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6:55:15
导语:在手术患者护理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乳腺癌 手术 心理问题 分析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7-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乳腺癌手术的过程病人承受着心理、情感、社会的压力,加之角色的改变,使患者面临严峻的考验。我科2006年2月~2010年6月共收治43例乳腺癌患者,均出现心理问题,护士积极地针对性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改善了其心理状态,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4岁;均经临床影象学和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且行手术治疗。其中乳腺癌根治术18例,改良根治术25例。术后10 d~14 d开始进行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患者随着不同的时期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
2 心理问题
2.1 确诊期
由于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不足,病理确诊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怀疑、否认、愤怒、悲观、绝望、抑郁等心理问题。即可出现强烈的心理反应,感到震惊,身心从此蒙受着极大的痛苦,大多数病人都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不同程度存在着恐惧、无助、孤独、多疑,害怕死亡心理。同时又很希望是误诊,心理矛盾、心神不安。年龄、学历、病情轻重在此期起着重要影响。担心较长时间的治疗期、各种治疗手段的副作用、经济上的负担、因病影响工作生活等。
2.2 手术期
手术会引起严重心理应激反应,也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但由于手术范围较大,对身体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痛苦,患者往往产生恐惧、沮丧、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不仅会使患者痛苦不堪,而且会妨碍手术和术后恢复,甚至造成身心疾病和后遗症。手术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1)术前焦虑和恐慌情绪,:多数患者对自身乳腺肿瘤的恶性程度,浸润范围感到心中无数,害怕肿瘤已转移,扩散,手术不能彻底清除或由于医生技术及手术条件达不到而使手术失败。因此多方打听主动刀医生情况,询问类似手术结果。自费患者担心治疗经费会让家庭背上沉重的债务或筹措的资金不够用而使治疗半途而废。(2)抑郁、瞻妄:患者因术后丧失或部分丧失工作和独立生活能力而抑郁,苦闷。常表现为睡眠差、应答缓慢、不愿活动、主诉多,也有以躯体为主的“隐匿性抑郁症”样表现[2]。(3)术后女性第二性征的损害可造成病人心理适应不良[3]。(4)手术的效果、意外,术后出现局部疼痛、缺失、肢体活动障碍,以及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适是造成此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2.3 放化疗期
化疗是癌症患者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措施,可以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进入此阶段,患者对癌症的现实已经基本接受但由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很大。此时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对放、化疗信心不足和恐惧担心。分析产生原因:(1)是对放、化疗信心不足,主要由于对放、化疗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担心身体刚刚从手术打击中恢复过来承受不了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对身体有害。(2)对化、放疗不良反应恐惧和焦虑:化、放疗期间出现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脱发、WBC下降、抵抗力减弱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会使患者在痛苦的同时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感到害怕。难以忍受化疗副反应而产生放弃化疗念头。
2.4 康复期
乳腺癌患者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系列综合治疗后进入康复期。心理状态也逐渐趋于平和,如何评定自我价值,回归社会角色成为最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主要心理问题:(1)焦虑、恐惧:担心治疗不彻底,癌症会复发和转移,因此部分患者四处求医,不停服用各种药物,特别是大量中药。(2)自卑、失落:手术治疗对患者形体造成较大的破坏,使患者失去第二女性特征而悲痛,为失去女性状态的魅力感到自卑,所以回避配偶,怕遇见熟人,自我封闭、深居简出、拒绝人际交往。(3)多疑、敏感:部分患者担心自己对侧的也会得乳腺癌,因此,反复检查和门诊随访,对身体细小异常症状和检查指标特别敏感。(4)强化病人角色,部分患者过于依赖别人,不愿做自己能为之事,害怕劳累而长期休息。
3 心理干预措施
3.1 确诊期干预
不急于纠正患者的否认心理,以减缓由癌症诊断信息带来的突然沉重打击,这样则有利于患者作好身心两方面的应变准备。积极的心理暗示:如肿瘤很小,早期发现,治疗效果好,可以虚拟同类患者与她比较,经积极配合治疗后,预后很好。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可请病区术后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同时使患者建立一侧缺如并非残废的信念,通过护士与患者的交流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
3.2 手术期干预
术前与患者有个良好的沟通,建立互信的医患关系。(1)鼓励患者参与治疗计划的制定,医护人员有责任向患者介绍各种治疗方式的利弊,并允许和鼓励患者参与治疗方式的选择,这种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正与她期望的治疗方式所一致的做法,符合患者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水平、家庭关系及个人隐私方面的需求,无疑易使患者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利于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保证。对必须进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必须让患者坚定地相信,为治愈疾病,切除对其本人来说,乃为最佳治疗方案。通过已愈患者的现身说法,使患者认识到缺如尚有许多弥补的方法。另外,应于术前充分掌握患者对缺如的态度,应酌情行即时重建或为延期重建作必要的准备。同时重点做好爱人的工作,使其对手术有足够的认识,共同开导患者,病人得到较多的家庭支持和执行较多的自理行为。(2)患者对于手术医生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及术后心理反应。护士要多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以心理支持为基础,将应激处理、健康教育与应对技巧结合在一起的心理干预方法。
