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

时间:2023-08-25 16:55:02

导语:在工商管理读研方向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商管理读研方向

第1篇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2篇

根据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提出的,人格—职业匹配理论即职业兴趣理论,并发展成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在他看来,在人的一生中面临许多选择,而职业方面的选择是人生选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霍兰德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体人格的展现和延伸,择业者总是努力寻求与自己人格类型相适合的职业。这种理论有利于引导个体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职业发展方向,减少职业选择的失误风险。

二、考研的投资回报率

投资回报率:萨哈罗普勒斯(世界银行高级教育经济学家)指出“,回报率”就是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对成本和收益的一种总结,回报率用年收益(百分比)来表示:投资回报率(ROI,ReturnOnInvestment)是指企业税后净利润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投资回报率(ROI)=净利润/投资总额×100%。考研的投资回报率,与其他投资回报率的含义十分相似,指考研投入的精力,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总结,计算在不同时间点上考研的成本和收益比,用年收益来表示该概念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以上含义为本文总结文献并根据实际研究的内容所做出的粗略定义。借鉴投资回报率公式得出考研投资回报率公式:ROI=收益/成本×100%。根据上述投资回报率公式,考研的成本是三年的时光、宝贵的精力、学费和生活费用等。收益是比如我们能够享受到更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能够有更好的社会地位,更好的发展前途,而不是把工作变成一种谋生的工具。考研与就业的辩证关系是一个ROI问题(如图3.1),用一个坐标系来对这个投资回报率做个分析。横轴受教育时间的长短,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纵轴是用人单位对我们应聘时的学历的认可程度。中间的抛物线是读研究生的投资回报率。

三、与工商管理专业相适应的工作类型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现在根据所学的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笔者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上的工作分为四种类型。

1.学者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强,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的特点,也是高学位要求型工作。比如学术型的工作:专家、学者、大学教师、科学研究、设计研究、创造开发人员。如果你想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最低要求学历是硕士、博士。在这种情况下,本科学习阶段ROI几乎是零,因为不可能成为学术型人才,也得不到回报,你一定要读到博士后才能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2.研究型工作:这类工作大致包括经济金融分析、市场研究、证券投资、IT软件和硬件开发、产品和技术研发(R&D)等。这类工作的最低要求学位是硕士。(如图3.1:第二条曲线),我们发现它在硕士阶段明显比本科阶段陡峭,从图中看出它的ROI曲线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而提高。因此我们把它定义为“研究型工作”。

3.常规型工作:是职场中最常见的工作类型。大学毕业生中70%左右的人从事此类工作。这类工作对学历要求相对较低。它的抛物线开始是陡峭的,也就是ROI较高,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变平。与学历相比,他们更加看重的是综合素质的高低、喜欢竞争、敢冒风险、善于沟通、控制他人来达成组织目标、具有领导才能、忠诚可靠等软件素质。这类工作大部分是人力资源、市场调研、销售员、财务会计、行政办事人员等岗位。

4.实际型工作:这类型的工作对学历要求较低,学历高的毕业生在这样的单位工作不安心,认为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流动性大,不利于企业的稳定。这类人员一般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喜欢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强的工作,技术含量比较低,等等。比如,饭店服务员、物流公司快递,当然不应该根据工作类型区分人的高低贵贱。

四、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1.大学生应踏实走好每一步:很多大学生都在“读研还是这找工作”这个问题上纠结,浪费了很多时间,而忽视了如何使自己的人力资本得到增长。不管你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这才是找工作的核心问题。

2.给自己一个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本科生毕业直接就业的话,你就会失去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成本。

3.提高对职业的认知:对于职业的认知,多数学生还停留在薪酬与福利这个因素上,职业定位更多地是物质上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可得,人们在满足低层次需求之后才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4.提高自我认知。个人兴趣和爱好作为另一重要因素,对于大学生考研还是就业规划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霍兰德的理论表明,个人兴趣对未来选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3篇

“通俗点说,土地管理的工作就是先确定一块地的范围和面积,再结合这块地的地段区位、环境特点以及政府对这块地所在片区的规划等,对它进行利用和开发,决定是建造医院、学校这样的公共设施,还是拿来拍卖给房产公司开发住宅小区。”本科就读于同济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现在某市国土资源局工作的陈永鉴这样描述他的工作内容。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这是一个“提出设想―论证方案―确定实施”的过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校建在哪儿,医院建在哪儿,甚至我们居住的小区的建造都需要经过土地管理部门的规划、审批。

就拿杭州汽车东站搬迁的例子来说,旧东站离市中心很近,随着客流量不断增大,进出的人流、车辆使得车站周边的交通拥堵不堪。另外,从城市规划发展来看,对外交通一般设置在城市的,以避免众多大型车辆穿越市区,保证城市内部交通和对外交通有序进行。如果两者混杂在一起,整个城市的通行能力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汽车站应该搬迁到城市相对边缘的地方。

有了搬迁车站的规划后,就要论证方案。为什么会搬迁到九堡而不是其他地方呢?九堡位于杭州郊区,有不少村庄,人口并不密集。随着城市化发展,种地不再是当地农民的主业,于是就有大量土地闲置。当然杭州有许多这样的地方,最终选址九堡,还和杭州市的城市开发方向有关。通常把大型公共设施布局在一个地方,可以迅速拉升该区域的经济,比如拉动地价、促进消费、吸引投资等。政府希望城东地块能够迅速被开发起来,于是九堡就成了城东开发政策的受益者。

