉得难以下咽,如果将15克食盐放入美味的汤中,你便会觉得在享用佳肴。盐需要溶解才能吸收,这个道理很简单,知识就像是食盐,需要融入到情境之中才能有效吸收,才能被学生理解并掌握。
一、情景教学的方法
1、利用多媒体塑造意境
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向学生提供多种形式,功能多样的材料,利用形象生动的动画,悦耳的背景音乐,使学生进入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之中,从而为课堂营造一种充满意境的学习气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以为动画、音乐使学生荡起思维的火花,拨动心弦,从而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有些文章,只从字面理解会很抽象,比如描述一些自然问题或者科技问题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将图片展示给同学们,便可以形成很直观的认识。很多文章,例如唐诗宋词,不同诗歌的风格对“月”有很多种不同的意象理解,比如“月”可以表达时光如水,边塞诗表达苍茫悲凉,情感中可以表达男女欢爱,这些课文如果有效利用多媒体中专业人员完成的朗读,会很好的把握课文的情感,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以及准确,传神的感情基调,无论是缅怀追忆的,还是快乐明朗的;无论是平缓抒情的,还是慷慨激昂的,都很到位,同时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的手段一起参与,塑造意境,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基调,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全文。
2、进入角色,身临其境
在遇到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是学生进入角色,寻找身临其境的感觉。比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首先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分析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所呈现出的特点,然后通过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再次,请同学们自由结组,分别扮演其中的皇帝,大臣,小孩以及骗子等角色,并安排一个同学对故事进行场外陈述。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之教师对学生们的点评与指导,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文中的人物典型以及寓意。这种体验“身临其境”的活动具有艺术性,理智性和科学性,顺应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规律。角色的转换使得学生产生热烈的情绪,甚至从“扮演角色”的状态转为“进入角色”,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接纳知识,探究知识,使学习的习惯得到培养。
3、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
创设情境是为了唤起学生们对知识的追求,对崇高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们思维的空间,对内在美感的培养,并非仅仅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和笑声。很多教学工作者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时,往往重表面重形式,没有实质的内容,脱离了实际,没有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纲。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实际出发,使得情境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支撑点而并非是靠情境决定如何教学。正在上初中的孩子,没有多少生活阅历,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如果偏离太多,自然没有办法表达出真实的情感,而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编造一下。这种教学是不成功的,学生没有从语文学到更多的认知和体会,不能一味地追求情境,要以感性为基础,理性为向导。
二、情景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打开心灵之窗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创设的“意象”,将过去的事物与现在的事物相互联系起来,积极地进行想象对比,在特定的情境下,“意象”的感知程度强烈而且深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流畅,记忆清晰牢固,为获得知识奠定基础。教师创设的情境教学变成了学生学习知识和增强学习能力的载体,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从知识感知到实际应用的转换。诗歌欣赏中最容易让人产生“意象”:山是沉稳的,大漠是荒凉的,黄昏是宁静的,水是灵动的,这些“意象”的产生,将使学生打开净化心灵之窗,开启活跃思维之门。
2、激发参与之趣
兴趣往往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在一定情境中产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之源。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制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环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人入境。教师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们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与心灵的共鸣。充满智慧,美感,诗意的情境,使学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全身心投入,只有体验,感悟与探索充分利用,才能形成情真意切的理解情境的意远,理深。学生们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关键词:认知规律;领导带头;以生为本
最近听取了新绛中学校长的报告,认真研究和思考新绛中学的课改模式,结合我校实施的课改工作实际,有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勉:
一、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尊重教育规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搞课改
本次新绛中学的考察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高中升学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以宁致远为校长的这支团队,敢于向传统课堂挑战,利用半天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可见改革的勇气和信心。回来我反思了一下,新绛中学的这一做法不足为奇,它是完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主动的预习、思考、合作、探究和总结,才能把学到的新知建构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也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结合我校的课改实践,本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学出来的”“学困生是教师课堂讲出来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尊重教育规律,让教师必须明确以下几个认识: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能独霸课堂,更不能满堂灌,本人认为一节好课教师指导和精讲总时间不要超过15钟。
教师必须明确课堂的核心是“学生”,教师要在课堂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强烈的学习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
课堂要大容量、快节奏。要把知识问题化、问题任务化、任务活动化、活动小组化。这需要我们老师课前有充分的备课,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山西新绛中学探究学案和我校的导学稿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编写的,它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抓手,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工具和向导。本次考察学习,我认为我们导学稿在编写时应增“学习任务”一栏,虽然我们有学习目标,但在导学稿上明确“学习任务”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再加上课堂适时的教学评价和及时的学生学习反馈,我坚信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大面积提高。
二、领导带头,抓落实
