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6 12:42:54
导语:在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汽车维修 五环递进 实训技能 教学体系
汽车维修行业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极高的行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我院在结合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对原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培养高层次高技术人才需要的不足进行分析,根据实践经验得出“五环递进”实训教学体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首先学会汽车各部件独立系统运行规律,再掌握较复杂系统维修技能,到综合技能掌握。“五环”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系统。
一、“五环递进”式汽车实训体系设计理念
1.基于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模块设计
在汽车实训体系设计过程中,根据我院专业培养方向:中、高档轿车的检测与维修,第一职业岗位定位为汽车机电维修工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环节有机融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原则进行实训教学体系设计。
2.基于“任务载体”的实训内容教学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各实训教学环节内容的设计均来自于企业真实工作,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设计。
3.体现“课证融合”的实训考核体系实施
“课证融合”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从而将职业资格证及学校毕业证“双证”结合,使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实训课程考核上,以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实现课程成绩与职业资格认证成绩互认,避免了过去对职业技术课程的考核偏向理论化,实训项目考核与企业实际工作脱离的现象。
4.基于“五位一体”的实训教学过程实现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实行了讲、演、练、评、整五位一体的“五步”教学法。五步法具体内容:
(1)讲,按照企业工作内容标准讲解进行理论讲解。(2)演,对照标准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演示。(3)练,围绕标准,学生在实训中心进行模拟练习。(4)评,教师围绕任务工单,结合企业标准,进行评价总结。(5)整,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工作任务完成后要清理场地、整理工具。
二、“五环递进”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体系构成
1.“五环”对应的技能模块构成
2.“五环”对应的实训课程体系设置
3.“五环递进”实训教学体系具体内容
(1)理实一体化的单项技能实训
这一部分主要学习的是汽车各总成、系统的每个部件的检修,如果将这部分的理论与实践分开进行教学,使学生无法一下子接受,将影响到学生的接受程度。现在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组合教学,使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职业规范意识。并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通过实习及时得到实践,以实践帮助理解记忆理论知识。比如,汽车发动机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在曲柄连杆机构教学过程中,单独拿一个曲轴、活塞连杆、飞轮、缸体进行教学,就显得非常抽象,现在将整个发动机放到理实一体化教室,让学生动手拆开发动机,找到相应部件。通过观察其结构、安装位置、连接方式,就能很清晰地明白它的功能,了解了这些后再进行具体的检修。掌握这部分内容后再进行其它内容的教学,最后形成发动机的整体结构原理、拆装工艺、维修教学。汽车底盘、电器、车身亦是如此。
(2)工作任务的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训包括金工实训、汽车拆装实训、汽车维护实训、汽车驾驶实训等,主要训练学生掌握汽车机械系统故障检修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等。其中汽车驾驶实训在假期进行。金工实训主要是钳工技能训练,钳工的基本技能包括划线、锯割、钻孔、攻丝、研磨以及基本测量等技能,首先掌握好这些基本操作技能,然后再进一步学习掌握好零件的钳工加工及产品和设备的装配、修理等技能,为之后了解和掌握汽车各零部件的装配与修理打下基础;汽车拆装实训根据汽车的组成部分分成发动机、电器、底盘、车身等四个实训项目。主要通过对整个汽车的拆装,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及功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汽车维护实训主要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汽车的日常维护进行系统训练;汽车驾驶实训主要让学生能掌握汽车的使用技能。
(3)任务驱动的专项技能实训
专项技能实训是课内实践基础之上的专门化训练模块,也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专项岗位技能,重在培养学生汽车电控系统检修能力。比如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修,在发动机实验台架、或是实车上模拟出汽车各种故障现象,根据汽车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况(怠速不良、加速不良、不能起动等)进行系统教学。专项技能实训一般是按周进行的模拟仿真训练,时间相对集中,地点多在校内实训车间。车间布置采用实景、实物、突出职业氛围,实训项目全部来自于实际生产任务,体现真题真作。
(4)“双证”融通的综合实训
将汽车检测、维修综合实训与汽车维修工鉴定取证相融合,以汽车维修中级工职业标准作为训练目标,把鉴定的内容分解到各实训项目,并以鉴定成绩作为学生实训成绩,以技能鉴定通过率评价实训效果。“课证融合”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从而将职业资格证及学校毕业证“双证”结合,使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实训课程考核上,以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实现课程成绩与职业资格认证成绩互认,避免了过去对职业技术课程的考核偏向理论化,实训项目考核与企业实际工作脱离的现象。
(5)基于工作岗位的毕业顶岗实习
基于工作岗位的毕业实习即前两年在学校校内完成“五环递进”中前“四环”教学,第三年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学校,对学校的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总结
关键词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改革;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146-02
1 引言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汽车保养、销售、维修等工作的基础。通过对这些工作所需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出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让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1],可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 课程设置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须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汽车发动机中每个系统、机构或总成维修的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工学结合的方式来设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将发动机的零部件的更换、发动机零部件的检修、整机安装、日常维护、故障诊断排除作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行动导向任务学习,将发动机各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等知识有机融合在故障任务中,通过完成任务获取知识,同时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社会能力的培养。
其次,对能力培养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出8项典型的工作任务,分别是发动机的整机识别、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与检修、配气机构的拆装与检修、燃料供给系统的拆装与检修、冷却系统的拆装与检修、发动机总装与调试、发动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以配气机构为例,进一步分解出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正时齿形带的更换、凸轮轴的拆卸与检修、气门组的拆装与检修等4个工作过程。分别对8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共确定29个典型的工作过程。
3 教学设计过程
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是针对29个典型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由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具体的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课前准备
授课地点:针对不同的任务,选择最佳授课地点。可选用发动机拆装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模拟驾驶实训室、汽车养护中心等地点进行授课。
任务书:让学生了解和接收学习任务,明确本次任务要干什么。
任务工单:体现任务完成的过程,需要小组人员讨论协作完成。
教学案例及PPT:学生要通过案例视频总结别人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评价标准:检验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量化打分。
