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二历史提分方法

时间:2023-08-25 16:55:14

导语:在高二历史提分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二历史提分方法

第1篇

孩子……

沈桥(北京大学):

上北大之前,我觉得再努力也上不了;上北大之后,我觉得只要够努力就能考上。

我们都被问过未来的梦想是什么,初中时,我说我想考北大。外省的一位女老师对此予以冷笑,她说,你要知道我们整个县清华北大出了不到个位数,而你们这个穷乡下一个也没有出过,你凭什么成为第一个上北大的?

我记得自己当时没有一点失落,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不过是异想天开了一下。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理解那个女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说,为什么要轻易否定一个孩子的天真梦想。那个女老师很有才华,见过世面,并且是学校唯一来自外省的老师。

求学路绝非平顺。高中我复读了一年,才考进北大。其中艰辛,可想而知。在北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酸历史,一段奋斗的征程。

我的总结是,勤奋、踏实、睿智,是能上一所好学校的必备习惯和性格。要知道努力是矢量,除了脚踏实地外,方向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努力很重要,怎么努力更重要。我见过很多努力的人,但,扪心自问,你真的努力了吗?换句话说,就是你用什么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努力程度。

Summer Clove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东京大学在读):

高考会极大影响你的人生。多10分少10分,你会进入完全不―样的学校,遇到完全不一样的人。

但高考不会决定你的人生,更不会决定你变成什么样的人。记得自己永远握有选择权。对,永远记得,你是自由的。

高考之后就不必和周围所有人―样都按着同样的模式生活了,其实那最多只叫生存而已。

告诉自己,除了Be Better以外,还有Be Different。优秀会在18岁后变成一个有方向性的形容词。对的,优秀是千姿百态的,不再是XX分了。

还有啊,大学真是精彩。你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永不枯竭的精力,还可以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完成受到自己内心召唤的使命。

想一想,无比充沛的精力再加上永不言弃的勇气可以完成多少事。

18岁以前的成长都是线性的,是在一条被禁锢的通道上,所有人都瞄向一个目标。

马上就不―样了,你会发现一些同伴可以在18岁后,开始让人难以理解的指数般的成长。

实际上,我觉得,精彩的人生从18岁才开始。之后几年的人生会经历比前18年更多的人事物。勇敢地闯向未来,你就有机会创造更精彩的故事,远比高中精彩的未来在前面等着你。

2015年11月1日,这是―个星期日,在浙江杭州,―场3 0000人的马拉松赛,将在这座江南城市进行。

对这项近两年奠名其妙地火起来的运动而言,这是座再合适不过的城市。不过,这次周末,却和在这座城市里进行的另―件大事,撞了车。

10月30日上午开始,被称为2017年新―轮高考改革的第―次考试,将在杭州正式拉开帷幕,考试时间为三天。浙江和上海,是这次“新高考”首批试点省(市)。

01 最后一批“90后”的身影

与热闹的城市马拉松比赛相比,高考这条跑道上,改变的许多规则,更加引入瞩目。

当地的很多媒体,在报道这两个事件时,也在最后加了一条提醒,请参考的学生和送考的家长,在前往考场时,注意马拉松比赛带来的交通问题。

2014年9月,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在浙江和上海先行试点,随后两地出台了相关细则。而这次考试的“选考”成绩,将直接用在2017年高考中。

从“代际”划分来说,2015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秋季开学,最小的“90后”与最老的“00后”在高中校园里实现交接,意味着又―个全新的开始,也意味着第―批“00后”,成为了“新高考”下的第-批“新考生”。往后的“00后们”,从此就将在新的游戏规则下,度过在自己的高中生活,去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对这批“00后”来说,这似乎多少是―件“有点不幸的事情”,因为,他们在初中开始接受的相关高考信息,和基于之前的考试规则建立起来的心理准备,现在都要修改了。

另一面,这似乎又是一件“小确幸”,虽然激烈的竞争依然无法避免,但与惨烈厮杀的学姐学长们相比,他们从一开始就拥有了更多―些的自由和自主。而这样的选择,对于他们的未来,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现在还没有人能准确预见。

这次考试中,注定将写入高考历史的,是校园的最后这批“90后”。他们2014年升入高中,现在是正在读高二的学生,这次“新高考”的首秀,就由他们来完成。

据统计,这次浙江省报名的考生共有24.9万名,共完成57.48万科次考试。其中“学考”55.76万科次、“选考”1.72万科次。

02 “新高考”现场没有爆棚的人群

2015年10月30日上午8:10,杭州育新中学300余名考生走进杭州学军中学考点,校门口只留下三五名领队的老师,并没有聚集大量考生家长。

同样,和之前一年―度高考考点附近家长爆棚的现象相比,别的中学如杭州市第二中学、杭州高级中学等“牛高中”附近也很清静。

只要是考试,不论是什么样的考试,总会有那么几个“马大哈”。学军中学考点第二天的物理考试,就有两个考生迟到了。第―个迟到的考生,在考试铃声响起时才匆匆走到校门口,第二个“马大哈”则上演了“最后―分钟绝杀”的戏码,他记错了考试时间,在考试开始前10分钟才打上出租车往考点赶。

虽然是备受关注的“首考”,看起来和别的考试也__样,放松的人放松,紧张的人紧张。对于考试的感受,大家的感受似乎也是大同小异。

“这一学期开学后就感觉和上学期有点不―样。科目多了,作业也多了,时间有点不够用。”李某是龙赛中学的高二学生。他说,在得知自己将成为“新高考”首批参加考试的学生时,也有点紧张,还是感觉心里有根弦―直紧绷着。

“选三门,任务太重,怕影响各科复习。”骆驼中学高二学生徐某说,出于谨慎考虑,她在本次“学考”中只挑选了地理、物理两门课程,“这次考试,将来可能会和高考成绩挂钩,感觉压力还是蛮大的。”

在这次首秀中,与“学考”同步的还有一个名词是“选考”,这其实才是大家最感兴趣也最关心的考试,因为和2017年高考成绩直接挂钩。也正是因为事关重大,统计出来的数据,这次参加“选考”的学生数量非常少,只占考生总数的3%左右。

这些报名“选考”的考生,被同学们戏称为“勇士”。

03 文理不分科再次成为焦点

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变,是这次高考改革中最核心的―个环节。

把“新高考”和之前的“旧高考”进行一个比较,不难看出这种变化。

简单地说,之前的高考是这样的:高中三年毕业后,参加高考,试卷由自己所在省(市)决定是自主命题还是采用全国卷;考试分为文科和理科,考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向进行选择;

文科考试科目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文科综合300分(包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考试科目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理科综合300分(包含物理、化学、生物)。

“新高考”的考试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不再分文理科,更多地采用全国统一试卷;考试科目分“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和外语,“选考科目”由学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门高中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考试,按等级给分,选考科目和成绩直接用于高校录取;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选考科目每年也可以考2次,采用其中最好的1次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不分文理科”和“选考科目”,也是其中争议最大最多的地方。因为这意味着,除了学生学习方式和内容的改变,还有学校的管理和课程设置,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山东虽不是这次考试的试点省,一位名叫胡乐乐的老师,也公布发表了《高考改革岂能不分文理科》的文章,表达他的担心。

这位胡老师认为,每个人的天赋、爱好和实际学力都是有显著差异的,有的人天生就对文科更感兴趣,有的人则天生就对理科更有兴趣,在现行的高考体制下,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天赋、兴趣、爱好和实际学力,自主选择将来是参加高考文科类,还是理科类。一旦取消“文理分科”,事情会是怎样呢?

