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资产基础估值法

时间:2023-08-24 17:15:03

导语:在资产基础估值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资产基础估值法

第1篇

关键词:弃置费用 处置费用 税收 计量 探讨

■一、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定义及相关规定

弃置费用也叫弃置成本,或资产弃置义务(ARO, asset retirement obligation), 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

2006年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三条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应用指南》指出:固定资产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的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

企业应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或有事项》的规定,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

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处理。不属于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报废清理费,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会计准则》第七条规定,在首次执行日,对于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且该日之前尚未计入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应当增加该项资产成本,并确认相应的负债;同时,将应补提的折旧(折耗)调整留存收益。

■二、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

(1)取得具有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时的记账方法

企业取得具有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后,必须先确定未来弃置义务的金额,并折算为当前现值,将现值与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一起合并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并随固定资产一起折旧(固定资产折旧分录与正常折旧并无区别)。

例:某核电厂固定资产取得成本为100000元,通过技术手段确定10年后的弃置费用为10794.60元。按8%的利率计算现值PV(I/Y=10.8%,PMT=0,FV=-10794.60)=5000

借:固定资产 105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预计负债-弃置费用 5000

(2)计算各期应计利息

取得具有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后,每年需提取利息费用(到终期时利息费用累计值加初始值即为弃置费用),继续上例,各年末需计提利息费用为预计负债期初账面价值乘以利率。

第一年末利息费用为5000×8%=400,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利息400

贷:预计负债-弃置费用 400

第二年末,弃置费用科目累计数为5,000+400=5400,应提利息费用为5400×8%=432

借:财务费用-利息 432

贷:预计负债-弃置费用432

依此类推,一直到第10年末。

(3)弃置费用实际发生时的会计处理

借:预计负债-弃置费用10794.60

贷:银行存款10794.60

■三、弃置费用的税收差异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税法均不允许权责发生制法下的弃置费用(折旧和利息)进行税前扣除,只有固定资产报废,发生实际弃置支出时,方可一次性抵扣。因此,在固定资产报废前,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方法会使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借方不断增加,等到弃置费用实际发生时,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贷方,直接与借方相抵消。

■四、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与处置费用对比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提出,容易与固定资产的处置费用相混淆,二者相互联系,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与处置费用发生时期一致,都是发生在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时的支出,但二者又有本质区别。

1、概念和范围不同。固定资产弃置费用限定于特殊行业,企业须承担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的概念和内容都比较直观,也比较宽泛,固定资产在转让、出售、报废、毁损时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是直接的处置成本。

2、支出性质不同。弃置费用是企业固定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而必须发生的支出,构成了企业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一部分,是固定资产为了达到预定用途所必须发生的支出,将其列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和每期的损益情况。

固定资产处置费用与固定资产初始购买或构建的成本相比金额较小,支出的效益涉及期短,应划分为收益性支出。

3、计量原则不同。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金额与其现值比较,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固定资产处置费用不需要折现,应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的损益。

4、对损益的影响不同。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是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必要成本,是固定资产直接的增量成本,其价值应该由收益的期间承担。固定资产处置费用,是对固定处置收益的抵减,影响处置当期的会计损益。

■五、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经济实质

整个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只有在最终弃置义务发生时,才对企业现金流产生影响。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原理类似,在弃置义务发生时,会产生巨额的现金支出,而固定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却是平均分担在各期,这必定会造成息税前利润被低估而其余各期利润被高估的现象。核算预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整个会计过程,本质上就是通过合理的会计手段,将终期发生的弃置义务,合理分配到固定资产使用各期的过程。

根据企业《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有关叙述,在具有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取得日,企业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关于这点,理论界存在争议:刘群(2008)认为,弃置费用支付时点在固定资产寿命的缘结点,企业只有及时足额支付弃置费用,才能顺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弃置费用的现值在初始点一次性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并没有实物资产与之对应,实质上是一种虚拟资产。应将这部分固定资产初始价值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根据每年实际计提的折旧额进行摊销,同时确认相应的“预计负债”。何宗宁(2009)认为,弃置费用是由未来事项形成,并只能造成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不符合资产的定义,故不能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且弃置费用符合损失的定义,故应通过“资本公积”科目核算,按现值计算确定入账金额,按实际利率法摊销。

■六、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计量

弃置费用终值的确认更大程度上是技术等问题,而不是会计问题。根据已确认的终值计算现值,是会计理论界关于预计弃置费用讨论的一个热点,主流意见有两点,通过实际利率计算和通过投资回报率核算。笔者看来,这一分歧是弃置费用研究的重点,不仅是会计处理上的不同。虽然实际的经济内涵是一致的,无论采取何种比率计算弃置费用的现值,其各会计年度分担金额之和都是相同的,都是弃置费用终值的金额,但不同点在于,基于不同的比率,弃置费用在各年的分布不同,这种分布的不同,关系着企业的财务状况。计算比率越小,入账的现值越大,各期分担财务费用之间的差距越小;而计算比率越大,入账的现值就越小,财务费用的分担从初期到终期呈明显的阶梯状递增(弃置义务巨大时甚至会产生初期分担和终期分担差额巨大的现象)。至于具体采取何种比率,应视企业的具体财务状况和固定资产弃置成本的具体数额而定。但是在理论层面上,采取实际利率更符合前述弃置费用的经济实质。预计弃置费用是包含于固定资产成本中的,只是其支付发生于固定资产报废日,可以视为一项预提资金,而不是用于投资的,其货币的时间价值自然应当以实际利率计算而不是投资回报率。

■七、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确认问题。关于确认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范围,准则指南中明确指出的仅有核电站和油气资产,煤矿企业、化工企业等是否要确认,是否要分规模,如何来分规模,还是不论规模大小都需计提,尚需我们在实践中完善与规范。

2、计量问题。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何进行弃置费用金额的准确计量,成为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因素。准则中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必要支出范围界定过于模糊,如何进行测算、准确选择折现率、合理运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将成为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宗宁: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之处理[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9(2)

[2] 曾艳芳:预计弃置费用的原理及核算[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8(10)

[3] 秦嘉龙:谈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确认与计量[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8(11)

第2篇

【关键词】 公允价值; 估值技术; 可理解性; 可靠性

一、引言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必须具有“国际标准发音”才能行走于世界。公允价值计量是当前及今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一种重要“国际音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为我国企业进入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和进行国际贸易创造有利的条件。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从1998年首次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直接提及“当债务人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或将债务转增为资本时,该非现金资产和转为股权的部分按公允价值计量入账”开始启用,到公允价值滥用引起的会计舞弊案件频发导致2001—2005年间的回避,再到2006年至今的重新应用,无不与当时的国际经济环境和WTO对我国会计标准的要求有关。这“一波三折”的经历说明了我国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采用遵循了适度、谨慎的原则,也充分说明了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不能只讲“方言”,必须具有“国际标准发音”才能让中国企业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在协调国际贸易争端和进行跨国融资时起到更好的作用。

“公允价值”一度被认为是美国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而饱受责难。2008年12月底,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向国会提交的“关于调到市价会计的研究”(Study on Mark-to-Market Accounting)报告中坚决捍卫了指导公允价值计量的SFAS 157。SEC的调查认为,总体上投资者认为当前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尤其是联系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会计处理)增加了其可获取的信息质量,不应被其他备选计量基础所取代,但同时指出,应采取多种措施改进当前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问题,尤其是涉及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估计的问题。公允价值是一项计量技术,既可以用来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也可以被公司管理当局用来造假扭曲会计报表。相对于美国,我国采用公允价值的时间较短,公允价值估值技术更容易被误用和滥用。一个概念、一项技术欲求为多数人所掌握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穿插着传播、学习、研究、开发和试用等阶段。我们需要的不是回避,不是讨论要不要用的问题,而是如何学习,如何更好地应用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问题。

