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教学建议

时间:2023-08-24 17:15:10

导语:在高校教学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教学建议

第1篇

关键词:高校;实践教学;现状;建议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因此,高校的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显得尤为重要了。近年来,高等教育为了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采取了扩招的形式。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原本就缺乏的实践教学资源变得更加紧张。所以高校为了实现更快的发展,应该对当前的实践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明确高校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一、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当前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高校为了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实践性人才,将传统的精英化教学模式转变成了大众化教学模式。另外,高校在招生中实行了扩招政策,使学生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新兴的专业也应运而生。当前的高校实践教学呈现出课程门数多、实践经费少、师资力量不足等现象,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管理队伍素质差是影响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实践教学的内容只流于表面形式,教师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实施,导致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没有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同时,高校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相结合,不能正确地处理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导致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不能促进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展。

二、改进高校实践教学的措施

1.确定学校和专业的定位

要想更好地促进高校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正确处理学校定位和专业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学校的实际教学现状和企业的用人现状,制订出高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当前,我国众多高校内部的专业办学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学校各专业的教学情况和就业状况不同。有的学校注重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还有的学校重视对操作型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在进行专业定位时,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并符合实际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制订专业的教学计划

学校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必须要了解本校的实际教学现状,不可以照搬其他学校的教学计划,因为每个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只有全面了解本校的生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师资的专业素质,才能制订出全面、完善的教学计划,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符合当前学校的实际发展现状,使高校的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3.促进实践性教学资源的整合

对高校内部相近的专业应该打通专业内部的壁垒,促进教学资源的互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实践教学相对较少的情况,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不能进行充分的利用。面对这个问题,需要采取建设专业实验室的方式,充分利用实践教学中涉及的人力和物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

4.扩大科技活动中心的规模

在进行科技活动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促进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力的提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该项职能,并在各高校中有序开展,完善实践教学。

5.加强高校和校外的合作办学

要想促进高校和外校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便能够培养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当前,大多数学校都实行了高校与外校合作办学的形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涉及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因此,在进行合作办学时,必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合作规程。同时,还应强调对学生进行实践培养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促进高校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当前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的关键内容,有利于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高校在进行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系统了解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便制定符合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战略。高校还应促进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注重对人才能力的培养,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鲜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第2篇

【关键词】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

一方面,随着职业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积极改变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职业高校教学管理质量,以适应扩招政策;另外一方面,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要想保持自己的优势,就需要不断的迎合市场人才需求,而这也需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以顺应时代潮流。从这个角度来讲,改进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势在必行。

一、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概况

1.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含义

不同于其他同类高等教育一样,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是指在遵循职业高校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对于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2.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讲,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应该尊重自身职业高校的特点,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职业高校教育的职业性,应该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其二,高职教学生源质量较低,知识结构单一,基础比较薄弱,这是高职教学的基础;其三,职业高校教学体制落后,教材老化,管理严重落后,教学环境不完善。

二、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

1.教学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不完善

通过对于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的调查发现,很多职业高校在此方面存在大量的漏洞。具体表现为:其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机构对于教学活动干预过多,教学管理效果不佳,造成教学管理质量不断下降;其二,职业高校各个系别和专业教学管理人员难以依据具体的教学管理制度,去引导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和研究过程中去;其三,教学管理一味的发号施令,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难以形成专业的特色化发展模式。

2.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过关

对于职业高校来讲,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学管理人员去进行统筹规划,以最大化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效用。但是实际上,很多的职业高校教学管理者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往往将注意力放在以更加强硬的手段去实现管控,而不是如何以服务的观念去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具体来讲,其一,不懂得教学管理是一个关联的过程,需要各个部分,各个成员相互沟通合作;其二,不懂得教学管理是服务的过程,需要树立服务意识;其三,不懂得教学管理是创新的过程,需要积极进行探索和阐释。

3.高职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

对于职业高校来讲,其在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上出现的失误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过于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学生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其二,过于重视理论基础教育,忽视了实践教学过程的开展,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利。也就是说,高职教学培养目标在于实现两者关系的正确处理。从现实情况来看,职业高校在此方面的工作做得不是很好,难以结合市场需求培养理论和技术兼备的人才。

4.高职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高职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职教学课程体系职业性不强,难以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对于学生的未来就业造成了很大困扰的同时,也使得职业高校渐渐丧失了自己的特色;其二,高职教学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不足,难以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多的不协调的情况;其三,高职教学课程体系的先进性缺失,难以处理好旧知识体系和新技术动态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很多课程僵化的情况。