通过考察聆听宁致远校长的讲话,结合我校三年多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际,深刻感受到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对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挑战,是对教师观念的挑战,是对学校领导信心和力量的挑战。课堂教学改革是需要校长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带领广大老师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敢为人先的意识,坚定的信念,勇敢的行动。学校领导要懂得教育规律,研究学校现状,深入课堂,指导老师的课堂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专家和能手;广大教师要研究教育规律,研究课标、教材和教法,为学生提供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实施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1中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教材内容更新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同步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教材内容较为陈旧,与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不符,这也是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教材内容过于死板,缺乏新鲜的知识概念,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是一样的课本,导致学生的学习差距较大,此外,我国计算机发展迅速,教材内容早已不能适应当下计算机的发展。出现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能用于生活中,因为它早已落后于生活,同时,学生对于一成不能变的教学内容,毫无学习热情,如今,计算机已经被普及,而我们的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多数是在和电脑交流,这对于学生而言,会认为课堂学习不如自己操作,进而导致课堂上学习效率低,可见,书本内容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差距。
1.2中职计算机教学条件尚需提高
计算机在教学设施上有一定的要求,这也正是它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不同,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我国计算机每年都在不断的推陈出新,紧跟着科技发展的步伐,不管在硬件或是设备上,在不断的创新,这对中职学校而言,无外乎将会造成经济负担,但又为了培养人才,不得不进行适当设备更新,但设备是需要长时间更新、维护的,这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压力。据调查,大多数学校反映,计算机教学需要较大的场地支持和资金投入,这也是影响计算机教学发展的因素之一。
1.3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不足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尤其是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会更加感兴趣,掌握知识也会更容易一些。相对于理论教学,也是使学生提高计算机能力的方式之一。但目前为止,我国的计算机教学呈现出学生人数较多,实践机会较少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够及时得到锻炼,目前,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都能够符合要求,但进行实践操作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不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是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教学的不足之处。
2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
中职教育多数是为国家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但根据目前形势发展,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单一,计算机设备落后,对学生能力发展造成阻碍,笔者根据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认为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点作为出发点。
其一,创新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既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结合所学去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动脑思考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的主要模式是教师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使计算机教学形成一些问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一般都会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知识讲解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培养,21世纪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时代,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应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
其二,根据中职教学特点,实行课程整合。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意味着所学知识进入一个全新的层次,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但更多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从综合素质,还是学习能力上,都要有所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只要求中职学生对计算机要有基本的操作技能,并不需要达到某种高度,更多的是以实践性为宗旨,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相应的技术培养,制定教学模式。
3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路径
第一,要确定计算机的未来发展目标。培养计算机人才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服务于社会,所以,培养计算机人才要依据本地的需求和发展特点进行人才培养,企业也要对上岗职工进行认证,这也是确保计算机人才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学生进入公司后,要尽快的适应周围环境,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本职工作,在此期间,是公司和学生自身相互适应的过程,所以,学生在实习之前,要对相关公司有简单的了解,为今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打下基础,这也是学生成为计算机人才的前提。
第二,实行统一性人才培养。首先要根据社会需求来制定计算机课程,才能实现人才统一培养,比如:网络管理,需要对交换机、服务器、线路连接有详细的了解和熟悉的操作程序,以及相关计算机证书,这不仅是公司聘用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未来想要成才的基本前提。
第三,增加教学设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进入公司的优势所在,反之,如果学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也会有一定的阻碍影响,学校要想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则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所以,学校要增加教学设施,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会有足够锻炼机会。
第四,优化课程教学。学生想要证明自身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可以去考取相关证书,当进入公司应聘时,也将会成为一个有力的条件,相关证书的考取,这也需要学校的努力,例如:在教材选取时,可以着重于证书考试的教材,使每名学生都能够考得证书认证,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计算机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改革,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并且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教学改革也将越来越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主要对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总所周知,计算机教学改革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是需要时间的推移,不断改革存在的不足,同时,也需要各相关教育部门的配合。
参考文献:
[1]徐英.研究性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4).
