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小结

时间:2023-08-25 16:55:11

导语:在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小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小结

第1篇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模块化教学 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经济合作程度的不断加强,使得国内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从而迫使企业面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成功与否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正常运作的必要保证。2007年,我国出台了《企业财务通则》,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和微观进行了有效的体制界定,是我国第一次较为彻底的,按市场经济要求对财务管理体制的重构。这充分说明了政府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然而,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现代财务观念以及理财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人们对现财观念及理财能力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如何向社会输送具备现代财务观念及理财能力的毕业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做出了思考,谈一些体会。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财务管理属于管理学的范畴,是一门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以现代企业为对象,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财务管理是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审计专业、财务管理以及管理学等财经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应用型学科,该特点决定着该课程既要重视理论教学,更加要重视实践教学。

二、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传统财务管理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侧重点,更多地强调了财务管理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1.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财务管理课程与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相关联,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现有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不合理设置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比较强,而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而对于陈述性的理论知识却相对排斥。

传统的财务管理的教学大多以教师的单方面讲授为主。由于双方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缺乏主动思考的空间,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3.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差。由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某些财务观念比较抽象,加上有的企业财务问题数据量多,财务函数的计算较为复杂,给学生充分理解财务管理的知识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而且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没有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容易造成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差的问题。

三、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企业的财务运作也越来越复杂。我们应该积极研究如何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财务管理课程不断吸收纳新的内容、新理论和新方法以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努力更新和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多样化教学,强化实践培养教学方法,探索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其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所谓模块化教学模式就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群,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分解为各项技能,依此建立若干个教学子模块,从而使每个模块对应有目标能力、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职业课程的设置标准叫做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通过课程各模块的设置可以真正达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可以整合课程资源,避免重复教育带来的资源浪费。

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主要内容包括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主要职能是决策、计划和控制。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将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如下若干模块:(1)财务管理基本理论;(2)常用财务函数;(3)筹资分析与决策;(4)流动资产管理;(5)收入与利润管理;(6)投资分析与决策;(7)财务报表分析。这些教学模块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财务管理的模块化教学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必须掌握的理论融入各技能模块中,从而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

2.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分析财务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从大量的实际资料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经过加工整理,给学生以实际感受,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以巩固其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财务管理的模块化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际的财务问题作为案例,设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情景教学,让学生做实际工作中角色的扮演,开展分小组的团队合作,通过团队之间的竞争,引导他们换位思考。这样可以让学生始终站在企业的事务层、管理层或者决策层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充分理解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

而且,教师应该选择贴近生活,容易被理解的财务管理案例,充分考虑案例的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和生动性。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共同探讨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最优方案。通过自由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和创新性思维。同时,多鼓励学生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3.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常用的办公软件office中的Excel作为通用电子表格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用户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获取各种数据库的信息,这种数据源的多样性增强了其使用的便利性,扩大了它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使用面;同时,它独具特色的数据分析系统、财务函数分析系统和图表分析系统更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最直观、最便捷的工具,可以有效地利用企业的核算财务数据,能够高效、准确地帮助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预测和决策。Excel的财务分析功能,使得令学生们十分头痛的财务函数运算困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Excel的图表制作功能还可以将抽象的财务问题转化直观的专业图表。可以说,Excel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财务工作平台。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实现财务管理电算化,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还可以改革财务管理课程过去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尝试将笔试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引导高职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小结

在财务管理的教学中,采用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方法,按照实际岗位需求设计教学模块、准备案例、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以计算机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模块化教学中突出实训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考虑到财经类院校的高职毕业生大量到企业顶岗实习困难相对比较大的实际情况,我们很有必要探索能够提高财经类高职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操作技能,积累岗位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具有创新能力、个性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摸索出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的更佳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就业搭桥、铺路。

参考文献:

[1]刘寅平:浅谈财务管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7

[2]姜德伟:〈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科技咨询导报,2007(22)

[3]刘 琳: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4]张向红: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研究.科技信息,2007.8

第2篇

(一)有效构建会计专业课程

1.基础素质课程。这类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课程,如《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文献检索》等,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2.专业素质课程。会计专业一般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等主干专业课程,这类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会计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还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以后完成学业作品提供了写作素材。3.实习实践课程。会计专业最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几次实习实践的机会,有接触社会的机会,有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相融合的环境零距离接触的体验,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感觉,才能在实践中验证,也才能将理论升华,才能让学生在完成学业作品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二)毕业作品的形式应多样化

我觉得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体现出来,因此学生毕业作品也不一定要限定于毕业论文。论文是一种很严谨也很呆板的文字,它固然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但不会写论文的学生也不能片面地认为不好。因此毕业作品可以通过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报告、案例策划、论文等形式进行,因提倡因人而异。

(三)配备毕业作品指导教师

在学生进校后,每个班级都配备一个专业指导教师,负责该班级学生专业方面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在学生第一学年,指导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如学习体会、学习小结,让学生对所写专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第二学年,指导教师可以加深难度,让学生对某一个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三学年,指导教师可以和每位学生进行沟通,或教师或学生自己拟定毕业作品的形式,然后让学生开始收集和整理资料,为毕业作品作准备。当有了前面充分的准备,后期的毕业作品的完成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四)加强毕业作品的考核制度

第3篇

关键词:网络填报 投递 优缺点 对策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21-02

一、“网络填报+投递”式报账的内涵

“网络填报+投递”式报账是指报销人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在网上远程报账系统中填写报销单、差旅费报销单、借款单、领款单等报销凭证,基本信息填写完整后提交并打印,将相关原始单据按要求粘贴整理规范附在报销单后面,按审批权限审批完成后投入财务处指定的投递箱中即可,无需等候。财务处接件后及时办理,对手续完备的报账单据通过无现金报销方式将报销款项及时划入报销人指定的银行卡或对公账户并短信通知。

二、“网络填报+投递”式报账的操作流程

“网络填报+投递”报账的流程是:当发生经济业务后,报账人员将相关票据分类粘贴整理,填制并打印报销单,经过相关领导审批后投递,财务人员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三、“网络填报+投递”式报账的优缺点

(一)“网络填报+投递”式报账的优点

1.方便快捷、节约报销人的时间。传统窗口报销模式,报销人要在窗口排队等候,待会计审核制单后,签字确认,再到出纳柜办理款项支付手续。整个报账过程中,报销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报销的时间成本。

“网络填报+投递”式报销模式下,报销人在网上远程报账系统中填制并打印好报销凭证,覆行相关审批手续后,可随时投递,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方便快捷,大大地节约了报账时间。

2.报销人通过网络填报,减少了财务核算的差错率。“网络填报+投递”式报销模式下,填制单据的活动不再仅限于由财务人员完成,报销人可在报账前参与报账过程中的数据输入工作。审核制单人员直接从网报系统中提取报销人录入的报账信息,审核、修改后生成记账凭证;出纳人员从账务系统中提取款项支付信息,复核无误后通过网银划转款项。这一环节,数据信息录入工作大部分由报销人完成,财务人员负责对报账信息的审核、修改和完善,充分提高了财务报账效率,同时也减少了财务核算的差错率。

3.款项通过网银支付,资金运作安全、高效。“网络填报+投递”式报销模式下,报销业务完成后,出纳人员将银行账和财务资金日报表金额进行核对相符后进行款项支付。对个人的资金直接转入报销人指定的银行卡,而不再进行现金支付;对公款项支付,直接通过网银将资金划转到收款方银行账户,无需报销人送达汇款单和支票。网银支付,大大节省了业务办理的时间,解决了报账人员携带大量现金和传送支票、汇款单等难题,确保款项支付安全、高效。

