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6:55:13
导语:在小学阅读教学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语文不仅是小学升初中考试中的重要学科,也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必要工具。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比例,不仅仅是因为阅读在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也是学生语文能力及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自2011年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国家教育部接连出台了一系列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其中也有“小学生在校时长不得超过6小时,其中包括自习课和大课间时间。”的规定。所以,课堂效率对小学各学科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日常教学中,其教学有效性不容乐观,从而影响了其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从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因素分析入手,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希望能给大家提供理论支持。
一、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因素
(一)学生因素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低,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功效了解较少,学生思想上不能足够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再加上语文阅读基础薄弱,阅读兴趣未建立,再加上语文阅读本身就具有枯燥、乏味的特性,导致学生不喜欢阅读,甚至抵触、厌恶语文阅读,从而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缺乏阅读习惯,阅读就像行为习惯养成一样,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水到渠成将阅读作为一种需求。但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很多学生家长因忙于生计忽略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再加上现在小学生90%以上是独生子女,学生在家庭中就是“小太阳”、“小皇帝”,长期溺爱让学生养成“唯我独尊”的不良思维。从而不愿吃苦、不愿进行费脑劳神的阅读活动。这也是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因素。
(二)教师因素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学生还没有培养阅读兴趣。再加上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缺乏感染力,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单一,阅读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不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生年龄阶段,再加上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其他因素
深受现在社会 “不正”之风影响。比如:现在上不上大学都不重要,重要是的能挣到钱。有些人考上大学也没找到心仪的工作,有些人没考大学在淘宝、微信上做电商,也不少挣钱。受这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生就会轻视学习,语文阅读教学也会同样深受残害。
另外,教育有关部门只是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很少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阅读业务能力的培训,而可有可无、不疼不痒的培训活动却接连不断,没有任何意义,真可谓劳民伤财。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就像海上的灯塔,能为学生的海洋之旅指明方向,在阅读教学中能有效引领学生航行。
兴趣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内动力、源动力,也是学生能够持之以恒进行阅读的有力保证。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多采取、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动漫等形式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另外,在兴趣培养的同时还有让学生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语文学习并不是升学的工具,而是自我提升、完善的一个途径。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得到书中的知识、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还能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民族文化。不要把语文学习看得太“功利性”,要从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为出发点来认识语文阅读学习。
(二)授之以渔
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相信我们都懂“授之以渔”要远远重要于“授之以鱼”的道理。所以,在阅读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语文阅读的基础知识学习,在基础知识学习中一点点渗透阅读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还可以使学生收益终身,养成终身学习、终身阅读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提升教师自身业务水准
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对学生的阅读内容选择和阅读方法传授、阅读习惯培养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时刻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阅读教学业务水平。只有自身的“水桶”足够大,盛下足够的水源才能更好、更多地浇灌花草。
我们可以多借鉴其他教师有效地阅读教学经验,多参与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种教学交流活动等来提升自我,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有效运用现代科技设备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现代科技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通讯技术的发展更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较大的促进。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也能有效提高阅读课堂效率。比如: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功能电子展台等教育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只要熟练、合理运用,都会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家校互通软件“和校园”、“家校通”等APP的产生,学生可以随时得到教师的辅导,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的努力学习、教师的有力指导以及家长的全力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虽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阅读教学高效性的达成肯定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李景阳主编.语文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4]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自2010年起,上海师范大学承担教育部“国培计划”集中培训示范性项目,本着“高起点、高水平,打造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具有特色的培训品牌”的努力方向,我们创制了“主题学习工作坊”“共同备课工作坊”“课例研究工作坊”交相辉映的研修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2013年,我们与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合作,承办“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名师脱产异地研修项目(小学语文)”,具体负责上海段的研修任务。
吸取三年“国培”实施的经验,我们为重庆异地脱产研修的学员量身打造,编制并实施30天的研修计划。培训课程安排“教育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知识”“课题研究”三个理论性板块,“小学阅读教学”“小学写作教学”“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三个实践性板块,并组织名校“实地观摩”“网络自主研修”。
重庆异地脱产研修班上海段的课程学习,大师云集,名师荟萃。
“教育基本理论”相对集中,开设高水平的专题讲座,如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构成》、李海林教授《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轨迹》、谢利民《课堂教学有效性》,上海市教科院顾泠沅教授《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郑太年教授《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学习科学视角》等。
