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7:15:00
导语: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风险投资 理论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
1 风险投资在我国的理论研究
1.1 融资理论
(1)风险资本的来源。风险资本的来源都是有规律和固定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来源的资本在风险投资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在我国,目前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和政府商业银行科技开发的贷款,资金规模偏小,没有调动起民间主体投资的积极性,投资主体单一且投入严重不足,不能达到有效分散风险的目的。
(2)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关于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组织模式的选择,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设立契约型基金,即是按照一定的信托契约原则,通过发行收益凭证而形成的投资基金组织。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没有自身的办事机构系统。基金证券的发行不是由基金公司作为发行人,而是由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发行人;第二种观点主张设立公司型基金,即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所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基金公司,它的主要特点是其公司性质,即基金公司本身是独立的法人机构。在公司型基金中,基金的持有人是基金公司的股东,反映的是所有权关系,因而所有权以股息的形式获得投资收益;第三种观点主张根据风险投资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在起始阶段,采用契约型封闭式投资基金,随着条件的成熟,可逐步试点契约型半开放式、契约型开放式、有限合伙公司型封闭式、公司型封闭式、有限合伙公司型半开放式、公司型半开放式、公司型开放式等基金形式。
1.2 投资决策理论
(1)项目筛选与审查。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可以说是整个风险创业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其中对项目的战略筛选是评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该阶段也最能体现风险投资家的宏观眼光和战略水准。从众多没有或只有少量经营历史纪录的风险企业中选出最具有获利潜力的投资项目,是风险投资有别于其他投资形式的特色之一。
(2)项目价值评估。目前,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采用的方法有账面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市场价值法、清算价值法、折现现金流法和实物期权定价法。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在实践中,美国创业投资家是用拇指规则方法(修正风险贴现率的折现现金流法)对创业企业价值进行评估,而我国评估创业企业价值的方法则一般是使用重置成本法。相比较而言,修正风险折现率的折现现金流方法对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因为它既考虑了创业者对预测值的乐观估计,也考虑对早期投资的稀释,可纠正过高的预测估计,并能保护早期投资,并对创业投者和创业投资家起到激励的作用。而重置成本法虽然也考虑了无形资产,但所占股份份额较小,以现有的实有资本为主体,无法充分反映创业企业的特点,因而不适用于创业企业的价值评估。由于资本市场和创业投资家的成熟度的差异,折现率的确定要根据各国的情况而定。我国的创业资本刚刚起步,还不是完全的创业资本投资,股市的市盈率过高,因此,不能完全照搬美国创业投资家的模型,否则会使得本来就乐观的估计更为放大。相反,应该在借鉴美国创业投资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特点,探寻适合中国的、客观的、合理的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3)项目投资协议。风险投资家还需要与创业企业家签署投资协议以完成投资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投资协议的实质是控制权的分配。在风险投资协议中,风险投资家可以将现金流量分配权、投票权、董事任命权、清算权等对创业企业的控制权根据某先事先确定的业绩指标相互独立地进行分配。一旦创业企业经营业绩太差(低于某些预设的标准),风险投资家可以获得对企业的完全控制权。此外,风险投资家通常会利用竞业限制条款和股份逐步落实条款,提高企业家离开企业的成本。
(4)参与管理——基于价值增殖型管理。投资后参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控制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的重要环节。这种基于价值增殖型的管理,可以使企业获得专业化的管理及充足的财务资源,充分发挥创新型企业潜在的资源优势,促进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和实现企业的价值增殖的目标。风险投资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帮助企业获得后续融资、协助企业进行战略规划、招聘管理人员、协助安排经营计划、介绍潜在的客户和供应商、解决企业家报酬问题等。
1.3 撤资理论
(1)撤资时机的选择。关于撤资时机的选择,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分析首次公开上市(ipo)的时机。风险投资家都希望被投资企业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时候上市,至于什么时候对风险投资家最为有利。理论界认为,对于具有高质量项目的企业来说,风险投资家的参与有利于增加被投资企业的价值,但由于参与企业管理也有时间、机会和资金上的成本,风险投资家会选择边际利润为零时退出企业,让企业实现ipo。
但在实践中,由于风险投资家需要筹集下一个基金,为了及时报告前一个基金的投资业绩,风险投资家可能会在时机尚未成熟时将企业推上市。
(2)撤资方式。关于退出的方式选择,风险投资家们首选公开上市。研究证明,在同等条件下,ipo是利润最高的退出方式,是推动风险投资的动力。在公开上市市场表现更已成为风险投资业的景气指标。尽管ipo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在实践中,将股份出售给第三方是最常见的退出方式。对于投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风险投资家来说,如果不打算长期留在被投资企业,将股份出售可能是最佳的退出方式。
(3)收益分配的决策。首先,如果风险投资家将股份出售后分配现金,短时间内出售大量股份会导致股价下跌,这是风险投资家不愿意看到的;其次,分配现金会让有纳税义务的投资者立即产生资本所得税纳税义务,而分配股份则可以推迟纳税;再次,在许多情况下,风险投资家需要首先让作为有限合伙人的投资者先行收回其全部投资,然后才能开始得到附带收益(即投资利润分成),为了完成让有限合伙人收益投资的任务,在股份价格被高估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家一般会选择分配股份而不是现金。除此之外,证券监管机构往往限制公司内部人(管理人员、董事、大股东等)出售股份的数量,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风险投资家的分配行为。