3.3 放、化疗期干预
(1)消除患者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恐惧,根据病人的理解及承受能力给病人讲解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应讲究谈话艺术性,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听取患者倾述,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告诉患者,应用化疗药物会有些不舒服,但应用化疗药前,会应用预防性药物及措施,如果仍有不适,医护人员会想办法给予处理,使患者消除思想顾虑,有必要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2)增加患者之间良性信息的交流,如化疗患者相对集中,相互鼓励。集中乳腺癌化疗患者,当相同经历的患者在一起,可以大大减少孤独和无助感,效果很好。(3)鼓励患者体现自我价值:指导家属如何关心和照顾患者,请患者家属配合,积极引导乳腺癌放、化疗患者尽量生活自理化,以淡化患者角色,增强其家庭和社会角色的作用。
3.4 康复期干预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患者进入康复期。(1)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社会背景等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坚持长期心理疏导和突击干预相结合,健康宣教资料和心理咨询相结合。(2)患者内心隐藏着癌症生存者对复发的恐惧,对生活前景的茫然。护士应该要求患者在体力、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承担照顾自己,或在家中承担部分家务,使她们转移注意力,尽可能让患者重新回到社会。告诉她们癌症康复的原则是:乐观的心态、平衡的营养、适当地锻炼、合理的用药、定期的复查。同时把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工作做持久做细,告诉患者要注意饮食调理,恢复体质,增强免疫力。
4 结果
本组患者均不同程度的配合治疗,心理问题明显改善;病人得到较多的家庭支持,能正确面对自身形象的改变,有良好的生活能力。
5 结论
我们通过43例护理干预,认为护理人员对乳腺癌患者提供广泛而持续的心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乳腺癌诊治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问题,不同时期其表现也不同,它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对于乳腺癌诊治中的心理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干预已经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干预应作为乳腺癌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在临床实施。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减轻躯体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癌症的发展,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7.
【关键词】综合保温;开腹手术;术期低体温;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43-02
围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Sessler将体核温度在34~36℃认定为低体温【1】。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大约有50%~70%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引起各种并发症,出现寒战、苏醒时间延迟、伤口愈合时间延长、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增加等问题,患者常主诉术后初期的寒冷不适是住院期间最痛苦的体验之一,有时甚至超过了对疼痛的反应。本文通过对围术期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病人体温的变化及相关指标的监测,探寻引起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各种因素,分析围术期保温措施的实施与病人体温变化的正向关联性,寻求综合保温防护措施的高效、恰当、适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心功能正常的成年胃肠道常规手术病人160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61±1.2岁。将病人随机分为防护组和对照组,防护组选取80例病人,其中胃癌病人45例,肠道病人35例。对照组选取80例病人,其中胃癌病人43例,肠道病人37例。两组病人均为择期、非急症手术病人,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均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营养及文化知识层次、麻醉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手术室环境要求:调节室温22~25℃,湿度45%~60%。
1.2.2 研究实验方法
1.2.2.1 将病人分为防护组和对照组。防护组病人术中给予电热毯保温,温度设为36~38℃;围术期所输注及冲洗体腔的液体均为加温液体,温度要求为:输注液36.5~37℃,宜接近病人体温;冲洗液36~40℃,宜略高于病人体温;加强了麻醉诱导初期、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转运环节、术后后续处理等一系列保温防护,加强心理支持及人文关怀,消除病人紧张及不利因素;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围术期持续测量病人鼻咽温,获取切皮前、术中最高最低、出室前的体温值,术后观察病人有无寒战并随访获取术后第1天、第3天的随机体温值,以及病人的拆线时间、切口愈合和寒战发生情况。数据获取后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实验法)进行分析整理,得出两组病人术前平均体温、术中最高最低平均体温、出室平均体温、术后第一第三天平均体温、拆线时间及切口愈合等级的数值,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
1.2.2.2监测体温方式:
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使用专用体温监测探头,持续测量病人鼻咽温;它的关键器件是热敏传感器,测温灵敏、快速[2],能够根据鼻咽温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保温措施,从而达到实时监护[3],具有方便、安全、精确、无污染等优点。