[2]钟冠卓.浅谈如何实现中专计算机高效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
一、重视教材,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后得到数学概念和定理
前面是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然后是“做一做”,最后针对定理或公式的关键环节进行填空,而不是像以前直接告诉你结果。翻开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这样的课堂安排比比皆是,这样做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归纳问题的过程,目的就是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问题的探索过程,进而发现问题的实质。有些老师会产生这样的误区:课后的习题不都是公式的应用吗?干脆把结果及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省下学生的探索时间,让他们直接去做练习题,这样不是更能提高课堂效率吗?其实,这种貌似理由充足的做法严重违背了数学的学习规律,舍本逐末,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真的把数学知识学死了,他们眼中只有冷冰冰的数学公式,没有了数学的活力与灵性,学生只能生搬硬套而永远不会去灵活应用,同时也失去了创新、创造的能力。
老师要做的恰恰是配合教材的安排,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勤于动手、善于分析,和同伴多讨论多合作,共同找到数学真理。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探究实验得到数学规律
引导让学生自己做实验,通过参与探究过程,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正是新课标精神之所在。
三、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划分数学题目,具体解法规律交给学生去归纳
刚参加工作时,我总是大包大揽,许多解题思路、规律总害怕给学生讲不清,而要把它们都总结出来教给学生,这样还担心他们记不住。有一次,对于动态问题的求解,我花费了大量心血,查阅了大量资料,从各种题型的结论出发,总结出如下类型:点动型、线动型、图形移动型;又根据知识背景总结出一次函数型、二次函数型、特殊四边形型等,共七八种。等我把研究成果教给学生时,发现出问题了:越给他们讲得清,问题越说不清。以后碰见动态题型,学生的得分率仍然不高。原因在哪里?其实就是教师干了学生该干的活。
以后,我只是从宏观上引导,具体细节由学生自己去总结。比如在初三总复习时,面对茫茫题海,许多学生感到困惑和无助,我就引导他们从条件特征和数学概念出发,把知识体系分为四大类:概念特征类、观察实践类、实际应用类、统计概率类。常见的习题几乎都可以归纳到这四大类中,对于每一大类中形形、五花八门的题型,我的任务就是指引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在实战中自己归纳总结出不同的数学方法、规律及心得。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只有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真正重视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学习数学,探究科学真理的心理规律,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那么数学永远都是科学世界中最美丽的、最吸引人的一朵奇葩!
一、关于4D电影技术
(一)什么是4D电影
4D电影是立体电影和特技影院结合的产物。随着三维软件在国内越来越广泛的应用,4D电影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4D电影也叫四维电影,它由三维立体电影和周围的环境模拟组成的四维空间,但不是几何意义上的四维空间。在3D立体电影的基础上加环境特效、模拟仿真而组成的新型电影产品,通过给观众以电影内容联动的物理刺激,来增强临场感的效果。
(二)4D电影技术与传统电影技术的比较
4D电影在制作方式、制作工艺方面与2D以及3D电影都有一定的区别,具备更多的优越性。
2D电影即为传统的平面电影,在观影空间里表现为2维(只有长和高,没有宽),电影播放载体一般为胶片,制作工艺复杂,复制过程有一定的衰减。声音呈现方面,采用的是模拟单声道。画面上有时有划痕、晃动、接片干扰等。
3D电影在观影空间里表现为3维空间(长、宽、高),国际上以3D电影来表示立体电影。它将两影像重合,产生三维立体效果,当观众戴上立体眼镜观看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电影制作流程包括剧本讨论、概念设计、分镜故事板、粗模、贴图材质、骨骼蒙皮、分镜动画、灯光、3D特效、分层渲染、后期剪辑等。3D电影的载体有磁带、磁盘和光盘。电影资源可以完美克隆。画面无抖动、平滑、色彩鲜明饱满。3D电影技术现主要应用于科幻电影、珍宝欣赏、远距医学等方面。
4D电影技术是在3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电影技术。它依靠三维立体电影和周围环境来模拟四维空间,从而给观众更加逼真的电影观感。从架构层面上来说,4D电影技术是在3D电影与特技影院相结合的条件下来完成的。在画质和视觉方面,4D电影除了具备立体的视觉画面外,还能通过影院的特殊装备来营造出一种与影片相匹配的环境,让观众能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重身体感官体验电影的放映效果。在技术层面上,4D电影应用到了传感、机电控制、同步控制、仿真、气动装置、多计算机通讯、偏振立体显示、数码影视以及图像拼接等高新技术。4D影院的发展非常迅猛,表现形式也根据人们不断提高的娱乐需求有了很大的发展,平面银幕方式的4D影院正受到环幕方式的冲击,而新型特技座椅配合动感平台,又使4D影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此,相对于传统电影,4D电影无论在电影制作层面,还是观众观影感受方面,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4D电影技术原理
4D电影是随着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新的电影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自动智能控制,通过主控系统实现对放映、座椅和闪光灯、声音、供水、供气等设备的联动协同工作,并同步模拟出与电影画面中一致的场景,使观众虽身在座位上,但真切感觉如同走入立体电影中的情节和实景。
·影视教育周春樵,朱思征:4D电影技术及其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4D影院一般由立体放映系统、特效座椅与特效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1.立体放映系统包括立体影片和立体放映设备,4D影院所播放的具有立体效果的影片,通常采用数字电影特技技术制作。目前主要有电影机放映与投影仪放映两种系统。观看4D立体电影时,观众要佩戴偏光立体眼镜。这是由于影片的图像在计算机生成时利用立体成像技术,分别输出制作了存在着左右眼视差的两套电影胶片,放映时,两台放映机同步放映,并在放映镜头前分别装置两个偏振轴互成90度的偏振镜,看到的就是立体影像。
2.特效座椅与特效设备是4D影院与一般影院相区别的标志性特征。通过4D特效座椅和特效设备的共同作用,才能够实现在立体视觉基础上的“身临其境”。4D特效座椅以两个座位为一个单元。4D特效座椅可在计算机控制下配合影片镜头的运动进行同步的动作。特效座椅及其它特效设备与影片精确的配合,制作出特殊的效果,例如自然界中的风、水等效果及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振动、坠落等。
