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生需求分析

时间:2023-08-25 16:55:00

导语:在学生需求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生需求分析

第1篇

摘 要 大学生是思维最活跃的群体也是对未来最迷茫的群体,他们拥有很多机遇也面对许多挑战。他们需要一个渠道释放身心、了解社会、增强自身的能力,从而更有目的性地学习、生活。一本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杂志往往会满足他们的诸多需求。

关键词 山东 大学生 杂志 需求

一、引言

大学阶段是个体接受专业教育,为成就未来事业打基础的最佳时期,时间相对于每个大学生都很充沛,为了拓宽知识面,大学生都应在自己的知识生涯中不断探索,所以书籍杂志媒体在这个时候就成了很重要的的角色。但在对大学生生活的观察中发现,部分学生特别在低年级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空虚感”,时间用来纯粹的消遣,这不仅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质量,而且不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观念。大学生本身对于区域化的文化了解、未来的职业规划、新生事物的渴求度越来越高,所以大学校园这个得天独厚的市场是校园传媒杂志发放的最佳选择。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此次市场调研的对象是山东高校的本、专科大学生。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抽取104名。采用网上发放和实地发放共发放问卷104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为93.27% 。被调查人涉及理工科、商科、文科等各个专业;其中济南21份,青岛20份,烟台36份,其他地区共20份。用EXCEL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汇总,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

三、分析与结论

(一)学历与对大学生杂志的感兴趣程度的关系

由表一可以看出,对大学生杂志不感兴趣的大学生占样本总体的12.2%,说明成功的大学生杂志是会吸引大多数大学生的关注的;同时,对大学生杂志不感兴趣的本科生占所有本科生数的10.5%,而不感兴趣的专科生占所有专科生数的25.0%,因此,大学生杂志应主要定位于本科生,满足大多数本科生的需求。

(二)影响大学生购买杂志的因素分析

1.大学生在杂志上的花费分析

由调研可知,43.9%的大学生每月愿在杂志上的花费为5―10元,35.7%的大学生愿在杂志上的花费为10―15元,结合半个月的杂志出版周期,每本杂志的定价在5元左右比较合适。

2.获取途径分析

大学生获取杂志期刊的渠道多方面,主要途径是图书馆阅览,自己去报刊亭、书店购买或借阅同学朋友的。为了统计哪种阅读途径更为广泛,设计了四个选项。从直方图可以清楚地看出, 自己购买和到图书馆阅读占80%多的比例,运用假设检验进一步考证!如下

设: π1= 到图书馆借阅的比例; π2= 网上浏览的比例

依据资料提出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分别为:

H0: π1―π2≥0 H1: π1 ―π2

经计算, 检验统计量-z0.05=-1.645

由于z=-5.633< -z0.05=-1.645, 所以拒绝原假设,样本提供的证据是支持本次调查结果的, 进图书馆阅读是最广泛的阅读方式。

调查结果还显示,杂志的获取渠道主要还应是图书馆及报刊亭、书店。所以为在发行初期打开市场,应将杂志送至报刊亭和书店销售。

3.杂志设计分析及结论

经调查,80.6%的大学生用于阅读一本杂志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所以杂志内容不宜过多。在发行方式上,目前纸质杂志仍是最受大众欢迎的形式,其次是手机,最后是电脑,这样我们的大学生杂志在最初将以纸质版为主要发行方式,在发展过程中辅以手机杂志和电子杂志。

针对大学生对现有杂志不满意的地方,广告太多、内容无吸引力、信息滞后、缺少内涵。我们大学生杂志力求排版简单大方明朗,内容贴近大学生生活、有深意、有品位,在就业、学业方面有实际性建议,提供时效性资讯,打造新鲜、时尚的大学生杂志。

参考文献:

[1]吴红霞,张艳红.《大学生》杂志生存现状解析.新闻窗.2009(1):104-106.

第2篇

[关键词]学生评教 目标取向 需求分析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24-04

学生评教(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SET)是世界各国大多数高校用来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常用手段。它在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主体的评价相比,学生评教是唯一一种被完整地、严格地论证过有效性的教学评价方式。[1]评教的结果涉及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所以学生评教长期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操作中的诸多问题导致教师不重视甚至反感评价,学生敷衍了事不认真评价,使得学生评教无法发挥促进教学的功能,违背了“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的现代教育评价理念。不少学者认为,“以管理为本位”是当前学生评教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2]关注学生发展,建构以人为本的学生评教已成为趋势。

本文依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评教问卷调查的结果,深入分析了学生评教的现状与期望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评教改革思路,并为构建基于学生评教目标取向和需求的评教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问卷设计

需求来源于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距,基于此,本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学生评教调查问卷(学生版)》,分别了解学生评教的现状与学生对评教的期望。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级和专业以及最近一学期课程成绩排名情况;第二部分调查学生评教的现状,分别了解学生在现行评教中参与评教的目的、时间、做法与关注点,以及对其他评教主体与评价结果的了解,另外还调查学生在整体上对现行评教的态度与意见;第三部分是期望调查,涉及学生期望为什么评教(评教目的),在什么时候(评教时间),通过什么方式(评教方式),对哪些内容(评教内容),由谁来进行评价(评教主体)以及评价的结果如何处理等七个维度的问题;第四部分调查的是学生对该校现行理论课评教指标的态度,以表格的形式分别设置了认可与不认可两个选项,最后调查发现第四部分的回答缺失严重,故对第四部分的调查结果不作深入分析。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于2014年3月以全校61个本科专业768个班的学生为对象,按每个班级人数的30%随机确定调查对象,确保每个学院、专业、年级的在校本科生都有同等的概率被抽到。通过学生会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有3810份,问卷有效率为76.2%(见表1)。

整个调查于2014年3月至5月完成,所有的数据运用excel2003与SPSS17.0软件进行了统计处理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评教目的的感受与期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学生评教的目的是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评价成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推动力。评价的结果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的主要参考指标。同时为了保证广大学生都能参与网上评教,学校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了必须先评价然后才能查看课程成绩的设置,学生在每学期课程考试前后两至三周内通过网络对任课教师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多达65.4%的学生在“我参与网上评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看课程成绩”,只有21.3%的学生选择了“指出教师教学不足,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还有10.4%的学生选择的是“区别教师教学优劣,用于教师人事决策”。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评教的目的没有正确的认识,参与网上评教仅是为了查看成绩,被动地完成任务。当问到你期望评价教师教学的目的应该什么的时候,有72.4%的学生认为应该是帮助教师改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可见,通过学生评教,发现任课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进而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形成良性互动,不仅是高校教学评价工作追求的目的,也是广大学生的需要。

(二)学生对评教主体的了解与期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以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学院评价、学校评价四个层面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其权重分别为0.6∶0.15∶0.2∶0.05。在调查中,学生在“除了学生评教以外,你还知道有谁在评价教师的教学”一题的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选择“知道有人评价,但不清楚是谁”的比例最高,占到了41.0%,知道督导教师通过听课进行评价的学生有22.1%,其余36.9%的学生选择了“根本不知道有人在评价”。学生对于其他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并不了解,其他主体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脱离了作为主要教学主体的学生。经卡方检验,学生在“应该由哪些主体来评价教师教学”的选择上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选择的比例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学生、课程与教学专家、教师同行、教学督导、教师自己、院系领导。可以看出,学生作为教师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与重要受益者,成为公认的首要评价主体,这与现实中的评价主体基本吻合,具体见表2。

(三)学生对评教时间的选择与期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评教以学期为单位,学生统一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后两至三周通过网络匿名对任课教师进行定量评价。调查学生发现,由于必须先评价然后才能查看课程成绩的系统设置,学生对于评教时间的选择差异不大,有60.2%的学生选择于期末考试后,查看成绩前进行网上评教;其余的学生则选择在期末考试前一两周内进行评教。对学生评价时间期望的调查显示,学生期望的评价时间以平时随时评价为主,课程进行中与课程结束后相结合。学生期望的评价时间与现实中的评价时间差异较大,这更突出平时的重要性。

