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可持续发展策略

时间:2023-08-24 17:15:02

导语:在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可持续发展策略

第1篇

关键词:校园足球;体育;可持续发展;足球后备人才

中图分类号:G843;G633.96;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30-01

中小学校园足球,是在我国足球后备人才严重匮乏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发展至今,中小学校园足球已经成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补充及有效载体。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最终需要达到如下两个重要目标:一是有效改善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二是培养更多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为促进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及一线体育教师,纷纷对此进行研究。本文针对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现状,提出促进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策略

一、提高试点学校领导的重视度

为促进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试点学校的领导对校园足球的开展必须给予更多的重视。开展校园足球的试点学校领导,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应该充分认识到:校园足球的开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是关乎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试点学校的领导应认真阅读《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并深入理解相P内容。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让校园足球真正在中小学有效开展和普及开来,提高中小学生的身心素质。

二、积极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为促进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相关学校应在校园内积极采取相关手段,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要通过校园足球文化氛围的营造,不断提升中小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基于此种情况,每所试点学校均需在校园足球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多下功夫。例如,学校在正常足球课的基础上,还应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足球比赛、组织足球知识问答竞赛、组织足球文化的宣传等。相关活动的组织,能够营造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

三、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在我国,部分中小学生对足球运动未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为促进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学习兴趣。而要培养中小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足球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足球教师应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多地采取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更为活泼的教学模式,能够营造快乐的足球教学氛围,从而稳步提升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只有中小学生真正对足球学习产生兴趣,校园足球才能持续地开展下去。

四、加强足球教师队伍的建设

当前我国正大力提倡校园足球,但遗憾的是,很多中小学的足球教师专业素养并不过硬,甚至还有部分中小学严重缺乏足球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促进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为促进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在中小学足球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多下功夫。比如,积极加强中小学足球教师培训,不断提升中小学足球教师的专业素养等。一些足球教师匮乏的学校,应当积极招聘一些专业素养较高的足球教师。这些措施的实施,可有效促进中小学足球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

五、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强监督

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是一个系统、长远的工程,无法做到一蹴而就。为促进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对校园足球的开展进行监督,促使试点学校更好地开展校园足球。目前部分学校仍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对国家倡导的校园足球活动并未予以足够重视。为避免部分学校走形式,相关部门尤其是体育局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中小学的校园足球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学校未认真开展校园足球,必须勒令整改。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

六、获得更多家长的积极支持

当前很多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大都抱有极大的期望。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文化课学习,而对于足球学习却很少支持。受到家长的长期影响,部分中小学生也往往失去足球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基于此种情况,为促进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还需要多做家长的工作,让家长了解开展校园足球的真正意义。如果家长真正想通,真正支持校园足球的开展,则校园足球就能可持续地开展下去,取得预期成效。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促进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试点学校领导的重视度,积极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加强足球教师队伍的建设,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强监督,同时还要获得更多家长的积极支持。只要能认真做好上述几点,相信中小学校园足球定然会得到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会稳步提升,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廷安.我国校园足球未来发展中应当确立的科学发展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1).

[2]何强.校园足球热的冷思考[J].体育学刊,2015(02).

第2篇

一、健全和完善教育制度,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

农村幼儿园相较于城市幼儿园,有很多幼儿均是留守儿童,根据这种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幼儿园教育制度,确定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基础所在。农村幼儿园需要坚持“引领成长,塑造未来”的办学宗旨,能够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主,真正去关心幼儿、呵护幼儿,为幼儿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能够热情地去对待每一个幼儿,蹲下来与幼儿进行深入的内心交流,实现情感的交流,促使幼儿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教育教学中获得更大的主动,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效。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执行者和组织者,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以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职业操守,切实提升农村幼儿园教育水平,推动农村幼儿园持续发展。基于此,幼儿园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尊重教师的教育教学引导地位,善于挖掘和发现幼儿教师的长处,充分展现教师的自我价值,营造和谐、平等的教育氛围。幼儿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激励措施帮助教师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寻求更深层次的精神体验,展现自我价值。也可以通过举行师德演讲比赛,以此来激发幼儿教师的职业精神,具备更高水平的道德素养,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教师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真正做到幼儿教师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去关怀、呵护幼儿。通过演讲比赛,教师身上以往所埋没的闪光点将得到挖掘,并且在教师之间相互的对比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此外,通过实际生活中鲜活的教师实例,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幼儿教师积极向上的兴趣,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二、加强课题研究,提升可持续发展办学质量

幼儿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升,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首先,幼儿园应该坚持幼儿中心地位,创新教学模式,努力营造有助于幼儿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加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促使幼儿在教师的陪伴下吸收知识,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幼儿自主学习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适当予以指导和点拨,积极参与其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其次,立足于幼儿园办学根本,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结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研,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新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在长期的科研中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提升和完善自我,并将最终的研究成果反映到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行为的反思,注重课后实践,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寻求解决办法,优化课堂教学。幼儿园应给予教师申报课题研究的机会,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打造更具特色的幼儿园课题。诸如,在幼儿园内部开展纸艺活动,每周组织一次交流活动,每月一次教研活动,并且在每学年结束后总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紧紧围绕纸艺活动,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调动幼儿积极性,使日常教学活动获得更加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三、注重师资培训,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应该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培训,将终身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促使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教师自学和集中交流方式,或是定期参与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教育水平。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教师才能具备长远发展的动力,真正在学习中获得创新、获得发展,提升教学工作水平。组织原本培训和网上培训,有针对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培训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推动幼儿园持续发展,培训内容针对性较强,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整合理论内容和实践工作,在实践、研究和提高中积累经验,形成一个学习和提升的良性循环,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农村幼儿园为了谋求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办学理念、办学制度和办学模式,教育面向现代化,注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引入,着重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呵护幼儿、关心幼儿,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推动农村幼儿园持续发展。

作者:王妍凤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教育体育局

参考文献:

[1]陈邦芹.农村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策略初探[J].教育观察(中旬),2014(7):11-12.

