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儿童个性化健康教育

时间:2023-08-24 17:15:02

导语:在儿童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儿童个性化健康教育

第1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途径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并不是总处于一种一成不变的状态,会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心理并不是什么事物都能够接受,而是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表现出积极的适应性或排斥性。

所谓的心理健康是个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的许多特性相互协调统一,与周围的许多环境相互适应。心理健康与心理的变化成相一致的态势发展,并且在发展中相互起制约作用。所以心理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含义,而心理健康是在心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为心理的继续发展研究提供保证。

二、对于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幼儿3~6岁时期,心理的发展正处于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的潜力,但是他们在心理上却有着极度不成熟的表现。自我的调剂控制水平较低,认知能力差,极度容易受周围各种复杂环境的影响,形成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

对于学前的幼儿来说,心理健康关系他们的一生,并对他们的感情、认知和个性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基于以上各方面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学会提出《儿童心理权益宣言》等文件,把发展儿童心理健康放到日常工作的首要位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对幼儿时期心理健康的关注更明显,通过在幼儿阶段的各种情境创设,培养幼儿对于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使他们逐渐具有谦让于人、自强不息的品格。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尊重幼儿心理。

虽然幼儿看似不懂事,但是他们的心理深处同样和成年人一样渴望获得尊重,尤其是目前的高科技时代,因为幼儿通过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接触到的社会更广泛,他们的心理水平已经远远超过过去,所以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尊重他们的心灵,用“你真棒”、“你是最好的”等话语对孩子们进行鼓励,并用信任的目光和鼓励化解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心理隔阂,从而唤起孩子内心深处的活泼和开朗。

2.校内外环境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接触的环境较少,主要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环境之中,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这两个环境对幼儿认知的发展情况,让孩子们逐渐适应家庭和学校的环境。

(1)学校环境。

学校的环境是一个相对轻松地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幼儿们在一起玩耍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角色的模拟工作,从而使幼儿的心理产生安全感,让幼儿们团结在一起。

(2)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幼儿轻易接触到家长的各种观念,他们的观念可以影响幼儿一时的心理发展,也可以影响幼儿一世的心理健康程度。因此,家长应该端正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克制自己的脾气,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定期进行家长之间的交流活动,将教孩子的经验互相传授,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幼儿一日生活心理健康教育。

(1)游戏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时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一日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游戏的环境中,除了游戏本身的娱乐性质外,更重要的是游戏对于孩子自身的心理的影响,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们体验游戏角色的责任和重要性,在一个游戏中可以让孩子们学到关于团结的意义、独立性的优势等。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够进行换位表演,更体验所在角色的责任,对于以后幼儿长大步入社会具有长远的影响。

我们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游戏的功能性、需要性和针对性原则。

(2)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活动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通过一定的方式发掘幼儿内心的想法。我们在进行幼儿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采取主观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幼儿为中心,通过唱歌、绘画、舞蹈等方式,对幼儿的心理进行引导工作。这样能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让他们身心得到放松,从而心理健康教学的目的。

4.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幼儿是否合群等心理发展方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开展一些种花、植树等活动随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

由于每个幼儿生活环境的不同,学到的东西也就有所不同,心理上的差异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辅导。

1.开展个别辅导。

儿童在心理发展水平上都存在差异,并且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进行个别辅导的时候,应该搜集大量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深入的探讨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地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实际的操作水平,对幼儿的个别心理辅导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2.问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幼儿存在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矫正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幼儿心理进行发展的时候,由于外界的不恰当因素会导致幼儿的心理变得畸形化,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些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治疗工作。在进行工作时,面对的是单独的幼儿而不是全体的幼儿,要给予这些患病幼儿更多的心理关怀,让他们正确认识问题。例如对于胆怯的儿童要塑造他们的勇气,对于孤独的幼儿要进行合群的引导等。

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幼儿正确认识社会,感知社会的正能量,避免因不良因素导致心理畸形的发展。

2.能够让幼儿形成团结、自强的道德规范,有一种自律意识,使自己的行为正确化,对以后的成长产生帮助。

3.用积极的情绪面对生活,避免被社会的负面消息影响,能够快乐地生活。

六、结语

幼儿的心理健康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更要家长和老师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孩子的心灵意识,让他们有正确的心理发展方向,久而久之才能更好地团结小朋友,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充满正能量,开心过好每一天。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家长; 个体化健康教育; 小儿; 预防接种; 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To approach the influence of children vaccination by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in patriarch. Method: 500 patriarches of 0-3 age children for suitable vaccination in our jurisdi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14 to December 2014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of 200 cases and intervention group of 300 cases. The cognitive level score of patriarch vaccination, qualification rate of I kind of vaccination and vaccination work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Result:The intervention group of cognitive level score patriarch vaccination,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I kind of vaccination and vaccination work satisfaction were better than that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Patriarch;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Children; Vaccination; Influ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Zhongshan Guzhen People’s Hospital,Zhongshan 52842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44