(四)学生对评教内容的关注点与期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评教重点是从教师的教学责任心,授课准备、课程内容的熟练程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讲课的条理性、层次性,语言表达,教材选用,师生互动等方面来进行评价的。现实中学生在进行评价时对于这些内容的关注点也有差异。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较多关注的是教师教学的责任心,这占到了24.5%;其次,学生关注的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这占21.6%;再次,学生对师生互动的关注也较多,达到了18.9%;而对授课准备、教材选用等的关注较少。另外还有10.3%的学生选择的是“没有特别关注”,他们在评价教师教学时什么都不关注,随意评价。

按照教学要素,向学生调查“应该重点评价教师教学的那些方面,才能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时,学生的选择存在差异,具体见图1。可见学生特别关注课堂上教师教学的显性因素,不太关注诸如教学大纲、教学准备、教学目的等不易察觉的隐性因素。其中,学生认为最应该评价的内容依次是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与教学内容。

(五)学生的评教方式与期望

学生对于“参加网上评教时所采用的做法”的选择,有26.9%的学生选择的是“都会根据真实感受认真填写”,46.3%的学生选择了“都是随意填写”,另外分别有12.4%、14.3%的学生选择的是会根据课程的重要性、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来进行填写。可见,现在的学生评教随意性大,缺乏可信度。在对希望的评价方式的选择上,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学生网上评教,达到了46.8%,有30.2%的学生希望能在期中和期末时通过教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代表三方的座谈会来进行交流评价。可见,学生网上评教这样的评价途径因其独特的优势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

(六)学生对评教结果的了解与期望

关于学生对评教结果了解程度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选择存在明显差异,有80.2%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评教的结果,也不知道学校和教师是怎么处理的,其余的学生选择的是“仅知道教师的最终得分”,也不明白分数是怎得出的,对于其他的具体情况也是一无所知。可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的结果反馈渠道不通畅,反馈内容不具体,学生不了解评价结果,看不到评价的意义,导致学生缺乏参与评价的积极性,盲目评价,敷衍了事。

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结果处理的期望发现,87.1%的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和教师能够及时向学生反馈具体的评价结果,并且能告知改进措施,让学生监督教师改进。还有12.3%的学生希望教师除了能看到评价得分,也应该看到学生的具体意见,并能够与学生沟通进行改进。

(七)学生对评教的总体态度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现行的学生评教对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是否有用”的选择上差异显著,选择“完全没用”和“基本没用”的学生合计占到了47.9%,有30.4%的学生选择了“不确定”,仅有21.7%的学生认为学生评教能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详见图2。有近八成的学生表示现行的学生评教没有很好发挥其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作用。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学生评教发现任课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是获得学生普遍认可的、学生评教工作应有的目标取向。同时,学生对现行评教的感受与他们对评教的期望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现行的学生评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宣传不到位,学生被动消极评价。首先,在调查中很多学生提出要匿名评价,事实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评教是匿名进行的,被评教师并不会看到学生的任何信息,但学生需要通过实名登录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才能进行评价,这样的系统设置导致很多学生误以为是实名评价,因而担心被评教师会看到自己的信息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态度。其次,由于缺乏宣传,部分学生不知道评价的结果所为何用,不了解评价的重要意义。再次,先评教后才能查看课程成绩的制度设计,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参与评价多是为了查看课程成绩,随意填写。

二是评价时间设置不合理。在课程结束、期末考试之后才进行评价,一来学生对一些结课较早的代课教师的教学已经淡忘,判断时难以找到具体的、清晰的课堂情节,容易凭感觉模糊判断,使评价缺乏准确性。二来课程已经结束,对教师的评价并不能使学生直接受益,学生感受不到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评价指标设计不科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的指标由教务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而且指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学生难以准确理解与明确界定。根据调查数据显示:67.5%的学生不认可现行的评价指标,其中43.5%的学生表示一些指标很抽象,难以把握,他们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四是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也不具体。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提出要公开评教的结果,并最好可以告知改进措施,以便学生对教师改进情况进行监督,切实看到评教带来的利益。

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评教现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学生评教的需求,根据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与形成性评价理论,对学生评教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首先,加强宣传,克服学生参与评价的盲目感与恐惧感。将教学评价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之一,让学生明白评教的方法、时间与内容,并能清楚地认识到评教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关注教师教学。同时在评价开始之前,明确告知学生评价是完全匿名进行的,任课教师看不到学生的任何信息,并且评价的结果将会在短时间内尽快反馈给学生,以此来保证学生对评教享有完全的知情权,克服盲目感与恐惧感。

其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是主体”,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教师。学生评教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主要方式,本身就是为了改进教育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就本质来说,学生评教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 [3],重在过程与改进。在美国的一些高校学生评教过程中重视评价的形成,学生作出的评价只是一种参考,一种教师改进教学、促进课堂发展的手段。而我国高校更多注重评教的总结,将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对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专业的发展等很少关注。[4]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评价后几乎感受不到教师教学的任何改进。因此,在利用评价的总结提高师生的参与度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评价的形成,坚持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同时又不能因过多评价而增加师生的负担,可以在课程进行的中间和结束后分两次组织学生进行评教。课程中期评价重在及时地指出任课教师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促使教师做出改进,让学生获得更满意、更优质的教学;课程结束后的评价旨在鉴定教师教学的改进情况,评价结果将作为教师考核的指标之一。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关系,强调教育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天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教学评价中也应该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教师,由任课教师根据课时情况开通评教系统,并主动提醒学生在下一课时之前完成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意见,并结合自身的评价制定出改进措施。教学管理者对教学评价活动进行监督并提供技术支持。

再次,“以生为本,以学评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国际教育评价中心的研究表明,学生在评价“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等方面有较高的效度,但在评价诸如“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等内容时明显能力不足。所以在设计评教指标时也应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评价的重心由以前的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6]根据调查得出的学生最期望的评价内容分别是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设计评价指标应该以这四个方面为一级指标,再根据其内部要素分别设计二级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在语言的表述上也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的口吻,例如原来关于教学方法的评价指标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效果理想”,可以改为“教师在课堂上因材施教,能引发我的学习兴趣,让我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评价指标要从细微处折射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使得学生较容易做出准确判断,从而构建多样化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7]

最后,及时、具体地进行评价结果反馈。评教的目的应该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设性、引导性、帮的建议,而不是单纯的奖优罚劣。对确实优秀的教师需要表扬奖励,鼓励他再接再厉;对于那些评教结果一般或者较差的教师,应该组织专家、优秀教师和其一起共同分析问题所在,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8]另外,应该公开评教的结果。公开评价结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监督教师的改进情况,督促教师认真改进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评价结果,尤其是选修课程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下一级学生选课的参考标准,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9]学生能积极评教,教师也可以积极改进,形成良性互动。

[ 注 释 ]

[1] Oblitz,N.Are Student Ratings Unfair to Women?[J].News Letter of the Association for Women in Mathematics,1990,(20):17-19.

[2] 郑东辉,叶盛楠.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现状与需求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8-62.

[3] 毛建青,秦汉林.理性对待和使用“学生评教”的结果――基于国内外学者的文献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1(11):41-44.

[4] 王利.中美高校学生评教指标的比较研究[J].教育评论,2007(4):130.

[5] 崔颖,王力纲.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调整――基于大学教育理念的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2):90-93.

[6] 柳晓妮,张晓京,张丽嘉.学生评教的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7(3):13-15.