3.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影院中央控制系统、特效控制系统、音响系统、供气供水系统。影院中央控制系统主要完成的功能是:负责电影放映、特效控制、电影音效系统的同步运行,它主要是由一台工业控制计算机和计算机内的控制软件构成,是4D影院的大脑。特效控制系统用来实现特效座椅与特效设备的动作,在总控系统的协调下,与电影剧情进行同步运行。音响系统多采用数字立体环绕音效,与电影画面同步。供气供水系统由空压机、储气罐、压力泵、水箱组成,管道和阀门与特效设备连接,使得座椅可以升降、振动等。压力泵和水箱主要完成喷水效果。
二、4D电影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传统的大学教学形式
中国传统的大学教学形式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衍生出形式各样的教学传授媒介,如传统课堂里的黑板、粉笔、标本,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的幻灯片、数字投影、录音、远程视频等。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将语音处理、图像处理、视听处理技术集成化,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的存储、加工、传输等过程来进行教学,让教师传授知识的途径从“一个人+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转向数字化教学 。多媒体教学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有主机、视频、音频、输入输出设备、高级多媒体设备;软件部分分为系统和应用软件,如多媒体操作系统、媒体制作开发软件以及多媒体外设驱动软件和驱动接口程序等。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更具有优势:
1.直观性。能够多角度的观察对象,突出教学重点;2.交互性。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3.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4.智能性。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能更智能的进行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5.可重复性。可复制式的教学模式能更好的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课本知识点。
相反,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1.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好坏不一。劣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能难以发挥教学优势,其可能存在表现形式单一,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教师教学能力弱化,缺失课堂互动性。语音传教的教学形式很大程度上会让教师偏重语音的强化,弱化现场教学的控制力,有些教师有可能产生一旦离开多媒体课件就无法教学的结果。过度的依赖多媒体教学也会导致教师教学引导力和学生主体作用消失的情况。
3.学生主观思维丧失,教学效果不理想。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信息不断增大,教学节奏加快,重点知识点难以突出,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授课内容,缺失思维过程,削弱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4D电影技术的教学引进
电影技术本身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和方法,4D电影技术把最先进的数字技术运用于电影的制作、存储和传输之中。4D电影技术是集数字技术和电影技术为一体的现今最先进的影像感受展示技术,更应该在大学教育教学中得到应用。
4D电影技术与大学课程整合,是运用该其技术特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4D电影技术可以将大学课堂更加科技化和形象化,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物理和化学定理更加鲜明化,通过模拟天体运动、温度变化、光亮调节,并配合烟雾、喷水、扫腿和特技座椅,可以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去体会这些自然定律,更好的将这些定理去记忆和运用于实践。此外,4D电影技术可以将大学教学课件制作成教学电影的形式,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在汲取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教学电影的魅力,提升大学生对大学课堂的兴趣,完善自身的发展。在一些具有个性特征的科学学科的课件制作方面,如医学、生物学等,可以采用4D电影技术将高分辨率、技术实现难度较大的课件画面以立体动感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它通过像素重构技术,将画面按“帧”进行插入、移动、修改、删除等编辑,能营造出一种宏观的教学立体画面。
此外,由于4D电影技术具备数字式线痕去除、数字缺陷消除等功能,可以利用数字电影技术来修复大学教学中的历史资料影片、科教片以及资料片,长期保存这些电影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情景教学 创设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感觉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不可重复性。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教学至关重要,也就是在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化。教学情境能给教师和学生营造一种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环境,能给学生提供课堂思考的背景,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思考、学习,并获得科学知识。一个好的情境的设计会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氛围,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或者尽快的进入角色,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善于创设情境会使你的课堂迭起,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激情中。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现将本人的几点建议总结如下:
一、问题式教学情景
“问题式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社会中的化学问题、为学生熟悉或愿意关注的科学史实以及高新科技等素材创设学习情景,可以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也可以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深刻理解知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因此,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那么N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二、新闻式情境