预防接种是一项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免疫规划工作,属于重要的公共卫生手段,其投入少、效果好,其不仅可以帮助小儿获得某种传染病的特殊免疫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群体的免疫水平,在预防和控制针对性传染病方面发挥积极的效果[1-2]。但是小儿预防接种的决定权在家长的手中,目前现实的情况下,由于经济条件、卫生风俗和文化水平不同,一些家长对于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免疫预防的认知程度不足,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儿预防接种的效率[3-4]。本研究通过家长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观察,拟探讨对于小儿预防接种的影响情况,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辖区内2014年5-12月进行适宜预防接种的0~3岁儿童监护人500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进行分组。对照组200人,年龄23~38岁,平均(25.9±5.8)岁;职业类别:脑力劳动者108人,体力劳动者92人;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05人,高中及以上95人。干预组300人,年龄24~39岁,平均(25.2±5.5)岁;职业类别:脑力劳动者164人,体力劳动者136人;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70人,高中及以上130人,两组小儿家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小儿家长接种程序、常见疫苗和接种后常见不良反应的介绍。(2)干预组家长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其形式主要包括现场授课、多媒体讲解、发放宣传单等不同的形式,向家长传授预防接种的知识。向家长耐心的讲解各类疫苗不同的作用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的禁忌证和注意事项。做到尽可能向家长交代清楚可能出现症状以及相关症状发生的原因。让家长了解到禁忌证的范围、疫苗可能出现的偶合反应,告知家长在接种疫苗期间不能滥用抗生素,否则可能影响疫苗的作用效果,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对症治疗,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根据家长登记的随访电话,对家长接种疫苗后进行跟踪调查和电话回访。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现场答疑,回答家长在预防接种方面关注的相关问题,为家长和接种人员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促使家长从接种人员哪里获得预防接种的信息和教育,消除家长担心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心理。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家长预防接种认知水平情况:对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免疫程序、疫苗预防疾病类型、接种后不良反应4个方面,每个方面0~25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认知水平越好。(2)观查两组I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和五苗全程合格接种情况:主要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脊灰疫苗。(3)观察两组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家长预防接种认知水平比较 干预组家长预防接种认知水平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I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和五苗全程合格接种情况比较 干预组I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和五苗全程合格接种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 干预组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满意290人(占96.7%),优于对照组的165人(占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0.82,P

3 讨论

免疫接种主要目的是针对一些特异性抗原从而产生免疫反应[5-6]。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其在预防接种中进行个体化应用是通过针对家长和婴儿具体特点,正确的、针对性的传播预防接种保健知识和技术,从而对家长群体造成良性影响,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素质[7-8]。

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宣传主要是帮助个体、家庭对预防接种的实际意义充分地认识,了解预防接种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从而更好地建立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9-10]。

疫苗接种之后可能引起机体出现不良反应,因疫苗对于人体来讲,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外来物质,会刺激机体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同时也会出现局部的红肿、低热和皮疹等常见的不良反应[11-12]。由于儿童的不良反应不相同,在儿童接种前后要将注意事项等告知家长,从而减少家长对于不良反应的过度担心,并且在家长的心理形成一定的预期,从而可以接受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13-14]。本研究通过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的形式,向家长传递免疫接种相关的信息,并且将疫苗接种程序、对应的婴儿的月龄贴在预防接种证上,在宣传资料上写上每一种疫苗常见的问题、相应的解答、可以预防疾病,并且让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让家长更加了解接种的具体顺序安排,禁忌证的范围和相关的注意事项,从而减少疫苗接种过程中的偶发病,避免病情加重[15-16]。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水平,不会由于婴儿出现红肿、低热等不良反应就误认为是接种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避免和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17-18]。另外如果婴儿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和接种医生联系,接种医生在细心的倾听家长对于不良反应的诉说之后,进行正确的指导,从而做好详细的记录,指导进行正确的接种,提高不良反应报告准确率[19-20]。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在家长中应用后,可以促使家长懂得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带婴儿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婴儿的预防接种率,保证疫苗正常的、正确的接种,同时提高家长对于疫苗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认知水平,提高不良反应出现时的应对能力,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21-23]。

本研究通过选取本院辖区内2014年5-12月进行适宜预防接种的0~3岁儿童家长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进行分组,对照组200人和干预组300人。结果表明,干预组家长预防接种认知水平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了家长对于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免疫程序、疫苗预防疾病类型、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认知程度;干预组I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和五苗全程合格接种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了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脊灰疫苗合格接种率;干预组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提示预防接种工作和健康教育的密切相关的,家长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预防接种率,保障和加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24-26]。对家长实施个体化教育可以提高家长对于儿童接种知识、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充分地了解预防接种的优点,提高接种的依从性,从而提高各项疫苗的接种合格率,为预防接种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综上所述,家长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预防接种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提高I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晁慧.社区小儿预防接种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33):77-78.

[2]魏淑萍,井鹤龄,李赞.健康教育对计划免疫工作促进作用的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4):319.

[3]李学军,袁媛媛,高皓宇,等.天津市农村居民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2):95-97.

[4]杨灵娟,王利萍.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有效性的探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127.

[5]孟朝晖.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54-155.

[6]胡红梅.在预防接种门诊开展儿童家长健康教育讲座的做法和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0):148.

[7]马燕英,冯辉煌.大新县采用预防接种健康卡开展接种证查验及补种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82-83.

[8]亓恒粱.基层预防接种单位第二类疫苗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44-145.

[9]魏莉延,张宝丹,王伟.浅释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157-158.

[10]解丽娟,代秀芳,陈志刚.基层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142.

[11]易琳.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49-51.

[12] Hussain R,Usman S A,Faiza H,et al.Redesigned immuni-zationcard and center baseded ducationtor educe childhood immunization dropouts inurban pakista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Vaccine,2009,27(3):467-472.

[13]徐菊英,朱炜,杨玉英,等.“家长学堂”对儿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4):424-426.

[14] Shankar P,Madhu G,Amarjeet Singh,et al. Effectiveness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for improving age appropriate immunization in rural India[J].Bull WHO,2010,88(2):97-103.

[15]许国章,程志华,陶毓敏.推行“全科疾控”工作模式践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1):3-5.

[16] Reichler M R,Aslanian R,Lodhi Z H,et al.Evaluation of oral poliovirus vaccine delivery during the 1994 national immunization days in pakistan[J].Infect Dis,1997,175(1):205-209.

[17]李广茹,陈晓艳,刘烨,等.对社区儿童家长行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3,29(19):2558-2560.

[18] Vesikari T,Karvonen A,Ferrante S,et al.Efficacy of the pentava-lent rotavirus vaccine,rota teqor,in finish infants up to 3 years of age:the finish extension study[J].Eur J Pediatr,2010,169(11):1379-1386.

[19]史淑芬,张拓红.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3(1):13-16.

[20]邓晓红.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7):131-132.