[7] 陈晓端.美国大学学生评价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1(2):30.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图书馆;需求;对策

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是高等学校信息资源中心,是知识信息整理、存储、加工与传播的中心和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中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开创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在了解大学生需求基础上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成为图书馆的重要课题。笔者对高校在校大学生图书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图书馆资源需求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从各院系中随机选取7个学院15个班4个年级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科学、系统、实用、可操作原则,从大学生对图书的偏好、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对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和自习室的服务管理的意见和看法,对图书馆的硬件设施、管理与服务、数据库的使用、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的内容。调查涉及本科 4 个年级的不同专业,随机共发放调查问卷312份,收回298份。回收率 95.5%,剔除信息不全或明显失真的无效问卷,有效问卷 273份,有效率 91.6%,其中男生98 人,占35.9%;女生175人,占64.1%① 。

二、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图书馆资源的需求

1、为就业而提高素质的需求。就业压力使学生产生了危机感, 他们既要学好专业课, 又希望通过课外充电全面快速提高自己,适应社会。半月谈、大学生就业、成才与就业、 中国大学生、 演讲与口才等期刊是学生抢阅的对象。有准备毕业后到中学任教的同学, 他们读一些像 《中学数学教学》等有关中学教学的期刊,为就业进行详尽细致准备。

2、考研或公务员的需求。随着我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硕士研究生录取率不断增长,学生考研的信心也不断增强。他们是阅览室的半月谈、时事政治手册、英语世界、大学英语等刊物稳定而连续的读者。

3、完成科目作业的需求。 学生为了搜集所学课程所需的参考资料及完成教师布置的论文作业,需要去查阅相应刊物。

4、组织各种校园活动的需求。院党委、 团委、 学生处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生活、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需要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有关资料。大学生们非常青睐人物、 科学与生活、 名人传记、曲艺等社科期刊。

5、调节身心的需求。 当大学生调整情绪,想放松一下,也可以在图书馆看一些如世界文化、 大众电影、环球知识窗、体育类等扩大视野、文化娱乐性的期刊,有利于学生在休闲的过程中提高文化素养。

(二)大学生对图书馆馆藏的使用情况分析

从2008年1月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所有阅览室及外借处,实行"全面开放"服务,取消以往"分时、分段、分场所对外开放"的传统服务模式。读者由总门禁统一进出,各阅览室直落式开放,总服务台校园卡集中办理借还书手续,真正实现"藏、借、阅、询、查、管"多元一体化服务。图书馆馆藏文献约为535.9万册(含纸质图书及电子电书),主要以财经、政法和管理类文献为主,覆盖人文、社科及部分工科专业。在订的中外文报刊达4325册。图书的品种和数量丰富齐全。在被调查的273名大学生中,一周一次及以上到图书馆的学生为 196人,约占调查总数的五分之四,说明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频率是比较高的。总体来看,到图书馆阅览、自习的学生较多,到图书馆主要为上自习的有90人,约占三分之一,阅览的有102人,约占三分之一强,借书的有69人,约占四分之一。

(三)大学生借阅文献类型分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大学生所借阅图书类型主要是专业书籍、外文和计算机类,分别到调查总量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学生主要是为完成作业、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或拓宽专业知识借阅专业书籍;主要是为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借阅外文和计算机书籍,该类书籍在临近考试前借阅量最大,而借阅其他类书籍则主要是为增长见识或休闲需要。

(四)大学生对图书馆服务满意度分析

通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对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服务态度、阅览室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图书馆的总体服务还是满意的,对图书馆开放时间、服务态度和报刊更新频率满意度较高。学生对图书馆新书上架速度表示不满意的较多,可能会导致学生借阅兴趣下降,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查显示学生对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很低,主要原因在于设备配置较差,网络速度太慢等。

(五)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分析

数字化电子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文献重要资源,电子资源具有信息新、更新快、检索方便、多用户共享等优点,受到学生的青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的被调查者中基本上都知道图书馆馆网页上提供的数据库资源,有一半的被调查者经常浏览图书馆网站,有接近一半的大学生经常访问并使用中外文电子文献资源,表明图书馆的网站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读者经常访问的中文电子文献资源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二者总和占访问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时,调查结果表明,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不经常访问图书馆网页。甚至有少数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电子文献资源。

三、满足大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的建议

(一)优化图书馆藏书。学校图书馆及时补充图书馆藏书,完善馆藏的学科结构,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一个丰富的文献资料来源库。

(二)加快书刊的更新速度。不少读者反映期刊的更新速度过慢,图书馆的很多专业类藏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图书馆应及时剔除陈旧图书,增添学生们需要的专业图书,更换时事类期刊。

(三)增强软硬件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等技术是图书馆信息服务技术的保障。图书馆应根据学生们的需要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如扩充自习室座位,增加插座个数、扩充无线网络容量、增加有线网络布线,满足同学充电、使用自带电脑的需求; 还应更新电子阅览室电脑软硬件。

(四)开展信息服务的导航

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的导航者,应主动关心大学生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信息通报、馆藏介绍、资源利用等专题讲座,提高大学生信息检索技能。很多新生在中学对图书馆有些感性认识,但可能从没进过,进入大学图书馆,面对众多藏书,既好奇又不知所措。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新生入馆教育,介绍图书馆的性质、用途、馆藏资源布局、借阅流程、数据库检索等,使新生尽快了解图书馆,进而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五)大学生应变被动为主动。大学生从小接受应试教育,习惯了教师填鸭式教学,养成了被动接受信息的学习习惯。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学习。在充分认识图书馆的重要性基础上,对图书馆规章制度、服务形式、资料检索途径、图书借阅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做到大致了解,了解我国主要分类法,学会文献检索。主动学习文献检索技能,让图书馆更好地为自己学习生活服务。

四、结语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资源信息中心,是人才培养、科研服务中心。学生对图书馆工作的满意度是检验工作的最佳指标之一,图书馆工作人员始终遵循"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 从每一件基本工作做起,通过勤奋的工作把美好的图书馆资源展示给学生,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做出贡献。

注释:

① 本研究相关数据来源于2012年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大学生服务最大化"活动整理数据。

参考文献:

[1]李东林.大学图书馆建设与利用[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76-77.

第4篇

一、 礼仪课程现状

1、学生自身兴趣不浓

礼仪课程在很多学校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的,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认为是选修课,不如专业课重要,只是上课应付,有的到课率非常低,玩手机,听歌,根本不抬头不听教师讲课。教师让练习的动作不感兴趣,也不配合。有的学生认为礼仪课内容简单,一看就会,没必要听。有的认为讲的内容离自己比较远,用不上。

2、教师教学模式陈旧

许多礼仪课程的开始,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满堂讲,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只关注自己一个人讲,不注重学生听的效果和互动,学生也就养成了习惯,你讲你的,我玩我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重理论轻实践

礼仪课程有别于其它课程,实践性比较强。许多教师上课时,注重讲解理论,对实践部分讲解、练习过少,学生没有参与其中,教学方法很单一,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希望礼仪课程能丰富多样化,多展示图片和视频。而有的礼仪课程教师没有使用多媒体,讲的枯燥,有的使用多媒体,做了课件,但是课件以文字居多,只是把书本上条条罗列到课件上。

4、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高校开设有礼仪课程,但是专业师资缺乏,很多礼仪课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课转过来,借着兴趣爱好,自学成才,知识不系统、不全面。学校也不重视礼仪师资的培养。

二、高职高专学生礼仪课程学习需求分析

通过近些年来的礼仪课教学和的对学生接触,了解到学生希望开设的礼仪课程里,能学到关于社交方面的礼仪、面试求职礼仪、商务交往礼仪这三大方面礼仪。而对专业所需岗位礼仪及国外和国内的传统礼仪兴趣不大,对礼仪理论和传统文化兴趣不浓。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急功近利思想,希望学了就能立刻用上,只学习和自己相关的,他们希望培养自己良好的交际能力,获得更多的朋友,有好的人缘,在交往中能语言得体、举止优雅。在礼仪教材的选择上,学生希望教材不太难也不太简单,知识点涉及面要广泛。因而礼仪课教材的选择上应选择难度适宜、知识面广泛的教材。在上课的方式上,学生希望课程多采取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多实践等方式。不喜欢只对着课本讲。因而,我们发现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下,大学生更青睐于形象、生动、直观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这些需求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礼仪课程内容。