三、改进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首先,健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从校,系,专业,班级四个层次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为开展各项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打下组织基础;其次,以高校教学管理组织为主体,形成权威的教学改革小组,针对于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以及自身职业高校的现实情况,制定有效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再者,积极以岗位责任制的方式去促进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权力和责任的划分,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氛围。

2.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才的素质

首先,严格控制教学管理人才的选拔和聘用过程,以便保证教学管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对于其资质,经验,技能尽心全方面的考核之后,才能够进行聘用;其次,积极组织教学管理者进行教学理论,技巧学习培训,以考察,留学的方式去促进其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以最大化的适应教学管理工作的需求;最后,注重强化对于教学管理人员职业精神的培养,使得其在教学管理方面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创新进取,实现教学管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3.确定高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

其一,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发挥企业在教学人才培养方向确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保证所设立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其二,不断提高自身研究市场的能力,实时的依据市场对于相关专业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改善,以保证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时性;其三,切实在教学管理过程各种,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保证以培养理论和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4.科学设置职高课程教学体系

其一,始终以职业性为课程教学的重点,不断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保证引导学生以职业规划为导向,开展全面的技能学习,为其未来的职业做好打算;其二,切实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健全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综合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三,积极鼓励教学主体去接触最先进的行业信息,实现课程内容与现实的融合,以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四、结束语

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行的好与坏,将关系到职业高校的特色化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以切实的措施去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问题探讨[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l0(1):58-59

[2]秦彩宁.浅析知识管理对高职院校系部教学管理的促进[J].交通职业教育,2009(4):24-27

第3篇

民办高校高职会计学专业教学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施互动式课堂教学法,强化高职会计学实训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入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

民办高校;会计学教学;现状;建议

2006年,我国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不仅使我国的企业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惯例进一步趋同,而且对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学科教学也将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于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能否培养出能快速适应当前企业内部、外部会计环境的变化,能胜任各类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议题带来了挑战。

一、民办高校高职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会计专业本身是一个应用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应该是具有相应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的会计操作技能、较强的会计职业判断力、较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个人职业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毕业后能直接胜任相应的会计基础核算岗位工作。

二、民办高校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认识会计知识的开始。会计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基于材,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以灌注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只可按照纯理论的方式去思维和操作。“教师、学生、教材等媒体”构成了课堂三要素,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相应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课堂教学就一直在沿用“检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新传授知识――巩固复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这四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间接、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的激励因素难以发挥出来,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注入式”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课堂强调、引导学生掌握传统会计知识多,开发运用会计新学科的知识少,特别是描述归纳型的内容太多,“准则加解释”的教学内容几乎是多年不变。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许多课程至今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师+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相关系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很少;PPT教学课件的应用对于高职教学还不普遍,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更是几乎没有。教学方法也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往往习惯于在课堂匆忙地记笔记,缺乏主动提出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3、实训环节成为理论教学陪衬

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最直接的实践活动就是课后作业,而每次课后老师布置给学生的练习往往以演算习题和回答论述问题为主,案例分析极少,而作业真正的能否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知识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很多学生写作业也只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平时成绩,甚者抄作业现象屡禁不止;其次就是模拟实训,这是学生在校内比较系统的从会计理论到实务操作的一个演练机会,但是目前实训内容主要都侧重于会计核算、会计操作技能等方面,忽视理财、审计和管理会计等课程的实践操作和各课程之间的联系,虽然民办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设有模拟实训室,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有一些实训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在实训课上教师只是把课堂上讲的内容再重复几次,以便学生形成记忆,实训课成了理论课的加时课;最后就是毕业实习,高职院校一般都采取推荐学生到实习基地或者自谋实习地点两种方式来进行工作前的最后实习,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原本思路很好,但是由于会计信息作为实习单位重要的经济信息保密,学生一般只能看看会计核算的流程,具体接触不到实际的操作,很多学生觉得没有真正学到本事,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去,“放羊”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就没有发挥出来实习应有的作用。这些情况导致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仍属于“高分低能”型。