二、公允价值估值技术与公允价值级次的关系

公允价值“层级理论”最早出现在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 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联合开发的“企业合并”项目中。为了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及其有关披露的一致性和可比性,FASB在2006年的SFAS157中将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输入参数划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参数:计量日,主体准入的活跃市场中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不需调整。第二层级参数:第一层级以外的直接或间接可观察参数,包括:a.活跃市场上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b.非活跃市场上相同或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c.报价之外的可观察市场参数;d.参数主要是从可观察市场数据中获取的,参数与可观察市场数据相关联或通过其他途径得到了可观察数据的证实。第三层级: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的参数。在IASB 2009年5月的《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ED)中,对输入参数的规定,除了个别用词方面的差异,都与SFAS No.157类似。按照不同层级的输入参数确定的公允价值属于不同的级次。根据第一层级输入参数(未调整)计量确定的公允价值为第一级次(最高级次),可靠性最强;按第二层级输入参数计量确定的公允价值为第二级次;按第三层级输入参数计量确定的公允价值为第三级次(最低级次),可靠性最弱。如果公允价值计量使用了不同层级的输入值,则由此确定的公允价值计量整体属于哪一级次取决于对计量整体具有重大意义的最低层次输入值。例如使用收益法中的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时,使用第二层级的可观察输入值,但需要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进行重大调整,那么所得出的公允价值属于第三级次。我国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规定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当不存在活跃市场(即无法取得第一层级的活跃市场报价)且无法参考最近市场交易中的价格或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即不满足第二层级的条件)时,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无论是SFAS157与《公允价值计量》(ED),还是我国的会计准则,都将公允价值划分为明朗的三个级次。一般情况下,使用估值技术得出的公允价值属于哪一个级次,依赖于公允价值估值技术使用的参数,输入参数与估值技术的选择不可分割。由此可见,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与估值技术的选择密切相关。

SFAS157与《公允价值计量》(ED)都将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作为公允价值的基本估值技术。在SFAS157《背景信息和结论基础》中,FASB认为在许多情况下,同时采用多种估价技术并不是恰当的,或者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的,所以FASB最终确定采用单一方法,同时也对这三种估值技术的层次问题作了规定,如果应用这三种方法估计出来的公允价值出现差异时,市场法优先于成本法,成本法优先于收益法。由此可见,公允价值的三种估值技术也应被划分为三个层级。而在《公允价值计量》(ED)中认为,公允价值要采用特定情况下公允价值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但并没有明确规定估值技术的层级。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单一的估值技术是比较适当的(例如当使用活跃市场上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报价对资产或负债进行估值)。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使用多种估值技术更为合适(例如对一个现金产出单位进行估值的情况)。如果使用多种估值技术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应当对所有结果进行评估,适当的情况下还应根据这些结果所表明的估值范围的合理性对其赋予权重。我国会计准则中明确提出,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但并没有明确估值技术的使用问题。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选择问题关系到公允价值计量目标的实现,在不同的条件和场合下,应选择最适当的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尽可能地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2.成本法的运用原则和前提条件

成本法的运用源自“贡献原则”和“替代原则”。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Eugen Bohm Bawerk)在《资本实证论》中论述了“生产费用论”的局限性,“事实上,人们说成本规定价值,这是正确的。但必须认识到这一‘规律’所能适用的范围和它的理论根源……只有在恰当的时间内可随意通过生产而取得替代品的这一范围内,它才是有效的……成本规律只有在物品可以‘随意仿造’或者‘自由制造’的情况下才有效。”但也恰当地说明了成本法的运用原则和前提条件。

“贡献原则”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的某一构成部分的价值,取决于它对其他相关的资产或资产整体的价值贡献,或者根据当缺少它时对整体价值下降的影响程度来衡量确定。贡献原则要求在对一项资产估值时,从该资产“在用”的角度而不是从“交换”的角度出发,考虑该项资产在整体资产构成中的重要性,不能孤立地确定该项资产的价值。从成本的角度讲,“替代原则”是指在市场上,卖方资产的价格是否被买方所接受,取决于买方获得或构建一个可比效用替代资产的成本,并根据资产的陈旧贬值予以调整后决定。当市场参与者决定是否替换一项正在使用的资产时,不愿意为该资产付出比更换其服务能力所需成本更高的金额。由于成本法下需要根据资产的陈旧贬值程度对市场上替代资产的价格进行调整,因此运用成本法对资产进行估值的前提条件是:

(1)资产处于“在用”状态;(2)市场上有“类似用途”资产或构建“类似用途”资产材料的报价,类似用途的资产能够替代待估值资产与其他已安装资产一起持续使用;(3)有可利用的历史成本资料,能够对估值资产的状况进行判断和可靠计量,包括资产的实体性损耗、功能性(技术)贬值以及经济性(外部)贬值。

在具备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成本法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在市场上有“类似用途”资产时,企业可以采用功能价值法估计资产的重置成本。功能价值法是选择市场上与被估值资产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资产作参照物,根据资产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内在关系,由参照物成本推算被估资产重置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基于“资产功能相同,购建成本也应相同”的假设,当市场上没有“类似用途”资产,但具有构建“类似用途”资产的物资、人力等的报价时,企业可以用重置核算法估计资产的重置成本。重置核算法是将重新取得资产所需的费用项目逐项进行计算并累加来估算重置成本的一种方法。企业也可以利用历史成本资料,通过价格变动指数将其调整为计量日的重置成本,即采用物价指数法估值资产的重置成本。根据估算的实体性贬值(由于使用和自然力作用形成的贬值)、功能性贬值(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资产功能相对落后而造成的资产价值损耗)、经济性贬值(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引起资产闲置、收益下降等而造成的资产价值的损失)对重置成本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

3.成本法的运用范围和级次

根据运用成本法的前提条件,成本法只能适用于资产的估值,而不能用于对负债的估值。在对资产估值时,通常适用于以“在用”为估值前提的有形资产公允价值的估算,例如房屋、建筑物、自用生产设备等以自用为主的资产,或者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一些无法销售或变现的资产项目。如果有证据表明以出售为主的资产,如产成品、库存商品、预付货款等,其取得成本更能体现其真实价值资产的话,也可以采用成本法计量公允价值。

根据成本法的理论基础,其计量的公允价值直接来源于成本,一般而言,可靠性较市场法低。成本法通过市场上“类似用途”资产或“构建”资产的成本来计量公允价值,需要对获得的报价进行调整。正如庞巴维克所言:“人们说成本规定价值……它仅是一个近似的规律,它并不能使受它支配的产品的价值很严格地和成本相一致……时而在这一边波动,时而在另一边波动。”根据成本法计量的公允价值一般属于第二级次,因为成本法的调整输入指数一般是根据成本得到的,是可观测的。但是如果需要不可观测输入值对成本进行调整,则由此得到的公允价值将降落到第三级次。根据成本法计量的公允价值形成的原因及从属的级次如图2所示。

(三)收益法(Income Approach)

收益法是指采用估价技术把未来金额(例如现金流或收入支出等)转换成一个单一的现值,即公允价值取决于那些未来金额的当前市场预期所反映的价值。

1.收益法的理论基础

“效用价值论”和“资本价值理论”奠定了收益法的基本经济学理论基础。英国早期经济学家N.巴本(Nicolas Barbon)是最早明确表述效用价值观点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无用之物,便无价值。英国经济学家W.F.劳埃德和德国经济学家戈森(Hermann Heinrich Gossen)等提出的边际效用论从人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心理估价引出价值,认为价值取决于边际效用,纯粹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庞巴维克在肯定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在其著作《资本实证论》中创立了资本价值理论,明确提出了“凡给予我们相当永久性收益的物品,我们就根据这种收益给它们某种‘资本价值’。我们估计它们的价值等于能按当时的利率在同样长的时期内生产同量收益的货币资本。”菲歇尔(Irving Fisher)继承和发展了资本价值论,进一步为收益法奠定了基础,他指出,“资本价值必须由其估计的将来净收入来计算”,“要使每个人能对他所愿意支付或接受的作出合乎逻辑的决定,他必须知道:关于这一物品所将提供的将来利益的价值,与将这些将来价值经由贴现变为现在价值所根据的利率。”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个理智的投资者,在购置或投资一项资产时,不会愿意支付高于他所购置或投资的资产在未来能给他带来收益的货币数额,这正是收益法的基础所在。