实施过程
任务描述:教师利用多媒体对本次任务的内容进行描述,对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提出要求,激发学生对本次任务学习的兴趣。
学生分组:借鉴企业分工合作的班组制,将学生按5~6人为一小组,并设置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分组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制订方案: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工作任务认真分析并讨论交流,利用发动机维修手册、教学网络平台、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获取信息。查找相应的拆装和检测规范流程,并找到所需的维修工具,制订出完成任务的详细计划以及人员分配。
方案实施:小组实践操作,完成各工序,对方案进行验证。在这一阶段,小组成员要互换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全面掌握本次任务所需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最终完成任务。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提高警觉性,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出现安全隐患立刻制止。对于遇到的问题,由学生自行想办法解决,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先示范,再让学生操作。整个操作过程,教师要记录每个小组出现的问题,以便在后续环节中进行讲解。
考核评价:任务完成后,首先由各小组汇报任务成果,教师做总结评估,集中提出大家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以及学生提出的好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吸取经验;最后就是评分环节,每次任务实施前,教师都制定有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中体现学生对知识点、技能点和情感点三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成绩由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综合评分。学生在完成一段时间的课堂任务之后,由系部抽取典型任务,再次对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考核。综合课堂任务考核和系部考核得出最终的课程成绩。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有限、处理问题的经验不足,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成效
学生能力培养 在项目教学中,课堂的主体由教师变成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组织、引导、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2]。学生成为整个教学的参与者,要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每个工作任务,自己的想法得以实施,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成就感,充分培养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连续三年的省技能大赛中,学生分别获得两次三等奖、一次一等奖的好成绩。
教师能力提升 项目教学其实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采取项目教学法时,所有的任务都是经过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确定的,也就要求教师必须与企业紧密联系,能够深入企业,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工作过程,进而才能在实施过程中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目前系部教师都在向“双师型”教师靠拢。
5 反思建议
不可否认项目教学在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企业的对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以下几方面也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完成的过程以及对能力点的考核,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部分学生出现会按照维修手册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但就其原理知识点却答不上来的情况。这样也只是培养了操作工人,对于学生的再教育、再发展都是不利的。
为此,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要吸取传统教学法的长处,将每个课程任务的关键技术知识点进行分解,合理渗透到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进而提高操作能力,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知识体系。
分组要得当 小组合作是项目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组织形式,划分时不宜人员过多,而且要把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组合,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以及先进生对后进生的帮助。同时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否则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就会出现依赖心理,产生合而不做、做而不合的现象。
配套资源的保证 近几年随着汽车的热销,学习汽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实训室可利用的设备需增加开放力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进实训室操作练习。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需引进先进的设备供学生学习。
出版的教材内容往往与专业的前沿动态有差距,滞后于行业企业新技术,导致选定的教材只能作为参照,用来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的相关性。教师需编写便于项目教学的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坚持教学内容实用性原则。
6 结束语
实践证明,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在引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之后,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团队协作、与人交流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为学生走向社会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一周的汽车维修实训已结束了,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训使我对这个汽车维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去学习汽车维修方面的知识,使我得以更好的理解汽车维修这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
还有另一个任务,这个实训周的内容不单止这些。就是PPT工作,这任务就是通过这次工位的实训的解与拍摄的相片总结起来的工作,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是想象中的简单。经过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拍照,有的负责查找资料,有的负责归纳并做PPT有的负责演讲,这些工作都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否则就会缺起这个或者缺少那个的很容易弄到资料不齐全,PPT不完美。但最终我还是完成了PPT而且我所做的这个PPT不错的至少我这样认为的借此机会提高了团队精神,真正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过,答辩时,问题出现了老师问的问题,很多不清楚,感到很惭愧。不过,老师却没有责怪的意思,并且还悉心的解答问题,使我对所答不上的问题,与不懂的问题得以得到答案,所以我觉得这次答辩的课堂,受益匪浅。学到很多东西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开始来实训楼的时候什么都比较新奇,因而还是比较有干劲的最后感觉枯燥了于是就不是很积极。自己也应该反省一下,以后的工作不可能什么时候都是新的内容,如何在保持自己工作的积极性就显的十分重要,必须向那些一直积极工作的同事学习。要感谢学校提供这么好的实训机会,也要感谢曾永志老师,使我通过这次维修实训学到很多的东西,为以后的工作储备的一些相关的知识,此外在检查的过程当中,还知道了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维修实训虽然只是学习的一部分,以后的工作与学习生活之中还有更多的东西要去学习,但我从中学习到知识和正确的工作方法却可以带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只要我坚持不断的学习,坚持正确的工作方法,不管以后在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难题最终都会一一而解的