第3篇

关键词: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上市公司

回顾十几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市场可持续发展建设方面仍旧存在诸多弊端。

造成证券市场长期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就是上市公司、投资主体、以及制度建设普遍存在的“断流缺陷”,即上市公司发展、投资主体发展、制度建设等缺乏持续性,直接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制约因素

上市公司缺乏可持续发展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能否可持续发展直接决定着证券市场能否持续发展。然而,十几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表明,上市公司本身根本就不具备可持续性,这主要表现在:

上市整体业绩缺乏可持续增长,盈利能力低下。根据统计,1994年至2004年三季度,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分别是0.318元、0.247元、0.238元、0.246元、0.19元、0.203元、0.202元、0.136元、0.16元、0.19元、0.21元,2001年盈利能力最低,2002年出现恢复性上涨,但10年来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呈现逐年滑坡态势,上市公司的业绩由1994年的0.318元下降到了2004年第三季度的0.21元,10年总共下降了34%,平均每年下降3.4%。

上市公司业绩极不稳定,亏损现象严重。从1999年到2004年第三季度的六年时间内,进入深沪两市收益前五名的上市公司共有20家,其中,在前五名排行榜中只出现过一次的公司就有13家,占所有公司的比例高达65%,出现过二次的公司只有7家,占所有公司的比例为35%,出现过3次的公司只有2家,占所有公司的比例为10%,出现过4次的公司仅有一家,即贵州茅台,占所有公司的比例仅为5%。这充分说明上市公司业绩的极度不稳定,缺乏持续增长。

上市公司普遍重融资圈钱,低分红、低回报现象严重。根据对1993年至2004年12年间分红派现(现金)情况的统计分析,分红比例最低的是1997年,只有29%,最高的是2000年,为62%,上市公司年平均分红比例为38.9%,也就是说每年平均有60%左右的上市公司不进行分红。

投资主体资源的过度开发

虽然最近两年我国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机构化建设方面确实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旧停留在“数量”方面,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最为重要的是由于对投资主体资源“开发过度”,缺乏相应的制度、机制保证,投资主体面临严峻的生死考验,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券商盲目扩张引发全行业亏损。自2001年起国家加快了券商机构的发展,目前券商已达133家,注册资本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总资产约5618亿元,券商的快速扩张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因为在当时市场环境下,规模急剧扩大的券商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投资品种,其业务范围仍旧停留在经纪业务,把自己的生死大权仍旧寄托在二级市场,而随着2001年大调整的开始,靠天吃饭的券商2002年起也陷入了全行业亏损的泥潭,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多年不规范运做所形成的巨大包袱以迫使许多券商被行政托管,券商自身的生存问题已经相当严峻,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了。

基金跳跃式发展埋下诸多隐患。2003年开始加快了基金行业的发展,2004年基金行业更是获得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全年共完成募集58只基金,总募集规模1680亿元,占目前基金总规模的52%。基金的跳跃式发展脱离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相关资源过度开发和“透支现象”严重,已经威胁到了基金行业本身健康、稳定的持续发展,首先是由于市场缺乏优质资源,导致基金交叉持股、相互锁仓、扎堆持有等现象发生,形成新的“庄股”现象;其次是基金行业没有形成自己的盈利模式,依然是靠天吃饭,存在管理落后、理财能力低下的问题,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持续发展,行业亏损严峻。

散户亏损严重,入市积极性大打折扣。2001年6月份以来,流通市值缩水7000个亿,等于三年半的时间投资者总共损失了7000亿!如果从13年总的亏损情况看,13年证券市场融资突破1万亿,印花税等共计1.2万亿,投资者共支出2.2万亿左右,但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流通市值只有1.1万亿,预示着13年的投资亏损了50%!这种极不正常的状况对于广大普通投资者而言形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使他们对证券市场的信心荡然无存,选择尽快脱离市场的投资者越来越多,而场外资金也普遍不愿投资股票,由此也导致2001年以后散户开户数量急速减少,2003、2004年,深沪开户数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2%左右,创下历史最低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作为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的券商、基金和散户,目前的处境可说是“两死一伤”,券商、散户最尴尬,基金最近三年也是江河日下,既然市场的投资主体都自身难保,举步艰难,无法持续发展,又如何寄托他们来推动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呢?

市场制度化建设缺乏持续性

13年以来,我国在市场制度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创新,但仍有许多问题急需改进,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在制度化建设方面缺乏持续性,制度建设滞后现象严重,无法满足证券市场日益发展的需要,更无法保证证券市场持续发展了,这主要表现在:交易品种单一,上市交易的品种基本上是“老三样”,即A股、B股、基金,根本无法满足投资者规模及结构变化的需要;市场体系不完善,二板规模小,三板也没有形成规模;机制不完善,至今没有做空机制,限制了大资金的运作;缺乏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投资额者遭受侵权时难以得到相应的赔偿等。

应对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基础已经遭受到严重破坏,如果不从根本上尽快加以解决,证券市场将无法发展,甚至蕴藏着巨大风险:

坚持民主法治,完善分类表决制。民主法治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基本得到落实,相对于证券市场就是要使股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市场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但在这方面,证券市场仍就存在严重缺陷,其一就是股民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体现,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无法充分行使参与权、话语权、表决权,分类表决制的实施虽然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新的“一股独大”问题,由于基金等机构集中持有一些股票,对重大决策具有绝对表决权,中小投资者无法正常行使参与权、表决权,建议采取“二次分类表决制”,对于基金集中持有的股票,现行由基金持有者进行表决,基金只能作为这一表决结果的执行者,把表决结果反映出来,只有这样,分类表决制才能真正体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和要求,才能实现广泛意义上的民主。

坚持公平正义,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和谐观强调各方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这与证券市场“公平、公开、公正”的“三公”原则精神一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解决股权分置、同股不同利、同股不同权的历史遗留问题,不能一拖再拖,这个问题不解决,“一股独大”的顽症就不能根除,广大投资者的平等地位就无从谈起,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也就无法完善,上市公司存在的虚假陈述、造假作假、非法关联交易等严重问题也就无法根除。《国九条》以及温总理在2005年3月份答记者问明确指出尽快解决国权分置问题,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尽快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其次是把保护广大投资者尤其是普通投资者利益落到实处,除了上述实行“二次分类表决制”外,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投资者赔偿法律法规”,使遭受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欺诈而受到损失的投资者能够及时得到赔偿,以此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最后是完善基金考核管理办法,推行“求同追查”制度。随着基金规模的快速壮大,基金已经成为目前最具话语权的机构,基金凭借其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常常获得“不当得利”,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完善对基金的考核管理办法,改变目前“责、权、利”不明、不管盈亏照提管理费的考核办法,尽快制定新的考核办法,把盈利指标与基金奖惩结合起来,有奖有罚。

同时,针对基金内部存在大量“暗箱操作”、“私建老鼠仓”等问题,推行“求同追查制度”,对于那些总是在低位大量买入、高位大量兑现获利的帐户进行跟踪调查,严厉打击非法获取私利行为,遏制基金经理凭借职业特权侵占其他投资利益的犯法行为。

坚持诚信原则,加大执法力度。证券市场诚信危机的加重不但与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执法不严、有法不依有着直接关系,这是导致长期以来诚信危机不断加重的最根本原因,由于执法力度不够、惩罚力度不够,造成违规行为代价极低,不但无助于制止诚信危机,反而助长了诚信危机的蔓延、加重。目前对于诚信危机,偏重行政处罚、谴责,过分强调挽救、保护,诚信危机代价过小,过分保护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利益,忽视中小投资者利益,一味袒护诚信危机制造者利益,没有切实可行的保护受害者利益。