2.收益法的运用原则和前提条件

根据收益法产生的经济学基础,收益法的运用原则主要是“预期原则”。预期原则是指在估值过程中,资产价值可以不由过去的生产成本或销售价格决定,而由未来收益的期望值决定,资产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能为其所有者或控制者带来的预期收益量的多少。一般来说,一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应该等于该项资产未来预期能够获得的一系列收益的现值之和,一项负债的公允价值也应等于未来预期一系列现金支出的现值之和,从而也就提出了运用收益法的前提条件:

(1)能够合理预测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及有效期限;(2)风险及其与时间等相匹配的折现率能够合理确定。

在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就可以采用收益法估计公允价值。如果一项资产无法预测收益或收益很少且不稳定,或者无法合理衡量所有者承受的风险,则不宜采用收益法。收益法具体包括现值法和期权定价模型(如布莱克—斯克尔斯—默顿定价模型Black-Scholes-Merton、二项式模型Cox-Ross-Rubinstein、超额收益法等)。

3.收益法的运用范围和级次

收益法的估值技术不同,其运用的技术难度和范围也不同。在收益法中,现值法技术难度低,比较容易理解。如果资产或负债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能够可靠地预计,并且能够找到一个在时间、风险等方面匹配的折现率,就可以采用现值法估计其公允价值。一般情况下,如果无法从市场上获得相同资产或负债的价格,也没有类似项目可供参考,在其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及折现率可以较为客观地预计的情况下,均可以采用现值法估计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如无形资产、金融工具以及企业整体资产的公允价值估价等。

相比较而言,期权定价模型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公式,是更加专业的估值技术。它们主要应用于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商品在内的新兴衍生金融市场的各种以市价价格变动定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定价,以及其他形式的金融交易的定价。

收益法估值的公允价值既不同于由市场客观决定的均衡价格,也不同于成本法中“由因到果”(由花费的成本到价值)的一般做法,它是由“未来收入”这个“果”,来决定“当前资本的价值”这个“因”的。“乍看起来,这个说法似乎令人迷惑不解,我们通常认为在时间上总是先因后果,而不是先果后因……估价是人为的过程,含有预见在内,因为未来的事件预先就投下了它们的影子。我们的估价总是含有预期的性质。”因为如此,采用收益法这种由“果”到“因”的估值技术,不可避免地需要利用大量的估计和判断,这种输入值大多是基于有关市场参与者在给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可获得的最佳信息确定的,属于不可观察参数,人为因素过多,由此得到的公允价值大多属于第三级次,可靠性较低。根据收益法计量的公允价值形成的原因及从属的级次如图3所示。

综上所述,经济学理论是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存在的根源,均衡理论、生产费用论、效用价值论、资本价值论等经济学理论分别为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经济学理论的支撑下,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在不同的原则和条件下运行,导致了其运用范围各有侧重,计量所得公允价值的可理解性与可靠性也不同,从而也反映在公允价值的三个不同级次上。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今天,采用公允价值这种“国际音标”作为会计语言的一种“发音标准”已经成为大趋势。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更好地提高公允价值的可理解性和可靠性,其中必不可少的措施就是:在充分了解各种估值技术的经济学原理、运用原则、条件和范围的基础上,规范和指导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使用和选择。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陈秧秧.美国SEC“关于调到市价会计的研究”报告评介[J].财会通讯(综合),2009(10).

[2] SEC.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Pursuant to Section 133 of the 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Study on Mark-To-Market Accounting [R]. ,2008.

[3] 裘宗舜. 何必回避“公允价值”[J]. 会计之友,2001(7).

[4]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No.157:Fair Value Measurements[S].2006.

[5] IASB. Fair Value Measurement(ED)[S].2009.

[6]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7]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 廉运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8]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 陈福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第3篇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审计; 信息数据库

一、公允价值审计的含义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一直比较谨慎,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实施之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开始普遍起来,虽然这种普遍是在一定条件限制下的一定范围内的,公允价值还是在我国会计计量中活跃起来。按照公允价值会计的观点,公允价值能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进而为企业的未来决策提供依据,因为公允价值能够对那些尚未发生但能够对企业未来产生影响的信息进行确认。但是,公允价值要发挥这一作用必须按照其使用规范来进行,公允价值的运用有着严格的条件和范围,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否是按照这些条件、在特定的范围内运用的就成为当前审计工作需要关注的问题。针对被审计单位公允价值运用是否欠当、相关信息披露是否充分所开展的一系列审计程序、审计活动就是所说的公允价值审计。

二、公允价值审计的难点

(一)企业公允价值审计案例

2009年12月31日中信银行经法院裁定获得其债务人万通实业股份5.49亿股,按照法院裁定日的股票价格计算共计6.22亿元。按照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商业银行因行使抵押权、质权而取得的股权,应当自取得之日起两年内予以处分。根据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的要求,中信银行必须在2011年6月13日前将所持有的万通实业的股份处置。中信银行根据金融资产确认和计量的要求将这部分股份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会计处理,期间,这部分股份公允价值变化情况见表1。

2011年12月31日审计部门在对中信银行持有的万通实业股份进行审计时发现,中信银行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公允价值估值不准确的问题,在2010年底披露万通实业股份由6.22亿元下降为5.33亿元的过程中没有说明公允价值计量的依据,由于万通实业股份并没有上市,其股份的公允价值应该是通过估值技术来获取,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采用的估值技术及其可验证性说明。在2011年万通实业上市成功,按照上市价格确定的中信银行持有的万通实业股份价值为2.2亿元(截至万通实业上市,中信银行所持股份为1.9亿元,账面金额为0.81亿元),银行账面价值与按照市价确认的价值差额巨大,但对这一差额中信银行并未及时确认。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选择对计量结果有重大影响,而公允价值确认对于公司财务状况有着重大影响。

(二)公允价值审计面临的难点

1.公允价值信息获取困难

公允价值信息对于市场的依赖性非常强,如果没有完备的市场信息,就不能方便地获取双方自愿的交易价格,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一定的估值方法来估值,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估值技术,都与实际的交易价格有所偏离。目前采用比较广泛的估值方法是收益法,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并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在市场有效信息不足,缺乏可以参照的价格时,审计人员很难判断被审计单位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审计人员需要判定交易双方是否熟悉情况并且进行资源交易,当存在多种确认和估值方法时,审计人员需要依靠自己的职业判断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选择是否恰当,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增加了公允价值审计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公允价值审计的风险。

2.公允价值运用的合理性判定困难

公允价值基础信息的匮乏导致会计人员不得不依靠自己的职业判断来进行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进行资产确认和计量的过程,同时,也需要运用专业的审计手段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的确认计量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通过符合性测试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程序、管理层承诺进行检验,以确定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并确定审计重点,拟定初步的审计方案。在实质性测试时,审计人员首先应采用抽样、函证等方式对公允价值的确认信息、计量过程、相关信息披露进行审计。市场价格仍然是判定资产公允价值是否公允、合理的首选。其次,可以通过类似业务的市场价格。最后,选择利用估值技术。如果公允价值的应用非常普遍,对每一笔资产都进行价值估计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商品交易价格不能普遍获取的情况下,要进行上述操作的难度非常大,但是,如果不进行上述操作,依靠查阅账簿、凭证又不能有效地判断其合理性、公允性,不能发现企业利用公允价值确认、计量调整企业利润的问题,加大了审计失败的可能性。