三、高职高专学生礼仪课程改革建议

1、在学校各专业广泛开设礼仪课

鉴于目前大学生礼仪的缺失,传承中国优秀礼仪文化。学校可以在各个专业增设礼仪课程。根据学校各个专业特点不同,进行不同设置。可以将礼仪课分以下几类:(1)专业必修课。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航空服务、高铁运输、文秘等这些专业礼仪课设为专业必修课。(2)专业选修课。学电子商务、经济、营销等专业开设专业 选修课。(3)公共选修课。理科、工科等学生可以开设公共选修课。开设时间宜早不宜晚,在开学第一或第二学期开设比较好,让学生刚入学就接受礼仪教育,养成一个好的礼仪习惯。

2、校内编写礼仪教材

很多学校的礼仪教材是征订的,但很多教材大同小异,你抄我的我抄你的,不实用,不能结合学生实习需求编写。有的专业是选修课,没有教材。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校内礼仪课教师分工编写,在学生中开展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所在,确定编写大纲,统筹兼顾,系统全面的编写学生所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3、加强师资的培养

教师的缺乏将直接影响礼仪课的教学效果。很多学校的教师没有进行过专门礼仪研究和培训,礼仪课是兼带的课程。因而,学校要加强对礼仪课师资力量的培养,对从事礼仪课的老师进行筛选,选择水平高的送出去学习,或参加一些教学研讨会、交流会。教师自己也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礼仪知识,提高个人的素质,教师除了上课讲解,平时也应做好表率,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言行举止,创造好的礼仪环境氛围。

4、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

礼仪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多了解学生需求,结合学生需要,精心挑选上课的内容,认真备课,广泛收集礼仪相关资料,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上课,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除了采取讲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典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分析等多种方法。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找相关的礼仪视频进行观看。同时也可以采取现在流行的微课模式,将知识点细分,下达任务,做成 小视频等。

第5篇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理论 教材编写 教学途径 学习方法 习题编写 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84-02

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已有广泛地应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可在与多模态话语理论相关的研究中,研究者却忽视了一个这样的现实问题:多模态话语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对多模态话语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英语教学需求进行分析,既有利于大学英语老师理解相关的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内涵,又有利于大学英语老师根据多模态话语理论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对广大的学生而言,分析多模态话语理论下的学习需求,更有利于其自觉学学英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多模态话语理论下分析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应该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及其教学活动的组成,从以下几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即多模态话语理论视域下的教材编写、多模态话语理论下的教学途径、多模态话语理论视域下的学习方法、多模态话语理论视域下的习题编写、多模态话语理论视域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问题。下边结合自己的思考,参考他人的论述,对相关问题阐释如下:

一、多模态话语理论视域下的教材编写

既然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广泛地应用,那么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就应该参考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内容。虽然多模态话语理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应用于全国统编英语教材的编写,但利用多模态话语理论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却不失为一项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对于校本教材而言,根据本校的实际,参考所能够运用各种多模态话语媒介编写校本教材应该是切实可行的一条教材改革之路。

例如,组织大学英语教师,选择那些大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通过视频的形式组编成大学英语教学的电子教材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英语教学需要有真实的教学语境,如果能够利用学校的电子设备,把教学的内容,校本教材中选择的内容以电子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校本教材的编写时间得到极大的缩减。而教材编写时间的缩减,又在一定程度上为校本教材的更新提供了基础。所以在多模态话语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应该首先研究如何编写教材的问题。因为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媒介,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

二、多模态话语理论下的教学途径创建

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课堂教学并不是他们唯一的学习途径,但课堂教学却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多模态话语理论下探讨学生学习英语途径的问题,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但又不能忽略学生学习英语的其它途径。

首先,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英语老师可以通过多模态话语的运用为学生设置一个学习的情境。例如,通过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音频资料纠正学生的读音,通过动画的播放教给学生语法,利用PPT来总结教学的内容。

其次,在课堂教学之外,英语老师也可以通过多模态话语为学生创建更多学习的途径。例如,利用学校的网站,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在这些资料中,既有像网易公开课那样的讲课视频资料,又可以有像电子教案那样的文档和习题设计。另外,大学的英语老师还可以根据多模态话语理论的指导,为学生设计单词背诵软件,以动画游戏的方式使学生记忆单词。大学英语教师还可以与其它现代传媒合作,像网易公开课一样为学生提供全部英语课程学习的视频。仅就网易公开课而言,它不仅是在校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之一,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学习英语的途径之一。因为网易公开课不仅在网络上传播,而且在现代的智能电视上也能够收看。虽然在此讨论的是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途径,但对这些内容的叙述,无疑也会为英语教师为研究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提供一定的参考。尤其是现代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网络的升级加速改造的环境下,根据多模态话语理论探讨拓展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途径问题应该是最为正确的选择。如何把大学英语教学的资料移植到学生的手机里,不仅能够拓展英语学习的途径,而且还能在时间上化零为整,为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学英语提供了可能。

三、多模态话语理论视域下的学习方法

多模态话语理论视域下的教材编写,多模态话语理论视域下大学英语学习途径的拓展势必引起研究者对多模态话语理论视域下的学习方法的分析。如何在多模态话语理论影响下的教学环境里学学英语不仅是英语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大学生自己为适应教学改革而思考的问题。学习是一项主动性与被动性相结合的活动。但如果学生能够主动适应教学形势的变化无疑对其提高自己学习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多模态话语理论影响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多模态的学习方法。因此:大学英语课堂要进行多模态教学,提供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习和体验多模态交际模式,要培养大学生阅读各种媒体和模态提供的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在多模态环境下理解各种经历,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而且能在多模态环境下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以帮助学生能在不久的将来适应急剧的社会变化,迎接经济全球化、语言文化多元化和交际技术多样化的挑战[1]。

四、多模态话语理论视域下的习题编写

多模态话语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需要体现多模态话语特点的习题设计来巩固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习题设计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那种单一的文档形式的习题设计。这方面成功的经验有以下这些:利用动画的形式设计单词巩固性习题;利用教学动画来进行学生的口语训练,如把电影《冰河世纪》这样的动画片引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再如把现在正在召开的两会记者招待会的视频资料引入教学实践,通过具体个案分析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此外,还可以设计这样的习题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即把学生的共性错误,在课堂以PPT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通过学生间相互指正,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再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从教师明确指导、学生实践练习并充分利用书面语篇外的多模态资源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2]。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又必须有相应的习题训练作为保障。

五、多模态话语理论视域下的教学评估体系建设

多模态话语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多模态话语理论指导的教学评估来保证。对于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估己经不能只从单一的语言文字方面来考虑,还要考虑到图像、视频、音频。PPT和网络等多种符号元素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如何建立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多模态话语评估体系也是当代大学英语教学最为切实的需求之一。特别是多模态话语理论视域下的评估标准、大学英语的评估内容等问题都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活动。分析多模态话语理论视域中的大学英语教学需求,既能够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发展,又能丰富多模态话语理论的研究内容。因此,每一个大学英语老师对此都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张莉.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01):53.

