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7:15:09
导语:在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认识的日趋透彻,教师的职业行为相应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必须在履职过程中不断进取、终身学习而实现专业化发展,以适应教育教学的相应要求”的基本观点越来越清晰地被确立。可见,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展的要求。然而,当前山区高中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缺乏教学经验、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对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了寻找有效促进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笔者对百色市西林县共79位高中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放问卷79份,共收回有效问卷79份,具体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缺乏教学创新能力
山区高中语文教学要达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专业能力,特别是教师创新能力,其包括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三部分。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创新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和促进剂。调查结果发现,认为在教学中欠缺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教师分别占38%和40%,而对教材和疑难问题处理情况中能“独立钻研”和“以自己思考为主”的教师分别占13%和12%,这反映了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的严重不足,见表1。
表1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创新能力的调查情况[n(%)]
认为自己在教学中最缺乏的是 创新观念 创新思维 创新方法
10% 38% 40%
自己对教材的处理 以学生的实际为主 以教参为主 以自己的思考为主
48% 40% 12%
在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疑难问题时 向同事请教 独立钻研 暂时放下
85% 13% 2%
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创新能力的欠缺在课堂教学上表现最为明显。与外地同行相比,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在目标把握、教学设计、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和课堂艺术等方面明显低一个层次。笔者曾参与外校名师和山区高中语文教师讲授《荆轲刺秦王》的听课,相比之下,外校名师的授课效果更明显。外校各师采用影视导入课堂,先让学生观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然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让他们说出许多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怆感情。而本地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对文章进行故事引导、介绍人物背景。学生在课堂上似听非听,课堂气氛较沉闷,课堂三维目标大打折扣。可见,山区高中语文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不佳。这也反映了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较低,从而导致其教学质量不高,并导致了山区高中的高考语文成绩总体较低。
(二)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缺乏良好的教学科研态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结合教育教学新理论,不断探索教育科学,勇于开展创新型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教师不断拓展领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的科研热情和科研水平较低,见表2。
表2山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科研的调查情况[n(%)]
参加教学科研活动的态度 主动要求参加 36.6%
被动参加 63.4%
参与教学科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学习新课标、文件、学科理论 30.3%
听课、评课 42.7%
组织相关活动 22.9%
进行有目的的课题研究 4.1%
由表2可见,占63.4%的山区高中语文教师是被动参加教学科研活动,这说明了他们对自身的教学领域缺乏深入的知识探索欲望,对教研活动缺乏兴趣,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甚至认为教学科研活动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不如花更多的时间辅导学生的学习。从参与教学科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来看,教学科研活动大多是让教师参与学习一些例行文件、听课、评课活动,只有4.1%的教学科研活动是针对课题研究而进行的。在西林县所抽查的10所中学中,能正常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学校未达到30%。教师普遍认为教学科研活动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没有真正在教学科研活动中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和疑点,因而没有兴趣也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由此可见,教师不能有效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其科研成果不明显,影响了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三)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硬指标,无论是从应试、考核还是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角度来看,写作能力都应该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首要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由表3调查的数据来看,占74.4%的语文教师从教以来没有发表过作品,可见,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普遍存在缺失现象,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开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学生难以在写作上提高语文成绩。
表3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写作能力的调查情况[n(%)]
从教以来公开发表作品5篇以上 3人 2.6%
从教以来公开发表作品5篇以下 18人 23%
从教以来没有发表过作品 58人 74.4%
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写作能力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能从容驾驭作文教材,对作文教材理解和把握存在偏差;二是作文评价方法单调,指导学生写作的效率低下,无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三是对各类写作体裁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不了解。笔者曾参与某山区高中语文教师讲授人教版第三册二单元《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的听课,该教师对名著了解比较有限,且没有预先设计学生该如何写这类作文,因此,他在布置作文的时候,并没有任何讲解和引导,就只在黑板上写出作文题目,并向学生提出上交作文的时间和要求就不了了之,让学生无所适从,结果可想而知。
(四)山区高中语文教师普遍缺乏虚心向学的品质
自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以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山区学校带来了新的师资力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山区教学质量。然而,有些新来的教师因为在学历上高于老教师而自恃清高,与其他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与沟通,导致自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此外,还有部分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急功近利,凡事以岗位的提升、职称的晋升、教学或科研评优评先等奖励的获取作为教研活动的出发点,普遍缺乏虚心向学的品质,极易产生负面情绪,这就影响了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精神,也会影响教师教学过程的实施。
二、促进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相关教育部门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创新能力,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重视教学反思,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教育者。