“课题研究”既有专家指点,又有一线教师的经验分享,分别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胡惠闵教授、上海市教科院王洁研究员,上海市教研室薛峰老师、上海黄浦区教研员吴佩珍老师等。
“学科教学知识”分布在相应的实践性板块。如王荣生教授《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要点》《阅读教学环节设计的要点》,吴忠豪教授《现代语境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梅子涵教授《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吴立岗教授《小学写作教学研究》,倪文锦教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写什么与怎么写》等,分别安插在“小学阅读教学”“小学写作教学”“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板块中,起着“主题学习工作坊”的专业引领作用。
实践性板块的主要形式,是“共同备课”和“名师课堂”。
“共同备课”着重于交流、讨论、反思。学员分6个小组,每组安排1~2位专家,选择具有典型性的课文,就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讨,在研讨中反思并分享同伴的经验。
在“共同备课”基础上,邀请著名特级教师进行这篇课文的示范教学,如特级教师蒋军晶《祖父的园子》(散文)、特级教师薛法根《雾淞》(实用文)、特级教师贾志敏《普罗米修斯》(故事)、特级教师周益民《大海啊,故乡》(诗歌)。
“名师课堂”还邀请了来自上海、江苏、浙江、深圳的名师,为学员们现身说法,如亲自执教小学生写作课的大学教授李白坚,儿童文学整本书阅读著名推广人徐冬梅(扬州),小学低段教学名师岳乃红(扬州)、茹莉莉(杭州)、陈琴(杭州)、周美英(深圳)、邓玉琳(深圳)等。
一、“1+X”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教学实践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1+X”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在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丰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论方面,具有填补基层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相关空白的科学价值。
纵观国内对小学语文教学1+X课程与课型的研究,清华附小主要是1+X课程体系建设,“1”即整合五大领域,打破学科界限;“X”:即个性,促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挥,“X”是实现个性发展的特色化课程,既有必修也有选修,包括学校个性课程和学生个性课程。总之是以学科间的整合研究为主。山东潍坊主要是小学语文 “主题教学”研究,其中语文以“1+X+Y单元主题教学”为主。而就阅读教学研究而言,有课题的学校主要研究的是“1+X”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这种新的阅读教学形态,将改变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一些弊病,意味着最大程度地“让读”“让学”,显然,“1+X”群文阅读不应该是“教”的展示与表演,而是一种以“学”为宗旨的实践活动。他们确定以“学”为出发点的“学情视角”,依据当前语文教材实施“1+X”群文阅读教学,重构课堂教学的“促学”系统。但观察和研究上述研究,都没有发现他们有单就基层学校的涉及语文阅读能力的1+X培养模式研究。因此,开展“1+X”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所产生的经验和成果,具有填补相关研究空白的理论价值,也能为其他学校后地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二、“1+X”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教学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一)能改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1+X”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一是由于强调语文课堂内外结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类似文章阅读的结合,自然增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使过去单一课文文本灌注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进逼教师不得不进行课堂教学形式、阅读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就使其教学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二是由于开放阅读,广泛阅读,被迫强调多一些默读和浏览,多一些小组对话和讨论,多一些比较阅读,多一些探究思考,结果就要切实改善课堂“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思索的乐趣,进而鼓动学习的动机。在这期间,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在,在学生“理解不到”和“揣摩不出”的地方给予指导。这种以“学”为导向的课堂,必须驱动学生“学的活动”。并依据“源自学生的带有共性的提问”组织“学的活动” 一堂好课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共鸣。这就自然有利于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语文、解读文章的主管能动性,从而加强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彻底改变灌注式、纯教师主导似的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
(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而言,开展该教学实践,并研究相关课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通过培养其语文阅读能力,能强化学生关于语文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一是能强化其语言运用密度。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有四个层次:认读、理解、积累和运用。其中运用是核心。二是能促进其思维发展速度。通过1+X阅读语言学习和训练,能促进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速度。三是态度养成,即通过丰富的阅读对学生起到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受、训练、评价和内化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优良的语文学习态度和情怀的作用。
(三)能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对语文阅读教学科研而言,开展该教学实践,并研究相关课题,能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能增强基层小学从自己学校的生源、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出发,引导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的一些课类、课型、知识类型等方面具体而微地把教学实践与科研结合起来,进行阅读教学的反思、创新、探索、实践和总结,并由经验和反思升华阅读教学的理论层面,掌握“1+X”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操作,并以此引导教师其他方面的科研和探索,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对类似学校的类似研究和阅读教学实践起到引领作用
对阅读教学实践能产生的影响而言,开展该教学实践,通过相关课题研究,能对类似学校的类似研究和阅读教学实践起到引领作用。找到培养基层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既提高本地和研究者学校的阅读教学质量,同时其培养模式又因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为其他基层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开除一条研究与实践之路,或者说可推广到其他学校,引起其他学校的而深入研究和实践,进而提高其他学校的阅读教学质量。
总之,研究“1+X”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实践价值绝不止阅读内容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系统更新,是通过“1+X”对学习内容的重构,实现阅读内容结构化,倒逼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从而实现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双改革。
参考文献:
一、现阶段我市小学阅读教学的三大瓶颈
1.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上,一些语文教师将课本范文当成葵花宝典,当成考查评价阅读教学的圣经,对课本范文仅仅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载体缺乏认识。“考试化”的阅读教学课,教学的每个环节繁琐,不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例如,一些表演性的优质课,只见教师滔滔不绝,不见学生思考参与,只见一个个知识点在教师嘴中吐出,这个会考,那个要关注,与阅读教学的目标相去甚远。
2.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流于形式,学生仅仅是装信息材料的资料袋。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形式,有些缺乏目标,有的缺少评价,有的只是成绩好的学生表演,差生成为陪衬或者辅的角色;学生自主学习没有制约,放任自由,没有量和质的要求。又如,写读书感受,没有规定所读书目或者专题,放任阅读,无目的无主题;不教给学生写感受的方法,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拓展,仅仅局限于抄几个词语、句子,或者只是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探究学习,也仅仅是教师规定几个内容,不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学生仅仅是接收资料的工具。在成果展示中,教师不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会,漠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特感受,有的只是信息资料的充塞。