国外对诚信危机的公司处罚相当严厉,网易刚上市时仅仅是因为无意中将100万美元合同被误报成了收入,差一点被纳斯达克摘牌,并被美国法院判赔偿中小投资者435万美元。安然事件暴光后,公司前董事长肯尼斯·莱被判处175年的监禁外加570万美元的罚款,公司也因此破产。据悉被纳斯达克摘牌的上市公司数量约7000家,远超过目前挂牌的5000家。中国有多少家上市公司因诚信问题摘牌或支付巨额赔偿?而在中国不过是警告、谴责、罚款了事。曾被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的银广夏、东方电子,故意把业绩从亏损虚构为绩优,事发后不过是戴ST帽子继续挂牌了事。因此,为此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加大惩罚力度,这是现有条件下解决诚信危机最有效的途径。

第4篇

关键词:网络直播平台;可持续发展;问题;建议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这是因为在线直播平台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00家,活跃在各个直播平台上的网络主播更是数量庞大,甚至达到了无法完全统计的地步。鉴于网络直播的火热发展态势,网络直播平台想要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以便能够在行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我国网络直播平台发展现状

根据相关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网络直播平台数量已经超过了200家,除了专门的网络直播平台,一些非专业的网络平台也在不断涌现。例如,斗鱼、战旗、龙珠、虎牙等,就属于专门的网络直播平台,主要进行网络直播服务。还有一些传统的视频网站也在网络直播的潮流中开通了直播功能。例如,著名的弹幕网站bilibili就开设了专门的直播区,众所周知的购物网站淘宝也开通了直播间。由此不难看出,网络直播受到了媒介行业的大力追捧,发展前途不可限量。网络直播的火热,不仅带动了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许多网络主播的走红。可以说,网络主播的卖力直播成就了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而网络平台的发展也给网络主播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网络直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这给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二、网络直播平台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平台不规范

平台不规范的问题是网络直播平台最为常见的问题,这也是制约平台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网络直播平台的直播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播平台签约主播,在专门的直播间进行网络直播,这就是有组织的网络直播,主播的直播行为能够得到平台的监督管理;二是草根主播,也就是网络直播平台仅仅是提供一个直播的平台,所有的用户都可以申请成为主播。例如,映客直播就号称是全民直播,所有用户都可以进行网络直播。这种直播形式相对而言不是很规范,某些直播内容可能超出平台的控制范围,造成负面影响。

(二)平台直播雷同

对于网络直播平台而言,直播雷同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这不仅加剧了行业内部竞争,而且恶化了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形势,不利于直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当前专业的网络直播平台主要的直播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游戏直播,一类是视讯直播。游戏直播主要是邀请知名的游戏玩家在平台上进行游戏的在线直播,这会吸引大量的游戏粉丝观看直播,从而产生较大的收益。例如,在几年前DOTA还是热门游戏的时候,一些直播平台就会邀请2009、PIS、牛蛙、小满、海涛等知名游戏玩家、游戏解说或者职业选手到平台上进行直播。而近几年,英雄联盟成为热门游戏,游戏直播便从DOTA转移到了英雄联盟。视讯直播主要是美女主播通过平台进行才艺表演,以此吸引粉丝观众,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都是视讯直播的主要内容。这两类直播形式是网络直播平台最为主要的直播内容,存在很大的雷同度,加剧了行业竞争,同时也制约着网络直播的多样化发展。

(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就目前来说,网络直播平台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也是影响网络直播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一方面,网络直播平台的工作人员个人专业素养还不够高,这是因为网络直播这个行业兴起的时间还不长,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而迅速扩张的市场与专业人才的培养比例不成正比,导致各个直播平台上的专业人员较少,从而使得整体工作人员的素养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网络直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网络主播整体素质偏低。网络主播是网络直播平台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而目前许多网络主播都表现出素质不高的问题。例如,游戏类主播在进行直播的过程中经常会爆粗口、骂脏话,这对于观看直播的受众而言会产生负面影响。再如视讯直播方面,部分主播为了获得关注度、谋取金钱利益,会进行一些涉黄的直播行为,这会对观众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不利于直播平台的长远发展。

(四)金钱攻势降低盈利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不少直播平台的盈利状况都不容乐观,没有达到一个正常水平。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因为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为了提高直播平台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各个平台都在利用金钱攻势签约一些知名主播,希望扩大平台的市场覆盖率。例如,MISS以1700万元签约虎牙直播。而根据某网站统计的知名主播签约身价,PIS、小苍、小智等游戏主播都达到1000万元以上。在主播签约上投入过大就直接降低了平台的盈利。

(五)网络卡顿

网络卡顿是网络直播存在的老问题,也是平台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于某些热门主播而言,其同时在线人数过多时就会造成网络卡顿,使得观众不能流畅地收看直播,影响观看体验。想要实现直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对网络进行优化,解决卡顿问题。

三、网络直播平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行业规范

对于平台不规范的问题,需要通过创设一定的行业标准或是法律制度,对网络直播行业进行规范整顿,实现平台间的良性竞争。第一,要加强审查网络直播平台的资质,取缔那些资质不全或是直播模式存在不规范现象的平台,或者责令整改,在短时间内肃清行业风气,规范网络直播。第二,对于网络直播平台自身而言,也需要加强内部审查,及时处理自身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例如,若是有网络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出现涉黄行为,就要及时对其进行查封处理,同时以此作为典型警示其他主播。如此必然可以规范直播秩序,促进直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直播内容

鉴于直播内容雷同的问题,直播平台想要实现可持续的长久发展,就需要在直播内容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开发出和其他平台不一样的直播内容,以此来吸引观众,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第一,在游戏直播方面,除了邀请知名游戏主播、职业选手进行在线直播外,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戏直播进行多元化创新,如可以进行英雄技巧分析直播,针对专门的游戏英雄展开专题分析直播,如此也可以吸引观众。第二,在视讯直播方面,当前主要的直播内容就是主播进行唱歌、跳舞等方面的才艺展示,这些内容不仅形式单一,而且可能出现涉黄行为。因此,也可以对这方面进行创新拓展,将视讯直播从室内拓展到室外,展开专题职业直播,可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进行直播,这样也可以吸引很多观众。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外,还可以从很多角度创新直播内容,如故事接龙、厨艺展示、物品制作等。

(三)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业人员的素质关系到直播平台的长远发展,因此需要从两方面展开这项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直播平台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针对直播平台涉及的各项专业工作,应该对相关的岗位人员进行培训,逐步提升其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在人事制度和福利待遇上作出优化,尽可能将专业人才留在直播平台中,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工作队伍。另一方面,要对主播进行培训和规范。对于平台签约的主播,要对其进行统一培训,使其在直播上能够更加专业。而对于非签约主播,要出台规范制度,对其在直播中的着装、用语、内容等进行规范,避免出现涉黄、粗口等问题。