4.业务集中处理、工作效率高。传统窗口报销模式下,报销人前来财务处报账时间上没有规律,有的时段报销人很少甚至没有,财务人员无事可做,只得空等着,而有的时段报销人蜂拥而至,造成报账拥挤现象,影响报账效率。

“网络填报+投递”式报销模式下,财务人员定期收取报销单据后进行集中处理,可灵活掌握工作进度,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网络填报+投递”式报销的缺点

1.退单率高,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实行投递式报销后,除少量特殊业务需到窗口现场办理外,大部分业务都能通过投递方式办理。投递式报账对于报销人来说,只需将手续完备的报账单据投递到财务处指定的投递箱即可,剩下的工作由财务人员来完成。但对于财务人员,在收到报账单据后,要审核票据是否真实、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内容填写是否准确无误等,经过审核后,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报账单据,需要注明具体退单原因,然后电话通知报销人前来取回报账单据。由于种种原因,好多报销人不能及时取回单据,日积月累,财务人员手中积压了大量的不合格单据,日后报销人前来取单时,查找比较困难,这给财务人员增添很多工作量。

2.支付信息不准确,一次性支付成功率低。在支付环节:对个人打卡业务,财务人员从报账系统中提取银行卡信息,发送给银行,由银行进行批量支付,若银行卡信息有误,需退回更正后再执行支付;对公网银业务,财务人员从报账系统中提取报销人提供的支付信息,经审核后再通过网银转账,若收款方的账户信息有误,需通知报销人重新核实并提供正_的账户信息方能支付,这一过程每一阶段都耗费较多的时间,且重复性强。

3.存在单据传递风险。在投递式报账的整个操作流程中,从投递到业务办理完毕,中间存在几道环节,若出现单据遗失情况,很难鉴定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某报销人说投了三分报销单据,最后只报了两份,另外一份既没有显示报销成功,也没有收到退单通知,问题到底出在那里?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可能报销人根本就没投递过此单;另外一种情况是,报销人确实投递了,财务人员在取件、分发、审核过程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不论是哪种情况,虽然投递点和财务处都安装有监控设施,但还是很难鉴定责任归属。不过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当报销人投递的单据太多时,由于财务人员的疏忽,有时会将某张单据夹杂在其中已处理业务中,出现漏报的现象,经查实后再重新处理。

四、“网络填报+投递”式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网络填+投递”式报销在改进报销流程、提高报账效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大地方便了师生员工办理报销业务,但由于相关辅助工作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完善,从而导致退单率高,报销成功率低,重复性劳动强度大等现象,就其原因分析,主要是:

1.报销人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报销人对相关财务制度及报销流程不熟悉,不能及时获取相关财务信息,从而导致办理报销业务时,束手无策,完全凭个人感觉来填制报销单,待财务人员审核时,问题重重,要么票据不合规、要么业务内容不符合报销要求,一次性报销通过率低,循环往复,不论是对报销人还是财务人员,都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影响财务报账工作效率低,制约着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审批难成为制约财务报销的主要因素。各类经费的审批权限各有不同,又多涉及职能部门或校领导,而相关审批人开会和出差的时间比较多,导致报销人在办理审批手续时,无法顺利完成签批程序,报销人为完成报账审批流程,多次往返,容易产生焦躁情绪。然而,财务报销又是一项原则性极强的工作,对任何手续不全的经济业务,财务人员都无法办理。因此,审批作为报销流程的重要环节,是制约财务报销的主要因素,必须想办法解决,才能有效提高报账效率,从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五、完善对策及改进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网上填报+投递”报销模式对解决报销难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财务人员和报销人员两方面对现有报销模式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进一步的完善对策及改进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网络填报+投递”式报销过程中:常见的退单情况主要有:审批手续不全,报销内容与经费负责人直接相关的业务没有遵行审批回避原则;购物发票缺少购销合同或者商品明细清单等附件,有的虽附有合同协议,但合同要件不全;发票未签经办人和证明人,没有对发票的真实性进行查验;版面费发票未附论文录用通知等明细资料;报销内容不在经费预算范围内等。因此,财务部门要从报销人的立场出发,深入分析,想方设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1.做好财务宣传工作。在学校财务网站、校园刊物、宣传栏等界面刊登最新出台的相关财经法规和制度,同时制作财务报账指引手册并分发到各学院、各部门,另外还可通过大型财务工作会议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开展财务宣传工作,让全校师生员工充分了解财务报销的相关要求。

2.开展调研、座谈活动。财务部门要主动深入学院、部门进行调研,收集师生员工在报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讲解现有财务经费报销体系的运作模式,与访谈对象交心谈心,获取解决财务报账难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改进财务管理、提升财务报账效率提供帮助。通过调研、座谈活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对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进一步完善现有报销模式。

(二)完善审批职能,简化审批程序

现行报销模式中,针对财务报销签批难的问题,财务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审批办法。常规的小额报销业务,只需经费负责人签批即可;若报销金额较大,需根据经费审批权限报相关主管部门签批;对于工程建设、大型设备采购等数额特别巨大的支出业务,必须经过党委办公会集体决策签批。另外,鉴于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事务繁忙,外出公干和开会的情况较多,给报销人办理报销签批手续带来不便的情况,一般常规报销业务可以考虑实行网上签批,从而解决报销签批难的问题。

(三)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为师生员工营造良好的财务报账氛围

1.在各部门设专职报账员,由学校财务处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然后由其负责对本部门的所有报账业务进行初审,这样可以提高报账的成功率,减少退单处理的工作量。

2.在投递点设导报员,由其对所有投递单据进行预审,若不符合要求的单据,及时指导报销人完善相关手续后再投递。导报员可由财务人员担任,在财务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本校财经专业的毕业实习生,一方面解决了部分毕业生的实习问题,另一方面又弥补财务人手不足现实,达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3.设置业务咨询窗口,解答报销人办理业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报销人可以通过财务网页、电话或者现场咨询等方式获取所需服务。业务咨询员必须精通相关政策、法规和财经专业知识,具备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

六、小结

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为背景,对高校报账模式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着力解决师生员工在报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现代化管理手段在工作中得以充分运用,这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形式,云南农业大学大胆创新,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优势,推出“网络填报+投递”式报销模式,将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财务人员和报销人员两个方面对影响财务报销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更新报销模式,优化报销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普及财务知识,提升财务人员服务意识等,提高财务报销效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切实解决“报销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华,严复.高校财务报销业务流程优化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5(2):59-61

[2] 徐昆龙.财务远程报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会计之友,2014(4):4-7

[3] 林琴珍,孙思惟.高校财务报账模式发展转变与对策,会计之友2015(03):10

[4] 艾明阳,高校网上预约报账流程优化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7):01

第4篇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特别强调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质量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应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上具有优势,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财务管理课程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落后、考核标准单一,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按照学习环节和内容层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个教学模块,分别是实验模块、实训模块和实习模块。其中实验教学是关于财务管理基础技能的训练,是后续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的基础。就实际情况来看,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的成效不尽如人意,其教学模式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缺乏创新。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财务管理实验教学亟须确立新的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及优势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颠倒课堂,其基本思路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翻转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与教师同学在线交流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则利用大量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组织和参与小组活动、解答问题、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等等[1]。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被反转了。传统课堂是教师课上传授知识,学生课下完成作业,即知识传授在课上进行,知识内化在课下进行;而翻转课堂却是将知识传授放在课下,知识内化放在课上。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以其自身的优势引发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探索。陈怡[2]、刘鲁英[3]等在各自学科领域使用实验法研究了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发现翻转课堂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翻转课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翻转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的角色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仅在学习状态上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且在学习能动性上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2.翻转课堂优化了学习资源的利用。翻转课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和共享各种学习资源。传统课堂中零散的、分时的资源在翻转课堂中能够被集中、实时地使用。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翻转课堂模式还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心理认知负荷,促进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利用,从而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