1.3整理数据
2 结果
通过表1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对照组病人术中最低体温及出室体温均低于了36℃,即出现了轻度低体温。而防护组病人体温一直高于36℃。从术后吸收热高发时段随机体温平均值来看,防护组病人的体温同样低于对照组。从切口愈合等级来看,两组病人基本没有差异,但从平均拆线时间来分析可以看出,防护组病人拆线时间平均为8.56天,而对照组病人拆线时间平均为9.18天。从术后病人寒战情况统计来看,防护组病人为1例,比率为1.25%,对照组为4例,比率为5%。
3 讨论
综合文献资料,手术病人在围术期发生低体温十分常见,姜凌雪等认为麻醉期间非人为性低体温是围手术期普遍存在的体温失衡现象,是体温调节功能抑制和手术环境温度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研究,我们探寻到成人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具体的防护方法:
3.1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
3.1.1麻醉及麻醉用药对患者体温的影响:
3.1.1.1 麻醉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全麻抑制机体对温度改变的调节,使机体代谢率降低40~45%【4】;机械通气的维持又减少呼吸做功;使麻醉后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多,核心体温缓慢下降,并呈直线性降低。
3.1.1.2 全麻药物对患者体温的影响:物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及血管收缩反应,以及肌松药对寒战反应的抑制,使体热由核心向外周分布,核心体温快速下降。
3.1.2 手术室的环境温度对患者的影响:
3.1.2.1室温:Morris证实,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21℃时,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现象【5】。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5℃。
3.1.2.2 手术床的温度:通常手术床的温度与患者体温的温差差异在6~10℃,患者接触手术床时,由于传导散热导致体温快速下降。
3.1.3 消毒范围及消毒液的影响:腹部手术消毒范围较一般手术的消毒范围大,通过皮肤散热而使体温迅速下降;同时皮肤消毒时,消毒液温度低,消毒液的挥发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体温下降。
3.1.4 腹部手术病人体腔的暴露:体腔暴露使散热增加,核心体温降低;
3.1.5 术中病人输注、冲洗体腔的液体及所输血液制品的温度:由于术中所用液体及血液制品直接进入患者体内,在血管内或体腔发生作用,会直接影响患者体温的再分布;手术过程中大量与手术间等温液体的使用,会起到“冷稀释”作用,机体辐射散热增加【6】。
3.1.6 手术时间的长短与围术期低体温及术后寒战的发生关系: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成正相关。
3.2围术期低体温管理综合防护措施:
3.2.1 手术室温湿度适宜,手术部中央空调系统保证手术室内部室温在22~25度,湿度在45%~60%。此种环境对患者皮肤等体温调节系统影响较小,患者围术期体温波动不大;
3.2.2 手术期间采取保温措施,在手术床上加铺电热毯保温,电热毯温度设为36~38℃,同时注意病人身体不要过分暴露;
3.2.3 消毒液加温使用:Wistrand C【7】等研究显示,加温至38℃消毒液能增强杀菌效果,增加患者舒适感;
3.2.4 在呼吸机管路中使用“呼吸过滤器”维持气道加温湿化,在麻醉回路中通过减少热量丧失而有效维持体温。
3.2.5 术中加温物品使用:采用手术薄膜覆盖手术切口,减少皮肤散热,同时避免湿敷料对皮肤冷刺激;给予电热毯保温,电热毯温度设为36~38℃;
3.2.6 患者术中所输注的液体及冲洗体腔的液体均加温后再使用,对于手术时间长、体腔暴露时间长的患者,术中使用38℃盐水纱布止血和覆盖肠管,并及时更换,保持纱布温度接近38℃【8】。
3.2.7 患者术中输注血液制品时宜加温后再给病人输入,可以防止输血时及输血后体温下降,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具体方法:将输血器近肢体端的35-40cm置于盛有37℃、500ml生理盐水的玻璃瓶中,水温降至36℃及时更换,保持水温基本恒定。
3.2.8 重点环节加强心理支持及人文关怀,在患者接触手术床、麻醉诱导前期病人高度紧张时、手术结束转运环节给予细致呵护,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及不利因素,同时采用已加温的毛巾被或小棉被遮盖保暖等辅助保温措施。
综上所述,通过综合保温防护措施在成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防护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围术期保温护理的重要性,并学会采取综合保温防护措施有效防止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加速术后康复、减少后续治疗费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和不适感觉、对围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围术期护理措施的实施更加注重病人的舒适度与满意感,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贴心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Sessler D I.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of mild hypothermia [J].Anesth,2001, 95(2):531.
[2] Smith J.Are electronic thermometry techniques suitable alternatives to traditional mercury in glass thermometry techniques in the paediatric setting[J].Adv Nurs,1998,28:1030.
[3] Lisa S,Jutie KL,Knight BCL, et a1.The uncertainty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ree eletro theflnomenters in therapeutic modality research[J].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2005,40(3):207―210.
[4] 姜凌雪,王宝忠,雷燕,高杰,邱利飞。围手术期影响体温调节的因素及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09,(10).
[5] Kasai T,Hirose M,Yaegashi K,et al.Preoperative risk factors ofintraoper ative hypotherrnia in major surgerg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J].Anesth Analg,2002,95(5): 1381-1383.