方案确定后,就可以开始实施了。这时,先要通过土地勘测了解地形,并对区域内的土地分别属于谁、目前的用途进行调查,然后上报审批部门进行审批。审批完成后,即可进行动迁――九堡的土地有不少属于当地农村,这就要以村为单位征用土地,将村民动员搬迁至别的地方,动迁完成后才能开始建设。

这样一个从论证方案到实施的过程复杂而周密,需要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出身的专业人士来具体操作,需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中的规划部门、审批部门、勘测小组的通力合作。

专业知识文理兼备

通过杭州汽车东站搬迁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对土地的规划利用并不是想当然的,需要专业理论知识为依托。这就要通过《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规划学》等课程来了解土地规划、利用的原则和方法。这其中,《土地经济学》和《土地管理学》十分重要,因为影响土地规划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经济和管理。

经济因素指的是土地的价值。农业用地的价值体现在肥沃程度上,城市用地则体现在它所处的位置和繁华程度,这些都对它们的开发形式有影响――肥沃的农用土地不用来耕作而用做房产开发十分可惜,而地处城市中心的繁华区域发展商业就再好不过了。

管理因素则是人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比如,把汽车东站搬到九堡就含有政府希望借此推动这一地区发展的因素在内。

另外,由于对土地的规划利用是政府行为,讲求科学严谨,不能出一丝差错,所以,了解土地的产权、产籍以及税费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十分重要,会有专门的课程讲授这些知识。

这些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文”的一面,“理”则体现在实践操作上。

地形勘测是实现土地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测量学》课程就是为此而设。首先要学习使用各种测量仪器,比如测量地面两点间高差的水准仪、测量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的经纬仪等;然后进行实地测量――测量给定区域的地形,包括房屋的位置、树木的分布、空地所占面积、围墙沟渠的位置等,并将其画出来,形成一幅地形图,让看图的人不去现场也能了解那里的建筑、绿化的分布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规划、设计都将在这幅图纸上进行,所以并不是画一个大概就可以应付的,图纸上1厘米的差错在现实中可就是几百米了。所以,勘测也是个精细的活儿。

就业:公务员录取率高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一定的技术性,相较工商管理、经济管理等“万金油”类型的专业,社会需求量并不大。进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规划部门等与土地管理相关的政府部门工作是这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陈永鉴所在的班级毕业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考取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相关事业单位,他说,这比其他专业考取公务员的比率高多了。

由于掌握土地勘测技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进入土地勘测规划研究所、测绘机构工作,一些生产测绘仪器的公司也会需要这个专业的毕业生。

此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进入房产公司或物业管理公司等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这些公司都会有涉及土地的业务,例如参与土地“招拍挂”(俗称“拿地”)、土地评估、办理各类有关土地的相关手续等。学土地管理专业的人拥有“拿地”、评估的专业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从事这类工作得心应手。

当然,继续深造也是很好的选择。陈永鉴就曾在本科毕业后选择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读研,“适当改变研究方向,攻读城市规划或者城市管理方面的学位也是不错的选择。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融合这两者知识,可以拓展专业面,满足社会对‘多面手’的需求。”

院校点击

有志学习土地资源管理的同学,本科阶段可以考虑以下两所重点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土地经济、土地行政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地政策与法规等,专业设置偏重于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中国实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其存在的弊端日益突显。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高等院校尝试通过设立创新班,来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连理工大学在2007年成立了创新实验学院,该学院构建了一套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相结合的完整创新人才培养体系[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8年7月成立创新实验学院,学院确立了“汇集优秀生源、整合优质资源、着力模式创新”的办学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

1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

1.1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简况。

从2011年开始,福建农林大学在具有一级学科博硕士点的优势学科的本科专业设置“创新实验班”,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拔尖人才。

1.2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

①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大一时实验班学生按学科门类培养;大二时则按学科大类重点培养。大三、大四分流学生进入学院相关专业学习。

②采取双导师负责制以进一步加强科研训练。一旦被确定为创新班学生,学院即在相关院系聘请教授、副教授或部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作为实验班学生的导师,让师生进行双向选择,每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不超过2名。

③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的学生有五个分流方向可供他们选择即农林经济管理、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大二下学期前确定分流方向。

④采取名师授课制。目前,学院聘请学校、学院的名师为创新班同学上课,以此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质量。

⑤给予学生优惠政策。学生在综合测评中排名在前50%可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之后在硕士阶段若中期考核成绩优秀的学生,可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

2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2.1 创新班的招生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问卷显示,仅有1.60%的学生认为该创新班的招生宣传情况“很好”,38.50%的学生认为“好”,而56.60%的学生认为“一般”,3.30%的学生认为“差”。

2.2 缺乏探究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大多数的创新班老师,是在传统的管理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本身接受了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教学活动仍然存在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极少采用探究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

2.3 较少为创新班同学举办学术论坛等课外活动。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的同学仅参与一些导师的科研课题,没有其他的途径接触更多的创新活动,如学术论坛、实地考察或调研等。

2.4 较少参加各类实践项目。调查问卷显示,高达72.20%的学生没有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仅有27.80%的学生有参与该项目,普及率不高。