(一)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提高教师专业创新能力
山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发展在新课改中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将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如完善教师培训和进修制度体系。山区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做到自我进修、自我完善,使学习成为专业发展的内需,提升其职业修养,更新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还要积极投身教学科研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探求、感悟和反思,培养自己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是自身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而这些只有在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下才能得到保障。因此,教师要在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制度下,通过积极参与业务学习和教育科研活动,不断地自我提升,博采众长,独立思考,潜心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使自己成为专业教育者
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在参加教学研究时,应将语文课程与教材、语文与其他相关的学科、学校特有环境等作为研究对象,把教学的相关环节或课堂授课方式或学生的学习方法等作为研究过程,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来检验其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研究课题、发表教学论文、编写教材、举办课题讲座等方式,不断检测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专业教育者。
(三)重视教学反思,做到虚心向学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山区高中语文教师要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要敢于结合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山区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山区学校的特定环境,抓住课堂与课外的“关键事件”,总结一套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使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与此同时,老教师在处理教学难题时有一定的经验和方法,新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各种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存在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使之贯穿于整个课程改革和教学活动之中。
对于教师来说,专业化并不是要求教师能够成为新一代的理论家,而是需要教师革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善于吸收新的教育理论,从教学实践中使自己不断成长,逐渐提高自身素质,让自己的教育事业能够得到质的提高,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教学,使自己成为专业化的教师。
一、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意义
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如下素质,首先教师要具备高素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教师还要具备专业的文化知识,先进的教学理论,同时还要有能够驾驭课堂教学的技巧,语文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教师还要具备高素质的自我发展意识和终身为教育服务的思想。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在新时代的课程改革步伐下,善于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从心理学的角度认识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实践逐渐上升到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
二、新课程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高中语文的性质有着如下的定义,,作为人类交际的重要交际工具,语文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把其特有的人文性和作为交际的工具性进行了有效的统一。所以来说,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学中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兼顾提高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和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让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都能够得到提高和发展,让学生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让所有的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广阔发展的空间,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能培养成新时代的接班人,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能够充分团结人们的人。
所以,对于高中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知识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还要能够注重课程开发方面的知识。
2、能力要求:教师首先要能够精心地设计教案,能够开发出课程规划,还需要熟练地使用多媒体为课堂教学而服务,同时还要能够注重和其他课程之间的综合联系。
3、转变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转变,从教师的一言堂,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4、角色转变:教师要善于从传统的课堂角色中转变过来,教师要从教授型的讲授课程向引导性的传授课程知识进行转变,教师要能从知识的代言者向知识的创造者进行转变,有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向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进行转变。
三、自我成长,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师要想给学生以更多的知识,教师本身就必须要有无群的知识。高中语文本身是一个基础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教材内容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更新,调整。教师这时就必须要站在社会的最前沿,站在时代的前沿,站在学科的前沿,进行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灵活地使用教材,掌握教材内容,才能熟练地运用教材,才能给学生于更多的知识。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很好的读书习惯,只是凭着自己在学校时念书所学的知识进行给学生传授着知识。如果只是这样教师又怎样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要让生活因为读书而不断变得精彩,我们要让读书来成就我们的梦想。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知识才能更加丰富,才能积累我们的文化底蕴,成就我们的智慧。
四、多一些有效的反思,少一些无效的苦干
应试教育正在逐渐走到我们的教育内心深处,我们现在的学子正是有着高的分数,低下的才能,机械学习造就了我们的时代学子。而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当面对今天的这种状况时,我们应该如何反思,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不断地读书,思考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当我们不断反思的的时候,就是自我提升的时候,我们要站在一个更加高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来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要每天不断的重复向学生讲解着知识,我们要以一个中更加有独特思考的激情来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少一些无味的苦干,我们要把这些努力变成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著名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说过: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寂寞,耐不住寂寞的人方寂寞。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与使命感,在品味过程中得到升华。而不善于抓住灵感、不善于反思的人,内心才会空虚。