[21]华瑞珏,张小娟,徐敏钢,等.对孕妇进行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4,33(4):286-288.

[22] Durrheim D N,Cashman P.Addressing the immunization coverage paradox:A matter of children's rights and social justice[J].Clinical therapeutics,2010,32(8):1496-1498.

[23]顾P,陈直平,卢苗贵.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4):308.

[24]姚强,郑余焕,卢苗贵,等.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8):657-659.

[25]杨馄,毛云华,高晓凤.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儿童接种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9):1349-1350.

第3篇

【关键词】 四化管理;手足口病;应急收治;护理管理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流行病,多发生在年龄在3岁以下儿童,且传染性较强,可能通过分泌期、被污染的用品等在儿童之间传播。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治,甚至会导致死亡。为探讨“四化管理”模式在手足口病患儿应急收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院对应急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采用了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化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最大为11岁,年龄最小为8个月,平均(4.87±1.02)岁;发热31例,皮疹26例,心率在120次/min以上6例;患儿家属无手足口病感染。实验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最大为10岁,年龄最小为6个月,平均(4.96±1.14)岁;发热32例,皮疹25例,心率在120次/min以上5例;患儿家属无手足口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患者入院后指定专科门诊就诊,给予健康指导,做好分类管理,加强病区消毒。

实验组采用四化管理措施。①细节化管理:根据患儿病情进行分区管理,要求护士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同时根据护士的工作经验与能力,分配到各个病区进行护理[1]。对容易发生护理风险的环节护理工作更加细致入微。例如,在身份确认时,由于患儿年龄小,不能回答护士问题,且年龄小的患儿长相多有类似,因此,护理管理中,我们不但要求患儿使用腕带,还对床号、姓名等信息使用更清晰的标示,便于患儿家属、护士等确认[2]。②个性化健康教育:要求护士在临床工作的健康教育要做到个性化。对病情危重、家属知识了解少、文化程度低者,要通俗易懂地讲解相关知识[3],并告知其如何对患儿护理,并寻找其日常生活中不良习惯;对病情较轻,家属文化程度高者,要多提供一些疾病的先进知识,教会其消毒隔离措施,并加强遵医行为。③人性化感染管理:由于手足口病的传染性较高,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护士在感染管理工作中做到人性化。用严谨的工作作风,为患儿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合理对患儿生活环境进行布局,并及时与患儿家属联系和沟通,帮助其形成较好的消毒隔离意识。在消毒隔离过程中,要做好讲解。制定完善的陪护制度。④深入化安全意识:护理管理者要使护士的安全意识更加深入化。建立更完善的消毒隔离工作,并利用各种讲课、会议等方法,加强护士的安全理念。注重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对实习护士要加强管理,护理制定排班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由护士长进行评价,包括危重护理、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和消毒隔离质量。同时调查两组患儿出院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对比。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包括危重护理、护理文书和健康教育及消毒隔离,均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采用四化管理在手足口病患儿应急收治管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主要优势在于:首先,四化管理能够更好地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我们在护理管理中,从细节入手,对重点患者进行了重点护理。而个性化的需要还使护士更好地了解了患者的情况,做到提前预防。因此,危重护理工作开展更好97.52±1.26,p<0.05。

此外,不断完善的安全意识,可让护士更好地理解护理工作中灭菌消毒、安全隔离的必要性。护士从多方面对护理工作提高认识,进而完善了护理文书工作的开展,便于提高护理质量,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实验组护理文书质量为98.68±0.61消毒隔离质量为97.88±1.0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同时,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做到个性化、人性化,符合当代护理“以人为本”的内涵,让患者接受到更优质的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效果。最后,四化管理还有助于构建更和谐的护患关系。护士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增加,护理工作中时刻体现出自己严谨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也提高了其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与满意度均得以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手足口病患儿应急收治管理期间采用四化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薛芃石.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0):3676-3678.

第4篇

【关键词】 输液分诊; 输液流程; 输液安全; 人性化服务

本院日间病房承担着全院门急诊成人、儿童输液治疗任务,由于患者多,流动快,护理人员少,工作繁重,是易发医疗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场所[1]。为了预防护理差错和减少医疗纠纷,本科在输液流程改进中引进输液分诊护士,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更新护理服务理念,保证了输液安全,充分体现了护理服务的个性化和人性化[2],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本院2011年11月-2012年3月引入输液分诊护士前,随意选取其中200例输液患者,成人100例,儿童100例,与2012年3-7月引入输液分诊护士后,随意选取其中200例输液患者,成人110例,儿童90例,进行对比分析,以问卷式调查,儿童患者调查其监护人。

1.2 方法

1.2.1 输液分诊护士准入制度 由护龄10年以上,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具备良好的护患沟通和交流技巧、扎实的基础理论、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要求静脉穿刺技术过硬,熟练掌握急诊成人、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熟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1.2.2 输液分诊护士职责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输液区域分区,A区为普通输液患者,B区为病情重患者或等床患者。按病情轻重缓急分区,优先照顾重症患者;特殊患者特殊对待、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在高峰时段首先照顾急症患者,如优先接待腹痛、发热和出血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3]。(2)接药关查对签名,具体职责查看药物有无配伍禁忌,对照病历医嘱转抄治疗单,患者输液排序发放双牌号,一患者一接药筐交给治疗室护士。(3)通知相应区域责任护士所管患者情况,重症患者特殊交班,并在科室日志上注明。(4)排队患者大于3人时,弹性、动态调整护理人力资源,缩短患者站立时间。(5)负责科室高难度的静脉穿刺技术。(6)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能立即组织人员实施抢救。(7)进行入科、出科指导,检查督导健康教育落实情况。