2.5 目前的分流方向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如前所述,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有五个分流方向,但仍有不少学生未能选择自己心仪的分流方向。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31.1%的学生很赞成增加分流方向,40.2%的学生表示赞成,这比例如此之高,足以证明增加可选的分流方向是众望所归。

3 优化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3.1 加大宣传力度。为了让更多学生知晓这一创新班的招生信息,除了传统的招生宣传资料的发放和邮寄,还可以通过口碑相传、 校园网站、在校老师的宣传与推荐等方式进行宣传。此外还要依托科技手段如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宣传。

3.2 增加可选的分流方向,并引入“本-硕-博”机制。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最希望增加的分流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比例为28.20%。排在第二位的是“法学”,比例为 25%。之后是“工商管理”,比例为16.90% 。

3.3 在名师授课基础上完善探究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名师授课制度从源头上保证师资质量,值得肯定。名师授课过程中应更加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3]。鼓励名师们提出难度适中、颇具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整理收集数据等方式来寻找答案。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目前学校尚未举办创新实验班的学术论坛活动。举办学术论坛活动是对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的。学术论坛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除了学术沙龙,模拟实训和实地考察、调研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多管齐下,学生才能有更多的交流实践的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5 搭建文科公共实验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等创新研究平台,提供环境条件保障。创新实验班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环节的锻炼。该实践环节是理论融入实践的关键,也是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发挥潜能的前哨[4]。强化实践教学,应注重四个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习、实训与产学研相结合[5]。就校内平台而言,要依托文科公共实验中心这个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忠华,李晓锋.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12-13.

[2]陈遇春,王国栋.我国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6):62-64.

[3]管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3(2):107-109.

第5篇

【关键词】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应用;比较

在会计核算上,固定资产的折旧有四种计提方法。分别是: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在实践运用方面,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就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即便当时我们理解和掌握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很容易忘记和混淆。混淆和忘记的关键问题是我们没有真正理解折旧率的规定和计算、账面价值和净残值的扣除时间以及应用前提。通过两者的内涵解读、异同点比较、基本账务处理、实践应用四个方面论述,帮助固定资产会计有效掌握这两种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的内涵解读

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又叫双倍直线法,是以平均年限法确定的折旧率的二倍为折旧率的一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方法。其特点是:在计提固定资产时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平均年限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在使用到期前两年扣除净产值后平均分摊折旧额。其年折旧率公式为: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以尚可使用年限与逐年尚可使用年限之和之比为折旧率的一种加速折旧方法。其特点是:计提折旧的基础是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固定资产价值为每期计提折旧基数;每年计提基数不变;折旧率是一个逐年递减的等差数列。其年折旧率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限,分母代表尚可使用年数的逐年之和。

二、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的异同

(一)相同点

1、都是加速折旧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都是加速折旧的方法,适用于经济效益好、盈利能力强、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高的企业,加速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产品成本,避免设备由于技术进步和成本下跌过早被淘汰。这是使用这两种方法的前提条件。

2、使用寿命越长折旧额越小

两种方法的折旧率都与使用年限密切相关,使用年限越长折旧率越低,折旧也就越慢。对于同一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长的固定资产相对比使用年限短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要慢一些。

3、折旧额逐年递减

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都是加速折旧的方法,每年的折旧额呈递减趋势,是因为账面净值逐年递减和折旧率逐年递减,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最后两年除外。学会复核计算对错的方法是:如果出现下一年比上一年的折旧数额大,就说明肯定是计算出错。培养自我判断和自控的学习能力。

(二)不同点

1、二者计提的基数不同

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每年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价值基数不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提基数逐年递减,是扣除已提折旧后每年的期初余额;年数总和法的计提基数每年都是固定资产原值扣除期末预计净残值之后的余额,年年如此。

2、最后两年计提的处理不同

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最后两年的处理不同。在最后两年,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倒数第二年期初余额扣除净残值后的余额在最后两年平均分摊折旧,两年的折旧额是相同的;年数总和法是按照尚可使用年限的递减折旧率按固定基数计提。

3.折旧率的内涵不同

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的计提比率不同,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个固定的双倍直线比率,除了最后两年不使用外,其他每年相同;年数总和法是一个等差递减数列式的递减折旧计提比率,计提出来的折旧额也是一个等差数列。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的账务处理

我们以一道例题来描述二者的账务处理程序:

假设A公司2003年12月1日购进一台不需要安装就可以使用的H设备,系生产车间使用。该设备购进时的相关成本和税费合计是93000元,经确认,H设备符合固定资产确认的条件,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3000元,请分别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提每年的固定资产折旧额。

(一)双倍余额递减法

1、确定折旧率:折旧率=2×1/5=40%

2、2004年折旧额:93000×40%=372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37200

贷:累计折旧 37200

2005年折旧额:(93000-37200)×40%=22320(元)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22320

贷:累计折旧 22320

2006年折旧额:(93000-37200-22320)×40%=13392(元)

借:制造费用 13392

贷:累计折旧 13392

2007年和2008年折旧额均为:(93000-37200-22320-13392-3000)÷2=8544(元)两年的会计分录均为:

借:制造费用 8544

贷:累计折旧 8544

(二)年数总和法

1、确定使用年数总和:5+4+3+2+1=(5+1)×5/2=15(年)