3.公允价值审计理论与实践有待完善

公允价值审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它伴随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来发展,在理论体系方面落后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例如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公允价值审计理论框架。无论有没有明确的应用指南,公允价值审计仍然是采用普遍的审计方法来进行,影响了公允价值审计的效果。公允价值审计的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注册会计师在对公允价值业务进行审计时只能依靠类似的审计业务,参照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不断摸索,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公允价值审计的理论与实践是公允价值审计的两个方面,只有相互协同才能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三、促进公允价值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公允价值信息基础

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以充分的市场信息为基础,公允价值的审计也必须以可靠的市场信息进行判断,公允价值信息基础是做好公允价值确认计量、实施有效公允价值审计的基础,因此,必须完善公允价值的信息基础。

1.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

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需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提升生产资料市场信息透明度,形成完整的市场价格机制,为商品交易、资产交易提供充分的信息,为公允价值确认与计量提供信息,为公允价值审计提供信息,既能够为公允价值在企业的准确运用提供便利条件,也为审计人员评价被审计单位公允价值运用是否恰当提供依据,从而能够发现公允价值不当运用的地方并以此为突破口切断部分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路子。

2.提供公允价值估值的规范性

公允价值的职业判断导致公允价值运用的主观性,如果这种主观性不能进行有效的规范,就会导致公允价值运用的随意性,这是公允价值审计着重审计的地方,也是各国都在力图解决的问题,FASB的SFAS157通过公允价值分级来指导公司如何运用公允价值估值:

(1)资产或者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应根据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进行估计,在该活跃市场报价发生变动而调整估值时需要披露调整的依据和理由。

(2)资产或者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相似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应根据相似资产或负债的市场报价进行估计,并且对于资产或负债与相似资产或负债之间的差异程度能够合理、可靠地计量。

(3)既不存在活跃市场也不存在类似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时,按照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等多种估值技术综合评价。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与此相类似,企业在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应优先选择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作为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则以存在活跃市场的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交易价格确认公允价值,不具备以上条件时选择恰当的估值技术确定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

3.完善公允价值的信息数据库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而且这种不完善在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改变,因此,肯定有很多的资产或者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因此,估值技术将会被广泛运用。估值技术依靠的是一系列的参数来进行公允价值估值的,这些参数需要大量的经济数据,例如利率、价格、消费价格指数、物价指数等,企业要依靠自己的资源来获得各种经济数据、经济指标的难度非常大,成本非常高,无疑会阻碍公允价值估值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构建一个完备的经济数据库就显得尤为必要,而这项工作肯定是单个企业无法完成的,目前,最可行的方式是由政府成立经济信息组织,与专业数据公司、协会合作来完成经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鼓励第三方公允价值评估机构的发展

在公允价值不能依靠市场交易信息获取时,依靠专业的估值技术就变得非常普遍,而这些估值技术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并不是人人都能掌握好、运用好的,而且,对他们而言,要掌握这些技术的成本过高,这时如果能够借助专业的公允价值评估机构就能使注册会计师从复杂的估值技术中脱离出来,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整个公允价值的运用上,如果注册会计师在估值技术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审计成本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有可能忽视一些影响全局的问题,因此,必须成立一批独立性强、专业水平高的组织机构,加强会计行业与评估行业的联系,从现有的条件出发由资产评估师或者资产评估机构来负责公允价值的估算。

(三)推广基于风险导向的公允价值审计

基于风险导向的公允价值审计围绕风险估计、评价开展各项审计活动,它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性质,并通过实质性测试进行风险评价。公允价值风险评价需要对公允价值确认的条件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是否准确进行审查,需要对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采用的假设、估值的依据和过程进行审查。此外,公允价值计量交易类型、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等都会对公允价值运用产生影响,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公允价值审计的风险更大,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将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公允价值审计这一新领域,结合内外部环境去发现影响风险的因素,从具体业务活动中寻找审计线索。

【参考文献】

[1] 王建成,胡振国.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J].会计研究,2007(5):12-15.

[2] 吴舒.基于国际审计准则的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准则研究[J].财会通讯,2010(7):27-29.

第4篇

关键词:电力装备制造企业 资产估值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065-02

一、装备制造企业的主要特点,以合同成本和实物期权原理

(一)高新技术――无形资产比重大

装备制造产业为服务特高压和坚强智能电力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承担着为我国电力建设提供关键设备的职责,在产业链中处于上游环节,同时还有职责配合各省市电力公司承担“电力安全建设、电力检修维护、海外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电力公益事业及社会服务”的任务,装备制造版块资产的技术含量高,无形资产占比大。以平高集团为例,该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中国机械工业交流高压开关设备工程技术中心、中国机械工业特高压GIS工程试验室等十大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了交直流、全系列、全电压等级开关设备为研究主体的科技研发体系。因此,在对该类资产进行估值时,应充分关注无形资产所具有的先进性、创新型特征,对于各项无形资产技术性能指标优于现有技术的程度或节约成本的数量有准确的判断。

(二)高速增长――受益电力业务发展

装备制造、工程总承包和科研产业在产品、技术关联度、产业周期方面直接受电力业务影响,近年来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趋势,该板块一直保持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占有率,一些领域如电力电子和能源管控等取得了重大市场突破,合同额增幅明显,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在对装备制造业资产进行估值时,应对资产业务的高速增长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分析增速的原因和可持续性,例如:对于技术类资产,处于不同技术发展阶段时,其价值是不同的,新兴技术在市场应用的初期往往伴随着资产相关业务的急剧增长,但是当技术应用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以后,技术已经成熟并逐步开始进入衰退期,或已进入衰退期,则该技术的价值变小。

(三)高度集聚――市场份额优势显著

电力工程设备涉及国家安全,早在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研制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就明确要求我国特高压工程所需设备要立足国内,借鉴国外经验和教训,走自主化开发研制和国内供货的道路,1000千伏交流试验工程均采用GIS或HGIS,由中方控股企业制造,设备国产化率不应低于70%,公司的装备制造资产在满足电力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不断拓展市场:南瑞集团在南京、北京、上海、武汉、天津、合肥等20多个地区设有产业公司,市场覆盖全国各地,并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20多个国家的海外营销网络;平高集团拥有外经权、外贸权和对外工程承包权,产品行销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资产价值,当市场份额高到一定比例就会产生市场优势,该优势可能使得资产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价值规律,由于国际各大公司对技术的垄断,常使得国际范围内技术市场发展不完善,技术资产的价格居高不下,因此,对与市场优势的合理把握也是公司装备技术类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时的必要考量因素。

二、技术原理

(一)基于合同成本的资产估值

装备制造产业、工程承包以及科研产业具有订单经营的特点,即先销售后生产的经营模式使得合同中体现交易方意志的约定价格、给付条件决定了企业的资产价值,此外,相关合同周期长,价值高,一般不可撤销。所以,在资产估值时,应当对相关的业务合同进行深入分析,合理估计其未来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收益现金流,进而运用收益法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

(二)基于实物期权原理的资产估值

实物期权发端于金融期权相关理论,并且在基础假设、定价原理上面有很多相同之处,通过加杠杆均能够实现在控制成本基础上的保证可预期收益。利用期权技术即标的资产与无风险资产的复制技术,可以实现对交易存在不确定性的资产的估值定价。与金融期权在合同条款中明确约定期权要素不同,实物期权存在于投资决策中。不同的投资决策产生不同的期权价值,由此,管理与决策能力、专利、使用权均会对期权价值产生间接影响。在定价原理方面,由于实物期权对应的投资项目由特征复杂多样的真实资产构成,对实物期权定价存在很大困难。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的比较如表1(见上页)所示。

根据Trigeogis(1996)的分类,实物期权可分为延迟投资期权,改变运营规模期权等7类,如表2(见上页)所示。

资产的实物期权的估值主要有以下三种思路:

第一,在收益法下,企业资产的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DCF),若资产附加这不可逆的投资机会,且标的资产价值在一定期间内的波动是不可预测的,即存在对该项资产投资的未定权益,则该项资产价值为贴现现金流与隐含的实物期权价值之和。