2 结果

输液流程中设立输液分诊护士的做法使患者满意度从87.9%上升到99%,健康教育知晓率也从66%上升到92%,护理缺陷明显减少,护理投诉为零。

2.1 避免了护理差错 输液分诊护士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评估患者,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核心制度,及时有效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全面掌握患者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使有效的治疗方案得以顺利实施,共同战胜疾病。本科引入输液分诊护士后,及时发现1例暴发性脑干炎患儿,及时收入院进行救治,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2.2 减少护患纠纷 鞠民统计了某医院2005-2008年医疗纠纷的原因,其中因医患沟通不当的超过60%[4]。无沟通、不会沟通、沟通不当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护患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5]。本科输液患者流动性大、环境噪杂,病情急迫、病种复杂,患者及家属情绪焦躁,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极其敏感,再加上低年资护士居多,沟通技巧差,缺乏护患之间交流,护理工作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这些因素都是诱发医疗投诉和纠纷的重要原因。引进输液分诊护士后,由于工作在第一线,能及时发现护患纠纷苗头,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护患沟通方式和技巧,能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与帮助,全方位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有效的保证了输液的顺利过程。减少由于沟通不足、巡视不到位引起的矛盾、投诉,从而改善了护患关系,使护患双方相互信任,减少了护患纠纷。

2.3 提升了护理质量 引进输液分诊护士后,输液流程的第一关即接药关、评估患者病情关,其丰富的全面的临床知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同时工作中严格履行护士职责,做好低年资护士的传、帮、带,督导责任护士落实核心制度,保证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输液分诊护士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开展多种多样的疾病康复指导、药物指导活动,提升了护士专业内涵,工作中有效调动起了护士积极性,同时通过督导检查等方式,提高了护士自觉学习的热情,促进了护士自身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强了主动观察能力,增强了责任感,从而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输液分诊护士能够在工作中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主动关心患者,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保证输液流程过程中的及时、安全、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2.4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护士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重危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穿刺技术过硬,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得到患儿家属的信任,及时让患者得到治疗,也是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输液分诊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丰富,通过评估能够根据每一位前来治疗的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和结合患者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患者接受度高,健康教育知晓率由66%上升到92%。本科的输液分诊护士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全方位的服务理念,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好评,本科引进输液分诊护士后,患者满意度由83.7%上升到了95.9%,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2.5 提升医生满意度 输液分诊护士能对病情准确观察,掌握患者实时治疗情况,将患者对治疗当中存在的疑惑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医生,有效辅助医生工作, 从而使患者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不良事件显著下降,拉近了医患距离,真正做到让医生满意。

3 结论

输液分诊护士在整个输液流程中角色非常关键,只有具备过硬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全面的疾病知识,才能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灵活的沟通技巧和方式,才能拉近护患距离,提高患者满意度。输液分诊护士服务涉及到护理的方方面面,输液流程中引进分诊护士,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程大红. 探讨改进门诊输液流程在输液管理中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107.

[2] 刘红霞.输液流程中引入输液导诊护士的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1):1875.

[3] 洪晶.影响急诊补液室医疗安全的护理因素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6):387.

[4] 鞠民.从医疗纠纷产生原因剖析医患沟通的重要性[J].现代医院,2009,9(9):105-106.

第5篇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 健康教育; 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 R 186 文献标志码: B

为了解城市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知识的知晓程度,探索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我们于2011年对宁波市某街道2个社区的流动儿童家长开展了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和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流动儿童家长的免疫规划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了调查评估。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街道2个外来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对暂住期在6个月以上的0~4周岁流动儿童的家长或主要监护人共234人进行干预前调查,并在实施多形式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

1.2 方法

首先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干预前问卷调查,了解流动儿童家长免疫规划基本知识知晓率及对免疫规划的态度和行为情况。之后采用现场医生讲解、发放免疫规划知识宣传资料、妈妈班课堂宣教、播放多媒体宣传片、同伴教育等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对抽取的流动儿童家长进行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干预1个月后再对流动儿童家长进行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对待免疫规划的态度和行为改变等情况的问卷调查,评估干预的效果。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34名调查对象中,男48人,女186人,平均年龄3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者占33.33%,初中占35.47%,高中占22.65%,大专及以上占8.55%。以家长自填问卷的方式为主,对不能独立完成问卷的流动儿童家长,由医生询问并记录来完成调查。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调查了234人,分别收回有效问卷234份。

2.2 免疫规划相关知识水平比较

对于11个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问题,干预前家长的知晓率为15.38%~85.47%,干预后为67.52%~96.58%,各问题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总知晓率从43.47%上升到8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2.3 对免疫规划相关态度的比较

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具有积极态度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6.26%上升到干预后的8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所调查的4个问题,具有积极态度的家长比例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2)。

2.4 对免疫规划相关行为的比较

本次评估设置了2个免疫规划相关行为的答题,流动儿童家长具有积极行为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2.95%提高到干预后的9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3 讨论

流动儿童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难点和弱点,也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大量的报道表明,免疫规划预防的疾病在流动儿童中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常住儿童。流动儿童家长所掌握的免疫规划知识,及对免疫规划的态度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因此很有必要在流动儿童家长中开展干预,以提高他们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水平,提高对免疫规划的依从性。

3.1 干预提高了流动儿童家长的免疫规划知识水平

健康教育前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知识的掌握属低水平,这一结果与陈妍等\[1\]的报道相一致。说明我国流动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水平较低。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缺乏相关的信息和教育。健康教育后,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知识的掌握水平明显提高,这与郭素兰等\[2\]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健康教育对提高流动人口的防病保健意识,推动免疫规划工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3.2 干预增强了流动儿童家长的免疫规划意识和行为

健康教育前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的态度、行为水平属低水平,这一结果与家长缺乏免疫规划相关知识有关。说明流动儿童家长由于缺乏免疫规划相关知识,从而影响了家长对免疫规划的态度和行为。健康教育后,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的态度 、行为水平大为提高。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明确表明,知识水平的提高是信念和行为改变的前提,知识的提高、信念的提升,将有利于行为的改变。当然行为改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因素影响,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并且需要社会支持的大环境。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健康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免疫规划。