2、2004年的折旧率:5/15×100%;2005年折旧率:4/15×100%;2006年折旧率:3/15×100%;2007年折旧率:2/15×100%;2008年折旧率:1/15×100%;

3、2004年的折旧额:(93000-3000)×5/15×100%=30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30000

贷:累计折旧 30000

2005年的折旧额:(93000-3000)×4/15×100%=24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24000

贷:累计折旧 24000

2006年折旧额:(93000-3000)×3/15×100%=18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18000

贷:累计折旧 18000

2007年折旧额:(93000-3000)×2/15×100%=12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12000

贷:累计折旧 12000

2008年折旧额:(93000-3000)×1/15×100%=6000(元)

借:制造费用 6000

贷:累计折旧 6000

四、结论

通过这两种计提折旧的内涵、异同、实例运用比较,我们得出二者以下结论:第一,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中二者都可使用;第二,双倍余额递减法适用于固定资产前期使用损耗比较大,各期损耗不均匀的固定资产;第三,年数总和法适用于固定资产前后各期损耗均匀,折旧额逐年均匀递减,其折旧额为一组逐年递减的等差数列。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初级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 中职物流专业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0 引言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越来越重视将学习与工作、学校和企业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并且这种教育模式成立已经有一段历史了,最早是在英国桑德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与土木建筑系中兴起的。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之所以能够发展这么久,主要还是因为其在教学过程中符合实践性的教学理念,它不仅以职业要求为教学引导方向,同时,它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且还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运作平台,也就是说,其是一种将学习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

1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1 中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下,要及时的关注区域性范围内的物流企业市场用工信息

当前,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试用工作很难安排,因为,有大部分的企业都不愿意让一个在校中职学生进入到企业中学习,而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不过,在实际中,大部分区域性范围内的物流企业会出现业务量增大的时期,而在这一时期,由于区域性范围内的物流企业业务的进一步增大,因此,无法找到合适的员工。追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时间上出现了差异性。通常,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对于学生实习实践所设置的时间是在六月份至七月份,而对于区域性范围内的物流企业而言,刚好处于物流淡季,它的物流业务量增大的时期都是在春秋两季,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夏冬这两个淡季中保持较少的员工数量,这样在春秋两个旺季需要员工时就会很容易,这种方式与中等职业学校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实习与实践性教学短时间安排的要求相符合,同时也很好的为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与实践机会。当前,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下,笔者觉得,在必要时,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可以将学校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全新的转变,及时的掌握物流市场的用工时间,对学生的实习与培训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那么,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够到区域性范围内的物流企业进行实习与培训,这样做可以让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毕业后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物流专业工作具体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的掌握了技能,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学生对职业发展的意识,进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得到了提高,规范了自己所要学习的目标。通过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物流专业的学生对于以后的就业问题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有效的帮助了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时顺利转变角色,迅速适应各项物流工作的能力。这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与实践环境,而对于区域性范围内的物流企业而言,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因旺季找不到临时工的需求,同时还节省了一大批用工成本费用。

1.2 中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必须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经验

当前,全球职业教育发展呈多元化的趋势,教育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由当地政府和企业及行业共同引导全局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的重视企业与行业具有的主体地位,直到现在,国家在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上,依旧是以一种鼓励的方式让企业积极的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基本要求上来。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这一情况,必须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中融入企业、行业的主体地位。当前,怎样才能将物流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怎样发展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点与难点,其不仅关系到当前职业教育制度,而且还牵涉到了当前所制定的相关法律与政策,因此,这样的改革模式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制定一套强有力的法律与政策作为后盾才能不断的推进中等职业物流专业持续发展。

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带来的三方共赢局面

首先,从学校的角度。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弥补了课本知识的不足,让学校的教育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共同俱进,从而使得企业积极的参与到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计划之中,对于深化学校的教育改革是非常有利的。

其次,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各个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才、技术方面的竞争,如果生产工人不具备高素质,那么,企业就难以生存。而企业与学校合作之后,就不会发生人才缺失的现象,企业的实际经营效果就会得到提高,从而巩固了物流企业的市场地位。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对于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是很有帮助的,它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同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不仅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另外,工学结合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选择是很有利的,能够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因此,当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不仅让其物流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与社会需求同步,而且又帮助到了区域范围内物流企业找到合适的员工,即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与实践机会,同时又为学校弥补了课本知识的不足,可谓是学校、学生、企业同时获得了较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2]订单式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新举措[J].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姚自平《职教论坛》2003.14.

[3]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2007(1).

第7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8702

高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而科学研究是这三大职能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近年来,地方各大高校引进了大量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成为地方高校科研队伍中最积极、最有潜力的力量。从现况来看,青年教师还未能成为科研队伍的强力军,其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和挑战。

1 青年教师科研现况调查

这里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35岁以下青年专职教师(不含辅导员和行政人员)为调查对象,了解青年教师的科研现状。

经管院35岁以下青年专职教师约占专职教师总数的68%,涉及到公共管理(18.3%)、经济贸易(20%)、工商管理(11.6%)、电子商务(11.6%)、信息管理(6.5%)六个系。每年发表的高质量、有影响的科研论文很少,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也很少,就统计数据来看,青年教师还未成为地方高校科研的主力军。

(1)青年教师的职称和学位状况(优秀人才、重要学术兼职、国际会议报告、举办国际会议)。

青年教师职称、学历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约占14.8%,职称方面讲师占专职教师总数的58%,讲师以上或以下职称者比例很小。