收获了很多东西,解了汽车的基本维修知识,增强了汽车专业知识,并且再次提高了团队精神,同时也增强了面对事情的应变能力,为以后对工作的适应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对于汽车保养,遵循着各工位的流程,班上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辆车。正式的汽车维修工作之前,老师首先给我讲解各个汽车工具的使用,此之后老师让我练习扭力,感觉一下扭力的大小—首先凭感觉用梅花扳手扭螺丝,再用扭力扳手测试一下自己扭力力度的准确性。之后,老师给我讲工位的操作,并且说明了一点,检查各部位时,需要大喊出来。老师首先把举升机各个部位调整好,确定位置准确后把举升机上升到一定位置,大喊“举生机上升,请注意”然后检查一下汽车在举升机的稳固性,确认无误后,继续大喊“举升机继续上升,请注意”把举升机上升到顶部后,老师就开始检查汽车底部各个部件(转向连接机构,制动管路,燃油管路,排气管和安装件,螺母和螺栓,悬架)并且大喊出检测结果。完毕后,就回到每组划分好的汽车进行实训。由于大多数同学没有维修汽车的经验,通过汽车维修实训。所以在检测的时候都有很多部件的名字不懂,不过经过大家的交流与老师的讲解,对那些汽车部件有了更深刻的解。完成这工位检测后,进行下一个工位,这个工位主要是车轮的拆装与了解制动器和制动液的检查与更换。首先,把举升机降到适当的位置,然后把车轮拆卸下来,再进行对制动器的解,接着排放制动液,然后检查轮胎的气压与表面的厚度是否正常,气压不足就补足,最后把车轮安装上车,用103n/m力扭紧。完毕后,开始进行下一个工位,这个工位主要内容是发动机机油(加注)发动机冷却液,散热气盖,传动皮带,火花塞,蓄电池,制冻液,制动管路,离合器液,空气滤清器,碳罐,前减速器主支撑,喷洗液,轮毂螺母重新上紧,PCV系统,发动机冷却液,空调,动力转向液,发动机机油,气门间隙,燃油滤清器)各个部件的检查。最后完成了这次维修实训的所以内容。老师到后来还给我讲解了拆装轮胎的方法与轮胎的打气方法,也有人尝试了拆装。有时候有些东西并不能通过看书来搞明白,通过观察事物和别人的讲解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很多,以后在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学习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方法,利用正确的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发动机一体化课程 水温高故降诊断与维修 实际能力 工作任务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187-01
1.课程来源于企业调研
作为全国一体化教学牵头校,学院一直在对一体化教学深入研讨,并且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我们深知一体化教学的优点,它使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先进教学理念,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永远是职业院校办学不可分离的伙伴。所以对于职业院校课程的架构和具体设计,我们一直坚持与实际生产环节需求的有机结合。首先对一类汽车维修企业,汽车4S店进行调研和技术咨询。在几年时间内,通过校企合作分别对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波士山4S店、燕盛隆店、波士瑞达奔驰4S店、北京燕宝宝马4S店等十几家企业进行了专业调研和课程研讨。根据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人员构成、岗位设定等信息,通过企业专家研讨会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需求的知识技能,得出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课程框架。中级工课程即最终确定于实践专家研讨会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当能够进行发动机简单维护、诊断和修理作业,包括:(1)更换发动机传动皮带;(2)更换发动机正时皮带/链条;(3)测试发动机系统正常参数;(4)检测和修理发动机气缸盖和配气机构;(5)检测与修理发动机气缸体;(6)检测和装配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7)检测与修理发动机冷却系;(8)检测与修理发动机系;(9)更换发动机总成。在实际操作中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作业项目,将每个实训项目分为若干个作业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各作业内容的细分步骤)。依照实际生产维修的实际操作安排实训中的教学内容。学习者在实训中依照每个作业项目中作业步要求完成教学项目,使实训操作更加规范化,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中级工发动机一体化课程主要目标是:(1)掌握汽车日常维护,保养的标准化操作,熟练、规范、快速、准确完成汽车常见故障的中小修作业。满足各类汽车维修服务行业对汽车维修中级工的要求;(2)熟练掌握常用工量具的使用;(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课程的设计应包括:教学大纲、发动机水温高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鱼骨图、教学策划表、工作页以及相应的教学文件、考核方案等几个方面。例如:发动机水温高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发动机水温高的拆检
学习活动一:认知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及功能
学习活动:能查阅维修手册等相关资料,对照发动机描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基本构造、部件功能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任务二:冷却系统各部件拆检
学习活动:(1)工具与仪器的正确选择与使用。(2)各零部件的正确拆卸及测量方法,并判断零部件工作状态。
任务三:冷却系统安装及检验
学习活动:按照维修手册要求,正确安装冷却系统各零部件,并通过验收。
3.教学过程关注点及课程设计原则
首先,制定、修订计划与课程设置、学时分配与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的关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以达到对学生培养的最佳效果。检验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体现以实际操作为主,把操作技能培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适增加相关的操作技能训练。过程要统一与灵活相结合、引进与继承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关注的重点。
4.教学文件及教学过程总体思路
按照劳动部及学院总体教学思路和安排,在教学中需要准备文件教学大纲、课程进度计划、教案、课本、学生平时成绩表等文件。同时可以参考一些教材的项目要求来补充借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作必要的修改;项目任务书、实训指导书任课老师可依据实际情况自行开发。实际应用校本教材《汽车发动机(中、高级)》。
教学文件应具有五个特征:(1)任务引领,即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结果驱动,即通过完成典型产品或服务,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使之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3)突出能力,即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涵盖职业技能考核要求,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4)内容实用,即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5)学做一体,即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任务为核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5.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
一体化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单靠先进的设备和教师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学校非常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检查、评价制度,并通过学生、教师及其他有关途径,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
[关键词]工作过程汽车发动机课程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吕江毅(1979-),男,陕西铜川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系副主任,讲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技术和职业教育;龙建(1962-),男,贵州六盘水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系,馆员,研究方向为汽车技术和职业教育;崔永春(1954-),男,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技术和职业教育。(北京100026)
[课题项目]本文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内课题“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损伤及修复课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YR2010027)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31-03
德国布莱梅大学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又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它是目前世界职业教育较为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之一。我们学院在2005年学习并运用了该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尝试,我们发现,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方法的实施需要有一定的内、外部条件,需要企业大力参与、政府财政配套支持,同时,必须要结合国情校情进行本土化。“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损伤及修复”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通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力图打破传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成长过程相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
一、传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现状