[6] 张付成,夏海燕 . 术中体温监测和防治低体温对患者术后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2(33)2
关键词:手术治疗;围手术期;低体温;护理干预
对于手术患者来说,低体温会导致其机体代谢率下降,降低人体耗氧量,组织器官在缺氧以及缺血状态下的耐受程度随之提升,这是有益的。然而低体温在围手术期同时会造成患者机体代谢药物能力减弱、凝血机制障碍、伤口愈合减缓、免疫力降低、术后苏醒时间延迟、增加感染几率以及延长住院时间等不良情况[1,2]。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围手术期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案预防和控制低体温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1月收治的90例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入选者均与下列入选条件相符:①手术方式均为全身麻醉;②患者能够将自身想法以及各种不良情绪作准确、如实表述;③均明确本次研究目的并经其知情同意。本组患者男44例,女46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4.3±2.6)岁;病程22d~9年,平均病程(4.2±0.7)年。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次入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临床一般资料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则以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为基础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预保温:患者进入手术室前1h进行手术室室温预保温,控制手术室整体温度为26℃,手术盖被在恒温箱(40℃)内保存,患者上手术台后取出待用;开始手术后,手术室环境湿度应保持为55%~60%,温度则应保持22℃~25℃。手术过程中应避免患者身体不必要的暴露,患者非手术部位的躯干以及四肢等应加护保暖棉垫、肩垫以及暖棉被等,以隔绝冷空气,避免患者体热量散逸。②加温液体:静脉用液体应在恒温箱内加温至38℃,然后向患者体内输注,应注意液体温度保持在38℃即可,最高不可大于39℃,以免导致手术患者发生溶血反应。此外还应对冲洗所用液体进行加温,以避免低温冲洗液体造成患者低体温的情况。③合理选择消毒液: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采用非挥发性消毒液进行常规消毒处理,若消毒液属挥发性液体则应加温至38℃,避免患者出现低体温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其医疗服务要求也更为全面,治愈疾患已经不再是寻医就诊的唯一目的[3]。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于身体所受术创以及治疗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构成中的重要部分,护理工作质量水平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围绕"疾病"而开展的传统护理模式的弊端与缺陷日益凸显,逐渐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失误,造成护理纠纷事件[4]。其中围术期低体温是临床护理所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来预防和控制低体温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中,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实验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对于围手术期患者而言,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和控制低体温发生率,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玉梅,王娟英,高小平,等.循证护理在预防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低体温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600-1602.
[2]虞玲玲,谢丽美.探析外科手术后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健康之路,2013,12(5):301-302.
【关键词】 术中液体保温; 宫腔镜; 护理
doi:10.14033/ki.cfmr.2017.1.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1-0098-02
随着近年来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宫腔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治疗中,由于该手术模式具有对机体创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出现可能性低等几大优点,深受患者青睐[1]。但宫腔镜手术操作过程中通常需要大量的灌注液,这会使患者的体温水平明显降低,对子宫内膜血管的收缩过程产生抑制,较长时间处于低体温状态下会导致寒战反应的出现,使机体耗氧量呈现明显上升的状态,使物的代谢速度明显减慢,使术后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延长,增加并发症,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2-3]。本文以术中液体保温护理模式对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已婚33例,未婚20例;已产29例,未产24例;年龄23~75岁,平均(41.2±8.6)岁;发病至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时间1~7个月,平均(2.4±0.9)个月;体重43~71 kg,平均(53.8±7.4)kg。观察组:已婚34例,未婚19例;已产
28例,未产25例;年龄21~78岁,平均(41.4±8.3)岁;发病至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时间1~9个月,平均(2.8±0.5)个月;体重41~75 kg,平均(53.4±7.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腔镜手术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腔镜手术护理模式基础上,采用术中液体保温护理模式,主要措施包括:患者在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采用生理盐水注射液作为灌注液,膨宫的压力水平该控制在80~120 mm Hg,膨宫液流量水平控制在240~260 ml/min,在患者的臀下端位置入一个广口的液体收集瓶,对宫颈溢出的液体进行收集。冲洗液、输注液放置于可以调控的恒温箱中,在37 ℃下进行保温处理,手术操作过程中输入一定的液体,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30 min由专人负责对室温进行调节,手术室内的温度水平控制在22 ℃~25 ℃,湿度水平控制在40%~60%。在患者的上身覆盖棉被,最大程度避免身体有不必要的暴露。消毒操作的时候可以将室温水平调节至26 ℃~28 ℃,皮肤消毒的操作时间应尽可能缩短,消毒之后先给患者进行适当保暖后再逐步降至室温状态[4]。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对宫腔镜手术期间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寒战、低体温、感染等并发症例数,手术前后体温水平变化,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等几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满意度评价方法:在宫腔镜手术治疗结束后,出院当天通过不记名打分的方式了解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80分以下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5]。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经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9.3%;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在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期间出现寒颤、低体温、感染等并发症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0%;观察组出现低体温等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共住院治疗(12.94±2.39)d,观察组共住院治疗(8.13±1.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手术前后体温水平比较
观察组手术前后体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体温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对宫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状况尤为关注。相关文献报道,宫腔镜术中低体温事件的发生率达到60%左右,术中低体温状态会直接导致寒战的出现,使物在患者体内的代谢速度明显减慢,使麻醉苏醒时间进一步延长,使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因此,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该类患者在术中的体温水平进行维持,可以有效预防低体温事件的发生,使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降低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6]。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宫腔镜手术术中低体温状态不仅会对凝血功能造成影响,还会使伤口感染率增加,使g后恢复速度减慢。因此,在对患者提供温暖舒适的手术环境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输液加温方式进行干预[7]。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实施液体保温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温暖舒适的手术环境,使术中的体温水平能够保持稳定状态,防止寒战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8]。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寒颤、低体温、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吴春梅,陈碧珠,吴晓茹.护理干预对减少子宫切除手术低体温的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4):107-108.