(2)和承担科研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和学校科技部门的统计信息可知:青年教师发表的高质量、有影响的核心期刊论文数量较少,大多是普通期刊,且年平均发表学术论文数量不到两篇;青年教师主持省部级、国家级项目数量较少,见表3,讲师主持承担的主要是省厅级和校内的科研基金。这说明青年教师在科研基础、成果积累及科研竞争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在青年教师中还没有脱颖而出的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

调查显示,80%以上的青年教师都积极参与了省级、国家级课题,还有部分教师在教材编写、论文获奖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果。近几年学校在科研方面的重视和鼓励政策也调动了大家的申报课题的积极性,青年教师科研意识大大增强。

2 制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因素分析

制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很多,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和政府等的因素。

2.1 主要影响因素

(1)教学任务繁重,用于科研的精力有限。

近些年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师资力量严重缺乏,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明显加重,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主力军,承担了大部分教学任务。大部分青年教师为讲师,讲师的教学工作量是最多的,平均每周有四天时间用于备课上课。可以想象,大部分的精力都在完成教学任务,何以有足够的精力去做科研。

(2)青年教师所处的特殊阶段分散了其精力。

高校教师至少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正常情况从大学读到博士毕业一般接近三十岁,此阶段面临着恋爱、结婚、生子、考研、考博或读博。调查显示该院青年教师中:75%为女性,70%有三岁以内的小孩需要照看,18.2%的教师在攻读博士学位。这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都导致青年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

(3)科研团队意识不强、研究方向不定。

许多青年教师研究方向忽左忽右,浅尝则止,没有加入合适的科研团队。一方面,教师对国家在科技工作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不了解;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进校时间不长,对所在学校、学院的科研特长、科研环境等不熟悉。这两方面都严重制约了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评审、组织实施、验收等环节的运作。另外,许多青年教师做科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评职称而非自己的研究兴趣所在,致力于理论研究以发表几篇高质量的论文,尤其是在医药类院校的经管院,缺乏服务于实际需要的科研课题。

(4)高校对青年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的青年专职教师(以讲师为主)的任务主要是教学和科研,完成额定教学量(讲师平均4次/周)是基本条件,否则年终考核通不过。科研包括论文和课题,按照目前的考核标准,论文和课题每年都必须各有一项才算达标。由此看来,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已经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剩下屈指可数的一点点时间做科研,报课题、写论文都是有周期性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青年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高校对青年教师的考评机制还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

2.2 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首先,通过对样本(样本数30个)的调查提炼出8个关键影响因素,并进行原始赋值。对8个因素赋值,采取五分制(5~1),最高为5分,说明该因素对科研能力提高的影响非常大,2.5分是平均分,说明该因素对目标的影响一般,0分表示没有影响。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8个因素分别是:教学任务过重导致精力不足(A)、学校科研保障条件差(B)、学术交流机会过少(C)、学校科研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合理(D)、缺乏科研团队、科研带头人(E)、教师科研意识不强(F)、对青年教师倾斜扶持政策不够(G)、研究方向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H)。

第二步,计算各因素对科研能力提高的影响力。根据上一步对各个因素的赋值,取平均值作为影响力的数值(表中A列与5分行交叉数值“10”,表示给因素A打5分的有10次)。

计算结果及顺序如下表4所示:

均值在0-2.5之间,说明该因素对目标的影响较小;在2.5~3.5之间说明该因素对目标影响一般;在3.5~5之间,说明该因素对目标的影响较大。从表4调查结果可以看出,A教学任务过重导致精力不足(均分4.067)、C学术交流机会少(3.6)、B学校科研保障条件差(3.533)三个因素对提高科研能力的影响较大,属于影响因素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层次,需要放在首要位置来解决;

D学校科研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合理(3.133)、E缺乏科研团队、科研带头人(3.067)两个因素对科研能力的影响一般;

G对青年教师倾斜扶持政策不够(2.367)、H研究方向缺乏稳定性(2.2)、F教师科研意识不强(1.867)三个因素对科研能力的影响较小。

3 培养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

根据前一部分的分析可以得知,影响科研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影响很大、影响一般、影响较小三类。

3.1 第一层面:减少教学任务、鼓励学术交流、增强科研保障条件

(1)降低教学负担。减少青年教师的额定教学工作量,对于教学工作量不足但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可以适当减免工作量。支持并鼓励在外进修的青年教师,免除其在外期间的教学任务要求,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真正降低处于特殊时期的青年教师的教学、心理负担,保障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科学研究。

(2)鼓励青年教师参与高层次的学术交流研讨会。一方面,学术交流是获取最新学术动态、开拓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应有专门的经费保障。另一方面,积极举办和提供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信息。因为现在许多国际性的学术会议都是由高资历的教授专家参加的,而年轻的学者很少有机会参加。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发展动态,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学术中,对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3)强化科研保障条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保障青年教师高度的科研热情和信心。

首先,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科研业务培训。科研管理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使其系统掌握国家、地方政府的科技工作、政策、申报科研课题流程及技巧、科研课题组织运作的方法及成功经验。

其次,可以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思路,以确保其尽早确定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进平台、融团队、融环境,避免研究方向摇摆不定,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