胡老师指出了考试中的一个技术难题: “单从考试的技术操作角度来看,不分文理科的话,数学应该如何考?毕竟,文科生的数学能力无法与理科生的相提并论。如果按照对理科生的数学要求出卷,那么文科生肯定绝大多数被‘秒杀’。但若是按照文科的数学要求出卷,那么显然无法区分出理科生的水平,导致人人高分。”

这一问题,其实也是各界长期一直争论的一个焦点。

04 “选考科目”是真的很茫然

至于“选考科目”,则直接和未来高校录取紧密相关。很多家长都认为,这并不是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相反是增加了巨大的学习负担。

因为这意味着,一个高中生,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可能连语文、数学的基础都还没有学好,就要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兴趣和方向。按照新高考的录取规则,学生的“选考科目”,将直接成为大学的专业录取依据。

在浙江的这次新高考首考中,参加选考的学生人数,占比非常低,也足以说明学生们对此的慎重和小心。

2015年10月30日,第―天第―科历史考试结束后,参加了这场考试的航丞(化名)就被围住了,问题的重点都是有关“选考”的。

“我们考场有14个同学,有一小拨考生提前交卷了。我感觉做题还算顺手,时间也足够检查。不过最终成绩如何,心里没数。”航丞说,整张卷子的“学考”部分细节题比较多,这和模拟考时的趋势也比较接近,“选考”的题目则属于纵深类型。

“大家都觉得我挺冒险的,不过冒险不也等于机会吗?”航丞说。他还同时参加了另外两门物理和化学的“选考”。

而在以往的考试科目中,历史是属于文科的,物理、化学是属于理科的,这种文理课的思维方法差别还是很大的。但在新高考中模中,这三科被―个学生选在了―起。

航丞说,如果这次能考出好成绩,以后就可以专心复习物理、化学了,不用再在两种思维方式间切换,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

除了像航丞这样的选考“勇士”外,特别的是一些国际班或者艺术类考生,他们是选考的“大户”,他们有的要在三天里连考四科甚至五六科。

就读于杭州某中学国际班的男生许某,就一口气考了历史、技术学考和物理选考: “我早就计划好出国,我的目标就是尽快考完,这样可以有更多时间准备出国。”

而“艺考”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本来就不高,“选考”模式其实对这类学生相对更有利。只要能顺利通过考试,后面他们就能集中精力学习绘画、播音等专业类课程,毕竟那才是艺考生的“重头戏”。

在“选考”的科目中,物理和化学,是选择最多的。参考的同学,给出的理由也出奇地一致:因为还没有想好以后要读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所以干脆选择覆盖面最广的学科,等填志愿时再慢慢选。传统强势科目,在这里成了相对保险的―种选择。

只有不多的学生,能表达出自己未来较为明确的职业理想。在和航丞交谈的现场,―位选考了地理、历史和化学的男生表示,他以后想学历史专业,另一位女生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医生,所以选考了生物。

05 “35种组合”与“走班上课”

“新高考”的―个核心理念,就是最大限度地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当很多考生在纠结选考哪一科的时候,和他们一样承受着同样压力的还有老师们。

按照方案,浙江省内2015年9月上高二的学生,今年秋季开学,就都进入大规模走班教学阶段。学校调查的心态是,老师“一片悲观”,有的老师更是“极度恐慌”。

不管对学生还是老师来说,这都是―次全新的挑战。

取消文理分科以后,选考的科目多达7种,按照“7选3”的组合,共有35种科目选择组合。一所学校里有成千上万的学生,每个学生选择的考试科目也是干差万别,对学校的管理而言,“新高考”实行后最大的改变就是“走班制”,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学科听课,行政班的传统格局将被逐步淡化或打破。

更为让人纠结的是,高―年级学习结束后,学生就必须对新高二课程做出选择,且选择组合方案一旦上报不可逆转,即使将来可能允许个别学生修改,也将极大浪费高二年级的时间成本,改过来以后的学生,也从根本上失去了高考的竞争力。

杭州市第二中学的一位老师说,在新高二年级选课时,很多孩子不知道选择,无所适从,一些家长也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选课。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在这个时候说得清楚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龙赛中学高二年段分管负责人也介绍,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选择自己想学且认为学得好、感兴趣的科目进行考试,在“7选3”中做出合理选择,学校开齐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10门课程。

“‘7选3’理论上会产生35种组合,根据每个学生选择的不同,―个班级40个人可能会出现40张不同的课表。”龙赛中学―名教授物理课的陈老师说。

虽然可以自主地挑选自己喜欢的课程,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情,能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挑选,开放度更高,自主性也更强,但是这样的改变,带来的学习负荷也是超强的。要让每一个科都能排到,让学生学好,有的时候―个星期学校会排到37节课。这届参加首考的高二学生,在开学后的这两月里,就是处于这种学习状态中。

随着“走班制”的推行,不少学校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小插曲”。“之前我教两个行政班,现在实行走班了,来听课的同学来自不同班级,点名就成了一个难题。”一位高二物理老师说,他为怎么管理学生这事很伤神。最形象的是,在一位地理老师办公桌上,横竖正反不同排列了14摞作业本,这就等于他上了14个不同组别的学生的地理课,一旦这些作业本搞混,就无法准确发到学生手里了。

而且, “新高考”的选考模式,也让传统的科任老师的地位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在传统观念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这样的科才是主科,而史地政生则是“副课”,“新高考”则有可能让一大批曾经“被埋没的”史地政生老师们迎来春天,他们将会咸鱼翻身,受到很多学校的热捧。

因为,相信未来的“00后”考生们,在决定自己人生的这场大考中,选择这几科进行组合的学生,―定不会是少数。

06 高一就要开始“职业规划”

要想在“新高考”模式下,选择好自己的选考科目,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知道自己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这样,才能让自己在选考科目组合时,与大学相关专业的要求相匹配,才有可能,b愿达成。

“职业规划”,这个原本遥远的新词,随着新高考来临,突然开始在高中校园流行起来,而且是大热。毕竟,对中国的很多大学生来说,这都是―个很陌生的词语,更遑论是还少不更事的高中生了。

为了应对高考变化,浙江的一些高中,从高一开始就开设了职业规划课,不过,多数学生表示,在“选考”“实战”时,还是摸不着方向。毕竟除了几个名词和―些抽象空洞的理论,“职业”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对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来说,还是显得过于庞杂和遥远了。

就连上“职业规划”这门课的老师也承认,对一个还是懵懵懂懂的学生来说,突然就要他回答想要做什么,确实很难。对此,有人认为,与之前的“一考定终生”相比,这似乎又变成了“一选定终生”,压力不仅没有前移,反而分散到了高中的各个阶段。

有许多人认为,这一次变革,是历次高考改革中最完整和最系统的一次变革。不管现行的设计模式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对最后的“90后”和“00后”们来说,这都是一场“革命性的影响”。对于他们的未来,只有最好的祝福,祝愿他们能在新的游戏规则下,享受到更多的公平,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拥抱自己的梦想。

这些问题你得明白

1、学考和选考

答:“学考”即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高中毕业的依据之一;“选考”是学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技术7门学考科目中,选定3门科目考试,也就是“7选3”,这是大学专业录取你的依据。

2、分数问题

答:新高考的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为40分。

3、新高考实施后,艺术、体育考生怎样报考?

答:艺术、体育专业招生仍实行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相结合办法。艺术类专业考试,在新规定未出台之前,按现行办法实施,文化课参加统―高考,3门必考科目、3门选考科目。

4、考生选考科目选定后可以变化调整吗?

答:进考科目由考生在考前自行选择,报考时确定。选考科目选定后不可变化调整。

5、新高考录取不再分批次,怎样进行投档和录取?

答:考生按照“专业+学校”填报志愿,实行专业平行投档。刚开始将按考生威绩从高到低,分段进行;今后待条件成熟时,考虑不分分数段进行。

6、选考成绩如果不理想,可以再考一次吗

答:可以。选考科目每科最多可以考2次,成绩2年有效。

7、选考科目考完了,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再学了?

答:―般来说,既然是选考科目,―定是考生感兴趣的科目,也是将来目标大学及专业招生录取时有要求的科目,不大可能完全“弃之不顾”。

8、文理不分科后对哪类学生更有利?

答:文理不分科会导致试卷难度上升,对善于文科的学生不利,善于理科的同学扩大了竞争优势。

9、哪些选考科目组合比较热门?

答:根据上海的统计情况看,上海市37所本科高校,2017年共设置1096个的专业(类)中,提出3门科目要求的有281个。3门科目要求中最多的组合是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再次是物理、化学、地理组合;2门科目要求的仅有物理、化学―种组合,没有其他科目组合要求;提出1门科目要求的全部仅对物理提出要求,涉及专业(类)主要有工科、电子信息、电气工程、机械类等。所有专业(类)中,物理是被提出要求最多的进考科目。

调查

维护公平:超八成受访者支持高考统―命题

之前高考采用的是全国卷和地方自主命题相结合的方式, “新高考”的一大变化,就是将逐步增加“全国统一命题”的区域,通俗地说,就是全国考生用同―张试卷,以求体现更多的公平。

对于高考统―命题,《中国青年报》的相关调查显示,83.9%的受访者表示支持,67.4%的受访者认为这可以维护高考公平,49.9%的受访者认为可以使高考试题更加科学规范,40.7%的受访者表示会推进异地高考,36.8%的受访者表示会降低舞弊、漏题风险。

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古诗词;新课标

古诗词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意蕴幽远。诗词具有审美教育功能,在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语文能力的培养、文化素养的形成等诸多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新课标对中学诗歌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新课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以上所提到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策略改进古典诗歌的教学:

一、目标细分高中古诗词的教学工作的策略

将高中古诗词的教学工作按照高一、高二、高三来细分,对每一阶段的重点做专题细分定位,提高教学的准确性!磨练好每一阶段教学工作,组成了整个高中教学的高质量

高一阶段: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重必修课程实施过程的“互动”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与反馈中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与需求,让学生有扎实诗词阅读鉴赏的基本功,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同时注重个性化的阅读鉴赏,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高二阶段: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重选修课程实施过程的开放性和民主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选择诗词作品,可以按时代,也可以按作家,也可以按题材(如山水、田园、边塞、妇女、登临)、风格(如豪放、婉约、俚俗、典雅)或诗体种类(如绝句、律诗、古风、小令、长调),组合在一起进行阅读,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分到合,或把握共同特征,或比较不同特点。搜集历代诗话、词话、曲话及其它资料中对作品的品评,用来帮助鉴赏作品。也可借助多媒体手段鉴赏作品,但诗歌是语言艺术,应致力于对作品整体意境形象和语言魅力的感悟。对自己喜爱的诗词作品,应熟读背诵,增强文化底蕴。

高三阶段: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强化古诗词鉴赏的操练;在诗歌内容的理解上抓主旨,抓关键句,抓诗眼,抓对诗人了解,抓诗题,抓注释;在诗词表达方面,抓意象、意境,抓表现方法、表达方式,抓修辞等等。要练出感觉,练出方法,练出对诗词鉴赏的最准确表述。特别在默写上不错字、添字、漏字,力求得5分全得。

二、培养兴趣,重视古诗词的教学的策略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如是说。老师可推荐经典诗歌,早读时间学生自主选择诵读吟咏;学生之间可针对熟读成诵的诗歌,交流感受及喜欢的原因;也可写不限字数的赏析性文字交流,校园教室应该定期张贴更换诗歌书法作品,学校班级定期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课桌角设计每日一诗等。给古典文化一席之地,营造一个诗韵氤氲的大环境,努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久而定见成效。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很早就体会到了诗歌“兴、观、群、怨”的作用。在当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教育中,诗词教学无疑就承载了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的使命。其次从近期目标在高考中取得语文好方面来看:古诗词在高考中占11分,诗歌鉴赏6分,默写5分,是高考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三、古诗词学习重视 “读”的策略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它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高中语文诗词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它同样离不开“读”,学生只有通过读,才能体会出诗的意境之美,才有可能自己去驾驭语言,理解诗意。

1.默读。默读是学生获到知识的主要手段。首先要在课堂上保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安静的默读时间。默读的过程是把诗词语言转化为内在的口头语言的过程,“此时无声胜声”。学生边读边思考,有利于对诗词的感知、理解、鉴赏和吸收。当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默读方法,教会他们克服动嘴现象、扩大视觉距离和幅度。同时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默读效果的检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默而志之”的良好习惯,形成默读深思和猎取的综合能力。

2.朗读。朗读是诗词教学中的一个常用的重要策略。“朗,明也。”(《说文》),朗的本义是明亮的意思。后又引申为指声音清晰响亮 。所谓朗咏,即发声响亮地吟咏、吟诵的意思。“读,诵书也。”(《说文》),即通过诵,而理解书诗词的意义。所谓朗读,就是清清楚楚地高声读诵,使诗词语气连贯而见情意。朗读在诗词教学中是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其心理过程特点是:视觉中心语言中心说话中心听觉中心阅读中心。这可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多种感官通道被利用起来了,它能充分发挥感知的积极功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开展“以写促学”的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1.“以写促学”是由王初明教授在革新外语教学时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在满足学生情感需要之上的一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写出自信,写出表达能力,获取成就感,它使学生开阔思路,提高自信,克服恐写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王教授倡导的“写”是指英语写作,通过写作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笔者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尝试的“写”包括更广泛的内容:圈点批注、名句或片段赏析、缩写、改写、扩写、续写、仿写、评写、创作等,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动笔、多动脑的好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经过实践,我深感“以写促学”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是一种有效的、可操作的教学方法。

第3篇

1.关注高考命题精神,正视教材与课标之间的联系

近年来,高考历史卷的立意与结构越来越新颖,开放类题型越来越多。试题拥有更多的综合性,其选择难度提高。高考试题不仅贯穿着科研成果,还有很多新情境与材料,它要求从多个方面考察学生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能力。它减少了图片资料,对内容呈现方式进行了更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速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从整体来看:高考试卷是主干与基础知识的整合,即使认为很多题目和考试范畴无关,但是通过隐含信息、球,命题依然满足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对此,在制定复习策略时,必须结合本省理念考试说明和课本知识,把握好课标知识,落实基础知识,提高复习高效性。

课程目标是指结合课程安排,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制定出科学的学习目标,更好的展现过程方法。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正视教材与课标安排,有创造、选择的完成目标。在这期间,老师必须把握好课程难点与重点,整合学情,确立科学高效的计划与安排,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讲练兼容,优化教学

2.1精讲

面对最后的冲刺时期,讲解不能保留在高二、高一的水平上,要多层次、多角度的延伸、拓展,通过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健全知识结构。从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既新颖又陌生的内容更能抓住学生注意力。在讲解中,老师应该活动教学观念与原理,在阐释与深入相结合的情况下,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历史观念。如:在复习商鞅变法时,必须引领学生明确“废井田,开阡陌”的实质,它打破了奴隶所有制,促进了封建所有制的建立。这样既阐述了阶段知识,又说明了基本原理。

对于一些需要商量的问题,尤其是史学没有确定定论的地方,应该遵循“不惟史,不惟上,只惟实”的态度,对其大胆阐述。从近几年的试题来看:大多数观念和教材都存在出入。如:评价郑和下西洋、评价西进运动等,都要求学生跳出传统思维的约束,尽量做到史论结合。

2.2指导练习

指导练习是不定时的题海战术与练习,它要求老师结合命题趋势与特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和选用练习限时训练,习题控制于10-12题,时间控制在8-10分钟,在训练学生答题效率的同时,注重答题速度。但是必须注意练习情形与时机,结合重点内容进行训练;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细碎的部分,不需要深化解释;对于学生看似熟悉,又很重要的内容,实际又缺乏训练的部分进行比较深入的训练。对于学生通过练习题就能掌握的知识,尽量避免用大量时间进行讲解,在一练替讲的条件下,杜绝多次重复讲解。

3.精心备课,提高复习效果

对于任务量大、时间紧迫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老师必须在备课上做工作。备课包含分析学生与教材、考纲与课标、当今热点与历年题型,在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改善教学质量与有效性。

首先,做好主干与基础知识的整合,让知识更加系统。虽然高考已经打破原有的考查范围,但是不能忽略基础理论、技能知识的考查。在复习中,熟练、准确的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和学生形成恰当的知识结构,让书本内容快速的串联起来,提高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为下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其次,做好图表判读工作。为了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注重历史插图、地图与表格的训练。针对近年来高考考题开始涉及小字内容,老师必须注重小字复习。

然后,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吸收知识,使用填空、默写、提背等方式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通过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机会,锻炼学生思维与书面表达。

最后,着重材料教学。考查材料作为近几年高考的主要方式,培养阅读能力也是高速复习的重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学材料,用丰富的史料创设情境;通过增强考查能力,淡化对知识的关注,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解读材料的能力。

另外,多媒体课件对帮助学生串联知识也有很大作用。利用多媒体,能让复习内容更加系统化、直观便于梳理,再现历史的同时,增强记忆功能,深化知识,最后提高应试能力。为了控制丢分,让学生学会怎样阅读材料,抓住字眼,带着关键词解答问题。

4.博览群书,做好老师小结

在新课标中,它要求老师广泛涉猎、勤于学习,及时吸收新知,让学生不仅有广阔的知识,更有深厚的底蕴与视野。正是在新课改与高考的压力下,为了保持学生的持续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放松的学习,历史老师必须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其中包含断代史、史学、地区史、国别史等。

小结作为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点睛之笔,它对教学有效性有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结合教材进行点透、穿透与点拨,做好学生的主体机制重构工作,让知识在复习环节得到升华,这也是历史复习教学的最佳状态。

第4篇

2017年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1】

在学校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教科研室和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经组内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在以往较好地遵守教学常规的基础上,本学期继续搞好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有要求、有检查和落实。

⑴依时制定并上交教学工作计划,全组教师都能按学校要求定好教学工作计划并依时上交教科研室。

⑵备课上课方面:全组教师都能在深入地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写好规范的教案。本学期随着组员的增加,各段都成立了备课小组,每一对两周都会进行备课会,还写有备课稿,大大促进了备课资料的交流,提升了教学质量。第十九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教学常规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全组老师备课都是非常认真的,教案很详细,并在这一学期非常成功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老师们上课亦是认真严肃的,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一的老师努力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二的老师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充分让他们体会古典文学的魅力。这一学期我们组还接受了市教研室对我组3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的调研,九位青年教师开了公开课,大力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从很多语文骨干教师处获得了难得的经验和意见。