4、考核与评价延续应试教育方式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都要考试,俗语说:“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考考考,学生的比较”,每学期的教学任务,首先要满足期末考试的应试要求,大部分学生重点学习复习记忆的内容也主要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会计课程学习重视考试分数,忽视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考核,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且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5、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构成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是从其他公办大学过来的兼职老师,是“外来的和尚”在念经。很多兼职教师做完了自己学校的本职工作,出来赚些兼职费用,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下力气去研究课程特征,针对学生的特点讲解内容,有些兼职上课天南海北的讲趣闻,不带讲义,教案多年不变,快下课时把书简单读一遍,就是一节课。还一些兼职是未毕业的研究生,代课经验少,经常照本宣科,甚至有些理论自己都理解不清楚,硬生生的讲给学生。而民办院校自己的专任教师主要都是近五六年招聘进来的,人数少,工作经验尚浅,校内工作量大,很难有机会到企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在高职的实训课程中很难挑起大梁。

三、民办高校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进建议

1、实施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做;学生练,教师正;学生练,教师核”,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协作、网上学习、案例研究、模拟操作等方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从传统的灌输者转为能力的挖掘者。

课堂教学不能仅依靠教科书的内容,而是要以就业为目标,课堂要联系实际,内容要与时俱进,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学应该以实际、实用、为原则,为体现培养人才的实用性,要改变各课程各自为政的局面,建议各课程之间的内容合理整合,杜绝教学内容重复出现。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入角色互换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有效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借助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可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还可以在案例教学中引用情景教学法,例如在讲解货币资金时可以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模拟企业财务部门,分别担任各个岗位的职务,让学生更加能深刻的体会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理解内部牵制制度。

2、强化高职会计学实训环节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选择优秀的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建立高校会计教育及学习中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实验”环节,让学生能相对真实的面对企业实际业务的模拟事件,进行真实的核算、决策、咨询,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自发的、愉快的过程,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而不是原模式下的机械的、乏味的、被动接受的纯课堂教授式的学习过程。例如可以借鉴一些院校整合运用学校师资力量,对外成立会计服务机构,承担各种账务咨询业务,这样可以让一大部分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来,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在校内集中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手工记账的培训、用友ERP电算化的培训等,以提高毕业时的就业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会计专业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和稳定的教学管理骨干师资队伍。在整个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因素。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造就一个具有较高技能的专业教学师资队伍,不能片面强调觉悟和奉献,而应真正建立一种有效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会计专业教师,并不断培养、提高其能力和素质,更新其专业知识。同时可以聘请一批来自企业、事务所的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授,采用专题讲座、报告、参观学习、咨询、模拟决策等多样灵活的方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产学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引入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

学生成绩的评定一直主要依据平时的考勤,布置的课后作业以及考试三项作为考核标准,这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评价已经显现出了不足,会计学专业知识的考核应在评测方式上进行改革,对学生进行评测,应引入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比如增加从学生完成实验作业的情况、学生对于综合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些才能综合体现一个学生的素质。这就需要在设计课程考核细则上多下功夫。

总之,改善民办高等教育会计学专业教学现状已经刻不容缓,民办高等院校高职会计教育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改变现行教学模式,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还需要我们深入地探讨,并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卫平,沈艾林.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财会经纬,2009(12)上.

[2]代玺玲.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2010(5)上.

第4篇

1.1其专业水平决定着民办院校的教育成果。目前,有很多因素限制了现代化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例如创新精神的匮乏、知识的结构过于简单化等等。

1.2课程设计不合理现在很多民间开办的高等院校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学分制没有完全的实施到体育课程中,甚至有部分院校没有设立这门选修课程,有一部分院校只在大一大二的学生中开设了体育课程。各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类型普遍较少,这些有限的理论知识难以满足兴趣广泛、水平层次参差不齐的学生的需要。众多学校的教学只停留在课内,没有与课外校外很好的联系起来。

1.3体育教学中经费少、设施老旧学校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的必备条件就是有较完善的基础设备设施,目前很多民办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仍然沿用的是年代久远的基础设施。拥有大型综合性体育馆的民办高等院校占少数,这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场所,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关于民办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路

2.1抛弃传统老旧的教育理念,大胆创新改革意味着变化,意味着创新。教学改革也就是—个创新的过程,教学观念不创新,改革就不会成功,老师和领导只有学习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摒弃从前那些传统、老旧、保守的教育思想,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才能使体育教学改革迈向新的台阶。

2.2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优化课程的设置现代化体育教学有很多种模式,大部分学校都是实行的选修课模式,有一部分院校采用的是大一必修基础体育,大二为选修课程。每一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总的来说都是和目前的教学要求相适应的。但众多模式的共同缺点就是都未真正涉及到与中学体育的衔接问题,课程内容问题和能否让学生终身都受益的问题。所以,在新课程教学的目标修订中,有关体育的教学课程和内容都要进行完善和更新。这其中还包括针对于一些身体有残疾或者有重大疾病不适合运动的学生所制定的特殊课程,这些都需要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中得到完善。