再次,科研部门应积极建立完善的科研信息库并及时公布本校在研的科研计划、科研课题,同时加大与地方政府的教育科研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的交流,广泛收集科研课题信息,建立科研课题信息库,为青年教师及时、准确地提供科研课题信息服务。

3.2 第二层面:完善评价机制、形成科研团队

(1)政策引导,建立健全考评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年度考核标准及奖惩制度,营造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采取科学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综合科研能力。将年度考核与体现个人价值的个人收入、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挂钩,借助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培养青年科研人才、建立结构合理的科研梯队。

(2)鼓励跨学科的科研团队研究。

鼓励不同学科人才的交叉合作团队研究。高校科研团队是高校为适应时展而在科研队伍管理中推行的一种新的人才组织模式,是高校培养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应有团结协作的精髓,由不同学科人才自主结合、结构稳定、不同年龄、不同研究经验、不同学科背景的人组成。团队成员之间应具有足以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相对稳定的共同的目标。

3.3 第三层面:对青年教师加大扶持政策、确定研究方向、增强科研意识

(1)打破论资排辈机制。

对一些需要先在学校层面初审的项目,应重点向青年教师倾斜,打破以往论资排辈的惯例。老教师申报的科研项目也要多吸纳青年教师参加,以便形成合理的科研梯队和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

(2)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

为鼓励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出成果,应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开展创新性的课题研究,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培养年轻的学术骨干。

(3)提升科研意识和积极性。

地方高校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社会各个层面积极扶持青年教师的同时,青年教师自身应加强科研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持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吴秋生.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科研观[N].光明日报,2009813(10).

第8篇

Abstract: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shortage of the viability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enterprises is seriously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For operating capacity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mating industrial environment, build marketing platform, enhance the core capabilities, train talents as well as innov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ervice system to promote the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 upgrade.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经营能力;对策

Key word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operation capacity;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146-03

————————————

作者简介:张兴梅(1973-),女,山东滨州人,讲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

0 引言

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确保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1]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对于浙江省集聚创新要素、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提升都市能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在众多的文化创意企业中能实现持续盈利的企业寥寥无几。大部分创意企业的创意和设计还停留在工作室作品,没能转化为市场有固定需求,客户愿意积极购买的商品。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增长缓慢,长不大;企业知名度低,企业维持经营主要依靠政府给予的免租返税等优惠政策,一旦政策优惠期结束,企业就面临资金、客户、市场等方面的经营困难。即使是已经较有知名度的企业也在为如何打开市场,持续稳定的盈利而殚精竭虑。这些现象都说明文化创意企业的经营能力正成为制约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支持和帮助,加以提升和改善。

1 创意企业的经营能力状况分析

经营能力就是让企业健康发展并保持盈利的能力。良好的企业经营能力要求企业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和清晰商业模式,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能迅速开发和占有目标市场,资金充裕、人才队伍稳定,最终能持续获得良好的盈利。

目前浙江省文化创意企业经营能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盈利模式不够清晰,市场开发能力薄弱,高级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缺乏,产业环境不够成熟,企业资本运营能力效率不足等五个方面的原因。

1.1 盈利模式不够清晰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智慧产业,比传统产业更注重盈利模式的创新。目前文化创意企业的成功主要依赖创业时期个别创意产品的“灵光一现”或者创业者的直觉。在创意推广初期能吸引社会眼球,但对创意产品和服务价值定位不明确,具体赢利环节和实现形式不清晰,因此无法锁定消费者特定的需求和市场,来获得客户的持续购买和盈利。通俗的说就是企业还说不清楚自己到底靠什么赚钱。此外大部分文化创意企业盈利模式简单雷同,极易模仿,进入门槛低,很难形成独特的技术壁垒和核心竞争力,导致各地创意企业低水平竞争加剧,很多前期进入的企业用自己的经验为后来者做了嫁衣裳。

1.2 市场开发能力薄弱 再好的创意也要在市场中完成交换才能实现价值。目前浙江省创意产品和服务市场化水平很低。一方面,创意产品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甚至是满足消费者某种体验需求的无形产品,因此要赢得市场的接受和认可比传统产品更难。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客户的创意消费习惯需要文化创意企业来不断培育,对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对企业自身来说,创业者往往是创意的研发和设计人员,不懂市场,不会开发和管理客户,却又不得不挑担子管经营跑市场。企业缺乏专业营销团队,市场宣传和推广活动太少,市场开发获取客户的能力非常薄弱。甚至对当地的客户开发比例也比较低,有潜在需求的企业对创意企业了解甚少。进一步拓展交流渠道,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扩大产品服务的推广和宣传,是当前90%以上的文化创意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经营专业人才匮乏 文化创意企业的人才队伍不够稳定,总体数量不足,素质良莠不齐,人才流动性大,严重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经营。创意企业普遍严重缺乏三类人才:一是具有商业洞察力和国际大视野的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市场开拓及经纪、营销人才,三是缺乏大批能为企业的创意设计研发提供稳定发展的专业和技术支持的创意专业人才。

浙江在创意人才总量上储备较少,在人才结构和总体质量素质上也不能满足创意企业发展需要。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的培训及信息交流平台发展相对滞后,导致现有的创意人才的供给和需求不能良好对接。