3.翻转课堂有助于实现差异化教学。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允许学生根据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进度和内容。教师通过跟踪评测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的放矢地予以帮助和指导。翻转课堂的差异化教学体现了“因人施教”的思想,能够满足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教与学各要素有机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形态。本文为细化讨论,将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模式分为教学理念、教学组织结构、技术支撑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财务管理实验教学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围绕理论教学知识点,通过上机操作创建财务管理模型解决相关问题。目前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实验基础落后、实验学时不足、案例数据过时等,但教学模式的问题是影响实际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教学理念陈旧

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的理念依然拘泥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思想。陈旧的教学导向和角色定位,没有考虑财务管理学科的特点,不能适应技术发展变化和学科建设的要求。先进的教学理念能解放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从而为实验教学带来模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改革首先就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组织结构落后

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的组织结构依然沿用传统理论教学的方式,过分强调和依赖课堂的作用。学生在实验课上进行听、看和练的工作,课下却较少参与;学生一味机械学习、模仿和操作,缺乏思考和创新。落后的教学组织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对实验教学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计。

(三)技术支撑不足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带来了契机和可能。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在文科实验室建设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专业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技术设施和手段的不足制约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四)评价方式单一

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考核仍侧重于结果评价,实验成绩主要取决于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然而,单一评价方式的低区分度和低效度会降低学生对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实验教学模式创新要在评价方式上做相??变革,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

三、基于翻转课堂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

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具有目标突出、模块固定、知识点关联度高、学生可参与性强的特点,有利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结合财务管理学科特点,本文就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设计。

(一)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要能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如何定位,这影响着教师和学生分别应该做些什么;二是教学内容如何设计,这影响着教学活动怎么展开。由此,基于翻转课堂的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应树立两个基本理念。

1.“学生主体”。“学生主体”理念是要真正翻转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教师为实验教学的准备和组织负责,学生为实验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负责。在具体的实验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真正“主角”,而教师是指导者和评判者。无论是学习、讨论、实验,还是展示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做好引导、答疑和评价工作。

2.“任务导向”。“任务导向”是翻转课堂模式下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导方向和原则。“任务导向”要求教师将过去以知识点为主线的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个可分解、多层次的实验任务,学生围绕任务中心,在问题动机驱动下完成实验学习。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子任务,而且还要与其他学生相互协作完成总任务。基于“任务导向”的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使学生的实验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参与度更高、学习成就感更强。

(二)教学组织结构

教学组织结构是对实验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的上安排。如图1所示,基于翻转课堂的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应建立“翻转”的组织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学习资源准备是前提,然后按时间顺序,将实验教学活动分为课前学习、课堂深化、课后拓展三个阶段。

图1 基于翻转课堂的实验教学组织结构

1.学习资源准备。为保证自主学习效果,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包括实验要求、PPT课件、微视频和各种扩展资源。学习资源的准备是实验课程开始前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师应选取和制作生?印⒂形?引力或任务性较强的学习资料,并在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建立数据库组织各类资源。学习资源也可以收入学生上传的资料和作品,使学生也成为资源贡献者,从而促进学习资源的不断丰富与共享。

2.课前学习。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是学生依托丰富的学习资源,完成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财务管理实验的工具主要是Excel、Spss等常用软件,受实验条件和环境限制小,实验操作可以由学生课前自主完成。所以,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的课前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知识的学习,并完成实验任务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学生围绕实验任务,通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获取和掌握实验知识,然后精心设计、探索创新,最终完成实验操作。借助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学生还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互动,不仅能及时解决问题,还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协作,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3.课堂深化。在课堂深化阶段,财务管理实验课堂在形式上区别于以往单调的教师讲解与学生上机操作,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小组讨论、协作学习、成果展示等形式,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检测实验的效果,总结和提升学生所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做到知识与技能的深化,而且对学生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的地提高都有很大帮助。例如,在财务分析实验中,实验课堂形式由过去乏味的教师讲解、学生操练改为分组成果汇报,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讨论和展示活动,能极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4.课后拓展。翻转课堂的课后拓展对学生的要求不仅要巩固、更要提高学习成果。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交流心得体会,反思、总结学习内容与实验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修改和提交实验报告。思想碰撞中的反思与总结能带给学生更大的收获。学生还应根据实验要求、教师的引导或自己的兴趣,进一步进行自主拓展学习。教师则根据实验情况,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将实验结果归入数据库,并进行实验小结。

(三)技术支撑

翻转课堂是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基于翻转课堂的财务管理实验教学需要必要的技术支撑,包括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微视频制作以及多媒体软硬件配套等。

1.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是支持翻转课堂教学的一个虚拟的学习与实验环境,可以实现学生实时动态、连续性的学习,并为交流互动和资源共享提供条件。实验教学平台在数据层面应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保存学习资源数据、学生信息数据、学习和实验进度数据;在功能层面能实现在线课堂、教学管理、互动交流的功能,其中教学管理应包括在线考勤、实验作业提交、跟踪评测、评价反馈等系统;在表示层面,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地使用Web浏览器访问[5]。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主开发此平台,以保证平台的适用性和数据的安全性;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协调使用课堂派、微信、QQ群等平台或软件也能基本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2.微视频。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的微视频包括理论教学视频、实验示范视频和成果展示视频等。微视频的制作一般采用微课的形式,要求主题明确,长度十分钟左右。教师可以使用Camtasia Studio、Office Mix等录屏软件方便地制作微视频,也可以采用录像的方式,录制教师讲评、学生讨论、成果展示的视频。微视频是翻转课堂重要的学习资源,建立一个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微视频库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学生的优秀作品是微视频库很好的补充。

3.多媒体。基于翻转课堂的实验教学需要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增强了实验教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学生小组讨论可以借助电子白板、投影仪提升效果;学生实验操作和成果展示可以通过大屏和分屏显示;学生使用手机传送图片、语音、视频与教师进行更有效的沟通。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硬件和软件的技术创新服务于实验教学。

(四)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是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方面。传统课堂的考核以单一纸质测评为主,往往是滞后的、片面的和不准确的。翻转课堂的考核应改革过去“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模式,而建立“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的二元结构评价体系。

1.过程评价。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应突出过程评价的比重。过程评价将实验学习中需要学生参与的各环节如自主学习、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交流互动等,分别制定评分标准,借助网络实验教学平台自动或手动完成评测。过程评价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的始终,具有即时性和可靠性的特点,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即时学习状况,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认识自己的不足,以便随时做出改进。

第5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创新

可以说,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这使接受了普通高校教学的学生只有在正确的科研指导下才能获得相关能力技术。在会计教学活动中,必须逐步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建设与发展,让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能力满足市场实际需求。