第二,资产的价值等于与资产相关的各种业务价值(项目价值)的总和再加上放弃旧业务、转换和拓展新业务机会的价值,运用期权方法可以对这几种价值进行估计,进而得到企业某项业务资产的价值。

第三,对于公司整体资产,将公司的价值分为股票价值和债券价值两部分,因为公司的股票可以视为股东的买权(付出一定购买款之后可以享受公司价值上涨的收益),公司的债券价值则等于一个无风险贷款价值(债券账面价值)加上一个卖权空头,因此可以运用期权方法分别估价,两者之和为企业价值。如果企业还有优先股、可转换证券等,也可以运用期权方法进行定价,再相加得到企业价值。

在离散时间模型下,实物期权主要运用二叉树模型进行估值,在连续性时间模型下,金融期权一般通过构建描述价值变化的偏微分方程求解后得到估值,但是实物期权价值变化复杂,用方程难以描述,所以常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以下简述二叉树定价及鞅定价方法的主要原理。

假设资本市场不存在交易费用,及风险套利机会,股票和期权无限可分的条件下,若再每个时间段内,基础资产的价值变化只能存在于上升或下降一定比例的两个可能结果中的一个,之后,在下一个时间段内,基础资产价值变化会以第一个时间节点的价值为基础变化,即如果第一节点为Su,那么,当第二个时间段结束时,它要么向上变为Suu2,要么向下变为Sud;而如果第一节点为Sd,那么,当第二个时间段结束时,它要么向上变为Sdu,要么向下变为Sd2,依此类推,这样的资产价值变化过程可以延伸到多个时间段(如图1所示)。于是,这种变化形成了资产价值变化网络。在风险定价中性的假设条件下,该模型欧式期权基于B-S方法的数值解为:

C=e-rT pj(1-p)n-jf

美式期权在某个节点的价值是立即执行价格和继续持有的折现值二者的较高者。

鞅定价方法:鞅是随机过程的一种,它的显著特点是未来的期望等于现在。一个随机过程一般伴随着一个测度。等价鞅测度即是把不是鞅的随机过程转化成鞅的测度。这一测度和原来随机过程伴随的测度等价。转化成鞅后,可是直接采用求数学期望的方法来获得实物的价格而不用求解偏微分方程。股票价格的随机过程可以表示为:

=μdt+σdzp

此处,dzp代表在概率测度P下的布朗运动,P是风险环境下的概率测度。该过程可以转换为风险中性下的随机过程:

dzp=dzQ- dt,代入可得:

=μdt+σdzQ- dt

=rdt+σdzQ

由于转换后的漂移项从风险u转换成了无风险r,则Q是风险中性下的概率测度,dzQ则是风险中性下的布朗运动。

令:dzQ=dzR+σdt,代入可得:

=rdt+σdzQ+σdt

=(r+σ2)dt+σdtR

在对股票期权定r时,计算EQ[ST丨ST>K]=SErTN(d1),其中:N(d1)= e ,即为标准正态分布的累计概率函数,之后即可根据买、卖权及其它相应条件得到资产价值。

三、方法建议

第一,对装备制造资产、工程总承包资产以及科研资产,在基于合同成本进行资产估值的同时,以资产整体未来使用效益为基础,建立对装备制造、工程总承包、科研等资产估值技术与定价方法。

第二,采用期权估值技术,分析装备制造、工程总承包、科研等资产在未来使用、建造或者开发进度中的决策权价值,并结合企业业务状况展开现金流预测,通过该方法评估出以上资产的价值。

第三,设计能够估计产业资产内部协同价值的技术与方法。对于产业板块的定价,在基于产业细分资产组进行定价的基础上,对产业内资产协同所产生的价值效应进行评估,修正产业资产价格。

参考文献:

[1]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

[2] 《关于印发的通知》(国资办发[1992]36号)

[3]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2号)

[4] 《关于加强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委产权[2006]274号

[5] 《关于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审核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产权[2009]941号)

(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00)

第5篇

一、估值的方法论意义大于数量结果

公司价值是上市公司股价形成的基础,估值是对上市公司价值形成的认识。估值,既是寻找股票合理价位的过程,是对各种因素进行模拟量化的过程,也是了解公司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测量风险的过程。这的确是一件费时耗神的事情。

估值的结果可能会因研究员对参数的选择、判断有所不同,但是估值的过程基本上是一样的,它为研究员提供的是一个严谨的分析框架,系统地考虑影响公司价值的每一个因素,最终评估一个公司的投资价值。对中国市场而言,这种方法意义更为迫切而实际,或许比数量结果本身更重要。

1、估值为理解公司战略提供严谨的框架。在分析公司的投资价值过程中,财务报表只提供一半的信息。分析一个公司的基本面,既要考虑财务状况、产品结构、业务结构,同时也需要考虑行业的发展和公司的战略,这种全面的视野应该是估值的一大要义所在。在中国市场上,有些公司业绩变脸快,产业周期短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估值所提供的全面思维的视野尤为重要。

以现金流贴现模型为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评估公司还是评估股权,其依据是公司财务杠杆。如果负债率比较高,则负债成本对公司价值影响大,宜采用评价公司的方法,反之用评估股权的方法。预测投资收益和测算盈利增长率是估值的另一核心。投资收益结构如何?是始终按现有的速度增长,还是依产业的发展速度有所变化?预测得合理与否,将建立在研究员对产业发展和公司竞争力把握的基础之上。

要做好一个现金流贴现估值,仅从财务报表中得出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行业发展和公司战略有清晰的了解。这里所说的战略包括公司产业领域的选择、产品的选择和生产流程的选择。要依据这些战略,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提高估值的准确性。

估值方法提供的正是这样一种方法论框架,逼着研究员去判断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相对不重要,以期对上市公司形成立体和全面的认识。据此对公司的里里外外作一番透彻的分析之后,对其投资价值已经有八、九分成数,具体的数量结果反而是次要的。也就是说,方法论的意义可能更甚于数量结果本身。

2、估值促进对特定公司的信息挖掘。我国现行规定中,不要求资源类上市公司披露矿藏储量,因此对这类公司的估值多以产量为依据,与其他类型公司的估值方法差别不大,无法体现这类公司价值来源的特殊性。事实是,资源类公司对矿藏资源的拥有情况,是产量形成的依据,它比产量更能反映公司的价值。例如,在定价驰宏锌锗的时候,如果采用期权定价模型,就要求研究员获取该公司矿石储量的数据,了解矿藏开发寿命,以及开发成本等,再根据伦敦金属交易所或我国行业协会的历史信息,计算价格波动程度,将这些要素一一量化,运用Black-Scholes模型计算出这些矿藏的期权价值,结合公司的其他资产的收益状况,测算出该公司的内在投资价值。

如果不采用期权定价模型,人们就不大可能深究矿藏情况,而仅仅凭产量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显然漏掉了该公司拥有超大特富型铅锌金属矿床这一影响公司价值的特有信息。

3、估值有助于识别公司财务舞弊。财务舞弊是股票市场的通病。运用股权现金流贴现模型,对公司财务舞弊进行"复盘",我们可以找出一些股价与股权价值严重背离的关系。以蓝田股份为例,采用的股权自由现金流,我们可以发现该公司的财务有问题,得出基本面不能支持飚升股价的结论。因为1998、1999和2000年,该公司连续三年股权自由现金流为负值,其含义是蓝田股份的现金流不能维持该公司正常营运要求,在估值方面要比同类公司打更大的折扣,至少不能进入投资组合。

二、不同的估值模型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财务状况的公司

估值对中国市场的意义,还表现在对不同估值模型的认识上。因为每一种模型都有其适用性和缺陷,对于不同行业、不同财务状况的公司,需要采用不同的估值模型,甚至多种模型综合评估。

以市盈率法为例,市盈率法以其简单、直观,为各国投资界所惯用,也是我国应用最普遍的估值法。但是这种方法有明显的不足,除了难以寻找可比性很强的公司这一共同缺陷外,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比较普遍、产业转型频繁也为采用这一方法增加了不少难度。