总而言之,新世纪的教师,要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复合的知识结构,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成的教育智慧。在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化成长要开发潜能,张扬个性,走进信息化的美好人生。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教学的能力,分层要求,分类培训;努力摒弃过去大部分教师终身“磨道式”发展的现象,积极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有效发展通道;努力提供和创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思考与浅探
听课评课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的一项重要活动。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教师通过对其他教师教学问题与经验的思考,认识自己教学的长与短,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评课实质就是对施教者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重要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追求的目标应是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最优化的教学活动过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的良好发展。我认为: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逐步采用“定性评价为主”代替以往“量化评比为主”的做法,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校长室、教导处与教研组、备课组同事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制度。
下面结合我对我省新课程实施五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及参加2011年度“有效评价”专题远程培训学习的心得,谈谈自己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一点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领导批评指正。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基本要求
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往往是一所学校甚至多所学校同行们进行教学经验和学术观点交流的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教研活动。在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自身的专业发展往往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只有明确评价的基本要求,才能提高评价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评价的目标与标准。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评价,首先应明确评价的目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 贴近学生认知实际。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各要素进行全面、综合、细致的分析评价;收集信息的来源要全面、细致。评价时不仅要听取领导、老师的意见,还要注意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结合。横向比较评价,是对高中语文教师已达到的水平进行评价,此时应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教学设备、场地等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纵向比较评价,是将高中语文教师现有水平与过去比较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进步。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过程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按制定的标准进行,一分为二,客观分析,公正评价,切忌带个人主观感彩。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要素
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语文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很大程度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因此,笔者认为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常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语言、教态等要素的评价,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1.三维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能否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首要因素。三维目标是新课程实施的精髓和关键,其实现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但三维目标应贯穿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2.发挥主导、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能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评价的一大要素。只有当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才会“授生以渔”,才会想方设法引导、激发学生通过多渠道、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在体验、探究中获取和构建知识,并由此积累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能力。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发展。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也是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一大要素。因此,教师更新观念,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开发、利用教材之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如网络、电视、报纸、乡土文化等资源。充分网络、电视、报纸、乡土文化等资源,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教师能否创造性的处理教材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一大要素。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
科学、客观地制定一个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体系,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本年级组和本备课组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评价体系项目及内容标准应详略得当。过于简略,则会降低评价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及其作用;过于详细、复杂,则又会失之烦琐。
总之,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否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是否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关键。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应侧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赖光春.语谈文课堂问题教学 [J]. 语文学. 2011(14)
[2] 张大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 文学教育(下). 2010(09)
【关键词】小课题;灵活性;互动性;针对性;教师成长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教研促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对于学科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而言,具有决定性意义。教研活动的展开,必须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在某种意义上,必须为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打造更丰富的、更合适的平台。而小课题研究,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教研活动,其对教师成长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育人才,其前提是教师应该具有教学的经验以及相当的知识储备,并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教学活动推动教师对教学进行相应的研究,小课题研究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是丰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水平的首选。