第6篇

关键词: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研究生

一、引言

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是英语教育(ELT: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领域较新的一个教学和研究概念,其研究对象是学习者的学术交际能力。学术英语课程是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主要是帮助学习者提高专业课程学习需要的语言综合能力,包括学术写作、学术讨论、文献查阅、论文宣读和陈述等各学科和专业通用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根据Dudley-Evans & St. John[1]和Hutchinson & Waters[2]的分类,学术英语可分为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和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其中EGAP包括学术论文写作和国际会议交流所涉及的学术语篇、研究论文体裁、学术规范、论文宣读和陈述等各个学科和专业通用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并广泛应用于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目前,国内外EAP理论研究涉及语篇[3] [4] [5] [6] [7] [8],语类[9] [10] [11],语言特征和修辞策略[12] [13] [14] [15],以及语料库[16] [17] [18] [19]等。

EAP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现在成立了拥有众多大学成员的协会BALEAP(British Association of Lecturers i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创办了学术期刊JEAP(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美国现有数百所大学开设EAP学位课程,并有主要刊登EAP科研论文的学术期刊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在许多非英语国家和地区,如罗马尼亚的大学根据所设专业有选择性地开设EAP,新加坡的大学中EAP也是高校英语教学的绝对重点[20]。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英语教学与专业挂钩,也开设学术英语[21]。香港大学等六所大学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主要也是学术英语[22] [23]。

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从事专门研究的高层次、高素质科研人才,能够撰写和发表符合国际标准的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24]规定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宗旨是“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作为各学科专业高端人才后备力量的博士研究生,更是需要检索大量相关专业英语文献来获取本专业最前沿的信息,撰写英语论文,用英语和专业人士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另一方面,各学科的英语语言都具有独特的词汇、句法、修辞和语篇特征,而这些知识是传统通用英语(GE: General English 或 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课程中所学习的语言共核部分没有覆盖的,有必要进行专门和系统的学习,否则就会出现英语水平再高也无法进行专业交流的窘境。因此,国内高校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25] [26] [27]都开设了针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英语课程,旨在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增强科学精神和学术素养,提高国际学术交流水平。目前国际学术领域各学科的主要著作、期刊论文、研究成果等都以英语为媒介公开发表,但中国学者在学术英语交际能力方面还存在欠缺[28]。因此,研究生的学术英语需求分析刻不容缓,它对于我国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建设和研究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问卷调查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某重点大学2011年级博士研究生进行了学术英语需求分析。问卷调查随堂定时进行,由学生自主完成,任课英语教师当场回收有效问卷250份。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个人信息、英语水平、学术英语需求以及建议或意见四大类总共16项,其中8项是单项选择题,7项是多项选择题,最后一项是开放式建议或意见项。根据Long[29]的学习需求分析,课程设置必须与学习需求密切相关,否则,课程内容要么太深,要么太浅,都背离了学习者的真实需求。因此,本问卷调查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博士研究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需求,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提供依据。

(1)专业、年龄、英语学习时间

参加问卷调查的对象是250名某重点大学一年级博士研究生,母语均为汉语,且都选修学位基础课程:博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英语)。其中绝大部分学生(78%)来自文科和理科专业,人数分别达到97名和101名,分别占全部250名受试者的39%和40%。此外,计算机工程专业占8%,经济和管理专业占6%,其他专业如医学、法律、新闻等占总数的7%。

本次问卷调查的250名受试者的年龄分布情况如下:其中一半以上的受试者年龄在25~30岁之间,共141名,占总人数的56%。25岁以下共46人,占18%。31~35岁共39人,占16%。36~40岁计21人,占8%。40岁以上仅3人,约占1%。从上可以看出,超过2/3(72%)的受试者年龄在25~35岁之间。

250名受试者中绝大多数(83%)学习英语的时间长度超过了10年。其中148名受试者学习英语的时间在10-15年之间,占总人数的59%。有42名受试者学习英语的时间在15~20年之间,占总人数的17%。英语学习时间超过了20年的受试者有18人,占总人数的18%。英语学习时间在10年以下的受试者有42人,占总人数的17%。

综合受试者的专业分布、年龄分布、和英语学习时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50名博士研究生中大部分(79%)来自文科和理科专业,超过2/3(72%)的受试者年龄在25~35岁之间,绝大多数(83%)学习英语的时间超过10年。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博士研究生的总体情况,其中的一些数据有助于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英语需求分析。如占受试者比例最高的(40%)的理科专业一般都规定其博士研究生必须在SCI、EI 、ISTP等国际检索刊物上发表英文学术论文作为毕业要求。此外,超过2/3(72%)的博士研究生年龄在25~35岁之间,且83%拥有10年以上的英语学习经历,针对这些成年英语学习者的特殊学习需求合理设置学术英语系列课程已经刻不容缓。

(2)英语水平、学术英语水平和学术英语课程评价

前文指出83%的受试者拥有10年以上的英语学习经历,然而超过半数的受试者对自己的英语水平(146人,占58%)和学术英语水平(132人,约占53%)普遍缺乏信心(见图1)。其中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表示非常不满意的分别有31名 (12%)和20名 (8%);仅4人(约2%)和9人(约4%)表示满意。在所有这些250名受试者中,没有人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学术英语水平表示非常满意。在进一步说明时,绝大部分(199,占80%)的受试者对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普遍表示满意,而对于听、说、写、译等能力普遍表示没有把握,其中对于英语听说(153,63%)和写作(131,52%)能力尤其不满意。在解释其中的原因时,有125位受试者(50%)认为自己英语水平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是重视程度低。如此低的自我评价满意度说明受试者对自己长期学习的英语缺乏应有的信心,同时表明博士研究生普遍存在学术英语的学习需求。

在250名受试者中,赞成和非常赞成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人数分别是96人(约38%)和67人(约27%),约占所有受试者人数的2/3(65%),而不赞成和非常不赞成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受试者只有27人(11%)和6人(约2%),仅占所有受试者的13%。数据说明超过一半的受试者不满意自己的英语水平(70%)和学术英语水平(61%),2/3的受试者(65%)要求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提高学术英语水平。

(3)英语学习动机和学术英语需求

有172人次(69%)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术研究和交流,有136人次 (54%)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撰写学术论文,有111人次(44%)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学分,57人次(约23%)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英语文化,46人次(约18%)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职业发展。

196人次(约78%)选择学术作为学术英语学习的主要动机,142人次选择学术会议交流(57%),126人次(50%)选择学术英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策略,74人次(30%)选择学术规范。

最受欢迎的学术英语课程依次为:学术英语写作(169人次,占68%),学术英语听说(145人次,占58%),学术英语阅读(94人次,占38%),学术英语翻译(92人次,约占37%)。

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受试者从未接受过学术英语方面的指导且普遍存在学术英语需求,急需对在读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进行系统的学术英语写作指导和培训,以便提高学术英语应用能力,为学术研究、论文撰写和发表、参与国际性学术会议交流做好准备。

(4)英语学习建议或意见

在建议或意见栏,超过一半的受试者(134人,占54%)提供了各种反馈信息,包括评价、建议、意见等。其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学术、应用、和专业三大类别:

学术性:教育机构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仍然按照传统的通用英语(GE或EGP)课程组织教学会造成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应该脱离以应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需要针对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设置学术英语(EAP)课程,内容涉及英语学术论文格式和规范,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和针对性。

应用型: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需要注重学术英语写作策略和学术会议的基本程序,提供学术论文阅读、学术英语翻译,以及学术英语交流(如学术英语报告、论文宣读或答辩等)模拟学术环境的训练,加强英语表达和互动交流的机会,调动研究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专业化: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设置需要注重学生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差异,开设针对不同学习需求的专业性课程。例如,按照学科专业,最好细分到二级学科以下分班开设学术英语课程,做到英语教学和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三、讨论和结论

问卷调查分析表明,研究生在学术英语交际能力方面存在欠缺。近2/3的受试者普遍存在学术英语的学习需求,支持通过开设具有学术性、应用型和专业化的英语课程,提高学术英语交际能力,为进行专业学习与研究、论文撰写和发表、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做好准备。

(1)问卷调查要求按照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加强学术英语课程建设,且学术英语课程设置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应用型:课程设置必须区别于通用英语(GE或EGP),且必须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②专业化: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科专业的学习和研究相关联。③学术性:课程重点是学术写作和交流,即学术论文语篇、文体及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也就是说,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建设应该遵循学术性、应用型和专业化的原则,针对成年学习者的特殊学习需求进行学术英语教学大纲、课程和教材、教学法、测试和评估等设计工作,以适应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个性化的英语学习需求。