社会新闻是学生非常关注的大事,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国际国内新闻,以此创设问题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激情,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淀粉和蛋白质”创设了这样的情境:2004年春天,安徽阜阳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件:“大头娃娃”事件。造成76个儿童死亡,二百多个儿童的头皮是软的,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这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和求知欲,这时教师可请知道的学生讲解,也可自己讲解,因为这些儿童所食的奶粉中蛋白质含量严重不足,掺有大量的淀粉……学生的积极性立刻高涨起来,教师也自然地开始了淀粉和蛋白质知识的讲解。
再如:在引入“化学与环境”这节内容时,创设这样的情境:先向学生展示一张拍摄于2005年4月1日京沪高速淮安段的照片,告诉他们,图片中是一片小麦,同时再拿出一盆从田里挖来的小麦,请学生观察、对比。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学生立刻会发现:照片中的小麦是黄色的!同时会提出问题,本应该是绿叶茂盛季节小麦怎么会是黄色的?学生感到惊奇、不解。教师乘此解释,2005年3月30日,在此段高速路,两车相撞,导致大面积的液氯泄露,使当地小麦一夜枯黄,造成当地25人死亡,280多人受伤。接着展开了化学与环境问题的讨论,这时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化学对环境的影响。
三、矛盾式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倾向,因而都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溶解度”情境设计
[教师引入]: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题目是“‘食盐’与‘硝酸钠'的对话”:
“有一天,‘食盐'与 ‘硝酸钠’在比谁的溶解能力强。
‘ 食盐'说:我溶解能力大,在20℃时,在每509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8g。
‘硝酸钠'说:那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能够溶解在水中,在10℃时,我在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20g呢!
‘食盐'又说:你的20g是溶解在100g水里,当然,我比你强。
‘硝酸钠'却说:但是你的温度比我高,我在6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5g。
‘食盐'说:那在20℃时你怎么不说?
‘硝酸钠'说:那么,你在60℃时,是多少呢……
究竟谁的溶解能力强,大家给他们评一评吧……”
上述情境的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感环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且,它还为该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解决,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
总之,情景教学在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前提下强调智能的发展,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社会信息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设置适当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优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81-01
如今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研究和探索,思考与实践中进行尝试性教学改革,而想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为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军事上曾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上也应该不上无准备之课。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高效,必须对本堂课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组织活动的方式等有细致的考虑;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预见。这样,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效率自然高。
二、教师定向,引领学生探究
根据知识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难易适中的学习目标,并在课堂上逐步深入,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从而紧扣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发现问题的本质并归纳规律,再掌握、运用。
三、建立师生间的默契
要想高效率地上好课,没有学生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这里讲求的是师生间的默契和互动。在课堂上,把学生作为主体是达成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如果摆不正这个位置,一切都是空的。经常在听课时看到教师在激情四射地讲学生在下面麻木地应和,这样的课仅仅是教师的表演而已,学生也就成为了表演的道具,这样的课堂是不会有什么效率而言的,最多是教师表演的好坏,而学生呢?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演不好自己的角色,课堂肯定不会有效果,更别说高效了。
四、教师创境,激发学生探究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必须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学生吸住。使学生很快的进入新课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中。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习惯也影响着课堂效率。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向学生讲解传授一些必要的方法、培养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堂的教学很有帮助。如课前学生会自觉地充分地预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节约很多时间,效率也就提高了。
六、高效要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