1.性质与目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前期课程是“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基础”,后续课程有“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检修”“汽车保养”“汽车整车综合故障诊断”等。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以及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发动机构造与原理,会正确使用诊断仪器、维修手册和技术资料,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常见故障现象,掌握发动机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能够掌握汽车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原理;能对发动机各系统进行维修与故障诊断;能进行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对汽车发动机简单故障进行诊断;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维修工具和检测设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现状。传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中,学生一般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行发动机专业技能训练。理论课程内容一般按照发动机构成依次展开介绍,实训课程一般分为发动机拆装与检修实操训练。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学生学习理论课时,由于缺乏对汽车结构的形象认知,在学习发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感觉抽象、不容易理解,造成学习困难;到了实际操作阶段时,尽管学生学习兴趣强烈,但专业理论知识已遗忘很多,造成理论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因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系统的综合实践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基于工作过程汽车发动机课程的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目的是要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融合,在教学情境中融入实践工作中所涉及的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从容应对职场、生活以及社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设计应以“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行动”作为导向,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行动的主体和实施者、教师为主导者和行动的策划者,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相对角色转换合作为行动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1.教学情境设计应来源于工作并且便于教学展开。本课程首先邀请汽车行业专家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职业活动内容,并按照教学法转化为“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损失及修复”的学习领域。然后按照企业发动机大修的工作任务,采用剧本化的模式开发相应学习情境,参照国家职业标准,依据维修企业工作流程和质检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完成课程的整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最终建立课程标准。学习情境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但不完全等同于实际工作,它是经过教学化设计的,设计的教学内容要适度够用,凸显学生主体;学习情境内容要由易到难进行设置,符合企业的实际工作现状,符合学生的认知与成长规律;学习情境下设计独立的小任务,同时,整个领域又是一个客户发动机大修与竣工验收的完整工作过程;教学化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符合学校设备现状,教师的能力也要能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
2.教学过程采用八个步骤,进行教学细化。参照一般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过程:预约接待车辆信息登记资料工具准备确定实施方案劳动安全防护实施计划环境保护质量评价清洗交车客户服务跟踪。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六步法实施教学过程,探索出教学过程八个步骤:第一,作业检查温故知新;第二,情境引入明确任务;第三,脑图分析形成决策;第四,收集资料知识准备;第五,师生互动实施计划;第六,专家把关反馈修正;第七,成果展示全面评价;第八,归纳总结进行拓展。
3.学生采用行动导向学习。按照工作过程建构教学内容,通过剧本化的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亲身体验维修企业工作流程;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强调了学生自我管理、自主思考和自我负责的概念;从信息收集、计划制订、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学生参与每一个环节,学习成果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职业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行为导向教学中的进步程度,关注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学习,学会工作。
三、基于工作过程汽车发动机课程的设计内容
1.课程适用对象与职业岗位。包括汽车维修工、维修顾问、维修组长和维修技术总监等。
2.典型工作任务选取。按工单要求进行工作,检查并确定维修方案,以小组工作的方式完成汽车发动机及其各系统的拆装、维护、检测和故障诊断与修复工作,并对工作质量承担责任,及时向维修顾问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
3.确立培养目标。学生要掌握典型发动机的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能够按照厂家的工艺要求进行拆装;能够对零部件进行检测,判断需要维修或是更换;能够对装配质量进行检测,对不符合标准的零部件进行调整维修。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学会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在学习中学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培养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能够在工作结束后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
4.学习组织形式安排。首先确立工作小组,指定小组负责人。按照企业工作流程,检查判断填写反映车辆技术状况的接车单。以小组为单位,以接车单为依据,与教师一起讨论,确定工作任务。再针对任务的具体内容,与教师一起讨论、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确定故障诊断思路和排除方法。小组讨论制定出工作计划,确定出实施步骤。最后,完成工作任务,进行维修质量的评价。完成整个工作任务之后还要请企业专家或者教师进行维修质量的鉴定和测评。
5.学生行为准则要求。方案确定前,组内要集体讨论确定方案,每个人都要积极思考,大胆发表意见。对于不同意见,要讨论商议,尊重他人意见,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指责对方或一味恭维。小组最终方案的确定要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方案确定后,要明确各自的任务与职责,独立承担自己的责任。工作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一旦发现问题,要积极去解决问题。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有计划观念、时间观念、质量观念、环境观念、劳保观念。
6.教学手段多样化。职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针对典型工作任务,提供必要的丰富的教学手段,使教与学具体化、情境化和虚拟化。
7.教学情境内容设计。学生根据任务书,在其特定工位、规定时间以经济方式按照维修工艺要求完成任务,具体教学情境设计见表2。
四、基于工作过程汽车发动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汽车发动机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反响。
1.学生综合素质较高,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发动机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立刻了解到自己所学专业以及今后将要从事的岗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习热情,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不断增强。
2.教师“双师”素质进步明显,教学团队结构合理。通过搭建教师团队,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相结合,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相互结对,不同年龄层次教师搭配组合,锻炼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理实一体的教学能力、实训设备改造与开发能力、企业工作任务完成能力和相应专业技术研发、服务和咨询的能力,教师的“双师”素质在此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
3.学院与企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了教学改革力度。通过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开发,学院进一步深化了校企融合,引进了更多的企业人才来校兼职,采购了更多企业一线的设备工具,为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打下坚实的实训基础。学院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等部门对教学改革予以理解和大力支持,提高了学院软质量,将教学软硬件进行整合,最终形成一边是维修车间,一边是教学场地的综合实训中心。
4.企业认可学生质量,拓宽合作渠道。根据企业的调查反馈,参加过课程改革的学生,企业文化认可度高,忠诚度高,岗位稳定率好;学生自习能力强,设备上手快,综合素质较高,容易成为企业的骨干和培养对象。学院也依托这些知名企业,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设备使用;同时,学校也引进企业技师到学校授课,通过双向交流打造出符合课改需求的内外环境,给予教学改革强有力的保障。