3.课标理解上,一些教师不愿意钻研课标,而是以现有的经验去解读,所以对课程标准的把握肤浅而不深入。如部分教师对“主题单元”的编写意图不理解,把握不了单元整体与篇章的关系,将单元要求与范文割裂开来,所教知识是片面零碎的,阅读教学缺乏整体和系列性,缺乏拓展性。
二、突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瓶颈
1.依标靠本,针对不同年段的阅读内容展开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小学各个学段学生阅读心理特点安排了不同的阅读。第一学段为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拥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内容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和优秀诗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注重诵读过程中的体验,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要求理解叙事性文章的梗概,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情感,受到鼓励。
根据这些具体的阅读目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要针对不同学生段、不同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和教学,以引发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例如,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8课《称赞》是个趣味故事,从细节处见真诚,从平淡中见真情。我们要根据学段要求和目标,引导学生朗读本文,在读中体会真诚和真情,特别是读称赞别人的话,要真心实意,但不能太夸张,否则给人假意的感觉,会适得其反。如“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重音要落在“很”字上,强调夸奖、称赞的感情,感受认真的美好。
只有教师把握了不同学生段的内容和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2.认准阅读教学核心,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提法,反映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当今信息社会的主动适应。阅读能力及其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战略意义,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1)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就要解决阅读动力这个问题。这个动力来源于阅读的乐趣,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前提条件。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乐读,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从阅读中获得人生的意义和感受。我们要摒弃那些“考试化”阅读教学、应试化的阅读教学、分数化的阅读教学。这样,学生的兴趣得以调动,动力源泉问题得以解决,为阅读教学作下基础。
(2)营造阅读氛围,创造阅读条件,是带动学生乐于阅读的基本因素。如创建班级图书角、开放学校图书馆、举行阅读心得比赛和读书比赛等都是培养学生乐读的方式。
(3)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阅读”一词,就是看审阅、思考、读的意思,包括默读、朗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将这些阅读方法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加大阅读量作为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支撑,尊重学生阅读的方式和方法。
(4)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良好阅读习惯”。叶圣陶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地成了习惯,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这需要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和教学单位致力于营造读书氛围,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学校创建活动,使学生在氛围和活动牵引下,经过小学阶段的流年牵引、熏陶,乐读、爱读,爱交流,重感受,那么学生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3.加强对话,开展阅读教学。
(1)与作者对话。如《开国大典》,作者亲眼目睹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心中狂涌着骄傲与喜悦。教师在讲述这篇课文之前,首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这种心情,与作者的心一起律动,才能体会作者的心情、作者的情感。
(2)与课题对话。如老舍的《猫》,这篇文章的题目简短,不仅告诉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猫的可爱形象。又如《花钟》,题目新颖,给人以想象和悬念,心中总想知道“什么是花钟,为什么叫花钟”,激起读者探究的欲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与载体,和其他教学内容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与传统上人们认为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引导者,而并非单纯上的知识的灌输者。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其中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对于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当总结教学经验,课堂上能够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同时在课堂后能够及时地进行教学反馈,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改进教学策略,在接下来组织教学活动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能够有序地开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五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角度
1.缺少阅读时间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值都比较高,因此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会比较重,许多课余的时间都被各种培训班所占据了,而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由于正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因此,白天的课堂上已经很辛苦,在晚上,课余时间也要加班加点的去学习,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因此对于课外的阅读也就涉猎很少。同时由于电子游戏和网络的吸引力,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倾向于去玩游戏。
2.缺乏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阅读兴趣的消失就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效果不佳,从而不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关的调查表明,没有充分的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是导致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们认为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阅读产生的效果往往是很抽象的,不能够很快地体现出学习效果。因此就会把时间用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上或者游戏上。
3.阅读方法不正确
有些学生热爱阅读,同时会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素材,但是又由于他们在阅读中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因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没有对阅读素材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对于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掌握不好。有些素材是需要精读的,比如,描写风景或者讲述认识哲理的素材;而有些素材是需要略读的,例如古诗词。学生由于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因此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也不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的角度
(一)阅读训练方法不正确