1.4 配套的产业环境不成熟 文化创意产业是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创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对整个产业链的完善程度以及配套的产业环境依赖度很大。而目前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尚未形成以创意为龙头、以内容为核心、驱动原创产品设计、制造、流通,并通过后续关联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文化产业链,产业内企业关联度低,表现为“麻袋里面装土豆”现象,从而无法通过创意的“价值扩散”来实现效益最大化。[2]产业配套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和资源平台建设有待完善,产业环境尚不成熟,对企业经营能力提升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

1.5 资本运营能力效率不足 资本运营包括企业融资和现有资金使用效率两方面。从融资方面看,文化创意企业由于对研发的投入比重较大,融资需求旺盛。但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对VC、PE等风险投资和私募、上市等融资方式缺乏了解。当前我国又缺乏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权威机构和体系,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不完善。文化创意企业资产规模小,缺少实物抵押品和有效的贷款担保,通过银行融资相对困难,而且政府的专项扶持资金有限。从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来看,创意企业财务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对资金使用分配不合理,资金周转率偏低,流动资金短缺,应收账款回笼慢,极易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牵制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2 浙江文化创意企业经营能力升级的对策

2.1完善要素保障机制,优化产业配套环境 浙江省已经制定了《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空间布局、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为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路径,成为保障机制的基础。[3]完善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的扶持引导政策,创造积极的政策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尽快建成产业孵化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产品制作平台、产品和产权交易等平台。以搭建完整的产业链为核心,调整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合理谋划集聚区内的企业结构,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力雄厚、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成立引进各类文化创意产业运营管理、营销推广的经纪公司和产权评估交易、金融服务、咨询培训类的中介机构,利用中介机构的社会化、功能化优势,为广大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业务交流、人才引进、教育培训、资金投入、产权等方面的服务。带动相关衍生品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建立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独立的统计评估体系,及时监测和正确评价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情况。为企业经营能力提升提供充足的要素和优秀的产业环境。

2.2 搭建营销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市场能力 发挥政府引导功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结盟,促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其他工业园区合作,让创意企业走入传统行业主动寻找需求,赢得客户。这样既有利于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和转型升级,又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在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行业嫁接,扩大浙江创意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文化创意企业给予适当的包装,进行定期的整体宣传推广和对外交流,搭建营销服务平台,将创意成果推向市场,帮助文化创意企业顺利走向市场。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为企业配备人员担任企业助理,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沟通、项目申报、政府各部门事项协调等工作,努力做好公共服务。

2.3 鼓励模式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能力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意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文化创意企业通过走出去,和国内国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交流学习,同时借助外脑的经验和智慧,创新盈利模式,找准赢利环节,实现企业的持续盈利。利用省内外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外部大院名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新兴业态,培育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能力。对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设立专门的专利申请通道,为创意设计成果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加快创意成果的产业化速度,助力企业打造独特的核心能力,提高产业话语权。加强知识产权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引导文化创意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立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健康法制环境。

2.4 加强人才开发力度,构筑创意人才高地 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要素。要解决人才瓶颈,就需要通过营造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当前应该“引进急需”和“培养现有”并重。首先引进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界的紧缺人才和复合型高级人才;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数据库,实时跟踪记录人才发展的最新资料;出台激励政策,肯定人才的创意成果和市场、经营能力,让各种贡献得到应有的尊重,发挥文化创意人才的创造热情。

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合作办学,引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设立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和管理、营销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启动文化创意产业关键人才梯队工程,支持文化创意人才的创业计划;改进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构建规范灵活的人才有偿转让和自由流动机制,努力促使人才有序交流和合理流动。构筑人才高地,为提升浙江文化创意企业经营能力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2.5 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提升企业资本运营能力 加大政府投入,探索建立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对符合规划的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方式予以扶持。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以股权、可转换债券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对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进行投资。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产权交易机构等相关中介机构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尝试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引入风险投资机制,探索金融机构、文化创意企业、担保机构、创业投资基金四方合作的新型融资模式,为企业经营提供灵活和畅通的融资服务。

参考文献:

[1]良渚组团管委会.以创意为核心 以文化为灵魂 以科技为支撑[EB/OL].,2011,04,07.

[2]娄靖.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及驱动因素分析[EB/

第9篇

先讲讲录取规则,现在执行的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实行也有10个年头了,我相信家长和同学们已经很清楚了平行志愿录取规则了,简单的讲就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即所有考生排一个队列,高分者优先投档。

(举个例子:你考了500分,根据成绩排名排在你前面的所有同学都投档完了,轮到你了,根据你填报的学校顺序,挨个投档,报的第一个学校满了,然后投第二个,以此类推,如果全满了,抱歉,下个批次再重新投档)

当然这样更公平合理,也会减少高分低就的事故。我们十几年前还是顺序志愿的时候,是在分数出来之前填报志愿,当时真的全靠运气,分数很高的去了普通院校,甚至会出现省状元都没能走,分数和学校完全不匹配。

一、如何选学校?