(四)弱化金钱政策合理签约主播

金钱攻势会降低平台的长期利益,不利于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直播平台在签约主播上要从长远考虑,避免在这方面投入太大的成本,实现金钱政策的弱化。同时,可以加大培养平台主播的力度,从内部发掘潜力主播,将其打造为平台的招牌,以此提升直播平台的竞争力。

(五)优化网络

对于网络卡顿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分为平台和用户两个方面。部分用户自身网络存在问题造成卡顿,这是直播平台无法解决的,因此不需要关注。而对于平台自身的问题,则需细致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例如,优化服务器、调整网络线路、增加网络途径等,确保可以解决网络卡顿问题,给观众提供良好的网络直播观看体验。

四、结语

网络直播发展热潮催生了诸多直播平台,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对于直播平台而言,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从行业规范化、内容多元化、人员高素质化、政策合理化、网络优化这几方面出发,做好相关工作,为直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琦 单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5篇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文资料,供人阅览、参考、学习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世界上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开发、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

二、图书馆发展现状

我国图书馆从发展数量上看,从建国初期的50个到新世纪的将近三千个,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网络的兴起,人们对书籍的购买方式和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自2000年后,图书馆进入了发展的“低谷”:

1、用户人数:即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保障。随着逐年升高的受高等教育人群比例,图书馆的服务人次却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以国家级公共图书馆为例,20世纪90年代的总流通人次为20余万人次,截止到2010年总流通人次已降至12万人次。

2、文献采入量:过去的十年,印刷式文献和数字文献增速同步,使得图书馆文献采购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呈现出了连年购书量不增反降的趋势,这种窘况越是到基层图书馆越明显。

3、经费短缺:图书馆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机构,员工的工资、购书费、日常维护费、管理费等等都需要充足的经费才能得以维持和发展。而目前各级图书馆都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主管部门只管“生”不管“养”,出版物价钱的逐年上升等等都使图书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逐渐丧失。

4、工作人员:人才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员素质低下阻碍和制约着图书馆职能的发挥。我国图书馆的从业人员队伍很庞大,但是,高素质、高学历人员的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导致文化层次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队伍现象比比皆是。

5、信息网络:步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广泛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高新技术改变着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和阅读模式,然而,除了少数国家级、省级的图书馆,更多的图书馆在网络建设上是相对滞后的,既没有实现业务自动化,构筑完整的网络服务体系更是无从谈起。

三、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概述

1、概念: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持久性发展的思考,因此,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深入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图书馆领域是立足发展现状,遵循发展规律,探寻发展模式,放眼发展空间。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唯有此,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阅读需求,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使个人、图书馆、社会三方形成相适应的良性循环。

2、内容:一是立足发展现状,从图书馆建设之初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对于时代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社会的趋势当中。二是放眼发展空间,二是放眼发展空间,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广泛收集信息资源,配备科学的管理系统,组建不同图书的分类数据库,增强社会竞争力。人类社会的延续离不开知识的传承,为此,图书馆所担负的既有人文责任,更是历史使命。

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组块分析

1、增加经费投入:经费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保障,正是因为其公益的性质,更需要长期稳定持续的投入。在这一方面,政府首先要尽可能的消除不合理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把各级图书馆的建设与维护纳入到财政预算中,甚至可以考虑设置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以保障图书馆的权益。再有,图书馆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当地文化事业的规划和制定中,争取较多的社会关注和资源支持,从根本上自立的解决经费困境。三是在社会赞助和个人捐赠方面建立基金会,拓宽经费采集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和个人来参与图书馆的建设。

2、规范人员管理:网络信息时代使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功能与地位收到了严重的威胁,也迫使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引进信息化的知识管理体系。现今的知识管理更加注重的是信息的检索与知识的创新,将知识是为一种资源,并以模块的方式进行整合,是提升核心组织竞争力的关键,为此,进行知识管理势在必行。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人是知识创新的关键,人是建立制度的主体,人是创新发展的动力,因而,人性化的信息系统设计应该是可以伴随着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知识管理的首要是引进科学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图书馆从人的这一环节就得到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然后要通过具有特色的馆文化将人员的创新力和凝聚力激发。这才可能是一个具有活力的图书馆,才可能成为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强大动力。图书馆中的任何个体,不管处在何种岗位,他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于变化的处理都是图书馆文化因素的使然和结果,因此每个环节和每项职能中都蕴含着文化创新的可能。馆与馆之间可以进行员工互换交流、外派进修、骨干集中培养等形式,开拓工作人员的视野,为本馆的工作注入新鲜的活力。

3、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一是建立图书信息数据库。图书馆在收藏纸质图书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建立书目搜索数据库、报纸数据库、文摘数据库、期刊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可以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排列,也可以按照学科性质进行整理,从不同的资源系统中挖掘多元化的信息,使每一个信息库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交叉融合。二是是建立库间检索系统,这是将数据库信息进行整合的一种方式,首先要建立学科导航系统,然后利用各种信息设备对信息进行设置和管理,最后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主页链接、相关网站资源连接等。三是充分利用信息交流平台与读者拉近距离,比如互动式阅读交流、在线咨询、在线答疑等,使用户足不出户可以获得图书馆强大的技术支持。

4、建立资源共享组织:各地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相应的法规政策,推进图书馆间的共建共享工程。尤其是一些高级别图书馆对基层图书馆的帮扶。这就要求各馆必须相互沟通,以地方基层图书馆为基本单位,组建联合性图书馆;以网络技术手段为支撑,组建立体化图书信息体系;必要时,可以跨馆人才交流,使工作人员一方面积累各层级工作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有利于组建高素质、一体化的管理人员队伍。在图书建设上,要做好文献共献建设,比如国家级图书馆馆藏学术期刊丰富,基层图书馆的当地县志、民间流落资料较多,这些都可以纳入统一系统,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第6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乡村振兴;金融体系

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在农村经济形态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当中,乡村振兴会在很大程度上受金融发展限制。所以,分析农村地区的金融领域发展现状,结合其存在的不足和困境对应的提升措施,为后续乡村振兴道路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也可以为提升我国农村经济环境起到推动作用。

1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对乡村地区经济振兴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也是农村地区经济产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首先,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想要实现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变化,就要实现农业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实现产业创新和整体竞争力。目前虽然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有了较大进步,但整体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种植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与城镇相比,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相对滞后,收入较低,不管是在农业科研设备补充还是产业融合等方面都缺少外来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的经济发展[1]。其次,农村金融支持也是实现乡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基础,和谐健康的农村生态环境是实现农村地区长远发展的关键保障。在农业发展环境下,农业种植过程当中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其他污染环境的原材料会影响土壤质量,降低作物产量,严重时会导致水土和耕地面积流失,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肆意排放农村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等产生的污染,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来科学处理污染源[2]。再次,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是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淳朴的乡风是实现农村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现在农村地区依然有盲目攀比、大肆操办红白喜事的现象,同时文化建设水平落后于城市地区,有限的文娱设施难以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儿童的教育问题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另外保护传统文化、修复历史遗产以及宣传和引导道德风貌都需要引入资金,保证工作顺利实施[3]。