2 风险投资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实践
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仍然处于对如何将国际通行做法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艰难探索之中,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从各地发展风险投资的实践分析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政府主导型的风险投资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机构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创立的,并且直属政府部门领导。实践证明,这种模式缺乏市场操作经验和风险意识,抑制了民间主体的积极性,使得经济没有效率和活力,不符合风险投资自身的特点和运作规律。从各地区不同公司类型风险投资机构实际风险投资总量进行对比分析,政府风险投资机构比例占据了重要比例(见表1)。该项调查的有效样本为64家风险投资机构。本项调查的有效样本数为64家,其中政府类风险投资公司27家,外资风险投资公司(含中外合资)3家,其他商业风险投资公司34家。
2.2 融资渠道的单一化
中国风险投资规模偏小,融资渠道单一,目前尚没有充分利用个人、企业、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共同构筑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网络。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公司都是在政府的主导投资下创立的,其资金来源也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其弊端已暴露无遗,因而,风险投资公司设立时要注意政企分开,鼓励非国有企业、个人、外商及其他机构投资入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现投资多元化,努力使民间资本在风险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
2.3 风险投资业务地域分布不均
中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深圳、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无论是从新增投资项目数、投资金额还是新增管理资本方面,深圳、上海、北京三城市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西部地区却发生退减现象。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的问卷调查,对全国141家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了考察(见表2)。
2.4 政策法律环境的制约
完善的外部运行环境是支持风险投资体系顺畅运作的前提条件,是风险投资发展壮大的基础。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实践证明,要使风险投资获得大力发展,政府必须要有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要有对应的法律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与之相配套。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对政策环境具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迅速,但政策法规建设还显得相对滞后。
2.5 文化环境的缺失
从文化环境看,鼓励冒险、崇尚创新、倡导创业的民族精神有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而我国还没有完全给人提供创新和创业的环境,这方面的支持和激励也很少。另外,诚信合作的商业氛围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我国高发的经济欺诈案件表明了信用环境并不佳,而整体信用环境对风险投资资金的筹资和退出都有很大影响。此外,人才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缺少具有竞争力的项目等方面也问题颇多,如困扰我国软件产业的盗版问题已经严重地损害了许多软件公司的利益,抑制了风险投资的本土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的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02(5)
2 范柏乃,沈荣芳,陈德棉.国际风险投资理论综述[j].浙江金融,2000(9)
关键词: 风险投资 理论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
1 风险投资在我国的理论研究
1.1 融资理论
(1)风险资本的来源。风险资本的来源都是有规律和固定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来源的资本在风险投资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在我国,目前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和政府商业银行科技开发的贷款,资金规模偏小,没有调动起民间主体投资的积极性,投资主体单一且投入严重不足,不能达到有效分散风险的目的。
(2)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关于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组织模式的选择,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设立契约型基金,即是按照一定的信托契约原则,通过发行收益凭证而形成的投资基金组织。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没有自身的办事机构系统。基金证券的发行不是由基金公司作为发行人,而是由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发行人;第二种观点主张设立公司型基金,即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所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基金公司,它的主要特点是其公司性质,即基金公司本身是独立的法人机构。在公司型基金中,基金的持有人是基金公司的股东,反映的是所有权关系,因而所有权以股息的形式获得投资收益;第三种观点主张根据风险投资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在起始阶段,采用契约型封闭式投资基金,随着条件的成熟,可逐步试点契约型半开放式、契约型开放式、有限合伙公司型封闭式、公司型封闭式、有限合伙公司型半开放式、公司型半开放式、公司型开放式等基金形式。
1.2 投资决策理论