2.3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体育的教学离不开师资队伍,优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使教学任务高效的完成。所以,民办院校的老师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把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当做己任,才能真正的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此外,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和高效性的实现,需要一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各院校应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添置现代化的体育设备,才能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

三、总结

第5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 文化教学 现状问题 影响变量 改进研究

自1979年以来我国高校英语工作从恢复、发展和提升上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综观当前高校英语文化教学工作,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特别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教学弊端,以应试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仍然制约和影响着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文化教学作为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有效媒介,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国际化进程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为此,本文将从部分高校英语文化教学调查入手,就其现状及问题展开探讨,并从六个影响变量的分析中,提出积极的改进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高校英语文化教学内容界定

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对文化的界定还未统一,各国学者对外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建议和主张却是基本一致的。总的来看,文化教学分为“C”文化和“c”文化,大写C文化包括的内容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音乐、艺术、哲学等;小写c主要从各国及各民族语言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传统及行为准则等方面进行学习。Hendon认为对于小写c文化主要从交际和信息传递上来促进语言的得体;Brooks却强掉创新语言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点;我国学者肖龙福提出小写c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在语言应用上更有益,而狭义的大写C文化则意义不显著。本文所进行的调查主要基于小写c文化,从民族习俗、文化、行为及社会传统等方面来进行识别和界定。针对文化学习方面的研究,由于其涉及的变量较多,且不同语言之间又存在自身特性。美国教育部在“跨文化研究项目”研究中,将对近年来关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从而得出文化教学是基于一定文化背景下,从学习者自身的交际及相互认知中所获得的具体的和一般性的文化知识、技能和态度,也是学习者自我认知行为、情感上的动态的、持续的发展过程。可见,从文化教学的概念及内容来看,显得更加复杂,又由于涉及方面较广,对于各类变量来说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者变量、二是学习者变量、三是环境变量、四是教学方法变量、五是教材变量、六是测试评价变量。

二、调查研究方法及数据收集

对于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研究,主要从相关变量因素的分析中涉及调查问卷,特别是对当前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是否进行文化教学、教师如何渗透文化知识,师生间对文化教学的认识程度,以及具体的文化教学的方法及制约因素等等。问卷受试对象包括两个群体,一是高校教师,二是高校学生;受试内容主要从英语语言知识、英语文化知识、英语国家实际文化习俗、习惯等。所有问卷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统一发放,并需要独立完成,当场收回问卷并进行整理,确保问卷调查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三、当前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梳理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参与调查的人数为289人,教师39名,学生250,有效问卷247份,教师36份,学生211份。总体来看,88%的教师认为文化教学是有必要的,也有38%的教师认为文化教学应该设置专门课程来推进;在学生调查中,78%的学生认为文化教学是必要的,也有14%的学生觉得可有可无,还有24%的学生不能确定。在文化教学内容调查中,48%的教师认为应该从英语教学中渗透小写c文化知识,特别是文化习俗、文化习惯、行为方式、社会常识等知识,对于学生的调查,往往侧重于节日文化、餐饮习惯、交际关系及礼仪文化等知识,还有18%的学生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可见,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给予重视,但对于文化内容的界定,由于不同教师的认知差异性,在教学中还存在随意性和偶然性;从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对所谓的文化教学内容重视不足,如英语母语国家的习俗、生活方式、日常饮食、社交礼仪、价值观念等知识,教师未能从中进行专门阐释和讲解,另外,教材本身所含的英语文化知识相对局限,在反映文化教学上缺乏统一性,多数知识以零碎性、松散性方式呈现,也制约了教师文化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多数教师以相关文化背景的介绍为主,很少从多媒体技术、音像资料中进行学习,在给学生推荐的文化背景知识调查中,仅有34%的教师给予推荐,23%的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角色扮演或课堂模拟等手法来渗透文化教学,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研究在课堂互动中应用较少,也未能有效提升英语文化教学的地位。通过对制约文化教学相关因素的调查,主观上师生对文化教学的知识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授课模式中文化教学的渗透不强,客观因素上表现为四六级考试,以及现有教材文化知识的局限性,还有课时不足等带来的文化学习变量不确定性,都是构成当前文化教学重视不足的归因解释。