许多教师在看看阅读教学时,往往只强调短期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长期语言素质的培养。比如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积累的语言,文字知识较少,因此在写作时就会产生许多问题,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写好作文,就会要求学生背诵精美的字词句,在写作文时直接套用。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认为阅读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不如直接背诵句子,套用写作更好。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能明确教学目标,因此在选择教学素材上往往很随意,不够专业规范,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意发挥较多,不能够很好的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当充分地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积极地从阅读中汲取有用的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组织教学。这样就能够使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许多阅读的知识也能够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例如在讲述优美画面,壮观山河的优美句段的文本时,教师就可以寻找相关的视频素材,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加强对文本的理解。
(二)教师树立多读少讲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安排阅读课程时,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能够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积累读书的方法,培养学习乐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草原》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问题“草原美在哪里”使学生能够通过问题进行思考,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理解,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三)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课文的讲解,在课堂下应当积极地上学生阅读课外素材,积累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堂的阅读材料后,推荐给学生相关的阅读素材,例如,在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关于的一些诗词或者故事,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的去寻找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语文教学,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同时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得学生能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全面的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作培.分析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五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現代阅读:教育版,2012(20):226.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的虚化
新课程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是从三个维度提出的,但是在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该目标仍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主要的原因有:在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时,没有全面考虑问题,使得三维目标变得形同虚设,往往会从三维变成了两维甚至一维;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有使教学目标具体化,内容过于泛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二)内容的泛化
教学内容缺乏重点、包罗万象、没有深度都是内容泛化的具体表现。教师往往犯的错误是在教学过程中贪多求全,想做到文本理解的面面俱到,想给学生更多的东西。但是在教学中没有从教学的实际目标出发,繁多的内容反而淹没了教学的重点,在有效的时间内,很难给学生就某一具体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造成学生在上完一堂课以后,并不清楚需要掌握的具体内容。
(三)训练的淡化
在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提倡重体会,生怕搞训练。教师在上课时将精力过多地放在了对情感的体验和内容的理解上面,从而忽略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相应训练。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内容情感的体验与语言文字的训练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在课堂上基本的品词析句训练少了,缺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对文本内容情感的体会也不够深刻。
(四)教学、学习方式的形式化
现在很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方法太过于重视形式上的堆砌,这样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文本内容的理解并没有丝毫的帮助。如果再加上课件运用的不恰当,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也相应的冲淡了。
(五)缺乏教师的引领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教师更多地是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究、自主学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经常犯的错误是只管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而不作任何实际有效的指导,交流时只是让一两个代表来汇报。在这种缺乏教师指导的环境下,合作学习就显得无效,起不到互帮互学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的主动性也难以发挥。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有效性的意义
(一)深化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高效减负,保证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得到发展。从总体来看,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并且也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在课程教学的改革中,同样还是出现了低效化、形式化等现象,其主要的原因是新课程的实施者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能力,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领会不到位。所以,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和关键所在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对于教学工作者而言,其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来提高教学效率。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的主要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如果课堂教学的效率很低,教学质量也就无从保证,提高教学质量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三)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也一直在不断追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近几年来,在教师培训的课程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成为重点,但是仍然不能有效地满足广大一线教师的实际要求。单从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对于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和宏观的层次上,对操作层面的指导严重缺乏,在阅读教学上情况更是如此。因此,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有效性的措施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文特点的基础上,适当地运用实物模型、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要进行生动的语言描述,在课堂上尽量创造出生动、直观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语言实践,这样会加深理解与体会,同时情感也会得到熏陶,享受阅读带来的审美情趣。
(二)完善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阅读的方式出发,阅读有朗读与默读、浏览与精读、慢读与速读、视读与听读等主要方式,而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主要注重的是粗读、精读和诵读等阅读方式。第一,在粗读中进行预习。第二,在精读中审美理解。欣赏文章中美的句子与篇章,同时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爱的句子与段落,要求他们反复地朗读,细细地品味其中美的韵味。