(1)项目筛选与审查。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可以说是整个风险创业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其中对项目的战略筛选是评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该阶段也最能体现风险投资家的宏观眼光和战略水准。从众多没有或只有少量经营历史纪录的风险企业中选出最具有获利潜力的投资项目,是风险投资有别于其他投资形式的特色之一。
(2)项目价值评估。目前,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采用的方法有账面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市场价值法、清算价值法、折现现金流法和实物期权定价法。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在实践中,美国创业投资家是用拇指规则方法(修正风险贴现率的折现现金流法)对创业企业价值进行评估,而我国评估创业企业价值的方法则一般是使用重置成本法。相比较而言,修正风险折现率的折现现金流方法对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因为它既考虑了创业者对预测值的乐观估计,也考虑对早期投资的稀释,可纠正过高的预测估计,并能保护早期投资,并对创业投者和创业投资家起到激励的作用。而重置成本法虽然也考虑了无形资产,但所占股份份额较小,以现有的实有资本为主体,无法充分反映创业企业的特点,因而不适用于创业企业的价值评估。由于资本市场和创业投资家的成熟度的差异,折现率的确定要根据各国的情况而定。我国的创业资本刚刚起步,还不是完全的创业资本投资,股市的市盈率过高,因此,不能完全照搬美国创业投资家的模型,否则会使得本来就乐观的估计更为放大。相反,应该在借鉴美国创业投资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特点,探寻适合中国的、客观的、合理的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3)项目投资协议。风险投资家还需要与创业企业家签署投资协议以完成投资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投资协议的实质是控制权的分配。在风险投资协议中,风险投资家可以将现金流量分配权、投票权、董事任命权、清算权等对创业企业的控制权根据某先事先确定的业绩指标相互独立地进行分配。一旦创业企业经营业绩太差(低于某些预设的标准),风险投资家可以获得对企业的完全控制权。此外,风险投资家通常会利用竞业限制条款和股份逐步落实条款,提高企业家离开企业的成本。
(4)参与管理——基于价值增殖型管理。投资后参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控制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的重要环节。这种基于价值增殖型的管理,可以使企业获得专业化的管理及充足的财务资源,充分发挥创新型企业潜在的资源优势,促进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和实现企业的价值增殖的目标。风险投资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帮助企业获得后续融资、协助企业进行战略规划、招聘管理人员、协助安排经营计划、介绍潜在的客户和供应商、解决企业家报酬问题等。
1.3 撤资理论
(1)撤资时机的选择。关于撤资时机的选择,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分析首次公开上市(IPO)的时机。风险投资家都希望被投资企业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时候上市,至于什么时候对风险投资家最为有利。理论界认为,对于具有高质量项目的企业来说,风险投资家的参与有利于增加被投资企业的价值,但由于参与企业管理也有时间、机会和资金上的成本,风险投资家会选择边际利润为零时退出企业,让企业实现IPO。
但在实践中,由于风险投资家需要筹集下一个基金,为了及时报告前一个基金的投资业绩,风险投资家可能会在时机尚未成熟时将企业推上市。
(2)撤资方式。关于退出的方式选择,风险投资家们首选公开上市。研究证明,在同等条件下,IPO是利润最高的退出方式,是推动风险投资的动力。在公开上市市场表现更已成为风险投资业的景气指标。尽管IPO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在实践中,将股份出售给第三方是最常见的退出方式。对于投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风险投资家来说,如果不打算长期留在被投资企业,将股份出售可能是最佳的退出方式。 (3)收益分配的决策。首先,如果风险投资家将股份出售后分配现金,短时间内出售大量股份会导致股价下跌,这是风险投资家不愿意看到的;其次,分配现金会让有纳税义务的投资者立即产生资本所得税纳税义务,而分配股份则可以推迟纳税;再次,在许多情况下,风险投资家需要首先让作为有限合伙人的投资者先行收回其全部投资,然后才能开始得到附带收益(即投资利润分成),为了完成让有限合伙人收益投资的任务,在股份价格被高估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家一般会选择分配股份而不是现金。除此之外,证券监管机构往往限制公司内部人(管理人员、董事、大股东等)出售股份的数量,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风险投资家的分配行为。
2 风险投资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实践
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仍然处于对如何将国际通行做法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艰难探索之中,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从各地发展风险投资的实践分析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师范数学情感教育理论实践一、师范数学情感教育的内容
(一)了解现代数学教育观
数学教育的知识素养不仅仅包括如何规范性的使用数学语言、科学论证和表达数学知识,其中如何对数学语言与数学符号进行互译,培养学生条理化的思维、数学语言的准确简练也非常重要。组织有让学生了解数学语言、符号的发展,数学的演变过程,才能够培养其数学化思维。
(二)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
向学生传授数学基础知识是数学教育目标中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比如数学中较为常用的综合法、反证法、分析法、归纳法、反演法、一系列建模方法等。包括换元法、参数法、构造法与分解法等较为基础的数学素养。
(三)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学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学生只有在数学方面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与适应能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师范数学情感教育实践思考
(一)师范数学情感教育的实践