本文结果还表明,干预后家长对“通过采血了解孩子疫苗接种的效果”自愿程度较低,主要还是因为相关知识了解少,且对采血存在恐惧心理。提示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干预中,要抓住薄弱环节,加强对容易引起混淆的知识点的讲解。卢磊红等\[4\]认为,对于新知识,以不同的教育方式,不断重复、强化,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成效。

3.3 “同伴教育”模式可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的宣传效果

在流动人口聚集地通过“同伴教育”的模式\[5\]可有效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的宣传效果。本次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因其流动性大,到了一处新地方后,不知道可以继续接种疫苗,很多都是通过同乡或朋友的相互提醒而知晓。因此,应该在预检登记时主动询问流动儿童家长其周围是否还有新来或未接种的儿童,向其发放接种告知单,嘱咐其向周围的流动儿童家长进行接种提醒,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

总之,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知识水平,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以改善其态度、行为水平。所以在日常免疫规划工作中,要重视对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同时在教育形式和内容方面要大力创新,吸引儿童家长积极参与,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加强不易理解知识点的教育。

4 参考文献

[1]陈妍,陈德容,李一,等.天津市红桥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免疫规划知识调查与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2):101-102.

[2]郭素兰,李志敏.对儿童家长实施免疫规划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河南预防医学,2009,20(5):369-370.

[3]陈伟,朱向军,高志刚,等.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4):466-468.

[4]卢磊红,赵颖.影响健康教育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黑龙江医药杂志,2003,26(4):73.

第6篇

【关键词】 门诊普通手足口病; 个性化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Nursing Effect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Common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CHEN Bao-chuan,ZHUO Cui-fang,LI Qiao-fe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33):086-089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effect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common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Method:148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7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taken care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aken care with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Then the parents’ mastery for disease related knowledge and nursing method,satisfaction degree,visits again rate of children,re-infection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The parents’ mastery rate of disease related knowledge and nursing method,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97.30%,95.95%,98.65%,all higher than 51.53%,48.65%,78.38%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mmon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ing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Children’s Hospital of Quanzhou City,Quanzhou 36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3.025

手足口病是主要以c道病毒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患儿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根据卫生部的2013年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治疗方案是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1)一般治疗包括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由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占手足口病病例的大多数,治疗以对症处理和居家护理为主[1-2]。所以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疾病相关知识、护理方法的掌握是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本文选择本院治疗的148例门诊普通手足口病病例,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普通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门诊手足口病患儿148例(均符合卫生部颁布的《2013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临床分类中的普通病例诊断标准:表现为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均为本院2014年1-7月门诊就诊的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男42例,女32例,男、女平均年龄分别为(4.5±1.2)岁和(4.3±1.4)岁,体温36.2~39.8 ℃,平均(39.2±0.5)℃;对照组男

38例,女36例,男、女平均年龄分别为(4.1±1.1)岁

和(4.2±1.5)岁,体温36.1~39.5℃,平均(39.1±0.4)℃。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门诊手足口病护理干A,在手足口病门诊候诊厅显眼处,张贴图文并茂的手足口病宣传板报,给每位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发放通俗易懂、色彩鲜艳、便于携带的手足口病健康小处方,在候诊厅电子显示屏幕上播放直观生动的手足口病影像资料。

1.2.2 观察组 除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外,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将就诊完毕的患儿及家长请到专门设置的健康宣教室,由亲和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强、业务水平高、职业操守高尚的资深护士接待患儿及家长,护士细致评估患儿,告知家长手足口病是可控可治的传染性疾病,患儿目前病情相对稳定,可以居家隔离治疗,以缓解患儿家长焦虑情绪、解除恐惧心理,使家长能安心听取护士的意见和建议[3-4]。然后护士对患儿存在的护理问题、手足口病疾病相关知识,对家长进行一对一问询,问题包括家长对手足口病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好发年龄、流行季节、临床表现等知识的了解,以及护理患儿方面包括消毒隔离、药物使用、发热护理、皮肤护理、臀部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重症病例早期识别、预防等相关内容,家长回答正确立刻给予鼓励肯定,回答错误者根据家长不了解的问题进行耐心指导纠正,直至家长掌握[5-6]。在此过程中护士的语言表达要通俗易懂、尽量少用深奥的医学术语,根据家属文化水平及语言特点进行讲解;面部表情和蔼亲切;鼓励家长提出心中疑虑;切忌急躁、不耐烦;对年纪较大或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可以适当减缓语速、提高音量以及重点重复[7-8]。具体护理干预指导如下。

1.2.2.1 消毒隔离 家庭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每天至少早上、下午各1次,每次1 h,保持空气流通、清新,温湿度适宜,避免空气对流引起患儿感冒;患儿衣服、毛巾、被套、床单清洗后可在阳光下暴晒6 h,被褥直接暴晒6 h;奶瓶、奶嘴、餐具、水杯及时清洗煮沸30 min;玩具清洗后阳光下暴晒6 h[9-10];保持环境卫生,接触过患儿的垃圾用没有破损的双层垃圾袋装好,袋口扎紧,及时处理;家长接触患儿前后、喂食前后、替换尿布前后均应洗手;照顾者患呼吸道疾病时最好与患儿隔离,不能更换照顾者时需戴口罩,避免传染给患儿;粪便用2%漂白粉溶液浸泡2 h再排入厕所,便盆用84消毒液浸泡1 h再清洗[11-13];尽量减少陪护人员,谢绝亲戚朋友探视;家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应隔离开来,以免传染给健康的孩子。患儿居家隔离至热退、皮疹消退、水疱结痂。一般隔离2周[14]。

1.2.2.2 发热护理 教会家长正确使用体温计,患儿发热时多饮水,减少衣服,夏天适当降低房间空调温度,没有空调的房间可以置冰块,以降低室温。加强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