(三)在阅读中巧妙地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要进行科学提问,这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同时与阅读对象之间,进行交流对话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对阅读内容主动探究,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主动的质疑,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课文《两小儿辩日》的讲授过程中,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巧妙地进行问题设置:对课文内容的简单复述;两小儿产生不同观点的原因分析;如果学生自己处在孔子的位置,会怎样来教导这两个小孩呢?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较好的掌握,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问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作为开拓性的高智能思维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综合素养培养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三大支柱之一”,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根本。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现今教育界、学者及相关人员关注的课题之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优势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拓性、发散性、创新意识的高智能思维活动[1]。创新思维是打造现代化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及建设的重要因素。它是在明确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实现的新的、建设性、创意性的想象,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语文本质来源于生活以及对生活的创造,语文表达能力的高低可有效地反映人思维创新能力的强弱,语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就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内容而言,语文课文文章的选择与编排,在一定程度上是文质兼美、逐步推进的。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可充分领略到文章作者的思维与情感活动,并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激发自身的创作性思维灵感。同时,学生在逐步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以此同时,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体裁形式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视野,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作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说是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培养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其本身特有的优势,笔者通过自身的经验,对如何使其优势得以最大化的发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探究得到以下几点方法。
1.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实践证明,积极、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的欲望。所以,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其一,时刻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时与学生进行友好、平等的沟通,用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其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的给予鼓励和奖励,针对学生的错误观念及时并正确的给予纠正,从而提高学生敢于表现、勇于创造的精神。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经常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直接性的评价“你回答的非常正确”、“你的想法真棒!”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单一而呆板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思考和思维想象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主体意识的提高成为教学的新目标,而其主要目的在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及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阅读拓展训练教学时,教师通过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并问到“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不同的学生说出了不一样的结果,有说想到了太阳、有说想到了苹果、有说想到了皮球、有说想到了企鹅等等,每当学生回答时教师都给予神态上的鼓励和言语的引导,从而得到了更多的答案。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引导,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
实践证明,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对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主动参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充分的发挥了其主体地位的作用,同时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创新、辩证、想象都有很大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探知欲,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例如,教师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首先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思考问题“卖火柴的小女孩点燃了几根火柴?她都看到了什么?如果可以她还能看到什么?”学生在阅读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思考,并回答。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从而得出最适宜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带动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参与性,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想象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4.引导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想象能力
“没有做不到事情,只有想不到的结果”我们身边的事物都是通过想象进而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的[3]。所以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图片或关联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对文章理解的同时,进行联想并让学生进行后续故事的编排,可以是故事的后续发展,也可是故事中其他人或事物的空白细节填充等。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并引导学生的现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注重学生阅读过程中不同形式的思维培养
“多向性思维、类比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是创新思维体现最多的表现形式,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析,使学生对不同形式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理解和认知,有利于学生的多角度思维的养成,从而达到教学目的[4]。例如,教师在教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命名么?你的文章名字是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可以,我的题目是《白骨精三戏唐三藏》”有的同学生说是“我认为也可以是《唐僧三逃妖魔掌》”等。教师通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让学生从多角度出发看待同一个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模式。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或采用质疑、内容补白等教学法从类比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方向对学生进行培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通过营造积极、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开拓思维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现代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本友.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程丽.基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措施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6,05:214.