师范数学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我国近年来师范教育改革的一大尝试,由于师范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问题,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较大的不安定因素,这一因素也使得教育工作出现了一定问题。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对数学教育的认识,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学习情感
一直以来,师范院校都是教师和家长较为推崇的热门专业,他们普遍认为,教师在职业分配上有保障、工作稳定可靠、待遇优良。但随着中小学教师岗位的日趋饱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问题逐渐凸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家长和学生的不满,严重冲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学习成绩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日后学业的成功与否,要知道,任何知识都是一点一滴所积累起来的,如果我们耽误了学习的机会,那么我们同样会由于现在的无知与选择的失误而后悔。对于师范生而言,学习上出现问题大多是由于信仰失误所引发的,学生如何看待师范教育体制改革与毕业生分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情感。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政策理论的宣传,同时还应该从学习方法、知识基础及思想情感层面对学生给予关心与帮助。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师范学习是使命与责任的集合,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为今后的事业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促进个人素质的发展与事业的进步。”
2.培养数学理念
在传统的师范教育当中,相当一部分都是都注重数学基础理论的教学或是片面注重教材教学,二者不能很好的协调,从而也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一部分学生过分注重数学理论基础课的学习、一部分学生只衷心与其他教学技能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一现象对学生素质造成了极大弱化。出现这一问题,从主观上来看是因为学生学习态度所导致的,但实际上正是由于任何教师缺乏数学教育与目标培养的认识,忽视了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所造成了这一困局。
因此,教师不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兼顾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提升。比如在教学当中要培养起一种良好的教育作风,树立起学生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师范教育基本理念始终贯穿于培养学生、关心学生之间。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教育与传授不仅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态度与乐观的人生态度对于其发展也同样重要。
3.拓宽知识需求
有很多教师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学生的智力潜力远未被开发。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制定出符合自身的、稍高的学习目标。并且这一目标只能够通过学生勤奋的钻研、刻苦的努力所能达成。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是其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这也就充分反映了数学教育必须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着手,从而不断强化其职业情感认同,在思想层面上对追求科学知识合理化,实现师范数学教育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师范数学情感教育的反思
师范数学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时刻保持清醒。同时,情感教育中教师所带给学生不仅仅是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变化,师生间的互动也会更多,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探讨性的问题供大家思考。
1.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与良好的教育理念是数学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但如何对学生的人格品质与情感体验加以区分,并充分地体会二者之间的差别来找到解决数学教育改革试验的症结所在。
2.数学情感教育的关键点在于师生间情感的碰撞,师生之间保持恰当的情感交流距离有利于学生独立思想、高尚人格品质的形成,从而彻底走出“理论―总结”的怪圈。
3.数学情感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可以说是EQ的补充教育,他对传统数学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迭代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适时地加以补充和完善将会决定师范院校科学化、规范化的走向。
三、结语
早在我国两千多年前,《论语》等著作中就对情感教育做出了大量表述,但情感教育理论基础则发源于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具有指导性的情感教育体系,正因如此,如何探寻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师范院校数学情感教育模式是一项非常具有发展意义的课题。但需要看到是,师范教学体制改革乃至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实践是一项极为庞杂的工程,还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潘郁芬.情感教育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J].考试周刊,2008,(38).
[2]张琴水.语文情感教育的元素生成[J].新课程(综合版),2011,(06).
关键词:记名提单 物权凭证 物权属性 凭单放货
在当今的国际海运实践中,记名提单在人们预想提单不需要转让给一系列买方的国际贸易中被广泛使用。记名提单(Named/Nominated/Straight Bill of Lading)通常是指规定将货物交付给一个载明的人,又没有表明“凭指示或指令”的提单[1]。,有一些国内外学者认为:记名提单由于不能流通转让,所以其实质上并不是提单,而只是与海运单(Sea Waybill)类似的一种海上货物运输单证,故而在货物到达目的港后,也就无须凭记名提单正本提货,承运人只要将货物交付给提单上记载的收货人即适当地完成了交货义务。[2]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观点还是受到大多数司法案例的否定。笔者认为:记名提单的物权属性进行深入的,不仅可以加深对记名提单的认识;而且可以推动有关记名提单规则的完善和实践的统一。
一、记名提单作为物权凭证及其物权属性的界定