2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现。首先,农村金融是支持产业兴旺、助力农业发展的基础。金融对于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要以重视培育新型农业主体为基础,以引入社会资本先进技术和完善管理经验为目标,以此来调整现有的农产品结构,创新农村地区的产业布局,实现粮食、农林、牧业的统筹结合以及种植养殖和销售的一体化发展[4]。其次,要强化涉农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手段来培育创新型农业主体的作用,实现农村产业的多角度融合以及农村地区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确保多个产业结构可以实现互动补充,以此来促进农业产业的兴旺发展。再次,农村金融要以扶持绿色农业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从传统的追求高产转变为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对应的金融导向也呈现出新的变化。涉农金融机构要在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进程当中引入绿色导向,以绿色信贷业务来支持农业绿色循环的低碳生产,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是要改变传统的种植养殖产业,使依靠自然资源消耗为主导的粗放型经营模式转变成现代化的可持续绿色发展模式,重视在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过程中引入节本增效的创新技术,强调推广畜禽养殖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农村金融支持可以依托农村地区现有的绿色资源,发展并扶持休闲、旅游以及健康产业,推动农林牧渔等产业和教育、文化、养老等实现有效融合[5]。最后,农村金融支持要重视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较为失衡,地区金融配比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想要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振兴发展就要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的缺陷。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入到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当中,通过拓展和延伸农村地区的服务链,形成一体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以强化乡村地区发展的前提开展丰富多样的金融普惠活动,帮助农村居民提高金融服务的运用能力,实现农村地区共同富裕[6]。

3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是以推动农村地区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资金融通可以确保各项基础工作顺利进行,但受外界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缺乏资金对农村各项事业的融通支持以及对不同经营主体的政策性支持,同时具体的对象和外部环境的差别会导致相关工作受阻。

3.1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

首先,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环境相对较弱,难以与城市地区相匹配。大部分农村金融行业的发展相对较慢,金融供给的主体相对单一,市场发展空间较小,商业和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运营工作会过度关注个体利益,不能根据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完善工作细节。一些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数量少,有的地区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会因为结构单一而影响融资功能,直接限制乡村振兴的整体发展。其次,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受市场主体的供给和需求不对应问题的影响,金融监管体系对市场的约束性和管理性相对较低,直接影响农村金融体系的细化和完善,失去对地区经营结构的约束。

3.2农村金融服务不到位,金融产品单一

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能充分展现出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情况。通过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展开分析可知,丰富的金融产品能从多个角度满足农村地区金融主体的不同资金需求,以此来为农村经济主体的项目建设提供基本支撑。分析目前的建设成果可知,农村金融产品的类别和形式还不够全面,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整体要求,也不能实现外界环境和内部政策对经营的促进作用,直接影响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导致资金的运营和使用受到较大的约束。

3.3贷款额度有限,贷款困难

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所发展的业务当中,大部分为小额贷款,款项相对分散,存在一定的回收风险,会影响农村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水平的促进作用,甚至会阻碍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地区,农民对小额贷款的需求量较大,一般会以相应的担保抵押为条件申请贷款,但因为农村地区的抵押物资较少,且大部分农民的个体条件不能满足贷款要求,所以农村金融发展会受到一定约束,制约了农村经营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7]。

3.4农村金融保险不完善

农村金融保险对于乡村振兴产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后续的风险防控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金融保险在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农村金融保险存在发展滞后以及缺乏担保的情况,在当前社会环境当中,商业保险不断发展,而农村金融保险相对落后,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限制了对保险的可承担风险。另外农村金融机构的现有网点数量较少,在开展涉农业务时需投入大量资金,降低了贷款的收益率,导致资金流入到非农产业中。假如农村金融保险不能降低农业融资风险,就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8]。

4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建议

4.1构建合理的金融服务政策和体系

首先,分析目前农村金融环境的发展情况可知,其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较大不足,要从农村金融的不同发展阶段来制定并落实对应的金融服务政策,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多元化农村经营主体的现代化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其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现状科学规划银行和非银行机构,以多样化的途径引导多种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确保该类金融机构促进农村区域实现经济和文化水平双重发展,满足农村地区在各个领域建设工作的资金需求,另外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调节效应,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的业务网点,为完善和发展后续经济体系打下基础。再次,要细化现有的监管机制,规避各类风险,构建完整、科学、优良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确保相应的金融服务制度满足乡村振兴发展的需求[9]。

4.2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

首先,要引入新型技术手段完善金融服务。在过去银行业的发展进程当中,信息不对称对农业金融发展的阻碍较大,引入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银行服务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涉农金融机构要根据新型农业主体的个体需求,结合现代化的智能手段创新并整合业务模式,提高服务的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完善业务审批过程,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质量。其次,涉农信贷增信途径和方法有待丰富,农村金融机构应结合国家的政策方针来提高涉农信贷期限的时间和额度。例如,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30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型农业主体出现。农业金融应以此为契机发放农村土地经营和农房抵押贷款,在农业设施设备抵押和生产订单等方面加强融资,以此来提高贷款的额度并延长相应期限,针对农户、地方产业、农村合作社以及电商产业链等渠道增加贷款,并丰富融资模式,以此来满足在土地流转和服务过程当中涌现出的新经营模式。再次,要结合农村地区现有的产业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农村地区现代化农业规模的共同发展,农村产业链经营主体的基本资金需求从小额化向规模化转变,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农业金融机构要以解决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后续流通和营销渠道当中的融资需求为切入点,打造出符合农业金融产业差别的新金融服务体系,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完善定价细则,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满足不同农户的基本需求。

4.3保证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全面提高

站在整体的角度分析,想要实现农村金融对“三农”工作的良好服务,就要完善和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明确其在乡村振兴工作当中的具体职能。要改变现有的工作思维,强化金融服务模式,依照农村地区特有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农民的实际需求,通过面对面、点对点的服务模式实现金融服务和农业种植生产等活动的有效融合。结合这些方面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对应的金融服务方案,进一步细化以多元化农村经济为主体的金融服务,确保现代农业生产活动得到更科学有效的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振兴工作当中的资金难题[10]。