四、制约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的影响变量分析及建议

(1)教师方面的变量影响及建议

教师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引导学生获得文化信息的重要源泉。英语教学中对文化教学的渗透与理解,与其所采用的教学行为及方法关系紧密。我们从调查中发现,教师作为文化课程的主导者,由于自身认识上的差异,对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致,特别是有些教师十分重视美英文化与美英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着力从跨文化学习中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而有些教师,由于受到自身结构主义思想影响,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启发,多沿用传统的理解来完成教学。因此,建议教师要从文化意识的培养上,从自身英美文化知识结构完善上,重新审视和积极重视文化教学。

(2)学习者的变量影响及建议

学生作为语言学习的主体,在语言学习中,要重视和学习语言本身的人文意义和知识背景,特别从语言的形式及语言学对象上,养成正确的语言学习观,能够从趣味上、主动性上加大对文化常识、习俗、价值观等知识的学习,在迎接四六级考试,课时有限的条件下,从多种渠道来认识和学习英语文化。如通过网络、多媒体等资源进行听说学习,从语言学习观和学习策略上明确语言学习与文化知识的关系,纠正错误的学习观念和方法,加强对英美文化的理解,改进和提升文化教学的态度。

(3)环境、教材变量的影响及建议

环境是学习的前提,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教学环境,从环境营造上强化文化教学的实施,如利用网络媒介资源来构建虚拟学习环境,从新闻报道、影视资料中渗透和梳理文化知识,让学生从中来探讨和交流,从课堂互动中来学习和掌握。完善文化教学方法创新,针对美英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联与异同,从文化的包容性、互动性、交融性上来引导学生感知新文化,引导学习者从文化碰撞中学会反思,正确认识本族与外族文化的内涵。强化教材改革,从文化教学需求上补充和完善教材,扩大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兼顾文化教学的知识性、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贾磊磊.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误差[J]. 学术探索. 2010(01).

第6篇

关键词:教学秘书;教学管理;高校 

 

一、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秘书是系级教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实施者,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安排者,作为联系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系与系教学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渗透教学计划管理、运行管理、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因此其地位独特,作用不容忽视。 

1.助手参谋作用 

教学秘书直接管理教学事务,获取信息快捷而可靠,可以尽快纠正教学过程中执行任务的偏差,不仅协助系主任处理系里的具体事务,如教学工作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落实与检查、评价与改进等,还应该积极调查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方案、采取新措施,主动为领导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必要的情况下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系领导的决策创造条件,起到参谋的作用。 

2.组织协调作用 

教学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在这个蓬大而又相互牵连的网络中,教学秘书处于枢纽位置。在教务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负责组织、落实各项教学工作,教学主管领导的工作一般是决策性、全局性、统筹性的,而面向广大师生的、具体的工作却由教学秘书直接管理和落实。如排课、调课、征订教材、落实教学计划、安排各类考试、学生成绩管理、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查、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管理、核算教师工作量及教学津贴等等,都要由教学秘书组织完成。同时,由于教学管理的许多活动呈现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教学任务的完成是由许多部门共同完成的,教学秘书也是教师、学生和教学职能部门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具有上传下达、协调左右、互通情况、沟通信息、改善关系、合理统筹的作用,其协调职能发挥得好坏将对系(院)的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协调不好,就会造成混乱,或者导致矛盾,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3.服务保障作用 

管理也是一种服务。教学秘书从事的工作是教学行政管理即教学管理,是对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系(院)级教学秘书的一项日常性的工作,也是教学秘书工作的重点所在,其主要目的是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学秘书扮演的是“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角色,应该加强与教师、学生的沟通,主动为广大师生着想,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切实做好本职工作,真正把服务落实于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中,为日常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如:教师的教学工作进度、课堂教学的考勤和质量监控、教学工作量的核算、教研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试成绩的及时记录;学期中和学期末做的教学工作总结,考试后的教学质量分析等,教学秘书都必须熟悉掌握,并组织力量,合理安排,切实实施。 

二、关于做好教学秘书工作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教学秘书不只是“收发员”、“通信员”、“勤杂工”,必须认识到其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有人说:“教学秘书是半个系主任”,此话不无道理。因而,作为教学秘书不应存在自卑感,要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学秘书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1.创新理念,提高认识和服务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理念创新就是指从事教学秘书工作的人员要冲破长期以来部分人的偏见,热爱本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系教学秘书放弃了所学的专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管理工作上,与同期从事专业的教师相比,他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部分高校的领导缺乏对教学秘书工作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轻视教学秘书在基层教学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学校在教学秘书人员配备、业务学习、岗前培训、工作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不够重视,在客观上造成从事教学秘书工作的人员有自卑心理,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也不安心自己的工作,寻找机会离开原工作岗位去谋求自身的发展。这种境况要求在学校解决其自身存在问题的同时,高校教学秘书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认清自己从事的工作在高校生存和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忠于职守,在教学秘书岗位上不计较个人得失,乐