物权凭证,作为凭证的一种,就是指能够证明合法的单证持有人对单证项下的物享有物权的单证。[3]记名提单作为物权凭证所表彰的物权应当属于“他物权”的范畴。我国法律界通常将英美法上的“document of title”翻译为“物权凭证”[4]。首先,权威《布莱克法律词典》中对“title”一词的权利内涵释义是“对所有、占有、控制等所有要素的统一概括,以构成法律上对财产控制和处分的权利”[5]。 关于“document of title”的内涵,英国国际贸易法权威Benjamin 在On Sale of Goods一书中认为:“对于‘物权凭证’一般认为它指与货物相关的一份文件,该文件的转让有转让货物推定占有的效力,而且可能转让货物的所有权[6]” 。这里Benjamin 把“document of title”的转让“可能”转让货物的所有权这一点说得很清楚,也正与“title”的释义相吻合。在美国法下“document of title” 的含义更为广泛:“通常指《美国统一商法典》第7条下所涵盖的物权凭证,比如提单、仓库收据、以及交货指示单等”[7]。
归纳以上论著和法律对“document of title”的阐释,可以看到“document of title”的法律属性是这样的:该单证/文件主要体现对财产“占有、控制、处分的财产性权利,而并不绝对是对物的所有权(ownership)”。提单作为“document of title”而被赋予“物权凭证”的效力最初起源于国际贸易和航运的实践需要,也就是:托运人将货物交给承运人后,对货物在海上运输期间交易流转的需要;到了目的港之后,承运人凭单放货和收货人交单提货的需要。19世纪以后的统一立法进程中,许多欧洲国家的成文海商法确认了提单在习惯法上的“物权凭证”属性。这里提单作为“document of title”,被翻译为“物权凭证”也主要是指它能代表货物本身,对提单的占有体现了对提单项下货物的占有、控制和处分,但是提单的流通转让并不必然发生推定货物所有权转让的效力。对提单所代表的这种对货物占有和控制的权利,大多英国学者也是认可的。
记名提单是法定提单之一种,其所表彰的物权可以用“提单代表货物本身”,“提单的交付即等于货物的交付,而且提单的转让还可能产生货物所有权的让与”等提单具体的功能来描述。
二、记名提单物权属性的具体表现
记名提单由于通常在海上货物运输环节中被限制背书流通转让,其代表货物而转移控制权或所有权的功能很少发挥出来,因此许多学者误以为记名提单因为不能流通转让因而不具有物权属性。其实,记名提单作为物权凭证其物权属性的表现具有多面性,在不同的环节又有不同的表现。具体地,记名提单的物权属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其一,记名提单在目的港承运人错交货的情形下,记名提单收货人可以凭单对其它任何实际提货人主张财产侵权责任,并采取要求返还财产、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等物权救济措施,这些是记名提单的物权属性表现之一。
其二,记名提单能帮助转移货物所有权,这是记名提单的物权属性表现之二。记名提单的不可流通性最初是基于国际航运实践习惯的认识,后来为许多国家的成文法所确认。但实际上,对记名提单作为有价证券通常不得通过背书流通的限制也并非国际通行的。在大陆法系一些国家和地区,法律规定记名提单也可以转让或流通。比如:《民法》第628条规定:“提单纵为记名式,仍得以背书转让于他人。但提单上有禁止背书记载者,不在此限”[8];退一步讲,即使记名提单作为代表货物的完全有价证券经背书交付而自由流通在很多国家被限制或禁止,也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法律明确限制或禁止记名提单通过协议交付的方式进行交易转让。
其三,记名提单在国际结算关系中能起到设定担保的作用,具有质押的性质,是记名提单的物权属性表现之三。国际金融结算业务中,记名提单像其它可自由流通提单一样附随发票等其它单据被提交给银行,用于国际贸易卖方申请出口信贷融资或者议付结算货款。按照《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的规定,在国际结算业务中记名提单跟其它可自由流通提单一样是可以作为银行质押担保的单据的[9]。凭靠记名提单质押的担保效力,出口方的银行方愿意向出口商议付货款或提供贷款;进口方银行方愿意向进口商提供票据贴现和国际保理业务;国际结算的协议银行之间方愿意互相垫付资金。目前在实践中,正是由于很多人对记名提单的物权属性提出疑议,才使得银行在接受记名提单时十分谨慎且通常要求其额外附以担保。实际上,记名提单在国际结算关系中所具有的担保功能正是记名提单物权属性的重要体现。
>> 我国图书馆理论研究的主题及主要观点 专题: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内容究竟应该是什么 全媒体时代的我国图书馆营销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调查与分析 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手机图书馆理论研究及实践述评 我国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与研究 基于共词分析的我国图书馆馆藏评价研究热点分析 浅析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我国图书馆中的应用 我国图书馆目录规范控制的分析研究 案例研究法在我国图书馆学科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图书馆云计算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 我国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分析研究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图书馆开展游戏服务的障碍与分析 我国图书馆联盟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社会力量对我国图书馆的慈善与公益援助研究 我国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 新世纪10年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高被引论文述要 韩国图书馆法对我国图书馆立法的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 3 ] 丁立华.微电影:图书馆社会化媒体营销新模式[J].图书馆建设,2014(3):84-87.
[ 4 ] 张维宁.微电影:图书馆网络营销的特色工具[J].图书馆学刊,2014(7):15-17.
[ 5 ] 祖红波.图书馆营销的新工具:关于图书馆微电影兴起的思考[J].图书馆界,2014(5):69-71,81.
[ 6 ] 白如琼.微电影营销模式在我国图书馆的应用现状与前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9):47-49.
[ 7 ] 王琳.微影像话语背景下的图书馆微电影营销问题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7):20-22.
[ 8 ] 鲁海宁.故事的魅力:图书馆微视频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2):80-84.
[ 9 ] 牛勇,雷萍.图书馆微电影研究:以第十届IFLA图书馆国际营销奖一等奖项目“爱上图书馆”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2):2-4.
[10] 秦.图书馆微电影营销初探:从清华大学图书馆微电影荣获“图书馆国际营销奖”谈起[J].图书馆研究,2014(5):41-44.
[11] 汤妙吉.基于微电影的图书馆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7):79-84.