⑶作业布置方面:全组老师都能按要求布置作业,并能做到全收全改。作文修改法的实践亦是一个特色,也是我们实践的一个课题。很多老师在作业修改方面有所创新,高一的老师重基础落实,高二的老师重学生的创作。

⑷听课评课方面:全组老师都能按规定完成听课任务,并进行有目的的评课。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更是我组进行交流的大好机会,全组老师都能认真听课,并在课后进行严肃仔细的评课,互相交流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

⑸下班辅导方面:全组老师都能在早自修和晚自修按时下班辅导,指导学生朗读,并有各自的特色辅导活动,如张文静老师的文学常识学习,徐畅老师的学生古诗词讲授等。

⑹测验考试方面:全组教师都能适时适量地对学生进行考核,定时定量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修正下步教学。同时,本学期的试卷不管是平时的检测还是期中期末考试,都尽量让教师命卷,以锻炼他们的命题能力,同时可以实事求是地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来命卷,让学生找到自信。

二、教学和教研工作方面:

(一)在教学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一的两位新教师和高三的两位老教师。本学期,高一潘小炜老师和张文静老师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分别接手高一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和高三的两位老教师陈梦龙老师和刘冬梅老师师徒结对,两人总能虚心诚恳地寻求两个指导师的帮助,多听课,多邀请指导师来听课、评课,进步非常快,很快适应了教学工作,并带出了特色。两个老教师则很快接手了高三的艰巨教学任务,同时任班主任,工作非常辛苦,但他们完成得非常出色。组内每位老师都能在自己的努力和摸索中顺利且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这里有谷定珍老师的不厌其烦的指导的功劳。谷老师和以前一样,一人带四个徒弟,非常尽责。

(二)教研方面:

⑴谷定珍老师申请的全国性的创新作文教学课题,每位语文教师都在积极实践之中,力求将这一课题圆满结束,取得卓越成效。⑵积极鼓励教师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语文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有许多文章特别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体验,陶冶情操。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应学习课件制作,多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教学传统的一张嘴巴+一支粉笔的授课方式。

电子平台教学和电子备课,使教师能充分结合计算机多媒体的声音、文字、图片、图象、动画等进行教学,从而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促使教师学会从网络获取信息、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这学期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多媒体平台,老师们在教室里就可以运用,非常方便,所以多媒体课便频繁地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有力地刺激了语文教学。

三、其他工作方面:

⑴配合学校抓好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个学校的重头戏,因为他们就是二十一中的未来。今年我组新加入两名新教师,两名老教师和一名经验较丰富的新教师周凡老师。实行新老结队,由两名老教师分别指导两名新教师,原来由谷定珍老师指导的四位从教一年的新教师继续由谷教师指导。

⑵配合学校举办秋实读书节。秋实读书节已是第二届,相比第三者届规模更大,形式更丰富,为校园文化建设助了一臂之力。诗歌朗诵比赛、很多活动都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帮助,所以这一学期语文组的工作是很有实效的。

⑶在继续办好校刊《春苗》的同时,朝《教学通讯》进军。《春苗》是我校前年创办的校刊,去年加大力度,利用语文教师下水作文起到带头作用,积极鼓励学生投稿,逐渐将它办成学生不能离手的语文课外读物。今年随着语文教师队伍的扩大,教师下水作文亦愈来愈多,水平亦愈来愈高,完全可以作为学生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利用。以前《教学通讯》好像是专属于理化生组的,但今年语文组亦将目光投向了它,努力推荐学生优秀小,教师亦发表指导性文章,努力将它也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

⑷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圣陶杯作文大赛和素质教育杯作文大赛。都是全国性的作文大赛,指导学生获奖将会对整个学校学生的创作带来新的活力。

⑸举行高一文学常识竞赛。参加对象为高一段全体学生,利用早自修时间进行测试,分别评出高一段一、二、三等奖若干名。此次活动能有效地促使学生重视平时文学常识的积累,也可作为期末的一次复习,教师可乘此机会补充学生的文学常识知识。

四、存在问题和希望:

教研力度还不够。由于除谷定珍老师和刚调入的两位高三教师外都是新教师,而谷老师校务缠身,高三段的两位老师亦是工作繁忙,所以我组相对来讲力量还是很薄弱,知识水平有限,很难将教研深入到一定水平。所以希望学校多给青年教师以深造学习培训的机会,努力加强这一支队伍的力量,因为二十一中的未来还是得靠这一批青年教师。

2017年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2】

根据教导处的安排,政史地组组内教研课全面展开,这次活动不仅给每位教师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更是创造了难得的锻炼、提高、准确定位、确定新的更高的目标的大好时机,应该说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并且做到有听有评,既有自评又有他评,在总结比较中进步,在互帮互助中提高。这次教研课在全组成员的齐心协力的配合中完成了,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

我们组的老师们课时量都特别大,高一的刘辉、张丽俊和侯绪苓三位教师每人每周16节课,高三的乔主任、杨微和我每人每周15节,高二的李书伟、齐书记、李主任、邹晓行和吕万辉老师都文理兼课,吕老师每周19节。平时大家虽然能完成听课人物,但是感觉教研课学习的机会难得,所以都积极听课,而且都能做到有听必有评,为的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本篇的文章由。

我们组已经形成有听必有评的习惯,无论是集体听课还是个人听课,都能够这样做。而且上课教师会主动自评,然后大家在此基础上互评,最后还有总结性的评课发言。在此过程中,有肯定、有建议也有否定,有时也有争论,总之,都是在研讨。教研课的目的也在于研究,所以在听课和评课后大家都会有收获,人人都在研究中,在互帮互助中,在取长补短中得到启示和提高。

二、优势特色鲜明,精彩纷呈--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

特色之一: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学素材,图片、视频录像的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架设与教材的桥梁,提高课堂效率。如赵春青播放的《红高粱模特队》、刘辉老师播放的《》、齐书记播放的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的片段,李主任播放的《》、侯绪苓老师播放的我国财政支出、杨微用幻灯展示的启蒙思想家照片和邹晓行展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图片等,不但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直接导入教学主题,顺畅自然,引人深思,甚至发人深省。 齐书记、杨微、侯绪苓、吕万辉、在课堂上使用如表比较易混易错知识点,效果直观明显,提高课堂效率。

特色之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通过分析探究、学生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活动中感悟新知。

张丽俊老师在10月23日上的《气压带风带》一课,这是地理必修一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她就是抓住学生身边的天气变化,(10月21日中雨大风,22日北风5-6级,23日上课天气晴好,风力不大,她利用几天的天气情况和短期的气候比较,分析风产生的原因,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好奇心;为了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她没有采取多媒体教学,而是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归纳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变化规律,并要求学生动手实践--画图,同时找学生在黑板上做图。最后通过学生对黑板上作图的评判及理由分析,达到学会、会学、会用的效果,整堂课对新课改理念的贯彻很充分,课堂效率很高。(张丽俊画图扫描或照片)

(截取齐书记的视频1分52秒--2分32秒;3分13秒-3分55秒;4分05秒)

特色之三:富有激情、亲和力和幽默感。侯绪苓老师激情十足,宏观驾驭教材和分析讲解能力,是令人难忘的。特别是一天上到第六节课,仍然那么有热情和激情,依然逻辑思维那么缜密,我们都很佩服她。在《国家财政》一课中,整堂课她富有激情的启发引导,带来的是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奔放的思考和配合。通过她的课我们得出结论:年轻的关键是心年轻,有激情。学生也会喜欢侯老师,因为在他身上总是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亲和力人人都有,幽默感大家或许也不缺,而吕万辉老师的幽默感大家可能无法想象,他平日有点不苟言笑。每次他的课都会有很幽默的表现,印象深刻。此次他介绍的中国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本来没什么,但是他却这样做(播放资料--截取的视频),当时有个学生还说上体育课。我想对畜牧业中的这种养殖模式学生会记忆深刻,学生也会喜欢吕老师,因为在他的课堂上总有开心幽默时刻让他们分享。

特色之三:知识整合、构建体系。李书伟、刘辉、杨微、齐赛那、韩宝丽等按照高考考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其书记杨微的课既有章节又有模块的整合,李树伟刘辉的课主要是模块内的整合,韩宝丽的课是对教材和时政资源的整合。在整合中他们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教给学生的不单是知识点,更有知识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点整体感知和应用能力。

特色之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我们教学中也要提倡猫论,即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教学就应该这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邹晓行、刘辉、李主任、李书伟、侯老师和齐书记等让学生把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这也是得分的关键,因为万变不离其宗。齐书记上课时,设计了一个环节--论战。学生为了论战而积极主动讨论准备,为了迎战和赢战而选出实力派选手与对手辩论,这是最令人难忘的,学生不但记住的论战双方,而且内容也基本掌握了。