1.2.2.3 皮肤护理 指导家长给患儿穿宽松、柔软、舒适的棉质衣服,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洗澡,不可使用刺激性强的沐浴露。剪短患儿指甲,以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手足部疱疹未破溃处可涂康复新液、炉甘石洗剂;疱疹已破溃、有继发感染者,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擦药后2 h内不得为患儿洗澡,以保证疗效[17-18]。

1.2.2.4 臀部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利于肠道病毒排出,便秘时多饮水、喝果汁、吃蔬菜,按摩腹部,3 d没大便者给予开塞露通便;腹泻患儿加强臀部护理,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大小便,及时更换尿布,红臀患儿可涂鞣酸软膏、金霉素眼膏。

1.2.2.5 口腔护理、饮食护理 进食前用温开水漱口,小婴儿可用棉签沾开水清洁口腔;口腔溃疡喷康复新液、开喉剑等喷剂。患儿因疼痛拒食时,小婴儿用勺和滴管耐心喂哺,暂时不更换奶粉,不添加新的辅食;较大患儿可给温的流质、软食,饮食应营养丰富、易消化,如鸡蛋汤、牛奶、菜粥等,以减少口腔黏膜的刺激,结合患儿口味,精心制定菜谱,提高患儿食欲。忌食冰冷、辛辣、过酸、过咸、过热、偏硬的食物,饭后给予温开水漱口、小婴儿不会漱口,给予喂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恢复期添加高维生素、高营养食物,提高患儿抵抗力。

1.2.2.6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如有面色苍白、抽搐、呕吐、反复高热、烦躁不安、嗜睡、皮肤花纹、肢体抖动、惊跳、呼吸及心率增快等表现时及时就医。

1.2.2.7 心理护理 患儿居家隔离时家长应多陪伴、关心患儿,≥2岁患儿活动力强、精力旺盛,应安排做游戏、讲故事、看卡通片、画画、看书等活动,避免患儿无聊心情沮丧,不利身体恢复。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动静适宜,防止过度疲劳,保持患儿心情愉快,适应居家隔离。

1.2.2.8 预防 勤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瓜果、蔬菜清洗干净。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集聚、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经常带儿童到空气新鲜的大自然中晒太阳,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营养均衡,不挑食,提高患儿抵抗力,增强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家属手足口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护理方法掌握、家属满意度,每个患儿调查1名家属,以及患儿的再次就诊率及再次感染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手足口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护理方法掌握、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手足口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护理方法掌握及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儿的再次就诊率及再次感染率比较 于2周时回访两组患儿的再次就诊次数,1年时回访两组患儿的再次感染次数,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再次就诊率低于φ兆椋再次感染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传染性疾病,临床对于本类疾病的预防控制重视程度较高,与之相关的研究显示,本病可导致患儿出现发热及身体上的不适等情况,对患儿及家长均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本病的治疗需求一直较高。而与本病患儿相关的众多研究显示,护理对患儿的干预效果较为突出。门诊普通手足口病患儿是手足口病患儿中相对较轻的类型,而患儿家长对其的干预也相对更多,因此对于此类患儿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家长方面的疾病知识认知及护理方法掌握是护理的重点干预方面,同时此方面的提升程度也是护理的重要评估方面。个性化护理干预是基于不同患儿的个性化护理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护理模式,其更为适用于小儿患者需求差异较大的情况,因此对其在此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探究价值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使患儿家长很好掌握普通手足口病患儿的居家护理方法,熟悉手足口病疾病的相关知识,家长具备护理患儿的能力,并懂得识别手足口病危重症表现,一旦患儿情况不好立即就医,保证患儿安全;家长应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护理、观察患儿,安心居家隔离,避免了患儿家长因紧张、害怕心理和知识的缺乏带患儿多次就诊,降低了再次就诊率,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扩散;个性化护理干预缓解患儿家长焦虑情绪,家长非常肯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满意率大大提高。由于家长掌握了手足口病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隔离方法、预防措施等知识,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孩子,避免孩子再次感染手足口病[19-20]。

参考文献

[1]农光民,刘艳明.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2):1706

[2]李媛珍,曹,黄红英.手足口病患儿7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112-113

[3]汤文辉.不同护理方法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118-119.

[4]尤敏.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7):249.

[5]张琦,朱惠,杨文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门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8):1245-1247.

[6]王兰春.浅析整体护理在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51):256.

[7]肖万玲,易云兰.门诊手足口病护理操作流程与管理[J].吉林医学,2014,35(7):1524-1525.

[8]崔玉会,王青,常春荣.优质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7):144-145.

[9]李冲.儿科门诊对手足口病疫情的护理管理分析[J].工企医刊,2014,27(5):1035.

[10]张秀利.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病机及人性化护理应用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4,7(S2):65-66.

[11]彭秋燕,黄哲梅,黄呈辉,等.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5):1009-1011.

[12]赵红娟.小儿手足口病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探讨[J].药物与人,2014,27(9):201.

[13]赵慧.健康教育对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07.

[14]周正英.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0):133-134.

[15]袁鑫霞,刘会彦,尤彦华,等.健康教育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4):172-173.

[16]周趁芳.评价综合护理结合临床治疗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防控及康复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9):257-258.

[17]曾小平.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3):74-76.

[18]孔琴,朱根凤.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知识、态度、行为及患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197-199.

[19]陈敏,吴爱芳.个性化综合护理辅助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20例[J].中国药业,2015,24(17):128-129.