一、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课题研究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只有将教学和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得教育活动具有更加丰富的魅力。小课题研究是课题研究中的一种特殊研究方式,小课题研究是教学活动中非常普遍的教研活动。其主要特点有:
(1)灵活性。灵活性是小课题研究最重要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或者老师和老师都可以进行小课题研究。比如在课题上,针对某个问题,老师和学生可以临时组成一个小团队,对该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在科研组里面,也可以针对某些教学问题从简单的交换意见、交流心得体会等上升到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就是小课题的灵活性。
(2)针对性。针对性是小课题研究最鲜明的特点。课题研究最忌讳泛泛而谈,既缺乏理论深度又缺乏针对性,这样不但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还会造成大家对问题研究的不严谨。对于教学和科研都是没有意义的。而小课题本身针对的问题明确,能够集中大家对某个具体问题的热烈关注,由此推进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其成果就是具体问题的解答,即作为研究成果具有学理意义,又能在具体的教学中对教学有明确的推动。因此,把握小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就显得异常重要。
(3)操作性。课题研究一定要有操作性,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到研究计划,以及具体的形成研究成果的时候,也要体现论证的合理性和严谨的学术性。小课题研究完全符合操作性要求,因为小课题的问题明确,论证不会特别复杂,材料收集准备以及研究过程都比较好控制和操作,因此,小课题研究是最容易出成果的研究方式了,这都得益于其较强的操作性。
(4)互动性。互动性在小课题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相长是一个共识性话题,但是如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对于高中语文老师来讲,不仅仅是一个考验,更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及语文课本身的要求,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如果能开展小课题研究,这本身就是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小课题研究对于学生来讲,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参与热情,并在教学中培养了他们对于科学研究的素养,这种互动性一方面体现了小课题研究的优势,另一方面体现了小课题研究的互动特点,是教学相长的集中体现。
二、小课题研究对教师成长的积极推动作用
高中语文的小课题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考验,或者说是检验。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是仅仅是传授知识,因为从知识性这个角度来讲,对于高中语文已经不再是主要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达到对文学艺术和语言能力的综合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中语文老师本身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理论水平和研究素养,才能将教学推进到更高的层次。而高中语文的小课题研究,就能够积极地推动教师相应的能力提升。
(1)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高中语文老师的理论水平,其实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写作理论、语用学理论和文学理论,高中语文主要涉及的理论问题都来自这些方面。
(2)提升教师的研究素养。很多高中语文老师成为了教书匠,完全失去了研究素养,这是一个可怕的现状。如果加强小课题研究,这样的问题将得到解决。小课题研究虽然在研究规模、难度上比较小,但是一种基本的研究素养却是必不可少的。
(3)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一个教师的生命线。教学能力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老师通过研究来不断提升其教学能力。
(4)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教学活动最重要的推动力,没有创新的教学是没有效果的。如何创新高中语文教学,小课题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式。比如针对某个古汉字,语文老师从词源学、音韵学、音律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小课题立项研究,就能讲死板的古汉语课程讲解得更加生动、丰富,而且,这也是教学活动中最精彩的部分。老师在小课题研究中获得是教学之外的另一种创造,这中创造会促使语文老师在教学上创新方法,在教育理念上不断革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上不断推动教学实验。因此,小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意义也非常重大。把握好小课题的特点,更好地发挥小课题研究对语文老师能力的提升积极作用,是小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面对基础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尤其是面对许多基础教育学校把中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于把学生送进高一级学校深造;中学生把中学阶段的学习看作是上大学的敲门砖的教与学上的急功近利和目光短视的现象,我们对我校传承百年的“诚恒”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做出了时代的诠释。“恒”即恒远、持久。它不光指学生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而且指学校里的教育使学生难忘,亦即要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恒久的印记、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久远的效果,甚至对他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使其终身受用。于是我们提出了“难忘教育”的主张,“实施难忘教育,实现教育难忘”既是我们的办学理念,也是我们的教育理想。
新课程要求教师与之同步成长,而有效实施难忘教育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简言之:“难忘教育”期待怎样的语文老师。
从大的方面而言,“难忘教育”追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人品学问的同步卓越,因而“人品学问”是核心内涵的关键词。同时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更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涉及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专业情意的健全三个方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专业人员”,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到达专业成熟的境界。
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世界潮流。1980年,《世界教育年报》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发表了一组系列文章,核心内容是:把教师视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工作者,专业化的目标是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知识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江苏省南通中学语文学科,曾经聚集了一批学问精深的先生。上个世纪初通中建校伊始,国文首席教员徐益修先生“江左国学大师”(王个簃语),以治学之余,报效桑梓执教于南通中学。徐先生一生“研治实学,不骛虚文”,这样的治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则“博洽多文,凝练厚重”。他的课往往旁征博引、山重水复,又要言不烦、文质彬彬。他以自己的丰厚学养奠定了南通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风格,并影响了一代代追随者、践行者。人品学问同步卓越的精神需要传承,卓越的前提是有坚实的专业基础,亦即“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课标”关于“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有如下阐释: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照学校的规划,积极开设选修课,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二)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的重心是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培养,但是教师的主体意识不强,对主体教育理论的理解不够都会直接影响到主体教育的实施。故而教师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是课程开发者和管理者,提升教师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实现与课程“同步发展”的前提。
(三)人格心理学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论者认为,人是积极主动、追求自我实现的健全的机体,自我实现是人性的本质。人本主义提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包括自我观念、积极关注、自我和谐和自我实现四个要点。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通中语文学科优秀教师群体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