特色之五:重学法指导。每位教师的课堂都明确指导学生如何归纳知识,如何解题:历史学科的历史背景、原因中的要素分析、评价类的辩证法思想;政治学科的解题三步曲: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地理学科的地理区位因素分析、读图析图方法指导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个人才能与集体智慧的考验场

一节教研课或一节公开课因为听课者范围或指向的侧重点不同,对上课者和同组教师甚至是学校都是一种考验。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备教材、教法、学法、教师、学生,做到有备而来,还得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们组的教师不但高考备考经验丰富老道,备课上课更是认真到位。教师每节课都精心设计,同时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集思广益,反复备课,精益求精。此次教研课殊的是赵春青和邹晓行两位老师赶上要上区级公开课,他们上组内教研课时,就广泛征求同组教师的意见,大量选材,经过斟酌,做好了课件、写好了教案,同时由于政治学科的时政性要求,他们收集了相关的时事资料等等,完成了备课、上课。

等到区里来听课前,他们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在听取大家评课中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所以在区里来人听课时,是对整个教研组的检验,也是对学校教学的评价。还有更特殊的情况是刘辉老师本来准备的是组内教研课,但是恰巧赶上市教研员来听课,而历史教研员有两个人,他俩下来看课的侧重点和指导思想略有不同,特别是在学案使用方面截然相反,一个坚决反对高一学生学历史用学案,另一个则支持。

本来可以按部就班上一节常规的高效课,但是此时刘辉老师想到的是她不仅代表自己和历史学科,更代表了我们25中,她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结果当天来的是不让用学案的教研员。于是她采取了同样高效的第二套方案--不用学案。既达到教研员的要求--执行了高一教研员的指导思想,又不影响我校贯彻执行上级指导意见的良好印象,当然,最后的选择还是为了收到圆满的效果,即有利于学校、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历史教学。

所以他们展示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更彰显了谦逊好学,精益求精的精神,随机应变的能力和顾全大局的意识。上课时是一人讲课,凝聚的却是同组教师的集体力量和智慧。当然,由于他们个人的优秀和睿智,所以成效突出,赵春青和邹晓行分别获得区级一二等奖。刘辉得到教研员的肯定和好评。可喜可贺(赵春青、邹晓行的证书和刘辉的教研员评语-历史教研员很挑剔)

四、殊途同归、异曲同工--提升水平的动力场

本次教研课,我们的主要课型是高三一轮复习课和高一高二的新授课,课程基本步骤都是:课标要求、创设情境、合作探究、重难点突破、归纳总结、巩固练习、作业。教学模式是学案教学和常态下的探究课。因为都是新课改课,所以大家都执行新课改理念。历史学科在高二特别是高三的学案导学模式已经形成,不但在这一届高三采用,已经连续三届高三都使用学案教学,这也符合学校倡导的学案教学要求,历史学科已经先行一步。

第5篇

在职高的计算机文化课上,我曾这样问学生:“有了电脑,你们用来做什么?”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玩游戏。我又问:“有了网络,你们用来做什么?”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聊天。我继续问:“有了电脑,有了网络,你们的世界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大多数学生默不作声,少数学生思考之后回答:“变小了。”如果是在今天,我甚至都不敢再次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是否还能意识到,信息技术有可能使我们的生活圈变得越来越狭窄,甚至看起来有点令人窒息。有人会说,信息技术是双刃剑喽!问题不在信息技术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运用和掌控信息技术,使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那么,我想做的就是在我的教学中告诉学生这一点。

在职高,通过高一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软件的基本操作,取得了两个模块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那么,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还是只掌握了几个相对独立、相互割裂的软件呢?

到了高二,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模块本应是对学习过的软件的综合运用,如何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呢?只是会操作软件吗?如果只是这样教学,我想我们还是无法让学生了解如何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个冲动下,我萌生了一个想法,《资讯达人》这个课程模块由此诞生。

这是一个约5课时组成的课程模块,在课程的开始,我从学生最熟悉的PPT说起:现在你们用PPT制作作品已经游刃有余,但作品中呈现的又是什么样的信息呢?难道就只是从百度复制来的资料?只有网上搜来的才是信息吗?我逐一列举了学生身边的资源:设备资源—学生手里,最新款最高端的智能手机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然而对学生来说就是游戏机、播放器和聊天工具;人力资源—你的同学和朋友只是你人际关系中的一部分,父母、亲人尤其是老师,他们不只是你们的生活保姆而已;环境资源——坐拥北京城从历史到现代丰富的课外活动资源,但班里去过天文馆的孩子还不到五个。

第6篇

随着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新英语课程标准增加了“文化意识”一项目标要求以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明显增加。为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以外,还得加强英语国家的文化教育,只有熟悉英语使用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地理解并运用英语这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

一、文化渗透的内容和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所以教师要在课内外着重上述文化内容的渗透。《标准》也列出了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要达到的七、八级目标,其中七级为必须达到的目标,八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以下是七级目标描述:

1、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极其文化内涵;

2、理解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和传说;

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贡献等。

4、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

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

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

8、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传统;

9、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10、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二、文化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单元教学中适时地渗透文化因素。

2003年秋季开始推广使用的人教社新SEFC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该教材涉及的话题众多,对文化内涵的覆盖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包括道德教育、行为规范、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语言学习、兴趣爱好、文体活动、名人传记、名胜古迹等等。许多课文充满跨文化交际信息。教师可结合课文,更新观念,将文化教学列入教学目标,使文化教学有计划、有阶段、有层次地进行;灵活地在任一个环节:warmingup,listening,speaking,reading,integratingskills甚至grammar适时地渗透文化意识;把课堂教学当作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大舞台、主阵地;同时把握好文化渗透的度,坚持实用性,切忌泛,太多太广学生不易接受;运用多种途径,与教材同步,有系统地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讲英语国家。

词汇渗透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的成分;它最能体现社会的和时代的变化;透过它,我们便可窥见一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在新SEFC1AUnit1Friends的Languagestudy中有一句:Manypeoplekeepdogsaspetsbecausedogsareregardedasloyalfriendstopeople.此句中提到养狗当宠物,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那是西方人的行为。在英语词汇中更可见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青睐。如:luckydog(幸运的人),bigdog(大亨,要人),cleverdog(聪明的小孩,伶俐的小伙子),Everydoghashisday.(人人皆有得意时).尽管随着时代的前进,国人现有玩宠物,但以前大多养狗为看门,故受到的待遇就不如“洋狗”,如: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等。再看SEFC1BUnit13的Speaking中:Dr.Yang:Wasthepeachripeorgreen?Yououghttobecarefulwithfruit.此句中green不表示绿色,而是未成熟之意。在此,教师可渗透几个常用英汉色彩词的含义。如:中国的红茶,英语blacktea,而非redtea。红糖是brownsugar,redmeat指牛羊肉,whitemeat指鸡肉和鱼肉。在学习时切不可望词生义,引起交际误会。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则报道,中国有一种白象牌电池,质量性能都很好。厂家在外销时把产品的名字译为WhiteElephant,结果外国人都不想买他们的电池,因为在英语中WhiteElephant比喻为大而无用的东西。

语法及习语渗透一种语言的语法不仅由于逻辑形式结构,而且是语言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必然受到语言使用者心理上、社会上的影响。英语教师在教语法时应注意英语语法的心理因素,让学生懂得一些特殊的表达习惯和习语。先看99年上海的一道高考题:

――You’vewonthefootballgame.Congratulations!

---.