第7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环境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良好环境,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

良好的环境少不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组成,形成合力,开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环境。它们是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为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服务,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欢乐,被尊重,为集体所接纳,自尊、自信,获得成功,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变化。

幼儿园还应该主动与社区沟通,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家庭是幼儿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社会、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三大主要环境。学校环境健康,而家庭环境不好,也是不能说幼儿心理发展有了健康的环境。因此要想幼儿心理健康,除了教师努力外,家长也同样需要努力。当前许多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对“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等概念十分陌生,而幼儿心理健康工作,在许多方面需要家长的长期配合和支持。

二、发挥游戏功能,使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

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解决了幼儿希望能像周围成人那样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之间形成矛盾。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

三、教学活动中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在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四、坚持正面引导,使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渗入了主体本身的情感和意志活动。自我意识是主观的,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符合。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人的适应就越好,心理就越健康。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幼儿自我意识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成熟、不稳定。教师应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首先,教师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经验及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并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营造平等、宽松、支持的心理环境,多用鼓励的方法,因人而异地指导幼儿,使幼儿表现得自信、主动,容易获得成功。

其次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受认识水平影响,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幼儿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的示范。教师要广泛搜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中有关发展的信息,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客观、具体、明确地评价幼儿。

五、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意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的形式,对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第8篇

【关键词】亚健康;疗养员;健康教育

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相对完美状态,而不是身体无病。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者(第二状态)不足1/3,有2/3以上的人群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亚健康”(第三状态)[1]。亚健康人群与社会发达程度和竞争强度呈正相关[2]。军队疗养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绝大部分人员主要从事战备训练和科研工作,所承受的工作和竞争压力较大,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搞好对“亚健康”疗养员的健康教育,不仅仅靠医务人员参与,更应是疗养员与医务人员之间互动,让更多的疗养员认识到:脱离“亚健康”走向健康的关键在自我。

1护理人员应掌握“亚健康”的相关知识

1.1主要症状

1.1.1慢性疲劳综合征(CFS)1982年美国疾病中心将一组慢性(或反复)极度疲劳持续时间至少半年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疲劳、忧郁、失眠等。

1.1.2信息过剩综合征长期大量接受和处理信息造成大脑皮层活动抑制,并由此所致的各种病症的总称。

1.1.3神经衰弱是一种神经系统衰弱而无器质损害的功能,个体的素质和性格特征可能是其发病的基础。

1.1.4肥胖症肥胖早期属于“亚健康”状态,肥胖发生年龄越小,时间越长,成年后导致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可能性越大,而所谓现代生活方式和垃圾食品的无度摄入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1.2“亚健康”的发病机理人类“亚健康”状态的发生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就人体医学研究而言,可能是病毒感染、应激等多种因素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的结果。按照生物学的机理,应激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后,肾上腺素皮质系统分泌增加,血中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升高,呼吸、心率加快,血糖升高等。本来是机体一种“应急”反应,一种保护机制,然而,就是因为这种刺激是长期性的,使得人体交感功能长期亢奋,进而导致疲劳、失调等不良反应。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亚健康”与应激密切相关。

1.3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亚健康”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人的工作、生活和健康。其特征是:诱发因素往往由病毒感染、重要生活事件或心理应激之后引起,并不断产生新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由于潜伏期无明显症状,一般性体检也无异常,因此,这部分人群通常不予以重视,也未安排充分的休息与保健,最终易导致突然发病。

2健康教育内容

2.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远离“亚健康”,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专指人们在衣、食、住、行和工作、生活、爱好、偏嗜、风俗以及信仰等方面的习惯与行为特点,并由此产生对待现实生活的心理活动状态。不良的习惯主要表现为吸烟、酗酒、乱性、吸毒以及不良的饮食、起居行为和不爱运动或极少运动等。

2.2均衡营养,合理膳食世上没有哪种食物包含人体必须的全部营养,理想的膳食首先要保证营养的平衡。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矿物质和维生素)在每日的食物摄入中均不可或缺,因此,应该注意膳食选择的多样化,以谷物为主,多食蔬菜、水果、薯类、鱼禽、蛋肉。饮食不要依个人的嗜好选择,不暴饮暴食。

2.3不吸烟、不酗酒、不乱性、不吸毒吸烟与被动吸烟极易促发某些疾病,如:肺炎、肺支气管炎、肺癌等。适量饮酒不会损害健康,而酗酒则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乱性、吸毒应是禁止的,这两种行为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更为严重。

2.4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每个人都要按照自身的生物钟规律作息,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每天的活动,使每天的时间保持相对合理与稳定,并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活规律。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也要避免过度安逸懒散造成机体的免疫力下降。

2.5科学适度的有氧锻炼有氧运动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心率处在其身体最大心率60%~80%之间的运动。运动时间开始在20 min,随身体的适应程度,循序渐进地延长到60 min。有氧锻炼的最大特征是: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着一定的节奏和舒适,通过不断地摄取氧气,让身体各部位和心肺系统在有氧的情况下达到锻炼的最佳效果。促进机体的平衡和新陈代谢,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有氧运动包括散步、登山、骑自行车、游泳、舞蹈、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不仅具有健身作用,而且还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使人在轻松愉快的运动中获得乐趣,体验快乐。通过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的活动缓解和消除心理和身体上的疲劳,促进身心和谐统一。

2.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和保健的重要内容,既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准备。通过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可以正确了解自己身体处于何种状态,帮助找出身体的各类隐患,同时,从体检中得到警示,促进生活习惯的有效改善。

3健康教育的实施

3.1护理干预我们通过对疗养员进行“亚健康”状态问卷调查得知,“亚健康”状态疗养员占健康疗养员的80%以上,我们适时采取了集中教育方式,健康教育内容有:①你的生活方式健康吗?②合理膳食对健康的影响。③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等。并把教育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和供疗养员学习,提高疗养员的自我防病意识。

3.2建立了科普知识阅览室疗区为疗养员订阅了很多与健康相关的科普报刊和丛书,如《中国健康保健》、《老年医学》、《健康报》,自制了《疗养生活指南》、《健康知识小问答》、《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军人的心理健康》、《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护士对您说》等小册子供疗养员随时阅读学习。

3.3健康教育与疗养娱乐有机结合健康教育形式不拘一格,在疗养员生活区、治疗区、活动区和游览区设置了很多温馨提示语,如:“天天三笑容颜靓,七八分饱人不老,相逢借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此外,利用宣传栏进行宣传,建立疗养员健康体会交流平台,把健康知识编成小品、快板书等在工休联欢会上演出,通过多种形式把“亚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娱乐之中。