另一方面,2012年全国共有70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硕士研究生,这其中又有300多家同时招收博士研究生。本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结论并非完全适合全国各类研究生培养机构(包括985高校,211大学,以及其他高等学校),妥善的做法是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互相参照和借鉴国内外学术英语的研究成果,结合具体研究生培养实际,充分发挥课程设置自,进行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多样化设置研究生学术英语系列课程。同时,在常规的学术英语课程框架指导下,既要掌握常规模式,又要把握其形式变化,创造性地灵活应用于不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为提高研究生学术修养和创新能力创造一个适宜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2)普遍存在的研究生学术英语学习需求表明,“英语越来越多地作为传播学术知识的主要语言,它改变了无数学生的学习经历,因为他们现在必须熟练掌握英语学术话语环境的常规做法,以便了解他们所在的学科并自如地在其中遨游” [30]。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英语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排名和学术研究机构科研实力的关键参数,也是评价研究生学术水平和能否顺利毕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的学术英语课程建设是要帮助广大研究生掌握英文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对学术论文的规范性要求和投稿标准,提供国际学术界的常见论文写作格式及典型范例。因此,本问卷调查建议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设置要结合国内外学术英语的研究成果,针对学术英语论文的撰写步骤(包括选题、查阅资料、提出论题、组织提纲、撰写与修改初稿、定稿等)和组成部分(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文献综述、结构模式(如IMRD结构等)、方法、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进行系统讲授,为参与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做好准备(见图2)。

(3)基于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的学术英语课程建设对于英语教师个人素质和教学科研队伍建设提出了新挑战,也提供了新机遇。挑战在于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和课程建设要求教师具有更加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更加丰富的学术研究经历,不断转变英语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英语教学能力和学术科研素质,以学术性和专业化的授课方式投入到研究生学术英语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之中,努力构建培养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和创新人才素质的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体系。

与挑战并存的机遇是,基于研究生学习需求的学术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将极大地拓宽英语教学的职业发展空间与学术研究领域,有利于把英语教师从传统通用英语(GE或EGP)的重复性教学劳动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学术英语课程和教学相关的科研创新工作中去。例如:对国内外学术英语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梳理,包括学术英语专业期刊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发表的学术英语研究成果,英国BALEAP协会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统计分析,美国Purdue University和Cornell University等大学开设的English 421等相关课程,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地区和大陆各大学开设的学术英语课程分析,以及Coxhead通用学术英语常用词词表、Swales体裁分析、Benesche批判性学术英语、Michigan学术口语语料库、Nesi英国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BALEAP和Council of Europe等机构的学术英语规范等科研学术成果和资源。这样,学术英语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与教学业务水平必将得到提升,学术创新空间和教学科研平台(包括学术英语论文、专著、课程、教材、项目、奖项等成果)必将得到拓展。总之,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既有利于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改革和完善,也有利于英语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创新和超越,更有利于打造一支符合研究生培养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

四、结束语

学术英语是英语教育领域较新的一个教学和研究概念,与之相关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在国内外大学里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表明,研究生普遍缺乏并且非常需要学术英语的系统学习,以便从通用英语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过渡到以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为目的的学术英语系统训练,为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供扎实的学术英语语言技能和英语学术规范基础(如学术论文写作技巧和学术会议策略等),使研究生的学术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因此,国内各高校在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急需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培养,基于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的课程建设必将为培养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高层次人才做出贡献。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在经历从统一性和规范性逐步走向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与国外大学学术英语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比,学术英语在国内大多数高校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也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32]。基于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本文建议针对研究生在学术英语技能方面的不足和需求设置学术性、应用型、专业化的学术英语系列课程。同时,研究生学术英语系列课程设置要立足于不同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实际需要,在加强理论研究和不断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体系,使得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既要符合国家统一规定的原则性要求,又要充分体现全国各地研究生培养实际和学校特色,为英语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创造新的发展方向,也为中国大学,特别是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拓展新的学术科研领域。

参考文献:

[1] Dudley-Evans T & St John M.J. Developments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Hutchinson, Tom and Ala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02.

[3] Selinker, L, Todd-Trimble L. Rhetorical Function-Shifts in EST Discourse [J], TESOL Quarterly, 1978(12).

[4] Biber, D. Variation across Speech and Writ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5] Swales, J. M. and Christine B. Feak. 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 [M].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4.

[6] Rowley-Jolivet, E. and Carter-Thomas S. Genre Awareness and Rhetorical Appropriacy: Manipulation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 by NS and NNS Scientist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etting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5(1).

[7] 杨信彰. 英语学术语篇中的评论附加语[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

[8] 吕长竑, 黎斌, 胡霞. 中西学者生命和材料科学英文学术语篇间接表达方式的对比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5).

[9] Swales, J. Research Genres: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10] Hyland, K. Matadiscours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11] 叶云屏. 将科技语类引入研究生英语教学[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3).

[12] Cortes, V. Lexical Bundles in Published and Student Disciplinary Writing: Examples from History and Biology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4(4).

[13] Becky, S. and Kwan C., The Schematic Structure of Literature Reviews in Doctoral Theses of Applied Linguistic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6(1).

[14] Koutsantoni, D. Rhetorical Strategies in Engineering Research Articles and Research Theses: Advanced Academic Literacy and Relations of Power [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6(1).

[15] 陈新仁, 任育新. 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重述标记语使用考察[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

[16] Conrad, S. Investigating Academic Texts with Corpus-based Techniques: An Example from Biology [J].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1996(3).

[17] Coxhead, A. J. The Academic Word List Ten Years On; Research and Teaching Implications [J], TESOL Quarterly, 2010(45).

[18] Hyland, K. As Can Be Seen: Lexical Bundles and Disciplinary Variation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8(1).

[19] 徐昉. 中国学生英语学术写作中身份语块的语料库研究[J]. 外语研究,2011(3).

[20] 罗娜. EAP,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领域[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

[21] 张济华, 高钦, 王蓓蕾. 语料库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词汇教学探讨[J]. 外语界, 2009(3).

[22] Jordan, R. R. The Growth of EAP in Britain [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2(1).

[23] 蔡基刚, 廖雷朝. 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 外语教学,2010(6).

[24]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OL]. 1992. http:///news.asp?id =24.2012 -2-12.

[25] 张晓君, 夏历. 博士学术英语写作:写作任务真实性与学习动机[J].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8(2).

[26] 张为民, 张文霞, 刘梅华. 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 外语研究,2011(5).

[27] 周红红, 绳丽惠, 郭海云.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课程设计[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2).

[28] 曾建彬, 廖文武. 研究生英语指定选修课程的探索——以“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方案”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10).

[29]Long, Michael H. 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1.

[30] Hyland, K. & Liz Hamp-Lyons. EAP: Issues and Directions [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 2002(1).

[31] 熊丽君, 殷猛. 论非英语专业学术英语写作课堂的构建——基于中美学术英语写作的研究[J]. 外语教学,2009(2).

第7篇

〔关键词〕阅读需求;主分量;并集(合集);馆藏结构;模型

就我国目前获取信息资源的方法而论,虽然网络信息资源日渐丰富,但纸质图书仍然是在校大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素质、培养治学方法的主要基础信息资源之一。大学生的专业阅读兴趣,可以反映出专业特点、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和服务水平[1-4]、专业教育的情况。可为学校领导、有关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部门、图书馆领导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大学生的专业阅读兴趣也可作为评价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学生的治学素质的重要信息。

本文从学生的图书借阅数据(并假定他们都阅读过所借的图书)中挖掘出学生阅读需求的主分量,比较包括重点学科所在的电气学院及其他学院的本科生阅读需求的特点和差异,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1 数据来源

使用上海电机学院图书馆装备的广州图创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输出2011年的流通清单,一共是11万多条借阅记录,取出本科生8万多条借阅记录作为本次文献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比较研究的原始数据,如表2。