4.4大力发展农村绿色金融服务

首先,要重视农村金融对绿色产业的引导、约束和杠杆作用。农业金融机构要依照农业发展基础强调其实现绿色低碳化的转型方向,结合有效的金融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呈现更高效、高质量的生产模式,从传统的粗放型生产经营转变为重视生态节约环保的绿色经营,在此过程中要加大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重视对农业种植养殖以及深加工产业的金融支持。其次,要细化绿色农业信贷投放制度,通过制定差异化信贷策略,创新现有的绿色金融产品结构。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生产和经营特点,探索农产品商标质押贷款的新型贷款模式,结合分类化的客户管理渠道,对现有的信贷项目库当中所涉及的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分级授信,提高其授信额度。构建以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示范基地,开拓绿色贷款通道,实现农村绿色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11]。再次,要强化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性支持,结合现有的政策标准和金融发展制度,落实农村绿色金融的相关要求和政策体系,构建并完善能和其相对应的、以服务于农村地区金融需求为主体的中介服务机构,投入充足的资金,调动涉农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以绿色金融服务为基础的绿色小微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投放。

4.5加大对农村农业贷款的管理力度

想要实现农村地区金融结构的稳定发展,就要完善利率定价机制,高利率会增加农民的贷款负担,阻碍地方经济发展。政府要以规范市场运营模式为主,合理调控农村金融市场,确保各项业务有序进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要结合科学的利率机制优化现有利率,确保农民主体得到金融优惠,积极参与地区经济建设。要以小额信贷为主导,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信贷需求构建与实际利率相符合的金融制度,在强化融资效率的同时实现对金融机构运营工作的科学引导,确保金融服务能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要求。

4.6拓宽信贷渠道,提高农村农业贷款额度

发展农村信贷领域要拓宽农村信贷渠道,提高农村信贷的利用效率,强化监管水平。通过机构担保以及补贴政策,推进农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拓展信贷渠道,发展不同的资金渠道,实现多个渠道资金抵押,保证农村地区经营主体拓展融资渠道。另外要加大农村金融对金融贷款的投入力度,从地方经济的发展角度入手确定金融活动的发展方向,依照民间借贷的实际情况规范并引导市场环境有序发展。

4.7防范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风险

首先,要由财政部门设立专门的农业风险补偿基金来补贴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信贷投入,并适当补偿不良贷款造成的损失,完善并推广农业保险制度。要丰富并完善农村信贷的担保体系,优化现有的金融环境,确保各类金融机构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农村金融服务当中,有序推动城乡文化和经济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金融保险制度,构建农业金融信贷的对应风险。其次,要扩大政策性保险费用的补贴范围,吸引更多创新型农业主体,结合政策性保险对策预防风险。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引导并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相关业务,确保对应的保险服务能满足农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为新型的农业主体提供更可靠有效的保险基础。再次,可以推出盈利涉农保险产品,确保农业经营主体在遭遇自然灾害时能得到启动资金补偿。最后,通过引入风险共担及补偿制度来构建政府机构、农户和经济组织等多位一体的联保模式,充分落实集中担保、分散使用的灵活模式,采用综合化的保险措施来防范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金融风险,确保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可以完全应用到农村地区建设当中,促进农村地区各个领域的整体发展[12]。

5结束语

农村金融工作的发展和完善直接推动解决了“三农”问题,目前在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支持农村金融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农村金融发展受环境及制度的影响存在诸多困难,对应的保障制度也不能确保金融体系稳定发展,从而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影响了乡村的发展。因此要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为基础,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制度,进一步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并实现了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华,杨玉琪,程露.新发展阶段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问题与解决方案[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6):41-50,257-258.

[2]李茂,王晨阳.金融创新如何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衔接[J].河北学刊,2021,41(6):204-209.

[3]邵晓翀,杜尔玏.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新发展格局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10):76-80.

[4]袁文.乡村振兴中农村金融立法的困境与破解路径[J].农业经济,2021(10):94-95.

[5]王兴国,吴梵,刘韬.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计量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21(10):84-91.

[6]李昱呈.开发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J].开发性金融研究,2021(5):41-48.

[7]马天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J].中国金融,2021(15):26-27.

[8]林暹亮.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效机制构建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20.

[9]李自强,陈佑成,叶伟娇,等.网点布局视角下农信社信贷服务感知质量影响机制分析与展望———基于商誉评价的调节效应分析[J].农业展望,2019,15(11):27-34.

[10]陈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J].农村金融研究,2019(6):67-70.

[11]丁竹君.创新农村金融工具的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辑刊,2010(1):117-119.

第7篇

1.政策环境

纵观我国体育报纸50多年的发展,政策环境的变化改变着体育报纸的功能的演化,促使我国体育报纸的功能由宣传优先逐步回归到信息传播的本质轨道上来。20世纪我国两次报业改革尤其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削减了体育报纸发展道路上的政策障碍,体育报纸独立发展的渠道更为顺畅。体育报纸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成为全国报刊市场化改革的领头羊。但是,目前我国体育报纸的出版发行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受到现有国家报业管理体制的制约。一方面,国家对报纸准入制度以刊号、异地办报等限制了市场门槛,另一方面,也给报业的扩张带来了障碍,增加了扩张成本和风险。

2.体育环境

我国的体育报纸和我国体育发展环境是紧密联系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唇亡齿寒。体育环境是影响体育报纸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因子,也是左右体育报纸报道的信息源之一。我国体育环境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前“沉默”的体育环境以及改革开放后“百花齐放,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体育环境。这两个对比鲜明的体育环境阶段的演变,得益于打开国门后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取得的累累硕果,得益于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蒸蒸日上,得益于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些因素激发了人们的“体育热”,也带动了体育报纸的发展。我国职业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是体育环境发生根本转变的“分水岭”。进入20世纪90年代,足球的火爆,尤其是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与欧洲足球赛事培育了《体坛周报》《足球》《球报》等以足球为主要报道对象的体育报纸,吸引了一批新生体育报纸纷纷涉足体育新闻领域。体育报纸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2002年足球世界杯,中国足球进入了“黑洞”,不仅世界大赛成绩徘徊不前,“假球、黑哨、”进一步摧毁了中国足球的形象。中国足球的不景气也深深影响着体育报纸的生存。不少以足球为主要报道内容的体育报纸要么被迫停刊,要么让位于篮球或其他体育项目。

3.受众环境

发行量是衡量受众多寡的重要指标,也是体育报纸在难以吸纳广告主要依靠发行的单一盈利模式下孜孜以求的目标。但近年来,我国体育报纸遭遇了“寒冬”,其吸引广告能力以及发行量都呈下降趋势,我国现存的体育报纸中,发行量超过10万份的,已算是难能可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中国体育报》为代表的带有机关报性质的近32种体育报纸发行量急剧下降,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于受众流失严重。受众是信息的目的地,也是传播过程的反馈源,缺失了受众这一关键环节,体育报纸的传播也就不能得以完成。但体育报纸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最终导致了体育报纸受众的流失。