绘本阅读教学在我国方兴未艾,大城市的幼儿园开设相关课程的并不鲜见。作为一所地处太行山区的幼儿园,林州市第二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林州二幼)是如何与绘本阅读教学结缘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林州二幼的张利英园长。张园长说:“在2008年的时候,我曾经看过一组统计数据,说中国有读书习惯的人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人均年阅读书量是0.7本。也就是说,中国人人均年阅读书量不足1本。要改变这个现状,培养国民的阅读习惯,必须从孩子抓起。但我们很多家长在家里是让孩子通过电脑、手机等看动画片,很少让孩子阅读纸质图书。即使给孩子买图书,不少家长也会选择识字、学拼音等带有“小学化”倾向的图书。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做些什么,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009年,我去郑州参加了一个综合性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比较多,但是其中两节关于绘本的课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绘本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的文字,特别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此后,张园长就比较留意有关绘本阅读教学的信息。2010年,当张园长得知郑州有一个专门的绘本阅读教学培训时,便迫不及待地赶去参加了。“在这个培训会上,我看到了优秀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教学展示,对绘本阅读教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我也感受到,绘本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们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而我们林州方言被公认是河南方言中比较难懂的,孩子们普通话说不好,也影响了表达能力的提高。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在我园开设绘本阅读教学的决心。”
起步:教会孩子如何看书
由于刚开始接触绘本阅读教学,林州二幼并没有将其全面铺开,而是于2011年先在总园的小班进行尝试。起步阶段,为了更容易上手,林州二幼经过不断选择和比较,最终选定了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绘本课程。
小班的孩子在来幼儿园前,大多数没有看过书或只看过不怕撕的布书、看图认物之类的硬纸书,所以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看书时完全没有页码的概念,随便翻翻、看看自己喜欢的图就完事。有的孩子还会把图书撕坏,把书页揉皱。为了尽快让孩子们学会如何看书,小班的老师们付出了不少心血。“我们在对小班孩子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两个老师和一个保育员都会参与进去,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地进行指导,几乎每个孩子都要反复指导很多遍……”回忆起刚给孩子们上绘本课时的情景,杨志平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不过令老师们欣慰的是,哪怕是刚入园的孩子,两个月后都学会了一页一页地翻书。
让孩子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仅仅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老师的以身作则,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在家里继续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很重要。为了给孩子们做好榜样,郭晓芳老师每次开始阅读前,都会情绪饱满地拿着绘本说:“啊,我亲爱的绘本,我一定会好好地对你哟。”翻书的时候轻轻地翻,给孩子们递书的时候双手拿书,把书放到桌子上时轻轻地放、摆放整齐……林州二幼的老师们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在下课还书时,都会双手拿书还给老师。林州二幼还会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告诉家长递书、翻书、放书需要如何做,鼓励家长多和孩子进行绘本的亲子阅读。他们对家长的阅读指导甚至细致到亲子阅读时语言的使用,比如在和孩子开始新绘本的阅读时,家长不要说“妈妈给你讲一个故事”,而要说“宝宝,你给妈妈讲一个故事吧”。
突破:把教学当作课题来研究
小班的王海霞、杨静、郭芳老师为了上好绘本阅读课,查阅了大量关于绘本阅读教学的资料,还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但她们很快发现,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的资料不够系统,不能很好地为园里以后全面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提供系统化的经验。有一次,王海霞老师去外地学习时,遇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马开剑老师,就把自己的苦恼说了出来。马老师说,到了这个阶段,最好去做一个课题进行专业研究,并在研究中系统地提升自己。回去后,小班的几位老师就开始着手课题的准备工作。由于没有做课题的经验,她们邀请了林州教师进修学校的副校长张冠群做课题主持人,在课题研究上给予专业指导。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几位老师的课题“幼儿园绘本阅读组织实施的研究”终于在2012年6月成为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立项课题。参与课题后,几位老师更加潜心研究绘本阅读教学,每上完一节绘本课都会写教育随笔,并对授课进行反思。几个老师还经常互相观摩彼此的绘本课,取长补短。工夫不负有心人,几位老师的课题最终荣获201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精研:将同课异构进行到底
经过几年的实践,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经验后,林州二幼决定将绘本阅读教学推广到分园。于是,下申街分园和小菜园分园于2013年秋季也正式开展绘本阅读教学。