亏损公司无法用市盈率法进行估值,可以用市净率法。这种方法对银行、保险和其他流动资产比例高的公司的估值比较有效。此外,对ST、PT公司来说,用市净率法分析一些流通量比较大的公司也比较有效。

现金流贴现模型同样有局限。该模型的准确性受贴现率的影响很大,宜用比较保守的贴现率,并在最后作敏感性分析。在现金流贴现的各种模型中,红利贴现模型对处于防御性行业、分红稳定的公司比较适用。在运用各种现金流贴现模型中,要求剔除非经常损益,以保证获得正常的现金流。

企业倍数法是也是比较通用的估值法,但是结果依行业、资产结构的不同而呈现很大的波动性,甚至缺乏可比性。在同等条件下,用这一估值方法的结果,路桥、机场和重化工业等资本密集型企业股票会显得便宜,而金融、商贸和旅游类股票会显得贵,要加以区分。

股价现金流,即股价与经营性现金流或自由现金流的比率,也称为现金流量乘数。这是一种比较保守、稳健的分析方法,对固定资产较多、经营杠杆较高以及亏损企业比较适用。

期权定价法可以用来对资源性公司进行估值,笔者曾经利用这个方法,对几家加拿大石油类、采矿类公司做了估值,效果比较理想。

三、财务分析是估值分析的职业平台

我国市场还不够成熟、规范,财务分析的有效性不能跟成熟市场简单类比,但是这不能成为削弱财务分析的理由。因为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毕竟是广大投资者最主要的信息来源,财务分析是分析上市公司价值、识别个股风险的有力工具。

研究员首先要对不同行业财务特征有清晰的认识。例如,越是在产业链条的上端,竞争越少,利润越高,越往下游竞争越激烈,利润越低。在重化工业中,上游的氧化铝毛利率最高可达300%,下面的电解铝只有18%.

财务报表并不一定完全反映公司所运用的资产状况,当然也就不能反映所有的负债和经营风险。对于这类行业或公司,要格外注意分析。以海南航空为例。在该公司拥有的数十架飞机中,相当一部分为融资租赁租入,并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要从会计附注中找出。不论是租赁来的还是购入的飞机,都构成了海航的运营资产。对运营资产的正确计算,是估值的基础。

财务知识之所以在公司估值中显得重要,还因为公司所公布的财务报表并不必定完全反映公司的价值。最直接的例子是,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和财务杠杆,可能会对估值结果有截然相反的解释:因为收益增长可以为非经济因素所创造,所以较高的预期收益增长并不意味着企业有较高的价值;因为会计方法可以制造一个偏高的盈利能力,所以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时,投资越多,价值就增加越多;因为保守的会计方法可以压低资产价值,提高资产周转率,所以高的资产周转率并不意味着企业的销售真的十分有效率。

在财务分析的诸多技巧中,现金流量法值得一提。由于现金流量比较难操纵,财务舞弊困难,因此现金流量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对于有问题的公司,借助现金流量分析,通常可以发现很多矛盾的地方,向上市公司核实质询后,如果这些矛盾不能自圆其说,那么剩下的结论可能就是财务舞弊,这样的公司隐含较高的风险,应该远离。

第6篇

经常账户跨期分析方法在跨期预算约束的基础上,将经常账户余额看成是由前瞻性的家庭和企业的跨期储蓄和跨期投资决定的。该方法认为一国的经常账户失衡需要通过未来的贸易顺差弥补。虽然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大量的实证文献拒绝了模型设定。GourinchasandRey(2007)指出经常账户跨期方法的主要缺陷在于没有考虑估值效应(valuationeffects),即没有考虑由于汇率、资产价格和收益率变化所引起的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化。据IMF(2002)的定义,国际投资头寸是一种统计报表,反映的是一经济体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国际投资头寸综合考虑了特定时期内的国际收支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等因素。对外金融资产存量与对外金融负债存量之差为净国际投资头寸。净国际投资头寸是衡量一国外部失衡的理想指标。一国的净国际投资头寸为负数,则该国是债务国;相反,一国的净国际投资头寸为正数,则该国是债权国。分析和把握美国(净)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动趋势对于美国外部失衡研究大有裨益。

二、国际收支与国际投资头寸

在文献中,计价变化和其它各项调整被统称为估值调整(valuationadjustment)。国际投资头寸与国际收支账户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三、估值调整与美国国际投资头寸

第7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非活跃市场;IASB;FASB

金融危机以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饱受非议。在市场大跌和失灵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导致金融机构过分按市值减记,造成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抛售,进而使市场陷入交易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无疑助长了金融危机的破坏程度。金融危机暴露出了现有公允计计量准则的缺陷,这也迫使各国纷纷对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准则进行完善和修订。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目前关键是要尽快完善在当前非流动或非活跃市场的条件下公允价值如何确认的问题。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不约而同出台政策以加强对非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证明了这一趋势。本文密切关注了IASB和FASB对非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准则修订的最新进展,以期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对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有所借鉴。

1、IASB和FASB自金融危机以来对公允价值准则修订过程回顾

(1)FSAB的修订过程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2008年9月针对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式了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要求企业在为资产确定公允价值时,如果该类资产缺乏活跃的公开市场交易,则可通过内部定价,包括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其公允价值。紧接着,FASB于2008年10月出台了对其公允价值计量准则FAS157的修改公告,以加强非活跃市场下如何确定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指导(FAS157-3),准则指出当相关市场可观察数据无法获得时,可以使用管理层关于未来现金流和折现率风险调整的假设。

2009年4月,FASB修改了其盯市准则(mark to market),对在资产和负债交易活动水平显著下降以及非有序交易情况下如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提供进一步指导(FAS157-4),允许金融机构在证明市场流动性不足、价格不正常的情况下,可以用其它的合理的价格估算方法来估算自己的资产价格。这意味着当市场不是活跃市场,一些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可从第一二层次转入第三层次,用估价技术而不是市价来计量。这正是其针对目前国际上市场定价功能缺失,很多金融资产失去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对改进公允价值计量迈出的重大一步。

(2)IASB的修订过程

针对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出现的问题,IASB和FASB是一个互动和趋同的过程。继FAS137-3公告之后,2008年10月IASB了市场不再活跃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其目的一是提高当市场不再活跃时准则对金融工具估计的指导性,二是更好地披露估价方法及相关的不确定性。2009年5月,在吸收了FAS157的1-4号修订公告,并特别考虑了非活跃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问题,IASB了自己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FVM)。考虑到之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并没有明确主体是否应披露第三层级输入值之间的相互关系,2010年6月IASB又了公允价值计量敏感性分析征求意见稿。

2、关于非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指导

(1)非活跃市场的判别要素

活跃市场和非活跃市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在非活跃市场中,个体要做更多的评估工作以确定交易价格是否公允或者用以决定是否对交易价格做出必要的调整来反映公允价值。对非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计量进行规范,前提是要判别什么是非活跃市场。

SAF157-4提出企业主体要根据以下几个要素来判断市场是否是非有效:

(1)交易频率和交易量不足以提供持续的定价信息;(2)无法获取当前市场报价;(3)市场报价不是随着时间就是随着市场显著波动;(4)过去同资产的公允价值紧密联系的参数,现在同公允价值不再相关;(5)流动性风险显著增加;(6)买卖差价显著增加;(7)无法从公开市场获得交易的相关信息。IASB的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中对非活跃市场的决定要素的判断也做了相同的列举。

(2)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公允价值估值的前提

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IASB与FASB已经达成了统一。FVM和FAS157都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支付的价格。定义中可以看出,报告主体应根据企业外部的市场,而非根据报告主体自身对该资产或者负债未来使用情况来计量公允价值。也就是说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基础的计量,而不是主体基础的计量,这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前提。这一点,已被FASB和IASB反复地重申过。