(二)新课程要求下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有效课堂教学与难忘教育;
(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与难忘教育个案研究;
(五)难忘课堂教学实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文献研究
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南通中学语文学科的前辈人品学问同步卓越的回忆录
与研究论文。
(二)行动研究
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努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写出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
(三)案例分析
分析难忘课堂的优秀案例,探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在建构难忘课堂中的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1.材料采集——个案研究、教学实录;2.理论学习
(二)第二阶段:整理材料,分析研究;
(三)第三阶段:教学实践。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第一阶段
1.理论学习
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格心理学》与相关的教学理论,为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2.材料采集
搜集的教学案例有南通中学“导学式”教学案例,百年校庆“难忘教师”校友回忆录,研究论文有周度《南通中学前辈学者教学思想管窥》、许建平《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本化教师群体简介》。
(二)第二阶段
1.通过分析研究完成研究论文《从训练课谈语文教师对专业成长边际的突破》《30年前的名师们》。
2.确定走内涵式发展的专业成长方向。徐晓岚、李伟以古代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为专业发展方向。李伟的三篇论文《高中古诗词的人文教育价值》《古诗词意象教学三角度》《古诗词语言欣赏谈片》,有理论有实践,记录了个人专业成长的轨迹。夏立东的《内隐学习: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途径》,有力证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平台首先是教学”的观点。
(三)第三阶段
1.教学实践及公开课展示
开设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20多节。
2.个人专业成长目标达成
课题组成员分别获评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南通市直属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多人完成教育硕士阶段的学习,获得学位证书。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提升知能素质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课题组成员立足于学科专业理论,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读词小札》记录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由“教书育人”向“学术”领域“突破”的成长轨迹。
“小札”选唐五代两宋词人五十八人,选词约一百首。辑取古今词论,意在为非专业人士引入专业视角,提供一定的赏鉴武器。词论多选取灼见精警的。而札记有从某一词论生发开来,展衍深化的,更多的是融入个人情感的感悟,记录一般学术视野以外的解读体验。同时引进多元解读的观点,在继承的同时赋予了些许“现代”特色。当然,“个性化”又不能脱离词的“一般性”,因此特别注重词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音乐性的分析。
“散论”系作者多年来词学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心得,简择出四十篇,分为八个方面,每个方面涉猎五个问题,汇成一家之言。
《读词小札》作为“难忘教育”系列丛书之一2012年2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知识结构需要更新与丰富,要真正提升知能素质还必须突破学科界限。课题组以语文训练为切入口,从“多题一解揭规律”、“一题多解重多元”、“一题多变求应变”三个方面论述突破狭义的学科知识与借鉴其他学科的基本原理的重要性。研究成果《从训练课谈语文教师对专业成长边际的突破》发表在2008年10月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上。
《弹性表达之于情思的外化》一文是研修专业理论与“突破”专业限制有机结合的案例。“弹性表达”借助的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突破”专业限制求发展的思想方法的体现。“弹性”又是闻一多先生关于诗歌理论的重要学术观点。文章以丰富的材料,从“清灵而飞动”、“丰润而蕴藉”、“格高而韵远”三个方面,探讨弹性表达在情思的外化中的作用。实践着教师专业成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理想追求。
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是教学,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让课堂彰显“语言”的魅力》《内隐学习: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途径》《试论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简约而不简单》《论视觉文化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误区》等研究论文,反映了课题组成员在提升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
(二)完善信念系统
完善信念系统,需从健全专业情意入手。《30年前的名师们》一文深入到精神与器识层面探讨“难忘教师”的成长规律。“理想主义、薪火传承”是南通中学前辈们之所以令人“难忘”的两大显著表征,也是他们“美丽人生”的突出表现。“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不断实现主体精神的超越,是他们的人生得以美丽的原因,也是他们信念完善所在。“乐为人师,羞为经师”是他们的职业理想,也是“难忘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
课题组认为,理想主义者是最美丽的。正如美丽的色彩需要自我调配一样,要创造美丽的人生离不开审美化的人生设计。小到一个阶段,大到整个人生,都要有所规划。选择什么样的目标,追求怎样的境界,要了然于心。在进行审美化人生设计时,要关注社会,分析、总结现实人生,清理纷繁的主客观因素,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
要懂得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的轨迹只有一条,关上一扇门,才能打开另一扇门;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轨迹,美丽与否主动权在于我们自己。有了人生规划,我们还要积极地付诸行动。在践行中,学会挑战危机、障碍和困难,挑战从来不敢触摸的领域;在实践中,调整人生轨迹,完善人生设计。同时人生设计一旦完善,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要躬行履践执著不移,这样人生才得以美丽。
该文发表在2009年12月《福建教育》上。
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专业情意健全的老师,往往有自己的课堂教学审美诉求,教师的审美诉求,又是渗透在满足学科知识诉求、学生心理诉求的操作策略中的,而这些策略无不体现了教师“尊重生命,重视发展”的基本理念。《让课堂彰显“语言”的魅力》反映了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2010年12月《阅读与鉴赏》上。
综上,关于完善的信念系统我们的基本观点是: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优秀语文教师的精神本质;
乐为人师,羞为经师——优秀语文教师的理想境界;
尊重生命,重视发展——优秀语文教师的职业操守;
凝练厚重,博恰多文——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
(三)淬炼一支队伍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是最令人难忘的。课题组成员实现了各自专业成长目标,成为南通中学语文学科的骨干力量,并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娴熟的专业技能,在各类教科研比赛中获奖。
可题组成员还被聘为“江苏省优质教学资源(高中阶段)”研发创作团队主讲教师,面向全省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现实困境
(一)语文选修课程的角色错位
“所谓选修课程是指那些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①这类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它)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②“人们习惯上将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称为校本课程。”③课程专家也指出,选修课程与校本课程因划分标准不同不能归为同类课程。选修课程是与必修课程对应的,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对应的。然而语文选修课程的目标究竟如何定位?这又成了语文选修课程实践的焦点问题。