一、普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环境下,普通高校教育的目标以培养实用型高技术人才为主,强调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而会计学习的内容则以理论知识为主题,强调从理论到实务内容的全方位掌握。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层的信息化普及和电子商务办公的兴起使得普通高校学校的会计教学必须向新的方面进行发展,而会计电算化教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一)课程定位存在偏差

众所周知,对课程的定位和认识将直接影响课程的研究方向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在会计电算化教学领域,部分学生及教师将这门课程视作专门培养会计人员或锻炼人员操作水平的课程,或课程定位放在计算机系统对人工会计工作的替代研究上。从课程内涵上看,这种看法是相对狭隘的,因为会计电算化课程不仅包括对相关人才的培养,还包括了统筹管理调度,新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工作组织形式完善,档案管理,计算机综合审计等部分。用割裂的眼光看待这门课程,容易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较为狭小的地方,不利于他们将电算化知识应用到其他会计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当中。对课程的理解认识存在偏差,还可能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从课程的具体安排上看,会计电算化教学已经逐渐成为普通高校会计学科学习的主体课程,这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对专业能力的重视程度。然而,由于对这门课程的具体定位还存在争议,尚未形成统一的认知,所以每个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都会采取不同的授课模式。这不利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形成规范的标准,还可能给学生的就业求职造成困扰。授课过程中,一些学校将计算机操作问题及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使用作为授课重点,强调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一部分院校则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在了解会计电算化先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软件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在自主编程的过程中感受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带来的便利和改变;其他学校和教师将以上两种授课方式结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接受教育的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同步增长。

(二)课程安排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强,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课程,要保证课程的授课效果,就必须保证课程设置合理,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和企业生产的双重要求,同时不断加强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实际授课环节,受内外环境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上课时间较少、课程内容枯燥、上课间隔时间过长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课程之间的衔接与渗透,导致所学知识难以形成体系,并影响学生的整体理解。另一方面,很多普通高校院校使用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教材版本相对老旧,知识点一味沿袭传统教材体系,这限制了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导致学习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无法满足社会生产的新需要。

(三)硬件及软件环境不达标

从一方面来看,会计专业的开设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就业前景好,因此为不少普通高校院校所开设。然而,在专业开设之后,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所需要的相关设施,则需要学校及学院投入大量的后期资金予以支持,在外部环境的制约条件下,部分普通高校院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还不够完善,硬件设备及软件安装都存在一定不足,整体质量明显落后。在一些金融专业非重点化的学校,学校在这方面的投资额度尤为紧缺,而这种外部资源的限制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教学质量出现折扣。从软件方面来看,部分学校并没有购买最新版的专业软件,而是使用版本偏低或教学演示版的软件。这种软件无法实时体现会计电算化领域的发展过程,不利于学生电路设计环节的实践和尝试,同时也限制了软件部分内容的使用与展示。另外,公共机房的计算机配置水平较为一般,专业软件数量稀少,这使教师必须结合电脑的实际情况去安排和调整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受到了限制。从硬件层面上看,学校经费投入不足,会计电子化实验室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并完善起来。在缺乏专门实验室的基础上,相关专业课程必须在公共机房进行,而这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课后练习环节产生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机房电脑处于长期共用状态,内部资源较多,出现资源相互冲突干扰及电脑病毒的可能性较大。这造成了部分软件无法正常使用和安装,电脑内存储的专业信息也可能遭到破坏。

(四)教学实践偏少

受学校外部环境影响,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实习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学阶段的实践操作水平训练也相对不足,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增长。教学基地的稀少与合作企业的对口工作不足使学生的实习工作很难得到保证,也让实习过程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深化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作用。在校内实践课程的安排方面,由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课程安排不合理,整体课时较为不足,所以实践课的比例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在有限的实践操作课上,学生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财务分析、预测、报表基本处理系统、财务处理系统等简单内容进行实践。练习机会少、练习内容单调的现状严重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养成。简单的模块分析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训练内容中缺少手工会计实训与会计电算化之间的对照练习,这使得学生无法分辨人工与计算机工作之间的差别,影响了他们今后工作的顺利进行。普通高校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还不够全面,在会计电算化教学领域,学校很难为学生提供一个专业性强、实践机会丰富的工作机会。对于一些在会计电算化领域发展较好的企业和会计事务所,学校很难与它们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这也不利于学生实习实践水平的提高。

(五)师资力量较差

普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有着相对广阔的应用范围,对学生的就业求职都有着一定帮助。但在普通高校中,由于会计专业并不处于主要地位,所以学校在硬件条件建设与师资力量建设方面的投资还相对不足。就目前情况来看,普通高校院校中负责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师数量较少,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更是相对短缺,其中会计电算化教师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从知识结构来看,如果没有熟悉会计电算化专业化教学的老师负责授课,或教师缺乏专业系统的计算机水平,教学过程就可能变成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摸索的过程。由于教师无法熟练掌握相关设备软件,对课程的理解尚未形成完整健全的体系,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很容易受到影响,专业知识体系也很难建立起来。另外,在教师招募环节,学校缺乏对该方向专业教师的招聘和考核机制。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普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也很难获得资源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不利于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内容的实时更新,这从另一个方面限制了课程的创新和发展。

二、普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

构建一个创新性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门课程的优势和特点所在,也能使相关专业培养出的人才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并有可能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素质应用到工作环节中,进而提高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保证企业电算化财务管理的智能化改变。

(一)明确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定位

在课程进行前,学校及相关教师就必须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定位。在课程安排环节,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公开课、学术讨论会议等来吸引更多外来学者及本校学生参与到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来,从而逐步改变他们对课程的态度,以此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学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普通高校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学校应与相关企业或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员进行沟通,明确人才的培养方向与培养目标,并根据目标对现有的课程安排进行调整,保证学生所学的内容与社会保持一致。定位过程中,要将会计业务理论及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保证学生既能适应人工会计操作的相关内容,又能在管理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来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情况下,学院应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及方向,在保证授课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更多先关内容,以此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与其他会计专业化课程的联系。

(二)加大在硬件和师资力量上的投入

要促进普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发展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同时入手,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从硬件上看,可以购置一些授课或练习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并逐渐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让学生有专用的计算机和软件可以使用。同时,应由专业知识丰富的电算化教师来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工作,指导专业软件的安装与机器调试,在不断积累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将这部分内容传授给学生。对电脑中的软件内容,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和升级工作,保证软件内容的实用性与便捷性,以此减少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重新适应各类软件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学校应细化会计专业教师的不同分工,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招聘,选择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专业知识丰富,基本技能熟练,实践经验多的老师来负责教学工作。对于已经入职的老师,要给予他们不断深造,提升个人能力的机会。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深造,让他们到教学经验丰富的学校去学习先进经验。同时,还可以邀请业界一些知名的学者前来学院讲课,帮助教师了解教学领域的新发展和新变化,这使得他们在充实自我,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还能将这些内容引入到授课环节当中,从而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三)深化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现行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视了对学生操作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为此,可以加大实践课的授课频率,让学生有更多模拟练习的机会。相较于手工会计实习,会计电算化的资料相对较少,在资料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上也存在一定不足,而将长期应用在手工会计实习中的模拟实习资料应用于电算化教学,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程在实践方面的不足,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验室中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另外,普通高校院校还应该与相关企业及单位达成长期稳定的实习合作。这不仅能保证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性,还能为单位提供长期稳定的人才供应,这能使学校和企业处于一种双赢的状态,有助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快速建立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小结

创新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不仅是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改变现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必经之路。从某种程度来看,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克服普通高校院校中阻碍该专业发展的问题,通过加强设施建设与充实教学资源来提升会计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让更多专业能力强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走进社会,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升。(注:本文系2015年度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一般课题《财务岗位下的跨专业综合模拟实训在财会系的应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lgc201523)

参考文献:

[1]王春明.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论加强普通高校专业的建设与改革[J].新闻爱好者,2010,(14).