在Interlib记录中,共涉及我校8个二级学院,其中6个学院有本科生记录,见表1。电气学院为重点学科所在学院。2011年记录在校

2.2 借阅数据主分量

据表2所列,图书借阅数据排序的前五位分别为:(1)H类语言、文字(第8位)占借阅总数的26.4071%;(2)T类工业技术(第18位)占借阅总数的22.5683%;(3)I类文学(第9位)占借阅总数的14.7755%;(4)O类数理科学和化学(第13位)占借阅总数的12.0223%;(5)F类经济(第6位)占借阅总数的6.2857%。借阅主分量之和为82.0588%,共72 037册。全校学生借阅数据的主分量反映了学生的统计上的主要阅读兴趣。由于不同学院的专业不同,借阅主分量也可能不同。又由于各学院的学生数不同,学生数多的学院的借阅主分量的权重会更大一些。因此为避免这种弊端,我们将报告以生均值数据为基础的统计结果。

图2 馆藏数据主分量和借阅数据主分量的交集

2.3 馆藏数据与借阅数据的相关分析

3 不同二级学院学生生均阅读需求分析

由于专业的不同,各二级学院的学生的阅读需求是不同的,这与各二级学院的专业特色有关。由于各专业学院的招生规模不同,所以这里采用生均值分析法,体现不同专业学生间的平等,见表3。将只含阅读主分量(排序前5位)的图书类保留下来的结果如表4。

3.1 生均阅读需求的相关分析

以重点学科所在学院的电气学院为参照,与其余学院(包括全校总体计算和各学院的平均值)的生均借阅数和排序两参数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的R行(倒数第2行)。相关系数排序见表3的“序”行(倒数第1行)。其中生均借阅数的相关系数排序用阿拉伯数字,借阅数排序间的相关系数排序用罗马数字。电气学院的生均借阅数与其他学院(包括全校总体计算和各学院的平均值)生均借阅数的相关系数排序的次序为:(1)机械学院;(2)电子信息学院;(3)全校总体计算;(4)各学院的均值;(5)汽车学院;(6)商学院;(7)外国语学院。电气学院的生均借阅数排序与其他学院(包括全校总体计算和各学院的平均值)的生均借阅数排序的相关系数排序次序为:(Ⅰ)电子信息学院;(Ⅱ)机械学院;(Ⅲ)全校总体计算;(Ⅳ)各学院的均值;(Ⅴ)商学院;(Ⅵ)外国语学院;(Ⅶ)汽车学院。

表3 按学院的生均阅读需求分析

从考虑投入更倾斜于重点学科所在的电气学院而论,则以全校总体计算值分配投入(分配采购资金)为宜,因为不管是生均借阅数还是生均借阅数排序,全校总体计算数据都比各学院的平均数据有更高的相关性,见表3的R行。各学院的(生均借阅数的)均值数据则是更均等的数据(表3)。全校总体计算的数据和馆藏数据列于表2。由表2可知:

①各类图书的馆藏数据与借阅数据的百分比是不同的,差异(D)为21.5610%。

②各类图书的馆藏数据与借阅数据的百分比间的相关性是较差的,相关系数为0.4510。

③良好的馆藏分布,其各类馆藏图书的百分比应与借阅数据的百分比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很小的差异。按“由使用(借阅)确定投入”的原则,应按借阅数据的百分比(表2)确定投入分配。

④为加速馆藏数据适应于借阅数据,对于馆藏百分比大于借阅百分比很多的图书类,如T类工业技术,F类经济,D类政治法律等,应淘汰过时的和借阅量很少的“种”。

3.2 生均阅读需求的主分量分析

将各学院的生均借阅数进行排序,取排序的前5位为阅读需求主分量。将各学院的生均借阅数据的书分量对应的图书类收集在一起,获得表4,其中黑体为主分量。

表4 各学院生均阅读兴趣的主分量的合集

3.2.1 各二级学院学生阅读主分量

(1)电气学院学生阅读主分量

电气学院是重点学科虽在学院。学生借阅数排序的前5位称为阅读主分量。由表2可知:电气学院学生借阅数排序的前5位是阅读主分量为:①T类工业技术;②H类语言、文字;③O类数理科学和化学;④I类文学;⑤B类哲学和宗教。见表3、表4(下同)。

(2)电子信息学院学生阅读主分量

电子信息学院学生阅读主分量与电气学院学生阅读主分量完全相同。

(3)机械学院学生阅读主分量

机械学院学生借阅数排序的前5位称为阅读主分量。由表2可知:机械学院学生借阅数排序的前5位为:①T类工业技术;②H类语言、文字;③O类数理科学和化学;④I类文学;⑤K类历史和地理。

(4)汽车学院学生阅读主分量

汽车学院学生借阅数排序的前5位称为阅读主分量。由表2可知:汽车学院学生借阅数排序的前5位为:①H类语言、文字;②T类工业技术;③I类文学;④O类数理科学和化学;⑤U类交通运输。

(5)商学院学生阅读主分量

商学院学生借阅数排序的前5位称为阅读主分量。由表2可知:商学院学生借阅数排序的前5位为:①H类语言、文字;②I类文学;③F类经济;④O类数理科学和化学;⑤K类历史和地理。

(6)外语学院学生阅读主分量

外语学院学生借阅数排序的前5位称为阅读主分量。由表2可知:外语学院学生借阅数排序的前5位为:①H类语言、文字;②I类文学;③K类历史和地理;④B类哲学和宗教;⑤F类经济。

3.2.2 生均阅读需求的主分量的相关分析

以重点学科所在学院的电气学院的生均阅读需求(借阅数)主分量(表4)及其排序为参照,与其余学院的对应量的相关分析的数据列于表4的R行(倒数第2行)。可以看出,对生均借阅数来说,与电气学院最大相关的是机械学院(0.9868),最小相关的是商学院(0.1478)。对于主分量排序而言,与电气学院最大相关的是机械学院(0.9824),最小相关的是汽车学院(0.4228)。

3.2.3 生均阅读需求的主分量的距离分析

以重点学科所在学院的电气学院的生均阅读需求(借阅数)主分量(表4)及其排序为参照,与其余学院的对应量的距离分析的数据列于表4的D行(倒数第1行)。可以看出,对生均借阅数来说,与电气学院有最小距离的是机械学院(D=0.5682),最大距离的是外国语学院(D=7.6719)。对于主分量排序而言,与电气学院最小距离的是机械学院(D=1.7320),最大距离的是汽车学院(D=11.6619)。

3.3 生均阅读需求的主分量分析的结合论分析

3.3.1 所有学院的生均阅读需求的主分量的合集

4 结 论

4.1 生均阅读需求的主分量分析可以反映学校的专业特征 生均阅读需求的主分量分析可以反映学校的主要专业特征。如T类工业技术是6个二级学院中的4个学院的生均阅读需求的主分量(见表4与图4),说明学校是以工为主的,兼顾其他学科的学校。

4.2 各学院的生均阅读需求的主分量分析可以反映各二级学院的专业特征 各学院的生均阅读需求的主分量分析可以反映各二级学院的专业特征,如外国语学院的主分量全部为文科类图书。商学院的学生的生均阅读需求的主分量含F类经济。汽车学院的学生的生均阅读需求的主分量含U类交通运输。

4.3 生均阅读需求的主分量分析可以提取投入分配的参考信息 生均阅读需求的主分量分析可以提取投入分配的参考信息。按“借阅确定投入”的原则,投入分配可选全校总体计算的生均借书数分布(见表3),或各学院平均的生均借书数分布(见表3)。后者能照顾学生人数少的专业,因为该数据是各二级学院的生均借阅量的均值。但因为电气学院是重点学科所在学院,考虑适当的重点学科倾斜,可以选择二者中与电气学院的数据有更高相关性的。由表3的数据可知,全校总体计算的数据与电气学院的数据有更高的相关性(全校总体生均借书数与电气学院生均借书数的相关系数为:0.9214,而各学院的生均借书数的均值与电气学院生均借书数的相关系数为0.8798;全校总体生均借书数的排序与电气学院生均借书数的排序的相关系数:0.9760,而各学院的生均借书数的均值的排序与电气学院生均借书数的排序的相关系数为0.9563),因而应采用全校总体生均借书数的分布。

借阅分布决定投入分配的具体计算很简单。说明如下。①计算全校总体生均借书数的和(见表3行);②归一化全校总体生均借书数分布,如表5倒数第2列。这个分布即为投入分布;③假定当年计划总投入为X,则每类图书的实际投入资金(分配)F(i)为:

参考文献

[1]蓉,张义军,刘泉凤,等.基于流通数据分析的大学生纸质图书利用探析[J].情报探索,2013,(1):108-111.