4.竞争环境

体育信息作为吸引受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就日益受到各种形态媒介的宠爱。无论是户外媒体还是印刷媒体,无论是广电媒体还是新媒体,无不闪耀着体育信息的靓影。体育报纸作为众多体育信息传播途径之一,从其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双重夹击。种间竞争。种间竞争主要形成于综合性日报的体育版,体育杂志,广播、电视的体育频道及栏目以及互联网中的体育网站与体育报纸的竞争。种间竞争对我国体育报纸的生存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尤其是如今蓬勃发展的体育网站,以其时效性好、互动性强、信息量大等先天优势分流了体育报纸的不菲受众,使得体育报纸的市场发展空间日趋狭小,生存艰难。体育报纸不再是读者获得体育信息的主渠道,其受众市场不断缩小,广告的流失是必然的,而发行量和广告是体育报纸生存的关键,由于体育报纸市场萎缩,最终导致了整个行业的衰落。种内竞争。种内竞争主要表现在体育报纸彼此间的竞争。我国体育报纸与欧美等国相比,其在数量上和种类上都远远超过他们。僧多粥少的现状直接导致了种内竞争的激烈程度。在面对同一采访获得或对象时,多家体育报纸往往内容同质化严重,报纸可替代性高,这就造成了多家体育报纸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违背新闻规律和新闻道德的恶性竞争屡见不鲜,如挤压同行、买断采访对象、炮制虚假新闻。

5.资源环境

管理人才缺乏,办报体制僵化是体育报纸内部环境具体体现之一。早期体育报纸只需要将有关体育比赛的信息通过文字表达告知受众,最多配以图片就可以满足受众对体育信息的需求。随着受众需求的多元化越来越显现,体育报纸仅仅提供比赛过程、结果等报道信息已不能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要。加之体育报纸与电视、体育网站相比的先天局限性,近年来受众的不断流失,这些不利因素对体育报纸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体育报社内部,体育报纸的管理人才缺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变化,深陷旧体制的深渊不能自拔,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老牌的体育报纸还是新生体育报纸,不少报社缺乏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执行团队打造自身品牌,开拓受众市场,致使多次错失发展壮大的机遇。此外,体育报纸行业内“文人办报”现象比较普遍,这种体制使一些体育外行当上了体育记者甚至走上领导岗位,一些已有一定名气的体育专业记者只能拿着比正式员工低很多的工资。过去体育报纸对从业人员文字的要求要高于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现在,体育报纸从业人员在年龄结构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更加年轻,热爱体育,对新鲜事物敏感,对体育报道事业充满激情。而且体育报纸的记者编辑们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在语言、思维和对新技术的运用上具有优势。体育报纸管理者的年龄也趋向年轻化,这些变化使得体育报纸在内容选择、版面设计等方面更加接近受众的需求。工资待遇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指标。体育记者在不同报社间的合理流动能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近年来,我国体育报纸记者流动性加大,主要在于新单位丰厚工资待遇的诱惑。原《足球》报记者李响以200万的天价从《足球》报跳槽到《体坛周报》,引起了中国新闻界的格外关注。此外,据统计,《南方体育》生存的仅仅5年间,就有50余名骨干流向其他体育报社。稳定的体育记者队伍,体现了一份体育报纸的竞争力和生存力,对体育报纸的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而不稳定的体育记者队伍和非正常的人员流动,不利于体育报纸的和谐发展。

二、我国体育报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体育报纸要想在当今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生存,必须找准合适的“生态位”。所谓生态位,奥杜姆(E.P.Odum,1959)的定义是:“一个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位置和状况则决定于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包括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用生态学中生态位视角分析我国体育报纸的生态环境并据此提出我国体育报纸的发展策略,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

(一)找准受众生态位

要找准受众生态位,首先必须对体育报纸受众有一个明确的整体认识。刘道彩、金峰光、陈倩在对我国体育报纸受众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后得出结论:我国体育报纸受众具有以下特征,男性和年轻人是主流;大专以上学历占多数;青年学子是读报主力;中低收入者居多。其次,依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功能及内容定位,找到自己独有的目标受众,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停刊的体育报纸中有一些正是由于这步没走好,而失去了受众市场。《21世纪体育报》走的是《体坛周报》和《南方体育》的路线,既想抓住高品质新闻,又不想放弃娱乐化特征,两者兼顾使它的受众群体模糊没有形成明显的特色,不得不停刊。而《篮球报》《篮球先锋》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壮大,正是由于他们抓住了足球环境的萎缩和篮球项目的崛起所孕育的众多篮球报道受众的缘故。

(二)找准内容生态位

找准了受众生态位,下一步就要努力为目标受众提供适合他们的内容。随着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竞技比赛为大众所接受、喜爱甚至痴迷,受众对体育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与此同时,体育报纸受众分众化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倡导以受众为本,就要求体育报纸传播者依据目标受众的年龄、受教育程度、阅读习惯、阅读动机、偏好等诸多信息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倡导以受众为本,就要求体育报纸在面对受众多样化的需求时,最大限度地呈现内容的多样化,做好内容“把关人”的角色。近几年出现的报中刊,如《体坛周报》推出的“射门”专刊;《足球》推出的“意甲”“德甲”“西甲”等专刊;《中国体育报》出版的篮球周刊、足球周刊等都是巡营受众需求,找准内容生态位的具体表现。此外,以体彩信息为报道内容的《中国体彩报》的创刊也是建立在受众对体彩信息需求的基础之上的。针对体育网站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体育报纸在新闻报道的重点、新闻题材、新闻体裁、写作风格等内容定位方面必须具有明显的分界,让其形成互补,而不是互相取代。

(三)找准营养生态位

广告经营先天不足是绝大部分体育报纸共同的致命伤。“强发行,弱广告”盈利模式带来的市场风险时刻伴随着体育报纸的生存,体育报纸的发展举步维艰、桎梏重重。体育报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转变当前的单一的盈利模式尤为迫切和重要。多元化经营应成为体育报纸今后新的发展之路,分担广告经营不足带来的市场风险。体育报纸坐拥丰富的体育报道资源,增加信息附加值是实现多元化经营的有效途径。体育报纸可以通过自办杂志、制作体育电台、电视节目,最大化地利用体育报道资源。体育报纸还可以通过与体育网站、手机运营商合作,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体育报纸还可以通过组织体育明星与读者见面会,策划体育赛事等活动,扩大体育报纸自身品牌和获得不菲的营销利润。

三、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大学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策略;以人为本

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中,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如何能够谋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策略逐渐深入人心,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开始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立足基础点。教育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持,如何能够将可持续发展策略落实到实处显得尤为关键。就当前我国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其中,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创新,有助于推动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由此看来,加强大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尤为关键,有助于为后续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大学教育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新时期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深化,传统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需求,迫切的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高校为了谋求长远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吸收更多时代元素,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提升大学教育管理成效[1]。争取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协同运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基地建设和制度一体化。