[2]高志英,张兆沛,崔琳霞.关于农业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1).

[3]习樱莉.会计实务渗透电算化教学的方法与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3,(21).

[4]启红.新形势下财务电算化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中学时代,2014,(4).

第6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考研与就业;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9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教育日益重视,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连年扩招,毕业人数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与下岗职工再就业成为我国三大就业难题。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广泛重视,也成为近年来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得出其真实情况,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抽取经济管理学院四个年级所有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447人,女生797人,平均年龄20.3岁,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五个专业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为确保调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问卷选择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个年级1431人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431份,收回问卷1244份,回收率为86.93%。

2.文献检索法。广泛查阅有关普通高校学生考研与就业的情况,并对其筛选、分析整理以备参考。

3.数理统计法。采用自然平均法,没有进行加权平均。统计分析使用EXCEL,主要通过性别分类汇总、年级分类汇总、专业分类汇总、综合汇总得到分析结果。

二、研究结果

(一)年级分类汇总

此次调查对象中,13级共计351人,12级共计295人,11级共计338人,10级共计262人。其中,13级选择考研84人,选择就业105人,选择出国的38人,选择自主创业32人,91人在思考中,16人无打算;12级选择考研65人,选择就业116人,选择出国的16人,选择自主创业33人,65人在思考中,11人无打算;11级选择考研76人,选择就业129人,选择出国的75人,选择自主创业8人,61人在思考中,15人无打算;10级选择考研38人,选择就业194人,选择出国的7人,选择自主创业6人,24人在思考中,0人无打算。

(二)专业分类汇总

此次调查对象中,会计学共计483人,财务管理共计169人,工商管理共计194人,市场营销共计192人,国际经济与贸易共计205人。其中,会计学选择考研89人,选择就业181人,选择出国的103人,选择自主创业18人,95人在思考中,6人无打算;财务管理选择考研35人,选择就业56人,选择出国的12人,选择自主创业26人,23人在思考中,18人无打算;工商管理选择考研43人,选择就业104人,选择出国的10人,选择自主创业8人,39人在思考中,0人无打算;市场营销选择考研47人,选择就业97人,选择出国的1人,选择自主创业13人,48人在思考中,0人无打算;国际经济与贸易选择考研49人,选择就业106人,选择出国的10人,选择自主创业11人,36人在思考中,4人无打算。

(三)综合汇总

1.生源地相关。此次调查对象中,生源地在甘肃省学生的共计669,占全部人数的53.78%,其他省份学生共计575人,占全部人数的46.22%。其中,甘肃省生源地的学生中有87人选择去“京广沪”工作,103人选择去长三角地区工作,113人选择去珠三地区工作,167人选择去中部城市工作,127选择去西部城市工作,184人选在去生源地工作。非甘肃省生源地的学生中有90人选择去“京广沪”工作,108人选择去长三角地区工作,99人选择去珠三地区工作,92人选择去中部城市工作,53人选择去西部城市工作,169人选在去生源地工作。

2.学生预计的就职单位。此次调查对象中,共有178人选择考公务员,占比13.14%;共有310人选择国有企业,占比22.88%;共有363人选择外企或合资企业,占比26.79%;共有256人选择私营企业,占比18.89%;共有71人选择自主创业,占比5.24%;共有106人尚未考虑好,占比7.82%;共有71人选择其他就职单位,占比5.24%。

3.学生生活状态。在全部学生中,有243人参加社会活动,94名同学做过家教,164名同学在公司兼职,95人自主创业,305人做零时兼职,还有在业余期间炒股、当志愿者、参加辩论赛的同学。其中,生活充实的人占39.7%,迷茫的人占44.0%,焦躁不安的人占15.14%,觉得无所谓的人占1.1%。认为现在就业形式乐观的人占11.64%,一般的占33.54%,不太乐观的占43.18%,很不乐观的占11.64%。

4.考研难题与障碍。此次调查中,想考研的同学最担心数学的占46.33%,最担心英语的占39.19%,最担心专业课的占14.48%。有33.22%的同学担心时间紧迫,34.13%的同学担心毅力不够,14.11%的同学担心实力不够,4.89%的同学对考研没兴趣,3.35%的同学担心身体状况,10.30%的同学担心家庭经济情况。

三、研究讨论

(一)就业方面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选择直接就业。从年级分类汇总看,大一有意向考研的学生较多,而高年级有考研意向的人数越来越少,其中,大四有72%的学生都选择直接工作。大部分学生意愿去中小城市和生源地发展,他们对就业指导不够满意,尤其国贸专业,就业压力较大。对于将来的就业,学生们考虑较多的是经济问题,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参与社会活动与公司兼职的学生越来越多,这都是增加就业砝码的实践方法。

(二)考研方面

大部分学生起初有考研的打算,到大学四年级,最终参加考研的学生人数比较少(2010级有考研意向的仅有14%)。大部分学生担心自己毅力不够、时间紧迫,而经济情况并不是影响考研的最主要因素。在考研的课程中,同学们最担心数学,其次是英语。学生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就业。从汇总表可以看出,工商管理和国贸的学生意向考研的人数较多,而实践性较强的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有意向考研的人数较少。

(三)心态与障碍方面

调查中学生对就业的形式并不乐观,不乐观的人数占据了55.82%。学生们大多自尊心强,压力过大,尤其是女生的压力更大。生活迷茫和焦躁不安的同学占据了59.14%,因此,关注学生心理工作极为重要。学生应更多地参加校内外活动和兼职工作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讨论小结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学生相对学校其他工科专业学生基础差、就业机会少,承受的就业压力更大。主要原因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严峻的就业形式。除了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其他几个专业学生就业较困难,尤其是女生就业更困难,这也是目前人才市场就业的基本形势;二是残酷的考研竞争。经管类专业属于考研的热门专业,考试的竞争愈加激烈,分数线逐年提升,进一步加剧了考研的压力。学生选择就业和考研要理性判断,切忌不可盲目跟风,根据自己的偏好、家庭经济情况、自身发展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就业与考研选择引导,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研就业观。对高校就业而言,尽管考取硕士研究生已被纳入有效就业,但毕业生应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关注个人未来工作的收入、发展空间、社会保障等问题来选择考研与就业。高校毕业生不仅要注重自己的社会价值,也要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因此,要合理引导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能力与特长,兼顾个人情况与社会发展,在考研与就业中做出合理选择并制定学习方案。

2.指定专业导师指导,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确定指导方案。专业导师对学科的了解与就业渠道比学生更详尽,因此,制定专业指导教师参与学生就业与考研指导工作,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大有裨益。专业导师凭借自己的理论优势与实践经验,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就业与考研全过程进行疏导,将会对学生选择考研与就业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外,大部分学生生源地在农村,贫困生较多,个体特殊性较多,因此,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经济情况建立帮扶方案。

3.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等教育课程,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其起点规划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将影响到学生将来的成败。因此,对学生应进一步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开设与指导力度。如在大一时期注重未来相关职业认知与自我认知;大二时期侧重专业课程学习、创业教育认知;大三时期加强考研辅导,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习;大四时期开展面试技巧培训等课程。另外,完善考研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实体与网络信息平台,包括及时更新就业与考研信息,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4.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扩大就业质量和深度。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随着当代社会经济转型而发展起来的,经济管理学科作为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更为重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被推向社会经济的中心,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因此,传统的教育已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大学生就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小彩,谢萍丽.浅谈如何做好理科学生考研就业指导工作[J]河南教育,2011,(06).