于奉献,全心全意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真正担负起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担,通过出色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加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 

教学管理既是行政管理,又是学术管理。教学秘书首先要熟悉本单位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体系,了解各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熟悉教学过程和教学规律,才能及时协助系领导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当好领导的助手、参谋。其次,要学习管理科学知识,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的专门知识,只有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建立紧跟时代脉搏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内行”管理。最后,教学秘书要协助领导管好教学工作,除具备相应的业务知识以外,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必须不断地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数据库操作、文字处理技术等,以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3.创新工作方法 

科学的工作方法是教学秘书顺利完成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学秘书工作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有了科学的工作方法,教学秘书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学秘书工作的特点看,配合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其工作方法必须实现创新。第一,教学秘书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做好服务性、辅、协调性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努力探索教学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思路,做到与俱进,不断提高。第二,在掌握教学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第三,理清头绪,分清主次,集中汇报,重点处理。第四,必须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任何时候都不可有丝毫的疏漏和懈怠,做到静心、耐心、细心。第五,要深入教师和学生中,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另一方面有些常规性的工作可以交给他们去做,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师生工作的积极性,又减轻教学秘书的工作压力;第六,在教学管理各环节上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行“电子教务”,即一些临时性的事务通知,及一些教学管理文件,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出去,师生都养成从校园网上查看教学管理信息的习惯,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快捷、更高效。 

第7篇

 

经济法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的实务性内容也较多。由于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生源、专业及培养目标上有其特殊性,因此,目前经济法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已不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一、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难以完成教学内容

 

首先,经济法的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而目前民办高校所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一公共基础课,授课教师多为公共课老师,讲述更多侧重思想修养,法律基础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必然影响经济法的教学质量。其次,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课时一般设置的都比较少,需要学习的经济法律、法规却涉及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有限的课时无法容纳经济法庞杂的内容,学生就会觉得这些法律条文、法理枯燥无味、抽象无趣。

 

2.教材编排混乱,难以体现适用性

 

科学合理的教材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出版的各级各类经济法教材,不管是体系的编排还是经济法律内容的选用,都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内容庞杂。全书有十三四章,多则全书有二十多章,五六百页,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自学,而且基本都是重理论轻实践的统编教材,一个学期,在有限的课时内要把教材所列内容全部讲完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经济法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实践性较强。在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满足于把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反应、理解程度。使得学生形成了依赖,而不会更多地创设性地去思考,仅一味被动的接受,最终导致教学过程枯燥,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妨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虽然现在教师注意到了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的单调,大多采用案例分析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法,但有时他们从一开始就用案例吸引学生,学生听着案例觉得新鲜,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也有兴趣。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发现,他们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案例的内容,可就是找不到分析案例的切入口。更困难的是,他们无法用经济法术语或是一般的法律语言去表达对案例的思考过程。

 

4.忽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安排不足

 

经济法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由于经济法内容多、课时少、任务重,教师害怕因分析案例占用时间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就把大量课时用于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缩短或取消,结果使得学生发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1]而民办高校由于经济法只是专业基础课,普遍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的条件,眼高手低,目标与方法不统一,教师和学生也缺乏实践教学的观念,导致模拟法庭,法律宣传,实地调研等实践教学方式很难开展。这样,学生在死记硬背经济法法条之后,会做点填空,选择题,或者纸上谈兵地做点理论案例分析题,更谈不上会“自动转化”为其实际的职业能力。

 

二、加强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建议

 

1.结合民办高校特色,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经济法教学体系

 

为确定经济法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课程切实起到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经过论证,开设《法学概论》这门课。经过系统的学习,对很多基本的法律概念与法律制度有了初步了解,这样对下学期的经济法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另外,应增加经济法课时量,深入讲授经济法重点内容,便于学生吸收,很好的完成教学内容。

 

2.针对专业的特点,选取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2]培养应用型与创业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这就要求在教材上必须体现应用型与创业型这两方面的要求,淡化纯理论的部分,进一步强化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选取教材时要考虑到专业学生的特征,符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份量恰当,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喜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

 

3.改进现有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开放教育下的经济法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开放的、创新的教学。尤其对民办高校管理类学生的经济法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讲授为主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首先,丰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资源,增加教学的新鲜感,避免学生的“审美疲劳”。