郭明环 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陕西西安,710054。
【关键词】学前教育 特色 专业建设
【课题项目】本文系西安翻译学院2015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前教育示范性特色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课题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23-02
专业作为高校培养各种人才的基本单元,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其中,特色是专业的生存之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的形式下,加强特色专业是一个专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2012年西安翻译学院增设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作为学院新增专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指引下,中央和地方关于学前教育工作指导方针和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我国学前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活跃发展态势,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无论从学生规模还是人才培养质量或是办学效益上都得到了明显提升。而另一方面在开办学前教育高校林立的现实情况下,我院的学前教育专业在经验、发展基础和平台上都较为薄弱。所以我院的学前教育专业更需以鲜明的办学特色为突破口,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思路,以特色立足,以质量固本,以成效壮大。
一、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与优势分析
办学特色是增强办学实力,扩大学校影响的前提,同时,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专业办学特色的凝练。特色提炼不是盲目的, 而是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 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 特别是办学历史中已经积累的特色基础, 有效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才能提炼出来的。[2]因此,在西安翻译学院总的办学特色为指导的前提下,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对自身的特色建设给予了相应的定位。
一是突出依托西安翻译学院母体外语环境优势,强化双语幼教培养,建立中高端幼师培养体系。西安翻译学院的外语优势和学院历史积淀,培养“学前+外语+技能”的双语幼儿教师,是我院学前教育最大的办学优势之一。在同等情况下,双语幼教更受社会和家长的青睐,因而在职场就业中更具竞争优势。着力强化双语幼教培养,无疑是我院优于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最突出的办学特色之一。
二是以大平台多方向的培养模式,打造学前教育的办学特色,培养多能一专人才。即在确保学前教育学生基本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学前专业开设四个特色方向:1.音乐舞蹈方向;2.绘画美工方向;3.双语教学方向;4.早期教育方向。在整合现有优势教学资源,在确保幼儿教师全面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开设音乐舞蹈、绘画手工、早期教育等专业选修方向,强化具有不同专业特长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培养多能一专幼儿教师,使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鲜明的特色独具就业竞争优势。
三是立足社会需要,建立培养和培训一体化、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和课程开发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全方位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四是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和办学资源建设体系。聘任部分省内外资深学前教育专家和优秀幼儿园教师作为我校的专业师资,确立一些具有影响和特色的幼儿园作为我校的实践基地和研究基地,实现教学的开放性。
二、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专业建设目标
《陕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指出从2011-2013年,陕西省新增幼儿园2428所;而到2014年到2016年,全省建设450所幼儿园,每年各建150所。[3]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是“行动计划” 取得的最重要成效,也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特点。[4]而在幼儿园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教师的补充与质量问题成为当前最迫切和艰巨的任务。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突出办学优势,发展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实力,为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在《纲要》的指导下,西安翻译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制定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科研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进一步加大实践环节,加强省内省外交流,注重教师培养,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1.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
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建成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形成学校发展依靠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支撑专业建设的良性局面。为此,必须优先建设若干重点学科,发展优势学科,把提升办学层次的目标落到实处,增强发展的内涵基础。
2.坚持学前教育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
实践的需要决定专业建设的水平和走向。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必须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为基础,为幼儿园服务,为基础教育服务,从幼儿园教学实践中获得办学资源和发展动力。要处理好高端需要与中低端需要、未来需要与当前需要的关系,立足中端需要和当前需要,着眼高端需要、未来需要,以专科教育为平台,培养高层次适用型人才,在本区域专业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要认真研究经验,反思专业和课程模式,提升办学层次,立足专科层次,着眼本科层次,突破学科建设,不断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3.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
“人”的发展,既是专业建设的条件,也是专业建设的目的。要坚持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下最大力气,创造最好条件,引导教师从事专业教学,进行专业研究,成为专业人才,为专业建设提供支撑。要坚持在专业实践中促进专业发展的理念,面向教学实践,提高学术要求,丰富学科领域,促进教师专业化。要沟通学校与研究机构、幼儿园的联系,积极引进社会学术资源、人才资源和教学资源,推进专业教师、研究人员、幼儿教师的角色互动,优化专业建设路径。
三、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实现途径
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握特色专业建设的原则, 明确特色专业建设的条件,正确理解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才能找到适合的方式搞好特色专业建设。[5]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中体现特色,实现特色专业建设。
1.探索系统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优化教育理论课程,根据高职学生教育特点,教学内容把握住“必须、够用”原则。强化技能型课程及加强教育实践课程,使方案向更加有利培养具备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实践型人才方向靠近。
2.坚持特色引领,积极打造特色方向班,实现真正意义多能一专
建立本专业综合测评模式,通过测评模式对学生基本条件和技能能力进行细分,打破班级建制,开设音乐舞蹈方向、绘画美工方向、早期教育方向、双语教学方向四大模块,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的素质教育模式。
3.建设教学团队,造就一支优质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服务学前教育发展的能力
进一步完善本专业教师团队的结构,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团队,造就一支专业水平高,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能够承担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承担各级各类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任务和有效地指导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4.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建设省级、院级精品课程,提升专业内涵
加强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联系,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实践课程的内容、方法和具体步骤,在实践课程中重视理论课程的指导性和引领作用。根据培养目标和当前时代对人才质量的需求,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专业课程的职业技能要求,重视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的能力。
积极打造院级精品课程,以进一步实现省级精品课程推荐,积极鼓励结合客观教学实际进行教材自编。
5.强化实践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从教能力
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构建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及发展性都比较强的课程体系,合理规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教学比例。使文化通识类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及专业实践课程的比例约各占三分之一左右。调整和改革课程实施方法,构建适合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方法体系,特别要加强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互动教学与模拟教学,构建快乐、高效、灵活的,能与幼儿园教学对接的教学方法体系。
6.加强校园对接,构建“校园合作,学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整合校内琴房、舞蹈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资源,建立蒙台梭利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仿真幼儿园教室等实训中心。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继续建立一定数量的以幼儿园为主体的见习实习基地,满足学生不定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的需要,探索学校和幼儿园之间零距离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7.改革考核方法
学前教育的成绩评定,不应遵循其他专业传统单一的纸质闭卷理论考核的方式,应提倡多样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理论知识测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加大平时的专业竞赛成绩、幼儿园实习、见习的成绩的百分比,折合在内。这种考核方式克服了学生突击复习应对考试带来的弊端,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查学生幼儿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以赛代学,定期举办技能大赛,考查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
在班级范围内、年级范围内、院级范围内,定期组织弹琴、唱歌、跳舞、画画、手工、幼儿双语教学展示等。通过比赛检验教学成果,提高提升学生对于基本技能的运用。
特色专业建设对高校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核心意义,但它的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形成的。在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平衡稳定性和动态性,不断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打造出特色化、创新型成功的特色之路是我们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的。
参考文献:
[1]李俊龙,林江辉,胡锋.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8,(4).