五、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认识与改革力度得到了不断深化,经验与实践能力也得到了不断增强。近些年来,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环境越来越好,教学改革水平也越来越高,这必将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汝宇林,郑劲,伏可夫.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解读与实践[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2]陈蕾,李金明,谷荣.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07(35).
一、创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基本思路。
结合汽修专业主干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为例,立足于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以汽车修理为模块,配合汽车专业主干课程进行训练。我认为应以汽车发动机十个大类岗位(发动机分解、气缸套检修、曲柄连杆机构检修、配气机构检修、柴油机供给系、汽油机供给系、系检修、冷却系检修、起动系、点火系)为模块,单独实训,自成体系,最后设置综合岗位实训。每个模块都按岗位职责、岗位核算程序、实训企业概况、岗位操作内容、要求和业务进行编写,使学生通过仿真训练,加深对各汽车发动机机修、电工等岗位的理解,培养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对各汽车发动机各岗位资料的训练和操作,学生能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各岗位规程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及动手操作技能,为走向社会尽快胜任汽车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采用实例分析,增强教学效果。
汽车修理专业涉及的知识是非常广泛的,如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则效果并不理想。作为现代课堂模式的经典代表,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模式,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这一模式由于历史上兼具政治执行色彩的持续强化,曾经在我国教育史上长期占有统治地位。广大教师不仅耳熟能详,而且已经潜移默化为课堂教学的习惯。该模式的特点有三,其一,以教师为中心;其二,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三,“先教后学”。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创新性与实践性原则,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可采用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边做边讲解,让学生觉得书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汽车维修中的关系非常密切,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
例如:以“发电机的维修”这一实例作为载体,引出与发电机相关的各系统工作原理和处理发电机维修的相应技能,如下表所示:
理论课讲过“发电机维修”这一章节后,实习中,学生亲自在实车发电机上进行各间隙的调整,我请一组学生按变速器的结构原理进行调整,发电机故障很快排除;而让另一组学生随意调整,结果发电机故障排除不了,以此例告诫学生修车的技术要求很高,一定要按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否则,好车维护时也会搞出故障来。
通过“发电机维修”这样常见的故障实例进行分析教学后,学生既掌握了各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又学到了拆装及主要部件的检查调整的技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校企结合,让学生成为“汽修技师”上岗。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与行业的特点结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形成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方式。可以说,它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又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同时也是一种课堂教学方法论。它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和要求,应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设计出一个教学程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形成一种科学的、人性化的和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
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企业的新技艺、新手法,把企业的服务宗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把行业的服务宗旨作为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可通过修理厂所接到的修车业务,现身说法对专业课中有些知识进行切合实际的讲解,如:在讲到如何进行汽车发动机维护这一章时,恰逢该厂在短短2个月中承接了两台发动机大修的业务。
例A:一辆车牌为:晋D12345,别克凯越,买了近3年,机油警告灯亮,放出机油量才半升,发动机的主轴承、连杆轴承、气缸壁均受到严重拉伤,造成发动机发生严重异响。
例B:一辆牌号为晋D12345的桑塔纳时代超人GSI,发动机为AJR,发动机发生异响,经拆检,活塞发生拉缸现象。经检查,该发动机自上次换机油至故障出现,行驶了18000公里,未换过机油。
通过上述实例,我及时进行讲解分析:这两例发动机大修均是由于车主没有按有关规定操作所造成的。而目前此类情况在汽修厂的承接业务中比比皆是,如何避免这种恶性事故的发生?作为一名汽修专业的学生是应该了解和掌握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作了总结:(1)不同型号的汽车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方法,不按规定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操作,会造成汽车非正常损坏。(2)让有车族接受汽车技术的系统培训目前是很难办到。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在买新车后使用前,认真阅读随车所附的《使用说明书》,这是用好汽车、减少汽车使用费用的头等大事,即使对有较多汽车专业知识的有车族来说,也应认真做好这一点。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开发使用多媒体课件,以PowerPoint为技术平台,制作幻灯片,运用大量图片和动画及录像剪辑,使教学生动直观。在推广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应根据课程特点,在讲授部件结构、原理等方面的内容时,尽可能利用电教板,并结合现场和实物教学,使教学更加直观明了。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则应采用项目教学法,如设置汽车钣金、喷漆、发动机、汽车电气、方向控制系统、底盘等项目。以任务驱动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课程教学应实现多媒体教学、现场和实物教学、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的有机结合,并适时适当使用,这样教学效果也会出现质的飞跃,最大限度地缩小与规模企业的差距。
五、制订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汽车产业的需要,着重于应用型技术课程的开设。如电子技术原理、控制技术原理、计算机应用原理、接口技术、汽车电器设备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必须与当代汽车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要紧密联系实际,以当今具有代表性的轿车作为典型,及时补充更新教材,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汽车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要培养出合格的汽车维修人员就必须用新的教材代替陈旧的教材,课程的设置也应作相应的重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传统的《汽车修理》课是对以机械装置为主体的汽车进行故障的判断和对受损部件进行修复,显然这样的课程内容不适应现代汽车维修的需要。如果能够以电子技术为基本内容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替代内容陈旧的《汽车修理》课程,学生就可以系统地学习现代汽车的检测手段和维修方式,掌握先进的汽车维修技能。根据本专业的特点,以及汽车维修岗位对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本专业的课程可适当安排以下内容:汽车配件管理与商务、维修企业管理、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喷涂技术、4S商务流程与售后服务、评估保险与理赔、汽车专业英语等。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前厂后校;校企合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09-02
一、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呈现较快的发展趋势