[2]陈麓,谢丹玫,金蕾,等.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与订购数据的相关性及订购预测[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9):41-46.

[3]翁淳光,谢丹玫,肖廷超.重点学科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26-1027,1041.

[4]陈麓,谢丹玫,金蕾,等.高校图书馆流通需求与馆藏资源配置的差异分析——以重庆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2011,10(8):1011-1013.

第8篇

关键词: 需求分析 大学英语 教学启示

一、引言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及大学新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教育目标。为实现此目标,继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学生始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和改革过程中,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校本特点和培养目标,才能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为此,本文从学生视角出发,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大学英语教学及其改革提供思路。

二、理论依据

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等同于医生对病人开处方前的诊断(Long 2005)。它使得语言课程与不同国家、不同水平及不同目标群体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成为可能,是外语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基础步骤,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陈冰冰,2009)。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外语教学研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最初被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领域,后来随着教学关注点向学习需求转移,逐渐被应用到普通英语教学领域。至今,国内外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中Hutchinson和 Water的需求分析模型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包括必学知识、想学知识和欠缺知识,学习需求包括学习条件、学习者知识、技能、策略和学习者动机等。本文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分析。

三、调查研究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西北大学2014级(152人)和2015级(148人)共300名来自8个不同专业的非英语本科生,其中157人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43人未通过或尚未参加四级考试。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专业、年级及四级考试情况;第二部分为英语学习水平评估,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第三部分为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包括学习兴趣、动机、期望、目标等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回答问题。访谈内容包括英语学习最终目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英语教学与课程设置的评价和建议等方面。

3.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300张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为96.2%。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对50位学生进行访谈。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学生学习需求的基本情况。

首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标需求。

在目标需求方面,有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英语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并表示希望自己在英语学习上能有所进展或突破。调查发现,66%的学生对自己目前的总体英语水平评价为中等或一般,6%的学生认为良好,34%的学生认为较差,无人选择优秀。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评价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听说能力欠缺,是他们最薄弱的环节,也是他们最迫切希望提高的两个方面。此外,虽然有60%的学生估计自己的词汇量在4000左右,但是仍有50%左右的学生认为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难点和重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被动词汇,不能做到灵活运用。针对教学和课程设置,80%的学生认为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材范围过窄,课程设置有待细化。在问卷和访谈中,90%的学生表示出对开设语言文化类课程的兴趣,他们希望通过课程学习能够了解更多有关西方社会的文化渊源、风土人情、社交礼仪、思维方式及处世之道。他们认为此类课程趣味性强,内容丰富,不仅有助于语言学习,还能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同时,有85%的学生选择语言技能类课程,尤其听说技能训练和词汇是学生关注的重点。有64%的学生选择Z言应用类课程,学生迫于各种考试的压力,希望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提高考试能力,尤其是应对一些国内外的大型英语考试。有70%的学生选择专业英语类课程,他们希望将英语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为未来就业和满足社会需求做准备。由此可见,学生在英语学习目标需求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和差异。

其次,英语学习的兴趣、目的和动机。

在英语学习兴趣方面,有46%的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非常或比较感兴趣,38%的学生表示有点感兴趣,16%的学生选择不感兴趣。通过访谈发现,学生感与不感兴趣的原因各有不同。有对英语语言本身感兴趣的,这类学生一般语言基础较好,而不感兴趣的语言功底普遍不好,有的学生则是因为受到教师的鼓励等。尽管如此,仅有8%的学生选择学习兴趣为其主要的英语学习动机。有42%的学生选择了专业发展和求职需要,为了提高自身在未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力,60%的学生选择考试需要。由此可见,工具型动机仍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另外,还有16%的学生选择了出国需要,包括出国深造、出国旅游等。

最后,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评价和期望

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开设了视听说课程和翻译、写作技能课,82%的学生表示对课程教学比较满意,18%表示不满意。然而,84%的学生认为课程难度中等或一般,62%的学生认为学完大学英语课程后收获甚微,甚至有14%的学生选择如释重负。他们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课程设置单一,只有技能类课程,无法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此外,教学设施亟待完善,教材有待拓展等也是学生关注的重点。

四、教学启示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为了真正强化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从学生需求出发,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首先,调整教学思路,优化课程结构。

为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能仅限于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而应将重点放在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方面。为此,应当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建立完整的教W体系,做好长远规划。在课程设置方面,打破单一的课程设置局面,拓展思路,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针对不同年级,在不同时段开设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如文化类、测试类、专业类等课程。

其次,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调查和访谈中,很多学生提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过多的知识讲授忽视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学生交际、专业等方面的需求。因此,教学模式应由“传授知识”型转变为“能力培养”型,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着眼点,因材施教,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和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提高教师素质,拓宽教材范围。

虽然在调查和访谈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普遍较高,只有2%的学生认为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但大多数教师都是英语语言文学出身,面对不同需求的学生,教师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开阔眼界,积极创新,以便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此外,使用的教材范围过窄也是学生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可以通过自编或利用网络制作电子教材等多样的方式丰富教材的选择。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满足英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社会需求、专业需求是实现外语教育目标的重要一环。只有明确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制订出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案,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Long, M.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M].Cam-bridge:CUP,2005.

[2]陈冰冰,王欢.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

[3]倪传斌,刘治.外语需求的特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21-24.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第9篇

关键词:市场需求;大学生;就业;策略

改革开放之后,“一职难求”的现象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普遍,就业难成为高校学生和家长最头痛的问题。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发现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和就业能力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市场的需求。与市场需求的不适应,造成了现代高校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特别注重人才的竞争。但是在现代社会,很多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就业难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与此同时,市场中很多企业也存在很多怨言,例如刚毕业的应届生高分低能、动手实践能力差、对自己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其中还有一些企业出现了招聘困难的现象。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主体,是整个经济社会市场的主体。大学生能否具备较好的就业能力和正确的择业观,去努力适应市场的真正需求,为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甚至决定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现状。所以当代大学生就业跟市场需求是紧密相连的,二者配合得好,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合作得不好,就会给大学生和企业带来困难。所以,如何从市场的需求出发,来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十分重要。大学生只有对社会大环境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够正确地给自己定位,进而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二、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

1.大学生自身应提高就业能力以满足对市场的需求

哲学告诉我们,内因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当代大学生要想提高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满足市场的需求,就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第一,注重培养思想品质。思想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要想学会做人,好的思想品质十分重要。当代大学生要注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在以后漫长的工作道路上,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第二,当代大学生要注重诚信,诚信是全世界最好用的通行证。如果诚信待人待事,爱岗敬业,面对功利浮躁的社会能踏实行事,必定能够得到企业的信任,得到客户的信任,得到同事的信任,得到竞争者的钦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走得更长远。第三,要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从学校一路走来,没有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所以当代大学生要迈出大学的校门,多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第四,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当代大学生高效率、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有效地把信息成功传递出去,不仅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完美表达出来,还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

2.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高校来讲,不能仅仅把传授课本理论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各个高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当今社会发生的巨大改变;当代大学生也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天之骄子,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教师还应全面看待学生的发展。大学生只有认清了自己的定位,认清了当代社会的大环境,才能够思考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进而去思考市场的真正需求。学生只有摆正了自己的职业定位,才能够积极努力地了解市场需求,进而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除对当代高校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引导之外,高校还应该多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与企业、其他高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当代大学生只有多接触市场,才能够了解市场需求,进而提高就业能力。

作者:文薪燚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