在这一基础上,FVM进一步明确了公允价值的估值前提,即对资产最大和最好的使用。“最大和最好地使用”是指,在计量日通过对使用资产在实物上的可能性、法律上的允许性以及财务上的可行性的考虑,市场参与者对资产的使用能发挥出的资产或一组资产和负债(例如一家企业)的最大价值[4]。换句话说,公允价值不依赖于报告主体使用资产的意图或方式,即使报告主体打算按照另一种方式去使用资产,最高和最好用途也是从市场参与者的视角来确定的。IASB对“最大和最好地使用”又具体细分为两种情况,“交换估值前提”和“在用估值前提”。如果通过将资产与其他资产和负债结合在一起作为资产组使用将会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最大价值,那么资产的最大和最好地使用是“在用”。如果单独使用资产将会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最大价值,那么资产的最大和最好地使用是“交换”。

估值前提是非活跃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因素。非活跃市场下一些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需要从第一二层次转入第三层次,用估价技术而不是市价来计量。对需要利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大量假设、估计和判断进行估值的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而言,牢牢把握这一估值前提是提升其可靠性的根本。

(3)公允价值层级的选择和输入值的获取

FASB和IASB将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所用的参数按选择的优先次序划分为使用活跃市场中相同资产和负债的报价(一级)、一级报价外其他可观察参数(二级)和主要使用不可观察参数(三级)。这三个层次依次选用,当第一层次的计价条件不具备时才转用第二个层级的计价方式,最后才选用第三层不可观察参数。

在活跃市场中,第一层次的市场报价提供了最可靠的公允价值计量信息。但在非活跃市场下,第一层次的市场价格、经纪商报价或定价服务并不一定能反映公允价值。当观察的交易价格或报价当可以被认为是和强迫交易有关,此时企业需要运用估价技术而不是应用未经调整的报价,其结果是典型的在第三层级上的计量(FAS157-4)。就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在第三层级上,通过应用估价模型和能够反映市场参与者之间有序交易的不可观察参数来进行公允价值的确定。对于不可观察的输入值获取必须要符合公允价值的计量目标,要从市场参与者的视角来确定该资产或负债的定价方式。企业主体可以用自身数据,但应当要注意根据市场参与者角度来进行调整。

3、对我国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借鉴

(1)建立较为全面的公允价值理论框架

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走向趋同是时展的客观要求和发展方向。继FASB之后,IASB也建立了的专门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框架准则,并且在公允价值的定义、估值前提、估值技术和披露等实现了与FAS157趋同。虽然我国已经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一些具体准则中应用了公允价值,但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框架来专门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对公允价值的相关概念及实施细则尚缺少明确界定,缺乏非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的指导。我国会计准则应当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进展做出调整,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一个公允价值的整体的框架指导。

(2)完善市场报价体系和第三方估值服务

当企业相关资产或负债项目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时,公允价值计量需要依赖估值技术。但估值问题对大多企业来说都较难把握,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未成熟,缺乏全国性的行业价格信息披露平台,各种行业的相关统计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不足,很多参数值信息较难获得,另一方面由于对估值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而很多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人才,往往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进行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工作。而我国现有的评估行业发展并不充分,其充当公允价值获取渠道之一并不称职。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市场报价体系,逐步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以方便专业人员在使用估值技术时选取适当的参数。另外,要大力发展第三方估值服务,提高资产评估机构在公允价值计量上的规范性和参与度。与此同时,会计和资产评估监管机构应当加强交流,制定和完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准则、开展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培训。

第8篇

1.1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特点

1.1.1生物转化与自然增值

畜牧业生物资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发生自然增值,其价值通过人类劳动与自然增值共同作用形成。同时随着畜牧业生物资产的成长,其价值也在不断增加,直至达到繁育年龄,价值达到最大。之后随着畜牧业生物资产的老化,价值逐步降低,直至为零。

1.1.2多样性

在畜牧业生物资产中,不同种类资产具有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以乳用牛为例,可以将乳用牛划分为犊牛、育成牛、青年牛、成年牛、淘汰牛5个成长阶段,而蛋鸡则可以被划分为雏鸡、育成鸡、产蛋鸡、淘汰鸡4个成长阶段。同一畜牧业生物资产在生长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生命体态,使得价值差异较大。

1.1.3地域性

畜牧业生物资产对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导致同一种类但生长在不同地区的畜牧业生物资产存在数量与质量的差异。如以体格健硕的西门塔牛为代表,西门塔牛多处于海拔较高,拥有清新山地环境的瑞士,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得西门塔牛的发育较好,产出的牛奶营养丰富,其价值也较高。

1.1.4季节性

畜牧业生物资产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如奶牛的泌乳过程。正常情况下,16~25℃为奶牛泌乳的最佳温度。但是夏季高温酷暑时节奶牛厌食,精神萎顿,牛奶产量下降。而到了冬季,严寒同样会导致奶牛泌乳量下降。总之,畜牧业生物资产的价值随季节的变化也会有较大波动。

1.1.5周期性与流动性

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差异较大,如肉鸡的生命周期为1~3个月,而奶牛的生命周期则长达6~8年。同时,处于不同周期的畜牧业生物资产流动性也不同。如肉鸡、肉牛等消耗性生物资产在出售时价值一次性转移,因此流动性也较强;而蛋鸡、奶牛等生产性生物资产价值随着产出品的逐步转移,非流动性较强;但是这种流动性与非流动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蛋鸡可以改变用途用作肉鸡出售。

1.1.6风险性

畜牧业生物资产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风险。任何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都与周边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对畜牧业生物资产来说,草场的沙化、疾病、瘟疫等,都会使得畜牧业生物资产的价值下降。二是市场风险。畜牧业生物资产的价值可能会受到社会热点以及人们心理因素的影响。以禽流感事 件为例,人们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无论该家禽企业是否感染到禽流感都拒绝购买,使得家禽类生物资产的价值在很短时间内迅速下降。

1.2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综合分类

不同种类的畜牧业生物资产具有不同特点,预期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不同,价值差异较大。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规定,将生物资产划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同时按照生物资产成熟与否,将生物资产划分为成熟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物资产。但是对于畜牧业生物资产来说这样的划分是远远不够的。应结合会计准则和畜牧业生物资产特性进行综合分类。首先,对畜牧业生物资产按照生物资产生长发育周期规律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一年生生物和多年生生物。如上文中提到的家蚕,生命周期仅为短短的40d。如果家蚕是以生产蚕丝为目的而持有的,按照定义应该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在非流动资产中列示。显然,生命周期短于1年的家蚕列示在非流动资产中并不合适;因此,应将一年生生物全部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在流动资产中列示。其次,按照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种类及利用方向进行划分,如鸡可以划分为肉鸡与蛋鸡,其中肉鸡全部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在流动资产中列示。最后,按照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生长阶段划分,如蛋鸡可以划分为雏鸡、青年鸡、产蛋鸡、淘汰鸡。将雏鸡与青年鸡作为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在非流动资产中列示,产蛋鸡作为成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同样在非流动资产中列示,而淘汰鸡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列示在流动资产中。

2畜牧业生物资产估值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按照我国新颁布的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估值技术目前有三种,分别是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不同的估值技术下估值的结果差异较大。现实中没有一种估值技术是绝对完美的。同时,不同类别的畜牧业生物资产个体差异较大,价值波动明显,这必然会影响估值技术的选择。通过对不同类别畜牧业生物资产进行分析,并结合不同估值技术的特点,对不同类别的畜牧业生物资产估值技术的选择如下。