课标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选修课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实际水平……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显然,课程改革设计者希望教师参与选修课程开发,并逐步成为开发的主体。教师在实践中确实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广州65中学沈在连等开发的“广告语言鉴赏”,长沙明德中学张建斌开发的“《离骚》研究性学习指导”,长沙一中高阳平等开发的“《人间词话》选读”,常州二中语文组开发的“《论语》选读”等选修课程都成了课程开发的典范。然而,我们在课改实践中也看到,语文选修课程开发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许多学校还不具备开发具有校本特点的语文选修课程实力。学校要开设语文选修课程,就只能围绕高考可能考的、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科目开设,所开设的选修课程突出共性特征,缺少个性特征。教育行政部门基于当地高考实际,又确立了相应的选修教材,这就导致选修教材开发权上移。教师也只好把选修课程当作必修课程来教,选修课程的校本特征也就被淡化了。选修课程实践与目标的错位成了课改的新问题。
(二)语文选修课程资源与教学需求的不对称矛盾
课标要求学生可以在第一阶段的五个系列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这种限制性的选修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共性基础。学生可以在第二个阶段的若干门课程中任选3门,这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第二阶段的选修课将直接引发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课标指出:“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课程资源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和学校文化资源。学校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难以改变。而最具活力的因素――教师在开发课程时又面临许多困难。首先是教师课程理论知识的欠缺,其次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再次经费短缺也将成为课程开发的障碍。
我们在课改实验学校调查时发现,班级少的学校,教师很难按课标要求开足开全选修课。师资力量的不足成为制约选修课开设的瓶颈。为了缓解矛盾,一些学校不得不强调所有语文教师都必须开设选修课,如此选修课程质量也就不得不打折扣。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语文选修课程资源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如何化解这对矛盾又将成为一个新的难题。
(三)语文选修课程评价原则的公正性能否彰显
选修课程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采用何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都不仅仅是教育内部的事,它往往关涉社会利益再分配的大问题。高中课程改革开展两年多了,国家的课程评价方案至今没有出台,广东、海南、山东只公布了评价方案的讨论稿,人们还在等待、观望。从隋代到现在,考试评价一直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评价方式。虽然近年来人们批评考试制度,但是很少有人怀疑考试评价的公平性。课标要求:“选修课的评价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这些要求没有错,专家们提出的观察评价、档案袋评价、过程评价等方法正逐步推行,评价正在走向多元化。比如,李贵明老师在“现代诗歌的鉴赏与写作”选修课程中要求“背诵10首诗歌,了解10位现代诗人,创作一首诗歌”。④显然,这些属于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李老师还提出非量化评价指标,即“言谈、举止、态度、习惯等”。广大教师正努力用多元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但是我们也不能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有的教师为了留住选修学生刻意降低评价标准;有的教师迫于高考压力随意降低评价标准;有的教师迫于社会人情压力降低评价标准;等等。人们不禁提出:语文选修课的评价还能坚守公平性原则吗?学生提出选修不同的模块,将来高考怎么考?如果高考考查选修内容,那么选修模块之间考查难度值能保证一致吗?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践引发的抉择思考
(一)语文选修课程应该为学生个性发展创设何种空间
课标指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必修课要完成培养共性的任务,选修课程更多的是要完成个性发展的任务。“个性发展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个体能力、动机和价值的独特模式的确立,它使个体事先倾向于以独特的方式,对各种情境和环境刺激做出反应。”⑤人的个性发展受先天条件、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选修课推出以后,学生抱有极大的兴趣。特级教师王土荣发现,受学生欢迎的前三位语文选修课是:说话艺术、影视欣赏、小说阅读。备受学生冷落的选修课程是:《论语》选读。当问及选课的理由时,学生说前三门学起来轻松有意思,《论语》难读没意思。这种具有充分自由度的选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片面学习需求。
人类学家认为,人的个性发展既要受自然化条件制约,又要受社会化条件制约,二者缺一不可。语文选修课程创设了自由化空间,却忽视了社会化空间的建构。这种片面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做法是十分危险的。美国的高中选修课有许多限制,诸如“教师择优推荐”、“修习某科合格者”、“被确认为资优者”,而选修一些高难度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课程将是一种荣誉。美国的这些限制实际上强化了社会化条件的价值。我们的语文选修课程强调了学生的自由度,却漠视了学生选修课程的社会价值。如此,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否实现,也就成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语文选修课程真的能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吗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由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开设语文选修课程理论上创设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由空间,教师们对此充满期待。研究资料表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具备几个条件:1.教师参与课程开发;2.教师参加业务培训;3.教师参与校本研究;4.专家具体指导。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教育主管部门正在积极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但同时也有许多不利因素在困扰着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语文选修课程已经显露出“防教师”的倾向。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课程开发要经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立项审查,批准后方能实施,难度很大;再加上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推行了配套的语文选修教材,学校自主开发选修课也就成了点缀。其次,校本教研困难重重,农村中学尤甚。校本研究是一种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研究,许多教师为了评职称才参与研究,绝大多数教师缺少校本研究的自觉性。再次,教师与专家直接对话难以实现。大多数农村中学缺少与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联系,教师们只能从事一些低层次的研究。最后,教师培训注重理论阐释而缺乏实践措施研究,导致培训缺少对实践的指导价值。教师专业发展关涉课程改革的成败,我们应该遵循语文选修课程的实践规律,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创设自主空间,但是,当我们提供的帮助还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时,教师专业发展能否提速也就成了现实问题。
(三)语文选修课程的人文性张扬能否走出以牺牲知识教学为代价的误区
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选修课程在实践中当然要体现这些特点,但在这变革时期,语文教师很难把握这个度。先生于20世纪初首倡“利器说”,叶圣陶先生发展为“工具说”。人们一直认为语文是一种工具。20世纪80年代陈钟梁首倡“人文性”。语文界又争论了20年。课标把“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列在一起是对争论的总结,而这种总结又给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实践带来了诸多麻烦。第一,教师不敢讲知识,因为讲知识就是强调“工具性”。第二,教师要用大量时间进行文本迁移,因为不迁移就不能体现“人文性”。第三,教师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因为阐释自己的观点就有可能背上违背自主学习要求的黑锅。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看到教师用于知识教学的时间少了,用于文本“思想性”分析的时间多了。一位教师执教海子的诗,教师让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到网上查找关于海子死亡的材料,然后围绕这些材料讨论海子死亡的原因。教师试图用这种方式进行“人文教育”,事实上这充其量是一种“思想教育”。用“思想性”取代“人文性”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有论者指出:“如果不把握(知识教育)这一点,很可能使高中阶段的选修课,失掉基础教育的基本特征,最终走入歧途。”⑥笔者认为,不论怎样划分知识类型(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客观知识、生成性知识等),知识本身都包含着“人文”的特性。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当然,选修课程的学习也不例外。但是,必须强调的是,知识,特别是选修课知识的学习,不是仅仅要掌握概念、原理,记住教师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探求学问的方法,培养应用语文、研究语言文字或文学文化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不把握这一点,很可能使高中阶段的选修课失掉基础教育的基本特征,最终走入歧途。