3.4建立了健康知识护理咨询服务一是在护士站设置护理咨询服务台;二是设立疗养员护理服务热线电话;三是每个疗养员的个性化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负责;四是实行了疗养护理服务限时制度和疗养员回访制度,保障疗养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护理服务;五是疗养员出院后进行跟踪护理指导,实现疗养护理的持续性和向疗养期以外辐射。

3.5疗养护理个性化教育从疗养护理问卷调查得知,“亚健康”人员的个体差异较大,这类人群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如:儿童孤独症、离退休人员退休综合征、在职干部疲劳综合征等。我们针对不同的“亚健康”人员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并制定出个性化的出院指导方案。

4健康教育的效果

通过在疗养护理工作中开展“亚健康”教育和回访576名“亚健康”的疗养员得知,他们不仅对“亚健康”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初步掌握了应对“亚健康”的基本方法,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和生活中,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各种压力和应激事件。据统计,有303名疗养员改正了各类不良生活习惯,做到了戒烟、限酒,学会了主动养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不断调整自我生存方式,增进了心理与身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健康体检的各项生理指标都明显优于以往。

参考文献

1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2002,19(1):10

第9篇

关键词:产褥期;健康教育;实施

产褥期是指产妇从胎盘娩出至乳腺除外的全身各器官逐渐恢复至或接近非孕状态的一段时期,一般需要6 w。这段时期是产妇身体各器官复原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母亲的身心状态以及对产褥期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母婴健康有直接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保健的需求开始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孕妇家庭开始关注产褥期的健康问题。因此,基层妇幼工作者需要针对产后妇女不同的需求要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切实做好产褥期的保健工作。我院社区诊室在2010年10月~2011年9月针对125例进行产后访视的产妇摸索实行个性化的产褥期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125例产妇中无1例发生产后抑郁等疾病,母乳喂养率>95%,收到良好的工作经验和社会效益。现将具体操作方案总结归纳如下。

1实施方法

采用口头教育,实地示范,文字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2指导内容

2.1产妇保健

2.1.1心理保健 产褥期心里保健对促进产妇的身心恢复十分重要,保健医生应该了解产妇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耐心解释,态度和蔼,使产妇情绪安定,清除心理障碍。

2.1.2饮食指导 指导产妇饮食宜高蛋白,低脂肪,适当进食粗纤维食物,少食辛辣及甜食,忌食生冷坚硬的食品。鼓励多进汤类及富含钙、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以促进乳汁分泌,满足泌乳活动所消耗的热能及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并预防产后便秘。

2.1.3生活起居指导 产妇的休养环境要求清洁安静,室内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在无异常情况下,鼓励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4 h,经剖宫产的产妇产后24 h即适当下床活动,以利于子宫复旧,恶露排出,并防止盆腔及下腔静脉曲张形成。

2.1.4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嘱产妇及婴儿同步休息,适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

2.1.5卫生指导 产褥期汗液分泌较多,夜间尤甚,勤换内衣裤,被单,产后10 d内行温水擦浴,但避免盆浴及洗澡时间过长。保持会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消毒会阴垫。

2.1.6产褥期禁止同房 自然分娩后 3个月、剖宫产后6个月以上可以采取带环避孕,在此之前,不哺乳者可口服避孕药,哺乳者以工具法避孕为宜。

2.2新生儿保健

2.2.1新生儿的衣服要宽松、舒适 尿布要常换常洗并用开水煮沸消毒,以防尿布疹。每日洗澡,每次大便完后清洗臀部。必要时擦护臀霜以防止发生红臀、溃疡或皮疹。脐部保持干燥。每日沐浴后可用75%酒精擦拭脐部残端和脐轮处。2.2.2新生儿大小便观察 一般出生后数小时即排尿,24 h内排出褐黑色粘稠胎粪,如24 h后无大小便,应及时联系医护人员检查有无畸形。

2.2.3告知产妇及家人, 新生儿胃呈水平位,食管无蠕动,哺乳后容易发生溢乳。因此:①每次哺乳后竖抱婴儿,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哺乳后不宜立即更翻动身体以防引起呕吐。②新生儿应多侧卧休息。防止被褥等堵住口鼻,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婴儿一旦发生呕吐要注意观察呕吐物性状,必要时及早联系医生检查。

2.2.4新生儿生理特点指导 帮助产妇及家人了解新生儿的几大生理特点,注意观察皮肤巩膜有无黄染以及持续时间,正确认识生理行黄疸和病理行黄疸的区别。

2.2.5了解新生儿营养及生长发育状况,称体重、量身长,评估是否符合生长发育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给予合理营养指导。

2.3母乳喂养

2.3.1向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及重要性 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过敏的风险较低,因为母乳中的蛋白质对宝宝来说是同种蛋白,致敏性很低;母乳中还有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帮助宝宝建立健康肠道菌群,训练宝宝免疫系统;喂母乳的婴儿很少有消化不正常或吐奶等现象;喂母乳的婴儿很少得皮肤病,他们很少有湿疹、或尿布疹等现象。喂母乳的婴儿很少有呼吸道的严重疾病。喂母乳可预防患乳癌的机率;喂母乳可帮助增进母爱,婴儿吸吮母乳可刺激荷尔蒙等的分泌,增建感情。

2.3.2促进产妇泌乳要做到 ①保持心情舒畅,许多产妇在乳汁刚分泌时会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抑郁,这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激素浓度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精神因素。因此对产妇要进行指导,了解她们的心里活动,向她们讲解产后的生理、心理变化,让她们正确认知身体的各种变化,并逐步适应。②保证足够的膳食营养,各种食物营养要合理平衡,不忌食,不挑食;③指导产妇早开奶,勤吸奶,按需哺乳;④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许多产妇初为人母,由于兴奋或是由于照顾新生儿不适应,最常见的是缺乏睡眠,指导她们在照顾新生儿的同时合理安排好时间,以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恢复体力。

3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