1.以实践为导向,以技能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一体化教学方式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德国职业学校汽车专业课的教学都是在实验室或实训室进行的,教学场所都配有幻灯机、多媒体投影机、活动黑板等教学用具。实验室或实训室是以工种或岗位的不同进行划分的,实物教具仪器设备等非常齐全,这为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专业硬件建设的一体化布局是推动教学方式一体化的关键因素和主要动力,是推动教学方式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在实施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中,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扮演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多的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主要职责是提出问题、提供资料、总结与评价。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则完全由学生来完成。学生在学习中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讨论、制定和实施方案,这大大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导向职教课程体系改革是针对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实际深层次问题进行的改革,是在充分研究国外先进职教模式基础上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实施这项改革并不是单纯的课程改革,而是对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方法、学习方式方法、考试方式方法等方面彻底的革命性变革,这必将对目前的职业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制约职教教学发展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实际技术、技能的能力本位教育为理念的实施需要双师型教师,目前从国家到学校,都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许多教师取得了高级工或技师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教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和工作过程不是很熟悉,有的脱节较大。学生虽然掌握了教师讲授的内容,但是到企业用不上,甚至无从插手,这就是我们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许多学校因为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安排不出较长的时间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或者教师本人认为自己已经是教师了,还要到企业跟着师傅们重新学,心理上感觉不好意思,放不下架子;有的学校因为资金比较紧张,不愿拿出资金送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
4.为学生提供职业化、生产型实训场所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许多学校普遍注重发展实训基地建设,购置了大量的实习设备供学生实训,但是学生到企业后仍然不能较快的进入角色,与企业的零距离培训并不是十分理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实习的课题是按照教材的实训项目进行的,是以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实际生产实践过程为导向组织的,即便是所有技能都掌握了,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程序也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学校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应尽量按照企业实际生产环境进行布局,即提供生产型实训场所,同时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实训场所运行的软环境也要按照企业生产管理流程布置,使学生在实训时无形之中就了解了企业进行生产的基本管理制度要求和基本工作程序。
二、做好六个“合一”开创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汽车专业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思路,建设展开多方面的探讨实践并且具有独特的“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1.“与行业发展合一”的专业(群)结构体系。依据当前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人才需求供应,设立相关课程,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核心,设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定损与评估等五个高职专业,逐步形成以汽车后市场为服务领域的专业群结构体系。
2.“前厂后校、校企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为了更好地做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围绕这一点我校设立了相关实践性教学场景,本着“前厂后校、校企合一”的办学思路,建成4400多平方米高水平的汽车专业实训基地。通过一些高标准的设备条件,目前我系已成立了德州市双高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博世汽车专业维修中心,成为德国博世汽车维修网络(BCS)的一个中心站,也已成为了德州市经济开发区最大的综合性汽车售后服务企业。
3.“教室与车间合一”的教学基地。基于前厂后校的办学模式,教学区的划分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的需要和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场所融合并划分为以下几个实训区:设有快修保养教学、机电一体教学、四轮定位教学、汽车检测线教学、汽车美容装饰教学、汽车整形喷漆教学、前台接待教学、发动机一体化教学实训室6个、底盘一体化教学实训室2个,电器及控制一体化教学实训室2个。
4.“教师同师傅身份合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汽车工程系教职员工42人,高级以上职称、高级技师人数为6人,中级职称、技师为12人,硕士以上学历6人,双师型素质教师比例高达85%。学生与老师之间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种新型关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工作,同样还作为车间的技术工人,既是教师又是师傅。
5.“生产与教学”合一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教学要适应形势的改变,进行一定的改革,要多运用多媒体教学、现场传教等方式。很多专业课教学要结合具体的维修工作任务,能够使得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6.“工作项目与教学内容合一”的新型课程体系。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引导、工作项目为载体建立新型课程教学模式。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主要由13个学习领域课程组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汽车保养与维护》、《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发动机机械维修》、《汽车电子电气系统检修基础》、《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检修》、《汽车行驶和制动系统检修》、《汽车车身、舒适、安全系统检修》、《发动机能源供给予启动系统检修》、《发动机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废气处理系统检测与维护》、《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管理》和《汽车附属装置安装调试》等。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 校本教材开发 教学实施
论文摘要: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现今的头等大事。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文章作者对汽车类专业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教学实施进行了探讨。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私人购车的迅猛增加刺激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为适应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汽车专业,以培养汽车后市场高级技能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飞速发展的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现今的头等大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其关键在于课程改革。由此引出了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双师教师培养、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组织等一系列课题。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课程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课程为公共及基础类,着重介绍基础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例如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政治理论、思想品德、法律常识、形势与政策以及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等。第二类课程为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发动机机械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等,有一些专业课还在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柴油机电控系统检修等。与第一类课程相比,这些课程具有行动导向性强、对教学环境依赖性强、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由院校结合当地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状况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实际,总结一些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和经验,提出汽车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