[2]钱惠芬.输液加温法预防术中寒战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3):233-234.
[3]高金莲,曲海芹.复合保温改善腹部手术术中低体温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18):45-46.
[4]郑晓蓝.术中液体的保温护理对宫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160-1161.
[5]蔡小娴,黄雪莲,梁琼.综合保温措施对围手术期患者的保护作用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7(2):48-49.
[6]丁亚文,孙玉娥,赵宝兰,等.不同温度灌注液在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中的应用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1,15(2):11-12.
[7]李晓敏,袁晓红,钱红艳.保温干预对全麻妇科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5(7):52-53.
为了保证手术治疗和护理安全,防范手术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有关的诊疗护理常规,因此手术室护士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有关医疗责任罪的内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使自己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法律意识上不断增强,从而充分保证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作为手术室的管理者,必须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并经常检查落实情况,把好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关,培养手术室护士的“慎独”修养,工作中的每一次操作都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稍有疏忽大意就会造成大错,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2患者知情权和隐私权的法律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不得泄露患者隐私。手术室护士在接送患者、术中护理、访视患者时,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病情及治疗护理的问题有告知的义务,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既要体贴关怀,又要掌握原则,注意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未经患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患者的隐私,更不能恶意传播。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是手术室护士的责任和义务。
3手术室查对的法律问题
查对制度是手术室核心工作制度之一,包括患者查对、手术部位查对、物品器械查对、输血输液查对。手术室护士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发生差错事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引起医疗纠纷,如手术患者在麻醉前、手术前、离开手术间前由手术医生、手术护士、麻醉师共同进行三方核查;器械物品由当台手术护士进行四次清点;输液应三查七对一注意;输血应三查八对等。
4手术中患者物理损伤法律问题
手术中常见的物理损伤包括:手术安置不当导致损伤、患者坠床、摔伤、气囊止血带及高频电刀使用不当导致损伤,因此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章制度及注意事项。
5手术标本管理的法律问题
手术标本病检结果确定病变的性质,关系到患者进一步的诊断、治疗、护理、预后,其留取保存送检等过程至关重要,因此术中取下的任何有价值的组织均应保留,严格按照标本留取制度进行处理,未经医师许可,护士不可私自丢弃,术毕由手术护士亲自与术者核对无误后方可由医生填写检验单,送检人员核对无误后送至病理科,与病理科人员详细交接登记双方签字。
6术中医务人员语言的法律问题
手术患者除全身麻醉外,一般都处于清醒状态,对手术进展情况,尤其是医护人员的语言交流十分关注。有些医护人员在手术中忽视患者的状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手术不顺利或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讨论;有些带教老师在带学生上台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大声呵斥;有些医护人员在术中用急躁、粗暴、恶劣的态度对待患者;在回答患者或家属的问题时不慎重,过于武断,这些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引起患者对手术质量和医生技术产生怀疑,一旦术后效果不好,成为患者投诉的依据[2]。因此医护人员应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提高语言的审慎性,不讨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保证手术进程的严肃性。
7手术护理记录中的法律问题
手术护理记录单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遗漏记录已实施的护理措施;记录内容欠准确;护理记录有涂改;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符。手术护士应组织学习手术护理单的书写规范,加强理论学习,强化规范用语,应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字迹清楚工整,不得漏项、涂改、刮贴,加强与医生沟通,保证医疗护理记录一致,并由多级人员严格把关,以免由于手术护理记录的缺陷引起法律纠纷。
8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法律问题
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是:手术室布局不合理;防护意识薄弱;屏障隔离缺陷。因此手术室布局应合理,采取手术室和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严格执行环境清洁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提高手术人员的无菌观念及自我防护意识;加强手术所用一次性物品和无菌物品的管理,一次性物品用后必须毁型,做到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而导致疾病传播;加强手术污物的管理,对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手术器械、医用垃圾应严格消毒处理。
9手术中患者突然死亡的法律问题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常见问题 安全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83-02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医学相关的技术也有了迅猛地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术难度的突然增大,因此,现在手术室的护理问题也常常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棘手。手术室属于医院里的一级类科室,具有高危性的特点,而且运转速度也非常快、手术所包括的范围也极其广泛,流动量大,很容易发生突出性状况,这些问题都会使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加重其负担的任务量,这样手术室的护理就会出现很多安全隐患[1]。手术室作为广大患者直接接受手术治疗与抢救的重要地方,在其护理的过程中客观地潜在或现实存在很多风险性因素,这些因素都将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命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2]。本文对手术室里常见的各种护理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