A.It’sniceofyoutosaysoB.We’rereallylucky

C.NooneelsecoulddoitD.Oh,notreally

按照中国人的交际风格,谦逊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总是喜欢贬低自己或是对事情予以,要不然会被认为狂妄。而西方人喜欢说话直截了当,他们相信Honestyisthebestpolicy.所以碰到别人称赞表扬自己时,只要表示谢意就是礼貌,故此题答案A。又如:1BUnit15TheNecklaceReading中Jeanne:(Lookingattheotherwoman)I’msorry,butIdon’tthinkIknowyou.汉语说:“我想我不认识你。”英语中要说:“Idon''''tthinkIknowyou.”而不能说:“IthinkIdon’tknowyou.”再如:别人问你:“Youdidn''''twinthebasketballgameyesterday,didyou?”(你们昨天没有赢场蓝球赛,是吗?)如果赢,答案是肯定的,你要回答“Yes,wedid.”(不,我们赢了。)而不是“No,wedid.”(不,我们赢了。)英语这种否定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的截然不同。这就充分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维方法不同,语言表达不同,句法结构也随之不同。

阅读积累,拓展视野阅读教学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恰恰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新教材每个单元就一个话题至少有两到三篇的阅读文章,里面涵盖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有些阅读课文本身就是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好材料,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不仅要要求学生理解字面意思,还要让学生懂得包含一定文化背景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增强对文化的敏感性,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如在学习SEFCBook1BUnit14Festivals的阅读课文时,其中谈到宽扎节的由来时,教师可适当插入美国的黑奴历史,推荐学生去阅读英文简写本《根》一书。此外,教师在完成单元阅读教学任务外,还可适当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选择与单元话题相关的难易相当的阅读材料作为泛读,通过阅读来拓宽文化知识。如新教材有不少单元涉及文学艺术方面的话题,由于学生对文学一般都比较感兴趣,故教师可因势利导,适时地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导入一些英文名家名作,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文学鉴赏力和文学修养。

2.开展研究性学习,创设课外英语学习环境,拓宽文化习得渠道

高中学生处于成长的旺盛期,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是无限的。仅仅依靠课堂的文化渗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扩展文化教学渠道,引导学生学好异国文化,促进交际。

创设交际情景,渗透口语文化学英语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是让学生沉浸与语言情景中。作为英语教师要设法营造英语学习环境,随时随地尽可能多地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使用语言的条件。学校里碰到学生问一句:“Howareyou?”开始学生会用教材中学过的“I’mfine.Thankyou/Fine,Thanks.来答。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还可用:“I’mOK.”“I’mallright.”“I’mnotverywell.”“Ifeelterrible.”“I’mill.”等。又如在分发作业时,教师可故意说“Hereyougo!”(你自己来拿)代之以“Hereyouare!”还有象“Noway!(没门)”“Ididit./Gotit.(我得到了/我做到了/我成功了)”“Toldyouthatso.(早就告诉过你)”“Justkidding.(只是开玩笑)”“Youcanmakeit.(你能行)”等常用的而没有在教材里出现的口语教师要经常性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说,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口语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结合多媒体,丰富渗透途径多媒体教学已是日常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它以生动、具体、丰富的姿彩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通过听英语广播,观看原版英语电影等形式,直观地快速有效地理解和领会相关的文化知识,并提英语听力水平。如:在学完SEFCBook2BUnit12JulesVerneTheFatherofScienceFiction一文后,让学生观看《海底两万里》原版影片,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兴趣,促进了英语学习。我们学校高二年级每周一次播放“空中英语”录象,其新颖、地道、时尚的语言材料不仅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布置研究性任务,合作学习,体验异国文化新课程理念非常重视“Learnbydoing.”在做中学。因此,教师在单元教学中适时地布置一些实践探究性任务,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外国文化。如在学完1BUnit18NewZealand之后,要求学生以4、5个人为一组,用英语设计一份新西兰7日游的海报。要能体现新西兰的主要特征和文化气息。在完成此任务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新西兰的了解,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取长补短,促进了同学友谊和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

结束语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持之以恒,要把握文化渗透的时机和度。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要求教师有教高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本身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吸取营养,补充新知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好英语,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班主任 西游记 三权分立 量化考核

说到班主任工作,这份工作,我已经承担六年了。回头想想,六年来,我一直很热爱这份工作,工作起来也很投入。对于教育工作,我还是深信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过我还是要补充一句:“收获的未必都是甜蜜。”

一、我是齐天大圣!谁不服我,我跟谁急!

由于传统的文化和教育的影响,我们的班主任多半自小成长在缺乏尊重、沟通的环境中。因而,在做这份特别需要尊重和沟通的工作时,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这样那样的误区。

刚毕业那阵子,我就曾经历过很多这样的误区。六年前,刚刚接手一个班,由于经验缺乏,经常向一些老教师讨教。这种方法,有时候能够让没有经验的班主任,很快地进入角色。然而,这些经验往往不够系统,其中还有一些,甚至违背教育规律,比如,体罚、罚款、当众批评学生,甚至说脏话等。由于缺乏经验,新班主任往往容易受到这些影响。

其中就有一条说学生“一年级靠哄,二年级靠整,三年级靠捧。”我就信以为真。那时候,我接手的是一个差班,纪律学习都是三流。高一的时候,尽可能多地跟学生进行沟通,笼络人心;到了高二,在我的眼中,学生是那祸害人间的小妖,领导是那天上的大仙,自己就是那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每一次,有小妖作乱,孙悟空就提棒上前,大喝道:“且吃俺老孙一棒”。往往在这紧急关头,有天上的大仙出面阻挠,结果证明这些小妖大都是权贵大仙们所供养的家禽怪兽。为了照顾权贵大仙的面子,大圣往往要就此罢手。否则,小妖未除,却往往又吃罪了这些权贵大仙,以后的工作难度就更大了!最终的结果是小妖愈来愈猖獗,自己倒落得很是尴尬!果然,其中有一批学生强烈要求转班,其中一个学生,临走还留给我一句话:“老师,全班同学都恨你!”平心而论,为了这个班级,我付出很多时间、精力和感情。可得到这个结果,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够接受的。于是,我回到寝室,把自己锁在了屋里,嚎啕大哭--

二、我乃东土大唐前往西天取经的和尚。他们三个是我的徒弟。

一个星期以后,在我的眼中,学生已不再是小妖,而是那些虽有点毛病,却可以教化和超度的徒儿们。而我已然成了一个唐三藏。我现在的心愿有三个:一,踏踏实实做个取经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二,与人为善,所到之处,造福一方黎民;三,保护和帮助自己的徒儿们,跟他们一起成佛。这时,也不再使棒了,改使紧箍咒了。徒儿们有点小毛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若是犯了大错,就交给学校大仙们,给讨个紧箍咒--处分,必要的时候,时不时念念咒提醒一下。实在不听的,就索性把他“赶”回花果山老家反思去。若是没有什么进步,继续反思;若已“洗心革面”,那就还是我的好徒弟,既往不咎。结果,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都改善了不少。2010年高考,我们班也在同层次班里,名列前茅。

可是唐三藏也有几个苦恼:徒弟一定要亲自管,管不好了就会伤了徒弟们的心,徒弟们个个恭顺,却相互不和。而且,一旦离开了师傅,小毛病就会不断:有的小偷小摸,有的大闹天宫,还有的成天嚷嚷着要分行李回高老庄。

我也曾置身于类似尴尬的境地。由于班级管理的主体依然是我,学生对我的一举一动都很敏感,无论学生做什么事情都要看我的眼色。可我毕竟是人,总有喜怒哀乐,有时候会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结果,班级管理总是带有不确定性。另外,我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呆在班里,不可能总是能够及时了解、指导和监督班级的工作。班里离了我,好像什么事都办不成。而且,这种方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一旦离开学校,学生会把这一切忘得一干二净。这样干班主任,学生越来越不自信,我自己也越来越累。

三、我乃西天如来佛祖。我要广纳弟子,拯救苍生、普渡众生!

我们知道,如来佛祖相传掌握绝对真理,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德高望重,慈悲为怀,桃李满天下,自古皆然。其弟子自古至今绵延不绝,其中有许多,在历史上还颇有名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来佛祖是一个大教育家。这样说来,我们还是同行。

如来佛祖,虽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品德好却并非事必躬亲。因为三界各有秩序,上有天庭,中有法庭,下有阎罗殿,彼此都有自己的权力空间,秋毫无犯,只有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搞的三界大乱,不得已才肯出手。他不用金箍棒、也不用紧箍咒、举重若轻、赤手空拳就把孙悟空压在了五指山下。可以说,佛祖的悠闲不仅来自于自身的本领和品德,更来自于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有了这套制度,学生就可自治。

我们如何建立一套制度从而让班级走向自治呢?在责权利的分配上,我一直坚信:没有自由,就没有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公平;没有公平,就没有和平。我们首先引入了三权分立制度,制定了班级,把我们的教育目标以制度的形式具体化并把责任加以分解。基于以上两个制度我们确立了量化考核制度。以量化考核的结果作为学生排位、评优评先、奖助学金发放等教育资源分配的标准。

这样,我们就建立起了一套学生自治的班级管理制度。我本身也从这种制度中解放了出来。那么什么呢?1.深入研究实际。多观察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深入研究学生学习中的现实问题;2.加强自身学习。丰富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从知识上提高对教育问题的认识;3.班级制度设计。在“自由、民主、公平、和谐”的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系统的制度,对班级管理行为予以规范;四、班级文化引领。给学生提供一个充满着真诚、尊重、沟通、关怀、感恩、合作、竞争和宽容的人文环境,弥补制度化管理的不足,让团队始终保持生命力和凝聚力。

这样,我们既做到了“自由、民主、法制、和谐”,也做到了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同时,我也学做了一次“如来佛祖”。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参考文献: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