第7篇

【关键词】 会计实验室; 问题; 建议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会计实验室教学实践获得长足的进步,从无校内实验室阶段到会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阶段再到现在的会计实验室规范建设阶段,每一次进步,不仅来自于市场经济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来自于会计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基于教学和会计实务中的不足所做的创新性思考和实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实验室教学既面临挑战同时也面临机遇。笔者认为,会计实验室教学内容应成为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高职等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和轴心,并在具体设计时体现趣味性、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等特点。

一、会计实验室教学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

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很好的会计操作技能和基于企业管理的视野。会计实验室教学作为高等院校会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笔者认为,目前会计实验室教学中,存在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会计实验教学内容生硬刻板;就会计论会计,缺乏拓展思维训练;会计实验教学课程地位还是处在从属的阶段。这些问题与建立会计实验室的初衷相悖。

(一)会计实验教学内容生硬刻板

目前很多院校都建有会计实验室,先不去谈论那些虚有其表――只是作为摆设而没有实际使用的――院校会计实验室,单就那些确实正在为学生使用的会计实验室来说,它们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的普遍印象是生硬刻板。会计系的学生一般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大专学生是大二或大三)接触这门课。由于他们面临即将找工作的压力,因此对这门课一般都给予很高的预期,并在学习时非常认真。然而学生认真地学,并不能改变这门课教学内容生硬刻板的事实。会计实验教学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按道理应该可以更生动、更具有趣味性。然而,现实的会计实验教学没有做到这一点。主要表现在:1.套路僵化。在高校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常常是给学生一套企业某年某月的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硬件设施较好的会计实验室会有一些通用会计软件的使用。然而,这些套路虽然符合一个新企业从开始建账到日后年报的过程,但是仅此而已,并未能很好地挖掘实验课程的趣味性。2.传授的内容单一、缺乏立体感。在会计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教授内容简单、教学要求低的特点,并未达到建实验室时的构想,打折现象严重。这虽然与实验室后续资金投入有关,但原因不限于此。在企业中,会计活动是多方面、立体、动态的,企业不仅有制造企业,还有商业企业、金融企业、房地产企业等;业务不仅有普通的会计核算,还有会计预算、决策分析、纳税筹划等;除了会计账务处理,还有内部审计等。这些多方面的知识完全可以在教学内容上立体、统筹安排,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可以生动再现现实中企业会计人员的日常活动。

(二)就会计论会计,缺乏拓展思维训练

会计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学科,在企业中它可以渗透到各个领域。因此,也正如大家所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如何在会计实验教学中,将即将毕业的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会计实验室建立的初衷。因此不能只是把会计实验室定位为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通过面试,而将以后的学习让学生在企业自己学或者由企业来培养。作为一个培养技能的场所,虽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可以在企业使用五六年的知识,但是完全可以将会计实验室定位为能够使学生不仅熟悉企业的主要日常会计活动,而且可以发散思维,使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给企业会计活动的某个具体细节或环节带来提升。目前会计实验教学就会计论会计,主要表现有:1.内容安排单一,缺乏基于企业管理的视野。目前开设的实验类型以验证型实验为主,而应用型、设计型实验较少。例如,会计专业中最主要的两个实验课程“会计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实验”都是验证型实验。这两个实验实际上是一种操作训练,实验内容、实验的操作程序由教师规定,学生只要操作得当,就能实现预期的结果。尽管这种操作训练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重要的,但是,在这种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他们大多只是忙碌于测数据、作报告,根本无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2.将会计与审计、纳税、预算、财务分析等项目脱节。会计与审计具有时时的对应性;纳税是企业管理和日常事务不可回避的事项;预算是企业管理会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财务分析则是企业决策的依据,因此会计实验教学只是就会计论会计将严重封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通过会计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并擅长知识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而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后更快地适应,更好地接受新事物是会计实验教学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会计实验教学课程地位还处在从属阶段

目前会计实验课程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践仅限于验证理论,或作为巩固理论概念的手段,无法培养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所进行的两次教育改革中重点加大了实验教学改革,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学时,很多大学实验学时都超过30%,有的甚至达到50%。而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本科院校)现行教学计划中实验教学课时数一般偏少,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8%~20%不等。尽管部分院校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对会计教学计划中的实验课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只是象征性的,没有较大突破。除了学时偏少外,在课程设置的理念上也存在以理论课程为中心、实验课程为辅的旧观念。笔者认为,会计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因此会计实验课程应该成为会计所有课程的轴心,是其它课程设置的依据。理论课程应该是为实验课程服务的,而不是实验课程为理论课程服务。理念的转变,带来模式的转化是目前会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实验课时所占比重在逐渐加大,但又存在如何把理论跟实践更好的结合,以保证高职高专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同时理论知识也足够的问题。

二、会计实验室教学的改进建议与构想

会计实验室教学问题的归纳总结固然重要,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基于问题找到解决的途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早已不是精英教育,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是“买方市场”,用人单位获得了绝对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因而,人才的标准不再由学校来决定,而是由从业团体来决定。没有工作经验,几乎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拦路虎。因此,会计实验室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问题的解决自然也应从会计实验室教学的内容设置、教学模式、实验室教学老师的激励与培养等角度寻找突破口。

(一)基于会计实验课为轴心的课程设置体系

课程是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笔者认为,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以会计实验课程为轴心,以理论课程知识的秩序为红线来进行安排。在会计实验课程设计中,首先应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体验认知型的会计实验课程,通过这个课程,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及其环境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理论学习打基础,同时让学生在理论学习时对会计实务有个感性认识,便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基于此,在会计学原理理论课(或会计学基础课)前半段和后半段学时中,对应的在会计实验室中安排最初体验会计实务和初浅的会计实务做账训练。其次,在大学二年级时开设验证性实验项目,使学生掌握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粗浅的财务分析。与此对应,在会计理论课程中开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和财务分析的课程。最后,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设综合性的会计实验课程,使会计学的学生能综合运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企业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此对应,在这个时间内完成理论课程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报告与分析等等课程的学习。具体安排上可以相对灵活一些,宗旨是以会计实验课程为轴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用性、有效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擅长知识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基于开放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模式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来说的。正如前文所说,传统会计实验室教学常常是给学生一套企业某年某月的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然而这种安排是封闭性的,未能开放性地把会计各学科知识都融进来,进行综合性的安排,更别说包容会计学之外的学科知识。封闭性的安排必然导致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思维定势,无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理工科中,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种旨在给学生提供宽松实验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实验教学模式。它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开放,即以“实验任务书”取代“实验指导书”;二是指导方法上的开放,即改“教为主体”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三是管理模式的开放,即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开放和自由的实验环境,在教师有限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有步骤、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自己去设计实验内容,自己去完成某一个具体的项目或任务。在会计实验室教学中同样可以借鉴理工类实验室的做法,教师可以布置实验任务,并制定实验要求,比如使用所需数据、资料和相关其他课程的哪些知识;同时放弃教师全程教授的模式,改用学生为主体,学生自我讨论,老师把关的方式进行;在拓展思维训练中,可以将实验资料与相关学科知识比如管理学知识结合,由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并进行学生讨论与老师点评。这些开放性的安排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同时可以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加了实验课程的趣味性。增加趣味性、开放性是一个方面,还可以基于实验课程的特点,设计逼真的场景,比如大一学习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同学扮演报账的员工,大二的同学分担出纳和会计,而大三学生作为审计人员,并由老师担任企业管理者指派人员进行信息挖掘如财务分析等。如此生动的安排,不仅可以再现企业现实的日常活动,而且可以有机地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知识和学习目的。此仅为举例,其中的趣味性需要不断地发掘。