1 手术室里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违反操作规范
手术室里部分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还不够熟练;对于工作的整体流程还不熟悉;对于整个手术的具体步骤不能进行详细地了解;在手术之前,没有办法把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物品准备充分;对于手术室里的器械操作还不够娴熟;也无法熟练地使用手术室里的仪器设备[3]。
1.2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无菌观念较弱
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如果护理的护士缺乏强烈的责任心,那么就会对手术的患者处理工作漫不经心,甚至会擅离职守,这样就会违反手术室诊疗护理技术的相关操作规范,极容易引发各种差错与事故,甚至引起医患之间的护理纠纷[4]。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对消毒指示卡或者灭菌指标带的检查不够严格,出现漏检的情况;有些手术中部分护理人员操作不符合规范,无法严格按照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进行规范处理,导致患者在手术之后发生感染,这也是手术室许多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3 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手术室里护理工作不当引起的大多数纠纷都和护理人员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违反护理人员应该遵守的操作规程有关系,例如,接错手术患者、用错手术药品、给患者输错血、意外烫伤患者的皮肤、手术过程中将医疗器械或纱布等手术物品遗留在患者的体内、对患者使用没有经过消毒的医疗器械或敷料、不经意把患者的送检样本给遗失掉等多种情况,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护理人员把手术器械或纱布等物品遗留在患者的腹腔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或手术效果,进而引发医患之间的护理纠纷[5]。
1.4 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安排很不合理
由于手术室的工作总是很繁忙,护士们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站立的时间过长,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也很大,尤其是器械护士在配合手术的时候要保持颈椎前屈姿势连续站立很长时间,巡回的护士也需要急速行走或者站立很长时间[6]。这样的话,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工作次数就安排的很不合理了,这种高劳累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护士的不慎操作,误伤病人的可能性也会加大。
1.5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较弱
手术室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所,但是,有些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很弱,无法做到有章则循或者循章严循。有些护士在手术室的工作过程中跨越自己的工作权限,有时甚至代替手术的麻醉师来护理患者,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医疗过失及纠纷[7]。另外有些护理人员在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之下,随意地回答病人家属做出的询问,导致医患之间产生误会。
2 防范措施
2.1 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护理操作规范,强化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意识
护理人员必须把护理操作规范作为自己日常工作的操作指南,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还要在平时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手术中的每一项具体操作步骤,做到准确、及时并且快捷地传递所有手术需要的器械。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手术室里的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制度
在手术室里负责护理的护士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真检查手术中所要用的每一件物品的完整性,并随时了解手术室里各种仪器的使用状况。在手术中加强巡视,严格把好各个关卡,即清点查对关、消毒无菌关和无菌技术关。此外,手术室里的护士还要做好各项灭菌检测与相关数据资料的保存。
2.3 严格落实手术室的各种规章制度
严格落实手术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手术室的各项操作规程,防止手术室里护理工作可能发生的各种差错与事故。针对手术室人流量大且人员复杂的特点,对进入手术室的所有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宣传,使其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2.4 合理安排护士们的工作时间
手术室在排班的时候,要注意调节或合理安排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工作次数,在安排中既要保证手术工作的连续,又要缓解单个护士的疲劳。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地调整,灵活地安排护理人员,以便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5 加强护士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其法律意识
在手术室负责护理的护士必须重视其中潜在的某些法律问题,强化自身的防范意识,做到以人为本,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对国家法律与法规的了解[8]。在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与工作范围,把可能存在的护理差错与问题解决掉,防止其引发医疗纠纷。
3 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患者维权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所以,手术室的护理更应该对患者有责任心,进行高质量的服务,此外,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用法律与法规指导、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样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莉蓉.王耀芝.王蓓.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07.4.(03):978-979.
[2]詹秋菊 手术室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安全防范分析[J]当代医学 2011.17.(1):130.
[3]季建萍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分析及防范[J]齐鲁护理杂志 2008.14.(12):81.
[4]赵婵.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 2010.(8):2231-2232.
[5]李倩 李林 秦艳玲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09.11.(32):245―246.