为了尽快加深分园老师对绘本阅读教学的理解、提高绘本阅读教学的技巧,分管分园的秦翠芳副园长策划在两个分园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2013年冬天,两个分园所有的小班老师,在精心准备1个月后,都加入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8个班上了十几节公开课,其他老师听课后,拿出专门的时间发表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南京师范大学早期阅读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张歌老师来园进行讲座时,对这种同课异构的教研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告诉大家,绘本阅读教学和传统的语言教学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大家应该跳出框框。
张利英园长对同课异构的教研方法也十分赞同,并果断将其进行更大规模的推广,让总园的老师们也加入到了教研的队伍中来。2014年春天,三园联合的同课异构活动展开了。每个年级段都选择了两本绘本作为授课样本,这些样本涉及各个领域,并在难度上具有一定的梯度变化。老师要上不同的绘本,还要给不同班的孩子上,被作为研讨的课达到了60节。所有的园领导和授课老师都加入了评课之中,大家的思想激烈地碰撞着,都沉浸在浓浓的教研氛围之中,有时已经到了晚上八九点,还意犹未尽地讨论着。通过这次大型的教研活动,大家对绘本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绘本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流程、模式;不同的老师会对同一绘本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绘本不同的老师来教,可能有不同的教法、产生不同的效果;同一老师面对不同的孩子会生成不同的课程……绘本恰如一棵大树,图画和文字母本只是树干,老师的教学犹如树的枝丫。只要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无论哪种教法,都有可能在树干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新枝,最终让绘本阅读教学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延伸:用绘本生成各种活动
绘本进入林州二幼时,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材料。而随着绘本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绘本阅读教学不断向五大领域的其他领域进行渗透。比如用科普类的绘本来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用反映人际交往的绘本来促进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绘本也不仅仅是上课用的材料,也是开展各种延伸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得力助手。在各种节日的时候,林州二幼的教师们也会自己寻找合适的绘本,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到主题活动中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林州二幼借助绘本《火焰》,组织了一个以感恩为主题的亲子阅读活动。狐狸妈妈火焰为救自己的两个宝宝与猎人和猎狗斗智斗勇的故事、绘本中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老师和幼儿的联袂表演,将抽象的母爱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具体地感受到了母爱是什么,激发了孩子感恩妈妈的情感。
孩子们在阅读绘本后为家长献上《雨中接妈妈》《最美的画》《游子吟》《不再麻烦好妈妈》《我的好妈妈》等关于妈妈的歌曲,并为妈妈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项链,表达了对妈妈的爱,让妈妈们充分感受到了幼儿园集体活动的温暖、快乐。
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林州二幼又将绘本《我的幸运一天》的故事移植到《熊出没》中,编排了情景剧――《光头强的幸运日》。林州二幼的两位男幼师扮演熊大和熊二,众多孩子扮演光头强等其他角色,在林州市庆“六一”联欢会上为林州市的孩子们演出。角色是孩子们熟悉的角色,故事很吸引人,又能教给孩子智慧,因此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硕果: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时期,在孩子身上种下阅读的种子至关重要,孩子将会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并因此受益终身。林州二幼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之后,很多孩子都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郭晓芳老师说:“以前孩子在等家长来接的时候,都是看电视、玩游戏。现在,我带的80%的孩子都选择去图书角看书。他们在图书角会边看边交流,有时还会拿着书向老师请教,和老师交流。”张利英园长介绍,有一次她从当地的一家绘本馆经过,遇到了两个本园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旅游回来。他们路过绘本馆时,两个孩子都吵着要去绘本馆看书,所以他们连家都没有回就去了绘本馆。家长告诉园长,因为孩子特别喜欢看书,所以他们都办了绘本馆的会员卡,经常带着孩子去看绘本。遇到孩子特别喜欢的绘本,他们都会通过各种途径买回来。如今,两个家庭都拥有了初具规模的家庭图书角。
张利英园长当初想提高孩子们普通话水平的愿望如今也正在慢慢实现。小菜园分园的牛林枫老师说:“我们分园地处城乡接合部,孩子们的普通话不标准,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但自从我们园大班的孩子从2013年冬天开始上绘本课,我明显感觉到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描述一个事物的词汇、角度明显更多了,审美能力也提高了。”
绘本阅读教学也让孩子们变得懂礼貌,更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张利英园长感慨地说:“有一次孩子们排绘本剧,我去观看。当我蹲下来看道具时,有个孩子竟然主动给我搬了个凳子让我坐。当我说了‘谢谢你’,他还对我说‘不客气’。其实这个孩子和我并不熟悉,面对一个不熟悉的人可以做到这么有礼貌,我真的很感动。”