1、看成绩的省排名(位次)

往年有些同学,让参考志愿,给了十几个学校,问我怎么样,然后我再看了一下他的分数,大部分填报的学校都是在浪费志愿,学校和分数不匹配,或者是没有分数级差。那么如何选学校呢,最重的一个参考数据就是自己分数的省排名(山西招生考试网分数出来后会公布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这个很重要)。

查今年的省排名,再用省排名,看一下最近两三年这个排名的分数,然后再看这个分数上下二三十分范围内能报哪些学校。举个例子:2018年理科560,可以报哪些学校呢?560对应的省排名14000名左右,那么2017年14000名对应的分数是520,那么可以看535-505分录取的都有哪些学校,可以用这个办法看最近三年的,找规律,会有个别热门学校分数是一年比一年高,这个分数段也是根据自身情况,也有些同学想冲一冲,想报535分以上的学校,但是个人建议如果985,211名校,不介意专业的可以冲,但是要正态分布,冲的学校一两个,保底的留一两个,中间的稳妥一点(需要注意分数级差)。如果分数不高,只能走普通学校,就没有冲的意义了,以保专业为主。

2、看城市

如果说专业、学校、城市,做个排序的话,依分数而定,能上的(985学校),学校和城市在前,专业其次,非的,优先考虑城市和专业,那么根据上面的方法学校范围确定后,发现全国各地的都有,内地的,沿海的,省会的,非省会的,北方的,南方的等等。

在这里个人建议如果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话,能去沿海,不要去内地,能去省会不要去非省会城市,大学几年,不同的城市带给你的眼界和接触到的信息大有不同(这里肯定会有人吐槽,难道内地就没人去了吗,当然还是要看分数,有分数才有选择的权利,北上广深、沿海分数要高很多,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吧,比如有的同学分数够本省的211学校的中等以上专业,如果报省外只能去非211高校,怎么选择呢,如果将来还要深造或者在乎名头,优先考虑211,虽然现在不叫211了,都叫双一流了,但是在升学深造,求职过程中,不少单位还是看中名头,另外985,211高校的考研推免名额更多,**教育资金投入更多,求职的时候,仍有不少单位写明:985,211高校优先考虑,所以名头很重要。当然发达地区的就业优势是内地无法比的,也有很多非211高校就业极好)。

北上广深等固然好,但是这里要提醒,如果毕业后打算留到所在城市就业要考虑所在城市的房价能否接受以及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数。所以不少同学开始把眼光放到了工作和生活压力不大的一、二线城市。

3、不要忽略那些专业性强的学校

有些学校虽然不是985或者211,但是专业性极强,就业率相当好,分数也不低,尤其是这些学校的优势专业。比如:电力大学、邮电大学、财经大学、外国语大学等。

4、一本线附近的同学如何选学校?

其实一本线附近的同学就不用太在乎报的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了。每个学校在每个省的录取批次不一样,在山西省是二本,但是在别的省可能是一本。1A和1B也不用纠结,不少1B学校还不错,分数也不高,如果1A走不了好学校,可以报好1B。如果1A和1B都危险,完全可以选一个不错的二本学校和满意的专业。

5、二本线附近的同学如何选学校?

个人建议能走本科不要走专科,条件允许的可以走2C,本科生的优势很多,比如考公务员、求职、去学校应聘老师、去大城市落户等等,本科生都是个门槛。另外本科不满意,也可以从本科再深造读研等。

二、如何选专业?

学校确定后如何选专业?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在分数出来之前或者高中阶段就应该有个小目标、小方向,等成绩出来后只有几天的时间去了解,略显仓促。也有些同学是先确定专业,再选学校,比如就想考医学,就想报师范,这样就很好选了,因为自己成绩段可以选的这类专业性学校比较少。

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大部分对专业和学校是很模糊的,好在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可以接触和查询到信息很多,但是不少同学对专业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文字。举个例子:“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不少同学和家长觉得这些专业听起来很不错,毕业就可以当管理人员,其实不然,那些学的知识广泛,但是不精的专业或者不用去大学学习谁都可以去做的专业一定要慎之又慎。

那么,如何了解一个专业呢,大家可以通过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去了解。包括做什么,就业单位都是哪些?这样的话,会帮助自己做更好的判断(大家可以在网上搜意向学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这个基本上每个学校每年都会公布,对大家了解学校、专业、就业去向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如何了解这个学校专业怎么样?

看这个学校的**重点专业都有哪些?看有没有硕士点、博士点。一般情况,如果这个专业是本校的**重点专业,或者有博士点,都不会差。

填报专业时需要注意什么?

具体填报的时候,每个学校可以填几个专业。这时一定要谨慎。自己想报的第一专业一定要放到最前面,根据喜好排序,专业也要有级差,不能全部报热门,留一到两个专业保底。网上也有历年学校的专业分数线(大部分学校都能查到),报专业一定要看专业分数线,而不是觉得这个分数上这个学校没问题,专业也没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学校的最低分,一般都是不太好的专业的最低分,热门专业超学校分数线几十分都是有可能。另外保底的专业可以报自己可以接受或者和自己报的专业相近的、分数又不高的专业。

三、其他注意事项

1、珍惜补录机会:每个批次录取完都会征集志愿,大家随时关注山西招生考试网信息,不乏一些好的学校还不错的专业可以捡漏。

2、注意所报学校的城市和校区:有些学校有分校或者或者有不同的校区。正常情况下学校名字后面会备注城市或者学校最后面有一行小字会备注专业的办学校区,一定要留意。

3、专业的特殊要求:有些野外作业或者矿业类等专业只限男性等。还有些专业要求有美术基础,对视力有要求等等。

4、有些专业名字很接近,但是培养方向不一样,需留意:比如: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和工艺、材料化学;自动化、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金融学和金融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