(三)激励和培养会计学实验室教师

开放性和趣味性的会计实验室教学,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会计实验室教师显然是不行的。基于新要求的会计实验室教学,必须培养具有紧跟企业实务、融会贯通会计学和管理学各种知识的实验室教师。然而培养会计学实验室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也不能因此而打住,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应该组织会计实验室教师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要实行“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即团队成员既要有具有精通各门会计学专业课程的理论课背景的骨干老师,也要有实业界的一些理论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这些人员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其从事会计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是学校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理论课背景的骨干教师与实务界的教师在互相学习中彼此促进与发展。同时也应走出去,学校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或挂职锻炼,以了解企业最新的动态,进而充实到实验室教学中(这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政策制度支持)。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应给予适当激励(业绩考核、职称晋升、职务升迁),鼓励这种拓展实务经验的安排。目前,学生进企业实习,由于会计的特殊性和学生能力的限制,而经常被拒之门外。然而,如果安排个别老师进企业实习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此外,还可以充分借助部分企业季节性的特点合理安排老师实习的时间。

三、小结

会计实验教学改革不是一个一时的话题,而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给会计教学带来新的要求、新的问题。因此,只有不断地紧跟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实验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革新,才能使会计实验室教学不断地适应、并更好地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曾杨.论高校的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2008(11):69-70.

第8篇

关键词:‘三本’定位;课程构建;教学模式

何谓‘三本’?

‘一本、二本’的大学都是公办大学,国家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每年高考后享有优先逐次录取高分考生的权利。‘三本’是民营学院,所录取的生源都是由一、二本招生挑选之后所剩下的学生。‘三本’的生源有的是在高考中没有发挥好的学生,但大部分学生的特点是在高中时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不高。这些学生被‘三本’录取之后,对他们的学习内容的确定,培养模式的选择,让‘三本’的高层决策者们煞费苦心。各所‘三本’院校都在搞自已的特色,都希望在培养自已的学生方面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得到社会和家长们的认可。

‘三本‘的学生学习状况及学校现状。

‘三本’的学生们学习及学校现状令人堪忧。如上文所述,‘三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同学对理论学习兴趣不大,在日常上课当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同学上课不带书(带错书,其理由是书面封皮颜色相似),不带笔记,不带笔。被老师逼进班级后趴头睡觉,或看手机小说,课余时间恋爱成风,电脑游戏玩到深夜,早晨上课则变着法子跟辅导员请假躲在寝室睡懒觉。部分‘三本’学校的高层决策者对办学特色毫无主见,盲目模彷公办学校办学模式,久而久之,这样的部分民办高校因声誉,竞争力,或发展的资金等诸多原因而举步维艰,最后不得不关门大吉。

云南工商学院的生源也是上述情况,但这所学院在课程设计、学生管理方面却另劈溪径,探索出一条应用型的发展路子。

云南工商学院把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注重实践,强化能力,从新生入学开始就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创业创新活动,实现人才培养从学历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转移,力求在人才的实践能力方面彰显特色,把爱因森办成一流的应用型大学。

1、定位

云南工商学院本来是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名正言顺的本科院校,可云南工商学院董事长李孝轩却非常自谦,他把学院定位为技校,而自己就是一个技校的校长。云南工商学院这个本科学院要在应用型领域走自已的特色之路。

2、课程构建

云南工商学院的课程构建从教学研发系统起步。

第一步:职业分析。打破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企业需要什么,云南工商学院就开什么课,

第二步:目标分解。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第三步。构建课程:每个项目的学习都要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为使学生在该领域更具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云南工商学院根据服务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特征(以工商学院二级分院为例),根据目前懂专业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不懂专业的人才教育现状,优化了传统的工商管理课程结构,在连销经营管理专业不仅设置了门店管理、采购与库存、供应链管理、顾客服务技巧等专业课程,还根据订单培养单位的相关情况,增设了行业专业知识课程。

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使学生掌握工商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必须强化实训环节的认识,工商管理教学团队为克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习难、实习效果难保证的困难,不断积极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实训效果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校投资购置了工商管理相关的软硬件,建设了目前省内同领域覆盖工商管理课程最多的综合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包括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售后服务、电话营销、商务谈判、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蓝色因子财务、企业财务管理、帐务处理中心、用友u8财务结算中心等11个实训室,从而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工商管理不少课程已由教室转移到实训室。目前,实训室的利用率达到100%。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项目课程的实施,给云南工商学院带来的变革是全面而深刻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了变化,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也发生了变化,教学场所的布局更是做了根本性调整,以往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训很少,现在实训室也不再仅仅是技能训练的场所,而是融技能训练与专业理论学习于一体的场所。

云南工商学院从学生一进校门那天开始便对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未雨绸缪地进行全面规划,目前已经形成了大一就业学习方向引导(从自我认知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和就业心态),大二学生素质培养、大三就业实践指导课(包括就业形势、就业方法和技巧、实践指导等课程)的就业指导模式。由于战略目的明确,实施的战略步骤安排得当,云南工商学院的毕业生们在昆明地区就业形势高居所有高校的学生就业榜首。

3、因材施教

‘三本’的学生们虽然不愿理论学习,课堂上好动,但他们动手能力强,脑子反映快,这一点是云南工商学院高层领导在对北大、清华研究型的学生们对比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基于这一发现,学院大胆颠覆传统教育的理念,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量大、技术含量高的应用型人才。

云南工商学院根据自已的生源状况决定了不走传统的研究型模式,而在应用型方面走自已的特色之路。在实践、实训上增设课程,把专业设置、教学管理与市场相匹配,培养学生具备用人单位需要的各种技能,学生们“上学即上班”。毕业就可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其具体措施是:

(1)‘订单班’学生直指就业。

通过校企合作实施订单教育。在定位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基础上,云南工商学院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龙润集团、鸿翔药业、云南机杨管理公司下属的百事特公司等1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进行订单培养人才的协议。‘订单班’的具体做法是由学校负责招生,企业负责选人;由学校主要负责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由企业培训师负责部份专业课教学的方式,包括企业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文化等企业内部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前移到学校完成。由企业为订单班的学生提供一定数额的资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习。学生完成相应课程学习后,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特长,选择聘用和安排相应工作。这种培养模式,一是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二是帮助部份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三是能持续地为企业提供有较高素质的专业化中基层管理干部。

(2)与管理配套的相关理论

木屑理论与石膏板理论。

传统的方式处理木屑,它的价值很小;如果通过

特殊的工艺和加工,木屑也能变成有价值的板材发挥出潜在的价值。这就是云南工商学院著名的木屑理论,指的是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石膏板理论。只有先固定才能矫正身体。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亦像打石膏板,只有通过长期的坚持才能形成。