另外,据周边小学的老师反映,林州二幼毕业的孩子进入小学后,都特别擅长写看图作文,明显比没有接受过绘本阅读教学的孩子更会观察,更会表达,更会组织语言。
一、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性
(一)培养审美素养有助于小学生的发展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审美素养日渐形成的阶段。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特别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完美的人格是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感受作者所描述的美好事物。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时,所选择的阅读材料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富有诗意和美感的情景,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美、自然美的渴望。
(二)培养小学生审美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教学中,更加突显了小学语文的人文性,并且指出,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品德,让学生可以在小学阶段形成一个良好的、健全的人格。因此,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目标就确定为要着重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新课程标准中,也针对小学生的阅读做出了新的规定: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培养阅读情感,并且对美好的生活产生向往之情。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可以利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思维来鉴赏其它课外文学作品,使学生的性格以及品行可以受到文学作品的熏陶,进而养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小学阅读对整个小学语文的学习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它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构建学生完美人格的使命。
(三)培养小学生审美素养是阅读教学意义的体现
小学阅读由于它自身具有丰富的阅读资源。因此,学生可以在这些资源中找到适合自己年龄特点、贴近自身实际生活的阅读材料。在小学语文所有教材中,课文篇数加起来大概有将近300篇,在这些文章中,有描绘我国自然风光的,也有讲述感人事迹的。例如,古诗《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这两句诗当中,就能够让学生深刻地领会到母亲对儿女的付出,正如春蚕吐丝般的伟大,进而使学生懂得要热爱母亲,尊重母亲,理解母亲对儿女所付出的情感。再如,《观潮》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波澜壮阔,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我国自然风光的雄伟壮丽。这些人性的光辉和自然景观的魅力,能够不断地将学生吸引到语文课堂中来,并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审美的情趣可以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对策
(一)在语文课堂中构建阅读体系
要想使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充分地展现出其阅读魅力,就一定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审美视角,进而让学生从这些视角中领会作品的美感。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阅读教学时,要针对语文阅读的特点,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审美体系。这个审美体系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部分:对课文的基础性阅读、对阅读文章的情景设计、对文章有感情的朗读、教师精美的教学语言、教师形象化的教学手段、美观的板书设计以及阅读的课外拓展,等等。在按照审美体系进行阅读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观察学生对参与阅读审美教学的积极性以及心理变化。此外,教师在准备课堂阅读时,还要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使课外阅读中的审美情趣深入到课内阅读中,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
(二)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对学生进行阅读审美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想象,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中所要表达出来的情绪以及所描绘的意境,进而使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体会到审美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散文以及古诗词进行教学时,更加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对学生理解文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白《望庐山瀑布》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学生通过想象,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瀑布喷涌而出的美好景象,进而对诗中的意境有一个更深刻的体会,使审美情绪更加丰富。
三、总结
对于小学生来说,渴望并且追求美好的事物是他们的天性,同时,这种审美素养的培训,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以及审美情绪的培养,进而激励学生更深入地探索自然之美、人性之美,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