2.1成本法———未成熟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

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生产能力之前,属于未成熟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通常这一阶段的投入较大但是没有产出或产出很小,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并且未来收益难以确定,不具备采用市场法与收益法的条件。但同时满足成本法应用的4个条件(被估值资产与重置资产具有可比性、被估值资产历史资料容易获取、被估值资产形成的各种耗费是必须的、被估值资产可再生或可交割),因此对于未成熟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更加适合采用成本法。成本法是指在现行的市场条件下,重新饲养相同或相似畜牧业生物资产所需要的成本减去各种合理损耗作为被估值资产的入账金额。具体成本法的应用以蛋鸡为例。首先将雏鸡和青年鸡从蛋鸡中剥离出来;再按照品种、外表特征、饲养时间等标准进行分类;之后归集成本,以现行市场条件为基础计算取得雏鸡的成本及后续饲养费等费用,扣除正常的合理损耗。完成成本归集之后进行成本的分摊,可以按照蛋鸡的类别、数量等比例进行分摊。

2.2收益法———成熟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

具备持续生产能力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属于成熟的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其预期收益、获得的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以及获利年限可以预测并以货币计量。满足收益法应用的条件,适合采用收益法进行估值。收益法是指在对成熟畜牧业生物资产预期未来收益额、收益期及折现率估计的基础上,将各年预期未来收益额折算成现值并加总的估值技术。收益法的应用基础是确定收益额、折现率、收益期,下面延续上文中蛋鸡的案例来确定收益法的应用。1)收益额的确定。蛋鸡的收益额等于1年内所有收入(鸡蛋销售收入、鸡粪处置收入、淘汰鸡的处置收入)减去成本费用(饲料费用、医药费、工作人员薪酬等)。其中蛋鸡的成本费用相对固定,并且可以参考往年的会计资料,成本费用的估值难度较小。而对于收入的确定就需要综合考虑产蛋量、蛋重、市场中鸡蛋的供求状况,未来鸡蛋业的发展趋势等因素。以产蛋量为例,当蛋鸡具备生产能力后,第1年的产量最高,第2年下降15%~20%,第3年下降15%~25%,由此对蛋鸡的收入产生较大影响。2)折现率的确定。折现率由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和通货膨胀率构成,无风险报酬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可以从国家的数据或市场数据中取得,而对于风险报酬率的确定是折现率确定的难点。蛋鸡在生长的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风险,因此应动态地分析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风险报酬。可以借助专家打分的方法确定风险报酬率。3)收益期的确定。对于蛋鸡剩余寿命的确定,一般正规的蛋鸡饲养部门在蛋鸡出生时都会进行记录,如系谱记录、活体标记编号等。通过查看这些记录很容易找到蛋鸡的出生日期,以此推算蛋鸡的剩余寿命。如果没有记录,或记录不完整也可以通过辨别蛋鸡的体型、外貌等生理特征来判断蛋鸡的剩余寿命。

2.3市场法———消耗性畜牧业生物资产

处于淘汰期的畜牧业生物资产及其他消耗性畜牧业生物资产,企业持有的目的是在1年内或1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此类畜牧业生物资产大多拥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并且市场中可以找到相似资产的交易价格,如种畜、肉畜、肉禽市场,因此适宜采用市场法。市场法是指利用与消耗性畜牧业生物资产相同或相似的生物资产的价值,参照市场交易环境及价格进行估值的技术。其隐性含义是在一个有序的市场中,通过对比调整相似生物资产的价值来确定被估值资产价值。延续上文中蛋鸡的案例,可以从中国农业信息网和畜牧兽医等网站查找蛋鸡的价格,并根据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此作为蛋鸡的入账价值。

3结束语

第9篇

(一)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对象确定评估对象是进行资产评估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于金融不良资产的评估业务分为价值评估业务和价值分析业务。金融不良资产分为债权类不良资产、股权类不良资产和物权类不良资产三个部分。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评估对象便是这三种资产,根据业务的不同有所区别。

(二)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研究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于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评估理论和评估市场。对于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面存在的主要观点有刘萍通过研究我国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增强各方交流和沟通更有利于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卢根发认为应该加强评估人员的执业能力。

二、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结果客观性较差资产评估是建立在大量交易资料基础上,由专业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得出最后估价结果。任何评估方法的应用都是以大量资料为前提的,这是准确估值的基础。而对于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来说,资料获取比较困难,每项不良资产都有其区别于其他不良资产的特点,可比性较差,这就使得评估结果囊括了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便会降低,由于评估人员的不专业、知识能力的不足或者是对资产情况了解不全面,评估值会与实际处置价格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因为有些不良资产本身是国有资产,对于其存在的各种贬值,评估人员倾向于保守估计,导致在一定程度上会高估不良资产。

(二)缺乏系统专业的评估理论不良资产评估工作需要有专业理论的指导,单一的《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指导尚不专业、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资产评估的难度。由于多年来对于我国银行究竟产生多少金融不良资产,以及处置了多少金融不良资产等问题讳莫如深,评估人员对于不良资产价值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未深入,在此方面的评估理论也相对薄弱。

(三)价值类型多为非市场价值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张晓松认为目前金融不良资产的估值难点便是价值倾向于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所以,评估值较难确定。产生这种问题与不良资产本身的性质及其形成有关系。金融不良资产是由于银行贷款得不到偿付所形成的,因此有关不良资产的各种资料信息不齐全,评估人员无法得知其市场情况,评价市场价值存在难度。采用非市场价值本身是存在缺陷的,是资产脱离市场得到的结果,本身公允性比较差,因此这是我国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存在的不足,随着评估专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不良资产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不良资产的评估会更多地评估其市场价值。

(四)评估方法的缺陷目前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主要有现金流偿债法、合理分析法、交易案例比较法、信用评分法等方法。而每种方法都存在其自身的局限。现金流量方法需要对现金流量、折现系数和年限进行估计,本身就存在较大主观因素,评估结果并不客观。由于不良资产可比性较差,不存在完善的交易市场所以交易案例比较法的应用范围较窄,信用评分法适用于有会计报表的持续经营企业,这并不符合一般拥有不良资产企业的情况,使用存在局限性。因此,对于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来说,现有评估方法存在缺陷,这对于评估工作的进行产生了重大的阻碍。

三、优化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强化自律监督对于不良资产的评估来说,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督也是重要的环节。在资产评估过程中,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有助于发挥资产评估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有助于资产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而自律组织的存在也为评估研究工作的推进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资产评估协会作为评估行业的自律组织,致力于指导、约束执业行为,深化评估过程中的遇到新问题的研究,完善评估准则提升执业质量。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每年组织大量的交流研讨活动,加强国际交流,吸收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快不良资产市场发展,倾向市场价值评估目前我国不良资产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价值类型倾向于非市场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保证评估结果的公允性。因此,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便是选择市场价值而非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作为评估的价值类型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公允性,而首要前提便是培育我国发达的金融不良资产市场。众所周知,在发达的市场中,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他们以双方认为公平的价格进行交易,当买者和卖者足够多信息足够充分时,交易价值越接近公允价值。加快金融不良资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确定更公允的交易的价值,有利于买卖双方的公平交易以吸引更多的买者和卖者,有利于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同时为不良资产的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加速创新,改进评估方法长城资产公司为了适应金融不良资产评估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创新发展了金融不良资产估值模型。正如张晓松所说,这并不只是一种先进的估值技术同时是一种先进的创新理念。而这种创新理念也使得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对于防范风险加速业务扩展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积极进行股改上市。对于目前方法存在的缺陷主要是尚未将非财务因素列入重要研究领域予以量化。改进评估方法重要一点是将企业的还款意愿作为一项影响因素,与偿债能力指标相结合进行金融不良资产价值的评估。

(四)加强评估操作基础,完善评估理论鉴于目前不良资产评估理论不完善,评估人员在进行不良资产评估过程中大量问题得不到解决以至于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加强评估工作日常积累,从而完善评估的操作基础。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初期主要任务就是承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经过15年的发展,在实践中处理了大量的交易案例,这些案例为日后的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从我国来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各工作领域提供了方便,数据库的建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可知天下事。对于不良资产评估,也应充分利用互联,建立数据库,搜集交易案例,从中总结规律和经验,为市场法应用提供可比实例,同时也可以加强对评估工作的监督约束,形成评估工作的操作基础,有利于评估行业的发展。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