 

另外,应强化案例教学,突出法律课程教学特色。积极引入案例教学,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强化提升案例教学的作用。“案例分析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的训练,以分析研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3]案例教学法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彼此的尊重和信任,注重形成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体现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新课程理念。案例教学法也是美英国家学习法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4.注重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首先,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型、创新型为主,不同于普通公办高等学校的“精英教育”理念,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更应采用与其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模式,教学中通过法律文书制作训练、案例研讨等形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聘请执业律师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组织学生到法院参加公开审理案件的旁听,这样能够让法律事务灵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再次,认真组织模拟法庭案例教学。由教师提供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案件当事人,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公开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和参与司法实践,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有重大帮助。

第8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化学,教师,教学,综合组织能力,建议

一、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课堂氛围

和谐课堂所追求的目标是形成“ 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共同提高”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和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良师益友般的关系,更体现一种平等、合作、俱进的关系。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保证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一)平等的心态对人。课堂教学中,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如此心灵相渴的和说氛围中,学习对于学生当然是“其乐也融融矣!”

(二)做学生的益友。在课堂上,教师捧出一颗心真诚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也在情感上给予回应,产生碰撞,从而化作具体行动,向教师敞开心菲,尊重教师、热爱学习。这样,和谐就表现为师生间心有灵犀的境界,表现为师生对知识共同可求的境界。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捕足。尤其是后进生, 对他们更要少批评多鼓励,在和谐民主的数学氛围中, 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区望。

(三)师生教学相长。在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学生的许多想法非常新颖、独特、教师也得到启发,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地去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补充新的知识。教师与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冲突、交锋、思考、摸索、整合、融汇的过程,最后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提高的和谐境界。

二、 从逻辑上优化教学结构

(一)对学习动机的激发能力。化学教师不仅要能讲课,而且要会讲课,要在讲授化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具体而言上课时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主体的学习情况,做出对教学内容的科学取舍。要利用主体原有知识的排列、组合、复合、变化、扩展,一层层地揭示新问题,利用知识的逻辑力量把主体一一引入教学胜境。

(二)对知识的旁征博引能力。化学教学中教师仅仅知晓一对一的本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未来社会将更加开放,高等学校将进一步社会化, 教师必须具备多种社会职能,并运用其所教学科和相关边缘知识为社会服务,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旁征博引的相关学科知识能力, 同时化学放师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有雄厚而精湛的专业知识,对于化学相关学科知识要有所知晓,如化学与工业、农业、军事,化学与医药、生物,化学与环境、生活等方面有所了解。只有只备了一定的旁征博引能力, 抓住教材概念、原理和实验等问路,不断深化才能大幅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对史论的潜移默化能力。结合化学史渗透科学方法是高校化学教学的自身要求。结合化爷吏进行教学,不仅能使教学不止局限于现代知识的静态结构, 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揭示其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同时,全结化学史进行教学还可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现化学如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地结合,并在对主体进行系统而深刻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有意识渗难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通过本学科加强对主体的国情教育,从而培养起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创造精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对于他们毕业后走向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吃透教材,把握教学重点

(一)对教学重点的思辨能力。化学教学重点的把握对化学教学的反拨作用是非备明显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抓住化学教学重点,能较好地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联系,使化学知识主次分明,脉络清晰, 便于主体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其次,抓住化学教学重点,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便于化学知识的广泛迁移。同时,抓住化学教学重点,能使化学知识系统化,便于化学知识的记忆。当然,化学知识包括一般知识和重点知识,没有一般知识就无所谓重点知识,在有,抓住化学教学重点,还能使知识形成类别、系统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便于大脑储存和记忆。

(二)对教学重点的规划能力。教学重点是连贯全局、带动全面的教学中枢,它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如何规划好化学教学重点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诚然,化学教学重点的确定是规划化学教学重点的前提条件。一般而言,化学教学重点的合理确定,是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材内容以及主体化学学习情况,通过分析、思考得出的。为有效地确定化学教学重点,教师必须站在化学教学全局的角度审视教学内容,筛选教学知识点并进行科学分类,从而实现重点的合理确定。

(三)对教学重点的繁衍能力。提到化学教学重点,我们不能不提及与其有关的平行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化学教学难点和化学教学关键。化学教学难点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主体难以理解、不易接受, 而教师难以讲授、难以处理的化学知识内容。化学教学难点与化学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的, 这也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经常说的教学重点和数学难点是相辅相承的。而化学教学关键是指最本质的内容,或是能带动全面、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的内容。这三者的关系,有时是互相重叠的,有时又是三者散列的,这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确定,并科学合理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结合实际,开展化学科研活动