在“木屑理论”和“打石膏板理论”倡导下,学院坚持严格管理,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形成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协同育人的“五育人”特色。

(3)ESC系统管理。大学生们刚一进校,学校便给他们设计了一套职业行为操行分析系统,简称ESC系统。这套系统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加强个人修养建设。例如,学生如果上课迟到,辅导员便会进入该系统,相应地扣减学生的操行分;同时如果学生做了好人好事受到表彰,辅导员也会相应的加上分数;如果学生生病不能上课,那么也要通过这一系统向老师请假。“ESC系统规范了同学们的行为,能够使同学们较早地向职业人转变。”在规范学生职业行为的同时,云南工商学院也在思想上对同学进行着教育。大一刚入校的时候,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在外界看来枯燥乏味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云南工商学院的老师们却讲得有声有色。主要是因为老师把这些课程和就业联系在一起,就拿辩证法来说,老师会告诉学生们如何运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不知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就无法分清轻、重、缓、急,工作没有了条理性也就降低了工作效率。升职与加薪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学院倡导“上学即上班”的理念,致力于培养诚信、值得信赖的应用型人才。以“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的“四随”原则对学生进行五个“职业化”的培养(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学生走进爱因森的第一天起,就必须时刻把自己当成一名真正的职业人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日常个人礼仪,进校时必须规范佩戴校徽;宿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设立操行分,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化、标准化。学院还有一支专业的辅导员队伍,与学生同吃同住,从细微处关爱学生。由于管理有方,学生出勤率高达98%,近几年来云南工商学院创全省高校最好纪录。

4、小结

第9篇

【关键词】快递;实训室;文化;融合

一、快递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快递也称速递,是指应用现代交通工具和信息管理系统为用户的商业信函(商业文件)和包裹提供限时的、“门到门”的递送服务。据相关媒体报道,自1980年我国第一家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成立,30年来,我国快递企业数量也有了大幅增长。2006年,我国快递业拥有法人机构3307家,而2010年,截止9月30日,我国共颁发了4898件快递经营许可证。中国国内快递企业的井喷式发展和国外快递巨头的迅速进入,需要大量接受过快递专业系统学习的、具有踏实工作、勇于负责的职业素质和全面掌握快递业务的基本流程、熟练操作快递各个业务环节的职业能力的基层和一线业务操作和管理人员,因此快递行业的发展为物流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快递服务人员是快递公司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者,其服务质量与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快递投送的质量。而目前,各快递公司服务人员数量众多,良莠不齐。由于流动性较大,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员未经培训就直接上岗,因而存在业务素质不过关;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不太注重员工精神追求,社会责任和服务意识较薄弱,对消费者存在保价(保险)不提醒、送货不到手、先签字后验货、货物损失消费者索赔难等现象。因此,在快递派发过程中,投递员与消费者很容易产生矛盾。因而加强快递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极为迫切。

二、高职校园文化、校内实训室文化、企业文化的关系

文化,作为历史凝结成的人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是被群体所遵循或认可的共同的行为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高职院校文化就是高职院校内教师和学生在其教育活动中所形成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及其形成和创造的过程。企业文化是企业运用文化的特点和规律,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本途径,以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为原则,以培养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为核心内容,以争取企业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院校文化是一种研究文化,含蓄而内敛;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文化,开放而张扬。高职院校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高职院校文化是一种程序文化,遵循按部就班;企业文化也讲计划,但更强调变化和灵活。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是一种做人的文化,其建设目标是培养人才;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是一种做事的文化。而校内实训室文化却具有两者的共同文化特性,在实训室既要教会学生做人,又要教会学生做事,是两种文化融合的重要环节。因此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要从实训环境的真实性、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职业素养培养(如守时、服务意识等)、实训室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实训室内部的管理、实训室的制度建设(包括安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等多方面入手来进行建设。

三、奔腾快递实训室文化建设相关做法和思路

(1)实训环境具有真实性。为了保证实训环境具有真实性,我们和奔腾快递公司合作,共同设立了物流快递实训室,所有业务以合作公司的真实业务为基础,学生在实训室重在体验快递业务流程的各环节的衔接和配合。(2)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职业素养培养。第一,定期向学生和老师发放实训室宣传资料和名片,拓展业务合作单位,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快递实训室的持续经营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业务拓展能力和进取精神。第二,安排实训室各部门负责人制定详细的本部门活动计划,要求按计划执行相关工作,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计划性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周到性和可操作性。第三,加强快递实训室的相关活动的宣传报道,定期撰写相关报道文章,并到相关网站上,使整个校区对快递实训室的业务都有所了解,便于今后业务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品牌宣传意识,学会“要出色的工作,也要出色的展示工作”的职业理念。第四,按企业现场管理的5S标准进行要求,做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第五,要求学生填写快递实训室使用流水账记录,并定期上报实训室相关工具损坏情况,便于相关的实训室管理员掌握实训室的使用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指导。第六,快递实训室内有很多易燃物品,保持消防安全意识很重要,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暨消防演习。培训会的主要内容有安全生产、消防政策法规、安全生产和消防基础理论、奔腾速递消防队的基本职责,并进行了消防实战演习,并对操作环境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第七,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计划给外出送货的学生购买短期意外伤害保险,加强学生的风险保护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强化。第八,跟学院的相关部门(如图书馆)联系,进行整理书籍、发放书籍等义务劳动,培养学生不计报酬,乐于助人的精神和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3)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第一,购买或借阅相关的管理类书籍(如快递类的、物流管理类、电子商务类),让学生边做边学,同时安排高年级的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低年级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二,邀请部分曾在快递实训室工作,现在物流企业就业的同学回校指导同学们的工作,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企业工作规范,为同学们就业做准备。第三,建立国际快递兴趣小组,邀请英语基础扎实的老师和企业管理人员联合进行指导,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开展国际快递业务的能力,老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在指导的过程中,自身的业务素质也得到提高。(4)实训室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第一,为保证实训室财务的安全,进入实训室的学生一律佩带相关标识,进入实训室进行签字登记,避免由于管理不严造成的实训室的财务损失。第二,负责部门制定了奔腾快递实训室送货部门制度、快递实训室安全部门制度、快递实训室财务管理制度、奔腾快递实训室个部部门制度、奔腾快递实训室人事部门制度等若干制度。第三,与学院的财务部分配合,进一步加强快递实训室的财务工作的监管力度,做好开支预算,制止铺张浪费和一切不必要的开支,降低消耗、增加积累。第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立表彰制度,按月、季、学期、年以各种方式表彰优秀的实习同学,为同学在快递实训室的工作树立榜样。第五,建立实训室周例会制度,并将例会相关问题和意见以纪要形式发给各部门负责人,便于大家及时掌握快递实训室的相关任务和安排。

四、小结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不仅是实训教学环节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专业建设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物质条件。而作为软环境的实训室文化建设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并跟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相衔接,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和长期积淀的过程。相对硬件建设而言,文化建设更能体现教育者的理念及层次,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影响更深远。但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实训室文化建设,就能为高职教育实现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精神支撑。

参 考 文 献

[1]郑家刚.渗透企业文化的职业院校实训文化建设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6)

[2]金涛.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0)

[3]陶小恒.关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的思考[J].大众商务.2010(8)

[4]王俊伟,谢胜利.电力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文化建设的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31)

[5]陈卫东.实训室在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作用探讨[J].企业导报.2010(11)

[6]陈文海.论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前提及策略[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