[6]王逢春 张棣 手术室护理工作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 2009.15.(8):21.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3-0442-02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我国在临床各科护理中广泛开展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这不仅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后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整体护理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美国引进,90年代我国部分手术室也陆续开展了围术期护理。手术室护士走出大门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工作,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手术室护士通过术前访视、术中交谈、术后随访,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合理的解释,可有效解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减少患者住院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1 心理护理概念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就护理心理学中心理护理的概念尚无确切的定义,国外文献报道:在心理护理教材和文献中就心理护理的定义、描述、成分及维度仍未获得一致性。王艾兰认为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方法,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和改变认知、情绪,以促进患者康复。然而KathleenM.Walker提出:“情感移人”亦即专业护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在心理护理概念中应包含护士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创建护士的同情心而建立健康的护患关系,达到护患关系的互动,从而实现心理护理的目标。
2 手术室心理护理模式
2.1人员培训
首先进行学习人文关怀理论、专业理论、术前护理访视重要性、术中交谈、术后随访及交流技巧的培训。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手术室护士下科室访视的信心,通过交流技巧的培训、人文关怀理论学习,护士可做到态度和蔼可亲,注意首因效应,尽量缩短与患者间的感情距离,取得患者信任。强调开展术前护理访视的意义及客观需要,明确目的、掌握访视内容、步骤、方法,确保心理护理开展的扎实有效。
2.2术前患者护理
疾病的发展受到精神因素制约,当手术成为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法的时候,患者及家属会对它寄予很大希望,同时又会对手术过程感到神秘和陌生。大多数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有明显的顾虑,他们对手术产生紧张、恐惧、悲观、消极等不良心理,特别是在接近手术日期时,心理问题尤其突出。如何在短暂的时间里对患者进行心理及身体护理,对手术室护士来讲尤为重要。恰到好处的心理护理,可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对手术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由被动手术变为主动配合,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及疾病的早日康复,是我们护理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术前访视也给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手术配合不再是手术室唯一的护理工作,而是要转变工作模式即从单纯的手术配合走向更为人性化的心理护理,以此来满足患者的需要。术前1d到病区阅读病历,查看患者病史、手术史、过敏史、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和社会关系等,然后去患者床前首先亲切微笑地向患者做自我介绍,态度和蔼,说明访视的目的,取得患者的极大信任。介绍术前注意事项,如禁食、禁饮的具体时间及目的以取得患者的配合,详细讲解术前用药的目的,了解术中用电刀患者体内是否装有金属异物如起搏器和骨科内固定物等,是否有感冒发烧、女性患者是否月经来潮等。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予以耐心解释、加强沟通与疏导,不要含糊地回答患者一些护士不清楚或不知道的事情,不要过于详细解释手术过程,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护士与患者交谈时要用和蔼可亲的语言,多做换位思考,以患者的角度看待疾病和手术,多考虑患者的心情,与患者同步。与患者交谈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不用医学术语。有研究表明,术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并介绍同类手术成功的患者,可解除其思想顾虑,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得分明显下降。
2.3手术日患者护理
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态度和蔼、热情接待,尽量减少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陌生和无助感,消除紧张焦虑情绪。用温柔交谈的方式核对其姓名、床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术前准备情况等,做好三查七对,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感,在做各项术前准备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减少刺激性声响,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医疗环境。给患者使用约束带时,应向患者解释其作用,取得患者的配合,减轻恐惧感。手术中可适当地运用抚触技术,如可轻轻抚摩患者额头,或者轻抚患者的手,同时配合温和恰当的语言安慰。这样会增强患者对手术刺激的耐受性,便于手术顺利进行。
2.4术后随访
心理护理应始终贯穿在护理过程中,以便更好地让患者顺应医护计划。局麻手术后第2天、全麻危重手术后第3天到病房询问患者术后有无呕吐、头痛及头晕等现象,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暗示患者手术的成功,积极鼓励患者战胜疾病,并向其讲解术后注意事项。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要告知注意保护穿刺点、不沾水,2d后才能拆背上的胶布,以免针眼处感染。及时观察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手术并发症等,征求患者意见及建议,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3 手术室心理护理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手术 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
1引言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学在医疗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 视,是当代护士需要了解的一门重要学问[1],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在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和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 知识和技术给病人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病人的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捉高病人和家属对疾病带来的变化的适应能力。
待手术病人是一类特殊患者群体,其心理活动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作为手术室护士不应机械地等待配合手术,而应深入病房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并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达到这一目的,护理工作人员除应积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外,尚要充分了解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尽量做到适应具体病人的个体化心理护理。本文从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出发,着重探讨手术病人的手术室心理护理问题。
2护理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现代的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心理、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做好心理 护理的前提是,要准确理解心理护理的内涵,掌握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只有具备扎实的心理护理理论知识,熟练的心理护理技能,才能给病人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和塑造自己,拓宽知识面,运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工作经验,提高解决各种 护理问题的能力。除相关医学知识外,尚应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用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知识,提高对人的认识能力,了解人的共性和个性,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出有效的护理计划和措施,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使其处于最佳治疗状态。
3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手术患者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常常会影响到整个疾病的进程,只有充分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才能实施合理、有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手术患者往往具有一定的害怕手术的心理特征。许多资料证明,大部分手术患者其基本性格特征是:情绪压抑、多思多虑、内向而不稳定等。具有这类性格缺陷者,处于情绪压抑状态和精神应激情况下,通过复杂的生理、病理反映,最终削弱了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对机体具有促发作用。许多资料认为:忧郁、失望和难以解脱的悲哀是手术病人的共同心理活动。手术患者常呈现不同的疾病心理反应和情感障碍为中心的精神状态的各个阶段的心理活动各有特点,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和心理需求。 手术患者的情绪和心理障碍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明显影响。如病人情绪乐观,积极配合治疗,能正确认识疾病,提高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因此对于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临床工作者也证实了心理护理对手术病人的积极作用。