(一)探索视角的切换能力。当代化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同时化学专业发展的方向将更丰富,它包含了环境化学、生命科学、信息材料科学、能源化学、地球化学等方面。而富有探索精神的化学教师能结合人们最关心的健康、环境、资源、水源及食物等焦点问题展开化学教学,使主体能解决未来生活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及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化学问题。而且,随着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化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使化学成为21世纪的中心学科,化学教师只有使自己教学与现代科技接轨,才能使主体的视野与思维更加开阔。

(二)教育实践的迁移能力。许多著名的化学家都很注重把化学的新成就推广到实际生产中去。农业化学奠基者李比希说:“学习化学真正的中心不在于讲课,而在于实际工作”。教师也只有亲身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学实践活动,才有可能对主体进行科学方法论教育。例如,化学教师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就可以从实战中增长才干,学会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科研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实现教育实践能力的迁移。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而且也培养了自己的创造能力与进取精神。

(三)教研活动的创新能力。创新是研究的核心要素,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化学教师必须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才有可能进行创新,并且只有这样,才能把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传授给主体,培养出开拓型的、创造型的人才。为此,结合教研活动,化学教师应该善于捕抓各种新的文化信息、科技信息、构建新的教育观及教学方法,并能通过富有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从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不断地在化学教学中完善自身的能力结构,逐步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转为创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1、胡劲松.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9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存在不足;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一、 我国高校英语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开展,高校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尤其是在

加入WTO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明显上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专业技能水平较高,还要具备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所以,我国各高校都在对英语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这对我国英语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2.1 教学方法单一

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还是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们无法对英语产生兴趣,造成学习效率低下,英语成绩不良等现象的出现。目前,我国多数英语教学课堂上都是采用以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或者是有些内容无法理解,只能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这样即使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也无法掌握熟练应用英语的能力。即使有些学校的英语教师能够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也不过是简单的文字与图片的罗列,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所以,喜欢同德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带动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制约了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2.2 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的部分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协调发展,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高。很多英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整堂课有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对单词以及语法的讲解上,学生们根本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在具体应用中的作用,只是在不断的进行死记硬背。老师缺少正确的教学观念,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听说方面的练习,从而造成学生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不高,无法与外国人进行正常交流,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2.3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现阶段,在我国的众多高校中,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明确。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正堂课都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将所有学生看作一个整体,而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对一些知识点无法理解,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学习质量较差。而且,这种整堂课都是老师在不停讲解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们觉得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乐意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

三、解决高校英语不足的创新发展对策

3.1 不断提高教师多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力

现阶段,随着科学记得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引进多媒体进行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特征是将传统的板书改为以多媒体放映为载体的课件,通过文字与视频的结合进行知识讲解,给同学们营造出全方位、立体化的课堂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学校要机枪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他们熟练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作用,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应用于英语听力教学上,学校最早对多媒体的应用就是在听力教学上,通过开设多媒体语音对学生们进行听力上的训练,标准的英语听力内容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加强学生们对标准英语语音与语境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第二、综合英语教学。在综合英语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机械训练,因而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极为有利,它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在讲授英语新课时,将纸质教材与有声辅导资料结合起来,有效地结合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第三、应用于英语环境教学中。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听说明能力,就只能进行不断地练习,可是由于我国语言环境的制约,学生们的听说能力训练效果不明显。可是,通过多媒体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利用声音与食品的放映,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外国的风俗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第四、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试。多媒体拥有先进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便捷的测试功能,如果将这些功能应用于教学效果测试上,能够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师的工作效率以及学生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2 提高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有的学习小组合作不能顺利进行,或活动协作不顺畅,导致合作学习失败,教学目标不能实现。产生如此现象的原因是众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认真组织教学,从中发现问题,结合理论知识,深入研究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交流欲望,以提高其合作意识,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合作学习。这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得以成功的关键。对此,大学体育教师要从理论提高认识。我们知道,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潜在优势和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以使其思维个性得到自由发挥。

3.3 营造良好教学环境,丰富课外生活

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结合各专业的实际需求,积极培养学生们的英语运用能力。教师在进行知识点将接的时候,可以将通过多媒体放映一些与所讲内容及相关的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通过形象生动的展示,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初次之外,学校还要积极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论坛、英语演讲等,不断提高学生们对相关活动的参与性,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秀芳.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刍议.开封大学学报,2010.3;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