第8篇

上学期伊始,我接触到了本年级的一名后进生――L同学,他在高一时是级里有名的人物,也是班里捣蛋学生的“头头”,他课堂行为习惯不良,上课不听课,喜欢对老师提些刁难性的问题或干脆睡觉,课堂当中喜欢半途去厕所有时甚至到下课了才回课室,不愿进课堂,老师批评时他稍有不顺心就与老师顶撞。下课后习惯串班,放学后习惯流连于学校附近的奶茶店、桌球室、网吧等,也有喝酒抽烟的习惯。

二、案例分析:

该学生由于从小家境优越,家长常年在珠三角忙于生意,疏于对他的管教,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老师很好的教育,甚至在初中阶段由于他无心向学,纪律表现差,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安排他在办公室里坐着让他做自己的事情度过的,初中三年没能积累起一定的学习基础,来到高中在学习上更加没有一点劲头,因此如果一味地只跟他强调学校里的各科目学习是无补于事的。再加上平时他与外面社会成年人接触较多,所以在接受成人较为成熟的思想的同时也沾染了不少成人的恶习,如抽烟喝酒等。总的来说,他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家庭关爱的缺失、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生活目标出现的盲区误区,过分追求自我和享乐。但同时我又发觉这学生虽然不喜欢受人约束,但只要跟他讲道理他多少都能听进一点,关键是道理是否深入;他虽然表面给人以强悍成熟的样子,但还是依然保留孩子般的特色:喜欢听好话,听能肯定他的话语。这一发现为我要转化L同学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三、教育心理学理论的运用和相应对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较为常用的对学生行为的科学指导理论之一,该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住所等)、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等)、社交需求(友情、亲情等)、尊重需求(自我尊重、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被平等对待、被信任等)和自我实现需求(个人的理想和抱负、个人能力的认可和发挥等)这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得到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其行为形成的动力,它能造就一股激励力量。

针对上述案例中L同学出现的情况,我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对人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出发,力图以此来激励他,让他得以转化。我采取了以下对策:

1.逆向而行,旁侧推敲,适当引导

从小学到初中,L同学都是在老师的批评环境中长大的,因此在他眼里,只要是老师找他去办公室的,他总会觉得老师是要批评他,形成破罐子破摔的惯性。在心理学中,有一种超限效应的理论,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不能过多或重复式超限度地进行,否则他心理会产生极不耐烦或反抗的效应,尤其是学生到了高中阶段,他们很多都已经开始有很强的自我独立的意识和强烈的自尊心,L同学也不例外,对于L同学犯的错误如果我还是继续批评他,又或者总以教训式的高姿态来对他进行批评和指责,这只会让他越来越叛逆越不接受教育,这样,我们就需要换个方式或换个角度来进行教育。因此,对于L同学有时候犯的错误,我不是先批评指责他,不是对他的所有行为一棒打死、全盘否定,而是采取逆向方法先肯定他的某部分行为,并由另一方的情况进行分析让他能正确理解和思考自己的错误行为,这样的处理就不会伤他自尊心,他才更容易接受对自己错误行为的思考与改正。同时,对于高中生,学生更倾向于与教师是平等式的交流而不是上级对下级教训式的交流,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的部分肯定和循循善诱的分析,会让学生感觉老师不是以教训式的高姿态来教育他,而是像朋友式的在关心他帮助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这样一种平等关系会使得他更加欣然接受教育。

一次,他因在老师上课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插嘴,甚至提刁难性的问题影响课堂,下课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来,我一提起在课堂间他的纪律表现时,他就说:“是我的错了,我知道了,都是我的错了,行吧”,他企图以扮乖承认错误的方式来尽快脱身于老师的责骂。我一听这话,就在想,他应该以前都一直被老师批评得不少,以至于有被老师叫到办公室了就以为肯定不是好事的惯性心态。如果我还是继续批评他的话,那肯定得不到什么效果。于是我决定用相反的方式去和他谈,我说:“不要以为我每次叫你来办公室就一定是批评你,其实这次我是表扬你”。听了后他就用怪异的表情看看我,我继续和他说:“我听语文老师反映你上课比较积极,课堂提的问题也多,老师就是喜欢爱提问题的学生,没有哪个老师喜欢沉闷而没有回应声音的课堂,所以,她对你印象很深,说你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在课堂上坚持提问题的学生。”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是这样的吗?”我说:“是啊。可是她也跟我说,你提的问题有的都超乎她的能力范围了,让她没办法给你作答。你要知道,老师不是圣人,不是什么都懂的,就好像是你能有办法懂得在网上搞淘宝网里卖东西赚钱,我都还不懂得怎么网上赚钱呢。人人都有自己懂与不懂的东西。所以,我希望你能在给每个老师要提问题之前考虑下你提的问题是否有可能超出了老师所能知晓东西或者超出了该学科课题的范围了。我觉得你这么聪明,应该知道哪些问题是可以提哪些是不可以提的,我相信你是能分得出来也是能做得到的,对吧”,他在惊叹于我对他在家中所做事情能了解得这么多的同时,也诚心向我表示以后会注意课堂的纪律表现。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进行,对高中生的教育,满足其尊重的需求和平等交流是教师能很好进行激励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

2.多方位整合优点,帮助他定位目标,引导其发展方向

对于类似L同学这样的后进生,对他的激励教育不可能只是一次两次他就可以有进步的,我们老师要从多方位去发掘他的优点和闪光点,并适时加以鼓励,以此来促进他的进步。同时,作为高中生,要对其做好关于个人的理想教育,帮助他们做好发展方向分析和目标定位,这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需求的体现。

学生步入高二,人生的择业选择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快将要面对的事情,他们也会有所思考和有自己的想法,也开始能愿意听取别人的一些意见,这时候,老师就要从以后的择业方向来切入,与其家长沟通,与其本人共同深入分析,最后帮助他定位好自己可以发展的方向并督促其付诸努力。在帮助L同学的过程中,我通过与他家长沟通分析其现时情况包括他的劣势和优势所在,同时也鼓励L同学大胆地与他的伯父等亲人进行商讨后,最后我再结合他的想法和个人特点与他一起分析,他也和我说了他的想法,因为考虑到他暑假准备考驾照,家里也有车给他开,他也有志于以后开汽车修理店或汽车美容店做老板,我对他平时帮助班里管理和配合老师使用电教仪器和电脑制图等方面手脚灵活对于机器的操作学习得快的优点对他加以赞赏,同时也表示对他这个志向的肯定( 满足他个人的理想规划、个人能力被认可的自我实现需求 ),我认为这是大有前途的,因为以后汽车会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汽车的保养。最后在我的鼓励下,他表示愿意往高职类中的汽修专业做努力,他也表示在学校的学科学习中尽量在政治、历史等自己能学的文科科目上多花点努力,考到点分数,他说“我要读大学!”。在之后的观察过程中,他也还是会出现有懈怠、坚持不住的现象,但我对他的要求还是按“大目标,小步子”来走,只要他能有某一方面的进步进展,哪怕很多方面都是与学习进步无关的,我都会在言语上或通过班级文明习惯养成表的累加分数来表扬下他,一是让他明白我作为老师是关注他的,二是让他能不断地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积累和意志力的培养(这是按教育心理学里的一个重要理论――“最近发展区”来比拟的,目标要定适合自己特点的目标,但操作上很多时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缓而趋之,让他先从自己能做得到的小事情上面去改进,打个比喻就是:如果他跳一跳还是不够高摘不到树顶的熟苹果,那么就让他做“跳一跳就够得着”的跳一下就可以摘到树的最下端哪怕是还很青涩的苹果,那也是值得肯定的。同时,这点也是秉承学校“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办学目标和“进步就是优秀”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它和学校对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结合在一起,一点点地促进着学生的进步)。

四、效果:

经过各方的努力尤其是班主任的悉心教导,L同学虽然现在依然还有些小毛病,但人无完人,相比起之前,他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懂得尊重老师,能够坚持上课不迟到,上课保持安静,平时也能听点文科的课和临考前复习简单的知识,在学校也能穿校服进出,头发也由之前的执意要染黄变成主动留标准黑发型等,这些都是他有改进表现得好的方面,也是与学校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相符合的方面。

第9篇

一、领导重视、达成共识、健全网络、完善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并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为此,专门成立了xx二中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和把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主方向;确立了以艺术总辅导员、教导处、政教处、各年级部为组织协调部门的二级网络;以艺术教研组与教师艺术沙龙、学生艺术社团为项目载体的艺术教育三级管理的机制。建立与健全了艺术教育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了xx二中《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规划》、《艺术教育校本教研制度》、《艺术社团建设制度》、《艺术教育项目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制度》、《艺术教师和艺术总辅导员工作职责》等相关制度,指导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注重阶段性的总结汇报,不仅规范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确保了管理机制的统一有序,同时还提升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构建课程、有效执行、全面普及、提升实效