[2]郑确辉.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30).
[3]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EB/OL].http:///news/qitawenjian/201411/05/8531. html.
[4]郑名.“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分析与政策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4,(8).
[5]王淑文.高职特色专业建设内涵及途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4).
作者简介:
该书有以下鲜明特点:
①内容丰富翔实 在对不同类型蔬菜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实地调研与总结基础上,构建风险识别与认知―风险估计与衡量―风险管理策略的写作构架,逻辑严谨,结构完整。
②研究方法科学 采用多种数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的风险管理行为,并对不同类型的蔬菜生产经营主体风险认知与评估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归纳和演绎。
③研究结论切实可行 构建蔬菜生产经营主体风险预警体系,并采用主观测度法、加权移动平均系数法对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损失程度和损失频率进行度量,通过对蔬菜经营主体风险的衡量与预警,使研究成果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75
Abstract The current mental health status is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talent, mental health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tudy and lif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hina's talent team.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ay attention to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humanistic care, to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makes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ms to build the well-off society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Keywords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 theoretical research
1概述
1.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帮助高校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综合教育学、心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心理疏导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机能。①这充分展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方法和目标,是一种科学化的提法。
1.2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预期目标,是一种实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架起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标志着心理健康教育从经验化转向专业化,从无序化转向有序化。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和国外的研究经验,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归纳总结出心理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爱心模式和医学模式等几大类,这些模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但也存在局限性,所以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理论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目标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培养高校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大学生消除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分为心理健康、心理亚健康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②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分为发展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矫治性目标,发展性目标针对所有学生开发心理潜能,使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预防性目标是针对心理亚健康的学生制定的,这部分学生虽然没有心理病态,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困扰,严重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所以要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完善认知,预防心理疾病。矫治性目标针对群体为出现心理疾病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帮助,克服心理障碍。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推广价值
第一,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很难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达地区的教学和管理都比较先进,具有齐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这是实施高校心理健康模式的前提条件,但是一些欠发达的地区,没有这些先进的教学和管理作保障,导致这种模式很难推广。第二,我国的各个高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验构建属于自己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致使这种模式缺乏推广价值,所以目前这种缺乏推广空间和推广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
2.2 理论研究薄弱
首先,从国内到国外的理论研究可以发现,③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程序,各个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不同的解释,不知道如何应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次,缺乏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缺乏操作性,往往只是对理论进行架构,泛泛而谈,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
2.3 整合概念模糊
我国已经开始进行整合,但仅仅只是整合部分要素,还没有实现整体整合。整合既是对各种教育模式的整合,又是对各个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整合。目前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还没有清晰的概念,缺乏明确的整合标准和整合途径,整合的要素也互不相同。
2.4 本土化研究浅显
我国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借鉴国外的教育模式、经验、理论和方法。但这些经验理论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例如,西方的学生一般具有独立的个性,他们崇尚自由,所以西方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一般不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指导,不对他们的心理思想进行任何评判。④但中国的学生则不同于西方学生,中国的学生从小就崇尚权威,非常依赖心理咨询师的指导性意见,如果中国的心理咨询师也尊重来访者的个性和自由,他们的专业能力将受到质疑。当心理出现问题时,西方学生会倾向于求助心理医生,但中国的学生会去求助亲人和朋友,这是因为西方国家绝对尊重别人的隐私权,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所以我国一定要结合自身国情特点进行理论研究,研究出一套属于我们本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
3.1 加强理论基础研究
面对当前我国薄弱的理论基础,必须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使高校师生和办公室管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到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中,吸收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其他学科,通过各方的共同配合,加强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
3.2 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由于资金、建校历史和国家扶持力度等不同,我国各个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够发现这些差异的具体内容,才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但是仅仅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调查学生的家庭和教育等其它背景,所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调查研究,增强这种模式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依据。
3.3 深入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具有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加强的工作内容。目前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相对比较分散,⑤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缺乏普遍性,这不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整合,明确整合概念和整合目标,制定出一套规范、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际的发展大形势。
3.4 重视理论本土化研究
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我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特点,一定能够研究出最适合我们自身国情发展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于西方的经验,我们只能有选择性地加以借b,必须以我国自身的本土教育为主,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大力进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土化探索,研究出我们自己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理论。
4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注意问题
4.1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者政教育
促进高校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的,但是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障碍和道德品质往往容易混合,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⑥无论是在工作形式、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矫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潜能,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思想道德教育则侧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生信仰和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可以互相融合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⑦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4.2 调适性教育与发展性教育
前文介绍过调适性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群体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主体是所有学生。我国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调适性教育为次,⑧强调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采取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心理素质。
4.3 课堂教育与生活教育
为了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使学生系统且完整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会进行课堂教育,但高校学生的心理活动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课堂化,也要生活化,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5 总结
总而言之,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在仔细分析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深入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理论本土化研究,注重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储备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① 周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和策略[J].青春岁月,2013(14):240-241.