注释:
①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版,第125页。
②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第390页。
③许洁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教育研究》2005.8,第32页。
④李贵明《中小学课程开发与示例》,清华大学出版社,140~143页。
⑤瞿葆奎《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776页。
一 语文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
因为教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的积累历练过程。其关键在于教师们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如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程,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而不是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所教的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教师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教师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读书,实际上是为了让教师针对自己的教育问题和教育困惑而获得自我超越的热情,是为了让学校针对教师的教育问题和教育困惑提升出办学理念以及相关的教育信念。应说读书、再读书是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主要来源。教师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把书本知识当做饥饿者的食物,博览群书,深入地思考。在分析的基础上,学习并参考国内国外丰富的教学经验,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实践、反思、积累,会运用自如地解决教学中困惑,整个人会有质的飞跃。
二 语文教师要有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一个教师在学习了充分的专业知识之后,还需要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育风格。在改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方法,并灵活正确地运用它们。这种教育艺术的拥有靠的是教师自身的顽强拼搏。付出个人的努力劳动来提高自身的素养。没有个人的努力和思考的奋斗,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没有将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语文教师就不可能有任何教法技巧的提高。
三 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自制力
教师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打折扣。在教学实际中常有个别教师把情绪带进课堂的情况,学生稍有不规矩,教师就大发雷霆,或者学生问题回答不上,教师就“恨铁不成钢”,绷着脸,怒气冲天,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甚至会有叛逆冲突。在课堂上,教师若能随时随地保持自己的情绪,心理暗示自己是教师的角色,课堂教学气氛就会是另一番天地。没有和谐的氛围,哪来效率。“当演员来到剧院的时候,他也应当把自己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院之外:在这里,在剧院里,他整个的人是属于艺术的。”教师也应当这样:来到学校里,他整个的人就是属于学生的是属于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事业的。这对教师的自控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四 语文教师要从集体思想中吸收养分,提高个人业务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 高校 语文 课程 教学论
一.引 言
自2001年至今,我国九年义务教学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也正在逐步推开。在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社会对高校的课程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师范高等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理论性、实用性和专业性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须课程。虽然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高师院校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材和教学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遵循学生的各方面特点,结合其他学科教学优点,依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对高师院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
二.教材体系与教材内容改革
(一)构建科学教材体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应有以下三编构成,即语文课程与教学概论,中学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这一教材体系的逻辑关系是: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主体内容――教学技能训练。首先,课程与教学理论,主要是阐述语文课程教学的历史和研究理论,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语文教学的过程及其原则,为学生展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此外,通过开设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法辅助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理论依据。其次,语文教师素质教育。通过语文理论教学的更新,是学生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中明确自身所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第三,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主要介绍语文教学的设计技能、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和评价技能,通过让学生对全国中小学现行各种版本教材的分析,纵横交叉并且立体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专业知识。
(二)整合教材内容,增删有度。
全国高师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五花八门,层次不齐。新课程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以顾之川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为例(人教版语文教学):1.坚持“守正出新”,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和各类中学的教学需要。注意继承我国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制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适当考虑中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的循序度和适用面。2.构建“立体系统”,体现内容的综合性和体例的模块化。3.突出“过程和方法”,以“浸润式”学习的设计整合各个方向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应该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需求,对教材应该适当调整。语文教学结合所在院校的人文、自然和风俗等方面,突出语文学习生活化。例如:西安是历史文化古都,为语文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三.中英教学的影响及改革
中文教学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英语教学注重英语思维和四项能力的提升。两者有众多不同,也有许多相似性。导致语文学习或多或少受英语的误导。例如:Protect environment, everything begins with me. (译: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这就是典型的汉语式英语表达,它受汉语表达的定势影响,学生可以直接表达成:Don’t throw rubbish here.