关于如何编写校本教材和提高校本教材的质量,很多相关文献中都有详细的阐述1]2]3]。笔者在实际编写教材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又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1.迫切性与工学结合原则。汽车专业的教学工作者们从50年代末至今已经开发了很多优秀的汽车专业教材。然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汽车行业的发展在不同省市有各自的特点,地方企业需要依据环境特点制定自身的发展路线。现有的教材能从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出发,从原理上指明方向,但很难覆盖到每一种具体的情况。校本教材则能深入到基层进行调研,使教材内容来自生产第一线,使教育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第二,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既需要重视实践能力又不能忽视理论基础,现有的教材或强调理论与科学研究,或单独针对实践,这使得我们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同时兼顾两方面的要求,而同一门课程使用两本甚至多本教材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并给学生带来负担。校本教材则较易做到二者的兼顾,因此为学生与老师所喜爱。第三,各学校具备的教学条件和设备不尽相同,尤其对于一些国内外的较新设备,往往还没有配套的教材可供教学使用。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接受培训并亲手实践,然后通过校本教材这一媒介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有据可依。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开发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而这是与专业课程“工学结合”这一特性密不可分的。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4],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当紧密围绕着课程来进行。我们在编写专业课程校本教材时应严格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好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内容及结构要反映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符合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需求,反映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体优化,提倡选用生产一线收集的故障案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所设计的教学工单上应列一些讨论题,但不给标准答案,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打开思路,让校本教材满足教学的需求,真正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时效性与统筹优化原则。汽车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更安全、更便捷、低能耗、无污染、智能化等新的需求更是不断催生出新的技术。校本教材必须有较强的时效性,并经常更新,只有时刻关注最新的动态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投入校本教材编写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比较有限,如何组织教师在短时间内编写时效性好的教材是一个挑战。聘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不失为一个良策。在横向上,笔者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组建了不同的教学团队,例如发动机教学团队、底盘教学团队等。教材的编写由各教学团队组织教师进行,每本教材至少由3名教师参与编写。不同团队之间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共享一些共同的注意事项、统一绘制插图等等。在纵向上,一本教材的编写时间一般是一学年,而使用时间一般是2~3年。新教材与旧的相比,在内容上约有20%的更新,这使我们的编者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对新技术的学习和调研,以及对教材结构的调整方面,保证了快速、高质量的教材编写。我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尽可能减少那些教学中不涉及而学生又没有兴趣阅读的内容。我们还专门针对课程开发合适的校本教材,做到一本教材对应一门至多门课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一门课程最多使用一本教材,以减小开销并提高使用效率。在实际中,我们编写的《汽车结构与拆装》、《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电控汽油发动机检修》、《电控柴油发动机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应急维修》等9本校本教材都在使用当中,没有作任何无用的开发。 三、教学场所的设计
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所,应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工作环境中,学生使用工具,通过与工作人员合作与沟通,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取得特定的工作成果,并学习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必要的工作经验。教学场所设施布置合理与否,对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最终实现课程目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可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专业教室中可设置针对全班的理论教学区,并为每个学生设置一个实践工位。大的专业教室还可划分为小组工作讨论区、资料查询区、实验区和实操区等,从而把理论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专业教室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单纯的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都无法独立承担起专业教室里的教学任务。实践中,在“双师型”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共同组成教师小组承担教学任务。与专业教室相比,实训车间更强调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和生产性。按照功能的多少,可把综合实训车间设计成单一功能和多功能实训车间。在笔者所在学院的实际教学中,教学场地已由原来的一块黑板、几十张桌椅板凳的理论教室,改成了理实一体教室(相当于专业教室),如汽车发动机理实一体教室、汽车底盘理实一体教室等,有的课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汽车应急修理等就直接进入实训车间进行。学生对于这样的设计普遍反映很好。
四、教学的实施
有了教材和教学场所的基础,如何组织实施教学呢?我们在实际中根据具体情况遵循了下面几点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在没有教师直接帮助下,围绕已经明确的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在多变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独立选择劳动工具、设计工作方法、控制工作过程和保证工作质量的能力,较好地发展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独立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
2.行动导向的教学:通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这里的行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活动或劳动,同时还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3.自我管理式的学习:教师设计和构建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情境和资源条件,学生以现实生活和工作情境为基础,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和方法,确定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从教师、同学甚至是竞争伙伴那里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职责只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自我管理式学习包括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笔者所在学院已将所有专业课程全部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此外,教师还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的最多的包括四阶段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岗位培训法等6]。
五、总结
高职汽车专业的实践教学既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因此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地方。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为了更好地为课程和教学目标服务,在编写时不能一味地按照普遍原则进行,而应当有侧重地选择指导思想和原则,用工学结合与统筹优化的方法着重解决迫切性与时效性的问题。在教学场所的设计方面,需要根据实践性和生产性的需求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教学的实施方面则应当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涂永忠.高职教材的现状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4,9(26):13.