② 黄建春.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14(4):247-250.
③ 梁日宁,郑文清,杨泽楷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以学生管理的视角[J].时代教育,2015(7):45-45,47.
④ 邵昌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10):53-55.
⑤ 刘珊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6):205-206.
⑥ 杨元花.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J].世纪桥,2015(2):63-64.
关键词: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发展前景
1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技术也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历程。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成为当今业界研究的热点。
移动学习首次引入我国是在上海电视大学建校40周年学术会议上,爱尔兰远程教育学家戴斯蒙德・基更做了题为《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的报告中。针对移动学习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目前,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出发,有以下三种:(1)将移动学习理解为远程学习的一种形式;(2)数字化学习的一种扩展;(3)从认知学习的维度看,移动学习的移动性和情境性使其成为一种全新的技术与学习方式。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是指借助于移动计算设备获取教育资源的一种学习模式,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且能够实现学习者和教师间的双向互动,有利于实现学习的终身化和社会化。
2 我国移动学习的现状及其成果
我国对移动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与欧美国家相比较,无论在研究规模还是研究水平上都还比较低,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我国移动学习理论概述。
我国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著作、课题、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中。按时间顺序,可以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4年),主要是对移动学习的初步探索上。例如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特性及与教育,远程教育的关系等;第二阶段(2005年至今),这一时期。移动学习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到实践上,包括移动教育资源、教育平台的开发等。
下图是2000年至2009年公开发表的论文情况: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当前国内移动学习的热点集中在技术可行性分析、终端软件以及理论研究上,并且终端软件的开发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2)我国移动学习实践概述。
①我国的移动学习正处于起步状态,鉴于理论、经费和技术等实际,无论是研究规模还是研究水平并未取得长足进展,但是,仍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北京大学现代教育中心承接的教育部高教司试点项目――“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持续了四年(2002年1月~2005年12月),开发出了基于GSM网络和移动设备的移动教育平台、基于GPRS的移动教育平台、基于本体的教育资源制作、与浏览平台和教育语义网络平台。
②北大、清华和北师大三所高校联合承接的教育部“移动教育”项目,建立“移动教育”信息网和“移动教育”服务站体系。
⑧2006年7月“移动学习资讯网”的开通,促进了业内信息交流、产业整体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的进度。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问题也是不言自明的,像移动学习的项目集中于东部地区和几所著名的大学,没有普遍开展。而且仅局限于无线局域网络的建设,存在着学习系统不稳定、操作性较差等诸多问题。
3 移动学习的发展前量
探索合适的移动学习体系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个人的非正式学习。由于移动学习使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需要拥有移动设备即可,更使学习非正式化和个人化;其次,在学校中运用移动技术,移动学习将会全方位的整合到学校,每位学习者在1:1课堂中会拥有功能强大的移动技术设备;第三,移动学习实践支持终身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随时携带的移动设备管理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学习。
与此相吻合,移动学习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硬件建设、移动教育资源开发和移动学习服务建设。
(1)硬件建设:应打破重大项目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几所著名大学的格局,加快移动通信网、国际互联网、教学服务器和移动设备的开发工作。充分发挥移动教育灵活性、高效性和个性化的优势,让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学习。
(2)移动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建设起的硬件资源,就必须做好移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不论是教师、教育机构还是企业都应根据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分类建构应用。
(3)移动学习服务建设:移动学习作为教育事业的延伸,就要满足当今社会以终身学习为主导,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采用集中化管理的方式,形成一系列的标准与规范,以期达到使移动学习成为社会化的教育形式,更好的对相关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4 总结
通过上图对移动学习的学术关注度观察,可以看出移动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移动学有可为,正如国际移动学习协会(IAmLearn)2009年1月的报告所讲:"today's people will benefit if mobile be-comes a force for learning and discoveryin the next decade"。
参考文献
[1]刘建设,李青,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电化教育研究,2007
[2]任海峰,赵君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成人教育,2010
[3]周海棋M-learning研究综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