对中英文教学秉着“相辅相成,自我发展”的思想。首先: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明确,地位至高。高等师院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要与时展接轨,才是教学目标明确化。在突出英语地位同时,语文教学也要同英语具有同样地位。大学生普通话测试内容,可以加入语文基础知识的测试。这样,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次:语文与英语异同互教,所谓的语文与英语异同互教是指在两种语言教学中,包含相同内容的和不同内容的教学内容,要时常进行对比教学并相互借鉴。例如:对诗中月的教学,除国内作品古今对照外,还可以通过中外原作的对照教学。最后,强化中英文篇章的翻译教学。比如:《红楼梦》的外文翻译有很多版本,但是哪种版本最忠实原文呢?比如《巴黎圣母院》的外文翻译众多,但是哪种版本又能体现作者的思想和原文呢?通过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别样的体验。
四.高校教师队伍进修与研讨
自高校师范院校建设以来,许多高校的一线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进修,导致他们个人教学积极性不高。自我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源泉之一,马克思哲学认为,从层次上看,人的需要可划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人的需要分为七级,其中一至四级是属于缺失需要,具体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五到七级是属于成长或发展的需要,具体包括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新闻媒体报道的学术研讨,参会人员大多是专家或者中文系领导。此外,由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权缺失、缺乏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发展规划、教师个体差异明显和知识结构不合理、未能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呈现片面性、教师在职进修培训存在功利倾向和培训形式缺少个性化、缺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估机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保障制度的缺陷以及传统官本位思想影响。
五.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教师自身要提高自我发展的意识,保持谦虚向上的学习心态;2、国家制度和法律对教师进修加大保护;3、学校对教师教学能力考核推出科学有效的制度,并培训前和培训中薪酬和休假等要一碗水端平;4、政府对教师培训提供政策便利,并能够组织或资金支持;5、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教师进修行列中;6、在政府宏观把握,学校自我管理剔除官本位存在。
参考文献:
[1]武永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改革的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201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顾之川.守正出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介绍[J]http://.cn/
[4]Robert J.stemberg & Wendy McWilliams.教育心理学[J].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3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浅析
浅析领导魅力的培养——以俄罗斯总统普京为例
审计课堂教学改革中几点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学风建设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论小学校长管理工作
浅谈提高钢琴练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语篇衔接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职高英语教学中的鼓励性评价
网络自动化办公的信息安全浅谈
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
有关职中音乐课堂中声乐教学的思考
谈谈中专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浅探在体操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机理与对应措施
让数学文化浸润高中数学课堂
高中生英语写作五步训练法
探讨中专体育与健康教学
职中音节教学中的范唱教学策略初探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爱的教育
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做好一名高中化学老师
后进生转化策略探究
阅读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立足教学实践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建物理高效课堂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让物理成为心灵成长的悦动——浅谈教学中的实验创新
摭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三生物复习课更注重培养学生生物问题解决的能力
打造生动有趣的写字课堂
如何在高色学校开展陶艺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浅谈中学美术课的素描教学
试述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目标管理模式下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作文教学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
浅议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小学作文水平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的综合教学观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作文评价与批改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之管见
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思考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作文课
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
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浅谈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日记——作文的摇篮
浅谈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想思维的重要性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谈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浅谈人文精神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阅读教学要做好“四个结合”
开启学生阅读的思维钥匙
数学素养渗透于教学细微处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
语文小课堂 社会大天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整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运用媒体技术 优化数学教学
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益
谈谈高中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高中新课程方案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探索
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浅谈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如何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激励性评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索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浅论小学语文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实践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历史课堂教学三步曲
在积累与梳理中学好高中语文
样例效应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