二我国当前大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部门约束大

就当前我国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实际工作开展很大程度上受到行政管理部门的影响和制约。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育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人才质量,而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成效偏低,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滞后。行政部门对于学校的管理体系和模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需要严格遵循上级主管部门出台的文件和要求开展教育教学的活动[2]。故此,导致当前我国大学教育管理体系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学校自身缺乏自主性。对于教师而言,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规划,都需要接受上级行政部门管理和审批,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内容需要重新修改,并在每学期末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定期完成一些硬性的教学科研指标,承担着较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压力[3]。

(二)教学管理部门约束较多

教学管理部门约束是大学管理工作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管理工作成效。很多高校内部教育部门为了抓进度而忽视了教学质量,盲目的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在并未进行实地调查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致使后续教学活动未能有序开展。也正是这种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模式导致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过大,为了完成硬性教学指标,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完成教学任务上,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升[4]。

(三)学科之间的壁垒较大

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中,作为其中关键所在,教学管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创新和优化。信息时代背景下,尽管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但是相应的也为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阻碍和影响,学科之间的壁垒变得越来越大。高校教学活动中,多数是模仿西方高校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专业化和精简,促使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可能导致学科之间壁垒增加,致使学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畅,学生很难对大学知识体系全面掌握,知识构建上处于碎片化状态,与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背离[5]。此外,学科之间的壁垒也会影响到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加之教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在职称激励制度的影响下,致使绝大多数的教师开始注重自主研究,忽视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无论是在教育科研工作中还是教学中,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和不足,无法应用系统化的教学方式,甚至可能造成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充分,看问题更加片面,影响到学生的后续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足

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识匮乏问题尤为明显,致使新时期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难以得到有效的创新优化。首先,我国多数的高校仍然是采用终身教授制,这种制度很容易导致多数教师处于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状态,止步于以往所获得的荣誉上,无法取得与以往相同的成绩,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难以得到有效创新[6]。其次,学科之间的壁垒导致不同学科之间专业知识交流较为困难,教师无法站在宏观角度去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科研活动更多的是局限在本职工作上。最后,职称晋升制度和教师的薪酬待遇直接挂钩,所以很多教师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开展科研活动和学术研究,并非是真正的对科研内容抱有浓厚的兴趣,最终即便是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狭隘的价值观将影响到教师的未来发展,与新时期大学教育管理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背离。

三大学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策略

从当前我国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受到陈旧的管理思想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持续深化,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背离。故此,为了推动大学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需要吸收更多的时代元素,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一)加强政府对大学教育管理的支持

为了能够在新时期推动大学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需要迎合时展需要,创新大学教育管理理念,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7]。通过适当的行政放权,为大学教育管理提供更加自由的空间和机会,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创新教育管理理念,组织教育管理活动;分析大学校园管理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师资力量,吸收更多的有经验教师优化考试内容,选择更合适的教材,实事求是,谋求可持续发展,提升大学教育管理成效。只有这样,大学教育管理工作才可以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策略落实到实处,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放宽大学教育管理的约束和控制

为了推动大学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放宽对大学教育管理的约束和控制[8]。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和风向标的作用,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中提供引导作用,加强大学管理力度,根据自身教学水平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升教育管理成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迎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利用时代元素来创新大学教育管理模式,

(三)跨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打破学科壁垒

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应该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深入分析可持续发展要求,创新大学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切实提升大学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率。就当前学科之间的壁垒问题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部门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共同努力[9]。学校在教学内容安排和科目设计中,根据学科特性来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寻求学科之间的共同之处,为后续教师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提供坚实的指导和参考。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树立正确的跨学科理念,明确哲学理念,能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强化跨学科之间的合作,能够从宏观角度去看待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识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师需要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有针对性的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中,加强跨学科合作和交流,吸收他人的优秀所在,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10]。同时,还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促使学生可以在无形中养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迎合社会发展需要,提升未来就业优势。

(五)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

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就当前激烈的就业市场现状来看,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规划专业内容,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培养更多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管理工作决定了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新时期为了迎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应注重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争取学校、社会和学生共同努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恒仲.教育管理对大学生个性发展支撑效能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3,24(4):54-56.

[2]翁建全,许萌,金红卫等.教育管理创新与青年教师素养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4):80-82.

[3]施佳维.大学教育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22):248-249.

[4]丁龙.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2014,24(4):69-70.

[5]张丽.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16):172-172,173.

[6]陈霞玲,马陆亭.中国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制度设计——美加德日四国公立高等教育管理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6):99-105.

[7]郭华.生态视野下的区域教育管理问题研究——以南京市玄武区为考察个案[D].苏州大学,2014.

[8]赵宏,关刘君.基于IFE和EFE矩阵的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24(9):87-92.

[9]计卫舸,曹家麟,董慧等.基于学术力的高校可持续发展动力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4,14(7):74-79.

第9篇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指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时,要同时考虑对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否有利。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现实。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全面协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核心理念,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统筹城乡水利发展,统筹考虑水资源问题,统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走现代水利之路。有了水利,才能扩大灌溉面积,同时配合增产措施,农业才可能大幅增产。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认识水利的意义和作用所在。

二、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一:生态环境要求。水利工程是指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一项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开工破土建设建筑物,这就不得不涉及到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要考虑水利工程建设是否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当地生态环境是否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二:水地环境要求。水利工程分为防洪防旱工程,蓄水工程,引水工程等大型建筑工程。因此它的建筑不仅要考虑到水文条件(水流量大小,水流缓急,水流落差),更要考虑到地理条件(地质软硬,坡度陡斜,截面宽窄)。只有水流量较大,水流落差大,地质坚硬,截面比较宽的地方比较适合水利工程建筑。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三:施工和技术人员要求。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由于施工条件复杂,需要在难于把握的气象,水文,地质条件下进行运行和工作。因此施工时要求要严格的质量把关,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过硬的技术人员的操作。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四:资金方面要求。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大型的施工建筑工程,它需要大量调动设备,材料和技术人员的参与运行。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就需要很大的一笔开销,因此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充分的资金来保障才能运行。

三、水利工程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加大资金的投入和引入。

水利工程是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运行。首先政府应当大力支持水利事业的发展,加大资金的投入。其次在政府有限的财力支持下,我们要发动群众对水利工程兴建的支持,让民众自觉地捐助筹资来帮助水利工程的兴建,保证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2、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努力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

3、加强节水工程管理

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哪里效益就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资本市场对农业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在我国出现了一些较为新兴的灌溉服务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节水抗旱服务组织,在工程的管理运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推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对于明晰产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4、覆盖保墒技术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

5、完善基层水利工程经营管理。

在目前情况下,政府既不能把农村水利当作“包袱”甩掉,也不能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揽的做法。在租赁、承包甚至产权转让的工程管理中,要切实防止掠夺性经营。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加强对经营者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协调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建设而减少灌区面积的,组织镇村及时进行相应调节,以确保经营者的利益。

6、加快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建设。

及时修复各类灌溉设施,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农田灌排体系,不断提高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全面实施全国抗旱规划,建设一批抗旱水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