[2]葛力力.提高校本“教材”质量的三个“切实”[J].职教论坛,2003,(10):25-26.
[3]刘平娥,罗建远.高职高专校本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5,28(446):59-60.
[4]李世春.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J].教学与管理,2006,(8):34.
关键词:实践教学 教学做合一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212-01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适应能力强、动手操作娴熟、创新能力出色的优秀人才。为此我校确立了“面向市场,适应就业,对接岗位,尚德重能”的人才培养思路,学校把数控技术、物流服务与管理、汽车装配与维修3个专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示范性专业,同时大力进行教学改革,调整教学模式,侧重实践教学,适当增加实践课时,强调“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1 传统专业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段进行,先学理论知识,后集中实训,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脱节,学生前边学,后边忘,实习中遇到问题不得不回过头来再翻课本,教与 学,学与做如隔一道墙,所学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指导实习操作,导致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不到真本领。显然这一模式不能培养出适合当前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
2 探索教学改革,推行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我校从2011年开始,对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设在实习现场,先上理论 课,接着上实习课,学生还要写出实习心得,使学生学完理论后能及时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真正把知识和技能印到学生心里。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优势突出,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它强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践环节贯穿教学始终,把理论教学、动手操作融于一体,教学任务由一个老师统一讲解,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现场,师生双向交 流,直观和抽象交错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做合一体现了现在职教课改的发展方向,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优 势。一是引入现代培训理论,强调实践教学为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是教学的过程是讲解示范、实践操作、发现问题、提升技能的过程。能够适应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实现因材施教。
3 如何更好得把教学做合一应用于实践教学
以汽修专业为例,根据汽修专业课程特点,将传统的“讲中教,听中学”方法改变为“做中教,做中学”,采用分组操作交流讲解的方法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训练综合能力,也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的曲柄连杆机构模块为例,谈谈教学做合一在汽修教学中的应用。
3.1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学习
先告诉学生曲柄连杆机构拆装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易拆不易装,老师先进行标准的符合工艺的演示性操作,中间强调拆装的顺序及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记下拆装的顺序,零件按顺序摆放,强调装和拆是一个逆向过程。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6人一组,小组成员由教师按能力和水平搭配,并选出一位学习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3.2 学生分组进行现场实习操作
首先以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列出注意事项,老师总结并作补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规范操作,完成对曲柄连杆机构的拆卸,同时强调拆下的零部件要摆放有序,针对各实物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尽细致地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各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去除脑子里的抽象模糊的理论感知,实现理论知识和实物认知的强力结合。
先拆后装,尺寸吻合,对号入座。老师在现场指导,从学生操作中能及时发现学生理论知识的缺陷,及时纠正学生在组装操作中的不规范动作,及时解答学生在组装时遇到问题,避免了学生问题的遗留和堆积,高效开展教学。
3.3 巩固提高教学成果
拆装操作完成后,小组成员先单独思考,再讨论交流,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让各小组之间开展拆装操作竞争,教师组织拆装的计时赛,评出超级、特级、优秀小组,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拆装的过程也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看看经过拆装后的曲柄连杆机构是否漏装、错装及倒装,检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最后,学生要写出详细的实习报告,特别是要写好实习体会。
4 教学做教学模式对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4.1 优化学习教材
目前职校中,汽修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且实用性不强,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强调实践教学,促使老师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出适用的教学理论,形成自己完整务实的教学指导,充实编修实用教材,作为更好的教学载体。
4.2 促进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是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的必备场所。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学校就要加大对实训场地的投入,完善教学实施。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积极争取到了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项目,争取资金800万,用于规范实训场地。逐步形成以“教做结合,学做结合”技能培养基地,从而更好地推进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的开展。
4.3 加强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进程
我校还与中国重汽、通裕重工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使其车间成为我校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顶岗实习,尽快实现岗位与教学的零距离对接。
4.4 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
“双师型”教师要同时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做中有一位教师独立完成,需要好的“双师型”师资作为强力支撑,这就要求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双师型”老师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国培、省陪、顶岗培训等,必要时可以聘请从事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来校指导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这将大大提高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极大地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做合一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学、会学、爱学、学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更快得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教育,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