1、研读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执行力,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学校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了分层分级的艺术教育专题研究。高

一、高二年级通过开设、开足艺术课程,侧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基础鉴赏、表演和创作的能力,养成善于探究、比较、发现的艺术思维习惯,;高三年级开设一定的艺术课程,侧重普及合唱的基础鉴赏与表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艺术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根据二期课改精神,一是转变师生关系和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二是注重学习经历,结合学生的原认知和生活经验,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强调在音美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在音乐欣赏课中,采用了“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创设情境——引进课题——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形成问题——师生讨论、解决问题——学生表演、创作、评价的形式达到巩固、运用的目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采用欣赏与绘画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激活学生兴趣,剖析视觉艺术语言、培养学生绘画表现能力。同时,通过挖掘艺术学科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直接或隐形的关系,使艺术成为文理相通的桥梁。

目前,艺术学科正开展“将课堂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微观问题研究,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少讲、精讲,把思考和探究、实践的空间留给学生,结合学生的原认知和生活经验,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在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如:利用网络查找有关资料,用多媒体交流;自编自演一段节目(按不同学习内容,尝试不同艺术形式,或舞蹈或戏剧等);创作动画短片;拍摄校园风景或故事等,提高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潜在的设计能力。

3、加强对艺术教育课程的校本构建,不断提炼课程的文化内涵,使培养审美技能与文化鉴赏成为了教学的核心。充分利用艺术教师的个人专业特长,逐步形成了有个性、有特点的,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比如:开设“合唱艺术中的和谐文化”、“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扎染”、“素描中的视觉艺术语言”等拓展课程;开设“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生命”、“校园建筑设计”、“漫画动态”、“服装设计”等8个专题的研究型课程;并且在艺术教研组的共同合作下,自主开发了《扎染》、《素描》、《数字化音乐制作》等校本课程。

三、加强整合、拓展空间、推进课改、形成特色

学校坚持“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加强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加强艺术教育与各学科间的整合

将艺术与语文课改结合,形成古诗词吟唱、戏剧表演等课程;“人性与爱”走向**美术馆,将语、历、美术的教学活动和参观考察相整合;“触摸历史的温度”走向**博物馆,将语、历、艺术的教学活动和参观考察相整合。构建文学、历史和电影、音乐、绘画、雕塑整合在一起的校本系列课《感受崇高——罗曼•罗兰名人解读》。

开展“音乐联想绘画”教学试验,利用音乐、美术等不同艺术形态的相通点,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画笔来描绘音乐,用音乐来解读画面。

通过将艺术与体育结合,形成木兰扇、校园集体舞、形体艺术等课程;在艺术节校园青春舞比赛的基础上,由校“舞之星”俱乐部结合韵律操、健身舞的特点,设计并推行了全校性的集舞蹈与运动为一体的校园舞。

作为全国电影课题研究实验学校,通过电影作为生动、直观课的教育模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

艺术教研组和语文教研组、政教处一起共同打造体现我校办学理念的《翱翔》校刊,并荣获“全国百家文学社”称号、在“**市FD十大优秀校刊”评选中名列榜首,同时还荣获“最佳美工刊物”称号。

2、加强艺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学校“天外漫画社”成员进行研究性课题的探索——《商品漫画的研究》,该课题从对漫画的认识,到绘制;从征集漫画作品到制作漫画挂历;从宣传挂历到销售;从股票形式的融资到全体股东的分红。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融合在课题中,最终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金融意识、鉴赏能力等。

3、加强艺术教育与信息科技的整合

教师不但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还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制作了一定质量的,以教学为主导,以技术为辅助的,适合于课堂教学的课件,并积极收集各种媒介的教学资料,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字和音像的艺术教学资料库,形成了《数字化音乐制作》等相关课程。我校根据课改中学生的需求,开设了午会课,专设了“艺术天地”栏目,通过电视为媒体向学生传授艺术常识,全方位地向学生介绍中外艺术精品,提高艺术的鉴赏能力。

4、加强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整合

在高二年级的学农社会实践活动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今夜星辰”、“感受黑夜”等特色活动课程。具有浓郁文化特征的“古典与亲水”、“汉唐文化寻幽”、“探寻儒学之源,塑造文化人格”语文走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感悟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体验自然美、环境美、文化美。

5、加强艺术教育与德育的整合

开展“走近艺术中的人物”、“今夜星辰”、“文化之旅”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艺术感染中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加强艺术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整合

学校每年都要接待来自欧美等国的青少年团体,通过艺术文化的交流和展示,促进了两国间的友谊,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和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四、依托社团、丰富内涵、营造氛围、形成校园文化场

1、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成为了师生成才的舞台。“校园音乐会”已经成为了学生心目中展示个人风采的品牌项目了。自**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了90余场,其因为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参与面广,而深受全校师生的喜爱。如:“校园明星秀”——个人演唱会、演奏会、独舞专场、原创歌曲会;“节庆专场”——庆祝教师节、国庆节、校庆、纪念“五四”等表演;“社团展示”——英语俱乐部、管乐队、舞蹈队、民乐队等社团演出和展示。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每年5月和12月的校“艺术节”和“人文节”,是我校最盛大的艺术节日,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充满艺术情趣的系列活动,包括跳舞机比赛、校园原创歌曲比赛、男生秀、韵律操、话剧、小品、校本剧、朗诵、电影、电视、动画片配音、艺术造型及作品义卖、书法、电脑绘画、摄影、漫画、诗歌书法堂会、“优美教师”评比、元旦迎新晚会等,通过班级和个人的专场演出,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尽显风采。

2、丰富的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我校现有校合唱团、校管乐团、校舞蹈团以及“原发动力”音乐工作室、淑女俱乐部、“行空”学生电视台、“并非”话剧社、“歌之韵”声乐俱乐部、“六弦吉它”俱乐部、书苑园、画季社、“天外”漫画社、“海风”工艺美术沙龙等艺术社团30余个。学校每年各有一次社团巡礼活动和社团年会,学生自聘指导教师,并用自己制作的宣传版面进行宣传和招募新成员,使广大学生在自行组织、自行策划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3、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努力培养“品行高雅”的学生。我校现有艺术楼一幢,其中艺术专用教室4间,除了配备了必备的专用教室和学科教具,而且从二期课改的教材出发,配备了电脑、多媒体投影仪、录音机、DVD影视设备等,为艺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校园改造计划中,将艺术教室的现代化教育建设作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注重校园布置的艺术美,学生艺术作品上墙进橱窗,遍布走廊。音乐室、美术室全天开放,任学生自由使用。钢琴放在大堂,供学生练习,平添了一份高雅的艺术氛围。

五、优化队伍、培养骨干、提高素养、彰显成效

我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功底强,现有艺术学科专职教师4名,全部大学本科学历,其中一位研究生课程班毕业,高级教师3名,中学一级教师1名。我校作为二期课改试点学校,在高

一、高二开齐、开足了艺术课,并且每个年级都配备美术、音乐教师各1名。近年来,在市区级艺术教学成果展示中,学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美术学科《抽象的美术及其艺术特征》在区级层面举行了三次公开课展示,并获得了区重点中学五校大奖赛

二、三等奖;《艺术扎染》获区活动课评优一等奖;音乐学科《张开想象的翅膀》获我区重点中学五校大奖赛二等奖;高庆琼老师还多次开设全国、市级音乐教学公开课、示范课,在**区美育研讨会上多次作教学经验总结交流,目前还担任区教育学院合唱班主讲老师。

在艺术教师们的精心培养下,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获得了一定的殊荣。学校管乐队曾先后获市一等奖3个、市级银奖1个、区一等奖3个;校舞蹈队先后获全国群星奖银奖1个,代表**市赴京参赛1次,区特等奖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个;学生个人舞蹈分别获市三等奖1个、区一等奖6个、二等奖4个等,在**年**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中,我校学生共获金奖2个、银奖5个、铜奖7个;合唱团获**年“**之春国际艺术节少儿歌舞精品比赛”一等奖,****区校美育节合唱比赛第一名,在**年**市学生音乐节合唱比赛中获优异的成绩(奖未公布)。在中日书画比赛中,共获金奖10名、银奖15名、铜奖25名;中国悉尼书画比赛中,荣获特别荣誉奖1名、特等奖2名、银奖铜奖多名;第三届“星星河”全国书画大赛,荣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多名;学生的书画摄影作品也获得了全国金奖20个、银奖31个、铜奖、优秀奖多名。

六、保障有力、助推发展、增强辐射、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