4手术患者的手术室心理护理
4.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相比,接触病人时间短,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掌握的技巧。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熟悉环境、人员、制度,可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直接相关的。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首先要尊敬病人,肿瘤病人突出的心理需求是受到重视和尊敬,因此,对病人尊敬是护士的重要品质,也是全体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的品质;其次要关心病人,要做到术前、术中、术后的精神支持和接送病人过程中无微不至的照顾,对生活不能自理和需要协助的病人更应细心照顾。热情、耐心、周到、细致的服务会取得病人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病人恢复健康。
4.2合理心理护理措施
4.2.1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预手术病人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手术患者由于自身的心理特点和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往往比其他患者表现的更强烈。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主动进病房访视病人,介绍自己,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说明手术的过程和麻醉方式,使病人对手术和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认识。主动与病人交谈,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耐心的交谈,发现病人暴露出来的主要心理问题,并针对手术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术前宣教,通过讲解,将有关手术信息提供给病人,有助于降低因信息缺乏而引起的焦虑、 恐惧、紧张,增强对手术的信心。
4.2.2缓解患者的忧虑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病人往往有很强的忧虑心理。待手术的手术病人往往会表现为对手术的危险性过度担忧,和对手术效果的怀疑。术后的手术患者往往会关心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术后的恢复问题。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和患者的主管医生交流,了解患者的治疗措施和手术方案、程序,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向病人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权衡手术的利弊,手术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实是求是,恰如其分地解答患者的问题,适当介绍手术程序和预期效果,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和续贯治疗等。通过这些信息的介绍往往可以达到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愿意和医护人员配合。
4.3 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家属是病人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家属与病人接触最多,他们焦虑情绪很容 易传染给病人,另一方面家属的身心健康是为病人提供社会支持的前提,所以对病人家属的身心护理己成为护士的职责。绐家属讲解手术相关的知识,提高患者家属对手术的认识水平,要其了解目前医疗水平发展很快,大多数手术患者通过积极的医疗干预可改善手术质量,患者家属的乐观情绪往往会感染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5小结:因此,在手术的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护理,目的在于满足患者的需要,系统地解决患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访视要与患者心理沟通,给予激励性语言,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使患者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可以更好地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从而缓解患者对手术的不安与恐惧心理,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配合手术。术后看望患者,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给予心理支持并告知相关的保健知识协助其手术的预后。术前术后访视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重视、理解和尊重,给患者最大程度的关怀,搞好医患关系,这样能够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操作的医生和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此期间,我院手术室共完成手术220例次。
1.2研究方法
我院对这220例次手术的患者和进行手术的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次研究的方法为向医生和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是在尊重和保护医生及患者个人隐私的基础上设计制作的。其中,用于调查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是否能及时将患者接往手术室、是否能严格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是否能将手术必需品准备齐全、是否能在手术过程中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是否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巡回护士是否能及时关注手术的进展、器械护士配合手术的操作是否熟练、是否能正确使用各种手术设备、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如何,等等。用于调查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如何、是否能在术前为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是否仔细核对了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开放静脉通路时的穿刺成功率如何、是否对患者进行了术后随访以及手术室的环境如何,等等。在这两个调查问卷中,每个问题的满分均为3分。患者对该问题表示非常满意选3分,患者对该问题表示一般满意选2分,患者对该问题表示不满意选1分。患者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在2.5分以上表示其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非常满意,患者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在1.8~2.5分之间表示其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一般满意,患者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低于1.8分表示其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2.结果
2.1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在这220例次手术中,有152例(次)医生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非常满意,有50例(次)医生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一般满意,有18例(次)医生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不满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1.73%。他们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项目主要包括: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能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等。他们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感到不满意的项目主要包括:术前物品准备不充分、巡回护士未能关注手术的进展、器械护士配合手术操作不熟练、护理服务管理不到位、护理人员态度不佳和手术环境欠佳等。
2.2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在这220例次手术中,有145例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非常满意,有55例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一般满意,有20例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不满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0.91%。他们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项目主要包括:能在术前为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手术室的环境良好等。他们对手术室护理服务不满意的项目主要为服务态度不佳。
3.讨论
3.1手术护理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准备不充分:许多护理人员对手术医生的操作步骤、器械性能等不熟悉。在外科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手术室不断更新新的器械,包括一些专用器械、腹腔镜器械等。另外,随着医疗消费的增高,现代临床上大量护理人员新上岗。这些都导致护理人员难以做好充分准备,手术配合不佳;②巡回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关注手术进展:虽然临床意见引进了大量护理人员,但护理人员仍想多短缺,各人工作量大,往往需要连续进行手术服务,也因此而不能很好的满足医生和患者的要求。还有护理人员因为手术室时间安排紧,在遇到大手术及手术时间长时显得急躁,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甚至干扰到手术医生的操作;③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护理人员的流动性以及新上岗的年轻护士,手术室服务时间短,缺乏经验。在繁忙的工作下护理人员缺少深造学习的机会,对新引进的技术及设备缺少认知。除此之外,手术室还会承担实习生培训工作,难免在实习过程中造成不良影响,引起医生及患者的不满。
3.2手术室护理服务改进措施